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白酒营销论文

白酒营销论文

时间:2022-05-27 11:15:39

白酒营销论文

第1篇

白酒行业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业内重点关注、研究、创新和践行着的重要课题,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作为白酒商业模式的载体———营销渠道,经过多年的摸索与行业创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白酒销售渠道逐渐形成了以团购为主的复合渠道模式,包含了传统批发零售、深度分销、分销协作、名烟名酒店以及卖场为代表的几大模式。

1.1传统批发零售这是在大流通时代最盛行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运作粗放,缺乏管理,不易对产品流向、价格等进行管控的明显缺点,但在白酒行业,如果将专业管理理念植入该模式,再通过合理规划,则该种模式将会一直存在下去。因为它相对于其他营销渠道,其实是最省钱、省力的方式,特别是对业务运作困难和边远偏僻地区的市场,传统批发将会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1.2深度分销渠道深度分销是厂家对于渠道网络运作有很深的参与、占有主导地位的一种分销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从快消品行业开始的,一些国际巨头或国内领先企业,如可口可乐、华润啤酒率先引入或创造性实施了深度分销模式。深度分销通过与经销商共同服务终端,满足了消费者的快速、便捷需求,有效抵御竞争,成为白酒业中低档酒销售的一种主流模式!理想状态的深度分销模式是生产企业负责业务人员的管理、网络的开发、终端的维护、陈列与促销的执行等等工作,经销商只负责部分物流和资金流。但在现实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完全达到这个目标。

1.3分销协作模式分销协作模式的出现是企业基于传统批发渠道失望以及对深度分销恐惧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中间方式,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渠道模式。分销协作,也始于快消品行业,是本土企业针对市场实际进行改良的一种渠道模式。该模式能够更好地利用渠道资源,在一些非重点区域或者是偏远地区,扶持经销商来共同运作市场。在白酒中低端市场,很少有能覆盖全国的品牌。对于知名中低档白酒企业来说分销协作模式是一种被证明可复制、可成功的渠道模式。

1.4专卖店或专业店随着消费者对档次和品牌追求的加大,白酒业的专卖店或专业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行业的必然,这两种模式近年发展迅速。能充分体现“终端品牌运作一体化”的重要营销思想,是对仅用广告与消费者沟通的单一方式的挑战。这两种模式可零售、可团购,易于品牌形象呈现,可搞促销,能做推广,还能杜绝假货,只要选址得当,价格合适消费者非常乐意在专卖店或专业店里选购产品。国内一些经销商开始专卖店和专业店模式的尝试,如,江苏增力商贸集团旗下“杰力酒行”直营店越开越多。由于需要的资本投入比较大,再加上对商圈的要求比较严格,专卖店和专业店的发展现在受到一些限制,但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这两种渠道必将会越来越普遍。

2江苏杰力酒行连锁专业店模式分析

2.1打造白酒营销渠道的连锁品牌江苏杰力酒行有限公司隶属江苏增力商贸集团,以“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质量保障、服务到位”为经营理念,以“诚信求生存,连锁求发展,创新求进步”为经营宗旨,以创造品牌价值为导向,以引领健康消费为己任,着力整合优化市场资源,立志为客户提供优秀产品和专业服务,全力打造酒类营销的新品牌。

2.2全程监控产品供应链,塑造核心竞争力杰力酒行拥有数十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国内及区域权,如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洋河、双沟、今世缘、汾酒、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同时精选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包括全球最为顶级的拉菲、拉图、木桐、奥比安、玛歌五大名庄的上百款名优红酒品牌。凭借全线产品的源头采购、统一物流配送、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专业管控等连锁经营的优势,使产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受到全程监控,以确保消费者在任何一家杰力酒行门店中购买的产品都拥有品质保证,并使之成为杰力酒行的核心竞争力。

2.3全力建设价值链渠道模式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杰力酒行的专业店零售模式一改以往以白酒生产企业为主导来进行渠道延伸和渠道建设的“单边主义”,逐步实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双向对接”,这种专业店渠道模式的出现为江苏乃至中国白酒营销渠道的完整性、科学性,为白酒品牌营销更加成熟,提供渠道支持,并极有可能促使我国白酒营销从产业链渠道模式向价值链渠道模式转型升级。杰力酒行目前在淮安地区拥有50家店面,同时宿迁、盐城、连云港、徐州等店面也在积极筹建中,力争用三年时间在苏北发展200家,用五年时间在江苏发展500家。实现公司酒类营销在淮安独占鳌头,在江苏有位置,在全国有影响的国内酒类营销知名品牌的宏伟目标。随着杰力酒行的快速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江苏酒水零售行业将进入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运营时代。

3对白酒行业营销渠道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周祥胜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在消费持续升级的大势下,消费者会更加理性,消费需求会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围绕直达目标消费者,让目标消费者更加便利地享受到优质放心的白酒产品及个性化服务,将促使白酒营销渠道出现新一轮转型和变革。

3.1传统的团购渠道将逐渐没落虽然从目前来看团购渠道依旧是中高端以上白酒销售的战略渠道,但由于白酒市场进入了多渠道并重的渠道碎片化时代,后盘中盘渠道营销模式受阻,严禁“三公”消费后,传统团购渠道遭受重击,团购商要么难以为继,要么低价甩卖套现,依靠团购模式获取业绩增长的白酒企业市场下滑严重,高端白酒价格更是一路下跌。但是团购渠道消失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只是可能会从主流渠道变成补充渠道。团购渠道的运作将从原来的随机性、资源性向组织化、服务化、个性化转变。

3.2扁平化、精细化的专业酒水连锁店将成为主力依据竞争理论推理,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零售业态一定是在专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规模经济、别具一格等方面有竞争优势。未来的酒品销售趋势将是:谁离消费者最近,谁能真正掌控终端,谁的话语权将更强。许多区域性大佬看到了这种发展趋势,着力终端连锁模式的打造。杰力酒行致力于打造超级高端酒水连锁品牌形象,充分利用上游研发优势,利用门店作为运作平台,致力于产品、模式创新,开拓大宗团购业务。如果白酒行业环境未来能够健康化,良性化,那么未来的竞争格局必然是有品牌力、产品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存活。而杰力酒行这种专业化运作的酒水连锁平台将逐渐成为白酒销售的主流渠道。

3.3电商渠道将成为未来白酒销售的的另类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月16日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用户占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多达6亿的网民中有很大比例是白酒核心消费者,互联网将对白酒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随着网民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网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大。目前各类的酒品电子商务网站已经超过100多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酒脉网、酒仙网、也买酒、酒铺网、尚酒网等。随着白酒企业对网络渠道的熟知,以及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和资本的进入,白酒电商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白酒产销企业如果能在品牌个性、整合传播、客户管理三大关键因素上做出差异化,那么“在电子商务大潮流下,物流、电子支付等相关产业走向成熟,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白酒行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2篇

白酒的营销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前所有未有的激烈竞争程度,未来白酒竞争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明显的趋势和变化:

1、板块优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 和营销战略及品牌战略的推进,川酒阵营正在走向包括西部在内的更广大的地区,老国家名酒正在挟品牌优势进军各地区域市场原来基本可以看作是偏安一隅的很多的地产酒受到了来自名酒版块的军团冲击。随着上个世纪 五粮液的崛起和川酒整体酿造技术的提升,川酒的口感质量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一直认可,由此后全国山河一片浓,原来主导市场口感的清香型开始退居次席,经过近年来的市场激烈竞争,国内白酒分化为几大名酒地域版块:川酒 、贵酒、徽酒 、鲁酒、东北酒、湘酒、鄂酒等,尤其是川酒、贵酒、徽酒等军团的市场影响力不容忽视。在一些非名酒产区,这些传统优势名酒产区过来的酒水对当地消费者的影响很大,越来越多的地域包括内地很多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等 ,受到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在区域市场上,老国家名酒和地产名酒共容共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老名酒,在很多地产酒的重要市场上,在中高档以下品牌的竞争中,也开始学会了原来地方品牌的“原始手法”,甚至有过之而不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2、重新重视口感

早些年在销售人员的激励中,本着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东西的人的理念下,以及粗放式的厂家经营手法加上受看得见的渠道利益的刺激下,酒水往往在大力度的冲击下,都能够卖出去。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洗礼,中国白酒走过了这么一条营销轨迹: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品牌酒-文化酒-品质酒,很明显,现在的白酒竞争已经向品质酒回流,一个不容争辩的铁律是以老国家名酒为代表近几年来纷纷重新拣起来开发“年份酒”,甚至在中低档酒和低档酒的广告宣传中也出现了品质之争,例如金不换的“脱去金装,还你实惠”、大火烧酒的产品品质联想等。消费者不再受低级的轻易受廉价的物质利益引诱,在大量的消费品质的成长中,消费者学会了白酒的一些品鉴和享受,也逐渐在看清促销背后的“羊毛原理”,不再轻易为促销而买单,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城市市场,即使农村市场,也开始出现苗头。

酒水的度数开始两极分化明显:一部分地区包括东北、西部、中原某些地带以及白酒爱好者,开始追求52度为主的高度数,另一方面以东部沿海地区和受欧化生活方式影响较大的地区开始追求低度数,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32度深至28度的主流型白酒。在口感上也开始偏向于绵软、柔和、净爽和醇厚;

3、渠道的重大变化

从98年小糊涂仙开创了酒水界的终端买店模式以来,这种以终端技战术为主要攻市手段的模式盛行一时,从中受益和出名的营销专家也不在少数。由于买店模式极大地刺激了酒店终端,大大的抬高 了终端准入门槛,原来借此战术大发其财的很多厂商开始深受其害,转而寻向其他出路,由此出现了白酒界的另外一个奇特现象:终端碎片化,酒水的竞争不再主要集中于酒店终端,而出现了企事业机关单位办公室、食堂、名烟名酒店、便利店等终端战场的抢夺,从酒店的单一核心作用已经转移到多渠道共同支持酒水销量。其中,核心人群和意见领袖的重视和公关已经成了目前白酒市场操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98年小糊涂仙开创的武器“后备箱工程”又开始重新回头,消费终端的概念又重新大行其道 ,消费终端的作用再次被各大厂商重视,酒水市场的操作理念重新改写。其中,由于终端门槛的提高,很多厂家开始重视名烟名酒店渠道,有的厂家会利用目前名烟名酒店渠道门槛低、分布广的优势,采用新渠道启动市场,有些厂家因此受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名烟名酒店还只是补充型的渠道,而且能在名烟名酒店动销的酒还主要是知名品牌,新品牌拉动市场需要谨慎对待,主战场还是以酒店餐饮为主;

4、促销的变化

促销手法开始从原始的物质刺激向物质 + 品位转变,由买酒送古典名著、送欧式名枪打火机等手法某些酒水由此畅销一时可以窥见其中的营销奥妙和变化轨迹。随着竞争的加剧,那种处在低层次的单纯促销刺激的销售方式已经越来越没有多大作用了,厂家为之苦恼,消费者也日益感到厌烦,酒水需求已经悄悄地从酒精饮料开始向“深厚、历史、口感、风格”等物质 + 精神文化品转变,这会导致厂商开始重视名酒的品位和品牌的品位表达,直接体现在促销品上就是促销品越来越体现品牌核心价值、文化、气质、精神面貌,越来越有风味和差异化,这才是白酒竞争到一定层次的本原表现,那种仍然在力度、促销、广告、人海战术上的竞争理念的竞争力,但是会越来越被动和弱化;

5、消费者的变化

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酒水卖点概念的逐渐穿帮(尤其是伪陈酿酒),加上明显不符合酒水合理利润的操作空间,消费者会逐渐成熟起来,会逐渐在混战的酒水产品中把消费注意力转移到对名酒的追逐上来,将来消费者对名酒的消费会越来越集中,特别是老国家名酒和老地产名酒。那种以促销为生命力的游击队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狭小,受到地方财政保护的“地方名酒”可以不在此列,但是,很多地方名酒原本也没有打算走的多远。

另外,消费者慢慢开始重新审视和欣赏符合酒体风格理念的包装,材料上不再以奢华为主,而是表现元素越来越明确、古朴、深沉、简洁 ,中高档酒看起来有简洁历史厚重感,低档酒仍然以喜庆为主,在富裕农村地带,酒水消费的当地会有所提高,包装风格的追逐和喜好也会开始向城市低收入人群靠拢;由于后备项工程时代的再次到来,对于中高档白酒来讲,领袖消费人群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那些有促销而名气不够、有名气但品位表现不足的酒水会受到残酷的挤压。

6、大型酒水经销商的出现

大型酒水经销商的出现对酒水市场格局的影响非常大,随着酒水竞争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超级经销商,在当地乃至国内很多地方都有较大影响,包括专品项经销商如金六福和综合性经销商如北京朝批、济南宝真等。经销商不再满足于本地化经营,也不在满足于个体专业化经营,纷纷走向外部市场,纷纷走向连锁经营之路,出现了一批专业酒水商城和城中城。一批经销商开始纷纷向上游拓展,收购酒厂,实现角色转型;还有一批经销商向下游延伸,开起了超市,直接控制当地一部分零售终端。现代营销型的经销商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就是出身于酒水职业经理人,酒水市场操作的手法层次也会因为这批人的出现而有所提高,当然,大竞争环境水平的提高本身也在推动者各行各业进步;

7、洋酒的冲击

不能否认的是,洋酒和葡萄酒正在以高速度增长,但是需要明白地是,他们的高速度增长是建立在低基数上的增长,而且也是强势经济文化对弱势经济文化的压倒性入关,并且由于消费习惯和口味习惯的制约,洋酒和葡萄酒的增长到了一定程度上就会相应缓慢下来,毕竟这么多年来,麦当劳和肯德基再火爆,中国人的主流餐桌上还是拿起了竹筷而不是刀叉。洋酒和葡萄酒是欧化生活方式人群的消费品,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来说,白酒的民族性和广阔地域远不是洋酒和葡萄酒可以取代的。

从市场操作的层面上,中国白酒很需要学习洋酒和葡萄酒的品牌意识和操作理念以及体系化和规范化运作,在营销的心态上,国际知名洋酒和葡萄酒有清晰的营销战略,因而有优良品牌成长耐心和期望值,这是本土化的大多数白酒厂家很难以突破的;在酒水的技战术方面,洋酒和葡萄酒则需要向本土酒水营销很好地学习“中国特色”操作手法,这也是国民性的深刻体现,是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的的根本性要求,洋酒和葡萄酒的成长将会催生中国本土酒水营销品牌和管理体系的快步提升;

8、礼品酒的集中

会越来越集中在名酒阵营,过去非常杂乱打着名酒擦边球的礼品酒会渐渐减少,其生存空间会从城市转向农村部分市场,老国家名酒礼品酒和地产老名酒的礼品酒会逐渐上升,百元左右的低收入人群礼品酒会逐渐稳定下来,260-320左右的老名酒礼品酒会逐渐向当地知名度高的品牌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千元左右的礼品酒很可能会有所抬头,未来的礼品酒,几百元不再是送礼的面子了。在农村市场,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件渐流行。农村人年节送酒已经开始整件购买,分摊支出,这对厂家在低档酒的经营手法和拉动力度上提出了新的思维和竞争趋势指向,也就是,促销力度从过去的以两瓶为单位变成了现在的六瓶为单位,促销空间明显增大;另外,有些地方就直接开发了1* 4的礼品箱。

9、酒水营销理论

从前几年的酒店终端买店模式大行其道以来,出现了很多拼盘类的买店操作理论,有一批营销专家从中大获收益;近几年来,由于终端门槛的抬高,厂商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消费意见领袖人群,后备箱时代再次到来(98年小糊涂仙就开创了酒店买店终端模式和消费者后备箱工程模式)又催生了一批拼盘类的消费终端理论。随着品牌酒文化的深入,酒水质量的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在消费者层面上,酒水层次和品位的较量也摆到日程上来,那种实用主义之上的小农营销意识指导下的技战术行为将会随着厂家酒体风格典型和品牌力的提升而受到冲击。由于生存和手段的现实环境,目前可见的酒水营销理论和出处存在着垄断和拼盘现象,这是酒水竞争的另外一种延展和较量。

随着新型经销商的越来越多、行业外职业经理人的进入、大营销环境的进步,国际交流的增多,水货营销理论的逐步破灭、信息发布垄断的打破,将来酒水营销理论和实战操作会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终端理论、渠道理论、新酒水品牌运动、核心人群公关操作体系、酒水促销理论等将会得到提升,真正有过企业资深工作经历的实战型专业营销理论会逐步冒出来,摸索型和欺瞒型的理论会失去生存空间。

第3篇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营销 中国文化饮品 敲门砖

茶与酒,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与中国的政治文明、诗词文化、武艺舞蹈文化共生共存的。饮酒、品茶也是在饮文化、品文化。我们应该为承载着中国文化的饮品找到一条通往世界的路,那就是全球化的文化营销。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买卖茶叶的企业和酿酒、卖酒的白酒企业,而不是开茶馆、开酒坊的直销企业,此外我们将把中国的茶叶企业和白酒企业视作一个整体,而他们的对手则是国外的同类竞争者。

一、中国文化饮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1、国外现有竞争者的威胁很大。洋酒与洋茶在国外早已深入人心,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忠实的消费者,渠道建设也很完善,我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面临着与之抢夺客户、新建渠道等困难。

2、国外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不高,机会大。首先,国外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的饮品、且认为高价意味着高档次,会乐意尝试中国文化饮品。其次,民族文化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我们打着中国文化饮品的旗号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3、替代品的威胁很大。国际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饮品,光酒的种类和红茶的种类就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光从品名上看,消费者的选择很多,我们难以获得差异化优势。

4、供应商的威胁程度不大。虽然世界粮价波动起伏,但白酒酿造往往用的是中国某地方特有的粮食和气候,所以酒价受世界粮价波动影响不大。而茶叶的产量一向比较稳定。

5、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在国际市场上,酒市场比较饱和,不会再出现有很大竞争力和威胁的新进入者,但可能会有现有洋酒品牌再推出新产品的威胁。而茶叶呢,随着最近几年立顿袋装茶的推行,出现了一批跟随者,会对中国传统的原料茶生产销售模式构成一定的威胁。

二、中国文化饮品现有营销模式的困境

1、传媒营销:广告+赞助

其中,电视广告最受白酒企业的青睐,见效也最快。其次,各种娱乐节目、活动的赞助也是常见做法。而因为茶叶本就在中国盛行,茶叶企业往往不屑于做广告。

2、会议营销:会展+指定饮品

现在的糖酒会,知名白酒企业和茶叶企业是必不会缺席的

3、网络营销:博客+主题论坛

网络病毒式营销越来越受欢迎。我们可以再各大网站上见到白酒企业的身影。

4、文化营销:神话故事+悠久的历史

没有哪一个白酒企业不运用文化来打造知名度的。一般做法有二:第一,编一段神话故事,以彰显该企业的历史悠久、来历神秘。第二,包装古典精美、宣传时不离古乐、古典舞等。这样的表面文化营销实际上带来了许多弊端。第一,文化“泛滥成灾”。目前,绝大多数的中高端白酒都是进行的文化定位,而真正有意义的文化价值的却不多。独特的核心价值不多,能真正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就更少。第二,迷信“文化”,忽视产品质量。一些白酒企业成功的挖掘了一个文化价值诉求点,便专注于使用各种传播手段进行狂轰滥炸,获取顾客的认同,忽视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第三,盲目进行文化概念炒作。一些白酒企业在进行核心文化诉求点挖掘时,忽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盲目的概念操作。

三、中国文化饮品的文化营销怎么做

1、首先 ,文化营销必须以坚实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灵魂 ,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就谈不上文化营销。

2、要有合适的文化营销战略。任何一个品牌在市场上都要有一个卖点 ,这个卖点是它做

市场的平台。

3、重视品牌文化营销。主要包括社会对品牌的信任,顾客对品牌的价值选择 ,厂家和商家对品牌的保护和完善,品牌文化通常借助于品牌名称、 标记和符号体现出来。

四、中国文化饮品的全球化文化营销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文化饮品走入国际市场,不必刻意去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和文化习惯,应该实现自身的全球化营销。所谓全球化文化营销就是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而不是不同的国家视为不同的市场。然后用统一的一种文化营销策略打入市场。请注意,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市场开辟策略,在打入国际市场时采用全球化文化营销。然而在进入市场后,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其它营销组合策略。

1、全球化营销。好莱坞那么成功,并不是每拍一部片子谁都去迎合世界不同文化,而是用着一种文化去影响着全世界,那就是美国人的自由主义文化。由此可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国茶叶企业和白酒企业也可以用中国文化去打动世界消费者。

2、借助“中国风”飘洋过海。现在全世界正在刮起一股中国风。茶与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借势进军海外。

3、与其它营销策略搭配使用,构成全方位的营销策略。请注意,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市场开辟策略,在打入国际市场时采用全球化文化营销。然而在进入市场后,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其它营销组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飞.跨国公司的全球文化营销策略[J].江苏商论,2004(8)

[2]润锋.白酒企业2010年营销的“三板斧”[J].市场观察,2009

[3]鲁强,庄爱玲,余伟萍.白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

第4篇

[关键词]进口白兰地;中国市场;文化营销策略

白兰地,从狭义上理解是指由于葡萄发酵、蒸馏后得到高纯度酒精,再使用橡木桶储存而制得的酒类。从广义上理解则是以水果为原材料,在经过发酵p蒸馏p贮藏等工艺后酿造而成的酒类。我们日常所说的白兰地通常都是指由葡萄酿造而成的白兰地,若是以其他水果为原料而酿造而成的白兰地,应在前面加上水果的名称。白兰地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营销还是在消费过程中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实际上,白兰地酒在中国也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之所以不如白酒、啤酒的普及度高,很大程度是由于工艺局限以及宣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近几年随着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白兰地也逐渐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了一种高端酒品。现阶段的白兰地市场,是一个集技术、传播与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本文以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现状为出发点,对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中的文化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

1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现状

11以制度推动发展

在白兰地市场的不断发展下,各种类型的白兰地陆续向市场推出,并出现在各大超市、商场的柜台中,这些白兰地的质量鱼龙混杂,一些酒商为了牟取利益将一些质量不达标的白兰地向市场销售。针对这一现象,政府不得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白兰地市场进行规范。2003年,我国首次出台了法律法规用于规范白兰地酒的成分和比例,2006年继续出台标准用于规范白兰地的产地与产量,直到2008年,我国法律进一步对白兰地酒的年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这些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足以表明我国对白兰地酒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同时,这对白兰地酒制造商也具有一些负面影响。2012年禁酒令等政策的颁布,使中高端白兰地酒在我国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缩水,尤其是对进口白兰地酒来说可谓是致命一击,这就刺激了白兰地就业改革的产生。而我国食品工业的“十二五”规划又提到必须将白兰地酒的发展划入重点规划项目,逐渐使用果酒来替代传统的粮食酒,这对于品质以及工艺都极其具有保障的进口白兰地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

12与国产白兰地差距逐渐缩小

在大多数消费者理念中,白兰地酒始终是进口的更为醇正,认为国产白兰地酒不管是在种植、酿造还是储藏等环节的工艺都无法与进口白兰地媲美。在白兰地酒领域中,一直以来都有“三分酿造、七分种植”这一说法,就拿种植这一环节来说,国产白兰地酒制造商无论是在管理方案、制造工艺还是在人员素质方面都不如国外酒庄。但正是由于消费者的这一理念,导致国产白兰地酒商的危机感加深,开始在制造工艺方面大下功夫,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白兰地酒商所生产的白兰地酒在市场中大受好评。在最近几届的葡萄酒大赛中,各种重大奖项屡次被国内白兰地酒商所夺得。由此可见,以往在品质、特色等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的进口白兰地酒正在被国产白兰地逐渐拉近差距。

13市场回暖

根据2016年海关的统计数据得知,进口瓶装白兰地以及散装白兰地的进口数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前面三个季度中,瓶装白兰地酒的整体进口数量呈现出回温现状,而排名较前的进口国也未发生过大的变化,仍以法国为主。在M口数量方面,智利的增长率排名第一,新西兰的进口数量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也排到了第七位。而在国产白兰地酒方面,国家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中国白兰地产量为221万升,同比前两个季度下降了454%,销售额达2514亿元人民币,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增长了053%。由此可见,国产白兰地酒也逐渐走出了销量低的阴霾。

2进口白兰地在中国文化营销上存在的策略性问题

21难以建立理想的品牌效应

当前市场中销售的进口白兰地酒种类十分多,并没有较为突出的品牌,存在品牌张力不足的问题。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都是一种形象代表的符号,消费者在看到品牌时立刻能够联想到它所对应的产品是什么,然而在现阶段的白兰地市场中,基本没有任何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品牌,它所给消费者呈现的仅仅是一个眼花缭乱的格局。对于商品来说,没有品牌便意味着不存在品牌效应,从而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并吸引忠实的消费者。

22产品诉求缺乏明确性,卖点分散

进口白兰地酒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初期阶段时,人们对于它的印象主要为“高端酒品”,要想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这一定位必须得到改变,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产品,满足各层次人群的需求。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白兰地酒的文化缺乏了解,难以分辨年份酒、陈酿、酒庄酒等专业术语,因此难以辨别价格定位是否符合产品定位。此外,大部分进口白兰地酒商都是以自我审美及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卖点,很少考虑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尽管酒庄背景、 酿造工艺等内容时常出现在白兰地酒的宣传广告中,但是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这些宣传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23市场推广与广告宣传无法同步

大部分进口酒商在白兰地酒的广告宣传中未考虑到宣传力度,导致宣传效果不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来自各种途径的白兰地酒广告,消费者在不断的广告刺激下逐渐建立了对白兰地酒的深刻印象,尽管如此,消费者却无法获取这些白兰地酒的购买途径。而在口味方面,大部分进口酒商在产品设计时未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仅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中国人的需求,因此所推出的产品往往与中国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在销售渠道方面,国外酒商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招商模式,如大型展销会等,而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无法赶上人数规模仅为几十人的小型白兰地酒鉴赏会。

3进口白兰地酒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营销策略

31将企业文化与产品特色相结合

进口白兰地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营销无法离开企业以及产品自身文化的依托作用,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是最根本的指导纲要。企业必须让内部员工熟悉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以及产品的发展历程及属性特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此外,在向市场推广进口白兰地酒时,酒商也应注意产品特色以及产品文化的推广,消费者只有了解了产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才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欲的产生。

32将地方特色与产品文化相结合

白兰地酒不单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地方特产,因此酒商必须站在地区的角度来促进白兰地酒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中,这一类成功案例已不是特例,如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以及烈酒展览会的开展,不仅有效加强了各国葡萄酒文化的相互交流,同时也对当地葡萄酒文化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

33将产品文化与餐饮文化相结合

目前,国外白兰地酒商通常都是通过与酒店、KTV等娱乐场所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营销的,这些娱乐场所的服务员会向根据消费者需求介绍相应的白兰地酒,但大部分服务员均未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白兰地酒的产品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再加上国内白酒、啤酒的市场份额较大,导致这种营销模式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加深消费者对白兰地酒的印象,国外酒商就必须针对自身品牌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在传统营销渠道的基础上开通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渠道,如白兰地酒餐吧、酒窖等场所。

4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白兰地酒与进口白兰地酒在品质、特色以及口感等方面的差距都逐渐缩小,在这样一个充斥着竞争的市场中,酒商要想冲破障碍,就必须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寻找到新的突破关口,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实现进口白兰地在国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牟德华,康明丽,等营销文化与葡萄酒的文化营销[J].酿酒,2014(5).

[2]王姣,冯仁德,邓俊超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7):229-230

[3]杨吉华葡萄酒文化产业初探[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3):65-68

第5篇

亚特兰蒂斯2009年推出的BOMB炸弹二锅头,去年销售额已将近2亿元。河南宝丰酒业2012年7月推出“小宝X-boy”品牌,河南宋河酒业今年也推出80后白酒品牌“嗨80”……

江小白为何一鸣惊人?

当产品或者模式创新成为一个话题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营销。因为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随之而来的总是业内的各种研究、专家的各种解读,你的品牌、理念、模式已经不可避免的被推广开来。这些,都是“我是江小白”应得的。

“我是江小白”品牌创始人陶石泉将江小白定义为面向80后消费群体的“青春型白酒”,这种区别于传统白酒的卖点立刻吸引了诸多目光。

1、不能成为某个品类的第一,就创造一个品类然后成为第一

如同当年洋河蓝色经典开创“绵柔型”白酒品类差异,并通过包装和宣传强化这一差异,最终形成一股消费时尚一样,“我是江小白”主动避开竞争白热化“红海”品类,针对80后消费者这一细分市场开创了一个“蓝海”品类。基于精准的定位,巧妙的营销,“我是江小白”最终引发了一场消费新潮流,由于先发优势,江小白已经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界学习是一种生产力

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市场定位,必然要采取与之匹配的包装设计。作为青春、简单有个性,甚至有些自嘲的丝文化情结和文艺青年情结的“江小白”,自然要与那些大红、金黄色的颜调和传统形象设计划清界限。

“江小白”的包装设计,其灵感来自于手机行业:和传统的单纯或陶制,或水晶瓶的酒类包装不同,通体磨砂的“江小白”瓶子外还有一层类似手机保护壳的瓶套,套上不同的图案和“小白语录”随时可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既突出个性,又能轻松表达“江小白”独特的内涵,这其实也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一种形式――不知道哪句话据戳中你的笑点或者泪点,让你成为忠实的“白粉”。

3、“江小白”卖的不是酒,卖的是对生活的态度

“江小白”团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酒企,而是一家营销公司,“江小白”卖的也不是酒,而是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一个很重要、很聪明的定位。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厚重的文化,没有知名的品牌,这些似乎是劣势的因素在“江小白”这里反而成了优势:什么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了负担。这决定了“江小白”品牌的营销不能走“寻常路”,“江小白”再次做出正确的选择:借助新媒体进行社交营销。

在微博、微信已经成为80后网友网络生活标配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进行营销有着成本低、传播广、见效快的优势。微博营销的精髓在于话题营销,而话题营销的精髓在于引发网友共鸣和互动。

4、通过互动与沟通提升用户忠诚度

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与更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互动是“江小白”另一个区别于传统酒类品牌的显著特点,而这一特点,决定了“江小白”更容易吸引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并最终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粉丝圈”。

纵观市场上现有品牌白酒,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无论是政务还是商务,或是普通大众消费,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自说自话,单方向的向消费者传递着自己定位,文化和卖点,这些品牌总是有意无意的在拒绝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从而拉开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因此很难形成高忠诚度的粉丝群体。

“我是江小白”品牌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互动式营销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品牌,但“与消费者互动提高用户忠诚”仍然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一个品牌最大的悲哀在于当你出现问题时,没有消费者与你站在一起。2012年酒类行业和品牌出现各种危机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墙倒众人推的“悲惨”景象,除了行业媒体和利益相关者站出来为酒类行业或者品牌大鸣不平之外,普通消费者大都选择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观望态度。

5、不同的传播载体,决定了不同的影响力

从“我是江小白”的营销轨迹我们可以探寻到,正是“江小白”深谙网络营销和话题营销之道,才得以较小的成本,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引起业内业外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认同,这大大缩短了传统的食品饮料长达3年以上的新产品培育期。

没有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网络载体进行营销能够吸引更多、范围更广的参与者,因此其影响力也远远大于平面广告等传统载体。有人说酒类行业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这一“定义”不仅仅体现在酒产品工艺本身,更体现在酒企所倚赖的营销模式和传播载体――酒企似乎更钟情于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介,对网络广告、网络营销一直都不敏感,甚至是排斥。然而正是这种对网络媒体的保守、不积极的态度导致了酒企在营销思维上的滞后和在公关危机处理上的被动。所幸,越来越多的酒企正在意识到这一点,并在积极的“补课”。

6、概念只是切入点,产品才是真核心

一个品牌的成功离不开持续有效的营销推广,更离不开产品自身的品质和消费者良好的消费体验。针对80后消费群体定位时尚消费的“江小白”并不只是单纯制造话题,炒作概念。据了解,研发团队针对产品本身做过大量研发工作。为了适应年轻消费者口感的需求,“江小白”在口感方面更趋向于纯净、柔和,还有一点点甜感。据说“江小白”有108种时尚的喝法,可以加冰块,可以加冰红茶,可以加绿茶,可以加红牛,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调鸡尾酒的基酒,这些都是传统白酒无法做到的。

总之,一个新创品牌要想成功,营销是关键,产品是核心。只有独特而又精准的定位,研发良好消费体验的差异化产品,企业和品牌才能推陈出新脱颖而出。

“漂流瓶”:变身时尚白酒

提起“漂流瓶”,80、90后的年轻人一定很熟悉,这正是互联网大佬腾讯旗下的一款社交游戏名称,不过近日“漂流瓶”却被一家酒企抢注为白酒商标。

7月24日,河北献王酒业与酒仙网合作的漂流瓶酒正式上线,不仅标志着“时尚白酒”从一个促销噱头成为了独立的酒类新品种,也标志着中国白酒行业在运行上悄然向互联网倾斜。

在白酒市场的牛市期间,白酒市场的风向标完全一致,传统白酒的高广告、高毛利、深渠道等路数几乎为每个厂家所采用。但随着近年白酒市场的整体转弱,如何恢复白酒市场的繁荣成为了白酒领域内部的重要分歧。

而随着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到来,中国白酒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始终乏力。瞄准80、90后的时尚白酒漂流瓶酒可以说是白酒行业做出的重要尝试,其上线是时尚白酒作为白酒一个新品类诞生的正式开始。

作为定位国内第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时尚白酒,漂流瓶酒完全由消费者推动。据悉,该产品分“亲情瓶”、“友情瓶”、“爱情瓶”三款,每瓶350毫升38度,价格都是59元。

业内人士认为,漂流瓶的消费者为80、90后,是伴随着可乐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传统白酒基本没有兴趣,而带有时尚及娱乐色彩的红酒、洋酒等,其高昂的价格又让这个消费群体望而却步。随着时间的推移,80、90后消费者话语权将逐步增加,因此大量的传统白酒厂家会面临危机,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以漂流瓶酒为代表的时尚白酒将成为消费主流。

另外,电子商务的出现深刻改变了酒类行业的运行规则。酒厂过去新上市一款酒后,往往需要五六年才能看出酒的好坏。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一款白酒上线后一周之内就能测试出酒的好坏,进而判断其是否能够畅销。酒类电子商务企业庞大的数据库使得酒类精准营销成为现实,对于漂流瓶时尚白酒,酒仙网通过调查和试销售,证实已经具备了畅销的潜质。

但也有专家认为,仅仅依靠着一个年轻化的命名和新颖的包装,再裹上一层炒作的外衣,是否就是真正的时尚白酒了?也许,献王酒业漂流瓶未来或将受挫。

其一,流行词汇难以承担白酒文化之重;其二,现有渠道可以承担进货,但无法保证形成良好动销;其三,白酒时尚化、年轻化虽是趋势,但仅凭名字和包装,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其四,漂流瓶的价值与白酒文化并未有机融合,难以清晰定位消费人群。

流行的东西能走多远?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所有炒作和跟风都是热烈而无情的,今天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到明天新的话题出现的时候或许就被自然而然地遗忘了。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白酒行业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流行词汇就能左右的,而是在市场形势的变化、人民大众的选择中融会贯通,潜移默化中发展。

但归根结底,能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只有依靠过硬的品质。“漂流瓶”原本是腾讯的一款交流工具,冠名到白酒,虽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颖感,却无法保证其品质以及文化定位是否能被年轻人认同,人人皆知并非人人皆喜爱。

业界评论

四川沱牌舍得酒业白玉峰:

社会化营销中的白酒品牌,首先是“消费者品牌”,它能够充分满足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欣赏标准,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则可能是难以接受的。

但这就足够了,它有自己的个性,固然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却能深深打动并影响一部分人,相比于在所有人心目中都似是而非、不温不火,这就是消费者品牌的成功。这个取舍过程,其实也正是消费者品牌与“忠实粉丝”之间的互动共鸣,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存在而产生,这样的品牌才是合理的、强大的。

从消费者品牌到社会化营销,需要酒类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营销思维定式,对消费者进行更加精确的细分定位,根据不同群体的碎片化消费特征进行品牌再造,并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来展开营销工作,最终使白酒的品牌力和营销力全部作用于消费者,由此拉动整个市场销售体系向前发展。

酒仙网郝鸿峰:

第6篇

水井坊是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水井坊酒的生产始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酿酒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合理的生存空间,孕育了水井坊酒古老、独特的风格。传统的生产操作工艺历经几个世纪的洗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结合现代科技,形成了今天水井坊酒的独特生产工艺。

2006年营销创新

水井坊一诞生便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在2006年,水井坊更是通过营销方式、渠道的改变,让人们对中国酒类产品的销售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论是在沈阳“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成为唯一指定宴用白酒,还是以黄金赞助商的身份亮相中国财富论坛,又或者是参与国际龙舟邀请赛,水井坊都抓住了向世人展示品牌的所有机会。而在近日拉开帷幕的“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水井坊营销有限公司成为此次活动唯一全程冠名单位,随着这个有着巨大影响力评选活动的开锣,水井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1月25日,水井坊推出的“水井坊第一坊国际时尚度数酒”在深圳亮相。在高端市场频繁有所作为,以及与国外酒业巨头的接触,显示出水井坊越来越清晰的定位,以及它对海外市场的野心。

获奖企业自我总结(水井坊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建勇)

水井坊从3年前一入市,就在很多方面创下了超高端白酒的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水井坊已到达市场的巅峰。事实上,2006年水井坊才正式进入品牌和市场销售的快速成长期。

水井坊是价格定位在五粮液和茅台之上的超高端白酒品牌,同时它又是一个新兴的品牌,因此,采取传统的渠道政策难以在市场上取得迅速成功。水井坊立意打破行业限制,决定大量应用非白酒行业的销售渠道来进行水井坊的销售。

2006年,水井坊在国内市场销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文化”二字始终贯穿在全年几乎所有的销售活动中,继续打“文化”牌,让中国的白酒越来越香,越来越为世人了解,是我们的目标。从目前看,国内市场是水井坊的“重中之重”,公司高层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国际市场的拓展。目前,除内地市场之外,水井坊已经把营销触角延伸到香港、澳门地区和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

专家点评

第7篇

终端做为渠道的“末梢神经”,在“渠道为王”的力量波及下,顺理成章地被大量的白酒品牌演绎成“终端制胜”的神话。“小糊涂仙”“口子窖酒”等品牌屡屡从终端取得成功,成为白酒战术化营销的“经典案例”。因此,在白酒营销全行业弱智时代,终端成为酒品牌突破的“救命稻草”。   于是终端的门槛逐渐抬高。进场费、买断费、包场费,酒市出现了专门包断餐饮酒水的“大包商”,这是终端营销达到极致的畸形产物。在各大城市,餐饮终端的进店费,包场费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市场规律。而在营销理论,实战领域,终端战术被全面“神化”或包治百病的良药——终端反拦截,终端盘中盘,每一套理论都是往终端大量地倾注营销资源。战术的应用,夸大,并不能解决白酒终端营销畸形的问题,反而助长了往终端扔钱的势头。如此营销,终端的残局岂非越发成为世纪难题?   “盘中盘”理论的实质,是不惜一切代价占据核心终端,建立营销传播制高点。但如果品牌财不大,气不粗。拿什么家底往小盘中砸钱呢?所有的品牌都去运作“小盘”终端。那终端的门槛岂不更高?于是,终端的风险,在这套理论下只有“胆气”和“豪放”,和几年前的“标王”比较,本质是一样的。   “自带酒水”的后备箱时代,已经打破了终端残局的世纪难题。但是从整体市场看,终端残局的世纪难题,体现在各种不同的终端类型上,体现在酒企对待终端的片面,割裂的思维误区上。

本土酒市终端残局的表现列表: 终端类型 终端营销竞争状况 酒企、品牌的困境表现中心城市一级市场餐饮终端 ①竞争白热化,呈现垄断状态②新品牌几乎没有突破的机会③进入成本高,市场风险大 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②谋求从终端脱困,突围的营销策略中心城市一级市场商超终端 ①品牌多,产品爆满②主流品牌,名酒、及区域强势品牌占据销量绝大多数③费用高,成本高,风险大 有选择地进入该终端,或仅从形象展示的层面运作商超终端中心城市一级市场其他终端 ①终端形态多,细分复杂,网点分散②传播、覆盖成本高,竟品众多,难以形成突破 无法有效开展分销或全面的终端管理二、三级市场餐饮终端 ①大量的买断区域品牌和游击品牌集聚于终端②终端门槛不断提升,进入成本高③促销竞争不断花样翻新,核心终端成为稀缺资源 从一级市场转移到二、三级市场的品牌越来越多,竞争接近或延续着一级市场的竞争轨迹二、三级市场商超专卖终端 ①大众化名酒品牌占据主流销量②区域品牌势力强大③终端竞争激烈,成本高,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有选择地进入该类别终端二、三级市场其他终端 ①批发店,流通型的终端竞争激烈②零售店以低档酒,地产酒或游击品牌为主,以强力促销为销量的驱动力 无法支撑庞大的分销成本和不断升级的促销竞争农村、乡镇市场餐饮终端 ①终端数量有限②消费水平的限制③经销商运作终端的能力差,缺乏全面的终端服务能力 区域品牌或流通性品牌占据餐饮终端农村、乡镇市场商超、零售及其他终端 ①多为二、三级市场的连锁网络延伸②零售店以地产、低档和流通产品为主,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成长的环境 价格、利润成为制约品牌成长、市场扩张的管理重要因素新兴中断——专卖店网络,烟酒店网络终端 ①分属各名酒品牌或强势区域品牌,经销商有各自的主打品牌②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运作规范 投资成本高,暂时未能显示出强大的销售力

终端残局的形成,是大量的白酒新品牌运用营销技术,营销技巧谋求市场突破的产物。而做为营销的核心要素,终端就是营销的“临们一脚”,是实现细分者购买的“惊险一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单纯从终端上逞强斗狠,不是终端营销的实质。因此,终端残局的世纪难题,将随市场规律的作用而自行“破解”。

名酒,强势品牌和高档酒抢滩终端,也是破解终端残局的一支有生力量。在传统的营销运作中,名酒自恃品牌强势,根本不做终端,只管把产品分销(配给)给发渠道商。随市场变化,名酒逐渐意识到品牌营销上的短板。

渠道困境和终端残局的背后,隐藏着酒类产品的“快速消费品”的特征。虽然酒是品牌化、特色化、历史化的产品,品牌影响力极大,但大量的酒企和酒品牌的疯狂竞争,让白酒这一产品,在品牌价值上的力量越来越弱。为什么以前三年喝倒一个品牌,现在一年,甚至一个旺季喝垮一堆品牌?除开品牌泛滥的因素,消费者在眼花缭乱,层出不穷发白酒新品面前,越来越没有了“品牌忠诚”,白酒的“快速消费品化”的特性越来越明显。

“快速消费品”就是以终端为平台,产品同质化,可替代选择多,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低,只有品牌偏好度——几乎各地市场终端所表现出来的困境和残局,都是这一特性的最鲜明的体现。因此,从“快销品特征”出发,摒弃传统的“品牌论”“渠道论”或“终端论”把白酒当成“快销品”来做,把品牌文化、品牌价值、品牌形象的资源,均衡地融合分解于渠道终端上,终端残局就迎刃而解。至少,白酒也内不再有人聒嗓“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的无奈论调。快销品要不做终端,那做什么呢?

系统化、模式化的营销战略,构建平衡的营销组合,也是破解终端残局的有效策略。在系统化、模式化的营销战略中,终端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实现战略战术的舞台。是产品力、形象力、推销力的综合体现。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终端的竞争是一个系统,而不是当前白酒终端营销的“生死场”式是单一战术力量竞争。五粮液、茅台纷纷构建独立的专卖店终端网络,就是系统营销战略的雏形。“金六福”在餐饮终端的营销,并不突出,但“金六福”酒的市场覆盖,品牌力量和价值传播,包括销量,都是目前■腾“终端武器”的所谓“终端品牌”所不能望其项背的。这就是系统营销的实际功力。

“终端残局”的形成和十年前的“广告酒烧钱”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偏执地把营销资源集中于特色的营销要素,实施“不成功,便成仁”的自杀性营销策略。“徽酒”在这一方面创造了繁荣,但也面临着难以消化的“营销梗塞”——如果不走这样近乎自杀式的营销道路,这些终端品牌还能“威风八面”吗?在不理性的本土酒市,“偏执狂”的营销策略可能取得暂时的成功,但绝不可能为品牌带来持续性的成长力量。

第8篇

茅五剑一直被业内和消费者几乎公认的高端白酒品牌形象。继三大品牌后,国窖1573、水井坊、舍得酒突破原母公司的中低端品牌形象,打破高端白酒竞争格局。前两者在高端白酒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性高端白酒市场的新宠,而舍得酒的销量却一直难以得到较大突破。湘酒鬼运用独特的高端白酒的边缘文化和窖藏年份酒概念,也曾一度在高端白酒市场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但现今状况有点举步维艰;红花郎、双沟珍宝坊、古井贡年份酒也于近几年加入高端白酒竞争序列,但只能在局部区域形成优势,外埠市场始终无法突围。

一些中低档品牌觊觎高端白酒市场巨大的市场与利润空间,也相继开发了高端白酒品规,但都差强人意,难得建树。最终落得高开低走,主要销售价格段位与品牌期望值相差甚远。在白酒市场愈发集中的,行业洗牌巅峰时刻,业界认为高端白酒市场已经形成了鼎立之势,其它白酒企业再想进入高端领域,无异于巴蛇吞象。

中国高端白酒占据了整体白酒市场份额15%。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愈发增强,消费健康意识越来越浓,对白酒消费高附加值有了更高的期望。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在逐年增长。近几年来,茅台从2003年的30亿销售规模已经上升到了60亿元左右;五粮液母品牌销售规模也一度达到了近70亿元。两大高端白酒的整体销售规模高歌猛进的同时,剑南春、水井坊、国窖1573等高端白酒的销量也一路飙升,整体高端白酒市场在曾不断上升之势。高端白酒难道就成了少数白酒品牌的独享?涉足高端白酒领域一度成为白酒企业的滑铁卢,让众多白酒企业只能临渊羡鱼。

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消费需求主要对品牌价值有着绝对的追求。这个价值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品牌推广与积淀,期间的巨额投入,非一般资本所能承受,企业也难以为了一个品牌塑造过程有长期守候的耐力。高端白酒市场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完全要依靠高昂的媒体推广与市场运作费用,才能分得一杯羹。白酒行业从业人员与其它消费品行业相比,普遍缺乏前瞻意识与突破能力。思维固化,市场运作缺乏创新,高打高举视乎成了高端白酒的必由之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白酒运作模式是绝大多数白酒企业无法涉足高端白酒企业而难以突破的瓶颈。

2010年贵州茅台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20.99%;实现净利润12.66亿元,同比增长4%。虽然贵州茅台一季度销售仍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净利润增幅却低于此前15%的市场预期,首次出现低于收入增幅的现象。

而五粮液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4.94亿元,同比增长34.95%;实现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20.78%。而五粮液在2009年的销售总收入为350.3亿元。

对于两大白酒巨头而言,虽然销售和利润仍然保持增长,但步伐有所放缓,减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原材料、用工成本等近期不断上涨,加之白酒消费税调整、企业市场费用大幅提高,高端白酒的进货价格比去年同期偏高,购买需求随之下降。但我们应当看到,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在近年来通过连续几轮调价,不仅化解了各种成本的增长,更进一步强化巩固了其在高端白酒中的统治地位,进一步突出了其市场稀缺性。且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消弭,价格上的“出位”不会成为影响茅台、五粮液增速的主要原因。

另外社会消费习惯的变迁对传统高端白酒的销售产生冲击,特别是对于50度以上的高度酒来说,其市场占有率将越来越小。

事实上,要判断高端白酒的增长趋势,最可靠的依据就是核心消费群的需求变化。

从2009年以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向中低层收入人群倾斜,高端人群的基数增长速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放缓;随着楼市和政府财政收入平缓增长以后,高端人士的收入增速率会下降;国家对“酒驾”的约束力度持续加大,以及政府精简接待经费,很多地方政府都在下禁酒令,国家也明令政府招待标准。

综合种种因素,高端白酒的目标人群呈现出消费活力下降的态势,市场必然有所反映,而茅台、五粮液无疑是首当其冲者。

当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和理性,高端白酒市场将进入“冷静期”。减速,或许正是一个标志。

二、高端白酒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1、营运模式

现今的白酒市场营销模式同质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年份牌、历史牌、文化牌已几近打尽。依靠重金投入,在市场上集中轰炸的穷兵黩武式的推广模式已经很难很快奏效。一时的轰动效应也许会在较短时间内对消费者加深品牌印象,但很快就会风吹云散,无法将品牌牢牢植入消费者的心智中。“老伙计”酒演绎的飞机洒酒、环卫车洒酒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早已成为一段传说。中高端白酒“盘中盘”运作模式曾经让洋河蓝色经典、黄鹤楼等为数不多的白酒品牌取得了理想的业绩,如今也不再是神秘而有效的魔咒,让很多白酒企业在这个盘子上折戟沉沙。口子窖等趋势于这个模式白酒品牌有多少弄成了赔本赚吆喝,在诸多市场留下了伤心足迹,落得半途而废。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了通过VIP营销模式的重要性,纷纷抓住团购这根救命草,期于能利用消费领袖作用打开一片天地。但绝大多数缺乏VIP营销综合能力,仅仅招几个人成立了团购部,东奔西走搞团购,忙的热火朝天却天道难酬勤,业绩平平。VIP营销是个复杂的营销过程,需要通过综合的资源全方位的整合,还要有完善有效的管理方能达成目的。没有去认真研究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和消费价值观,或者仅凭一知半解盲目从事,是很多企业团购部分碌碌无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细分切入高端白酒市场,是大家老生常谈却无力为之的问题。国窖1573在特定的时期,以比茅五剑更高的价格补位切走了一块大蛋糕;水井坊的白酒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效融合,一改高档白酒中规中矩的惯性品牌诉求方向,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舍得酒玩起了舍与得的国学套路,但至今根基未牢。各类方式几乎使用殆尽,被白酒企业竞相效仿,然成功者寥寥无几。

模式死角成了进军高端白酒市场坟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面对高端白酒市场这块天鹅肉,白酒企业都只能是只癞蛤蟆,痴心妄想?不然,细分营销、创新营销肯定可以斩杀出一片新天地。

2、消费特征

消费者为什么要喝高档酒?我们首先要了解此类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无论是送礼还是宴请,或者公务消费,基本上都存在者面子心理。高档白酒可以支撑起这方面的面子要求。在健康与口感要求上,高端白酒一般是高品质的象征,实际酒质也相对较高。购买高端白酒应该有相对应的品牌价值支撑,缺乏品牌力与美誉度的白酒自然很难被高端白酒消费人群认可,也难以在高端白酒市场有所作为。

茅五剑之所以在高端白酒市场红旗不倒,主要是多年的高端品牌推广积淀和本身酿造工艺、历史相互辉映,在消费者心智中已经成为了高端白酒的代言者。水井坊、国窖1573等后起之秀,通过高端品牌持续不断的运作,在品牌推广上一直延续高举高打的模式,以巧妙的方式切入高端白酒市场并取得成功。这些都是积极迎合高端消费人群的消费特征展开市场营销工作而获得理想回报。

如今的高端市场的价格层次覆盖已经很全面,在价格补位上找突破口已经很难;众多白酒企业炒作年份酒、过度挖掘历史,让消费者对白酒历史文化产生了质疑,即使拥有悠久酿造历史的白酒企业,想以历史概念切入高端白酒市场也绝非易事;白酒在国内本身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内涵和消费认知,创新概念在高端白酒市场运用则有点不伦不类。双沟珍宝坊玩另类包装与饮用概念,仅在少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它市场难有进展。

高端白酒除了上述消费特征外,还有鉴赏、收藏、庆典、纪念等消费附加值体现,这就给了新进入者在彰显这些功能上加以更多的营销模式创新,能够找到进入高端白酒新的销售机会。

3、渠道布局

泸州老窖在国窖1573的基础上推出的其它系列的高端白酒,在面向市场时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招商工作难以开展,目前在市场招商工作四处碰壁。拥有强大品牌背景和企业实力的白酒企业尚且如此,其它先天不足的企业招商难度则可见一斑。

即使在某些市场已经取得了招商进展,仍需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市场运作才能一隅立足。招商工作仅仅是完成了市场运作的第一步,如不能在招商成功的市场上取得长足的发展,招商则成了一锤子买卖,也仅完成了简单少量的库存转移,企业面临一个市场死局。

企业在一些市场取得招商成功,一般都会面临着投入和回报的矛盾。一个区域招商所获得现金流对整个市场前期运作费用可谓杯水车薪。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此时会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投入很可能就是找死,不投入市场等死。有足够实力的企业由于运作策略的不当,持续投入却难以获得回报,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缺乏实力的企业投入方向一旦失误难免落得鸡飞蛋打。

白酒市场特别是中高端白酒市场的运作好比雨天煮开水,到达沸点的过程曲折而漫长,方向不当就会南辕北辙,烧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有时前期投入过猛,或者市场布局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在临近沸点时缺了最后一把火,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三、高端白酒站稳市场的营销攻略

1、要营建一个高端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感”

依靠品质的、价格的、文化的、价值的元素构筑和细节营建,赋予品牌“奢华”和“珍贵”特征。如何体现一个品牌是“高端酒”或者“高档酒”?第一、高档酒是价格和价值成正比的“珍贵”,表现在价格上,一定是高价位或者高消费成本;表现在价值上,又一定是高品位、高质量的“最高级产品”,这种最高级体现在某一产品从外观到内在品牌的每一个细节;第二、高档酒必须根植于某一特殊的文化土壤中;第三、高档酒必须有个性的文化和价值特征,他能满足消费者超越酒本身(即“酒”的“实用价值”)的更多“奢侈需求”,包括体现身份价值的、情感依赖的。

距离感是奢侈品的必要条件,高档白酒也一样,需要让绝大多数消费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消费体验”,这是营销奢侈品的关键。“国酒茅台”近年来在建立消费距离感上,做出了卓越不凡的动作,首先坚持传统酿造工艺和特色,沿袭传统文化精髓,注重品质,不以盲目扩大规模来提高产量。强调“茅台”是“国酒”,必须有品质超群的质量;坚持酱香的传统“七甑烤酒”工艺和原产地域酿酒,注定了一年就只能出产这么多,喝完一瓶就少了一瓶,保持“茅台酒”高价位的合理性,这是“茅台酒”的“稀罕体验”;其次是不断设置消费壁垒,只为少不了消费者服务,反而折射出维护目标顾客对品牌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不断提高价格,并推出年份酒,强调随着年份增长,其价值也愈来愈大的产品藏酒价值。

2、在企业定位方面,向品牌运营商转型。

一个成功的企业,既拥有强大的企业品牌,还拥有众多的杰出产品品牌。这时,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间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格局,企业品牌为产品品牌“保驾护航”,产品品牌为企业品牌“锦上添花”。伟大的企业无不是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两个方面具有强大的市场感召力,会把自身定位为品牌运营商角色,而不是简单的产品生产商或者服务提供者。

高端白酒企业要真正成为酒水品牌运营商,就需要在本领域拥有多个强大的产品品牌,否则只能算作是“短平快”的品牌延伸或者多元化作业。因为,只有在多个产品领域同时获得市场的深度认可,才能够凭借在高端酒水领域的产品组合力充分彰显企业品牌的包容度和感召力。在国内,不少高端白酒企业通过品牌延伸或者多品牌策略(例如五粮液的多品牌策略,泸州老窖与汾酒的双品牌策略,茅台的副品牌策略)就是丰富企业品牌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高端白酒品牌必须成就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那么,无论采用多品牌运营模式,还是品牌延伸模式,只要企业品牌转变为一种单纯的“品质符号”,为旗下子品牌或者延伸产品提供“背书”功能,进而将旗下的众多酒水品牌纳入麾下进行整合营销,最终才能既节省企业资源,又能够实现多品牌甚至多酒种的战略提升和转型,走上品牌运营商的道路。

3、在品牌定位方面,力求文化营销转型。

近年来,中国白酒消费量持续五年保持20%以上增幅,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增长更是达到了30%左右。之所以实现了如此快速的增长,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众多白酒企业对于高端市场的开拓与推进,除了传统的“茅五剑”,泸州老窖、汾酒和洋河也纷纷树立起了品牌高端化的旗帜,并成功加入到高端白酒阵营。此外,市场上还崛起了诸如今世缘、郎酒和口子窖等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白酒行业“中产阶级”。

从普遍意义来讲,在任何一个行业,价格贵、高消费被人们称为高端消费,其中的载体就是高端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在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和理性消费观念的指引下,部分消费者认为“高价格并不代表高品质”,可见,高端白酒除了高价格,还应该有其他的内在品质。高端白酒不仅仅是在向市场销售产品,要让市场顺理成章地接受产品的高价格,高端白酒就需要在更深层次上触动目标消费群体的情感。因此,高端白酒品牌应该既能够做到高价格与高质量的和谐统一,还能够渗透品牌文化,让白酒消费者在享受到“物有所值”的产品同时,更多的将是去体会产品和品牌所能够带来的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感受。

高端白酒品牌与国际洋酒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必然聚焦在文化营销层面。其实,白酒企业在文化营销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圈点之处,但是大部分企业只是流于广告口号的表面形式。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理解“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通过文化营销,企业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文化营销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理念与品牌独特价值观念,这不是简单的广告宣传口号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进行“立体性”设计、塑造与传播。高端白酒品牌只有在品牌传播诉求点选择、事件营销策划、产品包装设计、消费文化引导和渠道培训等层次全面下手,才能将良好的企业理念与品牌价值观念灌输到目标市场中去。商务军政赞助(例如茅台的国宴用酒、五粮液和茅台的军队特供等)不仅是提升品牌形象和促进销量的有效渠道,还是将企业理念与品牌价值观念传播出去的平台。

4、品牌传播方面,小众营销是打造高端白酒消费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提高,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具休闲化、娱乐化、健康性、文化性、社交性和贵族化等特征高档生活方式的涌现,这在高端消费人群形成了某种共性的消费追求。面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高端白酒营销思路就必须摒弃大众营销模式,而采用定向小众营销方式,致力打造在高端消费群体中造成深度影响力,通过小众群体消费带动大众消费群体的消费“向往”。

小众营销的特点是注重领袖人物,注重边缘文化,注重个体价值,注重体验感受,注重互动影响,注重扩散带动,注重口碑效应,其营销目的就是通过打动核心消费领袖群体,然后带动大众消费群体的“向往”,进而使自己的高端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种独特的品牌价值和魅力。

一般小众营销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事件营销,在高端人群关注的领域制造新闻事件,进行事件行销。

教育营销,利用高端白酒专题论坛、沙龙等形式组织目标消费群进行会议营销。

渗透营销,利用白酒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进行渗透营销。

联合营销,与社区会所、俱乐部等高端会员机构进行白酒体验式互动营销。

广告营销,在行业媒体进行软文传播,在高档消费杂志上进行软文传播,使之感受黄酒文化

的魅力。

口碑营销,树立消费舆论领袖,带动群体消费。

电子营销,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进行白酒消费的传播,。

展会营销,利用专业展会进行品牌传播等。

活动营销,定期组织会员进行专题活动。

总的来说,品牌灵魂是为高端白酒品牌塑造一个属于自己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个性

第9篇

茅台,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但茅台酒直营店的历史,仅可追溯到1998年。当时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山西假酒案的不利环境下,白酒企业求生存,成为了要面临的迫切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茅台酒业进行了营销体系的改革,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茅台直营店,就是在那个时候孕育而生的。

茅台酒直营店作为酒品行业零售领域的新军,短短十年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帮助茅台把品牌文化带到了全世界,在茅台产品的销售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茅台酒直营店的成功引领了企业自营零售店的浪潮。茅台酒直营店在营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诸多创新也被视为零售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如今,茅台酒直营店在我国已经超过了800家,形成了以点带面,深入销售终端的局面。

二、茅台酒直营店的外部及内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PEST法)

PEST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P)政治、(E)经济、(S)社会和(T)技术四个影响企业发展的方面所进行的分析。

1 政治(P)

纵观我国酒品行业的发展进程,国家宏观产业政策限制了白酒的发展:国家各产业之中,白酒行业是限制发展的产业,给白酒行业的发展设置了许多限制条件,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产业政策对酒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振兴老字号工程”。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商务部决定从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号召中华老字号企业要珍惜荣誉,弘扬文化,诚信经营,提升品牌,注重保护,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服务社会。这使得茅台酒直营店作为老字号茅台酒品的最终销售终端,得到了充足的重视与扶持。

(2)农民增收。在白酒的生产原料中,主要消耗的是非食用粮食,在宏观政策中,国家一直以来都关注农民的收入问题,所以,酒类行业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各地方酒类企业,尤其是生产名优酒品的企业。无疑,只有增加终端的消费量,才能带动白酒行业的产量,才能提高非食用粮食的需求量,从而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3)新税法。在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税法中,降低了一直以来处于重税的酒类行业的税率,这有助于降低酒类企业的税赋,进一步提高其积极性。作为国酒的茅台,更得益于新税法的出台。

2 经济(E)

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2002至2006年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6.45%逐年降低到5.28%,同比下降0.61%;居民消费支出从2004年的63833.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80120.5亿元,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发展速度较快,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拉动了消费水平的增长。在微观经济环境方面:茅台酒的营销网络遍及全国,近些年来,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白酒消费方面日趋倾向于名优品牌的白酒,而具有悠久历史的茅台酒,符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茅台酒以其独到的产品与品牌,配合多样的营销方式,其主要是茅台直营店的铺开,在白酒消费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茅台年产量的限制,虽然抬高了茅台酒在市场上的价格,但同时也限制了茅台进一步取得市场消费量的能力,而白酒消费量的减少,也给茅台未来的市场运营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时候,整合终端销售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社会(S)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饮白酒的习惯古来有之,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说明了白酒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以及盛行,而茅台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白酒企业,更是在当代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人们对于茅台酒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其产品的本身,作为“国酒”的茅台,其口感和品牌文化带来的增值效应,帮助茅台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茅台酒直营店开展,则有利于增强销售渠道的活力,使得消费者更便利的接触到“国酒”茅台。

白酒行业历来都是各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名酒,而地方酒走向全国的则并不多,茅台、五粮液则是白酒行业的佼佼者,茅台把产品和品牌带向了全国,也走向了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了古老的东方文化。

4 技术(T)

国酒茅台是唯一被冠以“绿色食品”的白酒,这主要取决于茅台酒优良的制作工艺,茅台酒品在酿造后通常最短要五年后才会去销售,所以茅台酒才会给人以醇香的感受,至于茅台酒的核心技术,则更是不会外传的“秘方”,我国相关部门规定,茅台酒的酿造技术是不能出口的一项技术,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对国家知名品牌的保护,也有利于防止其他企业仿造和抄袭茅台的技术。茅台酒公司一直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产量不足,面对有10多万吨年产量的五粮液来讲,茅台酒年产1万吨的数字实在是太少,所以在2009年,茅台酒拿出了8亿元来增加自己的产能,预计年产量会增加2000万吨,产量问题解决了,茅台酒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第二个问题,那就是销量有限,如果产量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茅台酒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开展终端市场,到那时,通过更深入的进入终端市场,以及配合广告报纸等宣传手段对茅台直营店进行一系列的宣传,那茅台酒直营店的数量和知名度,就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于我国白酒行业来说,尤其是其中知名的品牌――茅台,带来的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将会对我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有利于增强茅台酒的市场竞争意识,在加入WTO以后,市场日趋国际化,国外的酒品蜂拥的涌入国内市场,迫使茅台不仅在技术上进行改进,更要在销售终端上做文章,提高茅台直营店的质量与数量,便成为了茅台与外来客竞争终端市场的手段。其次有利于茅台酒在国外开设直营店,茅台在国外的销售,主要依附于商场,虽然茅台在不久前进入了全球免税店的专柜,但还是不足以打动外国的消费者,最好的办法是茅台直接在外国开设自己的直营店。直接在终端市场于外国酒业竞争,这样才能把市场做透,国际竞争中,茅台不能把产品“生产出来了就在那一放”,而是要真真切切的参与进去,这样国外的消费者们才能通过茅台直营店认识茅台,认识古老东方文明中的白酒。

(二)内部环境分析

1 茅台酒的企业文化分析

在茅台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方面,把“以质求存,以人为本,恪守诚信,继承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把“绿色茅台,有机茅台,健康茅台,世界最好的蒸馏酒”作为产品定位,把“以健康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打造最具价值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白酒企业”作为企业愿景。整个理念体系以“质量”、“文化”、“继承”、“创新”作为核心定位,并作为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在茅台直营店中,无论从销售到售后服务,都坚持“四个服从”、“三个控制”,也就是控制产量、控制销量、控制价格,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举措来架构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营理念,解放生产力,可以说茅台直营店处处都流露出了茅台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理念。

在国际化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外国的酒品和酒文化逐渐的进

入中国,不能否认,洋酒和洋酒文化在时下非常受到年期时尚人们的追捧,这应该引起茅台酒直营店的注意,年轻人选择洋酒的原因很简单,文化和时尚。在这方面,茅台需要改进其销售策略,在茅台直营店的店面设计上,采取的策略是体现古老的文化,在店内我们能看到各式的木质家具,但不能忽视,在未来的几十年,年轻的人群将成为茅台消费的主力军,所以,茅台应该在现阶段培养忠诚的消费者,茅台直营店的开设应该在顾及体现中华古老文化的同时,注意时尚元素的设置,具体的手段是,在开设传统直营店的同时,发展一部分内饰时尚、富有现代文化气息的直营店。

2 组织结构及零售部门的情况分析

直营店作为茅台的一个销售渠道,与其他例如超市、夜店、特殊渠道等相比,销售比重占得极其有限,直营店渠道在2005年销量贡献比例只有15%,茅台的终端渠道问题困扰着其子品牌,如习酒、茅台不老酒、茅台液、茅台醇、王子酒、迎宾酒等,它们的销售渠道也相对单一,大都集中在商超和特殊渠道的团购上,这些都说明了茅台的渠道策略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侵略性,茅台在终端渠道的建设方面,要踏踏实实的做深做透,要充分发挥直营店灵活性的优势。在终端市场为王的时代,企业的直营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企业销售产品,显然,茅台直营店在这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 核心竞争力分析

茅台直营店作为茅台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较其他渠道而言,有其独到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销售额的同时,其核心竞争力有如下几点:

(1)防伪:作为茅台的直营店,在进货和铺货渠道上有保证,让消费者能够放心的购买,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茅台假酒层出的情况下,买放心酒,喝放心酒,成为了消费者在购买茅台时最关注的问题。

(2)提升品牌形象:茅台直营店无论从内部装饰结构和产品陈列结构都体现了作为“国酒”的风范,古朴的风格显示出了茅台深厚文化的积淀,让消费者在购买和饮用茅台酒的同时,品味茅台文化,最终让消费者在认同产品的同时,认同茅台的文化。

(3)市场操作灵活:作为直接接触终端市场的茅台直营店,在销售过程中有利于发现销售中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及时的收集整理一手的市场信息与数据,便于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企业做出针对终端市场的方针政策。在市场环境变化后,茅台直营店能够迅速的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在某一地区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引起其它地区直营店的注意。所以,茅台直营店在各类的销售渠道中,有着其它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茅台酒直营店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技术技能与产品优势

茅台产品的酿造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酱香型白酒中一直处于王者的地位。近几年,茅台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其产能,开发中低端白酒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档的产品线生产格局。在如此的技术与产品支持下,茅台直营店工作的开展显得更加有力,“酒香也怕巷子深”,谁能更好的进入终端市场,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领跑,这就说明了茅台直营店的优势在于深入终端市场,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直营店经营的策略。

2 无形资产优势

茅台品牌,见证了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着国酒的美名。在消费者心中,茅台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都是其他白酒企业无法比拟的。茅台直营店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依托茅台文化,得益于茅台的品牌优势将使其在白酒行业的竞争中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

3 组织体系优势

茅台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忠实客户,以高端的商务人士为代表,他们将茅台视为享受,更视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在市场融资方面,茅台在A股市场是百元大蓝筹,随着其不断改善的经营数据,在未来资本市场中,茅台的融资能力将发挥威力,为开拓某一地区与市场,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有助于茅台直营店的成长。

(二)劣势(Weaknesses)

1 产能不足影响销售量与价格

茅台的产能问题是一直以来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使得茅台酒在终端市场的竞争中,不得不提高价格来限制市场的需求,茅台直营店在有些省市出现了“每人限购”这种逆市场的现象。众所周知,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有利于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像茅台这种通过提价来限制市场需求无益于提升其竞争能力。

2 直营店的宣传力度不够

茅台直营店作为茅台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的桥梁,在知名度方面欠佳,我们往往在大街上会看到很多体育品牌,服装品牌的专卖店,但对于茅台直营店,我们会觉得很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茅台直营店在面对公众宣传时的力度不够。在这一点上茅台可以学习一下超市的做法,定期的对目标客户投递海报,在起到宣传品牌与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宣传一下直营店的信息,具体表明在各区域内直营店的地址,联系电话,乘车路线等,如果有新的直营店开业,还可以在海报上进行新店的宣传。

(三)机会(opportunity)

1 中国的消费者对于白酒的依赖性强

对于白酒来讲,无论家庭收入高低,都对于白酒的消费量比较稳定(见表1),这说明白酒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并且消费者对于收入因素不敏感,如果进一步开拓不同的细分市场,在茅台直营店内设置不同档次的白酒,将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白酒消费趋于高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一点同样表现在白酒消费上。对于茅台这样的企业,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很高,已形成一大批正在不断扩大的固定消费群体,这些消费者不会轻易的放弃对茅台品牌的忠诚而消费其他的酒品酒类,而这也促使茅台在高档白酒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其他小型的白酒企业或者其他酒类企业很难抢夺茅台的市场份额。茅台品牌作为高端白酒的代表,有利于提高其直营店的销售成绩、增强直营店的市场活力。

3 国际市场的潜力大

茅台在国外没有自己的直营店,但外国人却并没有因此降低对于茅台酒的喜爱,中国自加入WTO后,白酒市场向国外逐步开放,有利于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外国知名酒品公司的管理经验,积极的推动茅台直营店的改革,增强茅台直营店的核心竞争力。

(四)威胁(threat)

1 未来白酒市场竞争多元化更激烈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啤酒、红酒、洋酒等酒类的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白酒市场份额不断地受到挤压。统计显示,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未来几年,预计啤酒、葡萄酒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在白酒消费量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国外资本进入国内传统的白酒行业,外国资本在给中国白酒行业带来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策略的同时,也给我国本土的白酒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作为茅台这样的大企业,其直营店在未来终端市场竞争中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与挑战。

2 白酒行业内竞争格局混乱无序

在市场需求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整个白酒行业内部格局比较混

乱、竞争无序,出现了大型白酒企业并购,而小型白酒企业层出不穷的局面。产业分散程度高,不利于培养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且大多数白酒企业赢利无方、成长乏力。

综上所述,茅台直营店要求得更好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应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增加营销人员和直营店的数量;实施品牌战略,合理的将茅台文化渗入其直营店之中;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质量;认真的分析市场,开发不同档次的白酒,使得茅台直营店能够面对更多不同的目标消费者;在源头打价格战,在终端打价值战,也就是说在生产方面要降低成本,控制质量,在终端销售时要以产品价值与品牌魅力打动消费者,因为在终端打价格战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只有在源头打价格战,在终端打价值战,才能使企业有着源源不断的竞争力。

四、茅台酒直营店的营销策略

(一)目标市场策略

茅台酒直营店的差异性营销策略:聚集茅台老客户,吸引其他同类品牌、不同酒类的客户,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实施定制服务。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地域、不同口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消费能力和细分市场,茅台酒在几个层面齐步推进了产品多元化。首先,率先打破自身单一酒度、单一包装的格局,53度之外,开发了38度、43度、46度三种低度茅台酒;包装分为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50毫升、二套装、三套装、礼盒等;创新地在国内白酒行业独家推出“年份制”白酒,包括15年、30年、50年、80年等不同年份的陈酿茅台酒和普通茅台酒,包装上标注出厂年份,以表明不同的价值。其次,开发高、中、低的酱香型系列;以高端白酒为代表,逐级开发不同品种的白酒,如“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开发多目标市场,运用多品牌策略,吸引消费者,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通过在香港、澳门等地设立直营店,并将陆续在欧洲、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地建立营销中心或直营店,招聘更多的国外专业人才,实施跨国营销战略,整合终端市场,茅台酒扩大和稳定在国际市场上已拥有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巩固其国际品牌地位,让海外消费者也能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茅台酒,感受中国古老的酒文化。

(二)零售营销组合策略

在产品包装上,产品的包装与产品的品质紧密相连,应体现品牌价值本身的定位。例如用青铜制品包装的高端白酒,正是巧用了青铜制品的威严和凝重以及尊贵的艺术特点,显示茅台国酒地位的不可动摇。上乘的酒质,精美的包装,考究的包装用料,颜色上的创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让消费者感受到茅台的魅力,反映出茅台酒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品牌中长期战略上,直营店面的设计既保留传统又有所创新。茅台对其直营店的设计,在维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为了拓宽市场,迎合年轻消费者独具个性的需求,发展了一部分内饰时尚、富有现代文化气息的直营店。

在渠道体系架构上,茅台大幅度调整了原有体系,将商扁平化、细分化,以增强整个渠道体系的覆盖面、稳定性,竞争了和抗冲击性。实行了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渠道。

(三)零售创新

体验营销、服务营销,以及围绕各种体验与服务的新型零售店、茅台酒直营店的信息化技术创新。

1 茅台继续坚持其“技术、文化”的双核心,在直营店的服务方面,出台了“实行客户分类管理的意见”,对优质客户给予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对客户进一步细分,对市场进一步细分。

2 茅台酒给人的印象一向稳重、内敛、高贵,代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茅台作为“国酒”的核心品牌特性之一。由这个层面延伸,直营店的经营模式,可以使消费者更深刻的感受到国酒茅台的文化魅力。

第10篇

每到此时,相对来讲,都是白酒企业的旺季时段,我不知道今年各地白酒企业如何来运作旺季市场,还是象往年一样吗?

大抵如此。

白酒企业传统的营销推广模式和手法运用了几十年,至少到现在,还没有更好的,更成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药卖了几十年,酒同样卖了几十年,药在疯狂的打广告,酒同样也在疯狂的打广告,然而,一个药品往往成就了一个奇迹,销售额过亿,甚至上十亿,却鲜见一款酒能销售过亿。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上千家酒厂,一家酒厂往往都是几大系列,几十款品种的产品,却依然难见起色,整个一个白酒“小军团”不敌一种小药;药品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白酒行业却在不断萎缩;医药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白酒企业却如履薄冰,度日如年,这究竟是为什么?

笔者正在为一家白酒企业服务,在前期的市场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白酒企业营销模式落后,营销手法单一,合作时间愈长,了解愈多,相比医药而言,就愈觉得白酒企业普遍在营销理念上极为落后,和医药相比,的确有着很大的差距。白酒企业营销工作如何开展,创新暂且不谈,我个人认为,白酒如果能做到向药品一样,就是一大成功,也是行业整体水平的一次飞跃。

所以,白酒企业应该树立“象卖药一样卖酒”的经营理念,全面整改企业的运作思路和营销模式,才能取得更大的提高、突破和成功。

药品和白酒在产品特性和营销环境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那么,白酒完全可以象药品一样去卖,况且白酒在广告宣传上还没有药品那么大的限制。

“药”“酒”营销差距对比分析

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下对比,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双方之间的差距。

1、类别:产品

白酒:一品多牌

药品:一品一牌

点评:一品多牌,力量分散;一品一牌,却容易集中优势精力,更容易成功。

2、类别:价格

白酒:利润空间小,成本高

药品:利润空间大,成要低

点评:白酒利润空间都不大,要说大,都让给了中间环节。而药品的利润空间却很大,药价虚高是一个全民认识。但就企业而言,企业不赢利就是犯罪。

3、类别:渠道

白酒:传统的营销渠道,厂家—总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店——消费者,厂家协销

药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进入终端零售

点评:药品多采取简单有效的渠道模式,而白酒还是传统的分销模式。

4、类别:新品上市

白酒:品牌广告,终端陈列,尝试型销售

药品:大力炒作,撕开市场,爆破式销售

点评:白酒的上市主动性不强,而药品却是主动出击,大有不成功誓不罢休之气势。

5、类别:产品销售

白酒:终端推销

药品:炒作拉动

点评:白酒多是通过让利,进货返利等政策让利于中间商,依靠中间商压货强推;而药品却是积极面对消费者进行营销。

6、类别:消费心理关键词

白酒:品牌、口感、文化

药品:功效、价格

点评:在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把握上,白酒注重品牌、口感和文化,这些都并非中国老百姓最敏感性的东西,而药品却抓住了消费者最为敏感的:功效和价格。

7、类别:品牌

白酒:品牌至上

药品:效应至上

点评:白酒把战略集中在了品牌上,而药品却集中效应上,品牌在初级阶段并不等同于销售,形不成销售力,但效应却完全可以拉动销售(此论详见本人《品牌推广“三元论”一文》。

8、类别:定位

白酒:大力推广文化

药品:靠概念打天下

点评:白酒大力推广文化,药品却在塑造概念,文化是一个持久,高深的东西,各地各有不同,而概念是一个通俗,流行的时势,全国,甚至全世界一致。

9、类别:广告传播

白酒:形象广告为主

药品:实效广告为主

点评:白酒大力宣传其品牌和文化,好象不喝我的酒就不行,实则非也。而药品却宣传实效,你不用我的药就是真的不行。

10、类别:促销

白酒:各种暗扣促销

药品:卖赠、降价

点评:白酒的暗促防不胜防,多而隐蔽,让消费者大有让当的感觉,好象层层都被扒了皮似的;而药品直接让利于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新卖酒攻略“八法”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在“象卖药一样卖酒”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新卖酒思路已经逐渐清晰。

1、 产品:集中精力 一款酒打天下

现在的白酒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线混乱的问题,没有一款主打品牌能成为企业的利润核心,反正就是各种酒都能卖,能卖一点是一点,企业打算进行产品推广,提升品牌,也不只从何如何,而公司品牌又不足以带动如此多的产品销售,无法产生销售力。

在品牌战略中,有几种思路,一种就是公司品牌同产品品牌,如海尔,即产品的品牌和公司用同一个品牌;一种就是双品牌,即公司品牌和产品不用同一个品牌,如宝洁。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同品牌战略莫过于最好的选择,这是在产品品种多的情况下。但这样,还是难以形成核心卖点,如果在企业实力不足的情况,采用集中精力,一款酒打天下倒不失为上策。

一款产品卖开了,卖火了,完全可以为企业创造相当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对于解决企业困境,长远发展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定位:挖掘卖点 概念胜于文化

产品定位至关重要,这一点不用多言。

但我们在实际中发现,很多企业产品的定位并不是十分明确和清楚,更谈不上产品的定位具有“杀伤力”了。企业的新品上市,往往都只是简单的出于产品更新、替代,或者说产品线完善的需要。

在产品定位中,我个人认为,进行概念定位远要好于文化定位。

文化是要比概念高一个档次,但文化的推广难度和市场接受难度同样要比概念难,推广起来成本也要高。但白酒消费又是一个变化极快的行业,一款产品,也许二三年,三四年就过去了,不象汽车,可以持久地宣传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深入而持久的进行,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白酒要推广文化就很难做到深入、持久、有效,尤其是对多数白酒企业而言,资金实力也是一大难题。

但反过来,一种流行概念推广起来却要容易得多,只要符合社会潮流,流行趋势,借势而为,顺应大流,如果品类没人提出来,你一推广就会被接受。

3、 渠道:直面终端 缩短流通环节

现在的白酒渠道模式,环节多,单一,缺乏创新,信息不畅,又受制于经销商,而在医药行业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白酒企业要重获新生,就必须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用先进的营销理念,科学的营销手法,全面的营销升级,来创造辉煌。

4、 推广:炒作拉动 快速爆破市场

这一点,主要针对新品上市或新进入市场而言。

相对而言,白酒的流行进间还要比药品进间长些,一种药品,流行起来,也许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而白酒,人们喝酒一般比较容易跟风(因为真正懂得酒的人并不多),而一款酒一旦流行起来,至少也在一年时间左右,就这一点而言,白酒企业更应该去炒作,更值得去炒作,去大力炒作。

5、 传播:高空轰炸 地面配合推进

结合药品的推广模式,白酒的传播也无需复杂,只要认准一种模式,长期采用就必然会有大的成效。这种模式就是:高空轰炸+地面覆盖。

高空媒介:电视+户外二种媒介足已。高空轰炸的目的主要是树立品牌形象,而据2005年中国广告媒介调查,在现在的各种媒介当中,电视和户外的可信度仍然高居不下。

地面覆盖:平面媒介一种,可参考药品的广告形式。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以前的白酒在平面媒介上都是以形象广告为主,这种方法可以抛弃不用,完全采用药品的功效宣传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推广方式我在去年为一家客户的推广中曾使用过,效果甚佳。

6、 促销:卖赠为本 制造流行趋势

促销策略亦只有二种:降价和卖赠。

现在的白酒企都有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赠品或促销品,新奇的,好玩的,大家都用过了,米、面、油、打火机、电饭锅等等,在消费者好象对这些东西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企业就没招了。

其实最有效的,也就是最简单的。

药品的促销并没有用什么复杂,新奇的赠品,就是简单的降价或卖赠,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而相反,白酒企业想法设法,钱可谓没少花,苦心可谓没少下,但却不见什么成效,市场不温不火,什么原因?舍近求远,隔靴搔痒嘛。

7、 运作:树立样板 复制全国市场

在市场的运作上,白酒企业一直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安排,产品一上市,然后就是广告铺天盖地,全国招商,钱多吗,利润大吗,能整得起,是不是?可结果呢?

只可怜了药品企业,没钱,还想做大,怎么办?只有讲策略,讲战术,讲方法,结果呢?成功了,钱没花多少,倒大获成功,不知道白酒企业看到这时做何感想?(现在成功的很多药品企业,当初都是资金相当紧张的)。

8、 替代:盛极而衰 不赚最后一刻

盛极而衰,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

不赚到最后时刻,这是商界金玉良言。

这些,在医药界被运用得入木三分,但在白酒企业,往往都是产品火过了,还不甘心,又是促销,又是广告,非要逆天而行,直到了没人要的时候才慌忙处理,可悲。

任何产品都有它必然的生命周期,既然产品的寿命到了,就换掉,毫不迟疑。在一款产品之后,再开发一款产品,再卖它个热火朝天,何乐而不为呢?

总论

曾经有人说过:把医药保健品的营销模式拿到任何一个行业,都必将获得极大的成功。

事实也证明如此:杜国楹从他的“背背佳”神话开始,再到“好记性”,不到三年创造了24亿的销售额;号称一个星期风行京城的婷美塑身内衣;以及现在大家正在看到的“乐无烟”锅等等。

虽然药价虚高是一个事实,但医药行业先进、科学、有效的营销模式也是一个事实。

别人可以象卖药一样卖衣服,象卖药一样卖锅,而且都取得了成功,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象卖药一样卖酒呢?

第11篇

有人会问,新疆伊力特不是已经成为全国品牌了吗?是的,但新疆伊力特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并不强,只是在中国的某些省份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从整个白酒品牌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国内二、三线品牌。

一、新疆白酒——缺失的品牌定位

新疆白酒品牌给自己的定位几乎没有一个定得到位,做得到位,行得到位。

1、伊力系列酒:就拿伊力特来说,从企业的文化定位来说,伊力酒却一直走的是兵团精神,英雄精神,所有的理念都是与兵团有关,但从产品的创意定位来说,让消费者认为伊力特那是一个西部牛仔的形象,怎么也不可能与兵团的军垦联系起来,这样的牛仔形象只能说是江湖味很浓的草莽英雄,并不能代表“三五九旅是模范”那样的兵团精神,所以品牌定位错位,但好在虽然伊力特有着美国牛仔的许多影子,代表着一种粗犷与时尚的形象,而对它本身的兵团品牌定位并没有全面地进行市场渲染,所以能得到许多的消费者的认可,说明市场还需要这样的定位。

2、肖尔布拉克酒:肖尔布拉克通过十年的辛苦劳作,在新疆市场有了一定的建树,市场占有份额也达到第二把交椅的水准。但让企业一直痛苦的就是肖尔布拉克的品牌却让许多消费者能够一下子想起肖尔布克到底是什么样形象代表时,消费者除了会说出“肖特”外,心中就是一片的空白。有人会说,肖尔布拉克不是说自己是新疆酒乡代名词吗?从品牌营销角度来说,那只能说是一厢情愿,因为肖尔布拉克当自己这样品牌定位时,并没有真正地下功夫把这个酒乡做得有深度,做得有看点,做得让消费者从心里感到肖尔布拉克就是新疆酒乡的代表。

3、古城酒:提起古城酒,一直以来,把自己定位为新疆第一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定位是很不成熟的,因为中国第一窖——泸州老窖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第一窖了,作为古城酒却要步人家的后尘,让新疆人来认可它的酒是新疆第一窖,从中得到点品牌人气,这从品牌定位上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而且作为新疆一个移民省区来说,又有多少人会来关心这样的品牌形象定位呢?而且其文化品牌内涵也不足以支撑第一窖真正的深层历史。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城”比“新疆第一窖”更能说明问题。

4、三台酒:作为新疆的消费者来说,都知道三台酒的历史,其实三台酒的文化完全可以从三台这个古老的人物形象来进行品牌定位,那可能让消费者更能记住,伊力特为什么让许多人认可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牛仔”的形象,容易记住。但三台酒业却把古老的历史放在千年酒镇上,要是把酒镇搞得让大家看得见那种象茅台镇一样的现实风景,也是可以的,但只是说说,并没有全面的形象记忆,只能说三台是新疆酒乡的另一种说法,并不能代表三台酒本身的文化价值与品牌价值,所以不论你再怎么说,消费者还是不能记住这个有着历史文化的“酒镇”。

5、白杨酒:如果说10年前白杨酒还曾以一句‘喝白杨,喜洋洋’红遍天山南北。那么,10年后的今天,由于企业体制与营销思维落后等原因,小白杨再也没有当年那‘喜洋洋’的感觉了。”据说,当年邓小平到白杨酒业视察时,当场题词“白杨征途乐”,于是白杨就开始给自己定位为军垦文化,但是刚做还没有传播,就因为机制问题,而一直放着。后来,作为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下岗大曲”的新安酒把这个拣起来想好好地搞一搞,品牌定位运用的方式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品牌的诉求上,白杨却没有把最后那个喜洋洋的理由搞出来,凭什么喝白杨酒,就可以喜洋洋?说不清楚,也没有这种意识去说,结果,一直以来,除了听到小白杨的歌曲可以记起新疆还有个小白杨的酒外,就再也没有其它更深的记忆了。

6、地方酒:此外,有代表性的新疆白酒还有:重振旗鼓的榆泉、奎屯白;还有博乐的赛里木、吐鲁番的白粮液、阿克苏的托木尔峰、喀什的大漠坊、阿勒泰的额河、大盘鸡故乡——沙湾的金沙湾、昌吉木垒的三泉和昕源酒、库尔勒焉耆的西部酒王等等。

对这些企业来说总有种困惑,既想做销量,又想做品牌,就是做得很辛苦。因为企业确实没有伊力、古城、肖尔不拉克这样的经济实力。想运用传统营销的方式开拓市场,资金实力强度是一个问题,营销策划能力又是一个问题,在新疆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地广人稀,总共二千多万的人口,大规模投入广告的单人成本很高,所以企业都想到外省销售,都要提升品牌,但如何销售,如何提升,对酒企业来说又是未知数。

二、拾柴添火——让疆酒品牌高远飞翔

新疆白酒的品质,是完全可以与国内的任何一个企业来竞争对抗,而新疆白酒企业却就是舍不得花点钱让自己所定的品牌找准位置,给消费者一个随时想喝这个酒的理由。新疆白酒若实现在全国市场的整体性突破,找准品牌定位,重新燃烧起“品牌之火”,必须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

1、新疆白酒需走出品牌传播的误区

长期以来新疆白酒在传递新疆特色文化的时候,一直陷入一个误区,比如以军垦文化为代表的品牌一直以拓荒西部为精神写照,于是在终端表现上一直突出牛仔、大漠、戈壁等地理特征,而以历史文化定位的品牌则脱离不了沙漠、驼铃、胡杨等的影子,这些传播无形中使很多消费者对新疆白酒的酿造环境产生了原始落后的定式认识,从而对新疆白酒有粗糙烈性等不美好的联想。就白酒而言,新疆酒企应该展示给世人的不是大漠戈壁,不是牛仔驼铃,不是一个落后的原始的新疆。

这里有圣洁的冰川、纯净的河流、辽阔的草原、异域的风情;这里有千年冰川雪水,绿色的五谷冬粮,豪爽西部性格、绚丽的民族风情;这是一个新新疆的形象。

2、从爆炒作概念到品牌专业体验

如今,人们的消费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让他们自己都挡不住的理由来说服消费的行为过程,靠原浆酒、洞藏玉液、陈坛窖、全蒸窖等等概念爆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用一种全新的品牌思维来进行定位。

肖尔布拉克的“原酒”概念炒作,还是没有找到感觉,觉得这样的概念可能对企业更有利一些。但内许多白酒企业已经不再炒概念,全是窄众化的品牌营销观念,是什么人喝什么酒,是什么样的层次喝什么样的品牌,并要给这些人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深度、专业、体验式营销,给原有的各自的白酒品牌定位。这一点,三台酒业知道自己的定位还需要更多的内涵去支持品牌建设,而支持品牌建设最好的理由就是把营销管理先做好,就是再没有专业品牌定位,也可以让这样的基础营销象钉子一样,扎进终端与渠道,告诉经销商和消费者,我们的影子一直在你的身边,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值得感觉与品尝。

3、 转变观念掀起营销“变革”潮流

疆外市场的复杂和多样性,使其白酒市场的营销模式与观念不断的快速的变化,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新疆酒企借鉴。其中市场营销正在由零散的战术创意正向系统战略营销转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向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营销转变;以价格为竞争导向的营销正向以整个价值链为激励体系的营销转变;以渠道终端抢夺为主的营销正向以建设渠道伙伴关系的深度营销转变;以促销、广告为手段的营销正向以整合传播为主的营销转变;以计划、执行、控制、反馈为主的营销管理正向目标管理、情景管理、知识管理、领导力等一系列的转变。

这些新营销的观念必将给新疆白酒传统的营销思想带来冲击,进而在新疆白酒业引发一场革命。谁在这场迎面而来的革命中抢得先机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直击消费者心目中的消费欲望

如果用技术和市场策划能力,迅速打造出瓶装酒可以比肩茅五剑的品质认知。从肖尔不拉克原酒的案例,我们知道新疆酒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底韵还是欠一点儿。而如今有两类东西会卖的很贵,一种是舶来品,一种是土特产。新疆白酒在新疆要卖个上千块一瓶,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要做得土,要让消费者感觉到这种土的文化,反而透着一言难尽的韵味在里面。

还有就是挖掘饮酒背后的故事,用体验式营销获得消费者青睐。象从来不喝茶的人,到了福建也会不自觉的融入到当地的茶文化当中去。这说明当地流行的茶道、茶艺吸引了他、打动了他,让他也成为茶的一份子。同样的道理,对饮酒来说,我们能不能找出这么一种饮酒文化来呢?再对酒本身讲述一个酿造背后的故事,成为“白酒一杯家万里,古今多少事,尽在笑谈中”。

5、低端迈向高端提升竞争力

最新统计数字也显示,随着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新疆的低端酒正在以5%至8%的速度萎缩,而高端酒却在以2%至5%的速度增长,种种信息似乎都在向人们透露:新疆的白酒正在从低价竞争向高端竞争过渡。白酒业在历经了长时间以量取胜的时代后,终于开始了划时代的变革。

当一个白酒企业重燃品牌之火后,就需要全力去打造,无论从企业文化到传播整合、从营销管理到营销执行,从渠道设计到渠道伙伴组合,一定要实现无缝链结,只有这样,新疆的白酒品牌才能从陈旧老化的概念走出来;从消费者与窄众化体系中找到自己的特点,放弃竞争对手的威胁,开辟自己的蓝海。

第12篇

白酒的高端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是白酒企业一个战略性的机遇,一个发展的新希望、创造利润的新大陆,但是究竟如何立足于消费者基础上,做好高端白酒品牌塑造,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首先,从企业角度分析,高端白酒品牌必须抓住一个支撑品牌高度的品牌灵魂

对于高端白酒来说,所谓品牌灵魂就是支撑品牌之树常青的品牌核心价值,它可以是品牌的故事、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传奇、情感、气质等等,也可以是这些元素的综合体。

品牌灵魂是品牌核心价值的终极追求,是一切品牌营销活动的原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要围绕品牌的灵魂进行展开,体现与演绎品牌的灵魂,丰满和强化品牌的灵魂。

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的品牌灵魂的塑造,依靠是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稀缺资源;剑南春依靠的塑造中华盛世的文化符号,潇洒在高端白酒市场;“水井坊”能够后发制人,既得益于“天下第一坊”历史传奇,更多的是得益于品牌的人文色彩“高尚生活元素”;“洋河蓝色经典”,恰恰得益于它“蓝色风情”,在市场上掀起一股蓝色风暴;“神采飞扬,中国郎”的郎酒,依靠着“神采飞扬”的情感文化,创造了郎酒市场的“神采飞扬”的天下。

通过这些白酒高端品牌成功塑造的案例,给了大家一个这样的启示,高端白酒并不是茅台、五粮液的专利,新品牌、小企业同样可以运做高端品牌。但是,若想在高端白酒市场中真正抢占一席之地,并有所作为,就绝对不能仅仅为了做高端品牌而挤入高端之林,必须给品牌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高端品位与价值的灵魂,抓住一个正真支撑品牌灵魂的支点,而这个品牌的灵魂支点必须是消费者相通融的,如洋河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而非单独孤立的立足于企业自身一味的塑造自己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传奇、情感、气质等。

其次,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高端白酒品牌必须挖掘一个影响消费传播的品牌个性

对于高端白酒来说,所谓品牌个性的就是其品牌特色深刻烙印在消费者心智资源中,而且容易被消费者形成“口碑”效应,容易传播。

许多专业人士曾对茅台的品牌诉求进行批驳,说其品牌诉求比较零乱,今天打出“国酒”口号,明日炒作“绿色、健康”形象,扰乱消费者心智,损伤品牌积淀。其实,象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品牌无论其打出什么样的品牌诉求和品牌形象,只要不是破坏性的标新立异式怪诞诉求,都是在美化其品牌风度,都不会改变它们在消费者心中的茅台的“国酒”形象、五粮液的“酒王”“酒霸”形象。这是因为茅台的“国酒”地位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于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中,五粮液的“酒王”之气也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消费者的潜意识里,而且这样的口碑效应一直在市场广为传播并一直影响下去。这就是品牌个性的影响力,它是通过长期的积淀,占据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形象地位与气质价值。

大家无法忘记“酒鬼”酒的神秘湘西文化,但却淡忘了横空出世时酒鬼酒,真正依靠的是“最贵的酒”的这一支点,才在白酒市场中掀起了渲染大波。“最贵的酒”这一价值取向,瞬时震撼了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而且很快在消费者当中形成口碑效应广为传播。不过,酒鬼酒因为种种原因,价格持续走低,其“最贵的酒”的口碑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其品牌风度的影响力也逐渐在消费者心智中淡化与磨灭。

所以,当一个高端白酒品牌想在消费者心智中打下烙印,就必须在消费者心智中抓住一个能够建立自己品牌个性的支点,形成自己的独特口碑效应,并且不停的围绕这个成型的品牌风度进行修饰和美化。高端白酒是情感化深厚的产品,白酒的品牌个性必须符合高端消费群体的消费心意,和他们潜意识中的心理或情感的需求或表现对接,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消费者感受到这个品牌有自己期望中的个性表现,并为之而进行传播。

再次,塑造高端白酒品牌,必须要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品牌价值共鸣

所谓品牌价值共鸣就是企业品牌能够深深触动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价值表现。

对于中国白酒市场来说,高端白酒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面子文化的消费,买高端酒的并非是真正消费高端酒的。而消费高端白酒的那部分群体,则是非富即贵的理智人群,他们更在意的是他们所活动圈子内的某一品牌形成的品牌价值影响力。

由此看来,高端白酒一定让高端消费人群发自内心被品牌魅力和品牌价值所征服,才能真正在市场上形成影响。高端白酒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除了包含价格、地位因素,高端白酒更要体现另一种价值――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功能价值”,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高端白酒消费人群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高端消费人群生活价值,直接把高端白酒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默契的价值共鸣关系。

对于如何塑造高端白酒的品牌价值体现,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中国苏烟的营销方式。

苏烟在其品牌风度的塑造与传播上始终坚持以体验式会议传播为载体,“教育意见领袖,激发大众口碑”,通过口口相传,与高端消费者零距离沟通,来增强“苏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中国苏烟,最贵经典”与消费人群的价值共鸣,进而在高端消费群体中形成了苏烟的品牌价值,在无形之中双方共同达成默契的价值体现。

大家也许会把水井坊的营销成功归结到“中国第一坊”塑造与传播,其实,正真与消费者产品价值共鸣的,而是水井坊“高尚生活元素”的品牌概念的塑造与传播。水井坊在塑造与推广其概念时,采取的也是小众传播方式,对于高消费人群密切接触的媒体,投入了大量具有针对性主题的平面广告,一系列的事件营销,一系列的公关推广,来实现高价值品牌的体验式传播,进而使其消费者心智上形成“高尚生活元素”与“高价值的人”共同的品牌价值体现。

最后,找对路线,小众营销打造高端白酒消费的领头人

随着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提高,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具休闲化、娱乐化、健康性、文化性、社交性和贵族化等特征高档生活方式的涌现,这在高端消费人群形成了某种共性的消费追求。面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高端白酒营销思路就必须摒弃大众营销模式,而采用定向小众营销方式,致力打造在高端消费群体中造成深度影响力,通过小众群体消费带动大众消费群体的消费“向往”。

小众营销的特点是注重领袖人物,注重边缘文化,注重个体价值,注重体验感受,注重互动影响,注重扩散带动,注重口碑效应,其营销目的就是通过打动核心消费领袖群体,然后带动大众消费群体的“向往”,进而使自己的高端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种独特的品牌价值和魅力。

一般小众营销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事件营销,在高端人群关注的领域制造新闻事件,进行事件行销。

教育营销,利用高端白酒专题论坛、沙龙等形式组织目标消费群进行会议营销。

渗透营销,利用白酒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进行渗透营销。

联合营销,与社区会所、俱乐部等高端会员机构进行白酒体验式互动营销。

广告营销,在行业媒体进行软文传播,在高档消费杂志上进行软文传播,使之感受黄酒文化的魅力。

口碑营销,树立消费舆论领袖,带动群体消费。

电子营销,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进行白酒消费的传播,。

展会营销,利用专业展会进行品牌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