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

时间:2022-05-07 11:3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管理专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

第1篇

 

目前,我国香港地区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DBA学位项目,并有部分大学的DBA项目通过了国际认证。我国大陆地区也有部分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一起合办DBA项目,如中欧国际管理学院和尼斯大学合作开设的DBA项目;少数大学开办了DBA培训班。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DBA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使我国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工作者对DBA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也为我国今后开设DBA项目提供参考,本文对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的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theAssociationofMBAs,简称AMBA)如何认证DBA项目进行探讨。

 

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于1967年成立,是专门从事MBA质量认证的独立机构,是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也是全球最具权威的管理教育认证体系之_。随着DBA项目在部分国家的开设与发展,自2006年起,AMBA开始对DBA项目进行认证,截至2012年6月,英国、荷兰、法国、秘鲁、中国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8个项目通过了AMBA的认证。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DBA项目须具备如下条件:_是在过去3年时间里至少培养出3名DBA;二是如果学校有MBA项目,那么只有在MBA项目获得AMBA认证之后,才能继续进行DBA项目的认证。换言之,经过认证的MBA项目是DBA项目认证的前提条件。不过,如果学校不提供MBA项目,DBA项目的认证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被接受。AMBA对DBA项目的认证要求分为两部分:_是对提供DBA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二是对DBA项目本身进行评估。

 

一、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的联系与区别

 

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从学位层级来看,DBA学位与PhD学位都是博士层次,EMBA则是硕士层次。从培养对象来看,DBA项目与EMBA项目的培养对象都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掌握了很多管理技能,希望通过合适的途径怡当地表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新发现、新思想,并与更多的人来交流与分享,进而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与升华,但是D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拥有

 

MBA、EMBA或同等硕士学位,EM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仅需要大学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PhD项目的培养对象是能在理论研究或学科发展方面有所创新或贡献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的人。从培养目标来看,DB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使高级管理人员成为“学者型领导”,他们能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管理问题;PhD项目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者或理论研究人员。正是由于DBA学位与EMBA、PhD有上述区别,AMBA对该学位的认证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二、AMBA协会对学校或学院的认证要求

 

AMBA在对DBA项目进行认证之前,首先要对提供该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一般来讲,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学院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有能够清晰表述和定期审核的怡当的理念。该理念能反映学校或学院的优势,并认可研究和研究训练的重要性。第二,具备清晰、可信和连贯的战略,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或学院拥有的资源、约束条件及使命。第三,要有清晰的可实现的治理政策。学校或学院的所有成员都能参与发展其治理政策。第四,要有市场合法性、安全的资金保障和制度连续性。第五,要有相对独立的身份,对决策如下事项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如战略发展、教育资源的管理等。第六,从事学校或学院管理的组织要完整而且有效,该组织要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并能控制机构的未来。第七,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人群并且对其产品要有不断发展的市场意识,学校或学院要经常听取雇主的意见。第八,顾客导向,关于学校或学院与管理界的关系要有明确的阐述和有效的政策[3]。

 

除了上述要求外,学校或学院必须提供能够培养DBA学生或者是哲学博士或硕士的明确依据。学校还应该在内外部审核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拥有培养博士水平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资源,如图书馆、计算机、高质量的研究设施、商业数据库等。

 

三、AMBA对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的认证要求

 

什么样的DBA项目才能通过认证?AMBA认为-所学校或学院提供的DBA项目需要在培养目标与结果、教师与学生、课程结构与论文评审、学习模式与学制等方面达到1定的标准才能够通过认证。

 

1.培养目标与结果

 

AMBA从三个方面来界定培养目标和结果:_是预期的培养目标,二是教育结果,即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三是雇主期望DBA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DBA项目要培养的是商业领域中“学者型领导”,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_,有助于跨学科的管理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二,使研究生具备从事商业管理研究的能力;第三,通过商业管理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第四,通过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使研究生具备解决真实的、独特的商业问题的能力[3]。

 

就知识和理解力而言,DBA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水平:_是在商业和管理的_个或多个领域中,在深入掌握和理解知识方面达到博士水平;二是具备创造、整合新知识的能力;三是彻底掌握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管理研究方面的知识;四是具备为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辩护的能力;五是具备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改革和管理变革的能力[3]。

 

雇主期望DBA项目的毕业生具备下述能力:一是能带来新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对解决新出现的商业管理问题产生影响;二是能向专业和非专业的听众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能采用创新或创造性的方式解决商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四是能领导组织变革;五是能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3]。

 

2.教师与学生

 

学校或学院应该为DBA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环境,其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首要条件。要想获得AMBA认证,从事DBA项目教学和论文指导的大部分教师都要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有可靠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记录。教师尤其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水平或研究成果要在国内达到优异水平,部分要在国际上达到优异水平。学校或学院要制定合适的教师发展政策,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满足高标准。学位论文是衡量DBA学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准。因此,学校或学院需要为每个DBA学生配备至少两名论文指导教师,这两位教师应该具有优异的研究成果,至少有一名导师有作为哲学博士生或工商管理博士生导师的经历,另一名导师的研究领域必须与DBA学生的研究领域相同。

 

攻读DBA学位的学生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_是拥有MBA学位或管理领域的硕士学位,或者是持有同等专业资格的人;二是有潜力满足DBA项目的学习与研究要求的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者。_般来讲,学生在获得MBA学位或同等学力后,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才可以攻读DBA学位,特殊情况下,有3年工作经验也会被允许[3]。

 

3.课程结构和论文评审

 

DBA项目的课程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位论文,二是课程。在攻读DBA学位期间,基于研究而做的学位论文是授予DBA学位的基本条件。该论文不仅要在管理专业实践的提高方面作出贡献,而且应该在理论框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等方面作出贡献。该论文要求达到博士水平,并且必须通过口头答辩。答辩委员至少要有两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其中_名必须来自校外。如果论文的写作和陈述用的不是英语,那么必须将其全部翻译成英语,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不同学校对论文长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英国阿斯顿大学要求论文的字数大约在8万字左右,而我国香港科技大学要求在5万字左右,并要达到能出版的水平。

 

关于课程,研究方法训练课是DBA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研究陈述[3]。其他课程由学校或学院决定,这些课程应该达到博士水平。香港科技大学的DBA项目包括8门课程:_门必修课程,商业研究分析与设计;两门核心课程,学生可以从如下三门课程中选择两门:经济计量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咨询;管理研究统计分析;5门选修课,从高级商业战略、高级金融管理、商业决策的方法论、战略供应链和后勤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前沿问题、领导力研究前沿等数十门课程中选修5门。此外,还有2次为期4天的研究小组活动[4]。为了拓宽学员的视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还邀请了世界_流的学者和企业家开设讲座。

 

4.学习模式与学制

 

DBA项目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模式,全曰制、非全曰制、远程或开放学习或多种模式相结合。关于学制,一般要求是全曰制3年,非全曰制4年。由于攻读DBA学位的大多是公司或企业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兼顾工作,因此,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非全曰制或远程学习模式。

 

如果学生采用远程或开放学习的方式,学校应在如下方面确保学习效果:第_,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学校的研究设施和图书馆资源;第二,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团队要密切合作;第三,确保学生与指导教师团队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第四,确保学生与其他学位项目成员之间的互动;第五,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监管;第六,保证课程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第七,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

 

四、结论

 

在全球化时代不断变化、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素养,更需要具有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正是对此要求的回应。对大学或商学院来说,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巩固大学或学院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成为大学发展重要关系网的有机组成部分[5]。而这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开设DBA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自1998年批准设立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一临床医学博士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设立了5种专业博士学位,分别是临床医学博士、兽医博士、口腔医学博士、教育博士和工程博士,分布在医学、教育学和工学三个学科门类。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该方案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共分两步走:“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气由此可知,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

 

1比较与借鉴

 

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大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7-02

工商管理学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学科,在国外只有硕士才会开展的该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已十分普遍,然而,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不少从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反而不精,学术基础不牢,实践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也反映所学内容太过宽泛,缺乏实际锻炼,使得自己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当前高校重要的教学方式,其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具有更强的代表性,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质量评价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提高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1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企业等方面知识,能够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适合管理工作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结成明显多于实践课程,且在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专业理论偏多,侧重于实用的知识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课堂授课为中心,未能有效联系管理实践,导致学生缺乏操作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人才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其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1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工商管理专业中,很多理论知识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由于这些知识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直接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没什么作用,忽视了部分理论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中对个案的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通过实验软件等进行操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复杂的企业日常运行环境中进行决策分析,从而明确部分理论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达到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将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当前社会中,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加强实践,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创业教育和创新融入到教学中,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变化多端的环境,只有勤加思考、努力创新才能有所收获。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写作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沟通能力也是个人应具有的重要才能,而沟通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有很多集体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较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基础。

1.4反馈教学信息

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管理手段的一种,也是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监督与调控,通过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水平、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节师生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由于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是教学是在课外进行,传统的听课方式很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工商管理学科在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实际操作为主,获得基本操作技能和感性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学。与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落实较为困难,工科专科的学生只需在相应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即可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获得时间经验,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则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其时间很难用工科实习活动一般以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为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的控制与操作,构建并完善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主观随意进行的,而是受到了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的共同制约,这种约束也使得在构建工商管理学科时间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时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围绕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

客观性原则。在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将其定义为各个评价指标,依据其重要程度来权衡轻重,做到全面考虑和指标设置的客观性。

方向性原则。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来进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3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3.1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贯穿教学活动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验与课程实验。实验作为一种创新活动,既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大胆的去设计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验教学评价要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等方面来考察,确定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所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制度、教学队伍、实验室配置、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来比较各项目标的轻重,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2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机会,通过到社会组织的训练和考察,了解企业组织的管理概貌,对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毕业实习通常是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进行,进入实习基地进行训练,技能弥补在校学习中理论知识的不足,又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演练的机会,还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有用的实践素材。根据以上两种实习方式的特点,通过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和评价。

3.3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总结,也是对教学过程的检验,是考验学生创造性运用、整合所学知识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工作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可通过以质量评价、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来进行。其具体指标可包括,在质量评价方面:选题质量(指导思想、题目难度、题目工作量、与实际的联系)、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文献资料运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水平、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毕业设计质量(论文技术规范、论文格式规范);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组织实施(毕业设计文件与规章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准备、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职称)、答辩及答辩组织情况、成绩评定。

3.4其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评价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中,除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外,还有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其都是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逐渐重视,实践教学的规模与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既有教学环节如学术论文报告、社会调查、软件模拟实习,也有将一种教学方式或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此外,还包括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等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可根据各种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结果表达、组织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

以上四个方面即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各个学校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流程、师资力量方面的差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福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非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所暴露出的教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4.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匮乏

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普遍偏低,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均较低,很多学生不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式。师资力量匮乏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最大阻碍,很多高校未能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很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再抽出时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在指导时,有些老师更多的重视科研与教学,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领导与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考核。

4.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了解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意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出改进建议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高校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阻碍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少老师认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果的实践教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很多学生也认为即使参加实践教学,也可能仅仅是投入精力时间而得不到回报。以上观点使得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测系统,无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有作用的建议。

因此,高校应端正师生态度,根据自身的实践模式来建立一整套与学校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5总结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学生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各院校只有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2]盖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谢向英.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4]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6).

[5]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6]刘与愿,李晓青.基于AHP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7]顾国爱.基于模糊AHP法的咨询服务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理论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8]贾蕾.行政管理岗位的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0).

第3篇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专科正常学习进程中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所占10个学分,希望同学们予以重视。

完成毕业论文时请首先仔细阅读查看“撰写规范”和“样张”,严格按照 “样张”中的各个模板要求进行填写并排序。 同时按照撰写规范中对各章节字体、字型的要求(包括,字体,论文格式,英文摘要,段落符号,参考文献,致谢等;文章中不能带有明显的抄袭和从网络下载的痕迹,如下载符号等)进行排版。论文字数要求为:摘要400字,高起本和专升本正文字数1万字以上(高起专5千字以上)。

论文写作环节请严格根据以下各节点进行:

1、同学们以自己申报的题目进行初稿写作,并于2011年8月29日至9月2日将打印的初稿交至李齐英老师处(在初稿封面处准确留好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姓名)。

2、2011年9月20日前将电子版“任务书”,完毕后以附件形式准确发送至86277795@qq.com邮箱,进行中期写作评估(邮件必须注明自己的姓名)。

3、务必于2011年10月20日前将完全排版好的整套电子版论文终稿以压缩包附件形式发送交至86277795@qq.com邮箱(邮件必须注明自己的姓名),同期学校将公布初审合格

人员名单。(上交的终稿无需进行打印)。

4、学校于2011年10月24日将初审合格人员论文及初审成绩上报北航进行终审。

5、未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将自动推迟1学期重新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备注:

封面的学校代码为:110236

分类号:法学为D,经济管理为F, 公共管理为C,工商管理为C,

第4篇

【关键词】英国 MBA 开放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99-02

笔者曾于2003-2005年留学英国,在纽卡斯尔诺森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攻读MBA学位,毕业后又从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亲身体会到了英国硕士教育与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的不同点。笔者认为,英国MBA教育对我们电大开放教育有借鉴之处。

一、英国MBA教育特点

英国历来都是留学的热门国家。英国高等教育因统一、严格的监管体系而有着世界公认的一流的教育质量。我所就读的诺森比亚大学建于1870年,规模现居英国大学第三位,下辖九所学院,是英国历史悠久的新型现代化大学,其杰出校友就有英国前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挪威首相Sonia等。

1.英国MBA教育的最突出特点是课程设置紧凑、培养周期短

本科普通专业学位学制一般是三年,脱产(full time)的硕士学位学制大多是一年,英国大部分商学院的MBA课程也是一年制。通常全年分三个学期(Autumn Term, Spring Term, Summer Term),每个学期十周,相比国内年均四十周的学年要短很多。在职不脱产(part time)每周的上课时间及每学期的课程数量相对要少、科目数量不同,故其学制一般为2年。但两者的课程设置及文凭、社会价值与脱产是一样的,考试内容也没有差别。可以看出,在较短的学制内,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是英国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

2.网络建设完备、超前

以诺森比亚大学为例,学生一经入学,即获得登录学校网站和个人电邮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含有个人信息的学生证(磁卡),这点我们电大开放教育与其相似。但其网站设计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学员班级间及个人与导师间的交流更方便,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导师的要求、学校的通知一般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导师的课程资源也随着教学进程逐步更新或上传。利用学生证,可以使用学校任何一台公用的电脑或打印机,也能在外面的旅馆住宿、订购机票时取得优惠。

3.资源建设

可能是考虑教材比较贵且内容经常更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变化快等因素,英国MBA教育一般都没有统一指定的教材,学生使用的是图书馆里的书。课程导师一般在开课之前或第一节课发放课程的各种资料,与之对应的电子资料也在网站上供下载使用。学校网站也提供学校导师及学科前沿一些最新研究动向。课程内容上导师会选择最新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图书馆内馆藏资源丰富、分类合理、环境舒适。学生既可以通过服务台人工借书,也可以通过网络借书或续借。馆内有一定数量的电脑,供学生免费使用。同时,往届的毕业论文也会精心装订供学生参考。

4.案例教学

几乎每一堂课导师都会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著名的大型公司的运营。案例的形式有文字描述的、数据分析的、多媒体的等多种形式。导师鼓励甚至迫使学生进行创造型思维的思考,所以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答有多种答案,如果按书本理论对症下药一般不会获得高分。案例分析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且小组成员的划分也尽量国际化:即尽量使一个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小组对案例讨论及问题的提交都是通过现场讲解(Presentation)来进行,负责讲解的学生在小组内轮值进行。现场讲解后导师会及时做出评价。

5.作业与考试既有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题,也有针对个人的试卷考试形式。

题型几乎全部是主观题,没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要求学生识记的客观题。导师甚至在考前的两周把案例材料复印件发给学生,在考试现场才把案例题目发给大家。考试过程中不允许有作弊现象发生。而考试的通过率也比较高,40分为及格,75分即为优秀了。

6.计 划

英国硕士学位课程一般为期一年,其课程的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学校非常注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学校几乎各个建筑的出入口都摆放有供任意领取的各种资料,包括学校简介、各个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学校各个系的地图及联系方式、主要教授的成就、近期的一些讲座等,还有学生会近期的各种活动安排、当地生活指南、兼职工作的申请表、警局注册等信息。任课的导师一般会在第一节课就下发该课程的学习计划,包括课程的授课时间地点、按周计算的授课内容、作业及提交时间、考试方式与时间等。各种计划在以后的实施中一般很少出现改动。

7.权利平等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导师在学生面前没有自认为权威的感觉,并鼓励学生在一些理论上挑战专家或导师的权威。虽然不鼓励学生私人时间(Private time)占用,但在较大问题上都可与导师在其私人时间里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讨论。课堂上学生更可以与导师自由交流,导师有时会把自己在家做的糕点拿来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分享。即使是在作业提交的最后时间(Deadline),也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导师提出延迟提交的请求,若事由合理一般都能得到同意的答复。

二、英国MBA教育对我国开放教育的启示

我国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等等。笔者在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年教学实践中,也觉得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基本特点与优势已在现实中得到发挥。但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借鉴英国MBA教育,可以很好克服现存的一些弊端。

1.坚持两年学制

开放教育原则上本科、文经类专科学制均为两年,理工类专科学制为三年。但在实践中,文经类本专科学习时间都至少为两年半。时间较长必然给学生带来时间成本问题,现在一科的学习周期是半年,英国硕士学位却是3个月。所以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通过较紧凑的课程设置来解决学制长带来的问题。可以改现在每年两个学期为三个学期,给学生在课程设置、学习次数上更大的灵活性。

2.案例教学的改进

英国MBA教育中的案例都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真实的典型事件,形式也丰富多彩。以电大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课使用的案例数量有限,形式单一,时新性也不够,指向过于明显或不明,综合性案例较少。这就带来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问题。所以以各省级电大为主组织成立案例中心、科学设计案例选编的基本原则、开展校企合作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从而在电大系统建设一个门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符合我国实际的工商管理案例库。

3.考试内容与方式及实践环节的改进

虽然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逐步改进,现在的开放教育试题有部分客观题(如案例题、讨论分析题等),考试方式也出现了使用计算机的机考甚至网上考试,但这方面的改革还不到位。很多专业的考试试题仍有大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这些题型非常不符合成人教育规律。使用案例分析题并根据多种答案合理设置得分,应是开放教育试卷改革的一个方向。设置部分课程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提交的考试方式,同时根据学制的变化,改现在每年两次的考试次数为三次。在毕业论文和实践方面,专科可以取消毕业论文这个环节,甚至本科也可以取消。实践环节方面,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情景模拟、企业调查与访谈、企业现场考察、管理专题讲座、户外拓展训练等进一步加强毕业实践环节。

4.电子化资源建设

开放教育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资源的共享;二是学习者的自由。所以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往往主要拘泥于一本主要的文字教材,就显得有违初衷,但使用多本教材会不可避免的给学生带来经济压力。购买其他院校资源的数字化版权、自建一批学科的电子数字资源或许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家庭或个人拥有计算机的绝对数很惊人。通过登录网站下载,并在个人PC上浏览和学习,能大大减少印刷和纸张的成本,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第5篇

关键词: 安徽科技学院 工商管理类专业 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对于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应用型人才又有很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层次。有的分为创造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2];也有的分为工程开发型、技术运用型、技能操作型[3]。应用型是相对的概念,其相对性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4]。其一,应用型是相对于纯理论型而言的,也即相对于所谓的“经院派”而言的;其二,应用型的相对性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层次教育有不同的内涵。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都可以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去理解,我国目前所有高校大部分本科学生培养都应该被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应当放在确定的培养层次与科类上,甚至细放到某个特定的专业来理解。

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基础性人才而言的。基础性人才是指以探索未知、认识自然、发展科学为己任的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即能够研究和发现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则是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1)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更突出“应用”;(2)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中高级层次的人才;(3)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知识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在能力结构方面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在素质方面,应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非专业素养,诸如责任心、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

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路径。本文就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实践模式进行总结,以探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包含的领域较宽,在我国教育部98本科专业目录中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我院于2003年开始先后申报获批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四个专业。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我们将这些专业都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并围绕此定位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实践,使得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育日趋成熟。

二、“六位一体式”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不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第二课堂人才培养功能、创新评价方法”等途径的推行与实施,强化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六位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尊重学生的志向角度让学生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之后再选择专业;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把更多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未来与对自身发展负责任的意识;本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门人才的目的,学院2007年在工商管理学科大类专业中首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即将原先单独设置招生的4个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整合成1个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并按“2+2”模式进行大类培养,即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的学生先用2学年的时间修读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平台课程后,然后按人才市场需求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科大类内选择修读专业,选择后再用2学年时间修读专业课程。

(二)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注重知行合一。

正确处理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及社会实践、学习与健康、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校内与校外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确定本科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以及相关基础实践训练)、专业教育(主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方向)和综合教育(思想教育与公益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等)三大部分。在已确定的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整体优化原则,确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思想道德素质必修课+身体素质必修课+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实践必修课+学科选修课:学科素质)+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基本专业技能)+“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根据不同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等标准设立)”(选修)的课程体系(见图1:工商管理类专业课题体系)。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探索构建知行合一的培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图1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图

(三)以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着力点,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构建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针对各专业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晰的现状,加大调研的力度,认真研究市场对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的需求,制定了科学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大一、大二通过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认识社会的思维能力;大三通过课程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大四通过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分学年度的分体目标的实施,有效地实现应用能力培养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载体与实现手段,我们针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特点,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设置为课堂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能力训练、设计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等部分。课堂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场所,还是实践能力培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会计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近10门课程中开设1―2学分的实验课,并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实验的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系。校内外实训是培养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关键环节,通过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与毕业实训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奠定基础。社会实践能力培训是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补充,工商管理类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与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紧紧靠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安排是不够,因此需要构建实践能力培训作为一个补充,因此我们将学生假期有效地利用起来,统筹安排,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强知识与才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课题、配备指导教师指导科研训练、一人一题毕业论文等途径,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一是要不断加强财经综合实验室(2001年10月组建)建设,实验室现设商务模拟室、会计模拟室、企管模拟室等三个分室,实验室现有可用面积320平方米,建有159台套工作站,主要以计算机和相关教学软件为基本配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企业基本流程为走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搭建管理类专业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训)平台,构建了体系合理化、资源共享化、实验仿真化、设计场景化的特色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二是要积极联系了近30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企业作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并有效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三是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正常开展。四是要通过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以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关键点,提升教师的“教、训、练”等应用能力。

2004年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中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中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双师型”不仅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即高等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双师型”教育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现场实习等,可以对未来的就业及工作要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提前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人心理等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指导老师的教、学生的练而逐步形成的,“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保证,直接影响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提高。从理论上说,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师资应是“双师型”的,他们应当是同时具有深厚的职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要改变高校与社会的脱节现象,关键要从培养人才的教师变革抓起。近年来,学院一方面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与培养实践教学教师,目前基本形成了数量与结构合理,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队伍。现有教师中有41人兼职实践课教师。另一方面为理论教师参加职业技术职务考试提供便利条件,选派理论教师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提升应用能力,现有教师中有近1/3人员具备了“会计师”、“评估师”、“统计师”等第二资格。

(五)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支撑点,第一、二课堂联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第二课堂,从狭义上来讲,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类活动。第二课堂是在知识的立体建构层次上,第二课堂会促使学生将已经巩固和融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检验和完善,从而收获新知。因此第二课堂在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更为重要。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配合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构建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阵地;二是加强了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建设,形成以团总支、学生会为主导,社团、学生班级为依托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有效保证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是开展了“读书修身节”、“科技文化节”、“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商务谈判大赛”等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第二课堂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六)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落脚点,突出应用能力评价。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课程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的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课程考核从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转变为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的目的从单纯的“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育”,使考核成为一种继续学习的过程。近年来,“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的形式逐渐被推广应用,理论课考核形式从单纯的闭卷考核转向闭卷、开卷、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多样化形式,技能考核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解决方案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多种形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有力地引导了学生提升应用能力的自觉性,考试过程也由检验的过程变为提升应用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2]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教学研究,2005.3.

[3]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2.

第6篇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阜新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第7篇

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写作指导注意事项

省电大于2009年对电大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新的教育实施方案,我市电大也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作出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现将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写作要求的变化

<一>本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实践报告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法学专业:内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为百分制。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内容包括教学实习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又包括实习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的方案、教案和实习报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体要求见“实施方案”,教学实习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实习报告的打印参考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制。毕业论文不再要开题报告,成绩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写成调查报告,另外,论文选题不能选学科教学,要紧扣教育管理内容。

4.小学教育: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6.英语教育专业:内容为教学实践设计。整个教学实践设计研究项目必须经过简短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撰写4000字以上的鉴定报告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实施方案阶段、数据分析讨论、研究报告撰写过程。 要求:①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③要有原始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研究报告一律打印,格式统一。详见省电大的《教学实施方案》。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7.工商管理:内容为模拟实验和7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附500字的模拟实验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论文的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8.会计学:内容为模拟实验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详见省电大《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9.经济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0.金融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书写规范、文字流畅、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论文要求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数学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对于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学校对其教学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有获奖证书者附上复印件,加盖印章)②提交两学时的中学教学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个人从教经历和体会(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级。

13.土木工程本科: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

课程设计要求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筑监理5门课程中任选一门,时间为3周,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生产实习时间3周,要求写出实习日记,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实习2周以上,要求写出毕业实习报告,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设计不少于8周,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二>专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和实践报告均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汉语言: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2.法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育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4.行政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6.工商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7.会计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8.金融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9.护理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实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学原理、内科护理、重症监护、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护理等六项,成绩为百分制,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内容包括模拟训练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模拟训练要求有活动资料和照片,并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要求5000-7000字,具体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三项。前两项内容成绩均为百分制,第三项内容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建筑施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实训、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测量实习和毕业实践四部分。建筑实训2周,主要根据5次习题作业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实习进度等情况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测量实习不少于2周,成绩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级评定;毕业实践活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技术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

以上专业的社会实践,除护理学和计算机为百分制外,调查报告等成绩均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论文成绩除护理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计算机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二、打印装订要求

本专科打印要求见相关部分。具体打印装订参见《滨州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手册》相关部分,同时结合省电大新修订的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材料除个别专业外,一般不再要电子版,档案袋里面,本科一般装5样材料,专科一般装4样材料,材料装入档案袋后,要在档案袋上注明内容。今后所有打印材料的封面一律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字样改为“开放教育”字样。要求学员认真参阅《滨州广播电视大学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

第8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课程设置;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85-03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甚至应适度超前发展。我国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已经若干年了,但从反馈的效果来看,无论是施教的老师,还是受教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困惑和茫然。以我校为例,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都是参照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而设计的。该规定中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并且规定主干学科为工商管理,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饭店管理等。参考此规定,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科目与体系设置。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从对不同高校和历届毕业生调查的结果看。培养目标大都大同小异,过于宽泛模糊,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因而课程体系设置虽然体现了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1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模糊,导致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培养目标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而教育质量最终也体现在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有自己的培养目标,但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专业方向不明确,比较宽泛,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忽视了行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清楚,课程设置针对性差。

2 过分强调管理类基础课,忽视旅游基础理论。作者一直从事旅游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是,旅游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且学科基础课中管理类和经济类的课程都已经相当成熟,但旅游类的主干课成熟时间相对较短,其性质基本属于旅游学与相关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学科。许多课程的教材名称给人的感觉就是某个基础学科前面冠上“旅游”二字,内容则华而不实。我校旅游专业是依托地理专业从旅游中专班发展而来,随着学校的升本而升本,从根本上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根基。教师也都是从地理专业“半路出家”,无论是在业务结构还是在业务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形成,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体系混乱、理论基础薄弱、内容简单且重复。学生毕业后,往往感到没学到东西,工作缺乏后劲。

3 大量课程重复设置,学科交叉严重。旅游学科课程体系中不同层次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在专业必修课中,旅游学类中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美学等若干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呈现“大而全”的特点,如旅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与旅游业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心理学与心理学等;另一方面,学科专业各方向内部及各方向之间课程重复设置,缺乏有效综合,如饭店管理概论和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和旅游资源与开发:中外民俗和主要客源国概况等。学生学习过一门课程后,对另一门课程没有了兴趣,任课老师备课、讲课也就没有积极性。

4 专业技能课讲授多,学生动手操作少。目前高校旅游专业都面临这样一种窘境:为了突显专业特色,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需大量设置专业技能课,以在实习或毕业时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客观的现实是,很多高校实验条件落后,缺乏资金、设备和环境,或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往往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实践。我校建有餐饮服务模拟室、客房服务模拟室等,但因资金等问题,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另外还把实践操作课放在理论课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收获不大,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技能又跟不上,到实习单位后还需要再培训上岗。  5 选修课设置缺乏创新,所占比例小。选修课是对学科专业必修课的有益补充,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恰当的选修课设置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我校选修课并未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一方面,设置的科目少,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较小,有些课甚至形同虚设,根本没有上过;另一方面,课程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没有结合地域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求,吸引力小。  6 个别课程开课学期不妥,不能跟上实践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个别课程的开课学期没有跟上实践需要,学生要用的时候发现这门课还没有上过。如旅游文献查询与论文写作,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开设的。而学生的毕业论文定题目、收集资料则需要在大四第一学期末也就是寒假前完成,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对如何定题目、如何查找资料等无从下手,很茫然。有些考研的学生也需要上期刊网看旅游的最新研究动向,为专业课的复习拓展思路,但文献查询却不知从何下手。再如广东话,也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开设的。而学生去饭店实习是在大三第一学期末也就是寒假前开始的,学生到了广州的饭店实习却不会说广东话,很是遗憾。另外,大四下学期还开设有几门课,学生大多都出去找工作或已经工作,或准备研究生复试,真正去上课的寥寥无几,这对资源是一种浪费。

三、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建议

1 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完善教学计划,凸现特色。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质量的关键所在。调查显示,旅游企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应是理论、素质和技能并重。专科以及职业中专的教育是在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纪律以及人际关系上相对占优势;研究生的教育在旅游理论方面相对占优势;本科教育夹在中间,只有培养理论、素质和技能并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人才才能得到旅游企业的认可。我校旅游人才的培 养目标应从过去单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转向培养面向旅游宏观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教学科研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宏观视野,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并且具有开拓.陛、创造性和应变能力。从2008级起分设了酒店管理和风景区规划与管理两个方向,在明确培养目标方面有了初步尝试,但还需要尽快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

针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培养旅游行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而实际旅游企业在接纳本科毕业生时又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服务技能可以从基层做起的实际情况,我校应在保证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必修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限定选修课必须完成的管理理论课程后,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一些基础的服务技能课程,当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服务操作知识后,再经过到各旅游企业中的实践.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加强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为切实落实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重视理论基础学习,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以保证其毕业后的发展后劲。因此本科阶段的教育必须注重“宽口径”,加大学科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就旅游专业而言,作为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之下的二级学科,首先应保证工商管理方面的核心课程如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的开设;而经济学作为管理学的基础,则同样应引起重视,如微观经济学等。为保证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还应加强旅游类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深厚的发展基础,使其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旅游人才。

3 去除一些重复课程,增加人文素养课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是多方面的。前几年,有院士就呼吁在理工科院校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师范院校,是需要与人面对面打交道的实践性很强的旅游专业。除了学校开设的双休日公共选修课外,院系也可以开设如论语与现当代中国、唐宋家、书法、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办学,增强学生技能。实践技能是突显旅游专业特色之处,不能忽视。瑞典的洛桑酒店学校实行前店后院(前面开设酒店,后面兴办酒店管理学校,店院一体化)式的办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师既成为知识的熟练运用者,也锻炼为精明的管理者,运用亲身经历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m。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自己的饭店,既可以对外经营,也可以作为上课的实践场所。但鉴于资金、客源等条件有限,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技能课比例,让学生在真实模拟的环境中学习,或就近与实习单位联系,利用其资源,集中时间实地教学、模拟教学,短期高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应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组织学生轮流去企业中的各岗位实习,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实际,积累经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

5 创新改革选修课课程,适当增加其比例。由于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其知识体系涵盖历史、地理、宗教、民俗、艺术、政治等多方面,仅靠专业必修课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因此应开设选修课以弥补知识的不足。但现行的选修课设置较为单一、落后,缺乏创新,且很多课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设。认为应适当增加选修课所占比重,并及时调整补充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体现实践和创新的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

我校是立足地区、辐射周边、服务基层的教学型院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本地旅游特色和优势,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如本地知名景点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曹操高陵、《周易》发祥地疚里城、林州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可以结合这些知名景点开设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赏析、文物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山地旅游开发等课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服务。

6 调整个别课程的开课学期,尽量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符合学生和市场的需要。比如旅游文献查询与论文写作,可安排到大四第一学期,这样学生学了以后可以马上用,对于考研的学生也有助于其专业课的复习,还方便了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广东话也可以安排到大三第一学期,学完马上去实习,能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建议大四第二学期不开设课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老师也有时间集中搞科研。

第9篇

【论文摘 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下,广西的会展经济和会展行业蓬勃发展,会展业的核心人才、辅人才、支持人才等会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承载着培养会展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广西高校会展人才培养定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从学生职业发展、专业细分、会展服务的角色分析等方面考虑,不断创新,完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的实用人才。

当今,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会展经济强大的“产业拉动效应”“规模效应”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我国会展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中国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高燕在所的2005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中国展览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展览业继续增长势头强劲,总体规模有望在近年内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水平”,中国会展业正以惊人的发展态势跃居亚洲地区最强劲的会展大国。当前,广西的会展经济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首府南宁。自2004年以来,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带动了以南宁为中心的广西会展业迅速发展,会展业成为广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展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高校的会展教育,人们对会展人才需求十分看好,引得许多民办高校也纷纷抢滩会展教育阵地。经过短暂的孕育期,我国会展教育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广西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会展相关专业。其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看好会展业前景。但是要办好会展教育决非易事。目前的会展专业招生、会展教材出版、会展培训等等或多或少都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需要冷静看待。同时,处于起步阶段的会展教育表现出人才培养的极大滞后,整体状况极不规范。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如何定位,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会展教育体系,是高校的会展专业建设面临的困惑。

一、广西会展人才市场需求现状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下,广西的会展经济和会展行业蓬勃发展,会展业的核心人才、辅人才、支持人才等会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确定了包括会展服务业在内的九大重点发展产业,并对未来 8 年经济区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做了预测。根据预测,到2015 年,北部湾经济区会展业人才总量约为23000~28000人。

从会展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会展人才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会展核心人才,知识结构全面,能够从事会展策划、会展销售、会展现场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第二类是会展辅助型人才,能够进行展会、展台设计、搭建、运输等工作;第三类是会展业支持型人才,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广告制作等。可以看出,虽然会展业需要的人才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会展辅助型人才和会展支持型人才很容易从其他专业领域转换而来,关键是通过培训使其专业化。而会展核心人才,尤其是从事会展策划和高级运营管理的人才需要经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才能获得。

从人才需求量来看,会展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对从事策划、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需求量极其有限,会展项目落实后,需要跟进大量的文印、电话、传真、沟通、协调、服务等工作,这就需要大量从事基础性工作的会展专业人才。

二、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庞大的市场需求,激发了全国各地本科、大专院校争办会展专业的热情。自1991年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美术学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展示设计专业,目前全国已经开办会展专业和开设会展方向的本、专科院校已近百家,会展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会展高等教育领先于全国,明显超过北京、广州等会展中心区域,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教育中心;2011年,全国会展专业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0余人。

广西财经学院从 2005 年开始开设会展本科教育,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第一批会展类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也是广西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随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专科层次的会展专业。

总的说来,高校的会展教育有如下特点:

1.开展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高校中,从专业方面来讲以工商管理、旅游和艺术设计为多,其中就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占到一半以上;

2.长三角地区的会展高等教育领先于全国,其中上海、北京和广州的会展相关教育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会展教育中心;

3.目前我国开展会展高等教育的主体比较复杂,除了公办高校外,民办高校和职业学院办学活跃,发展迅速,中外合作办学特征也比较明显;

4.在教学体系规划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各个高校虽普遍采用“专业课程+会展类课程模块”的方法,但在开设具体的会展专业课时却缺乏统一规划,但是实际上对会展专业的了解和接触差距很大。

三、广西高校会展人才人才培养定位

会展行业是一个新生行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该行业的发展。尽管会展业本身对GDP的贡献不大,但其社会影响很大。展览举办或者会议召开时,不仅有相关领导出席,还有大批媒体采访,这就进一步放大了会展活动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把会展人才需求泡沫化了。

(一)会展教育要从学生职业发展长远考虑

必须认识到,很多会展活动是一次性的,即使是周期性举办的会展,所需的人员很多也是短暂的。比如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很大一部分人就得转换工作。会展教育不是在培养志愿者或者临时工,而是要培养能够长期从事会展核心业务的职业人士,所以会展教育要对准职业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应付大型活动举办过程中的人力不足。

(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应考虑专业细分

会展专业发展到现在,其分工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显著。会展的业务能力包括会展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会展现场管理与服务能力、展台设计与搭建能力、广告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会展营销能力、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等,不同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专业建设规划侧重培养学生会展相关能力,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于会展经济具有地区发展不均衡性,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区域会展经济发展因素,结合地区会展经济的特点,培养地区会展业需求量较大的会展人才。只有认真分析会展业人才需求的“细分”市场,进行“细分”定位,明确培养会展产业链中哪方面的人才,并从这方面努力,才能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会展专业品牌。

(三)应从会展服务的角色分析会展专业的培养目标

服务于会展的角色包括组织者、接待者和参展商。如果是会展的组织者,需求量其实很小。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规模较大的展会,负责项目的组展商也只有几十个人,会议的组织者人数会更少。但相对而言,它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是接待者,需求量会大一些。例如,如何在酒店接待会展客户,如何销售针对会展活动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从会展活动的策划到具体各种会展用品的摆放,如麦克风准备多少、怎么摆放,桌子摆成圆形还是方形等等。这是酒店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即除了接待平常的客人,还要做好会展活动接待服务。而展台设计与搭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则比较大。这既包含贸易性展览会的搭建和装修,还包括博物馆展览设计等。如果是参展商,需求量则更大。因为,任何行业的企业都有可能参加会展活动,都会涉及企业产品的特征与展位设计思路结合、参展流程、展品运输、会展营销等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市场营销实务中应包含参展实务的内容。

因此,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根据高校的专业背景和专业建设规划来设定,还要根据市场实际的人才需求来设定。这是会展专业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顺应市场人才需求,则必定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

会展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各种大型会展活动举办将更加频繁,对会展基础性、服务性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承载着培养会展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一定要结合会展产业人才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保伦.会展经营与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60-261.

[2]许传宏.会展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18):38-39.

[3]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 旅游科学,2005(19).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建设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应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确立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结合的专业特色,同时分析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高等教育力量,受到来自重点高校、老本科和高职高专三个方面的挤压,正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重要转型时期。专业的特色建设不仅仅是基于新建地方本科自身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规避劣势、错位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使其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本文拟就对吉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探讨,以对我国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状况

国外很多大学已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美国各大著名院校都开设了E-Commerce研究方向和专题,计算机方面和管理类的师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主办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目前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硕士学位、本科、e-learning、电子商务课程选修以及岗位认证。美国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专业和课程设置注意前瞻性,以适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应用需求;第二,扬长避短,依托学校学科背景,发挥专业群优势;第三,课程设置模块化,注意个性化培养;第四,课程内容更新快;第五,与著名IT公司联合培养,以其主导产品授权设课。[1]

我国的高等院校也在电了商务的教育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清华大学MBA于1998年在国内首开电子商务课程,并在2002年开始了电子商务方向。教育部2000年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首批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于2001年开始招生。2002年1月召开了新一届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110多所高校申请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新批准83所高校。[2]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简称中国高校EC协作组,来协作完成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设立电子商务本科的院校早已经超过100所,而国家公办院校和民办大学设立的大专、中专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更是层出不穷。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特色趋同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时间短,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存在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弱、经费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生存发展,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出现了明显的盲目模仿和赶时髦现象,导致“千校一面”,特色不特,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3]特色趋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办学定位趋同。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定位、功能定位及服务定位上依附、模仿重点院校,克隆、追赶老本科,没有结合地方、结合自身进行特色定位,放弃了身边的市场;第二,办学理念趋同,许多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都打出“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模仿的成分多,追求形式的东西多,体现不出地方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地域特色;第三,课程设置趋同。大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习惯性地以资深老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作为蓝本,稍做改动即成。这样进行课程设置,只着重考虑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影响因素,而对学习者、地方社会需要则考虑的很少。对于新建地方院校来说,学习者的层次和水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恰恰是比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更现实的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及课程质量高低的影响因素。

2.由战略兼顾到战略迷失

电子商务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是人们创造性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商务活动的创新,具有内容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的特点。以上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目前国内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该专业建设中采用的竞争战略是“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开设过多,提出了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通晓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既熟悉金融、贸易领域的规则又具有维护电子系统和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其结果因为战线拖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最后主次不分,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施特色化战略中战略兼顾,结果顾此失彼,形成战略迷失。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抵御诱惑,保持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思路的清晰和独特,特色建设应“专一”。

3.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大都是高职高专,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上比较薄弱。目前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该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重要性,基本上都不同程度的开辟了一些实践渠道。但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高校采用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电子商务专业通用模拟教学软件,一方面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高校教学重点不同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条件不匹配的问题,或者是造成实践环节特色趋同现象。此外,有些地方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时间分配比例偏低、实践层次偏低等问题。使实践教学“走马观花”,难以落到实处。

三、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的策略

(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特色定位

1.确立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结合的专业特色

吉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最早是由原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开始正式招收专科学生,随着学校升本之后,该专业也将会招收电子商务本科学生。和所有学校一样,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只有办出特色,才会有生命力,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随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势必需要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特色定位。

目前我国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没有拟定出该专业完整的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专业基本要求,而且国内高校开办的历史都不长,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到底归属到哪一个学科门类,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校把它放在计算机院系,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工商管理院系,甚至还有学校把它放到了法学院系。这个专业授予何种学位,是管理、经济、工学、法学等仍未确定。因此这个专业方向的定位也显得异常模糊。各高校均需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方向定位。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各高校都在寻求电子商务教育与自身特色的结合。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并将专业方向定位于根据学校的优势,培养集商务、经管、计算机应用技能于一身的面向IT、电信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则依托运输专业的传统优势,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工程系,其特色在于,以运输为物流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江西财经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国际贸易学院,旨在培养能开展电子化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4]

目前国内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工科类型,面向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重点突出网站设计与管理,ERP,CRM等课程;(2)财经类型,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突出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课程;(3)商贸类型,面向贸易营销的信息管理,重点突出商务运作、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等课程;(4)技术类型,面向电子商务系统研发,重点突出软件工程、网络数据库、操作平台等课程。[5]

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由原来放在计算机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商务工程系,改为现在商贸师资力量比较强的经济贸易系,因此,笔者认为,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也应逐渐转型。由属于上述四种类型中的第四种——技术类型转轨为第三种——商贸类型。这符合目前人们认为“电子商务应该重商务、管理”的主流观点,专业的技术开发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更应强调具备根据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完成传统商务流程改造和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外贸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阵地,而我院的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具有不少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可以将国际贸易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资源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专业的优秀资源,结合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重点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EDI等。培养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人才。

2.确立面向地方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向地方,服务地方,针对地方的需要确定自己的专业特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立足点。“在服务中求发展,在贡献中求支持”,明确专业方向,直接为地方培养所需人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追求发展得到支持的明智选择。

(二)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 民办学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70-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大量的应用型以及创新性人才。我校是一所普通的民办二本学院,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同与一般的独立学院,这对处于夹缝生存的民办学校来讲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必须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办有特色的学校。下面以南宁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谈谈我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1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为了主动适应广西、南宁及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建设需要,培养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构建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相对全面、持续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配合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岗位,多种技能的互动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各种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会计核算、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 明确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校管理学院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学方针,在升本评估及专科整改工作的推动下,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特点、模式、规律、手段等进行了系统思考,紧密围绕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行业的需要,在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校内外实践环境建设、实践课程与综合实践环节开发与实施等方面认真探索、大胆变革、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以赛带练”等多种形式相互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3 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

按照“注重基础,提高素质,加强实践,立足应用”的原则,我校管理学院专业设施设备在不断增加和完善。已投资教学实验室设施设备价值约110万元,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实验室有校企共建的模拟企业管理综合实训——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实验室、模拟企业管理(手工)实验室、营销模拟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连锁经营实训室、物业管理实训室等等。基本上做到了每一个专业建有一个实训室以及相关的实训软件。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内容及方式

形成由“课程实验、综合实训、校外实习”三个环节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4.1 课程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训、网络化教学。课堂实践教学是指为了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专业技能,配合课程教学的,以课堂为教学场所的,讲讲练练和讨论式的教学。课程实训包括基础会计实训、OA实验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设计营销策划方案、市场调查分析等,采用模拟操作、模拟情境等方法,加强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多媒体网络化教学通过对实验实训软件教学平台的使用来加强实践操作和课外操作。

4.2 由于综合实训将各学科的知识集成在一起训练,因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管理类专业有四个综合实训,分别为专业技能综合模拟实训、模拟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及毕业论文设计。学院在工商管理等专业开设ERP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综合实训(简称“ERP实训”),它系统地将一个企业的经营、内部管理及人员分工整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采购、生产、广告到销售等都由学生共同完成。ERP实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该项实验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职业资格培训可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化的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

4.3 校外实习是促使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定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调查,如大一2周的教学实习,大二4周的专业实习,大三的毕业实习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

5.1 实践教学项目列入教学计划,处理好实验、实训、实习三者关系,确保实践教学顺利有序,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5%以上。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方式,就是“以赛带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2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毕业生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或财政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员、秘书、营销师、物业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6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我院营销专业一直将“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作为特色来发展,与广西多家企业开展了各种合作。此外,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带领学生到青岛创业中心强化企业信息化培训及创业培训,并与多家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实务的体验,实现了专业与职业的对接。巩固原有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友好交流合作,建立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实习基地群,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探索校外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校外基地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7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好多高校出现建实验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培训相应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培养专门的专业实训老师,让这些老师专上实训课,这样便于积累经验,很好的安排课时。二是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经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具备讲师资格又要具有执业资格,具备双重执业资格和双重执业能力,这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途径获得。三是专兼职教师队伍相结合,兼职教师必须具备如营销策划能力、会计记账能力、审计查账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等。这支队伍要结合经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需要进行打造,并不断充实调整。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吕宏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

[2]曲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理念的内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09(6):28-29.

第12篇

论文摘要:《市场营销》课程在高职非营销专业中越来越广泛地开设,然而如何讲好高职非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营销课也就咸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高职非营销专业

0 引言

是一门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开得十分普遍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要既精通专业又懂经营的人才,因此《市场营销)课程不再局限于营销专业开设,也列入了非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在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讲好在非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营销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立足授课对象。明确教学目的

我们知道,高职以培养生产一线的职业人为己任,高职毕业生基本上不会从事理论研究,因此,实用是高职教学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市场营销主要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因此”学以致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

其次,非营销专业中市场营销课程性质往往定位在选修课,课时不足与教材不合适是常见问题,学生在知识储备上也有欠缺,没有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知识做铺垫。因此,在非营销专业教学中秉着够用的原则,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为教学目的:通过营销环境分析与营销策略组合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以及营销发展历程来强化学生的创新理念;通过分销渠道和新产品开发等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营销战略、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塑造学生诚信品性和浓烈的社会责任感。

2 与专业相结合,突出教学重点

考虑到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是以“实用和够用“的目的,大多定位在选修课,学时安排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如下:第一章认识市场营销;第二章营销环境;第三章消费市场和产业市场;第四章市场调研;第五章营销战略:第六章产品策略;第七章定价策略;第八章渠道策略;第九章促销策略;第十章营销策略组合。授课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分配学时,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例如:面对物流专业,则渠道策略是重点,可以引入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将顾客让渡价值与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的类比,结合供应链管理讲述分销渠道,在巩固专业知识中理解掌握新知识;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则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组合是重点,强化战略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营销策略组合在管理中的应用;面对财务管理专业,则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是重点,不同于有形资产,客户和品牌也是企业的资产,让其理解品牌价值的含义、客户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意义及成本在产品定价中的角色:面对商务英语专业,则营销环境和促销策略是重点,通过分析营销环境增强他们的市场应变性,促销策略灵活运用提高他们谈判技巧等。总之,只有寻找与专业的结合点,才能突出教学重点。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好理解,易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理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市场营销作为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应该改变传统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通过在非营销专业中讲授市场营销课程的体验,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创立。从1910年开始,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从法学教育领域移到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践性,案例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理论讲解中辅助案例;二是案例分析中提炼理论。实践证明,后者效果优于前者,因为高职学生对理论有种厌倦的心理,未来得及引用案例来巩固理论时,学生早已困倦在枯燥的理论中,因此在案例分析中提炼理论能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最大化集中。当然讲授过程中灵活运用小案例与大案例穿插,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热点讨论法

“新”、“广”、“实”是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用时事和身边事即热点问题,找准营销理论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一方面由于是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讲述了解营销环境时,可以引入"2010年轰动全球的丰田车召回事件”,让学生运用营销环境的知识去分析这次丰E]--十年来遇到的最大一次信任危机对汽车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引入我国频频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让学生分析理解政治法律环境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供需方的决策;在讲述公共关系时可以利用“青海玉树赈灾晚会上企业捐款行为”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总之,热点讨论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切体验市场营销知识的实用性。

3.3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过去教学都是“黑板+粉笔”,如今发展到了“投影+鼠标”。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图文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孔子云:“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可见多媒体教学从视觉上比黑板教学占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的音像教学内容比简单的口头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如:在讲广告时,与其口头上有声有色地叙述一则广告远不如用多媒体播放这则广告来得生动。在相关章节结束后,可以播放与市场营销课程相关的视频来巩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销战略后可以播放《财富人生——牛根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销战略与企业成功的意义;在渠道战略后可以播放《赢在中国——哇哈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销渠道的重要性。总之,视频材料具有现实意义,可操作性强,学生观看学习的积极性也高,可供学生一目了然地学习和借鉴。

3.4 实践教学法

市场营销是即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的一门课程。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堂实践可以在课堂上情景模拟,鼓励学生扮演营销活动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心临其景,从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及操作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自我介绍”的环节,让学生运用营销知识学会推销自己,效果颠好。课外实践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课堂,一方面“请进来”,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座:另一方面“走出去”,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给企业派发传单、帮助企业策划促销活动、参与市场调研、深入企业门店实习等。

参考文献

[1]郭鹏,浅议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2.

[2]池峰,在非市场营销专业讲授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几点体会[J],时代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