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9 05:2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这全民抗疫的超长假期里,如何让长期宅在家的小朋友们不仅不被“闷坏”,还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成为父母都在操心的大事情。这一周的课程内容叫做《节奏活动小游戏》,向宅娃们介绍了宅在家里没乐器,如何发现身边的乐器,探索身边的音乐。
本节课是由老师为发起人,我选择家里常用的喝水杯作为一个小“乐器”,跟着伴奏在桌上敲击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例如 2\4拍的:ta ta | ti ti ta ||
3\4拍的:ti ti ta- | ti ti ta- ||
4\4拍的:ta ta ta ta | ti ti ti ti ti ti ta ||
小朋友们可以跟老师一起用杯子来敲击节奏,也可以选择家里可以利用的物件进行音乐创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为在疫情中困顿的小朋友们送去精神的光亮,音乐的滋养,希望的力量。
【关键词】微分 直观 近似计算
第一部分:课程设置分析
课程的地位 《微积分》是我院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车辆工程系、电子电气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及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等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其他课程和实践中使用数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课的地位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微分。微分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与导数概念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导数反映函数变化的快慢程度,而微分则是函数增量的一种近似表达,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微分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是学习后续积分知识的基础,关于导数和微分两者关系的处理,突出微分的地位更有意义。
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学院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压缩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在高职的数学教育中,把培养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突出重点与难点,重视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部: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能运用。
3.能运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求复合函数的微分。
4.能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的理解和运用;2. 在实际问题中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
难点:微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与难点;对于微分概念可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分析方法让学生深入领悟其思想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和一定数量的练习,精讲多练,让学生掌握好计算微分的方法与技巧;重视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将黑板划分为左中右三块,中块和右块主要用来书写即写即擦的内容,如旧课复习、新课引入、例题示范、练习讲评等。新课知识要点写在左边,如微分定义的几个表达式、微分形式的不变性、计算微分的方法小结、4个近似计算公式等。
[旧课复习] 通过实例或课堂练习复习复合函数求导。
[新课引入] 正方形铁皮热胀冷缩,其面积会随边长的绝对值意义上的微小改变而改变,利用这个经典例子直观引入微分概念。
[新课讲授] 微分
1. 定义:或.
.因此有.
2. 微分几何意义:当自变量发生绝对值意义上的微小改变时函数在其切线方向上的改变量,这就是函数的微分.
3. 基本初等函数微分公式,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不变性.(表)
例 求函数的微分。
解一 用微分的定义求微分, 有
.
解二 利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和微分运算法则求微分,得
.
本例小结 求函数微分的方法:利用微分的定义,利用微分的运算法则,利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各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4. 应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的4个公式。
例 有一批半径为1cm的球,为减少表面粗糙度,要镀上一层铜,厚度为0.01cm,估计每只球需要用铜多少克?(铜的密度为8.9g/cm3)
解 所镀铜的体积为球半径从1cm增加0.01cm时,球体的
增量。故由πr3知,所镀铜的体积为
·Δr=4π×0.01=0.04π,质量为m=0.04π·8.9g=1.2g 。
本例思考 利用公式f (x0+Δx)≈ f (x0)+f ′ (x0)Δx计算函数近似值时,关键是选取函数f (x)的形式及正确选取x0、Δx。一般要求 f (x0)、 f ′ (x0)便于计算,|Δx|越小,计算出的函数值精确度越高。另外,在计算三角函数的近似值时,Δx必须换成弧度。
[课堂练习及讲评] (略)
[本课小结]
1.微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基本初等函数微分公式
3.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不变性
4.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四个公式
【参考文献】
[1]孙薇荣等.微积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它,必须珍惜你所拥有的美好时光,我们要学会生存,珍爱生命,让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沐浴一生平安,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同时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做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二、学习目标分析
1.通过此次班会的召开,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是乡村小学,孩子接触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稍逊一筹,为此我设计了“珍爱生命”这一活动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判断紧急情况,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活动是小学心育课堂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我遵循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原则,即全体性、主体性、活动性、情感性、开放性和过程性。每一项小活动的目标都是具体、明确的,实施中好操作、易实现。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
2.诗歌《生命灿烂如花》《给生命一个笑脸》。
3.名人的照片,个人资料。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六、实施过程
本次班会分为三个环节:生命如花;笑对人生;阳光总在风雨后。由甲、乙两位主持人来主持。
(一)生命如花
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乙: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学生一齐背诵:生命是何等的宝贵,它就像那喷泉一样,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它就像傍晚的晚霞一样,是那么的美好;它就像二月的鲜花一样,是那么的美丽却短暂。
甲、乙(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它,必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时光,乌兰花小学四年(一)班“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然后请邵未来同学演讲《生命灿烂如花》,用心感受自己如花的生命。
(二)笑对人生
通过投影出示一组少年儿童自杀的材料,接着请同学们谈一谈看完材料后的心情怎样?然后主持人甲引入汶川地震逃生的事例,再由主持人乙采访同学:“看完材料,你又有何感想?”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最后由宫月同学朗诵《给生命一个笑脸》,接着投影出示地震中受灾群众的坚强笑脸的图片、照片、刘翔照片资料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需要笑脸,有了笑脸,生命才拥有向命运抗争、向困难招手的精神!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一环节中,桑兰是主角,该环节中,教师为大家朗诵一首桑兰的诗,让我们健全的人也聆听一下她的心声。
我的梦
我是桑兰。我又回来了!在三年前的纽约,我在跳马比赛时摔了下来;亮如白昼的大厅,刹那间一片漆黑。――我的梦破碎了。无数的奖牌,雪花般地从天而降,却唯独没有落在我的脖颈上――我觉得好冷好冷。我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鸟,跌了下来,它挣扎着、挣扎着,又飞向了天空,越飞越远――它好美啊!朦胧中,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关切着我的黑眼睛、蓝眼睛,它告诉我:桑兰,你站起来!今天,我回来了。我要告诉所有的亲人们:“我已经站起来了!”
听了桑兰的话,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相信每一位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和我一样被感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命的可贵。
七、深化主题
1.联系实际:2008年5月12日,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还记得吗?是啊,这个日子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它夺去了几万个鲜活的生命。我想从这个事件中我们能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拓宽知识面,了解有关生命的格言。
――生命是平凡的,让我们去创造出不平凡的生命吧!
――生命似色彩,为世界增添一份生机。
――生命如火苗,你珍爱它,它会更旺盛,你吹灭它,它将无法再生。
最后教师提问:
假如你的生命还有几个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最遗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是学生感悟阶段,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生:我最遗憾的是我还没有长大,不能好好报答妈妈……
生:我最想做的事是给妈妈捶捶背,因为妈妈身体不好,为了我她受了好多苦……
生:我最想做的事是给爷爷好吃的,因为爷爷爱我、疼我……
八、总结和反思
同学们,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珍爱生命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要勇于奉献,就要相信科学,珍惜时间,生命没有贵贱,只有长短。珍爱生命,不等于苟且偷生,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即使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平静地渡过这平凡的每一天。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生命的最大价值在于贡献,如果大家都为社会作出贡献,那么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平凡的岗位也能作出贡献,所以我们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你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读书,只有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为生命的更加精彩贡献力量。每天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积累很多很多。
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诉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 教材分析
教材是本科与专科通用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3年修订版。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为学生选择了视频案例与文本案例分析作为教材补充。“诚信是做人之本”微课内容主要讲解诚信的重要性、高职生诚信危机,诚信培养的路径和方法。本次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的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中即“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前续课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中的第二条内容,后续课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中即“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做人之本”微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 学情分析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论证,选取教学的知识点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下降,2年来北京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由300多分下滑到100多分,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采取登记入学形式,生源素质进一步下降。有些高职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差、而且社会责任感差,如:学习松懈、违纪违规、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网络游戏。一些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甚至对自己未来漠不关心。一些学生意志消沉,缺乏斗志,纪律松散,表现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一些学生不仅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而且合作观念较差。一些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重视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缺乏诚信品质。一是日常言行诚信危机。他们经常承诺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经常背信弃义,上课迟到、吃东西、玩手机。二是信贷诚信危机:恶意拖欠贷款、学费。三是考试诚信危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四是学术危机。抄袭作业、毕业论文成风,瞒天过海。五是求职危机。就业签约后无故悔约。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兑现应聘时的承诺,一些高职学生无限放大自由,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辞退实习岗位,经常由于松散被退回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缺乏对“诚信”准确的心理定位,诚信认知和实践能力较差、自我观念较强,多数高职生对诚信深层知识知之甚少,有诚信意识与愿望,但是,对培养诚信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十分清楚。
4 企业对高职生诚信诉求
对北京市企业进行了诚信诉求与高职学历员工诚信状况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道德品质和遵规守纪比较重视,尤其是诚实守信放到了第一位,因此,道德教育重点应该以“诚信做人提高修养”为重点。同时,调研掌握了高职毕业生的诚信状况,为课程的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设计等奠定了基础,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诚信的重要性。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所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远离背信弃义之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兑现自己承诺。情感态度目标是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失信行为,崇尚兑现承诺行为。价值观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诚信做事、诚信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6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对诚实守信正确认知和实践,正确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难点是持久地践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信行为。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7.1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引导设计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任务引导设计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企业需求的诚信素质,确立任务名称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创设情境。在任务的引导下,确立能力目标,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所以,创设情境选取2段视频案例――韩信报恩(正面视频)与小明的故事。(反面视频)进行播放,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思考。第二步,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给出的问题为:1.结合视频谈谈诚信的重要性。2.高职学生怎样培养诚信意识和行为?分配给小组进行讨论。第三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者2个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整个班级划分成4个小组,以小为单位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根据教材查找理论知识、网上收集的资料、网络课程资料和学习任务书的要求等进行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分析过程。第四步,展示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是与其它小组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并说明分析过程。第五步,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第六步,教师进行理论提升。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理论进行讲解,对学生认识错误的理论进行纠偏。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2个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促进知行合一。达到“知、情、信、意、行”转化的目的。
7.2 教学手段
第一,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给出典型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分配给小组的前提下,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避免了高职学生由于底子比较薄,影响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现象。通过“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的教案、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法以及教案、习题集、案例集、任务书和学生的拓展阅读资料等在网络课程中进行学习。第二,课程引导案例以视频为主视,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兴趣和引发思考。第三,利用媒体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讨论问题需要一定的资料基础。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没有准备资料的习惯,另部分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条件困难,在无线网络环境上课,便于学生收集和丰富资料。第四,利用课堂实践提高对理论的认知能力和理论在实践中应用能力。
8 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一步,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需求,了解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需求。第二步,任务引导设计。根据调研与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概括出任务名称――诚信是人生之本,以及任务目标、重点和难点。第三步,设计学习情境。选取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视频。第四步,教学与学习文本设计。PPT、学习活动方案、学习任务方案设计。第五步,教学实践设计。选取朗诵的诗歌――我们呼唤诚信。选取的配乐――相信未来,激发学生诚信的情感,准备诚信签字的画面。第六步,思考与导行。结合讲授的理论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诚信意识与行为?”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实践中践行诚信理论。
9 教学反思
“诚信是做人之本”教学设计的理念落实是以学生为主体,贯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教育,增强诚信意识。注重引导学生的诚信行为,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初步掌握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基本方法,学会做到:做事讲诚信、做人讲诚信,不仅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而且一个人一生不仅在认知上讲诚信、在行为上也要讲诚信。在选材视角上采用了大多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甚至是经历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教学设计的环节上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交流共享,课堂互助、情感共鸣环环相扣,清晰流畅,易于操作、易于学生接受。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一、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会思考,所以新课改形势下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压式教学方法,借助有效的提问导入知识,其中问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设置难易程度,有层次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寻求答案,激活思维,在独立或者合作的学习形势下得出结果,通过探索后得出答案的过程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喜欢上这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乙醇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同学们听说过马路杀手吗?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它和C2H6的区别在哪里?请大家独立地画出它可能的结构简式好吗?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以教师的问题为探索主线,积极动脑动手,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类型的课堂效率必然远高于传统课堂,它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巧妙设问,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效教学目的。
二、坚持生本理念,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以教师为演讲者、学生为听众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了,因为它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开动思维,动手实践。所以教师必须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化学课堂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本质上的提升,教师才能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课堂表现发现不足并及时纠正,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
新课改给教材穿上了更华丽的衣服,在教材中增设了更多的插图、趣味小故事,其特点为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再加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迅速普及,就能使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了许多曾经一度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比如,在讲溴与苯的取代反应时,由于现实因素限制,这个实验是不适合演示的,这个时候,多媒体就成了化学教师的最佳选择,它能使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更直观、更准确地记住实验条件。新教材更偏向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现实生产和科技之中,注重反映新的科学成果,适应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虽然现代教学中融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它也有很多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有利有弊。多媒体教学只可以被视为教学的一种辅助道具,绝不可以让它完全占据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如果在教学中过分、过量地使用多媒体,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即将被全部湮灭,盲目地无选择地扩充知识内容,不但无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反而会让学生在高关注下得到低成效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顺应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正确选择教学道具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使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邢季颖.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重视课前备课和教学设计,但是对课后反思却不够重视,进而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案的优化和教师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建议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积极对教学信息进行课后分析与反思,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设计、轻反思”的倾向比较明显。信息技术教师过分看重教学结果,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精彩、失误、创意、灵感等都没有在课后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整理,没有为教师日后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信息技术教师在加强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课后的反思,及时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学不足,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反思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需要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关注为前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各类细节问题的关注,有效监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才能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学情信息进行有效搜集和系统分析,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反馈来反思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并为接下来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一味开展单向灌输性、标准性的教学活动,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和互动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暴露自己,这样才能为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创造条件。例如,为了检验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安排一个“任务”,在课堂的末尾让学生根据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尝试,这样可以以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带着“任务”学习,而课堂末尾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程度,恰恰是检验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标准,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进行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技能缺陷,再制订更加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反思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而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则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将会直接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由于多是提前进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教”与“学”之间的不协调,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不适应时,就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反思,主要涉及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互动方式的选择、师生关系的处理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大小等。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避免灌输性的理论教学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以便充分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例如,对于“动画制作”的教学策略的反思,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能否自己制作Flas,是否有自己的创造力等;同时,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动脑,才能更好地暴露自己的知识缺陷,反过来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持续优化。
三、反思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精彩与失误
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不仅要反思不足之处,同时也要反思精彩之处,还要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创意、灵感等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进行总结,如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师精彩的设问,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巧妙的课程导入等,教师都可以进行很好的总结,作为教学经验进行积累,或者同其他教师进行共享并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败笔,教师更是要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在上课结束后要多加强教学反思,看教学设计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妥当,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举例讲解分析是否恰当等,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敢于承认和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犯的错误,才能将这些教学信息作为优化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参考依据,实现自身教学素质的不断提升。再次,对于在教学过程中一闪而过的教学创意、教学灵感,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记录,因为这些教学创意和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日后很容易忘记。如果能将这些教学创意和灵感充实到日后的教学设计当中,将会对教学案例的优化提供很大的帮助。
2005年起,安徽省参加了在中央电大主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又以省开课程考核改革的形式推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考核工作。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网络考核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情况加以阐述。
一、网络考核环境下法学类课程教学设计情况概述
(一)课程考核设计的基本情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安徽省目前法学专业课程基于网络的考核(以下简称为“网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为“形考”)和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包括对各项学习过程考察的综合形考与单纯网考的形考两类。依形考所占比重不同,可以分为百分百形考、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双及格以及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合成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民法专题》等省开课程;第二类主要是部分参与中央电大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第三种考核类型占课程绝大多数,在具体终结性考核方法上又有纸质考核与网络考核之分。从网考设计方案看,在考核内容上有主观型考核(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与客观型考核(如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之别;考核方式有交互性考核(如主题研讨)与独立性考核(如终结性考核)之分。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导学性文件。目前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学生与学习需求分析、设定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设计、学习测评设计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管理问题的框架构建,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的需求。但能够结合网考环境展开具体教学指导的未能多见,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教学设计的沿用,不但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反有误导之嫌。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之上的,需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深入理解,在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难点与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应指引。
二、当前网络考核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不足
法学类课程在内容和类型上有着较大区别,而现有教学设计方案基本上是固定程式的编排,无论是统设课程、省开课程,理论性课程、实务性课程,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上多数未能体现出个性化指导,更谈不上基于网络考核在教学中的特殊安排。
(二)教学设计方案落实欠缺
以《商法》课程为例,中央电大制定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侧重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介绍与安排;安徽电大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上级教学设计基础上,细化教学过程的安排――具体到面授、网上讨论(活动)等环节的课时等。可实践中,有的教学点仅安排3―4次上机作业辅导课,这不但使得教学设计方案流于形式,更是违背了开放教育教学初衷。在省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常出现仅安排一两次专题辅导,甚至以一纸作业代替课程教学过程的现象,反应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固然有着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基层电大设备与人员管理不到位、远程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学本身也存有短板。
1.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目前三级电大在线都承担着教学功能,但各自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没能有效区分。下级电大基本上照搬上级电大教学内容,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交互未能真正实现。再或同一课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省校责任教师、市级电大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程讲授或课件制作,造成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选择障碍,而这靠各出其门的教学设计是无法解决的。
2.教学平台需整合、升级。目前基于网络的考核一是利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二是利用各级教学点的电大在线平台,两大平台兼容性较差,不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时间严重碎片化,原有的网页版教学平台已难以满足学习者便捷性与交互性的需求。
3.教学监管难以落实。 教学一体化设计中虽有诸如规定学员需要参加几次网上活动、网络学习最低小时数、发帖最低数等指标监管教学过程,在技术上还通过设置学习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来实现监控。但实践中存在大量学生挂网、刷屏、代替操作等无效学习行为,使得网上学习的监管形同虚设;而网络题库中数量有限,内容雷同,难以避免学生套取作业答案或代答的现象。
4.考核方设计尚待优化。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不够,网考方案不过是传统考核在网络中的翻版,加之试题库容量有限、考核内容与形式欠缺规范化与科学化、过程考核操作性不强等现象,使得基于网络的考核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既有功能发挥不足。
三、对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现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了七大因素,本文也将据此对法学类课程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加以阐述。
(一)教学设计需适应网络考核特点
网络考核下,考核形式转变为无纸化考核;考核题型从客观题型像主观题型过渡;考核内容强调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与安排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对课程学习难度、教学难点、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等内容直观了解的基础上,知晓其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重点的分布。同时,应更重视教学资源运用指导。经过多年积累,法学类课程一般都配备了文字、视听、网页辅导三大类教学媒体资源,有的还制作有CIA课件或网络课程。文字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他资源对之起到补充、辅助或导学作用。法律的日新月异往往导致法学教材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状态,而网页辅导等便捷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此外,教学设计中更应突出教学资源利用的规划与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各类资源的特点、内容、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同时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表引入资源索引,便于学生准确找到学习的最佳资源。网络考核所强调的应用性考核必须建立在知识的有效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目前法学类课程各类媒体资源分工与协作不够,客观上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主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或脱节情况,这无疑制约着教学方案中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指引、辅助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地图,而教学效果最终需要通过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助学与促学工作。网考课程在心理、形式与难度等方面比传统考核有着较大障碍与难度,学生更需教师的指引与帮助。同时网络考核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当的学习难度客观上促进了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产生了参与讨论、答疑等学习活动的需求。教师应把握良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例如以网上主题讨论(辩论)活动取代固有的网上答疑,教师通过选题、细化分工与任务、引导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讨论活动的管控与引导、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等,给予学生切实的激励与支持。再如以案例教学为手段,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教学环节上,注意网上与网下的配合;在活动方式上,以知识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时间上,以灵活时间为主固定时间为辅;在形式上,注意交互与协作;在组织上,将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结合;在测评上,将软、硬性指标相结合,尤其注重软指标的考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的远程教学优势。同时要结合电大的系统性特点,各级教学活动相互分工、协调,避免因教师各自为政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时空上的冲突。
(三)教学评价的优化
客观上,学生普遍对形考活动存在应付情绪,导致出现作业相互抄袭,网上活动敷衍的现象。而网络环境下的考核,客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阻碍,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但网考并非一改了之,如单一的客观题考核方式是否符合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规律需求,是否会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记忆正确答案的误区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形式的改变只是开始,如何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学习实际,建立更为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行包括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方式选择与评价内容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考查相结合等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改革。
(四)教学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设计落实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双重评价。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对教师如网上教学活动的备课、网上活动组织、网上作业评阅、网上答疑等教学与支持服务等行为进行规范。当然,教学本身是一个赋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对包括教学设计本身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同时,也需给予教师相对宽裕的空间进行教学延展。
[关键词]校园网;课程咨询;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09―03
引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在现实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高中教师对新教材如何分析与把握?对新课程内容如何处理?对教学设计如何建构?等等,诸如此类的一线教学实践的细节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实践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克服,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高质量推进。然而,我们目前的课程咨询机构并不能满足教师的这些实际需要。因此,在现有课程咨询机构不具备充分咨询能力的条件下,对教师来说,借助外部的信息技术能力,凭借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咨询,切实把握和解决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实践性和策略性的难题,非常需要,势在必行。
一 当前课程咨询中存在的问题
1 咨询内容不够完善
就我国目前的课程咨询机构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国家专设的一些研究机构、高校以及地方研究院及各类学术团体。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由上而下进行,专家咨询是我国课程咨询业的主体。但这些课程咨询机构的专家、学者,远离高中教学一线岗位,缺乏实战教学经验,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不可能完全把握,势必导致在新课程咨询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标准理想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虽然这些咨询机构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80%的网站没有咨询的功能,只是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对一线教师的实践咨询帮助较少。
2 雇主咨询程度不高
在我国的课程咨询过程中比较注重咨询的专业性,第三方咨询即企业参与的课程咨询还很少,传统的咨询公司很少从事课程咨询业务,现有的网络咨询公司也只擅长信息调查、搜集和整理,为企业决策提供辅助,对于教育咨询,特别是课程咨询这种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咨询业务很少。而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其决策咨询中介机构的独立性还不够强,使得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对现有课程咨询表示不太满意。
3 咨询意识有待加强
高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咨询的主体,而目前76%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有84%的一线教师不知道怎样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课程的民众咨询意识也有待提高。目前75%的中学校园网开设了新课程这一栏目,为教师提供了大量资料,但教师很少利用校园网进行课程咨询。已有的校园网的主要问题“除了经济的和技术的原因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对于校园网站的功能定位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认识不清,过多地把它看成是一个权威性的布告栏而不是一个服务性的系统。”得校园网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 构建课程咨询网络平台的可行性
1 校园网的建设现状为构建咨询平台奠定了基础
作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校园网的建立,是实现课程咨询平台建设的重要条件。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大多数学校都意识到校园网建设的迫切性,积极筹建校园网,并且有些已建成的学校拟将进一步扩建或升级。因此,现有的中学校园网不仅从规模上已经形成,在功能上也建立了以多媒体教学、信息交流、资源管理、校园视频、音频管理等功能为主的综合管理平台,这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开展课程咨询奠定了基础。
2 现有网络咨询室为咨询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借鉴
目前也有一些公司提供网络咨询室的服务,这一系统适用于各种网站,如果借鉴用于开展课程在线咨询,可赋予校园网对话的生机,赋予课程咨询的新模式。例如校园网上的虚拟咨询室的建设可以借鉴商业网络咨询室的技术特点,即基于免安装的网络视频技术构建课程咨询室。教师无需安装或者下载任何软件,就能直接进行即时交流,方便教师使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
3 校园网环境为课程咨询活动提供了深入的平台
基于网络平台在高中教师之间展开民众咨询,可以弥补专家咨询机构在解决一线教学实践问题中的不足,深入课程实施前沿。网上咨询者的来源主要是新课程试验区的一线教师,由于新课程培训的有限与课程实施需求的差距,使得课程咨询的问题更接近课程的实践。网上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使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免去了面询的尴尬。
4 校园网络平台的免费共享使得课程咨询切实可行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咨询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创先进的课程咨询模式,它突破时空界限,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实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现实生活中每个一线教师的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校园网上通过课程咨询平台,教师可以互相学习,获得较大的信息量,且校园网平全开放,这对课程咨询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三 构建课程咨询平台的设计方案
在新课程实施中,科研工作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团体的协作,这种协作既表现为吸收前人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又表现为多个人同时配合协作。学校网站为这一协作提供了便利。借助校园网的课程咨询平台,在教师的协作过程中开展咨询,教师应该咨询什么呢?这一平台应提供哪些服务呢?
1 课程咨询平台的内容
网络上的课程咨询是一种综合咨询,它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需求和定位咨询、课程资源的咨询、教学设计方案咨询、课程运作模式的咨询,如图所示:
第一,课程需求及定位咨询。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以某种需求为出发点的,而教师通常被认为是最了解自己和学生的需求。另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定位新课程,体现新课标理念,处理好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课程需求及定位是首先需要咨询的。
第二,课程教学资源的咨询。课程实施与课程教学中的资源密切相关。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资源的咨询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怎样使用教学设备、教学媒体,怎么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有效、合理整合,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和教学材料的收集等。
第三,教学设计方案的咨询。由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就是教学设计方案落实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咨询是课程咨询的核心内容,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其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方案、课后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作业的评价、课程评价方案等。
第四,课程运作模式的咨询。课程改革只有依据课程目标要求来实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鉴成功的课程运作案例和教学方案,才能确保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利进行。课程运作模式的咨询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其内容不仅包含课程内容、课程进度,还包括对教师新课程研究的咨询。
总之,课程咨询的每一项咨询内容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各项互相联系。其中,需求和定位咨询是新课程教学咨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方案咨询是核心。另外,课程咨询过程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咨询内容都与课程的实施密切相关,提供的咨询方案又在实施中得到验证,并通过反馈和交流开展下一轮课程咨询。
2 课程咨询平台的功能和服务
为了满足课程咨询的条件,在利用现有的校园网功能基础上,还需要对校园网的服务和功能进行一些改进,建立虚拟的网络咨询室。在校园网络课程咨询室的建设中,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咨询管理区、课程资源库、教学设计方案展示区、咨询者交流区:
第一,课程咨询管理区。为确保发挥网络平台的指导交流服务作用,在学校成立新课程咨询服务小组,并设置一名管理员进行课程咨询的管理和维护,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在线咨询的内容和时间,并联系一线教师参与到课程咨询室中解决咨询者的问题。另外还包括对咨询者和被咨询者的用户信息管理及权限管理,随时解决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建立课程资源库。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计算机辅助远程课程咨询得以开展的基础,是网上远程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咨询平台要求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独立的课程资源库,包括:新课程案例库、课程单元咨询库和单元开发库。新课程案例库、课程单元咨询库是基于单元知识点组成的符合一定组合要求的咨询元素。单元开发库实质上就是为教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软件或素材提供一个素材库,好的开发成果可向管理员申请进入课程单元咨询库以供其他咨询者使用。
第三,教学设计方案展示区。依据网络平台上课程咨询的内容,在校园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其功能的设计应增加教学设计方案的展示区。在这一模块,应该能够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成果呈现,并提供上传、下载、浏览、标注、修改和保存等功能,教师应能够提交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下载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实现每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共享,为教师课程咨询提供大量更切合实际的咨询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咨询。另外还需给出相关的课程设计方案的链接,实现咨询的多样性。
第四,咨询者交流区。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的课程咨询室应具有咨询交流的功能,通过在线讨论可以开展课程咨询,通过教师的实践验证后开展反馈和交流,解决咨询的问题,并对这些解决策略讨论、推广。目前,很多网络咨询室的交流区打破了文字咨询的瓶颈,让咨询者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文字、文件四位一体的方式来咨询。校园网中的课程咨询室的建设在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会日趋完善,实现多方位的交流。
3 课程咨询平台的实现方式和相关技术支持
基于校园网的课程咨询平台构建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第一,在校园网上自建网络咨询室。在校园网平台上建立的课程咨询室,教师通过校园网页面的超链接便可使用。建立这一课程咨询平台的关键技术为JavaScript、Flasb Action Script和XML等。其中JavaScript主要用来设计课程咨询室的交互性:Flash Action Script用来存储教师的个人信息和咨询记录等;XML主要用来描述课程咨询的资源库,通过JavaScript读入XML中存储的课程资源并输出到Web页面,教师就可选择不同的咨询内容进行咨询,还可以演示教学设计方案、寻求资源支持。同时基于网络视频技术的课程咨询室可以直接实现视频和语音的即时交流。
第二,利用已有网络咨询室开展课程咨询服务。对于暂时没有条件自建网络咨询室的校园网,可以借助已有的网络咨询室,最好是开通了语音和视频服务的咨询室。目前一些公司也提供网络咨询室的服务,可将其应用到校园网,作为一个课程咨询平台。笔者通过利用“腾商网络咨询室”等网络咨询室开展相关方面工作的探讨,认为此类咨询室可以完全胜任此项工作。这种免安装网络视频咨询室使用新一代无插件网络视频技术,视频语音清晰流畅、集成过程快捷简单,可以使教师随时随地访问,降低课程咨询的成本。
第三,利用专用的聊天软件开展课程咨询。通过利用一些专用聊天软件也可以实现课程咨询。在校园网主页的相应位置增加一个图标,点击图标即可登录开展咨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Chat软件,Chat软件又叫“呼叫中心”软件,它可以在网页中启动语音功能以实现两地用户的交流。有些聊天室的界面风格还可以自行配置,提供背景图片应用,适合不同咨询室的风格。他们还具有课程资源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并支持视频和语音的广播式和全双工(单独咨询),提供咨询记录的下载,可实现课程咨询的多方位交流。
另外,由于校园网络服务模块是实现新课程咨询的保障条件,对教师进行校园网的课程咨询室服务、邮件服务、论坛服务等附属功能做培训,可以加强教师使用校园网的意识,为课程咨询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
四 前景与展望
总之,借助网络开展课程咨询确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很好地使用必将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们谈的只是利用民众开展课程咨询,今后还应该进一步拓宽范围,建立专家咨询和雇主咨询等多种形式。力求保证网络平台上课程咨询的权威性、民主性和现实性。在一线教师应用的过程中,还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背后的教学管理问题,将网络平台的服务做到位,这是应用方――广大一线教师愿意看到的,也是信息化第三方――网站的开发者和维护者应该努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1]代建军.课程运作系统中的课程咨询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07,2:10―14.
[2]陈军岸.怎样把握校园网站的建设[J].信息技术教育,2007,6:95―96
[3]朱书强,刘明祥Jk海地区中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02,1:39―43.
[关键词] BAG法; 教学设计师; 工学结合一体化;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周元春(1979—),女,湖南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E-mail:。
一、引 言
教学设计师作为一种新职业与行业日益得到关注,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角色、工作范畴、工作能力及要求、培养目标与方案等方面均有研究。美国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s 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于2001年提出23项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为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要求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学设计师面临的任务是整体的,需要的是教学设计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何将在校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设计与开发理念,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即BAG法)对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为高校教学设计师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工学结合一体化
工学结合一体化是指工作和学习的一体化,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的关联性。[1]
2. 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又称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2]
3. BAG法
BAG法(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的缩写)也称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是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开发的课程开发方法。[3]它是在“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对工作进行的整体化分析。[4]BAG法的实施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工作分析准备、工作分析实施以及分析过程的记录和成果评价。[5]
(二)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内研究现状
查阅文献了解到,国内针对教学设计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研究,在《教学设计师:如何在高校中培养》[6],以及《教学设计师发展研究》[7]中都针对教学设计师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提出我国教学设计师在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
二是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及其资格认证研究,在《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及其资格认证研究》[8]一文中侧重介绍美国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角色与岗位职责,为我国教学设计师资格认证提供启示。
三是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素质结构与职能要求研究,在《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与素质结构探究》[9]一文中概括了教学设计师的三大工作范畴并提出两方面素质结构体系,在《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10]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师的五方面职能要求。
2. 国外研究现状
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业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分别于1986年和2001年提出教学设计能力标准,[11]如表1所示,为从事教学设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行为参考。
《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12]一书提供了大量专家工作实例和设计的产品,为新手教学设计者提供了一个结合实际的经验基础和有益的启示。《掌握教学设计流程》[13]一书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实务丛书”之一,编著者参考Richey,Fields,Foxon的著作《教学设计能力:标准》(第3版),将教学设计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重要职位,提出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成为众多企业教学设计师的工作手册。文中还提出影响教学设计师未来工作的六种宏观趋势和八种微观趋势,为教学设计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导。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国内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较多局限在教育类公司或企业,且大多数从事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较少从事管理层面工作;而国外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宽泛而灵活,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部门的教学设计师结合自身工作实例为从事教学设计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大量工作经验和启示。此外,从文献调研中也可以发现,国内对于教学设计师的研究也从借鉴和参考国外的研究逐步走向应用实践的思考,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高校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提供了实践参考,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现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课程仍然以学科为导向而设置,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脱节。无独有偶,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职业教育与真实的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由此德国不莱梅大学职业教育家劳耐尔(FelixRauner)提出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BAG法应运而生。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运用BAG课程开发法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如《基于BAG分析法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4]、《基于BAG课程开发法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5]、《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16]等。但从文献查阅情况来看,目前尚未有运用BAG法分析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业的研究案例。教学设计师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向之一,有必要通过科学使用BAG法对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教学设计师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三、教学设计师典型任务分析过程
按照BAG法实施过程的三部分要求,即工作分析准备、工作分析实施以及分析过程的记录和成果评价,对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一)工作分析准备
1. 选择合适的岗位
教学设计师这一行业目前较多集中在教育培训机构。本研究选用的对象是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选择的原因有三,一是该公司有明确的教学设计师招聘信息;二是该公司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发展速度较快,工作影响力较显著;三是本研究团队与该公司的负责人及教学设计师沟通较多,能为调查和访谈提供便利。
2. 成立工作小组
成立四人工作小组,其中两名是该公司的教学设计师,两名是高校教师。
3. 制定工作分析记录表与访谈提纲
记录内容包括七项内容,即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具与器材、对工作对象的要求。访谈提纲包括四方面内容,即简述工作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分享工作案例。
(二)工作分析实施
工作分析计划确定以后,和公司取得联系,按照准备好的“工作分析要点记录表”及访谈提纲开展调研。
(三)工作任务分析的记录与成果评价
在调研结束之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所谓实践专家,是指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可以是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和基层部门负责人。[7]本研究的实践专家是部门主管,属于基层部门负责人。在讨论会上,实践专家为每一阶段举出三到四个实际从事过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实例,相互讨论与分析,提出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雏形。
四、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
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都需要若干种能力。本研究以《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一文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以《掌握教学设计流程》一书中提到的六种宏观趋势以及八种微观趋势为方向指导,参考IBSTPI(2000)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共23条)中的表述,结合教学设计工作流程及每项工作任务的特点,对上述分析过程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雏形加以细化,给出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名称,并对每项工作任务及其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如下。
(一)撰写教学设计方案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在开始一个新的项目之前,教学设计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并引导用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分析用户的特点,帮助用户进一步明确学习需求,陈述总体目标及教学活动总体想法,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多个预期方案,并对项目经费及时间作预算与评估,以上内容以书面方式列入项目计划中,形成教学设计项目方案。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能以视觉、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有效沟通;能开展市场调研,进行需求评估;能描述目标群体的特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要求教学设计者更新并提升自身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3、6、9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与学科专家、用户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学习需求,细化具体目标,界定教学内容,设计并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实施策略,制订形成性评价方案,提供测验工具与方法,提出实施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监控学习者学习的情况。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能设计课程或教学;设计能反映学习者个人和团体多样性的教学;能选择并使用多种技术来确定教学内容;能分析环境特征;能在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和策略之前,对环境因素加以思考和研究。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7、8、10、12、17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三)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脚本文件,包括每一页的格式、程序、媒体要求和技术说明,监控脚本文件的开放,确保教学材料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和特点要求,确保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相一致,确保教学材料与学习成果、内容顺序相一致,确保与教学策略一致。编写教学指南、培训指南和其他支持性材料。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分析现有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选用多种技术对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界定和排序,开发教学材料。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1、14、16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四)教学过程评价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在形成性评价的检验中,收集关于教学材料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的能力的信息,收集有关学习者达到学习成果的程度的信息,检验学习目标和测验是否清晰,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根据信息对所涉及的设计环节进行修改。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评估教学及其效果的能力。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8条的内容,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五)教学资源评价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设计者与小组成员一起工作,检验教学材料是否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学习目标和测验是否清晰,教学材料是否像计划中的那样被使用。检验教学材料监控测验工具的开发,保证与测验要求一致。向学习者讲解教学材料,并且为进一步的完善提出建议。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选择或修改现有的教学材料,确保教学产品和方案的有效实施。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15、23条的内容,均属于“基本能力”级别。
(六)快速原型课程开发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确定之后,为快速检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其开发的必要性,需运用快速原型法将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形成性评价这几个阶段的工作同时进行,用快速、反复循环的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修改,以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避免开发过程中的巨大浪费。在此过程中,教学设计师需要与学科专家和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发现课程设计中的不足和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改进和解决。用快速原型法开发出的课程通过修正达到教学目标后,可以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入课程开发过程。在开发过程中,教学设计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需要负责组织安排好脚本设计、脚本审核以及负责教学教务的工作人员对后期开发进行跟踪。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能把最新的研究和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实践中,能将基础研究技能应用于教学设计项目中,能选择、修改或创建与项目相适应的设计与开发模式。除此之外,此环节也要求教学设计师不仅需要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还需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2、4、13条的内容,均属于“高级能力”级别。
(七)教学管理与培训
1. 工作任务情形说明
专家型教学设计师已经学会去预见设计中存在的文化与技术冲突,他们知道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克服各种障碍。他们也懂得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员,教学设计过程应当包含设计者、用户、学习者和小组成员的“文化性知识”的分享。因此专家型教学设计师在工作中承担计划和管理教学设计项目工作,并对新手教学设计师进行相关培训。
2. 工作能力及要求
计划并管理教学设计项目,能确定并解决工作环境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促进同一个设计项目中参与者之间的协作,把商业技能应用于教学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管理系统。以上内容包含了IBSTPI(200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中第5、19、20、 21、22条的内容,均属于“高级能力”级别。
以上七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不是由教学设计五个阶段的任务类型来划分的,而是由任务的复杂水平来划分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教学设计工作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因此设计者与使用者以及设计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便很重要,教学设计师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需具备的。
综合以上描述,根据工作任务难易程度提出职业发展阶段以及职业资格等级的建议,将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予以归纳,如表2所示。
五、总结与反思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师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职业与行业,对其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习者了解职业特点与工作过程,有助于设计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设计师课程。
根据工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思想和理论,采用BAG法分析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是开发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的初始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根据每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以行动为导向,将实际工作过程与在校学习过程相结合,设置相应的学习课程,称之为“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通过“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逐步完善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从而真正落实教学设计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2] [4]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5]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李文超,吴瑗,汪琼.教学设计师:如何在高校中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78~82.
[7] 卞丽娟.教学设计师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8] 郭雨,桑新民.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及其资格认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24~27.
[9] 汪基德,张刚阳,梁萌.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与素质结构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7~20.
[10] 周元春,张丹妮.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2):34~36.
[11] Richey,R.,Fields,D.,and Foxon,M..Instructional Design Competencies: The Standards(3rd ed.)[Z].Syracuse,NY:ERIC Clearing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2001.
[12] Katherine Cennamo,Debby Kalk.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M].蔡敏,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3] William J.Rothwell,H.C.Kazanas.掌握教学设计流程[M].李洁,李元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 孙兵.基于BAG分析法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33~134.
1《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及意义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二维动画制作》实验教学研究,教师通过积极探索该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过程,会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作准备。《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学生仅仅能够对动画制作有最基本的了解,并不能够真正的去为企业设计适应市场需要的动画产品。鉴于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分析客户的基本要求,据此制作一个符合客户要求的动画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互动使学生除了更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能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立即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动画制作的专业人才。
2《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索
构建实验体系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设计成动画设计师,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结合本人教学,提出《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2.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实验
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真实二维动画设计项目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指导“能力化”。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做相结合,进行项目综合设计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为积累后续发展的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根据工作流程,引导学生主要扮演三种角色,其工作任务和内容为:动画业务员、动画导演、动画师。
2.2结合教学模块进行设计性实验
《二维动画制作》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项目制作过程又分为任务书,实习指导两个环节组成。从而使学生了解应用背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2.1某楼盘宣传广告任务书设计目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同时了解企业动画广告制作的实际流程,培养学生细心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①项目描述:设计某楼盘宣传广告。首先确定客户需求,撰写项目工作要求(任务书)。了解广告动画制作流程,分析客户制作意向,确定楼盘宣传广告制作方案,修订创意方案,写出脚本;利用其他软件处理图片素材及声音素材,整理文字素材;制作动画片段,讨论检查最终方案交客户验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计与制作思路及过程展示设计成果。②项目资讯:提出相关知识点:分镜头知识点,音效的处理。③项目计划: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客户需求,选择确定设计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及时间计划。④项目决策: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选派一位成员阐述设计方案,老师指导确定最终设计方案。⑤项目实施: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进行答疑,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⑥项目检查:老师和学生填写项目评价表。⑦项目评估:小组讨论,自我评述完成情况及发生的问题,小组共同给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每组选派一人进行汇报;老师对项目结果评价说明。2.2.2某楼盘宣传广告实习指导设计①实习项目:某楼盘宣传广告。②实习目的:了解动画广告的应用范围与优点及制作过程;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独立制作动画广告。③实习要求:1)能制作出符合企业规范要求的广告创意文案;2)能根据客户要求需要及市场调研结果设计出对应需求的片头动画;3)能按工作过程设计制作动画;4)能配合第三方插件制作符合企业要求的二维动画广告。④实习步骤与指导:任务一:客户要求及广告创意文案编写1)客户要求。2)广告创意文案(文字描述镜头内容)。分镜头1:片头。分镜头2:主体动画。分镜头3:片尾。任务二:素材准备(学校实训机房学习网站下载)任务三:动画制作。1)设置舞台。2)定位舞台区域。3)制作遮片。4)制作片头,主体,片尾动画。任务四:音效制作。任务五:文件的优化及。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在真实的企业项目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观察评价每个小组学习工作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实现完美的学习过程。《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作为影视多媒体专业设计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其理论讲授与实验设计都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首先对《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及意义和该课程实验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介入本文重点内容,就本人教学实践探索《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运用企业真实或仿真项目的实践等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周碧静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7-01
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传统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
传统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大都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整个课堂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更是成为传授知识的不二场所。大多数的教学设计虽然是经验积累,但是其中不乏流于形式,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几年不变,内容具有狭隘性。教师基本停留在传授知识的观念,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是同一个教学方法。
2.新时期小学生发展的需求发生变化
新时期小学生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注重课本知识的积累,现在开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仍然保持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内容方面就难以满足小学生的知识量的需求,因为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参加各类辅导班,加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生自己接触到的社会知识也较之前有所增加。单纯的课本知识,要么是在辅导班已经有所教授,要么小学生对网络信息存在疑惑。这些都这必然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引导小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教师也需要不断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充实课堂。
二、创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
1.将教学设计动态化,不断修正、改进和提高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需要突破针对一种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单元内容进行设计,以突破传统教案的狭隘性。另外,对于教学方法也要遵循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进行准备,小学生好奇心强,喜动不好静,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可以多采用讨论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或者观看与所学知识相配套的动画,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新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随着教学大纲、教学实践、教学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教学方案确定之后,在教学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完善。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
创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需要借助教材这一知识载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讨论法、表演法等。让同学们充分的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或者情景模拟再现书本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情况,知识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教学设计要走进学生生活,联系实际
生硬的、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厌学”情绪,从而不利于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语文老师,只是带着学生们认识一下生字词,带领大家朗读课文,匆匆的结束一堂课,且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僵化形式的,诸如听写、背诵等硬性作业。这种教学设计是僵化教条式的,也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而在创新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时,应该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引进到课堂,让同学们用切身的感受去领悟所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4.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针对小学生的特征实现一定的情感目标。小学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天真,原有知识储备不足、可塑性极强。需要将是非善恶等基本价值观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帮助小学生培养起基本的爱憎分明、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的情怀。这两个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知识层次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去深入了解和感悟情感;也只有情感体会加深才能培养起浓厚的求知欲望。所以,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都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关键词:手绘 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1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徒手绘制室内效果图是室内设计设计师一项重要技能,反映了室内设计师基本专业素质水平。设计方案的构思、深化、调整都需要设计人员大量的案头工作。而这些案头工作主要就是对手绘图纸的不断修正增删,让设计的方案不断完善,不断朝着实施的可行性阶段进发,最终实现方案的操作施工。案头工作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各种设计想法的手绘图纸表达。手绘表现的技能越扎实,越是便于展开设计交流,从而在交流中解决方案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设计方案的展示、交流与表达通过手头绘制来得以实现。设计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用草图的形式把设计构思的框架绘制出来。以此作为方案展示与交流的蓝本。况且,利用手绘也可以画出非常专业的施工图和效果图。只是现代电脑表现更为准确、快捷,更能高效地满足短期内大规模工程建设地需要。设计方案的手绘表现则从传统的图纸制作中分离出来,朝更专业的设计方案策划构思的方向发展。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战实训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计上面,重在实训,只有通过一定量的实际训练,才能掌握手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这些技能包括造型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空间组合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大量的实践作为基础才能实现。上述的手绘表现表达能力在每一张图纸中都将被反复的使用。因此课程内容设计的首要就是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整体性不但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要涵盖手绘表现的独立完整过程,还包括课程单元教学内容要包括一个完整的操作项目。即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有操作性,而且这个操作过程在实际的工作中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环节。
手绘表现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课程,因涉及到造型再现,则必须有合适的课堂引导示范,只有通过一定的模仿学习,才能逐步掌握手绘表现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加涅的心理学研究,学习者的主要心理活动有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形成等四种。这四种心理活动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当然也就与教学媒介的设计密切相关。通过直观案例绘制演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模仿的兴趣,在模仿学习的过程理解知识理论,并熟悉把握手绘表现方法。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形成牢固的记忆和概念认识。
2.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2.1实训是手绘学习的重要途径
手绘表现技能增强是以不断的长期技能训练来实现的。在此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室内设计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设计者的空间思维水平。设计人员的空间思维能力越发达,意味着其空间架构能力也越强,在思维阶段就已经解决好材料、色彩、空间组合、空间造型等等与室内设计有关的元素。手绘表现是训练空间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设计者想表现什么,表现到什么程度,达成什么样的预期效果,都需要设计者之前有完整的想法。基于此,对于课程内容的选取则侧重于大量室内空间及陈设造型的训练,旨在通过训练加强空间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室内专题设计奠定基础。
2.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手绘效果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本课程主要选取了手绘效果图表现基础;一点透视基础知识及其求法训练;彩色铅笔室内效果图设计表现;马克笔室内效果图设计表现;水彩水粉室内效果图设计表现;室内设计专题快速表现八个方面内容。
2.3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手绘表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方法。其中透视部分占了一定的比重,而且在此后的每单元内容学习中都将涉及到透视知识,强调透视规律运用在手绘效果图表现中的重要性。而表现技法课程则选取了一些常见的手绘表现方法,在单元教学中,需要学会常用几种技法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要进一步学习,留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加以深入。最后一单元的专题快速表现强调了手绘技能的应用与实践,即如何在具体的方案设计表现中,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
3.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3.1工作过程是手绘效果图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
在实际的室内设计工作中,手绘效果图工作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表达与深化这个具体的过程。设计方案的表达涉及前期草图构思、方案洽谈讨论、方案定夺三个步骤。有了这些草图文本,设计的深化才有了明确的方向。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设计师的具体指导性工作又是交叉的,多方位的,但基本的操作还是遵从平面到立面到效果图的工作流程的。
本课程教学根据手绘表达的实际工作过程内容,采用以练代讲,练中学,讲中练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高密集度的项目训练来逐渐巩固学生的手绘表现技能,进而让学生熟练掌握手绘表现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具体的教学内容按以下三大模块来设计:
3.2手绘效果图透视作法学习训练模块
通过一点透视的分解画法;两点透视的分解画法;一点斜透视的分解画法;从而熟练掌握室内效果图透视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透视线稿制作;并在此过程中掌握透视基本原理;透视的变化法则。
3.3室内效果图线稿绘制方法训练模块
通过线条练习;透视框架练习;标准透视线稿制作练习;按照固有的方法和绘制程序进行室内透视图稿的素描表现,并进一步描绘表现出室内的光影变化和立体空间及质感效果。在绘制的过程中领悟线条的运用技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