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护专业技术总结

保护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3-01-12 14:1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护专业技术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护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个人技术总结

本人于2001年6月毕业于..电力学校,所学专业为发电厂及电力自动化。后分配至..市供电公司,于2001年12月7日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至今,已年满四年。通过公司组织安排进行了入局教育培训,后工区组织进行二级教育培训,在2002年3月进入电气修试工区继电保护班,在班组进行了班组教育培训,这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2002年期间:第一次跟随师傅参加现场实践工作,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110KV新添变电站春季检修工作;参加了新建110KV安定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安定变电站110KV部分采用先进GIS室内一次设备,全站实现无人值班站;参加了110KV新添变电站技改工程工作,实现保护微机化改造;参加了35kV内官变电站、宁远变电站、阳坡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站的改造工作;期间,一直参加其他各变电站的消缺工作。在期间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条文;原创:在这一年工作中,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有了系统地初步认识,会合理使用常用工具和专业工具,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正确选用测量仪表、仪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能正确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继电保护有关规程,会按整定值通知单整定各种继电器,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整定通知单中的跨线连接和连片投切等各项要求措施。

2003年期间正值“非典”:我随工区师傅及工区领导、公司领导参加了110KV漳县变电站新增#2主变、四条110KV线路保护装置、10KV线路保护、母差装置、低周减载装置、35KV和10KV母联备投装置安装调试工作,期间,现场有新旧设备并存现象,对保护知识有机会全方位认识。在工程验收阶段,漳县遇到了暴雨遭遇洪水,我施工人员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险工作,使电力设备完好无损,本人也受到公司表扬;参加了新建110KV洮阳变电站综自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各变电站消缺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掌握,能进行简单的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和变比计算,能看懂控制信号、测量、以及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二次回路图,并能熟练地按图查线,判断其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能核查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报告填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内容,处理回路缺陷,对发生的一般故障能调查、分析和处理。

2004年期间:参加了..330KV变电站的验收工作,..330KV变电站是我公司首座33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使我有机会认识学习,对高电压等级更深入学习电气知识;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GIS室内一次设备及其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工作已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技术。

2005年期间: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通渭变电站、漳县变电站的旧直流系统的电池更换工作;参加了110KV渭源变电站、高崖变电站的低周减载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110KV洮阳变电站110KV线路新增、母联保护装置安装调试及投运工作,在这工作中,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独立完成工程负责人应该掌握的。在这一年当中,有了独立负责一项普通工程的能力。

2006年,刚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新添变电站、洮阳变电站的春检工作任务。在这新的一年中,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成熟、技术更全面、思想更先进,在今年公司会议精神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作为抓安全、保稳定的工作主线,摆在2006年各项工作的首位,这一主线使自己在这新的一年内有更突出的表现。

在这工作的几年中,我对继电保护工作应知应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已掌握,对继电保护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任务中,还是继续向师傅们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继电保护知识,使自己在继电保护工作岗位上发挥得更出色。原创:

在这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我作为一名..供电公司普通电力工人、合格的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在此申请继电保护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望公司职称工作小组领导审查,并希望审查通过,给予鼓励!

此致!

第2篇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37-03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LIN Qiao-ling HE Hong * YI Run-hua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status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s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ethods and content,open laboratories,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hesis management,etc. By preliminary tr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moted students' operative skill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pratice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植物生产类主干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多数到农化企业或乡镇农技部门就业,从事农药营销、植保技术服务等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读研继续深造。这不仅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课的从属,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内不少农业院校都已就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改革[1-12]。广东海洋大学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以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 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过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验证性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和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上实验课前一周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讨论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做好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结合学生讨论的实际,做好引导,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二是结合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实施现场教学。如农业昆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等实验课上,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识别病虫,采集病虫害标本,跟随指导解疑。通过此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观察认识了以往只在课本和PPT上看到的常见病虫害,也掌握了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大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三是鼓励学生采集标本,参与教具制作,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校园周边植被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标本贮藏库。根据季节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组织学生制作成套病虫害标本,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丰富实验室的标本贮藏量,为学生的实验教学增加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1.2 教学内容改革

植物保护专业许多课程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内容,如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内容多是对常见昆虫和病菌的识别与鉴定,以往学生只要按实验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但缺乏动脑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使得真正能够合理地设计实验并就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的学生不多。为改变此弊端,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了以下内容的改革:一是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增加了技能性、设计型综合实验。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项目中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离及其培养基设计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采集各种植物病害标本,并根据病原菌的特性,设计、配制培养基,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分离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是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了技能训练课,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课包括植物病理学基础、昆虫学基础、植物病害防控、农业害虫防控等四大模块,每个技能训练课20个学时,形成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设计实习的内容。课程的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农业昆虫学实验课与生产实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害虫的发生以及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提出防治的方法与措施,并在实践实习中加以确认。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了其学习兴趣,锻炼了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开放实验室,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以往的实验室管理,仪器分散,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相互独立。部分实验室仅供学生上课使用,不对本科生进行开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对实验室进行整改,把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大植保实验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近1 000 m2,近3年来添置实验仪器设备费用超过300万元。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做到人、财、物资源共享,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对本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与寒暑假时间自由出入实验室,大大方便了学生做实验。同时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由指导老师负责本科生科研选题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问题,避免学生盲目操作。本科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挑选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理想的导师。导师可以先为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选题的技巧。特别是导师自己有科研课题时,能够让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的研究,对锻炼和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随导师进入相应的实验室,与其他研究生一起,协助导师做些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增加了其实践机会,增强对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实践证明,学生对科研导师制反响较大,参与积极性很高,班级学生参与率几乎达到100%。同时广东海洋大学还利用该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已有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创新大赛或挑战杯竞赛奖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3 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保证学生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确实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因地制宜在校内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植物保护专业是隶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11个涉农的本科专业之一,为搞好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利用学院已建有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园艺研究所等条件,并结合学院其他专业如农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的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等资源,在校内建立了水稻、甘蔗、果树、蔬菜及热带植物等病虫害观测圃,为相关专业课程从“黑板”教学走向“现场”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植物病虫发生与防治”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为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专业还组织学生按作物种类对其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以了解、掌握校内各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其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法提出建议,较好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广东海洋大学加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当地热带农业特色,广东海洋大学分别建立了南亚所热带植物实习基地、廉江红橙实习基地、徐闻香蕉与蔬菜实习基地、雷州蚕桑实习基地及湖光农场实习基地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4 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水平,结合农科专业高等教育特点,广东海洋大学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工作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严把毕业论文选题与内容关。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是一人一题,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内容必须是学术研究性论文,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二是严把指导教师关。要求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有课题支持,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严把毕业论文答辩关。答辩时专业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格式、独创性等进行全面严格审查,对不合要求的论文一律不准答辩;答辩时要求每人进行独立答辩,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答辩表现等,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强化了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等。为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广东海洋大学除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室平台、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外,在教学安排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在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即开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一改过去四年级时才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状况,这样不仅在时间跨度上可以涵盖农作物一个完整的生长发育期,以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靠性,同时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认真思考与总结,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通过改革,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已有多篇毕业论文在校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5 结语

通过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明显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率,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植物保护专业涉及面广,又受地域等主客观条件限制,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广东海洋大学将不断努力,确保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适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与研究,2005(1):94-96.

[2] 龚国淑,黄云,张敏,等.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S1):29-31.

[3] 郭胜.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3):40.

[4] 康涛,卢毅,刘小高.当前综合性院校农科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89-94.

[5] 贺桂欣,王久兴,齐永顺,等.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64-67.

[6] 高必达,余映波,李红玫.植保专业动态应变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2):65,84.

[7] 赵明.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85.

[8]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9] 黎东升.农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1(8):64-65.

[10]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8-21.

第3篇

一、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发展又不平衡,一些环境污染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同样,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还处在探索阶段。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例,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在审计内容上主要是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而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也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环境效益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而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对环境审计更是空白,我国的环境保护及环境审计工作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主要状况是:

(一)环境审计的主要依据内容: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提高环境质量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国际上适用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等;国家环保政策、方针、战略。

(二)政府环境审计进展。我国目前环境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地域,如“三河三湖”、“两控区”、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等,主要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方面。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对环境建设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部门(含生态环境建设主管部门)的审计、对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等。

(三)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除常规审计方法外,环境审计可以采取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对于环境效益审计方法应用不多。

实施环境审计,是基于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后续审计评价和鉴证工作。由于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开展较晚,目前实施环境审计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主要是:

(一)公民(特别是政府管理者)的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实质认识。主要体现为目前人们对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深刻的、实质的认识,一些政府管理者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不能全面和谐处理。长远的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仍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追求的目标,本来严峻的环境形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持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抗环境保护的借口和理由,我国环境审计面临严峻考验。

(二)对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环境审计开展较迟,因此,组织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不多,也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这种状况导致审计机关内部相当数量的审计管理者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环境审计工作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这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的推广与深化。

(三)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规法律监督体系,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由于缺乏相关的审计依据或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有难度,审计风险较大。如对环保资金的界限欠缺具体规定,影响环保资产、负债、成本的核算;有些环保的效果和成本难于计量,目前按照推算产生的数据很难作为审计依据;有些环保事项为非货币计量,其成果或损失在会计信息中披露存在缺陷。

(四)没有开展全面的环境效益审计,涉及的领域较少。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一般都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审计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主要集中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而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对履行国际公约和政府环境政策审计监督等内容,基本上是空白。环境审计限于事后审计的消极的防范,与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的目标相差甚远。

(五)缺乏一支由复合型专业人员组成的环境审计队伍。环境审计需要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目前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也未全面涉及过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是当前环境审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的主要工作

和谐社会环境审计的内容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关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生活指数为目标,最终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环境审计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从战略的前瞻性上认识审视环境审计工作。环保审计是公共支出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重点应当集中在对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效果上,同时要建立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部门联合会审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有关环保的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环境审计结果通报制度等,定期向公众通报审计结果。

(二)尽快制定环境审计指南,完善环境审计依据。一是要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避免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制度化、规范化。环境审计是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相统一的纽带。二是应尽快建立相应机构,研究和制定一套统一的环境会计的会计准则和基本核算体系,为环境审计建立基础,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要严格环境标准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标准,另一方面,要合理制定环境标准实施计划,充分运用环境监测手段,监督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

(三)拓展环境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今后的环境审计要从行政执法的角度,重点审计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落实和资金的筹集、投向及使用效果,分析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实施中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富有指导性的建议;同时重点对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的保护及永续利用等方面进行审计。

第4篇

从1982年起,档案馆为地下库房(新馆即将投入使用)。档案馆工作人员立足现实,采取了较为可行的保护措施。1982年安装了防盗铁门,在每间库房门口均设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陆续购置了除湿设力求;1991年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温湿度记录,加强了对库房温湿度的控制;加强库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等各项工作,开展档案的修复工作,修补、复制解放时期字迹褪变的档案450余卷。二、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库房与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与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下库房的弊端显而易见:湿度高,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从维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新馆的建成解决了档案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

(二)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当前由于过分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修补档案未用专用浆糊,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三)档案保护技术的培训研究不够,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缺乏。

1培训不够。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制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各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不仅次数有限,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难以保证参加。

2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不够。档案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应加以总结、研究。在我局、馆人员撰写的论文、业务研究、调查报告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档案保护技术课题的。

3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档案馆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明显提高,但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档案专业人员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却很有限。

出现以上问题,也有某些客观原因:档案馆人员多是身兼数据职,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参与,难以保证“专”;部分保护技术很少接触,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馆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员少、时间紧,有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财力投入不够。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档案的修复、专门档案的特殊保护要求、专业培训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和资金为后盾。档案并无专项保护资金,使档案馆除维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难以有足够的财力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及进行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工作水平,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档案保护意识。认识提高了才能付诸行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寿命,一旦遭到破坏,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只会成为空谈。加强培训。开展、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因档案保护工作的技术性较强,培训的内容不但要注重理论的指导,还要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5篇

第二条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是为客观公正评价农业技术实用人才建立的一项新的人才评价制度,纳入全省人才评价体系。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乡(镇)、村、组等农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农业、畜牧、工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水产、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

第四条取得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承担相应技术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第五条农业实用技术职称按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分为农业工程、农艺(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农牧产品加工、经营服务等五个专业,各专业适用范围如下:

(一)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水产、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从事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应用等种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三)从事畜牧(牛、羊、猪、马、驴、骡、兔)、家禽(鸡、鸭、鹅)、蜂和特种经济的饲养管理、畜、禽繁殖,饲料生产与加工,环境保护与动物卫生保健及相关方面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四)从事农牧产品加工技术工作的人员。

(五)从事运输、营销、中介服务行业的农村经纪人才。

上述各专业均加注在相应职称名称之后。如农技师(农业工程)等。

第六条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等级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各等级分别对应的技术称号名称如下:

(一)初级:农技推广员、助理农技师。

(二)中级:农技师。

(三)高级:高级农技师。

第七条我省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市(州)、县(市、区)人事职改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第八条农业实用技术职称通过评定或认定的方式取得。高级职称通过评定取得;中、初级职称通过认定取得。

第九条国家已建立准入制度和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专业,不进行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定。

第十条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评定或认定农业实用技术职称。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认定初级(员)农业实用技术职称:

1.基本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①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农业工程专业技术工作,能按技能要求基本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一般技术内容,了解一般农机具或常用设备的主要结构原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工作的实际能力

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能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进行群众性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正确记载和整理技术资料。

③了解种植、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能承担规模种植、养殖的技术操作工作。

④种植规模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的1倍以上;或在同等土地条件下,单产超过本村平均水平的30%以上;或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收益高于本村农户平均水平50%以上。

⑤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能独立承担农牧等产品的运输、营销等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和中介服务。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①中专毕业,或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②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或劳动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③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④参加区县(市、区)以上部门组织的50学时以上或参加乡(镇)组织的100学时以上的本专业初等技术培训或已被乡(镇)确认为某一专业的示范户且连续两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认定初级(助理)农业实用技术职称:

1.基本掌握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①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农业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生产程序和操作技能,能发现并排除一般农机具或常用设备设施的简单故障,具有一般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②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向群众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艺,进行一般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③种植规模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的2倍以上;或在同等土地条件下,单产超过本村平均水平50%及上;或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收益高于本村农户平均水平1倍以上。

④能因地制宜的提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建议,帮助农户做好农牧等产品的收购、营运、工作,为群众致富作出一定贡献。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①大专毕业,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②获得劳动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③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并累计参加区县以上部门组织的100学时以上或参加乡(镇)组织的200学时以上本专业初等技术培训;

④取得初级(员)农业技术称号4年以上;

⑤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初级基础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且成绩合格。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认定中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

1.掌握并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①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专业技术工作,掌握本专业技能标准和技术规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能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较复杂农机具和常用设备,能协助开展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②组织并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对农户进行有关试验、示范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辅导,具有采集与处理试验数据的一般知识,能独立撰写单项的技术工作总结。

③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本专业技术工作中的某些技术难题,在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

④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大户,近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纯收入的3倍以上,并能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共同发展,已产生一定规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⑤在经济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能制定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项目规划和产品流通、销售、加工方案,在引进资金,促进流通,加强合作,创建品牌等方面成绩显著。

⑥能指导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①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

②获得劳动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师合格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③取得初级(助理)农业技术称号5年以上;

④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中级基础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且成绩合格或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半年以上取得结业证书;

⑤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或被县(市、区)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科技状元等荣誉称号;

⑥在县(市、区)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⑦受县(市、区)政府表彰的示范户、专业户。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评定高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

1.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①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专业技术工作,熟练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知识和技术要点,独立制定生产计划、技术工作计划或规划,提出技术推广项目,制定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中、初级农业技术人员工作。

②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能倡导开展科学试验,及时引进和推广省内外先进技术,分析解决当地生产及业务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③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有独到的生产、经营方法,近3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5倍以上,并带动周边农户(至少2/3以上农户)共同发展,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④能够运用本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独立处理经营活动中的业务问题。能进行经营业务的洽谈、经营合同的起草,具有对专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⑤熟悉农村市场的流通环节,具有熟练的实务操作的技术和技能。有丰富的农业经纪实践经验,熟悉市场行情变化,有较强的创新和开拓能力。

⑥具有承担农业技术实用人才培训施教能力,或具有讲解、传授本专业知识或技能的经历。

⑦能指导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工作。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①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1年以上。

②获得劳动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技师合格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③取得中级农业技术称号5年以上;

④获得市(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或被市(州)级以上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科技状元等荣誉称号;

⑤在市(州)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⑥受市(州)政府表彰的示范户、专业户等。

第十一条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由相应评(认)定组织负责。高级职称由高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中、初级职称分别由中、初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认定委员会负责认定。高级职称的评定工作每年进行1次,中、初级职称的认定工作每年应不少于2次。

第十二条各级评(认)定委员会的组建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由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各市、州人事职改部门负责组建,报省职改办备案;中、初级职称认定委员会按原农民技术职称管理权限分别由各市(州)和县(市、区)负责组建。

各级评(认)定委员会组成人员,要从取得农业技术职称的农技人员中遴选,并充分考虑其专业覆盖面。评(认)定委员会成员应是熟悉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或具有较高技术职称、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组织纪律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须在15人以上,且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认定委员会由11-13名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初级职称认定委员会由9-11人组成,其组成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不少于1/2。

第十三条评(认)定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程序是:推荐、审核、评(认)定、颁证。

(一)推荐。按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范围和条件,对符合本通知第五、九条规定的人员,由其所在的村委会或相应的专业协会负责推荐并提供相关材料,具体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主要业绩、贡献、成果,以及相关的证书、证件、证明等,并由被推荐人所在的乡(镇)政府将有关材料报送县(市、区)人事职改部门;拟评(认)定高、中级职称的,由县(市、区)人事职改部门按行政区域管辖权报送市、州人事职改部门。对暂不具备组建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市、州,其相应的评定工作由省职改办负责委托。

(二)审核。被推荐评(认)定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其推荐材料由推荐单位送当地乡(镇)政府审核,经审核材料属实的,由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并负责将有关材料报送相应评(认)定工作部门(机构)。对推荐材料的审核,要重点审核能证明被推荐人主要业绩、贡献、成果的相关材料是否属实,要严格按照标准条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三)评定与认定。各级评定委员会应根据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的有关规定、要求及评(认)定标准条件,对被推荐人进行考核、评定或认定。具体的评(认)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会议形式或现场考评的方式进行。以会议形式进行评(认)定的,必须有2/3以上的评(认)定委会成员出席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超过评(认)定委员会组成人员1/2以上才算通过。以现场考评方式进行评(认)定的,其考评标准须逐条量化,参加现场考评工作的评(认)定委员会成员仍应达到评委会组成人员的2/3以上,并根据现场考评情况对被考评人进行逐项打分,经统分计算出的平均分数达到60分及以上的才算通过。

(四)公示。对按规定程序通过评(认)定相应职称的人员,由人事职改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对在公示期内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组建评(认)定组织的部门(机构)进行查实,并由市(州)或县(市、区)人事职改部门按其管理权限,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经公示无异议的,初级职称由县(市、区)人事职改部门行文公布认定结果;高、中级职称由市(州)人事职改部门公布评(认)定结果。

(五)颁证。获得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由各级人事职改部门颁发省人事厅统一印制,人事职改部门加盖印章的《四川省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证书》。高、中级职称证书由市、州职改办颁发;初级职称证书由县(市、区)职改办颁发。

第十四条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定要坚持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要将申报人员所从事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将申报人员自身的科技应用能力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对有特殊技艺,贡献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学历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的限制。

第十五条获得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符合评审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条件的可申报评审相应的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特别突出的,可由省职改办直接推荐评审高级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对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高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推荐参加各类优秀专家的评审选拔。

(三)取得高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申报省外专局引进国外人才项目或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

(四)受聘在基层单位工作的人员,享有与聘任单位平等签约的权力。

(五)乡镇农业基层服务组织和集体单位在农村招聘农技人员时,优先从具有相应农业技术称号的人员中挑选。

(六)在进入农村人才市场进行人才引进、交流和劳务输出时、优先选拔推荐。

(七)优先与单位或农户签订有偿服务技术承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推广合同。

(八)优先参加技术培训、讲座、交流、进修或应邀参加有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学术活动,或应聘到外地传授技术。

(九)优先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学术技术资料、信息等。优先参与农业开发项目和获得贷款。

第十六条获得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积极钻研业务和参加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努力完成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任务,带头搞好科学技术普及和技术服务,积极向当地群众传授科学技术,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三)积极提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为当地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

第十七条取得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应按照国家和省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主动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要统一将这部分人员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规划,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积极为他们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第十八条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要对本地区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的问题,各市、州人事职改部门要每年定期将本地区取得相应职称的人员总量及相关工作情况书面报省职改办。

第十九条本办法下达后,不再进行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四川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四川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原制定的关于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均停止执行。

第二十条原已通过评审取得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持《四川省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到当地人事职改部门加注专业类别,或重新换发《四川省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证书》。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各项规定中凡有量化要求的,均含相应规定之最低量化标准。

第6篇

在专利方面我们所做工作及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抓思想统一,努力提高公司一班人的专利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决定知识产权地位,企业主要领导的专利意识对推动企业专利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公司总经理是专利的“明白人”。在2005年10月上旬镇专利工作会议后,公司xxx沈金堂立即召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分析本公司、兄弟企业以及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总结其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并决定把搞好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列入公司议事日程。

二是抓措施落实,专人负责、规范运作。企业专利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机构、人员和制度来保证,需要进行符合专利管理经常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整套管理模式的建设。公司建立了公司级领导挂帅、技术开发部门、专利管理员三级组织管理模式,明确职责和权利,协同工作,相得益彰,确保了公司的专利工作井然有序、卓有成效地展开。

三是加强专利工作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前段时间

,公司主要以外观设计(产品包装)专利为主,当了解到部分外观设计专利纠分问题主要出在设计环节上以后,公司严格把好专利的设计关,要求对每项设计作反复修改三次以上,真正体现专利的“个性化”特点;设计完成后,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立即进行申报,以防他人抢先注册或“使用在先”。同时加强了“他人申请与仿冒监控”,由于本公司拥有著名商标,产品十分畅销,易引起别人仿冒,特要求供销人员密切注意市场动向,跟踪监视竞争对手的产品包装,由于严于防范,尚未发现对本公司的专利侵权行为。

四是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应对专利纠纷。为了有效地保护专利产权,及时对侵权行为作出快速反应,在搞好“三级管理”的基础上,聘请了一名律师做法律顾问,方便对侵权与不侵权的快速确认,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虽然2年多来未发生任何专利纠纷,但建立健全这种纠纷应对机制所起到的威慑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专利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公司开展专利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是在专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非常欠缺,专利种类尚局限于低层次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以上专利尚未取得零的突破。今后,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继续抓好外观设计专利,继续建立必要的专利储备。

二是结合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抓好实用新型以上专利的开发、申报与管理,建立起一整套融专利工作于产品开发之中的操作流程,即加强“前期调查”,在产品开发立项前,进行技术水平和专利侵权两方面的专利文献检索,通过检索确定产品技术上的开发价值和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做好“中期规避”,规避竞争对手专利,打破技术垄断,抢占市场,通过“避实就虚”、“移花接木”、“逆向思维”和“追根究底”等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及时“申请专利”,对产品开发的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并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核心技术或产品构筑专利保护网,强化专利保护的力度。

三是培养或引进具有较高层次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兼)职专利管理员,以加强包括专利情报收集和分析研究在内的一系列专利管理工作。争取在二年内使专利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培训;基层;安全;技术 

一、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

开课时教师首先讲到,举办电力系统第一线员工安全生产基层学习班非常必要;通过讲课和大家的发言讨论,不仅使决策层领导能够了解底层,而且基层人员也能够学到很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形成企业员工个个学技术、人人讲安全的自我负责风气,从而提高大家的安全思想意识,确保电力安全生产。这是学习班的主要目的。

电网安全是电力系统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电力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强化“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很有必要。在开展“反违章”活动、排查电网不安全隐患、执行反事故斗争措施和完善突发性事件实施预案的时候,也要深刻意识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进行治理专项行动中注意找死角、找空白,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是头等大事。通过老师的授课和学员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学习班受益非浅。

二、安全培训的现况分析

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快,电网建设改造、大修项目的增多,工程完成周期缩短。要保质保量而又安全地完成这些任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这些项目的完成,对满足成网需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大家的讨论发言中可以知道,各电业局的继电保护调试班一般都承担着从10kv~220kv或更高电压等级的各个变电站的年检预试、日常维护、缺陷处理、事故抢险和新建安装、技改、设备大修及用户的一些临时性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如某电业局继电保护班目前管辖着40余座变电站,而完成这些变电站工作的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却只有10人,新手多而能独立工作的人少,组成3个作业小组就很困难,却担负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所属工作。其继电保护的设备种类繁多,有电磁式的、晶体管式的、有集成电路的、有微机保护的。变电站有的离200多公里,而且较多变电站还建在山区,有的还在山顶上,地处群山峻岭的大山之中,极易受到山体滑坡倒杆断线和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维护工作量的大量增加。

由此看来,结合继电保护调试班在年检预试、日常维护、缺陷处理和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归纳起来一般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紧张,结构不合理,难以确定合适的现场工作负责人。

(2)安装任务繁重,人员疲劳过度,一般礼拜天得不到休息。

(3)试验设备老旧,跟不上保护装置更新换代速度,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费时太多。

(4)标准化作业不具体,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5)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6)危险点分析不到位,安全工作存在隐患。

三、对不安全因素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通过大家对现况的分析讨论,结合电网建设对安全的要求,找出了现状和工作中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一些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思考。

1.人员紧张,结构不合理,难以确定合格的工作负责人

新手多,一遇事故抢修,临时组建的作业班组难以保证人员素质,这是造成不安全生产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当人员紧张的时候,找不出与技术等级相适应的人来担任工作票,就会造成临时组建的工作小组结构不合理,使工作监护错位,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防范措施:避免多开工作点,使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在作业班小组之中。要克服从业人员结构紧张、不合理的现状,除了适当增加人员以外,也要保持人员稳定,不要随便调离岗位,还必须加强班组基层人员培训工作,多办电力专业技术培训班。奖励能者为师传帮带,鼓励班组成员自学成才。尽快地使每个人都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现场才能开展有效的监护工作。在班组组成人员新手多、对运行设备的原理、构造、规格、型号不了解及对系统运行方式不熟悉、业务专业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下,就是大讲特讲安全,要做到安全生产也是有困难的。需要多办班组基层培训班,鼓励大家努力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科学技术知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遇事故抢修时临时组建的作业班组才是技术过硬的安全合格的抢修队伍。

2.安装任务繁重,人员过度疲劳,一般礼拜天得不到休息

繁重而时间紧的基建改造工作是导致工作人员疲劳的主要原因。当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疲劳时,人们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最快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时思维方式将会简单化,而不会去更多考虑包括安全在内的事,会使安全生产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防范措施:合理安排工作计划,优化工作程序,避免由于计划失误,造成工作集中在某一时段的现象。安排工作计划不但要考虑天气、温度,还要考虑人员的承受能力和思想情绪等。人员疲劳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来减轻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太阳暴晒或严寒天气下工作,缓解工作人员的疲劳,以免夏天热伤风、冬天重感冒等情况的发生。

3.实验设备陈旧,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费时太多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置的不断涌现,对实验设备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试验设备陈旧、功能少、接线复杂、干扰严重、为获得准确数据需要反复测试。试验设备更新不及时就会造成对被试设备的状态不能正确判断,给系统安全经济的运行带来危害。

防范措施:功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老旧试验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及时升级换代,避免反复测试证实测试数据的正确性而浪费时间。对正在服役的试验仪表仪器要定期送去校验检查,并安排专人保管,对保管储存地点也要作相应要求,尽可能保证试验设备的精确度,延长试验设备的使用寿命。

4.标准化作业不具体,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标准化作业是工作中的一种强制性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其工作内容、标准了解和掌握,是工作不出现错项漏项的一种保证体系,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知道什么工作需要做、工作规范和标准是什么。而实际工作中标准化的编制和执行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拿以前的作业卡来套来抄,也不管工作地点是否变化、设备型号是否相同、试验项目是否一致。在现场作业时也不依次作业,填写工作卡随意性很大,起不到标准化作业的根本作用。

防范措施: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不能把标准化作业视为工作的负担。从审查上杜绝形式主义,避免死搬硬套现象,严格要求结合现场实际。避免工作完后补填和凭想象填写工作卡的情况发生。要克服这种现象,这就给工作票填写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下苦工夫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规格、型号及一、二次设备接线原理图;二是要熟悉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只有通过刻苦的自学和深入现场认真的锻炼及学习培训班的培训来杜绝流于形式的现象。

5.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习惯性违章是工作中的一颗毒瘤,它的存在是安全生产的敌人。就其原因,习惯性违章是工作人员对安全要求漠视,认为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是畏难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在作祟。而这样的事情尽管天天讲,仍然天天有人犯。而犯犯错误的人认为是小题大作、故意找麻烦,这种思想的危害也是极大的。

防范措施: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教育,避免麻痹大意,严格依规程办事,使当事人从心底里认识到危害性,通过监督到位,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此类事故的频繁发生。

6.危险点分析不到位

危险点的分析是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一种方法。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很熟悉设备,不需要进行危险点分析。其实就没考虑到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重点不同往往就会忽视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情,就会出现一些盲点、死角、空白。而这些盲点、死角和空白往往是极其危险的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危险点分析是件不容易的事,技术水平越高、分析越到位越容易落到实处。考虑问题时要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严格认真的分析,找出危险点,从思想源头上避免形式主义。通过各式各样的学习班来提高基层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使危险点不再成为工作中的危险。危险点的分析和防范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没有渊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作实际经验是分析不出危险点、找不出防范措施的。安全靠技术,技术靠人才,技术靠培训和自学成才,安全要靠技术支撑。技术从何而来?从业余时间努力自学书本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及学习班培训而来。

第8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资金;环境审计

越来越多的事实警示着我们:我国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随着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入,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重视。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了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成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南。在此旗帜的号召下,国家投入环保的资金也将逐年增加。但与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相比,环保投资依然不足,并且限于财力,这种局面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近年来,能否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环境审计工作,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一、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当今人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其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而环境管理是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它们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如何,需要审计部门来鉴证。可见,作为社会控制机构之一的审计,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承担着环境管理工作,是对环境法规的遵循和环境管理系统运行的充分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我国政府准备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价值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比较明确地衡量环境作为自然资本的来源,以及作为人类活动承载体的重大作用。我们通过环境审计,可以明确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找出差距,采取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环境的持续改善,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就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而言,开展、加强乃至强化环境审计是很有必要的。简单的道理为:既然有了相关的制约法规,就一定要有必要的监督,否则再好的法规、制度也将失去作用。但是,社会上对环境保护工作负有责任的机构很多(如环保局、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建筑部门等),在这些机构中,除环保局的工作较为专一之外,其他部门的管理都有其特定内容。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机制下,如果紧紧抓住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财政资金投入与预期效益,紧紧抓住企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财务收支事项,由有综合性监督(或者是专门监督)职能的审计机构来担此重任是最为合适的。

有了专门对环境保护状况的审计监督,就等于在最关键的部位设置了一道关卡,即从资金的支出与使用效果方面来考核国家、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环境审计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也可得到验证。比如,有的经济学家指出: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污染当然要治理,环境也要保护,有时候,为了保护环境宁可牺牲经济发展。但是,不能为了环境就压抑发展,人人都穷困潦倒环境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环境问题是一个选择问题,要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按照这样的理论,环境与发展成了我国现阶段各方利益“博弈”的一个核心部位。在这时,我们就必须运用审计这一有力工具,进行小到企业、大到社会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监督,以保证国家、人民、企业之间全方位的利益。

二、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一)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主要状况

我国的环境审计才刚刚起步,涉及的领域还基本局限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与当今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状况相比是远远落后了,具体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环境审计进展。我国目前环境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地域,如“三河三湖”、“两控区”、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等,主要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方面。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对环境建设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部门(含生态环境建设主管部门)的审计、对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等。

2、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除常规审计方法外,环境审计可以采取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对于环境效益审计方法应用不多。

3、环境审计开展的项目。主要有: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各级地方审计机关也针对当地环境保护的特点,开展了一些环境审计或调查。

(二)实施环境审计存在的制约因素

1、公民(特别是政府管理者)的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实质认识。目前人们对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深刻的、实质的认识,一些政府管理者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不能全面和谐处理。从长远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仍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追求的目标,本来严峻的环境形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持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抗环境保护的借口和理由,我国环境审计面临严峻考验。

2、对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环境审计开展较迟,因此,组织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不多,也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这种状况导致审计机关内部相当数量的审计管理者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环境审计工作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这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的推广与深化。

3、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由于缺乏相关的审计依据或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有难度,审计风险较大。如对环保资金的界限欠缺具体规定,影响环保资产、负债、成本的核算;有些环保的效果和成本难于计量,目前按照推算产生的数据很难作为审计依据;有些环保事项为非货币计量,其成果或损失在会计信息中的披露存在缺陷。

4、没有开展全面的环境效益审计,涉及的领域较少。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一般都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审计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主要集中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而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对履行国际公约和政府环境政策审计监督等内容,基本上是空白。环境审计限于事后审计的消极防范,与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的目标相差甚远。

5、缺乏一支由复合型专业人员组成的环境审计队伍。环境审计需要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目前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也未全面涉及过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是当前环境审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上,将逐步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今后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增强,并且将突出其资金配置功能。对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功能的侧重,使得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操作手段等更强调对资金的考虑。这使目前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要审计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审计类型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从而逐步地过渡到绩效审计上。在审计类型上将逐渐增加绩效审计。从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看,环境保护领域将成为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搞好环境审计的建议

环境审计是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企业为抑制、消除或改善此问题而付出代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的一种独立行为,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在目前环境审计专业人才缺乏和经验不多的情况下,除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外,还需要审计组织与环保机构联合实施,或是在国家审计机关指导下环境审计部门与环保部门合作,避免环境审计机构孤军奋战,这样更能够促进环境审计的实施。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环境审计在我国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项较为陌生的事物,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不少同志至今还未认识到环境问题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审计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也认识不足。为开展环境审计,要开展宣传工作,尽量做好舆论准备,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同时宣传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入人心,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府倡导、公众参与和市场压力的氛围中,意识到建立良好的环境审计管理体制,自觉开展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产生巨大利润的重要性,从而使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2、对环境审计进行立法。《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有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要对财政收入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可以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府环境,保护投资的执行情况,国有机构环保信贷资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排污费、环境支出等各科资金的财政、财产收入支出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对环境审计进行立法,扩大权限,使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审计的全部范围。这不但可以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依据,也为我国的环境会计奠定法律基础。

3、深入研究和积极借鉴。环境审计在我国毕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就其性质、内容、方法进行认真深入地研究,建立起理论框架、工作目标、作为规则与报告标准,以指导我们工作。鉴于不少国家已先于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借鉴其经验为我所用,当可事半功倍。

第9篇

关键词:隧道监控; 功能作用; 意义; 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隧道监控系统的构成

隧道监控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及消防子系统、通风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电力控制子系统、交通监控子系统、闭路电视子系统、紧急电话子系统、环境监控子系统、有线广播子系统;系统软件包括:交通控制软件、视频监控软件、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控制软件、照明控制软件等。

隧道监控系统是隧道区域实现安全、畅通的重要保障手段,而它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加之环境条件差、维护难度大的具体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隧道监控系统的管理措施

如何抓好隧道监控管理工作,实现监控信息传递的快速、合理、有效性,提高隧道运营管理水平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与协调指挥能力,是隧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制定并完善隧道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应急预案以应对隧道内突发事件,并定期组织演练,以便及时、妥善、快速、有效地对隧道内发生的紧急事件进行处置,不定期排查影响隧道运营的安全隐患。

(2)强化监控人员和隧道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制定考核细则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目标考核,促进隧道安全、科学、有效管理。

(3)监控分中心通过狠抓机电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及相关操作规程的落实工作,促进各隧道管理所机电系统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将隧道维护工作的失误减至为零。

(4) 监控分中心制定机电维护安全守则,要求在隧道内作业,必须先排除危险性。

(5)加大巡查力度,保养与维护双管齐下,延长隧道监控系统的使用寿命。对隧道管理的日常巡查就是维护人员每天对隧道和变电所进行步巡,发现问题时,能解决就现场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及时上报。将故障及处理方法在维护记录中详细填写,并不断分析总结经验。

(6)做好备品备件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为了保障隧道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营,监控分中心应做好隧道机电系统关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调查工作和故障率统计工作,有针对性做好备品备件的储备,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3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管理工作对人员的要求

3. 1对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对隧道内各系统的施工线路、设备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熟悉整个机电系统的构成,熟悉所有机电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控制过程,熟悉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熟悉计算机通信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高低压电工操作,熟悉软件的调试和使用,熟悉一些特殊的制作工艺和施工方法,对出现问题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根据现象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故障点,并能及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2对监控员及隧道所工作人员的要求

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应变能力强,心理素质佳。

4隧道监控系统维护管理的发展趋势

4. 1管理处自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的难点及人员要求,目前隧道管理面临以下问题:维护人员少;专业精、技术高的维护人员配备不足;技术人员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维护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需要加强。管理处自己的维护专业技术和维护经验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要求。一旦过了缺陷责任期,需要自行维护之时,我们维护人员很难独立承担起所有隧道机电设备的维护重任。

4. 2专业维护公司与自我维护模式相结合

专业维护公司与自我维护模式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借助专业公司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实现对隧道机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始终做到有效的预防,及时排除故障,真正做到以防为主,维修为辅,确保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保证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安全、舒适的目的。专业公司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能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维护能够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从而降低运营风险,间接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维护工作质量。

5对隧道监控系统管理的几点建议

5. 1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管理是为隧道的安全服务的,我们的隧道管理人员缺少专门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事故现场的保护以及如何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我觉得在现阶段需要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制定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对保护人身安全和隧道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2隧道管理模式有待改变

隧道管理工作由监控员、维护员、隧道所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纰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要求大家加强协作,保证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另外,管理处离隧道远,如有特殊状况发生,现联系车辆赶往现场是来不及的。因此,应该安排熟悉设备、维护经验丰富的维护人员驻守隧道所。

5. 3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隧道两端设有通行信号灯和可变情报板,要求监控员正确、及时地路况提示信息,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功能性和有效性。

6 结束语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高效运营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有效的做好隧道管理工作,建立可操作性强的隧道管理模式,提高高速公路整体管理水平,提高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确保高速公路正常运营还需高速公路的管理者们在今后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基坑 安全监理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special construction scheme BaoShen program, from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ervision work practice, summarizes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of the content and the key points to contro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为了节省建筑用电和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城市建筑向地下发展,由此产生出建筑基坑安全问题。本人从建筑基坑的施工管理和监理实践中谈几点建筑基坑安全监理的体会。

二、建筑基坑基本概念

(1)定义

基坑壁:构成基坑空间的侧壁,在没有支护之前称土体(或岩体)裸壁,支护之后称基坑的某一侧壁。

基坑周围环境:是指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和基坑使用期间(基坑未回填完成之前),可能受基坑影响的周边即有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线(水、电、气等管线)、道路、料场、货栈、陡坡、水域(河流、水库)等系统统称为基坑周边环境。大致范围是基坑深度的1.5~2倍范围。

排桩、悬臂桩;采用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土钉墙:出土钉锚固在钢筋网片上,再喷射细石混凝土形成一定厚度的面层,加固保护基坑承包土体的稳定结构。

冠梁:设置再排桩(悬臂桩或其他结构)顶部的国家混凝土连梁。

腰梁:设置再支护结构顶部以下,能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撑点的国家混凝土连梁或钢梁(也称围檩)。

(2)支护结构

为保证建筑项目地面以下的施工安全和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网的安全,对基坑裸壁采取的支护、支档、锚固等保护结构称支护结构(也称围护结构)。

(3)支(围)护结构类型

目前支护(围护)结构类型又土钉墙、排桩、锚杆、锚杆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地下格栅墙、锚杆框架梁、水平支撑梁(也称内撑梁,再超深基坑和软土基坑中广泛应用)等结构类型。实际工程中结合场地条件、地层条件、施工环境、周边环境、工程重要等级、土体的工程性质、降水方式、主动土压力组合采用,视工程实际条件而选用。

(4)预警值

基坑支护结构在安全使用状态下,允许发生的最大水平位移值,也称基坑壁变形报警值。

三、基坑支护目的和支护施工管理

1、基坑支护目的:建设部[2009]87号文件指出:建筑基坑施工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的安全。

基坑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方法、周边环境对基坑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这里谈的内容很多,也很全面,基坑支护其目的是:确保基坑边坡稳定,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各类管线不受影响;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确保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为政府把关、分忧。

(1)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①基坑支护施工管理程序:同建筑工程管理程序一样,必须先设计、后论证、再施工的程序,这也是建筑基坑安全监理的原则。是项目总监应遵守的法律准则,不能忽视。

②基坑支护设计:属岩土工程方案设计,应由具有岩土工程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其执业人员必须是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设计图纸上应加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和设计单位印章。

四、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审查

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纸:支护结构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书,由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出图,图纸上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和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

(2)支护施工结构设计专项方案(即施工组织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包企业承包施工;其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由支护施工承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写的内容:详见2009年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字【2009】87号文第七条及2011年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第六条的有关规定;应包括下几方面内容: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②编制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标准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③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④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⑤计算书、相关施工图及节点详图;⑥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包括相关人员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及联系电话)、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监测监控措施等;⑦方案编制、审核人员名单及学历、专业、职称、职务等情况;⑧工程项目部相关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其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专项方案经施工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的,技术负责人(总工)审批签字,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论证。基坑深度大于5.0m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论证会由施工承包单位抽取专家(一般为5名)安排时间到施工现场论证。

(3)专家论证会程序:

在确定基坑支护专家论证会召开地点和时间后,有关专家到建筑工地进行论证。

①参加论证会的单位和人员:市专家库专家;建设单位主管安全的领导或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包括总包方)主管安全的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方案编制人员;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工程师;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

②上述人员在规定的统一格式表中签到;本项目各方参建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会;

③专家论证步骤: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审查,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审查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审查支护结构设计选型,方案内容是否安全、齐全、符合规范要求,可行;审查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施工工艺、安全组织、安全保证措施、防排水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劳动力计划、施工资质、特殊工种上岗证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能保证安全施工。审查方案编审、签审、印章等是否有效。审查降水方案选择、降水设计参数采用,动静水位测控,井点布置等是否合理可行;相关施工图是否满足施工及验收要求。最终形成项目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报告。

五、基坑支护专项方案实施

经专家论证审查通过后的专项方案,施工单位按照专家论证报告上的建议进行完善、补充、修改后;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三方签字盖章后,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并组织实施。

六、基坑支护专项方案论证审查

(1)基坑支护方案在第一次专家论证审查中,其设计或施工专项方案中存在有安全隐患、方案粗糙、不能保证施工安全的方案不能通过审查。要求方案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专项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后,重新审查。

(2)专项支护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修改后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这里所指重大修改包括:支护范围扩大、支护结构选项改变、降水方案改变、基坑深度加深或错误、安全等级提高、方案中有重大漏洞,计算参数错误等。

(3)参加建筑基坑论证会的某一责任方,认为专项方案中存在安全隐患,对专项方案提出疑义并要求重新修改和论证的。某责任方是指建设单位负责人或监理单位总监,有时还可能是设计单位负责人。

七、基坑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基坑安全监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目标实现过程,在有了一个科学的能保证基坑安全的支护施工方案后,还必须保证按照专项方案施工和管理好基坑的使用期。这一重要而关键过程要靠监理人员的辛勤工作来实现。监理人员在基坑的安全监理中责任重大,工作辛苦。从工作实际中体会到,基坑安全监理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基坑降水和基坑土方开挖前,应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周边有关建筑物单位代表(或个人房主代表),对基坑周边相邻已有建筑物的状况进行仔细全面的测量检查记录(重点是危房和基坑变形涉及的房屋或构筑物)。测量检查内容:房屋的现状情况、墙面(门口、洞口、墙脚散水、挑檐、跳梁等部位)是否有下沉变形;是否有裂纹、裂纹长度、宽度等。对下沉变形和裂纹按单元统一编号,记录并摄像。记录上有各方代表签字(一式四份)存查,便于基坑降水和土方开挖施工中观测裂纹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处理方案。

(2)严格按支护方案中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当施工中遇到地层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等情况应通过设计方变更解决。按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实施监理工作。

(3)土方开挖中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开挖顺序;严禁超挖、制止一铲到坑底标高后再支护的不良施工行为。

(4)坚持放坡、修坡工序;禁止直立开挖或反坡向挖土,造成隐患。

(5)检查支护结构中,各工序质量、各节点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验收好各工序质量、隐患质量并形成记录。

(7)观测记录各降水井点的动、静水位和变化值,同设计降深值比较。每天观测、记录降水中的浊度、颜色、是否含有粉土颗粒等。

(8)随时掌握各变形观测点的位移值、沉降量的发展速率等;当接近预警值时,开四方会议分析原因,讨论对策。

(9)经常观察坑壁是否有水冲刷湿润、返潮、渗水等现象;经常观察坑口地表排水沟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纹等;基坑周边地下管网是否出现破损、堵塞、渗漏现象等,一旦出现这些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10)检查施工工作面上是否有返潮、湿润或隆起等现象,如发现应立即停工进行处理。

(11)在基坑支护完成的使用期间,施工单位应设专人管理基坑,负责检查基坑的降水、坑口排水、周边建筑物、地表变形等是否正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12)检查坑口雨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等是否存在向坑内和坑壁排放与渗漏,如有应立即消除。

(13)检查坑口地下和地上各管线埋设及完好情况;是否有受损、倾斜、渗漏等。

(14)定期巡视观测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室外散水、墙体、墙面上管卡、墙体阴阳角、门窗洞口等部位是否有裂纹、变形和其发展变化情况;巡视观测周边房顶、烟囱、塔尖、桥涵、管道等是否倾斜和异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召开四方会议商讨对策。

(15)检查夜间施工场地灯光照明、道路环境等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立即整改。

八、结束语

(1)监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建筑基坑安全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办法和通知,作为监理执业的依据和靠山。这是监理工程师的安全指令、安全通知、安全处罚等手段有法可依,体现监理力度,树立监理机构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保障。

第11篇

中【关键词】风景园林;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风景园林绿化概述

1、风景园林绿化的主要作用

(1)风景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2)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

(3)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环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4)风景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 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2、园林绿化施工现状

(1)施工单位对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思想缺乏深入了解,缺乏和设计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因此,不能很好的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意图。施工单位未根据施工情况编制详实的栽植计划并未对人员、材料进行合理组织调配,没有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

(2)各单项工程之间的在施工中互不往来缺少必要的沟通的相互交流与协调,致使园林建设项目工程中的土建,水电工程和绿化工程常用发生冲突,这不仅给各施工方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拖延了交工的时间还严重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3)园林绿化工程只注重栽培而忽视养护绿化的养护专业人员较少,养护队伍中大多是农民工,专业知识少,素质低,技术差,给施工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浪费了人力财力,还影响了景观效果。

(4)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但正规专业素质人才齐全的队伍少,施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施工队伍素质低,不能正确领会和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施工现场来看,管理较为落后,主要反映在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控制执行标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工程项目的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

二、园林绿化施工措施探讨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园林整体景观效果的实现和维护,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现行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措施与方法普遍较为陈旧、落后,难以符合时展,以及行业进步的新要求。

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当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实现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的目标,就必须坚持麦收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全新理念。当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步的先决条件之一。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根本大法出发点,制定出一套完善、科学、适用性强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宣传,使其成为行业内基本认可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其次,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组织模式的更新与完善,对于质量管理人员的聘用一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要合理,充足。最后园林工程行业要加强对于质量管理与方法的探讨、研究不断对现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决不能被时代所淘汰。

2、严格审核工程设计图纸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与验收的主要依据,其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应从设计阶段抓起,管理人员要在对工程项目所在地结合工程整体功能需求与各项设施的具体布局,来审核工程设计图纸。

3、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前制定适宜的施工作业方案,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专项攻关,由于园林工程具有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交叉的特点,重点抓关键环节,职钢结构异形加工、土工膜焊接防漏等专业环节,避免了为达创优目标而一味提高成本的做法。

4、施工方面

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必须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使各分部分项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是通过各工序来完成的,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整个绿化工程才能符合质量要求。

5、后期保养与维护

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到竣工验收就完全结束了,工程项目的后期保养与维护也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受到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交付使用以后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也就必然导致了园林工程整体质量的下降。以实现更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目标。

结束语:

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目前存在着只重视量的增加,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造成了人力量物力的浪费,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上,要避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就必须提高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对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孔杰.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福建建筑, 2011(12).

第12篇

2008年12月6日甲、乙两座220kV变电站均按正常运行方式运行,各站用电负荷无明显波动,站内设备无问题。14时30分,甲220kV变电站铁轧Ⅰ线2211开关掉闸,母联开关2245掉闸。同一时间,乙220kV变电站铁轧Ⅰ线2214开关掉闸,母联开关2245掉闸。事故发生以后甲、乙两座220kV变电站第一时间报告给调度。经过现场检查,线路及高压设备无损坏。17:50乙站合2214开关、2245开关;17:55甲站合2211开关、2245开关。恢复送电后两变电站运行一切正常。

二、事故分析

1、系统当时的运行方式

(1)甲变电站

曹铁Ⅰ线经2214开关上220kV4#母线,曹铁Ⅱ线经2213开关上220kV5#母线,2245母联在合位,铁轧Ⅰ线经2211开关上220kV5#母线,铁轧Ⅱ线经2212开关上220kV4#母线。

(2)乙变电站

曹轧Ⅰ线经2212开关上220kV4#母线,曹轧Ⅱ线经2211开关上220kV5#母线,2245母联在合位,铁轧Ⅰ线经2214开关上220kV4#母线,铁轧Ⅱ线经2213开关上220kV5#母线。

2、现场调查分析

事故发生后,经多方人员对现场认真勘查发现,在甲站外、铁轧Ⅰ线架空线路下方有一辆吊车正在施工。经联合检查小组询问得知:在吊装过程中,吊臂曾与220kV铁轧Ⅰ线架空线路A相之间产生巨大的放电声响。此外,发现距铁轧Ⅰ线3#杆塔15米处架空线A相有轻微弧光灼闪痕迹。联合检查小组初步认定是由于线路对该吊车放电,导致事故发生。

3、保护动作的原因及正确性

我方对铁轧Ⅰ线两开关(甲站2211、乙站2214)及两站2245母联开关配套的保护、录波装置内的故障动作报告及故障波形做出分析,得出故障电流流向如附表一所示,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从甲站RCS-931AML、CSC103B的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装置中综合得出:

保护装置启动的确切时间为2008年12月6日14:30:52:835。以此为0时刻(原点),11ms时刻电流差动保护A相动作元件启动、2211开关A相跳闸,60ms时刻启动A相重合闸,故障切除。

故障差动电流、制动电流二次值分别为4.844A、0.9297A(CT变比2500/1),满足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方程(Icd>0.75Ir且Icd>Ih(0.4A)),可以实现选相跳闸,电流差动保护动作跳开2211开关A相为正确行为。

608ms时刻,RCS-931AML装置中开入量变位,启动闭重三跳。此动作行为是由于本装置中投入了“非全相故障闭重”控制字而造成,是正常逻辑行为。

89ms时刻,CSC103B单相重合闸启动,590ms时刻,A相重合闸动作,重合延时与保护中整定的单相重合闸时间(0.5s)基本吻合,亦为正确动作行为;但故障并未消失,两套装置中各种保护相继动作(电流差动保护、距离加速、零序加速等),其中RCS-931AML电流差动反应最快,在652ms时刻,保护再次动作跳开2211开关ABC三相。故障相别为A相,故障相电流二次值为2.86A,故障零序电流二次值为2.80A。其中:

1)单相重合于故障线路时,RCS-931AML装置中重合后加速跳闸的保护有距离加速和零序加速。根据该装置的特性:经60ms零序加速跳闸。

由动作报告可知:2211开关于640ms时刻重合出口,698ms零序过流加速段动作,且故障零序电流二次值为2.80A,远大于零序过流加速定值0.15A。故零序加速跳闸符合逻辑。由此得出,2211开关于638ms时刻重合出口,668ms距离加速段动作。且装置中的“三重加速Ⅱ段距离”、“三重加速Ⅲ段距离”控制字均为投入,故距离加速跳闸亦符合逻辑。

2)单相重合于故障线路时,CSC-103B装置中重合后加速跳闸的保护为距离Ⅲ加速。由于装置投入了瞬时加速距离Ⅲ段控制字和加速零序Ⅳ段控制字,根据该装置的特性:重合于接地故障后,加速距离Ⅲ段瞬时动作,加速零序Ⅳ段带100ms延时跳闸。此特性从动作报告中可以的到证实:590ms重合闸出口,682ms瞬时加速距离Ⅲ段动作切除故障,延时100ms的加速零序Ⅳ段未动作而返回。

(2)从轧钢站RCS-931AML、CSC103B的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装置中综合得出:

通过分析轧钢站RCS-931AML、CSC103B的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文件,发现轧钢站这三个装置的动作内容、动作顺序、动作逻辑关系和铁钢站基本一致,均对故障做出正确反应,符合逻辑。

(3)从铁钢、轧钢站RCS-923C装置的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装置中的故障波形综合得出:

1)铁钢站2245开关的保护装置启动的确切时间为2008年12月6日14:30:53:629。零序过流一段、过流一段分别在10ms、11ms后有跳闸信号输出,2245母联开关掉闸。从故障波形可以看出,故障相电流(IA)和零序电流(I0)均在1.5A(二次值)左右,分别超过过流一段、零序过流一段整定值0.52A/0s、0.4A/0s作用于跳闸,就装置而言为正确动作行为。但该装置的定值单有明确的说明:过流Ⅰ段、零序过流Ⅰ段定值为220kV母线充电保护,正常运行时退出。实际却未将过流Ⅰ段、零序过流Ⅰ段保护压板退出,而造成2245开关误动作。

2)轧钢站2245开关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铁钢站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三、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故障线路上发现了轻微的弧光灼闪痕迹而无划痕及导线断股现象,加上现场目击者对放电声响的描述,可以推断:事故为吊车在吊装过程中机械臂与故障线路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而导致线路对吊车放电,即线路经弧光电阻接地引起。

针对该故障,铁轧Ⅰ线线路保护装置作出了正确的反应,迅速切除了故障线路,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各下级站所供电未受影响,系统保持稳定。

针对该故障,母联开关2245保护装置保护误动作。系保护装置充电保护压板未退出造成。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对线路的管理,严禁在架空线下进行大物吊装工作,并对线路加强巡检,以防类似事故发生。

2、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须认真核对定值、分析、总结,制定一套严谨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管理办法,明确装置的运行状态,压板投退、操作流程等;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权责,保证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安全、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