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14 20:02:42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初中政治教学要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育,应当要从三方面进行思考,即培养学生的优质人格、科学思考方法、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人文精神的熏陶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优质人格、科学思考方法、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一、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

1. 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用专业知识教育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用的机器,只有使学生理解并爱上学习,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也得到了证实。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发展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被素质教育带到了中学的教育之中,因为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2. 功利思想是人文精神的阻碍

社会财富的空前丰富使得科学和经济的地位在社会中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累积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因此忽略了自身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此外,分数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都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才有出息。这种功利思想的发展使人文科学受到忽视,严重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培育。

二、当前人文精神培育的缺失

人文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具体体现在政治信仰、法律道德规范、价值观和文化艺术修养四个方面,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学生才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与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却没有重视人文精神培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自我需要缺少重视。人的自身需要能够为其行动提供最大的动力,因此,人的需要应当得到合理适当的满足,而不是一味的忽视打压。在中学生的眼中,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是存在的,但是个人主义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他们能够接受正面的做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正面观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夹击之中迷失自己。

其次,初中政治教学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这种模式化的共性教育没有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落后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的现代化人才。

再次,初中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式感受。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治教育都以思想的强力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体验式感受。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拉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甚至造成对立,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完全不能发挥政治教学的德育作用。

三、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 加强趣味教学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政治原本就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更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到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教师应当加强趣味教学,利用社会调查、辩论会、演讲比赛、漫画比赛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样,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发挥情感的导向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 内容与活动相辅相成

初中的政治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了较大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当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概念性知识传递的适量性,不能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将重点转移到探究活动之中来,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当然,我们在注重探究式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

3. 理论联系实际

在很多学生眼中,政治学科就是讲空话、套话的学科,政治课堂就是讲假话、鬼话的课堂。这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政治学科意义的体现,原因则在于知行不合。因此,我们在政治教育中,不能单纯地讲解理论,而是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用现实问题的分析来阐明理论知识。时事政治的分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之一。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关心世界的变化、关心社会的变化,让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看待问题,同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思路

初中政治,历来是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道德品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祖国接班人的重要课程。尤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的大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包括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净化学生思想环境更显得举足轻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政治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那么重要。很多初中的政治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适合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体系,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1.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1.1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教学一般包括例趣、喻趣、形趣等一系列内容,旨在寓教于乐、学趣并重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习。趣味教学是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的教育方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一些故事或者典故或者歌曲等特殊形式为开篇引入正文的方式,让学生既学到了部分历史或文学知识,又能引入课程内容中的正题,以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教学正题。实践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使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灌输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铺设一个宏观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人以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多样化课堂教学,丰富案例教学模式

让辩论、讨论、演讲、舞台剧等形式进课堂,可以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初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尽情而充分的碰撞,情感也可以在碰撞中升华。这也充分响应了“新课改”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宗旨,让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渗透进学生的脑海。比如讲授做“人生当自强”的内容时,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了解的自立自强的故事进行讲述,也可以对如何做自立自强的人展开讨论,同学们可以分组,自愿组合。实践表明我校于“新课改”后组织类似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显著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幅提高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3加强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政治教材中包含有祖国建设成就、激励和催人奋进知识的篇章比比皆是。这些篇章传递给后辈的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教育素材。同时这些素材对初中学生的激励是非常明显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展情感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学习“为坚强而喝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张海迪的故事、邰丽华的故事等典型的“坚强”事迹来感染学生;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包括空间技术、武器装备、建筑、文化、医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不断树立学生爱国情怀,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灿烂的历史人文精神熏陶着每个学生的思想,荡涤着每个学生的灵魂,达到政治理论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共同完成,用学生的爱国情感来激励学习的目的。

2.结语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振兴民族的大任,所以他们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与未来的关键。初中政治是集思想性与知识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所以改变传统政治教学方式中“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有效性,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是升华和凝练教师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教学理论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明.浅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J].成功:教育.

[2]秦登弟.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政治知识学习 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65-02

初中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具有了许多新的有利条件,为他们运用多种手段学习政治知识奠定了基础。然而,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他们提高政治知识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治知识学习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反映心理形式,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起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意识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就是说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烈的政治知识学习意识能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学习政治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并积极主动地探寻进行该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意识与主动性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盲目性突出,自主学习意识缺乏且自信心不足,对政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求甚解。

第二,政治知识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主动性缺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是他们在心理上对政治知识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思维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又由于政治知识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往往严肃有余而趣味不足,这就必然造成初中生对看似枯燥、刻板的政治知识失去兴趣、学习主动性不足,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厌烦情绪。

第三,政治知识学习途径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找到了攀登知识之巅的路径。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呆板单一,靠机械的死记硬背把握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更做不到把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成为指导他们行为的准则。

二、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向学生系统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政治教学模式。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呈现封闭性特点,远离生活世界。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灌输方法具有强制性。灌输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外在的,是教师通过政治知识学习的多种途径强制于学生,这就导致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淡化学生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需求。(2)是灌输形式相对单一化、教条化。灌输方式基本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即从灌输内容到被灌输对象的单向模式,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创造活力,僵化、教条、单一的灌输形式和内容极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和分离,导致教学质量下降。(3)是灌输内容缺乏层次感。政治知识的灌输面向全体学生,并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政治知识的具体学习中无法规避地表现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满堂灌的现象,它的结果就是泯灭学生的生机与灵气,抹杀学生的创造活力。

第二,农村初中专业政治教师的短缺。具有专业素质的政治教师的稀缺是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产生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80%农村初中只有毕业班安排一两名专职政治教师,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狠抓升学考试而不求其它,初一、初二年级政治教师则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则通常把政治课当作副课对待。政治课教研组在农村学校和其他学科合并的现象也很普遍,以致政治教师只能在自己特定的狭小范围内开展教学任务,相互交流,听课学习相当困难,面对不断更新、日渐丰富的政治教材内容时,即便花费很大精力,教学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第三,重智育轻德育的农村习俗理念的影响。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活动;德育是教育者将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在合品德的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农村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普遍认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品德再好,也无法帮助他们摆脱现实困境。相反,有时人的品德诚实,却要吃亏,反被人嘲笑。加之智育的可检性和德育的不可控性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对学生德育又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升学考试时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只是划了一道无形的录取线,导致许多农村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漠视乃至忽略,他们往往把政治知识看成子女获取优秀成绩、顺利升学的工具。

三、正向引导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的对策

第一,更新政治教学理念,转变政治知识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金术”有时比“金子”更为可贵。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好政治知识的基本方法。初中生具有勤思、好疑,形象思维能力强等认知特点,加之政治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时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他们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力求做到书内知识与书外生活的融会贯通,这样初中生才能对所学的政治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与此同时,政治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大胆探新、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以达到既符合政治知识学习规律,又满足初中生实际需求,既生动活泼,又不拘泥于形式的效果。

第二,提升农村初中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政治教师在学生政治知识学习中起着导向作用,其文化底蕴、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知识讲授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理服人,政治教师必须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其次,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知识的学习不能是呆板、空洞的说教,而应是教师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去影响学生。再次,政治教师还应具备广博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特别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前理论热点、难点相关的知识;当代国内外思潮相关的知识;一定程度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第三,创设有利于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家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是不能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的。”蔡元培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庭环境是子女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理念、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子女政治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调查发现父母如果关心国内外时事,那就会对子女政治知识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科学有效的引导子女学习政治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家长就必须重视对子女政治知识学习的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家长还应注重用自己的点滴言行去激发子女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促使其能够运用政治眼光看待问题,运用政治思维分析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要有效的提高政治知识学习效率,要达到政治知识学习的预期目标,必须立足于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具体条件和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和思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查明原因和找出对策,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坚定他们学好政治知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政治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07).

[2]庞文婧.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家庭[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3]朱桂权.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几点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4]俞俊.初中生课外学习政治知识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6).

[5]胡斌武.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和分野[J].上海教育科研,2005,(07).

第4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工作,肩负着培养初中生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重任,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通讯信息化等改变着社会的大环境,初中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形成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新时期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被提上日程。但是实际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没有放到与文化课同等的位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影响,需要引起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

学校要想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优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性。所以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等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使中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积极创新教育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思想政治教育视频或者听取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辩论赛或者进行思想政治演讲等,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二、深入学生内部,与初中生进行思想交流与互动

开展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与学生成为朋友,经常与初中生进行思想交流与互动,切实关心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初中生摒弃错误的思想,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由于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上升时期,心灵比较脆弱,容易产生自卑或者恐惧心理等,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和提高,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教师把自己放到很高的位置,那么会让学生感到畏惧,从而出现心灵隔阂。教师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当学生陷入困惑时给予及时指导,当学生获得成功时与学生一同分享。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小事做起,为初中生营造提升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氛围。

三、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的作用推动创先争优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先进典型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第二是选择先进的学生给初中生做出表率。首先,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初中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良好的品行和个人魅力感染初中生。其次,要选择三好学生或者学习典型为学生树立榜样,组成互帮互助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形成比学赶超的好风气。可以在班级中或者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语或者宣传画,潜移默化地感染中学生,鞭策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还可以在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或者集体活动中选出学生的先进事迹,包括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以此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启迪初中生的心灵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初中生产生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状态的先决条件,当人处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和狂风暴雨的天气里,他们的情感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建立起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以此启迪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初中生的情操,锻炼初中生的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月活动,鼓励学生书写征文,美化校园环境,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健康、轻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天在校园广播中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优美的文章等,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尽量避免接触不良的人群或者事物等。同时,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沟通,建立家校共同教育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可以让学生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从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五、利用网络辅助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互联网的普及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丰富的教育资源,制作华丽的电子课件,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利用网络辅助思想教育时需要注意网络的两面性,正确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因此可以建立校园论坛,在论坛上开设思想道德教育版块,给初中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或者情感问题等写到论坛上,学校派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给予回答和辅导,使中学生摆脱心理负担,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初中生播放教育短片,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给学生直观和形象的刺激。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和办学情况等开设校园网,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上网环境。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基于不同侧面及思想传播目的,对校园文化的诠释也会有所不同。本文所提及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为学生带来的精神财富,这离不开良好校园环境的营造。物质与精神并行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校园文化逐渐得到拓展和延伸,通过物质来承载,借助精神来传播思想,所有参与者都会在整个过程中获得全新的精神体验,使自身精神文化和思想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校园文化基本特征概述新时期,校园文化主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广泛性。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特征均得到彰显。对事,新思维与新元素的融入对已有元素和内容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价值观念与信仰,帮助我们重新梳理和构建思想体系。对人,校园文化缔造者不仅仅包括教师和教育主管人员,还有学生,以及各类在校园内工作的其他社会人士,比如厨师、清洁工等,他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第二,目的性。从宏观上看,传播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播教育思想和彰显不同时期的教育品质;微观上,不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不同磨难,有些是时代造成的,有些是学校自身发展方向和教育定位所决定的,但无论如何,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并且这种“目的”与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性格。第三,时代性。校园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显而易见,它随宏观层面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民族的长足发展,需要学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一旦社会环境或国家发展方针出现变化,学校教育“环境”自然会发生变化,包括要求、目标、理念等。由此,校园文化的形成也必然伴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因为“校园文化”注定是为“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服务的。2.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农村校园文化”不同于标准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它也具有基本“校园文化”的特征,但由于其形成环境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理解农村校园文化时不能仅凭经验。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建设逐渐向世界标准靠拢,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发展环境,但并未彻底改变其体貌特征,因为农村与城市存在本质区别。最明显的是,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生物良好生长与健康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将其纳入农村周期性循环发展过程中。而若想使原本自然的、科学的、健康的、绿色的发展环境被维持,就需要有一批批、一代代继承者去传播这种人性化的发展理念,并加以践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包括知识、技能、思想、价值观念等。这就是农村校园文化与城市校园文化最本质的不同,文化中渗透着“自给自足”,文化中渗透着“自然和谐”,文化中渗透着“万物运行规律”。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更侧重于精神,当然,也需要由物质来支撑。精神力量或境界的形成需要有来自思想层面的能量作支持,从事物形成规律与发挥逻辑角度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趋同的。基于目的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都是以培养新时代优秀中学生为主要目的,为他们“晋升”为优秀大学生做铺垫。在宏观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合格人才。当然,“社会”不同于“校园”,构成元素与涵盖内容具有很大区别,而为了实现无缝衔接,就要将社会中有益的元素移植到校园里,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营造发展的环境。基于内容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都是以传播或输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教育观为主要内容来培养新时代初中生,使他们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和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讲道德的人才。建设“校园文化”重在“文化”二字,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必然需要有坚定不移的“观念者”去践行。所谓“观念者”,就是那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环境下被熏陶出来的,具有传承和开拓精神的“思想者”。基于方法与形式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在理论层面同样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更为关键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角色,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内容实践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去检验理论内容的可行性,这也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元素和基本框架。众所周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假大空”教育,特别是在我国农村中学里,因为无法有效实践,所以很多理论内容很难得到验证。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只能以为依靠说教式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极为一般。

三、农村初中校园文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1.善于发挥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功能鉴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的特殊性紧密关系,笔者认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支撑,而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又可被看成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践行,同时,通过丰富特色文化内容与优化特色文化建设标准,可对初中思想政治理论的正确性与可实现性做全面验证。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推动校园文化在高校里进行,采用知识讲授和思想教育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实际的思想意识水平出发,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2.调动师生“建设”的积极性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只有将二者有效衔接,充分融合,发挥互助作用,才能实现最终的育人目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两类主要群体,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和责任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将农村特色的元素引入校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从深层次出发,将农村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关联。农村初中教师应结合学校实情与学生学情,不定期开展农业节和传统文化节等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文化活动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或者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不仅可以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深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3.同时强化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建设校园文化必然会涉及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要对校园建筑进行专业的设计,合理的布局,体现独特性,还要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学校各个宣传专栏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适当加一些绿色植物来体现生机勃勃的感觉,重视绿化的作用,完善教学设施,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校园文化的内在美。要根据时展的要求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突出文化的内涵。

四、渗透校园特色文化,创建思政教育机制

1.提高文化建设创新性,丰富思政目标机制在农村初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创新性的体现与发挥始终受到目标性的引导,当目标内容足够丰富,科学建设意识足够强烈时,目标机制的功能性便开始发挥作用。事实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目标机制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特色文化建设行为本身,也需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因为二者在诸多层面均存在着紧密关联。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目标机制的有效性,就是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有效性来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创新性的进一步生成。由此可见,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得到充分优化,使其在初中教育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育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就必须将文化育人理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中。具体而言:第一,将校园特色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范畴,丰富目标内容;第二,结合现实需求细化目标,明确责任;第三,将校园特色文化内容集中体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2.发挥文化导向性,优化思政主体机制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在校园文化对学校成员潜移默化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过程中,以及学校群体间具有的“从众”心理的影响基础上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在农村校园中,校园内学生们的思想与行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师生们生活在这个特定环境中,他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或通过其他方式感受的,都传递着某种价值观信息,会对她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机制的优化中,就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导向性,在校园文化中注重向教育主体渗透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念,使教育主体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形成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和优化主体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根本保障,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3.突出文化建设的激励性,强化思政动力机制作为一种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自带自我运行与调节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被理解为一项独立存在的系统。这样,必然有一种“动力”时时刻刻推动它稳定地向前发展。这种动力又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群体是在校初中生,个体之所以能够心甘情愿接受各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他们认为在学校教育制度和规则下来进行学习是正确的以外,个人内在品质成长过程中也的确需要精神和思想层面内容的安慰,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需求”,其目的是使自身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得知,个体自身发展需要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个体成长始终伴随来自其他层面的需求,比如满足感、存在感、认同感等,它们不同于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更多体现着个体对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的渴望,特别是在他们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更多褒奖和奖励时,一旦外部环境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他们的行动力或学习动力便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笔者认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动力与激励进行关联,突出校园文特色化建设所具有的激励性来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4.提升文化建设的育人性,完善思政评价机制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评价”始终伴随活动发展的进程,同时,“评价”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可见,良好的评价机制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渗透思政教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带有一定的育人性,具体活动也以此作为根本目标,这与思政教育功能相符合。基于此,通过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育人性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措施。具体而言,通过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所具有的育人性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完善评价形式;将文化育人的评价要求渗透到评价方法中,可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强调及突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功能性与有效性,其目的在于确保评价机制能够得到长久、稳定、科学、高效的应用,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提供机制保障。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无论是形式、方法,或是内容、教育目的,它们都能在相互促进中实现互补。而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来说,若要实现建设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首先认清和理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明晰各元素和内容间的关联,以此作为渗透策略的基础,从而使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进而完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李聃、和勋《中学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回顾》,《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30期。

[2]林玉琴《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与深化》,《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第6篇

1.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着普遍的问题,教学内容大多倾向理论性,且教材上的时政材料具有滞后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排斥的消极情绪。然而引入时政教育渗透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师通过讲述案例、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时政教育,能有效对政治教材起到诠释作用,把抽象、概括性强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时政教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教师引入时政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利用时政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社会时事有一定的见解,对初中生本身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渗透时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1.突出时政材料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上,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本身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时事,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得最新的时政新闻,并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将时政新闻运用到教学中。如,我在讲“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时候,导入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以此时政作为反面教材,讲述社会中贪污现象,这是一种知法犯法行为,不可取,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时政教育

初中政治教育从课程内容上而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尽量避免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在黑板上设置时政快报,每一天安排不同的学生来写新的时政,向大家传播。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将事实引入课堂当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示一些身边的时政生活,如,最近我们学校所属的社区举行人大代表选举,我叫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这种教学方式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课本剧加深学生对时政生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时政的思考和评论

第7篇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长的教育,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处于“主阵地”地位。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把握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初、中等教育教学课的异同。

一、思想政治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的课程。小学阶段叫“思想品德”,其内容是热爱祖国、孝亲敬长、团结友爱、关心集体、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勤劳节俭、遵守公德、诚实守信、勇敢坚毅、自尊自爱、热爱生命。初中阶段叫“思想政治”,其内容是社会发展史常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高中阶段叫“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基本常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基本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常识。中专叫“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等。大学叫“思政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其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时展的要求

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了解时代特点,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情况,了解世界形势,了解过去和将来。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真、善、美,开设思想政治课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确社会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跟上时展步伐,推动时代向前发展,成为社会的骄子、时代的宠儿。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而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取决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是否培养了一代代的“四有”新人,正如同志所说:“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学文化建设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开设思想政治课能使学生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能使学生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下刻苦钻研专业,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看法,对社会乃至对自己的认识难免存在片面性。特别是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极易趁机而入,腐蚀着青年一代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因此,有必要学习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澄清糊涂认识,克服心理障碍。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共同点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初等、中等教育政治课教学有一致性和共性的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思想的启发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1.性质相同

都属于德育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学校的一门特殊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其特点表现为:①思想性。思想政治课着重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启发、政治上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②理论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③针对性。思想政治课能针对学生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困惑、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它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或者教条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④实践性。光是坐而论道和空洞说教是没有意义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导实践活动,才是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能够把理论付诸实践,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体现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目的相同

都是要求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都是要求对学生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历史观教育,都是要求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

3.任务相同

都是按照我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用马克思主义塑造一代新人,使学生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因此,它们的任务都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教学原则相同

都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一方面要注重理论传授,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理论、掌握正确观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同点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自身情况、“专业”、未来“职业”以及培养目标等原因,它与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都有明显区别。#p#分页标题#e#

1.两者培养目标不同

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初、中等教育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初、中等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决定了它们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初、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因而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为他们升学或就业提供一般性的思想道德基础。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育、思想和文化特点,必须突出为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服务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两者教学对象不同

初、中等教育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而高职院校教学对象既有初中生也有普高生、职高生、中专生、中技生、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多数生源都是本科和普通专科录取后的学生,学生来源“五花八门”,学生中有些学习努力、成绩好、思想要求上进,也有些对学习没兴趣、表现很散漫、成绩差。这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基础会给教与学带来困难。

3.两者教学内容不同

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思想政治课常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了解,在理解和认识上的要求比较低,具有基础性特点。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内容,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特別突出为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服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在系统性、理论性等深度上有要求,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力求能够学以致用,学习难度大大增强。原来的中专、中技学校的政治课只讲思想政治“常识”,只要求学生通过考试,而对于深层次问题思考和解决得比较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并突出为市场培养人才、突出为“专业”服务、突出“职业性”、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理论要精、管用。

4.两者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学生依赖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是在比较严格统一的教学与训练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则相对被动。教师主要以讲授“常识”为主,只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常识,教学没有深度要求,缺乏深层次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环节和内容。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虽然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但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师教学重引导轻灌输,留给学生许多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学生的参与程度、自主程度大大提高。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不仅要讲授现有的理论,还要介绍学术界对一些正在探索中的问题的不同意见和争论;教学内容并不限于书本,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求讲清还要求讲透,不仅要教“是什么”,而且还要教“为什么”;同时还要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一方面强调理论系统性,灌输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强调“活动”教学,“精”“管用”,因材施教,突出教育为“专业”和“职业”服务。

5.两者教学要求不同

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吃透教材”,要求把教学大纲规定范围的教学内容学得“滚瓜烂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当然也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弄懂弄通,但更注重把已知知识作为武器,引导学生去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既要突出理论科学性、系统性,又要突出内容的“职业性”、突出实践教学活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思想文化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教学必须突出内容的“职业性”、方式的灵活性、评价的“综合性”。由此可见,它们的教学要求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

6.两者对教师要求不同

初、中等教育对教师要求只要求能教学就行,教师上课只要求“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有学历和教师基本条件要求,而且有政治条件要求,即“思政课”教师必须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教师。同时教师不仅要知识面宽、能教书育人,而且要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即教师既应是教学型又应是科研型、实践型。

7.两者办学形式不同

第8篇

一、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实践体验,要做到政治与生活的紧密结合。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可以将现实生活与初中政治教育紧密的结合,将现实生活作为初中政治教学的基础,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引导学生思想,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化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政治进行思考,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政治细节,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促使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成长,达到初中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自发对政治、思想和生活进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教学目的。

(三)是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想要在当今社会中生存下去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学生的政治觉悟与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政治细节,并作为初中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细节去重新审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本中的内容。使学生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达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法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生活化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生活,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政治细节映射到初中政治教育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体现政治思想是提高初中政治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人教版(课标实验)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来体现课堂主题。在国家领导人交往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体现着“礼”,教师可以借助此,使学生在交往场景中感受“礼”的含义,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切实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思想,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场景中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关注当下时事热点

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时刻掌控课堂节奏,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当下的、贴合课堂的实时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观察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讨论重点,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在人教版(课标实验)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中,结合当下实时热点,引发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实时社会热点来反思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体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入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社政;教学;方法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社政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社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社政《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社政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教育部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

三、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方式方法

1.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改革行动取决于他对教育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教师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首先都要找到教育理念的支持。

2.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3.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本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都毫无例外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用以“学生为中心”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实现由“师本”向“生本”转变。“以学生为本”是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及时慷慨地给与每个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

4.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教师要理顺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追求新的课程价值,构建初中社政课课堂教学的合理框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知识和品德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的体验,改变过去只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

5.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安排。从教学过程来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四环节;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抄;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这种刻板的程序式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遭到扼杀。构建新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以提高初中社政课的实效性。

6.要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社政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需要反思的问题

1.1政治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政治教师作为政治教学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对政治教学的发展与课堂教学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治教师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学效果低下、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等待改进和完善。大多政治教师具有不错的专业素质,对政治基础都有着很好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专业的认可,但是却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些技巧,没有较为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得政治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反而使得教学过程有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1.2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现阶段,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消极的现象,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初中政治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都偏低,这主要是因为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按照教师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来安排学生的活动范围,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按照可能写的去完成,这都会慢慢的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选择敷衍对待。另一方面,初中政治课堂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初中政治课堂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政治情况,以正确的政治精神面貌看待相关的政治问题。因此,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初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模式,需要引起重视。这不仅仅和学生的自身条件有关,更与教师和学校有关。

1.3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应当是多样化的,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高,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培养。据调查了解,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学课程安排的极度不合理,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得到系统的初中政治练习。与此同时,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混乱的知识体系,从而丧失对初中政治课堂的兴趣,只是完成任务似的上课学习。另一方面,很多学校虽然初中政治课程安排很紧凑,但是课程内容与课程之间具有重复性,教学安排不够合理,这导致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的兴趣大大降低,缺乏良好的初中政治修养。还有部分学生有着丰富的初中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又缺乏良好的训练机会和竞技平台,他们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缺乏实践经验的指导,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初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只靠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在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上面也要有自己清楚的定位。一方面,教师在建立自己专业知识严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靠着自己的老本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政治教学,要时刻保持虚心的态度学习最新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参与一些论坛等,和与自己有关的老师进行一些相关的学术讨论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政治学习任务,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选择。课堂上的严肃与课堂下的活泼相结合,更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

2.2突出政治多元化、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模式的初中政治是靠政治教师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展现能力来进行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传播方式的推陈出新,初中政治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的同时,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政治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权利义务伴我行》等与民族文化有关的政治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民族文化有关的视频,一方面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民族文化与政治相结合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打造全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在的多媒体工具,提前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做出来,在课堂上能够应用多媒体功能进行直观的演示,这样能够有效地节省课内的时间,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改,不仅仅能够减小教师们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课程任务。除此之外,充分的教学资源也能够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建立适合初中生政治教学的个性化设置,这对于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得教师有更多的资源来设计课件,这样就能够提高课件内容的丰富性,较为丰富的题材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将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学习政治,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代替的。

3结论

初中政治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政治教学不仅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课程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初中政治课堂综合素质培养的可实践性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加强的效率。当下,初中生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等进行改善。除此之外,初中政治课堂还可以采用一些教学先进的电子设备,这些多功能电子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增加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学习兴趣,对当下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高月秋 单位: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玉生.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2015(12):204.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政教学;分析

初中政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且很严谨,他们会认为政治教学很枯燥乏味、很无趣,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政治最贴近生活但同时高于生活,教师可以将政治教学生活化,将一些时政融入进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关注时政的良好习惯,同时体现除了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初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解读进行探讨:

一、时政教学的分析

(一)课堂引入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1]。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具针对性的时政材料加入进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入时政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教导学生建设和谐社会良好风气,凸显共建和谐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用相关时政材料,合理利用负面性新闻、时政。合理利用负面性时政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比如,在初中政治教材中有相关中国主权问题的知识。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最近发生的时政来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种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理论更加理解掌握,还能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相关新闻,与时俱进,不做书呆子。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不能过于死板,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专注度,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向学生讲解时政。当时政较为重大、口头上难以讲清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既可以辅助教师教学过程,又可以丰富政治教学过程,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专注度。

二、时政教学的解读

(一)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来看,政治教学与时政教学一直都处于融合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疑问的能力。并且时政材料一直是传统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举例来源,所以政治教师应该提高对时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丰富政治教学内容,使政治教学更为生活化[3]。时政教学可以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适时加点时政辩论,会使课堂更加活跃。时政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

(二)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分析的能力时政教学与初中政治教学在某些方面是有不同点的,初中政治教学比较注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知识理论教授。从新课程改革后的政治教材中可以看出,教育大纲中明确包括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教育大纲直接凸显出了时政教学的重要性,要在教授学生政治基础知识理论的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综合能力培养,将原有的政治教学与时政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分析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品德思想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政治教学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政治教师必须着重关注的问题[4]。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成为了初中政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政治的重难点。在进行时政教学时,教师需要将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效果;问题;教学策略

正处于十几岁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人格发展尚未完全,仍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较强,因而需要初中政治教师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实效性较差,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等。在此,仅对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一简要探究。

1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足,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较差。学校与教师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较差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背景下,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均重视对优异考试成绩的追求,而忽视了对学生们个人素养的提升。从学校的角度看,升学率第一,因而根据不同科目在中考中占据的不同比例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学校对初中政治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政治教师对待政治课堂教学的态度,初中政治教师对政治课堂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对初中政治课堂学习的不重视和政治课堂教学较差的实效性。初中生多为十四岁到十七岁的青少年,尚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正是承担着对初中生三观树立与培养的重担,是对学生未来人生道路长期发展的引导与培育。对初中生三观的树立与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与同学们都应提起对初中政治课堂的重视程度,为学生们的长期健康发展做准备。1.2教学方式单一,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较差。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是导致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较差的另一主要原因。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负责听讲与记笔记就可以了。随着当今时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初中生们的需要。同时,对于作为十几岁青少年的初中生而言,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真正理解,教师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初中政治课堂的单调性,难以激发同学们对初中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难以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理解与吸收,自然导致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较差。

2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1丰富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传统单一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是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丰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难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虽然使学生们最直接的接触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的核心内容,减少了学生们学习过程中走弯路的情况,但是,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初中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知识的学习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利于学生们的长期健康发展。丰富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学习,寓教于乐,激发同学们对初中政治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加深同学们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丰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互动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技巧,以丰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环境,活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更好更快的吸收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政治《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将同学们分为两组,由同学们展开思考,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益取得游戏胜利,从而得出合作共赢的结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生相互之间也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只有懂的合作,才可以获得最大胜利,取得双赢。通过设置游戏,来加深同学们对竞争合作求双赢的理解,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2.2对初中生因材施教,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十四五岁的青少年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尚未形成健全的人格,可塑性较强,同时,由于发育程度不同,个体差异性也较大,因而,即使是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初中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们个体差异的尊重与保护,对同学们因材施教,以求最大化的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为了使每位同学在政治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育同学们健康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一课的学习中,由于不同的同学对责任的理解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责任不同层次的理解对学生分组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最大化的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

初中政治教学在初中生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学生们的个人素养,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做着铺垫。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较低,是由于教师与学校对该门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原因,对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有利于有效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丰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活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气氛,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同学的个体差异性,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海栋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三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昌松.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