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务英语毕业总结

商务英语毕业总结

时间:2022-04-12 06:5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英语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务英语毕业总结

第1篇

 

一、重点工作

1、打造精品课堂,积极申报《跨境电商实务》省级金课和国家级精品课;

2、修订商务英语系专业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文件(含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及各类实践环节的大纲);

3、通过积极参加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会议或培训,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4、进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改革;

5、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实习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和辅导员的互联。

二、创新工作

1.打造精品课堂,积极申报《跨境电商实务》省级金课和国家级精品课;

2.加强辅导员、教师和学生的互联,三者协同打造严谨、认真的学风。

三、工作进程安排

(一)一月份

1、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录入、试卷归档

2、2020年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计划

3、2021届毕业论文初稿修改工作

4、教材的领取和发放

5、《跨境电商实务》课程申报书撰写和打磨。

(二)三月份

1、《跨境电商实务》课程申报

2、教研活动计划研讨、教学日历制定

3、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学习和制订

4、补考监考、阅卷

5、科研、教改课题研讨、申报

6、2021届毕业论文修改工作

7、推荐老师参加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校级公开课

(三)四月份

1、集体备课、教材研讨

2、邀请商务英语专家讲座和交流

3、组织毕业总补考命题

4、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

5、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商务英语技能大赛

(四)五月份

1、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2、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

3、毕业总补考命题、阅卷

(五)六月份

1、期末考试制卷、审核

2、教学常规检查

3、筹建专业主干课程

4、2021秋季学期教材征订

(六)七月份

1、期末考试监考、阅卷

2、监考、阅卷、成绩录入、试卷分析、试卷装订

3、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学术研讨会

(七)九月份

1、教材的领取和发放

2、教研活动计划研讨、教学日历制定

3、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学习

4、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面自查、互查

5、补考阅卷

6、公开课听课、评议

(八)十月份

1、集体备课、教材研讨

2、外邀专家的学术讲座

3、2021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

4、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

5、组织学生参加“临博会”志愿者活动

(九)十一月份

1、外邀专家的学术讲座

2、科研、教改课题结题、申报

3、公开课听课、评议

4、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公选课申报

(十)十二月份

1、期末考试制卷、审核

2、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专题研讨

3、2022年春季教材征订

4、组织申报专业主干课程

5、组织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改革研讨

六、主要措施

1、修订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

2、继续完善并切实落实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质量保障措施,加强课堂教学巡查;

3、组织研讨、申报各类教研、科研课题和成果奖,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参加商务相关会议或培训,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认真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活动,组织好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推选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6、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进一步加强已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基地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尽可能为实训基地单位和企业提供服务, 努力创造校企双赢的局面。

2)鼓励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等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考试;发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山东省和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7、加强辅导员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三方协同打造严谨、认真的学风。

 

商务英语教研室

二二一年一月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改革实践

引言

经济体制转轨和外经贸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大大提高国内商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市场对英语加商务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全国近700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或专业方向,而原来以学术型为主要培养模式的本科院校自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率先设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以来,已有62所本科院校或教育部批准开设了此专业,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发现和改进问题,才能紧跟时代脉搏,在人才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1.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因此,高职课程的设置必须适应企业 (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基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以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及近年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综合研究,客观分析问题,找出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更趋合理,缓解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总目标。

2. 改革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我系商务英语09、10年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计划进程表以及实际操作的分析归纳,结合毕业生及企业调查反馈资料,课题组总结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

1) 专业特色不明显。商务专业课仅占15%

2) 实训课收效甚微,特色难以体现。

3)专业课安排时间偏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来不及接触或吃透相关专业课就面临2+1模式

4)实践性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欠缺

3.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改革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及课改团队反复多次进行了课程改革专题研讨,师生座谈,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并组队前往各兄弟院校学习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定位,着手对11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行了“课―证―岗”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

3.1确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思路

确立了商务英语专业遵循“一大目标、两个重心、三大能力、四个标准、五项原则”的办学思路。即:以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为专业总体目标培养;以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为专业培养重心;以英语应用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实践能力为专业培养主能力;以英语能力证书、商务职业技能证书、国家计算机能力证书、毕业实习为四个衡量学生总体能力与素质的标准;以“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社会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实践立体化”为专业建设的五项原则。

3.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构架起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依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大刀阔斧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了“课―证―岗”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框架,以期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资格证书以及上岗即顶岗的相融通。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模式改为由文化基础模块、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商务专业知识与能力模块和素质与技能模块构成。具体措施如下:

3.2.1 更换教材:

1) 由原来的以生活文学内容为主的精读教材直接改选为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商务英语精度教材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熟悉积累相关知识与词汇

2)是将原来的听力、口语普通教材直接换用商务环境下的商务听力和商务口语教材,突出商务英语特色,也有助于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

3.2.2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和教学学时:

1) 根据师资状况教学团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处理。国际贸易实务中英语部分的内容直接剔除,专门另行开设,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效率,与外系教师教学间的形成了良好的互补,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2) 剑桥商务英语由原来的周二学时调整为周四学时,并从第一学期开课,两学期学完初级、中级内容。

3.2.3据市场岗位需求新增开了以下几门课程

商务英语翻译(配套实训); 商务英语写作(配套实训); 商务英语口译(配套实训); 国际商法(专业知识课); 英美报刊选读(技能拓展课程);饭店管理实务(技能拓展课程)

3.2.4根据职场岗位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取证实训》课,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证书。在要求学生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或英语专业四级证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能力证书的取证要求,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翻译资格证书、单证员证书或跟单员证书,并申请到了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全国职场英语考试考点。

3.3 积极争取多方努力,加大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2011年,投资42万元新建了一间多功能语言、技能实训室,配备了单证函电仿真系统,保证了学生实操能力模拟训练。

4.结语

改革后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鲜明,“课―证―岗”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使课程设置日趋合理,学生职业素质不断提高。依据国际贸易学会相关岗位从业要求引进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扩大了本专业在省内兄弟院校中的影响力。“课+证+岗”三位一体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值得进行推广。但专业专任教师队伍单薄,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在今后,应在学院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建设,支持教师获得更高学历,鼓励专业教师到实践岗位顶岗挂职,增强专业教师的企业经验。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现状分析

自2000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修订后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出现。在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转向应用型、复合型的趋势下,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发展迅猛,其研究也日渐形成一股热潮。据调查,中国目前有300多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开设有与商务有关的英语专业。这些高校中包括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全国教育体系中,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属“应用型”院校。潘懋元(2008)指出地方本科院校的共同点在于,首先其办学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当地社会并服务于当地社会,其特色表现在其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但是从目前地方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来看,由于各校的教学背景不同,对商务英语及课程观也有差异,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在课程模块、开课比例和开课学时方面的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笔者调查了湖北省五所地方本科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各校商务英语课程模块设置和开课学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是否模块化?如果是,所有模块中的课程是否齐全和系统?(2)所有商务英语课程的学时数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开课比例是否合理?

1.商务英语课程模块设置现状。笔者通过对商务英语教师和毕业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72%的毕业生和80%的教师都认同一种商务英语课程模块组合,即: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英语技能、交际策略、商务知识和人文素养。表1.1可以明显看出这五所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大体呈现模块化结构,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些课程模块被忽略。比如商务英语用人单位和学生都认为很重要的模块四(交际策略)在A大学未被开设。而E大学对交际策略模块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将商务沟通和跨文化交际设置成选修课程。其次,有些子模块也出现了缺失。对于商务英语技能模块,除了商务英语写作外,其他课程不同程度被忽视。根据受忽略程度,商务英语听说排第一,意味着被忽视程度最高,接着是跨文化交际,商务沟通和商务英语阅读。由此可以总结交际策略模块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在这五所地方高校出现缺失。最后,这些模块中的子模块课程不系统。例如从A、C、D、E四所高校开设的模块三(商务知识)课程可以看出,商务英语被看做是一个狭窄的范围,认为只要掌握了一至两门商务知识就能成为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依据《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教学标准(试行)》的规定,各模块应占相应的学时比例,语言技能模块(包括模块一和模块二)占60%,商务知识模块20%,交际策略模块10%,人文素质模块10%。从表2可以看出,两所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四年的专业课总学时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1800;所有五所地方高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的学时都超过了60%,而其他三类模块课程的学时达不到要求。这说明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采用“英语+商务知识”模式,即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的商务知识,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对商务英语用人单位的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商务英语毕业生总体上好学,但是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听说技能有所欠缺,往往表现比较紧张,不善于跟外国客户沟通。并且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以及设置比例都不太满 意,受访的93名商务英语方向的大四学生中有49人对现有课程的设置比例不太满意,占52.7%。

二、 课程设置现状原因分析

1.商务英语课程设计者没有经过全面的需求分析,大多数课程设置是基于学校内部分专家和教师根据以往其他专业的经验或是单纯借鉴其他学校而制定,在课程设置以前没有做实际的需求分析,忽视了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没有考虑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需求,甚至没有对各校所在地区的种种限制(如师资、教学设施等)加以考虑。例如89%的受访学生认为他们首先欠缺的是商务沟通能力;从用人单位角度,访谈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不善于商务场景下的交际策略。然而从上表可以看出交际模块的课程不受重视。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英语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前提,通过需求分析得出的调查结果则是课程设置的基础。高嘉Z(2012)指出,课程设计者只有通过对目标情景、教学环境、学习者知识水平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大纲,确保ESP教学顺利进行,而忽视需求分析则会导致ESP教学偏离正轨。

2.课程模块以及子模块缺失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缺乏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目前商务英语教学朝着多样化、深度和广度化发展,所以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决定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商务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行业背景知识。然而针对地方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只有英语专业背景,大多数教师对商务、贸易等专业领域不熟悉,并且没有机会参加实践,不能真正符合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另外,学历水平普遍不高,讲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硕士以上学位偏少,实力较强的学校硕士学位教师大多集中在省会大城市。有些地方院校虽然开设商务英语,但是没有建立诸如贸易类的实验实训中心,无法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这些因素造成了某些商务英语课程没有完整配套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单薄。

3.“商务英语”的内涵从广义上讲应该涵盖贸易、管理、金融、经济等各层面的知识,但是各院校对商务英语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高校认为商务英语就是指外贸进出动,所以只侧重于开设国际贸易类的课程。此外,由于四年的总学时有限,商务英语方向的课程还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这也就相应地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

三、 建议

1.在进行课程设置前进行需求分析。完整的需求分析应包括对商务英语学生的需求分析、对商务英语教师的需求分析,尤其是还要针对商务英语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如现在采用较多的是Dudley-Evans&St.John提出的综合性需求分析模式,包括了语言学习需求、环境情景、有关目标情景的语言信息等七个方面。并且需求分析应该贯穿于课程实施的整个环节。课程开始前进行需求分析可以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课程结束后的需求分析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合理。

2.实行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前文提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资不足。商务英语教师缺乏阻碍了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有商务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比英语语言教师更能胜任商务英语教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校内培训以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英语语言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讲座、合作教学等方式向商务英语教师转变。同时,商务英语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不仅能够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这样才能把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3.新建本科院校需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比如同声传译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以及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商务具体操作流程提供保障。校外实践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加强学校和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组织学生校外实践的过程中,高校也能够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据此调整专业方向,改革更新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

四、 结语

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反映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而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关系着能否顺利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应利用区域资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反映当地区域特征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 St John,M.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23.

[2]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5-6.

[3]高嘉Z.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评述[J].中国ESP研究.2012 (3):106-113.

[4]宁建庚.ESP理论指导下的BE目标需求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1(2):133-134.

[5]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02).

[6]修志华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2.

[7]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外语.2006(5):8-12.

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环境;应用型大学;商务英语;教学实施

一、引言

2015年以来,国务院印发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9号和36号文件,其中有鼓励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由此可见,在国家发展经济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

我国对人才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已经写入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论述大学教育的目标时指出,提高学生的清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的一大基本目标……培养这些思维方式和习惯将使每位学生终身受益。应用型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在大学发展中经历了一两门课扩展成了涉及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由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学科体系,到现在是一个专业学科的发展过程,不少学者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蓝仁哲(2009)提出:“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既掌握熟练的外语技能,同时又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善于创新思辨的通识型人才”。蓝仁哲(2009)提出:“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既掌握熟练的外语技能,同时又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善于创新思辨的通识型人才”。林添湖(2001)认为,人才培养目标是熟悉国际商务业务、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国内有些研究者呼吁/英语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李刚(2014)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内容上构建了语言技能、商务技能、跨文化际能力、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五大模块,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学者为我们理清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二、当前教学的现状及培养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教学不足之处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最终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上,而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向导、学生缺乏足够的输入;在校的学生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清晰的个人就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商务话题不熟悉,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的愿望不强烈,学习比较被动,对商务英语话题比较抵触;依赖教师课堂教学知识传授,较少主动搜索学科知识,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学习英语的目标还是以考四六级证书为主,对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为将来工作准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概念;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仍以围着课本转,教学按部就班地讲解和练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学院式的外国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学,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只是满足于课堂教学量的完成,满足于语言的掌握,忽略了在不同工作情景下的听、说、读、写的商务应用能力。教师对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清晰,将部分商务英语课程当做普通语言课程学习,没有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恰当的实践操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了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创新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创新环境下,不断涌现了各种新的职业和新的行业,让高校应接不暇,如网络技术创新环境下的电商,物流,搜索引擎公司,电子媒体等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对高校设置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经济创新,行业创新,技术创新等话题接踵而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也处于动态演变的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师生对语言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变化要有所了解和认识,了解语言生物的文化生态位(bio-cultural niche)和社会制度的结合,培养对市场的语言变化动态的观察力和敏锐度,商务术语更迭,商务英语的篇章重点内容掌握。正如田兰(2013)指出新的客观形势会不断促成新的元素,而概念整合又为认识创新提供了可能。

在济形势变化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竞争力的呢?以广州工商学院2014届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为例,样本总数为3198份,样本有效数量85份,其中学生认为学院最应该培养的大学生基本素质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占30.59%,动手实践能力占24.71%,扎实的专业基础占22.35%,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21.18%;78.82%的学生认为对就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相关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57.65%的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43.53%的学生在民营企业工作,31.76%的学生在个体企业工作。从以上调查数据可看出,毕业生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在个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而我们的毕业生多数就业岗位都是在竞争激烈的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个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尤为重要。

人才的培养规格实现最终需要回归课堂,教师就要裁选合适的教学方法,与世界教育接轨,不断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适应创新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专业性强,对师生实践能力要求高,可按照教学内容交叉选择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CBI内容型语言教学及反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案例教学法指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真实,通过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是,案例的裁选需要契合课程内容,也考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支配能力,选择的案例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含教学内容的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在剑桥商务英语课文中有出现麦当劳公司创始人的资料介绍,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麦当劳公司的主要内容介绍并上讲台汇报,如公司的主要产品,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发展状况,营业额及利润等,学生在收集该公司资料时,已经对该公司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不仅有PPT的呈现方式,同时要委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掌握演示技巧和口语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已得到采用,并收到了预期效果。谷志忠(2006)运用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教学法五项原则,根据使用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设计为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六大教学步骤。Feez(1998)指出任务难度取决于学习者经验、任务复杂性、及有效支持度等因素。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考验小组成员之间的粘合度和默契程度,大学阶段,学生性格凸显个性化,在团队合作工作方面,教师对团队合作任务实施的必要性,次数和难易程度都要考虑,对学生的学情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实施任务型教学,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任务完成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小组成员起摩擦等问题。在笔者多年的从教过程中,由于商务英语专业通常女生比例高,一个班同学中男生通常只有少数几名,这样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任务型授课方法,在组队完成任务时,女生通常喜欢自由组队,避免与有摩擦或者不喜欢的同学组队,而且不喜欢进行多次小组任务,不了解学生学情时,可能会导致一个学生完成整个小组任务或者小组成员四分五裂的情况。

CBI教学法自从1980年产生至今已逐步走向成熟,现已经作为语言教学的典型范例,它在培养学生各学科知识理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CBI教学具有这些特点:整合听说读写技能,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生活学习有关。选择“真实的”课文和任务,教学决策建立在内容上,对语言结构进行直接学习语言的学,这些特点可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强化,不断输入知识的同时,积累扎实的语言基础及学科内容,最终达到知识的输出。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任务,是一种新型有活力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学生吸收知识内化。陈青松、许罗迈(2006)指出,网络化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自主学习,反转课堂实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满足了学生学习个性差异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转课堂的实施不适合所有课程教学内容,针对难理解,重点知识部分或者实操技能部分,为促进学生的理解消化,教师可灵活选择这种教学方法。商务英语专业的市场营销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单证等课程的一些篇章可选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市场营销英语课程里的立顿奶茶在运用给中国消费城市划分等级的方法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的案例为例,布置同学们利用个人电脑在网络上先学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国内外饮料品牌如何划分中国城市线的方法,例如知名的奶茶饮料品牌有康师傅,统一,香飘飘等,了解原因,比较一二三线城市的优势劣势,进而再比较同类产品又是如何根据自身产品和实际情况划分城市,学生带着任务主动搜索知识,再把知识整合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最后教师点评,知识的广度和厚度无形之间有了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有了方向。

第5篇

[关键词] 三元交叉;商务英语;知识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B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到了学生需“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以“具备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商务英语学界从商务英语学科性质着手陆续展开研讨,经学者们反复交流、争论和探索基本达成共识:“商务英语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交叉性学科”。1985年,“我国首届交叉学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到“交叉学科的产生是由两个学科的知识理论进行融合而成的,被称为‘二元交叉’”。经研究,学者们认为商务英语学科交叉特点不尽相同,它大体上是由语言类、商务类和商务文化交际类学科理论知识融合而成的“三元交叉”模式。商务英语属于复杂程度更高一些的“三元交叉”学科,对教与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三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融为一体,而后娴熟的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

一、相关研究的学术动态梳理

梳理国内外教育家和学者们对于交叉学科和商务英语学科交叉性的前期研究和动态后,归纳总结主要方面如下:

(一)对交叉学科的研究

国外最先提出交叉学科的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德沃斯于1926年,在新成立不久的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上,用该术语强调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到上世纪60年代,交叉学科研究从学者个体兴趣逐渐转化为团体组织合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并加速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升了交叉学科研究的效率和水平。1970年9月,法国筹办了首次“大学的跨学科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大学跨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1976年,英国创办了《交叉学科评论》杂志,至此“交叉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得到了各学术领域广泛关注。在国内的交叉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实践为主,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应用。交叉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和竺可桢积极参与交叉学科的研究,但在期间交叉学科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学科的迅猛发展,在学科的边缘甚至内部地带不断出现了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更为复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只借助其他学科,这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宋新明教授曾在记者采访中总结了交叉学科的定位,从狭义上讲,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才是交叉学科。从广义上讲,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外,自然科学内部与社会科学内部学科之间的交叉同样是交叉学科。

(二)对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历史的研究

有学者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远代、近代、现代和当代”。最早商务英语在中国是以交易用语、词集适应港口贸易需要出现的。作为一种专门用来教学的商务英语,则是出现在晚清的教会学校,当时是出于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一种“世俗化和功利化的选择”。尽管如此,这种课程设置,即便在今天看恚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然后作为一种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仅仅是到2012年商务英语才终于作为一门专业列入中国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教学和相关研究现今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各地区、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各高校之间亟需加强交流和沟通。商务英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英语语言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商务英语的教学不够系统,弊端颇多,理论研究不足,但我们相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前提,困难只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动力,我们的研究即将驶向快车道。

(三)对ESP特殊目的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展起来的ESP,四十多年来已建立完整的体系,应运而生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在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领域,信息膨胀,传递媒介之一的各种出版物有75%是用英文撰写和出版,中国急需以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与西方同行交流。我国对于ESP的研究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到90年代逐渐开始独立研究,研究关注如何高效的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扩展,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商务、科技、外交、经贸、法律、新闻、医学、工程、交通、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交叉性学科的人才培养。商务英语就属于ESP的一种。

二、对商务英语“三元交叉”理论知识构建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面临主要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通过对商务英语三元交叉学科知识需求的独特性理解,分析现今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知识导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需求。第一,我们要从知识导入过程中交叉模式的合理性入手。现如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基本都偏重于英语语言表达上,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没有很好体现出自己应有的特点。交叉学科知识导入模式大都是逐一叠加式,很难做到真正的融入式。第二,作为交叉学科授课安排、授课方法、教材选用等问题不尽人意。第三,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数都为单一型人才,对于语言教学颇有经验,但对于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储备还未达到交叉学科的要求。很多学校不得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聘请其他专业教师来弥补商务、法律等相关课程的缺失,然而这些老师又自身对外语底气不足。

我们深知优化商务英语三元交叉学科知识构建模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教育家和学者们需要不断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进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安排才合理,选择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的教材才符合交叉学科教学特点,运用适宜的授课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对交叉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商务英语三元交叉学科特点培养出的学生是复合型人才,那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必然需要复合型。如何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多学科专业水平,储备及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也是目前迫不及待改进的地方。最后,在改进了相对合理的知识构建模式后,我们应不忘继续研究让构建的模式如何更有效、可持续性运转,使商务英语专业长远发展更具前瞻性。

(二)“三元交叉”理论知识构建模式梳理

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类、商务类和商务文化交际类学科课程知识导入“三元交叉”模式会出现哪几种?依据三元课程知识叠加程度、课程设置比例及不同的导入模式,从而产生不同教学成果,必将会培养出不同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大致划分为以下四种模式。模式一:商务英语三元学科知识普通微交叉模式;模式二:商务英语三元学科知识偏离交叉模式;模式三:知识叠加,语言的“搬运工”模式;模式四:商务英语三元学科知识深度交叉模式。现如今商务英语专业师生的观念还未从语言专业完全脱离出来,部分人根深蒂固的认为自己主修专业还是英语,将来是要充当商务界的语言翻译,只是语言的搬运工,无需真正的了解掌握其他W科知识,这种陈旧观念导致前三种知识构建模式不同程度的出现。模式四的深度交叉模式是最值得去深入研究的,它或许是一种量化交叉研究,也或许是一种比例交叉研究,再或许是一种范畴交叉研究。主动接受交叉学科的知识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自己的将来必定是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型人才,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提升商务英语师生对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程度,大胆进行学科间三元交叉性改革与创新,分析模式四中深度交叉模式的影响因子,使最终构建的知识结构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研究的学术价值

(一)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

1.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价值

最初的学科交叉属于学科的“内部”交叉或学科间的“近距离”交叉,以此为基础,学科交叉的范围不断扩大为学科间的“远距离”交叉乃至学科的“界”交叉,这是形成成熟的交叉学科的必要过程。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学科交叉性的发展为基础,积极为其学科交叉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三元交叉”特殊学科特点,进一步研究交叉学科的边界划定。通过对商务英语三元交叉学科知识构建模式的不同研究,最终将会对人才培养的结果有多大影响,由此拓展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的思考范围,升华交叉学科研究的应用价值及实用意义。

2.对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研究价值

商务英语毕业生目前有多少是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不得不说商务英语教学现今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通过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题的认识,修缮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将商务英语培养所需人才最终要掌握的商务类学科知识、商务文化类学科知识及外语语言学类学科知识的“三元交叉”定位为切入点研究,通过分析学科间知识导入的不同交叉模式对人才培养结果的差异,力求能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师生找到阻碍学科人才培养发展的问题所在,论证出商务英语三元交叉学科特征人才培养中最富有创新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的学科间知识构建交叉模式,为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在理论上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的研究领域。

(二)研究的应用价值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据统计,近百年来有41%的诺贝尔获奖项目都属于交叉学科。这样的一个数据让我们想到时下在全国外语界争论比较热烈的学术英语能力,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所以称其为“交叉性”学科。学科交叉对教育发展、科技突破、社会进步极为重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那么,我们研究的应用价值就是力求弥补和纠正大家对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较多非英语类交叉学科课程的错误认识,更好的理解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三元交叉性”的概念,为国家培养更为全面和更为出色的优秀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这也是商务英语三元交叉性学科体系研究的最终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7

[2]翁凤翔,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2012(4):43-47

[3]王关富.商务英语学科的“交叉性”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4):53-58

第6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育 思考 改革

根据2012年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小学开设了英语课,这样不得不引起社会人的关注。中外文化交流逐渐增多,传统的教学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是近几年高校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一、专业的设置

在选择专业时就会注意专业的冷门与热门,这两者就容易造成在选专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这将直接影响着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出现,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比较擅长的专业。经过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做决定。

在刚进校时,都会有基础英语、对外贸易的基本课程。从开始就锻炼各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学生可以根据特长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方向,根据特定的情况分班学习,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这时候,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国家资格证书的考试,例如:剑桥商务英语、外销员、秘书、国际贸易操作员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竞争力。慢慢地,在注重理论的同时,还要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时间,了解将来就业的渠道。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需要把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在学生毕业时,要对职业道德办公自动化、英语的听、说能力更好的具备,具备应有额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外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需要提供一些综合性的实训中心,组织校内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或者一些英语话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就业。还应当开展校外实训训练,为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特定的时间为学生看一些国际、国外的英文新闻,满足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融入其中。将订单式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和改革建设的根据,融入在英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

三、英语专业改革的思考

想要专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建设。第一,专业设计不恰当,绝大多数的课堂都是以语言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一些外语教师不懂专业,没有达到外语应该达到的效果,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到位。第二,没有将语言能力作为重要培养对象,忽视了素质培养,学生相对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问题理解的不到位。第三,注重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实践训练,学生一般都是在课堂里学习理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实践,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相对匮乏。第四是,学生养成了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知识面的欠缺,也不能促进就业。然而,这也对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大的要求,也给英语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增加专业知识课程

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应用能力、道德修养之外,还应该具有语言学、心理学、社会知识的等等。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普通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要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教师引导、分组讨论来融入到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最后的讨论解决问题,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模式在相互互动,共同努力之下形成。而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英语的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热爱工作的精神,但也会出现知识方面的欠缺,这就会影响就业的方向。

2.加强现代化教学

不仅要求具有人文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技能。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更多的运用到教学实践领域之中,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挖掘教学资源。恰好这与现代教学技术息息相关。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电脑,上课之前,教师们需要备课,做课件,就得查阅相关资料。课后还要利用软件做教书数据统计,写教学报告,工作总结。同时,也需要具备制作网页的技能,而现在大多数和的英语毕业生对电脑上的图文编辑和一些简单的操作都不会。这都需要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

3.提高师资力量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对英语的要求,教师也在不断的改变教学模式,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改变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知识面不断合理化,然而,小学教师为了清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特点,将外语的学习与其他的学科联系在一起。为了与别的学科相互结合,促进学生各个学科的全面发展。同样,也鼓励教师报考国家职业类的资格证书,从而进行对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全面性的培养和塑造。来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适应英语人才的需要。由专业懂得英语教学实践水平高的、能力强的企业人士共同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来一起改革和建设英语专业。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英语人才。

四、结束语

英语是一种通用语言,在教育领域中是一门课程,而英语运用的极为普遍,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好英语这门课程,提高专业的英语水平和技能,大力开展英语教学,为英语教育专业创造条件。为了应对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迫使英语专业对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然而,英语专业为了良好的发展,培养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了时代的发展,将过去工具型的培养模式向具有综合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只有在改革的过程求得发展。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但是英语专业只有在这种过程中才能发展壮大。可见,英语专业水平不得不进行创新与改革,而这样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辉.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外语教学,2011,(6).

第7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自主学习 对策 探索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实用英语课程应运而生的同时,文学逐渐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不实用的代名词。目前我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不足。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对文学课不够重视,除了文学的特殊爱好者以及立志要考上文学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完成外语专业规定的阅读量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一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使之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要求所致。

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当前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文学课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文学有可能成为一件“饰物”。殷教授的担心不是空谷来风,相当数量的老师撰文主张利用文学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像《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报告》,《英语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文学教学课对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等。

对于英语文学课的本质目的,孙琳等在《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总结如下:“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文学作品是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并存与互动,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区别不是“正式”与“非正式”,也不是“优雅”与“通俗”。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其中的语言,而是要读出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在索绪尔那里,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是静态的共存关系。而文学语言,可以作为一般语言来读,即是表层文本。在这一层面上,语言才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也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具有语言的正式或非正式特征,有雅俗之分,有文体之分。由于表层文本的掩护,我们不容易看到深层文本意义,因为“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读而不批的现象。文学教学的目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原作,第二步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阅读反应。但如果将文学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文学课就会在“阅读欣赏”的招牌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进行文学阅读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而批评行为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首先表现为记录我们阅读作品时的直接反应。但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14%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46%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其中又仅有“6%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

因此,加强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是唯一可行并且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质量的方法。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 习目标。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化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主张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把学法研究和新的学习方法研究摆在重要位置。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文学学习,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文学书籍。

文学是一种资源、财富和修养。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最起码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英语的工具性变得愈来愈迫切的今天,更要提防不能让英语的职业技能取代英语的人文思想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文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媒体文学课件,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到了提高阶段,采用 internet开展自主化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广阔的文学世界中去。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强调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改进,英美文学课一定会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为榆林学院教改项目“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杨自伍.英国文化选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