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师德总结

医学师德总结

时间:2022-11-24 23:1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师德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师德总结

第1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供应室年度培训总结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医学全在线。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计划做到最合理的改造。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医学全在线。科内每季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小组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紫外线灯的检测

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医学全在线。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0μw/cm2。

3.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

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周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

一、培训的重点内容及措施:(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我园围绕局下达的年度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xx月份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师德培训,帮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教师在思维的彼此碰...

期货培训总结期货培训总结:相对于券商、期货公司的内部培训,第三方培训更容易为投资者所接受。第三方拥有的广阔平台,也相对容易吸引国内外优秀实战派讲师的加盟合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地资金支持,...

本学期我院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服务精神,以散播爱心、传播文明、奉献社会、完善自我为口号,去回报社会,并不断开拓创新,使民生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无论在校外还是校内都要将青协的志愿...

xx月25至xx月xx日

,我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封闭式军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绿色的军装,嘹亮的歌声,整齐的步伐,矫健的军姿同时军训还锻炼了我的体魄,增进了与其他学员之间的友谊...

教师培训总结1通过参加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我仔细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进入发贴、跟贴,写学习日志,精心编写教学设计与反思,用心地完成作业,使我学到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

本人xx,男,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大学本科毕业,现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思想、生活情况做如下小结:一、工作方面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服从公司安排,尽心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

什么是时间?一种科学的解释,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时间的脚步匆匆,永远不会受外界影响,因外界的变化而停止。

第2篇

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英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就成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改善的关键。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广泛的国际合作,贸易往来,各种教育、科技的合作交流,都对大众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语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特别是针对医学院校来说,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使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关键的是培养一支合格的外语教师队伍。笔者根据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一些建议。

一、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

(一)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人数在逐年提高,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补充进一大批教师。而教师队伍中,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居多,他们虽然思维开放,年轻有活力,但是教学经验比较欠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而教龄长的资深教师相对较少,老中青三代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其次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有近一半的教师只有本科学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的大学外语和英语专业的教学。另外教师的职称结构偏低,大部分是助教职称,教授副教授的比例更少,这也十分不利于外语教学的发展壮大。

(二)教育观念陈旧老套,急需更新。

现在有些教师还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理论薄弱,在教学中难以做到“授人以渔”。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的学生缺乏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英语教育后果必然是“哑巴英语”。

(三)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

新形势下的大学外语教学中,科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科研必须和教学紧密结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同时教学改革的发展又为科研提供可行的研究课题。由于受医学院校的一些限制,从目前各类各层次的科研立项资助项目看,外语的研究似乎也未受到相应地重视,课题显然相对很少。另外由于教师学历职称方面的约束,教师科研协作水平欠佳,受科研短期利益的驱动,比如为评职称而搞科研,导致科研意识不浓,科研积极性教差,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二、提高英语教师综合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科研水平,教研相长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提高现有学科的水平和在国内、国际的地位,才能丰富现有学科的内涵,开拓边缘新兴学科,才能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才能培养高水平的本科生。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老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往往沦为呆板知识传授的教书匠,难于提高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一体。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1、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面对学生的专业学术讲座。在积极准备和做讲座的过程中,教师们必然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开动脑筋思考,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听懂接受。这就很容易在脑海中闪现出某种想法,而这种想法极有可能会成为某个科研项目的引子。因此,学术讲座不容忽视。

2、积极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于学院每年一度的科研立项。学院的科研立项既在资金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定帮助,也表明学院对我系科研工作的重视,更是对我系教职工的极大鼓舞与压力。我们将鼓励教职工积极申请立项,认真完成已审批的立项,把学院科研立项作为我系科研工作的突破口。

3、继续采取激励措施,号召教职工积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从教学工作本身入手,从提高教学质量和使教学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着手, 大力展开教学改革等活动,认真总结好的方法和做法,形成论文。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了有较好素质的学生,同时也提高了教职工自身素质。

4、积极组织力量,申请省教委等较高层次的科研立项。以提高我系科研水平,并带动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师德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体现在敬业精神上。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正直、坦诚、热情、富有正义感;要为人师表,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基础普遍差,我们在教授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学生,分析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人格魅力是确立教师威信的重要因素,由教师身上那种深厚的综合素质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英语教师会在授课中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不仅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还能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在育人中的作用,彻底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中重业务轻师德、重技术轻能力的现象,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医学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同时,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提供教师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三、结语

总之,只有具备坚实的语言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优化自身的整体素质结构,才能适应并引领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外语教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应用性高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加清,孔波,王永辉.英语教育新视角[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商海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11.

【3】杜现臣.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1.2.

【4】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5】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语界,2004,(4).

作者简介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50-01

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将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目前临床医学教育背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经济化的医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法律对患者利益保护的倾向性,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对临床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以临床医疗为主的非隶属关系的临床医学院,做好带教临床见习工作显得有些困难,尤其做好妇产科的临床见习带教工作更是不容易。近年来,我院妇产科在临床带教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医学生的见习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院领导历来非常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实行院长、科教处长、教研室主任、带教老师四级负责制,科主任即为教研室主任,亲自抓教学,我科规定,凡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对于

带教工作人人有责。

2 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临床带教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做好临床带教工作最基本的条件。第二、带教老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医德和师德,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有调查显示,临床教师的人格、形象、风度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力[1]。第三、作为临床教师要善于与同事、患者、学生协调沟通,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学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随时了解学生对见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把带教工作做好。

3 带教教师的职责

带教教师在开始带教见习生前就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是带领学生完成大纲规定的见习任务,达到见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明确学生临床见习的目的和任务,即:要巩固和掌握课堂讲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见习课堂没讲而但见习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对疾病的诊疗思路的培养)

4 带教的具体做法

4.1 见习前充分准备

制定见习计划安排表,根据妇产科病人的特点,合理统筹安排学生、确定见习内容,因妇产科疾病发病部位均较隐私,见习小组每组学生不要太多,免得病人不好意思而不配合,必要时采用看光盘的方式,见习过程中教师要尽职尽责。

4.2 教师认真备课

坚持听课制度,使临床见习与课堂内容相互配合好,仔细研究教学、见纲。

4.3 与学生交流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临床授课、带见习情况的反映,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解决。

4.4 灵活的教学方法

采取结合临床讲解、注意分析病例的方法,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逐步掌握分析病例的思维方法。

4.5 应对终考

研究教学大纲、研究分析既往考试题、注意阶段小考,及时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及时解决,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有效复习,使学生临床见习完毕后顺利通过学校的四年级终考。

做好临床妇产科见习带教工作,要把坚持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的方针贯穿到整个带教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刘鹏熙,周清平,陈哲玲,等.临床见习中学生的心理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1977,15(4):232-233.

第4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培养计划;毕业生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核心,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终极诉求[1]。学生评价不仅是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2]。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门人才,专业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及其今后的发展。因此,为了解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06届、2008届和2011-2014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方式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

参照美国学生评教的评价指标[3]设计本次调查问卷,问题形式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对所设课程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互动评价、对整体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调查资料经检查核对后,用EpiData3.0软件双份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共回收有效问卷255份,占6届毕业生总数的64.4%(255/396)。其中2006、2008届共56人,2011-2014届为199人。

2.2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

学生对教学质量整体评价情况见表1。有66.0%的学生对专业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有34.0%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好”。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为“很好和较好”占54.9%,但有12.3%的同学认为不好。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建设和教学条件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分别占50.8%和60.4%。学生对本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敬业精神评价最好,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96.9%。

2.3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前后的评价情况

我校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教学培养计划大调整,目的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主要调整的方式是减少课程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门数等。为了比较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前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情况,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后,学生对专业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由42.8%提高到了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学生对教学进度安排和课程进度执行情况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也有提高。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建设和基本条件方面调整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学培养计划仍需要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对其他教学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学生除了对教材的质量和内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方面调整前后没有差别外,其他指标在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前后存在明显差别。教学培养方案调整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师生交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多媒体运用方面学生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明显提升。这些评价结果表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和培养效果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2.4学生希望减少或增加的课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占70.0%)学生建议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如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时数,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沟通交流、公文写作、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公共卫生实际工作中的组织管理、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在回答“你认为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须加强?”的问题时,有81.0%的学生回答需要增加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统计软件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时数、增加“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实践操作学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总体较好。特别是2006年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后,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有了明显提升,表明了调整后的教学培养计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学生普遍好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学生认为“一般和不好”的比例仍占40.0%以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虽然近年来在省实验室建设经费资助下,在省重点建设专业、省和市重点学科支持下,教学软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从2008年开始预防医学专业招生数由原来的60人增加到了93人,实验室空间增加不足,所以大多数学生建议增加专业课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动手操作机会。另外,学生建议增加沟通交流、公文写作、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与唐红梅等[4]的调查结果相似,这也充分反映了新时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已进入以健康为中心的时代,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加关注。21世纪国际上对公共卫生达成的共识是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维的,必须以生态健康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5]。因此,这就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交流沟通、行为科学、政策与法律、全球卫生、社会人文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培养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符合社会促进健康需要、适应未来公共卫生安全和发展的预防医学专门人才。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引进、在职师资培养方面都给与了大力支持,使得预防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年底,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博士比例达到了52.9%,其中海归博士占66.7%。随着专业授课教师队伍的壮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教学效果、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总之,通过对我校6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发现,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总体评价比较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评价的结果和建议,邀请知名高校的专家、用人单位(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教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培养方案,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另外,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授课教师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保证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卫东,吴萧言.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质量的终极诉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8-10.

[2]王轶,陈敏.美国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和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40.

第5篇

[关键词]中医肿瘤学;医学人文;教学

1学科建设中进行医学人文铺垫

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2]。在中医学传承和发展中,一直强调人文对医生道德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医乃仁术”之说,认为“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中医肿瘤学根植于中医经典理论,处处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吸取多学科优势,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其对晚期患者和复杂癌症的姑息治疗以使之能带瘤生存正是优势所在[1]。中医肿瘤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与医学人文紧密结合,而人文教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即从教材、教辅书籍编写,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始。作为《中医肿瘤学》十一五、十二五教材的主编单位,笔者在教材编写中添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部分内容,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参考书籍、患者教育丛书也将相关内容纳入。2018年教研室主任林丽珠教授带领编撰出版的《健康中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就是人文理念和肿瘤防治的有机融合。在课程编排设计时,增加见习环节,让学生加深对疾病、患者的感性认识。通过先行的学科建设,将医学人文思想进行早期铺垫,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引领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医学人文的熏陶。

2教师队伍培育引入医学人文

教师队伍培育也是医学人文培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时代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由于中医肿瘤专业更多面对晚期癌症患者,对教师、医生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专科教学和临床带教上贯穿医学人文思想、理念,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达到渡己渡人的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内容。教研室在岗前培训、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中反复强调师德修养、医德医风,同时对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在教师培训中强调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让医师时刻谨记《大医精诚》所言:“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遇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此外,教研室要求老师要有坚定的专业思想、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鼓励老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如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外出进修、组织青年医师论坛等。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面,我们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如CBL、PBL、TBL教学法。在学习和集体备课、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情节的植入与安排,如在癌痛的课程中,癌痛作为主观症状,要相信患者的主诉,掌握评估疼痛的方法。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语言不能交流的人群,可以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评估,并根据疼痛的级别应用不同的药物止痛。这样的方法,既能有效地将知识点引出,也可以把细致的人文关怀,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医学人文。

3重视教学活动中医学人文的渗透

医学人文从学科建设、课程设计的铺垫,教师培育等环节安排,最终需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临床见习、实习时全方位地接受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中要求教师本身恪守医德医风规范外,注意在临床带教中树立教师专业形象。要有带教意识,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临床带教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治疗的同时,学会关心、爱护患者,做到“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多数肿瘤患者一经确诊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对患者家属也带来了不良刺激[3]。基于对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肿瘤科临床医生在治疗、临床带教中常常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医生在与患者及家属言语交流中处处体现关心、尊重、爱护,让学生明白医治的不但是疾病,更是有血有肉的个人,需要去聆听、去感悟、去安慰,让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达到共同对抗疾病、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晚期癌症治愈常常是有限的,帮助和关怀是无限。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教师也应时刻提醒学生,医学技术仍然是医疗关键所在,精进医术,紧跟医学发展前沿,是医务人员必须有的素养。

4贯彻人文理念于医疗实践

医学人文具体到医疗实践中体现在人文关怀的细节中,需要以医疗专业技术为基础,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和价值,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人文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实践练习。临床带教中把人文理念贯彻到医疗行为的方方面面。从患者接诊到诊疗结束,与肿瘤患者、家属间言语互动措辞选择,患者隐私、知情权的保护,诊疗结果告知,到诊疗操作规范化基础上的体贴,诊疗流程的合理优化,护理措施人性化,积极姑息镇痛理念的实施等等,这些都是人文理念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建设无痛病房、人文病房过程中,让学生以志愿者、实习医生、随访医生等不同身份参与。此外,通过学生志愿者协助组织患者俱乐部、患教平台送温暖活动及不定期的医学人文俱乐部等多种形式践行医学人文理念,让人文理念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也让学生在与患者及家属互动和交流中真切感受人文关怀的力量和魅力。

第6篇

【关键词】爱伤意识 人文教育 培养 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25-02

医患关系问题是当今医疗事业乃至全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医患关系紧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其重要的原因。2011年1月14日王振义教授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他成就此荣誉的背后,有着这样的自勉信条:“一个医生,应该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最大的动力就是如何为病人服务。这不仅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道德信念,更是他一生创新的动力源泉。”王振义教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钻研,潜心学习。当今医生的医术越来越精湛,加之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运用,让我们看到医学界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此时可以是拯救生命的恩人,彼时可能成为对簿公堂的被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尊重、爱护,保护患者的权益,照顾患者的感受,也是职责的一部分,这就是爱伤精神。

一 爱伤意识的内涵

爱伤,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爱你的病人,爱你的工作”。“爱伤”二字虽是新兴名词,但其所蕴含的“关爱”、“仁心”等理念却有着千百年来的积淀。我国传统的医古文从4个方面对医德教育内涵进行了总结:(1)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2)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3)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4)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

现代西医提出,“一个好医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对患者的仁爱之心”。更有人提出“医生应具有‘五心’――真诚心、爱护心、关怀心、同情心、忍耐心;‘四要’――要善于运用语言交往、要充分运用非词语性的交往、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虚心学习”。医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一个和谐、平等、信任、配合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更有利于医生本身工作的开展。现阶段,我们虽然对爱伤意识没有具体的固定要求,但这个职业的基本道德准绳离不开“仁爱”二字。

二 爱伤意识及其培养的现实情况

1.爱伤意识的现状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悬壶济世的医生一直是人们敬仰的角色,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双面效应,加上现行的体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利益导向的缺陷,出现了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开大处方,服务态度冷漠等现象,医德医风、爱伤意识的概念逐渐被医生们所淡化。有研究指出,目前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满意率,分别只有81%、76%,局部地区不满意率分别高达23%和27%。这些都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培养青年医务人员的爱伤意识,成为扭转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2.爱伤意识培养的现状

在旧的医学模式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几乎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实践性较强的医德培育机制。培养方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2)重理论、轻实践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行难以统一。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医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往往以自身的利害关系为准则,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差,不能正确认识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

3.社会对当下医护人员的期望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现在,医院里出现一些医患矛盾,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而爱伤意识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对一些病人家属及社会成员调查采访中,他们将当前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期望总结为两点:(1)要有爱伤观点;(2)拥有敬业精神。

三 加强爱伤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爱伤意识的辅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高速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成长中的中国医学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医学模式转型阶段,面对千变万化的周遭环境,如何使医院在未来的竞争中得到稳步的发展,仅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疗团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全院中确立一种服务意识,一种一切以病人为本、为先导的理念,落脚点在于医务工作者本身。由此可见,加强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尤其是爱伤意识的辅助显得尤为重要。

2.良好医患关系的确立需要爱伤意识的渗透

医学伦理专家杜治政教授曾指出:医学本身承载着关爱人类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能,具有普世价值。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后,表现得就更加突出。随着大量科学技术手段渗入医学,导致了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在临床医疗中,医者漠视生命的事例屡见不鲜,如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患者心理需求;只依靠生物学手段的治疗,放弃诸如心理治疗等其他手段等。

3.医学生的培养――爱伤意识的培养乃重中之重

医学生经过系统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培训后,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常规医疗工作,但不少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出现服务态度生硬、诊治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如何在患者身上进行查体和操作示教时注意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如何换位思考,切实地考虑患者的经济实力合理安排检查等,都是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应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四 爱伤意识的培养对策

增强医学生爱伤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1.在教师自身方面,要师德为先,言传身教

教师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对培养爱伤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医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如,在对患者进行查体和操作示教时,注意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

2.医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应该汲取古今医德爱伤之精华

行医是实践仁爱之道的过程,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厚的宝贵的资源,可以用来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服务。有学者已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实践,在课堂和临床教学积极介绍古今中外的医生准则、医德规范,施“仁术”的“医者”以及身边临床一线医德医风高尚的医生,用他们的言行和事迹去感染医德修养正在形成期的学生。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以史为鉴,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自己的爱伤敬业意识。

3.爱伤教育是一个实践性课题

医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医德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爱伤教育需要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临床实践。要针对医德的实践性特点,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融入医德教育的内容,把医德行为规范教育同医疗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运用医患角色扮演的方法或者也可以称换位思考的方法,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患者的难处,为患者提供更方便、优质的服务。由于爱伤意识有一部分体现在医患沟通当中,在实践中要增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

4.把正舆论和媒体的宣传引导方向

说到人文回归医疗,这不仅是针对病人的关怀,而且也是对医护人员的关怀,是医患双方共同依赖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环境是医生和患者与社会共同营造的,其中包括媒体。媒体应该在各种调查研究之后作出有事实根据的言论,而不仅仅是为吸引观众的眼球。当下媒体报道的很多医疗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舆论应以高尚、优秀、美好的先进事例为主流,这样或许更能激起医务工作者内心深处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也能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医患双方更加信任。如此,即使不在课堂,各种正面报道也能使医学生们的爱伤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

当代医学生的爱伤意识缺乏,我们急需从医学生的教育和实习阶段开始培养他们的爱伤意识,为今后的医学界增添一分人文气息,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呈上一剂良药。对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爱伤意识教育应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采用“立体、多面教育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的同时,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爱伤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懿德善能、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卢世壁.爱伤敬业为医之道[J].中国医院,2003(6):23~25

第7篇

关键词:教师;爱;临床教育

一、临床教育学概要

1.临床教育学的由来及发展

临床在医学上称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原以诊治必临病床,故名。现在常以“临床实践”“临床实习“的形式出现。由于教师培养与医生培养本质上的一致性,但是教师培养较医生培养缺乏医学教育中的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即缺乏教师应该有的职业能力,同时教师培养缺乏医生培养的临床部分,故荷兰学者最早提出“临床教育学”,认为临床教育学可以弥补教师缺乏职业能力和教育实践的不足。1973年日本学者林竹二先生提出,并于1988年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设立“临床教育学”专业,由此临床教育学在日本得到了正式的承认。

2011年11月,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蓝带小组题为《通过临床实践转变教师教育:培养高效教师的国家策略》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这一模式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师是一个类似于医学、护理或临床心理学的临床实践专业”。由此世界范围内开始关注临床教育学及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我国近年也有学者开始关注临床教育学及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且大多集中在国外经验的介绍上,希望今后研究能结合我国国情,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来。

2.临床教育学的价值追求

把孩子培养成人是教育最本质的追求,也是临床教育学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转换“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的单一角色,要树立帮助每个学生成人的引导者角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也要对学生心灵上的各种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教师之“爱”的理解

教师之爱一般指教师职业之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师职前、在职与职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那么,教师的爱到底是什么样的爱呢?对于教师职业之爱可以这么理解:是教师德性中的一种,但是不能仅靠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培养,要在教师初入教师行业之时,不断积淀教师之爱,并且需要将教师之爱的教养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进行。

三、基于临床教育思维的教师之爱

1.在临床教育中理解教师之爱

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以交往的形式存在,既然要交往就要友好相处,友好相处就需要有爱。教师要言传身教给孩子这种最基本的和谐相处的爱。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例如,学生群体中存在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教师有责任为这些问题负责。探究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过程中过于注重外在功利价值造成的,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追求目标,将知识传授与技能掌握当做是学生唯一的追求目标,没能将学生的健康人格与心理放在合适的位置导致的。

2.在临床教育中实施教师之爱

在信息高速发展、变化快速的现代社会里,学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并且随着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适时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健全学生的人格。比如说和学生谈心、鼓励学生、疏导学生思想等。

最后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总结:“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第8篇

一方面,由于老的带教模式未指定专人带教,导致在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上的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了实习带教的质量。因此,在学校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实施“专人带教”的实习模式。另一方面,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比较多,带教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差异也较大,难以保证实习带教质量,故应精选各方面素质过硬的人员带教。另外,在选择实习带教老师时,还兼顾学历、职称、医德、师德、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以及奉献精神等。

2科学制定实习教学大纲

并严格执行为了保障药学专业实习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由学校牵头组成药学专业实习建设委员会,人员由行业专家和校教学骨干组成。在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根据药品生产企业药学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新修订《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企业实习教学大纲》,使其成为一套更加贴近就业工作岗位的,科学完善的教学纲领性文件。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由生产部制定全厂总的实习计划;由实习带教老师根据具体岗位和全厂总的实习计划制定个人实习带教计划,包括示教安排、岗位基本知识、设备操作技能、行业感情培养、实习考核等内容,并严格执行。

3完善制度

加强过程监控提高认识,健全完善实习管理责任机制。药品生产企业各岗位责人及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技能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日常事务等工作全面负责。完善健全了各层既负责实际生产又管实习生的“一岗双责”机制。将实习制度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实习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部位,落实到每一个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药品生产企业把实习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员工工作考核内容,并与员工工资和奖金挂钩,并建立员工实习带教考核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实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实习的过程监控。公司生产部每月抽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对实习工作进行效果评价。每季度召开一次教学总结会,收集评学、评教结果,改进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带教工作。

4建立科学实习的考核方式

药学专业实习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与毕业生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为了科学的评价实习生的质量,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考核的态度必须认真,考核的方法必须科学。实习考核根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完成专业实习计划情况和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出勤及工作业绩以及实习报告质量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其中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及出勤率占10%,工作业绩占30%,实习报告占20%,交流总结占20%。实习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载。

实习生的初评成绩由实习小组、公司的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学校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生的成绩予以审定,原则上应尊重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初评意见。实习带教老师对实习目标进行阶段性评价,每周抽查1~2次,并做出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实习带教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评,不断总结带教经验,书写带教总结,使带教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实习带教方式、效果、态度进行评价。公司生产部每两月召开一次实习带教会,了解带教效果。

5存在的问题

5.1学习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实习生初进药品生产企业,因对周围环境陌生,产生了心理障碍,表现出不自信,导致操作不熟练,加之企业员工的生产任务比较重,往往不乐意接受实习生,甚至拒绝指导实习生。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挫伤了他们实习的积极性。

5.2学生对很多实习内容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对医院和社会药店药学服务的知识所知甚少,如药房药品摆放、发药的“四查十对”、特殊药品发放与使用、医院药房设置等内容,企业实习带教教师不讲,学生也不问。

5.3实习中纪律观念淡薄有些学生以为自己并非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工,有事不请假,擅自离岗。因而造成实习单位和学校两边都不知道学生去哪了、在做什么的局面。

6体会

第9篇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认真学书记“七·一”讲话,原创: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和师德、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以律己,弘扬正气,自觉维护学院领导班子的团结。用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要求、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做一名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爱岗敬业的合格的管理干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这对我的工作实践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二、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教学工作

我是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执教水平。每年承担本科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达标准学时。

()、管理工作

作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树立一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思想,积极配合院党、政领导搞好各项工作。我具体分管后勤、治安、消防等工作,事情多而杂。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和同志们一道想办法,定措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治安、消防工作治安、消防工作责任重大。根据我院教研室布局分散的特点,我们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决不轻视任何一个疑点,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我们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层层签订“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专门成立了“基础医学院治安保卫工作组”、“安全工作检查领导组”、“基础医学院消防组织机构”,并确立了义务消防员三十五名。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确定为治安、消防安全重点监察单位。建立《治安保卫、消防安全检查卡》,每年常规检查五次(元旦、寒假、五一、暑假、国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并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使我院教职员工做到消防安全“四懂四会”。

清产核资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们在接到通知要求后立即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检查组,认真检查落实。各教研组对多年来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清查,做到了账、物、卡一一对应。同时协助教研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仪器设备的报损严格把关,组织专人一一过目,并签字报损。按时、按质、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参与新房搬迁和上缴旧房工作住房问题是教职员工最为关注的大事,我作为分房委员会一名成员,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做好各项工作,认真细致传达每次会议的精神,把有关政策、要求及时通知到每个住户。新房搬迁进展顺利,但在旧房上缴过程中存在问题很大、矛盾突出,我和学院领导便耐心细致地做住户们的思想工作,做到了政策宣传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理解到位,使我院将近套旧房能够按时、顺利地搬迁。

精心组织,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第四十二届运动会及其它全民健身运动运动会前精心策划,认真布置,广泛宣传,专门成立服务组,责任到人。在本届运动会中,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教工组精神文明奖。在学校组织的其他文体活动中,原创:我们都积极参与,派选手参加,并取得了好的成绩。通过这些大型活动,增强了我院教职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清房工作此项工作主要清理整顿治安消防通道和教室后不合理占房,在院领导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工作进展顺利,按时完成了任务。

参与青年教职工住房分配工作对我院教职员工住房认真清查、摸底,严格把关,积极协助校房产科做好住房外调工作,保证职工们分到应得的住房。

做好中西医结合班的后勤工作

参与实验室建设中的招、投标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有时工作不够细致,存在急躁情绪。

⒉开拓创新不够。

四、今后工作的一点设想

第10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视障学生; 病理学; 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位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视障学生来说,病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如果不具备病理学的相关知识,视障学生在学习后续的伤科、内科等疾病时就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在推拿处方的变换方面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推拿作为视障人群普遍所选择的职业,就业前景越来越好。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视障学生如何能更好的学习病理学,做到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师需要认真思索并急待解决的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讲授病理学既要结合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又要与临床技能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1 从问题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多数视障学生认为病理学是西医学科且为基础学科,对于推拿来说没有实际用处。加之在对病理学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的学习方面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视障学生产生了厌学和畏难情绪。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视障学生能够掌握与推拿相关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能够使视障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因此,激发和培养视障学生病理学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可采用建立相关性方法,所谓相关性就是所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自身成长存在相关,是否为学生的兴趣所在或是对学生来说很有用。和学生的目标建立相关,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目标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的价值,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2]。对于推拿专业视障学生来说,学好推拿技术、较高层次就业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目标,而病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疾病辩证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就业层次的提高,在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这方面予以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和激发视障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动机,可以让视障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方面同时要注意对视障学生意志的磨练。意志作为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对动机行为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于个体的动机行为总是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这就需要个体有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动机水平与力量来达到预期目标[3]。所以在病理学教学中注意意志的磨练对于视障学生克服厌学和畏难情绪及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学生多为视力障碍。由于视觉缺陷,使得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总是比较零散,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掌握视障学生的视障程度及学习能力有利于更好的设计教学环节,应用适合视障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视障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采用临床常见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的综合教学法来提高视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病例,于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并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4]。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授重点放在与临床现象和临床疾病紧密相关的病理学知识上[5]。

在本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视障学生由于视觉感知能力非常薄弱,对于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把了解到的视障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以补充、替换病理学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视障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特别是对视障学生来说听觉是他们进行缺陷补偿的有效方法。因此,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有利于视障学生理解的生活化语言。教师语言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例子教学,化解难点[6]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严谨且有条理,形象具体,重点突出,画龙点睛,符合视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和保持视障学生的听觉注意。

2 优化教学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要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进行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结合推拿专业学科特点及学生的残疾类别和临床应用对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还应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普通学校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即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的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在疾病的全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改变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加强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在讲授各论过程中要经常联系总论。在总论和各论内容的教学上可结合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对于镜下病理变化内容可进行适当删减,将重点内容放在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在总论教学中可将“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四章作为重点章节讲解。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可结合推拿专业接触较多的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性疾病的专业特点,增添并重点讲解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疾病状态下的形态改变,在教学中注意多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内科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进行简单讲解。

在经过上述的教学内容优化后可以在后续的临床学科教学中有关病因病机的教学内容进行中西医知识的整合,从而节省病因病机的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手法教学内容上。这样的教学内容优化及调整更加符合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够用、适度”,动手操作技能强的教学改革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材的选取可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残疾类别采取特殊的编著。适合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病理学教材相对匮乏,为此可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需要自编部分教材和习题提纲[7]。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灵活性;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及时添加到教材中,变陈旧性为先进性,记忆性为启发性,叙述式为模块化[8]。

3 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均为医学院校毕业,对于特殊教育学的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掌握及应用还有待提升。因此,要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要加强特教教师师德的培养,亲其师,信其道。可以通过与视障学生家长座谈、家访等形式来了解视障学生的成长经历,通过让专业教师与视障学生每年共同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到视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场所实地工作、考察的方式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在教师心中萌发“爱”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为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还能够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在师德的培养方面还要注意敬业精神的培养,敬业所表现出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习者的教育是潜移默化且持久深远的,它将对学习者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显著影响,是无可替代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方式[9]。视障学生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二要进行高效、合理的岗前培训,对于新入职的从事病理学教学的特教教师要进行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等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能力本位”理论的培训,使教师用“能力本位”理论去指导病理学课堂教学实践,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三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在职培训,进行病理学、相关医学及职业教育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定期到校讲学或定期选派或轮派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培训,使推拿专业病理学的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

通过上述形式的教学改革可以将病理学知识通过符合特殊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更高效地传授给视障学生,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4(8):91.

[3]施良方,崔允漷.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3.

[4]吴迪,童虎.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59.

[5]邹少娜,阮建阳,王化修.提高成教专科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72.

[6]彭秋玲.“走向生活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究[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14(3):105.

[7]史君,王静,李志军.蒙医本科专业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12):123.

[8]朱月庆.中职卫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26-127.

第11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老师;素质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里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不仅要求特别强调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护理理论和人文科学知识。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优质护理的实施,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临床护理老师,临床护理带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我认为,要做到一个合格的临床护理教师应具备以下的素质要求。

1思想素质

带教老师是护生的良师益友,是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灵魂的塑造者,要政治立场坚定、实事求是,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要用远大的理想去熏陶护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护生教育不仅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带教老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以身作则,树立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理念,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发扬南丁格尔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建设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2人文素质

带教教师的职责是以准确、正规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精心指导护生进行多种护理操作,使护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实践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和师德,以其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教老师要热爱护理事业,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工作中随时随地以身作则,既要有言传又要有身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满足其身心需要,使其成为患者利益的保护者,健康的照顾者。带教老师在工作和教学中应保持乐观自信和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并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护理工作中的繁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以行示人。要关心护生的生活和学习,关心她们的进步,融洽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注意提高老师与学生双方的人际交往能力。

3专业素质

实习过程是护生理论应用于临床,将知识从抽象变为具体的过程,故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临床技能、独到的见解,还要用清晰、明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出带教内容,指导和帮助护生对具体的护理工作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性知识,并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带教的内容要丰富不枯燥,对被带教护士提出的问题能清晰的解答清楚,使被带教的护士有兴趣学习,多让学生操作,严格检查质量,做到放手不放眼。带教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有艺术性,要根据每个护生的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及性格爱好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手动脑,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例如:静脉输液,首先应解释其目的、用物准备、操作要领、三查七对制度以及无菌技术,然后,再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示范,带教老师在作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规操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法律意识

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以至于护士是个高风险职业。而护生刚开始实践,工作经验缺乏,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因此,带教老师身负双重风险因素,在带教过程中对护生严格把关,坚持耐心讲解,正规示范,避免护生操作不慎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5创新意识

随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为了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带教老师要不不断地接收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和新技术等,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训练,积极参加各项带教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带教水平,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以新的理论充实自己,培养创新思维,带动护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激发护生学习热情,培养护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需求,推动学科发展。

6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的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及业务发展方向,好的临床护理教师对于临床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老师,应具备以上五种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2:293.

第12篇

随着现代心内科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心内科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1]。传统“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临床案例教学则重点强调学生在医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临床案例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心内科医学教育模式改革进程,对提升和培养心内科医学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临床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指导下,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以实际案例为教学素材,以实践操作为学习途径,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单向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不同,属于一种双向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其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能在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2]。这尤其适用于实践性极强的心内科医学教学。

2心内科临床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临床案例教学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动倾听者与接受者的惯性思维。这要求在临床案例教学法实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使感性思维升华为理性思维,进而使医学生主动把握疾病病程,并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们通过真实、典型临床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案例教学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3]。

2.2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对临床病例的把握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最终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学习组织者及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引导者,面对越来越多新问题的出现,如医学理论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发展变化,必然要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许多尖锐问题促使教师更多思考,从而对临床问题的把握更细致入微。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剖析临床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会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2.3有利于促进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有机整合

临床案例教学法对医学生基础及临床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医学课程设置使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经常导致学生学基础时不知临床为何物,真正到临床时基础知识已所剩无几。临床案例教学法针对上述“瓶颈”,将基础、临床与实习三个阶段加以综合考虑,在基础阶段即引入临床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基础知识学习更为生动而不枯燥;临床阶段融入基础课内容,使学生对临床疾患病理机制的把握更有依据,对疾病认识更为深刻;实习期间将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融合统一,真正促进基础与临床教学的良好衔接和结合,无疑为临床医学这门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学发展和前景注入兴奋剂。

3心内科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1筛选典型临床案例,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

首先,抓典型案例、重教学目标。结合临床经验和诊治误区,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临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被误诊为胃溃疡,病人由于得不到积极恰当治疗而死亡,对于这样的案例,应着重强调急腹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启发学生在对临床征象的把握上树立整体观,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以避免临床漏诊或误诊。其次,案例信息应适量、客观生动且引人入胜。源于临床实践的典型案例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全面地反映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参与到病案的分析和讨论中,最终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典型临床医学案例的筛选是实施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精选好的临床案例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2精心设计问题和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做到逐层深入,从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和由表及里,从而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发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间。对于上述误诊病例可设计为“以上腹部疼痛为临床主诉,所涉及的临床脏器有哪些呢?”讨论后逐渐过渡到

“结合现有的病史、临床查体以及辅助检查资料推断该病人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等等。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课前下发临床案例,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交由学生去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做好发言准备。这种以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彼此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团队,独立开展课前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既参与学术交流,又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一举多得。

3.3多重身份参与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临床思路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设计和组织、引导、激励、诊断和导向的作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角色为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三种身份。课堂分析应尽量采用讨论式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巧妙引导讨论,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讨论中的关注点,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把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对案例及某一疾病的诊治形成统一认识,最终拓展学生的临床思路。 转贴于  3.4启发性概括总结,倡导合作型作业理念

在归纳总结时,教师应特别对临床病例中所涉及到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做出重点点评和引申,以提高临床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作业要突出合作性,变“单干户”为“共同体”。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动向,而学生亦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试着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业,由此激发更大的兴趣,获取更多知识。

4心内科临床案例教学法注意问题

4.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理念

临床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宽广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求教师全面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理念。临床案例教学是一个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严密求证的开放式过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充分了解医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耐心引导,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2优化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教师,教师所具有的高尚师德、优异的科学文化素质、全新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施教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临床案例教学法为适应新形势而产生,它更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为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自身整体素质结构,使自己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业务知识素质、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4.3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教学效率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临床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所做的细致工作。课前教师必须深刻把握所涉及的病例资料,明确教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观点,评估学生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从而制订周密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

4.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在收集资料、创设情境、测评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及交流师生感情等方面做到和谐统一。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音动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着力打造富有成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大信息化相关软硬件的构建,配套教学设施和信息环境建设,从而为临床案例教学提供一个动态开放的信息化场景和技术平台。

4.5把握教学节奏,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中采取合理的节奏,会有效刺激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适时提出关键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讨论出现冷场或过于激烈时,适时介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分配讨论时间,应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效控制课堂讨论的进程,争取达到预期的讨论效果。把握教学节奏、构建和谐课堂,还应综合考虑,巧妙安排,使构成教学节奏的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

4.6应用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学”相长

临床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与“长”,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提升,体现出知识构建这一动态过程。因此,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映,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无需做专门测验。同时,临床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学评价既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包括小组协作学习和完成知识建构状况等综合能力。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能够正确引导临床案例教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综上所述,临床案例教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等问题,在心内科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临床案例教学法在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多数基础课程以及临床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以记忆为主,属于初级学习范畴;而一些具体疾病的学习则多属于高级学习范畴,临床案例教学法可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临床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不同阶段有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向明,邹亚光. 建构主义理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3):428-42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