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

时间:2022-12-05 13:0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公平之我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公平之我见

第1篇

>> 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下) 生态学视角下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XBRL下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次贷危机下我国长三角地区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新形势下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之我见 “互联网+”下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藏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综述 地平线研究项目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启示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之我见 欧债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中部产业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 浅论信息化背景下的职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加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部地区高职金融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8-28.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3-8-28.

[3]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4]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16-21.

[5]何克抗,余胜泉,吴娟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18.

[6]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9-30.

[7]方子春.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个案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7(8):58-62.

[8]冉新义,杨改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11):60-63.

[9]易佳,盛健.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用数据说话――以上海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4-9.

[10]张屹,范福兰,杨宗凯,周平红.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J].电化教育研究,2012(7):5-10.

[11]李葆萍.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3):37-42.

[12]Shyamal. Majumdar.Regional Guidelines on Teacher Development for Pedagogy-Technology Integration [Working Draft] [M].UNESCO, Bangkok:2005,37.

[13]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3-08-29.

[14]UNESCO. (2011).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15]Advancing Digital Age Learning [EB/OL]. http:///standards/nets-for-students,2013-8-28.

[16]何克抗.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5-11.

第2篇

我们从事的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合作式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积极推崇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应用。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切实搞好合作学习,就要合理科学地分好学习小组,使之进行合理搭配

小学数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小组组成,我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一般一个小组以五六人为宜。因为小组人员过少,形不成合作氛围,而人员过多又会使部分学生没时间发言,进而影响合作交流效果。我以为,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按照不同成绩的学生比例,使男女生比例大体相当,使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另外,还要按照学生个性兴趣爱好和研究专长分组,这样就有利于学优生帮带学困生,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作用。

二、要切实搞好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使其发挥所长

新式的合作学习是通过群体活动共同完成任务的,所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人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而互动性学习的分组,适宜选一个或两个成绩较好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由他来负责分配任务、时间安排、总结汇报等事宜,从而使合作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这样除组长外,每各组还应设一个书记员,负责记录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于汇报。教师还应该对他们多加训练,及时指导,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使教学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里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基本出发点是以促进小学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主。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新思维、新方法,即使不能完美,也要加倍珍惜,及时鼓励引导,甚至不惜舍弃其他相关的内容。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用,还要应用得得当、有效,才好。

参考文献:

程立刚.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J].才智,2011(23).

第3篇

【关键词】班级 正能量 教室环境 规章制度 集体活动 师风师德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的确,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对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创建,如何聚集正能量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正能量是一股锐意进取的蓬勃之气,促使我们在求学路上刻苦钻研,扎实求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对如何聚集班级正能量,创建优秀班集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人文的教室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聚集班级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班级也能说话”。

教室的环境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在“会说话”的墙上贴有名人名言,告诉学生该去怎样学习。把学生的进步展示在墙上,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动学生用自己作品的装饰黑板报一角,使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方座右铭卡片,贴于桌角,时时提醒自己克服随意性。

卫生角有序整洁,告诉你“一屋扫不好,何以扫天下”;学习园地、才艺角告诉你,我们多能干,我们多智慧……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让教室的文化色彩书香气息尽可能丰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独特的浸染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和充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班级体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提升了班级正能量!

二、制订可行的规章制度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规章制度来保障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制定和完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制定我们班级的规章制度,让班级活而有序,在有序中而不死板呢? 陶行知曾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可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上,应牢记一个规则,有布置一定要有检查,否则长此以往,所谓的制度便会成为一纸空文。“火车头”班干部可以负责检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班级制度的实施教师要把握好实施的力度,点到为止,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聚集班级正能量。

三、 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我经常精心组织有特色的集体活动,植树节时开展了“给校园添一点色彩”活动;母亲节,开展“孝心促真情”活动;班级主题班会上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还有朗诵比赛、写字比赛、作文竞赛等德育活动。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胆识和意志,而且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更加奋发向上,在积极的参与中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使班级成为一个更富有凝聚力的、同舟共济的文明集体,一个洋溢着浓浓的正能量的大家庭!

四、 铸炼高尚的师风师德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深深影响着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就能在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了给班级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平时在班中我注重以身作则。如:教育学生讲卫生,我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如此几次,学生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也会主动捡起来。由此可见,班主任的正能量确实给学生很深的影响。我们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真善美的正能量,必须要铸炼高尚的师风师德,拥有无穷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氛围,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宗珠.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教学与教育.2012(06).

[2]杜艳玲.以诚心换取诚心――学生管理感受点滴[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3]李金卫.班级管理之我见[J].教育与管理.2011(05).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班务管理

初中阶段是人从少儿时代所具有的依赖心理向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便是针对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及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得到了发展,依赖性逐渐减少,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同时还存在着容易固执、偏激、孤独及产生闭锁心理等负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动方面出现轻率或者优柔寡断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由原有的对外界情况的迎合转变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健康的成长。

二、初中班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初中生班主任班务管理的现状来看,班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公平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三类,而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也会针对这三个不同的分类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在班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管理不公平的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班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发挥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班主任的班务管理中还存在着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多且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对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必然会给班务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在班务管理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班务管理。

总之,对于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来说,需要克服的管理困难较多,也较复杂,因而班主任应坚持其自身在班务管理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从而真正的实现班务管理的目标。

三、初中班主任班务管理策略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从初中生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班主任,无论是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经验等角度来看,其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而在初中班务管理中,班主任应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从关爱的角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不断地培养学生,从而实现初中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本身在班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实现激励教育应有的作用。只要这样,才能通过班务管理的实际行为来不断的发展初中生的潜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通过班务管理的方式克服学生的缺点。

(二)组织优秀的领导班子

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样离不开其所组织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好坏对班务管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在班务管理中,班级干部的推选工作要落到实处,使得学生在不断参与竞争的同时,把能够为大家服务的学生选为班干部的成员。班主任应做好领导班子的后盾,尽全力支持领导班子的工作。

(三)合理的制订班务管理计划

有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有了优秀的领导班子,同时还需要合理的班务管理计划的支持。在班务管理的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使得制订的班务管理计划能够真实的反映初中生的需求。同时要根据初中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有针对性的制订各种班务管理计划。除此以外,在制订合理的班务管理计划的同时还要加强不同活动之间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初中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密切程度,从而切实提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班务管理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是一项很深的学问,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班务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的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在初中生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班务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超林.班务管理之我见[J].成功(教育版),2007,(2).

第5篇

关键词:中班幼儿;体育活动;挫折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他的一生是漫长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以后将面临诸多的挫折和挑战,因此必须具备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增强自信心。现在的幼儿生活优裕,很少经历失败和挫折,心理脆弱,甚至连一句不顺耳的话都听不得。幼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纲要指出:“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个性品质在幼儿期的可塑性较强,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质,就算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潜质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挫折教育”的有益活动,通过攀爬、过平衡木、拍球、障碍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挫折。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在实践过程中磨练和锻炼幼儿的毅力,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使幼儿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体育活动中的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体育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随机产生的挫折情境很多,如有一次在玩小兔跳彩圈的游戏时,东东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为追求第一他不是跳过彩圈而是直接跑到了终点,他以为自己赢了,可是和他比赛的小军急得哭了,许多小朋友都批评他,大家都说他犯规不愿意再和他玩了,结果东东也哭了坐在地上不愿玩了。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应该明白东东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遇到了挫折,如果这样忽略过去,他下次肯定还会遇到同样的挫折,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人际障碍影响性格的发展。于是笔者让东东和小军讲一下经过,又请东东给小军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东东说:“我只想拿第一,不是故意的。”于是笔者对所有小朋友说:“大家是不是也想拿第一呀?”听到了肯定答案,笔者继续说:“东东也和我们一样想拿第一,只是他玩得太开心忘了游戏规则,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啊!”接着,笔者又对东东说:“我们做游戏都要遵守规则,这样才公平,小朋友才愿意跟你玩。以后玩游戏时,先想一下规则是什么,我们重新比赛一次好吗?”大家都说好,于是游戏又正常开始了。简单的几句话,让东东从挫折情绪中重新站起来,同时也让他知道玩游戏一定要遵守规则。

2.有目的地创设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增强幼儿的耐挫力和自信心。如训练平衡时,设置高低不同的平衡木,让幼儿大胆挑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循序渐进;设置走木桩、攀爬练习,利用一些废弃物如可乐瓶、旧轮胎等,设置各种障碍,增加难度挑战自己;开展竞赛游戏,让幼儿体验失败和胜利,并能正确面对,失败时及时鼓励幼儿,成功时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和增强自信心。

二、在体育活动的挫折中,正面引导教育幼儿

1.让幼儿认识挫折,感受挫折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惑,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幼儿正确地认识挫折,亲身感受挫折,并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于面对,并迎难而上。幼儿对挫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体现出挫折教育的效果,对中班幼儿来说认识挫折教育是首位的,幼儿要学会认识事物的多面性,学会接受挫折,并学会解决问题。

2.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激励幼儿克服挫折

鼓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体育活动时,幼儿遇到挫折,教师要用肯定的词语,如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产生害怕心理时,应用“加油”“你行的”“你真棒”等词语,使幼儿克服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3.利用榜样的作用,战胜挫折

在幼儿眼中教师能力超凡,其行为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所以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体育游戏中做好示范作用,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退却时,“你看某某做到了,你也一定行的”的鼓励话语可以激励幼儿去尝试。

三、加强家园联系,共同进行挫折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方向要一致,特别是在挫折教育的实施上要言行一致。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来学校观看体育活动、参加亲子体育运动会、听专家作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和挫折都会相伴而行,幼儿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互动 教育心理

新课改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和方法。教学互动是为了达到某教育目标而创设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拉近学生间的交流,对培养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从目前实施的互动式教学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钻研和探索。

一、小学互动式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从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来看,还有很多老师在评定美术成绩时仍然以画得像否为评定基准,这样不仅忽略了个体意识,同时对个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教学环境来看,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进行,在缺乏和学生交流的情况下,很难发挥本体功能。另外,受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影响,由于没有顾忌到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教学成绩始终不够理想。

2.师资力量不足。根据不完全统计得知:当前很多小学美术老师都不是科班毕业,所以不能严格把握教学力度。对于这点,应该引起重视。之所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美术,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但是受老师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影响,不仅不易于师生交流,对教学互动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

3.教学形式化过于严重。从字面意思来看,教学互动肯定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是事实上小学美术教学给学生思考与动手的时间极其有限,大部分以讲述为主,学生得到的知识很有限,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内外作业的完成。另外,如果小学老师过于注重教材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学内容和实际经验就会相背离,出现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二、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互动式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从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来看,创建互动式教学能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要积极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并且结合学生特点与社会常识,对相关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处理。通过选用学生熟悉或者贴近生活的素材进行深加工,这样就能让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现代小学美术教育中,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听,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作业,最后出现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象。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等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想象力,必须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启迪思维,进一步提升创造力。

3.加强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老师和学习优异的学生沟通较多,普通学生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少参与到交流中,这也是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很小,但是他们都渴望表现、公平对待以及保护。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多和学生交流、互动,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随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基本上已经普及。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多给学生一些空间,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具有很多优势,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意境,利用视频材料与美术作品也是加深对欧美文化理解的过程。

三、结束语

教学互动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心理出发,加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课题活动;通过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对美术价值进行补充与探讨,培养美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栋 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06,01。

[2]王爽 大连市西岗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05,01。

[3]苏媛 二十世纪末与新世纪初小学美术课程教材对比研究.宁夏大学,2014,03,01。

[4]扈海萍 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05,28。

[5]惠子真 如何让年画真正走进小学美术课堂――以潍坊市寒亭区固堤中心学校教学探索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3,12,06。

[6]赵乐 上海市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05,01。

第7篇

关键词:游戏法;体育课堂;运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教学,目的是引导、帮助学生强健身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依据教材内容,结合新时期小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进行创新教学。游戏活动体育教学就是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喜好来进行的创新教学。

一、小学体育课堂游戏法教学释义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我们还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游戏教学法有这很强的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的时候进行减压,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游戏教学法还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教学法也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人数较多,所以没有一定的纪律是无法成功完成的。所以,在游戏教学法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团队精神,还有效地缓解了自身压力,同时增强了组织纪律性,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二、小学体育课堂游戏法教学规则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将游戏加入其中不是为了让学生一味地疯玩,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所以说游戏教学也是有一定之规的。

1、趣味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再加上他们此时的可塑性也很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这一特点将趣味性和运动性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竞争性强的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出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2、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情况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划分分层次教学。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运动。比如,这个时期的男孩子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反之,女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比较文艺的,那我们就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这样因材施教,结合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学。无论哪一种教学都是围绕教材来开展的,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要将游戏和教材相结合,让游戏成为服务于体育教学的工具。所以,游戏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4、体育教学要做到安全第一。体育课是一门户外运动的课程,这就不得不强调安全问题了。体育课运动量大,运动范围大,同时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以防扭伤的情况。还有,在上课前要对班上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了解是否有重大疾病史。在游戏的设计上也需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小学体育课堂游戏法教学的实施

1、游戏和准备工作的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教师需要了解到学生的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准备一些相应的游戏活动来做好准备工作,以免在上课过程中出现扭伤、拉伤的情况。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跑跳类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

2、游戏诱导教学。一是在体育教学中会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掌握时会有些吃力,从而产生抗拒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类似的游戏,让学生们的大脑中大概有这个动作的印象,然后在通过分解的动作加以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掌握这一动作。二是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这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游戏教学方法来改变一些枯燥的运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跑圈式活动,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比如,追逐类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跑圈不再枯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比赛游戏要公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体育运动就一定会有比赛,比赛就一定会有裁决,教师一定要做到裁决公平,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判。

4、轻松游戏调节心理进行课堂教学。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调整学生的情绪,降低学生的疲劳度,使学生的体能尽快地恢复,使学生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放松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来使学生得到放松和缓解,从而达到身体机能的放松。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深入,游戏教学法可以说是新时期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他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教学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地减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然,游戏教学法不能脱离教材,老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受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缓解压力,同时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生活化课程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不公平、应对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将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这为我国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计划和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职业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目前,教育公平的含义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指一切为人们就业服务的院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狭义的职业教育则是指在职业院校进行的。本文所说的职业教育仅指狭义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公平,一方面,指社会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即职业教育对个体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指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公平性,即职业教育应得到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对待。著名的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大民生属性: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只有把职业教育办好,才能真正使其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服务。

二、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发展备受国家关注,但在百姓中却依然遭受“尴尬”。一直以来人们把普通教育才视为“正规”的教育,都认为接受普通教育的学习才会有发展前途,于是通过残酷的升学考试,单一的衡量标准,大量的青少年被淘汰为“失败者”。再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边缘教育”、“弱势教育”,被认为是:“非正规”、“低层次”的教育,所接收的学生是没通过升学考试的低分落榜生。连有些用人单位也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偏见,职业教育一直在夹缝中生存。而职教的现状不能简单的归因于“百姓”的传统观念,也不是简单的加以引导就能解决的。

近年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普通高中仍然是中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主要途径,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是社会基层工作,中学阶段的分流开始了社会分层的起端。高中阶段教育的分化已成为了社会分层的一种方式,而高职因其“终结性”特征和“低端教育”也对社会分层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职业教育政策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三、职业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在我国比较严重,现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教育起点不公平

招生制度不公平。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历年录取分数线都是名列最后,在招生批次上总是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差的。这对职业院校的生源产生极其大的影响。

社会观念不公平。很多家长担心职业学校差,不愿送孩子进职校。更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普通教育系统,选择复读。当前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招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学位,设置的门槛将职校毕业生拦在门外。

百姓对职业院校的歧视是我国对职业教育规划的结果,因为就读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实际上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中有发展潜力的职位还是进入发展前景有限的工作的分界线,正如杜威所说,“任何从现有工业制度出发的职业教育计划,很可能表现并延续这个制度的阶级划分和缺限,因而成为实现社会宿命论的封建教条的工具。”

(二)教育过程不公平

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有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等。这些因素影响教育发展状况。其中来自职业教育内外部因素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外部因素有:国家的扶持政策;内部因素有:体系设置、教师待遇

1、国家政策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高成本投入的教育,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及认为职业教育的回报率不如普通教育,所以政府在普通教育上的经费投入远多于职业教育。据《2010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统计,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490.88 亿元。而职业教育仅为0.7亿。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制度的不公平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社会地位。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诸多与职业教育公平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政策上和制度上的安排所引起的。

2、体系设置

政府欠统筹规划造成职业教育资源分散、校际发展不平衡。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历史很短,各地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各校对热门专业群起设置,重复办学现象严重,造成职业教育资源浪费。校际间资源的不共享,导致享受教育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有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好,实训设备较多,却利用率不高,而有些职业学校设备欠缺或不先进,导致学生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这都是不公平的表现。

(三)教育结果不公平

由于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直接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职业学校的生源一直不充足,反而学生辍学情况很严重,导致生源的流失现象十分不乐观。而到最后即使是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都合格的,这导致毕业生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四、解决职业教育不公平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没有政府的扶持,教育就难有发展。首先,在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上要坚持公平原则,应当按照教育成本确定合理的经费配置比例。其次,完善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大对职业院校贫困生得资助力度。最后、鼓励社会参与,以社会分担的方式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二)规范管理、特色办学

职业院校应根据地区特点、社会人才需求来正确定位、办出特色。职业教育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每个专业都应留出一年时间作为实习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新技术、新技能。当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实施教育公平的关键。要有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教师,又要有侧重实践教学的教师。

(三)改变社会对职教的观念

要改变人们对职教的观念,要求社会和学校一起努力。首先,国家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要改变现有的招生制度,将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其次,要改变社会企事业单位用人按学历划分的条条框框,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最后,职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增加情感教育,以人为本,对学生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予以尊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鲍卫.简说职业教育不公平及应对措施.职业教育研究.2011(08).

[2]宋小萍.对职业教育公平性问题的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第10篇

关键词:校长;学校工作;乡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50-01

本人是一名彝族地区的乡村小学校长,至今已经从教十二年。曾经在美姑县最近的俄普中心小学、最远的乐约乡小学校、最穷的龙窝乡小学校和艾滋病重灾区的拉马乡小学校四个不同的乡任教过,深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何等重要;当过班主任和办公室主任2年,副校长3年、校长3年,由逐步管理向学校的全面管理发展,从中感受到不同职责具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不同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更加认同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柳斌杰所说:“一个好的校长主浊一所好学校”的观点。校长这一角色要有准确的定位,尤其是贫困乡农村小学校长更应该德才兼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与服务意识,应该具备基本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精神。贫困乡农村小学校长处于基础教育最薄弱的前沿阵地上,却面对着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决定了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人物。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该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应具备基本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精神

1、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

一名小学校长应该明确自己是教育领导者,是终身学习者,也是自主创新者,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都不能离开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必须具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遵循教育科学发展观,对先进的管理经验要不断学习,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致力于办出一所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2、要做学习文化的营造者

校长不仅要用国粹精髓滋润学生心灵,还应对校园文化加以弘扬和继承,对教学环境加以完善和充实,因地制宜、追求卓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尽可能让自己管理出的学校校园文化更精彩。

二、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应促进并引领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素质也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的,我们倡导相互尊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使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不断得到促进,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努力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当了校长以后,不应将教师本色遗忘,我时常提醒教师:若把对学生的要求拿来要求自己,你就会变得十分优秀与高尚了。任职校长这三年以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最好的教育是感染力,最好的管理是示范力。即身教胜过言教。

三、一名农村小学校长要对内部事务善于管理,对外部环境善于协调

校长应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讲究现代学校领导艺术,尽心尽责地为师生服务。在管理过程中求真务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校长应对教导主任与其他教师对改进学校效能的重要作用加以重视

在学校管理中,应坚持民主决策,阳光决策,科学操作,从而营造出一种公正公平的氛围,做到一碗水端平。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冰冷无情的,但校长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有人情味。做到制度管理和感情投入的双管齐下。

2、校长应对师生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与伦理道德底线

农村小学校长应对教师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关心,不能轻易地伤害教师和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谈心,尽可能地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充分相信教师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特别是在教师作了错事时,不能急于批评,而应适时找机会与其谈心,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在对工作进行分配时,不能颐指气使。一些时候,拍拍肩膀、一句鼓励的话,都会比命令式的语言更管用。

四、一名农村小学校长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转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甚至让孩子辍学的观念

影响家长观念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贫困,认为读不起书;二是家长未受过教育或接受教育较少,观念落后;三是大部分家长未走出过山寨,见世面浅,孩子稍微大点就让他们干农活,做点小生意或外出打工。针对这一情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对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什么是十五年义务教育、什么是教育均衡发展、营养午餐等惠民政策进行宣传;(2)通过教育资助、一帮一和教育促进会等对特困生的就学困难加以解决;(3)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家长对孩子的义务教育责任向家长说明。(4)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列举一些正反面事件,让家长对知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2、采取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1)绩效,坚持按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对教师进行考核。(2)学期末坚持按照学校自定的期末成绩奖惩办法予以奖惩。(3)评优选模,职称晋级坚持按照学校制定的标准,公平、公正地进行评选。(4)校长坚持每月带队到班上亲自检查六认真,主要采取问(教师授课学生能否听懂、是否进行辅导、是否面向全体等)、查(主要查作业、试卷优生、差生作比较、五表等)、看(看安全隐患、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和班级文化等)。最后校长还要不定期听课,对六认真进行检查。

3、采取学生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1)学期末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2)“六一”儿童节根据学校规定对三好生、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少先队员等进行评选。(3)学校规定学期末各段学生成绩分高(语数均在90分以上)、中(语数均在85分以上)、低(语数均在80分以上)三段,达到要求的学生免交教辅资料和生活补助,同时每人奖励一支20元的钢笔。(4)每学期坚持开展书法、作文和数学口算比赛。(5)六年级学生全纳入寄宿制,抓质量、抓升学。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如何做好一名乡村小学校长的见解,希望能为学校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愈发地深入人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参与到课堂中来。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谓是一举两得。那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一、科学创建小组

小组的创建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遵循的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便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内部成员水平参差不齐,以便于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促进班级团结。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结合平日里对学生的仔细观察,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于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等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小组中每一层次的学生均衡分配,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碗水端平。其次,在小组内设置多个职务,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小组内采取职务轮换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促进情商教育。最后,小组一旦形成,不可轻易更改,具有其稳定性,由小组成员商议决定小组的口号、规则等小组文化。

二、培养学生自学自练

自主学习,即学生主体制定学习目标、监督学习过程并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小组来说,只有个体做出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小组才会取得质的飞跃,因此,学生要学会自学自练,这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先决条件。例如,在讲授“酒精灯的操作”时,我转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包含很多实验,动手操作远比听老师灌输要有效得多,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考,更重要的是让它成为一种服务于生活的工具,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互查互纠,共同进步

“短板效应”应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内也同样适用,一个小组的实力并不在于水平最高的学生,相反却在于实力最弱的学生。因此,教师不妨从分层教学出发,采取“一对一”的互帮互助行动,以优带劣,学生之间互查互纠,共同进步。一方面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班级团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处理《物质的溶解》这一课的习题时,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模式统一讲授,而是由小组内的“组中组”交换试卷,互相评价。望着学生苦思冥想的样子,时不时地与小组成员探讨交流,认真的样子着实受益匪浅。

四、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初中生处于13~16岁的青春期,活泼好动,渴望得到师长的认可,特别是在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之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与奖励,特别是对于一些信心薄弱的学生,哪怕是不起眼的一个进步,教师都应给予眼神交流和言语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看得到你的进步。”“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等等话语都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加油鼓劲。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不但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措施,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生 班级管理 贴近学生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现今的孩子都有着自我的个性与张扬的性格,他们对教师的管教常常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因此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与挑战日益加大。当这种情况持续进行,就会导致师生关系日益紧张,让班级管理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为班级的直接领导者与引导者,教师是联接家庭、学校、社会与学生的重要纽带,也是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者,首要就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正确认知自身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同时还要像家长一样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通过公平公正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高中班级管理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以身作则,为高中生树立正面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素质,为学生做好表率。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风范,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打开学生的学习之门,用执着的信念默默耕耘教育事业,用自身的道德风范去感染学生,真正实现为人师表。只有通过平时的耳濡目染,让学生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演变为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样才能养成学生的良好素质。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关键还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学会生活与做人。作为教师,要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要有热爱团队、精诚协作的优秀品质,时刻保持言行如一、诚实守信的品格,展现勇敢探索、精益求精的奋斗精神。在言传身教中感染学生,以身作则,逐步实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教育。

二、改革思维方式,创新科学管理方法

随着时展与教育革新的不断进步,种种现象皆已表明,过去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都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标准。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一群个性张扬的90后高中生健康成长,才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单纯地沿袭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自然很难取得实质的效果,只有对思维模式与管理方法不断做出调整和应变,才能在日常管理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因材因人施教的理念去实行真正的班级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可以将诸多管理事项分配到学生头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同时,高中生已对事物事情与思维方向有一定的自我思考,如果不顾及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强行实施管理,且不说取不到良好管理效果,更会让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班会课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班级管理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建议及其它同学的支持度来掌握是否予以采纳、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改进的管理工作中主动配合管理,也使教师能够不断尝试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贴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管理

高中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门玄妙的艺术,是教师主观思想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随着高中生已然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尽管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至少证明强硬的干涉与反驳是无法改变学生的观点的,甚至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所以,面对这样一群性格迥异、兴趣不同的学生,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序化,不仅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更要运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

贴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化学生来强化管理,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以往学生印象中的教师都是威严得不近人情,这就导致高中生在面对教师进行交流时,无法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无形中为沟通交流制造了一定的隔阂。随着网络时代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学生对网络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近期网络流行的热点或潮流语言,在与学生交谈的时候适当应用或探讨,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的一面,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有序地进行下去。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搞小动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神马都是浮云,唯有学习给力”这样的网络术语,让学生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在幽默的语言中无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要注意教师威信的存在性,拿捏好威严与平易近人之间的分寸,只有在这两者之间灵活切换,才能树立起学生中间良师益友的形象。

四、实行激励机制,培养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一切激励能源,创设有效的激励情景,就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强化高中班级管理与建设。因此,教师要在开学之初就摸清学生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奋斗目标与实施方案,然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研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以全体表决的方式,形成最终的集体认可的班级目标。同时,教师要向高中生们承诺,当完成目标时可以获得怎样的奖励,同时将班级目标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通过激励心理的凝聚与团队精神的指导,引领整个班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庆华.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2] 魏书影.班级管理之我见[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