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时间:2022-05-14 20:1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质量安全;考核软件;开发;可行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已经在我院全方位实施,建立了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考核机制。在现有已颁布的考核方案、考核标准基础上开发考核软件系统。硬件体系构成和网络环境依托我院二十多年的信息化,专门的服务器机房,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处理集群,系统在硬件及网络结构的选择上充分节约实施成本,降低实施难度,直接利用医院现有的网络结构构建C/S数据网络模式。

1 软件开发的可行性

1.1 经济可行性。该项目开发实施并且应用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环境、数据库等所需要的硬件投入均已在医院信息化的道路上走向成熟,不需额外投入资金。只有在项目实施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软件使用培训即可。该项目开发完成后将使医院的全面质量安全管理实现由手工到电子信息化的过渡。极大的改善了现有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考核的运行成本。

1.2 技术可行性。当前医院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走了2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医院各种业务信息平台的搭建。成熟的网络环境、优良安全的数据库环境等已经充分满足该系统开发应用的各种资源与需要。系统以Microsoft Framework 4.0 作为系统开发框架,用Visual Studio 2010 C# 计算机语言作为编写开发系统软件,并融入了WPF,Linq,DataBinding,Flow Documents等相关开发技术。简化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在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进行安装部署时系统具有很好的自适应能力,简化了安装部署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系统在运行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全面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供了保障。

1.3 执行可行性。由于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在手工阶段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将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展开并优化,将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交与计算机完成,简化并优化了工作流程中的环节,因此软件系统在真实的环境中能够很快的被认可以及被很好的应用。

1.4 可选择性。系统设计时可以采用“两层C/S”、“三层C/S”、以及“B/S”等体系结构模式。但考虑到该系统在业务逻辑处理方面比较简单,采用“三层C/S”模式并不方便,反而增加了开发成本;而“B/S模式”对浏览器的依赖较大,增加了系统应用时的维护成本。因此最后决定采用“两层C/S”体系结构模式,不但符合系统的需要,而且更经济。

1.5 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系统实施运行后所有数据均存储在服务器阵列上,并实现了全院的信息共享。有效的减少了在手工运行时对各种办公用品的需求开销。(2)非经济效益。管理和运行效率极为有效的提升与改进。出错率相对手工时有极大的减少。提高了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资料的利用率及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从而有更好的社会效益。

2 系统开发步骤与功能模块化设计

系统开发步骤经过创建三层架构并实现架构之间的相互访问联系;编写并生成与数据库相关连的实体访问模型;编写系统访问的公用方法函数库及公用变量,实现在逻辑层上对数据库的访问(检索,插入,更改等);编写人机交互界面(xaml文件),设置界面中各个控件的各种属性(布局属性、外观属性、文本属性、数据绑定属性等);调用逻辑层中的方法及变量,编写表示层中的各个控件功能实现代码;保存并测试运行系统。编写测试用例,全方位检测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的正确性及运行效率;根据测试数据,发现问题、找出Bug,反复对编码进行修改整理。完成了登录系统、设置系统、考核文件管理系统、全面质量安全管理月考核系统、全面质量安全管理年(季)考核系统、年度考核汇总评分系统六大主要功能模块。基本满足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

3 业务处理流程设计

3.1 系统设置。该流程为系统初始化数据准备阶段,由考核办公室工作人员根据《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方案》中的内容设定科室信息、人员信息、标准信息等内容。

3.2 系统登录、身份验证。各专业考核小组的考核人员在网络终端计算机通过验证登录密码验证考核身份。根据“考核专业组人员所在的科室信息”和“标准信息中确定的考核标准科室”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人员登录系统后进行考核所使用的权限。

3.3 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考核人员根据设定好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标准的明细内容对该考核标准所涉及到的被考核科室进行考核。包括月考核与测评、月综合目标考核;季考核与测评;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信息数据存储至中心端。

3.4 奖励与惩罚。由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办公室工作人员填写月奖励项目登记、年奖励项目登记、否决指标等项目,确定奖惩。

3.5 数据提取分析。系统根据对获取的考核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排序、筛选等操作,实现对医院全面质量安全考核分析。形成月“质控信息简报”向全院公示。反应出质量安全管理现阶段医院整体运行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年终时对本年度的各个月成绩汇总,分别对职能、后勤、临床、医技四个系列的科室排序,得出本年度的优秀科室及优秀科主任。

4 硬件及网络结构与软件的安全性设计

4.1 硬件及网络结构。医院具有二十多年的信息化历史,具有专门的服务器机房,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处理集群,并通过核心交换机、光线等网络设备连接到三十多台区域交换机,再由区域交换机连接到终端计算机。网络遍布全院各个角落。系统利用医院现有的网络结构构建C/S数据网络模式,充分利用成熟的网络资源,降低实施成本和实施难度。

4.2 软件的安全性保证。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安全性保障系统运行有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库环境,为系统的开发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易用环境;可扩展性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扩展功能和兼容性。(1)硬件方面依靠双服务器搭建的集群系统来保障系统及数据的安全稳定。(2)软件方面通过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自身的计划任务执行数据库的定时备份工作,并通过网络完成异地存储功能,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3)日常工作中由专人每天巡检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的安全,并作详细的巡检记录。(4)日常工作中由专人每天检查数据库运行状况及备份等情况,并作详细的检查记录。(5)数据库应用方面通过设立单独的数据库访问账户及密码,来保障数据不会被非法用户登录篡改。(6)系统在功能上做到对每个登录用户身份进行安全认证,并且对每个用户在登录系统后的操作权限上进行控制,以避免数据混乱、丢失、篡改等,保障原始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理念

现阶段公众对医疗知识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身层次的认知,这就让医疗质量安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并且,医疗的安全隐患也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医疗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救助的过程中保证患者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一种管理手段,故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理念对医院管理中医疗安全的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1]。

1在医疗安全管理中需要加强的理念

1.1增强医护人员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权威性以及其执行的能力 医疗安全管理必须具有权威性。管理层形成的任何"指示、决议和布置的工作",就是铁的纪律,执行层必须无条件执行。在确诊诊断和执行医嘱时等级观念更应严明,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上级医师的决定有原则性错误时,住院医师必须服从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必须服从病区主任,病区主任必须服从科主任。

1.2提高对医疗安全质量过程中问题的克服

1.2.1无谓的心理 有些医护人员认为即使一些医疗行为有一些缺陷,但是由于没有给患者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就在思想上没有对其进行重视,这种心理是不对的,在医疗安全的管理思想中,事无大小,竭尽心力,力求最好。

1.2.2侥幸的心理 在医疗的活动中,因抱着侥幸的心理而进行违章的操作,这不仅会为医疗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还是一种对患者的不负责任[2]。

1.2.3过于追求工作数量 还有些医护人员片面的追求工作的数量以及工作的速度,只追求工作的效率,求快不求稳同样也是现阶段医护人员容易犯的问题之一。

1.2.4过于自信 盲目的自信导致的医疗活动中安全意识薄弱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解决医疗安全管理中医护人员安全管理理念薄弱的重要环节。

1.2.5不够谨慎、认真 医疗行为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马虎轻率,稍有闪失、疏忽、延误、怠慢等,就可能会对病情甚至生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容易遭到他人尤其是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人品的轻视[3]。

1.2.6寻找借口 有时某个病房发生医疗差错时,某些医务人员总是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作为管理者这时候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做那些无谓的解释,应认真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

1.2.7吹毛求疵 有些人总爱抱怨,总喜欢说医院管理到处是问题,殊不知这也往往说明你自己也有问题。管理者抱怨更会影响员工的士气和情绪。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发掘他人的优点。

1.2.8带情绪的进行工作 积极的心境可产生增力作用,消极的心境可产生减力作用。医务人员只有保持乐观、开朗、愉快的心境,自觉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干扰,才能在工作中保证医疗安全。

1.2.9沟通不良 沟通不良也是导致医疗安全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不仅包括医疗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包含各个环节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吗,只有拥有统一的目标,劲往一处使才能够保障医疗安全管理的准确和及时[4]。

2在医疗安全管理中需要更新的几点理念

2.1正确认识错误 社会往往认为医护人员不能够出现错误,但是这是不对的,医护人员也会容易出错,而各种规定以及条例的制定也是在医护人员容易犯错的前提上的,以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医护人员产生错误的概率,故而,相关的医护人员要重视错误产生的原因,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错误。

2.2加强预防管理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严重的损害过失的背后是数十个过错的偶然积累,所以,预防是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同时也是医疗安全管理的新目标,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安全管理,不仅能够将医疗中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的阶段,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医疗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2.3良好的结合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 只强调医疗的质量指标以及医疗技术的水平,从而忽视医疗安全的管理,必将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将医疗的安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的前提条件才能够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换句话说,以医疗安全管理的质量为基础,以安全管理的措施为实施对策,有层次、科学的、合理的对两者进行结合,才能真正把握医疗安全管理理念的含义[5]。

2.4通过沟通交流以及动静态结合的方式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沟通是安全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有效的管理更是离不开沟通和制度的管理,静态的管理主要是制度的规定以及相关的规范。动态的管理就是建立合适的考评档案,更具人员的表现进行奖惩,做到明确责任。

2.5以患者为中心 医护人员的工作应该是以患者做为工作的重心,以患者的合理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患者的健康作为医疗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做到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此外还要尊重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医疗方式的知情权。

3结论

本文主要对医疗安全管理中需要加强的理念进行一个简要的阐述,主要有医护人员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权威性以及其执行的能力以及医护人员在医疗安全管理中需要更新的几点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对医疗安全管理中需要更新的几点理念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有正确认识错误、加强对患者的预防管理、将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通过沟通交流以及动静态结合的方式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进行医疗活动、以及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知情权等。

参考文献:

[1]王冬.新时期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03:189-190.

[2]计永军.医院医疗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80-2381.

[3]李育民.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北方药学,2014,01:92-93.

第3篇

【关键词】供应室;安全管理;感染控制

供应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承担着各种医疗器材的清洁、包装、灭菌、保管、发放、回收和敷料加工的任务。因此,实施供应室安全管理,对供应室员工自身安全、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作、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医院供应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物品,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1人员的安全管理

1.1实行制度化管理:目的在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1.1.1医院供应室实行制度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流程。

1.1.2做到用制度管人,如岗位责任制、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查对制度、无菌物品存放制度、质量监测制度、下收下送制度、收发物制度、职业防护制度。

1.1.3制定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否则成了一纸空谈。

1.1.4制定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必须符合规范而且要细致,每一个步骤细节都应该写清楚,使初学者容易掌握。

1.2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学习《消毒技术规范》,院内感染知识,消毒供应室业务技能,职业防护技术知识。

1.2.1制定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使每个员工都能认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2.2开展业务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如下培训方式:定期邀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员工集体讨论问题,自学专业知识然后定期考核,从而达到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目的。

1.3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监督和考核是促进各项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

1.3.1供应室应设质检员一名负责检查各种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程度、导管及各种引流管、代用皮管是否粘连、破漏阻塞以及消毒灭菌是否合格。

1.3.2每周护士长总抽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

改措施,抓落实。 转贴于

1.3.3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物品的管理安全

2.1灭菌前物品的管理:回收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必须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立即分类,严格按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和精洗四个步骤采用多种清洗方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是灭菌工作的开端[1],清洗消毒效果与灭菌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严把各种物品、器具的清洗消毒质量关。

2.2灭菌后物品的管理:经高压灭菌后的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应先查看化学检测包是否合格,其次检查标示的3M化学指示胶带是否达到灭菌色泽,有筛孔器皿关闭筛孔,再检查灭菌包是否潮湿、松散、破损,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接触污染物品均算做灭菌失败,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无菌物品应储存于离地≧20cm-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橱柜内[2],有效期为7天。无菌物品发放时,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规定路线有专人,封闭式运送车进行发放。

3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3.1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必须请专业人员进行,每台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有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有定期的检测和保养,记录齐全。

3.2灭菌器的管理:灭菌器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灭菌器的安装及调试必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验收合格才能使用。作业人员需参加培训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坚守工作岗位,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3下收下送车辆的管理 教育工作人员爱护车辆,定期检查,发现损坏现象及时更换,平时保护备用车辆以便应急。下收下送车辆每次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干净,用紫外线照射1h,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4讨论

医院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展现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状况。安全管理是供应室管理的核心,只有重视安全管理,供应室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运行,为医院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实践证明:严格管理制度,规范行为操作,科学人性化的实施,是落实供应室安全管理的关键,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伍爱主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7(86).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54-01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世界卫生大会早在2002年就提出“患者安全需要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并于2004年支持建立了患者安全世界联盟。2004年,我国再次启动的医院评审工作也提出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并将医疗安全管理列为重点评审项目[2]。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也再次提出要重视医疗安全。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3,4]。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5]。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程序和社会治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法律意识淡薄: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不按级别护理巡视病房。

1.1.2 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护士严重缺编,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待遇低,使护士身心疲惫,不安本职工作,导致责任心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1.1.3 护理文件记录缺陷:《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6]。临床工作中常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涂改、刮痕、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是医院处于被动状态而造成败诉。

1.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身心疲惫,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加上无证招聘护士较多,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工作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1.1.5 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我科共26名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包括护士长)3名,护师8名,护士15名,由于年轻护士较多,专科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欠丰富,遇到抢救患者时就显得无程序,个别家属对护理服务比较挑剔就容易产生矛盾。

1.1.6 慎独修养不够:临床中大部分护理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如果慎独修养不够,工作中就可能出现执行医嘱不及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也就随之增加。

1.1.7 护患沟通不够: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和社会经验,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面无表情,态度生硬,或者用不适当的身体语言交流,加上护士工作繁忙,无时间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无暇顾及患者的情绪和心理,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无同情心,在医院无安全感,造成心理压力,情绪紧张,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造成患者不满意和投诉。

1.2 患者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加上家属陪护不尽心,容易发生意外或并发症:如坠床、跌倒、外出走失、自杀、烫伤、压疮、误吸、管道脱落、药物反应大等。

1.3 其他因素 如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地板潮湿、光滑,设备性能差,吸引负压不够,标本丢失,标本送检不及时,过道加床过多等。

2 对策

2.1 强化法律意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护士特别是新上岗的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每位护士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责任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其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依法执业,以保障护理安全。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都将“执业行为法制化”作为一条核心标准,并明确要求:医院必须按照《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管理,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7]。为落实这一原则,我院护理部做出严格规定:

2.1.1凡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

2.1.2 凡未通过执业护士注册考试的护士一律不予聘用;

2.1.3 凡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

2.2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护理管理者要提高人员素质,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健康、生命,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4]。(2)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定期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有计划的组织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分期分批的对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按专科特点进行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的能力和水平。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置,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士长对科室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性格、职称高低、临床经验等个人问题全面掌握;做到新老人员、高低年资、无证招聘人员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试行APN排班模式,加强各班力量,确保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的落实,对每天的工作和突况沉着应变,避免因人力不足而造成差错或投诉事件的发生。

2.4 关键环节的管理

2.4.1 关键制度的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护理规范、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2)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3)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4)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5)临床各种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护士长不定时的随机抽查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掌握核心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2.4.2 关键人员的管理 护士长重点管理科室的技术骨干、低年资护士和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合理排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技术骨干业务精、技术强,是科室的领头人,对整个科室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应将其安排在重要岗位,负责科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年轻护士起到传、帮、带、教的工作,以带动全科工作。低年资和责任心不强的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核心制度落实执行不好,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护士长要安排高年资护士对其行指导和帮助。

2.4.3 关键患者的管理 将危重患者、疑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老年患者、压疮患者和有跌倒危险的患者作为病房的关键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与患者加强沟通。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8]。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关键患者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对患者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2.4.4 特殊药物管理 高危险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不能和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对于临近失效期的药物也要有特殊标识;物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科室长期备用药物要每天核对、检查并进行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如硝普钠、胰岛素等要严格按医嘱用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5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正确执行六步洗手法,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必须规范。

2.5 讲求科学管理理念

2.5.1 树立系统安全管理意识 长久以来,人们对医疗缺陷的固有认识是:“有差错就一定是个人的疏忽”。但通过对医疗缺陷的分析得出,绝大多数医疗缺陷不是孤立的,是众多环节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发生改变所致[9]。系统论认为,差错并非由于个人的疏忽和无能所致,差错是由于系统内潜在的缺陷而造就了一个人产生差错的环境[10]。由此可以得出,预防和消除缺陷最有效的策略不是对“犯错误的个人”进行惩罚,而是应该对系统问题进行改进。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差错、投诉、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系统、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制订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2.5.2 应用PDCA循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即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是5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管理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11]。这种管理过程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也是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具体步骤如下:(1)计划阶段(P),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有数据或文字说明),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出改进措施(成文);(2)执行阶段(D),由科室或病房落实质量改进措施;(3)检查阶段(C),由科护士长、护理部逐级检查其质量改进情况(有数据说明);(4)处理阶段(A),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3 总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加强了护士预防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教育,提高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时刻不能放松,护理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护理安全管理在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6-8.

[2] 郑力,唐疾飞,金恒光,等.从医院评审标准看医疗安全管理的改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2):709-711.

[3]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4]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7-68.

[5] 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6]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6.

[7]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年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试行).2003,1-9.

[8] 潘杰,钱念渝.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6,21(4):61.

[9] 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第5篇

1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笔者在此列举一些较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其成因。

1.1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未做好,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等,加上监督控制力度不足,容易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1.2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加之骨科患者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容易形成护理安全问题,如:(1)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造成患者坠床;(2)地板过滑致使患者摔倒;(3)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漏电甚至火灾。

1.3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其中,对脊柱损伤、颈椎损伤、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更高,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患者因素

一些骨科患者由于情绪烦躁、心情抑郁或缺乏医学常识,往往不遵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不按规定作息、饮食,拒绝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甚至擅自外出等。这些行为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加之一些患者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需要、医院规定以及相关办事程序等,为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笔者认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1)要制定明确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骨科护理的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得特点,并完善现有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2)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使其各司其职,恪尽职守;(3)为了保证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要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培训

(1)要通过安全护理教育和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安全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并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提高警惕,增强责任感;(2)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3)可采取技术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定期考察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增强法制观念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因而,医院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定期召开安全护理教育会议,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2.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5]。因而医院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安排骨科护士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6篇

1 医院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1.1 复杂性档案种类

医院工作过程当中会收集多方面和多元化的信息及资料,因此也就促成了医院的档案信息的复杂性问题。针对医院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储存,才能够保证了解内容丰富和复杂的档案信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将医院方面的档案进行种类的划分,可以建立病历、影像诊断、科研教学、人事管理、财务信息等等档案文本内容。将以上科学划分的档案类型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掌握纸质、电子和影像等诸多类型的档案,更加有助于降低未来医院工作方面的负担[1]。

1.2 多元化档案媒介

多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媒介能够满足当下的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需求,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出现安全风险。从前医院的档案信息基本以纸质为主,在保存和查找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难度,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更加适合繁忙的医疗工作体系,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性。电子信息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方式具备携带便捷和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风险问题需要不断的优化处理[2]。

1.3 网络式档案信息

网络模式的档案信息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工作模式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针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发现,电子信息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非常适合应用于医院的工作,主要是源于电子信息系统具有庞大的信息收集和归纳、整理作用,能够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是一种优化的工作途径,保证了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3]。

2 影响医院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2.1 安全的档案信息媒介

影响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因素涉及到很多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问题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能够保证未来医院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医院档案信息管理质量的基本原因是受到档案信息媒介安全性的影响,档案信息的媒介安全性主要是指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火灾、虫鼠灾害、水灾等等,都会影响档案信息的保存和管理。一旦发生环境因素灾害,就会导致档案信息出现部分和全部损失的情况,进而造成医院管理方面的阻碍问题等等[4]。

2.2 计算机病毒

影响医院出现档案信息管理安全威胁的问题还涉及到计算机的病毒问题,因为计算机的工作模式会受到病毒的影响,而且计算机的病毒影响非常严重。计算机的病毒存在传播速度特别快的问题,还存在智能化程度高的问题,因此,出现计算机病毒的问题很难控制,也会造成医院的档案信息安全出现风险。最为影响医院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因素还源于计算机的病毒侵害杀伤力非常大,而且在不断的技术升级过程中还会出现病毒侵害力逐渐增加的情况和问题。很多计算机的小型病毒可能会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作用力增强的情况,进而导致医院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出现危机[5]。

2.3 网络入侵

影响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威胁因素还包含网络入侵的问题,关注网络入侵才能够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医院建立的网络档案管理模式体系当中,发现需要通过授权才能够登录,但是网络的模式自然也存在容易侵犯的问题。黑客可能通过口令的模式达成网络的入侵,实用软件窃取相关文件档案等。另外还有特洛伊木马的黑客形式通过软件的植入造成计算机的远程干扰,最终丢失医院的档案信息。除此之外,还有监听方法和社会工程学的诸多入侵方式,更高的科学技术达成了多层面入侵的黑客模式,导致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出现风险问题。

2.4 缺失科学组织管理和先进理念

可能影响医院出现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因素有很多,缺失科学的组织管理和先进理念就是影响医院档案和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由于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全面的覆盖了人们的生活。医院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应用到网络信息的技术和平台,由于网络体系的安全权限设置存在不足,就会出现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部分的医院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对于档案信息的保存存在认知和理念层面的不足,很容易在保存档案信息方面出现缺失专业的随意性,导致医院的档案信息在网络平台上随意被窃取,严重妨碍了?t院的档案信息管理[6]。

3 医院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3.1 实体安全档案防护

重视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需要从安全性角度进行科学的考量,保证实施切实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进而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降低可能出现的信息管理问题。关注医院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要重视日常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工作,还需要从档案的存放位置及地点方面进行管理。医院不仅仅保留电子信息文档,还应当保存文件的纸质本,以此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完整的信息和资料。通常为保证纸质文版档案的安全保存,需要避免储存在潮湿的地下室位置,还应当避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位置。在日常的管理和储存过程当中,需要保证通风和除湿的管理,定时进行驱虫和灭鼠操作[7]。

3.2 计算机信息安全措施

关注到医院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质量优化需求,进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品质。针对医院的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需要掌握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措施,实施高科技的有效保护,进而提升医院内部的管理工作质量。建立计算机模式的信息安全体系,需要从防病毒和防入侵方面入手,确保医院计算机体系不受病毒侵害,同时为网络系统建立防入侵体系。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数据的恢复技术和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设计符合医院工作需要的权限保护和管制,进而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性。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一)活动范围: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

(二)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入点是“万里行”。

三、活动原则

(一)内涵建设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动员媒体力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防病治病和正确择医、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

(三)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县卫生局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医疗机构做好迎接卫生部、省卫生厅、州卫生局抽查。

(四)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在2009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完善适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股,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导检查。

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

*县卫生局基妇股主任科员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

*县红十字会专干

医疗机构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五、活动内容

“万里行”活动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检查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宣教工作,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积极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协调媒体做好本单位“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清理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3)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监测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6)县人民医院要逐步创造条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统一配制药物,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

3.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三)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四)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整治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五)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六)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七)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开展县乡医疗机构运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6月—7月)。

完成“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县卫生局下发活动方案,对2009年“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开展“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1.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万里行”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县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万里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州卫生局。

3.督导抽查。州卫生局对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或抽查,并通报检查或抽查结果。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5-6月)。

认真总结开展“万里行”活动的经验和成效,部署2010年度“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领导。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2009年“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重在质量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杜绝医疗差错。

(三)明确活动目标,发动社会参与。

第8篇

将时间拉回到2015年11月的厦门,浙医二院的管理者们在“大型公立医院JCI标准的实践”分论坛上,为与会者呈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管理之课。

王建安:连续性诊疗破解碎片化服务难题

一直以来,浙医二院都在坚持走品质之路,坚持患者与服务质量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

谈到医院精细化管理,王建安认为连续性治疗是最重要的,即患者的就医全程是否保持连续性。“目前,在中国不少医院的诊疗过程是碎裂的。所谓碎裂,是指医疗人员之间、患者诊疗过程的不连续性,我们叫做‘缝隙医疗’。在管理过程中,医院一直在营造患者的有机无缝隙对接。这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他阐明连续性诊疗之于精细化管理的价值。连续性诊疗或称无缝隙医疗,是优质医疗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时间结点的连续性、员工之间的连续性,以及不同物理地点医疗内涵的连续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优质医疗的较好表现。

在浙医二院,精细化管理主要落脚于四个方面。

第一是正确地识别患者。从2010年开始,浙医二院识别系统将原有患者病案号改为“姓名+编号”的方式,保证了病案号的唯一性。这不仅是为保证医疗安全,而且有助于患者得到连续性照护。

与此同时,医院以患者的身份确认为轴,将接诊、检查、诊断、治疗乃至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服务连接在一起,形成连续性诊疗,贯穿患者就诊全程。医院对患者身份错误所致的伤害实行“零容忍”,通过患者病案号的唯一性,辅助实现患者医疗就诊的连续性、准确性与便捷性。当然,实名制挂号推行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医院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增强病案号管理,真正实现全部病案号的“唯一性”。

第二,建立“以患者为核心”的全院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急救、转运、全程照护,因此如何做到无缝链接是非常重要的。在患者转运系统方面,医院拥有浙江省唯一已启用的急救直升飞机停机坪和世界领先的方舱救护车,配备院前、院中实时对接信息化系统,并建立了立体式快速转运通道和专用电梯,确保院前转运的全方位保障。其中,一站式急诊中心的应用也是连续性照护在空间上的重要保障。

在应急呼叫系统建设上,浙医二院也实现了无缝链接。全院开通24小时应急专线,并设置统一急救广播代码。由于部分患者需要心肺复苏支持,所以2011年医院建立了999院内急救系统。几年来,医院999急救成功率持续上升,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全人全程照护和服务。全人全程照护,实际上就是无缝隙医疗,也是连续性照护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最初的院前预约诊疗,门诊急诊、检查检验中的无缝候检,到住院手术,直至患者康复出院后的随访和全程管理,整个过程体现的都是连续性诊疗中的质量与安全。在临床路径管理上,坚持推动标准化诊疗,加强临床路径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沟通,促进疾病不同诊疗团队和区域的连续性。

第四,借力于“互联网+医疗”,建立大陆首家四级远程医疗网络服务体系,并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世界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开展门诊化的国内外远程会诊服务,与国内187家医院开展合作,进一步辐射到县医院和乡村卫生院。

陆群:从细节抓感控 促医患安全

当前,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

医院感染防控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面广,涵盖医院范围内的所有地方和全部人员。由于医院感控人员有限,在全院进行感染防控工作难度大。因此,浙医二院转变了感控工作思路。“我们通过系统追踪和个案追踪,发现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作出风险评估。根据国内标准+国际指南+医院特点,采取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用监测数据说话,通过干预措施努力降低感染风险;单一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到自制等几个方面。”陆群介绍说。

浙医二院坚持感控工作与临床工作相融合,开展目标性监测,并探索干预措施。如开展SSI、CLABSI、VAP、CRUTI监测,并实施BUNDLE干预措施。在CLABSI防控措施中最大无菌铺单已从ICU扩展到麻醉手术部,在全院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感染率明显下降。对MDRO开展监测,采用电脑提醒和监督隔离落实工作,特别是对MRSA、VRE、CRE的监控,努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每季度全院进行多区域追踪监测,全年约达800次;对重点科室采取重点追踪,如ICU、手术室、血透室等;定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水、消毒液、内镜、透析液、手术室及供应室环境等。这些措施对感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在各类评审中,无论JCI还是国内其他评审,对细节的把控是医院感染防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多感控细节,如院内防护用品放置位置、临床科室清洁物品储存、医院的食品安全管理等,都是医院日常工作中所必须注意的。

特别是院内食堂的安全问题,是很多医院没有考虑到的死角。浙医二院感染管理科则将其纳入院内感控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也存在感染风险。感染管理科制定了20多项与食堂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冰箱温度24小时监控、食品有效期等。这些细节方面被归为医院安全的全程管理体系。医院的被服医疗安全也是对感控工作的检验。如医务人员的被服处理、患者的被服清理等,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患者死亡。

差距是从细节开始的,所以不能轻视细节。“一直以来,我院一直关注国家在院感防控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杜绝传染病和恶性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高度重视与支持感染管理部门,狠抓高风险项目,降低感染管理风险,大力营造浙医二院的感控文化,促使医院的感控工作更上一层楼。”陆群总结道。

目前,浙医二院正在开始新一轮的质量改进计划,将继续以安全为目标,调动全院员工积极性,共同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兰美娟总结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就像一个球,只有通过外界的评审和医院内部的举措,才能完成医院品质的管理之路。

李伟:设施管理保安全

医院的安全管理内涵,包括医疗中的“人”和“物”,即人员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废弃物和高危化学品处理的安全等等。其中,人和医疗设施的安全在医院管理中是第一位的。党委副书记李伟从管理目标、管理路径和风险管理等几方面介绍了浙医二院的经验。

关于设施安全管理,浙医二院始终如一的目标是为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和来访者提供安全、功能齐备的支持设施,降低并控制危害和风险,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保持医院安全有序的环境,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地运行。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方法和路径。浙医二院的经验是采用6S管理和PDCA的方法,确保持续质量改进,并在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项目,对各部门进行实地追踪,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医院设施的安全。

在医院设施安全管理的PDCA实践中,浙医二院实行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管理委员会要求,定期审核及定期修订的医院设施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在每季度组织全院范围的巡查,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安全委员会呈报,形成有效性报告。

风险管理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内容,主要是针对医院的风险进行管理、制定计划及分计划,主要分为三大步:灾害脆弱性分析(HV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紧急事件应变计划。其内容涵盖安全与防护、有害物质处置、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技术及公用系统管理等。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明确一家医院或一个部门的潜在风险,并对风险进行量化的系统性分析,最后决定优先管理次序。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原因分析,明确降低风险的方法和应对的措施,进行持续的风险改进,以确定和主动减少不良事件,最终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风险。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安全;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1科学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1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源于20世纪80年代,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2次管理革命。以业务流程为改造中心、以关心病人的需求和安全为目标,找出原有流程不完善环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以扁平化过程组织结构替换传统的金字塔职能型结构,达到产生更有价值效果的一种方法,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机构的竞争力[4]。有研究通过流程改进,完善了医院手术室术前安全核查、手术部位标识核查和术前暂停,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5]。严菁等[6]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申请模块,实施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刁晓兰等[7]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分析,去掉了流程中浪费活动环节,绘制了流程图,使流程再造后每日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提前,接台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每日完成手术量增加。张莉[8]应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感染率。可见,在手术室进行流程再造可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围术期各工作流程间的无缝衔接,有效避免在关键环节出现差错。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医院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护理管理者更应该拓展思路多考虑跨学科合作,利用医院信息化的优势,将流程再造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时应注意尽管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在效力,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会限制其潜力,必须建立起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数据深入分析手术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保障围术期的手术安全。

1.2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又名“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没有及时修复被破坏掉的玻璃产生的公众麻木感会形成错误的导向,指的是环境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9]。Boquet等[10]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州34所二级创伤中心的手术室,观察手术病人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护理中断的情况,发现共发生576次护理中断,该研究认为在护理管理中不仅要发现错误和不良事件,更应该着眼于预防,应用破窗理论可以分析护理中断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以保障护理过程的完整性。王红亚[11]将破窗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护理中,改善了手术室环境,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病人投诉率。王秀娟[12]应用破窗理论,加强了手术室薄弱环节的管理,实施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葛方英等[13]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破窗理论”知识,建立手术配合流程档案,鼓励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破窗理论防微杜渐,避免不良暗示或细节对手术结局的影响。管理者更要意识到个别工作人员轻微的失范行为能够引起群体更普遍、更严重的失范行为,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和考核中,应从制度和人员观念上预防“破窗”的出现,杜绝“破窗”进一步发展,建立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牢固树立“病人安全第一”的观念,不做“破窗”第一人,结合良好的监管体系,护士长、质控护士、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的三级质控模式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及时“补窗”。

1.3SHEL模型

SHEL模型于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包含4方面:L(liveware)即当事人、其他医务人员和病人,人是决定系统能否有效安全运转的关键因素;E(environment)即临床工作环境;H(hardware)指医疗设备、工作场所或设施;S(software)指程序、对不良事件的认知、训练[14]。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医院病房、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SHEL模型重点关注模型中心的人为因素,意味着要达到良好系统的最优运转,其他组件必须与人相适应并和谐互动,当各组件不相匹配时,有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15]。包安竹等[16]应用SHEL模式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当事人个体原因,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SHEL模型常与Reason法则互补,从而判断一个差错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的行为或技术问题还是由系统造成的,这种模式能让个人事件从系统事件中分离出来,并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护理人员更加勇于报告不良事件。同时在运用SHEL模型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除了分析发生原因,还应重视后续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1.4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及前瞻性的风险分析系统,评估预测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为干预风险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干预之后还需再次进行评估,确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7]。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2002年将HFMEA正式应用于医疗机构,以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18]。黄海香等[19]运用HFMEA降低了俯卧位手术Ⅰ度、Ⅱ度压疮及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张丽等[20]成立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小组,成员进行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发生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及检测的难易度进行评价打分,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了病人安全。侯晓敏等[21]运用HFMEA分析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如字迹不清、信息不全、标本遗漏等,通过改进降低了送检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护理管理者可以运用HFMEA理论对高复杂性的作业、未标准化的作业、高度依赖人员的判断和决定的作业进行分析。HFMEA的成功运用得力于小组成员的综合实力,HFMEA中的风险优先指数是通过该团队成员达成共识进行赋值所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针对一些高风险流程的改进,管理者最好成立一个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团队,避免单纯由护理人员组成,同时获得领导的支持及参与,充分发挥团队运作的实际功能。

1.5精益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Womark教授提出了精益管理理论,“精”是指资源浪费少,降低成本、时间与空间利用合理达到高效、高质量;“益”是指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富有竞争力[22]。其核心思维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多的价值产出。精益管理通过现场行走示意图、全方位价值转移图、5S法等核心管理工具和循环不断地改善来实现精益求精[23]。华靖等[24-25]采用精益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管理,减少了腔镜设备器械的故障率,避免了术中等待,有利于实现安全、默契、全方位的手术配合,在保障病人利益的同时也节约了医疗成本。精益管理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通过合理配置医院的人力、资金、设备、时间与空间,实现浪费程度最小化,为病人提供满意、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未来手术室的精益管理应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使手术室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大化,以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2科学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随着手术室护理模式向围术期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的能力无法进行高效安全的质量管理。安莉[26]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作用,护理管理资源得到了丰富利用,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有所提高。吴娟娟[27]运用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了由护士长、质控员、专科护士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实施该模式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让护士长有更多时间加入高层管理的讨论中。护理管理者可运用该模式,将手术室质量管理内容划分为护理文件书写、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急救技能、仪器设备管理等质量控制小组,需要注意的是要制定出小组质量控制标准和工作职责,由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总检查结果至护士长,护士长要及时反馈并发挥监督机制。

2.2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是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通过全员参与,人人树立质量意识,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强调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28]。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品管圈(QCC)、PDCA循环、追踪检查法、根因分析(RCA)等[29]。张艳莉[30]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手术室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减少。2015年美国病人安全基金会(NationalPatientSafetyFoundation,NPSF)对RCA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法(RootCauseAnalysisandActions,RCA2),RCA2是在RCA后增加一个行动的步骤,并明确指出这是质量改进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行动”这一步中,应有简单具体、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指标对改进措施落实的每一步进行评价和测量,以判断整改活动是否成功,同时强调领导层应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尤其是团队组成和具体行动落实必须有领导层的支持,以避免不良事件或侥幸事件的再次发生[31]。管理者可考虑将RCA2运用到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中,确保改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3分层管理模式

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更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已陆续设置护士等级制,按等级分配护理职责[3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护士应参加专科护理岗位培训,管理者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职责、能力、技术要求与护士分层次管理相结合,做到能级对称,各尽其能,促进人才梯次的培养和发展[33]。王曾妍等[34]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均有提高,保障了手术室的安全运作。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5]。护理管理者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做好分层培训和层级晋升考核。

2.4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密不可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安排工作流程[36],统计手术台次、手术时间、周转时间,对手术间优先使用率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手术示教观摩系统、手术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手术区域出入管理系统、手术服监管系统等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信息化医学资料的保存可满足医学研究和医疗举证[37]。同济医院设计了手术器械全程追溯管理流程、术中压疮防护管理流程、病理标本处理及监管流程、手术节点控制流程,并在关键环节增设风险预警提示,同时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手术仪器设备贴上射频标签(RFID),追踪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做到真正的智能化器械管理,通过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手术室全程监管,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38]。

3我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跨学科合作和改进效果的追踪和评价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专业性强,手术室的安全不仅体现在护理安全上,还依托于医疗、护理、麻醉和后勤的团队协作,然而目前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小组大部分由护理人员组成,缺乏手术室相关其他专科的配合,难以保障病人在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安全。同时已有较多的安全管理方法运用于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但在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未能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保证改进措施有效落实的现象,也未能及时监测新的管理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依然存在手术室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安全隐患。

3.2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手术室信息化技术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医院根据自身需求开发了不同的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多建立在传统的HIS系统的基础上,部分手术室HIS系统与现有工作流程不匹配,且对于新兴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不足,大部分医疗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全国医疗信息未共享,无法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临床决策。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美国曾召回一家公司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因其导致了一起系统内的病人信息与病人本人不匹配的事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系统与工作流程不匹配产生的新的安全隐患。我国目前尚缺乏类似的对医疗信息系统的监管制度,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1 前言

医疗质量是患者选择医院最主要、最直接的标准。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能够有利于实现医院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对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思考。

2 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

2.1医疗质量标准不断提高 21世纪实际上是"质量的世纪",要求医院的定位要日益精确,诊断率要日益提高,而且还要尽可能地降低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还要努力实现"零差错"、"零缺陷"。这些医疗质量标准都促使医疗技术必须要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患者需求,从而达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2.2医院发展内在需求强烈 医院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强化内涵建设,挖潜增效、保证质量、建章立制,又要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仪器设备等方式来加强外延建设。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冷漠,时有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医疗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3医疗质量内涵不断丰富 随着"大卫生观"的确立和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已经发展到整形美容、健康保健、心理咨询等领域,人性化治疗的理念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这样就促使医疗质量要求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入、更广阔的提高。

3 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所医院综合管理水平、业务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务必要大力加强医疗安全管理。①增强法制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对医院及各科室所制定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并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进行认真解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重视和完善医疗护理文书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②加强新入职的医护人员素质的培养。医院医疗安全隐患往往与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医护人员,她们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对于那些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③完善并落实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安全的有力保证,务必要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建立起三级医疗质控管理体系(医院-科室主任-科室监控员),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从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细节化等方面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3.2加强合理用药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药推入市场,若不能正确用药,那么必然会降低疗效,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会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造成较大的危害。

为了能够让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高,应该基于半衰期长短、药物剂型、治疗目的等情况来合理选择给药时间。如培哚普利,很容易被食物所影响,餐后服用吸收率为30%~35%,空腹服用吸收率可达60%~70%,因此,最适宜在餐前1h服用;如卡托普利(一种短效降压药),若在中午、早晨服药,那么很难满足次日清晨的有效血药浓度和当日晚上的有效血药浓度,为了能够达到稳定的血压,宜采用等间隔服药法;如心律平,由于其治疗范围窄、半衰期短,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按照每8h服药一次的方式,而不能按常规的早中晚各1次。

同时,为了能够使患者服药的临床疗效和依从性得以增加,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知识教育和健康宣教。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他们的行动力、理解力、视力、听力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很容易会出现乱服药、错服药、漏服药的情况,务必要加强随访,这样一来,能够有利于合理应用卫生资源,有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更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

3.3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①药械科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保障高危药品的存储规范,起到警示作用。②加强医师开具处方时预警提示。在医院的HIS系统中设定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在医师开具高危药品时,电脑系统以斜体、放大字号显示,起到警示作用。③科室建立单独的高危药品登记本,对出入库药品及时管理,做到心中有数,要求临床科室也相应建立单独登记本,进行每天交接班确认,保证数量符合。④对病区护士配药提出特殊要求。要求护士在调配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及给药途径时须告知医师再签字。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及给药的5R原则,确保准确给药。⑤对药械科高危药品目录定期检查,对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求使用的临床科室申报时填写使用安全范围和安全剂量,防范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新进高危药品品种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⑥加强药品不良事件的上报。医院对不良事件采取奖励的措施,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不良事件的防范,对药品不良事件也同样采取奖励措施,以此引起高危药品的重视和防范。⑦加强信息沟通警示。提高高危药品的知晓率,畅通药械科和临床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3.4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务必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保持医院整洁有序。

4结论

总之,医院管理者务必要对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予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1~5]。

参考文献:

[1]龚晓红,过伟华.医院开展医疗零缺陷管理的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02):34-38.

[2]任青青,郑木明,林新宏.医疗缺陷成因中的人文因素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06):111-115.

[3]Cao Dongping,A Yusheng,Xiao Guangsheng,et al. Ranh clinic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of medical defects in practice[J].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2001(01):134-137.

第11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97

骨科治疗的透明度相对较高, 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卧床时间较长, 而且容易出现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因此骨科的医疗纠纷时常发生[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 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 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 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2]。本研究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80例, 其中男53例, 女27例, 患者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48.7±8.5)岁;对照组80例, 其中男51例, 女29例, 患者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49.4±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2. 1 制订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工作战略规划 护理安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患者大多行动不便, 护理人员要依据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护理工作, 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 杜绝护理事故, 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护理制度, 在制度规范下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1. 2. 2 实行人性化管理, 实施针对性护理 现代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要以树立“以人为本”新型护理理念[3], 护理人员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护理工作。面对骨科的患者, 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采取安全护理, 注意和患者及时交流, 避免发生不安全隐患。

1. 2. 3 建立护理人员再学习机制 护理人员要关心世界护理工作前沿进展,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医院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 形成学习型护理团队, 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价表评定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科室, 同时也是引起医患纠纷较多的科室。骨科治疗具有透明度高、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特点, 因此护理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合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护理中失误十分必要。护理工作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切护理工作要以安全护理为前提, 所有护理人员要统一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4]。制订安全管理制度要注意全面性和可行性, 并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不断补充和改善, 各级护理人员要及时反馈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这对于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十分关键。

现代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医院对于所有护理人员的管理以及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安全护理都要坚持“以人为本”。骨科患者殊患者比较多, 例如危重患者、重大伤残患者、心理打击较大患者,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护理方法, 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前提下, 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 与患者形成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5]。

第12篇

1分析对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情况

1.1分析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时,结合我国IS015189标准进行建立,建立这一体系之后,不仅能够确保这一科室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满足我国国家对医院的规定,避免这一科室进行质量检验时,得到的检验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医院的发展造成影响。构建这一体系过程中,需要先设定对应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具体而言,需要1名质量负责人、几名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下辖几个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小组成员所管理的方向不同,但是相互之间都是协调合作的。这一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对于质量管理负责人而言,其所肩负的任务非常重大,一般都是由科主任担任,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各个科室的医疗工作,检查标准就是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医院各个科室工作质量达到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要需要对其他管理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指导,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制定短期内的纠正计划,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相关的技术负责人而言,其日常工作内容就是要求相关人员进行的一系列医疗工作在技术方面得到质量保证[1]。其中这一工作由多人共同负责制,主要目的就是在管理中要将医院各个方面的技术工作都覆盖到,避免出现管理漏洞,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设计和发展;在这方面性能评估技术负责人日常检查内容包括检验、免疫、生化等,要求这些方面都要符合专业检测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技术负责人还要对性能评估小组加强管理。对于微生物技术负责人而言,日常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对微生物专业检测技术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技术问题,针对存在的现实难题,可以向总负责人反映,进而医院进行整体协调,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对于分子生物技术负责人而言,其工作内容就是对分子生物专业情况进行检测,各项指标都要达到规定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其属于直接负责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全部责任。

1.2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内各个岗位的人员设置

对于各个质量管理小组而言,在每个小组内设1名组长,组员人员由现实工作量而定,该组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要求在工作中,在不同方面都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具体而言要达到下面几条标准:①小组成员主要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制定年度室间质评计划,对各个专业组室间质进行评总结,在此基础上,责任人要指导并帮助不同专业组进行质控数据分析[2]。②对于内审组而言,针对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审核其具体运行情况,并对相关工作进行跟踪验证,针对不符合的项目进行关闭和纠正,记录并整理出内审报告,针对当前的最新标准,工作人员要及时跟进,避免出现落后。③对于文档管理组而言,主要工作就是合理使用相关文档,有效控制文档的发放,在此基础上,对文档进行整理和归类,有利于以后的查阅和检索工作。④对于医疗咨询组而言,当完成相关的检验后,医疗咨询组成员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并对临床方面的工作提供咨询,对在临床上得到会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参加门诊出诊以及网上答疑。⑤对于继续教育组而言,对各层的教育计划、培训计划等进行监督,对技师技术情况在年底进行统一的考评,还要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教育工作[3]。⑥对于科研管理组而言,日常工作中要确保科研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提高科学建设水平,并制定和落实年度科研计划,对各个课题组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对得到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申报。⑦对于仪器设备组而言,工作内容是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使用制度,完善仪器报废制度,同时负责对仪器状态的确认,并建立明确标识,按照这些湿度规定,有效完善仪器档案,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管理。⑧对于试剂耗材采购组而言,主要工作内容是购买相关耗材、试剂,要求各个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都要按照标准化执行,避免出现错误,采购时,对仪器、耗材等进行试验[4],符合采购标准才能签收协议,同时进行验收登记。⑨对于信息组而言,主要工作就是保证各个科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对LIS系统进行维护,定时对系统进行升级,针对存在的故障在最短时间内排除,除此之外,还负责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物价收费的正确关联。⑩对于后勤组而言,对医院内的相关标本进行接收运送,对化验报告单进行分拣,同时还要负责实验室的清洁等工作。

1.3对医院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医院的医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日常医护工作都是以此作为标准,确保各个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一般主任职位都是由检验科的主任担当,具体工作内容是进行医院的科学建设、整体质量管理、医院的行政管理、医院科研管理、医院教育等,是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其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检验科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然后对设施、人员、场地、资金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分配。在医疗体系副主任岗位设置两人,分别管理科研工作和医疗工作,当科研主任外出时,医疗副主任也要进行短期的负责,其下设置1个后勤管理组和6个专业组[5],每个专业组都由组长负责,分配工作时由检验任务和实际情况分布,在设置岗位后要将岗位的责任明确清楚,例如对于临床化验组,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可以设立5个岗位,分别是蛋白电泳岗位、特种蛋白检测岗位、流水线加试剂定标岗位、流水线报告岗位、流水线早班岗位,同时明确不同岗位的汇报关系,保证交接工作顺利的进行,通过对各个岗位细致化的管理,可以将工作放慢,但是效率提高,也避免出现错误。如图2。

1.4分析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对于安全管理体系而言,设置时要严格按照IS015190、IS015189文件设置,安全管理主要涉及3个方面,分别是生物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行政安全管理,主要目标就是强化对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保证检验信息的安全,保证患者资料数据的安全,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等,避免在医院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对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职,主要是科主任来担任,负责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行政管理小组组长,需要1名负责人,对医院内涉及安全的内容进行监督,例如做好防盗、防水、放电等工作,对相关的安全应急设备进行检查,同时要肩负消防逃生培训、生物安全培训等工作,保证各个科室的安全。如图3。

2对各个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划分

2.1各个岗位人员每年都设定年度计划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个岗位人员都要制定年度计划,将岗位责任认识清楚,结合医院发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解决方案,设定总体落实工作方针,工作中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努力,在各个时间段达成计划目标,当这些计划都达成后,医院才能得到发展。

2.2对岗位责任进行描述

要制定程序文件,在文件中细致描述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同时将各个管理体系也写进文件中,可以利用图表方式,描述所有岗位分级分层的具体职责,让责任人、管理者、底层工作人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清楚工作流程和相关责任。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岗位设置分析,发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岗位设置情况,明确岗位责任,减少管理岗位数量,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完善制度内容,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

作者:范晓光 单位: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马聪,马学斌,荣杨,等.我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岗位设置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127-129.

[2]傅谭娉,杨启文,王瑶,等.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质量管理体系介绍[C]//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2014.

[3]晋淑媛,吕秀英,郭存九,等.积极投身实验室认可工作,建立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医药实践,2013,11(4):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