时间:2022-03-23 21:2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设计开题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项目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项目是指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任务,可以是工作过程中真实完成的一项任务,也可以是一个模拟完成的与就业工作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最好来源于真实实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例如,毕业生都是在外贸公司实习的,公司有产品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那么就可以把这项工作视为一个毕业设计的项目。在这个毕业设计项目下面,学生一方面要完成翻译任务,另一方面要递交翻译过程中的翻译工作报告和一份翻译心得体会。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这个项目把选题确定为“某某公司某某产品宣传手册的翻译及其研究”。
(二)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选题
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在学生初步落实实习单位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使得选题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如果项目不能够来源于工作实际,也可以采用模拟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例如,选题“某某公司外商来访接待工作安排与模拟实践”,学生是某公司的外贸部人员,某外商将于约定日期到企业参观厂房和产品,需要公司给他们安排住宿和就餐。这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学生不仅要上交一份接待工作计划和人员安排表等,还要录制接待过程的模拟场景。由于此项目并不是一个小项目,可以让学生(假定3人)以团队的形式一起来完成。最后整个团队上交一份工作实施心得,指出自己接待工作完成的出色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三)项目式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
项目式毕业设计建议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根据项目的大小由2-4名不等的学生搭建团队一起完成。同一个团队内的成员相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指导老师要特别关注团队内成员的分工情况,一定要做好合理公正,不能出现有些成员大包大揽而有些成员搭便车的情况。而且,分工不能只是简单的任务切割,而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分配任务,目的在于如何把整体项目完成得最佳。指导老师要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的完成。项目式毕业设计在实施的时候要严把以下几关:一是开题报告;二是毕业设计成果;三是毕业设计答辩。开题报告要论证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项目式毕业设计的成果与论文式毕业设计成果应该有所区别。根据具体的项目,在开题报告的时候就确定下来需要提交的成果形式和内容。由于是基于实际工作的项目,所以成果最好体现可视性和展示性,鼓励成果的实物化或者视频化等。项目式毕业设计在答辩时要做到整体和个体的统一,即有项目整体完成情况的汇报也有个人部分完成情况的汇报。
二、基于项目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情况
2013年12月份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启动14届毕业设计工作,选取商英1131班作为项目式毕业设计的试点班级,同时选取了部分老师参与了基于项目的毕业设计指导。在进行分组和选题之前,对于学生与指导教师都进行了指导。最终根据学生的实习方向进行了分组,然后结合学生的意愿和指导老师的建议,确定了每组将要完成的项目。学生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答辩会上确定该项目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项目完成后需要上交的毕业设计成果形式与内容。最终确定的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翻译类工作任务。例如其中一个团队的项目是《某某某公司宣传资料制作》,由指导老师从校企合作企业拿来中文宣传资料,由学生翻译并且进行资料图片和文本的编辑,最终形成一本英文的宣传资料图册。二是实用英文手册的汇编。例如项目《酒店情景英语实用手册编写》,由项目组指导老师联系了当地两家以上中高档酒店,让学生到企业询问员工一些经常需要使用的英语场景和表达,根据这些酒店的建议来汇编这个实用手册。三是与实际实习岗位典型工作内容相关的任务。例如项目《英语培训机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由几名到培训机构实习的学生所选取的,她们研究培训机构对少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堂课并且进行授课,在确定教学设计方案以后对这堂课进行授课录制,然后再一起研究分析授课过程对于教学设计的执行情况,以及根据实际课堂授课来反映教学设计的优劣,提出改进的措施。项目式毕业设计的成绩结合了平时表现、提交的成果以及现场答辩等各部分成绩。现场答辩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参加,成员就各自完成部分进行综述和答辩,团队组长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基于项目的毕业设计质量从整体上来讲比之前单个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要好。一方面是由于团队合作完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众人之力完成,能较好地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指导老师只要指导一至两个项目,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也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项目式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项目团队合作完成的毕业设计能体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过程监控不到位,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从商英1134班全体项目式毕业设计来看,项目式毕业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项目式毕业设计以小组形式进行,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进度比别的同学慢,影响整个设计的进度。
毕业设计项目和团队人数都应该适中。项目太大不容易完成,太小的话一个人就可以不需要以团队形式来完成。团队人数以2至4人为佳,因为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学生大多在企业实习,大家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人数一多就很难调控,有些同学就会搭便车不干活。
(二)项目同学之间有时候会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
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本来就是现代职场的必备因素。团队合作项目式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以便更能适应职场。对于出现摩擦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同学,指导老师要充当好指引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三)项目式毕业设计的项目不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任务。
在校企合作积极推进的当下,由于企业以盈利和效率考虑为先,有些实际的工作任务他们不放心交给学生来做,所以不能做到真正的引进项目。例如,从企业拿来的翻译资料,学生的翻译成果并不会为他们所采用。这个时候,指导老师就要加强引导,要让学生像对待真正工作任务的态度来完成翻译工作。
(四)项目式毕业设计是由团队来完成,有些团队的任务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不全面,以至于成果比较单一和单薄,还不如单个同学完成的毕业设计。
1、帮助美术教研室积极申报省级美术课题《建筑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提高科研能力,为教育教学服务。本人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此项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工作及开题会的准备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得以顺利开题,并得到了省、市教育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开题会后,本人又完成了《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的修改和整理工作。目前,有关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
2、认真组织了全区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我区骨干教师,更好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区美术教研室常年开展全区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今年的基本功比赛内容为书法和教学设计。基本功比赛的开展,不仅使教师们在专业素质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与也交流的机会。
3、学期一开始,在教研室的安排下,本人积极认真地组织了全区美术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培训中,我以《居室的色彩搭配》一课的教学设计为内容,在会上与全体美术教师做了交流。
4、针对我区美术教师现状,加强艺术学科教师的艺术创作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此美术教研室组织了全区美术教师走进美术馆活动,让美术教师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到美的呼唤,激发对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感知能力,更好的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本人积极组织并和马老师一起带领老师们前往参观。
5、认真组织区级美术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
每学期的区级公开课是展示我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活动,为此本人积极组织相关教师,通过认真准备,集体备课,多次研讨修改,推出了两节美术课,我本人也担任了其中的一节公开课。于5月20日在望龙学校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美术学科区级公开课展示活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6、备课活动。
在备课中注意发挥组内备课、教研优势,鼓励各校教师互相听、评课,以有经验的教师带新成员教师;以骨干教师带全体教师。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7、积极组织我区美术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
本学期先后组织了我区教师参加了在65中举行的市级公开课和在滨湖新区46中等学校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美术学科课堂观摩课的听课活动,使广大美术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本人还代表蜀山区教师在会上对上述课程做了点评。
8、3月份,组织各校参加由省教育协会主办的全省中小学师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区美术教研室积极布置各校认真准备,并在各校报送的大量作品中进行了筛选,最终,有大量师生作品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9、4月份,认真组织各校参加蜀山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得到全区美术教师的积极响应,在教育局基教科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10、5月30日,组织参加了合肥市中小学生现场绘画比赛。从通知、报名到带队参加比赛我都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最终我区取得优异成绩。获一等奖3名,二等奖18名,我区颐和佳苑小学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1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及《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一书,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努力转变观念,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不断总结。
如何写开题报告?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
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 注) 、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 。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 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 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4、课题组力量如 何或分工是否得当;5、资料准备如何;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 需的其他条件;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
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姓名:
所 在:院(系) 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论文题目:论钢琴的即兴伴奏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 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 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 1999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 张瑞、邹国昌、徐振华 译 《键盘和声学教程》 XX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 著 《钢琴伴奏艺术纵横》 1996年8月北京第一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 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 XX年1月第一版 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 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 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⒈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⒉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⒊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 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a)、把旋律进行加花。(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部分应加强处理:(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进度计划:
xx. 7. 8--xx. 7.15 完成论文选题
xx. 7.16--xx. 8.31 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前期调研
xx. 9. 1--xx. 9 10 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xx. 9.11--xx.10.20 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xx.10.21--xx.11.19 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及开题答辩
xx.11.20--xx. 1.20 进行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
xx. 1 21--xx. 5.10 进行论文评审和修改
xx. 5.11--xx. 5.31 准备并进行论文答辩
我以前参加过多次以专家讲座为主的学习培训活动,总觉得收获不大。2007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我县与北师大联办的“密云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次培训给每位参训校长配备一名导师,采取以课题研究为主、辅之以理论讲座的形式进行。这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我们和导师一起,投入了激情,享受了过程,收获了希望。
在学校管理中研究意识不强、研究能力不足是我们农村校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发展中的“短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定的外力支撑。对我而言,参加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这样的支撑,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步学会了从研究的视角、以研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为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在开班之前(2007年4月),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的专家们就搜集整理了各位参训校长所在学校的相关资料,包括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其他工作计划(如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总务工作计划等)、学校组织结构、教师名册和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学生概况、教职工概况、目前学校发展中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近期学校最需要解决的5个问题)、学校已经做过的科研课题清单及相关资料、学校正在研究的课题及相关资料、学校认为对合作有帮助的其他资料和信息。专家们分别对资料进行分析,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
2007年6月11日,培训班举行了简短的开学典礼。时间不长,内容不多,但足以令人兴奋。领导的讲话让我深深感到学习与研究对于我们修炼内功、提高管理层次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2007年6月底,我的导师鲍传友教授首次下校对我进行指导。他结合我们提供的学校资料,指导我用SWOT方法认真分析学校的情况,找到了学校管理的突破点。我校地处山区,相对闭塞,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教师虽然在学历方面实现了本科化,基本能够满足初中教学的需要,但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新课程、使山区的孩子同样能够享受优质教育的要求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等基础性能力方面都还有不少欠缺。所以,当前,我校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在鲍教授的帮助与指导下,我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山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大城子中学个案研究”。
确定课题的过程,即自己分析研究问题、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使我真正体会到从研究者的视角审视学校问题的益处。我认为,用研究者的视角比用领导者的视角看问题更客观、更透彻,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即把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接下来,我开始撰写开题报告,整个过程历时近一年,这更使我受益匪浅。经过鲍教授的不断点拨,我不仅学会了写开题报告,而且通过对大量材料的收集、阅读、分类、汇总、提炼,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2007年12月7日和2008年3月6日,鲍教授先后两次到校,结合我撰写的开题报告的草稿,帮我逐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他还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们交谈,了解学校发展的最新情况,并与我进行深入的交流。鲍教授每次来校指导,都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常有豁然开朗之感。平时,我也常与导师通过邮件交流,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5月27日,鲍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再次来到我们学校,经过鲍教授的认真修改,我的开题报告终于完成,课题开题工作圆满结束。
在这期间,县教师培训中心还组织了多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我们带着问题听讲座,感到实用性很强,一点也不枯燥。另外,我们还多次参与课题研讨交流活动。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导师的引领下学做科研,使我看到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由此我也体会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这次培训不仅使我个人受益,也使我的教师、我的学校受益。我们希望这样的培训更多一些。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实施案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对象是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达20天。培训前,工作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达100%;在教学业务上获省市级奖励的达88%;参加各类培训的频率较大,其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占25%。由此可见,参加跟岗活动的学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显然,单一地请专家开设讲座或听课实践学习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训活动计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既要学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设计培训内容。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培训内容为:借助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运用“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课例研发;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论文,促进自身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以这三个模块达到培训目标:以指导专家、导师和辅导团队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为载体,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的实践过程,汇集群体智慧,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相互促进彼此的专业持续发展。
3.创建培训环境。
首先是创建交流平台、组建研修团队。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在培训开展之前工作室团队创建了教师工作室QQ群,组建了“三人行”研修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和辅导团队。其次,确定研修内容,开展自我研修。培训全过程需要受训教师先进性自我研修,学习和了解“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的教研交流活动,强调的是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开展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为了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更好地形成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在培训开展前,工作室确定了课例研究的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最后是确定培训形式,拟定培训大纲。根据前期的预设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活动的形式,培训活动计划分为三个并行的模块。
4.开展实施过程。
培训一开始,进行开班仪式。内容包括:培训团队成员的相互介绍,工作室主持人介绍本次培训的整体计划和安排等,目的在于让受训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把培训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三个并行模块。第一模块:理论学习为提高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提升学员理论学习的效益和实践效益,基于学员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也已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工作室在开展本模块学习活动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例如:在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室组织“跟岗培训开题报告会”。会前,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已有的教学经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初稿,并通过三人行研修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修改形成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稿。会中,先由学员向全体研修团队阐述各自的开题报告,然后由指导专家对学员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的专业点评,最后再由指导专家以《怎样进行科研材料的整理与撰写》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现场点评和讲座的示范引领,会后学员们开展进一步的组间交流,研究反思,再次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培训后的课题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模块:课例研发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基于马克姆•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特征和“科组三人行”的活动模式,工作室在开展本课例研发的活动中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目的是希望学员和辅助团队成员能把彼此的教学经验作为学习的宝贵资源,在课例研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共享。本次研发的课例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了让学员和辅导团队成员在课例研发过程中更好地形成互动,在培训开展前,以安排课例的自主研修。学员们自主本课题进行教材、课标的研读,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教学设计。在培训期间,先以三人行研修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完成个人设计的自我修改;借助组内协商,形成小组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间研讨,形成课例实施设计初稿,并尝试课堂实践。在进行课堂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工作室邀请指导团队专家进行随堂听课,并在课后进行设计点评,并以《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概论》为题开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指导。最后,研修团队对课例实施设计作进一步修稿,并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论文进行自我的总结和提升。第三模块:自主体验本模块的学习活动是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通过自主研修、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撰写跟岗日志、学习心得、反思论文等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5.培训评价。
培训的评价,主要是以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为受训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工作室评价三个方面。在跟岗培训结束后,工作室对本次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进行了简单的评估。主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认为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培训基本模型独特新颖,通过观摩、学习、实践该模式下的备课、授课、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培训的改进建议
1.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可以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于培训后的继续学习。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以外,还应该有专家在线辅导,以便及时解答教师在时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进行研讨,将他们的实时工作实践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2.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
一、研究述评与现状评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例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来临,教师的职业成长愈来愈多地来自于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反思和研究。在此背景下,课例研究应运而生。
2007年后,课例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逐渐被广泛应用,涌现出许多课例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成果。在国内,关于课例研究,首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顾泠沅教授。他就课例及“行动教育”在理论上做了详尽的阐述,并长期在上海市青浦区做验证。通过大量文献和实践经验总结,他发现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目前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研模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已涉及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内容,但尚缺乏系统整合。因此,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做一些系统整合和创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计划与执行情况
我校的“基于小学数学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立项后,课题组立即召开会议,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分析。课题主持人拟出课题实施计划,确定课题组开展活动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课题教师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
随后,课题组召开了“基于小学数学课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会。课题主持人向与会的专家和教师介绍了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范围等。专家们阐述国内外关于课例研究的现状并作开题指导,和教师们共同签字,完成开题报告书。
2013年11月~2014年3月,课题组主要围绕复习课例开展了“同课多上”的磨课式活动,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探究阶段(原生态课例)。捕捉原生态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开展组内教研活动,进行一评。
第二阶段:备课组合作研究阶段(改进型课例)。在一评的基础上,作课教师在反思、吸收的基础上对原生态课例进行改进,二度设计。进行第二次教学,上改进型课例,在主持人的统一安排下,及时进行二评,关注教学问题如何改进及改进后的效果。
第三阶段:专家引领研究阶段(提高型课例)。在二评的基础上,作课教师广泛听取专业引领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地调整教学设计,即三度设计,上提高型课例,研讨后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三、研究成果与研究创新
1.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模式
通过研究,我校形成了以“原生态课堂―改进型课例―提高性课例―撰写课例报告”为框架的四步特色教研模式。它规范了教研活动的运作,营造了教研活动的氛围,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改变了过去高耗低效的教研状况,使教研活动日趋科学,真正体现了教研活动应有的价值。
2.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在研究活动中,除课例教师外,其他组员对课例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找出与其倡导的理论之间的差距,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感悟,列出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进计划。在此活动中,教师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研究。在“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研究价值和社会效益
1.成果的学术价值
借助小学数学课例这一载体,教师们能够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学校总体发展服务。
在现有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用以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效,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课例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提高模式,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这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种激进的教学变革。
2.社会影响和效益
科学的、系统的、以专题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关心下,最终得以向全县推广,深受全县兄弟小学的欢迎,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在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教学的行为转变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了,教师们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学会了科研方法,并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化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虽试图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遏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但它与一般的语文课相并列,将语文课的知识性(或学科性)与活动性割裂开来,形成纯粹的知识分析课和单纯的语文活动课,显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我们提出的活动化教学正是力求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它也有别于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而我们提出的语文活动化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正好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互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的课文分析和以“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活动化教学以大量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习得知识,无疑将会为改善师生关系、营和谐教学氛围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化教学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将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学习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活动化教学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学习巧妙地化入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不利因素。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某些规律,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形成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
1.研究设计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个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即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3.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操作流程,构建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或一般模式。
4.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在散文教学、诗歌教学、小说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2.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复调研、反复讨论,查阅新课改和活动化教学等方面的专著,确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3.广泛占有资源,征订《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杂志,购买《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等教育教学专著,开通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专业网站。4.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研究实施阶段: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月会制度,将活动化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共识。2.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征集导学、探究、运用、拓展等教学诸环节的课中实践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1~2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力争结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出一批实践活动,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3.围绕“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开展理论思考、论文征集、课堂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力争总结出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口诀。4.邀请专家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并结合中期评估意见对研究工作做适当调整。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许多家庭都喜欢吃炒油菜苔,在饭店里也能品尝到以油菜苔为原料制作的各种美食。在一次研究性学习课上一学生问到,油菜本是油料作物,油菜摘苔子会不会影响油菜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呢?当时笔者没有急着回答这位学生的提问,而是鼓励他上网检索,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二天在课堂上笔者让这位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及答案讲给全班同学听。
通过查找资料知道,自古以来,油菜在“春采苔,可以为蔬”的种植过程中发现,摘苔后的油菜,枝果繁茂,产量增加。《便民图纂》也有记载:“油菜最易起苔,去苔则歧分而结子繁,榨油极多。”因此,摘苔是油菜增产的一项传统措施。笔者不仅表扬了这位学生善动脑筋,还进一步鼓励他和其他同学就油菜摘苔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对这个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很感兴趣,并对此问题提出更多的质疑,有的学生说“油菜摘苔为什么会枝果繁茂,产量增加呢?”有的学生提出“既然油菜摘苔能提高产量,在油菜生长的什么时期。什么高度摘苔最好呢?”有的学生说“现在的油菜品种较多,到底什么品种的油菜最适合油菜两用呢?”……师生一致认为油菜摘苔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基于学生的这些疑问,要求学生以“油菜摘苔对其产量和效益影响的研究”为题进行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人类生活、生产,关心身边的科学,培养学习兴趣,拓宽生物知识,学会探究学习。
2 研究目标
2.1 知识目标
①掌握油菜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植物栽培等方面的知识;②理解鲜顶端优势的原理和有关实验设计的原理。
2.2 能力目标
①通过网上检索、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②迎过实验设计与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③通过研究报告的撰写、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努力探究过程,历经困惑、彷徨、失败的过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研究成果的取得,分享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②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协作和小组间的互相配合,增强学生的沟通、协作与责任意识;③通过严密的理论推理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统计学分析、分析综合法。
4 探索过程
4.1 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和子课题。课题:“油菜摘苔对其产量和效益影响的研究”。子课题:①“对我国油菜种植品种及油菜摘苔技术的调查研究”;②“不同摘苔高度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子课题确定后,成立了2个研究小组。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知识、能力研究条件进行了分工。第一组学生负责子课题①,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图书室、因特网查阅文献等获得资料,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理论成果。第二组学生负责子课题②,不同摘苔高度对油菜产量和效益影响的研究试验,获得试验成果。
(3)设计、评审开题报告。教师讲解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设计本组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研究人员及分工、研究步骤、研究方法、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等几部分。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后,交给指导教师,然后由老师和全体学生一起评审,每名学生都是评审员,其他学生可以询问和质疑,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小组根据评审的意见,再次讨论、修改和完善。
(4)研究前的准备。开展研究前,需要根据研究所涉及内容设计调查问题,查阅有关资料,咨询农业专家,准备实验材料和试验园地。其中供试油菜品种为: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选育的两优586(cK),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中油杂3号,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油研七号,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华皖油1号,安徽省农科院选育的皖油14。其中皖油14为安徽省重点推广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半冬性双低杂交种,它是长江流域15个主要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之一,2000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硫甙31.22 μmol/g,芥酸含量为0.36%,含油量为44.3%。以上种子由安徽丰乐种子公司提供。
4.2 实施阶段
研究第一个子课题和第二个子课题的学生经讨论后,各自提出了如下思路:第一组学生将通过网上查阅有关等知识,了解油菜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种植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到郊区了解农民种植油菜的品种、种植面积、摘苔方法、菜苔和菜籽产量、经济效益,到农贸市场和超市实地调查油菜苔的销售情况等,为第二组学生子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第二组同学先进行油菜摘苔实验设计,然后进行试验。
试验时间:2008年9月~2009年5月。试验地点:借用郊区小蚌埠镇农民一块田地进行,实验地前茬为夏玉米,并请安徽科技学院实验室进行土质化验,试验xE+壤为黄褐土,试验区0~2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为21.4 mg/kg,碱解氮为75 mg/kg,速效磷为19.2 mg/kg,速效钾为126 mg/kg,pH6.2,肥力中等。油菜生产期间的田间管理、种植、采收工作,遵照试验要求和袖菜生长要求,由研究小组同学和农民师傅协助完成。
试验设置5个处理:A对照组:不摘苔;实验组:B摘苔6 cm(不施肥);C.摘苔12 cm(施肥:尿素90 kg/ha);D.摘苔12 cm(不施肥);E.摘苔18 cm(不施肥)。
2008年9月20日播种育苗,2008年10月25日移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排列,小区重复三次,小区面积为6 m2。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2009年3月18日摘苔称量鲜重、干重计产,2009年5月13日收获,5月15日进行室内考种,考察油菜有效分枝起点、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无效分枝数、株高、全株角果数、每果粒数等经济性状。
4.3 展示与交流
利用1课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讨论。
由各组的组长分别展示研究成果,并一起讨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和收获。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组的学生得出结论是:(1)油菜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种植总面积的40%以上,其
中优质油菜面积只有50%。由于我国油菜产业链较短,种植油菜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近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提高优质油菜种植业的经济效益是大力推广优质油菜的重要途径。(2)由于顶端优势的原理,摘苔(即摘心)能打破油菜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油菜的分枝,多开花结果提高产量,所以摘苔是油菜增产的一项传统措施。(3)目前生产上常规甘蓝型油菜及传统油菜品种的籽粒中含有较多人体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芥酸和有毒的硫代葡萄糖甙,苔心质量差,不宜食用。我国科学家已育成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的“双低”油菜品种,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4)优质油菜“油苔两用”技术是采用优质油菜新品种,在优质油菜生产过程中,多收一茬油菜苔,不仅油菜籽基本不减产,而且每亩可摘250~400 kg菜苔,亩增收200~300元,是传统油菜种植效益的两倍,是一项农民增收的好途径,好技术,但有关摘苔适宜高度的研究较少,值得研究。
第二组学生得出结论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苔6 cm、12 cm、18 cm对优质油菜“皖油14”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1)摘苔的四个处理中随着摘苔高度的增加,株高、每角果粒数均有所增加,但生育期推迟。通过方差分析表明:摘苔高度过高会导致菜籽减产;摘苔高度适当,不但能够增产菜籽,同时可以增收,与对照组相比,摘苔6 cm增产15%,增收菜苔307.5 kg/ha,增加经济效益13 16.7元/ha。
(2)“油苔两用”摘苔时间和标准要把握好,当苔高30 cm左右时摘苔较好,本试验结果表明,摘苔6 cm最佳,基部保留20 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苔的早摘,迟抽苔的迟摘,切忌大小苔一起摘而影响菜苔和油菜产量。
(3)“油苔两用”油菜的品种必须是双低油菜品种,这样才能保证菜苔品质,同时要求该品种前期生长势较强,抗寒,抗病能力强,分支能力强。
(4)“油苔两用”给农民提供了一条增收的途径。油菜苔可以作为新鲜蔬菜直接上市销售,或者加工成盐渍菜苔,也可以加工脱水蔬菜出口创汇,促进农民种植优质油菜的积极性。
通过交流,大家一起分享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
5 活动反思
通过多年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成果来看,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上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学科教学;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结合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物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疾病等重大问题联系密切,这些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组织,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师生和生生的合作,就能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既完成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关键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
1.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作弊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论文全文或大部分网上抄袭,具体表现为直接全部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袭网上文章的内容,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第二种形式是购买论文,主要是通过网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论文,学生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来换取论文。第三种形式是他人论文,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家人、朋友找到本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来为学生论文。
(2)论文选题问题。尽管各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不同专业提供了许多论文选题的题目,但是一般多带有指导性,不是论文的直接选题。学生提交的论文通常表现为大题小作,且题目陈旧,新颖性、创新性较差,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论文的论述和写作规范问题。学生的论述一般层次不分、语言套话、白话、13号居多,缺乏专业语言的严谨规范,在写作规范上,不能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完成,不会使用引注和文献,甚至不会确定每个问题的名称用语和目录的级别问题等。
1.2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影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开放教育的宽口径入学方式,很多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由于在中专没有过论文写作环节训练,本科学生很多选择的是非原专业学习,因此,专业学术水平不高。(2)论文指导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丝毫不考虑指导论文的水平问题。二是论文指导教师本身的水平问题,如有的工作站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专业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导教师本人的专业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深入指导了。三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不够关注,知识陈旧,很难使自己指导的论文有新颖性和创新性。(3)开放教育工作站的问题。有的开放教育工作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和学生毕业,对学生采取迁就心理,甚至放纵学生。鉴于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
2.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
2.1抓好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科研写作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查阅文献,因此,万方数据必须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辅导。在写作辅导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写论文.论文与总结、调查报告的区别,如何设计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各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如何查阅文献和使用文献,如何引注,论文设计的格式规范等。在写作辅导中,要以具体的范例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2把好毕业论文开题关,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选定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学生选定问题较大或者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在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后,就要让学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的文献、研究过程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等。通过论文开题,保证了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为学生下一步写好论文打下基础。
2.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全程辅导学生论文设计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辅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人人网”或QQ的及时交流反馈功能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及时辅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指导教师的全程辅导,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要多次提交论文稿,可以有效杜绝学生论文和购买论文作弊现象,而且通过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利用网络平台论文指导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4有效应对论文作弊,保证论文质量
如前所述,当前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弊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的论文作弊问题,指导教师要通过辅导来防止学生论文作弊,学生的开题题目和论文提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还有通过和学生论文就写作过程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师在辅导中提出的问题,则学生很有作弊的可能。
3.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建议保证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工作站、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开放教育的问题,在上述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3.1严格指导教师的选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中,指导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该从各级开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选定,建立论文指导教师人才库,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竞争选用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保证。
3.2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技术也应运用到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由省级电大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并为各教学点和工作站提供专用窗口,这样共同实现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制定
中央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管单位,应按照专业方向制定毕业论文的标准规范,并统一标准,再由各级省级电大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这样从管理上就有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3.4三级论文把关制度严格论文淘汰制
为了严格论文的管理和评审,还应建立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在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论文给出初评成绩后,应再设立一级论文评审组评审,由评审组给出评审成绩。第三级环节为论文答辩,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全部参加答辩。综上所述,由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使开放教育一直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2]梁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8-30.
1. 制度性资料。学校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有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等。但不论是哪方面的工作,我们都应有个规范,有个制度,科研工作就更不例外了。学校要搞科研,就应该制定出科研工作制度。这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科研评价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题组会议制度等等,还有科研室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机构及职能、课题组成员及职能等。这些就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制度性资料”。
2.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也可以看作是课题的前期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立项批准书、开题会材料以及实验之初的背景材料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资料,就构成了课题的“基础性资料”。
3. 计划性资料。课题研究其实跟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首先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有一个规划,那就是课题的实施方案,这是一个总的计划,所以把它归到计划性资料里。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时间段很长,我们可把这个时间分成几个阶段,一般来看,可按年度分,也可按学期分,这个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每个阶段之初都要写出阶段性的计划,使一学期或一年的工作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年末或期末写出阶段性总结。学期初拟定的科研工作计划、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等等,分装起来就变成了“计划性资料”的档案了。
4. 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它是课题档案材料的核心部分,反映了研究的扎实程度、管理力度。
(1)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在研究初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掌握原始情况,日后进行对比。在研究中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认识问题。这些都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如果要整理档案的话,这本档案里就应包括样表、原始表、数据统计、分析及改进建议。
(2)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的记录。作为课题负责人应该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实验的相关培训,组织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等。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有时间、地点、人员、主题、主持、会议纪要等基本情况记录。不管是培训还是会议,都要有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培训讲座材料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的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如不能成本,至少成表、成册。而且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并有专人负责做好记录。这样每个学期的研究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3)阶段性总结展示会议等材料。在课题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必不可少的要开展研讨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这就涉及到活动的一些材料。如教学素材、各种竞赛活动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观摩课、汇报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反思,学生竞赛等方面的资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课题负责人设计组织好各年级、各阶段的活动,并且每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要写出活动的方案,在方案中讲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同时做好课题实验活动记录,活动后有总结,要写出此次活动的收获。这样一项活动就有了系统性。
5. 总结性资料:每学期或每年度的课题阶段性总结、实验教师阶段性总结、课题的中期报告、阶段成果报告等所有总结性的资料都属于这一类。
6. 效果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是体现课题研究效果的材料。如个案变化、群体变化资料、检测统计成绩、实验前测与后测对比资料、教师和学生的获奖情况、荣誉证书统计等都属于这一类。
7. 成果性资料。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取得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一个课题如果没有最终结果,那课题研究就没有完成。所以课题研究必须取得最终的成果。那么成果性的资料就包括:结题审批书、课题实验报告或叫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成果体系、课件集等。
档案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管理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课题组成员个人研究档案材料的积累
为鼓励和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积极提倡各校,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建立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档案。
1. 参与课题研究总的实施方案;
2.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 每学期的计划、总结;
4.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软件)、学生的作品、获奖证书等。
一、准确把握课程纲要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不受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具有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把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和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内容编进教材之中,使课程内容在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和生活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趋于融合。它所倡导的知识联系性和整体认识观易于激发整体顿悟,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它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能给学生提供比分科课程更加丰富、复杂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的方式和角度,进而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得到培养和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和创新素质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载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定要准确把握课程纲要的要求,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达到课程纲要的目标。
二、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设立的一门高中必修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组建一般都是由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它将最终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走向。所以,如何合理地配备一支教师队伍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我们立足学校实际,通过个人自荐与学校选派,以特级教师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研究和任课,逐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与新课程同行,在持续不断的校本自主教研与校本培训中逐步壮大,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走出去”。让每一位教师开阔眼界、提升境界。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派出部分教师到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鼓励年青教师到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二是“坐下来”。让每一名教师自我充电、发展技能。在激发教师主动发展、主动上进的“学校教师自主发展中心”和引领、帮扶、激励教师快速成长的“外部牵引激励系统”的驱动下,教师们能够真正坐下来,静心梳理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主动反思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自主参加一年一度的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全国高效课堂同课异构等活动,人人都为学校添光增彩。三是“读进去”。让每一位教师更新观念、勇立潮头。我们倡导了“阳光阅读”“海量阅读”之风,通过阅读,让教师们找到了工作不断提升的钥匙和思维碰撞的幸福密码。四是“写出来”。让每一位教师创新创意、主动超越。近年来,我们通过“名师工程”“特级教师工作室”引领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取得了很大成效。
三、编好教材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执教者的教案实际上就是教者的原创。这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与创新,而教师的智慧与创新需要的是教师的创作激情与创作冲动。
一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有形资源。主要是让师生面对社会,走进社区。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探索自然、珍惜自然。通过科技教育及参加高等院校的国家实验室等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不断丰富科技应用知识。我们编写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南》(校本教材、学生用书)所收集的案例全部是我校学生近几年所做的研究性学习优秀课题。通过课题引领、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平台,以及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有力支持与协作,在探索、研究、实践中升华提炼,完善课程资源。
二是注意寻求课程的无形资源。主要通过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整合利用,全面挖掘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立体化资源网络。开发社区资源,做到科学整合;挖掘校内资源,注意就地取材;摄取身边资源,注重即时即景。
三是注重整合课程的地方资源。即关注北京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亲近自然;领略北京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人文;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工厂等,使他们认识生活,关注身边的现实世界。
四是切实发挥课程的共享资源。即由小到大,体现“大课程框架、小课程开发”的理念;由内到外,课程活动空间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由点到面,从典型示范到全面铺开的实施步骤;由近到远,从学校辐射到朝阳、北京乃至全国的特色。
四、改革课堂教学,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运行
由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成人员复杂,因此,在教研组建设与管理中应采取目标管理,产生激励效应;搞好优化组合,达到互补效应;分层落实责任,争取共振效应;加强沟通协调,求得和谐效应的管理办法,加强集体备课,创新备课流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怎么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认真研究课型、创新教学设计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运行的关键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为四个简单元、12种课型进行实施。
第一单元:选题与开题―主题生成课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方案设计课解决如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问题;开题报告课解决如何开题的问题。
第二单元:体验与实践―方法指导课解决如何开展研究的方法问题;主题探究课解决实践活动中的探究问题;问题讨论课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共性问题。
第三单元:探究与交流―专题交流课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某类问题;专题辩论课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二元对立问题;中期交流课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中期总结问题。
第四单元:展示与结题―活动展示课解决小组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成果展示课解决活动小组取得的成果及价值意义;结题报告课解决小组课题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
上述12种课型的实践,科学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从选题、开题到研究过程,以至结题各阶段该教什么、怎么教等关键性问题。较好地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进入课堂的“软着陆”。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运行,有效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实践,为新课程的全面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就了一批中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