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4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自助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大学生;就业能力
1.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
1.1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1.2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它具有动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2 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
2.1勤工助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质
结束了紧张而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步入大学殿堂。大学生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渴求,还对社会充满了期待。而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了解不是很多,这就需要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多参与一些勤工助学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并存并想到冲突,大学生对于价值的选择和评价,会被不良的价值观直接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它并不是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领悟和理解。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能够发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勤工助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能素质
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基础,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有时无法进行实现。而勤工助学就是一种很特别的社会实践过程,它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能够教会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进行交往。它能够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兼顾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检验和运用。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而且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招聘的全过程,在对经验进行积累的同时,还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学到社会知识和管理技能。
2.3勤工助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勤工助学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理念,这样的资助方式,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讲是很容易接受的。它既能消除学生因家庭生活窘迫,经济负担沉重产生的自卑心理,同时生活空间扩大了,接触的事物和遇到的困难也随之增多,一些“助管”、“助教”、“助研”等“智力型”助学岗位的开拓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的信心,努力使主观所想更贴近客观实际,个人追求更贴近社会需求。通过正确认识困难到认真对待困难,再到勇敢接受困难这一过程的锻炼,将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就业能力的措施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就业认识
当今社会仅仅勤奋好学是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因为社会需要的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知识,又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拓展勤工助学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策划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勤工助学,有目的地挖掘和发挥它的素质教育功能。我们要鼓励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来锻炼自己,培养自强自立和勇于吃苦的精神。鼓励他们从勤工助学的点滴做起,不嫌弃“苦、脏、累”等一线岗位的锻炼机会,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拼搏进取。
3.2加强校内外联系,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目前,高校缺乏勤工助学基地,高校勤工助学管理部门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开发校内外勤工助学资源,收集勤工助学信息,逐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实现勤工助学基地化、实体化。特别是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高校可以把企业带入校园,让大学生有机会选择满意的岗位,增强他们在实践中自强、自助的能力,活跃勤工助学活动氛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职业训练的机会和场所。
3.3融职业指导于勤工助学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
勤工助学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总结到战略调整的过程。贯穿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指导更容易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高校在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之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在培训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技能、自身素质、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为目标,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和报酬等方面的规定,从而推动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教育,要让他们懂得勤工助学岗位是积累社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论坛,2010,(03):9-13.
[2]樊春芳.浅谈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8,(06).
[3]段徐,祝秀香.高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5, (06): 24-25.
[4]王昕.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功能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及教育需求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虽然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后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就将高中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要地阐述了如何改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以期能够真正提升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虽然新课程改革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依照相关的标准规定来开展教学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过于表面,并没有对其内涵进行研究,因此造成高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学水平较低,很多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大都流于表面,此种教学模式就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二,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将高考成绩看得太重,并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因此这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2.学生方面
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依然很大,许多高中生十分欠缺对于数学学习规律和技巧总结的能力,通常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授而来,很少自己主动思考数学问题。这十分不利于高中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三角函数的教学,众所周知,三角函数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三角函数在进行互相转化时十分复杂,若学生只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进行自助思考,那么三角函数的学习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因此,高考时对三角函数的考查着重于其求值、化简和恒等变换等。若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不通过自主思考来记忆,那么他们面对高考中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化简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基于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准确且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将自己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
1.实施艺术性导入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分秒必争”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数和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或许可以将“拉面原理”带入其中,把一根面条对折拉起变成两根,将两根对拉变成四根,以此类推,四根变成八根,八根变成十六根等,而后要求学生列出能够表示拉面次数和最终面条数量之间联系的公式。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种艺术性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艺术性数学导入教学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使自己更深入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将艺术性导入教学有效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不断循环,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从本质上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然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在无形中得到极大提升。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一味地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数学教师缺乏良好的引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教师没有将学习数学的技巧和精髓传授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应该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之上,并且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里,教师应该充分做到尊重学生,并且身体力行地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倾听学生内心所想,由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其和学生的交流没有任何代购,达成适应于新课标的新型师生关系。
3.将高中数学教学贴近实际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完全脱离传统的空想教育模式,应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有所提升,从而达成触类旁通的目标。因为数学教学和学习十分乏味,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有的甚至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用不到,所以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很低。其实数学这门学科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转化为典型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只要直面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制定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规划,由此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从而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师也能够从中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建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张国庆.县城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思考――从黔东南州高中新课程数学观摩课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凯里学院学报,2011,03: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