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2022-12-07 07:2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整个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分散于20余家企业,而同一企业的学生也可能分配到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不同岗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能力缺陷专业技术能力缺陷。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环节课时已经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但由于前期的实践训练多围绕某一课程展开,对所有课程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不足,因此部分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出现的知识缺陷和技能漏洞较多,不能较快地适应岗位要求。社会适应能力缺陷。首先,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同时又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因此在实习初期往往觉得实习中收获甚微。其次,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顶岗实习中学生在竞争合作意识、承压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暴露出较多问题。一方面与学生初入职场,缺少社会经验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在校学习中竞争训练不足,尚未养成良好的协同合作习惯有关。在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中普遍显示学生缺乏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技巧和应对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顶岗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应建立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将顶岗实习划分为“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模块,“校内顶岗实习”模块根据技能特点和类型,设置“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内根据实习岗位类型,设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单元、“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单元及“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单元。“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单元的实习任务,主要目的是逐项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活动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但实习内容和场所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综合讲解相关知识。“校外顶岗实习”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依据自主联系或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单元。实习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但主要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实践项目,对照相应单元的学习任务书完成顶岗实习。(二)“递进式”顶岗实习方案将原本在第5学期(约16周)集中完成的顶岗实习分散到第3、4、5三个学期,按时间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到繁、自学由少到多的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3、4学期,历时约8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进度,“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在第3学期开设,约两周;“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在第4学期开设,约6周。“校外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5学期,历时约8周。根据行业的季节特点,在第五学期前期开设。实习结束后在校内开设生态类、管理类、法规类职业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案例,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图1)。(三)“系统性”顶岗实习考核鉴于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学期、两大模块,其考核方式也对应调整,顶岗实习成绩由每个单元的分项成绩组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实习岗位的差异性,对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除了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外,还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初步规定为:顶岗实习成绩=校内顶岗实习成绩×50%+校外顶岗实习成绩×50%。其中,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园林植物应用”单元成绩×25%+“园林工程”单元成绩×50%+“园林设计”单元成绩×25%;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岗位对应单元成绩×70%+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成绩×30%。这一标准鼓励学生联系顶岗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向,带着专业问题展开实践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思考、总结的习惯。(四)“综合型”顶岗实习平台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一类的方式展开。这类模式中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学校与实习企业的交流层面,而以学校为媒介形成的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并不广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内外部分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为顶岗实习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的综合型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效地获取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信息,从而快速调整顶岗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也可以综合多家企业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此外,“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了学校“产学研”一体的内涵。顶岗实习人员作为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也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展开科研活动及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与学生顶岗实习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从“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中获益。

改革后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扬长避短,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将顶岗实习分散到三个学期后,学生提前一年开始接触实践项目,前期的实习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要点。同时由于实习时间跨度由半年延伸至一年半,学校既可以拥有更多实践项目案例的选择余地,对较好的案例也可以在后续的课程中动态跟踪,学生可积累的实践知识也随之增加;也可以弹性控制实习周期,避免淡季实习学生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二)循序渐进,完善学生专业技能学生在传统顶岗实习模式中,往往只能从事某个特定岗位,因而获取的专业知识也侧重于某个特定的方面。新增的“校内顶岗实习”模块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的主要技能进行逐个单元的训练,一方面完善学生的技能体系,另一方面为“校外顶岗实习”模块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也提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特长,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的机会,为顶岗实习岗位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三)分段考核,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传统顶岗实习中,学生实习岗位、实习环境各异,学生考核的全面性不足。分段实习后,每个单元的考核都有对应的依据,学生根据考核标准就可以了解自己实习的主要目标,工作中的方向性更加明确,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四)优化平台,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成立后,包括顶岗实习在内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的不仅是校内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而是一个政校企共建的综合信息系统。它为顶岗实习的设置、实施和评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顶岗实习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其实施过程决不可孤立进行,应当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将校内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穿插组织、有机联系起来。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是递进式开展顶岗实习的前提;而循序渐进的顶岗实习节奏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延长了考核的周期,完善了考核的全面性;依托综合型的政校企交流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控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以顶岗实习为契机,及时完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李臻 黄顺 孙雪 徐明 周玉珍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一、专业综合实习目的

专业综合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前期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综合训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企业单位现状,面向实践、拓宽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较强、能较好胜任有关专业业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综合实习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突出,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很好的基础,在实现本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熟悉企业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及运行机制;

2.了解实习单位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内各类电子设备与系统工程项目概况;

3.参与并熟悉电子设备与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制造等工作过程。包括可行性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开发环境、生产工艺、开发的组织管理、测试等;

4.了解通信工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和监理相关标准和政策;建设质量的控制和验收方法及相关规范;

5.了解电信业务的规划开发流程、网络的规划方法和手段、电信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电信计费政策和实现手段;

6.软件开发的组织管理、可行性分析、需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语言开发环境、测试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各类文档的编写与管理;

7.参与实习单位所安排的生产、管理、策划、营销等具体的岗位工作。以上内容,仅对实习起指导作用,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指导老师协商选择。实习内容原则上需与所学专业契合。

三、实习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在指导老师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指导老师或实习单位下达的有关实习任务。深入实际,按时、保质、足量全面地完成实习任务。

(2)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规定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规章,严禁私自开关机器设备;在得到允许使用仪器设备后,一定要先熟悉该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再按要求使用,不得违规操作。

(4)学生须接受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按时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积极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主动汇报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

(5)实习学生应根据专业实习岗位,制订个人实习工作计划,明确目的和任务。在工作中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实习期间要随时做好实习记录,认真填写《东华大学信息学院专业综合实习登记表》,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报告。校外实习学生在实习前需向校内指导教师提供《专业综合实习企业回执》表和《信息学院学生校外专业实习备忘录》,并由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给出实习鉴定意见。

(6)实习过程中注意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实习期间,学生因违反实习纪律和安全规定,造成自身损伤者,由学生本人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7)发扬良好精神风貌,维护学校和本专业声誉。

2.对校内指导教师的要求

(1)执行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联系校内实习基地,预先做好元器件的购买、实习实验设备的检查维护和具体实习内容的准备工作。

(2)加强实习前的教育工作。实习前应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实习安排、实习纪律和考核要求,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3)对实习过程的各项工作负责,保证实习质量。因材施教、耐心指导,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4)加强过程控制,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做好实习登记表、实习小结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综合评价,确定实习成绩。

(5)定期检查校外实习学生的业务进展情况,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放任自流。

四、实习方式

根据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性质、专业特点和实习要求,为与学生就业工作相适应,采用集中定点为主、分散自主为辅的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实习工作,学生按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安排进行实习活动。

校内实习基地包括宽带网络实训基地、物联网实训基地和电子信息系统实训基地。学生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各类通信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测试工作。学院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个人意愿,在学生个人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的选择遵循就近原则),报学院批准备案。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全程管理校外同学的实习工作。五、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专业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9~16周,具体安排如下:(1)实习动员:**-**学年第一学期第9周完成;

(2)联系实习单位:**-**学年第一学期第10-11周完成;

(3)开始实习:**-**学年第一学期第12-15周完成;

(4)实结:**-**学年第一学期第16周完成。

六、成绩考核及要求

学生需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东华大学信息学院专业综合实习登记表》和《实习报告》后方可参加实习考核。校外实习需由实习单位作鉴定并盖章。实习报告的内容要求为与专业相关,需包括整个系统的架构和自己负责的具体工作。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和实习登记表中的考勤、企业鉴定和表现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实习成绩。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论:

1.未达到实习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马虎潦草,或内容有明显错误;

第3篇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网络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目前,多数职业院校采用“2+1”或者“2.5+0.5”的教学模式,即学生2年或2.5年在校进行专业学习,1年或0.5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另外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践教学或顶岗实习的管理和监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的课题。

通过对同类院校和本校各二级学院校外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进行调研,总结得到校外实践教学的种类大致有如下三种形式:

1 以学校为主导的成建制班级深入企业一线的校外实践教学

如我校外酒店管理专业,在大二里采用的有“3+2”工学交替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每周3天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2天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前半期+后半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上半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下半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内容主要为:学校带队老师对学生每周工作情况的了解;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记录、实践效果的评价。

又如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在大三上期采用了到软件企业为期4周的项目开发实践教学。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内容主要为:学校带队老师对学生每周工作情况的了解、项目总体情况的了解;企业项目经理对学生个人实践情况的评价、团队合作情况的评价、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记录、实践效果的评价。

2 以学生为主导的不成建制班级的校外实践教学

这种情况主要集中体现在各高职院校最后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最为复杂。因为这个环节通常与学生的就业单位密切相关,学生的实践单位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能产生多次变化,同时如果学生不能顺利经过培训期,企业可能不会对学生进行成绩的评价。因此,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学校指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每周工作情况的了解、是否已经满足企业的需求成功上岗、学生实践单位的变动情况;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实践内容的记录、实践效果的评价。

3 以政府为主导的不定期校外实践教学

这种情况是最不可控的校外实践教学。近几年多地出现的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去富士康、英业达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就是属于这种校外实践。这种校外实践通常不在正常教学计划环节之内,学校指导老师的作用在不同企业内也各不相同,但大多只是成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沟通者与协调者的角色,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通常也与专业无关。随着学校、学生、家长对这种校外实践的不认同度逐年增加,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校外实践在今后逐渐会消失。

传统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方式是每位学生发一本实习手册,自行填写与保管,实习期结束时交加学校。学校指导老师通过电话或走访方式了解学生实践动态。这种传统缺点很多,比如教师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工作变动情况、学生填写时间常常拖延或顺便编写、企业情况与企业指导老师情况掌握不全面、个别学生返校时遗失了实习手册等,这些缺点对收集校外实践信息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传统方式面临着变革,利用网络信息化实现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能够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并增强教学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网络实现异地情况了解已成为可能。

通过对以上三种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内容进行梳理,我总结了以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由于实习指导老师人数通常较多,不可对每位教师授予系统的管理权限,因此特别设计了一个“系统管理”模块,这个模块的使用者可以是学校指定的一至三位管理专员,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基本信息管理。

系统包括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系统管理员、信息查询人员等几个用户身份,将根据不同用户身份将本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

(1)学生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个人信息维护、查看公司信息、查看学校指导教师信息、查看企业指导教师信息、查看编辑学校联系方式、填写修改与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填写修改周总结、填写修改月总结、查看修改实习岗位说明、查看修改本专业社会调查报告、查看修改毕业实习报告、换公司申请、修改密码。

(2)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个人信息维护、查看学生、查看/修改对该生所在公司的实习鉴定、查看/修改对该生的实习鉴定、查看/修改对该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修改密码。

(3)公司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公司信息维护、查看学生、查看/修改对该生的实习鉴定、查看/修改该生的工作环境、查看/修改该生的指导教师、查看/修改企业指导教师、修改密码。

(4)管理员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查看/修改公司信息、查看/修改教师信息、查看/修改学生信息、查看/修改学生与公司关系、查看/修改学生与教师关系、查看/同意学生换公司申请。

参考文献:

[1]李蓓,阎晓强.企业信息化安全与网络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3):165-166.

[2]聂鑫.浅谈如何做好单位信息化网络管理工作[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13+115.

第4篇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作为校内组的代表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实习工作。

本学期一开始,经过院领导老师的精心准备策划,我们有幸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习,我组作为校内组,共六人,被统一安排在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中心,协助网络中心搞好网络建设和维护。学院指导教师陈欢老师,实习单位负责人姜鹏,赵有星主任。总的来说,此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顺利的实习。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最大可能的完成了实纲的要求,既充分巩固了大学前期两年的专业知识,又对今后两年的专业科目学习有了新的理解,这次专业认识实习增强了我们的职业意识,并激发我们在今后两年的学习中根据实习的经验识时务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知识结构,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在新闻传播领域,尤其是网络传播发展方向的人才需求。

下面我就我所在的单位作一下简单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中心成立于1994年5月,其前身是信息管理研究所,中心按照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成立了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和校园网络专家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长直接领导下,承担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青岛主节点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校园网的建设、规划、运行管理、维护和数字化校园的工作

网络中心下设网络运行部、网络信息部、综合部。

在此不在作详细介绍,下面着重汇报一下我在此次实习中的具体实习内容以及我个人的实习体会。

在网络中心老师的安排下,实习期间,我共参与或个人承担了以下工作:电脑硬件组装,系统安装调试,专业网络布线、ftp信息服务器日常维护、www服务器日常安全检测、局部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校内单位硬件更新等。

在做完这些工作后我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点比较深刻的体会:

第一点:真诚

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一天去网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点:沟通

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网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老师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老师我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我对网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网络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让我协同他们或独立的成校内大小单位的网络安装与检修工作。如档案馆网络故障检修、胜利楼若干办公室的网络故障检修等,直接或间接保证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在实践中了书本上旧有的不合实际的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此外呢,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加了三次正规的讲座,分别是校园网使用网络计费、校园网电子政务、和网络安全三个主题。此次报告一并带来了该公司的最新产品,报告中我懂得了网络计费的原理和方式以及从硬件

潘江文,实习校内部分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作为校内组的代表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实习工作。

本学期一开始,经过院领导老师的精心准备策划,我们有幸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习,我组作为校内组,共六人,被统一安排在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中心,协助网络中心搞好网络建设和维

护。学院指导教师陈欢老师,实习单位负责人姜鹏,赵有星主任。总的来说,此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顺利的实习。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最大可能的完成了实纲的要求,既充分巩固了大学前期两年的专业知识,又对今后两年的专业科目学习有了新的理解,这次专业认识实习增强了我们的职业意识,并激发我们在今后两年的学习中根据实习的经验识时务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知识结构,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在新闻传播领域,尤其是网络传播发展方向的人才需求。

第5篇

关键词:实习基地;创新创业;管理机制;教学改革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工程实践和强化创业意识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高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大量的本科院校都依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培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应各负其责,不能相互取代,否则将严重影响到高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管理,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已有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校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让高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思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寻求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目前我国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大致有高校主导式、企业主导式和校企共建式三种形式。

(一)高校主导式模式

高校主导式模式中,高校是实习基地的倡导者,而企业则处于辅助地位,其弊端在于不易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导致合作始终处于形式主义,因此这种合作形式的实习基地很难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校企联合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二)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在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中实行,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校注入股份,可以说整个企业都是高校的实习基地。但从本质上来说,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如何避免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给高校人才培养造成的消极影响,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是这种合作模式下高校与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指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这种合作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能够有效缩短学生向员工转变的适应周期。但是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大多企业只是选择人才,很少真正参与人才的培养。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校外实习基地只能是校内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在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路的同时,也应该好好反思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缺陷和不足,充分利用资源,完善校内实习基地。

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为了解决目前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建的校内实习基地为依托,研究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一般性规律,总结和分析目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建立高效、优质、稳定校内专业实习基地的方法。以期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责任明确、共同参与、互惠共赢”的校内实习基地管理机制;以期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兴趣浓厚的“专业性强、实用性强、创新性强”的实习项目,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目前,我院已建设5个校内外实习基地,涉及高校主导和校企合作两种模式。吉首大学地处经济不发达的湖南西部地区,电子信息类企业较少,且交通不便,我院校内实习基地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基本属于高校主导型,实训内容以实践技能基础的培训为主,培训目标单一,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考量。基于这一状况,我们走访多所高校,深入相关行业,认真调研,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挖掘共同点,科学合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我院还有创新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多个开放性实验室。在师资不足和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力量和资源分散,各块工作仅能勉强运转,难以出成效,这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首先,创新创业工作室集中了一批头脑聪明,创新意识强的学生和年轻老师,他们与企业联系紧密,且经常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能提出与实践联系紧密,处于行业前端的项目方案,但把方案付诸实践的能力比较弱。

其次,实践教学基地整合了专业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各种软件,着重培养学生操作仪器设备和使用各类软件的能力,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的动手能力较强,在电路板制作和系统组装及调试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没有项目依托的前提下,学习内容的创新性不强。

再者,开放性实验室主要服沼谑ι的科研项目,凝聚着专业知识丰富、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和学生,并且实验设备先进,在理论论证和实验仿真方面优势突出,但往往难以用于实际项目。

我院老师充分挖掘5块工作的关联点和各自优势资源,以校内实习基地为主导,实践教学基地和开放性实验室为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依托,科学合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践教学基地和开放性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软硬件开发能力,创新和创业工作室以项目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校内实习基地则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补充完善部分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二)争取政策支持,想方设法调动老师积极性,确保团队的持久战斗力

在校内实习基地工作的推动过程中,组建一支有想法,有激情,能干肯干的指导教师队伍很困难。年轻老师迫于职称和学位的压力,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基本处于分身乏术的状态;中年骨干老师要么学而优则仕,处于领导岗位,要么学而优则贾,自己开公司。我们认真考虑老师的忧虑和处境,寻求突破点,积极向学校争取政策支持,研究一套“学校、学生、老师”三方共赢的实习基地工作考核细则和奖励制度。例如:老师在基地指导的时间,按一定的计算方式折算课时;对将科研课题和公司项目引入基地实习内容的老师,按照受益师生数量给予奖励;鼓励实习基地老师组织队伍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职称评定时给予获奖的指导老师适当政策倾斜,同时给予奖励。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地高效有序运转

实习基地有仪器设备、软件程序、零件工具、药品耗材,档案资料等等,需要管理、维护、归档的东西繁多,无序低效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整个基地工作瘫痪。考虑到老师的工作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我们在制定管理制度时的主要原则是以最少的人力成本获取基地的高效有序运行。为此,我们研究了一套管理梯队组建办法。指定了一名基地专职负责老师和一名兼职老师,两名老师的专职和兼职岗位每两年轮换一次,避免管理老师深陷管理事务,影响个人职称评定的现象。从一到三年级分别挑选4名学生,每3名学生一组,组成4个团队,分别管理4块工作。

四、我院依托实习基地取得的成绩

(一)查漏补缺,夯实了专业基础

校内实习基地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有利于专业学习不牢固的学生,重新梳理自身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快速完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项目为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项目为引导的实习培训内容,给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实践机会。既有训练了他们的软件开发和硬件实现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系统性和全局性思维,同时激发了他们创新的热情。

(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近几年,实习基地依托各行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将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有效应用到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实现知识的交汇和技术的融合,极大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总之,校内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但近年来高校在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导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不满和不信任,高校要想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型教育、复合型教育的转变, 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增强对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27):190-192.

[2]朱天云.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25):854-855.

[3]易洪雷等.基于校企合作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28):139-142.

第6篇

关键词: 分散实习 实习质量 质量监控

一、分散实习的研究背景

分散实习是相对于传统集中实习而言的,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行寻找实习接受单位,学校实行比较灵活管理的一种毕业实习组织模式①。近年来,因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需求和应对人才市场的挑战,传统集中实习模式弊端已愈发显现出来。分散实习因其能够弥补高校实习基地存在不足的现状,并且管理灵活、操作简便,有利于学生就业等优势而广受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②。以南京某高校二级学院为例,笔者统计了近三年来分散实习所占总实习的比重均在90%以上,而其中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生几乎全是采用分散实习的模式。因此,分散实习已经成为目前地方高校的主要实习模式。研究分散实习质量监控对于提高业实习质量和管理有效性有着重大意义。

二、分散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散实习管理制度缺乏或不够完善。

合理的制度能够保障一项工作顺利而有序地开展。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没有专门的针对分散实习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够完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近年来,分散实习虽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在毕业实习工作通知中,对于学生选择分散实习的单位要求,毕业实习答辩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但是缺乏专门的针对分散实习管理制度。整个分散实习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而实习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基本上靠着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思路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良心”和“责任感”进行。这种状况让实习工作充满了风险性,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违背了实习的目的。

(二)指导教师缺乏责任感,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毕业实习不像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控制课堂秩序,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它组织灵活,尤其是分散实习,一个实习点大多只有一到两名同学,组织形式较为分散,管理难度比较大。如果没有完善的监控体系,很容易导致师生对实习这项工作的重视意识淡薄。有些指导教师参加实习指导只是为了弥补教学课时不足,满足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认为实习课时比较容易获得,主观上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实习指导上。甚至个别教师在整个实习指导过程中,从未对实习生指导过,最终的学生实习报告等实习材料的教师评价栏和签名栏均由学生代签,出现了严重的指导缺位的现象。再加上学生思想不够重视,部分学生频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只是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补个材料,便顺利拿到实习学分,并未真实实习,使得整个毕业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三)实习单位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都是学生家长或亲戚、朋友托人找关系介绍到熟人单位实习。对于实习单位的指导资质不去考证。对于实习生进来,部分实习单位没有相应的实习指导配套计划,只是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做些与专业无关的杂活,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尽到指导的义务,从而达不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四)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关于做好2016届毕业生实习工作的通知》中关于“毕业实习成绩评定”中指出……学院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上交的实习材料、实习中的实际表现,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意见和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通知中列出了考核的内容,并确定了考核内容的大体分值比。但是由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多因个人关系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在评定实习生成绩时,大多会给出高分,并且考核指标比较简单,部分校内指导教师只是依照模糊印象评定实习生成绩,难以客观地反映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实结和评优工作的开展,难以保障毕业实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构建科学的分散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健全分散实习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分散实习管理制度,首先,要拟定实纲和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实习时间及安排,实习内容。其次,学校需要提供实习指导书或制定实习生守则,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行业内职业要求等系列材料引导、规范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实习;再次,建立可行性、易于操作的分散实习流程;最后,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要求指标明细,对实习工作有可参考性。健全分散实习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分散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分散实习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加强地方高校分散实习管理过程监控。

1.实习准备

充足的实习准备能够保证实习工作成功开展。分散实习生必须经过一系列审查和培训学习后才能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见表1)。

表1 分散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前系列准备

学院成立分散实习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小组必须按相关规定对分散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资质进行审核。分散实习单位必须有完善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实习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需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感担任。校内指导教师必须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限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配备比不超过10:1。

分散实习生填写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学院审核分散实习生所申请的实习单位的资质,审核通过,即可以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审核不通过,退回学生重新找实习单位或申请集中实习。

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实纲和计划。并且对指导教师指导过程提出要求。提高指导老师素质,增强指导老师的规范意识,确保实习质量的提高。

实习动员。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培训。专业培训包含实纲和实习计划的学习,师范生进入实习学校前必须进行1-2次试讲,撰写完整教案,非师范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前,必须进行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培训。

2.实习过程

分散实习的过程指导和管理是整个分散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优化实习管理流程能够提高分散实习管理效率,确保实习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分散实习过程,前提是在分散实习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主要分为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两条线,因实习生主要在二级学院管理,这里流程管理主要指二级学院的管理,具体流程见表2。

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熟悉业务流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填写学校下发的各项实习材料,如学生手册、实习教案、听课记录、实习日志和周记等。

学院和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期,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由于分散实习的特殊性,领导小组不可能一一检查,只能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但是指导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习生进行抽查。学院要求整个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面谈、电话、E-mail等方式对实习生至少有6次指导记录,实习学生每周必须以书面或其他联系方式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师范专业学生在实习学校至少开1次公开课,非师范专业需要填写学院中期限检查报告,供指导教师和学院分散实习领导小组审查。中期查检合格的继续实习,不合格的则回校找指导教师重新学习实习理论,考核通过后再返实习单位实习。

实习答辩。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参加学院安排的实习答辩,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实习心得体会等。答辩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和实习效果。答辩通过即实习工作结束。

分散实习管理中,实习巡视和中期检查尤为重要。学院在实习抽查时,要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点,并且兼不同指导教师,不同学科专业。领导小组必须设计详细的巡视线路并且仔细审核学生上交的中期检查报告。

3.总结评价

学生实习答辩过后,学院和指导教师均需要对本届毕业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工作中扬长避短,对于在实习指导和管理中好的方法进行保留和发扬,对于疑难点进行探讨,寻找途径解决,避免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实习结束后,由专门人员负责归档工作。

(三)科学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实习成绩是高校对学生在外实习情况的综合反馈。科学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基于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考评标准统一,程序公平、公正,结果公开、透明,才能确保实习工作的良好效果。第二,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统一的考核标准也是实习工作公平、公正性的体现。是科学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的依据。第三,确定实习成绩的考核因素;一般高校实习成绩基本上是按照优秀、良好、中级、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立专门的分散实习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表现和上交的材料,结合实习答辩、指导教师的意见和成绩综合评定。第四,确定各项考核因素所占的分值比;考核应该确定考核内容的各项分值比。第五,需要制定专门的评优制度。表彰在实习工作中表现突出、有重大成效的指导教师和实习生。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规范毕业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的过程监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分散实习作为毕业实习的主要实习模式,由于自身性质,使得管理部门监控过程十分困难,管理难度较大。构建科学的监控体系,能够保障分散实习工作有序有质地完成,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注释:

①陈新国.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及利弊[J].石油教育,2002,05:33-34.

②陆健,张群.高师院校分散实习质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04:114-116.

参考文献:

[1]陈新国.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及利弊[J].石油教育,2002,05:33-34.

[2]陆健,张群.高师院校分散实习质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04:114-116.

[3]何新荣,玲,黄合婷.高校扩招大环境下分散实习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50-51.

[4]龚江南.分散型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2).

第7篇

梁启超曰:穷则变,变则通。要想让秘书行业教学适应市场发展,文秘就必须结合实际深化改革。为了解决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必须尽快明确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通过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困境。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一件件任务,利用学习过的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探索。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活动主导、任务驱动”的课堂实践教学法。参考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符合应终身学习思想和学生实际的即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由教师指导或者组织进行的任务分析是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的文秘工作问题。

(二)工学结合

我国高职教育就是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和理念。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纪律、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中职学校能够吸引行业、企业有丰富经验员工担任兼职教师,制定职业岗位标准、开发实训课程、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等。这种利用无形资源培养人才的模式,既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财力和人力,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开辟了道路。

二、中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措施

(一)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课堂实训。课堂实训的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推广模拟案例教学的方式,以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运用实际的文秘知识,让学生尽快熟悉职业环境,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例如:开展课堂实训的案例教学方式,请同学们解决“客人说着就要往里走。遇到这种情况秘书应该怎么做?”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找出和平探讨,和平沟通的方式方法。课堂实训的内容还包括许多技能的训练方式。例如:计算机速记实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行课堂竞赛,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以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技能的同时,最终形成专业能力。

2.实训室实训。为了更好地开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利用实训室。实训室就是指专门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室,这里面主要是要进行秘书工作项目的单项训练与综合项目的训练。例如:在实训室内进行接待来访者的礼仪、接听拨打电话等情境的模拟,然后利用实训室中的数码摄像机录制下学生练习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作出相应的改变。其实实训室内的训练就是仿真的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校内就能充分了解企业等各种机构的运作,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现实操作,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校内见习。校内见习活动是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的重点,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到科研处、人事处、宣传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进行训练,让学生熟悉文秘工作环境与具体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但是在开展见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是明确派遣的见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与见习目的。二是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文秘见习工作,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文秘知识,协助老师处理文档和教研室工作。同时,鼓励办公室的同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直接的指引,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找出自己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小事中锻练自己,争取提高自己。另外,学校的指导教师也要定期到学校各部门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实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记录、撰写实习报告。

(二)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校外见习。校外见习活动要进行真实的企业内文秘工作。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校外见习活动,可以选择的岗位包括:办公室文员、计划部、采购部、业务部的工作人员等。在见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派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评价。同时,要联合企业设计相关的企业内部指导教师作出见习指导和见习评价。主要的评价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合作工作能力、接待技巧等。例如:协助经理处理日常工作,包括客户来访的预约、拜访其他客户的预约工作;代经理起草一些简单的公文文书;将职员及客户反映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经理,让经理了解目前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及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等工作。总之,整体的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工作任务的布置,请同学们进行整体见习,然后进行整体工作评价,最后再回到学校后进行经验推广报告。

2.竞赛活动。校外时间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竞赛活动。例如:在校外场地组织开展“我爱文秘专业”的主题演讲竞赛,然后聘请企业内的管理人员辅助参与竞赛评委。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又如:组织“秘书面试模拟大赛”活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包括:第一,制作基本要求和面试技巧等书面材料,请同学们精心准备。第二,请专业人士讲解在面试时的基本要求及细节技巧。第三,参与面试表演,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文书写作能力、会务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竞赛的活动场地、活动模式要越多样化越好。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毕业前对学生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的检验,是实现教与学、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毕业实习活动的组织要特别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一是要让毕业生能够充分认识岗位特征,由专业教师带队,结合理论教学,分若干个模块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二是通过各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文秘专业技能。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在各个单位做文秘工作,要求能解决文秘工作遇到的问题。实习期间应抓紧时间完善毕业论文,与指导老师通过电话、手机、e-mail等方式保持联系,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与监控,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 茶树栽培技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28-02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由于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校农学专业的发展。为此,笔者以《茶树栽培技术》课程为例,总结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现将教学目标、方案、质量标准介绍如下。

1 制定实践教学目标

《茶树栽培技术》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积极启动了“双证书”教育制度,通过实践教学设置单项生产实训及综合生产实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茶园,可以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各项生产实践技能,通过参加职业技能考核,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岗位适应能力。

2 修订实践教学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渐渐提高,已经从看重学历逐渐转变成看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在对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能够充分有效地锻炼自己,使其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具有一定的处事能力、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个高校认真、科学制订实践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2.1 增加实践课时数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2]。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当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深刻认识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以强化实践教学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扎实基础。

尽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创造机会让其自己动手操作,且实践课程随农时而定。比如,《茶树栽培技术》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但是对于该课程考核持续全年,即根据茶树的生长季节特性开展茶树栽培、种植、修剪、采摘、病虫害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记录学分。

2.2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茶树栽培技术》根据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目标,采取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的原则,把临沧茶园企业员工具备的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道德目标,分别定位于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以理论教学、生产实训、综合实训为主线,构建茶树栽培学的教学体系,创造“工学结合”的仿真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训教学和综合生产实训教学。

2.2.1 生产实训教学。在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和教学大纲,在校内生产基地进行实训,由指导教师安排实训的目的,并将学生分组,使其能够初步掌握一些茶树栽培的技术,有利于其今后的实践实习。

2.2.2 综合生产实训教学。该环节在第4学期开展,是对生产实训教学的进一步巩固,明确学生实训的实习内容及目标,使其能够单独完成个人的任务目标。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处事能力,若最终学生还是不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跟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2.3.1 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实现校内生产性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要求,以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示范性为目标,学校先后投入逾335万元用于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现有校内建有茶叶生产加工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叶生物化学实训室、茶叶深加工实训室等4间,茶树扦插苗圃、生产茶园实训基地2处。

2.3.2 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该主动去营造各种机会,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互惠互利的原则,稳定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与创新提供平台,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非常有利。目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已与云南滇红集团、云南澜沧江企业集团茶叶分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和成集团茶叶有限公司、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永德银竹茶厂、临沧市银尚茶叶有限公司、临沧健身茶叶有限公司等10家茶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4 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2.4.1 “师带徒”法。在茶园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或技术员,直接指导学生实训。例如:在茶树无性繁殖、嫁接、树冠修剪、茶叶采摘等生产环节,学生跟着做,接受快,效率高,效果好,能够达到实训目标,形成学生自己的工作习惯。

第9篇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注重实战能力的训练。然而国内不少高校受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影响,对不同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缺乏足够的研究,进而造成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同质化现象[1]。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在于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学生入学前从没有去过工商企业,完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工商企业的基本形态和运行特点几乎茫然不知,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由于缺乏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相关的理念与技术方法,这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成了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实现手段和实际条件上的不同,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况差异性较大,而且大多数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设置及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分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师资的重点、经费投入的重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实践教学往往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效果普遍存在问题。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系统性不强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般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的关联性较好,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各实践教学课程受教学时间安排的制约,在内容设置上往往比较粗放,一般都只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综合性时间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往往比较分散,使得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较差。目前,虽然各高校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整体发展却不太乐观,各个环节缺少必要的衔接,方式单一,缺乏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涉及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驾驭能力的培养[2]。

3.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以校内实训为主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践教学的载体有关。按实践的载体分,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两类。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安排难度较大。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往往选择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各类实战模拟软件也应运而生,而学校也试图通过建设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实际效果。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不同于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达到完全仿真效果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工商管理的工作环境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非常多,特别是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不可逆因素,其真实性则是在实验实训室里无法进行模拟的。

4.分散的校外实习效果不理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激增,高校的生师比也随之迅速提高,师资不足的弊端日趋严重,导致大部分高校的师资只能满足于理论教学环节的需求,而无足够的师资用于指导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分散实习就成为各高校普遍采取的实习方式。也即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场所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的。其结果是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带来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费了很大的周折找到了实习单位,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实习过程的指导上也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分散实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常出现“放羊现象”,实习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5.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流于形式,校企互动较弱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都建有数量不等的专业实践基地,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基地企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管理的具体业务;校外实践基地按照自己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安排学生实习,经常出现与实践教学计划不相符的情况;校外实践基地的指导老师缺乏指导经验,等等,使得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往往流于形式,校企互动较弱,校外实践基地在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甚微。

6.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由我国高校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主导思想,使得学校中的骨干教师主要把精力投向科研和理教学,很少关注实践教学;而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一般都是低学历、低职称,或是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的青年博士、硕士。这种情况在重点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上述问题使得当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一种学校组织不力、学生被动应付、效果难以评价的“鸡肋”教学环节,严重者可以说已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种“摆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有效地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经营管理实践的桥梁,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一般本科专业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第一,企业规模较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比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环节。第二,企业的管理必须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无论从人员、设备、产品方面,还是从企业的辅助方面,应具有较先进的管理水平。第三,实习基地的企业管理人员既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总结能力、讲课能力。[3]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2.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指导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第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三,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但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习组织方式科学的学生实习组织方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关键。校外实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是指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派到实习单位的方式进行,实习单位由学校出面联系。分散实习是指由学生或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元,分散到校外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教学活动。鉴于当前学校组织集中实习的难度很大,一般学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虽然实行分散实习的学校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实习的效果,但由于众多的实习生分散在各地各单位,学校实际上无法实行对实习生实习过程的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都是处于“放羊”状态,实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认为,除了毕业实习适合于采取分散实习方式外,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应以集中实习为主,虽然这将给学校的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但这无疑也是学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以校企联合导师制为和以学生项目组为组织方式的校外实践模式探索

为了提高校外实习的有效性,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从2009年开始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各一个班作为试点班级,推行校企联合导师制,并以学生项目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习。具体的做法如下:图1展示了体验式实训的教学流程,其中,校企联合导师制与学生项目组互动的组织是获得体验式实训效果的关键。

1.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安排,将实际实践教学组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集中在几周的方式,采取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紧跟着专业理论教学的方式,在每个学期均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套,使得在专业理论教学不断深化的同时,实践教学也不断地深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大一学期末专业分流后,就开始在校企联合导师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中研究一家知名规模企业的成长,尽量以校外企业导师的企业研究为主,并将校企合作规划落实到暑期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实习中。

2.将校企联合导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者我们根据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成立了校企联合导师组。校企联合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其中:校内导师:优选理论水平较好,社会实践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学生小组导师,出台校内导师指导职责管理规范。在校企联合导师组的统一规划下,每位校内导师指导一小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时协调推进本小组的校外导师指导工作,每月确保最少2次与小组同学指导沟通并分配学习实践任务和督促检查工作。企业导师:选择若干个温州有代表性的行业,包括制鞋、服装、工业电器、汽摩配、泵阀等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每个行业选择3-5家龙头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选择合适的创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担任企业导师,并根据企业导师的管理岗位进行分类,建立企业导师库和企业导师指导职责管理规范。在校内外导师组的统一规划下,每位校内导师指导一小组成员的企业实训工作。每月确保最少1次与小组同学指导沟通并分配学习实践任务。

3.成立学生项目组,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试点班级,按照自愿组合、统一调配的原则,按每组6~8人的规模,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5~6组,每组配备1名校内导师,由校内导师从实习基地库内选择合适的实习企业作为项目组实践单位,并与实践单位的企业导师组成导师组。各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导师指导下,结合各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以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为样本企业,在校企联合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开展管理实践活动及研究工作。通过两年的试验,我院在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推进校企联合导师制与学生项目互动方式为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的两个班级无论在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能力培养上都明显优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说明通过对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结论

在高校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从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角度看,重视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1.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途径。在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明确的今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每一个普通高校在制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要求。这种重视,不仅仅是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的加大,而是学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人财物的投入,以及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第10篇

关键词:“2+1”教育模式 实习阶段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78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教育机构及相关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高效、实用的高职教育模式。国务院先后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各种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并已运行多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 高职“2+1”教育模式现状和背景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第三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结束后,返校办理毕业手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现了学生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2+1”人才培养模式中涉及多方关系,而实习阶段的基础是校企合作,高职学生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教育向社会的延伸,本应在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然而,据调查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实习阶段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已基本脱离学校管控,成为纯粹的自我管理或企业管理,学校对学生管控力度不够、管理不善,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实习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如何将实习过程真正落实,以便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是相关行业部门一直在认真思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2+1”实习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试行可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案,以改进实习阶段学生的实习效果,将毕业生成功的推向工作岗位。

3 “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需要,培育积极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在“2+1”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采取系统的、计划的指导与管理势在必行。根据在高职院校多年的实习阶段管理经验,个人认为把整个实习阶段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和性质分成实习前准备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和实习结束三个阶段,然后对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的实习指导与管理符合系统性管理的要求。

3.1 实习准备阶段

实习准备阶段管理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它对整个实习阶段的成功至关重要,是进行良好实习实施的基础。

第一,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制与组织机构。学院应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可以由学院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联系各实习企业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和相关教务处、学生处领导等,实行领导负责制,全面统筹领导实习阶段工作。并负责制定各种实习管理规章、构建实习管理结构体系;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和教师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劳动保护等管理细则。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管理的过程,使“2+1”教育模式下的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资料完整化。

第二,强化实习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道德素养、道德观念等。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意义重大。其目的首先是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纪律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其次是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

第三,构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在人工管理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联络不畅和管理不便等问题,而构建一套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在学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学校通过平台能有效与合理的管理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监控的在线软件平台。

第四,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作为必要环节和首要任务,组织者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和遵规守纪的意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习心态;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目标、计划、任务等要求;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工作;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并能配合、协助管理好学生。另外根据不同的实习岗位,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岗位工作培训。

第五,做好学生离校前的各种安顿工作。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离校前与学校各对口部门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和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以便学生离校时无后顾之忧,安心出去实习。

3.2 顶岗实习阶段

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实习阶段的中心环节,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的合作实施。

第一,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指的是学生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接受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管理制。两位指导教师分工合作,实习单位教师负责职业素质、专业工作技能的培养;校内教师负责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毕业设计等的讲授和指导。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要加强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等要定期深入实习单位,与学生多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单位指导教师也需要将学生的动态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如手机短信、QQ群、飞信、Internet网络等,使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手机、网络或电话,就可以和平台保持联系,学校通过这几种方式来管理实习中的学生。

第三,加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实习专业方向和实习单位特点,选派工作能力强、专业对口、善于组织沟通的教师组成实习带队老师团队。实习带队老师要进驻实习单位,深入实习现场,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工作,掌握学生实习状态,解决遇到的实习问题,稳定实习学生的思想。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带队老师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带队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和考核,以便不断提高带队教师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

第四,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因为在学生实习阶段,实习企业较多,且岗位分散,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单位分布情况或实习岗位的分布情况,给学生编成实习小组,每小组可以选举一名实,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事务尽量由实来管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可减轻学校的部分管理压力。

第五,实行例会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例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实习问题,并表彰、奖励实习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其带头作用。

3.3 实习结束

高职“2+1”一年的实习期结束以后,学校工作重点是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资料及时进行回收,并做好实结、考核工作。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提交的实习周志、实结报告、实习考核鉴定表等,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习工作完成的情况及质量等,争取能全面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其次,总结实习过程中取得成绩,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一定的宣传,让实习感受和经验在学生和老师中得到分享,使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学校这种特殊媒质得以相互渗透和影响,最后,要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4 结论

在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中,顶岗实习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实习阶段管理经验,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高职学校在学生实习管理的现状做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实习阶段规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顶岗实习开始前的实习准备阶段,到实习过程中的实施管理、监控检查,再到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考核、评价反馈,进行有效的整体系统管理。实现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0.

[2]蒙启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广西教育,2012,(19):178-179.

[3]徐芳敏.高职学生实习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何辉.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134-136.

第11篇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我还是个不懂事的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孩子。很多事情都要老师逼自己去做,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还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的时间做过服务员,志愿者和推销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我的优点就是对人有耐心,性格温和,比如在实习的时候我把有关检查的单据交给病人去作检查是,我会把整个过程告诉他,直到他听懂为止,就算对他重复几遍我仍然是耐心的,细心的,和蔼的。在这点是我认为我是最适合做一名合格的护士。我的缺点就是做事太急躁,看不来慢,就这点我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在慢慢地克服,因为我深知从事护理工作是不能太急躁,不然会出差错的。

在我实习的几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一些常见病的诊断,用药,护理,饮食及营养,健康教育等。 主要的就是在带教老师和护士长的细心教导下,我学会了怎样与病人进行良好而有效沟通 ,学到了很多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 实践能力 工程硕士 校企联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82-02

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西京学院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使西京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5所民办高校之一。西京学院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以实践能力为核心,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力打造好以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创新平台[1]

西京学院为了满足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要,强化民办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探索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由课程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实践创新平台、校外实践创新平台三个子平台组成。

第一个平台通过优化、改造、整合通用课程实验室组成课程实验教学平台;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第二个平台通过新建无人机创新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以及校内企业、兄弟院校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践创新平台;为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课外科研、竞赛立项和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型项目提供支撑。

第三个平台通过校企联合,努力打造校外实习企业所组成的校外实践创新平台;作为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共享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为拓展学生的能力搭建一个延伸性强的支撑平台;促进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实习,了解企业的需求,寻找科研创新的突破口,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寻找创新课题,作为竞赛、毕业设计、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题。

二、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1.现有的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工程硕士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由于受到学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工程硕士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与工程硕士定位匹配的培养模式,也就是以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为此,围绕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来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是解决工程硕士培养问题的关键。

2.构成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的要素

实践能力一般被人们理解为动手能力或者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理论界则一直有不同的界定,美国学者斯腾伯格(1983)首次给出了一个专业性的理解,认为实践能力是一种心理行为,人的社会行为是心理行为的外化。我国学者傅维利综合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2],这一定义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本文针对工程硕士,对其实践能力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工程硕士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组成。

工程硕士的一般实践能力包含了身体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能力,主要是个人的一些基本能力,这是构成个人实践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工程硕士需要具有从事职业工作的正常的身体、智力和心理,也是我们进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础。工程硕士在就读时的大量具体应用类知识所带来的能力就属于此类能力,它包括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也是实践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鉴于此,工程硕士的情境实践能力可根据问题解决的流程分为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总结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完成问题的整个解决流程。情境实践能力是区别工程硕士学生质量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比较难培养的一种核心软实力[3],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工程硕士毕业后,在工作中如何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这四项具体能力各具不同特点,一般实践能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这类能力在成年后就会较为固定,对于工程硕士而言,该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没另外三项大,但它是另外三项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专项实践能力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专门能力,这类问题是固化的,解决路径也相对固化,该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在强化的基础上得到培养。情境实践能力则是一种综合能力,通常是解决复杂综合性问题需要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现阶段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这种恩能管理,为他们的就业打下基础。这类能力的培养较难,对属于成熟个体的工程硕士而言,这一能力是衡量其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职业人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

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

西京学院重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创建了“专业方向实验室、科研创新实验室、工程研究院、校外实践基地、网络信息资源”等资源平台,并在实践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投入460万元建设了29个专业实验室,其中专门为研究生新建了特种电源、数据采集与分析、GPS/INS应用等5个实验室。

2.建有西京学院研究生科研实验平台---工程研究院。

3.建立了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与20多个实习企业建立挂牌校企合作关系,与阎良国家航空基地签有人才培养服务协议。

4.专业综合实验专题:开设7个模块的专业综合实验专题,这些专题综合了控制工程、测试技术、传感器工程学、机电传动控制等相关课程内容,训练了研究生综合驾驭知识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5.立体实践教学体系: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创建了由课程实验、专综实验、企业实习、各类竞赛、科研创新组成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并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列入教学计划,在学分制教学中占35%。

6.所有工程硕士研究生W位论文需经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盲审,预答辩、答辩的程序化过程。除上述过程均有企业专家参加外,还特别把好选题来源于工程应用这道关、落实好双导师制以及校内导师进企业和企业导师进校园的合作方式。

四、结论

工程士的培养在我国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内容。西京学院控制工程领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按应用领域培养设置专业方向、按职业需求设置课程、有明确工程应用职业背景、通过工学结合、项目绑定和校企双导师制进行培养以及任务与课题源于工程或生产项目等方面,均已完成立项书的主要内容,取得了很好效果,已经毕业的2012级、2013级工程硕士研究生全部就业,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步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福荫,黄慕雄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专业建设与教师培训, 2008,(10).

[2]傅维利,刘磊.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