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12:3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干教师申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选拔培养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办法(粤科干院办字 [2000]26 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 建设一支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 根据制干院党字 [1998]39 号文关于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 ,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条件 :
( 一 )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 政治表现好 , 工作积极负责 , 教学水平高 , 科研能力强 , 身体健良 , 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
( 二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一定专长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 含三年 ) 者。
第三条 鼓励具有较好教学科研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申报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申报者须明确所报专业 ( 或方向〉 , 以近 8 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申报依据 , 并按不同类型和等级评分累计 ( 评分标准见附件一〉。今后四年内不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的校级领导和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参与申报。
第四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每两年评一次。隔年九月接受报名。选拔程序如下 :
( 一 〉个人申报或所在部门推荐。申报者向所在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 附送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抱定 2 至 3 项成果为代表作。
申报材料包括 :(l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审表 :(2 〉本人近八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 ( 复印件 ):(2 〉本人近四年来的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3 〉近年来的奖项、荣誉称号统计表 ;(4 〉本人近年内承担上级批准的科研或教学试验示范任务。文件用 A4 纸打印 , 并同时附电子文档。
( 二 〉申报者所在部门集体评议初审。申报者所在部门须认真组织本部门集体评议审核。审核内容至少包括:(1) 申报者成果或任务的真实性 , 是否为学术论文 , 审核须在复印件上加盖部门公章 ;(2) 成果是否符合其申报专业(或方向):(3) 申报者思想品德、教学科研能力等。初审通过者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统一报学院。各部门初审后上报人数控制在本部门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的 15% 以内。
( 三 ) 公示成果。将初审通过者的成果向全院教工展示。
( 四 )演讲汇报。召开全院教工大会 , 由初审通过者向全院教工汇报过去的教学科研成果和今后的工作目标 , 并组织全体教工进行民主测评。
( 五 ) 院学术委员会评审。
( 六 ) 学院党委审批。
第五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实行任期任届制 , 每届任期 4 年 , 滚动管理。
第六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 , 必须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 一〉每年都要承担 1 一 2 名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指导任务
, 其主要职责包括师德建设、指导和检查备课 ( 教案〉情况、听课和指导科研等。
( 二〉承担 1 一 2 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和规定的教学量。
( 三〉科研工作完成下列成果之一 :
1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 5 篇以上 , 其中在核心期刊 2 篇以上 (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2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省部级教学法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成 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一项 ( 排前三名 ); 或完成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 硬技术〉一项 , 该项目通过省 部级鉴定 , 学院拥有知识产权 , 划入学院的科研开发经费 30 万元以上 ( 基础研究与软课题另定〉 : 或获得专利一项。
3 、主编并出版高校教材、教科书、译著 , 本人撰写 15 万字以上 : 或独立完成公开出版专业〈或相近专业 ) 著作 10 万字以上。
( 四 〉不以教学工作为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 需完成科研工作
量为上款各项中的两项 ( 内容不重复 ) 以上或各项成果数的两倍以上 : 获奖等级必须是省部级三等奖或厅级一等奖以上。
第七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
1 、在评定职称、学术会议、进修提高、出版学术刊物等方面享受优先权。
2 、每年提供 5000 元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3 、每年发 2000 元教学科研津贴 , 随工资按月发放。
第八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经费申请程序 : 申请本经费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需提出书面申请 ( 申请表格见附件三〉 , 填明理由 , 经所属系、部领导签章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办理。
本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 用于课题启动、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和出版学术刊物等。该项经费当年使用的结余额可接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九条 受聘期间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工作的安排 ,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所在 单位要努力支持和保障他们完成第六条所规定的职责。由所在单位领导提出意见与教科处共同商定 , 由所在单位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十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办法 :
1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在受聘之后 , 须根据第六条工作职责有关规定 , 拟定本任期四年内
的教学科研工作总体目标 , 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划每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每年 12 月份将下一年度的 教学科研工作计划经所在部门领导签章后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实施。
2 、教科处不定期地对其教学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 并建立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3 、每年 12 月份 , 向院学术委员会报告教学科研工作情况 , 由院学术委员会进行业务考核 ( 考 核表格见附件囚〉。当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下一年度的教学科研津贴和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连续两 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聘约 , 收回聘书。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院长负责解释。
一、工作室的建立
(一)、工作室领衔人的条件:
1.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奉献。
2.理念先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某一学科或班主任工作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准和教育特色。
3.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及较强的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
4.原则上领衔人须具备区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
(二)工作室的成立
教师工作室是实行领衔人组阁的合作群体,工作室其他成员的产生将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具体方式为:
1、领衔人申请:
由符合条件者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申请的主要内容有: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自身的专业特长确定的研究项目及工作方案。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请方案进行论证,将论证通过的工作室领衔人的相关资料、工作室实施方案、工作室招聘启示等在校园网上公布。
2.招聘工作室成员
(1)报名:报名对象为致力于该工作室项目研究的有一定专业水准或发展潜力的教师。
(2)招聘考核:工作室领衔人通过对话、考察等方式,选择合适人员组成工作室,人员数量根据各工作室实际情况确定。
(3)签订协议:工作室领衔人与学校签订《工作室项目研究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协议书》。
3、挂牌运行:工作室由各学校正式命名后进行运作。
二、工作室的主要职责
工作室要立足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围绕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教研组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以领衔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确立研究项目,科学有效地实施研究。
工作室领衔人要帮助每个成员在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途径,努力促进工作室成员在专业上不断提升。
工作室每学年至少在一定范围内举行一次公开汇报活动,以各种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外辐射、示范。
三、工作室的管理
1、校级教师工作室由各中小学、幼儿园具体负责指导和管理。
2、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由其领衔人负责。
一、不断的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积极的参加学校和区里组织的各类竞赛和教研活动,不断的磨砺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业务上的排头兵。
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平时多读一些有关自己学科的最新前沿资料,注意收集,注意积累,积极申请课题,早日成为一名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的排头兵。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起好带头作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和结对教师的交流与切磋,上好示范课,积极地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当好一个优秀党员的排头兵。
根据我今年的预期目标,我也切实的分析了自己的现状:
一、 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充电。自从99年从大学的英语教育专科毕业后,我在XX年又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的英语本科的学习,并且在XX年完成三年的夜大学学习,在这期间,我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在这两年来,我基本上在安于现状,没有参加别的培训和学习,这样势必会使自己逐步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上也没有以前那么干劲十足了,有一种怕难畏险的思想,这样也是不能够与时俱进的。
二、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对世界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还是不够敏锐。我有被区里立项的课题,也有被送到参加市里选拔的课题,但是这些课题都有着比较共同的缺陷,就是观念还不够新颖,还有就是实际操练的不够,这和自己平时阅读教育杂志,专业理论不多是有关系的。
三、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的辐射能力还不强。去年,我在区里开了一节公开课,而且在全校做了一次有二期课改的讲座,并且带教了周晶婧老师。但是,我做的还很不够,平时最多的是和本年级组,本办公室的老师进行切磋,也很少对学校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因此,我定下了如下的具体措施:
一、 一学年读和教育有关的书籍不少于两本,并且写好读后感。
二、 积极参加区里面的各种教学方面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 和组内的教师结成对子,认真听好课,互相取长补短。
四、 积极申请课题,把先进的理念带到平时的实践中去。争取文章能够在市级刊物上发表。
五、每学年上好一节校内示范课,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六、多关心国事校事,以校为荣,校以我荣,每学期至少为学校提供2到3条有价值的建议,为江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桥中心校骨干教师工作计划
姚 忠
为加强自身学习,促进个人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江桥中心校骨干教师职责所提出的要求,特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本职,踏实工作。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从实践中学,向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学期读好两本以上与教育相关的专着,并撰写两篇以上读后感。(每篇不少于1000字)。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4、继续做好《家庭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发掌》课程的开发工作,完善“家庭结对制”特色工作。
5、按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做好笔记,定期总结。
二、创新教学,努力做到有突破,形成特色。
1、积极参加上海市美术教学评比嘉定区选拔活动。
2、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教学讲座。
关键词:中学;科研;教育;理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90-03
新探
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科研,则是启迪思维的试金石。不仅对于教师如此,对一个学校亦如此。传统观念里,人们习惯用“教书匠”定义教师的角色。但第三次知识大爆炸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告诉我们,“不思则罔”的窘境已迫在眉睫。但在这股“科研热潮”中,许多人隔靴搔痒,难窥门径;有些人在漩涡中迷失方向,不见“中学科研”的真容。
提到“中学科研”,多数人常觉缥缈遥远,认为那是教育专家和学者们的事儿,是教育科研部门的事儿,与普通一线教师没什么关系,我们只要教好书就行。对于教师职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品读,强化了教师的外化功能,而教师自我的内化提升却常常被忽略。科研,正是教师自觉提升的途径之一。正因为没有科研的自觉和意识,没有科研的态度和方法,教师才沦落为呆板的“教书匠”,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呼唤,做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的教师们,正是自觉思考的这群人。在张祥洲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引下,在校科研室的春风化雨里,一名名稚嫩的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一名名努力践行自我价值的教师成长为哈尔滨市级科研骨干教师。历经二十载风雨,磨砺过二十载严霜,哈三中摸索出一条深化中学科研、呵护教师成长的经验之路。
一、摸石头过河――深化中学科研的尝试
教育靠实效,实效有方法。方法正是中学科研的目标。但一切都需要依托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才能实现。为了帮助教师成长,哈三中将他们如雏鹰般地一次次推出巢穴,锻炼他们的翅膀,终于学会了飞翔。
首先,激发内驱力。虽然名师不是每一名教师的想法,但“不误人子弟”却是每一名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这正是中学科研深化的教师内驱力的触发点。通过榜样的带动、物质的奖励、评价的推动,让教师在榜样的身上吸收能量,在奖励的刺激下找到目标,在评价体系中向科研骨干教师靠拢。所以,我校在385名教师中评选了5届校级骨干教师。其中有12名教师已经成长为哈尔滨市级科研骨干教师,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课题立项、课题研究等科研工作。
科研室在吕春霞主任的提议下,连续两年对一线教师进行论文成果评比奖励,既表彰了科研工作突出的个人,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并坚持教学反思和总结,撰写论文,参加评比或投稿。这种做法如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省市论文评比中,甚至国家级论文评比中,我校教师喜报频传。
其次,“手拉手”助推力。一线教师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是繁重的,如何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也是每一名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有的教师善于思考和寻找方法,常常寻得妙法,事半功倍;有的教师,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却未必有效果。这正是科研的魅力。但是,一线教师不是专家学者,不是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的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在中学科研的道路上,他们是泥淖中的挣扎者,是苦苦寻觅的思索者,需要有人拉一把。所以,科研室成了我们的家。无论是思想上的痛苦,还是工作中的困惑,还是师生关系处理上的窘境等,都可以在科研室得到解决。尤其是在中学科研工作中,如何选题,如何立项,如何分析,如何研究,甚至如何撰写申请和报告,从哪个角度进行研究等问题,都在科研室“手拉手”活动中得到解决。我们定期举办中学科研讲座,聘请省市科研专家答疑解惑,进行课题方法指导,论文写作模式讲解等,帮助一线教师学习和了解科研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指导他们的实践工作。
第三,课题组引领。教师在激励中成长了,课题和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提高了。但教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团队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本着这个理念,我校鼓励一线教师在自由开放的条件下组成科研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研究。为解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恐惧心理,我校特开展了校级特色的“小课题”立项研究。教师可以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进行立项研究。
同时,我校建立了课题立项分级制。既有校长牵头的国家级课题,也有部门牵头的省市级重点课题,还有教师个人牵头的校级小课题,全面覆盖了中学科研的各个层面和研究导向。其中校级小课题尤其生动,其以灵活、机动,便于调整和开展为特色,最受教师们欢迎。
最后,平台影响力。哈三中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学校,它的平台和影响力也是我校科研的双刃剑。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例如,物理教师殷雨露发明的物理学桌面游戏牌,就是融合了《三国杀》的桌牌游戏的框架和物理学中的原理,寓教于乐,极受学生喜爱,并获得了国家级科研成果专利。通用技术罗富华和体育教师宋智宸也都有小课题的“大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这在黑龙江同等院校中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哈三中的平台影响力和教师的自我规划与发展形成的合力,所取得的杰出成果。
此外,为了让“教有所思,思有所著”的教师,分享成果,共享经验,碰撞思想,展示自我,科研室从一线教师中抽调素质和能力过硬的骨干教师担任《学会会刊》(2014年10月更名为《三人行》)的编辑和美工。本着自主设计、自主撰稿、同事约稿的想法,充分锻炼和调动教师的各方素质和能力,同时兼顾科研刊物的学术性、严谨性和教师展示的生动性、活泼性,大大提高了《学会会刊》的阅读范围和关注度,甚至在省市业界交流中屡受好评。这个平台,已经形成良好的运营模式,其经验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二、路在脚下――哈三中深化中学科研的新成果
从2012年11月开始,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科研内容深化、形式创新的有效性研究”启动后,我校全体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了本课题的研究中,并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重新认识科研、解读科研、实践科研,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课题主持人张祥洲校长带领有志于学校科研事业的教师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研究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们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拉动了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自觉性,更形成了一个“人人爱科研,时时搞科研”的良好风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就为“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用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用科研引领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用科研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用科研培养学生新时代的信念作风。但是,目前中学科研也面临着一些尴尬。在许多学校还是可有可无的,是花瓶,是摆设,在需要的时候装点门面,平时则搁置一边。还有些学校因为对中学科研的定位、方法、理念等存在错误的认识,或者缺少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导致做了许多无用的科研,甚至不能称之为科研的科研,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教育资源,却没有实现科研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我校领导和教师积极投入“中学科研内容深化、形式创新的有效性研究”,正是为了寻找规律和方法,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共享,共同推进中学科研的深化发展。
当前,在美国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因此,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阿特舍曾撰文指出,美国教育未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研究脱离学校实际便是原因之一。教育要依靠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实现,而教师缺乏科研精神和研究的习惯,怎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和时代需要呢?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中学科研的有效性方法,培养教师的科研自觉性和意识,真正实现以人文本的“人”的教育。
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个体,同时也是社会的,更是时代的一部分。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知识大爆炸,使学生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传统的方法和理念已经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学科研都是教师、学生期待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呼唤。
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探寻教育教学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力争以最小的投入、最巧妙的教育方法获得最大的教育成果和收益,我们开展了深入、广泛且细致的学校科研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对教师科研责任的认识;对科研理论、科研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科研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科研,探究教育规律,养成观察的习惯,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关心教师的心理期待和需要,尽可能不增加教师们教学之外的过多负担,使他们乐于科研、开心科研、争相科研,让科研的成就感和快乐成为加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领导有意识
三中的科研精神是有传统的,如今领导的科研意识更加强烈,并成为中学科研工作的先导和保障。每所学校的校长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必须是科研型、教育家型的校长。因此,才能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地指导学校的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 专家有指导
专家学者多年呕心沥血的教育研究需要实践验证的土壤,学校教师们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渴望有专家学者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借鉴。因此,三中主动参与省市教育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搞培训、研讨会等,目的就是为了请专家进校园,为一线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学校科研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等。同时,教师们也可以把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反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 科研有阵地
三中的科研阵地主要有二,一是哈尔滨市教育学会下属的校《学会会刊》,二是科研骨干典型教师带动广大教师的个人博客。目的是给广大教师创作交流的平台,以点带面,拉动其他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具体方法有: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稿,设置教师个人风采图片展示角,开创教师心理疏导和保健板块,还有教师个人感悟和心里路程的回顾专栏,还通过物质奖励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论文评比获奖的教师,刺激和带动其他教师的科研意识。目前已经很有成效,教师们自觉撰写教学小论文,自觉学习教育专著,自觉申请小课题,展开研究并收到了成效。
4. 人才有梯队
中学科研工作如果不想成为昙花一现,或者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立一个校长――专家――科研室――教师的阶梯队伍。从学科带头人到省市科研骨干教师,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校科研骨干、市科研骨干、省科研骨干、省市兼职教研员为梯队的科研团队,而且特别注重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培训,评选我校科研骨干教师,鼓励在中学科研方面有想法、有创新、有成绩的教师,同时带动其他教师乐于参与其中。
5. 人人有课题
为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落在实处,我校领导和科研室的领导申报举办了三中科研立项申请,发挥教师们的自觉性和专业特长性,纷纷申报成了自己感兴趣和专业研究领域接轨的小课题。同时,科研室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们的校级小课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使教师们的研究有法可依,在内容的深化和形式的创新上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已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的良好风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成果也是丰厚的。全校教师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及省市的论文一等奖,并有专著文章发表,甚至还有的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这样,就改变了原来教师盲目科研、缺乏有效性的科研造成的资源浪费,使我校的科研工作有实效、有目标、有成绩和有意义。还有部分优秀教师从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开始成长为能够承担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课题研究的科研型教师,有了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信仰。
6. 立项有根据
我校的中学科研工作经过实践探索,依据和定位越发明确,主要有四点:(1)课题立项要立足于为教育教学服务。说到底,中学科研是要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作指导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的,这必须是中学科研的立足点和出发点。(2)为创办特色学校提供助力。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同样存在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因此,创办特色学校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如何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特色,不仅仅是校长等领导们的选择,更应该是建立在广泛的科研基础上的研究结果的选择。只有用科研推动学校创办特色的方向和进程,才能实现客观、理性、合理的发展。(3)为学校决策提供智力保障。每一次关乎学校未来的决策都应该是广泛调研、冷静研究之后的理性选择。而中学科研正可以通过对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日常管理的研究,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研究等,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智力保障。(4)协助学校解决重大问题。哈三中是一所有着90年历史的名校,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所遇到的顺境和逆境、坎坷与挫折,充满了艰险和考验。许多问题的合理解决和英明决断,都要依赖于集思广益的研究与思考。中学科研恰恰在这一点上,为学校解决重大难题提供了客观的支持与指导。
7. 课题有管理
科研的热情有了,科研的意识具备了,科研的项目立项了,科研的成果取得了。但我们不能忘记科研的管理同样重要。在科研的过程中,要全程有监管,过程和成果有备案,并给予物质或荣誉上的认可和鼓励。
8. 突破有理念
因为中学教师有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许多教师多年来都是披星戴月,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因此,我校秉承小课题、大收益、真研究、求实效的科研理念,力求做到科研工作学生欢迎、参与教师幸福、师生受益,消除职业倦怠感。这就深刻体现了我校科研的内容的深化、形式创新的有效性研究成果。
9. 科研有培训
科研对教师们来讲毕竟不像教学那样得心应手,在思想意识和理论方法层面上存在先天的不足,但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自主学习和专家引领、同事互助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有效而灵活的学习培训方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同时,为锻炼和促进校级及省市科研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由这些骨干教师进行关于中学科研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和研究方法,包括论文写作模式规范和技巧的培训学习,真正解决了在中学科研路上教师们的困难,很受欢迎。这样,既锻炼了科研骨干,又提高了广大教师,一举两得。
10. 成果有交流
课题结题并不是意味着研究的终止,而应该是刚刚开始,因为任何理论成果都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需要学校大力搭建学校交流平台,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市级科研骨干能够去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学习、取经、进修,扩大科研骨干的研究视野。这样,能避免闭门造车的尴尬,使中学科研的内容走向深化,形式走向创新,研究成果真正客观有效。
四、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的中学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也受益。教师参与科研,乐于科研,自觉科研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主动向上级申请科研立项,主动跑科研室寻求指导和帮助的教师越来越多,可以说情形喜人。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 工作繁重,精力有限
如果你问教师爱思考吗?教师爱科研吗?回答是肯定的。哪位教师在工作中不是勤思苦学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哪位教师不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个性的“科研”。但是,教师虽为光荣的灵魂工程师,但教师也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也有普通人具有的一切烦恼、痛苦和缺点。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琐碎家庭负担,已经让教师们力不从心,再加上科研的研究工作,一些教师是有心科研却无力,热爱科研却爱不起。在本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中,我们更多地听到了教师们的这种心声。所以,如何合理化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内容,如何合理利用和分配教师的时间,也会随着本课题的继续深入而进行调研。
2. 资金匮乏,力不从心
中学毕竟不是专业的科研院所,国家和政府的科研资金很难申请下来,从而导致教师们有些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因缺乏经费的保障而无法实现。例如,本课题的研究如果想增强客观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要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和观摩,甚至到大中院校和科研院所去请教学习,但因为缺乏足够的经费而不能成行。所以,我们只能关起门来根据猜想和自己的实践探索而摸索前行。这样的研究成果,就很容易受到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干扰。
3. 走出去请进来,交流不够
目前本课题的研究有这样一个难题:为了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课题组成员和领导希望多看看省市甚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的中学科研建设情况和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校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甚至希望有机会到国外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和思维视角。但是因为两个原因而不能实现:(1)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各有本职教育教学工作,时间有限;(2)课题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而无法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4. 成果转化效果不佳
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都是课题组成员和相关领导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广大参与教师的辛苦劳动,但由于缺乏与各兄弟学校的交流,缺少省市教育部门的推广,而不能使研究成果传播到每一个学校,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研究成果向指导实际工作的转化。
虽然有困难和问题,但研究的过程仍使“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三中教师感到无比快乐,研究中取得的一点点成果仍令三中教师备受鼓舞。我们会克服困难,扬长避短,继续深入,把中学科研的内容继续深化,把中学科研的改革创新下去,使中学科研真正成为“有效的科研”“实用的科研”“教师学生喜爱的科研”,实现乐于科研、快乐科研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中学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进.中学教育科研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焕萍,屈文妍.中学科研工作实效性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03).
[3]斯庆和.中学需要什么样的科研[J].中国西部,2014(06).
你们好!
很高兴有这次评选镇级骨干教师的大好机会,又有幸自己符合评选的标准。这是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自己教学经验的好时机。因此,我诚恳的申请加入镇级骨干教师的光荣行列。如果允许的话,我想参选镇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衷心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从20__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我已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整整七年了。期间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我已取得了点滴进步。七年来,我尽力以“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己、要求自己。我尽了应尽的努力,做了应做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连续几年的年度考核中,我均名列前茅。
我热爱教育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工作上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在工作中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长期坚持出满勤、出全勤,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我用“以人为本,用心热爱”作为工作理念,尽力做到“尊重学生__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__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__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__树立民主意识”。
班主任工作始终坚持“关心、爱护”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体制,着眼集体,针对个性,循循善诱,对“症”下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纠正恶习,既当良师,又作益友,逐步建立了民主、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还注重培养班级干部,让他们充当老师的助手,做班级的主人,逐步学会管理自己,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我负责的班级在学校综合考核中,每期都获得奖励,多次夺取流动红旗,被评为__区先进班集体。
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备课写详案,充分发掘教材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法,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我结合学科及学生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导”字上下功夫,常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合作、交流、商讨,尽可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充实,逐步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巧练巧学中增强能力,培养智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研工作中,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听课、评课,虚心求教,学习教育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工作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方面做得很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奋力进取,力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诚请各位学校领导批评指正。
此致敬礼!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贵州省“十一五”(2006--201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育技术培训实施意见》,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我乡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1、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各校对参加《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尚未达到合格等次的教师,应加紧补培补试,力争在2007年下半年全面完成此项工作。2007年下半年迎接省的专项检查。
2、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中小学教帅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简称《培训大纲》)的要求,充分发挥且、校教育机构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县新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显著提高。每位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的课时数不低70学时。
3、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人纲》(简称《考试人纲》的要求,在完成培训的基础上,按县局要求分期分批组织全乡教师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力争在2010年评估验收时,50%以的教师获得国家水平考试合格认证。
二、实施步骤
1、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乡将选择领导重视、有积极性、硬件具备的学校进行培训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全面推行。
2、在取得培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我乡要按国家《培训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先在中心校铺开,然后逐步向村小及教学点推进。
3、完成培训的教师可申请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国家水平考试每年进行两次。考试合格教师由教育部颁发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三、措施保障
l、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等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校要加强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合力量,分工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中心校加强对校级培训基地的管理,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要充分发挥、教研、电教、培训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优势,协调配合,通过“天网、地网、人网”的结合,采用各种方式,有序有效地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3、加强骨干培训,建立培训网络。
在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进行省级培训的基础上,我县要对乡(镇)、校级骨干教师分别进行再培训,必须确保每个乡(镇)中、小学各有一名以上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到县,也送训下乡。要特别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使每个教师都能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广大教师通过培训真正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并学以致用,使我州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狠抓管理,严肃考纪考风,建立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狠抓培训管理,严格考勤记录。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严把培训质量关。
严格按照国家《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核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要严格考试管理,杜绝舞弊行为,确保考试质量。
我申报的第一志愿是干训部,第二志愿是党委办公室。
首先,我感谢院党委进行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给 们创造了竞聘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申请竞聘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申请竞聘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一、主要工作经历
我于1987年7月毕业于白城师专教学系,1993年教学函授本科毕业,1996——1998年参加了东北师范与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87年毕业后,分配到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工作,主要负责中师函授学号教学课程的辅导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93年4月调入学院工作。93—97年在教务处工作,主要负责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及管理工作。同时还承担相应专业的辅导任务。97年被院党委任命为教处付处长,98年调入考核办公室工作,98年下半年被派到综合部任主班兼第三党支部书记,主抓德育教研,在这期间,我除了完成好本部门的工作外,还承担过干训部主办的分管德育的付校长及德育办主培训班的《中小学德育管理》这门课程的讲课任务。2000年8月九七级师范生一至十班共计558名学生业到我院学习,组织上任命我为教务主任,除了完成正常的管理外,我还承担了《小学德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寒暑假期间,我还承担过各种培训班的讲课任务。去年暑假我承担了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接受为与发现学习》专题的讲课任务。去年寒假我承担了中、小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的《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题的讲课任务, 今年暑假我承担了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专题讲课任务, 以上是我的主要工作经历。
二、主要工作业绩
我于93、94、95、98年度被评为市级综合优秀,97年、2000年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97年被省教委评为优秀管理干部,99年被市教育院评为优秀党员。2001年被 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我所领导的部门99年被市教育分院评为先进党支部,教务处于2000年底被 评为院级先进部门。
12年来,我曾在七本刊物上发表文章。同进参加了《中小学教学管理基准》一书的编号工作,另外还参与中小学德育实效性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上岗后的工作设想:
1、按照国家、省有关部门对干训工作的要求,支持干训工作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原则,做好十五期间干训工作。
2、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干训部是校长之家。干训工作的核心是服务,要努力为校长学习工作、生活我创造一些方便条件,通过自身和部门同志的努力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同时要细化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
3、做好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 是干训工作的重要特点,要强化协调 配合,另外要搞好省、市、县三级干训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学员所在学校的句通与联系把省、市教委及省市学院的省县决议、决定落到实处,做到上情下达,同时要及时检查、指导各县(区)的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及时把学员的意见手建议反馈给主管领导,做到下情上知。
4、改革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质量,鉴于校长培训班培训的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难度大,又考虑到校长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十五期间应积极尝试下列培训模式:
(1)问题引探教学法:
校长培训班的理论课程的证明授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达到好的理论教学效果,最好采取问题引探教学,即先由教师或学员提出若干 当前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专家进行探讨和争论,然后由教师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概括性分析,变一言堂和满堂灌为群言堂和启发式。
(2)课题研究指导培训法
即以课题研究为主的导师指导下的研修培训方法,由专、兼职学科专家组成导师组,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确定课题研究选师和相应的理论课程,在精讲理论的同进,指导学员课题研究,使赏在课题研究中消化所学习的东西,这种方式既为利于校长对新的理论知识的领会和应用,又有利于他们在培训期间出成果。
除些之外,自主读书研修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管理行为训练法,蒋弱校调查诊逝法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有关国家级培训任务承担基地:
为切实提升我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21年我省继续开展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及国家级培训。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国家级培训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项目和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项目。待公开遴选项目承办基地后,于秋季学期内实施,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省级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
(1)专业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专业课教师,原则上以非“双师型”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以专业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等为主。
(2)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内容以师德修养、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教学指导等为主。
2.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内容以中职班主任角色定位、班级建设管理艺术、建班育人的知识与技能等为主。
二、培训方式和时间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级培训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每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其中网络研修学时一般不超过30%);省级培训中的专业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60学时(其中实习实训和网络研修时间分别40学时左右),公共课和德育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时间40学时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80学时。
三、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含师资费、资料费、网络研修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设备租赁费等)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及国家级培训经费中列支;参加培训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
省教育厅将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省辖市承担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予以“以奖代补”,财政奖补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各省辖市要配套相关培训经费。
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经费管理,落实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培训基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参训教师收取额外费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培训要求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培训工作。要科学研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培训学员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培训管理。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797号)、《**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参照上述文件执行)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7〕8号)文件规定的项目实施指南,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2021年度**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需经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和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备案核准后方可实施。
(三)确保培训质量。各培训基地一是要优先从国内知名专家、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中遴选授课教师,同时要遴选培训基地及合作企业中水平高、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优秀师资和专业骨干,共同组成培训师资团队,确保培训质量。二是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完善训前调研和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三是要确保网络研修质量,网络研修要设置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网络课程供教师学习,研修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要科学规划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要突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双岗”教师培训能力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重点内容。五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专业课教师培训基地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企业实践方案,避免培训与企业实践脱节。六是要积极组织受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七是要做好学员的后勤服务,为学员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八是要妥善保存学员考核资料,及时录入学员培训成绩,为实现教师信息大数据管理提供依据。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培训基地和各省辖市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导,视导的结果将作为今后培训任务分配及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
(四)严肃培训纪律。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均应修满规定的学时,原则上不准请假。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全部“网络研修”课程学习及集中面授阶段请假超过2天者,不予结业;对报名却无故不参加培训或严重违反培训纪律者,取消该教师5年内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等各类培训的资格。报名学员完成研修任务、经考核合格的,颁发由省教育厅印制的培训结业证书。各培训基地按照20%的比例择优评选优秀学员,由培训基地统一印制并发放优秀学员证书。
五、培训组织和报名
(一)国家级培训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任务
《**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中带“*”的专业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职教师。参训学员于6月 7日至13日登录教育部 “师资培训管理系统”(202.113.245.38:8280/train/ ),选择培训基地和培训项目,并填写项目验证码(验证码2021HNZGZXJ)完成网上注册和报名。个人所有填报内容要详细、准确、规范,网上报名时要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和流程,严格按照指定的培训专业填报,不得擅自修改项目或专业。项目办审核参训学员资格后,培训基地管理员随时登录系统,复核学员参训资格,对不符合培训资格要求或因故不能参训的学员,协商学员所属地教育局或学校,重新选派相同专业且符合参训条件的其他学员参加培训。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组织该项目报名工作时,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报名情况一并汇总填写报名回执(见附件7),在备注栏注明是“国培项目”。
(二)各培训基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1.中职培训任务。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1)和《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见附件4)的安排,按计划分配指标组织中职教师和班主任参加省级培训。
2.高职培训任务。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2)安排,结合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规划,组织推荐参训教师预报名;项目办将根据计划名额、预报名情况以及各院校相应的专业规模等确定最终参训名单。
3.报名程序
(1)骨干教师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教师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回执汇总表(见附件7),于6月13日前将加盖公章后的电子版(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26.com,并组织参训教师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vae.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网上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教师(报名系统反馈通知到本人)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各专业的培训时间、地点见附件5)。
(2)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班主任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信息汇总表(见附件8),于6月13日前将电子版(Word版和加盖公章后的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63.com),并组织参训班主任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人员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培训班次时间、地点见附件6)。
(三)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在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申请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审核,确定了2021年由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项目由各地教育局自行开展,纳入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整体规划。
(四)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审核备案
各培训基地及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制定承担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模板见附件9),于6月11日前提交项目办审核备案,并按照审核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备案通过后方可施行。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联系人:
骨干教师项目办联系人:
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人:
(网上报名等相关问题请分别拨打骨干教师项目办或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电话咨询)
附件:1.**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
2.**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
3.各省辖市承担的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分解表
4.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
5.**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信息统计表
6.**省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安排一览表
7.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报名回执
一、梯级模式,培训骨干
农村学校的老教师们,大多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保持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模式和思想、经验,很难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此时,学校中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作用。
如组建研修小组。学校可以通过自愿报名、教师间互相推]、成绩考核学校提名等方式组建骨干教师研修小组,将学校里积极性比较高、有精力、有热情致力于教科研工作的几个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或将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或将它们分学科组合进行培训,或以项目类别区分专攻项,定期进行教科研经验交流,互帮互助解决遇到的难题。骨干小组在初步的培训后分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的研修教师,实行梯级培训与培养模式,由专家进行引领,邀请有经验的教科研专家担任指导老师,集中对教师进行培训,适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们外出进行学习。教师在培训时,学校在时间、经费和场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并进行全程管理,养成教师们既懂得自主学习,也不忘进行实践研究的好的学习方法。最终学校做出考核,对他们的科研成果成绩及时总结,给予优秀教师以荣誉证明及奖励,并号召全体教师学习,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对学校科研工作是一种无形的推动。
只有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充分的保证,农村的孩子才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相差不多的教育。通过梯级模式,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结对帮扶,资源共享
农村教师长期工作在偏远农村,接收外界信息量少,提升的空间和方向不明确。此时,如果可以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人才引进,对于农村学校的帮助会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让教科研水平比较强的学校与教科研水平薄弱的学校进行结对,开展帮扶活动。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一对一帮扶,或者一对多帮扶。这时,学校根据当地教育资源具体情况和教育政策,主动提出结对子申请,可以与一所学校结对子,或者与多所学校同时结对。教科研水平比较强的学校向结对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及时传达先进的教育思想,输送先进的教育硬件设施,组织学术活动时邀请结对学校参加学习。同时,学校之间双向流动交换教师进行学习培训,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有机会接触更优质的教育教学研究环境,学习新的思想和模式,另一方面,教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到结对学校进行思想传授和感染,引领老教师改变思想,接受新的、好的教育观念。甚至还可以进行教师结组,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双方学校教科研水平不同的教师自由进行结组,由优秀教师带领一般教师,在各方面进行交流与指导,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在交流与实践中不断提升双方的教科研能力。
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进而提升教科研能力,最终达到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只要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应用,结对帮扶,就会成为教科研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三、课题立项,引导探究
农村学校老教师,大多遵从老观念,教育教学的重点大多只是将该教给学生的教材知识,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而对于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关注太多。其实教科研也是教师水平能力中重要的一项,而它的关键则在于课题研究。
如学校邀请科研研究人员、知名教科研教师,以及教科研专家教授组建课题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安排小组与学校个别先进教师进行对接,担任课题研究指导老师,跟踪课题研究进展,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把握课题研究的大方向,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在众多的课题研究中,选出针对性强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进行立项和重点培育,将它作为标准进行发展和培养,让它成为农村教科研的标杆,带动其他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减少农村学校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甚至教科研工作的迷茫和未知,激发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和争取立项的积极性和热情。学校还要在组织专业人士进行课题指导的同时,对学校教师的课题进行考核和评估,通过考核评估从中确定优秀的教科研示范课题,并进行课题研究重点支持、保护和培育,使它成为农村学校教科研发展水平的标杆和榜样。
实践表明,课题立项可以起到对于农村教师课题研究引导探究的作用,可以促进整个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城乡教育的均衡,在这样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向最好的方向发展。
支教本应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带到受援学校去,以此激活受援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改变目前支教工作的表面化、实际效果差的现状呢?
1.要在建立支教帮扶学校共同体上做文章
为了充分发挥城镇学校师资优势,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协作帮扶,可建立支教帮扶学校共同体。如,我们所在区把全区学校按类别划分了四类,即单设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单设初中和高完中,城镇学校与农村同类学校“结对子”。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学校选派不同的教师。有的农村学校语文学科比较强,选派教师时就尽量不选语文教师;有的农村学校没有音体美教师,城镇学校就尽可能地选派音体美教师,做到优势互补。同时,被帮扶的农村学校要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培训,与城镇学校的教师一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城镇学校要在“结对子”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其帮扶效果作为教育局对城镇学校和支教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
2.要在探索支教活动体系上下工夫
支教工作应该是个“双向”工作,在安排时既要考虑受援学校的需要,也要兼顾支教学校的现实问题,实现“双赢”。所以,在支教活动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坚持“没有最好,适合就好”的原则。
(1)创建专业引领支教团队
组织骨干教师兼职支教。定期组织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兼职授课和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
名优教师巡回讲学。定期组织“名优教师讲学团”到农村巡回讲学,送教下乡。名优教师通过示范课、专题报告等形式,指导学科教学和研究,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双休日专题讲座。学校根据受援单位的需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讲演课题的招标,中标者可以在相关学校开展学科知识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既可以面向一所学校,也可以在几所学校中巡回进行。专题讲座的内容纳入支教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
(2)开展“基于校本”的支教教学研讨
开展跨校联合研究。在跨校联合体活动中,组织教师上研究课,作专题发言,或作重点准备的点评,联合体负责人对上课、说课和点评作评价。
公开教学。学校根据受援学校的需要,选派相应学科的支教教师。公开教学的课题可以由受援单位指定,也可由支教教师自己确定。
(3)创新支教实践活动课程
开设拓展型课程。城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需要开设拓展型课程,将开设的课程提供给农村学校,供其选择,然后到需要开设课程的相关学校执教。
指导学生的兴趣活动。城镇教师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农村学校学生组织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要在构建支教评价体系上找突破口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由于教育科研投入大,费精力,见效慢,难以立竿见影,部分领导有短期行为,追求短期效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领导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其出发点不是真正立足提高质量,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申请到课题,写进材料里,借以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没有真正把课题落到实处。
2.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落后。许多教师看不清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不能自觉探索和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走教育科研之路,仍习惯于用旧方法、老路子;有的教师则把教育科研工作当作写论文、造计划、编过程、做总结的造假工作;有的教师不善于接受新思想,不注意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理论,不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有些是有了课题,但忙于其他事务,不想搞;有些是发现了问题但怕麻烦,不敢搞;有些是感到高深莫测,不愿搞;还有一些是能力低,不能搞。
3.科研队伍比较薄弱。一是县级教育科研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少,不能满足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项目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由于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质量。
4.缺乏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忙于其他事务,对于科研工作只是会上讲讲了事,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搞不出成绩不受任何影响,搞出了成绩不受任何表彰。这是制约教育科研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科研水平较低。许多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本单位和自己实际的课题。有的教师在选择课题时,一味贪大求全,选得过大、过高;有的则选题太低,范围过小,使课题不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些教师不能按要求进行课题认证,不会正确申请课题,不会正确分析所得数据,不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发表。
6.缺乏必要的资料。许多中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订足各种必要的教育科研资料,使许多教师无法了解到国内外教育科研最新发展动态,在选择课题和撰写论文时出现撞车现象,造成重复选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不会使用科研资料,不懂得查阅资料、摘录资料的方法。
对策及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和教改名师举办教育科研报告会、上示范课、观摩课等措施,使其认识到加强教育科研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出路,要在坚持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常规,自觉地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同时,要多组织一些研讨会、现场会、座谈会,加大课题研讨力度,少搞形式,注重效果,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2.加强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要努力把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建设成为本县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中心,通过上互联网、建立本地网等方式,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教育改革的动向、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本地教育科研工作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3.加强教育科研人员的配备。一是要加强县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人员配备,使主要学科有专人负责,能对各项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二是要加强学校的科研力量,配备数量适当、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人员,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所学校。
4.加强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组织业务讲座、参观考察、汇报交流、专题研讨、承担课题等多种方式,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要加强对教育科研骨干的使用工作,根据他的爱好及特长进行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制订优惠政策,提高教育科研骨干的待遇,调动其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一、完善机制,唤醒和强化教师的发展意识
学校机制是唤醒和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发展的“外因”所在。在控制式或经验式的学校管理中,学校机制的制定通常是为管理的顺畅服务的;而道德领导式的学校管理,是将教师视为学校共同体中的一个主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以调动学校中所有人的积极性为标志,为有效推进学校和学校中的人的发展而服务的。本着“让每个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让每个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可为空间,都能主动发展、自我实现”的宗旨,我们建立了以下机制:
1.“领导就是服务,管理重在引导”,建立学校管理的引导、服务机制
我们在领导层提倡“领导就是服务,管理重在引导”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决策。当然在决策中难免会出现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不一致甚至有矛盾的情况,我们从不采取上传下达、强制执行、高压政策等简单做法,而是本着公正、坦诚之心,尽力做好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推心置腹引导教师换位思考,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在沟通交流中赢得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达成共识。我们深知,只有领导和教师形成思想与理念上的共识,工作才能产生合力和创造性。因而,在洛小,学校决策的过程往往也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泛认同、聚心合力、致力创新的过程。
除了管理上讲人本、重引导之外,洛小的领导更有着为教师的发展倾力服务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教科研文章的修改与推荐外发,教师教研课题的选题与方案制定、过程实施,教师校内研讨活动的反复磨练,教师外出赛课迎接挑战等,从来不会“单兵作战”,总有学校领导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甚至是全程陪同、嘘寒问暖。在学校分量最重的年度人物评比中,领导不列入参评对象,而是认真负责地为获奖教职工写、读颁奖词,为他们授奖。洛小领导甘愿为教师成长当好人梯、做好服务的行为深深激励和打动着教师,增强了教师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个好教师”,健全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是“风向标”、“导航仪”,学校评价激励机制的确立,更是其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的集中体现。在洛小,除常规的教师年度考核评优、骨干教师考核等机制之外,学校又推出了以“个人争创年级推选事迹报告公示评选年度颁奖获奖通报和颁奖词载入校史”为基本操作流程的“感动洛小年度人物”评选机制。学校把对教师的目标管理考核分成基本项和嘉奖项两大块面:“基本项”重在考量教师基本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质量状况,“嘉奖项”则鼓励教师因人而异,从“合作敬业”、“学习交流”、“特色争创”、“教育研究”、“特殊贡献”等方面作出努力,取得成果。在绩效工资实施之际,我们进一步完善考评方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做出实绩,以成就学生,成就学校,也成就自己。多样化评价机制的确立,为教职员工积极进取、主动发展、体验成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3.“多一个舞台,就多一份施展空间”,建立项目认领机制
在洛小,承办教师例会、主持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班队管理、开发校本教材等,被设计成一个个研究项目。其中,教师例会由年级组申领并轮流承办;教研活动由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年段特点及各自的研究主题自主申请,并全程参与到相应年级的课例设计、听课研课、展示主评的过程中去;课堂教学、班队管理、校本教材开发等研究项目则既可由教研组、级部认领,也可由教师跨年级、跨学科组队认领。项目研究聚焦了教师的学习思考与探索实践,为教师搭建了锻炼交流、施展才华的舞台,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视野、思考力、表达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发展感与成就感渐渐生成。
二、改革创新,引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发展教师专业的关键要着力提升教师实施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的业务水平。我校坚持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的改革策略是:
1.改变教学行为先从转变观念开始
在“改课”前期,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开展对生本理念解读的沙龙和专题研讨,组织骨干老师去杜郎口中学、广州等地学习,感受生本课堂的形态、氛围,分析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学习和充满自信的表达背后的原因,老师们真正理解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等“生本”核心理念的内涵,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真正相信孩子的潜能,老师们对“以学定教”、“教是为了不教”等过去早就耳熟能详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观念上的转变为行为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构建“学研式”教学模式,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革新课堂教学,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的“教”为主线,体现不出“学力”的增长。我们觉得惟有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着力体现学生“学”的线索,呈现“学”的过程,凸现“学”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建构了“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课前先学――课堂研学――提升内化”为基本操作流程的课堂教学结构,并高度关注了学生的先学过程,相应开展了先学案的设计、先学方法的指导、先学材料的合理使用等研究。
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双重变化:学生在先学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实践和思考,为课上高质量的交流发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老师的教也是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对老师提出了挑战,老师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了,需要加强自我学习以适应教学的需求;课堂上对老师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们认识到这种能力必须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锤炼。
3.骨干引领,加强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要革新几十年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要求老师齐步走是不可能的。我们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多的优势,让骨干教师先行一步,首先在骨干教师层面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模式的要义,把握操作流程中的关键要素,集体研讨备课,然后上研究课。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其他教师也很快悟到了“学研式”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逐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中体现。我们还改变了原来考核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原来只有学校领导参与的教师考核课,变成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教研为主、考核为辅的评研课:教导处确定执教内容,平行班教师在集体议课、独立备课基础上分别执教,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及平行班教师相互听课,再由分管领导评课,这样的评研课让全体教师全程亲历,并获得备课设计、上课执教、听课比较、集体评议、反思提升的深度体验,从而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更深刻到位,对教师的帮助提高作用十分明显。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少了行政的命令,多了观念思想上的引导;少了统一的规定,多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和独立思考,提高了老师的参与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思考力,“课改”在教师的成长中深入推进。
三、优化管理,激励和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人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撑,这种动力来自于人的内在心灵,但外因也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渴望进步和被人肯定的心理会激励人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中获得发展,但惰性和希望过舒适轻松的生活也会阻碍人的发展,学校要通过管理去激发人的上进心理,遏止人的惰性,从而推动人不断进取,我们强化了以下几项管理:
1.强化教师工作的规范性
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许多学校提升内涵的有力抓手,其关键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的标准和工作的质量,而人在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工作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校让教师明确各项工作的规范要求,并通过加强对教师工作的检查考核,确保教师都按照学校的规范要求做好工作,不仅使学校工作在规范有序高效中运转,也转变了教师工作的态度。教师会上全神贯注的神情,出操时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作风,充分反映了教师们在规范工作中素质的提升,这些既构成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外显特征,又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2.强化教师发展的规划性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教师发展又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引导、推动教师持续发展,我校出台了《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教师发展纲要》,要求教师编制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领导认真阅读教师的发展规划,并逐个提出修改意见,使教师认真对待规划的编制,使制定的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可检测性。学校要求教师每年对照规划作出调整,领导分工对教师规划的达成情况组织评价,并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三年发展规划引导着教师争做有个性、有思想、有行动、有实绩的魅力教师。我校还建立“洛小教师发展报告册”(成长档案袋),让教师在明确的方向感与目标感中,不断地自我提醒、自我约束、自我鞭策、自我积累,从而获得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