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统计学论文

生物统计学论文

时间:2022-11-03 20: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统计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统计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4]邓华玲,傅丽芳,孟军,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34~37.

第2篇

【关键词】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质量工程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S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41-02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是农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对于学生科学研究的训练、科研素养的提高以及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1-2]。我国各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富有各自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二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在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前提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不断完善教材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谈一些体会与思考,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

1.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农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遗传学等课程为基础,主要介绍田间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设计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后从事毕业论文和开展科学研究打好方法论基础。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误差及其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田间试验误差的来源、土壤差异、控制误差的小区技术、试验设计、实施规则以及试验数据的获取。第二部分从试验数据最简单的描述统计开始,进而介绍研究对象总体的理论分布、统计数的抽样分布以及统计数的理论概率。第三部分在误差理论的基础上引入通过假设测验进行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介绍平均数比较的u测验和t测验,然后进一步介绍F测验和x2测验及其应用。第四部分两个以上变数间的分析,即相关与回归部分。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的核心内容是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统计方法重点在于方差分析和回归相关[2-6]。

2.改革传统的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教学方法

2.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在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地与生产实际想结合,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是在已学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试验设计理论、拓宽试验设计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旨在增强专业研究能力,提高论文试验的设计水平与论文质量。迄今,该课程在国外偏重于各种常用试验设计优化及各种统计软件包如Statistica、Excel、SAS和SPSS等使用;在国内则偏重于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的介绍,试验结果采用计算器一步一步计算,以求加深对试验设计原理及统计过程的理解。这两种教学体系前者统计手段先进,但试验设计薄弱,不利于学生对各种试验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后者突出试验设计部分内容,但数据处理费力费时。两者各有利弊,有待改进。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应介绍各种试验设计方法的原理,又必须有这些设计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因此,我们优化了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于比较典型、又较常用的试验设计(如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详细讲解。课堂教学重点则放在各种试验设计方法的特点、用途及相互联系方面。至于设计步骤只按试验小区排列图简述即可,结果的统计分析也只需列出方差分析表中的变异来源项。因为对于大多数试验来说,这些变异来源的平方和(SS)等统计项可用常用的计算器计算出来。如此安排授课进程,可避免课堂内容重复,并让学生避免记忆繁琐的统计公式,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掌握各类试验设计的要领,便于日后灵活运用。

2.2 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教学

任何的教学改革措施,都必须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建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传统教学的授课质量,是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教学实践中,根据《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图表多、公式多、计算多、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按照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达到的目标,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讲授法为主,力求深入浅出,讲深讲透;(2)对于数理统计学公式,淡化演绎推理过程,着重讲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对于一些统计图表的绘制(如田间试验设计图、数据资料的次数分布图、双变数的回归图等)则辅以直观教学法。例如,在讲授“田间试验设计”一节时,其教学过程设计为:首先把不同试验设计方法的图例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并用对比法简要介绍不同设计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术语,然后详细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试验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不同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这样讲授可以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对适于学生自学的内容则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5)对于计算内容较多的章节则辅以练习法。在讲课过程中,避免满堂灌,尽可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适当设疑,活跃课堂气氛。

2.3加强课堂讨论,因材施教

解决某一特定专业问题可采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很多,但试验效率可能大不相同。因此每大类试验设计讲授后,有必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要求,最好结合自己将来的毕业论文,进行设计练习,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在《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的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讨论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它能使学生强化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科研实际中的自觉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技能的能力。这种方式的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换换“口味”,避免被动的“满堂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查阅资料、课堂交流以及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所研究问题涉及的领域范围、来龙去脉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在讨论过程中,可先由学生上台介绍,再让全体师生共同对试验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出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课堂知识,能灵活运用各类试验设计方法来解决专业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又可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课堂讨论无疑是一次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所有的课堂讨论中,针对毕业论文的课堂讨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每个同学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都是勿庸置疑的,但每个同学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通过针对毕业论文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了解本课程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最后分析、归纳出这些领域对本课程特殊要求的极好机会。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设计练习,应予以登记、摘录。对于典型练习,应予保留,并及时充实到教案中,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用结合[2]。

2.4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大量设计草图与统计图表,因此教学挂图较多。纸质挂图较易损坏,白布绘制的挂图又难以修改和清洗,且携带不便。利用学校大多数教室都已经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的条件,将这些图表、公式及教学内容制成Powerpoint幻灯片实施教学,加快了授课节奏,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对于某些试验设计的野外试验场景,也制成幻灯片或教学录像片,增强了教学手段的形象化和动态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计算量大,目前科研工作中的统计分析工作绝大多数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完成。因此《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CAI课件的制作必须跟统计分析软件“链接”,如可以与SAS、DPS或SPSS等分析软件结合;教师在利用CAI课件授课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软件演示例题的计算过程与结果,强化学生对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3,6-8]。

2.5加强课后作业练习

在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论文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真正使用统计这一有效的手段时,往往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之外他们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在他们还没有接触科研活动之前,这种实践环节可以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替代。

2.6 加强计算机统计分析练习

加强计算机在试验设计,特别是在试验结果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将国内外各种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合理开发,使之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并利用计算机开展统计分析教学,这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外惯用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包大多具备常用试验设计的结果统计功能。对于采用典型试验设计,如随机区组、拉丁方、裂区设计等方法设置的试验,其试验结果一般都可以用软件包直接统计。对于由典型试验设计演化的变种,包括混杂设计、正交设计等,仍可借助计算机按变异来源进行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从而完成繁琐的中间运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复杂的统计分析,如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已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因此,不必再沿用计算器统计时代对算法作太多的介绍。针对本课程上机时数有限,而现有统计软件包功能较多,课堂上来不及详细介绍这一现状,计算机统计练习目前最好采用先集中铺导,再分散进行课外练习,最后集中答疑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有较多的软件熟悉时间,便于学生在软件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7-8]。

2.7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正确运用生物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去处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加强学生对生物本身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物界数量现象的认识。生物界的数量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数量现象又是广泛地存在变异的。正确地认识这些数量现象,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试验数据。生物统计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发现和挖掘这些蕴藏生物内部的规律,使我们对生物本身生长发育及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4-5]。

在生物科研中容易发生有关数据统计分析的错误,我们经常发现,这通常都与是否有正确的试验设计有关。生物统计学虽然是分析试验结果的有力工具,但是也只有那些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起来的数据,经过整理、思考和统计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因为缺乏统计学知识收集大量无助于分析的数据而丢失一些必要的数据,这样的资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由于收集方法不正确,而得不到对总体无偏的估计,使推断的结果不够准确,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加强了进行实际课题研究训练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加大了有关试验设计内容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进行一项研究之前,根据试验目的,按照统计学的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试验方案,开展正确的田间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和研究,把课堂扩展到资料室、图书馆和实验场地,融教、学、研为一体,充分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学原理、模型和方法的理解,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就让他们直接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

3.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学校教学管理专家的好评。通过反复实践,学生抓住了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的基本要点,能够自觉地运用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来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在我校历届园艺、农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绝大多数能做到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正确地应用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正确地应用统计图表对研究结果进行简洁而清楚的表达,并且能正确地解释试验结果,导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于丽杰. 生物统计教学改革中的几点认识.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1):74-76

[2]吴良欢,楼建悦,赵启泉. 提高农科研究生试验设计与统计教学质量的途径探讨. 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89-90

[3]詹秋文. 计算机技术在生物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农业教育,2001,(6):56-57

[4]夏爱红,景桂英,是雅蓓,周广礼. 农业期刊论文中试验设计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编辑学报,2002,14(1):23-24

[5]汪光年,吴益伟,于晓庆,汪良才. 论农业科技论文中试验设计可比性问题. 宁波大学学报,2000,22(5):93-95

[6]程郁昕.《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32-34

[7]李兰会,李潭清,周荣艳,曹洪战,贾青.整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生物统计教学.教学天地,2009,(7):118-119

[8]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6):25-27

第3篇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密切相关,高校课程体系除把其作为专业基础实验课外,还把其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通过《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归纳推理本文由收集整理能力、科研能力,也为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以及毕业后的科学研究等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生物统计学以单纯理论教学为主,不设或很少开设实验课,其实验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结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开设了《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并尝试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实验是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能力的基础,其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理解程度,它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技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常用的统计软件和统计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根据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整体设计,以完整性、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基础实验与应用实验相结合,将生物统计学实验课程设计为一个有机结合、互相连贯的整体。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开设实验课:(1)《生物统计学》某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2)学生参与试验设计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学生要在生产实践或实验室设计试验,亲自参与试验数据的采集,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 优化实验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其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提高性实验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为第一层次,以实际案例验证和再现基本原理为目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例如按照例题借助计算机利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以及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设置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第二层次,理论和实践分析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例如利用excel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利用spss和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为综合性实验。根据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让学生利用excel对不同类型资料进行整理,绘制相关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探索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很有帮助。提高性实验为第三层次,以设计试验为目的,主要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兴趣,设计试验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提出假设,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完成试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的能力,为将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统计软件,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因其容量大、展示灵活,而且集图像、音频和视频于一体,为教学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适当应用可起到直观教学的目

的[3]。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将excel、spss、sas等 软件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上利用相关统计学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并有效提高了学生应用《生物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利用统计软件开设回归分析实验教学时,创设情境,设置如下问题:(1)如何确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2)如何根据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未知参数,检验回归模型及;(3)在众多的自变量中,让学生判断哪些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哪些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4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成绩考核是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重要方法[4]。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制定出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估指标:一是平时实验考核,包括出勤、纪律、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实验完成时间等,占总成绩的30%;二是实验报告考核,占总成绩的40%,每次实验结束后5d交实验报告,以班级进行批改,重点批阅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三是期末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30%。就是在期末时安排单独的实验操作考试,分为上机操作和笔试2个部分。上机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机进行实例操作分析,教师的评分以学生基本操作为主,并辅以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提问,试探学生是否具有积极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笔试题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提高性实验的内容,涉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讨论与分析等方面,目的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等。

第4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策略;案例教学;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86-03

生物统计学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不仅提供如何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合理地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而且还提供合理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1-4]。不仅在传统的生物学、医学、药学和农学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具[5,6]。因此生物统计学是生命科学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分析试验数据的能力,并能为今后学习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但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内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及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难记、难用的“三多”和“四难”的特点[9-11]。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决定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探索特色的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常用试验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及相关试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近十年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实践,分析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生物学等工作者必备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又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该课程在生物学、农学、林学、医学、食品、环保等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生物统计学需以生物材料进行研究,但通常所涉及的材料数量较大,很难也没有必要全部参加试验,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试验个体进行试验,以获得相关的数据,实现由样本推断总体的重要功能。因此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紧密联系,主要讲授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对统计结果做出科学的推断,从而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13]。因此,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系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生物统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统计学教材方面。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料,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4,15]。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种类较多,各大高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同,在教材方面的选择和使用也不一样。尽管如此,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完全是传统生物统计学的知识和内容,不涉及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这一大类教材包含两小类,一类主要侧重理论教学,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讲授,注重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例题的讲解。这类教材忽略了对大学生统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有一定的缺陷。另一类是目前各大高校使用较多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该类教材虽然也存在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但更侧重于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清楚介绍每一个统计原理理论后,再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巩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类教材比较适合现在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使用。但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由于不涉及统计软件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涉及一些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那么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相关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学生在复杂的试验设计及庞大的数据面前可能也会束手无策,即使会计算,在复杂及庞大的数据计算中也可能会算错,因此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第二大类统计教材完全是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如Excel软件、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DPS统计软件、R统计软件等的介绍和使用。生物科学、技术等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类统计软件发挥了很大的优势,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教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只注重统计过程的运算和统计,没有统计原理的介绍,因此对没有相关统计学知识或统计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老师来说,即使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但也不知道具体的含义,也不知道怎么分析。因此这类教材不适合大学本科生的教学。另外,这两大类教材要么只注重数理统计方法的讲授,要么只重视统计软件的使用,而忽视了统计学中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正确的试验设计以及所获数据资料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是这两大类生物统计学教材共同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目前市场上还未见有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笔者认为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是当前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农学专业、医学专业、食品专业等本科专业较为适合的教材。

2.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方面。①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开课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国内许多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把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系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积分及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而且,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等数学课程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生物统计学中的许多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高等数学中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②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上的脱节性。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各高校均认识到它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均作为两名独立的课程开设,一般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程由数学专业教师讲授,由于数学专业的教师没有生物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推导、讲授。因此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之间通常存在许多不衔之处,形成了不利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知识的断层。同样,这也是生物统计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用的原因之一。

3.生物统计学教师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方面。常言道,学生需要一滴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生物统计学的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较为渊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渊博的统计学知识,才能很好把握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将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很好地进行案例教学。

4.考试制度方面。考试制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反映,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试制度是否合理,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16]。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考试制度较为死板,缺乏合理性和灵活性。如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规定一定数量的题型,当然,这种考试制度对于规范考试是必须的,但是应该根据具体课程而定,而不能一概而论。就生物统计学课程而言,如果规定一定数量的考试题型(比如四种题型),那么教师只能根据考试规定勉为其难考虑四种题型。比如说名词解释、填空、问答、计算这四种题型。很明显,这种考试方式只是较为死板的考试,不能真证体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本质,不能很好考察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的掌握及运用。

三、生物统计学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生物统计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十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选择适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能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不同种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教学较为合适。据笔者过去的教学实践,该课程授课内容不宜过多和过深,授课内容过多学生精力会分散,分不清重点,而过深则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17]。因此应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坚持以试验研究实例为线索,以科学的试验研究方法为主线,理论原理和实际例子相结合,从试验研究的选题和设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科学的推断等,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概念和原理转变为具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7]。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处理好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关系。高等数学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一方面,高等数学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因此生物统计学安排在第二学年开设为宜,这样能避免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课程开设在时间上形成的断层,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另一方面,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不应分别让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而均应由生物学专业教师讲授,因为生物学专业的教师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讲授高等数学时,能够根据生物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优化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进行知识的讲授。从而能避免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在知识上的脱节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

3.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注重案例教学。生物统计学教材大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更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不利。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8]。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对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案例贯穿到教学中,以自身科研实例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以及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试验设计又称为实验设计,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为理论基础,科学地、经济地设计研究方案的一项技术。一个良好的试验设计,可以用最少的实验次数,得到足够的实验数据,从而能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6]。由于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内容。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强化学生综合试验设计的锻炼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利用统计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统计学知识及其丰富的科研经历,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加强实践,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目的。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的能力。很多学校传统的考试以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试卷内容主要测重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学期的成绩,这种考试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平时可以不听课,考试前通过突击,也能考合格,但考后就可能全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完生物统计学,学期考试后,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用,到做毕业论文需用到统计学原理和知识时,很多学生不会用或者乱用。一些高校期末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避免了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学期成绩的弊端,但是某些高校规定了每门考试课必须有四种以上的题型,对于一般的学科而言,这种规定也许是可行的,但对于生物统计学而言,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试验设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等。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为目标,合理讲授统计学的相关内容。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为宜,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题型只需考察计算题和试验设计题两种题型,即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涉及的内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对学生而言,难懂、难记、更难用,而且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因此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上机学习统计软件的操作,掌握EXCEL、SPSS、DP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相关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颖.《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219-220.

[2]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丁建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71-172,175.

[4]文静,郭小平,沈金雄,等.农业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科教导刊,2012,(18):147-148.

[5]李春喜.生物统计学[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李六林.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4-97.

[8]王永立,乔琳,樊淑华,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82-84.

[9]李玉阁.“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6,23(5):52-54,61.

[10]陈春,叶子弘,叶素丹.生物计量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2):80-82.

[11]叶子弘,崔海峰,陈春,等.生物统计学课程“能力素质培训计划”的构建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68-6269.

[12]陈庆富.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14]尹国友,孙婕,谢朝晖,等.《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科技,2010,19(20):52-53.

[15]张小辉,祁艳霞,曹平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0,(11):37-38.

[16]王丽贤.浅论我国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09,(30):62-63.

[17]王伟,崔秀珍,吴世秀.生物统计学教学特点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17-18.

[18]苗永旺,刘学洪,苟潇,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1):107-110.

第5篇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审核;

作者简介:姜春霞

在医学期刊编辑过程中编辑们常会遇到许多统计学问题,因统计学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医学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对其运用合理性、科学性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论文取舍的关键,更是影响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方面[1-2]。作者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近十年,越来越体会到统计学审核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探讨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审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以下简称《郑大学报(医)》)为例,浅谈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统计学审核的意义。

1《郑大学报(医)》的审稿特色:统计学审核

《郑大学报(医)》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这些成绩的获得与编辑辛勤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从创办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统计学审核,并把这种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每篇稿件从收稿到最终正式出版均需经过最少三遍的统计学审核,包括收稿后的统计学盲审、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查和待刊前的统计学预终审。统计学审核不合格的稿件将有可能终止审稿并直接退稿。收稿后的统计学盲审包括两个方面:盲和审。盲要求双盲,即统计学专家对稿件的作者信息完全不知情,作者也不知道哪些教授进行审稿,这样有利于客观地对稿件进行评价;审即对稿件的科学性、合理性给出准确的评价。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查和待刊前的统计学预终审主要包括审查和核对两个方面,即审查统计学方法和核对统计学数据。

2《郑大学报(医)》统计学审核的原因和意义

2.1统计学审查的原因

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实行“三审三校”的工作制度,《郑大学报(医)》编辑部也不例外。具体到统计学审核,可分为修稿前的审核和修稿后的审核。起初认为初审就是查查文字复制比之类的,考虑到还要送给相关专家进行同行评议以及主编终审,所以并不重视这一过程。后期编辑部对审稿流程进行了改革,部分终审权直接分配给初审编辑。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审稿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3]。正常审稿程序是责任编辑对文章的内容、伦理学、知情同意等进行审查后即可进行专业盲审和统计学盲审,简化的程序则是责任编辑对文章的统计学内容进行审查,若发现较严重问题即可直接退稿,省去了专业盲审和统计学盲审等步骤。这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办刊经费。例如,临床研究中常见的选择某人群采用某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某些指标进行检测,有些作者常采用t检验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有无差异。因治疗前后为相同的患者,样本不独立,应该用配对t检验。这种数据分析的错误直接导致统计结果的不正确[4-5]。更有严重者,实验没有对照、研究对象分组也不随机,这些都是实验设计的硬伤,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这就是医学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之处,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弥补不了实验设计的缺陷。只有从实验设计之初就融入统计学思想,才不会犯此类错误。因此编辑在审稿之初就应对稿件的研究类型(探索性或确证性,优效性、等效性或不劣性)、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研究必须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临床试验研究还应遵循盲法的原则)、统计方法是否正确进行判断。

2.2统计学核对的原因

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核重点考查各种细节问题,包括对数据的核对。《郑大学报(医)》不仅重视稿件的统计学审查,而且对稿件的统计学结果均进行核对。从2008年起要求在文中提供统计量和P值的确切数据,而非常见的标明“P>0.05”或“P<0.05”。对于这一要求,许多作者反映实验结果的原始资料太多了,补充确切统计量是不是有点不太现实;还有作者指出,国内外大多数期刊均不要求提供确切统计量,“P<0.05”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这样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了。但是编辑部还是将这一改革实施了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作者大多在新投稿件中就直接按要求给出了数据。这样的一种“修稿要求的微调”,按照作者的说法,要花费他们许多精力。实际确实如此,而且编辑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数据进行核对,但这样做的好处是确切的。编辑部花工夫在一些作者看来并不十分重要的数据上,是因为数据才是文章的核心。类似的,如logistic回归分析中均要求补充变量的赋值表、变量如何哑变量、定量资料如何转化等。在创办精品期刊、打造国际品牌期刊的今天,浮夸的思想是无用的,只有从最基本的做起才是强刊之道。关于统计学在医学论文中如何正确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如统计图表、统计符号、统计描述、统计术语等[6-9]。具体到《郑大学报(医)》,编辑部在核对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问题也严格要求。例如,有作者将P<0.001误用为P=0.000,将P>0.999误用为P=1,这说明其对P值的概念仍不清楚。表示概率的P值是不会等于0或1的,而是在0和1之间。还有作者将死亡率、病死率,直线相关、秩相关、积差相关,相关、关联回等归搞混;或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就得出量效关系的结论,或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并没有进行两两比较就对两两比较的结果展开讨论,更有甚者多组间比较总体无差异而两两组间却有差异。这种错误要求编辑首先要通读全稿,其次要前后对应的阅读,这样才能发现并将其改正。总之,修稿后的审核要在各个细节方面对论文进行考量,如统计图表、统计符号、统计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报告统计量和确切P值,是否报告统计学结论和专业结论,统计术语是否规范,这样才能使论文更加严谨。

2.3统计学审核的意义

科技期刊,尤其是医学科技期刊每年刊发的大量论文中真正有分量的仅占很小一部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更是期刊工作者的责任。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专业中的工具学科意义重大。而规范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不仅有助于医学研究者自觉地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医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推断和写作,而且有助于编辑对研究设计及结果进行质疑和核实,更有助于满足meta分析等文献再分析的需要。所以统计学审核对期刊编辑、科研工作者以及期刊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首先,有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编辑作为期刊的第一读者对期刊的质量有把关的作用,编辑的素质提高了期刊的水平会随之上升。最简单的例子,核对作者提供的统计结果可以有效地发现文中的错误,甚至是学术造假,使那些编造数据者没有可乘之机[10-11]。准确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学规律可以使编辑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数据错误。例如同一实验结果中统计量越大P值越小,统计量越小P值越大;OR值介于95%CI之间。不符合这些规律的数据就应通知作者进行核对并修改。其次,有助于作者的培养。《郑大学报(医)》的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部门等,作者中不乏许多在校生。对于众多人生中第一次写科技论文的“新手”作者来说,编辑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而对于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部门的作者,一些医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也有些欠缺。而医学统计学的发展要求作者的知识储备也随之进行更新。很多作者还不能完全正确应用t检验、t'检验、单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等。也许有人认为不就是几个字的差异吗,但是几个字的差异实质上却大不相同。还有一例,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是因为虽然实验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但是很接近0.05,此时推断临床结论和进行生物学解释应十分谨慎。明白了概率的概念,对此就很容易理解。可见,医学期刊编辑的素养提高了,作者的素养也会有质的飞跃。不要小看了编辑一个字、几个词的修改,对于作者也许是终生的受益。第三,有助于期刊的发展。《郑大学报(医)》从创刊之初的省级刊物发展到连续四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杂志的办刊理念是分不开的。编辑部聘请了专业的统计学专家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重视编辑的统计学审核,再由编辑将这种理念传递给作者,形成编者-作者-期刊良性发展的模式。最初《郑大学报(医)》载文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无外乎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实施新措施以来吸引了大批高水平的文章。近年来,《郑大学报(医)》的影响因子不断上升,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排名也稳中有升。

3做好统计学审核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审核工作量大、责任重。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统计学审核的实际效果,是编辑部面临的问题之一。要做好统计学审核工作,首先要培养编辑的统计学思想,其次要提升编辑的统计学素养,而且编辑要将统计学审核与日常编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既做好编辑工作,又提高统计学审核工作效率。

第6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4]邓华玲,傅丽芳,孟军,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34~37.

第7篇

【关键词】非洛地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07-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性疾病。伴随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同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明显上升,因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162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选择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4.50±3.50)岁;非洛地平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4.50±3.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药物过敏等情况。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常规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治疗;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分别进行抗生素、止咳、化痰、氧疗治疗,在患者病情加重或是必要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发生左心衰竭时可适当应用洋地黄治疗,但应谨慎应用利尿剂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保持水电解酸碱平衡。

1.2.2联合治疗: 非洛地平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法与常规组相同,同时进行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一次一片,一天一次。

1.3疗效评价的标准: 在进行1周的治疗后,依据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功能改善II级为显效;I级为好转;没有心功能改善的患者是为无效治疗[1]。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临床疗效: 非洛地平组患者显效72例、好转6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78(95.12%)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显效54例、好转8例、无效18例,临床有效率62(77.5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 非洛地平组患者治疗前存在心悸、气短82例;哮喘、哮鸣音患者78例;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患者75例,治疗一周后缓解率为77(93.70%)、78(100.00%)、74(90.24%)均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心悸、气短75例;哮喘、哮鸣音患者72例;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患者79例,治疗一周后缓解率为58(72.50%)、45(56.25%)、50(62.2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已公认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治疗。钙离子拮抗剂(CCB)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一般避免应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CHF,然而是否所有的CCB 对心衰患者都有不利的影是微生物或酶直接转化,或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水解酶、羟化酶、环氧化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 种复杂的手性化合物[3]。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曾为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纪元。近20年来 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 明血管扩张剂不仅改善心功能,而且增加心肌活动能力,延长病人存活时间[4]。作为血管扩张剂之一的CCB 类药其药物学发展迅速,新一代更高效、长效、副作用小的制剂不断涌现。非洛地平作为第二代二氢毗吮类CCB对小动脉平滑肌力和心脏传导无直接作有高度选择性,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用,是用于 CHF 治疗的较为理想的CCB[5]。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无不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上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英.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分析[期刊论文]-北方药学,2011,8(1):43-44.

[2] 曾韬.对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效果探讨[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135-137.

[3] .徐利.郭俊 强化利尿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疗效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1).

第8篇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创新思维;课外训练;文献抄读

随着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学、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许多高校开始开办生物信息学专业,培养生物信息学人才。哈尔滨医科大学是最早开设生物信息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目前,几十所高校陆续开办生物信息学专业,包括: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使得生物信息学人才的培养面临极大的困难。生物信息学的本科生需要接受数学、统计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课程的学习。短短的几年时间对于掌握这些知识,非常困难。更为困难的是,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速度极快,读研深造或就业生物信息公司,需要的大多是最新的生物信息学技术[1]。因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采取了课外创新思维训练的模式,即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学生加入教师所在的科研团队,学习生物信息知识[2]。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学生为例,探讨该模式的经验和策略。

1生物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宣传,让大一的本科生自由报名参加培训,组织系内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开展生物信息基础知识培训课程,每年培训10几次,每次根据授课教师的准备内容,讲授2-4学时。这些课程大部分安排在周末进行,内容主要结合基础知识和教师科研特点来设定,包括:非编码RNA基本概念、microRNA、Cytoscape画图、统计学方法、聚类分析、二代测序理论知识等,详见表1。授课场地利用计算机机房,这样便于学生边学边做。学生的课外创新思维与课内创新思维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效的结合了实践活动。这些培训内容均为教师实际从事科研所必须的知识,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学生一边上课,一边操作。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轻松的解答。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为学生进行答疑,传授他们实践知识和编程技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提升求知欲望。生物信息的一个特点是:高校的科研内容往往与公司所需的技术接近,因此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对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2文献抄读活动

文献抄读是科研中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和学习最先进技术的有效手段。从事生物信息科研的教师和研究生一般会定期的进行文献抄读。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的生物信息团队每周有三次的文献抄读,往往设定在工作日晚上进行。我们要求自愿参加课外创新思维训练的本科学生与教师、研究生一同参加文献抄读活动。对于低年级的本科生,只需要听,不需要讲。即使这样安排,低年级学生也很难听懂,因为文献抄读的论文经常发表在顶级期刊,如:nature、science和cell。我们发现,由于低年级学生听不懂,一段时期内会对生物信息参数厌倦感。有的学生一两个月后会适应,有的学生需要半年及以上,还有一部分学生坚持不了,选择退出。这段时期,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煎熬。教师往往因为学生多次听不懂而一筹莫展;学生因为多次听不懂而灰心。我们采取导师制兼课题组负责的策略,部分缓解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一位导师带1至2名低年级学生,科研方向相近的导师形成团队,共同负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根据团队课题方向的特点,选择方向相近的论文进行文献抄读。低年级学生主要听所在团队的文献抄读活动。有精力时,可以参加其它团队的文献抄读。由于文献抄读内容相近,学生的接受程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我们选择优秀的学生阅读和讲授文献抄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高年级本科学生更加适合于讲生物信息数据库和软件使用类的论文。因此,为学生主要分配这两类论文,但要求学生要讲清楚数据库使用和软件的操作步骤。当学生站在讲台上为其他学生、尤其教师和研究生讲授论文知识后,学生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提升。从学生的讲授过程,也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提升的学生,在讲授论文时,表达非常清晰。在文献抄读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实践结合。如果文献中有需要使用的软件和方法。我们会马上安排学生去实现和使用该方法,然后写帮助文档并特异安排一次培训,让该学生教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软件使用和方法。通过这一策略,一方面学生对文献抄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因为文献抄读内容有很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学生课下可以马上根据文献内容来复现结果,并应用在课题组正在进行的课题当中。另一方面,真正为教师的科研起到帮助。教师安排学生立刻复现文献抄读内容,可以帮助对文献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文献中的软件,可以帮助科研的策略选择。学会文献中的数据库使用,可以增加数据量和数据来源。但也需要注意一点,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在安排学生任务时,要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胜任该任务。

3结束语

本文以介绍生物信息本科生创新思维课外训练的经验为例,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和方法。我们发现本科生参与文献抄读活动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冯陈晨,李春权.如何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导报,2015.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教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13-0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一个重点和也是一个难点,关于该部分的有些问题值得进行认识上的探讨和教学上的改进,使得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一、在“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笔者在进行高中生物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时,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时,发现大多数学生似听非听,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当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某些较为浅显的问题的时候,又不知所云,而且这一现象在不同的班级均有显现。课后了解到: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便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讲述过这部分内容的,而且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早就在科普书上读过了。现在都高中了还讲这些,太小儿科了,没有听的价值。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候学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但多数学生不了解遗传基本规律的具体的创建过程,以及围绕该实验应掌握的核心知识,比如,不少学生认为孟德尔就只做得豌豆杂交试验,得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忽略了这位遗传学家还总结出科学的遗传研究方法,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为遗传学的诞生和近代颗粒遗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此问题的误解还表现在,学生在被问及怎样解释基因分离现象以及为什么孟德尔的要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的时候,许多学生不着边际胡乱说几句或者干脆答不上来。

如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那这一部分的教育便没有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更难实现人文教育,也就无法涵养人文精神。因此,在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重视孟德尔设计实验的科学程序的讲解:从物质到意识、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偶然性到必然性循序渐进地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可只揭示实验结果。②阐明孟德尔精心选择豌豆作为试验材料的道理,以及杂交技术的要点。③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试验结果。④高中教材中,这一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考试所占比例也大,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联系,加强对基本规律的理解。⑤本节内容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而且知识点分散,跨章节多,新概念多再加上新的研究方法,使得这部分内容较难把握,教师应作好充分准备。

二、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教学改进建议

1、引导学生挖掘遗传的基本规律探寻过程中所蕴含的观点

孟德尔祖籍德国,贫寒的家境让他靠当家庭教师挣几个钱糊口,才勉强读完了中学。在奥尔缪茨大学哲学学院毕业后,孟德尔进入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在修道院里,他矢志投身科学的心意弥坚,长年潜心于植物杂交实验,坚持不懈,终于在遗传研究上作出了划时代的发现。

起初,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为了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他首先在生物学领域引入了实验物理学的方法和理论,使用纯种豌豆进行实验,并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和分析,他发现了植物性状遗传的分离和组合的规律,并由此提出了遗传的显性和隐性原理,阐明了在控制生物的性状上,存在一种“遗传因子”的思想。1865年,他把自己的发现和理论阐述写成,这就是著名的《植物杂交试验》。可惜的是,在当时的生物学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方法和他的发现的真正意义。到了1900年,人们才突然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他的《植物杂交试验》这篇划时代的论文,才理解了它的含义。这时,他已去世16年;距他的时间,已经35年。

以上对于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研究的揭示,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意义在于:

首先,孟德尔刻苦学习的探究精神和投身科学的坚持不懈,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唯有不懈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成功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顽强的拼搏、充分的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成功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其次,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孟德尔的科学研究遗传学的方法,以及孟德尔科学严谨的实验研究过程。第三,孟德尔早年的刻苦努力的学习,让他能用数学上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植物实验结果。这种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的研究方法,为他的成功又一次铺平的道路。所以,即使是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他论文的真正含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全面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学科均衡发展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的价值,从而认识生物学教学的价值

第10篇

【关键词】Excel 表 图 应用

【基金项目】乐山市科技局重点研究计划项目 2011NZD08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84-02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但是其理论相对抽象、复杂,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把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相互关系等阐明、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比较分析,让人一目了然。所以图、表经常应用在学术报告、论文中。而在众多统计软件[1,2,3]中Excel因为其往往随WINDOWS的Office soft系统一起安装,操作简单并且具有强大的图表制作功能而普及面广。

一、三线表的常见形式和制作

(一)简单三线表

表1 在不同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下其酶活的变化

制作要点:点击工具菜单格式中的自动套用格式中的简单格式或古典1格式即可。

在Excel 中直接输入数据如下表。

表2 在不同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下其酶活的变化

(二)复合三线表[4]

表3 杂交后代的米色表现

制作要点:先采用简单三线表,再利用Word里的手动绘制表格进行绘制即可。

二、统计图

首先强调,所有的图要求Excel中复制之后,在Word中以选择性粘贴方式进行粘贴。因为这样即便在Word中也能和在Excel一样进行修改,方法是双击。

(一)常用的统计图

常用的统计图有柱状图,条形图和折线图[5]。这三种图形经常出现在生物学术论文中,应用比较广。如下图(图1,2,3),同样的数据做成的以下三种图形。可以明显地看出柱形图偏重数值展示,而折线图侧重数据趋势变化。条形图往往能给人一目了然的对比,一下就能找到吸光值最大和最小所对应的提取时间。主要原因是人都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来观察事物。

1.柱形图

图1 柱状图

2.条形图

图2 条形图

3.折线图

图3 折线图

制作要点:

1)颜色的处理

很多科研论文要求图为黑白色,而通常做出来的图都有颜色。这时候就需要对所作图进行修改。步骤:左键单击图标区,此时图标区四周会出现8个小黑框 左手单击你所要修改的有色线条,此时线条上在每个拐点也出现小黑框右键点击线条,选择数据系列格式再把线形由自动修改成黑色和数据标记的前景和背景颜色根据数据标记的类型进行相应的修改。

2)网格线的去除

步骤:左键单击图标区,此时图标区四周会出现8个小黑框 右键点击网格线,选择清除。此时图上就无网格线。

3)绘图区边框和背景的清除

步骤:左键单击图标区,此时图标区四周会出现8个小黑框右键点击背景,选择绘图区格式,对边框和区域都选择“无”。此时绘图区呈现白色,而且也无边框。

4)对x坐标轴上的数据进行进行移位

直接做出来的图其x坐标轴上的数据往往位于两点之间如图3,有时需要将数据进行移动。移至0刻度处。

图3 将数轴y置于分类之间

步骤:左键单击图标区,此时图标区四周会出现8个小黑框 右键点击x坐标轴,选择坐标轴格式,选择刻度,将数轴y置于分类之间前面的勾取消。即可得到下图(图4)。

图4 数轴y不在分类轴x之间

(二)其它统计图

1.圆饼图

在表达构成关系,一般主要是指占比关系,多采用饼图或环形图。

2.回归曲线图[6]

图5 回归曲线图

制作要点:图表类型选择,XY散点图。点击“完成”之后,将鼠标放在散点图中任一数据上按右键,在出现的浮动菜单中选择“添加趋势线”项,出现“添加趋势线”窗口。在“添加趋势线”窗口的“类型”选项卡“趋势预测、回归分析类型”中选择“线性”;在“选项”选项卡中,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复选框中打上“√ ”,按“确定”键后在绘图区就显示曲线、回收方程和相关系数R2的值(如图5)。

3.双坐标图

有时当比较的系列较多,又想利用柱状图来进行数值展示,则需要制作双坐标图,这在文献陆彬彬(2004)[7]也有此坐标图。

图6 双坐标图

制作要点:将在Excel 中列表时注意将两组数据错开,但在框取数据源时将空白的单元格也列入, 如下表4。

表4 酶活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

选择图表向导,柱形图,完成,再右键点击任一颜色柱形图,选择数据序列格式,点击次坐标轴即可。

4.其它还有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如文献肖崇德(2003)[8]等。只是比较少见。

参考文献:

[1]周红.医学科研数据的Excel统计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09(2):105-106

[2]向穷,施树良,李钰. 常用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 9) : 1775-1777

[3]梅花, 白乙尔图. 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 28(7):217

[4]孙辉, 姚大年等.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影响因素, 麦类作物学报,2000, 20 (2) : 23~ 27

[5]杜龙等.学做专业Excel图表.电脑爱好者,2011:12-20

[6]李月英,郭忘明.利用Excel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医学动物防治,2006年5月第22卷第5期:392-293

[7]陆彬彬.低温对水稻幼苗碳、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硕士论文].2004.6

[8]肖崇德.水杨酸对暖季型草坪草马尼拉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4):258-260

第11篇

一次上英语课,我正在半梦半醒之间,老师突然问我:“西红柿是水果还是蔬菜?”

晕,我怎么知道,只好猜一个:“嗯。水果……”

老师的声音高了八度:“什么?”

我灵机一动,赶紧见风使舵:“是蔬菜,蔬菜!”

老师终于不能忍了:“我是让你翻译这句话!”

这么酷的老师你见过吗?

一位在专科的统计学老师,与其说他是仙人,不如说他很机灵。

第一天的课――

老师宣布:上我的课,你们可以很轻松,要吃早餐的可以,但要吃得营养,基本上除了牛排,我不想看到有人在吃别种食物;要睡觉也可以,但是一定要盖棉被

同学大笑。

老师继续:我唯一比较在意的是,手机一定要关机,因为我绝对不允许有人打扰那些正在睡觉的同学。同学又大笑。

到了期末考试时,大家都忙着各自作答,终于铃声响起……老师开始收卷,其中一个学生神情慌张地在交卷时在考卷下塞了1000元,外加一张纸条上写着“10元1分”。

学生很得意地对老师比手势“oK”,老师也对学生比了“oK”。到了下一次上课老师终于发考卷了,这学生心想这次考试一定是100分的啦,没想到(先别忙着看结果,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做呢?)老师给了他一张“59分”的考卷和410元的现金。

加时赛

代数老师对学生家长抱怨:“你看看你儿子是怎样学数学的?90减去45等于下半场!”

父亲答:“嗯,是该好好教导他了,他竟然没考虑到加时赛的情况。”

目光短浅

班里一男生是国家:级运动员,但是成绩极不理想,下课后我与其闲聊,说:你要考大学啊,考上大学就可以参加大学生运动会了,到时候不要忘了老师哦。该生答:你目光怎么这么短浅?我都不想和你说话了。

高智商

我小时候读的是贵族小学,每个老师都会说英语,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教我们26个字母。教了一遍以后,问全班小朋友:“从26个字母里面去掉E和T,还剩几个字母呀?”我举手大声叫道:“21个!”老师一脸的鄙视:“怎么会是21个?你在幼儿园没学过算术啊。”我回答:“因为ET是坐UFO走的。”

论文

老师:“你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吧?”学生:“下次不敢了,您就饶了我这次吧。”老师:“这篇论文是我6年前写的。”“学生:“啊?对不起,老师,我事先,我并不……”

老师:“不过,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

学生:“谢谢老师,可这是为什么?”

老师:“当时我的导师只给了我‘及格’,可我一直认为,我的那篇论文应该得‘优秀’。”

生物课

生物课上,由于是六月天,听着窗外烦人的蝉鸣,我昏昏沉沉地就睡着了,这时生物老师看见了,大吼了一声:“那个睡觉的给我站起来!”

我没有听见,我同桌赶紧用胳膊肘碰我,我立刻醒了并站起来,没想到,呼啦,一下站起来6个,都是在我附近的!老师当场就吐血了,全班爆笑。

后来老师让我们坐下,我听见他们5个和他们的同桌的对话。

男的:“嗨!老师没叫我,你碰什么!”

第12篇

关键词:吲达帕胺;高血压;临床疗效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1]。为了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试验主要以我院接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严重的心肝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包括41例女患者和61例男患者,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5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59-82)岁,平均年龄为(70.25±2.13)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为(72.27±2.5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30178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次/d,10mg/次,且在每天的早晚服用。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吲达帕胺(国药准字H33021188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服用2.5mg/次,同样每天早晨服用。以10w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进行相应的测量,根据国际标准规定,在10点前测量血压时,要求患者处于坐位的状态,休息20min后进行血压测量,一般连续测量3次,最终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是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同时在患者治疗前后,要对其肝功能、血糖血脂等进行相应的检测[2]。

1.4疗效判定 以国家卫生部在1999年颁布的《心脑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评价标[3]。无效:患者舒张压无任何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升高。有效:患者收缩压下降>3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但已恢复到正常血压标准。显效: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或舒张压下降>20mmHg),且达到正常水平。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其中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例39(76.4%),有效的患者有例10(19.6%),无效的患者有例2(4.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的患者有例20(39.2%),有效的患者有例21(41.2%),无效的患者有例10(1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现象,其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表现为踝部有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其中头晕的患者有1例,踝部有水肿的患者有2例,还有1例患者出现尿酸升高异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4]。根据高血压起病缓急和病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将高血压分为两种,即缓进性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其中缓进型比较多见[5]。对于缓进型高血压而言,其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会出现急骤升高的现象。还表现出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心脏方面的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在肾脏方面的主要表现: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会逐渐减退,出现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等。另外还将引起尿浓缩功能低下,出现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严重者会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6]。

当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吲达帕胺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吲哒帕胺为抗高血压药,其是一种磺胺类利尿剂,口服吲哒帕胺具有较快的吸收效果,生物利用度可达93%,更重要的是吲哒帕胺不受任何食物影响。为了研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本组试验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8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吲哒帕胺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血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另外,本品属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各医疗单位都能报销,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张雅冰.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7):27-28.

[2]余栋华.苯磺酸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联合吲达帕胺降压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125-126.

[3]王素霞,王思蕊.依那普利配伍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11,(1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