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

时间:2022-07-20 18:27: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帝内经春季养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

第1篇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四时养生法就是依据《黄帝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所创立的具体的养生措施。所谓四时养生法就是指人体在四季中的不同养生方法,以下将人体在各个季节的不同养生方法分别予以介绍。

1 春季养生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万物苏醒,天地自然均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利于人体化生精气血津(液),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在精神调养上应注意顺应春阳生发之气,可多进行户外运动,从而使人的精神愉快,阳气畅达;起居上宜晚睡早起,初春乍暖还寒之际要注意衣着保暖,防止感冒;春季的饮食应以辛甘等发散之品为主,不宜食用酸涩之品,如此以辛助阳之生发,而以甘养脾气,寓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通过补脾气的方法,防止肝木太盛克制脾土[1];春季阳气的升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应的在运动上亦应以轻柔舒缓的户外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以利于人体吐故纳新,气血调畅。

2 夏季养生

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气虽生于春而极于夏,而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此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在精神调养上要求精神外向,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对周围事物兴趣浓厚,使人气机宣畅;起居上宜晚卧早起,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时午睡,以避炎热并消除疲劳;饮食要清淡爽口,易于消化,少食或不食肥甘油腻之品,切忌贪凉饮冷太过,注意保养阳气;运动要适度,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以避暑热,防止对人体的阳气津液消耗过大。

3 秋季养生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阳气收敛,阴气始生,这个季节的养生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收养之道也。”

精神调养上应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安宁的心境,使神气收敛,以顺应秋收之气;起居上宜早卧早起,衣着也要随初秋与深秋的气候特点而增减,并且秋燥季节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秋天,依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饮食上要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为主,可选用芝麻、核桃、银耳等有滋润性的食品[2];秋令的特点以收为主,故运动上要以静功锻炼为主。

4 冬季养生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阳气闭藏于内,阴寒盛极,故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早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以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精神调养上应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勿使情志过极,无扰乎阳;在起居上宜早卧晚起,衣着尤应注意保暖;饮食宜热,以护阴潜阳为原则,燥热辛辣之品亦不宜过食,以免化热伤阴;冬令的锻炼可因人而异,早锻炼时间以日出后为宜,大雪浓雾时低层空气多有污染,故不宜锻炼。

总之,《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养生时,充分强调养生要顺从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变化,以及人体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顺时摄养,就是说要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养生。随着近代时间生物医学的兴起,为《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法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方法,也必将促进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铁明.浅谈《黄帝内经》时间养生观.辽宁中医杂志,2003,30(2):86-87

第2篇

你拍一 我拍一 春季养肝排第一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五脏便是肝。肝具有调畅情志、疏泄气机的作用。春季的五脏归属为“肝”,养生的重点也是肝。肝健康的人总是精力充沛,但要注意不能透支。在春季很多人想给工作或者学习开个好头,经常熬夜加班或者学习,觉得自己年轻,精力充沛没有问题,这种行为非常不利于养肝。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也是预防“春困”最简单的办法。

你拍二 我拍二 少酸略甜好滋味儿

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如果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体消瘦、舌红少苔,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健脾和胃,诸物合用有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引发胃部不适,建议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你拍三 我拍三 三个部位别太单

春天有三个地方不能着装太单薄。第一个是脖颈,颈部保暖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第二个是肚脐,肚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具有总领诸气血的作用,受到春寒侵袭会影响全身经络。第三个是下肢,下肢受寒容易发生抽筋和疼痛。

你拍四 我拍四 夜卧早起莫贪迟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夜卧早起。”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活动的时间也要相应延长,但也要保证在晚上11点钟以前就进入熟睡状态。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胆经及肝经运行的时间,春季养肝是第一位的,不能熬夜。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懒觉。睡觉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生发,反而会觉得困倦。

你拍五 我拍五 防风透气两不误

《黄帝内经》里“风者,百病之长也。”春天防病,首当防风。“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比如过堂风,迅疾、猛烈,最易使人致病,故不宜在过堂风中久留,更不能在此处睡眠。防风不是关着窗子不透气。春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个小时左右,对于提高空气质量和灭菌防病,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你拍六 我拍六 披发缓形气血流

《黄帝内经》中指出春季养生适宜“广步于庭,披发缓形。”很多女性朋友喜欢把头发扎起来,显得阳光精神,但是扎马尾辫容易造成血管收缩、神经反射,引起头痛。因此,马尾辫不宜长时间扎,休息时“披发缓形”,有助于头部气血的顺畅。

你拍七 我拍七 懒腰配合深呼吸

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也激发了肝脏功能,从而达到对肝脏的保健效果。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肌肉要松弛,尽量呼气,这样锻炼的效果会更好。

你拍八 我拍八 捶背提肛阳气发

虽说“春眠不觉晓”,但是就有些人晚上睡不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比如阳虚怕冷睡不着还多梦。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其具体做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提起,包括会,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一般若能坚持提肛1年以上,即可见效。

你拍九 我拍九 踏青登高吼一吼

中医认为“肝藏血,开窍于目”。在气温逐渐回升的春天里,人们容易肝火旺盛。肝是明目的源泉,肝火旺盛,可能灼煎津液,导致眼干发痒,热灼不适。这个时候不妨出去踏青,满眼的绿色本身就是一种眼睛的天然养护色。初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放风筝可消除眼睛疲劳,吐故纳新,促进血液循环,清心肝之火,散内结郁热,有助于肝脏和眼睛的保养。

踏青少不了登高,这时不妨吼一吼。注意要仰面朝天,双臂上举,人放松,使足力气放声,声音由低至高,尽量延长尾声,以利吐净秽气。

你拍十 我拍十 听听音乐调情志

第3篇

关键词:养生旅游;四季养生;河北旅游

本文为“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103177)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据国际未来学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世界的经济浪潮。在我国,由于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使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期望健康、长寿。养生旅游是集“养生”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正好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要。人们希望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而且还能陶冶情操,获取精神的愉悦。

一、养生旅游的理论及应用

(一)养生的概念。“养”是指保养、调养,“生”是指生命、生长、生存。养生是指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修养身心,保养生命,以期延年益寿的方法。

(二)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时调神大论》中指出了四季养生的理论,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四季养生要求人要顺应时节,根据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在饮食、起居、运动等各个方面顺应四时的生、长、收、藏特点进行调养,把人与体外环境(自然)以及人体自身内环境(自身的身体、精神、情志)之间的协调,方可益寿延年。

(三)“养生旅游”是养生与旅游的完美结合,通过旅游的方式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它集旅游与养生为一体,从而使人达到“身心俱佳”、“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生态旅游的最高级形式。

(四)四季养生理论在旅游中的运用。中医学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早已指出四季养生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进行的。

1、春季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养生应用于旅游活动中,对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1)入春后,要逐渐由室内走出户外,常去踏青,长养生机;(2)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放风筝的同时放飞自己的理想、心情与希望,能让阳气顺畅的生长,用美好的春天来振奋自己的心情;(3)春天重在养肝;肝开窍于目――赏花以悦目,多看绿色植物以养眼;(4)春天多吃生发之食,吃春天有生发之性、可以助生机的食物,如春韭、豆芽、春笋、香椿、荠菜等。

2、夏天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怎样利用夏季的养生特点来指导我们的旅游活动呢?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1)夏天要养“长”,养“长”就是顺应夏天天地的长势,来促进自己身体的生长功能。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与朋友结伴外出旅游,共同到大自然中去陶冶心志;(2)夏天要养“阳”,要“无厌于日”,夏天要多晒太阳,呼吸森林中丰富的负氧离子,养生效果最好;(3)夏季重点在养心,夏应于心,夏季酷热,可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可使人心旷神怡;(4)夏季可以去泡泡温泉,我国有“端午日洗浴兰汤”的习俗,就是用佩兰、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3、秋天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中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了解了秋天的养“收”之道,我们可以用它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秋季旅行。(1)秋季要养“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季养“收”,就应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丰收的喜悦中去,参加采摘,来尽情地享受秋收的欢乐;(2)要克服悲秋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登高远眺,享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季美景;(3)秋天肺当旺,肺主收,秋天顺势养肺、调肺、治疗肺病。我国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爬山、郊游、到林间去做深呼吸,锻炼肺的呼吸功能。借机多食用梨、柿子、苹果等酸性的水果,生津润燥,补养肺脏;(4)秋季要养阴,养阴最好的地方有:河畔、湖旁、海边、山林、峡谷、高山等地。

4、冬天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适于冬季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有冬泳、泡温泉、滑雪、登山等。我们在从事旅游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冬季的“养藏之道”。(1)冬季要养“藏”,要避寒就温,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于冬泳的,因为冬泳恰恰是“避温就寒”的,冬天是不宜洗冷水澡的;(2)冬季可泡温泉,这可以说是“就温”之举,但冬季也是要“无泄皮肤”的,每次时间不宜过长;(3)冬季滑雪,最好选在有太阳的时候,所谓:“必待日光”,可以吸收一些冬季珍贵的阳气。但不要运动过久,出汗过多,因为这都不符合“闭藏”之道。

二、河北省养生旅游资源

(一)河北省养生旅游资源概况。河北省处于燕山、太行山与华北平原及渤海的交接地带,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海滨等地形地貌的省份。目前,河北省旅游景区(点)近500处,其中A级景区201处(5A景区3处、4A景区41处,居全国第三位);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是个“山峦起伏,平原广布”的好地方。从人文的角度看,河北历史源远流长,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名列全国首位。河北省原始淳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地区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符合入境旅游者自然养生与人文养生旅游的需求趋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要求。(表1)

(二)河北省春季踏青观花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

1、河北省五大经典踏青之旅。(1)石家庄怀古文化之旅;(2)保定美食赏花之旅:冉庄、保定府、顺平桃园;(3)保定健身时尚之旅;(4)邯郸发现文化之旅;(5)邢台探秘赏奇之旅。

2、河北省六大经典观花之旅。(1)赵县梨花;(2)围场坝上草原赏花;(3)青龙祖山天女木兰花;(4)卢龙段家沟赏李花;(5)顺平桃花;(6)柏乡汉牡丹。

(三)河北省夏季避暑养生旅游经典旅游线路及旅游景点。河北有海滨海岛,有森林草原,有辽阔的高原,有两大山系: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有众多的湿地,是消夏避暑最佳的旅游目的地。河北避暑名胜地有:(1)承德-避暑山庄;(2)昌黎黄金海岸;(3)“世外桃源”-野三坡;(4)承德皇家猎苑――木兰围场;(5)“夏都”秦皇岛;(6)“华北明珠”白洋淀;(7)“清凉极地”驼梁;(8)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河北省秋季经典养生旅游线路。秋季是河北省旅游的黄金季节,渤海之滨碧水、蓝天、沙滩和肥虾美蟹;燕山、太行山的漫山红叶、秋果、山珍、农家饭;坝上森林草原一幅多彩画卷;千里平原――稻谷飘香,葡萄、板栗、雪梨、小枣、柿子亲手采摘,湖泊―泛舟采莲,扑鱼、观鸟等。

1、登山红叶观光经典旅游地:(1)石家庄:驼梁、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2)秦皇岛:祖山风景区;(3)承德:雾灵山自然度假区、围场森林草原度假区、平泉辽河源森林草原;(4)保定:白石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野三坡国家风景地质公园;(5)张家口:蔚县京西大峡谷及空中草原。

2、农业观光采摘地:(1)秦皇岛北戴河集发观光园、昌黎万亩葡萄园;(2)唐山栗乡行;(3)保定白洋淀采莲子赏芦花;(4)石家庄赵县万亩梨园采摘;(5)邢台前南峪农业生态区;(6)张家口怀来葡萄采摘;(7)沧州金丝小枣、黄骅冬枣、泊头鸭梨采摘;(8)廊坊三河市高新技术园区。

(五)河北省冬季养生旅游经典线路

1、浪漫冰雪系列:(1)张家口崇礼县滑雪场:万龙、翠云山、塞北和长城岭滑雪场;(2)木兰围场滑雪场又称“塞罕坝滑雪场”。

2、温馨温泉系列:(1)治关节炎:平山温泉度假区;(2)专水解专病:赤城温泉;(3)异国风情:茗汤温泉;(4)田园气息:金海温泉度假村;(5)名胜之旅:承德热河温泉;(6)温泉泳池:茅荆坝温泉度假村;(7)优质泉水:隆化七家温泉。

此外,位于承德县的汤头沟温泉、丰宁县的洪汤寺温泉、遵化汤泉、徐水大午温泉度假村、白洋淀温泉城、位于大厂县的京东第一温泉也都不错。

三、河北省养生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一)全面调研,科学规划,整合优化养生旅游资源。为了抢抓机遇,加快河北省养生旅游发展步伐,使河北省养生旅游走在全国的前列,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按照养生理论与规律,针对养生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并在系统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的养生旅游发展设计一个中、长期规划与设想,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旅游企业要通力合作积极运作,总之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与措施,将河北省养生旅游的发展提高到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科学规划、合理整合、整体优化全省的养生旅游资源,为打造河北省养生旅游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宣传促销,提高养生旅游的社会认知度。养生旅游是一种刚刚受大家关注的旅游形式,要想使养生旅游业得到发展,首先要提高大众对养生旅游的认知程度,所以要加大对养生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型广告牌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宣传养生旅游的必要性,让大众获得相关信息,提高大众对养生旅游的感知度与认可度,使人们广泛树立“生态养生旅游产品,是更好、更安全的保健品”的思想。

大力宣传的另一个目的是促销,是宣传河北省精品养生旅游产品,以提高河北省各风景名胜区养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广泛宣传该季节河北省最适宜的养生旅游项目以及河北省所蕴含的丰富的养生旅游资源、优质的旅游服务等,最终达到扩大客源市场范围、扩大市场占有率,使河北省成为河北省境内,京、津及河北省周边省份养生旅游者的首选之地。

(三)“政府主导、联合开发、整体推出、突出精品”的四季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政府主导,既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由政府统一牵头,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宣传,统一管理,克服区域分块,资源零散分布、盲目开发的缺点,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联合开发,即包括同类产品增大规模效益的联合,如赵州、晋州梨树已经连成片共同形成华北平原区域最大的经济林区;又包括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一体化发展,如张家口冬季旅游崇礼滑雪与赤城温泉旅游的结合;还包括区域的联合,如“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

整体推出,是指把河北省的所有养生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共同规划开发,树立河北省整体的养生旅游形象,突出整体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河北省养生旅游品牌。

突出精品,是指四季养生旅游,要在四季不同的季节,集中推出在这个季节最适宜的精品旅游产品,比如春季的六大赏花、五大踏青精品旅游线路;夏季的森林、海滨、草原避暑;秋季的采摘与登山观红叶;冬季的温泉、滑雪养生产品。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志云,王晓强,张佳.“环首都体育休闲圈”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

[2]孟晓翠.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石家庄春季旅游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4.

[3]李金,张跃西.武义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4]杨力.杨力四季养生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

[5]丁疆辉,吴建民,赵维全.旅游地资源特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第4篇

养生是一种健康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为一体,而非独立存在。养生方法极为丰富,可谓无时无处不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专家李其忠教授将撰写系列文章,从环境、精神、起居、、娱乐、运动、饮食和调养等八个方面,一一介绍。希望为读者朋友的健康长寿添砖加瓦!

古代养生学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阐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当作致病的“内因”,将风、寒、暑、湿、燥、火六当作致病的“外因”,强调内因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外因的重要作用。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必须置人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给予考虑。

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于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切请慎调为要。

自然环境

以季节更替为例,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显而易见。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均有一定限度,既不能太过,也不可不及。人体若能顺应这种变化。则多健康无病。但若气候出现异常变化,或人体不能随季节变化而相应调整时,又每可产生身体不舒,甚至发生疾病。这就需要我们依据不同季节特点进行身心的适时调整。《黄帝内经》就有“四时调神”的专论,如论中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为春季起居养生,应该晚睡早起。晨起披散长发,舒缓形体,院中信步。沐浴春光,使身心舒畅,以应春季生发之气。再如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毋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为冬季的起居养生最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出后活动,以免扰动阳气。尚需防寒保暖,护阳固精,以应冬季闭藏之气。

居住环境

时至今日,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变得不再自然、不再生态。面临这样的居住环境。养生活动更应做到趋利避害,对空气、水质、土壤、植被等的保护,实际上就是为创造良好的群体养生环境而做贡献。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是,平时生活中注意不随地丢弃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制造噪声等。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体养生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和谐的社会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舒心的工作岗位。和睦的家庭氛围,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反之,则有害身心健康。这方面的正反面例子不胜枚举。

第5篇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养生知识有哪些?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那么,立春也是一条养生之路!共同阅读二十四节气立春的养生知识,请您阅读!

立春节气特点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此时太阳黄经为315°。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大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险负冰。”

意思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缓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而上游动,此时水而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而。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较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阴气和阳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此时在我国北方,冷空气还古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大气。

立春起居养生民间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种养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大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立春以后的睡眠,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但晚睡也要有个度一般不能超过23点,起床时间可比冬季稍晚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着脱去厚厚的冬衣,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防风保暖仍是此时养生的重点。

谚语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捂”要恰到好处。一般日平均气温未达到10℃时就需要“捂”,捂的重点部位应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预防感冒的发生;“捂”腹部可以保护脾胃,预防消化不良和腹泻;“捂”脚可预防“寒从脚卜起”,保护人体阳气。防止脚冷除了要加强脚部的保暖以外,还可多采用泡脚的方法。足为肾之根,泡脚可温肾阳。

另外,立春养生还应注意保健防病。因为大气刚刚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加快,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勤开窗、常通风。

立春饮食养生>>多食辛甘发散食物

立春饮食调养要注意阳气生发的特性。《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应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芥菜、萝卜、豆豉、筒篙、茵香、菠菜、黄花菜、威菜、大枣、百合、孽荞、桂圆、银耳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萝卜。《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中医认为,萝卜生食辛甘而性凉,熟食味甘性平,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气、祛痰、通气、止咳、解酒等。

>>宜常吃芽菜芽菜

在古代被称为“种生”,最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即陈旧。《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运动养生

立春时大气虽已转暖,但仍很寒冷。此时运动应选择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强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为度,避免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否则易损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时较为适宜的运动。因为此时多去户外游玩,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放松了心情,有利于调养肝脏。

立春时还应经常按摩肝脏和脾胃,具体方法是:

①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踞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松脚跟,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如此循环3-5min,感觉头脑清醒即可。

②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卜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s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要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

情志养生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养肝切忌“怒”。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郁滞不畅而成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立春时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min,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以使肝气顺达,肝气正常生发。

健康之路 立春养生!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立春: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天气开始回暖,人们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第6篇

春季身体的调养重在一个“生”字,具体该怎么样“生”呢?《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而“以使志生”。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说人们在春天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顺应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之机,让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发,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情更加豁达乐观。

夏之疾在于春之患,就像上面说的,春天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疾病就会在夏天被引发。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么,疾患多源于在冬天未能做好“精”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储藏以供给春天生发所需要的身体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后,大家就不难发现,这些养生的道理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对于生命的护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组成了生命赖以循环往复的通道。

随着冬与春的季节更替,阴阳之气也就近似太极图一样,冬寒极而至春暖,阴满而至阳长。此时,人体的阳气就在经过冬天后开始“苏醒”过来了,形成一种向上向外的喷发,那些处于半休眠状态的身体机能也开始变得活跃,阳气向外宣发。冬天因为气温低身体相对僵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规劝那些活跃分子的时候常说要“冷静”的原因,因为冷而静。

春天是个被很多诗人歌颂的季节,小时候学孟浩然的诗句就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有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对春天看似低调的盛赞“人间四月芳菲尽”。是呀,四月芳菲尽,那不说的就是芳菲尽在春三月吗?春天包含三月六个节气,在尽享那些“好雨知时节”的喜悦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我们健康的轻柔提醒,甚至还忘却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仅是剪出了柳条和细叶,也可能剪却健康。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风是一把健康的双刃剑,帮助我们促进散热,促进空气的流通,让我们总能在空气的流动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另一方面,春季的气候多变,气温高,人感到暖和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而当风速大、人感觉寒冷的时候,又像是逃避轰炸一般流回内脏。在这种来回的“奔波”中,气血流动的波动性自然加大。这也是很多人纳闷的地方,总是感觉寒冷的冬天都扛过来了,春天自然不在话下,只等“潇洒走一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热就不均衡,所以来去匆匆的风就形成了。可以说,风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两张“脸谱”,或者是绿叶的“信使”,或者是落叶“屠户”。而后者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说的“贼风”。为什么将之称为“贼风”呢?到底窃了什么,又偷了什么呢?简单地说,趁虚而入谓之邪,窃害中和谓之贼。这也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道理。所以,对于来犯的邪风最好有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回避策略。

邪风可以单独成为致病的因子,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口干唇裂了,鼻子缺少水分变得干燥,由于大量水汽的席卷和湿度的减弱,很多的病菌就开始趁虚而入,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都是因为有风充当“帮凶”,所以又有“风者,百病之始也”的说法。具体说来,春风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打你健康的主意。

一是伤肺,最为常见的莫过于“伤风感冒”了,因为“伤风”,人体的健康可谓是遭受了一场“扫荡”,从上往下看,头要痛,鼻子或塞或流鼻涕,咽喉要痛。当然,这些并非是排队对你进行攻击,而是分兵合击同时进攻。从《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来看,头痛多源于肺部受到了侵袭,风邪在表的原因,当然如果是贼风避之不及,或者汗出当风的话,风邪则会趁虚而入,导致肺气不宣、卫气不固、营卫不和等。

二是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风胜则动”的说法,此时,身体多会有一种肢体运动的异常,比如痉挛、抽搐、颤抖等症,最为典型的就是面部神经瘫痪所致的口眼歪斜和抽搐。

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去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那么,人们应如何养生,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养 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的调摄也应该是顺应自然而疏泄通达,心绪豁达,或踏青问柳,或游山玩水,不仅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有一种融合于大自然的和谐感。除此之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项有关长寿秘诀的调查显示,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可以想象,在大自然鸟鸣、泉水叮咚、和煦暖风的奏鸣下,人融入其中,自然气血通畅而精神旺盛。

日常生活要安排得丰富多彩。《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可见,在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不仅是生活的丰富,还是一种生命的颐养。

人 缘

好人缘,在很多时候被现代的人作为了人力资源来看,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但那样做往往对应于自己的理想、目标。换句话说,就使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变成了为了一定目的的利用,自然,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就成为了一种策略,偏离了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从而引起愉快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被认同感,也就脱离了健康养生的正道。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女子伤春,男子悲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冬天属阴,春天属阳,春从冬来,春天是从阴到阳逐渐生发的阶段,这个时候不管性别如何,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心情也都会开始“发动”,所以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伤春”。在古代甚至有一个节日——上巳节,即在“三月三”这一天,男女被认为是可以合法私奔的,男女聚会,谈情说爱以免“伤春”。后来演变成“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实际上也是顺应一种心情的放飞,是一种治疗春三月产生情绪变化的良方。

第7篇

近日,本刊记者就春季养肝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省中医院肝病内科副主任孙建光。

春季适合大动“肝”戈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传统中医学四季之中春天属木,从“五脏应四时”理论分析,肝脏外应春天,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主疏泄而恶抑郁,所以肝的生理机能比较旺盛的季节是春天。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肝脏被称为“将军之官”,它就像一个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身体三大货币(气、血、水)流通。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养肝并非把肝脏包起来不让病毒来侵犯,而是含有三种意思:即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营养和改善肝脏供血。

同时,春季是最适合养肝的季节,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临床统计,春季肝病复发比秋季复发持续时间更长,复发人数也更多,约有47%的慢性乙肝患者因并发各种感染而导致使原有的肝病加重,多数为春季常见的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还有腹腔感染、肝炎的重叠感染、肠道感染等。

在山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门诊上,入春后就诊人数有所上升。据其副主任孙建光介绍,“有一部分肝炎患者,大多是在校学生、不卫生环境下的工作人群,以及孕妇、老年人等身体素质较弱等群体”。3月27日的门诊上,孙建光对一位年轻患者谆谆善诱:“每个人都要注意科学睡眠,年轻人更应该如此。11点到2点是肝脏排毒时间,你总是K歌或烧烤喝酒,肝脏不光不能休息还要超负荷工作,怎么能够健康?”

孙建光引经典、列数据:《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春季要想养肝,首先要注重科学睡眠。”

中医的肝病治疗:养肝是个“系统工程”

中医对肝病的记载研究,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周礼”曾载有四时流行病和“五毒”之药;《礼记》则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等记载,而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出现一扫之前对肝病的浅显认识。到了晋代的《肘后方》、宋代《太平圣惠方》乃至明清的《本草纲目》,对肝病病理研究、对症施药已经有了臻于成熟的治疗体系。

这些医家典藏恰恰是山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孙建光的最佳教学样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初中毕业的孙建光入选山东省中医院少年班,因此孙建光在精力旺盛、记忆力颇佳的年纪就已经跟中医典籍打交道。其后,孙建光师从著名肝病专家王文正、尹常健,在专业领域有了自己的建树和理解。

在孙建光看来,养肝并非是“个别项目”,是“系统工程”,而中医治肝病,不仅要辨证施药,也要全面诊治。肝是蛋白质的代谢中心,并负责脂肪的分解和转化,在分泌消化酶和胆汁帮助消化食物的同时,造血、凝血、净化血液的功能。除此之外,调畅人的精神状态,是肝“扮演”的另一个角色。所以一旦肝脏生病,危害是全身性的,并非单纯的肝病。

这时,一把西药片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中药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目前,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学科已发现许多行之有效的保肝、降酶、退黄、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中草药,其中部分已研制成中药注射剂,如临床常用的苦参碱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茵黄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另有多种复方制剂在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使大批患者成为中医中药的受益者。“一剂中药可以综合治疗多种疾病,正像当初我们学中医一样,没有分科一说,好的中医都是全科医。”

“千杯不醉”真能护肝?

一直以来,酒与肝似有不解之缘。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喝酒。不管是大醉六十天的刘伶还是“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李白,都没被记载患有肝病。古人少有“一口闷”的狂饮,而是注重节奏。以《红楼梦》为例,书中酒宴那么多,但要么有歌舞助兴,在观赏中慢慢品酒,要么许多人边做游戏边喝酒,这是一种有意放缓喝酒节奏的表现。

此外,古代的酒一定是烫过的。《红楼梦》中王熙凤就嘱咐宝玉喝酒要烫,否则冬天写字手会发颤。而喝过酒还要能写出诗来,这就是所谓的发散之法了。

其实,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适度的饮酒促进血液流通,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理论上来讲,健康人每天的饮酒应少于40克的乙醇含量,按照白酒来算最多2两酒,但是啤酒红酒酒精含量不同所以最好控制在40克的乙醇含量。”但是孙建光也提醒,肝病患者还是一律禁酒得好。

基于中国酒桌文化的繁盛,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解酒药,大多宣传酒前服用能提高酒量,酒后服用能快速醒酒醒脑。其中一款日本“御酒丸”被宣称为“日本皇家御用”,不仅能促进体内酒精分解,还能让酒量成倍增长,且保护肝脏、肠胃不受损。记者注意到,“御酒丸”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是植物界的一种二酮类化合物,具有胃肠保健功效,也常用作罐头、酱卤制品的着色剂。查阅《中华本草》等药典可以发现,姜黄仅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虽具“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等功效,但没有提到有解酒的药效。

“理论上讲没有这种药物,解酒药的作用也不比糖水大。人们倒是可以用葛花解酲汤等中药方解酒。”据孙建光介绍,名方葛花解酲汤源自《脾胃论》,将莲花青皮、木香、橘皮、人参、猪苓、白茯苓、神曲、泽泻、干生姜、白术各、白豆蔻仁、葛花、砂仁等研细和匀,用白汤调下。“方中葛花独入阳明,解酒醒脾;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砂仁、白蔻仁、青皮、橘皮、木香、干姜温中健脾,行气和胃;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诸药同用,共奏分消酒湿,温中健脾之功。”

链接

春季护肝养生粥

鸭血鲫鱼白米粥

原料: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

做法:煮粥服食

功效:可养肝血,辅治贫血,也可帮助肝癌患者保肝。最宜女性服用。

红枣女贞子花生汤

原料:红枣20枚,花生仁30克,女贞子20克。

做法:水煮,临睡前服。

功效:红枣性味甘温,女贞子性味甘平,花生仁甘平。有柔肝养血、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之功。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的肝炎患者可经常食用,可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猪肝绿豆粥

原料:猪肝,大米,绿豆

做法:将绿豆、大米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同煮,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熬至八分熟时,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加入适量的盐和味精即成。

功效:此粥具有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的作用,适合脸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经常食用。

桑葚粥

原料:桑葚30克(鲜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第8篇

荀子大约活了120岁,自然有他“长生久视”的秘诀。

战国时期,“制天命而用之”,盛行尊“天命”的迷信思想。荀子则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万物的生长是得于自然界的和养之气,并不是天的意志。

因此,他反对向天祈祷,主张“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对于自然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

荀子的这一思想,对养生学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只有认识到人的生死非“天命”注定,而在人为,人们才有可能积极养生,努力进取,争取“度百岁乃去”。

养生,要自己做主

“养备,而动时。” 养备,既指营养充足,也指养生有道。动时,既指勤劳,又指经常注意运动。只有“养备而动时”才能更好地延年益寿。他还提出要做到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挥五官的作用,充分备齐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使人的感情舒畅,生活供养都做到适宜,身体就不会受到伤害,生命就可延长。 “节制,以养心。” 荀子认为,人都是有愿望,有欲念的。他提倡以“礼”来作为行动的规范,以“道”和“理”来作为节制的依据,鼓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积极进取,也要求人们不要想入非非,要合乎情理,要有节制。现在不少长寿老人谈到他们的长寿经验时,也提到“节制”对健康长寿有重要意义。

中医的诞生几乎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同步。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创建中医理论时,便是以古代哲学家的理论为指针,将关于气的学说运用于认识人体,解释生命现象,分析病理发生发展规律,形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气化论。

气化论是中医理论的精华。治气养生也成了养生的重点,《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气是人身三宝之一。气和精同为神的物质基础。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欲得健康长寿,不可不谨养其气。孙思邈的养生十要,首列啬神,次举爱气,说明神之与气对于人身的重要性。孙氏援引《抱朴子》的一个比喻,把人的整体看作一个国家,神就像这个国家的君主,气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夫爱民所以全其国,惜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治国一定要爱民,养生一定要爱气。

养气法门

在中医理论中,首先认为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

中医认为,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

二是后天水谷之精气,源于水谷,经脾胃的运化而生成;

三是经过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新空气。

人体之气从生成来源、分布的部位和作用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元气

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属先天之气。它来源于父母,禀受于天,为先天之精所化生。遗藏于肾。但必须依赖于后天的精气不断滋养,才能不断地发挥其作用。

元气由经脉通过三焦分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肤腠理,通达全身,其作用是激发和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元气是人体生化的源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充足,脏腑强盛,身体健康;反之,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损伤元气:N,J脏腑虚衰,抗邪无力就会导致疾病,治疗时要注意培补元气以固本。

2,宗气

为后天之气。主要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气”和以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因为它既是内外之气的综合体,又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出发点,其他之气无不得其滋养,故名“宗气”。

宗气的作用有二:一是上出喉咙,助肺司呼吸运动,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临床上对出现的语声低微、呼吸微弱,叫做“宗气不足”。二是贯通心脉,促进心主血脉运行。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温凉及活动能力,以及人的视、听、言、动各种机能活动亦与宗气有关。

所以,《灵枢・邪客篇》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篇》又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这不仅说明了宗气有推动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宗气不足,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宗气虚的人,常能影响心的功能,而出现心肺两虚的症候。

3,卫气

卫气是水谷之精的“悍气”所化生。卫气属阳,有“卫阳”之称,其生成本源于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其特性傈悍滑疾(傈悍,是形容它力量强大;滑疾,是形容它流动快速),行于脉外,外而皮毛肌肉,内而五脏六腑,输布全身。

卫气在里有温煦五脏六腑的作用;在表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滋养腠理(腠理指皮肤、肌肉之间处)、开合汗孔、调节体温等作用。由于它能固表,抗拒外邪的侵犯,故称之为“卫气”。所以《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温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特别是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卫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若卫气不足,则肌表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

4,营气

营气主要是由水谷精微所化成的“精气”,“其中柔和清纯的部分,与血共同行于脉中(血中之气)。称为营气。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其营养全身的作用与血液基本相同,二者共行于血脉中,有密切的关系,故习惯上称为“营血”。营气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以血脉为轨道,昼夜不息地运行于表里上下各部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为营养。

荀子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形神观与荀子观点极为相似。是荀子总结了《黄帝内经》的生理知识,提出“形具神生”命题?还是《黄帝内经》继承发挥了“形具神生”思想,提出“形与神俱”的医学命题?一直争论不断。

《荀子・荣辱》说:“长生久视,以免于刑戮也。” 《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指四肢),内注五脏六腑。”这就是对营气功能和营血之间的关系的概括。

营气和卫气都是水谷之精所化生,营气是水谷之“精气”,卫气是水谷之“悍气”,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

在脉外。”

综上所述,元气为先天之气,系先天之精所化生;宗气(包括营气和卫气)为后天之气,由水谷之精气与大自然之清气结合而成。

元气和宗气相合,称为真气或正气,所以,《灵枢喇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真气流行于全身,是维持人体活动的动力。它分布于脏腑,就成为“脏腑之气”,运行于经脉,就成为“经气”,因此,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的强弱都和真气息息相关,故《景岳全书》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祖国医学生理上所讲的“气”,在很大程度上包括现代医学的神经体液系统的功能和体内组织器官活动的功能。

中医还把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即脏腑组织的活动能力称为脏腑之气。它存在于脏腑组织之中,是通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反映出来的。脏腑之气有心气、肺气、经气等。人体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就是在气的充养下而产生的。

《黄帝内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身目不聪明也。年六十阴痿,气力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虚矣。”说明人到中年,其气已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衰的程度越来越重,人的衰老现象就越来越显著了。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衰老,延缓衰老,要达到达这个目的,就必须爱气、养气。孙氏强调人们养生必须懂得这个道理,“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指出善于养生的人能够使气有余,气有余就能“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强”。

“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慎”,就是说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事无巨细,皆勿令太过,言行坐立,皆从四正。能知“撙节”之义,便为爱气之术。

这样看,荀子积极发展了《黄帝内经》。

依时摄养

春夏秋冬,是中古之人考量问题的习惯角度,养生尤其如此。

春三月是推陈出新之季,天地万物充满了生机,人身之气在春季也是主升发向上的。因此春季的养生应着意于养“生之气”,调节生活规律,入夜方睡,清晨即起,在晨曦中散步漫游,注意放松身体的各部分,使自我感觉心旷神怡。接人待物应和睦相处,以诚相见,这就是春三月的养生之道。

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蕃秀华实,一派兴旺景象,人体之气应夏而旺盛。因此夏季的养生应养“长之气”。入夜即睡,清早即起。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无故生气,对于外界的一切,都要用一种爱心去对待,这样就能使应夏长之气得到保养。

秋三月,是收获的季节,天高气爽,万物趋向收敛,人体之气应秋而收。人在秋三月应注意养“收之气”,早睡早起,最好和鸡的活动相一致。注意使心志安宁,收敛神气,保护肺气不受邪侵。这就是应秋气的养收之道。

冬三月,是闭藏之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人体之气应冬而深藏于内。因此,冬季应养“藏之气”。不要过度活动,以免扰动阳气,作息宜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勿令汗出。防止感冒寒气。心志宜平静,勿令妄动心机,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这是应冬的养藏之道。

人的情绪一定要平和安定,内心的宁静会使体内积蓄“正气”,用现代的说法,即增强抵抗力,不会轻易染病。

第9篇

春天到了,脱下厚重的冬衣、靴子,身子顿觉轻快了不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望着满目的青翠生机,人的心情也随之放飞,一切都是美好的。

但在这温柔中也暗藏着冷箭,就是古人说的“风邪”。中医认为,春季主风,风善行而数变,因而易使人中风邪而生疾。从气象学上来说,春天冷空气逐渐减弱,暖流北上,冷暖空气来往争锋,形成了春季多风的现象。早年间环保做的不好,绿色植被少,一到春天,华北平原都会出现沙尘暴天气,老人家“春季多风沙”的概念多少年都难以磨灭。当然,这些只是人易中风邪的外部客观原因,从人本身来说,春节容易中风邪的原因,就是真德秀所说的“况因阳发毛孔开”。

真德秀并不是个医生,严格说来,在传统保健养生界也没有什么名头。不过,在文史界的名气却很大。他是福建浦城人。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再更字希元,号西山。原姓慎,因避南宋孝宗M改姓真。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理学家,与魏了翁(魏鹤山)齐名。著有《真西山文集》传世,创"西山真氏学派",被后人称为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然而,他的四时养生歌(春月歌、夏月歌、秋月歌和冬月歌)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许多养生专著都有收录。可见其得到了医学家们的认可。

人的皮肤腠理随着天气的变化而缩张。冬天皮肤腠理密闭,毛孔闭合,以防皮肤散温过快;立春以后,随着阳气的升发,人的皮肤腠理也逐渐松放,毛孔张开,以适应逐渐变暖的天气。但春季又是冷暖空气交流的季节,时常有大大小小的冷锋南下。冷空气到来,风邪就容易透过松放的腠理进入人体,因而民间有“春寒料峭”“春风入骨”之说。养生学上说“春捂秋冻”,这“春捂”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在春天皮肤腠理松放时防风邪伤人。

在皮肤腠理松放时注意避风,应当成为人们基本的保健常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运动、饮食等也会使人毛孔开放。《陶真人卫生歌》说:“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当预防患,况因食后毫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强调的是吃饭后皮肤腠理松放,应当注意避风。

这里说的瘫痪并不是人们现在认识的“中风瘫痪”,而是由于风邪入骨造成的“痹证”。《黄帝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风痹游行全身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导致筋脉弛纵,走注疼痛,行动困难,是许多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之一。老人养生,对此不可不防。

第10篇

“治未病”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内容广博。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热的逐渐兴起,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绿色疗法,“治未病”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上工治未病”。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历代医史文献对“治未病”的记载,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未病”的涵义。一指健康状态的个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且又未受病邪侵害,即“无病”;二指处于发病或传变的前期,疾病早期症状较隐匿且轻,即“欲病”。第二,治未病的具体措施。一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内在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及外界致病因素的伤害,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二是积极治疗刚刚出现的症状,祛除致病因子,避免疾病发展。

简言之,中医治未病包括五个内容: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择时防发。日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定期体检 见微知著

最好每年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体检内容既要包括身体疾病、心理疾病,也应包括中医的体质类型和亚健康状态。这样可以让医生将“辨病”与“辨体”相结合,及时发现“疾病微征”或“隐态”,利于早期获得健康指导和治疗。还可以向社区及医院提供自己的体检资料,以获得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定期随访。从而形成“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体检-康复”,这种环式“治未病”的保健诊疗链。

2 重视先兆 裁断逆转

先兆症状是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关键。比如对中风的潜证“无者求之”的早期治疗,患者开始出现肢体麻木、沉滞,这些脉络阻滞症状,即给予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等活血通络药物治疗,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治中风于未发之时。对一些反复发作,发病有规律的疑难痼疾,如现代医学中的免疫性、过敏性及内分泌、神经系统或者一些病因尚未明了的疾病,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注意缓解期的扶正固本,结合情绪调摄、体育锻炼,可以取得确切的疗效。

3 安其未病 防其所传

未病,指身体尚未患病,与“已病”和“成病”相对而言。在疾病尚未发生,但是已经有~些征兆时,及时用中药调理,可以预防其发展或发生。如对糖耐量减低的患者进行中药调理,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进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脂肪肝的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阻止其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使其逆转。

4 掌握规律 先时而治

对于有明显季节性的疾病,常可先时而治,预防为主,往往能事半功倍。如哮喘病,往往秋冬常发,在夏季就积极预防,即中医的“冬病夏治”,疗效确切。对流感、过敏陛鼻炎等春季多发病,通过增强体质,适当锻炼,积极预防,起到“春病冬防”的作用。

5 三因制宜 各司法度

第11篇

1、注意养肝护阳气,保持情志乐观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同时春气通于肝,肝应春气,春当养肝。清明节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延续春季养肝和护阳的养生之道。

清明是高血压的易发季,因为怀念亲人,寝食不安,人们情绪波动较大,极易造成血压升高。此外,因为春时肝气最足、肝火最旺,人最容易生气发火,怒则伤肝,肝气上逆则易引起高血压、脑中风等病变。正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怒则气逆。”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少发脾气,使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精神愉悦,肝气得以疏泄。一方面,气降则血压自降,另外,好好调养肝脏,可增强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人的体质,真正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注意衣物宽松,起居宜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清明节作为春节的第5个节气,仍宜“被发缓形”,宜“夜卧早起”。“被发”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简单理解都是随意披散头发,使其自然舒展以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着宽松衣物。因“春主肝”,肝主青色,蓝、绿色的衣服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自然写意,养生之道也。

起居方面仍然提倡“夜卧早起”,适当晚睡可让人神清气爽,更重要的是建议7-9点(辰时)早起以顺应早晨生发之气。同时,因为此时胃气最旺,进餐可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3、注意饮食清淡,少食酸来多吃甘

“药补不如食补”,春时清明节气,调养肝脏,饮食调养成其必然。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应当少吃酸味的食品,多添些甜味的饮食,能够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清明节气饮食有“两多一少”原则:1.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以温和清补为主,如荠菜、菠菜、山药、银耳、大枣等。2.多吃“祛湿”的食物:可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3,少吃“生发”的食物:清明时节肝气旺盛时节,有慢性病者不宜进食竹笋、鸡等。海鱼、咸菜、笋、公鸡等“发物”应慎食。

清明时节,饮食上还需要遵循“非时不食”原则,就是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如荠菜、香椿等。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膳食;调护

西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1]。而对糖尿病的记载,最开始被看到是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及罗马,约有几千年的历史。糖尿病这一名字,几千年来,在中医药一直被称为“消渴病”,也有“消瘅”、“肺消”之说。而“消渴”第一次出现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书中对消渴病的症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讨论,为糖尿病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形成与人的体质、年龄、饮食、情志及生活环境、药物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致体内阴阳失调,形成燥热伤阴,特别是肺、胃(脾)、肾三脏的阴损,是消渴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并且,随着对糖尿病病机的逐步认识,从传统的阴虚燥热立论,发展演变成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脾虚致消、阴阳两虚等多种病机学说,内容更丰富深刻,也更科学地认识了糖尿病的本质,为糖尿病的调护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1.中医膳食调护原则

中医膳食调护总原则包括平衡观和辨证施膳。在平衡观上,西医饮食护理强调从西医分析解剖观点入手,即从微观入手,而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为重点,从宏观入手。因此,中医饮食调护中的平衡观与西医平衡膳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包括从宏观上阐述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食物之间的比例平衡;食物的寒凉温热阴阳平衡;酸苦甘辛咸五味平衡;食量的平衡等。而辨证施膳是中医膳食调护中的重要特色,辨证施膳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信息在藏象、经络、病因学、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下,对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慨括,判断病证类型,再根据判断出的“证”确定相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具体的饮食护理措施。

2.药膳

“药食同源”指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这些特性。而中医药膳则是将“药食同源”这一经典理论发挥至极致的最佳应用。

药膳内涵博大精深,其寓意不是将中药和食物进行简单的混合,而是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经特殊加工烹制而成的菜肴、汤汁、羹糊、糕点等食品。药膳不仅具有了一般食品的色、香、味美等优点,同时“寓医于食”,既能发挥出中药的药性,又能融入食物的鲜美,“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

2.1药膳的分类

药膳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性状可分为:菜肴类、汤汁类、茶饮酒类、粥粉饭羹类、膏糖蜜糊类,糕饼糖果点心类等;按五脏调养可分为:养心药膳、养肝药膳、养脾药膳、养肺药膳、养肾药膳;按作用可分为祛邪治病类和补益保健类;另外还可按季节分、按人群分、按疾病系统分。

2.2药膳制作方法

药膳的配方和一般的食品配方不同,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中医方剂组成的主次辅佐关系;二是膳食的调配原则。使药膳既有中药的特点,又符合膳食的色、香、味的要求,二者协调,才更能发挥药膳的食疗效果。在药膳用量的确定上,首先是以一人食用为准,确定其总量,供一次食用或几次食用,一般每日分2次食用。根据确定的总量,再计算原材料的数量比例。由于药膳的特殊性,药膳的烹制除了应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知识,烹制时,除了展示一般饮食烹制的色、香、味、形的要求外,也要尤其保持药膳中药物的功效作用以及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药膳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中以炖、煮、蒸、煨为主,形式中以汤、羹、粥、茶、饮为。这是因为药物经过较长时间的受热后,其有效成分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溶解出,与食物相容,发挥最大的药膳功效。对于有药味或有怪味的药膳,进行烹饪时应给予适当的调味,如可加入适宜的调料或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矫味,同理,如果味道很淡,烹饪时则可以给予适当增味,但调味中应注意把握尽量保持原料本身具有的鲜美味道的原则。

2.3糖尿病药膳的注意点

经过长期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药膳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推荐,如糖尿病常用食物有[2]:玉米须、麦麸、红豆、魔芋、苦瓜、裸燕麦、番薯叶、陈粟米、南瓜、冬瓜、丝瓜、大蒜、洋葱、芹菜、黑芝麻、柚子、猪胰、鱼类、黄鳝、泥鳅、海参等。常用中药推荐有[3]:熟地、石斛、百合、天门冬、沙参、玉竹、麦冬、山萸肉、黄连、知母、生地、芦根等。但是在应用这些食物和药物制作药膳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辨证施膳

消渴病特点多为本虚表实、虚实夹杂;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发病之初,患者常以阴虚燥热为先,随并病程延长、病情轻重转变,阴虚燥热会有所侧重,可由燥热向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证候演变,常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并时有夹湿、夹痰、夹瘀。故消渴病的药膳调护也应遵循辨证施膳的法则,宜滋阴润燥为主,并根据具体个体选用有理气健脾、益气活血、补肾益阳、淡渗利湿等功效的食材和药材配合运用。

注意四季饮食宜忌:

万物皆随春、夏、秋、冬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人的养生之道就像树木,春而发、夏而长、秋而实、冬而藏,养生应顺应自然,应顺应四时,即“生长收藏”,如此养生,人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春三月、属木,人体肝气当令,饮食应该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以调养脾气、避免肝气生发太过,尤其是素体肝阳偏亢者,春季最容易复发,因此除适当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外,可用甘辛味食材、药材来预防调理。

夏三月,属火,气候暑热,易心烦意乱、人体消化功能下降,以清淡、宜消化的食物为主。除摄取适当蛋白质、蔬菜、水果外,可吃些苦味、酸味的食物,如苦瓜、酸梅汤等以清心降火、清泄暑热、燥湿健脾、增进食欲,防耗气伤阴。慎食生、冷食物以损害脾胃功能。

秋三月,属金,气候干燥,忌辛易酸苦,可吃些芝麻、核桃、山楂等食物以滋阴润肺养血、清除肺燥心火。另外,胃肠道疾病常在此季好发,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病从口入”。立秋之后,少吃寒凉生冷食物,以顾护胃气、防止脾胃损伤。

冬三月,属水,气候寒冷,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可吃些高热量、御寒食物,如热粥、羊肉等;少食辣椒、酒等辛温发散之品。此季是身体虚弱进补的较好时机,冬令进补的关键是食补,宜因人而异的进行调养。

食不偏嗜、食之有节

《黄帝内经》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以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所以,进行药膳调理时,应注意不能过偏,须多样化、合理搭配。

《饮膳正要》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黄帝内经》也提及“勿使过之,伤其正也”因此,在进行药膳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要适度,这点也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