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02:0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
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 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对策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荆州市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危机比较严重。本文通过对荆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从生态的角度,选择生态路径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耕地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最近10年,由于修建灌溉系统、水库、道路、住房和工厂等原因,耕地资源被大量侵占,面积在减少。初步保守估计,大约有3400万平方公顷左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
1.2土壤退化。当前,湖北省荆州市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是土地砂石化、土壤酸化和土壤潜育化等。土壤砂石化、酸化及潜育化等退化现象导致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同时,受到农药、工业三废和污水灌溉污染约有1/6的土壤重金属超标。
1.3化肥污染。荆州市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直至七十年代初,都是以施氮肥为主,且量较少。七十年代中期化肥施用量开始增加。 除了由于土壤功能机制的原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是大量施用氮素化肥的结果;土壤一旦缺乏有机物质,那么导致的可能结果就是使残留的矿质养分不能顺利进行转化,进而进一步可能对水具有潜在污染的可能性。
1.4农药污染。目前,荆州市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是带有剧毒性质的农药如甲胺磷、辛硫磷等。而且关键的问题是在使用杀虫剂的量上大都是无视的或者说是不按照标准来进行使用,往往是过量地使用。随 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农药、杀虫剂、除草剂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而且农药的使用面积也是日益扩大,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农药中毒,这在广大的农村并不少见。每年都会有一些中毒的现象。
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剖析
当前,荆州市新农村建设已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活动也都相继展开。
2.1直接原因
2.1.1不良耕作方式
高强度耕作种植,不良的耕作方式,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大量矿化,盐基饱和度降低,结构破坏,土粒高度分散,缓冲性、抗侵蚀、抗酸化的性能降低,引起土壤性状恶化。
2.1.2不科学使用农药
1990—2011年间,荆州市单位面积农田、农药使用量增加了,药剂用量加大,无选择的杀灭和伤害生物,使自然界害虫与天敌同归于尽,破坏了生物物种之间原有的制约平衡关系。农药污染土壤,并向大气和水环境转移,导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2.1.3化肥施用不合理
荆州市化肥施用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是氮肥。在氮素过量供给下,土壤中的其他养分消耗必然增加,从而对土壤肥力和性状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化肥中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磷营养元素通过径流、农田排水和淋溶等途径转移至水体,造成化肥损失和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氮肥施用过多时,植物奢侈吸收,徒长,抗性减弱,易感染病虫害,导致农药用量增加,降低农产品品质,严重时造成产品污染。
2.2间接原因
2.2.1城乡生活差距造成了农村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的高度紧张,农民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无力顾及环境保护
城乡生活差距是“一个国家,两个社会”,农村人口上行循环不畅的真实表述,它导致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使得农村人均资源极其有限。据不完全统计,荆州市总人口618万人,农业人口就有284.23万。这么多的农村人口必然导致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耕地的递减难以逆转,人多资源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既构成了对农村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也扩大了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乘数效应。
2.2.2城乡社会差距使农村的环保经费、环保政策和法规体系、环保基础设施等均供给不足,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
城乡社会差距还表现在我国环保工作明显存在着重城轻乡现象。农村环保部门缺乏应有的管理经费,相当一部分管理经费和工资,要靠收取乡镇工业的排污费来解决。荆州市又是个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乡镇财政窘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对农村环保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许多村甚至没有。国家制定的许多环保技术政策、法规和标准,也主要是针对城市,与农村环保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法规很不健全。
3. 走出农村污染困境的路径
3.1发展现代绿色环保农业
现代农业强调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是有效节约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十五”期间,荆州市组织实施了生态农业技术示范、优质农产品区域环境监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等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荆州市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2加大环保投入,规范农村生态环境管理
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能否长久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多元投入。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环保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城乡环保投入平等。一是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强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设立污染防治基金,并向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倾斜;二是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工作,发展清洁能源。
3.3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由于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不能自觉地把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在农村基层干部宣传,而且还要强化广大群众生态和环保意识。
3.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一是研发和推广防污、治污技术。加强适用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二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当前,荆州市的农业结构还不是很科学,种植结构单一,经济作物少。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特色,打特色牌来优化农业结构。
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生态路径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就是选择一条绿色的道路来建设新农村,这在新农村的建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自然司,《中国生态问题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2]湖北省环保局,《湖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农业部农业环境科学观察实验站〈合肥〉,
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美好乡村及现代农村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农村急需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农业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设具有农业院校特色课程的观点出发,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农业;高校;环境工程;课程
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设置初期主要以工科院校为主,教学课程要求通过理论和实践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环境污染控制及其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环境工程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不同高校设立该专业的基础条件不同,部分高校是在化学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有些在水利学科基础、市政工程、或机械等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还有以生物工程学科为基础而建立[1]。传统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以数学、力学、材料学和工程学等专业为主,主要集中于市政工程建设和工业污染防治[2]。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多数以生物和化学学科为基础[1]。
农业污染控制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领域[3-4]。服务“三农”是农业院校的目标,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类课程应为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人才培养发挥作用,引领农村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使农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5]。我国多数农业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立时间较工科类院校晚[1,6],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
面向农村服务农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7],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课程设置目前仍然沿用以城市与工业污染处理为重点的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些优秀教材包括了部分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理论内容,但限于课时,许多被大纲规定为自学内容,或只占极少的课时。多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大中型污水处理工艺为主,不适应我国农村大量个体家庭使用的小型沼气池、畜禽、水产养殖业等有机质含量高、水量相对小的特点。课程教学涉及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内容较少,没能突出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教学特色。
1.2 教学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人才培养要求
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工作后帮助很大[8],学生没有得到适当的实践锻炼和工程意识的教育,这已经是我国包括工科院校在内的工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9]。环境工程是工科类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和工程意识培养,需要通过实践类课程来加强和提高。受到学校类型、专业发展时间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方式等影响,农业院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通常开设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和短期认知性实践教学,如一周的教学实习,缺乏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不设置设计课程,考核制度也不完善。
1.3 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农村污水防治现实,教学效果不明显
工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完善和稳定实践教学体系,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单位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与企业有合作科研项目等。农林院校与农业企业和农村地方管理机构联系紧密,与实力强的环保和工业企业等单位合作关系较弱。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指导技术人员更加缺乏。这些因素造成针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内容的实践教学力量不足,而城镇或工业环境保护内容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如许多农业院校虽然与部分工业企业、市政环保企业和省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关系,但实习内容与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领域仍然感到陌生,今后难以尽快进入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2 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方向
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农业污水性质没有工业废水性质复杂,也不像城市污水处理和控制技术工艺路线相对稳定。虽然多数为生物处理工艺,农村和农业污水处理通常会结合地理、生产、以及居住条件等因地制宜。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应用技术相对单一,但处理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环境工程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2.1 调整课程建设目标,形成适合农村农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依据目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实际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形成面向农村和农业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具有专业院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2.2 建设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内容
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从路线、政策和基金等方面,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投入,农业院校有责任义务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培养工程性人才。课程改革中,在突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设置农村和农业处理教学的大纲和内容。如: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污水的稳定塘和污水土地处理及适用于小型污染水的技术内容规定为一定课时必讲内容;由于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往往与农村地理状况、居住和生产紧密联系,增设应用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多种处理方式的联合应用;在处理固废尤其是沼气工程中的固废等,还要考虑后续沼渣和污水综合处理等。因为农村和农业环境工程保护技术发展迅速,应补充相关新技术及应用内容,甚至专设讲座;配套与农业水环境治理相关的前修课程,如农用化学品污染,面源污染控制等,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3 建立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工程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工程意识教育等环节,农业院校在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上应做出更大努力。
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设置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不同类型的实验性。因为环境工程实验的综合性强,普通意义上的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中《污泥性能测定实验》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同来源的污泥其性能不同,实验过程中还必须测定多项指标,是综合性强且时间持续时间也非常长(通常需要一周)的实验,应该设置综合性实验来完成;污水处理效果根据污水来源、工艺等不同而不同,设计完整创新性实验,包括污水来源选择、不同工艺设计、实验设备综合应用、检测指标与检测手段选择等。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从整体上系统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建立农村和农业企业为主的生产实习基地。实践类教学被证明是对学生今后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类型之一[8]。仅靠短期的如参观城市环保企业等的认知性教学实习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无法让学生了解农业环境工程保护的实际内容。设置2个月以上完全进驻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聘请合作单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地指导老师,跟随实习点的工作节奏锻炼学习,实习期间要求撰写实习的工作日记、调研报告和实习专题报告,作为考核实习的依据之一。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作出总结。
实习合作单位的选择是建设农业院校特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关键。合作单位应该是农村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如乡镇级的环保单位;拥有农村和农业环保处理设施的农业生产单位,如大型或家庭式畜禽和水产养殖场;新农村美好乡村居民居住和旅游地的环保处理设施单位等;大型或家庭式沼气单元等。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这些单位其实非常缺乏有专业理论知识人员,期望与相关科研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也期望有理论知识的人员指导。在校的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书本知识,可以应用甚至帮助实习单位的工作,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帮助或协调问题解决。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包括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协调能力等都会得到极大提高。相反,城市环保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相对成熟,企业技术稳定、生产运转顺利。学生即便是蹲点实习,但基本就是每天例行上下班,如,一个成熟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是全自动化控制,正常生产运转中,参数短期内不会也不可能调整,学生感性认识收获不大。
依靠科研项目,通过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在农村污水控制方面进行实验,如畜禽污水处理、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完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设计
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统计显示,讲授5%,阅读 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即时应用90%[10]。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应用课程是目前大学教育难以取代的优势[10]。课程设计是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往往被忽略,完成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后,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突出理论应用,训练大学生工程整体设计能力。并将课程设计开设在实践教学的后期,设计的内容可结合实践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更利于学生的创新。
2.5 制定合理的实践课程考核制度
实践课程考核因为指导人员、地点和单位性质的不同,相对理论和实验类课程难度更大,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积极促进教学。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综合考察。学生实践中的表现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联合评判,并以实习单位老师为主,考察学生的实习主观能动性,如到勤率、工作表现等。第二项考核内容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如工作日记、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等是否完整,质量水平如何。设置不同权重,实习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等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将现场考核的权重加大,充分体现现场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考虑实习的难易,对不同实习单位加不同的权重分。
3 结语
教学需要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农业院校在生物及农业专业较工科院校有较大优势,我国生态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水环境保护人才。因此,农业院校应坚持为农村和农业服务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培养出具有农业院校自身特色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连峰,王婷,张发文,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01):61-63.
[2]辛言君,马东,崔德杰.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53-55.
[3]祝春水.“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甘肃科技,2009,25(5):142-143.
[4]吴棉国.生态农业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中国发展,2013,13(5):12-16.
[5]李洁,周应恒.农村环境教育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作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89-93.
[6]陈满荣.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关系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1(16):1841-1849.
[7]吕淼.“三农”问题与高等农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农业院校的改革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3):86-88.
[8]马小娥.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07-209.
[9]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关键词:城市 农村环境污染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A
1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近十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可以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土地资源的开发也已经达到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从而使蔬菜得生产发展迅猛发展,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平均4637 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 吨/平方公里,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因此设置22.5 吨/平方公里为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等不合理现象,这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对太湖、杭州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其中太湖面源污染物对TN 的贡献率已超过1/3,对TP 的贡献率接近1/3。农药年使用量约130 万吨,但只有约1/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 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人们的健康。2009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因为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1.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也因此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例如,每年产生量约为1.2 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量超过2500 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1.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致使工业污染产生。
在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间,农村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表现得明显。受乡村自然经济的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而且还导致污染危害得直接性。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由于乡镇企业布局的不合理,倒置污染物处理率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与乡镇企业存在相似的污染问题。居民消费能力强和农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指必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快速发展。如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有80%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对全国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因为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2.1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噪声扰民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普遍现象,其影响而且是十分显著的,正由于人们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往往会引起精神上的烦躁甚至于生理、心理上的疾病。城市中其噪声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噪声源、生活噪声源、交通噪声源、施工噪声源等。尤其是交通噪声都处于交通要道,对于国道、或建筑施工工地附近的房地产项目产生的影响强度最大,而且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噪声会呈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
2.2 环境空气质量差
由于现代城市工业的发达、人口稠密等原因,城市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当大型污染源位于城区上风向时,同时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对环境空气研究的加深,城市环境空气中对人体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种类也呈上升的趋势。]环境空气质量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所在区域情况及地理条件的影响。
2.3水体污染影响严重
由于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处理不够甚至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这一切既给项目带来环境空气的影响―臭气,而且给项目外观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环境风险隐患增加
由于城市存在分区功能不明显的现象,而且房地产项目多集中于“肥地”、“黄金地段”,有些项目还和工厂相邻共处。工厂内存有的一部分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危险品,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房地产项目周边存在高压线等潜在的危害,同样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2.5 生态环境结构欠佳
所谓生态环境就是供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然而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的总体设计大都是先排房子,然而剩余部分作为绿化用地,这种做法重点是突出建筑物的布局而不是生态环境,再加上后期管理中,没有及时进行绿化、植被恢复工作,区域内非生态结构尽量扩大,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与非生态结构比例发生根本变化,区域生态系统呈“倒金字塔”型,结果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单调、结构简单,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功能和特性。
3总结
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建设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使全社会逐步走上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苏扬.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浙江经济.2005.(06)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与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综合性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它是一种语文课程形态。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对对语文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其二,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致力于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三,它是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形式,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在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综合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小学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认识不足,或者存在误区。这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作为补充语文学习的内容。有的老师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综合性学习方法;部分老师没有正确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过分扩展了教学内容,从而偏离了教材,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殊不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教材,确切来说,是一种教学常态。
(二)开发资源不足
实行综合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形式主义十分严重。他们没有从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出发,开发语文课程学习资源。对现有的课程资源,他们不能吃透,更别说是有创造性地调整、补充教材了。也不能开发具有学校特色与乡土特色的学习资源了。这就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质量。
(三)指导方法不当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学策略。一些教师自己还没完全理解、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语文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更是缺乏综合性的指导。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是出于教材编写的需要。以至于在指导小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综合性的指导策略。甚至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拓展课文内容,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一)人物角色性学习
人物角色性学习是通过创设任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角色与任务,通过合作,完成综合性学习。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汉字识记量。在这个前提下,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情感。在开展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共同的探究内容,组成合作小组。明确分工,确定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有的小组探究了解汉字的历史,于是在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发展,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而闹出的笑话、趣事。有的小组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校园、同学的作业本中去寻找、拍摄,学会分析问题,并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有的小组搜集书法作品,在报刊、杂志、字帖中寻找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时,还可请小组的代表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我爱你,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组长、成员都有角色分工,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充满快乐的精神旅途。
(二)专项研究性学习
专项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搜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信息运用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学习,听广播,上网等都是在获取信息。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老师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研究性学习。如带学生观赏整个校园,认识学校的一草一木,利用卡片的方式给它们制作名片。组织学生以调查、采访的形式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采访调查,了解到一些情况,并根据查阅资料,写出了优秀的调查报告。又如开展主题为“网络信息的利弊”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趋利避害。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发散性学习
发散性学习,就是以课文为发散点,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借助各种途径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它遵循教学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目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在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中,围绕“难忘”这一主题,学生首先回顾集体或个人的成长经历,他们用富有纪念性的照片、奖状、画来印证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接着用佳作、诗歌朗诵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的依依不舍的感情。最后深情款款地互送赠言。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畅游,丰富知识,拓宽语文学习内容。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筹划安排,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我局党委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作推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设综合协调、宣传、业务协调与综合材料起草三个职能小组,以保障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运转。二是统筹谋划、精细方案确保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结合我市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方向重点以及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为顺利开展各阶段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三是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专门印发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领导责任、职能小组责任以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专职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具体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四是充分运用宣传手段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报送制度。在全面掌握活动动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珠江环境报、*环保公众网、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和墙报以及各主流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如在珠江环境报上开辟了活动宣传专栏,每周两期刊发有关活动最新动态信息;在*环保公众网上设立了活动专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反映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动态、进展和成效。整个活动期间,各主流媒体、市委市府简报刊物共刊载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情况37篇,此外,我局专门制作学习实践活动简报15期、墙报1期,为推动和促进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把学习引导贯穿活动始终,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我局党委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一是扎实开展“五个一天”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补课”式学习。在党员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党支部为单位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精读,保证“读一天”的成效;邀请市委党校专家作专题报告,提高“听一天”的深度;结合近期对环保工作影响较大的事件,组织局机关、各直属单位处以上领导干部讲体会讲差距,确保“谈一天”的实际成果;局领导分头带队走访10个区、县环保局,确保在“访一天”中广开言路;局领导结合工作分工和走访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专题辅导报告,确保在“讲一天”中与基层互动。通过“五个一天”的深入学习活动,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更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紧扣主题、紧贴实际,广泛深入地组织讨论。在学习辅导的基础上,我局通过网上论坛、党员论坛、专家论坛等多种形式,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主题,结合环保工作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如何服务科学发展的现实命题,以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发动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深入市民,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市环保事业发展的难题。
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新目标新要求,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省委提出的“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和市委提出的“五个针对、五个破除”的认识,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市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专题调研。围绕建设“首善之区”主题,我局组成由局领导带队的10个调研组,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题目,分赴10个区、县级市,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工业园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实地进行勘察研究,听取当地政府和环保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共形成12份调研报告。为探索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实现环境保护的全范围覆盖,我局由污染控制处牵头,组成7个调研组,对全市7个区、县级市的17个中心镇开展环保专题调研,通过派发调查表(单)、实地勘察及公众访谈,在了解掌握各中心镇环境质量、污染源及治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市中心镇环境保护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9项措施。为充分整合全市环境监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监测效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采取发放调查表和座谈了解的方式,全面掌握了我市12个区、县级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设备、监测能力现状,在与市应急办、市气象局、市水质监测中心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全市环境监测网络方案》,提出了整合全市环境监测资源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开展“四个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环保审批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了算一次账、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看一次点的“四个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局领导带队到环境受理窗口、环保行政许可受理窗口“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到下属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看一次点”,“换位体验”环保投诉受理和环保审批过程,直接听取群众和企业代表、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思路。三是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其中包括组织“十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单位,向“百家企业”发放问卷问计环保方法和措施,组织“千人次环保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环保政务窗口、全市绿色社区、环保公开网站向“万名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组织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切实理清环保工作科学发展思路,我局专门组成起草小组,由局主要领导全程主持,认真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检查报告拟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局党委扩大会集中研究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广泛征求机关领导、基层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确保报告质量。在评议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五是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的思路举措。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召开了局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班子成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参加直属单位专题组织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共识,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
(四)突出实践特色,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
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反思“两代表一委员”和网民对我局机关作风的评议结果,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三、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市环保系统全面开展以“三服务、两保障、一促进”为主题的整改活动(即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全市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整改落实,全面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带动全市环保系统行风建设上新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六个明显”:即从局领导班子到全局系统的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力度得到明显加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配套措施得到明显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推进;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二是确定具体整改内容和标准。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近期突出解决好的7个方面17个问题、中期整改的3个事项和远期整改的2个事项,共制定了67项具体措施。其中,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含农村)方面包括强化饮食业污染整治、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精简环保考核等9个整改项目;在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包括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调整功能区划等3个整改项目;在保障全市环境安全方面包括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等2个整改项目;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包括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进“退二进三”扶持符合环保要求企业发展等2个整改内容;同时明确了组织建设方面的1个整改项目。中期整改方面包括全力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工作、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及配套综合执法工作、推进第二批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等3个整改项目。远期整改方面包括强化环境执法与环境行政审批、推动我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2个整改项目。三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实施,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丁红都担任组长,各党委成员分别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的“机关服务年”活动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局的整改工作;建立了督办、考评和定期汇报制度,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察督办,将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列为局机关各处室领导、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述职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成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不断转化学习实践成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空气整治50条”取得明显成效,被列为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阶段性重要成果。由我局牵头制定的《*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简称“空气整治50条”),去年4月已由市政府公布实施,全面铺开了我市实现创模目标后新一轮大规模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并在去年上半年被列为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要成果。“空气整治50条”实施以来,我局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去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2天,占全年总天数94.26%,比上年上升3.0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4年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且分别比上年下降9.8%、13.8%和7.8%。气象部门提供的参考数据也显示,我市2008年出现灰霾的天数从2004年的142天大幅下降到90多天,为2004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市统计局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得到近九成市民的认同。张广宁市长在今年1月22日主持召开的全市深入推进空气污染综合整治专项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市‘空气整治50条’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市政府出台“空气50条”措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推行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群众是广泛拥护的,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阶段性重要成果。”
(二)制定实施了《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其配套的《综合执法方案》,为实现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局明确将饮用水源保护、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作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碧水工程”。2008年,珠江*河段水质属Ⅳ类,丰水期达到Ⅲ类标准,连续3年成功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按单因子评价法和指标权重法统计分别为80.96%和98.80%,分别上升4.97和0.83个百分点。为确保在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根本性改善,我局牵头制定了《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配套的《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综合执法方案》,落实“举全市之力”开展污水治理和河涌治理的要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综合运用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资源和行政执法手段,从今年1月1日到2010年6月30日,分期分批对全市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污水排放进行全面整治,并在这次为期一年半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实施2010年7月1日后的持续推进工作方案。
(三)治污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再次实现“双下降”。我局以严格监管和严肃考核为突破口,强化污染减排硬约束。抓好工程减排、监管减排和指导、督查和考核。2008年,全市现役火电机组和大中型工业锅炉脱硫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形成脱硫能力12万吨/年;全市新建成投产污水处理能力39.5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190.35km。大力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目前已有50多家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省要求我市“十一五”期间关停的18家小火电中已有13家关停,关停容量共139.565万千瓦。已向276家市管重点企业、2000多家区管重点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依证管理、按证排污、超证处罚;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全市31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146家企业实施挂牌督办。通过落实治污减排各项措施,2008年我市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2亿元以上、增长12.3%以上的同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再次实现“双下降”,完成了总量减排任务,预计分别下降4.8%和3.7%以上。
(四)出台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以来,我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得到了全方位推进,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通告》、《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逐步限制高排放(高污染)汽车通行的通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500多个加油站全部实现供应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到2010年可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4.2万吨;全面开展环保标志发放工作,截至2009年1月5日共向本地籍和外地籍汽车核发环保标志110多万个;我局安排环保专项资金1629.7万元继续用于公交车、出租车推广使用LPG补助,全市6800辆公交车和18721辆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
(五)环保监督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罚款总额超过了我市环保机构成立以来过去30年的总和,群众环境权益和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我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二十七条”具体措施,并专门组织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2008年千人环保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加强行政处罚工作力度,案件查处数量、罚款额大幅增加。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9075人次,检查企业29274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667宗,行政处罚案件2242宗,罚款总额达7056.48万元,关停企业(项目)1700家(个),限期治理136家,责令限期整改1286家,申请强制执行案件501宗。其中,罚款总额超过了我市环保机构成立以来过去30年的总和,执法工作显著加强。我局通过强化监督执法,有效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完善12369环保投诉热线管理,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健全重要“领导包案”、局长接待日等制度,确保市民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
(六)按照“保护发展,保护环境”的思路制定了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的19项措施,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做好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我局继续坚持“保护发展,保护环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市环保局关于落实全国环评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坚决兑现“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正公平,严格审批,强化验收”七项承诺,明确了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5个方面19项措施。其中,在确保环评审批服务到位透明公正方面,包括强化对外窗口服务、强化电子政务服务、提高审批透明度、确保审批公正性等4项措施;在提高审批效能方面,包括开展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约谈协调制度、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环评审批手续等4项措施;在下放审批权限强化区(县级市)审批职能方面,包括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给区(县级市)环保部门、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审批备案制度等3项措施;在严把环保准入关防止重污染项目乘机搭车上马方面,包括对“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审批、实行重污染行业入园管理、完善审批后续管理等5项措施;在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包括实行总量前置审核和预申报制度等2项措施。
(七)强化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为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切实达到办事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要求,2008年我局共新建制度25项,修订制度4项,特别是对环保重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首问首办工作责任制度和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有效投诉认定办法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此外,我局还启动《*市环境保护条例》、《*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牵头制定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制订《*市2008-2010年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通告》;牵头制定《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其配套的综合执法方案;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通告》、《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逐步限制高排放(高污染)汽车通行的通告》等一系列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完善《*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市环保局关于落实全国环评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批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