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13:4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籍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院校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广大师生和学籍管理人员的共同期盼。学籍管理的人工作业,存在很多问题,人为误差、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都使得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给广大师生和学籍管理人员带来福音,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将会使管理工作便捷、高效,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
2、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籍管理涉及到各个学院的多个职能部门,仅依靠教务处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其规范化与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如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的实现仍然主要集中在教务处,从而使得该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巨大繁杂,直接挫败他们的积极性,处理工作不严谨,不能保证学生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
2.2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其管理方式多以手工形式为主,导致工作量大、低效率、低准确率,存在着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这对决策者或是需求者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快捷性大打折扣。即使在一些院校,已经建立了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网络共享的机制,但大多数都不够完善。
2.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软件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学习管理软件的开发必须有学校的领导支持,学校的网络技术部门同学校的学习管理部门等继续配合,才能够正常进行。但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管理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主管领导不够重视,导致软件的开发缺乏人才和资金等;有的是相关的学籍管理部门不够配合,认为新的软件开发之后会取代自己的地位,所以对软件开发进行抵制等;还有一些相关部门不了解学籍管理软件开发的重要性,认为其开发没有必要等,都对高职院校学习管理然间的开发造成了制约,使得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软件的开发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下去。
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3.1提高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扩大宣传,调动学籍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广大师生的能动性,使得大家都参与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来。
3.2深入研发,软件优化对教务学籍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引进,是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研发应紧密结合学分制的改革,配合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对新课程的开发,融入到学生考核体系改革之中,更要考虑学校在办学规模上的变化。学籍管理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应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实现高效运行、兼容性强以及易于改进和拓展功能的特点。教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学籍软件的研发过程之中,达到教务学籍软件在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面,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3.3在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明确分工
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它都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个庞大的责任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正常运作,只有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学生、各院系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学院分管领导等等都要各司其职,各负责任,做好其相应的工作,这样就能达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高效全面开展。
4、小结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籍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1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结合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新型学院,是
3 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学籍管理工作
(1)强化服务意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学生是学院发展之本,学院要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认可的高素质的学生,只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院才能发展,因此,所有的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2)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规范之根本。独立学院应当适当放宽转专业的限制条件,允许有特殊专业兴趣或志趣的学生在规定学期和规定时间内申请转专业。独立学院应当优化学籍异动操作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3)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作用,加大学籍监管力度。
学籍管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立完善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学籍网络化管理。同时通过建立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实现对学籍管理过程的监控,减少差错。
总之,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工作,对实现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需转变观念,改革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面对新的形势,结合独立学院特点,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不断探讨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建立起科学的学籍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 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
1、政策性
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各高校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规,但是在学籍工作的实际工作中制度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籍制度缺少灵活性、可操作性,限制学生的发展。新时期学生管理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学籍管理制度也应适应新时期学籍管理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规定。除此之外,学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还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上述法律法规中均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做出了解释和规定。由此学籍管理岗位必须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学籍管理工作,杜绝一切违法乱纪行为,维护教育公平。
2、信息化
高校扩招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困难,学生学籍信息海量数据迅速攀升,人工处理的传统方式使得效率十分低下。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将学生学籍信息数据构建成一个大数据库,可以随时记录更新学生学籍状态,查询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向,大大提高了学籍管理效率。不仅如此学籍管理数据的实时更新还为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提供了实时数据,也为全国学籍数据管理统一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3、全国统一化
自2001年教育部要求将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进行电子注册,建成了集高校招生录取信息、学籍学历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于一体的学生信息数据仓库,即学信网,实现了全国联网。从学生高考开始实时记录学生志愿、录取高校、分数等具体信息,通过新生学籍注册全国统一排查,有效遏止了冒名顶替入学行为,实现全国学籍管理工作统一化。并以学籍学历管理平台为基础,关联学生就业、资助、全国火车票售票管理平台等,实现全国各管理系统信息共享。
二、学籍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籍管理是以学籍数据为中心所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因为学籍数据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是一项烦琐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加之学籍管理工作内容的拓展,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掌握传统学籍管理的政策还要熟悉学籍管理相关管理部门的业务和政策。否则容易造成学籍管理工作失误。学籍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地位极其重要,对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高校校风学风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籍管理为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提供了政策导向。例如:根据学籍管理规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人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根据学分可以选择提前毕业;达不到学分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做降级处理等等。这些学籍管理规定有助于学生将学籍管理上的规定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高校而言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学籍管理规定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进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籍管理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制度有利于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学生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在校规定,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将对学生做退学、开除学籍等处理。因此,学籍管理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做,让学生遵守法律规定,遵守道德规范,遵守校规校纪。另外,随着学籍学历管理全国统一化,学生的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受到的处分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记录都会在全国学籍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对学生的就业、未来的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对教育管理学生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学籍管理为高校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实时数据参考。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适用于教学,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部门,为学生做好保障服务是高校其他部门的宗旨。
学籍管理为高校其他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学生数据,有利于其他服务部门实时掌握学生动态,统筹规划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学籍管理是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各种系统中,学籍数据库是基础数据库,学籍管理系统必须做到实时更新学籍数据才能保证教务系统正常排课,财务系统正常收取学生学费,图书管理系统正常借还书。因此,学籍管理系统正常运转是其他信息化系统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学籍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学籍管理,是规范办学行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顺利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各县区、学校务必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中小学学籍信息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
二、明确管理职责
学生学籍信息数据按“学校收录、属地监控、分级汇总、全省联网”的程序规范操作。市教育局负责对各县区教育局、各普通高中(完中)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县区教育局负责本辖区学校学籍报送的审核审批,并对辖区内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三、重视队伍建设
各县区教育局、学校应建立学籍管理机构,配置专用设备,配备专门人员,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满足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和规范化需要。
四、建立工作制度
各县区教育局、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如学籍审核制度、数据上报制度、数据保密制度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学生学籍数据和学生基本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五、严肃工作纪律
各县区教育局、学校要有专门负责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录入学生的学籍信息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生学籍信息。
关键词: 学籍管理 制度建设 教学质量
学籍是指对学生在校学历的管理,包括入学资格审查、在籍注册、学业成绩管理、学籍异动、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等。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分三大方面:一是管理学生学籍情况。二是学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主要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三是校纪学风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办学层次的增加和专业数量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笔者根据从事学籍管理的工作经验,对目前的学籍管理工作作些探讨。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主客体上。一方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各种变化情况,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更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学籍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使学生在学校为他们设计的学习轨道上前进,朝着高效发展的目标成长。以制度上规定的各种奖惩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引学生成长方向,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学籍管理制度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人的信任和期待,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在遵守制度的同时,发展个性,从而达到或超越学籍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学籍管理制度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效率得以提高,高等教育得以发展[1]。同时学籍管理也为打击假学历、假文凭提供了一个有力武器,为维护学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大学的升学率已经大幅提高,而随着高校的合并扩张,原来学校的隶属关系、办学模式、办学理念等,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中各方面的问题,而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尤为困难。目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从传统的教育体系为基础而延续下来的,它主要对教育共性化问题进行规定,即强调共性化教育,而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进行回避,甚至否定。虽然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在学籍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很落后,远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导致学籍管理单一,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笔者认为,传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对学籍管理认识不足。
由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很多学校对其重要性宣传不够,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及相关规定缺乏了解,对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工作分工及权责认识模糊,没有真正认识到系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于是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则其他工作与己无关,使一部分考试不及格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才接到通知。一些学生只把自己作为一个被动学籍管理对象,存在等、靠、要等问题,即等老师通知、靠班主任说情和要成绩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秩序的维持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助长了各种不良风气。
2.高校学籍管理手段滞后。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专业门类不断增多,繁重的学生学籍资料收集、整理及分类分析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与满足日益发展的学校教育需要的矛盾日益显现。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但是学校内部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管理部门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校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还没有真正联网,还没有真正地实行网上办公,学籍管理经常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同时,学分制与学年制并存,两种管理模式的互相交叉无疑又给学籍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
3.学籍管理人员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多,特别是实行学分制后,使学籍管理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就我校而言,既有从普通高中入学的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又有从职业高中入学的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既有二本学生的学籍管理,又有三本学生的学籍管理。这些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还要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就目前的状况看,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较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缺乏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人才结构和稳定队伍[3]。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和联网化,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要相应提高,以满足现代高校学籍管理的需求。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建设。
三、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理念,建立合理优化的规章制度,突出办学理念,培养合格的人才。
1.转变观念,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技术;分布式数据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也有效的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高职院校中的学籍管理工作也正趋向信息化的模式。现在,学籍管理工作不再是依靠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来进行维护,而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学籍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大量使用,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大大下降。利用网络注册学籍信息,学生的学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简单明了的展现出来。而且最近几年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学籍管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就表明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的价值。
1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例研究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包含的种类较多、部门较广,例如教务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生工作处、党建办公室等部门都需要及时有效的把握学生的学籍资料。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教务处为核心,彼此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教务处对各个部门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各个部门和教务处保持密切联系,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料要进行共享,构建系统化的信息学籍管理体系,这样也利于各个部门更加方便地进行学籍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推动告知呀un小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以分布式数据使用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本案例,对信息技术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运用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系统结构设计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能够把高职院校中不同的学籍管理数据融为一体,从而构建出多元化的数据库,这样学校就能针对各个学院、各个系进行布阵式的管理。高职院校中的工作部门属于同一个局域网,能够对学籍管理数据库进行合理化的管理。
1.2创建学生信息
学生的主要信息是由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分类别导入到学籍管理体系中的,以此来保证信息的整体性。这种学籍信息的输入方式为同一院系的学生查找信息、输入信息等工作提供了方便,以此来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能够在线提升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体系的设置版本,如果学生想要对自己的学籍信息进行修改,可以在该学院进行直接的信息修正。这种分布式的数据库学籍管理体系能够让学生的学籍信息处于一个整体化的阶段,为学籍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3学籍信息的共享分析
分布式数据库学籍管理体系可以在学校很多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只要中心服务器对其IP地址进行认可,就可以通过校园网及时的搜查学生的学籍资料,这样也利于该部门更加快速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大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工作质量。学生的学籍信息比较繁琐,尤其是毕业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查,该内容和学生在校几年间的学习成绩、科研状况等内容密切相关,学籍管理人员需要对学生在校时间内是所有资料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如果单纯地依靠人力来处理这些数据资料,不但耗损时间和精力,而且信息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分布式数据库学籍管理体系能够对学生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和审查,为学生的综合水平和成绩做出作为精准的评估。
1.4分布式数据库安全分析
分布式数据库学籍管理体系是利用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管理,所以网络的安全性是学生学生学籍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该数据库在使用终端中要运用牢靠的操作体系,配置质量较好的杀毒软件,对于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及时修复。如果有病毒攻入学籍系统的主机,该数据库就能够启动防火墙,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保护。而且这种分布式数据库还可以对终端客户端的身份进行核查,从而保证客户端和中心服务器两个层面的身份认证,以此来减少学生学籍信息的丢失和泄漏。
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却要保持高度的精准性。这对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比较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其复杂程度大大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还没有融入信息技术的时候,就需要工作人员依靠人力处理繁重的学籍工作,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阻碍了高职院校有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2.1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2.1.1强大的数据报表统计能力
教务处的学籍管理部门需要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份系统化的电子档案。在这个电子档案中,包含了学生的个人资料、培养方式和毕业状况等多种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只是依赖于人力来完成,不但工作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准确程度也不能保证。计算机可以对较多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能够给每个学生的学籍信息构建一个电子库,方便学生随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统计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计算机具备数据报表统计能力,可以大大地缩短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办事时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质量。
2.1.2数据可操作性高
信息技术最为显著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处理信息,而且速度很快,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但是现在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纸质化管理,如果有学生需要找寻自己有关的学籍资料,就需要去档案室进行调查审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信息技术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有效的融合起来,有效的改变了学籍档案管理的模式,如果出现个别学生转学、转专业或是修复学等情况,只需要在相对应的学籍板块中进行更改即可,利用特殊记号把其和普通学生的学籍信息区分开来,方便下次查询。
2.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2.2.1学生学籍信息容易泄露、丢失
针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运用信息化管理,明显的问题是容易导致学生学籍信息的泄漏。因为现在计算机病毒较多,如果不注意就会给学生的学籍管理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如果计算机系统突然断电、硬盘受到损害等因素,都会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泄漏造成影响。
2.2.2学籍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形成依赖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大大精简,减轻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当然学籍管理人员也可能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有些问题需要学籍管理人员进行人工处理,如果过分的依靠信息技术,就会让工作人员产生消极的情绪,也不利于学籍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论
高职院校使用行细化学籍管理方式,为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信息技术使用的时候,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人员也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有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籍信息的综合管理能力。
作者:宁 爽 于伟东 单位:辽宁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战菲,生力军.高职院校学籍注册数据管理应用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4-27.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作为信息的储存、加工处理与传输工具,而且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等高校管理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在当前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学籍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籍管理工作却开展得不是很顺利。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前几年,学校专门购买了一个青果教务软件,用于课表编排、考务安排、学生成绩管理。但是,由于前期调查、准备工作没做好,资金投入进去以后没办法做到物有所需,不能真正运行起来,学生的成绩都没能及时录入系统,都是后期进行补录,学生也没办法在学校网页上查询自己的成绩。经常是开学过来,三三两两的学生到教务处问自己的期末成绩、补考成绩,无形中加大教务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甚者,每到毕业生离校前,加班加点地补录毕业班学生补考成绩,力争能够顺利将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及时寄送出去,这样,工作不仅累,而且多而杂,效率不高。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使用青果系统进行实例剖析,如图1。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购买了上述青果系统的所有模块,从教学计划的选择到教材管理的录入等模块全部购买。按照原来购买的意愿,如果要完全将此系统运用起来的话,就应先把教学计划做好,随后进行课表编排,而后才能做学籍管理及后续的学生成绩及档案信息,这样,所有的信息就能完全做到网内共享,增加信息的流通渠道。但是,由于青果系统比较庞大,在本院没能真正运用起来,到现在为止,也只用到学籍成绩这块。为了能使用学生成绩的模块,还要人工将成绩模块之前的几个没运用的模块人工使用起来,导致的结果是,原本是应运用系统来为教务员减少手工操作,现在,反而是为了能打印出档案表,教务员还得有目的地、人为地进行手工录入工作,增加了人力劳动。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学籍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化。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系部结构也已初显,但是教务处仍然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如:考务工作,课表编排、成绩管理等。因此,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而系部的职能却没办法有效地运行。系部只是一味地服从安排,不能自主的完成其本身应负的责任,工作积极性不高。
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所有教务处的工作都是与系部的教务员联结。而系部教务员又都是聘请合同工,责任感就不会太强,稳定性也不是很好,工作量又大。更糟糕的是,在教务员的意识中,他们只负责教务教学工作,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应该由辅导员负责。而学校辅导员又是由学生处管理,教务处派给辅导员的工作,他们会觉得端口不对,只服从学生处的安排。这样,就导致教务处学籍工作没办法顺畅完成,原来本应由系里反馈给教务处的学籍信息,相反,现在却需要教务处往下去咨询,本末倒置,无形中带来很多棘手及被动的工作。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相关职能部门结构如图2。从上面的结构图就可以看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纯属单向型职能部门。这样,能够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增加了执行力度。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沟通。从上面的职能分工中可以看出,教务处不仅负责教学,还涉及到科研、实训等方面,而所管辖的系部,却只对应教学工作,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交叉工作执行的难度,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学籍管理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表现,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因此,应该从根本上让大家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积极宣传学籍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努力营造一个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约束的氛围。其次,在普及学籍管理工作的同时,学校也应从本质上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一所学校能否正常运行,就看教学工作时候能否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在于学籍管理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学校应努力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学籍管理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项目来抓。再次,在与系部之间的工作交流中,应加强与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不能只是一味地以“端口不对”为由,拒绝教务处分派给的任务,促进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该互相配合,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同心协力,把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做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安全教育管理相关制度大全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历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应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具体来说,在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应该将录取进来的学生录入系统,进而进行学费缴交、宿舍安排等报到手续,而系部应该就此基础上应用系统按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完善应用系统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这样,教务处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系统信息进行课表编排、考务管理、学籍管理以及学生毕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学籍管理人员管理的水平,关系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运转。因此,在日常的学籍管理工作中,应立足于学生,摆正工作心态,时刻牢记“教育服务”的意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来处理一切事务。并且在工作之余,应该加强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甚至是继续深造,不断充实自我。
总而言之,学籍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学籍管理有效运行,进而能够促进教学秩序有效运行,实现教育的长远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培养。
作者:苏美玲工作单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研究生;学籍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80-03
学籍信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于学生的在校学期信息统计管理的电子档案,学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也包括了专业、年级等信息。对于我国高校研究生来说,只有经过省级招生部门审核、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进行学籍注册的高校录取研究生才具有学籍。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是研究生从入校注册取得研究生学籍到培养、毕业资格审查认定、毕业答辩、获得学历证书的全过程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学籍管理贯穿于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每个环节,其管理是否科学、高效是决定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分析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旨在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学籍管理水平提出了四点对策。
一、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自入学到毕业,即在校期间学习全过程情况的记载、组织、协调与控制,是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籍管理包括入学报到注册、建立学籍管理数据库、学籍异动、毕业管理、学年电子注册、学籍信息维护等,它是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信息量也急剧增加。通过纸质、Excel、Visval Foxpro等工具和软件来管理研究生学籍信息已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求,很多高校要么自主研发,要么购买公司研发的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通过系统来管理研究生招生、培养、答辩、毕业等各项事务,其中也包含学籍管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式启用清华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系统”。系统中包括研究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培养层次、研究生图像信息等二十几项基本信息,可实现各类统计与查询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校、院二级管理的需要。
为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教育部制定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学〔2001〕4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2005〕21号)、《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教学〔2007〕3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年电子注册的通知》(教学司〔2008〕21号)和《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即时电子注册的通知》(教学司〔2010〕8号)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学籍学历管理。文件中规定新生学籍需在学信网上注册,老生每学年需在学信网上进行学年电子注册,2001年及以后毕业的学历研究生需在学信网上进行学历电子注册。各高校根据相关文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适合本校的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
二、目前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学籍管理是维持研究生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学籍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完善、学籍管理队伍不稳定、部分研究生对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全面、资源共享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需要在规章制度、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以及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学籍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细致的工作,加之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学生类别不断丰富,研究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公派出国的增加,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部分条款已无法适应甚至阻碍了学籍学历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比如部分高校对于研究生休学的规定:除因病、生育、应征入伍、出国和学校认为必须休学等条件外,不允许研究生因工作休学。但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研究生在学期间找到工作,处于两难选择的时候,笔者认为给予研究生双重选择的权利,这样也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学籍管理队伍不稳定
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又繁琐的工作,要求由熟悉教务管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并有一定学历层次的人担任,以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的学籍管理进入学信网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高校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不断纳入网络化进程的加速,对校级数据与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学籍管理人员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统计分析能力,错误和遗漏的问题少犯或达到“0”。例如要求新生和老生未报到注册人数必须为“0”,学信网上严格要求对放弃、取消入学资格或注销学籍的研究生做出明确标示,一旦标示错误,恢复数据极其麻烦。不少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由于不适应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加之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等原因,人员更换极其频繁,导致许多工作重复进行,一些连续性的工作因人员的更换而受到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影响学籍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部分研究生对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全面
部分研究生认为学校各个阶段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相差不大,在经过本科或硕士阶段的学习后,对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已经了解或是“行家”,对在学期间学校的有关规定置若罔闻。虽然学校通过集中组织学习、向研究生新生发放研究生手册等方式,宣传和强调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仍认识不到其重要性。由于研究生的“不关心”或“不知道”,加之部分研究生指导教师往往只注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疏忽了对研究生的日常学籍管理,让研究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走很多弯路,同时,降低了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人员要重复、不停地解释和回答研究生相同的疑惑。
(四)资源共享利用率不高
研究生学籍信息不仅贯穿于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教育培养环节,学校其他部门如研究生管理部门的研究生三助奖学金评定和发放、财务部门的研究生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的收缴和发放、后勤部门的住宿管理、医院医保工作和档案馆的学籍档案的保存等各项工作均会用到学籍信息,但由于资源无法完全共享,学籍管理人员需协助这些部门完成信息的共享,这不仅给学籍管理者增加工作量,而且也会在数据的导出、导入过程中引起数据出现错误。
三、提高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面对以上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学籍管理实际工作出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研究生学籍信息和管理涉及研究生从入学、培养到毕业方方面面的信息,学籍管理规定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了保障,是研究生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依据。近年来,研究生学生类别的丰富,研究生公派出国等都给学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各高校应结合国家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一支优秀的、稳固的、具有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建立起覆盖校院两级的学籍管理队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学籍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塑造和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培训。同时,要突出以研究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服务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确保研究生学籍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在管理人员中促成互帮互助自我提升的良好局面。
另一方面,导师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要指导者,让导师了解学籍管理条例中的相关内容,主动参与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来,得到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对于搞好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提高研究生对规章制度的认识
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因此,研究生对学籍管理规定不重视或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往往会给研究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出现这些问题多半是学校对学籍管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为此应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学籍管理的专题讲座,在学校信息网上公布相关规章制度;有新的制度要及时更新并告知研究生。只有研究生了解了学籍管理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让研究生少走弯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的核心组织是师生,职能处室服务学生,学籍信息的共享,会给各部门、处室工作带来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失误。
总之,研究生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繁琐、政策性强的工作,是为广大研究生服务的,同时肩负着学校和各部门的统计和预算工作。针对目前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应切实做好学籍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学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管理手段;同时,还需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这些措施,不断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晓欢.浅议如何做好学籍异动学生的学业管理工作[J].群文天地,2012,(6):196.
[2]聂娟.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分析[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5,3(4):53-55.
[3]温朝贝.转变成教工作理念加强规范化管理[J].西江教育论丛,2007,(3):36.
[4]董琴琴.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17):192-193.
[5]杨秀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8):194-195.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1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学籍管理的记录凭证功能
(1)记录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家庭基本信息。技工学校学生被录取、入学注册后,通过填写学籍表,记录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学生的入学成绩等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学校可以有的放矢制定学生在校期间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循序渐进的步骤;通过记录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可以对照国家相关政策,比如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的免学费政策的执行,国家资资金使用的重要依据。(2)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重要原始记录。学生在校就读的3—5年期间,通过每学期学生考试、考核成绩的记录,判断学生学业能否合格。学籍管理对学生有明确的管理目标要求,对于考核合格的学生准予通过毕业或升级;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要进行补考、退学或不授予毕业证书等处理。同时,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进行鼓励和奖励,而对有作弊或弄虚作假行为的学生要给予严肃处分,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学生在读期间政治、思想、表现的重要凭证。学生在校期间,在政治上的进步,如入团、入党的重要信息,均记录在档;学生在读期间,受到的各种表彰的审批原始件,均放入学籍档案;学生在读期间,如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受到“警告”以上处分,至毕业尚未取消处分的审批资料均留档。
1.2学籍管理对学生学习的保障、激励作用
学籍资料的记录和保留,可以督促学生重视在校期间的学业和表现,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以留下最优秀、光辉的人生档案,从而实现对其教育成才的目的。比如,有学生因违纪受处分,我们明确告知学生,如果在校期间不能撤销处分,那么毕业时档案将记下受处分的人生污点,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学生往往都很努力改正错误,争取在半年或一年内表现良好,从而撤销处分,毕业前消除这一污点。
1.3学籍资料对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解学生的有力依据
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学籍档案是学生本人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才华、特长以及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的重要依据。这使学生精准就业及用人单位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其所长,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和优势,实现就业目标及人生价值。
2技工院校学籍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工院校迎来了成长的飞跃时期,学籍管理显现出了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学历层次多样、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差
最近几年,我国针对技工院校在招生、就业及教育教学等方面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招生方面,有中技和高技、成人大专等不同的层次,招生对象学历层次多样,生源结构复杂,这些改革对培养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新问题。例如在管理内容上呈现出复杂性,经常出现学生休、转、退,中技升高技等现象。随着技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录取的门槛放低,有些专业为完成招生任务,甚至免试入学,导致就读学生思想素质、道德水平以及培养潜力普遍下降,学生构成体系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同时,自2006年以来,国家实行农村户籍学生国家助学金,2012年秋季以来,农村户籍学生免学费等资政策,更加大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
2.2学籍管理制度滞后,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学生对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随着技工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需求,暴露出较多的问题,比如:学籍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有些陈旧、落后的信息已失去留档的意义,而一些重要信息在学籍档案中无法体现,学籍档案呈现不严密性。同时,部分技工院校一味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对学籍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技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也认为可有可无,不重视学生档案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外资、合资或私人企业因为没有人事权,因而完全忽视学生的档案收取及保管。这样一来,一方面是记录学生重要成长轨迹的学籍档案学校视若珍宝,而用人单位却弃如敝帚。如此以往,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本是人生重要档案资料,往往束之高阁,或被丢弃,失去了学籍档案的重要意义。
2.3学籍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学籍管理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籍管理基本采用计算机信息平台,各种资料的记录、学籍的变更及资助信息的显示和统计、上传、汇总都需要具备一定业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能完成,大量数据的操作和分析更需要一定专业素养。近年来技工院校规模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技工院校学习,对学籍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有些技工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工作压力加大,人员流动更换频繁,由此导致很多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籍管理质量。
2.4学籍管理中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的滞后
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庞大、具体、繁琐且原则性比较强的工作。技工院校开始尝试借助现代化工具对学籍进行管理也是近几年的事,初步实现了技工院校自己的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籍平台网络化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规范或重复设置的现象,容易出现数据矛盾或冲突的现象,给实际工作带来麻烦。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全省学籍平台和全国电子注册平台,同一个学校,同样的学生,两个平台,一个主要用于学生注册,休、转、退学及毕业证的办理;另一个主要用于资助金政策的落实。两个平台都很重要,但如果两个平台由不同部门操作,或不能同时更新,可能导致信息的不一致,造成数据的混乱而引起管理的混乱。而班主任在提供学生基本资料录入时,因两个平台的内容、格式不一样,同样的工作得重复做两次。这一切,一直困扰着我们基层的学籍管理员。因此,我们大胆改革,尝试将两个平台的信息整合,利用计算机编程等先进科学的手段,设计为一表多用。班主任只需录入一次,可以根据需求,生成多种形式的表格,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统一了数据,也是我校数字化管理档案的一次技术上的飞跃。
3加强技工院校学籍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与时俱进,学籍资料的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适用
关于学籍管理,传统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监督制约,而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学籍管理目标更偏重于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全面成长,记录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及市场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技工院校应逐渐实现由封闭式的资料记录转化为开放型的学生成长的理念;注重记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现学生动态的思想和技能的发展和进步。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更接近社会,才能更适合社会需要。因此,学籍管理应以服务为本,既要关心学生,又要严格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本着对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学籍管理工作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以人为本”贯穿到学籍管理的整个过程。
3.2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数据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效率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是技工院校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法的创新,个人专业能力也要不断提升,对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比如:严格学籍注册手续,规范学历电子注册程序,量化学生考核制度,制定毕业证书发放制度等。将繁琐的数据处理交给现代化的计算机程序来管理,同时注意记录和保存好学生的纸质档案,这是学生毕业后单位和社会查找学生在校期间信息的重要原始资料。我们学校办学40多年来,不断有历届的毕业生来学校查找原始资料作为凭证,到单位办理职称、入户籍、升工资等等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业务,一些早年毕业生,到退休的时候,才发现档案由于各种原因,缺失一些重要要资料,而重新回到学校查找并证明。可见,保管好纸质档案是多么的重要。
3.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队伍稳定性
首先,对学籍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学习让学籍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软件的运用。同时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还要不定期的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到知名技工院校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学籍资料中班主任记录下的学生的每一科成绩、每一学期的操行成绩,每一学期的评语,这是学生一生求学生涯中重要的财富和珍贵的回忆,我们每一个学籍管理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素养,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籍档案。同时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出更科学的技工院校学籍管理方法,使学籍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3.4充分掌握利用学籍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信息化技术是现代各行业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新动力,学籍信息系统也是在学籍管理上实现科学、高效、公正的基本条件。当前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以前半手工操作加小型数据库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籍管理中。通过校园网创建学校自己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汇集学生在校的各项信息,便于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实现资源共享。作为学生也可通过自动化检索,借助学校网络信息系统查询了解自己的学籍信息、课程表、考试成绩等。学籍管理是一项专业、持久、精细、繁琐的管理工作,要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不断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籍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只有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学习管理经验,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更加优质的技工人才。
作者:王泽娟 单位: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建萍.论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J].科技视界,2012?.
[2]李玲.浅谈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3]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1.
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鉴于学籍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提倡应随着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适时改革。特别是如何在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之间搭建起高校“人才成长立交桥”,是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让学生能在“立交桥”里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等教育资源上的沟通交融,或实现不同层次间的转换衔接,改变目前我国三类高等教育三轨“平行”、缺乏共享的不利局面,逐步营造交叉渗透、互惠互利、共赢互进的氛围,提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度。
二、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内容尚待完善
以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05年第21号)为纲领性文件的现行我国高校学籍管理规定,就其制度本身的缺陷,最明显是以下两点:1)国家扩大了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自,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05年第21号)中涉及的13处相关条款学校拥有自主审批权。当高校的自主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05年第21号)的合法性就受到了质疑。2)重视管理控制,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尽管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担部分内容成了学校对学生单向要求的“规范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在单一模式下被动使用学校资源的群体管理特点。
(二)管理机制不顺畅
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与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业紧密相关的重要工作。但学工线与教学线的不同归属,让各高校在学籍管理的实际操作、处理及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学生违纪,浙江省内各高校处理情况很不一样:有些高校划为两块,与学业相关的考试违纪由教务处负责,其他违纪的由学生处负责;有些高校都由教务处负责;也有部分高校都由学生处负责。从学生违纪文件机构看,有些高校尽管考试违纪是由教务处负责,但文件却是由学生处,教务处只提供违纪材料。这些从执行程序上导致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管理脉络不畅。
(三)运行过程中法治观念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教育立法工作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初步构建了以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教育法规与教育规章为主体的法规体系。然而,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还是相当不完善和不健全的,表现为法律法规各层次之间的矛盾冲突、法律法规制订时的疏漏、立法上存在的诸多空白、法律法规的操作性差等问题。
三、落实改革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关键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管理才能上层次,上水平。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学籍管理工作被视为简单低级重复的劳动,配备的学籍管理员学历层次偏低,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使用技能。只有领导真正认识到学籍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更快的执行。
(二)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力保障
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随着电子注册、学年注册、学位注册等的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普及,对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的日常教学水平的标志。
(三)落实“依法治校”是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法律保障
1.1硬件的配置
(1)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它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从单核、双核、四核到六核,每年都会有新品牌问世,从长远考虑,学籍管理应选有四核的CPU。(2)内存容量一般电脑内部有四个内存槽,一个内存条有1G、2G、4G、6G内存,四个槽插满可高达到24G。学籍管理对内存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内存越大运行速度越快。鉴于此,选用4G比较合适。(3)硬盘大小目前硬盘容量的配置越来越大,已经达到1000G以上,满足学籍管理的操作需求绰绰有余。如500G的硬盘运用于学籍管理足能胜任了。
1.2软件要求
对于学籍管理,除了Window系列的基本操作系统,只须在电脑中安装MicrosoftWord、MicrosoftExcel(简体中文办公软件)和Foxbase(数据库软件)二个应用程序,即可满足需要。
2将学籍管理和电脑有机结合,发挥电脑优势
目前,各高校已经在电脑中建立了一个学籍档案文件,取名为高校代码+Xj-dangan.dbf。实际操作中,发现有如下优点:
2.1体积小,容量大
档案材料可储存于电脑硬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通常大多数采用U盘,一个小小的电器容量很大,足以容纳一册册厚厚的档案材料。较之传统做法,大大减少了档案柜、档案盒的数量,节约了档案室库房的使用面积,也俭省了人力和物力。
2.2速度快,易查找
电脑的运算速度快是众所周知的,原来查找一个学生情况,要占用大量时间,现在只需要几秒钟。如查找一位“2013届学生姓名ABC,学号1300001”的资料。只需启动电脑,插入U盘,打开高校代码+Xj-dangan.dbf文件,然后输入Find(电脑搜索查找功能)ABC或者输入其学号,ABC的所有材料即被显示在屏幕上。据史料统计,电脑的速度是人工的万倍。
2.3图文全,功能多
电脑已将文字和图像结合在一起。它将学生的照片电子版也保存在硬盘中,用人单位无需与学生见面就能一睹其面貌。此外,电脑除静止图像外,还可存放视频图像,比起单纯的照片更加真实形像。
2.4便统计,利修改
用电脑统计和更改错误非常方便。如:统计2013年以前毕业的安徽省的男生有多少名,用人工很难统计,而用电脑只需输入“Countfor籍贯=安徽性别=男”,结果很快出来。又如:将以前“社区医学”专业,现在改名为“临床医学”专业,用人工几乎无法办到,而电脑只需输入“社区医学”替换成“临床医学”。这样不仅优化了工作程序,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5字工整,质量高
电脑可以打印出各种字体,并像字帖上一样的标准,不会发生因为工作人员字写得别人无法辨认而贻误工作。再比如,一份很长的材料,原来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誊抄,现在运用电脑打印,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是人工无可比拟的。(本文来自于《科技创业家》杂志。《科技创业家》杂志简介详见。)
3学籍管理的发展方向
当Z几次三番催要各班学生实有人数及详细信息准备上传学籍时,各班主任却“按兵不动”,均表示新生学籍信息暂未全面掌握,正在掌握中,要求暂缓几日再上报。谁知,这样一拖就是两周多的时间。后来虽然上报,但他发现各班上报的新生数与实际在校新生数极为不符,上报学生人数明显少于实际学生人数,这差额部分学生哪去了?是不是班主任忘报了?朋友转念一想:不会是班主任故意“雪藏”部分学生,不给其报学籍吧?事实果然如此。这让他突然明白了为何班主任们迟迟不报给他新生学籍信息,一来大家是想留出足够时间来了解学生优劣,好加以取舍;二来大家更想留出充足时间和余地去做家长的工作,通过沟通协调,让其放弃今年给孩子上报学籍。
怪不得那几日,班主任们自觉地早来晚走,工作异常卖力,还一早一晚地单独和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们促膝长谈。那几日虽没有学校的任何布置与要求,但家校互动、家校沟通活跃,双方校访、家访络绎不绝。班主任加科任老师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打着“为孩子好”,“让成绩不好的孩子再上一年一年级从而打好基础,多一条起跑线”的旗号,让家长们就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班主任的一轮轮强大攻势下,很多家长同意暂时不报学籍,学生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剥夺了正常报学籍的权利,“被留级”。
朋友说,这种情况当然也有例外,家长因此和班主任嚷吵起来的也有之,无论班主任如何劝解,家长就是不乐意这样干。他们认为这是老师歧视、放弃自己的孩子,推脱责任,再上一年未必会更好,只会更“油”。班主任无奈,最终只好给予正常上报。
为了劝导家长,老师们在这项工作上付出的努力很大,有时甚至动用了很多关系辅助完成。最终,班主任的努力大多都能如愿以偿。而面对不上报学籍的“孬”孩子(成绩差),因为是“黑户”,则意味着他们将不用参加统一考试,不用参与考核积分、排名,甚至不用检查作业,教师所担心的差孩子参加考试拉低班级平均分的现象暂时得到抑制。
他接着说:面对没有学籍、不需要参加考试的孩子,老师们也大多是特殊孩子特殊对待,因班级孩子众多,教学压力大,教师对这些“无籍”人员的关注度有限,他们在课堂上经常处于游离状态,小动作不断,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厌学一族。即使再上一年一年级,因恶习已形成,再想扭转也无济于事。
朋友还为一事困扰。有多名学生从外地转进他们校,很多学生转学手续齐全,班主任却设置准入门槛:学生该怎么来上课怎么来上课,但学籍暂时不能转过来(或重新办),要等等才能落实哦!即使家长再怎么做工作,班主任也是不松口。朋友不解其中门道,询问缘由,他们说:学生转过来先不办学籍(不办学籍就无须参加统考),就可以抵(替)班级里的差生考试,对我们学校是好事呀!
追求好成绩本无可厚非,但为了追求成绩,为了追求考核等次,为了绩效,甚至为了名利,可以不顾孩子的内心意愿,不顾家长的感受,一味要求家长为此让步、让路,剥夺孩子的“合法权益”,实在是有违师德、有违规范。朋友曾就此多次和班主任甚至领导交流过自身想法,但最终无果而终。
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进入一年级就要被划分成“有籍”和“无籍”两种身份,且享受着不一样的待遇,朋友的内心备受煎熬,很不是滋味!
大概,差生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的吧?!
实际上,似乎班上本没有差生,差生都是我们用“考试”人为地区分出来的。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似乎差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但是,在校园里我们喜爱的优生和无比讨厌及排斥的差生双双步入社会后的前景如何呢?
事实上,多年以后,见面热情和我们打招呼的不是那些备受器重的学优生,而是当年那些差生。现实中当年的学优生多年后会与我们形同陌路,反倒是那些当年被我们数落、批评最多的差生还会挂念自己,还会一见如初,甚至会回去探望老师。
一部分过去读书不好的孩子,事业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而且做事落落大方、豪爽识礼,为人处事无一处不妥帖。相反,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多人做事拘谨刻板,畏首畏尾,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最常见的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个学生同时都潜藏着或拥有着多种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各不相同。某一方面智能强大,并不代表其他方面强大,更不是成才的全部。成绩好的学生,只是他的智能组合更符合应试考试智能要求(逻辑数理智能和语言智能等)。反过来,这样的考试又公平吗?智能并没有严格的高低之分,但逻辑数理智能和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在考试中占了便宜,其他智能很强的学生却被忽视、被淘汰。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不能只凭成绩就全面地肯定或否定一个学生。也许他的成绩不是最好,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他的智能强项和闪光的一面。教师应用敏锐的职业眼光、用慧心仁术、用大爱责任去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并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开发潜能,使之取得他们的年龄段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就。
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孩子的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可能性与生长点。现在成绩优异的不一定就是社会的栋梁,现在成绩一般的未来不一定前途黯淡。看到孩子的个性,就会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性。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教育公平公正的本质即是强调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公平公正。教育公正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和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发展和进步等方面,教师是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教师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教育公正既是实现社会公正的要求,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公正的信任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