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招生工作经验

教师招生工作经验

时间:2022-06-25 10: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招生工作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招生工作经验

第1篇

关键词:基层招生工作 ;创新理念;创新模式

Abstract: grass-roots work of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good orde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Woxian success i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has to do a test ideas and concepts of work and innovation "to do so + ’adder’" the working methods, innovation, "the four four-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 prison’3 ’ Governor’1 + 2 ’, "the supervision of test models, the new" hard-soft high standard, combining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ecurit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test models, the new" combined "to deal with the educational model.

Key words: grass-roots work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as; innovation model

前言

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已经实施20余年了。“两考”的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反思20年的基层招生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的基层招生工作,在突出的成绩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不足。如科学的办考理念需要真正树立与践行,科学规范的考务常规需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基层考点的组考模式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每年个别地方都有严重的违纪舞弊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奖罚规定亟待出台等。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充分的弥补好这些不足,对于大力促进我国基层招生工作良好秩序的建立,促进我国高校招生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进行哲学反思,应当加强软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和硬件建设,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使之得以逐步解决。近年,笔者所在的基层招考机构曾进行过一些创新的探索研究和有效实践,现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行和专家。

一、创新办考思想和工作理念

我们一贯认为,基层招生工作应当具有正确的办考思想和工作理念。因而我们在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68字办考思想”和“12字工作理念”。

(一)68字办考思想

为坚持正确的办考方向,确保招生工作万无一失,我们提出基层招生工作应当树立“以办人民满意的考试为宗旨,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为工作态度,以分级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保障,以细节决定成败为理念,以保证安全保密和公平公正为目的”的办考思想。对此,我们着力解决好招生人员在招生工作中的宗旨、态度、保障、理念和目的问题,以确保本地区的招生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我们这一办考思想得到了省市招生机构的充分肯定。

(二)12字工作理念

在“68字办考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12字工作理念”,即“创新、服务、精细、防范、安全、严实”。

创新。我们要求:招生工作应当创新思想,创新实践。

服务。我们要求:招生工作应当服务社会,服务考生。

精细。我们要求:招生工作应当部署精心,抓好细节。

防范。我们要求:招生工作应当防范为主,预案置先。

安全。我们要求:招生工作应当安全第一,保密为首。

严实。我们要求:招生工作应当严格准确,求真务实。

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们以上述的办考思想和工作理念为指导,教育招生机构的全体同志,培训指导考点的工作人员,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办考观念,科学、正确、顺利的完成了各项招生工作。

二、创新“照办+‘加法’”的工作方法

我们有一句口头禅:“招办就是照办”。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们一直认为:上级的招考政策和规定应当不折不扣的执行。地方虽有许多实际情况,但在结合实际的贯彻过程中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否则,准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为此, 我们创新工作方法,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加法”。

1、将上年成招违纪舞弊的事例在报名处、考点入口处进行公示,将当次考试的违纪舞弊事例在下场考试时在考点显要处公示。

2、每年以县纪委、县监察局、县教育局的名义向成招考生单位下发《关于加强全国成人高考考生考风考纪教育的通知》。

3、层层签订责任书。县招委与各考点签订《考风考纪责任书》,考点与监考教师和工作人员签订《诚信监考责任书》。县招委还与考生单位签订《考风考纪教育责任书》。

4、普招和成招均要求各考点将考场(室)内多余的课桌凳全部搬迁到教室外,将讲桌搬移到讲台上,再将30张考桌尽量拉大距离,以加大防范的力度。

5、每年县招委、县纪委、县监察局、县教育局联合召开3名以上成招考生的单位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对成招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的工作,以加大教育的力度

6、每个成招考场(室)安排3名监考教师监考,普招和成招每两个考场(室)安排1名县教育局指派的督考员定点督考,以加大监督的力度。

7、县教育局机关安全保卫股参与检查、督促普招和成招试卷接送、分发和守护工作以加大保密的力度。

8、普招和成招均编印使用《试卷安全保密手册》、《考务工作手册》,以统一指令,规范操作。

由于做了以上一些“加法”,使得上级的招生政策规定更加有力的得到了贯彻执行,也使得本地区的招生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三、创新“四会四训”的工作模式

我们在招生工作中积极摸索工作规律,研究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努力形成工作模式。近年,我们逐步形成了“四会四训”的招生工作模式。

“四会”即县招办招生报名准备工作会、县招办招生考务准备工作会、县成招考生单位负责人会、县招委(扩大)会。“四会”是招生工作的重要会议,主要是分别研究解决招生报名、考试的有关问题,安排部署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工作,以及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的有关工作。“四会”的召开,有利于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畅通干线,保证各项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训”即招生考点考务培训会、县教育局督考人员培训会、试卷守护人员安全保密培训会,领取返送试(答)卷人员安全保密培训会。举行“四训”,主要是分别解决具体工作人员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方法问题、技术问题。通过“四训”,有利于落实“四会”的精神,弥补其不足,为招生考试的各项考务工作起到良好的铺垫和有力支撑保障作用。

通过“四会四训”,我们很好的贯

彻落实了上级的招生政策规定,精心有力的安排部署了招考工作,有效的保证了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创新“‘3监1’+‘1督2’”的监督考试模式

普招和成招考试均是规定每个考场(室)两名监考员。鉴于成招考生违纪舞弊经常且手段多样,为了坚决有效的防范考生违纪舞弊,从2002年起,我们创新性的提出试行了“‘3监1’+‘1督2’”的成招监督考试模式,其中“1督2”也在普招中施行。

“3监1”即每个考场3名监考教师监考,其中监考员甲1名,作为主监考,座位在正前方讲台上,面向考生;监考员乙2名,均为副监考,除履行一般规定职责外,其中1名还专门负责使用“007电子监测器”检查考生使用无线通讯工具的情况,座位在考场后面两个巷道中。

“1督2”即普招和成招每两个考场(室)外安排1名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作为定点督考人员。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监考员、场(室)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巡查考生遵守《考生守则》情况,杜绝‘雷同卷’的发生;考试结束时,防止考生违纪舞弊,督促和协助监考员收齐所有卷、卡、草稿纸,确保卷卡无短少,确保考试万无一失。

由于采取了“‘3监1’+‘1督2’”的模式监督考试,大大降低了普招和成招考生违纪舞弊率,有力有效的防范了“雷同卷”和丢失卷卡的严重事件发生。

五、创新“硬软高标、内外结合”的试卷安全保密工作模式

我县招生办公室的保密室原只有9M2。2003年四川南部县高考试卷被盗事件发生后,根据11月初省市招生、保密部门关于及时做好当年成招试卷安全保密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县仅用6天就新建了一个规格达标、功能齐全、适应考生高峰期的试卷保密室。该保密室,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1、“三室”条件达标。保密室分设为试卷保密室、答卷保管室和值班守护室。三室三面整墙,套间结构,设在二楼,其使用面积分别为33、16、19平方米,总使用面积为68平方米,远远超过省招考部门规定的10M2以上的标准。

2、配备设施齐全。保密用房除达到了“三铁”、“四防”“两装置”外,试卷保密室、答卷保管室还安装了数码电子监控摄像头和空调,值班守护室还安装了专用传真机、电话,监控系统显示屏,饮水机和值班床位等。

3、管理制度完善。制定了《试卷保密规定》、《试卷值班记载制度》、《试卷守护制度》、《试卷接收制度》、《试卷返回制度》,并装框上墙。同时,印制了与之配套的四个情况记载册即值班巡逻记录册、电话册、进出试卷保密室和保管室登记签字册、值班守护日志册等。

4、守护工作严密。试卷值班守护由招考部门内部与外部配合的8人组成,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按招考部门2人,公安(武警)部门2人配备。每组中,组长1名,组员3名,由各组长具体牵头负责日常值班守护工作。值班守护采取12小时轮流换班的办法,换班交接时间为早、晚7:30。守护人员的伙食统一由县教育局食堂人员送去,以确保24小时都有4人在岗。试卷钥匙保管按照交叉制约原则,两匹防盗门和保密柜及密码分别由招生办、自考办的负责同志保管。这样,严密了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试卷万无一失。

六、创新了“教育与处理相结合、组织处理与纪律处分相结合、追究考生责任与追究其单位负责人领导管理责任相结合”的违纪舞弊处理模式

为严肃成招考风考纪,达到广泛教育,长效长治的目的,我们与相关部门协调研究,提出了“三结合”的教育处理模式,即“教育与处理相结合、组织处理与纪律处理相结合、追究考生责任与追究其单位负责人领导管理责任相结合”。主要规定如下:

1、凡出现违纪舞弊事件,将其考生带到考点主任办公室,进行问询调查,责令写出情况说明,视其情节进行批评教育。

2、县招委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违纪舞弊考生进行严肃处理。考场公布违纪舞弊考生的考号、姓名、所在单位、具体事实及处理结果。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考生单位并通报全县。责令考生单位要求违纪舞弊考生写出书面检查并进行内部处理。

3、违规考生属于教育系统的教职工,取消他们下年参加各类国家统考的监考资格和当年评选先进及考核晋级资格,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当年不能评优晋级,同时取消其所在单位当年评选先进资格,且对年终目标考核作降等处理。属于非教育部门考生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由上级考核单位作扣分处理。

4、对“雷同卷”考生,是教育系统的,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取消其两年评选先进和考核晋级资格,所在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和评选先进“一票否决”;属于在校高中生的,取消下一年参加各类招生统考资格,并将有关材料及处理结果装入其高中阶段档案材料中;属于其它部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督促考生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其单位年终目标考核由上级考核单位作降等处理。

5、党员考生违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定为不合格,其所在党支部定为整改单位。若为“雷同卷”党员考生,由县纪委进行调查并给予纪律处分。

6、凡严重违规考生的单位领导必须承担领导管理责任,由县纪委、县监察局进行调查并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由于我们创新性的开展招生工作,招生的良好工作环境营造了起来,考风考纪得到了根本好转,得到了社会普遍赞誉,受到了上级招生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

2004年4月2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梁育民在四川省招办副主任刘敏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我县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试卷安全保密工作,感慨地说:“如果全国2500多个县都像资中这样抓招生保密工作,我们就放心了。”

2004年10月12日,四川省招办主任洪流和省保密局的负责同志到资中检查成招考前准备工作时,也指出和称赞道:“资中的招生工作不错,是出经验的地方,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面。特别是考风考纪方面,资中有很多经验值得全省学习。我赞成梁主任那句话,如果全省都象资中那样,我就放心了。”

第2篇

【关键词】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考试;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在不断扩大,录取条件在逐步放宽。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了单独招生考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进步,这种招生制度会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好评。但是,就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开展的这几年来看,招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的对策。

一、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

1.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没有体现出单独招生的特点

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给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命题、录取的一种方式。单独招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源的质量,以招到更适合高职教育的学生,从源头上体现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作为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应建立有别于全国统一高考的综合化考试模式,应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考察。而当前湖南省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中仍然使用单一僵硬的传统招生考试,甚至个别的高职院校仍然重视语数外这三大科,仍然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他们并不重视考生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方面没有打破长期以来以一张考卷定终生的局面,没有为考生提供体现其能力,展现其知识水平的平台和渠道,不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也不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2.单独招生笔试内容的设置和考试程序不够科学和严谨

目前,我国为了大力选拔各类优秀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正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使得招生范围和条件逐年放宽,目前,参加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已不仅是普通高中生,更多的中职生和社会考生也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的命题老师在笔试命题时既要掌握普通高中的教材的《考试大纲》,又要掌握中职教材的《考试大纲》,在笔试考试内容的设置上既要兼顾高考内容又要与普通高考有明显的区别,既要适合高中生又要适合中职生,还得适合社会考生,以符合其招生生源复杂、参差不齐的现状。而目前湖南省的一些高职院校不但对单独招生考试笔试内容的设置不够科学严谨,而且个别院校也没有建立透明、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不能对考生专业技能的考评进行量化管理,不能对考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全过程中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公平化,从而影响了院校的声誉和信誉,阻碍了院校的生源。

3.单独招生存在的公平、公正性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中通常都考察考生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与潜力,其中对考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所占比重基本达到了百分之二三十。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试主要是依据考生本人填写的报名表、自荐信,或者是教师的评语、高中阶段获奖和社会工作证明等材料,高职院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只凭主考官的主观评价,甚至没有综合测评,而是只要报名符合要求、能交学费就直接录取,这使单独招生失去了公平、公正性。此外,由于社会整体诚信度不高,考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高中阶段获奖和社会工作证明等材料的真实性也较难判断。同时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不同。例如,在对考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测试时,经济和教育条件好的地区的考生可能会优越于贫困地区的考生,这也造成单独招生的不公平。因此说,基于众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方面存在着公平、公正性问题。

4.宣传工作不到位,单独招生得不到考生家长的理解与认可

(1)宣传工作不到位

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比较晚,很多考生家长不能接受、不能认可这种高校的单独招生模式,而且各高职院校对单独招生宣传的工作不够深入,例如,宣传重点把握不当,宣传时间不紧促,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专业优势进行大力的宣传,对高校单独招生的计划和政策,单独招生的特点和优点等方面宣传不够,致使许多考生和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单独招生的概念。还有个别高职院校在宣传单独招生时过度美化学校,从而使宣传与实际不符,这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信誉,阻碍了学校的生源。

(2)考生家长对单独招生不理解

一些考生家长对单独招生的具体报考条件的理解存在误区,使得不少考生错过了单独招生填报志愿时间,不能参加考试。甚至有的考生家长不理解单独招生政策和单独招生的特点、优点,他们更看重学历,阻止考生填报单独招生报考志愿,阻碍考生参加考试,认为只有参加高考录取才是正式正常的。此外,目前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即使考生不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只要在高考志愿中填报高职院校也能得到录取,这种想法也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

5.较高的成本阻碍了单独招生的推行

单独招生虽然是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自行评卷、录取的一种方式,但在其命题、评卷、录取等一系列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普通高考标准来执行。为确保单独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教育部、保卫部和纪委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笔试命题环节需要既熟悉普通高校教学大纲,又熟悉中职院校教学大纲的专业人才,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命题教师,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上,需要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在招生的宣传、试卷的印刷、面试的组织、考务人员的安排、考试地点的选择等方面都花费不菲,更有甚者,一些生源不是很好的院校为争夺生源,不惜花大量成本(含暗箱操作)派职工到中学进行宣传,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单独招生的成本,给各高职院校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影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积极性,影响单独招生策略的推广和普及。

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解决对策

1.制定科学的指导性纲要和保障制度

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需要一系列制度作为保证。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和学者,深入学校及社会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并结合调研结果和社会相关人士的意见,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招生的特殊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指导性纲要,在纲要中明确单独招生各个环节的内容及要求,使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工作有纲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加强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管理与监督,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2.对综合素质测评进行量化管理

高职院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透明、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对综合素质测评进行量化管理。此外,各高校要积极开发专业的工具和技术,争取对每一个指标和权重实行量化管理和测评,并且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来监测教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专业技能测评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带有个人感彩,是否暗箱操作。只有在综合素质测评的全过程中做到标准化、公开化、规范化、公平化,才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推进诚信档案的建设,提高院校的声誉和信誉,扩大院校的生源。

3.加强单独招生的宣传工作

各高职院校要想得到考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必须加强对单独招生报考政策、单独招生的特点与优点的宣传,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明白单独招生的概念,单独招生的优势和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并且向考生及家长诠释学院各专业的优势,介绍学院的专业技能培养情况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在宣传时要明确的指出单独招生与自考和成人高考政策的不同,与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政策不同,与普通高考不发生冲突,只有向考生及家长诠释这些概念,才能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正确的认识单独招生,自觉填报志愿,扩大生源。高职院校也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过硬的专业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考生积极踊跃的报考。

4.节约单独招生考试成本

为了节约单独招生的成本,减轻国家和各高职院校的负担,各高职院校在坚持往年电话咨询、张贴标语等宣传模式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现代化的宣传办法,例如,结合考生的特点,开通微博、微信、QQ群、网上答疑平台等多种新兴媒体宣传途径,这样会吸引更多考生的注意力,使更多的考生关注并了解单独招生的模式,积极报考。同时,各高职院校还要争取湖南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教育厅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单独招生的顺利进行。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并完善考试制度和录取原则,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公正,避免不正规的录取和暗箱操作影响学校的信誉,阻碍学校的生源。

第3篇

现将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结束及暑假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于*月*日(星期二)开始放暑假,新学期于*月*日(星期四)开学;教师于*月*日(星期二)开始休假,*月*日(星期四)结束休假。

幼儿园教职工轮休可参照普通中小学教职工休假、上班时间予以确定。

各级各类学校行政人员和职工可适当安排休假。暑假期间,各学校必须安排行政人员值班。

本学期结束和新学期开学,应以校为单位举行简朴、庄重、富有教育意义的毕业典礼(散学式)和开学典礼。

(一)加强放假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赶教学进度或随意提前结束新课;考试学科不得以复习备考之名挤占非考试学科课时;非考试学科教师不得随意调课、缺课。

2.组织好备考组考工作。认真组织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组织好期末考核、考试,加强组考、阅卷、评分和质量分析等各环节的管理。

3.做好学生评价鉴定工作。客观公正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评语要全面反映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过程,并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抓好学年工作总结。分析成败得失,总结提炼经验,促进学校工作全面提升。

(二)加强教师和学生管理

1.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制定好假期教师培训方案,认真落实市、区、校各级教师培训任务,做好集中培训和教师培养工作。开展教育云应用培训,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教师网络空间建设,加强优质资源创生上传。加强师德教育,严禁在职教师从事、参与有偿家教和违规办班。

2.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1)加强学生假期学习与生活指导,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公民教育和禁赌、禁毒教育,教育学生模范遵守市民行为准则。放暑假前,所有中小学要以“珍爱生命,健康快乐度暑假”为题,针对暑期易发的溺水、交通、雷击、洪灾、泥石流等安全问题,认真组织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重点抓好防溺水“六不”教育,教育学生远离危险,防避伤害,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2)切实落实告家长书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下发告家长书,对假期家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家长落实监护责任。

(一)加强假期工作管理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假期24小时值班、师生外出活动审批、事故发生上报等工作制度。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各种安全事故发生。中职学校要加强暑假学生实习管理和留校生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规范暑期教育行为。各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学生“减负”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暑期作业,不得违规在假期进行补课或以各种名目举办学科补习班和有偿培训、培优班;不得租借校舍用于举办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补习班和有偿培训。对违规的单位或个人,严格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3.规范入学招生行为。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幼儿园招生工作的通知》(__教基[2015]16号)要求,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入园招生行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通知入学制度,切实做好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工作,确保全体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入学管理,严禁违规招生行为。做好高中学校招生工作,禁止违规宣传、虚假宣传、抵毁宣传,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宣传和招生。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规定招收借读生。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校(园)要利用假期搞好校舍及教学设施的维修维护,保持校园净化、绿化、美化。

5. 加强场馆开放管理。市、区两级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学校在暑期应做好器材维护、场地管理与台账,安排专人值守,提醒参与锻炼者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6.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各校(园)要制定好新学年学校教育信息化

规划,开展好暑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利用好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机构空间与教师个人空间的信息等功能,加强家校沟通、师生互动等工作。各校(园)要利用假期对校园网络、班班通、师生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添置、保养及维护工作,确保新学年设备正常使用,并由专人值守,确保设备财产安全。(二)组织开展暑期教育活动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推进暑假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2.加强指导,务求实效。加强对暑假活动的过程管理,认真抓好督查与指导。坚持“安全、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则,将集体活动与个人意愿有机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泳进课堂、中学生篮球赛、小学生足球夏令营活动,注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抓好宣传,及时总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校假期活动的工作经验,争取家长、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新常态;技工院校;生源问题

我国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行政隶属人社部门,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818所,在校生340余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5%。

但同时要看到,我国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技工院校数量占比仅21%,学生数占比仅为11%。可见,技工教育尚未真正进入国民教育体系,从生源问题便可窥出一二。

一、技工院校生源问题分析

招生难、生源差,长期以来都是技工院校乃至整个职业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的老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育属性、学历问题等体制性因素则是困扰已久的难题。为破解招生难题,不少技工院校做了不少的探索:

(一)通过成考、国家开放大学、单招资格高校合作等方式,以“高级工+大专”、“技师+本科”的途径套读大专,获得相关文凭。但是,从技工院校的定位而言,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原本就是技能水平的有力证明。此举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二)不惜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招生工作,把招生任务分配到每个教职工身上,甚至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奖或工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此举能广泛调动教职工参与招生工作,对于激发教职员工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不可避免地影响院校的生源质量,并且对教师的职业尊崇感有不容小觑的伤害。

(三)主动转型,寻求多元化发展,开始面向企业员工进行短期劳动技能培训。但是,除了少数实力强大且具有地缘优势的技工院校,大多数院校无法承接企业培训,即便承接了,也大多停留在提供场地和设备的浅层面,师资水平跟不上。

(四)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既重视显性技能也不断加强隐形技能。

二、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趋势

职业教育要发展要创新,不改革没有出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呈现以下趋势:

(一)横向维度

一是整合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对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低、服务能力弱的学校实行调整改造或兼并重。

二是转型趋势。教育部计划在现行“学术型”高考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型”高考,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并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等。

(二)纵向维度

教育部将以课程、学历为纽带,打通中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学历甚至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贯通的通道,将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起来。

三、技工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学历文凭问题;

按照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打破制度壁垒;

人社部、财政部决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此举将大大调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逐步击破阻碍校企深度合作的壁垒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对鼓舞技工院校发展士气、转变社会传统观念,进而提升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挑战

1.随着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以及对民办学校收费放开,技工院校曾有的免学费政策以及贫困生奖助学金政策将逐渐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而一些实力强大的收费型民营技工学校则会日益生气勃勃。

2.高校转型趋势,将为职业类、技能类学生拓宽升学之路,却无疑大大缩窄了以往高考成绩低分毕业生进入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的口径,对技工院校的冲击力度可谓剧烈。

3.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各省落地时间差问题。

四、关于应对的思考

在竞争愈加激烈、院校无法再靠身份和学历支撑发展的将来,只有凭借质量和特色吸引生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笔者只选取技工院校自身的角度,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应对之策:

(一)抓牢自身优势,找准办学定位,提升竞争力

1.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热点,将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更准确、更灵活地对接,严格按照《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认清院校现状、厘清方向、缩小差距。

2.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牢牢抓住专业的竞争优势,以匹配和满足国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

3.逐步扩大社会职业培训规模,通过内涵建设发展,真正成为综合性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改革教师招聘方式,重点面向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招聘专职教师,对于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适当放宽用人门槛。

2.建立符合技工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以解决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难题。

3.在校内成立“名师”工作室,自主搞教育教学研究,院校为其推广科研成果。

(三)向管理要效益

1.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教学中心主线,梳理部门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

2.结合校情、循序渐进,构建并推行院系二级管理。

(四)加强和改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宣传工作

1.积极参加和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中国技能大赛及世界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努力在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

2.积极响应并大力配合人社部对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加强和改进院校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展示在教学育人、职教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和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连英.我国技工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90-91.

第5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成人高等教育;招生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35-02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人才总量、质量和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宏观方面预测:

(一)在人才需求总量方面。预计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年均增长2.79%,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4.13%,全社会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

(二)在人才需求的能级方面。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技能的人才将成为需求的热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快速增长,大学专科学历人才增长相对平稳,而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所占比重下降。据预测,2015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全部人才的比重达45.62%,大学专科学历人才的比重为39.99%,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的比重下降到14.39%。

(三)在人才需求的产业分布方面。至2015年预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才的比重将变为12.55:44.09:43.3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人才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人才比重呈明显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增长则相对平稳。

目前,广西还比较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外向型人才;缺乏发展沿海工业急需的石化、钢铁、电力、金融、旅游等产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港口经济急需的规划、建设、物流、海洋产业人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企业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二、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策略

(一)招生策略

1.根据教学点每年的招生业绩给予不同比例的管理经费投入,杜绝一刀切,确保管理经费的投入随着学生人数增长而增加,提高管理质量。

2.根据每年招生业绩划分招生区域和范围,避免教学点之间为哄抢生源而降低管理成本,削价竞争。广西师范学院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形式了解教学点教学和管理质量,对口碑好、管理水平能赢得学生好评的教学点,给予较大的招生划分区域,并坚持一个区域只设一个教学点的原则,避免恶性竞争。

3.严查招生过程中欺骗学生的伪宣传,树立广西师范学院“诚信”服务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加强对教学点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国家和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培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对招生宣传简章和宣传资料严格审核,规定只有加盖学校公章的成人高等教育宣传资料才能向社会发放:三是要求教学点能为学生服务的事情尽力做,做不到的事情不乱承诺;四是对管理不规范,管理队伍、教学场地不保证的教学点坚决取缔。

(二)专业定位

1.不断拓展专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作为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2006年以来,广西师范学院积极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在原有的师范类专业基础上,根据市场调研,跟踪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每年均增设非师范类专业。目前学校开设的58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中有近20个非师范类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类、环境保护类、国际贸易类、物流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化学化工类,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增设的原则是跟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对重点人才的急需专业,增设新专业找准了市场定位便赢得了生源的增长。

2.认真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像产品规格一样必须有标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不仅选择专业方向,更注重选择修读专业的课程内涵。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有明显的成人特点,在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专业规范的前提下,选修课应该有灵活性,开设课程超市供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的需求选择;二是要注重课程设置具有应用性。因为成人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使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更高,只有适应学生人生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该专业。所以广西师范学院每年春季均组织教学单位总结历年的教学经验,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每年制定一整套针对该年级新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能与时俱进。

3.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脉络,探究广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特点,取长补短,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广西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广西教育厅委托的“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秘书处”,每年负责广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熟悉广西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通过对各类专业数量、分布区域的分析,学校在每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设置问题上能避开高校重复设置多的专业,选择社会有需求但其他高校还未关注或者较少关注的专业,避免与其他高校为同一专业争夺社会上数量有限的生源,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布局寻找到新的生源增长点。

(三)生源结构

1.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群。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是可以通过衔接成人高等教育大专学历而在学生求学期间提升学历的途径之一。广西师范学院利用假期或者双休日的业余时间给报考成人高等教育大专专业的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录取后跟踪服务,在学生中职毕业后,区内的学生可以转到区内工作地所在的教学点继续完成学业,这一措施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不会因为单位的变化而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

2.面向社会在职从业的行业人员。在职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的需求:一是来自人们自我发展的进取意识;二是来自行业的激励政策。比如,广西一些地市教育局规定教师在一定年限内达到教育局规定的学历层次,可以减免部分学费,这样的政策会促动当地教师选择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三是行业入门标准的提高,比如,“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要求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层次,这个行业标准的提高,使得原来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教师必须进行学历补偿,所以小学教师自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可挖掘的生源群;四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企业各类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需要边工作边学习,从而选择成人高等教育这种送教上门的学习形式来提升学历。

3.面向普高升学受挫的落榜生。近年来,我国普高报考人数有减少趋势,而高考录取比例在增加,普高升学受挫的学生报考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减少,但是每年总还是有报考普高的落榜生,这些落榜的学生年龄尚小,在家庭经济许可的情况下继续求学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选择好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

同样能吸引学生选择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比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对学龄前儿童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报考人数明显增长,所以选好专业,报考成人高等教育也是落榜学生继续深造的途径之一。

(四)管理服务

1.加强管理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广西师范学院不少教学点能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比如,为报考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免费的成人高考考前辅导;对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给予免费的学位外语辅导;对需要办理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免费进行普通话测试的语言培训辅导等,优质的管理服务化解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激发了学生报考的热情。

2.严抓管理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广西师范学院制定了十多个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学籍、教务、考务、命题、试卷、实习、答辩、毕业、学位等各方面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并通过不断研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修订管理文件,实现科学管理。

3.定期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规避管理风险。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阵地的前移,广西师范学院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也从校内迁移到了教学点,教学点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管理素质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影响很大,若不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严格培训,很可能因管理差错造成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工作出现事故,所以学校定期对教学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虽然投入大,但是见效快,规避了管理风险,促进了招生工作。

(五)教学质量

1.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高质量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是高校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承诺。劣质的教学质量只能催生大量真的“假”文凭,即学生拿到了教育部颁发的学历文凭,但是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上却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对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广西师范学院一直以来严格规范教师选聘质量,要求讲师以上(含讲师)的选聘率要达到70%以上,鼓励教学单位对专业核心课程选聘副教授或者教授任教,师资资格和质量的把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广西师范学院坚持聘请已退休的教授担任各学科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员,通过教学督导员到课堂教学第一线随堂听课可以了解教师选聘质量和教学质量,学校定期以信息通报的形式向教学单位发放教学质量监控的简讯,对没有达到教学质量要求的教学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3.加强教学质量测评。广西师范学院对在教学点授课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采用的是问卷抽查法。通过给参加教学点面授的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命题质量、评卷公正等问题进行测评,对不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在选聘上严格把关,坚决不聘。

第6篇

【关键词】 招生;就业;工作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现已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经过在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不断创新,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成效显著。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贯彻学校管理理念,控制招生规模,提升就业能力,打造学校品牌

国家教育部在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号召下,全国的高职院校也顺应而生,大举扩招大旗,有的学校甚至连年以50%的速度扩张。在这种背景下,学院领导从学校实际出发,坚直规模与质量相统一的原则,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在现有的条件下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直至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办学质量得到了基本保障,学校才开始扩招。学校扩招后立即停止继续扩大招生,在稳定的形势下,继续走内涵式发展道理,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学生就业也呈现良好的景象,学校毕业生正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自2001年广东省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4年、2005年和2008年三年位居全省所有本专科院校第一位。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地区及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学院依然保持了99.11%的高就业率。在这种招生和就业的互惠互利、良性循环中学校的品牌逐渐树立起来,给招生带来的新的机遇。自2006年起,经过努力学校已由原来的广东省第三批B线招生升到A线招生,学生上线人数报考学校的学生数逐年提高,招生分数逐年飙高,每一年都有很多考生放弃本科学校的录取就读学校,学校更成为“3+证书”(即中专升大专生入学考试)升学考试同学心中的“清华、北大”,对外省的招生范围也由最初的8个省增加到如今的15个省,大大提高了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生源质量,招生就业出现喜人景象,学校的美誉度已经形成。

(二)先试先行,多思考,勤总结,开创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在招生方面,为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机制,国家教育部授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学校成为试点院校之一。为了做好普通招生工作与单独招生工作的有效揉和,从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考生及家长的角度出发,学校总结普通招生工作经验,从招生宣传和组织考试都经历了严密的部署,自行研发了单独招生报名录取系统,从考生报名到审核考生资格均通过系统来完成,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用高考的标准组织笔试,面试做到“随机”原则:考生面试顺序号现场随机抽号、面试专业分组随机、考场安排随机、考题抽签随机,从根本上杜绝了投机取巧的行为。学校的这一做法受到省教育厅各部门的一致肯定,也得到同类学校的肯定,来交流学习的院校不断增多,有的兄弟院校干脆买下我们的单独招生系统,为学校带来声誉的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在就业工作方面,学校率先建立“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即由“职业设计导航、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就业、毕业跟踪反馈、绩效评估考核”五个步骤组成的“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把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办学导向”的大理念中,形成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各相关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各系(部)直接负责,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全面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以职业测评、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日常咨询、校友会、“职业辅导月”活动为载体,创建由企业老总、人力资源专家及就业指导专家组成的专家资源库,拓展企业校友人脉资源,整合增效就业信息资源,实现就业链条无缝对接;创新招聘会温馨模式,坚持就业服务全天候,全力推进就业网络覆盖,强化就业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锤炼服务理念,构筑了我院可持续高质量的就业核心体系。

二、对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1.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招生就业宣传工作。已有专家研究表明在未来的高职教育发展中,高职院校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都将出现由区域性向全国性、从集中化向分散化的变化特点,故高职院校应主动把握市场需求,树立品牌营销的概念,通过渠道建设,利用各种方式为家长、学生、企事业单位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产品,让服务对象能在潜在的和现实需求来临的第一时间首选学校,我认为这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的发展策略。

2.引进视觉形象标识系统,强化形象化的就业教育与服务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是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也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是一种系统的名牌商标动作战略)三个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是对企业或组织静态的识别符号,也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经由组织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经营的信息。在招生就业工作中引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理念是强化形象化的就业教育与树立服务品牌的最佳途径,是对学校学校独特、鲜明的公众形象的提升,能有效地宣扬学校的文化内涵,增强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同感,提升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口口相传,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时时宣传”的良好局面,将功夫用在平时。

3.用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俗话也说“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守”,面对高职就业难的问题,创业教育就成了那个主动出击的有效方式。创业教育有两层涵义:一是进行从事、创办企业或事业的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学校作为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更应该开展创业教育,既是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学水平的应有之策,也是解决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之策。

4.组建一只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专兼结合的招生就业宣传队伍。不论是考生或家长还是企业,他们认识和了解一所高等院校,基本来自于答疑人员的一言一行,无论恰当与否,答疑人员就代表着校方的立场。现代的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在对学校的招生就业宣传过程中,高校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要德才兼备。“德”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纪律性,热情、积极有耐心,并能常时间保持最佳形象状态。“才”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口才、懂业务、还要是个“学校通”。但外界并不只限定于通过学校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也会通过学院的其他部门及师生员工了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要全面开花,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专兼结合的招生就业宣传队伍,除了招生就业专职工作人员之外,要求全校师生要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对待企业或家长的来电来访。专职工作人员也不能在大型活动时临时抱佛脚,在招生宣传或大型招聘会时临时找学生接打电话、接待企业更不能在接听外界咨询电话时随便应付,这样给学校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金钰敏.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丁金昌,童卫军.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09(2)

第7篇

从家政从业人员这方面来看,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本职工作已有若干年,对一般的家政工作已驾轻就熟。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拥有自己的职业愿景,希望能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档次,以期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此外,近年来由于雇主对国家颁发的劳动技能资格证书的认可,家政人员开始形成了持证上岗的意识,接受培训的热情高涨。以今年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的家政培训班招生情况来看,虽然一压再压,报名人数还是大大超过了计划人数近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家政人员对职业培训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培训内容抱有相当的期望。这是对家政培训行业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是开拓和发展家政培训市场的良机。

家政培训在我国已运行了数年,随着近几年来国家资金的注入,更使各种家政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家政从业人员无论在服务意识、文化素养,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家政培训学校一般分三类:一是类由官方出资并组织的培训。这类培训资金较充足,因而规模比较大,服务比较完备,还常常请些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第二类是由家政公司组织的培训。此类培训有时也能得到国家资金扶持,更重联系实际,并且能安排学员的出路,同时也是为公司自身储备了人才,可谓一举两得。最后一类是专业的培训公司。由于这种培训是收费的,所以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组织的培训往往比较高端,迎合市场和学员需求,弥补了培训市场的不足。

那么,我们的家政培训是否能完全满足市场和家政学员的要求 呢?

一、家政服务培训存在若干不足。

1.授课内容多为一般性知识,深入细化不够

家政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二十多类两百多项服务,而家政培训只有短短几天的课程。所以初级的培训只能是抓大放小,往往只能涉及到烹饪、洗涤、清扫、护理等几个方面,也只能泛泛谈。有时授课内容只能是概论加上几个知识点。而每一门课程其实都是一个专业,在相关的职业学校要安排一学期,或是几年的课时。这对于部分才入行,或者是刚刚从农村进城的学员而言是急需的,但是对于相当数量的,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劳作了数年的学员来说,最多只是个总结,提高的意义不大。

与此同时,家政行业发展了几十年,许多家庭对家政服务的期望也比以往有所提高,例如举办高端家庭宴会;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体质安排一日三餐等等。家政人员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甚至于有的家政人员进入雇主家后,需要主家先培训使用家中的先进设备。家政人员在社会中除月子保姆外,也无从接受更深入细致的专业培训,因而不能满足这部分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

2.教学形式多为书面知识传授,实践操作不够

家政服务是一种技能。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是一种熟能生巧的体力活,对眼手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一旦停止练习,将变得生疏。技能与知识不同,例如生活常识、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授,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坚持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家政服务的培训正是一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需要动手实际操作。

而在我们的培训中,绝大多数的课时都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很少有实际操作演示与互动。即使有演示环节,在几百人的课堂里,坐在教室后面的学员根本就看不清老师动手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更不要说是亲自操作演练了。这与课时有限有关系,也与教学内容安排和硬件设施是否完备密切相关。

3.课程设置偏重于月嫂培训,对老人护理技能传授不够

家政市场的需求日趋细化,已逐渐显现出了行业内部细分的端倪。市场中有的家庭需要既能照料家务,又能指导孩子学习的家政人员;有的家庭对家政服务的主要需求则是照顾老人或者病人;不一而足。然而无论是家政培训学校还是家政人员,都对如何照料孩子的极为重视,照料学龄前儿童的称之为育儿嫂;照料一岁以前孩子的是育婴师,尤其以月子保姆的培训最为普及。收费的、公益的学校都很热衷办月嫂培训。原因就是市场上的需求大,对于还普遍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当今社会,人们更愿意给予孩子最好的照料,金牌月嫂往往要提前半年预定,因而招生非常容易。

而现今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已以冲刺的速度步入了老年社会。社会上有许多需要照料的失独老人、孤寡老人;因而也需要大量了解老人生理、心理特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家政人员。但是由于这方面家政人员的工资收入不高,所以无论是工作和培训都乏人问津。

4.培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培养加强

笔者参与了数次家政培训,培训老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是业内水平极高的专家,虽然课堂教学深入浅出,但是缺乏家政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切合家政工作的需求。有的本身是从事家政工作出生,授课内容比较实用,但是课堂组织能力有所欠缺,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交口称赞的好老师比较难得。

二、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政培训可以作如下改进调整。

1.分级培训,对口招生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设定了家政服务初、中、高级工的规范要求。近年来,大批的家政人员通过培训考核拿到了初级工证书;个别有远见的学员继续深造获得了中级证书;而高级工的考核是需要在中级工的基础上,至今乏人问津。实际上,即使有个别学员想继续深造,例如笔者曾遇到一位一心想要接受管家培训的学员,却苦于没有培训机构涉入。

我们的培训机构可以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种级别为基础,区别办班的门类、层次,招生时对学员详细说明,供学员选择。这样,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可以尽量提供给每个学员相应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在高级培训课程中,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应细化或者加深课程的内容,调整教学目标。这样既能满足市场和学员的实际需求,又充分依托了国家行政部门的职业指导,满足了学员持证上岗的要求。

此外,为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培训机构在进行初级培训的时候就应该将国家的家政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向学员作大致介绍,使家政学员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级别的培训课程,并且有机会设定自己的职业愿景和培训计划。培训机构则可以为不同级别的培训设定递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努力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并且为以后的中、高端家政培训的招生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投入,缩小班制

几年来的家政培训已经为家政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切实提高学员的工作技能是加强培训工作社会效益的重点。

首先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例如学习烹饪的炉灶、锅碗瓢盆;学习衣物护理的洗衣机和熨烫工具等等,应根据办班的规模比例配置,即使不是人手一份,至少也要一个小组一套,以供轮流操作学习。

此外,控制每班人数,尽量实现小班化教学。如此才有可能让每个学员近距离看清老师示范时的动作要领和细节,并且有可能享有实践操作和请老师指点操作过程的学习机会。这样的培训才符合技能学习的客观规律。

3.公益引导,社会效益

近年,国家将大批资金投入到在职培训中。对于这部分的公益培训,我们更应该重视其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所以,此类培训单位对于家政市场细分后的培训状况应该起到引导和补充作用。

例如社会上已经有许多月嫂培训的机构在竞争市场,公益资金就应该避开这种培训资源已极为丰富的项目;落实在乏人问津,又非常需要的病人,特别是老人护理为主的家政培训上。多安排关于老人生理、心理、营养,甚至于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开班前,培训单位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校企联合办班。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解决学员出路,根据企业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员在培训后上岗的表现还可以作为指导以后培训的根据,使其更具针对性。反过来,安排学员就业还可以促进招生工作。

4.培训教师,资格认证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函授质量;对策研究

一、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办学理念错位,是影响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地方高校函授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引起了地方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对函授教育的作用、地位以及发展趋势认识不清,方向不明,职责模糊,办学观念错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高校出于盈利目的来对待函授教育。由于地方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地位不高,国家和地方投入不大,长期以来通过发展成人教育,特别是函授教育,将所创收的资金用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这样的地方高校往往重创收、轻管理;重招生、轻培养;重规模、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把函授教育当做学校的“第二职业”来抓,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二是地方高校自身确实存在不少困难,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自身的规模、层次发展上,有意无意地在学校整体发展中削弱了函授教育的比重,甚至没有考虑函授教育今后的发展及规划,因此,办学理念错位,使地方高校函授教育丧失了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从而导致函授教育的基本教学条件和基本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基本教学环节难以得到落实;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学校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管理能力,盲目扩大招生,增加学校在籍人数,扩大办学规模,使在籍函授生远远超过学校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出现基本教学条件不足,教师选派困难,教学环节不能很好落实,考试走过场等现象,最终只能是以损害教学质量为代价,以保持表面的繁荣。

(二)招生行为不规范,是影响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的基本原因

为了争夺生源,不少地方高校在招生工作中不是通过正面宣传来吸引学生,而是针对考生急于获取文凭的心理,对入学要求和学习过程作了过分简单的宣传,以至于一些人认为,某某高校的函授教育只要报名和交钱,就可以拿到毕业文凭。这种不正当的招生宣传行为,人为地降低了函授教育的质量要求,误导了一些考生,贬低了国家学历文凭的严肃性,败坏了本校以及整个函授教育的声誉,造成了函授教育招生工作中的不正当竞争。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有的地方高校不顾实际,远距离设置函授站(点),忽视考生个人的利益,甚至以牺牲考生个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站(点)小集体的利益。设置函授站(点)本来是为了方便学员学习和生活,但有的函授站(点)不但没有减轻学员的负担,反而使学员比到校本部上课开支还大,教学效果和学习环境又不如校本部,难怪有的学员宁愿到校本部上课,也不愿到附近的函授站(点)学习。此外,成招考试考风考纪差。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为整治成招考风考纪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不正之风的发生,一些工作人员及考生还在肆无忌惮地玷污神圣的考场,严重败坏考风考纪。

(三)教学督导不作为,是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地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从1996年通过函授、夜大学评估以来,学校都比较重视成人教育的信誉,也花了一些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和规章制度建设。自从1999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连续扩大招生以来,成人教育,特别是函授教育的质量再次受到冲击,无法有效监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生源大战”。成人招生市场化,生源竞争十分激烈,各方为了争夺生源,不惜降低规格、标准,到各县(市、区)进修校或当地人才交流中心或中专学校设立函授站(点),管理松懈,使整个教学过程实施难以有效控制;二是连续扩大招生造成师资“严重缺乏”。地方高校本身师资紧张,再加上当地电大、职业技术学院、党校及民办学校还要聘请部分教师兼课,使得这些高校面授师资捉襟见肘;三是面授教师教学工作没有规范。由于大多数面授教师都是全日制教师兼任,激励与奖惩很难与面授工作质量挂上钩,把函授教学工作当作副业来做,又缺少评价制度和规范,这就严重影响了函授的教学质量,损害了函授的办学声誉。

(四)教学环节不落实,是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的直接原因

函授教学过程包括自学、面授、辅导答疑、作业、实验、实习、考试(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答辩等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组成了函授教学的全过程,共同支撑着函授教育这个“大厦”。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危及“大厦”的安全。然而,现在许多地方高校在举办函授教育时,任意简化教学环节的现象十分严重,最主要的教学环节――自学被取消或极度弱化,没有自学提纲,没有自学指导书,没有自学进度表,没有自学组织,没有自学检查和评价。自学似乎是为凑足学时总数而被写进了教学计划,其学时完全是空的。面授时间过度压缩,辅导答疑、作业、实验、实习被取消,不少学校经常是每门课程面授3―5天,紧接着进行考试,学员大部分都顺利过关。这种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学实验过程必然会导致函授教育的质量下滑。

(五)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函授教育质量下滑,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因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价值取向发生异化,从而导致学员学习过程主体性弱化。一方面学员意识到了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从而增强了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另一方面,学员的价值取向更多地朝着自我方向倾斜,更多关注的不是过去,将来而是现在。这就滋生了以我为主,急功近利的思想。结果自然会在函授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自学怕苦,面授太累,做作业太无聊。最后是放弃自学,面授请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混张文凭。

二、提高地方高校函授教育质量的方法途径

(一)端正办学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1.要正确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关系。一方面,把成人高等教育纳入地方高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大力发展函授教育,真正形成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又使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之间要有一个正常合理的发展比例,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又稳妥地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切不可一哄而上,冲击普通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

2.要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诚然,函授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一种收费教育。既然收费,就得讲经济效益,更何况办好函授教育还要舍得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因此,举办函授教育,不讲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但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

3. 要充分动员全校教职员工,形成共识,树立起函授教育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并落实到函授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真正形成领导重质量,教师抓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量,全员保质量,学员“拼”质量的良好风气。

(二)规范招生行为,确保生源质量

1.要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建立一种遵纪守法光荣、违纪违法受罚的机制,对招生工作中的宣传、报名、录取等环节要进行认真检查和监督,对不正之风要进行坚决抵制和整顿。

2.要净化外部环境,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函授教育是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种教育形式的对象,多是走向社会的从业人员,他们受社会的影响是直接的,社会上的许多考试对成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那些需要检验的工作统统纳入考试的范畴,以致有些考试的组织者本身对待考试的重视程度就不够,搞形式、走过场,其结果破坏了考试的严肃性,败坏了考试风气。因此,应当减少那些可考可不考的考试,净化函授教育招生考试的外部环境,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3.要严格入学后的复试程序,坚决清除替考学生,保持招生考试的公正、公平,进而达到提高生源质量的目的。

(三)加大监控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1.要建立函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函授教育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考虑学校函授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函授教育的监督、指导作用,促进学校不断改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函授教育教学评估要形成常规性的制度,建立稳定的教学督导队伍,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估,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对学校函授教育的办学质量实行长线监控,真正达到评估目的。同时函授质量评估要有一套明确的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要科学和可行,同时每次评估要分等级,对教学质量严重不达标的学校不但要红、黄牌警示,而且还要公告社会,以达到社会监督的目的。

2.要建立函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一是学校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完善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充分挖掘潜力,在有限的财力物力的条件下,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学校成人教育特别是函授教育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发展规划,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保持表现繁荣,牺牲函授教育质量。二是严格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制定工作规范,规定基本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准备、课程进度、作业、实践、考核等必须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对违反教学纪律,在教学、实验、实习、考试等过程中酿成教学事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调离教学工作岗位等纪律处分。对教学认真,完成教学量大,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学校要给予奖励,并在晋职晋级方面予以倾斜。对教学检查,教学质量测评,学员与同行反映教学效果很差的教师要令其停课,限期进行提高或调高教学岗位,以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三是建立与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实施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学校要在成教院内设立质量管理科,全面负责质量检查与评估工作,制定符合本校函授教育实际的教学评估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包括评估办法和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学科及专业的特点,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工作要制度化,评估结果要与教学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同时,应在校园网或显著地方及时如实公布教学事故、教学纪律等不良情况,对不负责任者和管理松懈者榜上有名。四是函授站(点)的布局应科学、合理。不能为跟前利益所动,搞短期行为,搞人情风,降格要求,滥建站,乱设点:更不能与没有办学实力、办学条件、办学场所,不符合建站(点)条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人签订建站(点)协议;也绝不能在同一地点同一学校同一单位设立多个站(点),应根据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控制站(点)数量,合理和科学地布局。同时,还要规范站(点)的管理,坚持杜绝函授站(点)自行安排授课教师和自我管理,设站(点)单位不管不问的做法,严格禁止滥发文凭,搞变相买卖文凭。

3.要对毕业学员实行跟踪调查,听取学员单位的反馈意见,了解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成人教育质量体系标准,使函授教育既得到数量的发展,又在质量上得到充分保证。

(四)加强教学管理,提高面授质量

1.要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根据函授教育要求与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函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的科学依据。原国家教委1993年在(函授教学过程实施要点)中指出,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面授课时数不得低于全日制同层次同专业相同课程授课时数的40%。按照这一要求,在安排面授教学时,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讲授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切实解决学员自学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的目的。

3.要选聘高水平的主讲教师。由于函授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由于函授学员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这就要求选派的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又要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4.要改革面授方法,提高面授效率。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让学员感到不参加面授是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二是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教学中,想方设法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和丰富有趣,使学员变以往被动学习为主动创造,探索性地自主学习,使任课教师从简单、机械地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到对教学过程策划、组织和监控,对学员学习及时评价、总结和反馈,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应根据函授学员具有速成性、系统性、概括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特点,采用启发性教学,指导学员自学的方法,着重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面授的效用,提高面授效率。

5.要充分发挥函授站(点)的作用,以保证学员都有机会参加面授。一般情况下,学员面授时间是利用全日制学生放寒暑假的机会来进行的,10-30天不等。但是,毕竟不是全部学员都能在这期间参加面授,那么,就有必要发挥基层函授站(点)的作用。面授时间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长假,或是利用双休日、公休日,或是考虑地域、行业特点,一切以学员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函授教育的灵活性,使学员能就近参加系统的面授活动。

6.学籍管理要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弹性学制的最大优点是适合各类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方便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这种形式的管理体制,最受函授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员欢迎,最适合函授教育,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工学矛盾,休学等学员的实际问题。

7.要改革考核方式。一是淡化考试与考核的界限。可以通过增强出题难度,增加考试题覆盖面的形式,来督促函授学员必须重视日常的自学和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也可以加大平时作业与考试分数挂钩的力度,通过布置理论联系实际的小论文和研究性、探究性问题等形式,提高函授学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的能力,让考试这种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服务。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可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非专业课变成考查形式,实行修学分制度,通过课堂做作业或开卷考试等形式解决。而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特别是与函授学员工作实践和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要精选出来,通过规范化的考试形式解决,如出题库、外校教师代为出题,建立规范考场,加强考试监考力度等形式,来取得真实的考试成果,让函授教师和学员都能从认识上认真对待这些考试科目等。三要对教师围绕考试出复习题、讲考试范围等现象,制定制度,从源头上进行杜绝,使其尽快树立起为函授教学质量服务的意识。

(五)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学习热情

1.要改革用人机制。目前,我国在用人方面首先看重的还是学历文凭。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出现了具有高等教育资质的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用人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对于现在在职的从业人员来讲,压力不是太大,危机感不重。能否奉行“唯才是举”,而不是固守“唯学历是问”的教条,还有赖于用人机制的改革。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风气,真正做到竞争上岗,选拔使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文凭失去“挡箭牌”、“护身符”的作用,终结一张文凭享受终身的时代。

第9篇

(一)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农广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三进村”辐射带动明显,“菜单式”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

1、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开展情况按照加强农广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思路,我校制定了《*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4个村120户作为试点,选派二十名中、高级农广校教师及农业技术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生产期间,下村队集中或分散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使科技示范户良种普及率100%。同时又积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沼渣沼液的科学应用”等几项主推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辐射带动,每位示范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各项实用新技术,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2、“菜单式”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农广校安排,*校在全州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县、*市作为“菜单式”培训试点单位。州、县、市均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村队农民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内容以切合地方特色的棉花滴灌技术、沼气池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在全州下上推行节水滴灌、农村沼气利用的大环境下,农广校的“菜单式”培训既为政府所欢迎,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平台,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效果良好。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年,我州*县农广校被列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培训任务为1000人。在自治区农广校、农业主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县域经济地域条件的实际特点,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次的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以建筑工、商铺营销人员、宾馆服务员等工种。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率96%。根据自治区农广校、主管局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州校及时组织项目校进行了认真自查,对档案资料、培训、发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主要做法是:首先对拟转移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了县、市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利用星期天和集市赴乡镇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培训简章,悬挂横幅;三是按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聘任专业教师授课;四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阳光工程培训资料及光盘,并将阳光工程教材《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免费分发给每位学员;五是与轧花、纺织、建筑公司、商铺等企业、公司、个体经营业主建立用工需求信息,使培训就业有机结合;六是完善培训档案,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

(二)招生工作今年,*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周密,有宣传、有方向、有重点,取得较好成效。共招生374人(注册),完成任务的134%,远远超出自治区组织部、农广校给我校下达的280人的招生任务。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贯彻自治区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25号)精神,开展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主要在出台文件、理顺关系、联合检查上。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支持(学费分摊),组织、农业部门联合招生、检查,并将招生情况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并考评,完成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9人,(占招生人数的24%)。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初中分流班”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贴的优惠政策,深入调研,确定*市分校为试点校,广泛宣传,共招生48人。

9月初,*农广校组织州、县(市)分校教师分赴两县一市,在乡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开展了“初中分流生”基础情况调查。走访部分中学,对乡镇中学初中学员情况、是否愿意参加分流、校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做为试点校,*市分校主要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关系上下功夫,积极与地方教育局、乡镇中学联系,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做好乡镇中学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完成“初中分流生”招生48人。为加强管理,州校建立了“初中分流班”管理网络体系,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教学检查方案主日常电话联系卡。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金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到位,州校对已发放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要求*市分校对新招48名“初中分流生”建立档案,使“职业分流班”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员全部享受国家资助,农广校要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资金使用,来吸引更多的初中分流生参加农广校的学习。三是在总结过去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农广校继续与组织、教育部门联合协作,明确了20*年度培训任务、目标、要求,将村队干部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细则中,在招生、注册、面授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组织部门全程参与。通过农广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共招收农村基层村陈干部89人。

(三)教学管理工作今年,*农广校以“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年”为教学目标,组织县、市分校认真学习贯彻《新疆农广校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教学考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组织部门始终作为联合办学协管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班的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管理。按要求认真制定各专业、各层次教学计划,做到及时下发。制定了“教学管理质量年”实施方案,对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检查、抽查进行验收落实。“初中分流班”工作是一项新的拓展,建立了网络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日程安排。一是各教学班都指派一名组织干部作为管理人员,协助农广校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联合组织、教育、农业一同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三是组织、选送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提高教师从教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自治区校、州党委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州农广校教师参加培训达24人次;另一方面组织县市分校教师开展培训,对电子教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进行现场指导,还对如何提高学员到课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四是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在县市校开展了电子教案观摩学习,参观了*市农广校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过程。

2、考务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疆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考务管理实施办法》、监考守则等。二是制定了各层次、各专业的考务工作计划,制定了巡、监考职责,做到无论统、补考均有州校巡考。三是专人负责,试卷的接收、清点保管、印刷,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四是成立巡监考小组,对考点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各考点教室单人单桌,考场人数不超过25人,考前组织监考教师学习监考守则等。五是联合组织、农业等部门一同巡考,坚持“从严治学”。

3、教材管理。今年*校选开区校5个专业,语种为两种,招生跨春、秋两季,在专业多、教材征订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了教材征订、发放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人管理,费用按时上缴,发放及时。二是按时上报各层次、各专业的教材征订单。三是收到教材及时清点、下发。四是做好州校负责征订教材工作,主动与新华书店等单位联系购书,整个征订工作井然有序。

4、师资管理。一是按要求上报了20*年师资培训计划,总结。二是认真组织全州农广校教职工参加中央校、区级、州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全年参加中央校举办的现代农业建设师资培训9人(山东),“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卫星远程培训班5人(伊犁),参加全国农广校系统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班8人(伊犁),参加春季招生录取会议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培训1人。三是对所聘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料库,并发放了兼职教师证书。四是按照教学日程安排,对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员作业、教学过程进行检查。

(四)媒体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广播电视开展远程教育是农广校开展科技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州三县(市)分校均建立了音像资料库,通过科技音像片、录音带积极实施“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入户工程,为农牧民送去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今年新建20个“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农广校强化站点管理,合理调配音像带(片),在村(队)设立农广信息员,负责定时播放。并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播、vcd片宣传科技知识,收听人数达1*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个种植、养殖结合的偏远地州,种植上以棉花、小麦、玉米、蔬菜、酱用番茄等为主,养殖业以牛羊、家禽、等为主。中央校所下发的音像资料有部分适用于我州,如小麦、玉米、棉花种植技术,保护地蔬菜种植技术,牛羊育肥、疾病防治等。但大多数由于气候差异、特色品种不适宜、技术设施含量高等原因未使用。

(五)项目、资金争取情况今年,州校争取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到位.*县农广校争取“阳光工程”1000人培训项目,资金到位。*县取得了农业厅关于“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未到位。

(六)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宣传农广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富有实效的典型事例和办学特色,全面展现农广校的办学风采,调动办学人员的撰写信息稿件的积极性,*农广校制定了20*年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州、县、市分校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要求。同时为激励教师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州校还制定了《*农广校信息及新闻报道奖惩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州农广校共上报各类信息120篇,其中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发表3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刊登35篇;被《自治区农广校简报》采用12篇,地方政府信息网采用12篇;州、市电视台采用6篇,《*农业信息》采用2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通过积极的宣传报导,农广校在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广泛的认可。

(七)经费使用情况今年,*校已争取到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继续教育培训、农民科技培训、购置办公设备等。20*年有关自治区学费部分已上交完毕。教材费收取总额66*7.25元,上缴区校56716.45元,支付州新华书店教材款9360.8元。所有费用均纳入财政专户,无抵扣现象。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广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是第四年,涉及行业已由原来的大农口扩展到城建、国土资源、档案等系统。今年共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6期,对农业、城建、档案、农机、林业、国土六个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510人。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农广校注意选聘业务精、理论强的专家授课,要求各任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出勤和考试成绩进行发证,各个环节的管理有序认真。同时,为保证学员到课率,还根据各行业工作性质,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农广校在管理上从严要求,档案资料规范齐全,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了自治州人事厅关于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

(二)继续举办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是州农广校与*市客管办联合办学的第二年,对市内出租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班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截止目前已培训346人。为使培训有实效,农广校组织客管、安全、旅游等行业专家,编印了培训教材,制定了严格的培训班学习纪律,要求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培训,提高了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树立了“窗口”行业良好的服务形象,这是*农广校在培训领域的又一突破,在提升客运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谋得了新的空间。

(三)“初中分流班”的建立。见前述。

三、主要工作成效全年各类招生374人,完成任务的13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10人;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培训3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编写简报120篇,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站发表67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

四、问题及建议1、招生工作:①大部分初中学员不愿留在当地,愿意到外面求学,出去闯荡,“初中分流班”招生对象仅限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极少数学员,招生范围和局限性大。农广校没有形成订单培养,学习与就业不能挂钩,学员顾虑大。②村(队)干部学员管理上有难度。2、教材工作:①招生录取工作的拖延影响了教材的及时征订。如:春季班教材征订时间为20*年4月10日,统考时间为20*年6月9日,秋季班征订时间为20*年11月15日,统考时间为20*年1月12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教材要邮寄、托运、发放,教师要备课,学员要自学,极大地影响了辅导质量。②民语教材的征订不能完全按专业设置提供,不能提供民语试卷。

3、联合办学方面:①个别分校缺乏主动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少,农广校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②个别办学人员的思想不够开拓,固守学历教育的模式,因循守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4、学费拖欠。农村基层干部学费由乡镇负责部分很难到位,部分学员拖欠学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广校的发展。5、试卷。部分中央校、区校提供的试卷印刷不规范,密封线前后页不对齐,不利于装订(学员答案被封)。6、信息稿件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分校信息数量可观,但采用率低。建议区校在适当时候举办写作培训班。五、20*年工作重点*年即将过去,在各级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广校的学历教育、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广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的一年里,农广校在克服困难、发扬成绩的基础上,还将以稳固中专学历教育,联合开办职业教育分流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

第10篇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上海 200231)

摘要:以中职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和毕业生就业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就业服务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让学生、学校和企业共赢的新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构想。

关键词 :中职学校;就业服务工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39-03

作者简介:成丹(1981—),女,湖北荆州人,硕士,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社会教学。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就业服务工作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联系着学校和企业,联系着学生和职业。

研究背景

上海市率先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2003年,上海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32%;从2004年起至今,上海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达98%以上,并且部分专业实现了100%就业。上海市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居全国首位,受到了教育部表彰。但就业率只是反映了毕业生在统计时间段内能够进入工作岗位的人数比例,并不能说明毕业生进入岗位后的稳定状态、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满意程度,也不能表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能持续发展。所以,高就业率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就业率高,就业稳定率并不高

在就业率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所在学校近六届毕业生3个月内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三个月内被辞退”的学生数来反映就业稳定率。

从表1、图1中可以看出,作为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三个月内被辞退人数”在就业人数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同时,2008届毕业生中20多位在3个月内被辞退的毕业生,经过二次推荐后能够全部参加工作;2013届要求参加工作的有361人,3个月内被辞退的人数有90人,并且有的学生经二次、三次甚至四次推荐都被用人单位辞退。近几年,类似情况有增长的趋势。

(二)就业率高,企业满意度并不高

笔者通过学校就业办向与学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36家企业发放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收回36份。问卷主要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详见下页表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并不高。

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主要征求企业对学校教学内容及就业工作的意见,多数企业都提出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希望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相关的知识能力教育,使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希望学校能帮助学生取得上岗证书,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等。

传统的中职学校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上海市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中职学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教育部门及各个学校都在对传统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进行改革。

(一)传统的中职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流程

传统模式下,上海市中职学校的学生完成三至四年的学习后,除小部分升学的学生,剩余的学生都由学校就业办公室的专职人员负责完成联系工作、安排面试、签订协议等事项。传统的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流程见图2。

(二)存在的问题

就业工作与学校招生和教学工作脱离 传统的中职学校就业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基本是由学校就业部门单独作业来完成毕业生的工作推荐、面试及签订就业协议等内容。就业工作与招生工作、教学工作是脱离的。就业工作极少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对于专业教学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会导致推荐工作中学生专业与岗位匹配不当的情况。就业工作也极少关注招生专业的人数分配,会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相对于市场岗位需求出现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

就业工作缺乏对学生就业观的指导 传统的中职学校就业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只负责学生从就业推荐到签订就业合同的过程,就业部门通常在面试前或上岗前对学生进行注意事项说明。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盲目就业,学生一旦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合这份工作,就会出现工作态度消极、懒散、甚至不遵守企业规定的情形,导致就业失败。

就业工作缺少对用人单位的回访 传统的就业工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简单,只是为了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因此,只注重联系工作前的沟通,而忽视了对进入企业的学生的情况跟踪。这样导致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反馈到学校,不利于学校修正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一旦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不仅会使学生失业,更会导致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中断。

新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的构想

(一)新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新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见图3。

(二)新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的重点

就业工作定位准确,工作目标明确 如图3所示,新型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目标明晰,是市场需求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合作的催化剂,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灯。作为学校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就业部门,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反馈给学校招生部门和教学部门,让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招生配置,并根据企业的需求改进专业教学,培养更加实用的技能人才。

就业工作内容增多,体系日趋完整 如图3所示,新型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将学校的职业指导、就业推荐及就业后的跟踪调查等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就业工作涵盖三个主要板块:职业指导、推荐就业和毕业生跟踪。就业工作应使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程变得连贯,因此,在原有的职业指导环节中增加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增加对学生存在的就业困惑和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的心理指导环节;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岗前教育,确保学生第一次就业更加有效,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就业工作应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保持就业后的良好沟通,做好学生就业后的数据统计工作,做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做好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这样,能够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重点增多,与市场紧密吻合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就业工作也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增加和转移工作中心。因此,新型的就业工作体系根据目前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将成为劳动力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的变化趋势,逐渐引导学生积极到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就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创业教育”,多方面创造条件来引导、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创业活动,不仅实现自我就业,还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从而为根本改善社会就业状况做出贡献。

就业工作方法多样化,促进有效就业 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所有学生和社会的工作。新型的就业工作体系采用社会实践、市场调查、企业参观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定期与合作企业举行座谈会或研讨会,讨论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及就业工作的相关问题;积极采取家校联系的方式,增加家长对市场的了解,改变家长对就业的传统观念。只有多方面开展就业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构建新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学校加大管理力度,保障新体系的构建。建立如图3所示的工作体系,学校需给予就业工作高度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对原有的工作进行整合和创新,并积极鼓励学校其他部门及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制定学校就业工作管理条例,建立督导和奖励机制。

第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工作应根据行业背景和生产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并扩大专业教学面向,不仅仅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变化做准备。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和规范就业师资培训,提高就业工作能力。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不仅仅要懂得推荐、面试的工作流程,还应了解学校专业设置、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等多方面知识。就业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由“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组成。“专职”教师主要是学校原有的就业工作教师,可推荐其参加上海市组织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培训班和相关课程,在原有的业务水平上进行提升;“兼职”教师则可以为班主任、专业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负责学生管理,积极配合开展就业工作。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环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专业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学校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校企合作,考虑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产学结合等多元办学模式,以此增加学生参与一线工作岗位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五,整合兄弟院校资源,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就业信息平台的完善需要所有的中职学校进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兄弟院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传递和公布的信息,各个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信息,交流各个学校的就业工作经验,为学生推荐一些就业培训方面的信息等。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睿,黄育云.就业结构的趋势分析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4]朱凌云.高校学生工作反馈系统的优化及机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第11篇

【关键词】 中专卫校;实习学生;管理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尤其对中专卫生学校来说,其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卫生事业人才。由于其临床实践的特殊要求,使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成为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也成为联系学生从学校顺利走向医疗工作岗位的桥梁。因此,抓好实习学生的管理,保障实习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卫生事业人才至关重要。

以往,我校实习学生的管理一般由实习、教学医院承担,学校在整个学生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比较粗放,而且,基本属于事后管理,在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后才进行干预和处理,致使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滞后于实习教学的需要,影响了学生实习的整体效果及水平。近年来,我校针对以上情况,对实习生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毕业生就业率达97.8%,体现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1 抓好实习前教育,明确实习目的及要求

中专卫校学生在学校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已经较系统的掌握了医学基础及临床知识。但临床实习与在校学习有很大差别,学生从课堂来到医院学习,短期内适应不了医院的临床教学方法,要尽快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临床准医务工作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对如何入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为使实习生尽快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掌握临床实习学习的方法,思想上对将进入的角色有所了解,我们近年来坚持了实习生实习前综合教育培训,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进入实习之前明确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实习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自己在实习前要做哪些准备?实习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学校对实习生在实习阶段有什么要求?

1.1 通过培训,让实习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明确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疾病,才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学习更多治疗疾病的方法;明确实习是实现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转变过程。包括角色的转换、工作和学习方法的改变、素质、责任,心理的改变等。

1.2 通过培训,让学生了解实习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虚心学习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吃苦的精神。在培训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1.3 通过培训,向学生进行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在整个实习阶段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和法制观念;有针对性的介绍医院的工作环境及特点,减少实习生进入医院以后的陌生感;介绍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制定的13个核心制度,用历年来实习生在实习中因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的医疗差错及事故的血的教训来强调实习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目前医疗纠纷频发的严峻现实,要求实习生进入实习后一定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责任心,有效防范医疗纠纷。针对实习生在各实习点可能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向实习生介绍《综合治理条例》,并根据中专卫校的特点制订《昆明市卫生学校实习学生守则》,对劳动纪律、宿舍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并与每个实习生签定实习目标管理责任书,使之统一纳入学校的综合管理,防范和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

通过以上实习前培训及教育,使学生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对实习单位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缩短了学生对全新的实习生活的适应期,增强了组织纪律性,树立了安全意识及防范医疗纠纷的观念。

2 成立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对实习点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制

我校以往对实习生的管理由政教处负责。由于政教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在校学生的管理上,因此,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形成了基本由各实习医院自主进行的局面。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是学校与实习医院的联系较少,对实习学生的情况不及时掌握,过程管理无法实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自2005年起,我校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招生工作及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其中,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负责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为此,学校选聘了有临床工作经验,对医院比较熟悉的教师担任招生就业指导办主任,并按工作需要确定办公室人员编制,在人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保障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为了把每一个实习点的管理落到实处,避免职责不明,人浮于事,从2007年开始,我们实行了各实习点分片管理责任制,把学校的46家实习单位分为4个大片,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的4位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大片区的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要求4位教师每月必须对所管理的片区的每个实习点至少巡视一次,加强与实习医院学生管理部门的联系,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表现,实施主动管理,改变了学生出现问题后才进行处理的被动局面,把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障了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

3 对实习点进行三级管理,发挥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虽然专门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但由于人力有限,且要承担除实习生管理以外的其他工作,无法对每一个实习生进行系统管理,因此,我们实行了实习点的三级管理责任制。由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负责,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由各实习班的班主任继续对实习生进行跟踪管理,及时联系实习学生,随时掌握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对问题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学校对实习班主任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作为班主任津贴发放及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此外,在学生实习前,根据学生在校表现,指定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的同学做各实习点的组长,并在进入实习前对实进行培训,明确实的职责,使他们在实习中真正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通过招生就业指导办、班主任、学生干部的三级管理,实现了对实习学生的深入、细致、系统管理。

4 把就业推荐与实习生工作表现紧密结合,保障实习计划完成

实习生活的开始,就意味着实习生已经迈出了就业的第一步。我校从2001年取消了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按照市场规律改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校负责联系招聘单位,举办双向选择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学生就业方式。由于不再进行毕业分配,相当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自行联系就业单位,并因此出现不假外出找工作的情况,影响了实习计划的完成及实习教学质量。这种情况在实习的后期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实习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认真分析,我们提出了以学生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就业推荐及毕业证发放的重要依据,并主动向实习单位联系,争取由实习教学单位优先录用实习工作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实习工作中的管理措施,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保障了实习计划的完成。我校2007届537名毕业生,其中197名学生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被实习所在单位录用。我们把这一数据在全校学生大会上公布,对在校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东盟 新格局 技能型人才 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梁剑(1981-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032-03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与广东毗邻,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连接,是我国西南的一个高速发展的沿海龙头省份。为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奋斗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以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合作战略,既具有创新精神,也切合实际,是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对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有着积极和长远的重大意义。“一轴两翼”合作战略顺应国家南向发展战略,有利于整个国家西南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政治、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教育交流也日益密切。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理论水平高的科研人才也需要有优秀管理才能的企业管理者,更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大高职专业建设力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是当今我国高职教育的责任,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争取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有所作为。国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1999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文件(如表所示)。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已产生令人担忧的后果。尤其在广西,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下,“博士易找,技工难求”的现状已令诸多企业面临“技工荒”的危机,影响了整个东盟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技能型人才缺失,将制约广西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的技术进步,影响对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甚至导致东盟经济区丧失产业经济发展的先机。广西高职教育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展,关键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管理。新形势下加强对广西高职学院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管理研究,对整个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高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方面,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探索和经验,广西也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广西高职教育如何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下结合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要求来提高区域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管理方面,只有一些零碎的研究及文章,缺乏定量、规范的系统研究。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的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地区要想快速发展,就需要正确认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下,能否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历史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广西面临技能型人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下更好地增强和完善广西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管理,成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建设一支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也是增强整个广西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东盟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管理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空间越发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但在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广西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现存的问题

广西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下,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如下:

1.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不清晰。近几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实行的关于高职教育的具体政策以及鼓励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各项政策,对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但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区内高中毕业生报考普通本科院校逐年火热,而高职教育则连年受到冷遇,有些高职院校的录取人数甚至达不到教育厅下发的招生指标。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报考出现“一热一冷”的现象,产生了两种趋势:一方面,普通高校招生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报考人数剧增,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却不够专业、详细,尤其是一些重点本科院校的招生工作注重学生人数的积累,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却较为空泛,导致本科招生生源越来越多,毕业时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连年看好,但招生工作很难开展,每年都有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指标,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反差。造成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政府的招生政策也影响了高职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且在实际招生的过程中也出现分数低、综合素质低的总体情况。部分职业院校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入学生均成绩和毛入学率逐年下滑,这也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不断加重,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筛选之后的结果,部分人甚至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浅层次、小面化技能教育。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专业时脱离了社会需求,导致大量教学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成长。

2.财政投入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广西已经建立扶持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财税政策框架,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关财税政策没有自成一体,而是分散于各类法律法规中,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关于政府资助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通常以各类补充性法律法规体现出来,使得涉及技能型人才教育和管理的相关财政政策在法律范围内处于“真空”地带。二是广西自治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总量偏低,使得最终分配到技能型人才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经费更少。目前,全国范围内人均 GDP 已达到 2000 美元左右,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左右,多年来都在这个数值上下徘徊,广西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所占比重还略低于全国的平均值。财政对教育投入偏低的情况,从总体上也限制了技能型人才教育和管理方面财政投入。

3.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企业经营体制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之后,企业需要拿来就能工作的技能性技术工人,存在以短期高利润回报为出发点的心理,不重视对员工技能的培养,即使出现“技工荒”,也忽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使得员工整天从事单一、重复的流水线作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会。鉴于国家财政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资金投入中所产生的倾向性问题,即使多年来广西出台了许多增加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的保障机制,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初有成效,但未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需加大政府的财力支持。在广西某些发展滞后的城市,出现基本建设经费无法保障的情况,只能以依靠学校自筹经费来投入教育,而在有教学经费投入的地区,又出现需求经费分配不均的问题。

二、促进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有效机制形成的对策

1.建立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协调机制。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有效机制的形成,需要首先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协调机制,从上到下进行协调,促进从政府到具体高职院校的政策沟通。政府通过各项文件,制定相关政策,统筹规划,落实指导,依法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争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各职业教育机构既分工协作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结合广西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下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规划,协调各个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做到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同时,政府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广西区域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加强对各职业院校的检查、评估,以评促建,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要不断强化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作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界限,优化高职院校发展结构。根据广西东盟经济的发展新趋势和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本区重点高职院校的龙头作用,形成以重点高职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形成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式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2.强化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需要有完整的配套经费支持,主要用于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硬件和软件建设,在保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的基础上,确保高职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对高职教育者要在思想、生活上给予关心,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职教队伍,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除正常的政府性拨款外,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补助专款用于补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扶持生活贫困的高职学生完成学业,逐步建立政府、高职院校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高职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的新机制。金融机构以信贷方式支持发展高职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政府下拨的教育培训经费要专款专用,固定用于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大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对高职院校的捐资助学力度,为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条件保障。

3.完善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中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首先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摒弃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删除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理论内容。可以聘请公司企业内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上专业课,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参与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新的实用性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操作性、应用性。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实训教育落到实处。产学结合具有较强的优势,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能将职业教育发展推向顶峰。产学结合能把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特殊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转变,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要完善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由企业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和学校的教学部门共同商讨,将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专业、企业所要求的人才技能、教学方式等工作齐抓共建,帮助学生从单一的学习知识向掌握社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转换。广西企业的工业化水平较低,缺少重头大中型企业,因此需要加大与沿海沿边企业和发展势头良好地区企业的合作,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重视建立与地方企业的关系,积极向过渡性思维转变,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企业的现有场所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达到独立工作的水平,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等提供设备、场地以及一线工作经验的支持。此外,还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传授先进理论知识,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讲授操作知识,并建立教师资源库,这样可以优化教师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以把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情况带入课堂,有助于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拉近了学校与产业、行业实际需求的距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多方面的素质,还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自身尽快适应社会。

4.转变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中跨行业就业为出发点的盲目观念。政府应该建立以对口专业需求为出发点的各类招聘会和管理机制,为职业教育的技能出众者创造专业对口的联系桥梁,拓宽就业门路。认清职业教育对改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末期做好转型学生教育的引导工作,建立更为灵活的适合技能型人才顺利就业的机制。要深化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改革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引导用人单位建立适合社会发展的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制度,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贡献,高职院校也要大力宣传本校毕业生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对优秀技术人才的政府奖励机制,对职业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表彰。

5.加强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中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职业环境建设必须以真实和仿真为出发点,其中包括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转换、市场化需求与社会进步并驾齐驱、高职教学改革的大致方针适合专业设置等,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性。加强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育管理的实训基地建设,要采取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专业化的指导;企业实训基地应重视建立在生产线上的具体操作,将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中。只有这两种基地联系紧密且相互促进,才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此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因地制宜,突出实用性,集教学、培训、技能和社会服务为一体。为了适应广西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发展需要,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的重点是要把实际操作转变为一种技能素质,根据各个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来确定具体目标。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实训,提高了实践技能水平,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管理。随着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校内实训基地已无法为实训教学供给充足的资源,因此,需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从而缓解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地、岗位不足等问题,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双向互动的就业情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

6.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进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对广西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要结合专业特性,鼓励学生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适应广西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制定高职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具体办法。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也要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的认证工作,实行学生在校的专业理论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确保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1013193696.nh&dbname=CDFDLAST2013&dbcode=CDFD&pr=&urlid=&yx=&v=MDkw

NDBGckNVUkw2ZlllVnZGeXJsVnIzUFZGMjZIYkt4SGRmRnFa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E=,2013-06-01.

[2]蒋友琴.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2007166695.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v=MjI3MDR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ZZVZ2RnlybFY3L05WMTI3R2JLK0dOZkZxcEViUElSOGVYMUw=,200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