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时间:2022-05-13 12:3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第1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对道德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阶段处于人生中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阶段,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并且具有道德需要、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需要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现阶段,高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下足功夫,避免养成教育的知行脱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尤其在中国,学生在大学前社会经历很少,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大学校园中道德素质水平下降甚至频发的犯罪案件,让我们更认清构建养成教育体系的迫切性。适当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打造日趋完善的人格。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

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是以高校为主,在家庭、全社会的配合下,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养成教育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拥有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调整的,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习惯,并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就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习惯是一个人在实践里经过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倾向于条件反射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习惯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在形成后可以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或者行为模式。所以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水平,可以说习惯就是道德,就是人格。因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包括:规范教育、纠偏教育、陶冶教育。[2]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国外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碰撞,当代青少年心理、行为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化,有更多种表达方式。但是当代大学生也有更多的困惑,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造成当代大学生中的知行脱节甚至行为偏差。

1.经济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前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不同。他们拥有了更好的物质环境,但是相对而言也有了更多的物质诱惑。贫富差距也使个别大学生心理产生微妙变化,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作祟。整个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使得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愈加功利性、现实化,理想主义和理想价值淡化。大学生与成人相比,相对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但可塑性较强。在当今多元价值观条件下,大学生中频频发生道德行为的失范案例。例如当代大学生渐渐不讲求实际,而是追求实惠。享乐主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大学生身上。表现严重的案例就是由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模糊而发生行为偏差,最终演变为犯罪行为。

2.家庭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孩子最早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都是家庭所赋予的,然后才是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人时形成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大学生父母及其亲属的文化修养、家庭中的文化氛围都是养成教育的最有力支撑。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很多父母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智能开发,却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等素养的培养。很多家长在品德培养的过程中空洞的说教,而自己又不能在实践中说到做到。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孩子迷惑,也导致孩子心理和道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代大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后就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接受全家所有无私的爱有时甚至是溺爱。这造成一部分学生有自我意识强、虚荣心强、孤僻懒散等问题。

3.学校教育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大学生所在的第一环境就是高校,高校为大学生营造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国家对高校教育逐步加大了投入,高校的硬件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但是一般高校都着重建设教学的软硬件,却忽略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发展。养成教育中多采用课堂知识的强行灌输,缺乏将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学生自身内化的过程。高校着重提高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数量,也就是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大学生所在的道德环境是否健康,养成教育的方法是否适合当代大学生,这些都没有深刻的被教育者思考和实践。大学生在高校阶段是和社会实践接轨的特殊阶段,正处于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反之,如果让各种不良的环境作用于大学生身上,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后果就会不可估量,在高校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警示我们。

4.传媒环境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海量的信息通过电脑、移动设备、电视等各种多媒体设备涌入大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丰富自己,但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到很多不良的信息,使他们堕入深渊。大众传媒形成了一股文化力量,这种力量使大学生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习性。大学生通过模仿一些媒体上的暴力犯罪过程,导致心理逐渐畸形,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媒体为了点击率编造一些不实新闻,集中反映社会的阴暗角落传播消极情绪,让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还不能清晰分辨真假的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不能以积极心态认识真实事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更有媒体不顾社会影响,报道一些夺人眼球的新闻,画面不堪入目。媒体信息的世俗性使大学生的审美倾向于呈现感性化、个性化、低俗化和庸俗化。可以说,现在的各种媒体报道的海量信息鱼目混珠,如果任由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获取信息,且仅凭借大学生的自觉性是很难控制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方向的。

三、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1.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反复灌输道德观念的理论课程,从实际授课效果来看效果并不突出,而丰富多彩的集体教育活动更有生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道德能力。[3]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分阶段进行,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和专业特色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入学初的军训里可以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低年级着重培养个人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到了高年级,养成教育需要着重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思想上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情况,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就业实习阶段应当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和处事能力,培养创业竞争意识,为就业做全面准备。

2.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统筹资源。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系统地开展,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参与其中。因为大学生处于人生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配合,哪一方面都不能留下空白,否则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观念就会乘虚而入,使整个养成教育系统前功尽弃。[4]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来看,由于大学期间大学生所处的主要位置是在高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影响被弱化。因此高校就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责任。需要分析大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做出全面部署。统筹各种资源,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长效体制。在养成教育过程中高校要统筹校内团组织、学生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种资源,高校还要统筹解决大学生在校和毕业期间的问题和需求。

3.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

大学生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训练,因为习惯是后天不间断训练而形成的,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做相应的正确的行为习惯训练。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为大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而这种习惯形成后不需要大脑的思考回忆,就会自然地、应激性地发生作用。在行为训练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中心扩散法”。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要先分析相关的习惯,什么习惯是最核心的,把核心习惯抓准了,顺其自然其他的好习惯就形成了。二是“阶段法”。不同的行为习惯要视其特点在大学生不同的阶段实施,在大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达到训练成果的最大化。三是“循环法”。由于习惯形成的长期反复性,形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循环,螺旋上升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训练的持续性,在不同的时间段要进行重复的行为习惯训练,以巩固前期训练的成果。这三种方法在行为训练中可以结合利用并循序渐进。在行为训练前做好理论分析,行为训练时讲究方式方法,在阶段性和全部行为训练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不断完善的行为训练方法。

4.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养成教育顺利圆满的进行,更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前提是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不仅能保障育人工作正常进行,而且使育人活动有正常的秩序。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全面,要全面覆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课制度、寝室宿舍制度、奖惩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二是要细致,规章制度制定的越细致越明确操作起来越方便,越不容易产生歧义。三是执行起来要严格,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在纪律严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等活动方式让同学们对规章制度详尽的了解,进而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听取大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这不仅能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

作者:张丹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程轶宏,汪小飞.大学生养成教育之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3):73-74.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训练方法

随着每年高职生招生规模的不停增长,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专业水平、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呈现出复杂多样性,艺术类学生更是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的情况,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讲,管理难度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放弃对学生的教育。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将提高人才素质作为我们重要的教育目标。通过重视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1什么是养成教育以及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我们现在的高职艺术学生,客观存在着如缺乏生活阅历,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问题;而心理上同时又表现出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自私偏狭,个人主义的特点。

其次,学习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自觉性差、缺乏主动、刻苦钻研精神,纪律涣散。

第三,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学生宿舍中存在卫生差;就寝时间随意;饮食习惯不好,吸烟酗酒现象突出。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塑造健康人格。

2阶段划分及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将养成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即是新生人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半年的时间

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以军训及人学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成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第二阶段为大一下半学期至大二上半学期共计一年的时间,以专业技能学习为载体,将养成教育融人到专业学习中;第三阶段为大二下半学期至大三上期一年时间。在这个阶段,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求职。

作为新生大学阶段的第一课,新生自然是十分认真对待的。通过训练中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内务整理要求,让大学生逐渐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团结、严谨、高效的生活习惯。辅导员老师要及时和学生在一起总结,鼓励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及时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有效地在第一时间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军训。“实践证明,参加过军训的学生组织纪律性高于没参加军训的学生。可见,军事课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提高组织性、纪律性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军训期间必须同时开展人学教育,包括爱校学习、制度学习等。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在大学里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召开班会,让同学们相互了解,培养集体意识;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管理手册》,让学生知晓学校的相关制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制度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通过制度的约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从“制治”过度到“自治”。

2.2第二阶段的时间比较长,在这个阶段里,辅导员老师应该和专业老师一起工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非常尊重专业技能强的老师。专业老师的一句话有时比辅导员老师苦口婆心说十句话都强。专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前景的教育。通过讲座、座谈、参观、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员应注重课堂考勤到课后作业的督促,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方法,全方位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哪怕是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样能利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不断学习和提升,真正实现“终身学习”。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真的让学生“受益不穷”了。

2.3第三阶段则更多的要靠辅导员老师和就业指导老师的努力,以及专业教师的协助

在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应该是大学生养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职业素质教育最后的结果,体现的是整个大学阶段养成教育的成果。因为用人单位会根据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为人处事、生活习惯来判定学校的养成教育是否成功。

传统的职业素质培养很不系统,或者老师们也比较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效果。多数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毕竟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文章很容易。事实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应该要注重“早”和“专”。早,就是指不要等到学生毕业前才临时学点面试的常识,而是要提前进行职业人的素质培养。专,是指的要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

第3篇

关键词:素质养成;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9-01

素质养成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行动为导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严格的检查、评价制度,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以素质养成为重点,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笔者结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文中简称“河南工院”)的一些做法,谈谈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经验总结分析

(一)激情明理──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素质养成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来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因此在素质养成教育的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感,进行内在激励。在工作中,河南工院坚持学生素质养成规范化、活动化、全面化,明确目标要求,制定详细工作计划,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业操作技能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素质教育、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心中有目标、有纪律、有约束,理解规范,遵守规范。进而消除抵触情绪,从而产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二)齐抓共管——将素质养成贯穿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河南工院紧紧围绕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领导带头,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科学构建了“技能素质”与“非技能素质”并重的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在注重平时加强对学生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注重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非技能素质的养成,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严谨态度,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在专业学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职业体验,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在自我修养中提高生活体验,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

(三)行有所依──建立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在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河南工院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素质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根据学院相关管理制度和“四个文明”创建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方案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学生文明交往的规定、文明就餐的规定,宿舍管理条例、教室管理条例、交往用语四讲四不讲、进办公室的四个程序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做到行有所依。而每一项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如教室管理条例,不仅有对教室卫生的详细标准,而且对教室文化氛围、学生教室内的行为规范也都有统一要求。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四)养成靠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习惯养成、素质提高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因此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定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人都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河南工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严”、“勤”、“恒”,有力地保障了制度的贯彻实施,使习惯养成落到实处,提高了学生遵守文明规范的自觉性,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质。

(五)奖优促差──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河南工院实行量化管理制度,不仅有班级对学生个人的量化考核,也有系部对各班级、各辅导员老师和系部的量化评比。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学生本人的量化考核、班集体评价、辅导员考评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教育中,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全院范围从老师、班级、学生三个层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

利用校园网、宣传板、公告栏、学生工作周报、学生工作例会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个月评选出“文明标兵”、“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组织各班开展“学习身边的楷模”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二、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素质养成教育要做得细、实、恒

习惯养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各个环节工作要做得细致具体,制度要细,不能大而空,检查要细,不能仅是一般要求,要高标准。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一般号召,要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价反馈,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一阵风要坚持不懈,天天一个样,这些说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真要做到,并非易事。

(二)素质养成教育要严中有情

在习惯养成素质教育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对待表现较差的学生教育者不嫌弃,而是应该建立与后进生定期联系制度,让学生干部多去带动,辅导员多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规范。如我们抓学生文明教室,是通过进行爱校教育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进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环境的,我们教育者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素质养成教育要重视环境的作用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在教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在抓习惯养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以校园、教室、餐厅、宿舍为阵地,通过深入宣传、全员参与,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素质养成氛围,这样学生无论走进校园的哪一个空间,都会感受到浓烈的文明环境氛围,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文明氛围的熏陶,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丰富建构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深化素质教育,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养成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研究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所要培养的学生品格是开展养成教育的前提基础,养成“尚德、包容、创新、争优、守纪、仁爱、乐学、诚信、坚韧、节制、感恩、信心”12种核心品格是基本价值追求。它要求培养过程和途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学校、家庭、社区携手并进,各个学段、年级以及时间段统筹考虑。以核心品格培养为统领,细化具体品格,制定可操作的行动标准,为达成标准使之习惯化,设计不同时空的活动,制定量化评价机制予以作为落实保障。

学校发展层面,创建养成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成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学校持续培养大面积优生群体,构建更加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参与养成教育的个人和单位成为评价主体,学生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认识提高与行为变化也是评价的内容。

学生发展层面,培养具有优秀气质与优良品格特征的学生群体,锻造学生成为既具有传统美德和普世价值观所要求的品格和品德,又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优异公民。

家庭、社区层面,学生在良好品格的形成过程中,与家长彼此影响,共同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影响着社区的安定和谐,为形成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提供具有正能量。

二、养成教育的特点

浸润性:养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爱的关系中传承品格的过程,生活处处塑品格,品格就是生活的自然流露。

实践性:养成教育通过亲身实践对既定的核心价值取向予以鲜活的说明和具体的充实,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真实生活来体验。师长以身作则,互为品格教练;教育方式和渠道宽泛,品格塑造无处不在,事事塑品格。

生成性:养成教育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与塑造生成学生的良好品格。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

过程性:品格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发育的过程,养成教育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序列性,始终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中。

整体性:实施养成教育,需要人人参与,无一例外;家校、社区互为影响,缺一不可,共同塑造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文明、公平的微型社会,使师生、生生、亲子间发生优化生命样本的实际效果。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养成教育的途径是学生成长的全时空立体化的,学生生活的所有场所、所有时间段都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渠道。

坚持打造精品大课间,进一步发挥大课间活动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健身、团结、和谐、自信”大课间训练,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体育、德育、美育相融合的新型养成教育模式,营造平安、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养成教育课程化。整合品德课、班队课、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国学教育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养成教育课程,每月拿出一节班会课、一节学校课程共两个课时,由各班班主任实施教学;课前课题组成员和授课教师集中研讨,集体备课,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务处把教学情况纳入每月常规检查,督察教学效果。

(二)养成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各校要注重发挥各科教学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学科化。教务处把“学科品格养成”作为各科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带领各科教师全面学习和了解“品格养成”的全部内容,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品格培养序列,制定行为标准,把养成教育整合融入全部课程,在教学中加以传递,让养成内容在不同领域叠加累积,不断强化。教务处和政教处要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监督教学、服务教学。教务处负责备课的指导检查、课上落实与课后反思。政教处组织互动跟进,收编“我的课堂品格故事”,总结经验。

(三)养成教育活动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启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锻炼学生体格,陶冶学生情操。在日常开展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课间活动、科技艺术节、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等全面渗透养成教育,挖掘活动的品格养成价值,每项活动都确定品格养成目标,事事塑品格,把活动纳入到养成教育序列。打造精品大课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挖掘大课间行为在品格养成中的重要价值,要继续抓实抓好。

(四)养成教育家庭化。学校要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家长教育子女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要求,形成家校合力,共塑品格。建立有效渠道家校共同评价激励孩子。发挥家长资源优势,举办家长大讲堂,发挥校外资源作用。

(五)养成教育榜样化。立足学生发展,深化榜样作用,举行主题班会、设立名人长廊、评选品格人物等。学校建立养成教育品格人物评选机制,彰显养成教育成效。

(六)养成教育行为化。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培养良好品格是养成教育的核心目标,由培养行为习惯进而渗透品格养成,这是过去一年全县中小学实施养成教育的基本做法。

实施程序:制定品格培养体系,由品格细化为行为表述,一言一行彰显完美品格,涵盖校内校外全部时空的所有方面;通过课程、活动等多种途径去践行;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反思,逐渐成为自觉行为;养成教育规范内化为学生品格。养成教育需要人人参与、集体行动,家长、教师、员工等都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地点,确定可以量化的行为指标,通过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来实现品格塑造。“无声餐厅、无声走廊、轻声宿舍、轻声教室”是集中而典型的行为要求,在养成教育中简明而具体地代表了行为要求。今后,各校要根据品格养成需要,制定具体的行为表现要求。每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品格行为学习。建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把小组评价表带回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填写周末在家时的表现,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把一周评价情况在班会通报。每周组织“品格之星”评选。

(七)养成教育年级化。旨在将品格形成渐进序列。目标愿景是九年成长塑造完整人格。按年级学生实际制定行为标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菜单式活动主题,各年级有所侧重,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每年12个月,每月以一个品格为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又不断深化的品格培养序列,扎实推进、分级探索,体验反思,深度提升。

(八)养成教育信息化。构建养成教育信息平台,及时交流展示养成教育的经验与成果。积累详实的养成教育档案,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九)养成教育激励化。制定《激励化表》,涉及学校、家庭、社区三大学生活动领域,从安全、课堂、集会、就餐、两休、如厕等多个方面制定标准,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行为进行量化记录,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美好品格。学校制定激励班级的具体办法,每月评比文明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三、养成教育实施要求

(一)组建团队

教体局成立养成教育研究会,做好全县中小学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为激发各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每年开展养成教育组织展示、观摩等活动。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长期系统工程,各校要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教育体系。各校组建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科研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的研究团队,做到分工有序。

(二)制定方案

各校要制定《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方案从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途径与原则、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检测、研究预期目标、课题研究团队与组织领导九个方面进行规划。

(三)研发教材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课题方案,按照课程整合要求,编写《养成教育》手册,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四)培训师资

为保证课题顺利开展,课题组规定时间组织集体研讨,交流前期研究成果,部署下阶段任务与目标,聘请专家领导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

(五)创设氛围

一要充分利用广播、校刊校报等向家长、学生、社会大力宣传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争得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二要建立养成教育宣传专栏,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三要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对着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与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四要大力开展养成教育进课堂主题活动。

(六)强化督导

学校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协调。少先队大队和共青团要设立“红领巾监督岗”“青年文明岗”,分散到校园、教学楼等各个角落,以和谐的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班级要制定养成教育评比专栏,每月一评比。学校要成立养成教育督查组,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督导,要坚持把查找不良习惯落实到周,实行学生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要坚持做到每天一查,每周一评,每月一总结,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注重分类指导,充分尊重基层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典型,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七)理论创新

按照“实践-探索-研究-发展”的路径,不断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以品格养成为核心,以行为习惯督查为重点,不断形成学校发展特色,为创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寻求扎实有效的路径。

附:**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品格、行为及活动举例

2014年1月8日

附:

**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品格、行为及活动举例

品格

具体行为描述

活动设计举例

尚德

1.能够讲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2.语言文明,举止文雅,待人和气。

3.心目中有道德榜样,并努力践行。

举办美德故事会、手抄报

向不文明陋习告别

我心目中的英雄报告会

包容

4.尊重不同的人,不耻笑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5.常怀一颗包容之心,遇事不斤斤计较。

6.接纳自己,弘扬个性,尊重他人个性。

班会:我为他人找优点

名人故事交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创新

7.制定计划,定期总结:每天进步一点点。

8.遇到问题是能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

9.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

班会:看看谁的点子多(小窍门介绍)

我的题集:一题多解集锦

争先

10.个人和班级有学习进步的目标。

11.寻找身边的榜样,学习并努力赶超他

12. 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有自己特长。

班级活动:课外知识擂台赛

我长大了 我能行

守纪

13.不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两无声两轻声)

14.服从师长的教导,不与同学打打闹闹。

15.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控制情绪。

夸夸我的班级(学校)

自主制定班级(宿舍)公约

主题班会:我的情绪我做主

仁爱

16.懂得日常交通、食品、消防等安全常识。

17. 主动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人。

18.主动为班集体做贡献。

珍爱生命,保护自己常识竞赛

我为他人献爱心

今天我当值日班长

乐学

19.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20.主动阅读课外书。

21. 努力学好各科,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故事会:名人勤奋学习故事

演讲:我学习 我快乐

诚信

22.做事言行一致,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23.各项作业独立完成,不抄袭,不作弊。

24.有正确的是非观,公平处事、待人。

做一个诚实的人主题演讲

诚信故事会

争做老师、家长信任的好孩子

坚韧

25.从小事做起,今日事今日毕,持之以恒。

26.与别人有矛盾时学会忍让,谅解他人。

27.用健康的情绪对待困难。

故事会:坚持才能胜利

学习经验交流:今日事今日毕

忍耐辩论会

节制

28.能够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29.保持生活周围干净、整洁。

30.节制花钱,不讲究吃穿,不攀比、不追星。

纪律小明星评比

我是节俭小明星

感恩

31.以自己的方式感恩身边的人,会说“谢谢”

32.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体谅父母的辛苦

33. 能想着每天为家人、老师同学做点事。

征文:感谢父母的恩情

活动:我给妈妈洗洗脚

主题班会:大手拉小手

信心

3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35.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作业和任务。

36.消除自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我为自己找优点

第5篇

一、实现:“三全管理”做到“四育人”协调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了“三全管理”机制。

1、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建全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岗位德育工作制度,定期了开德育工作会义,研究德育工作,学校把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入了教师量化考核之中,极大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2、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面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3、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上学到放学,以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三年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十八中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全程活动总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三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了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德育工作春限于党、政、工、团抓的现象,打破了德育工作受轻视的局面,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三全管理”,促进“四育人”协调发展。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了“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端正了思想,克服以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我校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校容、校貌,到教育人环境都发生着具大变化,基本做到了“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了“42241”德育管理工程。我校为加强德育工作力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根据中学德育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作特点结合实际制定了“42241”德育管理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4”即进行四方面的教育。

1、进行“五自”即“自尊、自爱、自立、自理、自强”和“六有”即“有竞争意识、有做人准则、有学习习惯、有创新精神、有适应能力、有管理能力”教育,以“做人”为切入点,突出怎样做人,做什么人。

2、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深入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示范生评比活动。

3、进行“五爱”教育,实现明理与导行的有机结合。

4、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

“2”是二个健全

1、健全德育工作队伍。

2、健全德育工作网络系统。

“2”是二确定

1、确定年级学期教育活动重点。

2、确定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4”是每天进行四次检查,在检查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1”是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

通过此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克服了德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便德育工作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创建“无悔青春工程”,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无悔青春工程”是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其主题是“争做无悔青春人,我们共同去奋斗。”具体内容如下:

1、“讲、守、争”活动,即“讲文明、守纪律、争做合格中学生”活动。重点是通过此项活动来加强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同时结合学生的综合操评,把一学期一次的典型评定具体化、过程化,克服了学生综合操行评定中的不足。

2、“联、帮、带”活动。即“联系先进,帮助后进,带动一片”活动。重点是通过手拉手,心联心、一帮一,一助一,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双差生转化,每学期召开表彰会,同三好学生一样来表彰进步学生,每学期都有二十几名进步突出的同学受到表扬。

3、“比、竞、赛”活动,即“比学习、竞学风、赛品德”活动。重点是通过比一比、竞一竞、赛一赛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我们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利用间操时间进行学法系列讲座,制定十八中学学习常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开展“无悔青春工程”,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文明、守纪、尊师、教学”的班风;“严谨务实、循规善诱”的教风;“勤奋刻苦、从严求的学风;“严格、独立、沉着、守时”的考风已经形成。

四、德育工作教育活动系列化、序列化、科学化体系的建立。

(一)、德育工作教育活动系列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确保德育教育活动、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

1、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爱国主义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五爱”教育,责任心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观是我们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我们立足主题班、团队会,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每年元月我们都坚持开展主题为“访贫、问苦、送温暖”的学雷锋活动,每年四月组织团员、青年举行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的清明祭扫活动,每年五月开展主题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动,每年七月,开展“党旗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八月开展主题为“军民共建鱼水情”活动,举行国防教育座谈会,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送慰问品每年都达千余元,每年九月十八日坚持主题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屈辱史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每年十月开展“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教育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演讲会,征文,书画展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每年十二月份开展主题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弘扬‘一·二九精神”教育活动,每年寒假,开展“三个一”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青少年增强了爱国热情,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情感。

2、养成教育系列。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我们长期坚持以“做人”为切入点,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文明、守纪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强化了“自尊、自爱、自主、自理、自强”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有竞争意识、有做人准则、有自学习惯、有创新意识、有健康体魄、有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①坚持日查、周评、月总结的值周工作。值周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的好坏看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好坏看值周,值周工作的好坏看机制。从九六年起,我校就对值周工作进行了调整,健全了管理机制,实行全员管理,制定了完善了值周评比细则,坚持了日查、周评、月总结工作制,把值周工作同老师量化考核进行挂钩,开展了“双优”班级评选和“行为规范示范班”的评比,从宏观上加大了对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力度。

②深化“讲、守、争”活动,从微观上加大养成教育力度。我们制定了班级开展“讲、守、争”活动细则,同文明学生评比,学生评优结合起来,从学生个体思想,行为上加强管理力度。

③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行为规范的专项培养与强化。养成教育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抓专项,经常抓,抓反复,反复抓,每学期开学初都开展行为规范强化月活动,每年三月开展主题为“学雷锋、创班风、树校风”活动,九月结合初一军训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认识,促进班风,校风的形成。其它各月则进行专项抓。我们开展“三无竞赛”活动,重点是抓迟到,早退、旷课;开展“文明行走”竞赛活动,重点抓轻声慢步,礼让右行,不跑跳,不打闹,不逗留,不大声喧哗;开展“创建肃静课间”竞赛活动,要求下课后到室外活动,不在室内打闹、说笑、逗留;开展“最佳自习课班级”评比活动,要求学生做到“自习不讲话,保持室内肃静,学习态度专注认真,不看无关的课外书,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开展“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竞赛活动,要求学生衣着朴实,不穿奇装异服,不攀比,不买零食,不乱华钱,爱护公物,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今年九月,我们重点进行了奇装异服专项检查,目前,我们学生已经杜绝穿奇装异服;开展“无批评周”竞赛活动,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范》,倡导学生自律、自理,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受教育,开展“文明走廊”竞赛活动,要求学生不玩游戏,不进舞厅,不进录像厅,今年十月、十一月我们重点进行了电子游戏厅专项经常,上课时间抽查,中午、放学必查,体育课、自习课抽查,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全体班主任集中力量定点抽查。由于我们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注重抓专项,反复抓,抓反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有了明显提高,良好的班风、校风基本形成。

3、素质教育系列。

我们从96年起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把“全面、合格、优质、特长”做为学生素质培养的总目标。开设了各类活动课,成立了各类活动兴趣小组,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集中展示一年来素质教育成果,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六届。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带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在第五届校园艺术节中,全校学生100%参加了活动,在第六届校园艺术节活动中,个人获奖人数、参加活动的人数将要超过第五届校园艺术节。

我校各班都成立了班报和手抄报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80%以上的学生接受了微机的基础教育,都能达到初级操作水平,通过几年来校园艺术节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4、其他系列活动。

我们还形成了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开展宣传周教育,象征性长跑,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等等,形成了体育教育活动系列,每年举办运动会、越野赛,举,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办间操、队列、队形比赛。

(二)、德育工作的序列化。

德育工作序列化是全程管理的具体化,也是德育工作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我们每年都结合实际制定和调整德育工作全程活动总表,把各系列教育活动有机地安排在各个月,并确定每个月教育重点和各系列教育活动重点。同时针对不同学年特点确定不同内容和形式,注重分层次教育,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高质、高效有序进行。

五、办好“一校”,抓好“两办”。

(一)、家长学校。

定期召开学习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方法。定期举行家长教子经验交流。出版十八中家长学习交流报,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促进了三结合网络的形成。

(二)、安全文明办。

我校成立了安全文明办,与街道共同开展创建文明小区工作,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九八年我校被评为市安全文明单位。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模式创新 双惟实践班

[作者简介]廖东华(1972- ),男,江西临川人,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吴俊(1980-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计算机科学。(江西 南昌 33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80-03

素质教育发展到而今,已经被教育界提到了相当的战略高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倡导: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充分表明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模式,从招录方式到培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障碍,模式上有待创新。

一、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剖析

素质教育向前发展面临着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主观方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客观方面有教育环境的影响。

于教育者而言,毫无疑问,素质教育对职业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模式的教育工作者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而不是控制者和灌输者。这种开放式和探究式的课堂不只需要教育者有高深的理论储备,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和授课技巧。显然,这比掌控课堂,一个人说了算的传统教育模式困难得多,在这种困难面前教育者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一种是不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第一种是态度问题,不愿意因为素质教育而增加自己的工作难度;第二种是能力问题,无法达到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于受教育者而言,素质教育本来应该是福音,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素质教育提倡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一种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思维和主体地位的确认,使受教育者多了自由,却少了依赖。这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很多受教育者在素质教育模式中并没有找到真正的门径,要么缘于应试教育下的惯性,需要老师来管着,一旦不管了就无所适从,在大把的时间里不知所措,打牌、上网、谈恋爱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全部大学生活;要么错误地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各种考试,深陷于各种证的考试中不能自拔。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面临的困难有很多,这些问题阻碍甚至阻止着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如何实现突破,借助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开创新局面是当下教育界思考的主要课题之一。

二、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基本认识

一直以来,教育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从未停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基本共识是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缺少通识教育,大学生从一进高校校门就开始专业分科,导致学生知识面偏窄,认知容易定式,长此以往,文科生会缺少科学精神,理科生则比较容易忽视人文情怀;此外,重知识的识记,轻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最后,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轻学生的主体参与,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差,创造性欠缺。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目的观与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是极为不同的,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显然,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法是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求解这个基本问题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应将素质教育的探索定位在模式创新上。

1.点燃学生信念的火种是前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潜能的开发,着力点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自省自觉地成长成才。

2.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中提到的“人”应当是每个人,即每个受教育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不应该被淹没在群体的目标中,全面发展理念必须也应该着力于每一个个体,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对个体全面发展的关注必然要求对个体因材施教,在尊重和引导受教育者个性的基础上,实现有特点的全面发展。

3.养成良好习惯是关键。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人的素质养成过程中,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坏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习惯(思想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对每个人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个好习惯的“构筑”过程就是自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养成良好习惯)精神培育的过程。把“健康的成长成才”当成终极目标,把“有效的品质培养”当成牢固根基,把“自强的奋斗精神”当成源头活水,是进行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所坚持和倡导的。

三、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以双惟实践班为例

双惟素质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思想素质高、心理素质好、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突出,具备终生奋斗良好习惯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逐步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运行模式,主要是点燃火D意志力培养D四项能力与素质专项训练D不断强化、养成习惯D能力生成、奠定成才基础D在校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最后形成素质教育良性循环的闭合体系。

1.着力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与素质。根据人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以及分析社会成功人士的特质可以发现,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和有效奠定成长的根基,在校期间应有意识地培养四种素质和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意志力)、高尚的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强大的学习能力(主要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深度性和创造性)。这四种能力和素质就像自然界的三原色能调配出各种颜色一样,会衍生出其他的各项能力和素质。

强意志,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双惟班着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意志力是一切素质提升的基础,意志力锻炼就是要让学生把看似简单的事坚持做圆满。从开学到放假,双惟班学生每天坚持晨练、晨读,每周进行周末活动和拓展训练,没有节假日,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累计三次迟到或早退,或只有一次无故缺席,学员即被自我淘汰。正是这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却磨炼出一支具备坚韧意志的“铁军”。同时,这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机会教育,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拥有了就要把握,假如不懂得坚持,拥有100个机会也会放弃。

学为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双惟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跨学科学习能力,是确保让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通过探索和整合,形成了以读书写作、演讲辩论、素质拓展、专业特长、社会实践、视频学习、学术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富有特色的学习能力培养体系。

促实践,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使双惟实践班学生不仅能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学习跨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我们搭建了中医摇篮班、药学摇篮班等促实践的载体和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围绕“充实文化素养、强化中医信念、夯实经典理论、提高中医技能”的思路,在双惟素质教育模式中搭建了中医摇篮班这一促实践的有效载体,以“早接触、多参与、重案例、增记性、开悟性、强能力”为出发点,着力构建五大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兴趣系统”,主要是名医名家成才系列讲座,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成才愿望;“中医世界观认识系统”,指导老师搜集大量关于中医现状和思考的文本资料,供学生辩证学习,从而增强对中医的审思能力,加深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传统经典系统”,通过对传统“四小经典”的相关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系统”,强化学生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和操作技能;“临床实战系统”,通过早期侍诊、跟师临证、寻师待诊,让学生尽早接触中医临床,及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跟师抄方中学习诊疗方法。同时,还为针灸、康复等专业学生搭建了中医摇篮2班,为药学、中药专等专业学生搭建了药学摇篮班等促实践的载体和平台。

有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让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形成独有而新颖的思想认识,从而不断产生新思想,我们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广泛开展公益创意大赛,小发明、小制作、小革新活动,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思维专项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坚信“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双惟班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学(思维专项培训讲座、阅读思维训练书籍)、想(围绕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或者虚拟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专长,迸发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大胆的设想,形成项目)、证(在老师指导下,小心地求证,形成成果)、结(总结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运用的思维方法,形成飞跃)的培养体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和提升。

2.构筑学生精神堡垒,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当前高等教育所实施的素质教育主要问题不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即如何回归应用和实践,让理论不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而要融入学生的血液中成为行为习惯,简言之,素质教育的问题在于养成教育跟不上知识的传授。大学生绝非“不明事理”,而是知行不一,缺乏知而行之的毅力和品质。养成教育是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根基,如果养成教育被忽视或者被形式化,人的认知就不可能上升到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的层面,就不可能“内化于心”,更不能“外化于行”。

为了筑牢学生成才“金字塔”的稳固塔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构筑学生的精神堡垒,而这个“构筑”的过程就是培育学生“自强”精神的过程,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系统的“四自一养”的方法体系,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科学管理、优化课堂、建设校园文化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信、行”等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我们还通过教师指导、社会实践、读书活动、专题讲座、晨练晨读、自我反思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行转化。

3.完善内化机制,突出“四自一养”。双惟实践班实行“四自一养”的内化机制,即针对大学生知易行难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养成良好习惯,达到知行合一,并内化为素质。自我教育指开展的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实施、评价;自我管理指在日常管理中由班委、队委负责日常管理,由高年级学生指导、管理低年级学生,让学生相互学习、交互促进;自我激励指将学生的梦想变成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将实现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精神动力;自我提高指学生主动参加四项能力与素质的训练之中,使自身基础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4.持续激励,创新评价方式。为使学生能在双惟班这个平台上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以“点燃火种、开班典礼、阶段激励、证书授予仪式、新年愿景、家长联系单、激励手册、飞信平台、队友激励”等多元化、常态化、差异性的梯度激励新机制,对学生进行持续激励。为了对教育实践起导向、反馈、激励的作用,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时间和过程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全过程跟踪、写实性认证、差异化评价、网络化查询,与中、高级“双惟学子证书”授予构成配套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同时,还特别注重及时物化素质教育的成果,编印了《学生手册》《活动手册》《激励手册》《成长新引擎・双惟班5周年总结》《笃行》等,更好地用于指导工作实际。 为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每周定期召开让学生骨干全程参与的工作例会,及时纠偏提炼,不断总结提高,并指导双惟班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确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贵在坚持切实有效的探索实践。八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以理念引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念,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将努力将双惟素质教育模式打造成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示范推广意义的新型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教育认知规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刘红宁.高校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3]王翠英.哲学原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4]冯润民.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素质及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0(15).

[5]张卫峰.要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J].求是,2003(4).

[6]曾东霞.惯习与场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南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第7篇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浅析了艺术生公寓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于进行更行之有效的,更人性化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艺术生 公寓管理 管理艺术

“艺术”一词在辞典中最常用的意义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在我国的高考体制下,习惯上将音乐及美术范畴内的专业学生统称为艺术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艺术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特殊的考试体制及专业需要,这部分学生大多自我意识强,推崇个性张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因此在原本就难于管理的公寓住宿方面无疑是,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近年来,少数高校的学生公寓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于04、05年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加强高校的学生住宿管理,要思想政治工作、安全工作,党团组织进公寓?。我初到工作岗位便接管几百艺术专业学生的公寓管理工作,经过不断的总结实践,深刻的体会到对这个个性鲜明的群体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

一、以真情换和谐

对于学生的住宿安全及晚归问题,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有的学校实行严惩制度,但收效甚微,有的学校实行开放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学校还为此安装了凭卡出入的门禁系统,学生一旦晚归将会记录在案,但是高科技的手段仍然不能避免恶意违规、人为换卡等破坏,无疑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因此,解决此类问题不能只靠堵,还要疏,关键是要解决根源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如今的大学生有着较为独立的思考能力。维权意识较强,人性化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他们需要尊重及平等,在教育工作中就需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思想工作还需要细致,多定位于服务学生,只要工作做到关键,做到学生心里,他们就乐于接受,并永远受益,为了切实的保证学生的安全,我曾在冬季的两个月内不定期的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宿舍查夜活动,每次都在晚上十点后到宿舍,在检查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平时各方面都很好的同学这几次都不在宿舍,据说是在外打工。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同学虽然喜欢学习专业课,但是因为家里发生了变故,暂时存在经济困难,便在一个超市作轮班出纳,白班时会旷课,夜班时下班很晚回不了宿舍就在单位住。虽然学生有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值得称赞,但是夜不归宿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况且她的工作时间不合适。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特意约她在琴房见面,并耐心地向她了解家庭情况,跟她讲明这份工作的不合适,希望她能够以学业为重,在课余时间做安全的兼职。又把学校下发的助学金分配给她,为她解除后顾之忧,专心学习,一天后,那个同学打电话告诉我,她不再去做那份兼职了,按时上课,按时回宿舍,只在周末没课时给小学生去做家教,既保障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又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而前段时间只想着赚钱,根本没考虑安全问题。本末倒置,现在想想真是很后悔,浪费了那么多课。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虽然具体的解决方法不同,但只要诚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育,解决实际困难,疏通而不单靠围堵,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增强自我的防患意识,使学生学会管理自我,才能换来整个集体的安全与和谐。

二、倚特长求创新。

学生由紧张而繁忙的高中步入时间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极易形成两种极端,尤其是叫散漫的艺术类学生,一种是还不适应大学生活,没有脱离旧的生活学习方式,便会沿袭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高中模式,这类同学的宿舍除了休息,通常还会发挥教室及图书馆的读书之效用,因此会把这一方小天地收拾得干净舒适,而有的则完全放松,沉溺于网吧玩游戏、闲聊的消极状态,这类学生将时间全部用在如何升级、玩下一关的“逍遥梦想’中,哪有精力顾及宿舍。更不要说清扫卫生。根据这种情况,我结合自己上学时的切身体会及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同学生干部开专题会探讨如何针对艺术生的特点、特色通过自己组织课外活动,注重素质养成教育,从而在活动中真正受益,终生受益。我指导学生组织的大规模,多项目的“宿舍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其中包括:“宿舍设计大赛”,号召大家装扮、美化自己的寝室,优化生活环境,“生活知识大赛”设置与宿舍生活、卫生环境息息相关的题目,通过必答,抢答、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宿舍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舍歌比赛”、“宿舍DV剧大赛”,提倡以宿舍为单位,将集体生活的酸甜苦辣结合自己的专业用歌的形式,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旨在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宿舍同学的凝聚力,向上力。宿舍不但是学生们休息的地方,利用得当,还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同学们接受到的教育与在课堂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知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也说过:“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并且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开阔了眼界,相互激励,积累实践演出经验,可谓一举多得,受益终生。

三、立规范求实效

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地集体,还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及严格的执行、监督体系,我同系团总支老师根据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制定了系级的《宿舍管理办法》,《宿舍奖惩办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减分有关住宿的条例》等,各项制度严格的规定了物品摆放及奖惩的办法。制度制订了,还靠落实才能起实效,于是我每周都带领学生干部检查全系学生宿舍内务及安全情况,并通过与各级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沟通,切实解决每个年级宿舍存在的问题,还采取谈心教育、兄弟宿舍等方法解决了男生宿舍脏,乱、差的状况,纠正了部分学生贪睡晚起以影响内务成绩的不良习惯,利用典型示范、一带一、手把手的方法,让男生向女生学习如何按照学院要求清扫宿舍及摆放物品,使低年级学生被型不标准甚至不会叠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将近两年来,我系各年级内务成绩基本维持在全校前列,居艺术类学生首位,建立规范求得实效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今后要更加健全相关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严抓不放松。

学生公寓在某种意义上。是学生在学校的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如果都以家的视角观照学生公寓,将学生公寓当作一件艺术品悉心雕琢,那么两者的创新能力及艺术灵感都将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呈现。

第8篇

以“健康寒假和谐行动”为主题,教育本校学生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内容,以远离游戏机、网吧,KTV等成年人娱乐场所.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交通为突破口,着眼于【(nn40.com)提供内容】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使学校成为文明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二、活动目标

带法回家,带文明回家,带科学回家.用自己的实践报告活动传扬文明,不说脏话;热爱劳动,帮忙家务.不破坏环境;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

三、活动内容

要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主题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礼仪: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实践礼仪: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使者等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现在开始,至20xx年2月开始,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xx年2月)。接到上级通知充分利用班会、早会、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发动,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措施,使每个学生都做好“健康寒假和谐行动”;同时根据文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xx年2月-20xx年3月)。根据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培育典型、高效推进。通过强化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广大学生争做文明的先锋。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适时的对学生在寒假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民主的评选、表彰,并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同时组织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形象大使的评选活动。

第四阶段:巩固推广(20xx年6月后)。继续深入开展“文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常抓不懈,以切实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提高育人水平。

具体活动安排:

1、通过班队课进行一次动员大会。

2、在班级里出一期黑板报(或拍照片)

3、班主任老师制定一份中队主题活动方案。

4、举行中队主题活动。

5、举行全校性风采展示大赛.

6、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7、利用晨会课训学习文明守则。

8、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的家长会。

9、开展“争创文明使者”的征文演讲比赛。

10、评选“文明队员”。

12、做好阶段性总结。

五、方案要求

1.抓住契机,加强体验。利用寒假时间倡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充分展示教育系统的文明形象。

第9篇

一、体艺育人的基本原则

1. 以w艺育德,品行端正。品行端正是育人的目标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行为美,即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的良好行为是学生的榜样,因此,建立一支品端身健、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便成为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本课题以加强体艺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目标,要求教师在艺术课(音乐、美术为主)充分挖掘体艺教育的娱乐、审美、认知和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树立自身语言美、行为美的良好形象,把体艺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内化学生的行为,达到自我鉴别、自我约束、共同进步的目的。

2. 以体艺启智,提高素养。体艺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既有启智的功能,又有审美的功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以反映行为美、语言美为主的体艺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本课题研究将学校多种教学融入学生的审美教育之中,在行动研究与实践中,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同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和教学质量。

3. 以体艺尚美,春风润物。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围绕“以艺尚美,春风润物”主题,开展全校师生“美读”活动,以此净化心灵,滋养底气。我们开展随教随读活动,教师们从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论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通过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来引领学生的品德素养。为秉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学校还聘请名家进校开展“道德讲坛”活动。为促进学生的“美读”兴趣,学校制作了“秀才、探花、榜眼、状元”四种“美读”奖章,奖励给在各级阅读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书香少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以体艺导行,育人有径。学校每个学期开展“一条教育主线,数条教育辅线”并行的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活动,开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德育先行,成就师生良好品行。

5. 以体艺明德,特长突显。发扬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才干、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是我们育人的理念。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尽力领悟各自学科的文化底蕴,挖掘学科的艺术元素,通过学科知识的引领,艺术美的熏陶,匡正学生的言行,让学生美于言谈,礼于举止,最终养成良好言行习惯,成就终身品行。

二、体艺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1. 注重体艺课堂的养成。以美术、音乐、体育等主要学科教学,推动学校体艺教育全面开花。美术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有形材料,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明暗等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天地。学校举办“班班有美展”比赛,并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既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又陶冶了心灵。在开展学校体育文化节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各项竞赛规则,懂得个人能力的发挥与团队良好配合的重要性,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懂得以规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提升行为美。

2. 注重开发校本体艺课程。为让体艺教育深入每位教师的心田,努力提升教师艺术素养,我们还发动教师开发校本艺术课程,从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先后编印了高、中、低年级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系列读本;在体育学科中,开发了球操、拉丁操及队列队形系列校本课程;编印校刊、校报;编印体育、音乐、美术等校本教材。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常规教育中渗透语言美。我们立足每天五分钟的班会及每周的班队会,开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一系列常规活动,并用艺术美的形式来表现,引导学生养成体现行为美的文明礼仪。如:遇到老师、朋友主动问好,抬头挺胸不驼背,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细语做交谈,大声发言在课堂,等等。

4. 注重“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拓展体艺教师视野,学校注重“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学校利用节假日时间,选送参与体艺教育的教师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培训班,不定期邀请艺术专家到校讲座,以提高教师艺术素养;另一方面,积极推荐学生的优秀作品、优秀节目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体艺展示活动,从而既培养了艺术苗子,又促进了学生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5. 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地方机构力量。我们非常注重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当地艺术机构力量,拓展“家校结合、馆校结合、地校结合、军民共建”等渠道,实现体艺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育人目标。如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等,尤其在“学军人”活动中,让军人素养成为学生艺术修养的组成部分。

6. 积极开展校园体艺活动。如开展阅读朗诵、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千人吹奏紫竹笛、体育科技文化节、绘画展、最美校园摄影展等校园艺术活动,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身心,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艺育人的设想与建议

在今后的体艺教育教学中,我们还会不断总结体艺教育教学的有效经验并广泛运用,此外,还将进一步做如下探讨。

1. 恰当把握体艺教育的度。体艺教育应坚持教学本位,注意体艺教育与教材的教学点、与学生的兴趣点紧密结合,并有效切入与把控。

2. 注重体艺教育设置的生活性和情感性。体艺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去适应和感受,用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对行为习惯的情感体验。

第10篇

【摘要】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必须坚持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工作。本文笔者从网络教学和创新平台建设入手,对高校思政可改革工作的认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网络 创新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78-0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进步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政治素养,提高其创新创造能力,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过于死板和教条,思政教师授课激情不高,大学生接受起来也表现的毫无兴趣。而当今社会处于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化在大学校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信息渠道来源的多元性,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已经直接影响到90后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学网络授课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自发性地进行网络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是探究性的,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选题,推荐必读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点,主动来建构自己的系统的知识体系。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探索中尝试,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提高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众所周知,高校在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2011年《光明日报》就曾报道“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北大、清华努力在思政教学中提高科研力量,使学生在研究型的学习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尝试通过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使得师生沟通更为便捷、快速,以网络交谈或专家解答的形式及时回答和科学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网上提出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络平台,开办思政教学专题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思政教学专题网站,自主探究学习,查阅资料,提交学科论文,来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

二、加强高校思政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把社会考察作为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社会考察活动有助与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中进一步融入社会,能促使其将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具体应用到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中,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考察参观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不断将科学理论逐步内化为其应有的能力和素养,进而增强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实效性,创造满足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平台。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的群体,对于书本知识他们也会质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比如对社会主义民主好与坏的思考,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与当前贫富差距存在的矛盾如何解决等。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等院校,给予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小组讨论学习、主题辩论赛、红色经典诵读或道德小品创作表演都是在课堂上容易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方式。讨论或辩论的主题选择非常关键,既要难易适当,又要切合实际。道德小品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编剧、导演并出演的。在活动过程中,要调动所有学生思考并参与,让每个学生在思考参与中都有所收获,当然认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可缺位,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评价与总结。道德小品在具体编排上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养成教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职业操守等主题进行了诠释和演绎。一个个弘扬高尚精神、鞭挞丑陋行为的鲜活小品在给学生带来阵阵笑声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启迪与教育,引发了大学生的深刻反思,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和观众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将浅层次的道德行为上升到深层次的道德情感与责任,这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有益尝试,其教育效果比简单灌输与说教更有说服力。同时,在思想的交融中,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文献纪录片或其他影像资料。观看影像资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与教师讲授相比,这种方式更加直观生动,也更轻松。例如,在讲授思想的内容后,组织学生观看文献纪录片《走进》。通过这个记录片让学生了解伟人的一生,从少年立志到峥嵘一生,激励学生养成自强不息的人格;了解伟人成功和失败交织的人生,让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伟人的功与过,肯定其贡献,反思其失误;更可以了解思想的产生过程对中国革命、建设的影响。此外,观看大型政论片《复新之路》可以帮助学生理顺中国近代史脉络,了解本课程各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影响力。观看影片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或写观后感,让学生有所收获,结合影视资料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芳芳 多元化背景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社会纵横,2009,(24)

[2]杨学英,朱凌云.论文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第11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拦隆口中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省略)

二、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要求全体教职工以“思想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广”为目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法规文件,召开青年教师“讲师德,尽师职”座谈会,加大“十四条禁令”的执行和查处力度,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依法施教,严于律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拦中教师新形象。

2、以德育人,以德修身,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队伍建设是关键。我校努力建设一支“一高(高尚的师德),二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位学生),三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强)的德育工作队伍,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起四种德育新理念,即生活的德育观、生态的德育观、关怀的德育观、智慧的德育观。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工作主动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营造全员育人氛围。贯彻落实《湟中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使全体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良率为100%。

3、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的核心就是爱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遵循两个原则:尊重信任原则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认真制订并执行《拦隆口中学师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及加强“廉洁从教”教育规定》的三个文件,与教师签订《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并结合本校实际,围绕诸如:“师德为先、行为示范”、“为师之道大家谈”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展开师德大讨论。开展“爱与责任”师德征文比赛,整编《爱与师德》论文集,唱响“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赞歌。

4.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一要通过读教育专著、谈实践体会,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校本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班主任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二要认真做好班主任选聘工作,制定完善更加有效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三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交流工作,学校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年内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为召开全县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选拔推荐人才,提高班主任素质。

三、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及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1、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但往往又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程,因为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在的和外化的两次飞跃。如何让这些行为规范尽快地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把贯彻实施新《守则》、新《规范》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工作,狠抓精细化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立规矩,打基础,留痕迹”。制定并实施《文明班级、平安班级评比细则》,对班级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考核,根据考核评比结果评选“文明班级”、“平安班级”、“优秀班主任”。建立行政值日、政教处督查和值班教师三结合的检查考核队伍,按照统一要求,对常规工作进行逐日量化考核,每月总结评比。同时,以开展“学规范,争五好”活动为抓手,从起始状态抓起,要求学生做到:“三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取放物品轻轻)、“三随手”(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笼头、随手捡拾废纸)、“三个不”(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进入网吧)。狠抓以“会预习、会听课、会作业、会考试、会反思”为重点的“五会”学习习惯培养。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大班干部培训力度,继续执行班级财产自主承包管理制度,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住校生管理继续执行总楼长、楼层长、宿舍长分级管理制度和年级值班教师就寝检查制度,确保住校学生安全学习和生活。

四、开拓教育渠道,突出教育实效

1、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在现代教育中,知识是德育的主要载体,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总是与其学习过程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在育人的途径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基本的途径。努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树立“德育即质量”的理念,提高学科德育功能。大力提倡每个课任教师做德育导师,我们教育和引导各学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树立学科教学德育功能观,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主渠道的育人质量。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我校继续发挥心理信箱和心理咨询室作用,积极开展“我和老师交朋友”活动,通过当面交谈或书信沟通,让学生向老师们敞开心扉,让老师们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座谈、心理信箱、讲座等多渠道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开展有益身心健康教育。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诉说,学会自我欣赏,学会尊重他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

3、关爱留守、残疾、贫困、单亲家庭学生。近年来,留守、残疾、贫困、单亲家庭学生逐渐增多,成为一群特殊教育群体,为此,我们把“关爱特殊家庭子女”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使之成为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我们以“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亲情活动。注重情感关怀,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相融合,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五爱”精神和同情心,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做人。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能勇于付出,乐于助人,人人争当“爱心天使”。

4、加强法纪、安全教育。学校聘请拦隆口镇派出所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教导员为法制辅导员,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的特殊作用,做到“校园预防”和“社会预防”互相配合。定期进行法律讲座,组织师生观看法制、安全教育录像片,并开展“观后感”作文评选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意识,认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提高遵纪守法的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同时,重视日常安全教育,积极创建“平安班级”,做到“人人讲、处处讲、时时讲、事事讲”,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全员参与,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不断净化和美化校园环境,做到校园有花草,卫生无死角。同时,学校重视人性化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校园媒体,如“西纳河广播站”、《拦中政教工作简讯》、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精神文明宣传;倡导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广大师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形成“以德为先,以爱为魂,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6、开展“踏红色之旅,做优秀学生”夏令营活动。在成功举行两届优秀学生干部参加的夏令营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红色之旅”第三届夏令营活动。要求同学们用自己饱满的热情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广大学生必将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美德,做一个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7、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结合本校实际,以“学会做人”为基本目标,努力推进“我是五好小公民”的德育特色活动。积极开展以“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即地上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验活动。同时倡导全校同学开展献“五心”活动,把“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忠心献给祖国”。积极拓展活动空间,发挥德育基地的最大功效,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走进家庭,走入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会、领悟,从心灵深处去感染、熏陶、引导学生。

8、积极创建以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纠错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德育特色学校,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每周一早读时间严格规范地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努力做到班班有歌声,继续做好各级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各类优秀学生的评优选先工作。

五、扎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第12篇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总结班主任工作,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着重将突出的问题和典型的事例摆出来,共同研究探讨。定期开展班会课,月月有主题,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开展了“做优秀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主任培训活动。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三月份定为“养成教育暨学雷锋活动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各种形式了解雷锋事迹,认真查摆,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在全校掀起一股向雷锋学习,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活动热潮。同时,德育处还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

(二)学生管理。随着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管理已日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这也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值周的管理和培训,认真做好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习惯、楼内外秩序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利用升旗、队会等形成进行强化教育,每天值周教师对学生课间纪律进行巡视。促进了学校良好的秩序和风气。

(三)继续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并结合清明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学生常规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德育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每学期一次的法制教育报告会,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广大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七)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八)扎实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

目前,我们通过做好“导师制工作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文章”,充分发挥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模式的作用,通过全体导师的随时随机辅导、谈心、家校联系沟通等辛勤的工作,学生日常行为及品德修养较从前有了很大改观。成功兴建了“爱心超市”,实现了正常“营业”,使一批困难学生得到一定救助。

(九)卫生工作。学校卫生是一个学校的脸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班主任及时加强的学生卫生打扫的监督指导,从而保证了教室内外的干净整洁。特别是各班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处利用校外宣传板报,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筹建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并对家委会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召开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校领导以具体事例讲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布置教室,主题鲜明突出。家长会的召开,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墙报、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德育处对校门口、墙壁、厕所进行了布置和装饰,逐步改善育人环境,并以此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五、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开展实效的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