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

时间:2022-05-28 10:2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整改情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整改情况报告

第1篇

审计的一般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表示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通常包括:公允性、合法性和一贯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基层工会审计整改报告范文参考,欢迎阅读!

基层工会审计整改报告范文参考一

一、五年来经费收支情况的审查意见

经费审查委员会对本级财务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认为,五年来工会财务工作适应工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针对各类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多方面的有效措施。在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贯彻“增收节支、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工作原则,使工会经费做到了收支平衡,尚有结余。

经审定,20xx年至20xx年,乡总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如下:总收入为元。包括:县总工会拨入活动经费元,乡财政补助经费元,会员会费收入元,其他收入元。

五年总支出为元。其中:上解县总工会经费元,职工活动费元,其它支出元。截至2011年底,经费结余为13131.89元。

经审议,五年来乡工会财务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财政法规,遵守财经纪律,不断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工作管理,并能积极组织经费收入,将各项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在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减少了漏拨和欠拨经费的现象,使拨交经费数额逐年稳步增长,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注意合理调配经费,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储备了一定的经费,为工会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加强核算,建立了三级帐目管理,做到了帐证、帐表、帐帐相符,经费收支帐务清楚、真实,财务核算工作符合规定。

为了更好实现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目标,在已经有了必要经费结余储备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乡总工会今后要适当扩大职工活动费和工会业务费的支出比例,关注热点,活跃基层,培育典型,加大重点工作的投入,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工会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证必要的经费结余储备,以防风险。

二、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推进经审监督工作五年来,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推进经审监督工作。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依法独立实施审查、审计,加大经审监督力度,加强工会廉政建设,促进工会经济活动规范运作,在工会整体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经审工作机制

工会经审委员会是代表会员群众对工会财务收支、使用和财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监督的组织。加强经审组织建设,配备高素质的经审干部,是搞好经审工作的基础。五年来,经费审查委员会加强了对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要求基层工会经审会做到“三同时”,即在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时要同时考察、同时选举、同时报批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在经审委员退休、调离时做到及时增补委员,把政治素质高、作风正派、有专业知识的干部选配到经审工作岗位上。

注重制度建设,是促进经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保证。五年来,乡工会经审会注重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对本级财务预决算“必审”制度;坚持经审会定期向工会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坚持经审会学习制度。促进了经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经审干部的自身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工会干部和经审干部变动较大的现状,强化经审干部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突出国家法律、法规的应用和经审工作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达到了对参加培训人员的业务指导、道德教育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使经审干部明确了新时期工会经审工作的精神,掌握了工作要领。

(三)扎实做好经审工作

实行基层工会经审工作台帐化管理,把台帐作为经审工作自我约束管理的载体,将工作计划、会议内容、审计工作、工会经费计拨、问题建议等内容都反映在经审工作台帐上,实现了整体、动态的管理。

(四)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经审工作整体水平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经审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经审工作发展趋势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工会经审工作的现状、存在困难及问题。

经过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工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经费审查工作的关键;经审干部的工作水平和素质是做好经审工作的基础;行政经费的支持是做好工会工作的保证。

基层工会审计整改报告范文参考二

根据你单位对我局进行的20xx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下发的《审计报告》(白审财报〔20xx〕第5号)中指出的我单位在20xx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我单位积极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部分排污费的预算安排及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整改情况:下一步的预算经费安排,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排污费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安排,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二、关于部分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1、下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较早,但送时间较晚;未实行按季征收、而是一次性送达及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无下达日期,无送达回证日期,无计算复核人签字的问题。

整改情况:我局于20xx年8月开展排污费征收自查自纠后已做了明确规定,排污费的计算、审核、送达等环节的工作采纳7天的办结制度,每个环节的办结时间不得超过7天。坚决杜绝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时间较早,送达时间较晚及未按时征收等现象的发生。

2、未能完全按照《排污费的征收管理程序》的要求按时申报,登记审核,申报核定、计算征收和缴纳的规定程序执行的问题。

整改情况:20xx年7月为规范排污费征收程序,我局明确了计算,审核、复核排污费人员,严格按照《排污费的征收管理程序》的要求按时申报,登记审核,申报核定、计算征收和缴纳的规定程序执行。

三、关于以旅行社发票报销差旅费的情况。

整改情况:我局已于20xx年7月19日,缴纳了3万元的罚款,今后我单位一定按照审计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局财务制度,绝不允许同类问题发生。

四、关于超拨工会经费的情况。

整改情况:我局已于20xx年7月16日、8月9日,分别归还了行政2.9万元和1.78万元,合计4.68万元。今后我单位一定严格按照《关于规范用行政经费对工会补助标准的补充规定(暂行)》白府办通【2002】81号文件执行,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对基础政策、文件、办法的学习,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五、关于出纳现金短款5837元的情况。

整改情况:我单位出现的出纳现金短款5837元的情况已在盘点期内立即进行了纠正,同时在局职工大会上进行了批评,出纳人员写了书面检查,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单位一定严格要求会计和出纳人员,严格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做到账款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六、关于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的情况。

整改情况:1、监测站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工程。2、粑粑坳小湾河工程于20xx年7月开工建设,该工程将在三个月内建设完毕。3、七彩湖排污沟改造项目于20xx年7月验收。

七、关于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情况。

整改情况:我局已将结余的资金全部安排在20xx年的预算资金中,预计在20xx年底全部拨付完成。

八、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情况。

整改情况:我局已督促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加强学习《会计法》和区政府各项会计规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用油、办公品、酒类的领用程序,规范凭证归档。

基层工会审计整改报告范文参考三

20xx年2月,杭州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杭州市20xx年“春风行动”专项资金的募集、使用、管理和绩效及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对相关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出具了《20xx年度“春风行动”专项资金审计报告》(杭审社报[20xx]16号),重点对“春风行动”政策执行做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提出了有关问题,对此我们做了以下整改,具体如下:

一、关于外来务工救助面窄额小问题的整改

报告指出:20xx年底“外来工特困救助”专户资金累计结余11053.59万元(其中:本金1亿元),2008年到20xx年,共计救助外来务工人员160人,累计支出143.46万元,外来务工救助面窄额小。针对这一问题,从3月起,市春风办已先后到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文卫体工会、工业工会、农林民政工会,走访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街道、社区工会干部,企业工会干部,以及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意见建议,发放有关政策宣传册200余份,面对面了解了当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心贴心倾听了救助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市委办发[20xx]1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杭州市20xx年“春风行动”的通知》精神,对《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市委办发[2011]108号)提出完善和修订意见,进一步扩大救助面,切实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因重大疾病、急难险情等导致的经济困难,提高“外来工特困救助”专项资金的绩效。

二、关于“春风助医”未能有效开展问题的整改

报告指出:阿里巴巴专项救助资金每年500万元,20xx年实施1年来,实际支出74.7万元,救助效果不够理想。今年,我们与阿里巴巴重新签订了《项目捐赠协议书》,并将救助对象从老城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扩大到三区、四县(市)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同时,我们将请专业公司对老城区因病致贫的家庭进行调研和数据测算,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宣传阿里巴巴?春风助医政策,提高该专项资金的绩效。

三、关于家庭收入证明不规范问题的整改

报告指出:对20xx年阿里巴巴?春风助医申报材料中家庭收入证明缺乏较为明确的标准和内容。目前,我们根据人社、民政等部门规范要求,制定了《申请杭州市“阿里巴巴?春风助医”家庭收入证明规范要求》(详细见附件),统一了申请杭州市“阿里巴巴?春风助医”的家庭收入证明的标准。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审核监管问题的整改

第2篇

一、切实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成为行政执法的难点。国务院、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级政府认真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因此,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狠抓审计整改的落实,在全区营造一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执行审计整改工作“五项制度”

搞好审计整改工作,必须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因此,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审计整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整改情况报告制度。一是被审计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区审计局报告审计整改方案、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二是区审计局要不定期地向区政府报告审计整改情况;三是每年年底前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综合情况。通过以上报告制度的落实,使区人大、区政府及时准确了解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并以此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由区政府办公室、区纪监委、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资委、审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并落实1名联络员,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列席。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审计局。联席会议每季召开1次,由区审计局通报审计整改情况,提出协调解决审计整改的相关问题的建议,各成员单位通报审计整改工作相关问题,区纪监委、区委组织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干部管理、监督、选用的日常信息。

(三)整改进度督查制度。区政府办公室及区纪监委督查审计整改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促使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对涉及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协调沟通,促使有关部门及时依法查处,并将督查、查处结果反馈区审计局。

(四)整改责任问责制度。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问责的重点对象。问责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由区纪监委、审计局在这三个方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具体操作上,还可采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意问责、媒体新闻问责等形式。

(五)整改结果公开制度。区审计局要在继续做好审前公示的基础上,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审计整改情况,促使被审计对象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工作。公开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在被审计单位公布审计整改情况;二是在区政府网站上审计整改信息;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并对那些拒不整改和屡查屡犯的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批评。

三、切实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

审计整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审计整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及时了解审计整改情况,认真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确保审计整改取得预期效果。

(一)抓好审计法制建设,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依法治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将审计整改工作制度纳入全区“五五”普法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民审计法制意识,促进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落实。

(二)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把审计成果提升到更高层次。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听取区审计局意见,对审计查出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防止、遏制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

第3篇

1.创新财务风险实用管控手段,实现财务风险分层分类管理首先构建风险管理模型、探索风险导向型稽核模式,然后对财务风险实行分层、分类和集中管理,较重大风险隐患企业总部集中管理,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进行及时有效管控;日常理财活动风险通过创新和丰富稽核手段、将常态化在线稽核与日常风险巡查高效融合,达到防控关口前移目标,自下而上、层层抓落实,不但提高了稽核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基层单位依法治企的自觉性和风险防范意识。2.创建检查问题整改跟踪信息平台,实现检查风险及时闭环管理随时将内外部检查、专项治理、日常风险巡查等发现的问题提交跟踪整改信息平台,在线监控问题整改工作。建立人机共管机制,使每一个问题始终处于在线监控状态,实现问题跟踪管理精细化,达到“三不放过”目标,即大小问题均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问题反弹未问责不放过。

二、构建多层防控体系、实施财务风险全过程闭环管理主要做法

(一)做好事前控制

以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为基础,做好事前控制。1.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对风险实施计划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由财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公司系统全员参与。报告全面总结上一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研判当年风险管理总体形式,收集辨识风险信息,实施风险评估,对重大风险关键成因进行量化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措施和重大风险应急预案。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分步实施,全程管控,责任到部门、到岗位,施行问责制,使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实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控制较重大财务风险制定《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管理办法》明确重大报告事项的内容、报告程序和责任,并在报告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单位进行约谈,传递了财务管理责任,形成了财务风险的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有效地管控了较重大财务风险。

(二)强化事中控制

加强常态化在线稽核,扩大稽核覆盖面,建立日巡查月报告制度,施行问责制,将财务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实时防范日常理财活动存在的风险,强化事中控制。1.大力加强常态化在线稽核从在线稽核规则中选择实用性强且能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差错或账务处理遗漏的稽核规则,在财务软件系统中配置作为定期稽核任务,每月结账前系统自动运行对所属单位当月数据进行在线稽核,所属单位对稽核发现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当月,不留遗患。省公司对各单位定期稽核工作加强监督和考核,并吸取各方建议,使常态化在线稽核项目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扩大稽核覆盖面,使在线稽核单位由公司所属电业局扩大到所属各单位,在线稽核覆盖率达到100%,稽核任务完成率、发现问题整改率均为100%。2.建立落实日巡查月报告制度制定财务稽核日巡查月报告工作制度,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代管农电企业和公司拥有控制权的其他单位,将日常财务稽核制度化;稽核内容涵盖经济业务全部,列示风险巡查提纲,重要风险控制点158个;当日发生的经济业务,当日稽核,当日发现问题,当日整改;按月形成日常稽核报告,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在报告上签字,若以后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单位主管财务领导承担连带责任;稽核报告作为会计档案管理,归为会计报告类档案,按期转入档案馆,保存三年。

(三)重视事后控制

开展专项财务稽核,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创建检查问题整改信息平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完善管控要素,形成财务风险管控长效机制。1.组织开展专项财务稽核以强化财务管理和确保“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期间资产安全为目的,省公司开展了财务管理、资产移交等项目专项稽核。财务管理专项稽核内容为八类,涵盖了预算、电价、资金、会计基础工作等,财务部全员参加,保证了稽核质量和效果。聘请社会中介结构,开展资产移交稽核,对“五大体系”建设期间合并单位、撤销单位开展资产清查,盘点资产,建立移交清册,确保按时移交,确保资产安全完整。2.创建检查问题整改平台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开发检查问题整改信息平台,全过程跟踪管理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收集2005年以来各种内外部检查问题,实施在线监控管理,及时跟踪和落实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但实现了检查风险闭环管理,而且为丰富财务风险案例库、运用稽核成果和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检查问题整改跟踪信息平台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收集功能:随时将内外部各种检查、专项治理、月度风险巡查等发现问题以EXCEL表格方式直接导入数据库,进行归集分类和编码,动态维护问题数据库。(2)查询功能:省公司和各单位可以通过系统、离线或在线根据不同纬度(例如:检查部门、责任单位、问题<风险>类别、发生时间、整改计划、整改措施、整改状态等)查询问题状态;按月生成整改进度表。(3)管理功能:问题责任单位可以通过系统,输入风险应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间表;反馈整改完成情况及结果、上传整改证明文档,省公司稽核财税处及时在线审核各单位提交整改证明文档,在线确认整改完成状态,关闭整改彻底问题。(4)一键生成年度整改情况表:年终决算一键实时自动生成问题整改工作情况表,真正做到不重不漏、整改信息准确可靠,进一步提高年度决算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效果

(一)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2012年,财务风险管理以实用化为首要目标,更加贴近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风险管理体系日臻成熟,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组织基层单位开展财务风险梳理评估和月度风险巡查,提高了财务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和依法治企的自觉性,并通过执行日常风险巡查程序和落实检查整改措施等,从财务环节向业务部门传导,多管齐下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在公司系统内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稽核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培养了高素质财务稽核队伍

通过扎实推进常态化在线稽核与月度风险巡查机制,在线稽核覆盖率达到100%,当年稽核任务完成率、发现问题整改率完成100%。以在线稽核和单位开展日巡查为主,以省公司安排专项稽核方式来督导各单位巡查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稽核工作效率。各单位通过实战训练,提高了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熟练掌握了在线稽核功能应用,扎实开展了日常财务稽核,深刻领会了稽核工作规范要求,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稽核队伍。

(三)财务稽核成果强化运用,健全了长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公司以“重在整改规范、重在完善规章制度、重在构建长效管控体系”为目标强化稽核检查成果运用。定期对历年检查发现问题或风险进行比较、分类分层梳理、深度剖析成因、分析变化趋势,并针对重大和共性问题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形成专项报告向各级领导汇报,并逐步将财务稽核中提出的有效措施和管理建议转化为规章制度,健全了长效监管体系。

(四)现有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创建了常态化整改工作平台

第4篇

文章结合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就当前落实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被审计单位、督促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以及内部审计的体制和机制等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对策

审计整改,就是被审计单位在对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异议的基础上,自我进行整改和纠偏的过程。审计整改作为审计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是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延伸,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只审计不查处、不整改,等于没有审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整改的审计发现比没有发现更可怕。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既达不到内部审计查错纠弊、揭示和预防的目的,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不仅发挥不了审计制度本身应具有的震慑作用,相反还可能增加被审计单位“前审后犯、边审边犯”的胆量,从而导致类似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本文结合系统主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着重从主管部门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当前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从被审计单位看,一些单位领导对审计整改促进单位加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抓早抓小的预防作用认识不足,担心整改使自身利益受损,往往采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1],使得审计整改难落实。表现为:一是对与切身利益关联度不大的问题,一般比较容易整改。如对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只要象征性地修改或完善几个制度就可以算是完成整改。由于制度的执行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审计部门短时间内很难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审计整改仅限表面化,整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对涉及单位局部利益的问题浅源性整改。一些单位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整改时存在攀比心理,徘徊观望、左顾右盼,不愿深入整改。如纠正单位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奖励等问题时,被审计单位往往以维护稳定为由,采取由少数单位领导层退回多发的奖励,不愿触及多数人的“利益”,只是进行浅源性整改就算是完成了审计整改任务。三是对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拖延整改。如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前任或者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现任不管前任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情况复杂,整改难度大,现任领导大多数不愿花大力气去整改,或是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就是不改,敷衍拖沓,严重影响整改时效。从内部审计部门看,内部审计“监”而不“督”,重审计、轻整改现象普遍。由于内部整改主体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审计整改的问题往往会触及一些部门或个人利益,督促审计整改远比审计发现问题要复杂,利益冲突导致很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如内部审计部门一般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只作书面形式上的审核,并未依据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相对重要程度,及时采取不同的后续跟踪审计,使得被审计单位的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整改蒙混过关。

(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否独立、审计报告关系是否恰当,对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在组织中地位至关重要,它是内部审计有效履行其责任的必要因素[2]。在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次不高,内部审计不是主要领导分管的情况下,其在审计中就很难保证适当的信息沟通,审计报告关系不顺导致审计信息在向上报告的过程中,受个人利益冲突影响,往往会选择性过滤掉一些性质敏感的问题。一些应该反映的重大问题未能如实反映,审计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够客观,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只能跟着流于形式。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来看,一般情况下,审计组组长的职级往往远低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职级,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主管领导再不具有职级优势的话,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多少会有所顾虑,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整改失去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都只能对一些表面上的问题进行整改,一些深层次的重要问题反而得不到整改,审计整改仅限表面化。

(三)督促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一是内部审计部门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力度有限。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使得审计意见或建议本身缺乏硬性的约束力,在出现被审计单位消极应付审计整改的情形时,后续审计的督促作用就显得十分有限。二是缺乏督促审计整改的部门联动机制,监督合力远未形成。由于大多数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问题与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督促、管理有关,内部审计部门如未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情况通报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人事和财务等各相关业务部门,让“条条”这条线也来督促整改,就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从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仅靠内部审计部门独立督促审计整改,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三是审计整改结果透明度不够,群众监督乏力。公开、透明是促进审计整改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内部审计中普遍缺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审计整改情况一般只有审计整改责任主体自己知道,群众对此并不知情,更无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屡审屡犯”行为的发生[3]。

(四)督促审计整改的考核、问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目前,虽然大多数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了审计回访、审计约谈制度,对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相应的奖惩问责力度不够,其执行效果不够明显。一是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如有的未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对该单位的综合考核、评先评优中,有的虽纳入考核但所占分值权重太小,引不起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相关部门的重视。二是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流于形式。由于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情况对其主要领导考核、提拔的“参考”作用十分有限,甚或基本不起作用,以致很难引起相关单位领导者高度重视。三是审计整改追究问责力度不够。多数单位未建立内部审计整改问责制度,或是建立的制度中关于问责的奖惩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很难依据审计中发现问题、审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

二、内部审计整改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

内部审计整改到不到位,关键在于落实审计整改的各责任主体的领导认识到不到位,是否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一是要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亲自组织整改工作,被审计单位的整改部门之间才不会相互推诿,审计整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二是内部审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后续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延伸,对于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要改变以往“监”而不“督”,“重审计、轻整改”的误区,切实履行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责任,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始有终,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审计整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保持恰当的审计报告关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听取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汇报,及时、全面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整改的落实进度,切实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客观反映问题。二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严守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理解和认同,促使其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和完善督促审计整改监督机制,提升监督合力

一是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细化审计整改内容、目标、时点。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整改所需时间决定采取不同的后续审计程序。如采取专项后续审计,或是附带式的后续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要对重要的问题整改措施进行现场确认、评估,评价整改现状,形成后续审计报告及时报单位领导和被审计单位,加大督促审计整改的力度。二是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内部审计部门要争取在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支持下,建立督促审计整改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将审计发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情况向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等有监督、奖惩权的部门通报,借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如一些单位已经在探索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察整改工作督办中,以巡察整改督促审计整改,由于主管部门巡察工作直接对单位权力机构负责,无形中加大了督促的力度,使得一些屡查屡犯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三是逐步扩大内部审计整改结果公告范围。内部审计部门要逐步扩大审计报告的主送和抄送范围,将过去只向被审计单位主送审计意见书的做法,改为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向对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监督、管理部门抄送,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压力和推力。借鉴国家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的做法,建立内部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扩大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开范围,除及特殊原因不宜披露的内容外,要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运用、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一是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把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的情况与其领导个人政治前途挂钩,促进被审计单位领导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二是把审计整改结果纳入考核范围。主管部门要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其绩效、评选评优的重要内容,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相关部门的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三是加大审计整改问责力度。要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增强惩处的威慑力。加大对拖延审计整改或应付整改、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必要时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发挥问责的震慑作用,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曹晓娟 单位:安徽省司法厅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课题组.基于审计整改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41-45.

第5篇

【关键词】 ST公司;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报告;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040-04

一、引言

笔者选取常规数据来分析2014年内控评价报告披露的整体情况。

表1对2014年内部控制的整体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2012年、2013年的整体披露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由表1可知,2014年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共有2 586家,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有2 536家,占比98.1%;未披露的有50家,占比1.9%。在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2 536家公司中有2 522家公司的内控评价报告结论为整体有效,占比99.4%;14家公司的内控评价结论为无效或其他。在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2 536家公司中,有550家披露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占比21.8%,且有546家对披露的缺陷采取了整改措施。

从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占比数量上可见,自2012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评价报告以来,披露的数量逐年上升,2013年披露占比为99.9%,几乎实现了全部上市公司均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要求。2012―2014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推进实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呈现差异化的趋势,“非整体有效”结论的比例稍有上升。2012―2014年,大部分公司缺陷认定的类型为一般缺陷,且数量有所下降,重要缺陷的认定数量也有所下降,但是,重大缺陷的认定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此数据只反映了内控评价报告的整体表面情况,由于数据剔除了ST公司,且多数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无论是从相同的心理状态或者实际的市场需求出发,各公司披露的整体情况非常相似。由此,更加不能体现内部控制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

本文选取了2010―2014年间的企业内控评价报告数据,找出ST公司转换的时间点,分两种情况(一是正常ST/*ST;二是ST/*ST正常)讨论转换前、转换中及转换后三年间内控评价报告各部分披露的情况,从而找出产生前后披露变化的原因。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相关文献回顾

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经历了由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程。SOX法案颁布前,重大经济事件、战略制定实施、重要投资等因素都会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的产生(Ashbaugh-Skaife et al.,2009),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下降。而不好的内部控制会给管理层带来不当挪用企业现金流量的机会(Lambert et al.,2007),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敦促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陷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美国于2004年针对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最严厉的SOX法案。法案实施后,经营复杂(Ge and MeVay,2005)、规模小、财务状况差、成长性高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概率更高(Doyle et al.,2007)。而且,不同特征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信息含量也不同,信息含量决定于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又造成不同的市场反应(France et al.,2005;Hammersley et al.,2011)。

我国自加入WTO后,会计准则规范等逐步与国际趋同,于2008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11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和指引的颁布标志着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权威性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王军,2010)。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强制披露规范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显示:规模越大或财务状况越好的公司,其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两类指标的披露水平越高(李颖琦等,2011)。但是,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使未来1到3年的销售增长率下降,对于披露公司层面缺陷、顾客群体多数以工业用户为主、拥有高研发强度的公司,销售增长率下降的速度更加显著(Nancy et al.,2014)。同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虽然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张然等,2012),但是并没有显著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于忠泊和田高良,2009)。因此,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应进一步研究内控评价报告披露质量低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三、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14年间的ST/*ST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截至2014年12月31日,由正常公司过渡到ST/*ST公司且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数量为97家;由ST/*ST公司过度到正常公司且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数量为216家。本文使用的内部控制评价相关数据来自样本公司在上交所、深交所、巨潮资讯等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的2010―2014年间的内控评价报告,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表2显示:在2010―2014年间,由正常到被ST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共97家,其中披露的内控评价报告有效的为70家,只有002200*ST大地、002506ST超日和600145*ST国创三家企业的内控评价报告结论是无效的。统计年间内控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的有4家,分别为2010年002200、2013年002506、2014年600145和2013年600598。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有2家,为2014年000594和600247。

表3显示:正常期间,披露一般缺陷的仅有19家,披露重要缺陷的仅有2家,披露重大缺陷的仍然仅有2家,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有8家,未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有24家,除去本年未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公司,内控有效且不存在缺陷的公司占67.1%。未披露整改情况的有53家,占有效评价的75%。数据说明:ST公司在未被ST之前内控评价报告和缺陷的披露水平并不高,未披露整改情况的公司居多,说明公司对于一般缺陷的整改并不重视,但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可能构成重大或重要缺陷。

公告被ST/*ST当年,披露一般缺陷和重大缺陷的数量有所上升,且整改力度加大,全部完成整改的数量由7家上升至12家,未完成整改的数量明显下降,内控评价报告与内控审计报告的一致性情况明显好转。由于多数被ST的原因为连续两年亏损,故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下降,因此,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数量由8家上升到10家。此数据说明两点问题:一是被ST/*ST当年,公司对各项披露情况更加认真,披露的评价结论更加谨慎;二是仅不足一年时间披露缺陷的数量明显上升,说明前一年公司确实不存在缺陷或者存在缺陷但并未如实披露,才会导致被ST后披露缺陷数量突增的情况。

被ST/*ST后,与公告当年比较显示,披露一般缺陷的数量明显降低,由24家降到21家;披露重大、重要缺陷的数量有所下降,同时,未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未披露整改情况的数量明显下降,分别由24家降至12家和由45家降至26家。说明ST公司希望通过较少的缺陷和加大整改力度来实现早日“摘帽”。

表4显示:在2010―2014年间,由ST到恢复正常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共216家,其中披露的内控评价报告有效的数量为119家,只有000892ST星美、600234*ST山水和600671ST天目三家企业的内控评价报告结论是无效的。统计年间内控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的有3家,分别是2013年600800、2014年600234和2014年600671;内控审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有2家,分别是2013年600076和2014年000892。

表5显示:从ST/*ST到恢复正常期间,内控评价报告与内控审计报告结论的一致性数量明显上升,而未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未披露整改情况两项指标数量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了在转变期间内控评价报告的披露质量显著提升。但无论是一般缺陷还是重大、重要缺陷的披露数量,还是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数量都在逐步上升,这也恰恰印证了表3所分析的,ST企业在ST期间出于急于“摘帽”的心理,从而尽可能少披露缺陷和加大整改力度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通过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数量的激增可以知晓,即便是在恢复正常状态后原ST企业的财务状况仍然没有好转。

四、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控评价报告的改进建议

(一)内控评价报告制定者需要转变心态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于顾客对公司能力的看法以及公司给予顾客荣誉等方面潜在的激励作用呈负向影响(Nancy和Rachel,2013)。他们将披露内控缺陷前与披露内控缺陷后的销售增长率作比较,发现公司在披露内控缺陷后销售增长率有所下降,对于那些披露公司层面内控缺陷、顾客群体多数以工业用户为主、拥有高研发能力的公司,销售增长率下降的速度更加显著。公司的内控评价报告披露高层也许正是知晓消费者这一心理,因而,在披露内控缺陷时采取了“避重就轻”原则,这也恰恰印证了本文数据分析的结果。但是,这种“避重就轻”的心态将直接导致内控评价报告失真的可能。

Nancy仅研究了前后1―3年间销售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因此,她的研究结论仅在1―3年的时间是成立的。而一家公司从发现缺陷到整改到利润恢复甚至增长的转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Nancy的研究中还发现,当公司对于披露的内控缺陷未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时,销售增长率下降的速度更快;当公司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时,下降的速度却是反转的。由此可见,披露缺陷并非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未能正确对待缺陷,以及未能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带有缺陷的内控评价报告虽不能释放企业内控有效性的信息,但可以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敦促管理层查找缺陷产生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该公司内控的薄弱环节,观察该公司未来几年整改后的发展进行理性投资。理性的投资者绝对不会因公司某一年所披露的缺陷而放弃对该公司的投资;相反,若该公司整改后的经济利润有所上升,投资者会对公司的未来前景更具有信心。只有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循环(图1)。既然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消费者的心理,那么,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二)不同行业应分别就各行业重点业务内控情况进行披露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于内控评价报告披露范围的描述只指出应当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18项具体指引,并结合公司自身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具体应披露的范围并未明确说明。

笔者通过随机阅读100份左右的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发现,大多数公司只是照搬照抄18项指引的业务内容进行披露,并未结合公司实际,如南方黑芝麻、科大讯飞、三全食品、宝利来控股等。因此,建议在披露中以“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加“重点关注业务领域”的形式进行阐述,并在后面的具体披露情况中就重点关注领域进行详细阐述,如零七股份、三元食品、海天调味等。

(三)内控评价报告中应增添的两项披露内容

一个企业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等于拥有有效的内部控制。由此,内控评价报告应更多地披露能判断内控有效的相关条款,从而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运作状态。

1.披露向公司提供内控评价报告咨询业务的事务所

笔者了解到,多数公司在对自身内控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向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专业机构咨询内控评价实务中的一些问题。而多数公司选择的咨询对象往往是为其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事务所。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为了降低再次聘请其他事务所所增加的成本;第二,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事务所在评价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更加了解,便于及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这样操作的结果使得内控评价报告失去了真正的价值。

内控评价报告对外披露的意义在于:第一,便于外部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是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维持信任的保证;第二,避免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于承揽审计业务和收取审计费用等目的,过分讨好企业,从而出具不实的财务审计报告。而目前的公司多数将财务报告和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审计报告进行整合审计。因此,要披露向公司提供内控评价报告咨询的事务所,并与实施整合审计的事务所区分开来,才能实现内控评价报告披露的真正意义。

2.披露公司建立及更新内部控制系统的时间节点

笔者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即便一家公司内控是在一两年间建立起来的,但是,依靠外界做起来的内控体系却表现得很完善,无论是制度的完整性亦或流程的合理性以及与实际的相符性,这些都会在设计中被考虑到,以备应对外界的检查,而一些存在缺陷的地方却不会体现在内控系统中。因此,便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外界评价的结论中,一切都是合法合理、合乎情理,但真实的经济效益却并不乐观,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只有公司管理人员最清楚,毕竟内控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与实际磨合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披露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更新的时间节点,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判断其内控评价报告的真实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颖琦,陈春华,俞俊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3(8):62-68.

第6篇

2、做好迎接省局财务内审前的各项工作.及时总结我局的内审工作、结合整改情况写出自查总结、编制有关报表、迎接省局内审。

3、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注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4、进一步加强经费的管理监督、继续做好县(市)局凭证日常审核工作、及时纠正发现问题。

5、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6、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岗责体系建设。

7、做好二季度、三季度经费收支的分析工作。

8、想办法出注意、提出增收节支措施。

9、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实施阶段工作、不断提高处内每位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圆满全年完成任务。

10、做好年终结账的准备工作、所有经费收入、支出按所属年度入账、调整各项经费的余额。

第7篇

摘要:2015年6月28日,审计署了14家央企201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其中13家均发现违法违纪线索。本文通过分析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央企审计结果公告,发现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导致的问题金额比例是最大的。央企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健全与完善央企内部控制制度非常必要。

关键词:央企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结果公告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央企。中央企业包含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由国资委管理的企业;第二类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主要是金融行业企业;第三类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管理的企业,包括铁路、黄金等行业企业。本文所说的央企是指第一、三类的112家企业。

(二)内部控制。根据美国COSO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我国财政部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审计署5部委2008年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重新定义了我国的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2011―2013 年审计署审计公告中被审计央企的基本情况

央企涉及国家重要领域,关系着国计民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独特性可能在于各种行为实际上是传递政府的某种信号,这使得央企追求的目标不单是利润最大化,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2011―2013年审计署央企审计公告共计35 家(其中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进行了审计公告),其中,2011年10 家、2012 年11 家,2013年14家,均为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后进行的财务收支审计。被审计央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主要问题类型。

1.违规决策。例如,2012年三峡集团下属三峡新能源逆决策程序操作,出资2亿元收购1家拥有3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发权的公司股权,较评估值超出1.21亿元。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该风电项目因接入电网系统外送线路河北段未获核准而处于停工状态。2010年至2014年,中电投集团下属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未经集体决策和中电投集团审批的情况下,向参股公司发放委托贷款8.51亿元,贷款收回面临风险。

2.少缴税金。2005年至2013年,国网公司及下属江苏电力等12家单位将本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帮扶”资金计入资本公积、将本应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造成收入多计108.05亿元、少计91.91亿元,成本费用多计113.48亿元、少计4.24亿元,加上合并报表抵销不充分多计利润3.39亿元,由此导致9年间共计少计利润89.71亿元,少缴税金22.43亿元。

3.违规招标。2009年至2013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属二重重装未严格执行公司招投标、比价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未对单笔采购金额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11 593个合同进行招标,涉及金额129.49亿元(占比98.31%),其中从非合格供方采购78.68亿元。此外,二重重装在外部协作中也存在未按规定招标采购的问题。

4.违规用地。审计发现,国家电网公司违规将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用于商业开发。此外,国网公司还存在违规建设楼堂馆所问题。2013年9月,在国家要求停止以“学院”“中心”等名义新建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后,国网公司仍批准三期工程立项,投资估算6.94亿元,主要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厅、学员公寓等,截至2014年6月,已支付设计、征地拆迁等费用2 755.83万元。

5.廉洁从业。(1)超标配车。至2013年底,国电集团本部及9家下属单位,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33辆,涉及购置金额1 557.15万元。(2)违规发福利。2013年,三峡集团总部9名高管人员在国资委核定的年度薪酬方案之外,违规领取购物卡32.04万元,其中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27.54万元。2013年,三峡集团总部及5家下属企业组织职工旅游支出426.48万元。2013年,中国二重集团部分下属单位违规购买礼品或列支旅游、美容会所消费等支出50.20万元。(3)违规购礼品。2013年至2014年5月,中电投集团下属金元集团和成套公司购买单价500元以上的高档酒,金额合计1 753.66万元。(4)违规建设装修。三峡集团总部在人均办公面积超标的情况下,还于2011年至2012年规划建设办公区总建筑面积32.21万平方米的昆明基地,截至2013年底已投资3.77亿元。

(二)个例分析。本文首先选取《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2015年第7号,总第204号)进行详细分析。公告分成四部分:一是介绍国网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财务数据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类型;二是详细列示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三是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四是审计处理及整改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营业绩、发展潜力及廉洁从业三个方面。经营业绩方面又细分为财务收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及内部管理三方面。按这个标准,国网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中4条财务收支问题涉及金额90.99 亿元(涉及利润计算时,以影响利润数额为准);6条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问题涉及金额72.2 亿元;17 条内部管理涉及金额566.83亿元;7条发展潜力问题涉及金额285.2亿元;3条廉洁从业问题涉及金额1.7亿元。共计37 条问题,涉及金额1 016.92亿元。

(三)整体分析。审计公告共列287条问题、涉及金额5 378.08亿元,其中:财务收支问题41条、占比4.74%,涉及金额254.67 亿元;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问题31条、占比7.76%,涉及金额417.43 亿元;内部管理问题128 条、占比56.02%,涉及金额3 012.57 亿元;发展潜力问题59条,占比29.53%,涉及金额1 587.93亿元;廉洁从业问题28条,涉及金额105.48亿元,占比1.95%。进一步分析发现,每年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有增加的趋势,可见,内部控制中管理控制是制约央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三、完善央企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中央企业内部。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了18项内部控制指引,分别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在2011年会计年度结束后,应随年度报告一同披露由注册会计师签字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四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更好提升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但也不难发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形式”而“轻实质”,“重形式”是上市公司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不得不披露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轻实质”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部控制认定标准不够科学;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比例较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不充分;上年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在本年没有披露具体的应对措施。

(二)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独立性要求,对于违背独立性原则以及“不能同时为一家企业提供内控咨询和审计服务”监管要求的内控审计业务,应主动坚决拒绝承接,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审计也应客观真实地提供合理保证,不能因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整合审计而不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三)监管部门。对央企建设项目招标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建设工程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只能走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形式。而同时,这中间又有很多建设项目是找不到主管部门的,这就意味着只能由央企自己对这些工程招标进行非公开招标的审批。但按照审计规定,这就构成了违规。而对非建设项目招标,如采购招标等,问题可能更严重一些。

(四)国家审计署。在公布的35份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中,最后一项为“审计处理及整改情况”。其大致内容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某集团具体整改情况由其向社会公告。本次审计发现相关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已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这样的报告形式不利于被审计企业对所存在问题的重视。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建议采取切实的措施,是真正实现审计目标、改善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和整改部分,都是审计署单方面的陈述,报告使用者无法直接知悉被审计单位的接受程度和改进决心。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和整改措施的陈述以及其他说明,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以附录形式置于审计报告之中,一方面可以给被审计单位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从被审计单位的视角给出更多的信息,体现审计报告的客观和公正;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的陈述代表着一种正式的书面承诺,通过审计报告的公开将此显现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可以促进审计建议的执行和取得整改成果。

参考文献:

[1]罗乾宜.大型央企集团财务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创新[J].会计研究,2012,(4).

第8篇

发现问题、充分审议

7月25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2012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从市审计局对市高法院等17个预算主管部门2012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情况看,共发现10大类问题,有些问题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比如未严格按预算执行,17个部门中13个部门都有涉及;有些问题属于屡审屡犯,比如部分收入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17个部门中仍有9个部门涉及。

对此,有的委员认为,“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达13个部门,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到底是藐视法律权威还是其他问题导致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有的委员指出,共性问题明年要想办法避免,要将审计出来的共性问题告知未被审计的单位,让大家都避免犯同样的问题,促使审计工作上一个台阶。有的委员建议,政府要加强对审计出来的问题的查处力度,而且查处一定要动真格,要明确是故意还是过失,是业务不熟悉还是不尽责造成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否则查了公布了,到头来还是年年犯同样的问题。

集思广益、加大问责

按照常委会的议事程序安排,常委会根据委员和列席代表的分组审议情况,汇总形成了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预防违反财经纪律的长效机制,对屡审屡犯的问题进行剖析,分类处理,要将审计出现问题单位的有关情况,提交组织部门,作为今后任用干部的参考”等4条意见报送市人民政府,要求市人民政府三个月内予以反馈。

8月12日,杨雄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关于审计工作报告的汇报,并对落实审计整改作了部署,要求对执行财政纪律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加强管理,做到越管越严;对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问题,不回避矛盾,切实研究解决。针对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在督查、联动、跟踪检查、问责、结果通报和公告等方面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闭环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提出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操作细则、审计部门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成果共享、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等一系列制度措施。11月初,市人民政府向常委会对审议意见进行了反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市本级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的复函,对常委会审议意见逐条进行了回复,件件落实。

开展跟踪、落实整改

审查监督政府部门的审计整改情况是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责。为进一步增强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监督力度,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常委会预算工委与市审计局充分协商,从“审计工作报告”中选择各方反响较为集中、涉及社会民生的部门和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整改工作,同时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一起参加对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5个部门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及使用管理等4个专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跟踪检查的5个部门所涉问题金额2.9亿元,占审计查出问题总金额的39.15%。从跟踪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都成立审计整改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对审计报告中查出的问题基本落实整改或承诺整改。同时,被检查部门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有些部门反映,本市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经费不统一,导致服务人员不稳定,影响服务质量,针对类似问题审计部门可在审计过程中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预算工委将这些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并反馈给市审计局。

11月1日,常委会预算工委专题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的汇报,常委会领导亲自参加。从报告反映情况看,截至2013年9月底,有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已整改问题涉及金额4.19亿元,正处于整改程序中的问题涉及金额1.08亿元,已整改和正在整改问题涉及金额占审计查出问题总金额的71.12%;其余问题已由相关部门承诺整改,由于当年预算已执行、采购资金已支出,相关部门承诺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常委会领导为此提出三点建议,要求市审计局一要做好为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服务的审计工作准备;二要加强对违规问题的审计力度,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后隐藏的制度问题,要大胆建言:三要向国家审计署学习,提出的审计建议更加清晰。

第9篇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审计报告。但如果审计成果的运用仅仅停留在审计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方面未免过于单薄。笔者以某大型国有企业成本中心A公司为例,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审计成果开展企业经营风险立体防控。

一、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A公司系成本中心,没有业务收入来源,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管理职能集中在公司本部,会计集中核算,下级单位不单独设置财务部门,公司本部审计部门不独立,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规章制度统一应用省级主管部门通用制度,审计成果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计成果运用未有相应的企业内部资源支撑

内部审计部门与被监督部门同级。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工作也就容易开展。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处于同级监督状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低。

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人力资源配置受限,两种不同的监督业务混杂,不利用审计成果运用的专项开展。

内部审计部门统一运用上级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与自身实际情况脱节。

(二)审计成果运用流于形式

A公司高层很重视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每次审计报告特别是上级审计报告出炉后,都会及时指示整改,业务部门也兢兢业业开展整改工作,但整改后,类似问题不久就会卷土重来,一再重复发生。经营风险未达到有效控制。

(三)审计成果运用未持续深入

A公司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停留在问题整改的层面上,未进一步深挖审计成果,除了问题整改,未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使风险点仍然是出血点。

(四)审计成果运用未与员工奖惩挂钩

A公司审计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未与员工奖惩机制挂钩,什么人对问题负责不确定,什么时间整改完毕不确定,整改效果如何不确定。

二、利用审计成果开展企业经营风险立体防控

针对前文所述问题,A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指示审计部人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现状,A公司审计人员采取以下方式,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构建全方位的经营风险防控系统。

(一)制度审计成果运用规章制度,为风险防控提供立足之本

在A公司本部各部门及下属单位中充分开展调研工作,听取多方意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上级部门制定的《审计成果运用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从运用原则、程序及内容上明确相关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对下属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办法中,明确了被内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如果未按有关规定做好问题整改、检查、督促和落实工作的要进行考核的规定。特别强调了已发现问题的再次发生,将考核相关责任人,从制度上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由于A公司无法对内审机构进行增设,职能采取增加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与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职责相对独立,以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建立督办程序,为风险防控搭建防范大堤

(1)审计人员整理审计报告相关内容,形成审计决定,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再将审计决定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相关整改单位,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

(2)整改单位整改完毕后,将整改情况及今后的防控措施形成整改报告报送审计部门。对未整改事项,要专题说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明确最终整改期限。

(3)审计部门对整改情况不定期抽查,确定整改事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不按期整改及弄虚作假行为进行通报,并扣减当期绩效工资。

(三)建立审计分析会制度,为风险防控提供正反馈

在每次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及时召开审计分析会,联合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讨论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对审计成果予以通报,另一方面让相关部门参与审计成果运用的讨论,提高了审计整改工作的可行性。

(四)宣贯风险防控手册,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审计部门主动将风险防控的职责前移,加强事前监督的力度,汇总分析公司历次内外部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以业务流程为主线,逐个分析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将以上成果以手册形式,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开展宣贯工作,使业务工作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经营风险了然于心。

三、利用审计成果开展经营风险防控的原则

综合A公司案例,我们发现在利用审计成果开展风险防控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一)注意防控工作的职责界面

审计部门在风险防控中只是监督和提示部门,不是执行单位,要注意“到位不越位”,不能跳过业务部门开展经营风险防控,更不能替代业务部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二)注意防控工作的实效性

防控工作应该与企业的业务工作密切相关,不建空中楼阁,脚踏实地,以内部审计的基础数据为准,有的放矢的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三)注意防控手段的可行性

第10篇

【财务管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一)】 据****文件精神,从5月上旬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收支情况

在财务工作过程中,本单位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根据本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业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安排支出时,分轻重缓急,保证常规和重点支出需要,既体现实际工作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根据办公室各项工作任务,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统筹安排,合理支出。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在建立并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过程中,制定了《财产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单位财产的安全,加强了对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了各种漏洞的发生,达到了以下三点要求:

1、明确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2、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明确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经费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账簿、款项和实物核查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会计人员对各项财物、款项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反映、核对等。一方面做到账簿上所反映的有关财物、款项的结存数同实存数一致;另一方面通过账簿记录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无固定资产不入账,公物私用及其他违规问题。

四、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我村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时,还未能完全达到《会计法》所规定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实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财务管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二)】 我校接到《睢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睢检预建(20xx)95号)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成了以党委书记孙明卫同志为组长的财务管理检查领导组,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1、我校学生均在政府组织下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身伤害保险业务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由学生自行办理参加,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一律不准参与,不存在回扣和私吞自肥现象。

2、每学期开学收费时,都由上级财政部门派专人到校收费,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员配合,学校内部人员不经手财务收费,不存在私设帐外帐等现象。

3、严格遵守报销签字程序,所有需要报销的票据经办人首先签字;经总务处核实以后,由总务主任签字;最后由学校校长签字批准报销。这种报销程序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了贪污公款、不记账和贪污自费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既往的执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遵照检察院建议,在财务管理中开展下列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广大教育干部和工作人员遵守守法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法制,使广大教育工作人员充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掌握基础的法律法规,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11篇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奖励机制尚不健全,审计质量评价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考核制度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意识比较淡薄。

    2.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覆盖面不够;审前调查不充分,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审计方案制定简单,审计重点不突出,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

    3.审计手段较简单。审计方式方法单一、不科学,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试不重视,抓不住审计重点,凭经验泛泛而审,对问题查不深、查不透,浪费时间和人力。

    4.审计工作标准不高。审计取证方式单一,取证有一定的盲目性,证据的充分性有余,相关性不足;审计工作底稿定性、引规、处理不准确,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审计决定和结论执行不到位;审计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剖析,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

    5.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审计人员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二是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重视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1.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教育,督促内部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树立业务精湛、廉洁高效、团结精干、充满活力的内部审计队伍形象,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内部审计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更新快,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抓好审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学习班、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内部培训;选派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省及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班,并与兄弟单位加强业务交流;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加强制度建设,塑造审计良好形象。一是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二是实行审计轮换制;三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

    (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严格的审计程序是审计质量保障的重要依托,在审计项目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都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程序。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下发审计通知书直至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检查,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严谨规范的工作程序,审计中严格按即定程序、规矩办事,审计过程透明,与被审计单位容易协调,避免人情关系参杂其中,做到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审计工作有序进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规范内部审计作业程序

    1.抓好审计计划的制定。一是突出审计重点,抓好经营业绩、经济责任、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常规审计项目,做好审计资源优化配置;二是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开展审计调查、专项审计等工作,积极参与生产经营过程,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三是尝试开展效益审计、风险审计,转变审计思路,丰富和拓展审计内容,最大限度降低管理风险。

    2.抓好审计方案的制定。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等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明确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审计组长及部门负责人应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核,确保达到审计目的取得成效。

    3.抓好审计实施环节

    (1)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环节。

    (2)抓好审计查证环节。

    (3)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环节。

    4.抓好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审计组应对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加工提炼,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涉及重大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报告,切实提高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审计评价中既要反映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也要反映管理中的优点。

    5.抓好审计决定整改落实环节。内部审计机构要善于运用审计成果,一是通过综合分析、提炼,查找规章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形成汇总报告或专题报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规范经营管理;二是紧盯审计决定的整改落实情况,要对被审计单位决定执行和审计建议采纳的情况进行定期回访,检查整改情况,对未落实到位的事项,要求被审计单位写出原因,再次进行批露,继续督促整改,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事后监督和事前防范的作用,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1.建立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建立三级复核制度,要求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按复核程序、复核权限经过审计组长、内部复核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对审计目标是否达到、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依据是否可靠等进行确认,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反映问题,控制审计风险。

    2.完善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各个环节审计人员的负责内容、承担责任事项及责任追究的形式,将审计结果纳入月度审计工作综合考评,激励大家重视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

    3.建立审计工作质量互检制度。每年由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成立检查组,对本级和下级审计部门的部分审计档案,从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文书的应用与规范、审计档案资料的归集三个方面进行检查,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起到互相交流、提高审计质量的效果。

    4.建立评先选优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应坚持每年开展审计先进个人、优秀审计报告、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活动,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第12篇

一、组织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促进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医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规定的科目从事诊疗活动,无超范围行医行为,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医师护士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医院,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医院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并将医疗卫生法规法律规章汇编成册,下发各科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院建立和完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实现了院内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疗质量和安全服务都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工作和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对医院法定系统信息的需要,建立了防病毒措施和防火墙,硬件定期升级,有异地备份。

二、具体开展情况

(一)问题整改情况。

1.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1)老旧固定资产年代久远,无法核定价值,无法核销。

(2)HIS系统前后数据不一致。

(3)财力非常困难,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严重制约了我院的业务发展。

(4)医院临床科室不重视成本管理及预算管理,认为只是财务科的问题,但是在现实的管理经济中,许多利益收入只是看最后的成果。

2.落实整改情况。

(1)对固定资产进行核实,将梳理完毕的固定资产一批批进行核销。

(2)经过系统总工程师和本院系统管理员的不断对接,调整目前基本做到数据相同。

(3)经过领导座谈协商,基本敲定后续补助增加政策,有待执行。

(4)不断地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在医院的整体成本管理中,对业务活动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进行优先选拔和选用,再次进行业务活动是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就是采用价格不高,但是必要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再次要制造出全体人员重视经济管理的新理念,医院所有的医护工作者和各科室能够支持和理解管理经济的重要性,为医院管理经济的工作培养出一个更加美好的工作范围。'

(二)价格管理、规范行为情况。

规范价格管理已做到价格公示、收费管理、无不合理医疗行为管理、药械管理等;

(三)财务管理情况。

1.经济管理各项制度已完善,包括预算、成本、釆购、资产、内控、运营、绩效等制度体系建设。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和预算绩效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支出和使用。

(四)改革创新、强化监管、长效机制情况。

深化医改任务,重点围绕特色做法;强化监管情况,包括内部审计监督、部门联查机制、提升监管手段等;

三、存在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公立差额乡镇医院,由于相关限制致使我院无法向专科医院转型,特色科室宣传不到位,使我院收治群体得不到扩大,相关人才不好招收,在职优秀人才无法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