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22:1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问候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问候语交际;差异;内容;结构;称谓
一.问候语的定义
在人们见面的时候,为了社会关系的需要,会说出一种话语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就是问候语,它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这种话语不是为了交流思想或传播信息,而是用来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保持接触,彼此亲近融洽的社会关系。因而它所输出的主题信息只有一种,那就是感情信息。
二.问候语的功能
问候语的功能表现为人际的,即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增进和巩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问候语是一种双向的语言行为,问候语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第一步,是进行下一步交际可能的引导,在社会交际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Chen(1997)总结了问候语在社会交际中的两个最主要功能:一个是它的交际功能,即通过问候:1)人们确认了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2)建立了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二是问候语有“打开话题”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人们并没有感觉到问候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问候或是自己对别人的问候得不到应答,他会感到“丢了脸”。Ventola(1979)说,问候语是“互应的行为”,也就是说“它们需要得到应答。如果没有了这种应答,就难以让他们间的对话再顺利进行下去(p.271)。
三.英汉问候语相同点
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英汉问候语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作为问候语,英语和汉语还是存在着共同点的。简单来说有两点,一是英汉问候语都是双向的,即相互的,问候这种活动必须在两个及以上人中才能发生,否则就是违反了礼貌原则。二是英汉问候语都包括主题性问候语,即有实际意义的问候语,以及非主题性问候语,即单纯为了打招呼,没有实际意义的问候语。
1.关于双向
当A对B打招呼时,B之后一定要做出回应。不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对别人的问候不给于回应都是不礼貌的行为。有些问候语是有固定回答的。比如英语中的“How do you do?”和汉语中的“你好”,其对应的回应与也是“How do you do?”和“你好”。再如英语中的“How are you”是一种对别人身体的问候,一般也有几种固定的回答,比如“fine,thanks.And you?”,“Quite well,what about you?”等等。相比之下,汉语的问候语的回答就相对自由了,比如“最近好吗?”,“你吃了吗?”,“最近忙什么呢?”等,一般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是不管回答是什么,英汉问候语都有这种双向的特点,这是出于礼貌的一种基本要求。
2.关于主题
从功能的角度说,英汉问候语都可以分为主题性问候语和非主题性问候语。比如英语中的“It is nice to you”和汉语中的“你好吗”是主题性问候语。而英语中的“Hi”和汉语里的“嗨”则是非主题性问候语。非主题性问候语并不是自由交谈。主题问候语通常带有不同的主题,比如天气,工作和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等。另外,主题性问候语一般带有交谈者的感彩,而非主题性问候语一般是中性的。
四.英汉问候语不同点
问候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交际行为,各个言语社团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综合看来,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内容差别
英汉问候语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内容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人们平时接触到的事物的不同引起的。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一句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关心对方吃饭没有,只是一句打招呼的话。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食物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还喜欢把它作为聊天的中心。而在英国,人们喜欢把天气作为聊天的主题,如“Lovely day,isn’t it?”(天气不错,是吧?),“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风真大。不是吗?),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多变的天气。由于英语和汉语一些习惯性的问候在内容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就应考虑这种文化差别,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2.意义差别
英汉问候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表达意义上的差别。汉语和英语有时使用相同的问候语,但是由于语义场的不同,两者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比如英语的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和Good evening(晚上好)在汉语里都能找到其相应的问候语,但是它们表达的时间段是不同的。英语的Good morning指的是从太阳升起到中午这段时间,而汉语的“早上好”一般在早上八点以前使用,八点之后再用早上好别人就会有一种“都几点了啊,还说早上好”的反应。而汉语里的“下午好”和“晚上好”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使用,只有在电视电台广播节目或是正式的演讲中才会出现,平时使用会显得有些奇怪,但是英语里使用“Good afternoon”和“Good evening”却是再常见不过的问候语了。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即使是对应的英汉问候语也有其意义上的差别。
3.结构差别
英汉问候语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比如,汉语中有时也会将天气作为问候语的主题,但是汉语通常使用感叹句,例如“天气真好!”“天气真糟糕!”来抒发对好天气的欣喜和对坏天气的不满之情。而英语中有关天气的问候语一般使用反义疑问句,比如“Lovely day,isn’t it?”(天气真好,是吧),“Il’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今天风真大,是吧?),这在汉语中却是极为少见的。
英汉问候语结构上的另一差别就是,汉语问候语一般形式较为灵活,可根据人与人的亲疏关系,聊天的情景等会有不同的问候及不同的回答。比如“干嘛去呀?”,“最近工作怎么样啊?”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这些问候语都会得到不同的回答。而英语问候语一般形式较为固定,回复也较为正式。比如“How are you?”一般情况下得到的回答都是“Fine,thank you.And you?”,不会因为对象或者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五.结论
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参考文献
Chen,H.L.(1997).Evidence of topic prominence transfer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compositions at college level.Unfinished MA thesis.La Trobe University,Australia.
Chen,L.P.(1997).An analysis on English greetings from social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s.Journal of Jiefanjun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2,18-23.
Chen,S.C.(1991).Soci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ting expression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Languages,92,55-60.
【关键词】寒暄语 对比 文化差异
寒暄语一直是语言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真实地反应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减小人们之间的距离和促进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语言工具。
中西方的寒暄语在目的、内容、习俗和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英语初学者往往缺乏寒暄语文化内涵的学习,经常会用自己母语(汉语)的方式思考而导致误会和错误。更糟糕的是,还会产生严重的文化矛盾和冲突。所以,英汉寒暄语的对比和差异的学习和研究就显得特别有必要。
一、 汉英寒暄语最典型的差别
(一) 称谓语的不同
称谓语是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内容。它能表现人际关系文化,也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桥梁。称谓语能反映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地位,也能体现在交流中双方的价值和社会属性。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通过人们在交流中称谓语的使用我们可以确定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感情的深浅。通常,称谓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亲属关系称谓语和社会关系称谓语。以下是英汉在这两种称谓语使用中的差异。
1. 亲属关系称谓语的不同
亲属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法律上的亲属关系,它是人类文化的特殊产物,是社会群体,宗教群体和政治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属关系谓语能反应真正亲属关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民间习俗和历史的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汉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中更偏重男性的姓氏,从而有了直接亲属关系和间接亲属关系的称谓不同。这一特征也就造成了汉语亲属关系称谓的家族关系称谓的复杂和庞大。汉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不但要表明性别和在家族中的长幼,辈分排序,还有表明母姓关系,和母姓相关的亲属关系。基本上,每一种不同的亲属关系就有一个特定的称谓,而且几乎每一个称谓都有它不同的口头语和书面语。
英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就完全没有汉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那么复杂多样,表达没有那么充分。它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称谓系统,更突显在整个家庭中核心家庭即自身小家庭的位置。所以英语中的家族关系的范围就很小,与之相应的称谓就不复杂。而且英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也没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比如,在英语中兄弟姐妹的称谓就没有很明确的区别。英语中的uncle 在汉语中因为亲属关系的不同,家族中的关系不同就可以被叫做大伯,叔叔,舅舅,姨夫,表叔,姑父等,其中还不包括口头语。
2. 社会关系称谓语的不同
作为称谓语的一种,社会关系称谓语和亲属关系称谓语有紧密的联系。它能充分的表明称呼者和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身份、地位和角色,在维持和巩固人们之间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亲属关系称谓语相比社会关系称谓语更有它自己的年龄、等级和社会的不同部门等特征,并且发展迅速。
社会关系称谓语包括一般社会称谓语,专业技术称谓语和拟亲属称谓语。一般来说,汉语的一般社会称谓语包括同志,师傅,先生,女士,小姐,女士们和先生们。而英语的一般社会称谓语包括Mr., Mrs., Miss., Ms., Sir., Lady。
专业技术称谓语是用于不同社会职位间交流的头衔称谓,包括职位头衔,技术头衔,学术头衔和其他头衔。中国人习惯使用表明职业、地位和技术的头衔称谓。而英国人很实际,不会随意改变头衔称谓。英语中头衔称谓只限制在皇室家族、高级政府、宗教范围、军队和法律界使用。一般以头衔称谓加姓氏的方式使用,如, Queen Elizabeth和President Bush 等。拟亲属称谓语是亲属称谓语用于非亲属关系的个体间的社会交往,它用于表明交往个体间的亲密关系。在这方面英语和汉语很相似比如,“Uncle Joe”“Aunt Sandy”。
(二)问候语的不同
问候语存在于所有的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它是交流谈话的一个好的开端,也是建立和保持好的社交关系的一个好的开始。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流者之间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社会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促进。正确的使用问候语可以避免非本质的误会和交流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成功的交流目的失败。由于文化背景,习俗和历史的巨大差异,英语和中文的问候语也各有不同。
1.中文问候语
中文问候语中包含有具体的和表达关心的事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通常会以个人的事件作为问候的主题,比如年龄、收入和婚姻等。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话题。而且询问得越详细,越能表示出关心。从古至今,食物不仅仅是人们日常饮食所需,更是大家交谈、闲聊的话题中心。所以,人们彼此见面的时候,首先就是问:“你吃了吗?”“你吃了饭没有?” (Have you eaten something?)当然中文问候语的内容也会随着交谈者的不同、场合的不同和心理状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比如,人们会经常使用具有传统特色的问候语“你最近在忙什么?”或者“你去哪里?”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中文的问候语中包含了许多具体的事项,并且根据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改变。总的来说,中文问候语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些问候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表达人们对对方的兴趣、关心和亲密的友谊。对于这些问候语的回答要以被问候者的地位和具体的环境来决定。
关键词:问候语;你好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61-01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媒介,也是人类传播、积累和交流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赋予了语言独特的内涵。
留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际,需要克服的难关之一就是――如何打招呼,也就是如何问候。问候语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言语行为,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每天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必然也要面对这个问题。留学生也大都希望掌握地道的问候方式。而对外汉语教材,基本都是以“你好”开始,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从“你好”开端。但是另一方面,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问候语对留学生来说最不易掌握,并且容易出错。问候语的运用与理解除了受到交际对象、情景的制约,也会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所以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招呼语时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普遍存在。例如:要么将“吃了吗?”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进行运用;要么就只能简单地将“你好”作为打招呼的万能工具;或者将一些程式化的招呼语“去哪儿?”、“干什么去?”理解成具有实化语义的问题,进而当作是对自己个性及隐私的侵犯,从而引起误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往往比语音、语法或语义等语言错误更加严重,语用失误更加“危险”,因为它可能冒犯对方,或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由此可见。问候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问候语教学作为教学的第一课,无疑在交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留学生的一句问候,便可以看出其学习的汉语是否地道。就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最明显的问题,留学生打招呼的方式,趋于单一化。即他们见面都会问一句简单的“你好”。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这一语文文化背景之下,“你好”这一问候语是简单而无实意的。他们的回答一般会有三种方式:如果是两个人不熟悉的话,他们则会以同样的“你好”作为应答方式。如果两个人稍微熟悉一点的话,则可能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A:“我很好,你哪?”或者是B“不太好。”“我不好”。在后一种情况,他们是将问候语“你好”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来理解和回答的。
你好”这一问候语出现泛化现象。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即便是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和中国人见面时,往往都是一句“你好”而一言以蔽之。这些问题从语法上来说并没有毛病,但从语言习惯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却非常不符合中国人的实际交际习惯。
本文就这一问题,试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一、母语的负迁移,造成交际方式不当
基于上文提到的“你好”的泛化现象。留学生掌握一句“你好”看上去貌似已经学会了使用汉语的问候语,实际上却离真正的交际得体性相去甚远。由于母语对于留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留学生即使在学习了很久的汉语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时,仍然会将母语中的一些习惯用法翻译到目标语中使用。问候语的使用情况也是如此。例如,说英语的人非常习惯用“Howare you”进行问候,每天都会使用,而对方只需一个“Fine”便可作为回应。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就是“你好吗”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语法错误,并且与汉语的问候语“你好”十分相似;但是仔细一想,中国人几乎从不使用这句话来进行问候。
二、教师对留学生错误的宽容
由于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对于学生较为常犯的错误常常“视而不见”。比如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即见人就问候“你好”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也是常常发生的。虽然大多数教师明白这并不是一句十分得体的问候语,但是基于对方是自己学生的这一特殊关系,便常常对他们给予了特殊的宽容和理解,认为他们也是刚刚学习汉语。
三、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不够
不同时间可以用不同的问候语问候语除了普遍的“你好”之外,还可以因时、因人、因地而变。早上10点以前,可以问声早安,10点到12点问声上午好,12点到14点问声中午好,14点到18点问声下午好,晚上18点到21点问声晚上好。21点以后,如果没有急事,就不要再给对方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问候要遵从职业特色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许多单位对接听电话如何打招呼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本单位有接听电话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如“您好,这里是联想服务热 线,我是某某号某某”,训练有素的职业问候会让拨打电话者感到信赖。还有宾馆饭店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接听问候规定。不过现在高级宾馆接线小姐普遍先说英语、后说中文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在中国,还是应该先说中文,后说英语。对于一些完全不懂英语、初次拨打宾馆电话的人来说,会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心里会感到紧张。
问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是跟家里人、同事或者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可以不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你好”,而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问候。比如给熟悉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朋友母亲接的,自己与朋友母亲也很熟,那就可以说“大妈,小雨在吗?”一声“大妈”称呼,比“你好”更加自然温馨。
问候要先通报自己的姓名给人打电话说完“你好”之后应该马上通报自己的姓名。如果马上接着说正事,对方会一时反应不过来,或许还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对方可能不好意思问“你是哪位?”因为如果听不出特别熟悉的人的声音,也会让接电话者不舒服。尤其是上级给下级打电话,更要先通报姓名。
问候要注意语气、声调电话交流时,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唯一交流的途径是听觉。因此问候时首先要语气适当、声调适度、咬字清晰,更不要说方言。过快过慢、大声或者有气无力的问候,都会让对方产生不良感觉,从而影响整个电话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自然语言理解; 语用; 跨文化交际; 播音采访
1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之间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在语言交流的时候经常产生对自然语言理解的困难,播音采访亦是如此。因此,分析不同文化因素下的语用规则有助于构建更为健康的话语模式,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理解。跨文化交际包含以下几点要素:第一,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内涵特别地广泛,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地理环境、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等等。文化背景的差异既包括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文化圈内部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经常导致交际失误。第二,交际双方交际时使用同一种语言。虽然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交际时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第三,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跨文化交际可以通过口语交际、书面交际、媒介交际等多种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适应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探讨了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实施和理解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具有现实性的研究价值。
2 跨文化交际与播音采访
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国际文化传播”越来越流行,广播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纷繁活跃的文化领域,人们逐渐跨出原有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范围,慢慢走进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世界。播音采访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在跨文化交际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避免语用失误,如何适应多元化语境的转换来更好地完成语言、文化、信息的传播,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播音与采访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领域,在播音采访方面研究成果甚少。应天常在《节目主持语用学》中谈到把研究节目主持人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作为节目主持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而并没有具体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化与语用的关系。播音采访对口语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社会文化作为影响语用的重要因素会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播音采访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播音采访语用学对提高播音采访的质量,传播语言、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播音采访艺术
3.1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对播音采访语言理解的影响
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与该民族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特定的语用规则,其中包含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心理取向、思维特征等都决定着语言的使用。就拿西方文化来说,它比较重视个人、重视竞争、突出表现自我,因此,个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以群体为中心,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适当地位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这与中国的传统也分不开。如果我们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语中强调privacy,而汉语里却不太重视,还有西方人对别人的赞美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则是显得受之有愧。下面从不同情景下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对播音采访语用的影响。
3.2 见面打招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进行采访会面经常要打招呼,见了面不免要寒暄几句。寒暄语对交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双方注意的并不是它的语义内容,而是它所表达的某种情感或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文化的需要,这种“招呼”在采访中对是否能够建立信任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例如在北京时间2009年5月9日,张靓颖被邀参加世界顶级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的访谈节目,在张靓颖演唱结束后、访谈开始前,奥普拉边说“Wonderful”赞美边走上前拥抱,活跃气氛、拉近关系、以示友好,紧接着便是男主持具有西方特色的“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汉语中有很多见面语在英语中是很少见的,双方交际过程中的寒暄语有很多差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问候式的寒暄语,比方说英语中常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而汉语只会在早上说“你早”,很少有人用“早上好”“下午好”之类的问候语;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询问式的问候语,比方说汉语中常见的打招呼用语“你吃了吗?”,问的人大都并不是想知道对方吃没吃,回答的人也不会去作很多思考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在英语中,如果你问“Have you eaten?”对方可能就会误解你要请他吃饭或者是其他的目的,另外,在汉语中人们经常询问关于钱财、婚姻和健康状况,但是在英语中这些被认为是隐私,很少出现在见面语中。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评论性的问候语,如汉语中打招呼经常与对方正在做的事情相关,比方说“买菜呢!”“看书呢!”这些出于他人的描述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很奇怪,他们认为这些并起不到打招呼的作用,英语中的评论性问候语侧重于对他人的赞美,主要是对外表的赞美,例如“You are so beautiful”。汉语则重视对内在品德的赞美,比如“好用功啊!”
关键词 正式 英文 电子邮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电子邮件在现代人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今天人与人交往的简便而有效的交流工具。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人出国交流、学习、工作和旅行也越来越普遍。然而这一切离不开信息的交流。除了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及听说能力,英文电子邮件可以说是与外国办事机构及个人交流的名片。一封书写格式正确、用词准确、语气恰当的电子邮件,会给人留下清新的印象,从而打开交流的大门。而一封错误百出、用词不当、语气生硬甚至让人产生误解的邮件无疑会使事情变得糟糕,很可能会石沉大海。那么如何正确地书写英文电子邮件?从广义的划分类别上讲,英文电子邮件一般分为两大类:正式体和非正式体。正式体邮件通常指商务信函和官方信函。非正式体邮件指与朋友和熟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两者在格式、称谓、用词、标点符号以及语气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将举例从电子邮件的标题、问候语、正文、祝福语及署名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正式体电子邮件的书写要领。
Subject: Latest Bill of Connect Fiji
Dear Ms Kong,
I am the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of Connect Fiji.
Thank you for contacting us.
Your account has been adjusted accordingly for the time it was suspended. Please be advised that the Nomad Dongles are still out of stock. But once it is in, the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who served you will be in contact for you to come and collect your dongle.
Our sincerest apologies for the inconvenience.
Kind Regards,
Fanny Raboiliku
1标题
正式体电子邮件的标题基本上包含两个内容:写信人身份和写信目的。从例信标题可知这是一封斐济网络公司写给客户关于近期账单的邮件。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的标题之所以如此安排,体现其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问候语
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的问候语一般包括三部分:Dear,带收信人称谓的姓氏和逗号。如Dear Mr/ Madam Young,如果不大确定收信人姓氏,可直接问候Dear+ Sir/Madam。当然,如果是已经有过邮件往来的商业伙伴,在对方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收信人的名字代替其称谓和姓氏,如Dear Mike。此外,如果是官方间的电子邮件,如证明信或介绍信,可以使用比较笼统的问候语To Whom It May Concern。
3正文
正式体电子邮件的正文通常以自我介绍开头。这种介绍一般为个人姓名及机构单位名称。之后表明写信目的。在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中,要避免使用缩写式。如:“I am”不能写成 “I’m”。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电子邮箱软件可以在信件最底部设置固定的签名,包括写信人姓名及单位名称和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正文开头处的自我介绍。同样,在正文中也不宜使用缩略词。如“information”不可写成“info”, “address”不宜写成“add”。此外,首字母缩略语也属于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需要回避的范畴。如“ASAP” and “BTW”不可代替 “as soon as possible” 和 “by the way”。除了用词上的讲究,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的语气一般比较礼貌、委婉。如在上述例信中“please” “thank you” “sincere apologies” 等词体现了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套用的客气。此外,正式体电子邮件应避免使用寒暄语。
4祝福语及署名
在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中,常用“Thank you” 和 “Best/KindRegards”和逗号结束信件。此外,信件的底部要署上写信人的全名。
5结语
总之,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之所以被称之为正式体,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书面性。因此在标题,问候语,甚至是标点符号上都有着相关的要求。正文语气委婉,讲究客气。而且回避使用缩写式、缩略词及首字母缩略短语。所有这些安排都是为了体现电子邮件的正式。掌握了正式体英文电子邮件的书写要领,将使您在与外国人书面交流时更加轻松愉快、挥洒自如。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技术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板块,我国一直以来不断尝试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以期使现代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电子书包正是信息技术介入课堂的体现。目前电子书包的有效应用策略仍旧不多,这对电子书包在课堂中应用、推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一、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应用的现状
祝智庭教授曾经提出电子书包可以分为“虚”“实”两块:虚是指电子书包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实是指电子书包是一种便携式学习终端。[1]目前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情况:一部分教师将电子书包作为课堂上的主要模块,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完成作业,查看教师的通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另一部分教师则注重于电子书包提供的虚拟教学空间。笔者认为电子书包的应用应该虚实结合,也要有所侧重。电子书包的应用现在仍在探索的阶段,软硬件的设施尚未健全,一方面要加紧推进无线网络以及相关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如何适应多元混合式学习以及实现个性化教学等问题的探究。
二、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电子书包模拟交际情景模式
小学生天然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让他们更善于接受直观的有形事物。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实在的情景模式,加强了师生、生生、生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多媒体的功效最大化。
例如,在“Look at me”一节中,通过学习“Good morning”和“Nice to meet you”等问候语,让学生在情景对话中了解问候语及问候语的适用环境。
教师:使用电子书包在学生机上播玩偶表演画面,模拟交际情景模式,让学生感受到问候对方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向画面中的玩偶打招呼。
学生:Good morning!/Hi!How are you?/Hello!How do you do?
教师:由说出“Good morning”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新句子,若没有学生说出“Good morning”,则由老师带领大家认读新句子。然后教师展示更多的图片,利用相同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学生:两人一组,选择老师在电子书包上展示的图片进行情景对话,在交流中学习。
学生上台表演之前练习的情景对话,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评分。最后教师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学生课后下载本节视频音频资料,跟读对话,纠正自己的发音,复习课堂内容。
实践表明,通过电子书包创设直观、形象、贴切的教学情境,对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其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较好地提高了其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了其英语口语能力。教师的点评使学生明确了不足及改进方向,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后续的复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学生善于模仿的能力,并对教学效果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2.运用电子书包,科学合理使用游戏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模式结合了小学阶段知识学习的特点,寓教于乐,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所具备的丰富的教学素材,发挥电子书包的多元化功能,将英语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于游戏中,使知识学习的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对于以感性认知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更为有效。[2]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妥善应用电子书包对学生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要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就要从实际角度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其应用铺平道路。虽然电子书包的应用目前还没有普及,但是在未来的推广前景显然是明朗的。实践中,仍然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为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校本电子书包的开发模式及其应用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英语教学的加入,可以促进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这是对幼儿素质发展的有效促进。
1.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幼儿对英语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主,在幼儿英语教学中,通过愉悦的小活动、小游戏、电教媒体等方式,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不但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还能在玩中增加对英语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多方面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幼儿也不例外。在幼儿园时期增加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多方面兴趣有着深远的意义。有的孩子喜欢算数,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而英语的加入,则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所以,英语的加入,对促进幼儿兴趣的多元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英语在幼儿情感培养方面的作用
英语在幼儿情感培养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施英语教学时,注意培养幼儿在礼仪、自信、勇敢等方面的意识,加强这方面情感意识的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礼仪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包含礼仪教育,是对礼仪教学的有效促进,是提高幼儿对礼仪认识,知道使用礼仪的有效途径。例如,初次见面,中国的礼仪是“你好”“您好”之类,那么英语中的初次见面该如何说呢?这样先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教会他们英语初次见面的问候语。进而组织小游戏,让大家来说问候语。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是高涨的,对问候语的记忆也是比较深刻的,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让孩子们了解了礼仪知识。
2.自信
英语在培养幼儿自信方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从小对孩子进行自信培养,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对做任何事都满怀自信,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英语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首要因素。另外,家长的鼓励和肯定也是促进幼儿建立自信的因素,家长的夸奖,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3.勇敢
在幼儿园实施英语教育,可以锻炼幼儿的胆量,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在汉语为母语的背景下,学习英语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口语方面,更让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感到困苦和畏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加以鼓励和引导,让他们从不敢开口到乐于开口说英语,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困难面前变得更有勇气去尝试。
三、英语在幼儿身体发展方面的作用
幼儿身体协调性比较差,而英语的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英语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从面部表情,到全身的动作,都是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有效方式。在进行这方面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孩子喜欢模仿的天性,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者播放视频等方式来诱导孩子进行肢体语言的学习,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播放:英文歌曲“hello“”boyandgirl”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美妙的歌曲,让幼儿边看边学边表演,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他们对英语的喜爱,还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四、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强求成绩
幼儿学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他们记住多少英语字母,学会多少个英文单词,而是要注重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听说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幼儿园过分以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会说多少句英语为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对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那就会走到英语教学的误区,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英语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兴趣,他们自然会在学习和以后的小学学习中喜欢学习英语。听说是关键,让孩子能听懂英语,会说英语,那就是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童谣;问候语;多种感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积极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利用歌曲、诗歌,使学生“乐中学”
1.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学习英语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记忆力,减轻负担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各种学习习惯还没形成,如
果在英语课上只是简单地重复读、机械地操练,学生往往会不感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利用录音机让一个个英语单词在美妙的歌曲、轻快的节奏中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问候语“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时就教了一首Good morning。配上活泼的旋律再加上自编的动作,给学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求知欲。一节课下来这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学生基本都会讲了。
2.小歌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且节奏感强,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我们经常自编一些童谣,边打节奏边说,这比起单纯地教单词,教学效果要明显得多。如:在教动物时,就编儿歌:I am a cow. Moo,moo. I am a duck. Quack, quack. I
am a cat. Miao, miao...学生边说,边打节奏,注意力集中,既乐意学,也乐意说。学生们都很喜欢说小歌谣,在课间常常能听到他们说唱着歌谣。如:在教单词sing,dance,jump,run时,通过说唱
Sing,sing,sing,I can sing.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实践证明,儿歌、小诗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尤其是那些动作性强的小诗,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极好的入门内容。
二、运用动作教学方法,使学生“动中学”
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让学生通过手势、动作等活动形式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单词mouth,nose,ear,
eye时,通过Touch you...这种方式,学生较为容易地掌握了这几个单词,然后通过发口令,学生都按口令“动起来”。又如教到句子Hands up. Hands down. Follow me. And turn around. 同样用动作配合教学。根据学生的朗读、回答等具体表现,给予表扬。
运用动作教学法,使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等各种活动中较快地学会英语,使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关系融洽,让学生感到学
英语不是负担,而是乐趣。在成功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乐于学
英语。
三、利用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对游戏感兴趣,他们很乐意参与并在参与中获胜,所以游戏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几乎每节课都有“新招”。我有这样的体会:即使你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也只能连续使用1~2次。一旦要持续3~4次,学生们会立刻做出反应:“又是这个,没意思!”但如果过一段时间再用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们已熟悉了比赛规则。我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
1.猜猜看游戏
在课堂上,我常常让学生猜一猜以利于激发思维,开阔思路,培养能力,活跃气氛。如:教Is this a ...?Yes, it is.这课时,事先准备了一个书包,让学生将手伸入包内,通过触摸物品的轮廓和质地来说出物品的英文名称。学生动脑后积极发言Is this a book?Is this a pencil?
在课堂复习时也可以用这个游戏,拿出要复习的单词卡片,请一个学生转身背对我,让他猜是什么单词,猜对,其他学生就说Yes,it is.猜错就说No, it isn’t.
2.竞赛游戏
小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把全班分成六组采用竞赛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如在学了各课的单词后,每组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指出老师说的:是哪个单词,指对的就能为该组得到一颗五角星。又如比一比哪组纪律好,回答问题多分别给五角星……课结束,五角星最多的小组,每个小朋友都会得到一面小红旗。
四、运用直观情景,培养听说能力,使学生“景中学”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才会形象生动,也才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2A Merry Christmas. The ... is for you. 时,设计了为小朋友举办一个圣诞Party的这个宴会上,通过送圣诞礼物,复习已学过的各种食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并让学生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游戏中去,效果良好。
在这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替代母语作中介进行英语知识理解和言语操练,可以削弱母语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
一、小学英语中常见的中西文化差异
1、称呼语。表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称呼语,英语中有: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
grandma, father/dad(dy), mother/mum(my), uncle, aunt,brother, sister。汉语中有: 爷爷/姥爷/外公、奶奶/姥姥/外婆、爸爸、妈妈、叔叔/伯伯/舅舅/姑父、阿姨/婶婶/舅母/姑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2、问候语。英语中常用问候语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等。除此外,通常更多的是以Hello,或Hi打招呼。汉语中,习惯以“吃了吗?”或“上那儿”或“你在干什么?”等来问候。这种问话通常是表示打招呼,并不真的想了解你究竟有没有吃饭,或者你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等等。但西方人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3、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因而中国人私下谈话中,即使是初次见面,往往也喜欢把年龄大小、家庭情况、家庭地址、身体状况、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当作交谈的内容,以示对对方的关心。然而,所有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个人隐私。
4、客套语。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
5、电话用语。中国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平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如:“喂,您好。麻烦您叫一声×××接电话。”“我是×××,请问您是谁?”英语中打电话与平时用语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要说:“Is that ×××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问对方是谁时,要说:“Who’s that speaking?”,而不是“Who are you?”。
6、社交礼节。以please(“请”)为例。在某些场所我们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You go 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 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1、营造氛围,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学校的公共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进行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2、结合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1)课文渗透。如有学生过生日,我设计场景,让学生模拟购买生日礼物。抽签决定谁担任售货员,谁担任顾客。“Can I help you?”“I want a Teddy Bear for my friends. 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Oh. Great. How much is it?”“Ten yuan,please.”买好礼物后,到小寿星“家”过生日,现场播放“Happy Birthday”歌曲。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还有很多,如祝贺,就医,过节,旅游等都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表演,体验来完成。
2)歌曲渗透。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有趣味的儿歌,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教授儿歌“Old Macdonald”时,我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呼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们唱得开心,玩得愉快。 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英国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描写伦敦大桥正在倒下,人们争相告知的情景,将他们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何乐而不为?
在这几天里,有一个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老师。
这位老师就是我的英语老师。她的鼻梁高高的,眼睛乌黑发光,长睫毛;金色的卷发从太阳穴下面垂下来,美丽极了。老师在课上,认真讲课,详细给我们大家讲一些重点和难题,还让我们现场进行对话表演。
有一次,老师叫我起来和他进行一次问候语的对话,就只是打几个招呼,问候一下他人而已,很简单。只要听清楚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根据意思来回答就可以了。我就是这个样子去做的。老师还说我做的很好。very good!使我感到了学习英语也不困难。
老师还会自己想一些,有趣、好玩的学习方法,来增加我们的记忆力。在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英语26个字母中的5个元音字母,这五个元音字母分别是:a e i o u老师让我们把这五个元音字母写在左手的第一关节上面,大拇指——a,食指——e,中指——i,无名指——o,小拇指—— u,这样老师让我们看着左手上写的五个元音字母,教我们一个一个的读,等我们大家都读熟了以后,老师让我们看着手的另一面,老师随便读一个元音字母,我们就把字母对应的那个手指头伸出来。就这个样子我把这五个元音字母记得牢牢的。
老师还教我们怎样更快的记住单词地方法,用单词的音和意思来记住这个单词。还有教了我们一些字母组合,通过这些字母组合 ,可以很快地读出这些单词的读音,方便极了。
我喜欢这一位英语老师,我原来不太喜欢英语,通过这几天老师的指教,我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我还要对英语老师说几句话:“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这就是我的英语老师。
[描写我的英语老师的作文范文]:
一、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激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真正的感动,努力去克服不良的思想行为。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曾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的功能。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可以通过语言的学习掌握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这一点,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文解道,学生也能够因道悟文。如在2012版3A中Unit1“Hello”存在着良好的德育教育时机。在学习问候语后,,我跟学生讲解了问候语的重要意义(可以是小故事或者是小笑话),让他们在课后自觉恰当地使用问候语的习惯,这样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口语,还让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社交礼仪。
二、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实现思想教育
只要教师有心,就不难发现,其实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牛津小学英语6A中学了一些节日,有Children’s Day, Women’s Day,May Day,Teachers’ Day等,这时候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妇女节、教师节是什么时候吗?在这些节日里你们能做什么呢?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趣,有的说要制作卡片给妈妈和老师,有的说要给他们买最好的礼物,我就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德育情感教育,让学生们知道感恩。这一代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温室中长大的,他们对家长的辛苦和老师的教育有时候不是太理解,我觉得多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是必要的。
有一次刚上课,我还没有到教室就听到教室里很吵,外面还有几个邻班同学,一问,原来这几个同学到我们班级借语文练习册,而我班的学生不想借,我听了很生气,但是我只是不动声色的拿了几个同学的练习册给了那几个学生。然后我说,I think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you made a mistake just now.I`m very sorry for it.I hope it won`t happen in the future .学生们听了我的话都惭愧地低下了头,虽然耽误了两分钟上课时间,但是对学生却进行了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打造和谐课堂,实现思想教育
有效的思想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建立在和谐课堂之上。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英语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让学习气氛活泼向上,充满美好高尚的精神,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注重情境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杜威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和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样,就可以让知识的获取与思想的教育有机的结合。游戏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经常跟学生做游戏。我觉得游戏是各种智慧的结晶,它的活力在于它具有极大的乐趣和竞争意识。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活力实施教学,不但能消除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反馈,在玩中学,在玩中用,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创造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做拆字游戏,添字母,组新词,增减字母改单词,找同类,玩“What’s missing?”等游戏。
2、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思想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英语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跨越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源源不断的渗透给学生。
四、以德育人,以智教人,德智并举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世界观、品行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也就有“名师出高徒”之说。我平时特别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生活、情感、人际关系,都比较关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搞好师生关系。
1、学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充满情感单纯而可爱。我每天尽量和他们在一起,交际沟通,做他们好朋友。学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面批,对于错误给予及时的订正和指导,对于优秀者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我觉得要做一名好老师,特别是一名好的小学教师,首先真得要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每上一堂课之前,我的备课主要是围绕教材备学生。我要考虑到这节课我可以设计哪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比赛活动等等;要预想一下每教学一个单词做什么样的动作能让他们活动起来,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要思考怎么可以更好地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开口说英语等。我会从语言、表情上尽量地表现出夸张,以最饱满地热情去对待每一堂课。教学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我又走下讲台,不断询问学生穿的衣服的颜色,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答着。本学期学习句型 “This is my friend…”,我故意以自己为示范 “This is my friend,Miss Kuang.”学生备感亲切,不约而同地指着我说“This is my friend,Miss cao”然后我再指着其他的同学要学生介绍,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连续介绍了十来个同学,乐呵得不得了。我现在带的三年级的班级,每次去上课,学生都要用英语跟我打招呼,而且他们一个比一个大声地叫,就是想听到我回答他们。所以,我每次都会表现得相当高兴,与他们互相问候。我还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句子,特别是新学的句子(比如,把 “Hello!”“Hi!”之类的句子改成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把“Goodbye!”改成“See you!”等),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真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