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易调查报告

网易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7 08:1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易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易调查报告

第1篇

〔摘要〕以201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近几年掌阅、网易云阅读、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应用客户端以及上海、湖南、湖北、

>> 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浅析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定价策略在我国服装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青年旅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研究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30.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10]中国新闻网.当当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全国阅读两极分化[EB/OL].,2016-05-26.

[16]易观分析:2015年第1季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集中度提高优质内容是关键盈利点[EB/OL].,2016-05-26.

[18]韩超群,杨水清,曹玉枝,等.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基于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3):134-139.

第2篇

[关键词]虚拟货币 通货膨胀 劣币驱逐良币

一、虚拟货币的概念

1. 虚拟货币发展现状

根据艾瑞咨询即将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79.2亿,同比增长28.7%,环比增长9.1%。预计到了2012年整个产业收入将达到686亿元,每年增长率在20%以上。按照全球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市场占有率还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达3.84亿,宽带网民3.46亿,网站数323万个,域名数1682个。CNNIC《2010中国网页游戏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大型网页游戏用户规模达到2384万,其中44.3%的大型网页游戏用户在游戏中产生过花费。而从用户使用年限上看,使用年龄在3年以上的用户比例达到60.9%。目前虚拟市场存在的货币有:腾讯Q币、百度币、网易泡币、盛大点券等,下图是部分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与现实货币的兑换比率及充值方式示意图。

2. 虚拟货币的特征

(1)虚拟性。虚拟货币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虚拟货币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用来作为信息商品的交易媒介以及作为虚拟财富的储存手段。

(2)流通速度快。面对日益增长的网民及虚拟货币使用者,商家会疯狂造币,而互联网提供便捷的支付加快虚拟货币的流通速度,使得虚拟货币具有无限扩张能力。

(3)流动单向性。虚拟货币可以通过声讯电话、银行卡、手机话费和人民币到商处购买进行充值。正常情况下,官方渠道只允许单向流动,不可以将虚拟货币币兑换成人民币。

(4)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非互换性。虚拟货币的发行方是各家网络公司,各虚拟空间如各类网站、聊天工具、游戏平台、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单位不同,所以他们之间大部分不能相互兑换。例如:腾讯Q币只能在腾讯的网站上购买商品和服务。

二、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流通的影响

1.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虚拟货币流通中,各虚拟空间的虚拟货币单位不同,现实中大部分人存在于多个虚拟空间,但是各虚拟空间之间的各种虚拟货币不能完全进行相互转换,为了减少转换虚拟空间的转换成本,各种虚拟货币的线下买卖悄然而生,产生了新的矛盾,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种货币法定比率不变,而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的市场价值随市场劳动生产率和供给关系变动而变动,从而导致两种货币的法定比价和两种货币的实际比价的背离。这样,当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人们倾向与将足值货币收藏起来,则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以Q币为例,人民币和Q币的官方兑换比率为1:1,但是像Q币这种热门的虚拟货币,有许多网站专门提供Q币与人民币进行双向兑换,在些网站上,Q币的兑换价格一般是150Q币按120元人民币进行买卖,既Q币在“黑市”上兑成人民币会贬值,在这个市场中,Q币的实际价格低于法定价格则为“劣币”,而人民币则为“良币”。两种货币并行,便是虚拟货币驱逐人民币的后果。

2. 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

随着虚拟货币流通范围和流通速度的不断增大,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的双向流通会使得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波及到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也存在需求推动型的虚拟通货膨胀,网络游戏玩家随着游戏中虚拟人物等级的提高,对各种游戏的道具、装备等物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其次,有些游戏玩家为了节省练级的时间,一般会购买装备,用金钱换回时间,将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等级提高。由于对虚拟物品的需求增加,势必会造成必需品供小于求,物价上涨。

3. 货币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虚拟国度中,也会存在货币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如网易的POPO金币,2004年4月POPO推出金币换免费短信活动,网易为了扩广POPO软件,扩大POPO金币帝国的“公民”数量,POPO推出“好友分成”的货币政策,通过好友的金币数量分成得到一定量的金币。通过好友的时间累计在短时间获得非常可观的金币数量,使得POPO金币的供给量疯狂增长。这政策影响了POPO金币的价值,2006年POPO调整其政策,用POPO免费发短信给手机好友扣2000个金币/条,而POPO好友之间发送短信为1000个金币/条,限制1个月600条。POPO公民发送短信所需的金币数量从2004年10月20日的1000个金币/条上升到2000个金币/条,发送短信所花费的金币数量翻了一倍。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10Q1中国网游市场规模达79.2亿 产品同质化趋势引发激烈竞争,2010年5月24日

第3篇

最新一期的《传媒》杂志了13家非国营传媒机构品牌知名度调查报告,新浪、阳光媒体、盛大网络、网易和TOM在线位于报告内综合实力排行榜的前5位。

近年,随着一系列产业化政策的出台,传媒业加大了改革、发展的步伐。而资本市场又在传媒业改革、发展中成为了令人关注的焦点,分层次、分领域的逐步开放正在成为中国目前传媒融资渠道放宽的主要方向。《传媒》杂志这次选择了13家资产规模上亿元人民币的非国营传媒,分别以总资产、净资产、销售额、纯利润及知名度5个指标入手,进行分析比较。在5项指标分别排名的基础上,累计得出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出了系列榜单。

报告表明,上榜的13家企业代表性极强。13家上榜民营传媒资产规模均在亿元以上,总资产达到191.26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为14.6亿元,最多的盛大网络达到45.1亿元。资产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5家,占38%;9.6亿元以上的有8家,占61%。

13家上榜民营传媒净资产总规模达到115.62亿元,平均8.89亿元,最多的阳光媒体投资达到26.4亿元。过10亿的传媒有5家,占38%;过5亿的有8家,占61%。

13家上榜民营传媒销售额与总收入均在亿元以上,最多的阳光媒体投资总收入(以投资收益为主),含旗下集团占股第一二位单一股东企业,达到22.35亿,否则集团只有13.7亿港币。最少的欢乐传媒达到1.1亿元。13家上榜企业总销售额达到102.25亿元,平均7.8亿。10亿以上的企业有4家,占30%;4亿以上的企业有8家,占61%。

13家上榜民营传媒纯利总额为39.4亿元,平均约为2.99亿元,最多的阳光媒体投资达7.27亿元,亏损的只有星美传媒一家,纯利在1亿以上的企业有7家,占53%。

13家上榜民营传媒的规模差异巨大,基本分成两个阵营。前8位企业的规模均在9.6亿元总资产以上,后5位企业的规模均在2.5亿元总资产以下。阳光、新浪、盛大网络构成名副其实的巨无霸,这三家总资产为95.28亿元,占全部的49.81%;净资产为56.62亿元,占全部的48.97%;销售额为50.95亿元,占全部的49.82%,纯利为18.87亿元,占全部的47.26%。

按总资产排序--盛大网络以45.1亿元排名第一,阳光媒体以总资产26.4亿元位列第二,第三名新浪总资产为23.78亿元;按净资产排序--阳光媒体以26.4亿元排名第一,盛大网络以17.22亿元排名第二,TOM在线以16.5亿元名列第三;按销售额排序--新浪以16亿元排名第一,阳光媒体以13.7亿元排第二,盛大网络以12.6亿元排第三;按纯利排序---阳光媒体以7.27亿元位列首位,盛大网络以6.2亿元排名第二,新浪以5.4亿元名列第三;按知名度排序---新浪第一,搜狐第二,网易第三。

第4篇

以“汽车――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简称2005上海国际车展)将于2005年 4月22日至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据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 2005上海车展将启用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7个室内展馆和室外场地,展出面积再创新高,达到12万平方米,比上届上海车展增加50%。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厂联合公司各相关品牌,全线出击本次盛会。零部件方面除了欧洲国家展团、日本展团、韩国展团外,德尔福、DENSO、博世、2F、西门子、法雷奥、伊顿、以及米其林、普利斯通、固特异轮胎等都积极参加。本届车展的另外一个重头是,将会全面引入网络互动展览服务。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参展厂商和观众, 2005上海车展引进世界一流的网上互动多媒体交流与展览技术,举办“网上互动上海车展”。

网易将派出汽车频道强大的报道阵容,全方位报道此车展,利用网易作为国内领先门户网站所拥有的高价值用户群体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即时、互动的特点,帮助更多的消费者实现“不出家门,轻轻松松看车展”的美好愿望。

互联网触动下的汽车消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状态下,网络媒体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水涨船高。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2004年进行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报告显示:网络媒体对于大众消费的影响力在不断攀升,而且由于网络媒体的受众普遍具有传统媒体受众所不具备的消费特征,例如“更追求高价值,更具开放、引导和冒险心态,对新技术敏感并热衷于高端品牌”,这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消费观念和购买意识。

然而,真正引领网络用户高端消费潮流的,却是那些高价值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是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实力消费阶层,他们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普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CMMS系列研究中的“2004年中国家用车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仅占总人口的15%,具有高消费、高学历、高感度特征的新富阶层,其汽车消费占到了中国家用汽车消费市场的80%。

CMMS一个显然更有意义的发现是:高价值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受互联网影响更为明显。CMMS关于新富阶层的“媒体接触率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高价值群体2004年的平均网络接触率为81.8%,高出网民平均水平近五成。他们的平均上网时间也由2001年的 10小时增加至2004年的13.2小时,增幅为32.0%。

以上调研数据显示,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出现,在汽车与高价值消费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直接沟通的桥梁。对于众多汽车厂商来说,中国新富阶层无疑是一个潜在的消费者宝库,而互联网就是通往这一宝库的那条重要通道。曾经有人把网络媒体与汽车营销比喻为“绝配”,因为对于汽车这种高价值和复杂的产品来说,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进行多方比较,需要获得大量相关信息;而对于互联网来说,其所具备的强大的搜索功能。比较功能、查询功能、快速传播功能等,能够帮助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之前,便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然而,互联网与汽车的天然联系还远远不止这些。正如汽车的出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状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一样,互联网的出现同样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这是二者在文化层面上的链接。在这个链接点上延伸,我们还会发现更多互联网对于汽车行业的影9向:其他商品消费,购买以后一般就完成了消费行为的绝大部分,而汽车消费则不是。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保险、维修、改装等等消费问题,一直在延伸。在众多网站的汽车论坛上,汽车消费者很热烈地探讨汽车怎样使用,汽车怎样消费,甚至怎样利用汽车在生活中演绎出更多精彩的内容等等。于是,在互联网的触动下,单纯的汽车消费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需求。互联网作为一种可交互的媒体,在汽车消费中的价值此时得到了充分凸显。

缔造“汽车时代的精彩生活”

现今“消费者体验时代”,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满足汽车消费者需求、迎合汽车消费者感受的网络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能为爱车族、购车族、有车族提供最快速、最全面、最鲜活的新闻资讯,还能把汽车资讯以轻松、动感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服务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不仅能有效引导汽车用户的理性消费,还能通过自己优质、独特的服务.让消费者的汽车消费与日常生活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

据有关人士透露,作为汽车展会的“常客”,网易将全力出击本次上海车展。

2002年初创办网易汽车频道,并为中国汽车市场建设一个亲和、趣味体验、专业的网络汽车平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经过三年多的积累,网易汽车频道不但能够提供专业汽车频道所应具备的一切基础服务功能.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频道风格。

网易也曾陆续参与报道过北京、广州等多届大型车展,并通过全方位的现场视频网上直播、邀请业内专家解读汽车消费、在网易汽车频道设立多种饶有兴趣的在线交流活动,让更多潜在汽车消费者能够“不出家门,轻轻松松看车展”。

第5篇

事实上,所谓的“无跟帖,不新闻”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已,过于强调“无跟帖,不新闻”,忽略了新闻的主体地位,也就偏离了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但它也着实反映了网络传播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个信息泛滥重复的时代,了解新闻形成的舆论或许比仅仅了解新闻本身更有价值,同样的新闻因为不同观点的聚合与互动而焕发出独特的光芒,跟帖由此成为门户网站差异化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

网聚跟帖的力量

从新浪网2000年率先开设新闻跟帖功能以来,目前稍有规模的网站新闻后都有跟帖的功能,不同的网站叫法各异,新浪、腾讯叫“我要评论”,搜狐叫“我来说两句”。网民可以在新闻报道后的留言区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浏览别人的跟帖;一些经¬典的跟帖被反复引用,网友直接在别人的帖子上加盖自己的观点,不停地“盖楼”,形成独特的舆论表达景观。在各大网站的新闻排行榜上,一些热点新闻的跟帖量能达到几万条之多。跟帖这一新闻依附功能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市场价值和潜力,也逐渐成为各大门户网站新的竞争平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约翰・帕维里克曾将网络新闻传播分为“拷贝借鉴”、“用户化”和“网络原¬创”三个阶段。由于采访权的缺失,网络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拷贝借鉴”阶段,网站只能转载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这也导致了当前各大网站新闻内容严重同质化的现象。千龙研究院的一次调查显示,门户网站每天更新的新闻内容重复率高达60%。新闻内容同质化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是致命的弱点,因为大部分网民的信息需求仅限于对当天新闻有大致了解,对于他们来说,看哪家网站的新闻并无太大差别。据美国相关研究机构所做的严格的定量研究分析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很显然,浅阅读已然成为当前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浅阅读时代,门户网站很难凭借新闻内容本身获得固定的受众群,这也导致其新闻传播方式的严重不稳定性。如何从同质化竞争过渡到以互动和用户体验为标志的“用户化”阶段,跟帖无疑向网站昭示了品牌化建设的新思路――同样的新闻内容,由于形形、观点各异的跟帖而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门户网站新闻互动性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新闻跟贴,在Web2.0时代,传统的门户网站怎么做新闻才能更好地与受众形成互动,满足受众的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探究方向。除了论坛(BBS)、博客这样纯Web2.0时代的产物,跟帖可以说是Web1.0与Web2.0的结合――网民通过跟帖这样的讨论方式,针对来源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新闻发表意见,网络媒体通过这些跟帖了解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传播模式。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指出:“大众媒介所显示的,并不是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现实。”这种“人人参与的现实”在网络媒体中更为显著,网络媒体正是以其互动性而得以发展。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统计和分析机构万瑞数据调查显示,网民在浏览新闻时,不但关心新闻本身,他们更关注新闻背后的现象、线索,以及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换言之,网民不再满足于被动阅读新闻,他们想通过跟帖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别人的看法,以满足关注和参与的心理需求。在这方面,网易显然走在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前列。跟贴本来是网络新闻非常普遍的功能,而网易在做新闻时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功能,以互动和用户体验为诉求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差异化。尽管在新闻内容方面,网易远不及以“海量和时效性”著称的新浪和其它一些门户网站,但因为在邮箱、网络游戏等方面表现出色,所以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忠实受众,并且始终保持与网友的亲密互动。因此,网易新闻频道在改版时便从常规中跳出来,不追求新闻的规模和海量,而利用其在互动方面积累的人气和受众,将跟帖发展成网易特色,并以此吸引新的用户群。

跟帖的价值

虽然跟帖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业界都不及论坛受到的关注多,但与论坛相比,跟帖自有其优势和独特价值,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更为即时和便捷。对于那些时间有限、信息需求度不高的网民来说,他们往往不会花费时间去查看论坛、参与讨论,而通过新闻这种更快捷的方式来获得资讯、参与互动。网民在浏览新闻后,直接在新闻报道下面跟帖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还可以查看别人的观点。相对于BBS讨论来说,跟帖使得意见表达更为方便和省时。此外,由于一些论坛准入机制的限制(如需要注册等),网民不能随意参与讨论,而跟帖没有任何门槛限制,受众在任意一条新闻后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表看法。很显然,就用户友好度和便捷性而言,跟帖是要更胜一筹的。

2.舆论引导的可操作性强。就主体来说,在论坛讨论中,网民是各种话题的者,因此网站很难快速有效地控制和引导舆论,往往产生公共舆论失范现象;而作为网络新闻的主体,网站能够通过对跟帖的即时监控有效地引导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论坛广受诟病的不规范行为,如语言粗俗、讨论与主题无关、各种不正当广告泛滥等。此外,网络媒体可以通过跟帖了解公众意见从而对新闻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完善。在了解舆情这一方面,跟帖更具有可操作性。

3.潜在用户群规模庞大。近年来的各种互联网状况调查显示,浏览新闻、获知信息一直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网络新闻的使用率比2007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 2亿3400万人,其受众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网络音乐,这一庞大的群体显然也是新闻跟帖的潜在用户群。

新闻跟帖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提供了便利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网民参与跟帖的积极性,与其独特价值相对照,跟帖也具备了聚集与反映网络舆情、提高网络新闻质量、搜集线索并指导新闻报道、评估网络新闻传播等强大功能。

跟帖与门户网站的品牌化运作

品牌是门户网站重要的无形资产,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可谓目前中国商业门户网站最著名的品牌。然而,在可以随意链接到其它网址的信息时代,网民对品牌的忠诚度会越来越低,美国安南伯格通信学院新闻媒体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表明,那些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站点胜出的关键并非在于网站新闻写作的质量,而在于那些吸引读者眼球的因素。为了从当前激烈的门户之争中突围、强化自身品牌,各大网站纷纷从用户体验出发,强调新闻的互动性色彩,让受众对其新闻产品形成路径依赖。从网易率先进行新闻跟帖品牌化运作的尝试以来,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也开始注意到跟帖这一网络新闻市场新的增长点。在2008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副总裁孙忠怀高度评价了网易新闻跟帖这一互动模式,同时透露腾讯也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不久就会有所突破;网易《无跟帖,不新闻》后不久,新浪新闻的页面上出现了一个“你来影响世界”的Flash链接,这说明新浪这个主打新闻规模的门户网站开始注重与新闻读者的互动了。跟帖为当前网络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优势,促成网站品牌化运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将跟帖与论坛结合。由于“零门槛”的准入机制以及受众向心力的缺乏,跟帖只是一种零散的意见表达,而不能像论坛那样形成规模效应,这也就意味着一大批受众群的流失。因此必须将跟帖与固定的论坛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固定的受众群体,保证跟帖稳定长远的发展。因此,网站可以将经¬典跟帖搜集起来放到论坛中,为跟帖文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同时有助于提升网站论坛的人气。例如网易新闻中心在2009年3月推出“网易跟贴频道”(),将“新闻跟帖”独立出来成为社区论坛,开始发展网易新闻的这一大特色。

2.利用优势业务推广跟帖。作为新闻的一个普遍功能,大部分网民在运用跟帖表达观点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跟帖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本身的魅力,因此网站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跟帖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利用影响力大的优势业务拉¬动新闻跟帖的人气是一个很好的推销手段,例如网易可以利用其邮箱业务在用户中推广跟帖,腾讯可以利用QQ广泛推广,新浪则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新闻流量吸引读者推广跟帖。

3.注重对跟帖的实时监控,整合公众意见,同时培养忠实受众群,提高用户粘度。由于跟帖是一种零散的个体化的意见表达,无法形成一个全面的规模舆论,因此网站要及时对海量的跟帖进行整合,更全面地展示某一事件上的公众意见分布,从而形成舆论,反映民意。另外,网易跟帖运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拥有一大批忠实用户群,因此网站必须注重固定用户群的培养,运用独特的跟帖产品对网民产生吸引力,使得网民对网站新闻形成路径依赖。

4.改进新闻内容和编排,引发网友跟帖兴趣。网络新闻读者中有一大批“潜水”用户,他们在浏览新闻后往往不会主动跟帖发表观点,或者是只看帖不跟帖,如果将这一部分潜在受众转变成新闻跟帖的参与者,对于跟帖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网站必须通过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结构的改革,引发网民积极跟帖参与讨论的兴趣。比如搜狐直接在新闻后面设置留言区引导网民跟帖,用“我来说两句”这样更友好亲切的字眼代替“发表评论”,是鼓励网民跟帖的手段。

5.正确引导舆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网络新闻的开放性、身份的虚拟性导致跟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使得跟帖质量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真正有价值的意见往往被湮没在了海量的跟帖评论中,而煽动性的言论往往会导致群体的盲从和冲动,这就难免失去这种民意表达的公正客观。因此网站必须随时关注新闻跟帖的新动向,发掘优质跟帖,通过置顶提升等方式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从而改善跟帖环境中偏离新闻主题的“歪楼”、恶搞新闻等不良现象泛滥的状况。

第6篇

【摘要】本文将搜狐、网易、腾讯三大新闻app 作为分析对象,对比其各自的优劣,以求从主流新闻app 的现状观察我国新闻app 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闻app 移动互联网 数字 新闻 平台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新闻app 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而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①可以说,中国已经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而和讯网所的《2013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显示,用户手机上网用途中,有27%是用来看小说和看新闻,高于其他用途。可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蓬勃发展,新闻app 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大发展。仅仅截至2012 年5 月,App Store 新闻类应用数量有15642 种,而安卓市场新闻类应用数量为2849 种。②

曾有人将新闻app 分为:传统媒体推出的提供数字化延伸新闻服务的独立应用、互联网门户网站推出的移动化应用、以技术平台为中介的新闻聚合服务类应用、自媒体平台开发的带有专业信息服务性质的应用,③这四个类别。笔者认为,从内容来源来讲,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还是自媒体平台都属于原创信息源,而第二和第三类的门户网站与技术平台中介则以转载新闻为主,更多的起到的是一个“把关人”的角色。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移动新闻客户端分为两类,一是以原创新闻信息为主的“原创类新闻app”,如南方周末的新闻客户端、虎嗅网的新闻客户端等。二是以转载、聚合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信息为主的“综合类新闻app”,如网易新闻客户端、鲜果联播客户端等。

从市场的角度考虑,不难发现“综合类新闻app” 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截至2013 年3 月底,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排名前五的客户端及其下载量份额依次分别为搜狐新闻(31.8% )、网易新闻(18.0%)、腾讯新闻(10.2%)、百度新闻(5.6%)、凤凰新闻(5.6%)。④因此,本文分别选取搜狐、网易、腾讯三大“综合类新闻app”作为研究对象。

二、三大综合类新闻app 的比较分析

1、版面设置:同质化与差异化

同质化的版面设置。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过载”早已成为当今受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大众传播如今已经进入了分众化的时代。以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更是纷纷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个性化的新闻定制系统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搜狐、网易、腾讯三大新闻app 都拥有自主内容定制的功能。搜狐拥有32 个内容版面可供选择、网易和腾讯则分别有37 个和17 个。从数量上来说,腾讯处于明显的劣势。

笔者将三大新闻客户端的子版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将三家或者两家共有的相同子版面放在一起(见表1),将三家各自独有版面放在一起(见表2)。这里需要说明两点:其一,下表中有些版面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内容基本一致,如腾讯的“要闻”和搜狐、网易的“头条”内容基本相同,笔者因此将其归为相同子版面。其二,为了便于制表统计,笔者将类似的子版面归为一类,如搜狐的NBA、CBA、足球、中超子版面归为体育类。

腾讯新闻客户端共有17 个可供选择的子版面,其中有16 个与其他两家基本相同。而搜狐共有32 个可供选择的子版面,其中有24 个与其他两家基本相同。网易可供选择的子版面最多,达到37 个,其中也有25 个与其竞争对手基本相同。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三大新闻app 在版面安排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

差异化的战略。三大新闻app 都是商业门户网站出身,在高度的商业化竞争背景下,同质化看似不可避免。但各家新闻app 也都在寻找自己的独特定位。网易率先打出了“有态度”的标签,搜狐则推出口号“搜狐新闻先知道”,之后腾讯新闻也打出了“事实派”大旗。从版面设置上来看,网易和搜狐各自拥有着12 个和8个“独家”子版面。

以网易为例,网易新闻app 拥有最多的“独家”版面,包括旅游、论坛、历史、推荐、家居、酒香、教育、原创、真话、博客、聚合阅读、听新闻这12 个子版面。

网易的特色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版面设置之上,而是从内容、传播形式、互动性等多方面着手。

以网易新闻app 中的“听新闻”版块为例,从传播形式的角度来讲,该版块内的新闻并不像传统的网络新闻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将视觉作为主要载体。而是以听觉为主,辅之以少量文字的新闻标题。使得受众在开车、乘车站立等不便看手机时也能通过耳机来上网“听新闻”。从内容上讲,该版块除了以声音的形式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之外,还拥有自己的原创品牌专题,如“网易轻松一刻语音版”,吸引了不少固定“粉丝”。而互动性更是网易新闻“有态度”的核心,网易新闻客户端最开始起步于WAP 时代,智能手机普及后开始爆发出新的能量。其中“跟贴”作为网易门户的拳头产品,也在新闻客户端中得以延续,“无跟贴不新闻”已经成为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推广语。

2、新闻来源:原创or 转载

原创新闻专题。在各自寻求差异化定位的背景下,三大新闻app 都开始在原创内容上下功夫。腾讯新闻推出了《今日话题》、《腾讯体育》、《新闻晚八点》、《图画》等独家新闻专题,其中《今日话题》截止2014 年4 月18 日已经是第2767期,为腾讯新闻app 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搜狐也拥有“搜狐新闻”、“搜狐IT”、“搜狐体育”、“搜狐历史” 等原创新闻源。网易新闻则是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独家新闻专题《轻松一刻》,另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原创新闻源“网易新闻客户端”。

新闻转载平台。由于我国的商业网站没有独立的采访权,所以其新闻大多转载于其他媒体。笔者随机统计了2014 年4月4 日上午11-12 点之间,三大新闻app的第一版新闻来源,腾讯要闻版前五条新闻分别来源于中国新闻网、今日话题(独家)、新华网、平度市委宣传部官微、中国新闻网。搜狐的首页前五条新闻则分别来源于郑州晚报、刘兴伟评论、搜狐新闻(独家)、品牌观察、参考消息网。而网易的新闻则来源于央视、网易(独家)、新华网、茂名晚报、纽约时报每日新闻。可以看出三大新闻app 的首页新闻除了少数的独家原创新闻以外,大都转载自国内外媒体。

三、综合类新闻app 未来发展之路

随着媒介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介特别是纸媒似乎进入了一个严酷的寒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新闻app 为代表的“新媒体”却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作为蓬勃发展的新闻app 大军中的领头者,我们不难通过对搜狐、网易、腾讯的比较,探讨综合类新闻app 的未来发展方向。

1、差异化———发挥新媒体优势

拥有商业化网站出身的搜狐、网易、腾讯早就深谙市场竞争的规则,知道在当今的“分众时代”,唯有差异化定位才能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有着:媒介利用的全时性、媒介空间的海量性、传授两极的连通性、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等优势。⑤

笔者认为新闻app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首先应该利用好自身优势: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以网易新闻app 的“听新闻”和“聚合阅读”版块为代表,充分发挥当今智能终端普及的优势将现有的综合类新闻app 平台变成一个真正的全媒体平台。

传受两极的连通性:如今各大新闻app 都已经拥有自己的跟帖回复系统,并且通过“微闻”“微博”“分享”等版块和功能将app 新闻平台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打通,而网易新闻更是把“有态度”提升到战略核心地位。可以预见,未来的新闻app 作为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闻平台,不再会是传统媒体的二元、单向的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则会是多元的、双向的传播模式。

媒介利用的全时性:搜狐新闻打出了“早知道”的口号,就是瞄准了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更加迅速的传播速度与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这一优势。

2、原创化———建设自有品牌

从传播内容上来讲,无论运用何种先进的媒体技术,新闻的本质仍是内容。所以新闻app 的差异化离不开原创内容的建设。

目前三大综合类新闻app 都开始着手各自原创内容的建设。但由于我国网媒采访权的限制,目前三大新闻app 的原创新闻多集中在文娱体育方面,如腾讯的“新闻哥”,网易的“轻松一刻”。不过笔者相信,随着新闻类app 的发展与成熟,综合类新闻app 将会呈现转载与独家新闻并举的局面。

3、地方化———参与地方新闻

无论在什么时代,“接近性”作为主要的新闻价值考量标准,都不可能被忽视。目前,腾讯与“大渝网”、“大楚网”的合作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而搜狐和网易还停留在简单转载地方某家媒体新闻的层面。笔者认为,未来的新闻类app将会更加深入的参与地方新闻,毕竟各个地方的新闻受众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只有真正满足了这些“独特性”的要求,才能真正在“分众”的时代,留住属于自己的忠实用户。

参考文献

①《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②周懿瑾,吴暖暖,《移动网民新闻阅读的特征、使用习惯和动机》[J].《新闻记者》,2013(10)

③綦星龙、卓光俊、张小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 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10)⑤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18-220

第7篇

没有一家企业比微软更能从拐点中抓住机会。正是由于与索尼PS2的竞争,使得微软推出了Xbox,从而改变了家用游戏机的格局;与Linux的竞争,帮助微软服务器及工具部门制造了新型应用软件,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

Live同样如此,它似乎承载了微软太多的未来,它不仅重新包装了门户、搜索、邮件、博客、即时通信、社区等互联网功能,还进行了Office Live软件+服务的布局,甚至加强了OneCare的在线安全保障。

整合以求索

在11月13日的中,微软突出强调了Live的Web和整合功能。在“把一切结合起来”的口号下,微软Live整合了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邮箱、即时通信、搜索和门户业务等Windows Live服务,凸显了把用户关心的内容融为一体的目标。

将自己最有优势的软件和在网络上有一定地位的MSN等在线服务整合到一起,让用户用一个钥匙进入,就可以自由地享受网络生活。微软在为用户提供这一方便服务的同时,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要牢牢地锁住用户,这样微软的网络盈利手段就可以大显身手了。而微软在网络广告领域的劲敌Google正在网络世界里雄霸天下,它在网络广告领域的丰厚回报不得不让微软更加重视敌人的强大,微软一直在找寻一条互联网振兴之路,此次将软件与在线服务的整合就是微软加强网络优势的一个重要动作。

但是,Live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Live有些步Google后尘的味道。笔者在对Live试用后感觉:Live的很多功能与Google提供的各项服务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这也无怪大家把Live当成“Google挑战者”。不过如果考虑到Live借助的是微软2.63亿即时通信用户、4.65亿MSN门户用户和2.68亿hotmail电子邮件的用户,让他们能通过完整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Live的其他功能,硬件承载既可以是PC,也可是手机等移动设备,从这个角度看,Live的未来前景恐怕并非不光明。

可以用来佐证Live前景的还有其体现出来的兼容性。作为处于互联网开疆拓土的初期的微软,Live不仅扩展了其范围,而且还让自身更兼容对手的产品。确实,微软希望人们使用它的网络邮件服务、即时通信软件和博客软件,但它最想的事情是自己对网络用户具有一种核心的角色。例如,Windows Live Mail不仅和Windows Live Hotmail账户连接得非常完美,而且也可以用其他网络邮件服务进行登录。

路依旧漫漫

这些新服务的推出,显示了微软准备直接迎战头号强敌Google及其他对手的决心,不但要在搜索引擎市场交锋,也要在存储在电脑主机或移动装置上的数字信息搜索领域较量。微软的新做法,令人联想到1995年,微软为了击退后起之秀Netscape,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加入免费提供的网页浏览器,最后惹上反托拉斯官司险遭拆分的事情。

第8篇

关键词 青少年 道德教育 网络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的道德教育是指借助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传播社会道德文化信息,使认识主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其伦理观念、道德信息,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自信、道德意志,养成道德习惯、道德行为。”①对于经常使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无疑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互联网业应该担负起维护和引导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通过网络公益广告发挥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功能。

一、利用网络公益广告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因

网络公益广告就是通过网络广泛传播某种公益理念,倡导公众关注社会问题,并以符合社会利益的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支持和呼吁社会事业或风尚。

首先,网络公益广告具有广泛的青少年受众基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8月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32亿,占整体网民的45.1%,占青少年总体的64.4%。②这说明青少年网民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之一,并且普及率很高;其次,网络公益广告的广泛性和社交性、互动性、非强迫性、低成本性等特征会使传统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功能得到发挥;最后,青少年对网络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以及网络本身生态环境中的嘈杂信息,给青少年很多负面的影响,逐渐歪曲了青少年群体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所以要运用一些方法和途径改善网络生态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获取氛围。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视域下网络公益广告的问题

在网络公益广告中,因为传播方式的使用不善,严重制约了网络公益广告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笔者认为目前网络公益广告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传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网络信息过载,公益广告分布不均衡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8月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主要是满足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等娱乐需求,即时通信的交流沟通需求以及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的信息获取需求。③在这个大环境下,为数不多的公益广告淹没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通过网络观察分析得知,网络公益广告主要是在一些商业网站或专门的公益网站上,降低了青少年与其“不期而遇”的机会。

2、公益广告缺乏创意,与青少年观念契合度低

目前的网络公益广告在主题上与传统媒体基本相同,多涉及环境保护、社会公德等方面,并且在形式上创新不足,缺乏人文关怀。青少年网民具有年轻、充满活力、重视审美、喜欢挑战和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渴望群体归属感等特性,这些缺乏创新的网络公益广告与青少年群体观念的契合度低,难以激发青少年点击网络公益广告的欲望。

3、公益广告互动性差,青少年参与难度大

网络公益广告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青少年群体喜欢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并进行参与,形成一个信息互动圈,找到自己的社区归属感。有研究调查显示,青少年对参与网络公益广告制作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有70%的人表示愿意参与到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和传播中来。④但是目前的网络公益广告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指出受众互动的途径,交互性在广告创作中没有得到有效普及。

三、增强网络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

由于网络公益广告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要发挥网络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功能以及净化网络生态,就必须从网络公益广告创作本身和传播环境两个方面展开。

1、提高网络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

在互联网中,青少年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主动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信息,包括包罗万象的广告。因此,网络公益广告在选题、内容上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而起到教育作用。

(1)选题新颖,迎合青少年心理。 “只有公益广告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时候,才会导致高投入的关注,从而带来强有力的说服效果。”⑤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比较关注的是与他们自身相关的日常生活、学习等热点话题,所以网络公益广告要加大这些题材的投入,并且大胆突破、精益求精。网络公益广告在宣传语、画面和色彩使用上,要突出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迎合青少年的心理。比如,语言要借助网络流行语,富有感染力;画面(动画)采用中国剪纸元素或沙画形式,富有视觉冲击力;形式上采用创意微电影的方法,富有强烈的吸引力等。

(2)借助“娱乐”,符合青少年需求。 “娱乐是消除日常生活中不满和紧张情绪的手段。”⑥青少年本身就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倾向于通过游戏、视频、虚拟社交等进行娱乐。由于这些载体具有互动性强、“粘性高”以及娱乐性强的特点,所以网络公益广告可以以游戏、微博、各种视频终端等为载体传播网络公益广告。

(3)加入“偶像”,促进青少年模仿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很多学习行为的产生,除了亲身经历以外,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模仿,并得出媒体所营造的符号环境的示范效果更大。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趋于多元化。所以,网络公益广告可以邀请大多数青少年崇拜的明星或“草根”担任代言人或形象大使,这样有利于青少年对他们的外化的公益观念进行模仿学习。

2、开辟网络公益广告新的传播渠道

过去的网络公益广告通常在政府网站、企业网站或者公益组织网站上,这就导致了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接触到公益广告的概率很低。所以,要开辟网络公益广告新的传播渠道,扩大网络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1)青少年互联网应用之“先锋”:搜索引擎。由于网络搜索引擎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所以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比较喜欢从搜索引擎上获取信息和资料。因此要在各种搜索引擎上加大公益广告的覆盖面积,当有青少年网民搜索“公益”、“公益广告”等词汇时,把有价值的的公益广告的网站或网页的链接放在搜索首页,并且以新奇的视频或动画甚至悬挂横幅的形式呈献给青少年,以吸引他们点击。

(2)青少年手机上网通讯之“新星”:微信。目前手机成为青少年网民最重要的上网终端。根据《2011年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络行为分析》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12月份,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85亿人,占青少年网民总体的80.0%。⑦随着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快速、便捷的聊天工具——微信,其用户大幅度上升,截止到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目前仍不断上升。青少年是个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群体,当他们在网络上看遍了微博、社区、网站等公益广告之后,偶然间在微信上看到了公益广告,给他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就会进而加入学习公益广告的行列之中。

(3)青少年上网阅读新闻之“蹊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广告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内容更加详实和灵活多样,在的灵活性和受众数量易统计、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⑧比如,在传播形式上,新浪网站上有流媒体广告、对联广告、视窗广告、导航条广告等。在信息获取方面,青少年除了使用搜索引擎之外,就是使用网络新闻应用。所以网络公益广告可以借助于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平台具有与该平台定位相符合的公益广告,使青少年在阅读新闻时可以对公益广告进行点击学习。

3、优化网络公益广告的议程设置

随着网络媒介的出现,传统媒介“把关人”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政府、媒介和受众都在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因此,要通过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机构三方面来扩大网络公益广告的曝光程度。

(1)政府要大力提倡和控制网络公益广告。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有关网络公益广告活动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公益广告信息和内容的真实性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控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上设置关于青少年公益广告版块或专题,提高公益广告教育的说服度,最终实现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功能。

(2)企业要重视青少年网络公益广告,培育长远受众。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经济消费的驱动力。对企业来说,通过企业网络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品牌宣传和引导,是一项重要的长远投资。由于网络公益广告的低成本性,企业可以通过新颖独特的公益宣传得到青少年的关注,并且使其在内心深处对该企业产生好感,并在未来的消费中优先考虑这些负责任、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

(3)公益组织要利用网络公益广告凝聚青少年力量。公益广告组织应该提高其网站的知名度,增强互动性,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青少年关注,进而引发参与线下的实际活动。互联网就是病毒式传播的基地,青少年就是这一病毒扩散最好的对象。他们经常使用网络聊天公益、论坛、社区、微博等网络媒体,加上网络速度传播之快,符合他们共同价值观的公益理念和形式就会形成广泛传播,影响力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①③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12-8

②龚莹莹,《当代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及社会功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④邢江伟,《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

⑤冯志敏、朱洁:《公益广告的攻心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⑥方建移、张洁,《大众传播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

⑧屈慧君,《中国门户网站广告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第9篇

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网络生活每年都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不久前,在由中网咨询(knet.cn)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的“步入网络时代的中国经济——2011年中国互联网e峰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权威了《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和《2010年中国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等颇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垂直领域报告,为全面了解并分析行业发展状况,深度把控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最新依据和指导。

本期“乐在e时代”对上述三大报告中的若干看点延伸阅读,为读者了解网络发展趋势,把握网络应用先机提供参考。

中小企业悄然进入网络营销时代

曾几何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或受限于产品营销的规模,或受制于缺少技术人员和资金投入,一直都是网络经济的“绝缘体”。而如今,企业“触网”已成主流。根据CNNIC首次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截止到去年底,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中小企业中拥有独立企业网站或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比例也首次接近半数。广大中小企业正在加快步入网络营销时代。

近半中小企业试水电子商务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了92.7%,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互联网使用条件,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拥有独立企业网站或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比例达到了43%,目前拥有网站或网店的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开始尝试网络营销。

“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正从‘娱乐时代’大步挺进到‘商务时代’,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原动力。而电子商务能否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繁荣,还取决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可信环境建设。”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

尽管将近一半的中小企业开始转向网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网站的运营水平还属偏低程度。多数企业使用网站的功能还停留在“企业名片”阶段,即主要用于提供联系方式、展示企业产品和建立企业形象。同时,在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只有极少数的交易实现了完全在线,即从信息获取到洽谈再到交付整个流程的完全在线。《报告》认为,影响中小企业完成在线交易的最主要因素还在于诚信环节。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潜力大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总体水平来看,呈现出较强的行业特性。比如,第二产业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营销的比例要高于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其中,制造业中小企业中61.7%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工作;批发和零售业中小企业中34.1%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此外,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的比例也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达到50.5%。

由于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运营水平普遍较低,进而影响其实施效果。《报告》显示,24.7%的企业从来没有考虑过测评网络营销的效果;有70.8%的企业管理者只是凭感觉,粗略地看看给公司带来的流量与订单变化。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未对网络营销效果进行过精准的监测,因此既不利于指导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也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开展网络营销的信心,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顺利发展。

尽管如此,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陈建功仍然看好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潜力。他认为,传统中小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已经是大势所趋。第一,中小企业互联网的基础建设已大为改观,有95%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92.7%接入了互联网。第二,随着技术进步与更新,中小企业的建站门槛降低了,今后会有更多的企业自行或合作建站。另外,虽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中小企业营销的需求却持续旺盛。在营销手段上,网络营销具备灵活精准和可追踪等特点,因此中小企业未来的网络营销会进一步繁荣。

用户规模近3亿网络视频前景看好

如果说,视频正版化是2009年我国视频网站的年度关键词,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视频网站上的风景莫过于首创“网络春晚”了。北京电视台从去年开始跟网站联手创办网络春晚,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据CNZZ数据中心对2011年春节期间视频网站的流量分析,视频网站是春节期间为数不多的流量上涨的行业网站。整个节假日期间的日均行业访客量相比1月份上升了17.85%,是所有行业网站中升幅最高的。这不仅说明视频网站的人气日高,也反映出网络视频的发展与创新空间巨大。

CNNIC的《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人。网络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重要渠道,其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

大众观影模式日趋多元

《报告》显示,随着网络视频应用规模的持续提升,已引发网络视频用户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以新电影上映为例,89.3%的网络视频用户会选择通过网络查找并观看新电影,而31.9%的网络视频用户会去电影院观看,买光盘观看的用户则占17.5%。有66.5%的网络视频用户最喜欢在网上看热播剧,远远大于通过电视和购买光盘24.7%和7.6%的使用率。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视频用户最常用的观影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的观点是,随着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他们需要更主动的媒介使用方式,更愿意自己安排时间接受影视作品,这种消费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视频网站的发展。

那么,消费者观影模式的改变是否会与影院形成完全的竞争势态呢?CNNIC互联网络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鑫则认为,网络视频与线下的影视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两者的合作可能会形成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以北京为例,目前是平均3.4万人拥有一块电影荧幕,在全国是30万人拥有一块屏幕,美国是1万人一块屏幕,可见中国的观影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影视正版化趋势的提升,网络视频完全有可能充当线下电影的网上延伸,作为电影院无法满足的那群人的观看渠道选择。

宽带+移动视频网站决胜高低

网络视频始终是与互联网的带宽和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中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带宽提升的基础之上。根据《报告》提供的调查,决定用户选择网络视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24.6%的速度、15.6%的内容和13%的高清,速度和画面质量成为网民使用网络视频的需求常态。

有鉴于此,刘鑫提议,拥有流畅视频质量的高清视频可以视为未来收费网络视频的突破口,而这一方面需要我国带宽服务、视频供应服务等网络视频基础服务供应商的持续努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视频内容是否稀缺以及支付的便捷性。

另外,从近两年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3G、Wi-Fi,还是更多的平板电脑与移动上网设备,都有可能影响视频网站的运营模式。调查显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设备,与整体网民的使用设备趋势一致。从最初的电脑、手机,然后是互联网电视,到PSP(多功能掌机系列)和上网本等便携设备,再到最近市场热销的iPad,这些东西都有可能会影响未来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习惯,而视频网站也应该抓住这些变化,提高自己的市场敏感性。

互联网品牌竞争力排行榜揭晓

本报讯中国互联网e峰会组委会日前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e峰会上,首次组织了中国互联网品牌竞争力排行榜,包括淘宝、联想、诺基亚、百度、手机腾讯等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上榜。据了解,该榜单全面涵盖网络沟通交流、互联网娱乐、电子商务、信息获取、上网硬件、客户端工具和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七大类近20项互联网品牌应用排名。

排行榜显示,商务应用类购物网站排名中,淘宝网以其绝对优势占据榜单第一名;作为新兴的团购网站,淘宝聚划算依托淘宝网强大客流和商家优势,位列团购网站首位,拉手网、美团、糯米网、24券进入前五名;在旅行预订网站中,携程旅行网、去哪、淘宝旅行分别位列前三名。

沟通交流类应用中,QQ校友录(腾讯朋友)依托腾讯强大平台成为SNS社交网站最具品牌竞争力的品牌,人人网、开心网分别位居SNS社交网站榜单第二、三名。网络沟通交流除了传统的社交网站之外,如火如荼的博客品牌排名也成为关注焦点,QQ空间、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成功入围前三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网民手机网络使用率的大幅提升,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成为本次排行榜亮点,其中手机QQ浏览器独占鳌头居榜单首位,其次为UC浏览器、GO手机浏览器、Opera手机浏览器、星际手机浏览器。在手机网民使用的上网手机品牌榜单中,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分别占据榜单前三名。此外,随着日益盛行的利用移动终端登录网络现象的普及,手机网站榜单也吸引了众多移动上网者的目光,其中手机腾讯、手机百度、手机新浪分列前三。

在客户端工具类别的浏览器榜单中,IE、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腾讯TT浏览器、遨游浏览器,分别位列榜单前五位。而暴风影音、搜狗输入法,分别获得视频播放器和输入法榜单的首位。

第10篇

7月15日,在某门户网站视频频道工作的吕辉告诉记者,他们就要为奥运忙起来了。由于吕辉所在的网站获得了奥运会的视频转播权,而相关转播、点播、推广等工作全都由她所在部门来负责,所以今后一段时间会非常忙。而对于该网站奥运频道的编辑江枫来说,这样忙碌的日子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他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

7月15日,新浪、网易、腾讯在北京联合宣布,与2008奥运官方新媒体转播机构央视网签约,获得2008北京奥运赛事的互联网转播授权。网易CEO丁磊在新闻会上表示,这是奥运传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赛事转播,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传媒业将是奥运召开之际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而网络媒体借助奥运平台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事实上,网络媒体的“奥运时间”早就已经开始。

奥运频道:用户流量快速增长

2005年,搜狐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这也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互联网赞助类别。之后,包括新浪、网易等在内的几大门户网站纷纷设立了奥运频道。对此,艾瑞咨询的分析师苏鑫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各自的网民关注点不同,这些奥运频道的定位和报道角度也不同。比如搜狐可能更官方一些,而网易则强调互动性。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奥运频道更是成为门户网站吸引用户的主力军。来自河北某报社的李成是一个体育迷,每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看新浪体育频道,理所当然对于奥运频道也是青睐有加。

根据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自2008年3月奥运火炬传递开始以来,各网站奥运频道用户数量快速上升,3月份已达到3565.4万人,较2月份的1431.1万人增长了149.1%。4月和5月也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至5月份奥运频道用户已达6992万人,占中国家庭及工作单位网民的43.14%。奥运频道用户流量占新闻资讯类服务的总流量比重也出现了较大增长,4月份这一比重已达38.2%。

同时,艾瑞咨询的研究还发现,随着用户流量的快速增长,奥运频道的用户黏性也在稳步增长。奥运频道的人均月度访问天数2008年3月开始连续3个月保持上升趋势,从2月的1.76天增长至5月的2.55天。而奥运频道与新闻资讯、体育、娱乐等频道的关联性较强,奥运频道用户流量及用户黏性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拉动相关频道用户流量上升及使用黏性的增强,达到1+1〉2的效应。

艾瑞咨询认为,奥运火炬传递、网上订门票等活动的展开使普通网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奥运,对奥运的关注度也直线上升。

视频转播权:提升影响力

四年之前,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相信绝大部分人还是通过电视及报纸来观看比赛,了解奥运。四年过去了,网络视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电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媒体平台。

我国的网络视频快速发展始于2006年,不久前CNNIC的网络视频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已经高达1.6亿,相当于每1.3个网民中有一个网络视频用户。

苏鑫对《经济》记者表示,和传统媒体比起来,网络的优势在于观看方便,不受时间限制,错过的比赛可以随时看重播。这一点对于上班族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同时,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也是其独特优势之一。可以设想,一个体育迷坐在电脑前,一边欣赏着网上播放的赛事直播,一边与志同道合的网友分享着对比赛的感受,这是多么有趣。

2008年7月15日,三大网络媒体公司新浪、网易、腾讯宣布与央视网签约,获得2008北京奥运赛事的互联网转播授权。央视网于2007年12月从国际奥委会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新媒体转播权,并有权在得到国际奥委会同意后将转播权分销给其他网络公司。

新浪、网易、腾讯签署的授权协议中明确规定,三家互联网公司均具备第一时间对央视网转播的北京奥运会赛事进行网络直播、点播的权益,其中包括了开幕式、闭幕式以及重点赛事内容。

苏鑫对此认为,获得奥运赛事网络转播权,意味着这三家网站和搜狐处在了平等的竞争地位,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而吸引广告投放。而在此之前,通过艾瑞咨询的监测表明,搜狐的相关广告投放量明显多于其他三家网站。

据媒体报道,2005年搜狐成为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商时,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报道的长处是文字和图片,视频是电视的长项。因此,搜狐当时主要强调图片与文字内容,并没有在意维护视频方面的权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三年之后,视频为互联网带来的总体流量已经超过文字、图片,由于其直观、迅速、现场感强,许多重大新闻在互联网上都是通过视频传播。

据AC尼尔森资深研究人士分析,2008年奥运期间,几大门户网站的网民覆盖率将会超过90%,这不仅将会提升新媒体在此次奥运新闻报道中的影响力,同时对奥运的报道宣传、奥运文化的普及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记者了解,奥运会共有3800小时赛事,而中央电视台转播奥运的各个频道加起来只能提供1200小时的播出空间,还有三分之二的比赛项目难以通过传统电视得以展现。网络电视为剩下的大部分比赛提供了播出平台和空间,央视网将开通60路直播轮播频道,全天候提供3800小时赛事点播。而通过出售网络转播权,央视网和其他网站一起构建了大规模的网络转播平台。

据了解,除了四大门户网站,PPS网络视频、悠视网以及优酷网等几家网络视频提供商也分别与央视网签署了协议,提供奥运赛事视频直播与点播服务。而政府有关部门已有规定称,若发现未经授权的网站转播奥运赛事及其相关内容,将对其严惩甚至予以关闭。

业内专家评价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传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赛事转播,这将极大提升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独立互联网分析师秦川则表示,如果我们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互联网公司对奥运资源的争夺之所以如此激烈,完全是因为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互联网的奥运商机

业内专家分析,各视频网站之所以如此看重奥运会的契机,目的有两种:一是利用奥运拉拢更多广告客户,尤其是那些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赞助商以及供应商的企业客户,多赚些钱。二是熬过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吸引流量,当一些视频网站在奥运会之后衰落,有了流量,活下来的网站将是胜利者。

艾瑞咨询认为,奥运的到来,不仅为网络媒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流量,也为其带来了无限商机。受奥运的刺激,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并在奥运期间出现网络广告投放高峰。

艾瑞咨询结合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奥运赞助商网络广告投放趋势与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整体变化情况基本一致,但是2008年5月,在网络广告总投放下跌4%的情况下,奥运赞助商网络广告投放费用不降反升,比4月份增长了27.6%,达5918.4万元。

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还表明,2008年4月,奥运赞助商中网络广告投放天次最高的是三星2389天次,其次为中国移动1552天次,联想952天次;奥运网络广告投放天次最高的是联想783天次,其次是中国银行477天次,一汽大众324天次。

艾瑞咨询认为,奥运期间,赞助商的网络营销战会愈加激烈,对网络广告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同时,相关网络媒体的营销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奥运营销价值凸现。

现在,借着奥运的东风,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各门户网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打开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几个门户网站,与体育营销相关的信息充斥屏幕,点击任何一个链接都能够带你进入充满活力的体育与品牌的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体育营销不可或缺的传播渠道。

第11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风险;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第三方支付,顾名思义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但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交易支付媒介,还为商家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收单模式和经营策略,为客户与卖家之间搭起了一座便捷的桥梁,同时也为我国金融多样化和网络等新兴金融载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中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6%。根据赛迪顾问的行业调查报告,截至今年1月,央行已为非金融机构发放了223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与此同时,已经有143家支付企业获得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牌照。其中银联商务利用其在卡类业务中及POS收单业务中打下的基础以46%的市场份额领跑市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凭借其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绝对优势紧随其后,易趣公司的PayPal、腾讯公司的财付通,以及易宝支付、快钱、百付宝、网易宝,环迅支付,汇付天下等也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根据赛迪顾问《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线上和线下市场正通过移动技术、O2O等形式不断进行融合。

在第三方支付得到快速推进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存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首先,第三方支付在法律上存在着界定的不明确。在我国现行的《非金融金钩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并未就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性质加以界定。而在第三支付服务的协议中,大多数服务商不会将自身定位于金融机构而是简单的将自己定性为网络运营中介商。但与此同时,这些公司也存在着客户支付资金的代管,为线上企业提供担保等金融机构职能。其次,第三方支付存在着洗钱、非法挪用客户资金等风险。客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和结算时,会存在资金滞留和暂存现象。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没有一套严密的监管和预警机制,很容易产生信用及操作风险。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大量使用各家银行的网上支付结算工具,导致银行无法直面客户并了解客户的交易意图,为不法分子洗钱及信用卡套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综合以上问题,我们发现第三方支付业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规范和突破:

一是制定一部行之有效的专门性法律,摸索一套对第三方支付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第三方支付功能对提供该项服务的公司性质和准入条件加以明确和规范。特别要注意对该类企业金融职能的明晰,使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触角能够到达此类公司中来。其次,应加大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套现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泄露客户信息仅处以一万以上三万以下的罚款或警告,而并未对第三方机构涉嫌洗钱、套现、欺诈等行为加以详细描述和明确罚则。在今后的立法、立案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酌情加大对该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不给政府监管留下死角。这样才能够让第三方支付平台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务于广大用户。

二是积极引入银行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伙伴。由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各家银行也在积极开发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功能,意图在这个新兴市场中谋得先机。虽然银行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该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同质性较为严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发现,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未来一定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发统一的支付平台为客户的支付结算提供更多的便利,并提高客户的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的结算成本。

三是效仿发达国家运行模式,建立个人与企业的电子ID。美国在早前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中制定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执行办法,即建立以个人、企业邮箱和个人身份、企业经营信息为基础的电子ID,在这个ID号下,完全记录了个人与企业在各家银行的账户和信用信息,通过该ID,监管部门也能轻松查阅个人与企业相关交易信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也为监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结合我国自身情况,现如今我国大多是个人和企业拥有网上银行和电子邮箱,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利用个人邮箱或QQ、MSN号码规范和统一个人、企业网银及电子银行用户名称,使个人邮箱、QQ、MSN号码成为个人与企业的专属电子身份认证码,客户可以使用该方式进行统一登录网银或进行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人行及银监部门也可通过该认证码轻松掌握资金的动向和用途。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监管和法律上的缺失。缺乏规范性会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电商平台发展趋于畸形和过度规模化,而一旦资金出现风险就会瞬间分崩离析,产生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银行作为电商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唯一支付途径,无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将银行体系早日加入到第三方支付系统的监管系统中来,直接决定了第三方支付系统发展的未来。面对第三方支付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银行的电子平台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支付结算体验。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化背景 报社 广告 发展 策略

在网络化背景下,对于我国的报社而言,广告业务的开展中面临了日趋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据国内相关部门统计:2001年-2010年,国内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促进了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报社广告业务则表现出逐年缩水的现状。因此,在网络化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积极探索报社广告的发展新策略,促进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的有机结合,从而开创国内媒介广告发展的新局面。

一、“二八法则”与“长尾模式”的有机整合

由于报社广告普遍具有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其广告客户以药品、通讯产品、房地产企业、食品企业等利润较高的行业为主。由于报纸的广告费用高、周期长,主要广告客户往往来自于房地产、药品、通讯等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据国内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的报社广告业务以少数高利润行业为主,约占广告总收入的75%,鲜明体现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的“二八法则”。在“二八法则”的影响下,报社广告的经营模式必须保证覆盖面足够大,从而保证其渗透率与传达率符合要求。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导致报社广告的大范围传播已经越来越困难。因此,在新的网络化背景下,为了实现报社广告的持续开展,必须逐步加强其向“长尾模式”的转变。所谓的“长尾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热卖商品向缝隙市场的转变;较为多样化的充裕经济;很多小市场聚合成为一个大市场。从报社广告的创新发展角度而言,在网络化环境的影响下,必须摆脱过分依赖于部分大客户的传统业务模式,逐步拓展广告业务的覆盖范围,为营销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广告业务空间,从而在保证报社广告基本收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现有受众的规模性附加值,这才是报社广告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两种媒体结合,增加报社广告的有效受众

根据英国的一家大型网站调查:对于18-24岁的年轻男性而言,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吸引力逐年下降,而现代的年轻人则更多的迷恋于网络。国内互联网络监管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至2010年底,国内网络游戏玩家的数量保守估计超过3200万。由此可见,随着各类新兴媒体的出现,报纸的传统媒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习惯于通过网络浏览各类信息,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报社在开展广告业务时,必须注重多种技术手段的联合应用,以实现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的结合,现在较为常见的有:电子报:手机报等,不但增加了报社广告的有效受众,而且充分结合了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的优势。例如:在某知名体育运动品牌的报纸广告中,通过大幅彩页的方式开出了一组连环画,利用故事的形式介绍某一新款运动鞋,但是却没有给出故事的结尾,而是在版面的结尾部分写出了“下文请在因特网上欣赏”。通过登录网络,人们可以欣赏到同一版广告的不同结局,从而提高了受众的兴趣。由此可见,在网络化背景下,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只要合理进行联系,必然会打开两种媒体结合的新局面,从而全面增加报社广告的有效受众。

三、利用网络的数据库功能,正确、及时地评估报社广告的传播效果

在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业务部门很难准确的掌握到其实际传播效果,而利用报纸进行用户信息调查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是在互联网中,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与指标,可以得出详细的广告页面点击数、访问数及页面下载数等,使广告公司与客户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广告在后的实际影响效果。因此,在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中,必须本着对用户负责的原则,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数据库功能,根据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类数据与信息,从而正确、及时的评估报社广告的传播效果。对于传播效果不理想的广告业务,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在强化传播效果的同时,提高报社广告业务的经济收益。例如:某中型服装企业的产品以中档男士西装为主,目标客户主要定位于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职场男性。为了增强广告的实际传播效果,该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及宣传部门的预算方案,制订了报社广告与网络广告同步推广的策略,即在省内各主要报社刊登大幅的企业形象广告,并且在公司主页设计了精致的广告页面和业户反馈信息栏,以便企业及时掌握客户对于产品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生产和销售商方面的调整。经过3个月的广告宣传与传播效果调查,该企业的广告起到了理想的效果,企业的销售额逐月上升,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四、利用网络传播实时、成本低等特点,促进报社广告经营方式的转变

与网络报告相比,报社广告一经投放很难进行更改,即使可以进行改动也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而在网络广告在投放后,可以根据客户的意见随时进行内容的调整,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收费也明显低于报社广告。例如:在58同城、网易、新浪等知名网站广告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借助于网络的巨大宣传效应和相对较低的费用,从而实现企业的推广意义。因此,在网络化背景下,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要更好的利用网络传播的实时与成本低等特点,促进报社广告在策划、品牌意识、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大幅转变。特别是对于国内的大型报业集团而言,在开展广告业务时不但要注重平面媒介的应用,更要充分挖掘企业官方网站的潜能,可以在网站中开辟专业的广告页面,使用户在浏览报社网站时,也可以选择性的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内容,从而促进报社广告经营方式向网络化特征的转变。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业、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内的报业而言,广告是其主要利润增长点,面临网络广告的冲击和影响,一定要注重广告业务创新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另外,为了顺应时展潮流,在报社广告的开展过程中,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报社广告的多途径传播也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增加有效受众的根本途径之一,必须引起报社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盂文生.浅析报纸广告与网络广告的互动经营[J].新闻传播, 2010, (4): 88

[2]孙肇伦.网络时代报纸分类广告的运作策略[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8):89-90

[3]张笑寒.网络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以中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哲理:论坛版, 2010,(3)

[4]成爱君.网络时代都市报如何创新盈利模式[J].传媒观察,2010,(11): 18-20

[5]成远.互联网广告超越报纸之后[J].商业价值,2011,(3):19

[6]金东波.网络时代,报纸应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传播, 20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