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22:2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系个人简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就读于xx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光阴荏荏,个人简历模板短短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往。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学习生涯中,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我,在此炼就了一颗“平常心、遇事沉着、冷静”的态度。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坦诚、互助、理解与沟通的基础之上。
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维护集体利益、乐于助人是我学习的标准。努力学好各门课程,凭着自己的兴趣与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已把握了如: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数据库应用与分析、动画制作、office办公软件等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课外还积极阅读了其他方面或有关专业的书籍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并于往年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中,个人简历格式获得“图形图像处理模块(photoshop平台)高级图像制作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成绩优秀。在计算机硬件方面,我熟悉其组成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组装,独立排除计算机的各种故障。并通过了英语二级考试。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深知三年的大学生活所奠定的只是走向社会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着及在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面对这些挑战,从中吸取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 现状 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70-03
近年来,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在不断的进行着,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势必在新形势下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从事文科类专业基础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分析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目前,一般普通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系仍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二是计算机文化基础;三是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确切地说,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的技能,并通过常用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具体来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病毒等)、Windows-XP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功能、种类及发展;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使用等)、Office 2003办公集成软件的使用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发展、概念、分类、体系结构、基本组成;Internet基本概念、地址、表示;Internet信息服务;典型信息服务的使用等)以及Visual Foxpro 6.0或Visual B asic程序设计。
与这门课程的特点相适应,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多采用的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课程的期末考核大多采用的是上机考试的方法。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在校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这门课对于高职学生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高职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现阶段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我们认为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得到普及,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受地域经济条件、师资力量和重视程度不同的影响,高中毕业生中的多数同学还不能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仍有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处于零起点。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果一味地按照原有的学内容、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势必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是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会较吃力;二是对于那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因在重复教学,必然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即,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发生。这种忽视了学生不同特点的学模式,必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相悖。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系统基本操作(基本上为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应用(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本应用,但是这些内容的选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据了解,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能熟练应用电脑进行办公,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能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一些基本维护和系统安全性、信息综合处理方面的能力。同时,很多高职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没有考虑各个专业的特点,缺乏专业关联和专业倾向性。不管是对什么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材,由专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部门对全校所有专业实施统一的教学,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离,甚至脱节。特别是在授课的具体安排上,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这就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已经成为学生就业必备的基本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就业需要和岗位需求。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因为受到知识体系教学的影响,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目标,对于素质目标与能力目标很少涉及,所以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目标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学模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与兼顾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所以也就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考核形式片面
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就是期末的书面考核,考核形式片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对于技能的考核更是无法进行。也正是因为考核形式的片面性,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导向性错误。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内容中提出了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根据学生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任务为载体,重新序化教学内容,实施课程项目化的整体设计,在课程整体设计之后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同时,又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项目课程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它的开发以学科企业调研得到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典型服务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作任务,进而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针对于所任教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设计
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的课程设计中,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不例外。针对本门课程进行科学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总结的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前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总成、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PT演示文稿、数据库基础、网络安全等。经过项目化课程设计之后,主要的项目包括:美化Windows7的桌面、办公文件的管理、舞蹈协会纳新海报的制作、个人简历的制作、工资统计表的制作、销售数据的统计、公司库存表的制作、企业组织结构图的制作、产品目录及价格表的制作、员工培训讲义的制作、公司宣传材料的制作、“教学管理”数据库及表的创建、学生信息查询及报表的创建、给计算机筑起坚实的城墙、给予计算机灵魂上的净化等。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具体的、真实的职业活动项目引出实际项目、任务与问题,也因此打破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项目化课程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项目课程的项目与任务的关系
项目课程的开发要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典型服务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工作任务。任务是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任务是岗位的工作内容,项目是根据任务学习的需要选择和设计的载体。必须先确定任务,后确定项目,否则项目就丧失了目标。如何看待项目完成时的任务?它是教学中的工作任务,不再是岗位的工作任务,它可能来自岗位,也可能是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的。项目就是一件完整、真实的事情。这件事情可理解为一个故障的诊断、分析与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是完整的、综合的、基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任务与项目不同,但项目在内容上可能与任务重叠。
(二)正确理解项目选取的标准
课程项目的选择不是任意的,也绝对不可以将原来教材中的“章”简单、机械地更换为“项目”。项目选取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要点:与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否相适应?项目之间能否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符合典型性要求?项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的能力训练价值如何?项目在教学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所选取的项目符合上述要点,则是一个科学的项目,否则需要改进或者替换。
参考文献: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其具备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日常办公和数据分析和解决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以我校为例,课程内容基本上以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Dreamweaver使用为主。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时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仍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浏览网页和聊天,但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根据我们的调查,我校新生中经常使用计算机并且水平很高的不足3%;系统学习过信息基础课、打下一定基础的新生不到20%;大部分学生简单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会打字、上网、玩游戏。除此以外,我校还有一部分预科毕业的学生,他们在上大学预科时已经学习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这种情况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仍然按照目前所规定的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必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矛盾现象。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为了准确掌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我教研室在2007年秋季对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的887人中158人(17.8%)系统学习过信息课程,473人(53.3%)有一些计算机知识,256人(28.9%)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在这种教育状况下,必须做出一些教学的改革,而分层次教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1 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学校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我们把 “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二个层次,新生入学时采取统一组织考试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上机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次学生考试成绩达到75分以上,他们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该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这部分学生可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但为了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医学生医学课程中要处理图片的特点,我们开设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他们这门课程最后的考试成绩是“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考试成绩。但我们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较高级别的学生允许选择较低的级别,即A级的学生可以选择B。
同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1],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首先,使教师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引导学生入门。其次,把主要任务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对象的不同,专业和学历层次的不同,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计算机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学习。比如,在讲解Word时,学生会理解这是一种简单的打字工具。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利用Word自己设计个人简历、新年贺卡,既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又挖掘了他们潜意识的艺术细胞,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新的教学体系建立后我们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重新修改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精品课程网站,电子教案全部上网,供学生学习使用,使其更适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采用Serv-U 作为FTP 服务器方式创建了面向学生的网络存储服务,在学校网络邮件服务器中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我们授课的班级每个班开设一个信箱,用于教学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交流。
分层次教学并不是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而是在学大纲、材、统一考试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安排不同的教学计划,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让学生达到相当的计算机水平,最终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也要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而提出的,分层次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提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2]:即对易于明确学习目标的内容在教学之前就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直观明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并按照“任务”要求去学习。例如:随着时尚影楼的不断深入生活和数码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家庭都拥有了数码照相机。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就围绕如何用Photoshop更好的处理数码相片这一主题设计了专题学习,在专题中设计如何去除照片中面部的皱纹与斑点,如何更改衣服的色彩和给衣服添加漂亮的花纹图案,如何漂白牙齿,如何处理暴牙,如何处理曝光不足,如何更改头发的色彩等教学内容。让学生首先通过简单的案例模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成就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有利于以后的作品创新。又如滤镜是Photoshop的万花筒,可以完成许多令人惊叹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滤镜功能,我把原图像和用滤镜处理的效果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初步体会滤镜这种图像特效工具的使用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Photoshop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生除了进行课堂学习之外,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有计划地开展“学生作品评比活动”,推荐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并将其作为今后教学的教学案例。这样一来,许多学生作品会被作为课堂案例进行讲解,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也是一种无形的鼓励。从实践过程来看,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查资料、书籍等,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目的。
3 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计算机基础考试一直采用的是实验操作考试加期末笔试的方法,实验操作考试是在平时上实验课时分5次考试完成,这五次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五部分内容,5次上机考试时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后,教师要在学生的每台计算机上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分,教师实验考试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是上实验课时考试,占用了学生上课的时间,学生平时上机练习时也只重视考试知识点,而不愿花时间学习其它内容。期末还要进行理论知识的笔试考试,大量的理论知识考试根本不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还加重了教师期末阅卷的压力。
针对当前的教学目标,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结束后即作一个综合实例测验,实验课任课教师随即给出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30%),使同学在实验课堂上即可了解自已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对同学起到了督促作用。期末考试使用教师开发的考试软件进行,该系统能够实现机器自动抽题、自动配题、自动评分的功能,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重视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2008年12月份,我们对08级本科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无纸化考试进行调查分析,参加考试人数691人,认为这种考试形式好的学生为43.1%,较好的有47.3%,也就是90%以上的学生认可这种考试形式。
总之从学生教学效果调查反馈意见看,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非常满意。分层次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增强学生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实习,就是指大学生毕业之前的教学实习,在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课之后,通过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生产和设计、研究课题等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了解社会和国情,直接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也叫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说实习很重要,这可不是一句套话,是有价也有市的。一种事物有没有市场,关键要看有没有人买单。大学生的实习是有人买单的。这里的有人买单并不是说学校要付出实习经费,也不是指接收实习的单位乐意接受这种有知识的廉价(有的甚至免费)“长、短工”,而是指参加实习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用人单位,会参照这份实习情况来决定是否录用。
“你一点工作经验也没有,对不起,我们不能用。”这是太原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徐在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中,最常听到的话。由于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缺少实践经验,小徐被众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其实许多大学生都是在求职的过程中才发现,这教学实习还真不应该敷衍了事。虽说如今开个实习证明很容易,可是最终被蒙的竟然是自己。而河南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小刘则因为毕业实习就在一家报社,在老同志的提携下还发表了几篇稿子,毕业后带着这几篇实习作去求职,硬是被省城一家报纸录用,在就业形势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能进省级报社,把小刘激动得好几晚上没有睡着觉。
只要你看过或者写过求职用的个人简历,就能体会到实习环节的重要。实际上在多种场合下实习都表现出其无可替代的价值。有时,你在什么企业或者岗位实习过,比你课程考试成绩分数还重要。因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很看重这个“经历”或者“经验”。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教学实习就权当工作经验了。教学实习环节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被描述成为“在XX单位从事XX工作”、“参与XX项目的XX工作”、“做过XX”,这和已经在什么单位工作过一样,统统算作经验。翻看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你就会发现拿实习说事儿已经成为应届生求职不可或缺的标准“套路”。
实习环节演绎“自谋生路”
也许你已经知道,前些年的大学生和当前的大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很不一样。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会感到可笑,在“”前还有不少人是把实习和教学区别开来看的,认为知识多半都是理论的,重理论轻实践。“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看你大老粗有啥能耐”。虽说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忽略经验知识轻视实践的倾向确实存在。那时的有些大学生认为实习是浪费时间,是干粗活。这种在学问上的“知”与“行”的错位,实际上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甚至是我国科技落后的一种产生因素。这种现象虽然逐渐削弱,但一直持续到以后很长时间。时至今日也还有其变相的形式存在。比如为了深造――考研而放弃实习,不惜弄虚作假。近三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变化频繁的时期。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专业科目的迅速增加,教学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特别是实习教学环节,更是显得严重紧缺,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困难的现象也日渐严重。
过去的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特别是理工农医科院校,实习教学的管理都比较严格,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多数都还配备了实习教学设施和设备,甚至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多数还有实习教学大纲、教具和教材。社会各界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都对大学生实习给与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例如铁道部就规定,铁道部所属有条件的单位必须接受学生实习,接受单位要按实习计划提供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岗位,协助学校制订实习实施计划,落实师生食宿;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劳保用品;选派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工人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并做好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参与学生实习考核,提出改进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密切配合高等院校不断提高实习质量。接受实习任务量大的单位,还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队伍。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于大学生实习的支持与合作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核心还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的实习资源(场地、岗位、指导师资)出现巨大缺口。其次是竞争的加剧使企业无暇接受实习学生,特别是没有能力设置安排实习岗位和指导师资。一家杂志针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企业已经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多数企业对运营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一般也不接收实习生。因为实习生不是正式员工,用人单位不能像对正式员工一样进行严格管理,有的实习生自由散漫,来去无定,不仅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效益,还经常因为种种原因给单位造成麻烦。也导致很多单位对接收实习生顾虑重重。从学校方面也出现了实习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就出现了实习教学的“自谋生路”现象。实习岗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要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现象将可能长期得不到缓解。
两个面向:深造与就业
实习很重要,并不仅仅是为了就业的时候作为自己有“经验”的一个说法。就算自己不马上准备就业,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实习的机会。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企业界的管理咨询领域中,“学院派”的咨询正在遭受质疑和冷遇。而那些有实际操作案例的咨询师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欢迎。为什么呢?企业界说得很清楚,“学院派”咨询师指的就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学者,他们可能很杰出,本科生杰出的直接读了研究生,再杰出的直接读了博士,更杰出的留在了学校。他们没有错,但也没有实际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嘛!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招收研究生上,有很多研究生导师开始特别钟情于有实践经验的考生。有的专业已经明确规定必须有多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方可录取。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便是你准备继续深造,准备考研,也应该积极对待实习。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需要在实践中练手,就连从事文学创作都还需要体验生活、基层采风。因此我们说实习是面向两个方向的,是求学深造的知识深化,也是就业走向社会的试验,甚至好的实习还能为考研“加分”。
但是问题又来了,大学生实习的毕业实习一般会放在大四的上半学期,而这一段时间又恰恰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如果实习,复习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考研,实习就没有了时间。谁都明白实习的重要性,但我们只能在二者之间做单项选择。”准备考研的某高校学生小柳如是说。小柳决定考研,遂放弃实习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复习。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
个决定充满了风险,并且有很高的机会成本。考研落败之后他不得不和其他应届生一样,辗转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希望到报社或杂志社当编辑,但多数用人单位总是以没有相关实践经验拒绝了他。班里其他参加实习的同学,有的留在了实习单位。与他同届的几个计算机系的同学则因为在实习期间参与软件开发工作表现不错,企业又缺人手,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就业门路。由此看来,考研和实习应该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
学习、利用,积极应对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