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药化学论文

农药化学论文

时间:2022-07-23 06:4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药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药化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4-0127-03

农药在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农业丰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因此,当前大部分农业院校都设置了农药学相关专业,用来培育“三农”急需的农药学科技工作者。青岛农业大学自200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农药方向药学专业以来,在深入研究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1]的基础上,对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

(一)根据学生发展设置课程体系

农药学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由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及农药应用等课程构成,是一门理论、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对人才培养来说,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改革首先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改变实验实践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方式,将实验课、实践课独立设置,加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做到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另外,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忽视选修课教学,造成毕业生“千人一面”的格局,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加大了选修课教改力度:提高选修课程数量和要求,拓展、放大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数年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表1)。

(二)“四加一减”,重在技能培养

1.增加选修课:设置农药方向选修课26门,共848学时,要求最低选修216学时。大量的选修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强项进行选择,有效应对社会多元化要求。

2.增加实验课:必修课程实验与理论比例为1.3∶1.5,二者接近,总的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实验与理论比例为2.16∶5.02,比例合理。实验学时有所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3.增加实践课:在校期间农药学专业实践课达到6.5周,折合195学时,超过必修理论课学时数,有效解决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干事创业的信心。

4.增加毕业实习学时:毕业实习为19.5周,加上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始的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2周,合计21.5周,折合645学时。充足的实践时间,保证了学生科学思维得到系统训练,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减少必修理论课:必修课只开设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等农药学体系核心课程,总学时150学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严格地说,农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整个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有效运转,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农药学人才。为此,我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研究室、实习基地等四个开放式平台(图1),并将其有机结合、高效利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材体系的选择与完善

相对于医药学等传统学科来说,农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很不完善。例如,目前尚未有农药学方面的国家规划教材,而已有的教材也存在内容滞后等缺陷。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尽一切可能采用农药学权威著作作为教材,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写完善了农药学课程体系必须的配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即将出版、由孙家隆编著或主编的农药学教材与教参有:《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一版)《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现代农药合成技术》《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二版)《农药科学使用》《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虫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菌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除草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鼠剂卷》《新编农药品种手册》《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第二版)等。其中《农药化学合成基础》《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等已经被多所农药学相关院校采用为教材,《现代农药合成技术》获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一等奖。教材、教参的完善,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时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三、课堂理论教学多元化,加强思维训练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全部核心课程(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等)及部分重要选修课的教学,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对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晰、图表丰富、图文并茂、动漫结合,讲授知识必须和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学科前沿及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摈弃“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以研究式教学为核心:这是我们近年来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授的内容作为一个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农药化学》课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我们将天然的毒扁豆碱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先导优化、创制经纬研究;同时将先导优化、生物等排、药效基团拼接等农药化学专业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训练其发散性思维。以案例教学为依托:这是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的教学手段,即课堂教学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讲解,学生较深入地掌握知识要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农药合成》课中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教学中,我们将“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归纳得出如下合成路线图。[3]

根据合成路线,结合实例解析各种路线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成与生产方案的能力。

以网络教学为辅助:即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青岛农业大学农药学QQ群,与学生全方位互动。在每学期开始前将该学期课堂教学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难点疑点分析等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及农药学QQ群,让学生提前对该课程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地进行预习、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课外答疑外,还在网络平台和农药学QQ群上进行答疑教学、作业讲解等,做到关键知识点课外答辩共用化、公开化,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重视实验教学,养成探索精神

(一)精选实验内容,实用与创新结合。实验教学应具有连贯性与梯度性,所以我们在设计农药方向药学专业培养方案时,学生实验以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提高实验技能作为《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的选题原则:和实际生产相关联的综合性实验占40%,设计性实验占40%,与科研相关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力争每个实验都有与之对应的工业产品或科研课题,使学生实验过程中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独立实验,突出能力培养。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动手能力、工作的主动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实验必须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前,在学习与研读教材、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经教师点评与改进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规范操作、记录详细,力争做到和科研紧密结合;实验后,认真归纳总结,形成一份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问题与思考等内容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文本。

(三)单独考核,提高重视程度。实验课程全部与相关理论课教学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独立计算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核由实验部分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比重为60%和40%。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实验准确度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核实验技术与实验操作。

五、实践教学,深入社会

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六学期进行的农药学综合生产实习和假期进行的社会实践。其中第一阶段共4周,进行方式与内容如表2所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亲身参加生产,获取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信息,解决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第二阶段在第六学期后的暑假进行。暑假前,学生自由组成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社会,完成至少4周“真刀真枪”的岗位“职工式”的实践。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自我定位的就业方向确定,成绩由实习基地专家、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

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学生对农药工业企业有了整体的认识,对自己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及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5]打下基础。

六、提升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的质量

科研训练、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教师双向选择,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为了保持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相同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为同一位导师。科研训练在第七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导师指导下的立题、文献检索、科研内容的基本素质培养,为第八学期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基础。

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按照导师下达的任务书首先进行文献检索、立题研究,完成立题报告。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一项农药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课题分为理论型与应用型,以密切联系农药学科为要旨。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我们加强了检查力度:三月中旬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查看毕业论文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六月中旬进行全面的“盲评”与20%的重复率检索检查。经数年的坚持,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七、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应学校要求,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在校教师培养和学科专家引进力度。目前,专职农药学教师17人,结构如表3所示:无论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还是访学与社会实践经历,都趋于合理状态。

高学历以及职称、年龄结构的科学性和经历的广泛性,保证了师资队伍建设前瞻性要求,也为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提供了质量保证。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有机磷类农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高效、广谱的化学杀虫剂,因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对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具有极大的危险[1]。而我国水体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2,3]有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敌百虫。并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中规定了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阿特拉津的标准限值。

固相萃取技术能更有效、更简便、更环保地分离富集有机污染物,其在水中痕量的有机磷农药测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目前测定有机磷农药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5-7],为避免干扰和准确定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利用C18 固相萃取柱富集水样中有机磷农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中敌敌畏、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马拉硫磷、内吸磷、阿特拉津等7种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方法。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Agilent6890/5975B气相色谱/质谱仪;HP-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ReekoAutoSPE-06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睿科仪器有限公司);固相萃取柱:AgilientODS-C18(500mg),Waters Oasis HLB(500mg),Thermo scientific C18(500mg),Agela C18- SPE(500mg) 。

样品瓶:1L棕色具塞磨口玻璃瓶;二氯甲烷、甲醇、丙酮:Fisher公司的农残级溶剂。

有机磷类标准物质:敌敌畏(100mg)、乐果(100mg)、内吸磷(100mg)、阿特拉津(100mg)、马拉硫磷(100mg)、甲基对硫磷(100mg)、对硫磷(100mg) (均来自Chemservice公司)

有机磷类贮备溶液:取有机磷类标准物质化学论文,放人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作为有机磷类贮备溶液(约10 mg/mL)。

有机磷类标准中间液(1000mg/L):取有机磷类贮备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配制成混合标准中间液。内标标准溶液: 菲-D10(浓度为1000mg/L)。

1.2 实验方法

1.2.1 仪器检测条件

GC柱温:100℃(0min),6℃/min升温到120℃ (1min),30℃/min升温到180℃ (4min),6℃/min升温到210℃ ;进样口温度:250℃;分流进样,分流比:1:5,流速:1.5 mL/min;进样量:1.0 mL。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50 ℃,接口(传输线)温度280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温度150 ℃,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溶剂延迟4.0 min。

1.2.2 水样制备及固相萃取

条件实验中:取一定体积有机磷标准溶液中间液加入到500mL水样中,配置成所需浓度的水样。

设定自动固相萃取仪的程序,固相萃取C18柱使用前使用甲醇6mL和水10mL活化,活化速度为10mL/min; 进样500mL水样,进样速度为5mL/min;取10mL二氯甲烷洗脱,洗脱速度为3mL/min;洗脱液用高纯氮气吹干,浓缩至1mL,向其中加入10μL内标标准溶液,混匀进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

1.3 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

以选择离子方式采集数据,以保留时间和目标化合物的主要离子的荷质比以及其2~3个主要碎片离子峰的绝对丰度与分子离子峰的(或定量目标离子峰)绝对丰度的百分比与标准品吻合度(如不超过±15%)来定性,用标准溶液的内标标准曲线定量计算样品种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表1 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有机磷农药的定性依据

 

序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保留时间(min)

特征离子(m/z)

1

Dichlorvos

敌敌畏

5.006

109、185、79

2

Demeton-S

内吸磷-S

9.686

88、170、115

3

Dimethoate

乐果

9.751

87、125、143

4

Atrazine

阿特拉津

10.042

200、215、173

5

Methyl Parathion_

甲基对硫磷

12.497

109、125、263

6

Malathion

马拉硫磷

13.845

125、173、93

7

Parathion

对硫磷

14.192

291、109、97

8

Phenanthrene-D10

菲-D10(内标)

第3篇

论文摘要 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30 年代初, 化肥、农药的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标志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农业时代,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机械化作业强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耐肥品种的推陈出新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 共同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加( 主要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1 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

1.1 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

长期以来, 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导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一直是农业及环境科学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化学肥料, 尤其是水溶性极强的氮素化肥, 不仅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冲刷到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中, 而且可以通过降雨及灌水等淋溶到泉水及深井水中。农业生产活动被认为是硝酸盐污染水环境的最重要原因。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氮素化肥的超量施用, 提升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 从而导致了水环境的富营养化。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在粮田面积减少的同时, 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面积迅速扩大。农民在经济作物上的投入远大于粮食作物, 由此带来的农业化学污染也更为严重。

1.2 作物的抗逆性下降, 农产品的品质降低

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 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和氨基酸的含量, 并使植物的细胞壁机械强度减弱, 从而诱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如此, 农业化学品的超量施用还可以导致植物收获物中维生素C、有机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的降低, 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 植物吸收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后, 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现代农业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病、虫、草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为了尽量减少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 不断增加用药量和不断使用农药新品种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杀虫剂的大量施用给害虫的天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使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努力陷入了一个“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 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的恶性循环。

1.3 土壤肥力下降及土壤酸化

现代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土壤的机械化作业强度不断加大, 由此导致的土壤水蚀和风蚀及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农田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 而导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则是频繁的土壤作业造成的表土疏松及径流加剧等。

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除了容易引起土壤养分失调外,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土壤的渗透能力降低等, 致使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

2 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2.1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耕、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数量, 提高土壤的渗水性, 减少雨季的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抗水蚀及风蚀的能力, 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 全方位培肥地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免耕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它不仅适合于水浇地, 更适合于旱地。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 而且使土壤不断培肥, 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转贴于

2.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的内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进行肥料运筹, 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而且可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许多农民群众为方便起见, 将全部或大部分氮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做基肥一次施入, 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这种传统的施肥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肥效, 降低生产成本, 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3.1 革新地面灌水技术, 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技术多为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 破坏土壤结构, 而且也是造成农业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可节水30%以上, 而且可以降低田间湿度, 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 从而减少杀菌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 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 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 不仅便于浇水管理, 而且使灌溉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60%, 从而减少了水蚀, 保护了土壤。

2.3.2 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胁迫时会产生化学信号并输送到叶片, 叶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胁迫的信号后会降低气孔开度或关闭气孔, 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非充分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于振文等专家( 2001) 对高产小麦高效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后认为, 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 小麦生育前、中期适度灌溉, 在保证适宜亩穗数和幼穗正常发育的前提下, 适当抑制营养生长; 后期补充灌溉, 延缓根系及功能叶片的衰老, 保证穗粒数和粒重。这样, 就可以将传统的3~5水减少为1~2 水, 从而使灌水效益显著提高。

2.4 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第4篇

论文摘要 推荐了水稻的几种重大病虫害最新的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以及高效、低毒、环保型化学农药的应用技术。

近年来,虽然科研工作人员不断培育出水稻抗病虫新品种,农民也加强了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许多高效农药在防治水稻病虫害中也投入了使用,但受气候、种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重大病虫害仍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的生物灾害[1]。

水稻病虫害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等为主。在防治上,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既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保证产量安全,又要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2]。

1防治策略

以作物为中心,以重大病虫害为主攻对象,强化源头控制和暴发流行区的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生物、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依赖,努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可持续控制。

2防治适期和指标

(1)稻纵卷叶螟。①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隔7d再防治1次(大发生年份);②2龄幼虫高峰期前防治(中等发生年份),每百丛3.3cm以下绿色小苞数30个。分蘖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以保护天敌和稻田生态环境。

(2)螟虫。防治二化螟,在分蘖期株枯鞘率3%~5%、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块数达750块/hm2时用药;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期卵块数达600块/hm2时防治枯心,或三化螟螟卵孵化初期进行防治。

(3)稻飞虱。每百丛平均虫量分蘖期为1 000头,孕穗至抽穗期为1 500头,齐穗至乳熟期为2 000头以上。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4)稻瘟病。重点防治水稻易感病品种、敏感时期及老稻瘟病区。发现发病中心、急性病斑或病叶率达到10%时实施药剂防治,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齐穗期要各打1次保护药,进行预防。

(5)纹枯病。分蘖盛期病丛率达5%~10%;孕穗期病丛率常规稻达20%左右,杂交稻为30%以上。

3主要推荐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将近化蛹时,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处理带虫稻草,合理安排茬口,及时深耕灌水浸田,浸没稻桩10d左右,可降低虫源基数。螟虫卵孵化始盛期,将田水排至3cm以下,降低蚁螟为害叶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各灌深水1次,保水3d,可杀死大量幼虫。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单季稻可适时推迟播种期,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深淹没稻桩。

3.2生物(药剂)防治

(1)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生长前期,或田间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苏云金杆菌对蚕高毒,靠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在抽穗破口期遇阴雨天气、叶瘟和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齐穗后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

(3)宁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水稻病毒病感病初期,采用宁南霉素与杀虫剂配合使用,连续用药3~4次,对病毒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4)稻鸭共育技术。鸭子可捕食大部分飞虱及其他害虫,还可起到踩草、耕耘和刺激水稻健壮生长的作用,减轻稻飞虱、螟虫、稻水象甲、叶蝉、纹枯病和水生杂草等病虫草害的危害。

3.3物理防治

(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成虫发生期在稻田设置频振式诱蛾灯捕食与诱杀,可减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瘿蚊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2)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可诱杀集中连片稻田中的二化螟。

3.4化学药剂防治

(1)氟虫腈、敌氟腈、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哒嗪硫磷或阿维菌素+毒死蜱,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使用时注意,阿维菌素对光稳定性较差,要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施药;对鱼高毒,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对蜜蜂有毒,不要在开花期施用;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期20d。

(2)丙溴磷、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低抗区、非桑蚕区可结合应用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剂)。利用5%锐劲特+40%毒死蜱的高效配方,对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螟虫具有理想效果。

(3)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毒死蜱防治稻飞虱;氟虫腈+吡虫啉、或毒死蜱+吡虫啉防治水稻灰飞虱效果良好。

(4)咪鲜胺、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感病品种和老发病区,连防2次,隔7d 1次。井冈霉素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或三唑酮农抗120水剂喷雾,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纹枯病与稻飞虱同时发生,可选用虱纹灵或阿维菌素加井冈霉素混用。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控制氟虫腈的使用次数,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蔬菜农药残留的概念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一些有机氯类农药却难以降解,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同时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度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由于农药残留对人类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

二、蔬菜农药残留标准

目前,我国与蔬菜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35项,涉及农药残留指标58项,农药52种,名称如下:对硫磷、马拉硫磷、甲胺磷、甲拌磷、久效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涕灭威、六六六、敌敌畏、DDT、乐果、杀螟硫磷、倍硫磷、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二嗪磷、喹硫磷、敌百虫、亚胺硫磷、毒死蜱、抗蚜威、甲萘威、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氟胺氰菊酯、三唑酮、多菌灵、百菌清、睡嗓酮、五氯硝基苯、除虫脲、灭幼脲、双甲脒、敌菌灵、异菌脲、代森锰锌、灭多威、克螨特、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甲霜灵、伏杀硫磷、2、4D。

三、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

目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其中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年使用量约占70%,毫克级的有机磷类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地。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不为人体所分解时,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各种病变。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终身残疾。亚急性中毒:致癌、致畸(畸胎和畸形儿)和致基因突变(损伤生物的遗传物质,导致不可逆诱变的作用),损害人体的重要脏器。慢性中毒,农药残留更为可怕的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作用包括神经、生理、生化、血液、免疫和病理等方面。危及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神经系统失调,破坏人体器官生理功能,内分泌紊乱,引起妇女经血失调及面部生出各种斑痕。引发中老年人各种疾病。 [来源:论文天下 ]

四、减轻蔬菜农药残留危害的方法

农药残留有两种形式,一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一种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农药直接进入蔬菜、水果的根茎叶中。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去除蔬菜农药残留:

1、浸泡水洗法

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臭氧降解法

臭氧处理是现在应用较多的一种降解农药的手段。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有极强的氧化分解能力,臭氧在水中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瞬问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它可选择性的与化合物中杂原子发生反应,主要使农药分子化学键断裂,生成小分子产物挥发或溶于水中。由于大部分农药本身含有杂原子,所以容易被臭氧降解。它不仅能够破坏马拉硫磷、乐果等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烯炔、炔烃等碳链,而且对其基团有着强烈的氧化作用。这种打断连接键和基团氧化的双重作用使得上述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彻底改变,从而起到解毒、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

3、碱水浸泡法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次方法是有效的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物污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4、有机磷降解酶

第6篇

论文摘要:摘除番茄幼果上的残留花瓣和柱头降低了灰霉病菌的初侵染点,再辅以施用适当农药压低苗期和开花前期病情,能有效防治番茄果实的灰霉病。该项技术防治目标明确、成本低、无公害,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番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番茄果实,首先侵染花瓣和柱头,进而向果蒂、果柄、果脐和果实的腹部扩展,最后蔓延到果实的其它部位。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番茄大量种植,番茄灰霉病日趋严重,一般年份损失20%左右,病重年份50%以上,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一个制约因素。由于目前尚没有发现抗灰霉病的材料和品种,生产上主要依靠化学防控其危害。但由于灰霉菌具有繁殖速度快、遗传变异大和适应性高的特性,生产上频繁施药,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且化学农药残留量较大,污染严重。

为了探索无公害番茄生产技术,针对番茄灰霉病的危害和侵染特点,笔者于2006年进行了摘除番茄幼果上残留花瓣及柱头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试验研究,现小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于2006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园艺场进行。

供试作物为结果期大棚番茄,品种为中杂9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①:2,4-D蘸花7~10天后摘除番茄幼果上残留花瓣和柱头,不施药;处理②:常规喷药,从3月中旬起,每隔7~10天,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万霉灵1000倍液,共7次;处理③:2,4-D+50%速克灵粉剂1000倍液蘸花7~10天后摘除番茄幼果上残留花瓣和柱头,不施药;处理④(CK):不摘除番茄幼果上残留花瓣和柱头,不施药。

以上各处理在试验期间不另施杀菌剂,其它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各处理小区面积25m2(5m×5m),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从3月下旬起至5月16日,在番茄灰霉病的主要发生期每隔5天用5点取样法检查各处理小区病果数并摘除各小区所有病果,检查时每小区随机固定5点,每点4株,合计每小区20株,统计全程病果数和采收的好果数,计算病果率和防治效果。

1.3防治成本核算

在番茄盛花期随机抽样摘除100个幼果上的残留花瓣和柱头,记录所需时间,再根据667m2采摘果实数,折算其所需工本,比较各处理的防治成本。

2结果与分析

2.1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防治效果

试验表明,①、②、③三种处理均能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的病情发展,处理①各小区在病害主要发生期(3月25日至5月20日)的全程病果率为5.17%~10.15%,平均为8.96%;处理②各小区全程病果率为6.32%~10.10%,平均为8.70%;处理③各小区全程病果率为3.63%~7.89%,平均为5.72%,CK各小区全程病果率为38.17%~57.33%,平均为49.66%(详见表)。处理①和处理②的防治效果经LSD法检验后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摘除花瓣及柱头法防治番茄灰霉病已达到一般杀菌剂的效果,处理③的防治效果显著,已达88.48%。

2.2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防治成本分析

根据测试,摘除667m2幼果上的残留花瓣约需8个工,以每工25元计,合计成本200元;而采用常规施用农药方法防治,一般每茬用药约6~7次,667m2需2.5~3个工,以每工50元计,折合人民币125~150元,加上农药成本89~100元,其防治成本略高于摘除残留花瓣和柱头的防治成本。

第7篇

a 现代化农场大批培育的苹果,卖相好,个头均匀,价格适中;

b 新疆某偏远农场种植的有机苹果,光滑圆润,价钱是第一种的两至三倍;

e 城郊老农自家刚摘的苹果,没打太多农药肥料,大小不均,卖相欠佳,价钱也比第一种稍便宜。

你会选哪种?

对于有消费能力,又注重提升生活质量的人来说,第二种是最常考虑的答案。为什么呢?“有机食品没农药,吃着放心些!”“我都是专门买给孩子吃的,营养价值高一些吧。”“支持环保啊,那些整天打农药化肥的农场,把土地河流都糟蹋了,后代还怎么活!”……

问题是,我们花高价换来的有机食品,真的代表营养、安全和环保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初衷?就在有机食品每年以大幅度的增长率占据欧美市场时,一些唱反调的研究开始引起关注。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公布了一份历时50年、长达162页的研究结果,发现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元素并没有什么区别,后者甚至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超过了有机食品;而2012年9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也认为,有机食品跟常规食品的营养价值差不多,只是农残含量要低一些,但这跟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不明确。

这些研究发表后,受到的质疑和讨论非常热烈。可惜至今为止,围绕着有机食品的真实价值,仍无法盖棺定论。但至少,当你把围绕它的争议都梳理一遍后,下次满怀豪情地为“有机”掏腰包时,可以更清楚自己买下的到底是什么。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

“这几年,我的病人总是问我有机食品到底有没有好处,应不应该买,这搞得我很困惑。”德纳·布拉瓦塔是斯坦福大学健康政策学院的学者,同时也是一家康护公司的健康主管。为了找到明确的答案,她决定做一次大范围的学术论文筛查,比较一下过去几十年里关于有机食品的研究。这项工作很快引发了斯坦福大学其他同事的兴趣。于是,十几名研究人员搜索了1966-2011年间发表的6000多篇比较有机和常规食品的论文,并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240篇进行分析。

最终他们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多少让人意外:“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有营养。”论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介绍,在他们筛选出的调查中,有223篇对比分析了有机和常规食品的主要营养元素,另外17篇则对比了两种食品的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在检测过的14种营养物质中,有机蔬果里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蔬果的只有两种:磷和酚类(比如辣椒素)。不过,鉴于比较少人会缺乏磷和酚类,这项发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不过,他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发现。比如在有机牛奶和有机鸡肉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对人体的心脏有好处。有机食品也确实含有更多的苯酚,苯酚中的类黄碱素(flavonoid)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抗氧化物。只是,这些食物中的十八碳烯酸含量也比较高,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另外,这些物质的含量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要证明这种差别的有效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至于对有机食品食用者健康的研究,他们也没有找到太激动人心的发现。“在我们找到的17篇相关论文中,试验时间长则两年,短则两天,样本数也比较有限,因此数据出入比较大,缺乏有说服力的长期研究。”

对于斯坦福大学的这篇论文,反对者举出了例子:加州大学的食物化学家阿里森·米歇尔的团队曾做过长达十年的试验,发现同样品种的番茄,在有机和常规的种植方式下,前者所含的两种抗氧化剂比后者要高出79%和97%。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看过这项研究,但她认为,这项试验的种植条件比较特殊,番茄的生产从头到尾都被严格控制着,如果放到不同的种植气候、土壤中,有机番茄是不是还能有这种表现,是很难说的。“所以,有机和普通种植方式对食品营养的影响,还不如特定的土壤气候环境、种植收割周期等对营养的影响来得大。”

“另外,在许多发达城市,有机食品往往是从远处的农场千里迢迢运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包装、冷藏、运输和储存时间的变化,可能已经让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打了折扣。”

至于德纳·布拉瓦塔,面对病人关于有机食品的询问,她有了明确一些的答案:“单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有机食品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多吃蔬果的健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差钱,吃有机的当然好。但与其省吃俭用每天只买一个有机苹果,你不如用同样的价钱,每天多买几种蔬果吃。”

有机食品同样具有毒性

虽然仅从营养成分上看,有机食品似乎没什么神奇,但它并非没有让人称道之处。就拿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千多种有机食品中,只有7%的样本检测到了农药残留,而在十万多种常规食品中,检测出农残的几率是38%。此外,常规食品上发现的细菌,更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报告也提到了两项对儿童健康的研究,发现食用有机食品的孩子体内的农药残留确实更低。就在报告发表的下个月,美国儿科学会也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在2012年10月的《儿科学》上,儿科学会的专家建议“尽管没有临床证据说明有机食品更有营养价值,但它们确实能降低农药和抗生素的摄入量。鉴于儿童和胎儿的免疫系统并没有成人完善,儿童和孕妇食用有机食品无疑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低农残!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关键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买了有机水果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机蔬菜可以冲一冲就拿去拌沙拉呢?

最好不要上当。

首先,有机食品确实“不能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不代表它不使用农药,只是它用的是“有机农药”。目前,被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使用的有机农药有195种,它们都是从动物、植物或者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比如硫磺、敌百虫、除虫菊、毒鱼藤等。尽管跟人工合成农药来源不同,但它们同样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残留,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吃下去,对身体能有好处吗?

其次,有机蔬果不使用化肥,因此在种植时大多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动物排泄物。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人畜体内都有病菌和重金属,会随着粪便排出,用这些肥料种植出来的蔬果,沾染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几率更高,可能引发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全球食品研究主管丹尼斯·艾弗瑞是名激烈的反有机人士,他曾引用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宣称食用有机食品感染大肠杆菌的危险性是食用普通食品的八倍。

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由于有机农田的虫害比较难控制,有些植物被咬伤后可能分泌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也更容易被霉菌等感染。而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学者吉蒂尼·S曾在2005年发表过一项研究,他和同事对比了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后,发现有些有机牛奶样本中的黄曲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奶,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出具体的原因。

看不见的资源耗费

对于现代化农业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化肥农药抗生素泛滥、土地板结贫瘠、河流水道被污染……有机食品的培育,其实是人们回归传统,向大自然还债的一种方式。有许多研究和实例证明,有机种植对恢复土壤生命力,调节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把它跟环保联系起来。

那么,回到买苹果的例子,如果我买下了来自新疆的有机苹果,是不是就比买城郊老农的苹果要环保呢?这是个有趣的论题。

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看,尽管有机苹果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友好,但它从遥远的产地包装好,千里迢迢地运到我身边的超市,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能源可能已经抵消了它带来的好处,那么,买城郊老农刚摘下来的苹果是不是反而环保一点?

而从种植过程所耗费的资源看,有机食品也未必真的更环保。美国罗代尔研究所的专家就曾提出,为了控制虫害,专门生产大量的有机农药本身便提高了社会和生态成本。以最常用的除虫菊为例,为了从除虫中提炼出足够的有效成分,满足每年全球超过两万吨的需求,肯亚和秘鲁开垦了大量的花田,并靠无数人力每天手工采收一亿多朵花。这些花田本身占用了生产农作物的土地,甚至是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换来的,这对环境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说到消耗的社会成本,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的教授肯·格林有更明确的看法。他和同事曾在2007年向英国环境农业部(DEFRA)提交过一份全面的报告。在报告中,格林和同事比较了150种最常见的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得出的观点是:“与集中化大批量产的同类食品相比,有机生产能源利用率不高,消耗的土地可能加重森林和生态系统的负担。”比如,报告提到,跟常规牛奶相比,有机牛奶的生产需要增加80%的土地,排放的污染物也增加了一倍。

第8篇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北方地区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 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论文百事通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二、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三、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四、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五、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 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第9篇

论文摘要从深翻改土、灌水与排涝、中耕除草、覆盖、施肥、搭架及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无公害黑莓生长期管理技术,从而为无公害黑莓的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深翻改土

黑莓园活土层要求达到40cm左右,通气状况良好,根系主要分布层(10~3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根据不同质地的土壤,在黑莓建园时,应采用不同的措施。瘠薄山地、丘陵应在秋冬按黑莓种植的行距开沟冻土,并在沟中填充有机质,如稻麦秸秆、树叶、枯草等。已建成的黑莓园,深翻要在晚秋修剪上架后至早春发芽前进行,离根近的地方应浅翻,以防损伤根系,离根远的地方可深翻,保证黑莓园土壤疏松,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2灌水与排涝

一般情况下,发芽前后至萌枝发生期(3~4月份)、花后至幼果膨大期(5~6月份)和果实采收后(8月份)遇干旱分别灌水1次,果实成熟期(7月份),如连续干旱,每7~10d应灌水1次,灌水量要以浸透根分布层(15~30cm)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灌水方法除采用地面灌溉外,尽量采用滴灌、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黑莓园,雨水过多时,会发生渍害(黑莓不耐涝),应及时排水。

3中耕除草

定植建园的第1、第2年此项工作较为重要,1年内需中耕除草6~8次,3年后黑莓已成园,1年只需中耕除草3~4次。及时中耕松土,可使土壤调温保墒,并消灭杂草,从而保证黑莓的良好生长。

4覆盖

黑莓园覆盖应在春季施肥、灌水后进行,利用稻草、麦秸等覆盖于畦面上,覆草厚度为5~8cm,连覆3~4年后浅翻1次。

5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以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及生物活性,同时要避免肥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5.1基肥

施基肥一般在晚秋进行,要以经高温发酵或沤制过的有机肥为主,配少量的化学肥料。有机肥施肥用量按每生产1kg黑莓施1.5~2.0kg计算,施有机肥45~60t/hm2,加磷酸二铵450~525kg/hm2(或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硫酸钾450~600kg/hm2。高产稳产的黑莓园施有机肥可增加到75t/hm2以上,肥料缺乏的地方也应达到1kg果1kg肥的标准。施肥方法有条沟施肥法和全园施肥法。

5.2追肥

追肥应看苗施肥,旺长田,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长势差的田块,应以氮肥为主。肥料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每年进行3次。第1次施肥在萌芽后萌枝发生时,肥料以氮肥为主,以满足花期所需养分,促进萌枝生长;第2次在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应以氮磷肥或复合肥为主,以利于果实发育,同时促进一年生分枝生长;第3次在果实成熟以后(最好结果枝蔓已剪除并清理出园),以复合肥为主,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450~600kg/hm2,以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使枝蔓充实,提高越冬抗寒能力,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施肥方法为沟施或穴施,肥料施入后要盖土,若土壤墒情差,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

6搭架及整形修剪

6.1立支架

目前多采用篱壁形支架。在定植当年,沿种植行每隔5~6m立一支柱,支柱长2.5m左右,埋入地下60~70cm,地上1.8~1.9m。在支柱上绑2~3道铁丝。

6.2修剪

包括夏季摘心、果后去除枯死枝蔓和冬季整形修剪与绑蔓上架三方面。夏季摘心一般在初夏萌枝发生并快速生长的时期,当萌枝高度达到1.0~1.5m时摘心,以促进侧枝生长。果后去除枯死枝蔓一般在7~8月份(不同品种有差异),从根部去除上一年萌枝,并小心剪除该萌枝上的侧枝,尽量减少对当年生枝蔓的损伤。枯死枝剪除后应清除出黑莓园。

7病虫害防治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以改善黑莓园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措施,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具体进行防治时,应选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改进施药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用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保证黑莓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

危害黑莓的病虫很多,但对黑莓造成较大影响的病虫害不是太多,目前主要有地老虎、赤毛虫、金龟子(成虫)、刺蛾等虫害,严重的病害还较少。地老虎掌握其发生规律,可用毒饵诱杀。有些年份,在黑莓产区金龟子成虫会对黑莓产生极大的危害。利用其趋光性进行诱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他害虫,如毛虫、刺蛾等,可用一些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总之,掌握各害虫发生规律,用最小的药量,最佳防治方法,将害虫防治在发生初期,就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农药按其毒性来分,有高毒、中毒、低毒之别,无公害果品对农药要求是优先采用低毒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为了减少农药的污染,除了注意选用农药品种外,还要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用低浓度进行防治,喷药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来定。不要随意提高用药剂量、浓度和次数,应从改进施药方法和喷药质量方面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另外,在采果前20d应停止喷洒农药,以保证果品中无残留或虽有少量残留但不超标。

参考文献

[1]王忠军,侯国才,杜传宝.黑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8):80-81.

[2]吴文龙,陈岳,闾连飞,等.黑莓栽培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4,31(4):37-39.

[3]祁明利,许详凯.黑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28.

[4]王焕兴.黑莓栽培管理技术[J].山西果树,2007(3):25-27.

第10篇

项目来源: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TDGJ1502)

【分类号】G631

目前,在我国农业植物保护领域中,不规范使用农药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滥用和乱用农药、盲目混药、用假药、加重用药等[1-4]。培养农民规范、安全用药,对提高农民的安全用药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药安全使用意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农药时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安全用药认知和行为倾向,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高度习性[5]。由于大多数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不管从事农药销售行业还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等,都将是农民安全用药的直接引导者,因而提高植保专业学生安全用药意识意义重大。植物化学保护是植物保护专业三大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若能将环保意识教育有机融汇于农药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并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大田实地演练等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科学用药技术和安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后手把手指导农民,携手推进绿色环保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药绿色发展理念

客观全面地了解农药优点和缺点是安全用药意识培养的前提,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药绿色发展理念是培养安全用药意识的基石。

1、教育学生认清农药在植物保护技术中的作用:化学防治的优点是见效快、防治效果高、比较稳定,效益高,特别是当害虫猖撅时, 一般只有化学防治才能解决问题, 或者要先用化学防治, 快速降低种群数量,保证其它方法(如生物防治)的有效应用。例如当棉蚜大爆发时, 一般只有先用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密度, 然后再依靠自然天敌等使棉蚜得到长期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治理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主要靠农业生态环境调控和生物天敌制约,化学防治只是起到预防和应急作用,不能从源头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通过课堂教学、生产实习,还是课题研究,务必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农药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扮演的角色,是深刻理解植保方针内涵的首要任务。

2、引导学生养成时刻衡量农药利弊的习惯:农药通过消灭有害生物,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但农药喷洒后大部分落入农田土壤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造成环境污染。课堂中要反复例证农药残留对环境、生态及我们人类影响,特别是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绪论和农药归趋的章节,采取讨论和图解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农药的环境行为,深刻领悟农药残留的潜在威胁,以此敦促敦促学生养成用药前须考虑农药利弊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加强学习衡量农药利弊的方法与药害预防措施。

3、鼓励学生选择绿色农药、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由于传统农药给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已不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因此,对人类健康安全、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通过绿色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绿色农药必是未来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市场销量已达农药总量的20%,而要在近十年达到60%的市场占有率仍需快速发展。为鼓励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农业部和石化局均对生产农药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化学农药残留物受到严格监控,一些地方政府还对生物农药使用者予以高达价格50%的补贴政策。就技术层面而言,业界关注植物体农药开发,充分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通过开发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的目的,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的课后作业中可以经常围绕“绿色农药发展”布置小论文或作业,激励学生了解当前农药政策与农药应用的前沿知识。

二、培养学生植保实践专业技能

安全用药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需要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作支撑,只有培养好学生扎实的植保实践技能,才有能力在行动中落实安全用药。

1、结合社会形势及学生心理变化选择安全用药教学方式

根据学校的总体方略,切合实际制定一套完整且贯穿始终的培养方案。对于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从入学教育起便由专业教师在相关知识上进行教育和引导,灌输和谐植保和绿色环保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挑战性和发展观,为进一步学习农药和综合防治有机相容打下基础[6]。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中讲解实际案例,突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授课期间授课教师主动提出植保生产实例,并加以讨论、分析和总结。加大平时成绩的考评比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感兴趣的植保专业相关问题,激励学生与专业老师积极互动,培养学生进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的科学研究,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绿色植保”研究方向上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校企联合项目等,通过项目运行,给予学生更多的前沿知识的指导和自我发展空间,突出创新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校企联合培养,引进全新企业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植保学生生产大实习时,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培养协议,校外实践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步入社会,短期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制定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定期以抽查的形式考核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表现能力。

2、将学生植保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理论教学时时渗透实践例证,让学生预演实践:由于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所以内容与生产密切关联,如何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化至关重要。每节课留10分钟时间进行实例讨论,教师搜集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生产实例,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并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每章内容结束后抽出一节课时间,随机抽查学生讲解本章的核心内容,敦促每位W生及时总结。课余鼓励学生咨询自己身边发生的植保生产问题,教师应及时分析并给出合理解决方案,激励学生养成善于关注身边发生的植保问题的习惯。

(2)试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实验课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求”者,大力提倡学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在验教学中,积极践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由3~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让每个小组独立承担相同课题下的不同药剂和不同供试生物的实验任务。在保证实验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每个小组长的作用,激发各个小组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实验教师应及时讲解实验原理,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实验。在实验进行中,实验教师应积极地加入到学生们的讨论中去,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实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安全用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激励学生树立用药环保担当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安全使用农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环境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激发植保学生安全用药的环保责任担当意识尤为重要。

1、鼓励学生树立环保监督担当意识:针对已经出现的农药残毒问题,各级农药相关部门及个人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要进一步健全农药管理机制,规范安全用药操作方法,鼓励学生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农药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迫使所在农药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改变农民“自留地不用药,生产地狠用药”的错误小民思想。

2、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建议学生观看共享到班级QQ群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片,并在QQ中写出自己的观后感。了解“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弊端[7],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及自身担当能力:开展创新试验的研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申报环保方面的大学生创新研究课题,激励学生查阅大量的农药环境行为和治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用药环保行为。敦促学生在药效试验期间,从自身做起,穿好防护服,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制剂并进行精准化施药,努力提高环保责任自身担当能力,做环境友好型公民[8]。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急需环保意识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 《植物化学保护学》在理论教学中,通过督促学生认清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位置,注重培养学生对绿色农药的选择惯性,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药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植保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的能力,并敦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环境保护相关的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监督意识、环保法治意识及环保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尽大限度地贡献自己力量。

参考文献

[1]Dasgupts S,Meisner C, Huq M.Apinch or a pint? Evidence of pesticide overuse in Bangladesh[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aomics,2007,58(1):91-104.

[2]陈琦.陕西省苹果种植户安全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魏欣,李世平.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2,(24):116-118.

[4]罗峦,周俊杰.农户安全施药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仁县600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7):145-150.

[5]楚颖慧,张瑞红.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机制综述[J].鸭绿江,2014,(05):283.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黄脊竹蝗,生活史,规律与习性,药剂防治,防治时期

黄脊竹蝗(CeraeigkiangguTsai)属直翅目蝗科(Acrididae)。成虫和跳蝻咬食竹叶,咬断小枝,已成为毛竹产区竹林的一种主要食叶性害虫,常造成大面积毛竹叶被食殆尽,林分衰退,甚至部分立竹死亡。寄主植物有水稻、玉米、芦苇等禾本科植物。1997年,黄脊竹蝗在东善桥林场东坑分场的Ⅱ林班突发,因来势迅猛,导致80亩毛竹林分20%立竹死亡,林分衰退,后又多年未发生。自2003年度,该虫再度复发并连年大面积暴发,2006年东善分场430亩毛竹林也开始发生并危害严重,曾采取成虫期烟雾防治,跳蝻期地面喷雾防治,甚至一年内连续防治3—4次,都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还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虫体的抗药性加大,危害严重的林分生物量锐减,部分立竹死亡。为寻找合理的防治方法和有效的防治农药,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东坑毛竹林内进行了黄脊竹蝗生活周期及发生规律和习性的观察,小面积发生的东善毛竹林下放养草鸡觅食蝗虫的生物防治(成果已在2008年本刊3期发表)、大面积发生的东坑毛竹林多种农药防治和对照试验。现将观察、防治和对照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黄脊竹蝗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的观察

试验地点选择在东善桥林场东坑毛竹林内。观察时间为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跳蝻期(初孵若虫)的观察采取林内人工地毯式寻查;成虫交尾期及交尾后成活期的观察采取林内每24小时1次的定时观察、产卵期的观察采取林内罩控式观察(即在林内用1㎡口径、高50㎝纱罩罩住交尾的成虫,分别进行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观察)。

1.2黄脊竹蝗药剂防治试验

1.2.1药剂:77.5%敌敌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全铲(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5%氯氰菊酯(江苏华裕农化有限公司生产)、8%绿色威雷(红太阳集团生产,重庆中邦药业销售有限公司生产)。

1.2.2药械:机械:烟雾防治用6HYC—25侧背式烟雾机(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生产),成虫

收稿日期:

期水剂竹冠防治用功力大、扬程高的FST—D富士特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浙江台卅市富士特有限公司生产),若虫期水剂地面防治用3wf—2、6型背负式喷雾机(临沂亚圣机电有限公司生产)。

1.2.3防治方案

药剂试验地点:选在南京市东善桥林场的晋坳片(850亩)、山后片(1070亩)、东坑和西庵片(680亩)三个片区作为三个重复样地。同时,根据药剂使用要求和黄脊竹蝗的发生、危害特点,制定如下防治方案:

表1.实验方案

年份

药剂

药械

使用方法

2007

77.8%敌敌畏混4.5%氯氰菊酯

6HYC—25侧背式烟雾机

50 g/亩,成虫期烟雾防治。

2008

77.5%敌敌畏

3wf—2、6型背负式喷雾机

250倍、500倍液2种浓度水剂竹冠喷雾;

2009

77.5%敌敌畏混2%全铲

3wf—2、6型背负式喷雾机

250倍液蝻期水剂地面喷雾和成虫期水剂竹冠喷雾

2010

77.8%敌敌畏混2%全铲

富士特担架式机动喷雾机

500倍液水剂喷雾防

2010

8%绿色威雷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果树冬刮皮技术要点与宜忌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正是刮皮的大好时机,也是果树冬管的重要措施之一。果树冬刮皮不但可以消灭病虫减少70~80%,病菌减少80%以上,复壮树势的有效措施,而且还可以减少生长季用药1~2次。对减少来年病虫的危害,提高果园丰产作用极大。

一、果树冬刮皮技术要点

1、选准适龄果树

刮皮时要分果树的种类、树龄来定。一般来说,15年生以上的梨,10年生以上的桃、柿、李、杏,5年生以上的葡萄都可以刮皮,如达不到以上树龄的均不得刮皮,否则适得其反,会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

2、掌握刮皮时间

刮皮的时间一般为12月到次年2月,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果树和病虫的休眠期,刮皮既不影响树体生长,又可将病虫一网打尽。

3、注意刮皮方法

刮皮时要用专用的刮皮工具,对果树的辅养枝、侧枝、主枝及中干部等要认真细致地刮,并掌握好刮皮深度。一般梨树宜深刮到出现红色内皮为止;桃、李、柿、杏等只能轻轻刮去粗糙外皮,切不可刮露白皮。

四、刮后必须消毒

刮皮后,要结合冬季清园把病虫枯枝、落叶、落果连同刮下的残屑一起清除至园外,集中销毁。并用生石灰1公斤、食盐2公斤、豆浆饼0.2公斤,加水3公斤,混入50克动植物油拌匀农业论文,然后放入生石灰1份、硫磺2份、水10份熬成的石硫合剂原液0.5公斤,配成涂白剂,涂刷在刮皮部位即可。

二、果树冬刮皮技的宜忌

1、宜晚忌早 。多数人认为刮皮从落叶到开花前越早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落叶到开花前需经数月时间,早刮皮一方面因幼嫩组织外露,风吹日晒,散失水分,另一方面刮去老翘皮后,相当于人脱去了一层衣服,抗寒能力明显降低,因此宜在发芽前刮皮为好。

2、宜浅忌深。一部分果农刮皮太深太重,使新鲜无病的保护组织被严重破坏,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因此深度以刚好刮除病体,去掉老翘皮为宜,即大树露白、小树露绿,无病处不刮。

3、宜细忌粗。不要只刮主干、主枝上成片的老翘皮病体,对一年生以上小枝也要仔细观察,不放过一个小病瘤,因为绿豆大小的病瘤可产生几亿个菌落,整体树刮后还要上下反复检查1遍,达到完全彻底的目的。

4、宜新忌旧。刮皮后不宜用过去效果很好、高残留、高致人病的福美砷涂或喷,可采用无公害生物农药腐必清5倍液或用无公害的化学合成的保树胶、生物膜等涂刷喷洒杀菌保护,特别是保树胶、生物膜涂在树体上形成一层膜,病菌不易再入侵和传染,树体水分也不易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