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20:2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钳工基础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钳工技能 训练过程 操作能力
钳工实训课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以手工操作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传统的实训操作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经过长期实践,对钳工实训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调整,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实训项目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钳工实训课程的特点
1.1.设备和工具简单,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钳工实训的设备比较简单,无非是虎钳、台钻、砂轮机等,实训工具为手锯、锉刀、手锤及一些测量工具,这些设备和工具都很常见.
1.2. 钳工实训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比较疲劳。由于钳工操作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1.3.课程内容较枯燥,劳动效率低。特别是初学阶段,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心情容易烦躁,缺乏成就感。
1.4. 钳工实训时声音大,实训的环境比较差,学生有些心烦意乱的感觉,实习效果差。
2.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性不明确,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部分学生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什么还让他们辛苦地进行钳工实训呢?
2.2.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行为习惯不好。部分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训任务,从而影响了钳工实训质量的提高。
2.3.学生缺乏耐心,制作的工件太粗糙,达不到要求。制作工件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最终使工件达不到形位公差或尺寸公差的要求。
2.4.个别学生身体素质差,造成了体能难以胜任钳工实训需要的矛盾。有的学生尽管实训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由于体能不足,影响了实训效果和教学质量。
2.5.教师自身的问题。缺乏较深专业知识,加上课前准备不足,或者教师示范动作不够规范,使得实训课达不到预期效果。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钳工实训操作质量
影响钳工实训教学效果的因素,既有钳工实训项目本身特点的制约,也有学生学习态度的原因。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3.1.转变思想——是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基础。通过组织到工厂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多媒体展示,让他们知道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它先进设备不能替代的作用。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钳工的兴趣。牢固树立“思想教育和培养技能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则,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
3.2. 培养兴趣——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质量的进步和提高。
①教学方法有趣。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采用口诀法教学: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前倾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升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
②实操项目有趣。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训,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训项目设得有趣些。本人对实训项目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得实训变得有趣多了。比如把一个正方形做成一个骰子,让学生锉削一个五角星等等。学生对实操过程感到比较有趣,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3.3.科学训练——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保证。俗话说,苦练不如会练,会练不如巧练。训练效果和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绝对和时间成正比。
3.4.分层次教学——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学生素质有差别,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体能、素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3.5.制定工件进度表——是保证钳工实训操作教学效益,激发学生实训操作积极性的关键每一个项目制定与制作,都必须按步骤制定工件进度表,每完成一个步骤用红笔打一个 勾、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工作进度,便于教师掌握控制教学进度,又快又好完成教学任务。
3.6.重视实习后的指导、总结。每次实训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指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3.7.小班制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每位实训教师辅导实训学生10 ~ 15 人。
4.提高课程实效性,实现有效教学针对钳工实训课程特点和在钳工实训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我就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4.1.重视钳工的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只有花更多时间练好钳工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完成钳工实训任务。教师要巡回指导或通过录像,反复纠正并加以示范,对于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 通过反复训练,争取每位学生都能过关。
4.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钳工实践相结合,实现“车间课堂化,课堂车间化”。采用“在学中做,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3.教师课前对实训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对用工的要求为导向, 以钳工实训大纲为依据,实训内容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原则。
4.4.改革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结果评价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育评价大多与最终的结果判断相关。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更为重要,也更为本质。
4.5.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完成钳工任务,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轻松许多。
4.6.重视学生实习报告的填写。实习报告可以把那些零散的、浮浅的、感性的认识升华到集中的、深入的、理性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果。
通过多年钳工实训教学,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训课堂上老师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探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寻求科学的适合技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关键词】高职钳工 实训课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0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高职钳工实训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意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都比较差,最终导致实训课质量下降,没有起到良好的实训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身,提高高职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1高职钳工实训时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身素质较差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进行钳工实训时,他们由于对实训室的安全意识认识不足,在操作中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这样就增加学生实训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实训室空间都比较有限,但是大部分班级的人数却比较多,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实习的位置。这些没有位置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进行钳工实训,容易出现听课不认真,到处喧哗的现象。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实训课堂的秩序,也会影响到学生实训的质量水平。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对实训课堂的认识不足,他们在课堂上没有严格要求自我,提不起学习的情趣,最终也会导致实训的质量下降。
1.2实训管理不足
学校在实训器具的管理上存在一些缺陷,大部分高职院校,他们的教学资金比较紧张,从而导致实训器具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的待遇比较低,使得他们在管理上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在这样的管理中,实训课堂的质量会逐渐下降。同时由于学校实训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较多漏洞,使得学生在实训后出现大量的器具损坏现象。
1.3实训教学内容陈旧
实践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差,而在实训课堂上教师的理论化又过强,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部分的实训内容中,教师制定的实训内容较难,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由于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在指导上也会存在大量问题,他们不能够及时解决每一位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下降,最终影响实训教学的整体质量。
2提高高职钳工实训课程的方法
2.1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在进行钳工实训课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安全事项,规范学生实训的行为,保证实训质量和实训安全。实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严格学生课堂纪律,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每一次实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介绍实习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应该采取的正确自我保护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提升实训课堂的安全性,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
2.2加强学生操作基础培训
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会出现脱轨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操作基础的培训,进而保证学生实训课程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指导性和提示性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实践,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提高自身实训实践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就能够掌握一些操作性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操作水平,这样可以降低实训课堂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提升学生操作基础的培训,学生可以自行根据自身学习的知识设计出更多的加工工件的方法,进而实现实训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3提高实训设备管理水平
在设备管理上,学校应该要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提升学校设备管理质量,减少设备在实训中损坏现象。在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将设备按照班级划分,不同的班级设备做上不同的记号,对于每一位学生使用的设备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管理方法,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
2.4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学生在钳工知识的学习中一般都是先接触理论知识,后接触实践。这样就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轨。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就需要打破这一教学方式弊端,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当堂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向学生介绍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如果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错误,教师应该积极指出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操作水平,提高钳工实训的兴趣,在实践中找到更多加工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自动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是机械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如何使学生学会并较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满足各岗位的用工需要,是从事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挈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注重“学中练,练中学”的综合教学模式,作出几点教学探讨如下:
一、理论讲述为主,直观教学,形成基础实训的教学体系
对初入门的钳工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论讲解意义重大,通过对钳工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感性认识。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变陌生为熟悉,一步步领进“钳工”大门。在此基础上通过基础实训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零件加工的工艺知识、锻炼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如锉削、錾切、锯切、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装配等是钳工实训,是学生对机械制造认识的开端,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对机械制造才会有整体认识的基本操作。
在讲完《基础理论》内容后,带学生进入实训和生产车间有序进行现场教学环节,学生会看到在实习场地显要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的操作动作分解图。学生更可亲临钳工车间熟悉其布局,知道常用的钳工设备,把书本上的图片变成鲜活的机器,让“不动”变“能动”。
二、演示为主,讲练结合,形成操作实训的教学体系
为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在讲授钳工基本操作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如工作原理、加工特点等教学过程中,就需讲明每个课题工具使用方法、动作要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在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是掌握技能的关键,以提高注意力和做好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比如:錾削姿势的训练,目的是掌握錾削工具的使用方法,要求站立位置正确、錾子、手锤握法正确,锤击准确有力。挥锤击錾能否“稳、准、狠”更是一个需要犯法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过程。这时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就尤为重要。教师在演示錾削挥锤动作时,必须从腕挥练起,动作可分两部分,一是手持手锤通过腕动,引锤向上;二是通过腕动,挥锤向下击打錾子。要求击打瞬间锤头中心准确地与錾子中心重合,促使其动作熟练无误,再进行肘挥、臂挥的练习。借助教师娴熟的动作、流畅的讲解边讲边做。使学生们都能直观的看到这一课题的正确训练方法和实际操作清晰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训中学生对自己的站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这就需要反复练习和指导老师的巡回督导。通常我们可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学生做到自查自纠,教师做到现场指导。指导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嘴勤、脚勤、手勤,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还没形成的不标准、不规范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这种演示为主,讲练结合进行课题的训练,直到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要领,较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
三、训练为主,技能测评,形成综合实训的教学体系
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单项操作技能后,应有计划地把各单项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综合训练,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教师应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是个考验,又是对实训结果阅兵。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操作技能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发现和掌握每位学生掌握进度情况、熟练程度,有的放矢地做好个别辅导,做到“一题三面”促使学生快速提高操作技能,做到“熟能生巧”。以教材复合作业手锤制作为例:通过制作手锤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划线、锯割、錾削、锉削、钻孔等基本内容的全面应用。使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合理、准确选用和正确使用工具,并可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一条龙”制作过程。因而加深巩固了基本知识,把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体现出“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成品工具时,他们为自己学到一定技能而骄傲、高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可借助“优秀作品展览”带动全体同学掀起“比、学、赶、超”的技能大练兵。
经过多年的教学反思告诉我们,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实没有定论,也没有照搬照套的公式。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要求钳工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随之提高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学习新工艺充实新知识,从中找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既有科学的文化知识,又有过硬的生产技能的建设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全.从钳工实践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J].贵州农机化,2002(4).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钳工教学 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Fitter Teaching
SHAO Jun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ege, Hefei, Anhui 231131)
Abstract Fitter curriculum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ractice, moved from the classroom to classroom training workshop, modular teaching methods, the tight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in teaching to achieve a "truth in fact, the real the rational "and skills identification and fitter closely togeth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halk and talk" teaching mode, so that students from "being nic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o," grea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eaching qualit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cess to good teaching.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itter teach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1 传统钳工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基本上是中高考的落榜者,他们学习成绩较差,文化基础不好,普遍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够自信,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不部分学生都对实训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进行实训操作,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时仅限于简单的操作模仿,实训效果欠佳。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钳工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操课严重脱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2)教学组织形式是理论和实训分开,课程先理论后实训,分别由专门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教学。理论课教师相对缺乏操作能力与实操经验,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教师的知识能力不同,讲解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讲解也会出现偏差,使学生学习内容对不上号。(3)理论课面面俱到的说教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无所适从。实训课长时间的应付性操作训练也让学生感动疲倦与乏味。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方法
课时分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课时分配上,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2,一个班级三周,总课时为84节。
教学内容:在内容上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热处理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钳工工艺进行整合,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职业资格证考核和行业发展最新情况要求,通过各个训练项目串联理论与实践知识,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我们将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分成七个模块,分别是:锉削、锯割、划线、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套)螺纹、刮削、锉配。
教学过程步骤:
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最好由班主任划分,共分四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到一组,相互搭配,相互学习。分组后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所用的工、量、刃具以及本组学生的考勤、整队、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小组最终算平均分以培养团队精神。
实训工位安排及安全教育:带领学生熟悉实训场地,强调实训安全操作规程,上好第一堂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介绍钳工场地的主要设备及相关的知识。课程结束后,让各小组按照学号,找到自己的工位,并要求组长在每组同学的工位上都贴上姓名标签,方便教师在教学中的管理。
项目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每天早晨一、二节课在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第一节课主要是总结前一天的实训情况,对实训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操作问题、重要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讲解、强调,巩固前一天的教学实训效果,并布置当天的实训任务,提出当天的实训目标。第二节课上新的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当天实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并对钳工技能考证中理论考试部分经常遇到的相关题目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训操作中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
实训项目课堂教学:每天的三、四、五、六节课在实训场地进行实操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单独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在现场进行示范、指导和监督,为学生提高理论和技能操作上的帮助。根据一、二节课布置的任务再次进行详细的讲解,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引导他们想办法、找思路,最终使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考核方法:主要分为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两个方面。
实训考核:通过三周实训操作,学生一共要完成两个工件的加工。第一个工件比较简单,是四方铁制作,单燕尾配合剂外圆弧的加工。主要是让学生们练习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钳工基本操作和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的工具、量具和夹具的使用,为第二个燕尾配合工件的加工打下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第一个工件应在第二周周四之前完成。第二个工件作为本课程实操部分的考核,是安徽省某年钳工中级技能鉴定实操题目,单燕尾配合,要求学生在第三周周四前完成。
理论考核:时间定在第三周周五下午进行,考试题目使用历年钳工技能鉴定的理论试题。
学生的期末成绩,不仅仅包括学生完成工件的评分和理论考试得分,还包括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等。
3 总结经验,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化”课改
根据教学要求修编教材。将钳工基本操作部分划分为七个部分:锉削、锯割、划线、錾削、钻孔、扩孔、铰孔、功(套)螺纹、刮削和研磨、锉配。每个部分都包括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相关图纸文件盒资料、技术条件要求、工量具清单等内容。将其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再针对每一学习单元的设计及零件加工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专项训练。
七个教学部分中,各部分内容可交叉轮换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
注意强化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达标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进行考核评定,填写成绩登记表,作为阶段学习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成绩。
教学中按照“先学会再学好”的原则。学会每个项目基本操作,并掌握该项目的相关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先基础后专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学方式,也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管好管住学生。在实训工厂,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固定位置上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实训场地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在进行认真操作,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钳工操作的声响,教学过程中,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强调纪律,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在实训场地上乱跑、嬉闹,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这是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钳工实训 职业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与实践
钳工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程。钳工实训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其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其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加工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其次,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构建钳工实训课程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就钳加工训练本身而言,动作单调,内容乏味,劳动强度大,训练过程苦、累、脏,知识获取、技能成长的过程漫长。特别对于新生而言,学习的方式变化巨大,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总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制约。
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常必要。
1.钳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训课程的割裂。传统的钳工课程体现福谢依(A.W.Foshay)并行课程理念。单纯强调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动作为主,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行动学习和心智成长,无法系统实现经验的获得及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
二是单纯强调实际操作技能成长。单纯的技能训练缺乏基于社会需求、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不能按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三是训练目标与岗位工作不相适应。脱离真实生产情景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能力点,难以形成真实的职业能力。
2.钳工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重构钳工训练课程体系,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核心职业能力是胜任某一职业领域或工作岗位工作的能力。包括技能、计划、探索创新、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职业道德、沟通表达、自主学习、引领指导等等能力。按照知识、技能和素养合一的要求,重构钳工训练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改变知识获取、技能养成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相互割裂的现状,既遵从认知规律,又注重职业发展规律,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职业资格分析得基础上,通过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完整有机衔接和交融,使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以形成未来就业岗位或工作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
2.2.丰富教学内涵,实施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技能训练课程,按能力结构实行分解式教学,与真实的工作情景无直接对应性。只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动作技能和技巧联系,缺乏在真实工作情景中的综合性学习,难以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动作为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忽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新课改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既要传授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职业品质和良好职业素养。因此,教学内容要扩展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和意志品格等诸方面,通过职业化、生产化和工作过程化的实训,培养学生逐步因此职业能力。
2.3.创新教学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按照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实施“三训”、“五精”训练模式,“三训”即早训导、日训练、晚训勉,“五精”即精细、精心、精准、精确、精美,以“三训”培养服从意识、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以“五精”培养职业意识、规范作业意识和精益求精意识。
开展以企业“6S”管理为内容的作业和现场管理活动。要求钳工实训做到整理(SEIRI)、整顿(SC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TEY)。做到每天实施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五精规范训导,安全教育和项目引导;在实施教学中,按照汽车企业“6S”管理标准执行,要求学生在工具摆放、操作流程、作业习惯等环节做到“五精”,强化对学生职业规范的训练;在实施教学结束后,对学生一天的表现、五精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训勉。
推进“教、学、查、检”四同步教学法,将教学、学习、实践、体验和验证有机融合,将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
创设企业化工作情境,企业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工艺流程、交接班制度、登记制度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引入富有明显企业文化宣传画、警示标语和工作规范的标语和口号,张贴工作流程、工艺流程和技术数据等实用生产技术指标。做到环境企业化、设备布置企业化、工作管理企业化和实习实训作业企业化。
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引进企业案例,将原来的铝制八角锤,改为企业常用的钢制防爆扁尾检验锤。一是增加了训练强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提高了加工产品的实用价值,作品拿回家,可以作为常用工具,激发了学生学习训练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成就感。
适时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提高训练效果。在锯削训练中,有写同学星系比较急,动作幅度大,操作不规范,锯缝总是偏离基准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学习训练步骤和加工工艺方法,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总结,纠正错误姿势,规范锯削操作时动作,开展一对一技能竞赛、小组竞赛,引导学生进入到职业工作角色,培养规范作业意识、精益求精意识和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进步明显。
一、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设计
模具产品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模具产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生产等方面,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人协同完成。笔者所在学校是中职技校,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生和少数高中生,培养的学生就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就业岗位定位在模具制造熟练操作工或模具加工工艺师(极少数)。因此,笔者觉得笔者所在学校应推行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模块式教学方法(见图1)。
1. 模块一:模具拆装测绘
作为直接生产操作工人,看懂读懂机械工程图是关键。因此,组织学生拆开各种模具教具实物进行测绘练习,让学生把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在纸上草绘,再用电脑软件绘图。此法有以下优点:
(1)能结合以前所学模具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熟悉模具典型结构,为模具装配实训做准备。
(2)制图知识得以学以致用,并强化AutoCAD电脑绘图。
(3)把原来逐件制作纯消耗材料实训变为逐渐引导学生把图纸绘制出来的零消耗实训,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为CAXA实训做准备。
2. 模块二:实训教学结合理论知识学习CAXA(或Pro/E、UG)
实训时,可分组发放产品图纸,学生根据模具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用模具设计软件选择相应的设计步骤、参数、计算公式以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架结构设计图。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对此模具进行开模、合模、制品推出的全过程仿真练习,了解了模具制造全过程,从中找出设计的不合理处,为下一步加工实训做准备。
3. 模块三:普通机械,数控编程加工
对模具来说,一般标准零件是可以直接订购的,如标准模架、导柱、导套、顶针等,但模具的凸凹模(或型腔)是要进行加工得到的。任何零件的加工基本上都是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这一过程。模具一般是单件产品,因此加工一般是普通机械加工去除余量,再经数控机床编程进行半精或精加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能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如车、铣、刨、磨等)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且在下道工序能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铣、线切割、电火花等)加工出合格模具零件。
4. 模块四:模具装配、修配、调整模块
模具装配、调整不可能直接进行,此模块就要求学生具备钳工的一般技能。钳工一般内容包括:划线、工量具的使用、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而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不能像学普通钳工那样照搬应用,要结合模具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冲压模具的凸凹模、塑料模具里的镶件是钳工技能训练中的旁证,可将四方体、六方体、圆弧锉配、十字配作、角度配作、钻孔、攻丝、套丝与装配等综合在一起制作一本可行性的实训校本教材,既可减少实训材料的消耗,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检验学生模具课程学习完成的情况。
在此模块中,装配最难点应属配钻、攻丝。因为孔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关系到装配的位置。教学中,我们要学生自己设计所需孔深,把在理论课学到的螺纹底孔直径计算公式运用到实训操作中,在废料上按钻通孔、钻小孔、钻斜孔、扩孔、锪孔、铰孔、逐步过度到钻盲孔、钻多工件。尽管图纸上不一定要求螺丝清根,但实际的工况是要清根的。这样学生知道了在盲孔攻丝中为了满足图纸规定要求,必须准备好空间让出丝攻到足够深度。这就要把孔钻深点,但若钻的太深超过切口就会钻到下一个零件上去,则会造成偏心问题。因此,应设计些简单的配合组装图,让学生进行加工并装配,为下一步装配模具做准备。
等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可把前面机加工合格的模具零件进行装配、调整、试模实训,试模合格后把此模具进行点评、展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过该实训,学生能够将既往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以上模块可打乱顺序进行,以解决机床、电脑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分批分模块进行实训,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尽量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实际案例
图2手柄
工件名称:手柄(见图2)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经过模具设计软件的学习之后,发放模具成品图纸给学生,让学生分组(5~10人/组)用Pro/E等模具设计软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等进行模具设计计算(见图2)并转化为二维的装配图(见图3),零件图。此阶段是建立在模块一、二的基础上才可进行。
图3二维装配图
经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可根据零件图和装配图编制工艺并进行加工,加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机加工,数控特种加工,也可选用钳工加工。工作量大的可选用机加工,如模架,可用加工中心数控编程或用MasterCAM软件进行编程方法进行加工(机加工模块实训);精度高的可用特种加工,如落料凸模,直通式,采用线切割加工,2个M8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加工(特种加工模块实训);而简单的,可采用模具钳工技能,如导料板、卸料板可先锉削、磨削后再钻孔(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最后等所有的零件都加工好以后,就可以进行装配、调整、试模。根据级进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其中要注意孔的配钻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三、结束语
由于每个学校的设备、条件、资源等不一,教学方式的不同,普通固定的教材不适于每个学校。因此,针对“实用、够用”原则及模块式教学,应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如已开发的《钳工技能实训》和待开发的《模具测绘实训》以及《机加工、数控实训》。这样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式教学,会使教学目的明确,技能的掌握更简明快速,学生的适应会更好更快。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过程很长很远的研究方向,模具实训老师的专业进取也得不断更新和提高,才能适应新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一、从学生现状出发,找出问题,培养学生兴趣
作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有单招班与中专班。但不论哪一种,都要开设钳工工艺这门课,且有钳工实训。根据学校安排,在一年级要开设实训课程一周,作为技能普及,在二年级要开设四周左右,作为考工培训。而对于单招班,在三年级下学期还要开设两周左右进行单招考试钳工技能考核突击。总结发现,对于实际动手操作学生普遍产生兴趣,但对于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感到乏味,上课睡觉、玩手机。其原因一个是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二是该课程传统授课模式本就枯燥,教师授课有时尚感无趣,何况学生。
对此,教师不能采用传统教法,直接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应该结合身边实例,让学生的学习由感而发,从而培养学生兴趣。比如单招考试钳工题库中有限位块这一项目,若采用老教法,先讲工艺,再演示,然后学生操作,学生不会提起兴趣。作者在教学时,先引入一个开瓶器的模型,让学生做一个可以实用的开瓶器,这样可以作为理论与技能铺垫,之后进行限位块训练就容易得多。
二、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
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之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
1.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前文说过,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单独讲解理论知识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把理论课堂搬到实训室,创造一种实战的氛围。具体模式可以为 :课前教师下发工作任务单,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在课前学生就会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起到预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前二十分钟,让学生分组交流对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按组确定工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给出的结论进行对比评价,评出最优的方案,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就不会再感到乏味,而是觉得这是一种必然。
2.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适用性
单招班的技能训练与中专班有所不同,中专班强调技能的实际水平提升,而单招班则首先强调成绩。所以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单招班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不能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而应该增加实训操作,减少理论讲述。作者在开展教学时,紧扣单招技能训练题库,同时重视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每个训练项目都要让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如在讲解锉削基本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就是掌握锉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站姿,知道手、腰在锉削的初、中、末三个阶段如何用力。在讲这些内容和要点之后,学生就会联想到锉削的姿势,自觉地对照教材中的内容演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材适用性。
三、强调实战,增强技能训练趣味性
钳工工艺课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技能训练是关键,要让学生从兴趣入手,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1. 由易到难,让学生循序渐进开展训练
钳工工艺课中的每项操作都不是很轻松的事情。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钳工操作的特点,由易到难地逐步掌握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就是技能训练如同锻炼身体,是一种运动,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锻炼。
以锯削训练为例,作者引导学生将腿部运动看做是武术中的弓步,双手的动作看做是太极中的推手,同时强调动作的细节,如双脚的站位、双手的用力方法。
2. 自由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是在设计自己的工艺品
【关键词】技校;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操作,发展认识的过程。怎样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技校老师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为一线的实习老师,在理论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在实训方面是学生的师傅。那么实训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怎样让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
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转换,随时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
1.1、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实训课开始前,就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得多。
1.2、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系统的实训以前,老师先鼓励并带学生去作简单有代表性实物,鼓励学生只要好好地学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赶上和超过老师,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心备好实训课
实训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备教材,备方法。
2.1、备教材
正确理解实训大纲和实训教材,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实训内容;要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出:论点、论据、概念、观点、层次逻辑,同时,应阅读一些参考资料以补充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动手操作内容,从中归纳出:方法、步骤、动作要领和技巧及注意事项。要确定实训目的,确定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如概念、原则等,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
2.2、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好的教法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聪明智慧的结晶。掌握一套好的实训教法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
一个成功的实训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个完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目标都必须合理把握。
3.1、进行实训前的考勤
在钳工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场地,教师首先要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由于钳工训练场地比较分散,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
3.2、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
钳工的实训内容,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一个具体的零件,此时,就要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操作、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以使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3.3、强调实训安全与注意事项
在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实习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实训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思考,这是实训课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实习教师介绍实训所用工量具、刀具和设备的名称、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并通过示范操作再次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3.4、布置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
当分析、示范、强调之后,学生进入操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对每位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如按图样要求完成具体零件的加工。并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训练。
3.5、进行个别的辅导
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训练后,即进入个别辅导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要及时终止操作,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训操作安全。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对极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漫表现要给予批评,督促其完成任务。
3.6、对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实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实习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3.7、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实习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3.8、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这一阶段是实习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作业的过程。实习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说明。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本次实训的重要环节。
探讨、研究技校学生实训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源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心,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2]机修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版)2005年出版
[3]机修钳工工艺学(第二版)2005年出版
[4]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2002(3)
【关键词】自动化;实践;特点;作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制图测绘、基本技能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等环节,是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手段,是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依托学校现在的实训设备,开展课程实训工作。学校现有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机械制图室、机械原理陈列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和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基本可以满足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开设课程的内容适当比例地安排一定的实训时间。原则上理论课的时间与实训时间比例多于1:1。
一、实验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不同课程情况,实验有两种安排:一是将实验安排在相应的章节讲授完毕进行;二是在学完或即将学完某一课程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的基础上,集中一周(实验专用周)实践。在相应的实验室里进行。
课程设置安排物理、公差配合和测量课程开设实验专用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实验领域的实践者和积极探索者,训练学生调试、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基本技能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实验占重要地位的课程和开设实验专用周的课程,实验要单独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实验在各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要作具体的规定。
二、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习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实训、无线电装接工操作技能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计12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常识,使学生获得有关机电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中级技术工人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实习应以培养基本技能的实习为主,通过钳工、车工、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和计算机等实习环节,使学生具有机电和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知识。
每次实习完毕,必须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同时结合学生实习中的工作情况,评定总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安排在校外工厂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工矿企业的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以及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一般情况。以获得本专业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初步培养观察分析生产现场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维修方法,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认知实习一般应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工厂为基地,并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习指导书。专业认知实习安排3周。
专业认知实习中,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四、企业实习
学生学完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第三学年安排同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学校尽力联系尽可能多的企业单位让学生实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习的单位有:东风仪表厂集团、西光集团、惠安集团等各类机械加工和电子企业。
关键词:装配钳工 项目式教学 技能考核 教学课题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技工院校钳工课是以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养为目的,探索适合技工教育实情的专业教学体系,以期为技工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促进技工教育教W质量的不断提高,真正发挥技工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作用。
一、当前技工院校钳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技工院校的装配钳工教学,毫无例外地采用锉配项目来对装配钳工进行技能方面的考核,而随着机械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锉配技能对当今大多数企业来说其实用性却越来越少,且锉配技能又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才能达到考核要求,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果以缩短锉配项目教学时间来适应企业需要的课题进行教学,而在考核时又选取锉配项目进行考核,学员难以达到考核要求。反之,如果按照考核要求进行锉配项目教学,缩短以适应企业需要的课题来进行教学,那就达不到企业需要。这样,在装配钳工教学的课题选定和技能的考核内容上存在矛盾,达不到“企业需要什么就教学什么,教学什么就考核什么”的要求,也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装配钳工教学的技术水平。基于上述原因,可以在装配钳工的教学和考核方面采用项目教学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以下就应用项目教学方式在装配钳工教学的课题训练方面和技能考核进行实践探索。
二、提高技工院校装配钳工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1.完善基础知识目标
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目标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入基本技能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如机械制图测绘、金属材料试验、绘图、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并能将知识延伸、扩展,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机械专业技能,为后续掌握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维护等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在完善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机械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加入简单创新项目,并将新材料、新工艺等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来,改变实验对象陈旧不变的现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通过机械测量实验,在让学生学会测量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材料试验主要验证机械材料的加工、使用性能,并对不同材料进行对比试验,让学生学会选用、鉴别材料的技能。同时在完善材料实验项目时,应将新材料、新工艺等内容融入到项目教学中来,也就是实验内容应该跟随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并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为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项目式教学在装配钳工教学中的运用
本着为了适应企业需要,同时又为便于教学展开的原则,选用减速机、卧式离心泵、摆针式减速机的拆装、机床检测、实用锉配、液压传动基础等作为装配钳工教学课题的内容,并将课题分为四个教学项目:拆装项目、液压传动项目、检测项目、实用锉配项目。
3.各项目教学的内容
根据装配钳工的工作性质,以及生产技术发展对装配钳工的要求,装配钳工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拆装项目和液压传动项目为主,检测项目教学的内容则以检测机床为主,实用锉配项目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内容是依据装配钳工工作中所要求的锉配技术而定,如键的锉削、孔的修整等。下面以拆装项目和液压传动项目为例介绍装配钳工项目教学内容。
(1)拆装项目的教学内容。拆装模块按下面四个部分进行。
①第一部分是进入装配训练前相关应知部分的讲述,为机械设备的拆装项目训练做好理论准备。
讲述传动机构的拆卸方法及拆卸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拆卸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识别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传动机构通用的故障检查和修复方法。
②第二部分是进行机械设备机构的拆卸训练,让学员经过训练掌握零部件的拆卸方法和拆卸顺序,及机构的故障检查与修复方法,重要是通过让学员训练能熟记并编写拆卸工艺过程,使学员既掌握拆卸所需的技能,又养成良好工作习惯,该部分训练内容如下。
拆卸顺序和零件、部件的拆卸方法;注意拆卸过程中的要求和工量具使用要求;机构的故障检查与修复方法;编写拆卸工艺过程。
③第三部分是机械设备机构的装配训练注意事项的讲述,让学生对装配整个过程有个初步认识,讲述内容如下:
讲述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述装配方法和装配要求,以及装配过程的注意事项。
④第四部分是机械设备机构装配单元知识内容的训练,该部分的训练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看图装配零部件的技能、掌握如何熟悉机械设备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方法,培养并增强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能大大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为今后成为学习型的技术工人打下基础。该部分的内容如下。
编写装配工艺和装配过程;编写装配单元系统图;画出传动原理图;计算出有关参数,如减速机各齿轮旋转的传动比;绘制装配图。
(2)液压传动项目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液压传动新技术作为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企业得到广泛的使用,该模块的内容是目前新型企业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内容,通过该模块的训练来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液压传动基本技术和电力拖动基本技术,为今后成为新型企业技术工人打下基础。
液压传动模块按照以下三个部分进行:
①第一部分是液压元件符号、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实习操作训练。具体内容有: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缸及摆动缸,液压缸的结构,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液压辅件。
②第二部分是液压元件的维护及保养实习操作训练。
③第三部分是电力拖动基本实习操作训练。具体内容有四方面。
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原则、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具体包括: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一般故障判断及排除;电动机的短路、过载、欠压(或零压)、失压保护。
④第四部分是方向、压力及速度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具体内容有:
方向控制回路:阀控方向控制回路。泵控方向控制回路。
压力控制回路:调压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保压回路;卸荷回路;平衡回路;制动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调速回路;增速回路;减速回路;同步回路。
缓冲回路、顺序动作回路、锁紧回路、油源回路。
4.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一致
实际动手课堂是培养装配钳工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阅历水平,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和学生工作贴近的装配钳工实际动手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装配钳工实际动手兴趣,产生想做的欲望,达到会做的目的。
装配钳工实际动手和模拟训练是有区别的,装配钳工实际动手考核评价必须紧扣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实践技能训练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一致,如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操题库中的项目为学生实训内容,并严格按题库工件技术要求M行作品的检测、点评、总结,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学生在企业实训基地的实践应以企业考核评价为主,实习指导教师或车间管理人员除了要指导学生实践外,还要认真对学生进行考勤、工作总结、考核评价,学校应与企业协同制定相关考核评价标准,如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训,企业要认真记录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态度、设备的维护保养、场地的清洁情况、工作纪律、团队协作、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小结
装配钳工是直接从事各种机器设备装配、修理工作的一种社会职业,所做的是要求很高的精密性、修配性的机械或手工加工工作,并根据问题的特征灵活地采用最方便、最可靠、最低消耗、最合理的装配手段,去实现工作目标。从一般加工到特殊工艺,从普通技术装配到高精检测调校,其工作内容跨度大,技术随意性强。因此,对装配钳工的素质要求较高。机械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院校正肩负着这一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跟随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和调整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万文.汽车焊接夹具的结构设计研究[J].大科技,2016(5).
[2]石美玉.汽车制造工艺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3]丁柏群,王晓娟.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4]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关键词]钳工实训 分段教学 教学效果
钳工技能是机械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专业技能,但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的思考,笔者认为, 将整个钳工实训过程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合理分段教学,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
一.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为重点,同时介绍钳工基本知识、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安全操作。采用理论讲解结合示范指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项基本技能训练前,要先向学生讲清与本技能相关的工艺知识、动作要领,再用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集中示范纠正,并且有意识地抽调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操作表演和经验介绍。有些经验从学生口中说出会更易于被其他学生接受,而技能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时也能对知识再次升华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出现废品的原因。例如,在锉削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站立姿势不对,锉削速度过快,工件装夹不正确等现象。这时可以给学生分析:两脚间距太小,不利于锉削推力控制;两脚间距太大,重心过低,不利于锉削压力控制;锉削速度过快,不但人容易疲劳,而且会使锉刀的平衡失控;锉削时两手的用力程度要随锉刀的移动而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保证以工件为支点两手的力矩随时相等;工件装夹时,一般在台虎钳中间且一定要水平,在两边会容易使工件歪斜,所有这些若不规范操作都会影响平面的垂直度和平面度。通过分析,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废品的产生。
在传授新的技能时,教师要讲清各个技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技能的迁移,以促进对新技能更快的掌握。例如,在讲解锯削时,应指出锯削与锉削的站立姿势、操作速度等共同点,同时,还应指出锯削与锉削在两手用力、左右手的摆动等不同点,让学生在操作时注意,防止干扰新技能的形成。此外,对有代表性的单项课题,如平面、圆弧面、角度等的锉削以及孔位的精度控制等要反复进行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好基本功,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接下来主要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编制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精度为重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在训练中讨论解疑,在讨论解疑中训练的教学方法。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思考和训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理解和掌握。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例如,在制作燕尾样板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有关的工艺尺寸如何计算?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有何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再通过自己加工,编制工艺步骤及相互间的探讨,从而提高了工艺分析能力、尺寸精度控制能力、解尺寸链能力,促进了操作技能技巧的形成。
三. 综合课题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上面两个阶段所形成的技能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逐步要求学生能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编制能力,使他们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强调对典型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和测量技术水平。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用项目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模式。
如先让学生观摩操作任务实体——六角螺母,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也可以用钳工方法把它加工出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后,再向他们介绍六角螺母的制作流程和必要的加工工艺,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铰孔、攻螺纹等钳工操作技能。学生便会非常努力地学习并积极去完成,最后由老师就本项目进行思路和技巧总结,把每一种加工方法不管难易都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加工一个工件并不是只有一种加工工艺,但有优劣之分,好的工艺不但加工效率高且精度易控制。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增加了他们对掌握钳工技能的信心,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由于学生的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有快慢,所以要分层次教学,针对每位学生的素质和体能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课题,这样一来,接受能力好且体力充沛的学生觉得任务有挑战性而不断冲刺,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各项实验,还能对工艺提出改进措施,能举一反三;而接受能力欠佳且体力不够的学生也认为自己还是行的,也能积极参与,这样所有同学的能力都能不断提高。完成任务后就再布置难度相应高一些的课题让他们尝试。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再做下面的课题就有更大的冲劲。
四. 装配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调整的能力及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教师列表归纳讲解,学生分组探究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工艺知识讲解中,可采用列表法。例如,把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及轴承和轴的装配这三种部件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方法、装配注意事项、检验及修复等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合理归纳,制成表格,以凸显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直观性。 再按步骤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齿轮与轴的装配、箱体尺寸和形位精度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与调整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装配、调整、检验等项目的操作中。在训练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 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着重指导学生对典型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的编制。对一些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应一个个进行详细分析,精心编制,再进行归类,使学生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工件的加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件加工速度。这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部位的锉配、测量方法的灵活应用,启发学生寻找省时和先进的加工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让每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落实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别,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在钳工实训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增明. 钳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贾华川. 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职业教育研究,2006.(5).
[3]黄智华. 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论文,2009(03).
[4]张雅. 关于中职钳工实习教学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5]王宝红. 浅谈钳工实习教学中教与学的感受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第30期.
关键词:国赛 教学改革 “1+1”培养模式 “环状”教学模式 过程评价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制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造业作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其中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和工人操作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的相关专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保障我国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钳工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公共实训的重要课程,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中等职业学校钳工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目前,钳工教学大纲的理论内容与知识结构较为宽泛,知识点分布较广,但由于各学校受到实训设备、师资等条件的制约,实际的教学内容往往集中在划线、錾切、锯切、锉削等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部分实训内容在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中早已边缘化,学校教学与企业需要之间呈现出“教的无用、有用的不教” 的尖锐矛盾,这在我国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2.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钳工实训时体能消耗较大,与其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明显表现出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机械制造业的正确认识。他们普遍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行业发展趋势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
3.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亟待加强
如何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第一顺位,即将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纳入到钳工的日常训练中,强化学生脚踏实地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做事规矩与行事方略,实现与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是新形势下钳工实训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过去我们采取了如企业项目引入、多媒体介入等一系列的改进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自身存在不足,只能解决部分教学问题,而无法系统全面地对钳工教学进行改革。
二、基于国赛标准的钳工教学改革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技术技能比赛“装配钳工(机械装调技术)”项目竞赛在天津成功举办。这对学校的钳工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根据此次大赛竞赛精神结合学校钳工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同年提出基于国赛标准的传统钳工教学内容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前期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所谓基于国赛标准即按照该项目在国赛中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储备对钳工日常训练内容进行改革,使其与大赛要求能在现有条件进行有效的衔接与置换,使技能大赛真正起到以点带面,带动钳工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升的作用。基于国赛标准的钳工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钳工教学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普遍存在实训项目内容的开发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时也受制于教师自身的能力。项目内容主要来自传统实训内容的改进和企业直接引入,但两者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实训内容的改进与当前生产实际吻合度较差,而企业直接引入的项目有些内容不适合在教学中推广。这时,国赛题目导入的优势较为明显,它非常好地兼顾以上两者的优势,同时摒弃了它们的不足。
二是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在教育反馈环节存在较大差距,普高的教学可以通过高考反馈指导日常教学;而中职教育由于专业多、广、杂,且教学内容直接面向生产实际,因此教学反馈存在着信息收集难、反馈周期长的问题。一年一度的职业大赛是各学校技能风采与教学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也是各学校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通过大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审视、自我评价,对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教学方式的改进意义重大,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钳工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1.技能方面采用“1+1”新型培养模式
所谓“1+1”培养模式从简单意义来讲,即在一个学年中第一学期学习传统钳工的相关知识,第二学期学习装配钳工的相关知识。在传统钳工的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所占的比例,主要完成传统配合件的加工、键的加工、高精度孔的加工、各类螺纹的加工等钳工基础知识。在装配钳工学习内容根据国赛的标准进行展开,主要完成常见机械传动机构的装配、各种类型的轴承装配、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的安装等相关内容。该培养模式增强了普通钳工与装配钳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技能更加全面,而且面向生产实际。
2.理论方面采用“环状”教学模式
钳工是一门知识面广、知识点交叉的课程。我们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将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课程融入到钳工教学中,增加机械专业相关科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钳工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机械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对机械专业的相关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对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起到非常好的导入作用,同时也使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内容更系统、更全面。理论方面采用的“环状”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图
3.建立一套涉及面广的过程评价体系
针对职业学校专业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对现行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考核的内容更多集中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过程评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整个加工操作过程中,我们用7S管理的要求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评价,做到精细化管理和量化考核、把工量具的摆放、设备的清理、节约教学成本等都纳为考核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应有的素质,使学生毕业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四、结语
钳工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归根到底要围绕着人才培养,要适应当前社会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紧跟科技发展的节奏,利用现有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最终培养出合格的、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建中.钳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邱旭民.钳工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3]徐冬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王雪亘.中等职业学校3Q7S管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