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学习培训

保险学习培训

时间:2022-10-14 05:4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学习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险学习培训

第1篇

关键词:保险经营;案例式专题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概述

1.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涵义

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是,教师采用专题教学,将课本中所有章节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对每一个专题部分都分模块讲述,并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第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前苏联巴班斯基引进系统论方法,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主要研究课程的整体与每一章节的关系、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第二,模块理论,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其基本涵义是:将各个学科中具有同等学习功效的章节分为知识和能力两个不同模块,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特性。采用专题教学就是运用了模块理论,根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其分为不同专题,方便学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学习,帮助他们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国内外本研究实践探索

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就创造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保险学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针对《保险学》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法的探讨也基本局限于高职高专院校,本课题从独立学院角度出发来研究《保险学》的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旨在改善目前独立学院《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1.《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

《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这一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为:首先,专业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各种专业名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等。其次,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最后,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保险实践当中。以上三个目标相辅相成,但以实现技能目标为重点。

2.《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程序

《保险学》课程依据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教学任务:(1)划分专题:将课本中的所有章节所有理论都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列出一个完整的专题清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优先选出自己更感兴趣的章节来学习,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导入案例将一些典型风险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基本相等的偶数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互相合作,讨论意见。(4)自主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要顺利完成案例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1)做好预习工作。在每一次新课之前,先把下次课要分析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2)PPT上台演示。各组分配10-15分钟演示时间。(3)小组总结。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作业作出总结。做好以上方面的准备,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案例分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5)课堂展示每组学生10-15分钟课堂展示时间,各组派出1-2名代表以多媒体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小组学生对该组作业提出问题和意见,交互评价,激发活力。(6)教学评价本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到学生总成绩的50%,另外终结性评价占50%。

三、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转变教师角色

案例式专题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保险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也要求任课老师应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案例材料的供应者、案例实施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成果的评价者。

2.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协调针对《保险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专题教学模式并积极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法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

关键词:保险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保险业与证券业、银行业并列为当代金融三大支柱,保险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众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保险学成为了21世纪金融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保险学是研究保险理论的课程,是数理和技术、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但是当前保险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根据就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高校必须要创新保险学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深入改革和探究。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学课程主要是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分为4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引导与帮助,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能力。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保险学教学研究的方向,以及深层次改革的原因和目标,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保险学教学研究方向

在当代金融体系下,保险行业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多重主体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例如财产以及人身风险。对于风险损失进行补偿是市场主体最关心的问题,而保险学主要是研究保险基础理论,保险基础理论课程是技术和数理、社会学等多学科互相渗透的交叉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保险学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一般的法律原则与经济规律,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等多元技术手段。所以探究保险学课程应当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统计学和经济学、法学与灾害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有效吸收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够有效促进保险学理论探究与教学的有效发展。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方式,着重突出学科的应用性,由于保险鞋主要是以应用为主,目的是促进保险行业的有效发展,为保险业提供实践,所以该学科应当充分重视数量建设,基于数量技术分析的前提下,掌握保险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本质,懂得营销技巧,例如险种开发和市场营销、理赔知识等等[1]。重视案例分析能够有效凸显出保险理论和法律法规、原则与条款的解释,突出权威性。所以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务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理论知识,逐步积累实践经验。关于保险学的相关研究,必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能够做到以实践研究为发展导向,深入探究保险学理论,真正做到服务于实践,才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风险以及保险的基础理论,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保险合同与保险市场的基本运作情况。基于理论与实务两个角度,掌握保险经营的技术特点,能够培育出理论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保险人才。

三保险学教学模式深层次改革的原因及目标

当前保险行业的发展呈现日新月异之势,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教学情况却存在脱节现象。根据毕业生的反馈情况,能够看出学生难以有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要对保险学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由于保险鞋属于理论课程,原理内容较多,所以学生难以有效理解,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就能够打下夯实的基础,但是理论通常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并且也难以满足社会对保险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再加之保险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保险学教学模式改革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必须要深入探究涉及社会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保险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作用,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例如如何设置教学计划、进行社会实践安排、成绩评定等各项活动。在教学模式深层次改革过程中,要实现以下几点目标:1.拓展理论探究深度及广度。对于保险学理论与实务、保险险种与国内外的相关业务、一般险种与骨干险种等等,要进行全面研究。2.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分析社会实践法与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尝试构建保险人才培育机制,有效带动专业建设改革及发展,进一步引领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创新,能够为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的培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保险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保险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精神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大部分采用注入式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讲授性知识较多,启发性教学内容少,通常是教师盲目地灌输,学生难以进行知识的主动获取。此种教学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工作能力较差,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缺乏具体业务与操作方法,在遇到工作时感觉无从下手,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在未来教育过程中,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生活,为日后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保险学课程教学必须要扭转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能够由维持性教学转变为创新型或者是预期性教学,教会学生接受现有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吸取知识进行创新。

五关于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创新

分析当前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现状,我们能够看出高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弱,缺乏学习能力,无论是学生是否以换学分的态度对待课程还是怎样的态度,体现出课堂听讲不集中,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考各类等级证书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强化学生参与保险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

(一)以学生主讲代替教师主讲

教师应当转换传统落后讲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例如开展专题讲座,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每个专题讲述20分钟,主要是分析该专题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观点,介绍当前社会各界以及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态度和想法。此种学生主讲的模式最大优势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必须要进行合作分工,共同收集资料,进行观点梳理和撰写学习方案等等,制作电子课件,选取优秀代表进行主讲。这些情况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为了讲好专题,通常会在课堂前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准备教学,学习压力转变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能够经受考验,也能够逐步锻炼和成长。

(二)以专题讲授代替教材复述

为了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避免对教材内容的重复使用或者是遗漏,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与划分上,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每一个专题讲解之后,围绕特定的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过程中既要遵循保险教学大纲要求,也应当设置不同专题,例如风险与保险、人身保险、社会保险、车辆保险、财产保险等等[2]。选题在课程体系框架中应当突出使用价值,才能够吸引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发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用,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三)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由于保险学属于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突出案例教学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感受到保险知识真正的学而有用。在保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进行现场参与的方式。通过增强案例分析与问题探讨的力度,突出案例选择以及问题提出,案例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搜集,在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在课后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下一次展示,教师对全班学生仍然是采用分组原则,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保险案例知识,案例时间应当控制在10分钟左右。案例讲解方法不限,可以是传统的PPT形式,也可以是现场表演或者是拍成视频,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更加喜欢拍视频或者是现场表演,在课后进行自编自导。通过团结协作明确分工,为其他学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案例,每组的学生都极为认真地准备筹划,对案例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热情。采用案例方法将课程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化解,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及做到衔接新旧知识,又能够引起共鸣,活跃氛围。

(四)突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分析问题导学法指的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在实际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体系,采用课堂设问、疑问与停顿等多元方式,将保险理论内容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将个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风险概述”这一知识点教师应当由感性至理性,由表及里地设置三个问题:1.风险是什么?2.风险的表现形式?3.风险的特征?然后将这三个问题贯穿于“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置与风险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例如汶川地震与南方冰冻雪灾、铁路出轨等各项事件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然后结合图片与视频内容思考问题[3]。通过循序渐进的思考得出与保险相关的知识“保险是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客观存在且意料不到的,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工作失误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

(五)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实践演练

采用模拟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践环节:企业投保单、进行初审与核保、制单、客户拿到保单的流程。然后在保单生效期间,客户进行信息与保单计划变更与服务流程,对于保险事故进行索赔申请与勘查、审批过程。在事前准备过程,教师必须要设定好教学目标,着重突出教学内容,然后分配好角色,在教学时注意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模拟效果。同时应当重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在事中阶段,由于保险课程前几个单元主要是讲解风险与保险、保险公司与市场等基础性知识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不建议进行模拟教学。进入财产保险与人寿单元时可以进行模拟教学,如果教学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营销与产品设计模拟。模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当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通过事后评价,分析此次模拟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课程实施情况,团队的表现情况,对于模拟的知识进行再次复习与巩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为自身就是课堂的主体,只要灌输式教学,学生便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对于引导作用的理解仍然存在着抽象与孤立的认识。在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基于学生的地位存在的属于辩证关系,在保险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单纯地选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例如教师在保险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将引导与辅助有效结合,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增强保险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技能。

(二)调整师生关系,发挥多重方法效用

应用有效教学方式需要有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切忌不要采用强制压抑的氛围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时,应当先创设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能够促使师生之间心理协调,言谈举止能够做到感情与思想上的接近,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独立知识,尤其是在教师讲解问题时,说话态度必须要亲切自然语气应当体现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连环引导

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连环设问,在提问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触及学生心灵,并且讲求思想性,通过问题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启发并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引导的逻辑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势利导,通过点拨和启迪,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要做到一石二鸟逐步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能力,讲求提问的有效性与活跃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通过循循递进,做到讲求趣味,引人入胜,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论/文/网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第4篇

(一)前期建设阶段该阶段

自1995至2003年。1994年内蒙古财经大学招收第一届保险学专业(专科)学生,1995年《人身保险学》课程作为保险专业主干课程开设。在此期间,该课程同时作为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开设。当时只有一名主讲教师、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案,课程建设开始起步。

(二)不断完善阶段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财经学院成立保险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课程建设迎来了不断完善阶段。经过课程组多年的探索,该课程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规划情况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1.组织人员,形成团队

自2004年设立保险本科专业以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人身保险学》课程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充分融合了保险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各成员均具有较深的保险专业及相关学科理论功底、洞悉保险理论和应用的发展前沿知识,具备承担人身保险学授课任务和科研课题的能力。《人身保险学》课程教学小组共有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助教1人;博士2人、硕士3人,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梯队。从学缘结构上,课程组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有较好的专业背景。从年龄结构上,课程组成员年龄结构为30-40岁4人、40-45岁1人,是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教学队伍。

2.紧跟政策和形势,完善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所以,课程组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所选教材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优先采用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保监会推荐教材)张洪涛、庄作瑾主编的《人身保险》。同时,选择国外经典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每学年都会根据政策与形式变化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前延迟退休年龄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退休政策与养老保险》专题来探讨。

3.完善课程要件

《人身保险学》课程在开课初期只有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案。经过20年的努力和探索,目前该课程有教学大纲、配套教学课件、教案、教学案例库、系列专题、习题库和无纸化试题库等课程要件齐备。

4.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习教学等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讲授中大量运用启发式方法。实践性问题主要运用案例式方法。这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例如,保险的基本原则、人寿保险理赔可以通过案例加以说明。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来讲都非常关键。根据课程实务性强的特点,将课程的相关内容(如人寿与健康保险的营销、条款分析、理赔等)安排在暑期实习中进一步学习检验。

5.加强校际交流

2006年派一名青年教师赴中央财经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2008年分别派一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他们均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金融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第一线。通过青年教师在国内知名高校学习和深造,课程组与这些学校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6.搭建实践桥梁,建立实习基地

2014年5月,金融学院保险系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内蒙古分公司、百年人寿内蒙古分公司草拟了《保险行业产学研合作试点方案》,达成了合作意向。两家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为学生、教师提供调研和实习的便利,同时也可以选派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寿险营销、保险经营管理等实务性较强的课程。通过与上述两家保险公司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毕业生实习问题,通过实践环节可以进一步检验所学知识,而且也为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平台。总之,《人身保险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早,经过20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研究与管理、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课程优势与特色。本课程侧重人身保险领域,专业性强,同时兼顾职业化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理论性与实务操作性。本课程在区内同类课程中无论是开设时间还是从师资力量、社会影响来讲都是处于领先水平;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学生就业后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已有一批毕业生在保险公司管理层崭露头角。

二、《人身保险学》课程今后建设方向及思路

内蒙古财经大学以自治区区内生源为主,以少数民族教育为特色。因此,《人身保险学》课程立足实际,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区域人身风险及人寿保险经营活动的原理和规律,同时注重蒙汉双语教学,为地方经济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保险市场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类民族人才。今后的课程建设紧紧围绕上述定位,同时结合保险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课程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特色,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今后进一步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在教学梯队人员学历水平、职称结构等方面全面加强,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整体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1.建立完善可行的教师进修和出国访问长效机制

通过国内或国外、短期或长期培训与进修提升本团队的教学水平,特别是科研实力。国内进修方面,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教学科研后备人才到国内名牌学校进行期限长短不同(三个月至一年)的专题或系统学习,争取利用这种快速、有效的方式提升后备人才的教学与科研素养。国外访问机制方面,鼓励青年科研骨干到国外做访问学者,紧跟国际主流研究范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整体水平。

2.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青年人才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保险业的发展无论是业务结构还是服务对象,都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全球化,适应变化的复合型保险类人才已经显得日趋稀缺化。为此,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引进能够给课程教学团队带来新的范式冲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青年人才,强化教学梯队的人才建设。

(二)注重课程建设,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随着我国保险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商业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人身保险学》课程的开课率会越来越高,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围绕保险学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国际保险市场发展趋势,体现现代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特点,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三)加大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的力度

今后进一步强化实训教学环节,扩展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根据《人身保险学》课程实务性强的特点,与《人身保险学》同一学期开设《保险实务》实验课,来配合讲授寿险公司业务经营流程。同时将课程的相关内容(如人寿与健康保险的营销、条款分析、理赔等)安排在“暑期实习”中进一步学习检验。同时将不断追踪学科前沿,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承担教改项目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着力打造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教改项目。注重教材建设,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及时更新、提高教材编写内容和编写质量;同时开放性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和课程,逐步实现教材建设标准的国际化。

(五)加大与实体部门的联系,发挥实体部门

第5篇

当前时期,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对保险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达到就业的实践标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保险专业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培养出毕业即就业的保险专业人才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事情。保险专业教育“职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地培养工作能力,没有实践的保险理论就是空话。让学生多些实践多些行动,学生才能学到真东西,对学生才有用处。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虽然在实践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改革,但仍然存在不足,包括实践保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学习内容较为单一、研究不够深入、创业教育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上手操作能力弱、对行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通过对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以深化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

保险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较少,关于保险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借鉴经验较少,保险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保险专业的建设还不太成熟,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二是保险专业老师缺乏,大多是由金融类的老师兼任,对保险的研究并没有很长时间的积累,这就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三是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课时分配也相对较少,学生没有系统的时间全职投入实习,掌握全方位的工作经验;四是对将来的就业方面不明确,学生没有渠道了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五是经费投入不足,学生的前沿创新想法无法通过创业得到实施,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对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

基于“政产学研创”的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一)校内设置实训基地,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我校大力支持学生的实践教育,设立了商科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初尚保险工作室已加入学校的众创空间,该项目既有校外的指导老师,又有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及保险专业师生的每日运营。郑州商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初尚保险工作室,作为保险专业与中国人保健康校企合作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保险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充分践行“政产学研创”融合培养进行了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专业的人才。中国人保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室不断增强其实践能力,工作室在学校和企业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相应的保险业务,学习期间已取得了丰硕的业绩成果。保险学专业教师全程高度参与,校外实习实践单位对本团队进行经营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就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及保险产品说明等方面的指导。注重实践比赛,专门设立了竞赛支持方案,促进大学生的竞赛,根据比赛规格和获奖等级给学生发放竞赛奖励,通过实践类的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外全职实习,在低成本试错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校外全职实习,区别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实习中接触的工作任务越多,越能对职场有清晰地了解,真实上手操作的实习经历,能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和潜质。实习经历在寻找工作时是人力资源最看重的能力点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自己个人能力最快的一种方式。在实习中不断地体验工作、与工作磨合,最终确认自己毕业后的求职方向探索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通过实习提前试错,以防毕业后频繁跳槽。在实习中提前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感受工作氛围,再决定是否从事相关的工作,在毕业后降低换工作的概率。有针对性的实习可以提前感受下专业对口的职业,提前了解目标职业所需的技能,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实习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不喜欢这份工作,可以直接走人,降低毕业后跳槽的成本。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或者知识,在求职时从众多求职者中胜出,在大学期间能有机会尝试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尝试各类专业公司,减少就业时纠结职业选择问题。

(三)订单式培养,注重专业对口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时征询保险企业的要求,做到课程与就业目标挂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结束后学生可自愿选择去合作企业,同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寻找其他企业就业机会。订单班课程主要培养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组织与营运,使学生了解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的内容、职能部门设置、组织架构与营运管理的基本模式。二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做到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态度、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康的个性心理、娴熟的职业能力。三是展业岗位基本技能训练,训练保险产品解说技能,掌握产品解说要点、原则、步骤、注意事项;进行保险投保实务练习,模拟保险投保操作流程、新契约保单作业流程、保险合同单证填制训练。四是团队建设技能训,甄选技能训练;会报管理技能训练;晨会经营技能训练。五是业务操作技能训练,承保业务操作技能训练;理赔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六是售后服务技能训练,包括保单管理技能训练;理赔服务技能训练;保全业务服务技能训练;其他售后服务技巧训练。

(四)共建师资,提升教学理念与方式

目前高校普遍的教育模式大多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师本身没有企业实际经历,很难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保险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实现零距离教学,可以聘请校企合作保险公司优秀的员工,作为校外兼职讲师,壮大保险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资源特色,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一起携手共建同进步。教师与企业优秀员工,在专业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和企业的成本,打造双赢模式。通过开展校企之间师资共享及培训等方式,引领保险专业教师结合实践内容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转型,整合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企业的经营特色,取长补短,增强校企互动,推进学校教师和公司培训部的交流合作,营造更好的授课条件。

(五)创新创业项目支持,提升学生创造力

第6篇

关键词:保险晨会;学习兴趣;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58-04

一、保险“晨会”教学法概述

(一)研究背景

保险起源于生活,是人们为了分散生活中的风险、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而设立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保险学及相关学科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已近百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让人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深刻的反思。早在2005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讨论地最为广泛、最为热烈的教学问题。面对“利用有效的保险教学方法提升保险学习兴趣”的问题研究,要先从高校保险专业的发展和招生情况来分析:首先,保险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经波折,其专业的设置也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期间曾一度停滞。其次,在“”结束后,保险专业虽在一些高校逐渐设立并发展起来,但教师的缺乏,理论研究欠缺等因素都对保险学科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最后,由于多年来我国社会对保险的评价存在错误观点,保险专业在考生报考之时就受到轻视。保险虽属于我国的“朝阳产业”,但生源不满的情况还是让保险成为“被调剂来的专业”,这成为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保险兴趣的根源,甚至产生学保险只能做营销的错误观念。

(二)相关教学法简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主要包含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三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教师们的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方式和目标都有很大的突破。黄甫全教授认为将教学法从具体到抽象概括为三个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按照这三个层次,在保险教学法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叙述、语言表达和解释向学生传道授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教学进程,达到教学目标。但相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对培养保险学习兴趣的目标贡献不大。

2.讨论法。以教师为指导,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以叙述或辩论等形式激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激发他们的独立性。较单纯的讲授法而言,这种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探索研究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各渠道完成任务,可以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将任务成果具体化,在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保险的探知欲和学习欲,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4.参观教学法或现场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到保险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并由学生向公司实训人员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操作,最后将参观心得总结成文字性表述和理性的知识。在校内,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系统现场模拟公司工作环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最终提交实验报告等。

5.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可以称为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对社会和生活的相关经历和实务进行提炼后,将其影响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景设立、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习知识、提升兴趣,从而自主、自发地学习和探索。该方法可以说是培养保险学习兴趣较为有效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学习,利用“保险晨会”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但教师要控制全局、掌握方向,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二、将“保险晨会”引入教学对提升保险学习兴趣的作用

“晨会”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手段,在寿险公司尤为常见,是其运作的重要管理环节。一般利用上班前的四十至五十分钟时间,对员工进行点到、指导、做工作展望、总结和培训教育等,是一种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团队意识又充满竞争和激励的管理手段。参加“晨会”的员工往往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借鉴别人的经验,最后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在公司内部,“晨会”不仅是活动管理的基础,也是教育训练的课堂,能推动业务发展,激励员工士气,也能调节员工的情绪。将这样一种管理方法引入高校保险学课堂,通过情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用途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敲门砖”,实践以理论为基础,也时刻丰富着理论。学生往往在理论知识得到亲身证实后才会提升对理论的认可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学生在参与“晨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将知识融入实际操作环节,为其踏入社会,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好工作为目的,因此,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就是将他们转变成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的过程,通过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这符合学生自身所带有的目的性,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总能比单一地灌输更为有效。

(二)设定角色,增加教学情感和趣味性

在情景教学法中,教师一般都会事先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进行较为细致的角色设定,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找准位置进入角色。要做好一份工作首先要热爱它,学生在设定角色后会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当中,从而发自内心地去揣摩角色的情感和真实想法,有利于他们在实际中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角色设定的多样化配合相关的情景设置,可以让知识生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进行“晨会”的角色扮演还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学,怎么学,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环节将学生自身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和扮演的过程中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将来就业所需要的修养、素质、知识和技能。责任感对于任何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晨会”情景教学法中还能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以后就业的责任感的内涵,激发使命感,把兴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例如:企业兴衰和国家前途。

(三)独立自主学习,挖掘学生求知潜能

自主学习即不用他人的指挥和教导,由自己决定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种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的目标,使自主学习者可以不拘于学校、课堂和上课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晨会”的剧情安排、角色设定和任务布置后,并不说明学生该如何完成任务,把学习和探知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查找相关保险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散思维,并以自身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例如表演小品、相声、朗诵等形式。

通过以上自主学习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调节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影响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因此,独立自主学习的这个部分应该作为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的重点。学生在准备“晨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状态,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创造并利用学习环境中有利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从而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又是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团队意识,同时适应竞争性环境

从以上的齐莫曼模型中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并非是全封闭式的、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学习方式,它同样需要榜样和他人的帮助。“晨会”来自于公司的运营管理,因此“晨会”中的团队意识比较浓厚。《团队精神》一书中指出:团队并不是人数越多力量越大,只有当团队中每个人都在适合的位置做适合的事情时,团队的作用才能体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才是真正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与学习能让学生真正觉得自己的贡献被肯定,这就可以将“鲸鱼哲学”的管理理念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中,营造出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高度默契的团队精神,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觉得:“我热爱我的专业”。在这个宣扬团队合作精神的社会中,相互竞争、适者生存的理念并不过时。有研究指出,在通常情况下,人自身的潜能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十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但如果处于竞争环境中,会加剧人的思维和精神的紧张状态,而这种情绪将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并且使人体力充沛,具有更活跃的思维和更丰富的想象。而“晨会”分为多类,其中竞争类的“晨会”可以作为一种特定的模式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会竞争,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做准备的同时,树立信心和更高的奋斗目标,这也不乏为培养学习兴趣、专业兴趣的良方。

(五)强调自我激励,挖掘专业价值

在上文“研究背景”中提到,保险专业在很多高校都存在生源不满,最终成为学生口中“被调剂来的专业”的情况。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教学进度,而不是放任学生的消极态度,让他们“被迫学习”。保险公司的“晨会”实质是一种教育,参加“晨会”不仅可以收获新的知识,还能让自己充满信心地面对各种挑战,因此它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利用“晨会”与学习的同质性,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价值,逐渐转变对专业抵触的情绪和看轻自己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在这种逐渐转变中,学生会慢慢发现自己专业的价值和实用性,要培养兴趣也就更加容易,学习热情也会逐渐提高。

三、“晨会”情景教学法面临的问题

利用“晨会”提升保险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一种,它可以使学生和专业以及将来从事的职业实现协调接轨,促进学生向合格的工作者角色转换,满足“学习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的目标,并由此培养专业兴趣。但其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预先设定的动作以及自选动作。通常在情景教学法中教师会面临两个棘手问题。

(一)学生对专业本身带有消极态度

“被调剂来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提出以“晨会”的方式上课,要设立相应的场景,学生也没有兴趣参与其中,不积极不主动,对于教师为了设置情景所布置的相关任务不上心,草草了事。最终,教师想利用“晨会”提升学生学习保险兴趣的目的达不到,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更厌倦的抵触情绪。

(二)难以做到人人参与

保险“晨会”课由于受到时间的约束,一般控制在四十至五十分钟以内,过于冗长显得累赘,且容易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乏。再者,现在高校内的班级规模大都有四十至五十人甚至更大的容量,这给情景的设定和角色的安排增加了一定难度,提高了组织情景表演难度系数,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情景教学就不能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很明显的差异,对于教师的进一步教学也会产生阻碍。

四、利用“晨会”提升保险学习兴趣的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凯勒教授(J.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在从大学到军队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包括四个内容。

注意(Attention)――在会议开始就抓住听者的注意,并使这份注意力能保持到最后。

相关性(Relevance)――向听者解释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自信(Confidence)――告诉学生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

满意(Satisfaction)――强化成功与激励。

如何能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利用“晨会”来提升保险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结合凯勒教授的模型,从接下来的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使学生分析自身问题

兴趣培养应该要从刚入学时就开始进行,因为这个时候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初认识阶段,无论是自愿报考还是“被调剂”的学生都会对自己专业抱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一个关键性问题来抓住学生注意力,将他们带入自己所设定的基调中。这个关键性问题最好从“为什么选择学习保险”开始,让学生先分析自己的情况,也让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保险”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为自己“晨会”课的情景设定和角色分配打下基础,能够重点关注那些课堂表现不积极,或对保险专业表现出较强的淡漠态度的学生。同时,这个简单的问题能在学生群体中激起共鸣,引起反思,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为“晨会”中的团队合作做好铺垫。

(二)从学生自身出发,使之认识到保险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寻找切入点,增加课程与学生的相关性,也即注重ARCS模型中的相关性。教师可在准备“晨会”课之前询问学生或其家人是否投保了保险,是何险种,对该险种是否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是否出过险或发生过某些与保险相关的案例,用联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方法促进主动性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就一些保险问题进行提问,以问答形式了解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点。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逐渐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保险的兴趣。在了解了以上所述的情况后,教师就可以对“晨会”课做出相关的情景设定,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与自身相关的保险案例,并以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自由组队进行角色分配演绎小品、相声等,也可以用晨操、流行歌曲改编等方式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表现出来。在自由组队或教师分组过程中,要规定小组负责人,负责人可以主要由课堂表现不积极,或对保险专业显示出较强淡漠态度的学生担任,以增强学科与其自身的相关性,也表达出教师对他们充分的重视。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我认为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对专业本身带有消极态度”的问题,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晨会”课,配合教师完成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的任务。

(三)安排“晨会”流程,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希望

把“晨会”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教师要对整个“晨会”进行安排,以控制教学进程。需要安排的项目有:时间、地点、主持人、环节等。在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准备进度,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搜集案例,组织语言、排练节目,当然也不能将时间拖的太长以免新鲜感和热情度下降。这中间的时间段可以是布置任务后一至两周内,再次上课时即进行“晨会”。地点的安排比较灵活,但一般以多媒体教室为主,可以在上课前动员学生布置教室,让环境贴合保险公司的布置,增加身临其境的效果。整个过程教师都应该参与其中,进行指导的同时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沟通,拉近师生距离,为“晨会”扫除障碍。在与教师经常相处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改变对教师的看法而逐渐改变对学科的看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主持人可以由教师担任,也可以在学生中挑选,为了更好地控制教学进程,建议由教师担任主持。在串写主持词前要先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将要表演的形式及名称,并用幽默诙谐的保险词语和流行词汇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加强对保险的认识。在主持词的编写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晨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对学生寄予希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信任,感受来自教师的鼓励。可以在“晨会”课开始时采用一次晨操或一段鼓舞人心的歌曲开头,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教师的热情带动气氛,感染学生。

(四)注重竞争性环节的引入,构建激励制度

“晨会”是保险企业激励士气的广场,教师可以通过“晨会”这种特定的环境和基调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积极向上的“晨会”氛围可以让企业员工士气倍增,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竞赛类“晨会”是保险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手段,这类“晨会”在保险教学中更具有可塑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晨会”知识抢答,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晨会”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程度。随着课程的进行,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次“晨会”课,每次竞赛的内容也就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安排“晨操比赛”,要求学生学会或创新保险企业的晨操,并排出名次;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保险知识后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设备,在保险实验室进行“保单填写比赛”。通过安排形式不一的竞赛方式,丰富“晨会”内容,同时也拉近学生与工作岗位间的距离,在体会到学科的实用性后,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在竞争性的“晨会”课环节中,激励制度可以表现为适当的物质奖励,奖品可选择学习用品、食品、特制奖状或与保险相关的纪念品等,具体形式可由教师自行确定。激励制度也可以结合积分制,并与学生期末综合测评分数相挂钩。在“晨会”课最后,教师要对整个“晨会”进行评价和总结,针对学生不同的表演和表现,做出评价,在鼓励的同时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整体评价还是应该以赞扬、激励性的语言为主,起到强化信心,突出成功的作用,以使学生增加自我满足感,增强自信,从而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开展“晨会”课的方法可以结合教学需要不断地应用,教师要把课程内容编排进“晨会”,不断丰富“晨会”课的形式,使之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贴合实际。

参考文献:

[1]常素萍,汪建东.“保险学”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孙桂秋.“课堂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及其价值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王静.自适应自主学习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2.

[4]张丽娜.情景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普通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5]李传根,黄志坚,廖平益.晨会经营(上)[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第7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工作总结

xx市失业人员和就业难群体主要集中在xx市区,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据统计,下半内以来,xx市区共产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693人,这些人员绝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就业难人员;年,xx市区共产生城镇失业人员25168人,占全市当年失业人员总数的60%,其中结转年7652人,当年新产生17516人。在当年新产生的失业人员中,由就业转失业的14137人,占当年新产生失业人员总数的82%,这些人员绝大多数是就业难人员。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近年来,我们按照xx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xx市区下岗失业就业难人员办实事,采取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融于日常的就业服务工作之中,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就业难人员再就业。到年底,xx市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1693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全部分流出中心得到安置。年全年,我们通过促进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方式,使市区17932名失业人员成功实现就业,当年就业率达71.2%,其中就业难人员再就业达10759人,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将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管理与职业介绍再就业援助有机结合,搞活劳动力市场,促使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针对相当部分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求职就业欲望不强、影响实现再就业的情况,我们在年就作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规定失业职工失业后,在申领失业保险金前,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将求职资料录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资料库,并在《失业证》上记录求职登记情况作为申领失业保险金依据。同时,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每月必须持《失业证》和《失业职工救济证》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两次,求职情况记录在《失业职工救济证》求职登记栏内,以备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时检查。为使这项管理制度易为失业人员所接受,变被动求职行为为主动求职行为,近年来,我们将这项管理制度与再就业援助免费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规定失业人员凭《失业证》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不管次数多少、时间多长,所有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现场招聘集市择业、职业指导服务全免费。实施这项管理与免费服务措施以来,到市中心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失业人员逐年增多,每年接受免费委托职业介绍服务的下岗失业人员过万人,接受现场招聘集市择业服务的失业人员超10万人次。市职介中心每天接待失业登记和委托求职服务的失业人员过百人,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举办的现场招聘集市失业人员现场求职近千人,劳动力市场供求活跃,人气较旺,真正有市有场。据统计,近两年来,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援助服务23652人,提供免费现场招聘集市择业援助服务23万人次,援助免费金额达290万元。

二、将失业人员管理与再就业免费培训援助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和吸引就业难人员参加转业训练,提高其再就业竞争能力

为使失业人员提高素质,尽快实现再就业,我们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除应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外,还应到就业训练机构参加转业训练,以培训记录作为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依据。为配合这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我们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筹集市级再就业基金和再就业培训资金,设立了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再就业免费培训援助项目,规定失业职工凭《失业职工救济证》,就业难人员凭《失业证》可到就业训练中心报名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每一个失业期可享受一次免费培训援助优惠。目前,我们开设再就业免费培训援助专业有20多个,失业职工和就业难人员按照市场就业的需求自愿选择培训项目和专业,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就业训练合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并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就业。近两年来,我们共投入转业训练培训经费150万元,免费培训失业职工和就业难人员3600人,其中培训后实现再就业的有1440人,就业率达40%。

三、将失业人员学习教育管理与群体职业指导服务有机结合,促进其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就业形势的要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再就业

为帮助失业人员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前几年,我们每月定期举办一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学习班,每期学习班人员为200-300人,时间3天,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都要参加学习。学习班主要传授国家、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失业保险有关规定,运用劳动保障有关政策教育失业人员,使其遵守国家失业保险管理规定,为使这项管理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结合起来,从年开始,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和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将每月一次的失业保险学习教育班与群体职业指导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班上增加职业指导服务内容,由职业指导人员对失业职工进行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求职技巧、创业等方面知识的指导,现场解答失业职工在再就业方面的有关问题。通过这种管理服务方式,使大多数失业职工尤其是年龄偏大、就业观念较陈旧的就业难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再就业。针对部分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职工隐性就业难于管理的问题,我们根据再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年下半年开始,将原来每月一次的失业保险学习教育班改为失业职工职业指导服务教育班,时间从原来的3天增加到10天,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必须参加学习,接受职业指导服务。这种形式的职业指导班,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讲解,又有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既有本市就业形势、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指导,又有全国再就业形势、再就业典型影视资料宣传;既有求职技巧指导,又有开业、创业知识讲授;既请劳动保障系统专业人员讲课,又请工商、税务等部门专家对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开业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知识进行指导;这种班自开办以来,既收到群体再就业指导效应,又促使200多名领取失业保险金隐性就业人员浮出水面,主动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全市实现再就业并主动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2800人,大大减少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和降低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

第8篇

摘 要:本文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保险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工科保险专业相对于经济类专业的特色,阐述保险专业学生课程体系建设,分析出在市场人才需求很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专业特色与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文章接下来论述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其后续发展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保险 就业 研究

1.引言

自1979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保险作为一个朝阳行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也正在向新兴的保险大国迈进。正因如此,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变得越发重要。在国内高校,经济专业以及金融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已基本成熟,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开办的工科保险专业则显得更加独树一帜。这个专业自1996年创办以来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具有专业保险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从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往届毕业生的在职发展状况,不难看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授予工科学士学位的保险专业,已经用事实得到了广大社会的认可及人才市场的需求。那么作为工科为基础的保险学生,他的专业优势有哪些呢?这是我们下面需要阐述的,现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保险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2.工科保险的专业特色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保险专业是根据保险业对风险控制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全国各地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安全生产监管、劳动安全监察、技术质量监督、社会保障、消防及交通安全管理、大中型企事业等单位(部门)相关领域内,从事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方面的工作。因其突出的特色,深受人才市场、特别是保险企业及保险中介机构的欢迎,而且从趋势上看每年供不应求。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毕业生岗位争夺战中,沈航保险专业作为一个二批本科专业,在人才供大于求的社会现状之下,又是为何依然拥有如此强大的优势呢?

原因很简单:纵观中国保险业,虽然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但高级保险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人才仍然相当短缺,而这些关键性的人才却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据调查了解,在之前投资连结型产品大受欢迎的时候,一些国内保险公司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作,就是因为有人才短缺的苦衷,因为投资型产品对于精算、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外资保险的进入引起的竞争加剧,高级人才短缺所形成的瓶颈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地浮出水面。目前,从各保险公司见诸报端和网上的招聘信息来看,与以往主要招聘业务人员不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管理、策划、组织培训等管理和技术人才身上那些具有团险销售经验。外资保险则对那些既有保险业背景,又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情有独钟。不难看出,相关企业招聘人才都是根据自己所需,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以前保险行业在业务发展导向上,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量,忽视保险发展的质。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主要是根据保费收入增加额为依据的,保险法规和保俭监管部门对保险费地位的过份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把保费的追逐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保险公司在实际展业中,重保费,轻理赔;在保险市场竞争中,以保险价格进行恶性竞争,盲目承保、劣质承保并存;在保险险种开发上,以占取市场份额作为主要手段,对保险产品风险的管理控制重视不足。很多公司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并正处于转型阶段。沈航的保险专业恰好迎合了这种需要。正所谓目标明确,才有的放矢。沈航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各种保险实务,具有危险分析、风险评价与控制及事故调查处理的能力,掌握事故预防及风险管理技术,熟悉防灾防损及索赔、理赔等保险业务的独具特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也就是沈航的工科保险学生专业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作为国内唯一的以工程为基础,以安全为背景的保险类专业,既与其他经济类保险专业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其理论课程体系,体现了通才教育的特点,特别强调的是“能力强、高素质、有特色”较强毕业生的适应性。种种袭击选修课的设置,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安全与保险有比较一致的平台,具体体现在保险学原理、系统安全基础和安全原理、计算机操作实训、安全人机工程学等主干课程的统一要求方面。其实践课程体系,体现了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入学教育、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个专业学科的课程设计及大作业。最后进行伸长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最终环节,综合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锻炼。其基础课程体系则是根据保险专业的学科特点,做种高数、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英语、电工与电子学及微机原理等学科,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重点突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及再保险等。在理论课与基础课基础上重点集中与保险的基本原理与实务方面。同时为加强对本科女生的仪态、形象和职业气质的训练,还特别设置了专业性选修部分。该专业充分发挥了其工科保险的优势,做到了行业与特色的融合,这也正是沈航保险专业特色。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除保险学方面的课程外,更增强工程技术底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极富针对性的工程训练,有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相结合:安全与保险知识协调并重,重点掌握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技术,费率调整原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除基础可与宽口径选修课之外,本专业在强调“安全、保险”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经济、法律、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熟识所处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基础,并且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独到眼光,从用人单位角度看,这样的人才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

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文科、经济类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人文科学的学习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工科的思维基础,是“工具理性”;理科的思维基础是“科学理性”,文科的思维基础,是“人文理性”。工科教我们认识心灵之外事物,具备认识自然的理性思维,教会学生正确地面向世界,面向外界,面向事实。社会人文科是思想,是思维方式,是价值观,是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回答,是生活的态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也是对人对事的处理方法。社会人文科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人心、人性了解得非常透彻,善于换位思维,是与人交流的素材。通过课程安排,使得学生能突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在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技术支持

金融系目前开设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三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需加强实践教学。在构建金融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符合从业实际情况。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强调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突出实验课程体系的代表性。在课程中选择最具代表性课程构建特色实验课程体系。

经过努力,我们对多门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二是个别实验课教学方法不明确,缺乏完整的实验方案等问题。

一、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三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子系统。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包括:银行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金融期货与期权学和网络金融实务;保险学专业包括保险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学;投资学专业包括期货与期权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

鉴于实验课程对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门独立实验课均已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另外,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组织资深教师讨论和审核各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方案以及教学的模式、方法,避免重复和遗漏。形成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环节。

二、形成特色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金融系三个专业实验实训课程自身的特点,实验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符合金融学、保险学和投资学实验教学的特色教学方法。

1.开放式教学法。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聘请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专家走入学校,介绍实践中的案例,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切身体会,了解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模拟仿真教学法。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网络开展模拟教学,如模拟证券市场交易、模拟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电子货币支付结算。

3.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对金融、保险、投资专业领域中的经典案例的分析,既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对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分析案例时既需要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又需要教师动员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特色实验教学技术支持平台

1.加强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专、兼职实验教师政策倾斜,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以保证实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实验教师牵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中;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和考察活动的机会;不断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2.加强对金融实验实训中心的软硬件支持。硬件方面,通过卫星接收器与外界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应用服务器安装各类应用服务软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储存行情数据;PC机供学生实验使用;其它硬件还包括防火墙、交换机、电子显示屏、投影机等。软件方面应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专业软件、自主开发软件四部分。目前已经安装使用的软件有商业银行业务软件、保险公司业务软件和证券投资分析软件。自主开发软件,目前正在开发证券投资模拟账户软件。数据库资源,目前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已实现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购买专业数据库,如Wind等;自主开发数据库,把搜集到的金融数据、金融项目以及学生写的金融类论文等都放到数据库系统中,形成特色数据库资源。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验教师为学生开展各类金融社团活动提供支持。比如支持证券协会、理财协会、期货投资协会等展开金融活动;举行一些金融学论坛、辩论赛、模拟炒股等的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

4.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长安期货、招商银行、银河证券、巨丰投资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实际金融部门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系实验中心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员工的培训基地,从而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10篇

【关键词】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11-02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保险本科专业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有15年办学历史,累计培养专业人才800余人,毕业生主要进入商业保险公司、政府医保部门、医院医保科室、医药企业及其他相关领域和行业。我校医疗保险专业在西部地区创建较早,创建初期借鉴东部地区部分高校的办学思路,重点考虑依托医学院校优势学科,即借助医学院校的医药类学科优势,突出医学院校开办医疗保险专业的特色。2017年,适逢教育部专业评估工作,本文基于两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发展方向展开讨论,希望对课程设置调整提供参考,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特显办学优势,提高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见表1,调查对象包括2012级、2013级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问卷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就业单位,采取打分法对24门课程及三个实践环节打分,分值1~4分,1分表示不重要,4分表示很重要。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共有84人完成调查问卷,其中2012级超过60%,2013级超过80%,收集到37条建议,可以反映班级整体状况。

二、数据描述

1.实习及就业单位分布状况

医疗保险专业包括两个实习环节,第一次是临床见习,见习单位学院统一安排,见习单位为医院临床科室,第二次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由学生自主联络,鼓励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一致。表2显示,2012级实习就业单位一致性明显高于2013级,一致性比例达到80%,保险行业就业实习比例为远高于2013级,76.00%,2013级在卫生行业实习就业比例明显高于2012级,卫生行业实习比例50.00%,就业比例27.78%,医院仍然存在编制紧张的问题。

2.课程分值分布状况

重要性自评打分调查涉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各自包括三个模块。理论课程模块包括医学类课程、保险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三个模块。医学类课程包括医学类课程和疾病分类学,医学类课程采取集合处理。保险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人寿与健康保险、社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学等。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实践课程模块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

(1)三个知识板块总体情况

医疗保险专业知识板块包括医学类、管理类、保险类和实践类课程。四类课程构成医保专业的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知识模块。表3显示,对于医学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打分高,尤其是医学类课程,两个年级都认为非常重要,管理类打分在四类课程中最低。2013级学生打分普遍高于2012级学生,可能与学风有关系。

(2)医学类课程得分高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和儿科学,以及疾病分类学。医学类课程得分高于其它课程板块,医学类课程打分都高于1分。疾病分类学打分较高,2013级高于2012级。

(3)管理类课程得分偏低

医疗保险专业管理类知识板块包括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表5显示管理类课程得分都低于3分,低于医学类课程,2012级整体平均得分在2.24分,2013级得分2.82分。管理学打分都高于1分,2013级打1分的比例在各门课程中都明显少于2012级。2012级对此类课程打1分的比例较高。

(4)专业类课程得分较高

醫疗保险专业保险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保险法、人寿与健康保险等课程,保险类课程属于专业课程。表6显示保险类课程得分2013级都在3.40分以上,2012级得分在2.80-3.08之间,得分高于管理类课程,低于医学类课程。2012级对此类课程打1分的比例低于其对管理类课程的评价,仍然高于2013级打1分的同学的比例。

(5)实践类课程分值分布

医疗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表7显示,除了毕业论文之外,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打分高,高于对理论课程的评价。2012级与2013级差别不大,甚至2012级临床见习打分高于2013级,与针对理论课程的打分完全不同。值得关注的是毕业论文,打分不高,尤其是2012级平均2分,其中有10人打1分,说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评价较低。

三、数据分析及思考

1.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医保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时限,该专业对医学基础知识主要以了解为主,医保专业设置的医学类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种类不全的特点。医学类课程学习难度大,课时少导致教学进度快而体系不完整,学生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严重。毕业生在经过毕业实习或工作之后,回顾性调查时给予医学类课程很高的重要性分值,说明学生从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2.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评价得分偏低

毕业论文是医保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毕业生论文质量每况越下,数据性文章写作中不乏数据造假现象,且无有效办法完全杜绝此类学术不端问题。毕业论文是在毕业实习工作期间开展的工作,学生由校园生活过渡到工作环节,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加之在校期间缺乏写作和科研锻炼,科研能力不足,论文完成时间紧张,无法有效开展社会调查,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积极性不高。

3.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评分普遍不高

实践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管理类课程重要性评价得分最低。在培养目标设置中,医学类、管理类和保险类同等重要,医学类和管理类是保险类的两翼,这两类知识是中医药类大学医疗保险专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也体现学科发展的特色。所以,我们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相对于医学类和保险类知识直接体现在技能方面,管理类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作用的体现比较慢。

四、培养能力型医保人才的对策建议

1.医学类课程需要增强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建议中,2012级学生有2人提及“增强医学知识”,该学生在保险公司理赔岗工作。2013级有8人提出建议,要求增强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医学授课老师应该提高要求。在当前学时空间内,应该加强医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适当延长医学课程的学时,专业所在学院应该加强与医学课程老师(医学院)的沟通,就医保专业对于医学知识的要求程度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共同明确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

2.管理類课程需要调整学时和课程门类

学生建议中,对于管理类课程的建议较少,只有一位同学提及“减少管理类课程门类”。学生对管理类课程普遍评价不高,这值得思考,是否应该削减相关课程,或者降低学时数,或者调整为选修课,需要稳妥处理。预判保险行业发展趋势,保险营销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石,因此需要增加营销、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等课程。

3.毕业论文环节需要重新设计或取消

在三类课程体系中,学生对实践类课程重要性评价最高,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毕业论文评分低值得关注。首先,毕业论文的学分只有2分,这与学生的工作量相比完全不相称,通过调查、撰写、修改、答辩等过程,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考虑提高学分。其次,毕业论文由单个人完成,在问卷设计、调查和撰写等过程中非常困难,学生针对调查的畏难情绪,建议开展团队工作方式,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论文写作。最后,可以由学生选择写作毕业论文或毕业考试,提高毕业论文过程检查,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

4.加强医学类课程和保险类课程的衔接

目前,医学课程和保险课程脱节严重,保险行业对医学知识的需求不明确,保险医学课程开发不够,掌握保险知识又懂得医学知识的教师人才缺乏,教材和师资匮乏,使得学生技能难以提高。高校需要与保险企业加强合作,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着力培养双师型人才,或者开展技能培训,企业内的核保核赔等专业技能培训前移到高校课堂,实现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先平,刘雅,袁杰.对我国医疗保险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705-706 

[2]方立亿,柳伟华,唐建华,司毅,廖唐宏.社会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实证研究[J],2013,(8) :618-619 

[3]张文玲. 医疗保险营销人才专业能力研究[J]. 中国人才,2014,(14):179-180 

[4] 杨国华,何梅,罗萍,俞群俊,陈龙.医疗保险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4-26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保险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38

1 相关背景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与互联网越来越联系密切。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截止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4亿,并且网民的数量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2014年,我国互联网支付业务共计374.22亿笔,金额总计高达到24.72万亿元,达到了2014全年GDP的38.84%。近几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市场占有量的不断扩张带动了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欣欣向荣。2013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由2011年的142.67亿元跃升至291亿元,增长率为103.96%,逐步迈向300亿元。

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部分依托互联网经营的中小企业以他们灵活的经营方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定位,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出色的一部分。然而近些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随着市场中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参与,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融资也变得相对越来越困难。为了更好的完成经营生产活动,一部分中小企业开始通过开发一些与自己提供的服务或生产的产品相关的保险产品来加速资金流通和周转,而这也逐渐成为了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经营策略和融资方式。

2 互联网中保险产品创新现状――以扇贝单词为例

2.1 案例分析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算作保险产品,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加明教授编著的《保险学》一书中,关于保险定义为:“保险是多数单位或者个人基于特定风险事故或事件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需要,以一定的组合并利用货币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损失补偿的分摊行为。”

根据调查显示,一些在互联网上经营的大型公司均有推出与自己提供的服务或生产的产品有关的保险产品,例如:人们在淘宝网购物时,部分商家会赠送运费险或者顾客自主选择是否购买运费险,发生退货可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偿。在阿里旅行订购机票时,可以选择是否购买飞机延误险,当飞机发生延误达到补偿所规定的时间,顾客可以获得超过飞机延误险两三倍费用的赔偿等等一系列带有创新意味的保险产品。

下面主要以扇贝单词这个软件应用为例,扇贝单词是由南京贝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50万元,目前属于中等大小的企业。扇贝单词是一款以加强和提高使用者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学习类应用软件。综合各大安卓应用商店软件下载量来粗略估计,目前扇贝单词在安卓平台拥有415万次的下载量,而在苹果商店拥有4613的搜索热度,大体上保守估计拥有300万左右的用户。在目前众多的学习英语类软件中,扇贝单词算是拥有不少的使用用户。

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该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学习软件中的一种虚拟货币―贝壳的购买来实现经营获利,但是其带有的各种英语类考试的相关保险更加吸引用户,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险,考研考试保险等等以英语考试类型划分的考试险。不同的考试需要交纳不同数额的保险费用,保费一般为10到50元不等。赔偿额度则是根据考试类型和交纳保费的时间距离考试时间的不同来确定,时间规定一般为三个月以上,赔偿额度一般在4至10倍左右。如果根据扇贝单词的300万的用户数量来说,静态假设每个用户一年内至少会购买一次10元保费的保险,该软件一年大概可以收纳3000万元保费。这对于一个注册资本为250万元的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短期收入。

2.2 前景展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国全国普通初中级及以上各级、各种类别的学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11319.7万人,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为2547.7万人。在中国,在校英语学习的人数就有10000万之多;如果再算上学习英语科目的小学生和成人,以及在社会中各种培训机构中学习英语的人数,那么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总人数估计将超过20000万人。

以上这些数据都足可以表明,例如扇贝等一些英语学习软件还拥有更广阔的用户市场值得开发,同样其开发的各类英语考试保险也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值得开拓。未来,如果这些软件公司能加大力度宣传并合作共同开发这些潜在的市场用户群体,那么其收益将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数字。

由此来看,目前互联网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处在保险产品自主研发的初期阶段,还未能形成某种规模运作形式,开发出来的保险产品也是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行业领域内小部分影响范围,未能引起整个市场行业的风向发展。

未来,这些企业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带来更多的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这些保险产品的开发不仅能使企业自身得到发展,更能使整个保险行业所涵盖的传统业务范围得到更深远的扩张,并对保险业的长远发展有所助益和推动。

3 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互联网中保险产品的创新令人期待,前景可观,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3.1 保险产品合同立定的不完善

经过一番网络调查后,不难发现,除了部分大型企业在保险产品的规定方面有与知名保险公司签订保障协议或者设立专门的保险事业部门以外,其余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均是简单的通过软件或者商品形式的书面要求与用户立定保险协定。众所周知,是对于保险产品来说,特别讲究合同的立定以及合同立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大企业通过与知名保险企业合作或设立专门的保险事业部来使自己的保险产品变得更加专业化,合法化。然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比较明显的缺乏完善的专业的保险产品设计和考虑,从而显示出了一些的缺陷和法律法规风险,诚然,大部分企业和用户都能诚实守信合理合规的履行书面协定,但是企业仍然需要警惕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努力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3.2 网络人群购买保险意识不足

虽然截止2014年,我国拥有6.4亿网名,但是根据其他调查分析显示,我国网民的收入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之间仍存在较大的悬殊,尤其体现在青少年年龄层段与成年年龄层段的对比当中。虽然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广大的市场,但是如何让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购买意愿群体以及不同收入群体都能有主动购买保险产品的意愿,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在网络复杂环境中,每天更新的网络信息量无比巨大,如何使自己的保险产品独具特色或长盛不衰,并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仍然需要企业自身产品推广宣传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长足的思考与探索。

3.3 保险产品潜在的风险较大

由扇贝单词的案例可以发现,该公司的保险产品赔偿率最高可高达10倍,这对于顾客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所要承担的风险也相对很大。试想如果每个企业都试图通过高度的赔偿率来相互竞争吸引消费者购买,一旦形成恶性竞争的不良事态,最后不但一部分消费者会受到损失更加严重的会危及企业的经营运行,一旦资金链破裂,那么企业有可能走向破产的边缘。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在互联网中经营的整个行业更可能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4 结语

对于互联网中中小企业保险产品的创新,本文只是简单的论述了一些现象,并简单的进行了一些问题阐述,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中保险产品的创新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探讨,例如中小企业开发保险产品的准入门槛等等的一些相关问题。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得以讨论和解决,助力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金成.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9).

第12篇

副团长:薛聪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接下来的半年时间转眼过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划,围绕院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计划,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团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果,有效地营造了校园心理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标。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下寝走访新生

活动从新生军训开始,持续三天。在活动过程中,成员能够做到微笑致意,予以新生关怀,并对保险学院做了正面宣传和引导,新生们也提除了自己的疑问,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融洽,新生不仅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心中的疑惑也减轻了不少,并对院心理辅导团和心理咨询室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认识。

二、纳新工作

三、班级团体辅导

为帮助新生尽快相互认识,建立班级的信任和友谊,在曾老师、林老师的分配下,展开2012年全院新生团体辅导工作。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达到了既定目标。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譬如,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全面,事前准备不够完善,但相信有了这次经验,我们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好。

四、户外心理素质拓展

团体辅导的有序进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应曾老师的委托和各大组织大邀请,一一对院文明督察队、公寓自治委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此次拓展相比之前的辅导,由班级到院级组织,由室内转到户外,整个过程似游戏的形式进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及团队的实力,为今后大型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心理沙龙

由大一成员自行组织的心理沙龙活动在11月初面向全院举行。本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大一伙伴的积极性、组织能力。游戏丰富精彩,给三系一院的同学们拓开了一个很好的友谊交流平台。

六、辅导团与各系心理健康部的联谊

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和各系心理健康部伙伴们的认知、交流目的,为辅导团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创建团队文化

在曾老师的倡导下,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文化,于每次例会前展示,进一步加强了辅导团内部的团结合作,整个团从此凝成了一股绳,有了基本的统一。

八、公文培训

在辅导团内部,由大二带领,定期进行团内学习小课堂,丰富了伙伴们的课余生活,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及工作效率。

九、心理讲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