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时间:2022-09-16 21:3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第1篇

中专学历是不能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报考会计中级职称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职位名称: 会计实习生 ; 财务文员 ; 其他 工作地区: 湛江市 ;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三天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 一般 计算机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07年9月 - 2011年7月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简历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罗湘芸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8-03-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开平市 政治面目 群众

毕业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家庭地址 广东省开平市马冈镇教师楼4栋B座501号 健康情况 良好 电子邮件 家庭电话 0750-2878161

业余爱好 喜欢听音乐、整理桌面、上网、逛街。

特长 常使用电脑,对excel的使用能较好的掌握。能用excel进行过财务数据的处理分析。懂得使用复印机,在校时曾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模拟训练。

在校情况 获奖情况 2008-200年获得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取得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广东省中级电算化、广东省初级电算化

参加活动 书画大赛,拔河比赛,大学生就业十项训练讲座等

曾任职位 舍长,生活委员培训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培训课程 初级会计资格辅导初级会计实务培训

课程认知 会计六大要素是构成会计的整体框架,任何会计的开展工作都与之相关。它是所有会计开展的基础。会计分录则是理解业务重点,每一个会计分录都是一项业务的反映。把握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借贷双方含义对会计分录的书写尤为重要。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重点,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能使企业更好的营运、发展。

在校经验 项目时间 2009-08-25至2009-09-02

项目名称 社会调查报告

项目描述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以及面对将来就业形势和会计行业需求。我调查了一间中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的设置情况;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及建议;资金筹措和经费管理;对于财务、税务、工商的处理;收获和体会;以及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3篇

【关键词】 准则; 固定资产; 弃置费用; 会计方法; 现值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规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油气资产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就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过程而言,弃置费用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高昂的环境成本为代价的,这种环境成本很少通过会计核算使之内化为企业成本,大部分外化为社会成本,即表现为所谓的企业外部负效应,结果导致我国部分企业成本信息失真,负有固定资产弃置后环境治理义务的企业整治环境的动力不足。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模式的建立,为特殊行业的特定企业通过逐步建立支付储备,最终有足够的财力承担环境恢复义务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对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作了一般性规定,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2007年版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和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对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即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列举的例题如下(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的例题类似):

甲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套化工产品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根据有关法律,甲公司在该生产线使用寿命届满时应对环境进行复原,预计将发生弃置费用2 000 000元,甲公司采用的折现率为10%。甲公司与弃置费用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按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原价=2 000 000×(P/F,10%,15)=478 800(元)

借:固定资产 478 800

贷:预计负债 478 800

(2)2008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利息费用的计算见表1。

20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 47 880

贷:预计负债47 880

2009年~2022年,确认利息费用的账务处理比照2008年的相关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与固定资产清理费用不同,只局限于少数企业的特定资产,所以,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牵涉面比较窄。从制定准则的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适度简化是可行的。但这种简化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不能违背常理,混淆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如果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上述处理过程和结果有些牵强,有必要设计更合理的方法对弃置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弃置费用支付时点在固定资产寿命的终结点,企业只有及时足额支付弃置费用,才能顺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必须正确反映弃置费用支付储备的形成过程,从财务角度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融资的过程。将终结点将要支付的弃置费用折算为现值计入初始点固定资产价值,目的在于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将这一部分价值分期计入成本费用,在补偿的基础上形成未来的支付储备。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看,弃置费用的现值与终结点的弃置费用虽然数量上不相等,但价值上是等价的。在固定资产寿命期内通过成本费用补偿形成的现金流入量,其现值应当等于弃置费用的现值,其终值应当等于弃置费用,因而可以称之为等价现金流量。弃置费用的现值在初始点一次性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并没有实物资产与之对应,实质上是一种虚拟资产。这部分价值必须在固定资产寿命期内逐年计入成本,逐年从收入中得到补偿并形成未来弃置费用的支付储备。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初始时点,计入固定资产初始价值的弃置费用现值不能一次性计入第一年的成本费用,因而不能直接形成初始时点的支付储备。既然在初始点不能全部直接形成现金流入量,这部分价值就不能构成初始点的支付储备,此时将这部分价值全部作为“预计负债”入账就不合理,以此为基础开始计提利息费用就是错上加错。笔者建议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初始价值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根据每年实际计提的折旧额进行摊销,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

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论是平均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都不直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通过折旧所形成的现金流入量不能超过固定资产原值。在实际利率大于零的情况下,这部分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必定小于固定资产原值。因此,不论是采用平均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都不能确定与固定资产初始价值等价的现金流量。比较合理的方法是用固定资产初始价值乘以投资回收系数,确定每年最低投资补偿额。每年的最低投资补偿额与当年折旧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同时确认与“财务费用”对应的“预计负债”,但每年为未来弃置费用形成的支付储备以该年最低投资补偿额为限。这种方法既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摊余成本(初始摊余成本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又考虑了实际利率(以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回收系数),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精神。

基于以上分析,上述教科书例题的会计处理应作适当的修正。

(1)2007年12月31日,按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原价=2 000 000×(P/F,10%,15)=478 800(元)

借:固定资产478 8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78 800

(2)2008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财务费用的计算见表2。

2008年12月31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31 920

贷:预计负债 31 920

借:财务费用31 029.47

贷:预计负债 31 029.47

2009年~2022年,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比照2008年的相关账务处理。

2023年1月1日支付弃置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第4篇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补价;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3101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补价的,用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比例,或者用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比例,若低于25%,则认定该交换为非币性资产交换;若该比例等于或高于25%,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但准则对于补价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说涉及少量的货币资产就是补价,那补价是不是就是实际收到或支付的货币资金呢?但是通过中级会计考试的教材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材上的举的例题来看,补价指的是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补价与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不相等。同时,准则也没有对交换中涉及增值税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明确规定,也就是到底是用含税的公允价值计算还是不含税的公允价值计算,是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还是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计算。这些都给会计工作者和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或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的学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笔者拟对这类些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1 等价交换的情况

这里的等价交换,笔者是这样界定的(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换出资产方将换出资产出售可能收到的价款等于换入的资产出售后收到的价款。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换出资产方将换出资产出售可能收到的价款加上收到(或减去支付)的货币资金等于换入资产出售后收到的价款。这里的价款均是含增值税的价款。

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不含税的公允价值,资产置换日有关资料如下:(1)甲公司换出: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22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17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198.9万元。(2)乙公司换出设备(2010年购入):原值4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含税公允价值263.25万元。甲公司将换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乙公司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双方已经互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此项交易中,甲公司支付乙公司银行存款64.35万元,包括不含增值税公允价值的差额55万元和增值税差额9.35万元。

分析:这项交易是等价交换。

理由:甲公司若将资产出售可以收到的货币资金是价税合计198.9万元,甲公司还支付了乙公司银行存款64.35万元,两者相加,正好等于乙公司将其资产出售可收到的价税合计263.25万元,所以是一项等价交换。

以乙公司公司为例,我们假设有四种情形:

第一种,公允价值界定为不含增值税的,补价界定为实际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此时,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64.35/225=28.6%,大于25%,此项交换不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6435/(170+64.35)=27.46%,大于25%,此项交换不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二种,公允价值界定为不含增值税的,补价界定为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也就是用实际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减去双方增值税差额后的金额。此时,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55/225=2444%,小于25%,此项交换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55/(170+55)=24.44%,小于25%,此项交换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三种,公允价值界定为含增值税的,补价界定为实际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此时,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6435/263.25=24.44%,小于25%,此项交换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6435/(198.9+64.35)=24.44%,小于25%,此项交换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四种,公允价值界定为含增值税的,补价界定为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补价与实际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不一致。此时,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55/263.25=20.89%,小于25%,此项交换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55/(198.9+55)=2166%,小于25%,此项交换应当确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将公允价值界定为含增值税价值,补价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与将公允价值界定为不含增值税,补价界定为实际的货币资金扣除增值税差额后的金额,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2 非等价交换的情况

中级会计考试的教材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材上的举的例题都是一种等价交换的情况,对于非等价交换的情形没有涉及,但这种情形在现实是是可能存在的。

例2: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与B公司持有的一项交易性目的的股票投资进行交换。在交换日,A公司库存商品成本140万元,不含增值税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含增值税公允价值234万元。B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交易日的公允价值为180万元。假定双方不具有关联关系,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A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分析:A公司若将资产出售可以收到的货币资金是价税合计234万元,B公司若将金融资产出售可以收到的货币资金是180万元,双方相差54万元,其中不含增值税公允价值的差额20万元,增值税差额34万元。

以A公司为例,我们设计三种情形:

(1)假如B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15万元给A公司。这显然是一种不等价交换。那补价应当界定为多少呢?这种情况,将补价界定为不含增值税公允价值的差额即20万元显然不合适,只能将补价界定为实际的货币资金,即为15万元。

(2)假如B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50万元给A公司。这仍然是一种不等价交换,这种情形下补价应该界定多少呢?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按准则规定,补价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则补价就是50万元。

第二种情况,按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上的例题,若补价界定为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则为20万元,其余30万元为增值税差额。

(3)假如B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80万元给A公司。这仍然是一种不等价交换.,这种情形下补价应该界定多少呢?很显然,80万元减去增值税的差额后为46万元,超过了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补价不能是20万元。这样,补价要么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则补价就是80万元,要么界定为实际的货币资金减去增值税差额的金额,则补价=80-34=46万元。

3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准则和注会以及中级职称考试教材例题不一致的情况,也为了避免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和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不一致的情况,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认定中补价和公允价值的界定应当有更明确的规定。在笔者看来,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对于涉及增值税应税范围的资产的交换,补价应当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计算比例的公允价值也应当用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而对于不涉及增值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补价可以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即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在双方公允价值都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第5篇

Abstract: Corporate Tax Practice, which includes tax theory and practice, is one of the an important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owever, most students only take account of the exam results rather than the learning process due to the boring contents and invariable exam approach. Therefore, using the huge question bank that is supporting the separation of examination from teaching and carrying out diverse and multi-angle assessment on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becomes very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active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s a result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tax talents of this new age.

关键词: 企业税收实务;考试方式;改革

Key words: Corporate Tax Practice;test method;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52-02

0 引言

考试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性、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考试的标准、方法、内容、手段等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因此,它是“指挥棒”和“风向标”。对于学生的平时学习、对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说,考试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1 《企业税收实务》考试改革必要性及改革目标

1.1 改革的必要性 纳税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事务,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倍受企业经营者重视。企业纳税业务与各类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企业税收实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乃至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目前《企业税收实务》的考试方法,依旧沿袭传统的模式,由任课教师既负责教学过程,又负责出卷和阅卷,而且试卷的内容偏重于考核理论知识,这种做法对于实践性、灵活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已经不太适应。因此,针对学生学习范围偏窄、实践能力较弱等情况,对《企业税收实务》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已经是十分必要。

1.2 改革的目的 《企业税收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主要是围绕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分析判断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从单一的理论考试,改革为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从任课教师出卷改革为真正的教考分离,以真正达到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吻合,考核目的多元化、考核内容系统化、考核方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课程考核融能力、知识、素质考核与一体,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科学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课业为形式,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学生关键能力考核。②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综合运用各种考试形式,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突出对知识认知、综合运用、分析判断、创新思维的考核,重视技能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心理全面提高。③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更新考试观念,以考核形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研究,实现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不断实现课程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目前《企业税收实务》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考试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考试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极大部分。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平时不努力,只有到临近期末考试的最后两周,才进入突击复习阶段。目前考试的内容涵盖面窄,一般只局限于教材内容。任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合格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以课本为本,教学重点只能与考试命题相关。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近年来我国的税法修订较多,使得教材本身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税收实务》课程,涉及到各税种的计算、申报及筹划等内容,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也难以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2.2 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税收实务》课程考试还是习惯于闭卷笔试。长期以来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单调、机械。考试时只注重标准答案的记忆,只求与书本内容和老师所讲的知识相同,没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试题一般也以理论为主,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开卷、讨论、答辩方式少;技能、操作、创新、实践能力考察少。

3 《企业税收实务》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及目标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考试改革应该以能力为主,三者协调发展。这三者在《企业税收实务》考核内容与形式中关系如表1所示。根据三者的关系,《企业税收实务》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3.1 考试内容方面 考试内容不仅是涵盖教材,还应该考核学生的融会贯通及分析筹划能力。为了避免任课老师自行出卷导致的不公平。改为建立大容量的、高质量的、较科学的课程题库,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试卷由计算机系统自动随机生成,从而促进学风改善,提升教学效果。另外,通过教考分离,给课程组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们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题库的建设思路如下:①建设一个大型的客观题的试题库:主要内容包括单选题、判断题及多选题。试题库中任一个题型都应囊括不同层次难度需要的试题,具体包括上岗证考试难度试题、会计初级职称考试难度试题、中级职称考试难度试题等不同难度层次的试题。考试方式参考会计的职称考试及上岗证考试,在机上随机抽取试题。②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题库,也包括上岗证考试难度试题、初级职称考试难度试题、中级职称考试难度试题这几个层次。③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税收分析及筹划题,难度同样设立三个层次。后面这两部分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考试方式方面 为了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弊病。学校引进了《企业税务实训软件》。该软件包括企业税务实训教学系统及企业电子报税系统两大部分。两大部分都是根据多个企业真实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编写而成。通过实训,可以让学生模拟企业纳税计算及申报工作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整个纳税业务得到一个直观的认识。该实训软件采用B/S架构和最新Net的开发平台,只需在BBS或校园内网上开通,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办公室及学生寝室或教师家里的开通了校园网的电脑上进行教学、讨论和考试。浙江树人大学已经在校园网上开通了软件,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训情况来看,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下一步的计划是把实训的成绩纳入学生的总评。另外,为了更科学地更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分析创新能力。采用案例分析及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每章结束,进行小组案例研讨,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培养逻辑思维和事件处理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及协调能力。把讨论及答辩的成绩也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用多种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4 小结

《企业税收实务》采用“理论+实训+案例研讨”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框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技能分解,落实每一税种软件实训模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通过小组税务案例讨论、税收筹划、税务案例调研的成果展示与评比,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培养逻辑思维和事件处理能力;让学生得到反馈信息以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

参考文献:

[1]才凤岭,冷丽莲.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改革考试方式的思考[J].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学报,2010,7:65-66.

第6篇

XX年十二月四日烟草分公司

XX年财务科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

XX年以来,我们财务科在局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局(公司)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年初局(公司)提出的“以企业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质量贯标为主线,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以两烟生产经营和专卖管理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保障,实现质量记录标准化,技术业务规范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企业效益最大化,推动县烟草在快车道上高速发展”为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强基础,抓规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各项财务工作有了明显提高,现将XX年财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质量贯标为契机,不断增强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

今年,市局(公司)将我公司列为第一批质量认证达标单位,职工的质量规范意识明显增强。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及时出台了局(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各科室站所分别配备了预算管理员,从而使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在费用控制方面,一是采取定额包干的方式,将手机、座机费、办公费、油料费定额控制,节约归已、超支自负,培养了职工的节约意识。二是采取预算审批的方式,对定额以外的费用,必须先层层审批,没有审批发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在现金预算方面,为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在实际支付时做到,没有现金预算项目的不予支付,超预算支付标准的不予支付,从而提高了现金预算意识。在职工借款还款方面,规定了借款必须于出发后xx日内还款,并将其写入科室方针目标,确实起到了降低借款数额,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呆帐发生的积极作用。

通过预算管理这一有效的管理手段,职工的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培训为动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几年来,市局(公司)一直把人员培训视为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财务管理工作同样迫切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年初就制定了基层会计人员培训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培训,今年共举办了三期会计人员培训班,分别学习了《会计法》、《烟站财务管理核算办法》、《企业管理工作意见》、《工作质量与方针目标考核办法》。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懂得了基层烟站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如何更好地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等。提高了干好基层财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财务科全体人员的业务培训,财务科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市局组织的大比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在财政局组织的财务基础工作检查中,得到好评。财务科成员更是把提高自身素质当成是能否胜任工作,能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头等大事来做。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今年先后有三人次参加了全国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二人次参加了全国会计初级考试。烟站会计人员也有多人次报名参加了全国会计初级考试。局(公司)全体财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为干好工作提供了素质保证。

第7篇

一、基于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会计职业准入机制分析

基于能力框架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职业准入机制,统一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作的需要,但总体而言还是以职业知识为导向,未能考核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方面的诸多要求的胜任能力。

(一)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在能力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核内容不全面,未能考核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从考试科目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这一规定虽然明确了法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但未对会计岗位的实务能力提出要求。从考试内容上看,在检查考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检查考生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近两年考试合格者业务能力调查显示,考试合格者的薄弱环节就在会计实务操作部分,所以有必要在考核内容中增加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测试。另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的考核内容也有不完善之处。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和我国地区的差异性,即使国家规定了统一的考试大纲,也不可能要求全国所有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完全相同或相近。并且,考试合格者一般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常用的一些基础知识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的考核中并未体现出来,这也证明了考核内容仍有不详尽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正和弥补。

(二)会计职称准入考试在能力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职称考核内容不全面,未能考核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和其他设计业务的综合能力。首先,取得初级、中级职称的会计从业人员,其能力要求主要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与此对比,则可以发现我国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核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考核内容中并没有对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这一首要内容做出要求;考核中针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全面,如没有涉及到税务处理、国家相关会计法规、政策的要求;考核中没有对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做出要求。其次,取得高级职称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属于财务主管人员,其能力要求主要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好的应变能力和风险意识、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此对比,我国高级会计职称考核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于财务主管来说,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但是高级职称考核与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核内容存在的问题类似,都没有对职业道德这一首要内容做出要求;随着科技的越来越进步,社会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快,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和风险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并没有在考核中体现对应变能力和风险意识的考查;考核中缺乏对学习能力的综合测评,财务主管除须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其他国家法律规定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财务主管才能在公司的长期规划、重大决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决策中,财务主管要做出判断,什么样的会计信息需要对外披露,披露到什么程度,以何种方式在何时披露,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有效的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对外来信息进行分析、合成和处理,如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提炼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些在考核中并未体现如何来考察。

(三)注册会计师准入考试在能力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考核的内容不全面,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考核。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正在改革之中,2009年的考试中增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一科目,正是会计人员从业能力框架中提到的风险管理能力,也说明了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正朝着一个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目前注册会计师准入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相关的专业知识,随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入,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从业所必需的知识还没有列入考试内容,不能全面考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执业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人员的口头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素质只有经过面试甚至长时间的考察才能得知,而现有的注册会计师准入机制中没有面试的要求,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考察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全面考察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进入人员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基于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会计准入机制考试建议

(一)会计从业资格增加考核内容一是增加会计综合职业能力测试科目。针对考试科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分为理论考试和会计综合职业能力测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两门;会计综合职业能力测试应包括会计实务操作及会计岗位基本技能操作两项内容。其中,会计实务操作旨在考生掌握一定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提出要求。二是考核内容中增加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测试。考试合格者工作后主要以中小企业为核算对象,所以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过程能力测试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此考查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会计岗位适应能力。此外,除了设置包括会计信息化考试,还应包括点钞、假币识别、汉字与数字录入等内容。三是在《会计基础》考试中增加关于实务操作的考核内容。现金管理部分应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运用内容中,经济业务应考虑增加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核算;增加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常见的生产成本计算等

内容。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准入考核的建议一是建立报考人员的职业道德考核体系,将职业道德考核作为取得相关级别资格的会计职称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可依据报考人员所在院校、单位出具的道德情况证明,银行出具的信用情况说明等来判断该报考人员的道德水平,并依据道德水平的高低折算成相应的分值,计人考生的总分中,未达标者或因为存在道德问题者,一律不准取得会计相关职称资格。二是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考核,除了要适应工作的需要外,还应增设综合能力测试内容:考核相应的财经、证券、税务知识、风险控制和规避、信息处理的能力。对此,可借鉴参考中国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考试,考核综合经济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可合并为一个科目进行考核。三是国际化进程要求应具备计算机和外语能力:计算机资格证书(初级职称需具备一级计算机资格证书、中高级会计职称需具备计算机二级以上资格证书)、英语或其他语系证书(初级应具备英语三级资格证书、中高级应具备英语四级以上资格证书)对此,职称考试也应作相关要求。建立、完善和创新会计职称的综合能力测评对于提升整体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对会计师资格的认定也可采用考试与考评相结合,对能力的考核可通过答辩与面试的方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由企业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考核,评委由企业领导和总会计师及人事部门人员组成。

(三)注册会计师准入机制考核的建议一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无论是科目还是内容都应该强调实务性,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测试相关人员能力的效果。鉴于实务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实务的调查和相应的调整十分必要。同时,构建对应试者的能力测试体系,明确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二是目前我国所涉及的范围相对狭隘、比较片面,鉴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规定,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应涵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价值观、道德和态度评估等多方面,强调对应试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测试是未来注册会计师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应逐步调整考题结构,加大案例分析试题的分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考生实务操作和执业判断能力的考察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6期。

第8篇

一、引言

对会计专业技术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是当前会计管理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会计队伍提高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会计法制建设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会计信息综合利用率较低,会计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尚未完全覆盖;会计人员队伍结构存在差池,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还未满足时尚发展的需求;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信息化服务会计改革亟待提高;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建设、提高素质是必由之路,而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如何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实现市场与会计业务的同步跟进,必须强化会计人员培训。但是,以往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极有必要引起我们对此项工作加以理顺和重视。

二、继续教育过程中会计人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继续教育的行政管理与会计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要求之间矛盾突出

以往的会计培训,是长期计划经济形式下的召集式会计培训方式,会计培训机构的形成多数以由财政部门办学的方式进行。现在,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求完全市场化,培训机构凸显不足,迫使培训工作有形无实。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出,现在的会计人员培训机制,只有通过市场化竞争才能使会计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实现效果最大化。但是作为财政部门的会计从业管理机构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压力来自财政系统本身的双重角色。笔者认为,财政部门的会计培训机构需要完全实现机制转型,实行民营企业的转制,才能克服会计培训工作的种种羁绊,实现会计人员培训的理想效果。

(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与培训机构培训能力之间矛盾突出

会计人员按能力来分类大致有四种类型: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中级职称的人员;取得会计高级职称的人员(财务总监)或注册会计师。纵观四类会计专技人员,对其管理模式应该是区别对待的,应该区别级别,区别知识涵盖量,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但现在的问题是县级会计人员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的“一刀齐”。这就限制了培训机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是无能为力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全部会计人员按不同的级别进行分层培训,无法确定不同层次的培训教材,也无法启用不同层次的会计培训的师资力量。

(三)培训内容的前瞻性与师资培训的滞后矛盾突出

现在,会计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计考试制度,会计资格考试从见习、初、中级、高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实务会计考试到具有资质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考试教材内容也随着财政部新会计制度的建立更新,所以会计人员的培训教材更应该将当年度财政部新的会计制度内容安排出来。如此,无非有三个问题出现:一是基层财政部门的主要教材范围跟不上财政部制度更新的变化。二是如果基层财政部门不用财政部当年出台的新规定,则无法按照财政部要求时间范围里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国家在2004年度先后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就本属于此。三是会计人员教育师资力量的充实尚无办法加以解决。如果会计培训的师资尚未接受新的教育内容,又怎么会去进行新型内容的教学实践,我们基层当年开展的贯彻新制度的培训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层次。

(四)基层会计管理机构集矛盾于一身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是个大问题且不容忽视,没有系统完整的大纲,没有完整的、指导性的培训计划与教材下达,而各地会计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又特别的高,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空间是众人可观的。因此无非形成了一个矛盾,而矛盾的交叉点又毫不客气地落在了县级会计管理部门。县一级财政部门不实施培训,在管理上就是不作为的行为,但若要开展培训,现实版的会计培训内容又老生常谈,会计人员出现厌学的现象必然会发生;如果用新颁布的会计培训内容,则又出现了新旧难以正常对接的情况。

(五)会计管理机构对继续教育质量考核和控制矛盾增大

会计从业管理机构的业务层面不高,有的地方会计管理机构人员结构层次彰显不尽合理,高素质的会计专业的人员难以充实,近年来国家新的会计准则、制度变换较急,会计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难以适应,工作人员又缺乏知识更新的自主性,加之地市级会计管理机构现在考试事务管理太多,已经有3种国家级会计考试和1种省级会计考试在手上,还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事务管理,没有更多的精力抓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持证会计人员队伍庞大,就朝阳地区而言,持证人员已达有3.2万名,如若严格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主要培训内容进行管理,从培训教材的使用、组织考试,会计管理部门的主要投资和压力就会加大。继续教育考试的形式也值得探讨和商榷,开卷还是闭卷,还是形成题库上机考?又如上条所述这与培训教材的设计、出版时间、版权等都相关,是个系统的复杂问题。

(六)对接受继续教育后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与对不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约束系统有待强化

如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制证、发证系统)不相衔接的话,我们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情况就难以跟踪掌控,而对于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有没有惩戒的办法及惩戒的依据。对不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既没有惩戒措施,也没有惩戒依据。《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国家对与《行政许可法》撞车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对拒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惩戒也就没有了具体的规章。最新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制度上已经取消,而新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尚未颁布,目前会计相关法规形如真空,地级以上财政管理部门制定出台行之有效实施意见刻不容缓。

三、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整章建制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财政部应该及时制定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大纲,省级财政管理部门也应据此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预案,并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明确教材的应用、师资培训计划、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收费、继续教育市场化等规则,以有利于材教学,稳妥有序的组织实施,也便于基层会计管理部门及时安排好参加系统培训的培训工作。

(二)积极构建高素质的会计管理机构,使会计管理工作进入常规化状态

有关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管理机构高素质人员的配置,把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会计专业管理人才配置到会计管理岗位上来,真正体现“严师出高徒”。同时,就会计管理部门本身而言,要牢记“有人有事干,有位有人干”的新型理念,努力进取,用自身的过硬本领争取存在的价值、赢得社会、上级的人可与赞同。要把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作为考核各地财政部门的重要环节和目标之一,使一大批专技人员通过竞争上岗,吸收到管理部门来。目前,财政队伍的技术与水平存在着整体下降的不良趋向:不思进取之风、安于现状之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畏难情绪较多,对于更新知识的认识度还不足,满足自我良好,会计工作实践中,缺乏主动性与原则性,惰性、拖性占据主导;从事企财、会计管理工作部门实施基层调研、深入一线实践的机会和契机不多,不仅如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大背景下从事财政企财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比例下降趋势极为明显;财政部门对财政稽查工作力度与水平彰显不足,在财务稽查过程中,聘用中介机构的审计力量异常为常规状态;基层财政门会计管理人员和企事业财务负责人外出交流学习、增进知识、开拓知识的渠道几近全无,更新知识已成为一种奢望。

(三)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制定出台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以弥补法规变更带来的空缺

在当前,对于省一级没有具体实施措施的背景下,要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率。(1)可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晋升与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相挂勾,两个不同的管理程序可以在同一时间配套进行考察。(2)通过软件将会计培训记录转移到《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发证系统)之中,二至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公告,对于尚未参加继续培训的会计人员进行监督。(3)对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的会计人员、非应届毕业生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取得中初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的人员等四种情形的继续教育可进行当年抵免,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同时鼓励广大会计主动提升、更新会计专业技术水平。

(四)健全会计继续教育考试制度

继续教育工作的考试问题,目前争议不休,多年的会计培训实践足以说明,继续教育效果是增强会计人员素质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之一,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坚持。考试和考核两种形式是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两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多年的实践说明,面对高级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最佳的方式是宜采用以提高业务为主体的考试考核;对于初级、中级会计人员宜采用以绝对提高业务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严肃认真对待,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打造业务素质高的专技人员。现在有的培训单位的考试说是严肃考核,但是在执行时,却是有名无实。多年的试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管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两者结合在一起,捆绑在一起,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最佳的方式之一,今后应予大力提倡,并坚持执行。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农村; 工学结合; 应对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94- 02

1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工作情况综述

浙江省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会计专业,会计专业的在校人数更是名列高职院校的前列。要想培养合格的高职会计人才,需要获得与庞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相匹配的实践岗位。然而有限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岗位必然与大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学结合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1]。

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在浙江农村的发展,包括各种“农家乐”、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大量乡镇企业在内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企业(以下简称农村单位)日益壮大。这些农村单位产生了对财务人员的巨大需求,然而以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待遇情况,短期内难以吸引大量合格的会计人才来农村从事财务工作。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着众多需要进行工学结合的学生而地方农村单位缺少财务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丽职院)会计系探索在丽水市农村开展工学结合工作,试图建立一条同时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与服务地方农村财务工作问题的路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办学与地方发展的双赢[2]。

2 丽职院会计系在农村开展工学结合工作的探索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都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会计专业学生在农村单位经历了实境的工学结合实践后必定使得其首岗胜任能力增强,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快速地适应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

针对在会计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丽职院探索试点开展了“在真实情境下,以完成完整的会计工作为目的来组织教学和训练,强调知识、技能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的工作,也即对丽水市近郊需要财务人员的农村单位由会计系选派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大三会计专业学生到该单位承包与财务有关的工作,以专任教师为主并聘请有丰富农村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在承包岗位上进行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指导[3]。

3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农村开展工学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管理体系缺失,无法对于在工学结合岗位上的会计专业学生实施有效管理

一般来说,位于城市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主要单位。事务所类的单位日常工作较为繁重,事务所的员工一般也无暇为前来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直接的指导,因此在事务所进行的工学结合很容易演变成为“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同样在丽职院主导的在农村开展的工学结合的试点的工作中,工学结合选择的地点全部位于丽水市各个近郊乡镇的农村单位中,由于地点相对分散和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中也出现了私自脱岗回校和逛街现象的出现,也出现了“放羊式”顶岗实习的苗头。

3.2 能够发挥“双师型” 教师作用的教师明显不足

丽职院会计系当前有专任会计教师2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有22人,“双师型”占比88%,可以说“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很高。然而很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或者经济师职称考试而取得中级职称证书,不少的专任教师并未真正在企业从事过全日制的会计工作,由此可见,能在农村单位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工学结合工作发挥“双师型”作用的教师是不足的。此外由于丽水市位于浙西南,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中现有的具有丰富财务工作经验和较高工作水平的人员本来就少,加之丽职院能够提供的指导酬劳也不高,导致丽职院所聘的兼职教师对指导学生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3.3 工学结合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长期资金供给

工学结合是一项长期的实践工作,因此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丽职院属于由丽水市政府管理的地方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远低于杭州和宁波等浙江发达地区。从财政拨款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此次会计专业在丽水农村开展工学结合的探索缺乏长期资金的有效供给。此次在丽水市各个近郊乡镇农村单位开展的工学结合试点工作的经费是由学院单独拨款列支的,由于该项活动处于试点阶段,试点所发生的包括交通费和学生指导费在内的总体经费支出额度相对较少,如果将来需要工学结合工作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其经费的配套供给渠道当前也尚不明晰[4]。

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深入推进在农村开展工学结合工作的对策

4.1 建立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管理

会计专业学生在农村单位开展工学结合一般会被认为是一项实习活动而非教学工作,正是由于教学管理理念的缺失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在农村单位开展的工学结合出现了“放羊式”顶岗实习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农村单位开展工学结合活动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有关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根据工学结合工作的实际需求,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信息反馈、评价、考核等系统,必要时成立管理工学结合事务的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来协调和指导各个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定期对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进行抽查和实时监控,建立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4.2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会计专业是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保障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必须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出台鼓励教师提高实践技能政策、制订教师进修培训计划等方式来推动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当前可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64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各个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争取名额推荐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参加2012年度由国家大型企业承办的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以积累教师企业财务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2) 构建适合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工作需要的“动态化”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也是影响在农村开展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构建适合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工作需要的“动态化”兼职教师队伍也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动态化”兼职教师队伍。

4.3 不断拓宽保障工学结合工作开展的经费来源

拓宽保障工学结合工作开展的经费来源,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决。

(1)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专项拨款。支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是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既定政策。各个高职院校有必要依据有关政策,为工学结合工作申请相应的实习补助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专项拨款。

(2) 与企业联合设立各类助学奖励基金。随着浙江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民营企业在自身实力壮大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提高,为此高职院校通过大力宣传可以和有意愿建立会计专业助学奖励基金的民营企业取得联系,从而为推动会计专业深入开展工学结合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3) 在保证财政资金支持和企业赞助等资金来源的同时,可以选取某些农村单位中经济基础较好单位,在与其负责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收费试点的工作,从而拓宽工学结合经费来源的渠道。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农村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并形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首岗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岳兰,许静.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新探索[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 弓晓军. 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途径[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8).

第10篇

一、加强德行修养,思想和行为上严于律己,时刻以一名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德立而百善促之”,做有德行的人是我的人格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遵纪守法、团结同志,有问题先向领导汇报,向老师傅们请教,主动与本科同事及其他单位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发扬张劳模“三前四心”的精神,为工作和学习提供方法论指导。本着遇事想在前;不符财务制度的销售和帐务说在前;科学可依的事项做在前;对企业忠心、对职业敬心、对同事关心、对用户和有业务接触的所有人真心的态度办事,创造一个平等和谐配合和愉悦的工作环境,有效保证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认真学习公司和党支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与党支部和团组织的建设和活动,所撰写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获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同时,在2002年度的公司先进评比中,被评为2002年度集团公司生产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二、工作上一丝不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对待工作不但要“会做”,而且要“能做”“做得好”

1、学习了解有关厂级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在朱师傅的指导下,了解并熟悉厂级成本费用的分配与接转方法,各型号产品的成本归集和变动分析,协助建立主要产品单台变动成本实时分析表,更好的找准不同型号产品单台毛利率变动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在师傅们手把手的教导下,自己独立分配各种料单和各项费用表单,对公司成本核算和管理有了感性和整体的把握,培养了自我动手和实践能力。

2、指导二金、结构和备料等车间的和谐erp项目前期实施工作。物流系统实施的好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公司实施erp系统势在必行。因此和谐erp-v3.1项目的实施意义尤为重大。前期在领导对我们的安排分工下,我负责和谐在二金、结构和备料车间的项目,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实施咨询,发现并协同解决了产品工艺不全,工艺路线混同,产品bom单数据冗余,自制件计划价格的修订和完善的工作,实现了我们徐总的“只要是价格问题,财务部门二十四小时解决”的承诺!如二金车间在制品报表在没有清理之前是1344条,经过我们清理之后实用的只有349条,这将是节约多少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变速箱的bom单等以前老大难也被我们逐一攻克,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足够重视,为后期的实施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准备。另一方面,工作中的教益和建议实时反馈给和谐公司,为其软件本身的完善和改进做了一定的贡献,如:“材料代用”问题的处理、“业务联系”模块的辅助建议和“标准成本”模块的设计等。

3、产品销售和往来帐款的核算和分析管理工作。由于科室席师傅即将退休,5月下旬领导考察安排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销售核算和往来帐款的管理分析工作,准备接师傅的工作。销售与往来款项是财务核算中很重要的一环,首先是核算和分析工作,实时动态的提供领导所需的的各种报表,如:《销售台份图形表》、《应收帐款余额表》和《销售网点货款回笼分析表》等;其次,产品销售价格的稽核,做到“不漏掉一分一厘的收入”;再次,采购分厂商品车进销价的核算与管理,实时汇报往来款项的余额;最后还有相关运费的处理和款项的安排工作等。在领导的支持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七月份实现工作岗位的顺利交接。在这一新的岗位,我学到了很多,也知道了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外协件价格预审工作。年初成立的产品采购件价格预审领导小组,在供应科黄科长带领下,我负责外协件价格中成本费用的审查和最终价格的汇总报告,“一分钱的节约就相当于一分钱的利润”我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想在前,问在先,随时向领导反馈和报告有关情况,采用比价法,逐步分析细化法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件的成本。如随车备件的细化重审,通过走访不同供应商,精简不必要工具备件,使得平均单台随车备件成本大幅度下降:如1—3t内燃车每台平均降价147.36元;1—3t电瓶车每台平均降价86.77元;5—10t内燃车每台平均降价202.31元,如果按年产13000台计算,就此一项就降低成本近191万元。在如安泰电子有限公司供应的电瓶车的电动装置,原先供应商报价每套15000元,经过全体预审组同志的分析和同供应商艰辛的谈判,最终以每套9250元成交。

三、学习上,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知识层次,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塑造一个“一专多能”的自我

“学习型的组织必定需要学习型的人才”,在进公司时张总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就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工商管理本科段学习,在历次考试中成绩理想,再过半年即可完成学业,同时可望.

参加在职的进一步研读;同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管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报考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参加财政厅组织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并取得中级电算化合格证;在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徽省职工计算机应用大赛选拔赛中荣获二等奖.超级秘书网

闭卷深思,我工作和学习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胆大心细,遵照制度,坚持原则,不要害怕得罪人,一切有我们”这是我们科长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还有师傅的淳淳教诲和身体力行的模范,让我深深的领会了“熟能生巧”的真谛;最后一点就是我不服输,敢打敢拼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劲,认准了就得干,要干就干更好!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得一些不足之处,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1)挤时间做大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日常的例行事务性处理花费的时间较多,思考解决大事情的时间很有限,这是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我将为解决这一矛盾不懈努力;

2)销售资料与会计帐务处理的协同和共享问题。由于销售开票系统和金碟k3系统暂时没有接口,使得帐务处理重复工作量大,已报请领导会同相关人员攻关;

第11篇

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配套法规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尚未得到法律层面的支持,委派会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缺少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严重制约着会计委派工作的开展。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法》存在不相符的地方,造成推行难度大,阻力大。例如:《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但是东莞市的农村会计委派制并非由该市财政部门管辖,而是在市一级由隶属于农业局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在镇街一级则分别由会计核算中心、农业办或者农业技术中心负责管理。而东莞市2000年出台的《广东省东莞市农村委派会计管理办法》和2007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农村会计委派工作的意见》尚未全面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缺乏一套完整的前后连贯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力度。

(二)工资报酬不合理,激励性不强

现阶段,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问题是制约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级委派会计工资要比组级委派会计的高,已入事业编制的委派会计的工资与合同的委派会计的工资之间存在更大的差距。目前,东莞市全市已入事业编制的委派会计人数不多,委派会计人员的待遇普遍不高。例如东莞市某镇所有的委派会计都只是合同工,即使是最早批的委派会计到现在还没能转入事业编制,他们所享有的待遇远不及镇属职工的待遇。二是各镇区之间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差距大,全市委派会计报酬最高的镇区是最低镇区的3.5倍。部分镇区无论是入编的委派会计还是合同制的委派会计都参照镇属职工的待遇,享受各种津贴和住房公积金;与此相反,部分镇区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都未为委派会计购买。相同的工作,相近的能力,待遇上的巨大差距,导致相关委派会计心理上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三是东莞市部分镇区多年未调整工资标准,委派会计的工资停滞不前,对委派会计的激励性不强,影响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效果。

(三)责任感归属感不强,监督效能不够

由于委派会计长期在村委会办公,镇街委派会计管理部门对委派会计的了解不够、关心不够、培训不够,形成其对管理部门的责任感归属感不强,参与委派会计管理部门集体组织活动的热情低,造成经济监管薄弱。例如在东莞市某镇,虽然委派会计由镇会计核算中心直接管理,但是若无重大事项发生,委派会计一个月才到镇会计核算中心开一两次简单的例行会议。个别村委会的委派会计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上班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无故不上班,工作散漫,做事拖拉,服务意识薄弱。

(四)队伍素质较低,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东莞市有90%多的委派会计取得会计证,但有相当一部分会计未接受过继续教育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已陈旧老化。并且全市还有近10%的委派会计没有取得会计证,拥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只占17.5%,这就造成镇区委派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镇区对委派会计参加专业职称考试的鼓励低,委派会计参加专业考试的积极性不高。例如,东莞市某镇获得初级职称的委派会计人员只比获得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每月工资增加20元,而获得中级职称的委派会计人员只比初级职称的每月工资多25元。

完善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与农村会计委派制相关的制度法规

建议中央财政部门根据各省、市开展工作的情况,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委派会计管理暂行条例》,通过行政法规的方式,全面规范委派会计的职责权限以及明确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确保农村委派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同时,东莞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相关的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委派会计各项管理制度,如农村委派会计的选拔任(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定期轮换轮岗制度等。东莞市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镇区的农村委派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和行政领导力度,促使农村会计委派制的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二)切实解决好农村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问题

工资报酬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委派会计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工资报酬问题。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应包括基本工资、年终奖金、福利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交通意外险等)三部分。各镇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情况制定新的工资报酬方案,会计委派人员的工资应直接与学历、职称、年度考核、工作量、工龄等挂钩。这样不但能够调动会计人员自我进修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报酬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其中,基本工资以当地同类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参考,并不能低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奖金要与学历情况、职称情况等挂钩;政策规定必须购买的福利补贴一定要落实到位,并适度增加社会保险的额度。另外,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可以随全镇人均收入水平和GDP的发展水平而及时上调增加。只有切实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工资报酬问题,才能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安心工作。

(三)建立一套保障农村委派会计有效行使监督权力的完善制度

首先,要明确委派会计的管理权属于乡镇(街)相关管理部门,各村(社区)干部不能因为不满意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大胆履行职责等情况而要求调换和解雇委派会计。各级委派会计的管理部门对农村委派会计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增加农村委派会计的责任感、归属感。其次,委派会计人员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处理好各方关系,充分利用财务监督权力,加强会计监督。同时,要发挥参谋、决策的职能,努力做好对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运营的管理义务,积极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最后,要完善定期轮岗制度。进行轮岗时,要先做好规划,分期分批进行,尽量降低农村委派会计人员变动带来的工作波动。

(四)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后续教育管理及培训工作

第12篇

一、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地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一职工薪酬》指出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作为正常商品销售处理,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非货币利金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视同销售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例1]成功公司为一家家电企业,共有职工158人,其中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100人,总部管理人员58人。2009年国庆日,公司以其生产成本为1800元的家电作为福利发放给全体职工。家电不含税售价为2000元,成功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家电售价总额=100×2000+58×2000=316000(元)

家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316000×17%=53720(元)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316000+53720=369720(元)

家电的成本总额=1800×158=284400(元)

(1)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利时

借:生产成本(369720÷158×100)

234000

管理费用

13572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369720

(2)实际发放非货币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3697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1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372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84400

贷:库存商品

284400

二、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税务处理

(一)增值税的处理《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虽然没有取得销售收入,也视同销售货物,依法应当缴纳增值税的业务有:(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手续费缴纳营业税);(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依据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当期销项税额的相关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或者视同销售行为无销售额的,税务机关依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3)组成计税价格,公式如下: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例2]成功公司为一家家电企业,共有职工158人,其中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100人,总部管理人员58人。2009年国庆日,公司以其生产成本为1800元的家电作为福利发放给全体职工。假设这款家电是公司的新产品以前并没有销售过此款家电,经销同类家电的其它纳税人的平均售价为21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家电售价总额=100×2100+58×2100=331800(元)

家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331800×17%=56406(元)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331800+56406=388206(元)

家电的成本总额=1800×158=284400(元)

(1)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利时

借:生产成本(369720+158×100)

245700

管理费用

142506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388206

(2)实际发放非货币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3882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331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6406

借:主营业务成本

284400

贷:库存商品

284400

(二)消费税的处理《消费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企业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也要视同销售确认营业收入,结转成本并依法交纳消费税。依据消费税计税依据确定的特殊规定: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比例税率);(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组成计税价格一(成本+利润+白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消费税比例税率)

[例3]某化妆品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将自产的化妆品用于国庆节公司福利发放给自己的职工。该化妆品的不含税售价为20万元,成本为15万元,化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30%。根据这项经济业务,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化妆品总额=200000(元)

化装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00×17%=34000(元)

化装品的消费税税额=200000×30%=60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200000+34000=234000(元)

家电的成本总额=150000(元)

(1)公司决定发放化妆品时

借:管理费用

23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234000

(2)实际发放化妆品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6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0

(三)所得税的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从资产处置角度对视同销售的业务范围作了进一步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2)用于交际应酬;(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4)用于股息分配;(5)用于对外捐赠;(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而企业所得税根据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规定为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此种情形的“视同销售”与新会计准则规定基本一致,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无影响。如例1的情形,在期末所得税纳税调整时因收入的确定金额与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是一致的,故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会计与税务对于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福利的核算规定,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把这种行为视同销售行为,都要确认收入;两者的不同点是如何确定销售额,会计采用公允价值,税法中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要求按照纳税人或其他纳税人近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或按计税价格依次确定,税法中的所得税的销售额采用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