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9:3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页设计制作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页设计实训项目的制定需要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实现,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由教师指导学生以几个完整的案例项目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师刻意把大纲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由学生自行探寻得到最终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成为具有优秀素质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网页设计是学生从事IT职业的基本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融合计算机技术与平面动画艺术的复合型职业。在项目教学体系中,《网页设计》课程体系要综合多门学科予以支撑。了解和掌握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的主次地位和融合关系是课程实训项目制定实施的前提。加强平面课程与《网页设计》课程的联系,将平面设计理论充分的融合到网页设计的实训项目中来。本课程项目的制定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做变化、调整,依据课程性质的特点创建了完整的教学的条件:实践课堂、网络课堂、有整套的电子教案,经典教学案例,习题课件,总结复习课件,试题库、素材库、案例分析等多种形态表现的网上教学资源,基本实现了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课程的教学素材来源于网络的真实运行的优秀网站。教学内容紧跟网页制作技术的发展,以主流的网页制作软件作为工具,实时将优秀素材纳入教学资源库,预留学生可设计、发挥的空间,教学资源师生共享。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和制作网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先在学生面前呈现现实中真实的网页,以各种精美案例帮助学生分析该任务的主要知识点和新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网页制作基本规则的理解完成网页的创建和管理。激发学生关注以后的职业需求。学生要对项目的实施步骤详细分析,对网页的主题风格、内容收集整理、版式格局、色彩表现等方面做以团队成员分工安排,学生在规范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自我独立思维过程的完整训练。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由此看来,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特点进行真实的实践项目,设计了“全项目贯穿,团队协作”的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网页设计实训项目的制定,鞭策了教师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实践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实施
(一)专业师资雄厚,开展校内督导
本课程建设力度大,具有明显的特色。目前该专业教师梯队年龄、职称、双师素质结构良好。高、中、轻相结合,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高,其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多次在校内外获奖。教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先进,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并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学生训练的项目。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工作。《网页设计》课程建设理念先进,学院积极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结合行业需求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召开设计师讲座,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工作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专题科研或到企业工作,选派年轻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课程班进修,提高业务水平、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融“教学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二)组建学习团队,开展项目教学法
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为多个团队,安排不同任务角色,每个角色的主要的任务是什么、胜任该角色有什么技能和知识要求,做一个大致的说明。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需求,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技术、技能的目标。然后由教师要针对项目任务,使用实例进行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提供多种表现方式来实际演示辅导,然后由各个学习团队自行去讨论研究网页设计的开发与制作,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及开展交流互学等多种渠道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得到项目结果。对于完成项目任务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教师要渗透到项目教学活动中,达到学习理论与实战紧密结合,最后达到与企业直接对接的整个教学过程。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在实施项目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议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获取更多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几个较为完整的真实的网站实训项目,例如,与学校有关的主题:1.“培训处网站”;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资源库”;3.“学院招生办网站”。让每个团队在各个学习情景的学习阶段中都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做好网页设计教学各种项目整体选择与细节设计的预先工作。
(三)团队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每个团队的学生共同围绕一个实训项目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先把项目的重点、难点提出建议,团队成员要有一个总体规划,从课题的选择、主题风格确立、设计内容的筛选、操作步骤等进行讨论与交流,分工处理页面结构、图片编排及链接方式等布局操作。每一环节都需要学生们带着任务去学习,积极思考、相互鼓励、相互配合帮助。突出团队的作用。这样才能设计出个性鲜明、布局统一的网页。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带着任务会自觉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选择学习内容,查找资料,或者向团队同学请教,解决非常棘手的难题,从而完成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既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又形成团队共同合作的职业素质。学生展示和汇报学习成果也是一种交流和提高的机会,他们会逐渐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反思和进步,也激励他们主动、有效地开展学习。根据各团队实训项目的进度,进行各团队实训项目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每个团队成员都要以自己的角色任务来汇报工作,汇报各团队实训项目内容的选择,构思、设计、及作品完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互动交流。最后各团队把自己的项目资料汇集整理后,教师对各团队具体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价。这种汇报、交流的方式,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项目任务的兴趣,使课堂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延伸,同时保证了教学的延续性和学生优秀成果的继承性。每期结束后,可以把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项目实施的范例资源,在学院的网站上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网页设计项目教学实施的深入发展。
三、网页设计成果的评判标准与考核方式
在项目过程实践锻炼后,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网页设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际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进行公平客观评判,对团队合作的设计成果予以考核鉴定。制定了网页设计的评判标准、考核方式。
(一)评判目的与标准
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对他们学习效果的评判要从这些方面来考察:1.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勇于创新的态度;2.是否能准确理解网页设计的艺术性和功能性需求,有新颖想法和的艺术表现;3.是否熟练掌握软件操作;4.能否擅长网页设计的整体艺术处理,制作出较高水平的作品;5.会不会工作主动积极,有耐心和责任感;6.自学能力强,善于团队合作;7.有抗压力能力。网页设计课程评判目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网页设计相关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有关网页设计的理论知识;2.网页设计课程作业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考查学生对网页设计操作流程的掌握和网页设计的实践能力;3.体现了学生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考核标准为:(1)是网页设计独特,主题突出,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网页设计和谐统一;(2)是网页整体设计思路清晰,色彩搭配合理,布局紧凑美观,版块结构清晰;(3)是层次分明,链接合理清晰,便于浏览。由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网页作品,在网页设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程的运作人,自己评价自己,并对团队其他人的任务效果进行评论。之后老师对整个团队的方方面面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们开发网页设计的创作欲望,促进了他们的竞争力,从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进行网页设计制作。激发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最终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魅力的展现。
(二)考核方式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困惑;对策分析
从教二十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部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体制的转变与改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等等。特别是2003年推出的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涵义。
一、精品课程的涵义
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近10年来,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的国家、省、市、校精品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课程类别涉及众多,有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医学等。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所谓的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一种符合课程发展趋势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一)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围绕课程建设标准,2010年我校《基础会计与实训》申报市级精品课程成功,近几年《出纳实务》等几门课程陆续申报成功。建设过程中成效体现在:
1.根据市场调研,课程定位科学合理。
专业老师通过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区域市场对各会计岗位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行业、企业专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以及对课程开设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研结合苏州区域性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方案。
2.重视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如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的建设,有李建红老师主编,学校部分专业老师和其他兄弟学校教师参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等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做了合理的增删。
3.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如精品课程《出纳实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教学等,学生思考积极,乐于实践,教学效果有提升。
4.强化教师梯队,做好三项工程
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现在这三项工程正在有效持续的发展中,向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双师型”会计“名师”队伍努力。
5.不断完备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
学校建有实训楼,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设备总值419万元。目前已建立的实训基地有苏州德福信会计事务所,苏州市航海绳网厂,苏州毅诚记账公司等30多个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良性发展。
6.规范相关制度,优化课程管理
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每个班级有“教师教学情况记载”;每学期进行二次教学“七认真”检查;每周做好“教与学巡查”等;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障了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推进课程改革、课程特色上已初显成效。不过在此同时也看到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困惑
困惑一:重形式,轻内涵
1.精品不精,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上,轻视课程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有限,缺少课程内涵。
教材是培养人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各精品课程在申报时都建有自编教材、
电子教案、习题、实践指导书、课件、录像、软件程序平台等,但往往没有足够
的精品意识,没有考虑具体课程的特征、校本教材内容与书本内容基本雷同,胡乱堆砌,并未能与时俱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更新;教学策略多却难尽人意,缺乏激情等等,结果是精品课程只是“有”而实际意义不大。
2.网页设计制作缺乏规划和特色
精品课程的展示有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我校网页设计有计算机专业老师制作设计,但由于缺乏对会计专业认知,故只是侧重于界面设计而忽视了栏目本身所要呈现的具体内容。而课程团队教师虽有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的教师组成,但对于网站的后台操作能力有限,导致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从而影响精品课程内涵建设。
困惑二:重评审,轻评价
1.精品课程的申报经专家评审通过,除建设中期专家检查外,缺少对精品课程持续有效的交流、监控评估;
2.我校专业教学评价采用的是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收效甚微。该评价只提供了对该课程内容、效果方面简单的调查问卷,缺乏对学习者自身和同伴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过程性评价。
困惑三:重产权,轻共享
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是我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是其他院校的网站,课程教师往往为保护自己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申报成功后就会立刻删除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学习者点击进入看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没有特色创新的,甚至是过时的资源,再有就是点击进入后显示“找不到网页、该页无法显示、正在建设中或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使得精品课程成为名义上的精品,无法访问到有价值的内容。
困惑四:重理论,轻实践
1.校内实践教学中,通过仿真教学资源和会计软件方式进行实践训练,但由于老师有时难以掌控上课进度和处理电脑技术上的问题,有些“望而生畏”于是乎会被“理论实践”课所替代,软件使用率不是很高。
2.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愿意拿出账本,实训资料难以收集,经典案例较少。拿《成本会计和实训》课程来说吧,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环节都有所不同,有些资料还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能公开,虽有企业专家开讲座,做辅导,却往往集中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企业用工素质的层面上,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实训锻炼等方面交流偏少,实践渗透不足。
3.会计岗位实践的局限性,企业实践时不可能大批量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同一家企业,多数单位只需要2-3名的顶岗实践学生,故人人参与对口的顶岗实践有一定的难度。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精“宜”求精
精品课程之所以为精品,在于其内涵,在于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在于精品课程所传递的知识及内容。我们不是为了精品而建“精品”,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因此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编教材、习题和实践案例库、课件等教学资源,若再加以精彩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方便地获取参考资料和素材,加深对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能激发成为教师创新性施教的平台,把精品课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益求精。
(二)审而有“价”
1.申报成功后,对各精品课程的建设状况和质量的监控不能放松,评审部门要出台相关的监控评价体系。致使课程建设不得不进行维护、更新、革新。如师生交互平台只在评审期间启用,评审结束后基本无人问津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
2.要根据各个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特点,有所侧重,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在教学
评价中,既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更要重视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从而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教与学的评价,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著”享其成
在精品建设中的课程资源花费了教师团队成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长期的知识收集、积累和整合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著作”。如何解决“著”“享”问题呢?
1.教育部曾出台了相关文件,但仍需科学合理完善方案。可多方采集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精品课程成功推出后维护知识产权同时提供资源免费共享作出规
定或指示;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或奖惩制度。
2.我个人觉得江苏省教育厅与凤凰传媒旗下的创壹软件公司共建的江苏省国示范中职校课程资源库的做法不免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它把学校精品课程教师从一大堆网络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可以在已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属于自己学校共享的教育资源,或多校联动,共建共享。从而保证精品课程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提高精品课程的共享教育资源质量。
(四)内外“践”修
教学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1.校内教学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施,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一方面会计仿真实践教学尝试结合ERP沙盘教学,另一方面在校内注册、设立记账公司,进行会计全真模拟训练,弥补现有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会计专业实训功能。
2.校外实训
把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通过实际工作过程的参观,切身感受制造企业的财务核算过程。接受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老师的实地指导,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课程发展没有止境,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后坐享其成,相反建设与发展将作为永恒主题贯穿于其整个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
[2]《浅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论文――河北博才网 2013/7/22
下面就近年来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版权所有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版权所有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依据《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一级层次是要求所有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有%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初级考核,%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能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二级层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达到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达到并通过计算机高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为此,我市在年就根据学校教育实际编写出+了全省第一本适合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书,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盘。目前此项培训计划进展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现在全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四、加强课题研究,大力促进科研促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并最终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课题达数十项之多,如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中承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市二中承担的“cai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承担的“多媒体熟语识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信息技术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于年月结题,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网上教育与远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找出了许多阻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思想、发展策略和措施保证,规划了我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建立了“市实验中学”,力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使实验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办学模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作为我市首批重点课题早已于年立项,为配合该课题研究,我市还在拱北中学、拱北小学和香州七小设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班”,该课题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是创新工具,强调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四个基本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的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尤其是创建优化的网上学习环境,来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学、实验中学、县一中、拱北小学、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多年来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认真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市二中的“cai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的“多媒体熟语识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说“这个实验班我非常欣赏,它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威斯汀教授也说“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很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五、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我市教育城域网和“市中小学虚拟网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