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22:42: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康复训练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突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失语、恢复期长、致残率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要了解和理解脑卒中在康复训练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
临床资料 脑卒中病人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0岁~80岁;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6〕,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梗死15例,脑出血20例;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2例,伴失语1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经急性期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脑卒中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8分,病情稳定,病程<于3个月。本组脑卒中病人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允许的(>24小时)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指导。
恢复期 由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忧郁;而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脑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康复训练中观察患者情绪表现,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对康复是否充满希望等,并耐心倾听家属意见,详细了解、分析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并给予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发现有妄想、幻觉的患者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自杀倾向的重症患者,要检查患者有无收藏危险物品,加强巡视,做超前的心理护理,并告知家属,共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向患者指出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使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年轻患者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会顾虑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牵挂着老人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担心今后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常为此焦虑不安。所以,应把患者的心理活动跟其家属交流,让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对家庭所遇困难的无奈,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拮据,消除其焦虑情绪的诱因。。
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施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如训练时摔倒、关节疼痛、卒中复发、尿路感染或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均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法,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年~3年内逐步改善。请“老病人”给他们讲解恢复的过程,解开病人心中郁结,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要以宽宏、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利于疾病康复,积极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主动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的恢复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护理培训。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使病人及其家属失去信心。要向他们讲解康复训练中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更顺利的完成康复训练。
促进病人与病人的沟通,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谈,请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偏瘫患者的精神。
讨论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心理护理计划,发现各种阻碍训练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心理护理理计划,并争取机会,尽早介入,取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的。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谢财忠,陈光,杨芳,刘亚红.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缺血患者的经颅超声Doppler 和脑电图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6).
出诊时间: 每周星期一全天出诊。
每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都应行功能锻炼,尤其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更应强调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关节使用效果。患者往往把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现象误以为是“出了毛病”,因此增加了心理负担,有的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欲望,延误了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不利于患者术后已经改善的关节功能状态的维持,进一步影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总结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规律的现象,这些征象属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也一定会逐渐变好。认识到这一点 ,可以帮助患者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保证正常康复训练的进行。
1.为什么伤口周围出现“麻木感”或者“过电样”窜痛?
这是由于支配手术切口外侧皮肤的神经皮支再生所致,当神经再生过程中冲破瘢痕时,就会产生“窜电样”疼痛感觉。上述症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起居和康复训练的进行,往往半年后自行消失。
2.为什么患膝关节有肿胀和发热的感觉?多长时间会消失呢?
术后6~10个月内,患膝关节常有低度发热症状,这是由于身体对假体的反应或者功能训练过程中膝关节活动刺激引起的炎症所致。这种炎症不是细菌感染造成的,但是也具有红、肿、热、痛等特点;少量关节积液有利于关节活动时发挥作用。上述症状可以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如果患膝有明显的肿胀、发热、发红或者积液时应当引起注意,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判断是否有术后晚期感染存在。
3.为什么晚上患膝有疼痛或者酸胀,早晨起床时有发僵的感觉?
术后康复过程中,随着训练强度和频率的增加,一些患者可出现夜间患膝关节的酸痛,早晨起床时膝关节活动发僵,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出现在白天较大的活动量后。这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正常反应,疼痛程度与患者术前膝关节的功能状态有关,膝关节及功能评分降低,因训练引起的疼痛可能就越明显。如果白天活动及锻炼较为剧烈,晚饭后可以口服一片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使用外用镇痛抗炎药,抑制软组织水肿和疼痛。
在排除其它并发症的基础上,患者应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通过积极练习,达到最佳的功能康复。
4.为什么膝关节术后活动过程中常有“咯啦声”?
这种声音一般是由于新安装的假体周围软组织仍然松弛,肌肉无力,缺乏足够的力量维持平衡。假体在术后的活动过程中,特别是髌骨与股骨髁假体间有碰撞时,就会出现上述响声。这种响声很少伴有临床症状,但会引起患者的心情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组织自身修复平衡之后,这些病人关节活动的咯啦现象会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症状非常明显时应向医生咨询。
5.出现什么现象时,必须立即到医院找医生?
康复科在随着人们生活所需,业务随之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又恰逢我院新病房大楼开诊,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4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请求院部成立康复病区,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20张,按照康复科标准装潢病区。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5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医师严重缺编,请求院部至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省立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
三、医疗器械配备
请求院部购置康复训练器材一套,大概20至30万左右,现有理疗器械破旧不堪,部分更新如腰椎牵引床,超短波,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大概至少10万左右。(可行性报告附采购申请后)
四、康复护理
建议院部安排最小护理单元,5人,或者固定2至3人,白班,夜班由中医科护理部代值。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将科室工作做得更好、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疗质量逐渐提高,特订计划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1、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九不准”,积极参加院内外一切政治活动,坚持政治学习。
2、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发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争取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服务态度,一切为了病人,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苦,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业务、人才培养方面
1、开展门诊诊疗工作,争取住院人数达到40人,收入达到380万。 2.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加强与ICU、骨外科、其他科室的合作;
3、拟开展穴位贴敷、脐疗、足心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洗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突出中医特色; 4.有计划对本科医师、治疗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
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5、加强人才培养,拟派三名治疗师和两名护士先后到省级康复医学科参加康复进修学习。拟增加1名内科研究生,三名康复治疗师,可以从在本院实习的学生中挑选,还可以从外面招聘,申请一名有经验的针灸治疗师,开展中医治疗项目。鼓励现有治疗师考康复治疗师证,争取人人有证;
6.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及时完成临床路径;
7、鼓励开展新项目新疗法,鼓励科研及论文撰写。将其作为评先的条件之一。争取2项科研立项,2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8.利用万名医师下乡村和网络、电台,做好科室宣传;
9.新院建成后,三年后,在充分利用60张床基础上,争取达到80张床,争取再引进四名研究生,一名康复专业,一名内科专业,一名骨科专业,一名针灸专业,十名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分成三个单元:卒中单元、骨关节病单元、内科病单元(老年病康复),康复治疗师也分成三组,有计划地向这个方向培养。
三、综合治理方面
加强综合管理,按规定及标准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好医疗安全工作,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继续做群众满意医院,配合医院的中心工作顺利进行.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3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康复病区成立,开张大吉,病房供不应求,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5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康复病区已经成立,按照卫生部国家标准装潢,焕然一新,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八十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二十张,目前床位供不应求,开张大吉,采购器械最迟三月份到位。按照规范病区管理,加强核心制度学习和执行,完善三级查房,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五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门诊上班一名,病房三名医师,无法正常排班,严重缺编,存在严重医疗隐患,请求院部至
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此十万火急!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上级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或者请上级医院医师过来传帮带。
三、医疗器械配备
现有采购计划院部已通过,估计争取春节前安装测试使用完毕,暂时以器械公司培训为主,所有医师必须熟知操作,完全掌握适应症,禁忌症,专人保管,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疗需要,逐步添置被动训练器械.。
四、关于医保
加强住院病人床位管理,严格实行病人离院请消假制度,避免医保查房,堵住医保漏洞。及时书写病历,病程记录,规范用药。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
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1 临床资料:共观察病例80例,均为脑中风后在内科住院病人,经过中西医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0岁。
2 治疗方法:
2.1电针疗法:取百合、大椎、风府、曲池、足三里
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取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洗、昆仑
痉挛瘫: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
言语不利:加廉泉、通里、哑门
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针刺得气后用GP805-C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患者的肌肉随着电针频率有规律的轻微抖动,留针20min,每日一次,每周治疗6次,治疗一个月至半年。
天冷可在治疗仓内进行(治疗仓为凸隆木制物内装多组灯泡,可调控温度、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2.2推拿:1前臂部操作,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侧,由手部至至腕部、肘部,做轻手法按揉,推拿手法,重点按揉手三阴经合穴。术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另一手控制住患肢肘关节,对患肢前臂屈肌进行拉伸活动2-3次,要求患者手掌同时呈背伸无痛位,每次拉伸持续20-30S,施术时间10min.
2 肩部操作,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握住肘关节,另一手由肘部向肩部方向进行滚法操作,力量由轻而略重,并适当轻柔被动活动肩关节(外展、屈伸、后伸、内外旋等)范围由小到大无痛为度,适当按揉剪前,天宗,肩中俞,中府,肩髃等穴,施术时间15min.
3 患者下肢按摩、推拿……
3烤电 用仙鹤牌TDP磁谱仪对患者进行局部照射,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营养,促进功能恢复,时间20min,每日一次。
4 康复训练 主要进行上下肢的功能训练。包括主、被动运动,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医师每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1次,每次30min,每周五次。
5 头皮电针 针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通电,拿着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边走边治疗,由家人扶着。
6 讨论
百会为足太阳,手足少阳,组厥阴与督脉之会,能补神益智,疏通脑络,协调百脉,主头风中风,言语蹇涩,口噤不开,半身不遂。
大椎是足三阳与督脉之会,可调节阳经气血,风府、曲池、足三里等,可促进受伤神经元的恢复,醒脑开窍,疏通气血,平衡阴阳。
头皮电针:运动区、感觉区,它对应大脑下面的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而颞叶皮质于记忆、学习等有密切关系。其部位又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中风患者偏瘫,其病位在脑。取偏瘫肢体对侧,可以疏通肝胆经之气,平息肝风,鼓舞少阳生发之机,主治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认知障碍,发音障碍,流口水,颈项痛,耳鸣……
通过电针机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增加脑血液供应,加强脑内侧支循环建立,从而促进轴突出芽,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的生成。临床实践表明,脑卒中患者,经过及时的规范的中西医治疗,在恢复期经过及时的,规范的电针与推拿,烤电,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改善中风后偏瘫胡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后遗症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者意识清楚,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昏迷、精神异常者以及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近1个月内有抗焦虑、抑郁药物服用史者。共入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69岁,平均(56.4±5.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7例,初中及以下28例。研究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3~66岁,平均(55.2±7.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气道管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①气道管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卧床患者交代家属定期翻身、扣背,辅助患者咳痰,有必要者可进行吸痰,并遵医嘱行氧气雾化吸入,3次/d,保持气道湿润通畅;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讲解生活饮食注意事项;③康复指导:向患者强调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作息制度及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功能锻炼,并严格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绪管理。①信心支持:向患者描述治疗康复良好的病例资料,并肯定患者在病情恢复方面的进步,增强其进一步治疗的信心,并鼓励病友交流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②音乐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喜好等,帮助患者选择相关的音乐或电台等,利于舒缓焦虑抑郁情绪;③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组织收看各类电视节目,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从而避免患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疾病方面,以减轻抑郁,保持心情愉悦;④安神静志:指导患者每天静坐、静卧等舒缓紧张情绪,引导患者通过语言、活动等疏解内心压力,肯定患者的进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⑤放松训练:在保持病室安静的前提下,使患者感觉轻松自然,闭目进行深呼吸,并自足部开始直至头部,依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训练,直到患者掌握放松方法。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HAMA、HAMD分别包括14、24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评分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PSQI量表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总分0~25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常出现焦虑抑郁情况,文献[4]报道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可达80%左右,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主要与心理应激、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康复效果,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5]。因此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外,还有必要进行情绪管理,加强心理功能的康复。
另外,睡眠障碍也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刘国军等[6]报道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数日或数周内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可达95%,并且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康复,并且使复发的风险加大。此外睡眠障碍与负性情绪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王宁群[7]研究显示,脑梗死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多数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最终引起睡眠结构紊乱。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情绪管理,首先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疾病相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关知识,列举康复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患者本身感兴趣的活动节目等转移注意力;通过睡前放松训练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在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让患者暂时忘记不适症状,保持心情放松[8]。另外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音乐干预,有研究[9]显示,音乐可以振奋患者的精神,舒缓情绪,激励正常行为,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A、HAMD、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并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情绪管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情绪管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帆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训练过程跟踪监测统计法通过对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帆板运动员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帆板运动对队员的体能要求较高,功能训练对提高翻版运动员成绩有显著成效.
关键词 帆板运动 功能训练
帆板运动是集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奥运会比赛中也占据重要位置,拥有两块金牌。本研究第一次将帆板功能训练作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优秀的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前提下,引入目前世界比较热门,比较先进的“功能训练”理论及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帆板运动员的成绩.虽然功能训练早就有相关的应用和研究,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相关正式的定义理论。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功能训练的研究
KegerreiS在1983年在训练中加入了一些特定的动作模式和技能,并且介绍了功能训练对于帆板运动员心理恢复的重要性。他同样也介绍了功能训练在康复中非常重要的科学原理,尤其是恢复时间的缩短和本体感受的恢复。此时,功能训练放在了绝对的优先高度。
(二)国内关于功能训练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功能训练的研究较少,2006年我国训练学专家刘爱杰首次将功能训练引入到中国竞技体育的体能训练实践中,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2007年刘爱杰,李少丹,在《中国体育教练员》发表的《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首将“功能性训练”一词应用于竞技体育的训练中,文中详细介绍了功能训练的概念、功能训练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他们提出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帆板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l)各类体育学术期刊、报刊、杂志等所刊登的有关功能训练的各类了讲究论文、文章、著作。
(2)与帆板运动相关的报纸、联系内容、编排等的专业论文、报告、著作。
(3)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优秀帆板运动员的专业论文、报告、文章、著作等。
2.专家访谈法
针对功能训练和帆板运动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功能训练和帆板运动领域的专家、教授和优秀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进行访谈,建立适合帆板运动功能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基本框架。
3.训练过程跟踪监测统计法
在帆板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跟随教练艇下海观看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教练员的指导,获取了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把握,尤其是海上比赛期间,教练员之间随时对运动员比赛现场做出评价和调控指导,为本论文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事实基础。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功能训练概念的界定
综上研究所述,并通过对国内外体能训练专家和学者的访谈,本研究认为:功能训练是一种针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状态,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针对性的动作训练,使人体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使运动员能力在项目中的功能更加优化的一种体能训练方法。
(二)重视脊柱力量的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功能训练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无可厚非,核心训练能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身体运动姿态和正确的动力链传递顺序。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核心训练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核心力量的概念、发展以及具体的方法手段。
(三)强化动力链的训练
动力链原则是分析体育活动或者其他动作模式最重要的一部分。动力链则介绍了人体如何被看成是一系列相关的链结或部分。动力链是在中枢和运动神经支配下的按某专项特定动作顺序的多关节、多肌肉参与的联合运动过程中的动力传递。身体某一部分活动会影响到相链接的近端和末端的部分,“动力链”原则为人体动作模式以及整个身体的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的练习提供了一个整体构架。在进行帆板运动训练时,应加强对队员身体及肌肉各方面的练习,达到身体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结论
功能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帆板运动员预防伤病,提高运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练在安排陆地上进行体能课时要根据训练计划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在体能训练课中融入功能训练,使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合理化。功能训练可以强化帆板运动员核心稳定力,融合肩骸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动作姿态的准确性,促进动力链传递的有效性,使帆板运动员海上专项操作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爱华.帆板运动员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2):136.
关键词:脑外伤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1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0~2011年收录的62名重型脑外伤患者,都没有听力与视力的障碍,年龄分布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6.4岁。
1.2 方法。脑外伤是一种极容易使患者产生残疾或者产生后遗症的病症,因此,对于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极其重要。由于脑部受损部位不同,因此在肢体功能、智力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后遗症症状。其中出血量为35ml有26例,25ml有20例,15ml有16例。脑损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障碍。这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这些特殊的局灶性症状有助于医生确定损伤部位。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而弥散性脑损害常影响记忆、睡眠或导致意识模糊和昏迷。因此,在对患者脑损伤后遗症的护理上,需要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无论是日常的生活护理或是心理护理,都需要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引导。预防患者产生残疾,减少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护理方法
2.1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早期主要是需要多活动患者的关节以及肌肉,防止患者关节痉挛以及肌肉萎缩。对于患者的瘫痪肢体部位要进行推拿、按摩、揉捏等的方法被动的活动患者的肌肉,防止萎缩。具体的活动有:①仰卧位时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应尽量张开,各上肢关节处于伸展位,下肢髋、膝、踝关节置于屈曲位。②取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方,患侧在上方,同时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伸展;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踝关节90°外翻位,身体放松,以枕头支撑身体。③取患侧卧位时患侧在下方,健侧在上方,同时使患侧上肢前伸(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踝关节90°外翻位。时间也逐渐慢慢加长,以患者自我感觉为主,可由开始的2分钟、5分钟、15分钟、最后延长到1小时。训练站立迈步走步,双人扶助单人扶助拄拐弃杖行走上下台阶。再加以轮椅、拐杖对患者护理期间进行辅助。大部分患者在清醒后3个月,可以独立缓慢行走,没有出现足下垂等后遗症。
2.2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患者在治疗时由于气管被切开,加上脑部受伤所受到影响,会使患者失去语言功能。导致患者在清醒后,不能清楚的进行表述。因此,在患者清醒后,要为患者准备纸笔,以方便患者表述其所需物品以及进行情感交流。再教以患者使用面部表情来表述其基本的需要,用简单的点头摇头、睁眼闭眼表示要与不要等。在患者拔掉插管以后,再由简到繁的从单音节开始教其发音,为患者示范口形,让患者从一个字开始练习、慢慢到一个词、一句话、多次进行训练。每天进行患者的语言训练,在拔管一个月以后,多数患者都能表述简单的字词。
2.3 吞咽功能的康复护理。经过治疗的患者,各方机能都不足。所以在对患者进食时需要注意进食的速度以及进食物品。在患者清醒后,对患者进食速度要慢,并且帮助患者进行进食,采取一口的食量,将其放入舌中部,抬起患者的下颌,帮助其张口闭口,使患者易于咽下。进食的饮食要以流质到半流质再到软质最后到普通食物慢慢过渡。
2.4 智力障碍的康复护理。脑部的损伤会使患者的智力以及感知功能损伤,在对患者智力功能的护理上,要对患者进行视、听、触等感知觉的刺激。患者的家属需要多陪伴在患者的身边,讲述患者以前的经历,给患者看自己或者朋友的照片,唤起患者的记忆。为其播放患者以前喜欢听的音乐,阅读患者以前喜欢阅读的文章,促进患者记忆力的恢复。在为患者进行记忆恢复的同时,加以脑细胞药物的治疗,加速患者智力的恢复。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基本都可记住家属的名字。
3 小结
在本组的62例脑外伤患者的后遗症康复护理中,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每位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无论是在肢体功能、语音功能还是吞咽功能、智力障碍各方面都没有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预防患者的关节痉挛以及肌肉的萎缩,防止患者尿路感染,或由于长期卧床而形成的褥疮等症。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家属以及社会的关心爱护对患者得疗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属们需要给与患者对于生命的希望,使患者感受的到生活所带给他们的温暖,家人所带给他们的关心。只有在一个温馨温暖的氛围中,患者才能以更加积极地心态面对生活,以坚定的信心去对抗病症,积极地配合康复训练,得到更好的康复,并避免了成为植物人以及产生残疾的可能。在对此次进行护理的患者中,所有的患者都摆脱了成为植物人的可能,85%的患者都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回归生活与社会之中。
参考文献
[1]周文珏.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期刊论文].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3)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困境;对策
一、社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与救助问题的提出
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加与人们对弱势群体关注度的提高,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明确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①,而且还存在大量未被诊断发现或已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已了一系列法令法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医疗救助、经济补助以及康复培训。例如,2014年国家教育部联合中国残联等其他部门共同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2014〕1号),旨在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健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各项福利政策具有局限性,并未使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广泛受益。
首先,社会公众对自闭症群体的社会接纳程度普遍偏低。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虽已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线,但自闭症方面相关知识的宣传不足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使得自闭症儿童群体始终在社会环境中处于较为边缘化的状态②。许多自闭症儿童自身的一些行为问题加之自闭症患者家庭大多处于沉默的状态,导致自闭症群体相较于其他残障群体往往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偏见与误解,使一部分原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社会人士望而却步。
其次,多数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发展不成熟。总体来说,我国接受自闭症儿童的特教机构数量并不少。但其中较权威的大型特教机构却屈指可数,并且基本不只针对自闭症儿童开设,收蓄能力非常有限。许多小型民营机构还面临着教师流动性大和场地租金不断上涨的压力,因而不得不中途关停。
同时,自闭症儿童家庭面临沉重负担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一,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问题仍然存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范围仅局限于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服务能力的城市中符合标准的康复训练定点机构,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家庭都能够获得政府的经济补助。由于市场上没有制定特殊教育收费的参照标准,使得公办、民办机构收费价格参差不齐。家长对患儿康复治疗的个性化需求对于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家庭来说,也无疑是一笔巨额开支。其二,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负担沉重。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以及孩子康复过程、康复成效的缓慢。调查显示,坚持康复治疗逾3年的自闭症儿童家庭仅占25%③。其三,自闭症儿童家长还需承受社会负担,即孩子成年后依旧无法回归社会,生活问题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在有关保障成年自闭症患者护理、托养、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救助政策方面还不完善,为成年自闭症患者提供康复和托养服务的机构更是少之又少。
二、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及其实施困境的根源分析
首先,社会宣传不到位和相关机构舆论引导工作的错位是造成救助实施困难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公众目前对自闭症的认识依旧滞后,不仅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研究及诊疗投入较少,社会舆论支持也相对不足,许多民众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为个人的曲解。其一表现在大众媒体自闭症宣传存在偏差和片面性。虽然自闭症逐渐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许多关于自闭症的新闻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国内也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自闭症的影视、文学作品,在一定时期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但从传播需要理性引导这一角度来说,现阶段的自闭症媒体宣传中还是不乏存在一些过于片面和容易引起受众理解偏差的信息。例如在许多自闭症报道当中,自闭症天才的故事更是为患者悲情的遭遇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更易激发人们的同情和好奇心④。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够及时地被诊断出自闭症并接受系统的训练和治疗,也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如此幸运地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大众媒体宣传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公众对自闭症的态度和行为。其二表现在社会宣传的广度和力度不足。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尚处于空缺阶段,许多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于自闭症认识存在缺陷,大大地降低了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机会,使大量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还基本处于浅层次,尤其是校园宣传的缺失使自闭症儿童往往很难获得同龄人的接纳和理解。
其次,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无论是公办康复机构还是民营康复机构,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先全面地认识机构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当前我国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无论是内部组织结构还是外部生存环境,都存在着诸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
在内部组织结构上,位于起步阶段或中期阶段的民办康复机构在此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更甚严重。一是机构内部教师的资质良莠不齐。不少民办机构内部的教师只经过长期或短期的实践培训便开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其在专业认知方面还有所欠缺。此外,教师的专业与职业认同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其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效果⑤。二是场地与资金运作遇到困难。场地有限的问题就使多数机构难以拓展规模,无法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并且多数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都是非盈利性质的,机构多只收取自闭症儿童在校内的食宿费等一些基本费用,这意味着机构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资金问题上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外部生存坏境上,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面临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与传媒关注随机性的困境。就政府而言,自闭症儿童的救助并不是其工作重心,政府对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扶持范围有限。民办康复机构多依靠社会捐助和慈善款项来维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但民间力量具有严重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的弊端⑥,使机构承受着随时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压力。同时,政府在学龄前的康复教育机构的监管更加缺失。由于学龄前的康复教育跨越了医学与教育两个领域,负责教育的教育厅与负责医学的卫生厅对这块内容皆不予审批,加上市场上没有对特殊教育康复费用制定统一的定价标准,使一些民办的学龄期前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教学质量、收费标准都得不到保障。就社会传媒对自闭症儿童救助的宣传来看,自闭症康复机构没有与媒体建立长久的关系。机构只有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才去找媒体,或是社会上发生了相关热点,媒体人才去播报自闭症话题。对于自闭症的宣传,每次只是以新闻点的形式出现,曝光率有限,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度不高。
最后,在某种程度也是最重要的,是多数自闭症儿童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集中表现在对孩子康复问题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其不仅增添了家长自身的负担,而且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认识误区主要归根于家长自身对自闭症及其诊疗途径认识不足以及缺少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
在自闭症儿童确诊前,大部分儿童家长对于自闭症病理的认知几乎为零,因而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对其一些异常行为有所察觉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自闭症儿童的许多行为问题在早期就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在自闭症儿童确诊后,家长普遍难以接受孩子为自闭症儿童这一现实,且不少家长对目前的康复机构的诊疗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持怀疑态度,于是转而寻求一些民间偏方或者私人机构的帮助。导致家长产生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对于自闭症病理认知的缺乏,从而使其在自闭症康复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部分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是否接受融合教育缺乏理性认识,片面地追求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没能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重点放在行为的引导上,而是一味地注重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能力。在没对现实状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的情况下,就将孩子送进了普通学校,直至孩子的行为问题难以克服后才又辗转送入特教机构,最终不仅拖延了孩子的治疗时间,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与此同时,国内目前尚未出现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权威医疗机构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场所。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后,缺少权威的医疗机构对自闭症儿童个体的阶段性治疗效果进行定量判定,给予针对自闭症儿童个体进行下一阶段康复治疗的指导性建议。因此,家长在决定是否让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时过于主观,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专业的自闭症医疗咨询机构的匮乏使许多自闭症儿童家庭获取专业自闭症医疗、康复资讯的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都大打折扣。
三、走向行动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对策讨论
在总结国内已有经验和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我国当下为给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社会救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行动上推进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
首要任务是推进立法进程,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细化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分工。现行的有关自闭症群体的法律保护政策都较为笼统,并且对于处于精神残疾边缘的自闭症群体,还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因此,立法机关要统筹现行各项分散的救助制度,建立起系统的自闭症群体社会福利的法律框架。加快出台针对性较强的单行法律,明确其所享有的各项社会保护政策。借鉴美国的经验,从自闭症的发现、研究、干预及各种服务⑦等方面,明确各相关部门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过程中的分工,为自闭症儿童从医疗诊断阶段到康复训练阶段都提供具体的求助渠道。
其次,加大对自闭症教育、康复机构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在针对自闭症康复机构发展的问题上,政府要进一步建立示范性的康复机构并加大对示范机构的扶持与管理,支持其发展壮大,从而能为其他机构提供发展借鉴与指导。政府机关要尽快对民办机构的混乱局面进行整顿,制定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帮助完善康复机构的内部组织形式与日常运行模式。对于符合条件的民办机构给予资金补助或政策优待。
再次,加大人才的培养投入,建设数量足够、素质优异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如鼓励康复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召开各地康复教师的经验交流会,特聘权威专家对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并在具备严密的学术论证和严格测试的基础上,引进新型教育手段和康复训练机械等。另一方面,鼓励各大高校设立相关方面的学科,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以培育更多具有高素质背景的自闭症康复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提高特教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根据国家规定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津贴,提高特教教师在优秀教师表彰中的比例,增加自闭症康复机构教师的入编人数等,吸引更多社会人士投身于自闭症事业。
最后,政府与机构要发挥好宣传工作的中介力量,积极引导媒体人对自闭症的宣传与普及,引导受众的思考,从而帮助社会大众形成积极正确的观念。在保护患儿家庭隐私的情况下,通过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报道尽可能做到真实、通俗,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可信度⑧。政府基层部门必须加强自闭症知识的公益宣传和推广,促使潜在的自闭症儿童家长重视其发病现象,及早诊断、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各项救助补贴政策的入户宣传工作,提高自闭症儿童家庭寻求政策支持和补助的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尊重自闭症儿童群体权益的意识,提高自闭症儿童对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和政府各项优待政策的普及范围的了解程度。
四、结语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仍然处在建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社会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接纳程度以及减少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认识误区;如何落实、推进政府出台的各项救助政策,增加受益人群范围;如何加快专业医疗、康复机构的发展速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何为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提供现实保障,减少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障碍与压力……而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法制保障与政府负责,更需要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在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长久的共同努力之下,建立立体有效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美好愿景才可能尽早实现,才可能使不同的自闭症儿童个体受助程度最大化。
注释:
①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公益研究院,2012年4月2日.
②吴国栋.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活动实务与评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③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现状与需求[R].北京:首届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大会,2011年12月.
④金恒.大众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偏差和建议[J].传媒观察,2012年7月.
⑤张梦莹.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评估研究――以武汉启慧特殊儿童教育中心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6月.
⑥曹烁玮.福利多元视角下我国孤独症群体的社会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5月.
⑦林晨昕.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3月.
论文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
目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9—2010本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0-7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常感乏力、酸胀。病程较长者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形成。
2.手术方式: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
3.护理
3.1术前准备:普鲁卡因皮试,通知术前10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做好下肢皮肤湿疹和溃疡的治疗和换药,患者静脉曲张术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主动与患者交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配合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并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1:手术一般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卧床休息抬高患者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2.应用弹力绷带,弹力绷带至上而下包扎,包扎不应防碍关节活动,并保持合适的松紧,弹力绷带一般维持到拆线。3.鼓励患者在下肢有感觉后及早进行足背伸展活动,术后24小时后在弹力支持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有皮肤慢性持续溃疡患者,应持续换药。5.饮食:术后1天即可正常饮食,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大量饮水及饮料。
3.3健康指导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度。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能锻炼,增强血管弹性,避免长时间久站或坐位。3.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冷刺激引起复发。4.避免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5.出院后如有伤口渗血或分泌物流出,即使到医院检查。
4.结果:25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无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徐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9):710-711.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4.
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8-34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78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合理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骨折端固定牢固,恢复较好,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等现象,也未见有明显的神经和血管损伤。68例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活动良好。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加上精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愈合,从而降低了感染率和并发症,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功能恢复。
我科自2007年6月~2009年1月共收治了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并实施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9年1月,我科采取手术治疗了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26~77岁。其中车祸伤26例,跌摔伤52例。患者伤后到住院就诊时间0.5~48小时。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2l例、神经系统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术后并发肺炎3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5例、股骨转子间钢板内固定术6例。
方法:手术在硬膜外麻或全麻下进行,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例。全部患者在术后均留有伤口引流管接负压袋。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
78例患者未发生压疮及伤口感染,伴发其他合并症患者,经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病情到控制。患者住院时间1~3个月,患者均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
护理
心理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由于不慎跌伤或因暴力致伤造成,患者突然变成行动不便或卧床,再加上对骨折疾病的不了解,所以常会出现恐惧、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变化。
术前护理:术前3天,护士要指导患者在床上正确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患者出现尿潴留或便秘,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床单的整洁干净,改善营养状况,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确保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增强抵抗力。做好手术前的备血、器械消毒、过敏试验、患者备皮等,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在护理中对患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检测血糖及各项生化指标并做好记录,准确执行各项医嘱,有效地控制并发症。对消瘦患者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突部位,会阴护理每日2次,保持全身皮肤清洁,术前要教会其腹式呼吸和深呼吸。
术后护理: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尿量的变化,做好记录。按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瞩患者在术后禁食6小时,头偏向一侧,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给予低流量吸氧3天,术后1~2天内,要保证在2~4小时测1次脉搏和血压,如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要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内由于患者疼痛较重,要及时给止疼药物,以防引起并发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及吸氧时间,防止输液滴数过快。对。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血糖和尿糖改变。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了防止术后尿潴留和排尿不尽,术前一般都给予留置导尿,术后要保持导尿管通畅,密切观察患者尿液颜色、性状和量,每日用2%的络合碘消毒尿道口2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气促、咳嗽等症状,注意查看患肢血运及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温,防止脂肪栓塞及下肢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屈曲内收造成脱位。 转贴于
并发症护理:要定时给患者擦洗、按摩,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预防褥疮的发生。患者在卧床期间,要多喝水,在小便时要帮助患者抬起上身,这样有助于排尽尿液。术后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以加强抗凝作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1天,按摩挤压髌骨、髌周、膝关节后侧、小腿后侧,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或抗阻活动,每2~3小时1次,每次10分钟;术后3~4天,加强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力训练,每天2次,每次60分钟;术后1周可扶拐行走,患肢保持外展30°,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3个月后可弃拐自己行走。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
出院指导:避免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告知患者不要交叉双腿和盘腿、不弯腰拾东西、不要卧于患测、不坐低椅或沙发、不屈曲向前。注意上床时健肢要先上,下床时患肢先下;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脱裤时先健侧后患侧;上楼梯或坐车时先上健肢,下楼梯或下车时先下患肢。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在术后2、4、6个月分别到医院复查。
70岁出头的老王开朗乐观又健康。然而一天早上,老王在晨练时突发偏瘫,右侧半身动不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老王肢体的活动能力慢慢好转,儿子小王暗呼庆幸。可渐渐地小王发现,原来开朗的父亲沉默了下来,什么事情也不想干,反应明显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觉得不对劲的小王带父亲到医院就诊,结果医生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顾名思义就是与脑血管病有关的痴呆,但是这种痴呆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它常常发生于脑梗死后三个月内,而此时患者及家属的注意力多集中于肢体活动的康复而忽视了痴呆症状的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或重要部位的脑梗死、动脉硬化引起长期慢性缺血、反复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甚至是脑出血,都可引起血管性痴呆。
大脑中有许多脑区,各个脑区都有自己的功能,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如果这些部位发生脑梗死就很容易出现血管性痴呆。这些脑功能区彼此间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多发的腔隙性脑梗死如果打断了相关脑区间的联系,同样也可以出现痴呆症状。
治疗注重脑功能恢复
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脑血管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目前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很多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比如控制血压以及阿司匹林的应用等,但同时还要注意另一方面的治疗,就是促进脑功能恢复。说得简单点,就是给我们的大脑做康复训练。促进脑功能恢复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有共通之处,可以使用一些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脑赋活剂。这是因为血管性痴呆患者也被检测出有乙酰胆碱这一认知递质的下降,故而此时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与老年性痴呆这一进行性退行性变不同,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因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血管因素密切相关,故而做好脑血管病的1级预防就能预防脑血管病以及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一步做好脑血管病的2级预防也能有效预防血管性痴呆的过快进展。
很多老人从脑卒中康复过来却没有躲过痴呆症。鉴于痴呆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希望全社会都能对脑血管病积极预防、积极治疗,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同时在发生了脑血管病后注意痴呆的防治。
老王在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脑赋活剂治疗1个月后症状较前好转,虽然身体不能和以往相比,反应比较慢,但能主动与人交谈了,应付日常生活已经足够了,脸上又有了久违的笑容。
(作者每周五上午在神经内科有记忆障碍门诊)
作者简介
黄敬 同济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优秀青年人才,同济大学五四青年岗位能手。主持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多项重点基金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论文摘要:对中国足球学校足球专业的18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中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腿部,损伤性质多为扭伤、擦伤、挫伤,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身体疲劳。
对中国足球学校足球专业的18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目前青少年少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总结特点及其规律。现代足球运动的特点是对抗激烈,运动量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技战术水平发展迅速,且要求能攻善守,由于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容易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有些损伤往往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缩短他们的专业运动生涯,所以如何在训练中预防伤病将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l研究对象
中国足球学校的180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156名,女子24名。年龄从10岁一17岁,专业年限4年至12年。
1.2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1.2.2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
1.2.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对上述学校的青少年运动员发放运动损伤调查表,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5%。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填写运动员损伤的环境、损伤的部位、原因、损伤性质等情况。最后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1损伤环境
调查显示,在专项训练及比赛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在297受伤人次中分别占了44.78%和35.20%主要是因为在专项练习中,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还在进行中,肌肉和骨骼发育还尚未完善,对抗性、速度和爆发力相对较差,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也要慢一些,当运动量相对很大,时间较长之后,相应的体能也跟不上,长此以往只能让身体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从而加大了受伤的机率;在比赛中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运动强度很大,竞争性,对抗性及心理压力增大,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可能会出现偏差,双方的身体接触也会变得非常频繁从而造成损伤的发生
2.2损伤原因
调查显示:训练因素( 45.45 % ),心理因素(12.79%),身体因素( 27.95% )-方面引起的损伤占前三位,其中造成青少年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理想,身体疲劳、局部负荷大、身体素质差,动作粗野等。
2.2.1准备活动不理想
足球是一项以脚法为主的运动项目,百分之九十的动作都是由F肢完成的,被世人称为足的艺术。所以准备活动是否理想,对技术动作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温度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和仲展性都不够,在这种状态下开始训练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此外准备活动内容和专项训练内容结合不好,对于训练负担较大的部位又缺乏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的距离正式训练或训练中间的休息时间过长,再次训练时准备活动的作用已经消失或做准备活动时,由运动量过大、过猛、速度过快、失去了准备活动的意义,都容易发生损伤,尤其是有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急于要掌握新的技术动作从而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造成准备活动做的不理想。
2.2.2局部负荷大
由于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强,身体接触频繁,强度大,运动范围广,时间长的运动训练。身体会出现神经系统的过度强度、兴奋性和均衡性都会减弱在自我保护方面也会出现疲劳性的反应迟钝,局部负荷较大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从而使受伤儿率增加。 2.2.3其他原因
心理调节在任何比赛和训练中都至关重要的,在足球比赛中尤其重要,紧张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负担重往往会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对抗中的发挥也会受影响,造成损伤的产生。另外场地不良等原因也是造成一定的损伤。
2.3损伤部位的构成
调查显示,运动员损伤部位较多,躁关节关节损伤占首位,共56人次,占损伤率的18.86%;其次为膝关节关节损伤,共41人次,损伤率为巧.巧%;依次损伤部位为大腿部,臀散部及小腿部,损伤率分别为13.80% ,13.47c1c ,9.4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跟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特点有关系,损伤多见于下肢。躁关节是由胫骨、排骨下端和距骨上面的鞍形关节面前宽后窄、躁关节面进人宽大的关节窝内,因距鞍形窄,所以跺关节松动易拉伤,由于运动中要用足外侧中接触球,很容易损伤距膝前韧带,这是最常见的蹂关节损伤。
2.4运动损伤的性质
从运动损伤的性质看,由于足球运动是强对抗性的力量和速度的运动项目,在下肢奔跑行进的过程中要完成技术动作,所以关节扭伤的占首位,损伤14}人次,占35.20%,其中原因是膝关节和踩关节的动作失调,较强的对抗性和人体解剖弱点与足球运动的技术要求矛盾对所造成的;其次为肌肉拉伤,共损伤63人次,损伤率为21.21%,主要发生在腰部和下肢肌肉,肌肉拉伤是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的主动的猛烈的收缩超过了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或突然的被动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引起损伤,尤其是在一次有力的“屈膝后摆腿正脚背”踢球,山于球的反作用,突然使股四头肌的猛烈收缩,常常发生股四头肌、股直肌腹或键膜的撕裂。居第三位的是皮肤擦伤,共损伤科例,损伤率为14.81 %,主要发生在四肢和臀髓部。另外还包括劳损伤为28人次占9.43%,常见于胫骨结节骨筋炎,疲劳性骨膜炎,躁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等,骨折(12人次,占4.04%)多见于胫、排骨、锁骨、眉骨、肋骨等部位的骨折,和挫伤(26例,占8.75%)常见守门员拇指、足趾骨的挫伤和其他的软组织挫伤。
3结论与建议
3.1加强思想教育
在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作风,在教练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训练,让青少年运动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运动损伤的意义和不良后果,使其懂得控制力度,注意防护,避免危险动作,以防出现损伤事故。
3.2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量应按训练内容,年龄层次,个体差异及气候条件,先做好准备活动,在专项准备活动,最后内容应和即将进行的训练紧密的联系,易受伤或己受伤的部位在内容上要针对性。在训练结束后要及时的进行整理活动,促进疲劳的恢复。
3.3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等特点,合理安排训练的运动量和恢复时间,注意赛前运动量的调整、避免疲劳和机能尚未回复的情况下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