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3-24 07:2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对于初中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来说,通常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要知道生物也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共同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请您阅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五大要点1.课前预习

预习是主动学习的环节,通过预习能够帮助我们提前了解所学内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首先要找出下一节课要学知识大概,理清知识脉络,对于重点、难点可以提前标注出来,这样听课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

2.处理好听课记笔记的关系

初中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也较小,所以,所学的生物知识基本上都能在课堂上消化,我个人认为在听课时不必专门准备听课笔记本,在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空白处,这就是记笔记的好的地方。特别是老师上课时为了板书的规范而书写的内容不必花很时间去记,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理解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内容。在书上或笔记本上记下来的应当是老师上课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补充,而不能成为板书的抄书员。有许多同学做的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在一些看书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下划线。但这种做记号的方法常会出现你没有做记号的地方在某次考试的中考就这是它。所以在看书时最好不要做记号,但为了帮助自己在较短时间找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在一些关键词下做一下记号,这样可以避免对复习课本时产生干扰。

3.课后练习

想要学好生物,要理解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后练习是少不了的,通过练习能够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记忆,通过练习能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解自己还在哪方面有所欠缺,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会观察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生产联系非常紧的学科,在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花、草、鱼、虫,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只能这样才能更多的识别生物,了解生物,增长生物学知识。

5.学会总结

及时的做好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善于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这样就让每一个单一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

初中生物复习基本方法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第2篇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习习惯 课堂笔记 错题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1

高中生物的课程中,既需要靠多去记忆知识点掌握课程,也需要多去动手实验了解生物实验的原理。当然,学好它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物课程上,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还有利于不断积累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经验。

当然,学习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不能一下子就改正过来,所以,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生物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去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也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下面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可以供大家参考的。

一、做好课堂笔记

在目前新课改的形势下,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已经变得相对来说很少了,而且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的学生多去自主的查阅资料,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我们既然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不光要让学生自主的在课前去预习课文,自主地去查阅资料,还需要将学生自己总结的资料加以总结,以及查漏补缺。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传授的知识可能很多就是书上没有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上生物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去记课堂笔记。而且,做好了课堂笔记,还需要在课后多去翻阅以及理解,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像这样学习生物,就可以在平时积累很多生物材料,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时就会轻松了不少。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生物教材笔记很少,也没有太多翻阅的痕迹,像这样学习生物,不仅不能学好生物,而且在复习的时候也没有笔记可以翻阅,生物成绩也很难有所提升。简而言之,学习像生物这种属于理科,但又有点像文科的科目来讲,就需要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供后面使用。这个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必须要去做的,不容忽视。

二、课后梳理书中知识点

在做好了课堂笔记以后,就需要在课后花一些时间去整理笔记以及梳理书中的知识点,以小节或者单元为单位来梳理都是可以的。这样做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好学过的这些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生物知识结构。而且,在高考总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翻阅自己之前整理的笔记,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整理生物知识点上,从而提高了生物复习的效率。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不断地去总结书中的知识点,在梳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记忆,不仅有利于各个阶段对于生物的学习,还有利于在学完整个高中生物课程后,去系统的把握生物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可以起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所以,在课后,一定要花一些时间去整理生物知识点,为更好的学习生物打好基础。并且需要在学完每一小节或者每一章节后,不断地去坚持在课后整理书中的知识点的这一小习惯,不断的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整理错题,常备错题本

学生可以经常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了的题整理到本子上,在课后花点时间去巩固这些错题,寻找自己解错的原因,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再花点时间去学习巩固,就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错题上找到自己尚还未掌握好的知识点,便于自己全面的去学习生物,从而不断的提高生物成绩。

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及在不断的生物测试中,会出现很多的生物错题,如果都一一的去整理到错题本上,那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而且在日后的复习中也会花太多时间在错题上,不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所以,在整理错题的时候,可以将那些比较典型的题或者自己一直掌握不好的题摘抄到错题本上,精简错题本;而且错题本需要不断地去巩固那些错题,所以在多次练习巩固好那些错题,以及在自己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练习和在自己已经掌握好这部分错题后,就可以大胆的舍弃这些错题,将错题本变薄。

所以,常备生物错题本,不断掌握错题本中做错了的题,不断提升自己解答生物题的能力,也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生物成绩了。当然,整理错题本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在不断坚持中慢慢形成日常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做生物实验时将心得教训备注好

学习生物,避免不了的就是需要做一些生物实验,而且在生物测试中也经常会涉及到生物实验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生物实验也是需要学生去认真掌握的。而且学好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书中的原理,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做生物实验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就需要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方面的内容。

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将不太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将自己的一些失误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出一些教训和心得,以便于第二次生物实验的操作。简单一句话,在做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就是需要将一些教训经验以及自己总结出的心得备注好,只有备注好这些细节的东西,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去进行下一次的实验操作。这个学习习惯,就可以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养成,并不断坚持下去,就能更好地去学习生物。

从以上的这些学习习惯来看,都是一些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习惯,并且对学生来说,也便于他们更好的去学习生物。当然,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但这些也可以供大家参考。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结构;课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高中是人生轨迹的一个转折点,高中学习直接关系到的是高考,所以高中知识一定要学好。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优化知识结构,优化课堂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方面入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课堂设计。

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这么多年的生物考试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知识结构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在《高中生物》(苏教版)的必修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了生命中的物质性,注重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需要细分理解,从小的方面入手,从而解决大的难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意义。知识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这需要自己的总结与理解。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串联起来,把小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点,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从这点看,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优化知识结构。

(二)优化知识结构,合理构建知识结构。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为许多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定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为将来发展成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提炼知识点,从宏观与微观的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联想记忆,开发大脑,有助于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的课本也有细微变化,原先的知识点很杂,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密切,以前上课时经常听老师说:“教育改革,改的不光是课本,更是我们自己,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抱着一本书只知道背,要学会找其中的联系。”现在教学中也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不过变的是“你们的课本已经把最基础的联系在一起,只需要你们稍加提炼就行”,所以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其中掺杂的许多不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稍微了解就行,不需要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重点,把容易考察的知识点整合下来,加强记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比如光合作用,光能是通过怎样的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的,无机物又是通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反应,十分常见,同样十分重要,这时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记忆,然后整理出知识结构,与其他章节联合在一起,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及课堂,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育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而是需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抹杀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重在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物教学的内容放大化、现实化。如学习食物链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那些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对加入试剂的顺序完全不会,虽说背过但实际做时就会有很多问题,自己动手做完试验后,这个问题就记住了,考试从没有出错。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学校应改善实验设备,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做更多实验。

(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加交流,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对习题的讲解,学生对每个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应询问学生的难点从而加以讲解,不过也会有学生的难点没有被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加以标注并重点讲解。

三、结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加以总结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了解对方后才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学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有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结构的整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应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当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作者:罗朵 单位:神木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海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21-122.

第5篇

生物这门课程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正确地了解身体,学习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要盲目地去死记硬背,要与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下面我简单总结几点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对于初学者的指导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在学生刚接触生物课程阶段,向他们解释本门学科学习的目的、意义。向学生们介绍一些生物课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进行生物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制订学习计划,在课前能够认真预习,在课上能够专心听讲,在课后能够及时复习,在做作业前能够认真看一遍书,做作业时能够独立完成。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生物学有着与别的学科不一样的特点,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一些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等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把这些陌生的名词、术语和概念记住,然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他们之间的规律上,着重理解生物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物的理论知识与我们的自然、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路边的花花草草和各种动物,这些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注意他们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要与这些实际相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养成课后归纳的好习惯

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更好地理清知识的脉络,为有效的复习打下基础。归纳包括三部分: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的归纳和特殊知识点的归纳。基本知识的归纳重点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并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归纳能帮助你准确地理解并牢固地掌握课本的知识。习题的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典型例题归纳在一起,写出解题思路及步骤。特殊知识点的归纳就是把平时学习中没掌握好的、容易忘记的、易混淆的、特殊的知识和例子积累下来,这些归纳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充分了,最好是每次课后都做个总结,这样就避免了考试前总复习时再花大量时间去总结。

总之,对于生物的学习,必须首先要热爱这门学科,把它作为一种乐趣去学习、去探讨。生物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应该是在探寻大自然奥妙的悬疑中去发现、去学习。同时要有一种勤奋、舍得付出的精神,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学好生物不是问题。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学校)

第6篇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教育体系中最受认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预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上的重难点,哪些知识自己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不了需要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1]。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掌握新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学概念,不能只将预习作为一项简单的看书活动,而是在预习之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意识到生物教材中哪些是重难点,自己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分析、归纳生物知识,注重预习中生物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听课,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二)养成课堂笔记的习惯

高中生物课前预习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思路及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能积极听取教师的讲授,高度的思维集中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课程完成后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记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生物知识点集中到课堂笔记中,更能使教师讲授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也是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笔记中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对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而学生的课后复习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生物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生物学习规律及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养成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

学生要想彻底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代表其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转化,从最基本的记忆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解答生物习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而且可以加深对各种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将高中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有效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自身掌握较薄弱的知识内容可以多做一些习题,这对补充学生自身的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建设的目标。

(五)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

在高中生物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中很难有学生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教师的思路作为主要的学习规律,而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所需要的学习规律及学习方法只有依靠自己总结,在实践中才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自身潜力,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走弯路。

二、结语

第7篇

关键词: 高三生物 复习教学 教学有效性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生物学科的高考复习日益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使高三学生必须明白生物高考的价值所在[1]。下面对新课标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利用比较异同法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中,虽汇集了整个高中所学的知识点,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极为繁乱和复杂,因此教师可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学,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扩展学生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复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不仅可通过向学生演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制作区分两种细胞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两种细胞的区别;而且可根据所学知识,在两种细胞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细胞在DNA复制、细胞分裂与转录等方面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进行正确的区分,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混淆两种细胞的含义,充分培养学生求异、求同思维,促使学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进行有效复习教学

在新时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从而使课堂学习变得高效和优质。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复习教学,而是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协助学生在熟知课文知识和把握知识整体性的基础上,掌握识记技巧。

例如,在复习“DNA使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不阅读课文和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用默写的形式将病毒浸染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或是用图解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批阅,对该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进行相应指导;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病毒浸染过程的理解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此时学生会迅速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该知识点。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叙述的能力,不仅可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复习上的错误,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达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设置连环问题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心理教育学家发现,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2]。因此,无论在任何学科中是新课学习还是考试复习,均可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置一连串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连环问题,进行复习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例如,在复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内容时,也许许多同学已经将课文内容忘得所剩无几,此时教师可紧密结合课文相关知识点,提出一系列问题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深入课文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如,教师可提问: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吗?是不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反过来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也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吗?植物界中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吗?通过层层深入的连环问题,不仅可使学生重新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点,可举一反三,辨别易混、易错的概念。

四、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

根据往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编制,其考查的主要内容多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等。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还应抓住复习的核心内容,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与结合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点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是指教师在深入探讨教案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传统的复习教学框架,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复习框架,以激发学生重新学习和复习的热情和信心,不仅为学生展开复习活动铺垫好道路,还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内各个知识点进行迁移与综合复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分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第一章和第三章中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进行整合、重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知识点网路体系,利用板块的形式将重点、难点一一列出,然后进行依次突破,使学生可以综合、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内容。通过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知识点的重复而进行的重复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厌烦、乏味等不良学习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知识点,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复习水平。

结语

高考复习是高三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高度总结,也是为高考铺垫的最后一块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复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高考结果的好坏,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高中教师应重点做好高三学生的复习教学工作。高三生物学科占高考分数的比例虽不多,但每一科目的复习教学都应给予足够重视,才可为学生的高考提供更多保障。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深入探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出更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比较异同法、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设置连环问题、重组基础知识体系等手段和模式进行复习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登英.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5(14):136.

[2]曾鹄淼.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4(04):163-259.

第8篇

每天30分钟读课本

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抓住生物三大重点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

第9篇

【摘 要】高中生物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多而杂且细碎。所以,要想获得高中生物总复习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然后再是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在下文中,笔者着重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别从三个小方面入手来论述如何实现高中生物的总复习教学。

关键词 高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方法;提升

高考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向标,甚至也直接关系着整个高考成绩的取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亦不例外。在高中生物总复习教学之中,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任务中轻松而有效地开展复习是当前生物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下文中着重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重视概念复习

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有不少的知识点是建立在论证的基础之上,但是也有不少知识点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而这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往往是该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基础的建立也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的取得,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生物总复习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并且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有关的概念进行区分性的复习。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认识、去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例如:《细胞》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就有“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细胞的衰老”三个概念是重点需要掌握的。与此同时,这三个概念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三个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的区分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化”、“癌变”、“衰老”这三个特征。

此外,加强高中生物的概念复习,其实也是一个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的机会。因为对概念的复习是遵循教学的内容编排进行逐章逐节的概念梳理复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也必将有效地建立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在对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的种类与作用、脂质的种类与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等这些概念进行复习教学的同时,其实也帮助学生对“细胞的分子组成”这个部分的内容脉络体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在很多学生的认识中,高中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公式比较多,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而这也在客观上对学生的记忆以及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因此,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复习教学之中应该借助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来提升学生的记忆和牢固、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具体的实施之中,这种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开展复习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适当地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毕竟是学生参加高考,也是学生在开展学习。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自己去回顾所学知识,而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发现进行一个把关和纠正。这样的复习教学方式一方面将有效地节约复习教学的时间,也将有效地提升复习的教学效率。此外,这一教学方式也可以让教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能够在自己的思维基础上开展自我复习。

例如:在《细胞》这个方向的关联性知识点总结时,有些学生就找出了: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细胞质的基质、细胞质的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有丝和无丝分裂、细胞的衰老、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把关。

这样教师在复习教学之中就会注意将学生遗漏的几点与“细胞”这一个大类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而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下对已经找出的部分自然是掌握了的,同时对教师指出的部分学生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

三、挖掘考点导入教学

高考是一个综合考察,对生物的考察更是一个对细碎考点进行考察的一门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走向,更好地掌握复习教学的实施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高考,去解开高考的面纱。也就是带领学生去挖掘高考的考点,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将这些考点在知识中的表现导入到教学之中。

这样的复习教学无疑让学生离高考更进一步,同时学生对高考的陌生感也将逐渐消除。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到位,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

所以,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高考真题中发现考点并且将发现的考点进行有条理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对这个题目进行考点归纳和分析为: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的概念、特征、意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在实战中看出知识点的考察,此外,在真题之中学生也可以去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而这样的方式也必将有效地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迎战高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万亮.“应用—原理—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尝试[J].生物学通报,2007年第9期

[2]邵国典.高中生物专题复习教学模式[J].大江周刊·论坛,2011年第2期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科 高考复习 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技术 有效整合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量大、时间紧迫、任务重。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协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迁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高三生物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高考复习辅导实践中,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从节到章再到单元,即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因此生物学知识比较繁杂,知识点多。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学生学到的知识以部件的形式储存在知识库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自行找到各部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其组装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过去,大多数教师是首先通过比较、归纳,区别各知识点的异同,然后将其知识点用表格、连线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高考生物总复习应从整体着手,渗透部分,以整体指导部分,以部分理解整体来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时,以复习课本基础为主,所以具体到每一节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历年来出现的题型,再介绍具体内容和考点内容例析。比如,复习细胞的增殖时,首先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1.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后具体复习细胞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规律以及坐标图,并介绍考点内容及相关例析。

当然,生物复习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比如在高考二轮复习时,用课件展示生物知识脉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笔者在进行知识点归纳时,常用的方式是以大括号或者概念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条理清晰,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图Ⅰ和图Ⅱ)。

图Ⅰ:基因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组建知识体系

图Ⅱ:小结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红细胞的内容

另外,复习课件中可以用彩色图像的形式显示出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在讲解时,不仅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学习完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出它们的作用: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类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物质。学习完新陈代谢与ATP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出生物体所用能量的来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间接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最终来自于太阳能,最后归纳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与能源有关的物质。学习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以绘出光合作用坐标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图并总结出:零坐标轴以上表示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零坐标轴上表示光合作用的生成量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相等,零坐标轴以下表示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学习完植物调节时,可以多媒体课件绘出激素与植物生长关系图并总结出:零坐标轴以上表示促进植物生长,零坐标轴上表示既不促进植物生长也不抑制植物生长,零坐标轴以下表示抑制植物生长。学习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可以用板画总结出伴X性染体的特点:1、交叉遗传。2、若是隐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若是显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还可总结出概率的计算规律:1、当存在于常染色体上时,若先确定性别后确定性状,不乘以1∕2;若先确定性状后确定性别,要乘以1∕2。2、当存在于性染色体上时,若先确定性别后确定性状,就在各自的性别中找概率;若先确定性状后确定性别,就在总体中找概率。

这样,在高考复习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所学的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结构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目的明确地归纳总结,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达到提高复习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图多问”,让“问题串”实现知识的前后串联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图表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要求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现有高考形式的重要特点。而实际上,高考卷中再新的图表情境,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根”,因此,复习课上,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以往授课多是将这些图绘在纸上、黑板上,或作为课堂板书的组成部分来运用。这些形式都有些缺陷,如不能动态表现、容量小、字小看不清、现场操作耗时长、缺乏师生对话等。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1、在“神经调节”复习课上,笔者利用课本上一幅有关“实触”的模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并展示了“问题串”,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答、互解,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问题设计如下:

(1)突触由哪三部分构成?

(2)请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含有极多的细胞器有哪些?为什么?这体现生物学的什么基本观点?

(3)递质经产生到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共穿过多少层膜?

(4)递质从前一个神经元排出的方式是什么?这体现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5)在前一个神经元发生的信号变化是什么?在两个神经元间发生的信号变化又是怎样?

(6)为什么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什么?

(8)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9)在前一个神经元中,CO2浓度最高处在哪里?

(10)结合本图思考,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一图十问”,既充分挖掘了示意图中所含的命题信息,又综合串联了与此紧密相关知识要点,有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性。

例2、在复习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中“图1-3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是一幅“经典”的插图,常常作为命题的素材,在一轮复习时,笔者给课本插图插上了“质疑的翅膀”,带着学生的思维飞翔: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 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7)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8)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在思考、回答、纠错中实现知识的形成、深化,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图表等是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素材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指导学生熟练正确地转换表达生物学问题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跨单元、跨教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三、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与实验专题复习的整合

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考纲的重点要求,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每年都无一例外地有实验题。因此,如何做好实验专题的复习对生物这门学科尤为重要。分析各种资料和高考试题的实验探究题,多以图表和文字叙述为主,考察学生的实验原理、设计、结果预测和分析等多种能力。讲授这种题型时,若遵循教师分析,讲述答案,学生写、记答案的方式,势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且学习效率低。而用课件来辅助实验专题的复习,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而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一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复习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模拟补充。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及黄绿色的叶绿素,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二是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复习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我们从教育资源库中提取了用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是动态的,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是多媒体(既有模拟仪表,也有检测声响效果),有效地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复习效果非常理想。

另外,有许多实验必须进行理论分析,但让学生分析,许多学生会一头雾水,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老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不明不白。通过改进理论分析形式来吸引学生,变抽象理论分析为直观图像展示。如将《色素分离原理》、《质壁分离原理》等设计成放大的微观动画,在学生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复习时讲授与课件演示相配合,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思考,自己组织语言总结出答案和结论,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科学合理地分配高考课堂复习时间,提高高考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高考课堂复习时间,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它能使高考复习有条不紊、接受知识轻松愉快、复习效果事半功倍。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可知,高中阶段的学生上课时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5—20分钟。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听不进去,只是迫于压力呆若木鸡的望着,思维无法跟着老师走,这不利于高考复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能提高复习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在生物高考课堂复习中一是要充分运用教学媒体以精练的教学语言,科学准确地讲授复习内容。二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考点。三是要合理控制教师主讲复习时间,一般教师讲授15分钟、学生回归课本10分钟、师生互动10分钟、课堂巩固10分钟为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精练的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准确地传授生物学知识,合理控制课堂教学时间,适时变幻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

另外,要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巩固课堂所复习的知识,不能只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选择典型例题和设计延伸性的、探究性的、开拓性的题型,来加深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所选典型例题和训练作业要与课堂复习内容保持一致,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联系。既不能太难、太深,又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要通过多媒体,当堂训练,现场批阅,当堂反馈评价来加强课堂复习的巩固练习,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和有效性的目的。

五、避免走入误区,发挥多媒体技术应有的作用

多媒体能给生物高考复习带来那么多的作用,所以有人预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将被彻底取代”。那么高考复习是否可以完全依赖多媒体呢?有专家教授就主张 “书本、黑板、投影、计算机网络‘四代同堂’”,应积极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的原则。在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积极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将多媒体与复习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多媒体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力争获得复习效果的最优化。

因此,在利用多媒体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教师走入误区。

(1)避免过度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2)避免机器代替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教学技艺驾驭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概念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6(b)-0118-01

概念图的教学方法凭借其独有的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概念图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图是指呈现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解,通过箭头的作用,将圆圈或方框内的概念相互连接,以此来表明两个概念之间某种关系的构图。

在概念图中,命题、概念、层级结构和交叉连接是其主要的图表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的讲解,通过将相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重复积累,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如图1。

2、概念图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 概念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借助概念图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总结起来,避免遗忘,通过建立生物网络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将相关的生物知识编人概念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DNA章节的讲解过程中制作概念图非常详细的表明了DNA的组成构造,如图2。

此外,概念图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细胞的实验课上,利用显微镜等器材,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结构,并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细胞构图,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效率。

2.2 概念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首先对于新知识的教学,老师通过制作概念图,将所要讲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贯通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温故知新,为日后高中生物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光合作用”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制作概念图,明确植物光合作用的步骤,了解叶绿素、维管束等器官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二氧化碳、水或者阳光等的不可或缺性。通过制定这样完整严密的网络体系,学生迅速了解该章节的相关知识,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其次,在对课程进行复习时,也应该借助概念图,将所学知识绘制成表格,明确相似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比如在对整本生物课程进行回顾时,将所学的知识全部梳理到一个图表中,并对相关知识点再进行总结划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读图能力 基础图形 创新题型 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生物学习不仅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结构、知识迁移,生物学习还已改注重读图、识图能力的发展。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就是在强调形象化的重要性。生物课本上到处可见各种插图,图形也是一种语言,教学用图就是知识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而学生读图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提取、分析、综合的过程。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读图能力。

从历年生物高考可以看出图形以多种形式高频率的出现在考题中:系谱图、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示意图、流程图等。系谱图,大多是遗传系谱图,是解决遗传学问题的简明手段,由方框、圆圈和线段构成,用以直观显示各亲子代的遗传性状,这是形式极为简单的一种生物图形,但也是最典型的一类题目。高中生物的考试命题大多是将一种或两种遗传病放在一个系谱图中,题目给定几个限定条件,学生推算亲子代里某几人患病的概率。曲线图、柱形图和表格主要以数据传达信息。

示意图简洁的描述生命过程或现象,比如基因重组的题型就会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流程图使用简洁的文字通过箭头连接,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过程,选修的基因工程方面的题以流程图为典型手段来出题。图形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验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所以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大关键。以2015年山东理综试卷为例,除了前四个基础选择题没有图,其余题型均带有各种类型的图形,可见图形题在生物试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说明提升学生读图能力是生物教学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读课本基础图

往往试题中的图形题并不是课本上的原图,那么教师要想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就要对课本基础图形熟悉,以下是几种读课本基础图的方法:

1.运用学案专题训练法。教学学案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预习、检测、总结等,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那么老师可以出一份生物用图的专题学案,涉及各种带图的生物题型和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还可以有补图的题,比如给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图,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自己补足后面的图,这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看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否混淆。这样学生做学案时不仅可以复习知识,还可以发现自己在图形题方面的不足,如知识点是否清晰、难点是否突破、易混淆的地方是否能区分开,同时学生要自主总结图形题题型以及重点知识,在老师讲解的过程抓住重点,做好笔记标注。

2.自主绘图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也适用于生物读图能力训练。学生看图十分钟不如拿笔自己画一遍记得多。在用笔自己画图的同时会加深印象,再加上对图形的文字描述,对读图能力的提高必然有所帮助,并且老师可以把课本上的图形简化画在黑板上,旁边标注重点知识,这样也有助于新课的传授和讲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图画做笔记,在课下复习的时候用虽然简单但覆盖全面的简笔画,边画边整理文字知识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更有助于记忆。简洁形象又不失重点的图形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对以后的复习也非常有益。

3.联系对比法。在学习完各个图形的知识点后,如何清晰的记忆各个图形的知识点更加重要,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对于图形的学习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尤为有效,比较出两个图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联系对比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以真原核细胞结构为例,真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顾名思义,原核即原始的细胞核,真核就是真正的细胞核,所以真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真正的细胞核,这也正是本节知识的重点所在。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它有一个特殊的拟核,而拟核和真正的细胞核的区别是拟核只是的环状DNA分子,真正的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看给出图形中细胞里是环状DNA分子还是细胞核,就可以很轻松的区分真原核细胞,读图能力自然也会相应提高。而通过真原核细胞的关系,又可以联系到真核细胞里的动植物细胞,同理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也有区别,就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以及动物细胞特有的中心粒。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轻松的联系到四个图,并且对比了彼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可以清晰的记忆,训练读图能力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训练

对课本基础图形的熟练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提高:

1.教师创新。老师不要仅仅局限在往年试题中的题型,适当的开发自己,创造新题型,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可以数形转换,之前总是以表格或图表形式出现的数据可以转换到坐标图上,训练学生的灵活应对能力。加以在坐标图上隐藏点对该题重要的信息,发掘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题型起码不会紧张害怕,能从容应付,仔细分析,逐个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