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11:3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物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学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63-03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三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总共分十六章,概括了声、光、电、磁、力、热六大部分。本教材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看书和学习时增加了新鲜和乐趣。在每一节中都有“想想议议”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可以开动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得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学前沿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物理时更多的联系到生活和社会,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点在于要求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感念。本论文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
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们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初中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概念,这样在学生自学时就会造成困惑。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强调“顿悟”并且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这种“顿悟”不是靠老师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内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的知识,这种“顿悟”要基于学生的自学。[4]在教材编订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编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释的概念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述说详细以便于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嵘.转变学科本位思想重视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一.教学工作
1、狠抓教学质量,强调“质量第一,质量是生命”的观念。毕业班工作常抓不懈,争取本届中考创佳绩。毕业年级重点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摸清毕业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抓“尖子”同时也要严格控制低分率,力争本届中考上线人数创新高。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范年级组、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要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本学期要加强规范教研组建设,组长要制订好本组的教研组计划,加强公开课研讨,认真做好本组的听课、评课工作。教师应着力提升教研能力,教研组长要发挥应有的合作精神,团结全组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上狠下功夫,使教研活动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
3、狠抓常规落实,构建良好的教学秩序。以"常规考核"为依据,严格教师"六认真"管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教研),继续按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学习备课《标准》和教材,更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推行校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效果的监控,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一要组织全体教师继续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使大家能真正理解课改精神,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进一步解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二要抓好典型引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三要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听课评估,做好评估调研指导工作;四要“抓点带面”,有序推进。教研组建设要继续加强,教研组长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团结带领本组教师为同一目标而勤奋工作、高效率工作。抓好常规教研:举行优质课竞赛、观摩课等教研活动;要着力引导教师开展论文的撰写与交流评比。本学期拟通过实绩考评评出校级的优秀教研组组长,给以表彰。
4、要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效果的监控,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完善各年级月考制度,加强对命题、监考、阅卷、质量分析工作的监控,测试成绩由年段长负责统计,教务处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按年段召开质量分析会。每期初一、初二不少于三次,初三不少于五次,特别加强初三年级月考工作的指导、检查、评比、分析、总结。
5、继续加强学籍管理,完善学生电子档案。切实抓好学额巩固,制止流失,提高巩固率。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本学期我们要充分发挥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加强新教师培养,促使其健康成长。继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以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为重点,深入开展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坚决杜绝歧视差生、体罚差生、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私自乱收费等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对于屡禁不止的除教育帮助外,年度考核一律为不合格。全体教师都要有爱生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专业精神,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以律己,忠于职守,服务学生,提高质量。
7、要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到既有学历、更有能力。
8 、加强学生学籍的电子化管理,做好师生的各类档案,重视教务工作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努力完成学生各项工作的电子化管理。
9、及时安排课务、考务、作息时间、资料等日常事务工作。
10、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管理,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研工作
本学期在市、区教育局、学校行政领导下,结合”教学管理年”活动,以自修反思为着手点,以教研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实践创新,深入推进校本行动研究,确保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教师铺路,促进我校教育和谐发展。切实做到求真、实效,努力做到“懂规律、能示范、善教研”,扎实开展教研、科研工作,促进我校教研、科研、新课程改革等工作上台阶,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
共3页,当前第1页1
(一)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加强对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管理人员深入课堂,为教师们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专题讲座和调研报告;督查毕业班工作,并做好及时情况通报反馈信息工作,进一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进一步增强教研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1.要始终把课堂教学研究放在教研工作的突出位置,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为抓手,按照机制保障、教研推动、评价引路、典型示范、总结交流的教研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抓住教育区新课程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的契机,积极参与教育区新课程优质课竞赛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教;
②积极参与市、区教育学会组织中学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进一步加强中考研究、指导、服务工作,深入九年级课堂教学,参加九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学科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教研联组活动,解决学科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精心组织教学观摩课,适时组织九年级教学分析会。
(三)认真总结课改经验,科学、有序地推进课改实验进程。
1.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关注课程改革面临的棘手问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发展行动研究之中,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依据。
2. 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研究新教材,充分利用本校资源
和网络积极探索课改工作,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科学规范地推进教研工作。
3.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共同研讨课改中的实际问题;
4.建立和完善校本研究机制,促进教师反思性教学。
(四)加强对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工作:
1.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题的教学质量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检测作用,尽最大努力提高考试质量,抓好学年中、末考试考务、阅卷、成绩统计工作,组织开展九年级月考、中考模拟考试,切实抓好考务、巡视、阅卷、成绩统计、质量检测分析工作。
2、积极参与市区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
3、积极学习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 .
4、加强集体备课的指导与管理。集体备课不走过场,达到“统一”与“个性”相结合。每周必须开好“集体备课教研会”,在充分学习课标、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以本校、本班学情为背景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五)主要活动安排表:
时 间
工作内容
负责人
部门及方式
二
月
份
制定教务工作计划,集体备课安排,教师教学进度表,班主任考评表,教师教学评价表,公开课记录表.学生花名册等.
陈正虎
中教处
制定年级组、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陈正虎
教研组、年级组、教师
三
月
份
学习《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等文件
姚尚仁
教研组、年级组
九年级教师考前动员会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选拔组织参加全区初中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组织参加全区初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学习《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等文件
陈正虎
教研组、年级组
组织参加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要求教职工学习市局李局长、吴副局长讲话
学习《白银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姚尚仁
年级组、教研组
学习《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等文件
陈正虎
教研组、年级组
公开教学和教研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
四
月
份
组织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学习平川区教育局局长张照中在全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共3页,当前第2页2
《平川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平川区教育局中小学“教学管理年”活动工作表》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
专项检查教师教案是否执行《教案审签制度》,中学要写出检查总结报告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组织学习《公司二中师带徒培养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发挥老教师作用:按照《公司二中师带徒培养制度》选拔师傅,要求师傅每人选择2—4名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组织参加全国化学竞赛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专项检查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要写出检查总结报告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4---6月
安排牛荣稼、魏惠芳、员明强、李玲霞老师上“达标汇报课”,进行说评课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中学教导处
安排杨妍红、杨建伟、万建新、苟红星上“成果展示课”,进行说评课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中学教导处
安排陈爱玲、向华丽、王君毅、王康乐上“优质示范课”,进行说评课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中学教导处
四
月
份
中小学各年级组或教研组活动学习新课标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督查、各组记录
七、八年级英语知识竞赛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收交学课标、促改革的心得体会文章(每人不少于XX字)
中学教导处督查、汇总公布
庆五一中学生篮球比赛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政教处、体育组
公开教学和教研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
五
月
份
推选三篇较高质量的学课标、促改革的心得体会文章报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姚尚仁
办公室
教师教案展评活动、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汇总通报存档
七、八年级史地生知识竞赛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史地生组
做好初中毕业年级统考的报名及组织工作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查各类课程是否开齐开全,看各科教学任务落实是否到位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汇总通报存档
召开家长会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汇总通报存档
查教师备课是否实行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看教案书写要求是否到位
姚尚仁
中小学教导处汇总通报存档
公开教学和教研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
不
定
期
查教师上课的内容、方法等是否得当,看组织教学是否到位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存档
查学生作业、考试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看教师批改、批阅是否到位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汇总通报存档
查教学评价是否贴近素质教育的要求,看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发挥是否到位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记录存档
五
月
份
查校本教研是否得到有效开展,看教研引领教学的意识、氛围、效果是否到位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记录存档
收交教师的教学反思总结材料(每人不少于1500字)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向领导同事征求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人须有10份以上的意见书或评教表)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向学生家求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人须有10份以上的意见书或评教表)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六
月
份
七、八年级数学知识竞赛
陈正虎
中学教导处
组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公开教学和教研活动
陈正虎
教研组
七
月
份
各媒体室管理员汇总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情况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汇总通报存档
收交年级、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工作总结
陈正虎
中小学教导处
小学、初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及分析会议
姚尚仁
中学教导处
各部门教职工学期考核评定工作
姚尚仁
办公室
不
定
期
学期听课要求:校务委员40节,“师傅”20节,“徒弟”20节,其他教职工15节。
随机抽查
中学教导处存档
学期业务学习笔记要求:5000字
随机抽查
中学教导处存档
学期政治学习笔记要求:5000字
随机抽查
中学教导处存档
学期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要求:5000字
随机抽查
中学教导处存档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我,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初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1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我,不断给自我施压,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同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辅导工作。
在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成绩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本事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中文本科并进取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成绩得到了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一致认可。我所带的班级,总体来说,成绩较好。
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工作中还存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晟浦Γ谆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以期更大的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2本学年度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头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头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研究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景。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我工作的不足。
3、进取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资料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贡献自我的力量。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3在这一年的教学中,自我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仅仅教学经验有所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也有所提高,并认真的完成上级所布置的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所教的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4、15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可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头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八年级地理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方面
进取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忙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景,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本事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进取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进取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个人学习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齐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我的不足之处。
进取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我,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四、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级1—3班,地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都名列前茅,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4转眼间,来到__中学工作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只可是是沧海一粟,对于人的整个生命来说也只可是是几十分之一。可是,一年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都能够用意义非凡来概括。在这近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艰辛和欢乐,我把自我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以下是我对一年工作的总结
一、师德方面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我,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期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我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我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我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准备上,新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明白应当怎样上课。对此,工作之初,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可是,我也坚信“万事开头难”。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我的教案写好,因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德前提。
我有幸能得到一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教师梁义红教师的指导,他在教学方面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提议,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由于自我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使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本事大大增强。为了把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在从教学理论方面。我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学理论的教学参考,并且还借阅很多有关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书籍,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晚上也尽量到校,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作为新教师,我唯有以最充分的准备、最大的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初中教师个人工作心得5本人在这上学期担任九年级_、_、_班物理课教学;下学期担任九年级_、_班物理课教学,全年担任物理科兼职教研员。为使下一学年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特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能够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进取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服从分配团结同志,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辱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称号。
二、业务本事方面
1.本期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理论,不断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运用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使自我的教育教学贴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2.研究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全要经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所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资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我们要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进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从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让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方向来。使广大教师切实把激发和坚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把学生获得学习本事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
4.强化教研科活动,圆满完成各种教科研任务。
进取参加听评课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
三、履行职责方面
1.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认知,注重学法指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不但要教知识,并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2.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为此应在课堂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写出优质教案,并能在教案中突出教法和学法指导,讲课时应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景及时调整教学,不能以教案教学,而应为教学而写教案。辅导工作认真仔细,除自习课全面辅导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不一样情景做好个别辅导,防止出现差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作业及时批改,每次批改有分数和日期,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上交作业。学段结束及时进行考评工作,利于学生不断地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3.坚持团体办公、做好教科研工作。
进取承担上级教研室和学校分配的教科研任务,在以前集累的经验中完成教科研任务。主动帮忙年轻教师,使我校物理成绩有一全面的提高。
4.指导好学生实验,为中招理化生实验加试做好准备。
我们物理教师定能团结协作,指导好学生实验,不使学生做错实验的每一步。
四、取得成绩方面
1.在暑假期间和__合作编写了《___》一书,本书于20__年_月在__出版社出版发行。
2.参与省级课题《____》的研究,所撰写的《____》于_月__日在__市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并获奖励。
3.本人所撰写的《_____》在20__年度__市电教论文评选活动中被__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4.指导学生参加理化生实验加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优化课堂结构,减轻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战场。新课改理念的渗透,首先要从课堂开始。教师要克服“满堂灌”的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实施“四主”、“三同步”的新教学模式。“四主”,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看、思、做、听、议、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走。
思路理清了,教学方式也应改变。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便成了教师课堂组织的主要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最大的障碍是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但只要教师指导得法,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这种全体“参与式学习”是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记忆、理解、领会,都是要把能力提高、智力开发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总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就可以提高做题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例如力的三要素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完全都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当堂问题解决了,课下完成作业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自然而然减轻。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均衡发展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让桶里装更多的水,最主要的是把最短的板加高。同样,影响一个班级整体成绩的是学困生。怎样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之愿学、想学、乐学?一是上好第一课激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是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农村中,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学生每天接触的也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收集和挖掘,我梳理出农业生产类、日常生活类、工业应用类等200余个事例,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讲到相应的知识时,我都是从生活事例引入,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析理,最终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会用知识分析现象,使知识掌握得到深化和升华。三是重视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声、光效果引起学习兴趣和知识。电化教学手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平时不多见、不易见的现象以直观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是重视实验教学,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实验,让学生用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想问题,找原因,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最愿看到的结果。五是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通过组织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小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把第一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和本领。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兴趣,取得合作共赢。
三、创新评价方式,实现共同提高
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二者不可偏废。以往的讨论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尤其强调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至于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声音似乎很弱。
评价一名教师课上的是否成功,不能从一堂课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同学科教师授课水平对比中来评价。曾有一次,教育局组织外校教师到学校进行课改研讨,本校一名教师承担研究课。评课时教育局有关人员和外校教师对他的课还是做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可事后学校的领导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这说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决定了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对学生来说,考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及其评估方式,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为了改革这种被动局面,我在实践中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评估模式。两种考试并行,即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并行。对概念形成、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或开卷考试,学生可以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研讨,师生共同讲评,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规律形成,能力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闭卷考试,试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形式新颖,不拘一格,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跳一跳,够得着。使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三种活动”指的是一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辨。以此作为检测同学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在九年级总复习前,我拟定了“初中物理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辨论文题目,同学积极准备,踊跃答辨,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同学完整地总结了初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共同达成。许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都在努力把“三维”目标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三维”目标本义的现象。有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走了一些诸如“将知识与能力目标等同于知识考试”“将过程与方法目标流于形式主义”“将情感态度目标等同于教师个人情感态度”“将价值观目标流于空洞无物”的误区。本文试图对比新课改的课程目标要求以及初中学生的本身特点,在这些误区中分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实践中应该规避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误区一:将知识与能力目标等同于知识考试――实践知识能力目标忌分数至上,宜多研究教法
新课改以来,知识能力目标方面的实践往往出现两极化的现状。一方面轻视知识、批判考试,课堂上自由论为主,学生面临考试一片模糊无从下手。加上苏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这几年一直是开卷考试,教师一句“书上都有”或者“我都讲过了”便将责任一推二干净。这种教法对于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不大,因为优秀学生可以自己对照《同步探究》(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课文精要透析”部分或者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我复习考试。然而优秀学生考出成绩并不代表他们就是真正掌握了,政治思维锻炼的欠缺将会逐渐地在他们以后的政治学习中暴露出来。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高中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学习政治,其原因正在于此。这种状况虽然存在,危害较大,好在在现实中并不是主流。
但是,另一种现状就比较普遍化了,即重视知识、重视考试,但是只注重分数,忽略教学过程与方法。在日常的批阅试卷工作中,我们发现并不是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就一定能考好思想品德。有时教师帮助学生准备好的备考资料与试卷中的题目属于非常类似题,但是学生还是不会作答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举例言之,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提到思想品德教材均指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民族精神的核心”这样一些知识点本来短少好记,可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时盲目识记应考,不以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为最高目的,结果就会在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低级错误。例如材料中讲到民族精神时先加上了许多有关团结统一的重要性的论述,再加以提问“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就会答是“团结统一”。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以死记硬背为指导学生的良方,应该多想一些灵活多变的好方法;不要只想着考试,要想着怎么教学生学习才更容易使其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在思维上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只有如此,时间一久,学生才会喜欢上思想品德的知识,才会觉得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是有方法和规律可以遵循的。这就是说,重视知识、重视考试并没有错,但在目标上,我们不要把重视知识、重视考试曲解成分数至上,还是应该坚持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本身为最高目标。
再比如思想品德的三种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认为在初一学生初学思想品德时就应该加以讲授。可是很多教初一的教师却认为初一知识点简单,用不着费力去教这种方法照样可以考出好成绩,如果教时紧张就更加不愿意去做这种长期才能见效的基本思维锻炼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思想品德的初中教学只是等到初三中考前再加以规范化,学生的长远发展又从何谈起?况且学会并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种思路,对于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素质教育本来最好就是一门学科带动多门学科的学习的。
相反,在实际中,我们常常人为地给思想品德学习套上语文障碍。一些初中学生本来语文基础不好,看到以古文为载体的材料题,尽管有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单项选择题,很容易就产生畏难情绪,答起题目随意乱写。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在讲解此类知识点时评价“语文基础不好就是学不好思想品德”,这对于学生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去除不属于政治学科自身理解的学习障碍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认识到一个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样甚至可以比一个语文优秀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上学习得更好。当然除了精神鼓励,我们更要有方法。看古文材料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是要抓关键词,抓自己看得懂的白话文,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反映了什么基本情绪?“好”字其实就可以告诉学生是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中的“喜”。长段材料也是如此。近年来,有很多学科都喜欢从语文理解出发造就本学科的专业题目。如物理考试会以古诗为题目,问是什么物理现象;数学考试会以古文为题目,问是什么定理的运用。我想新课改考知识综合能力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多研究化繁就简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新形势下轻松掌握本来简单的知识点。如果教师自己反而先为学生套上语言枷锁,那就会让一批学生一门学不好,门门没信心。
因此在知识能力目标的实践中,我认为走入误区往往并不是欠缺方法,而是很多教师从一开始就把知识能力化为了知识考试目标。如此下去,我们也就不难见到在批阅试卷时教师们为某一个答案能不能得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却很少见到有集体反思在某一类知识上应该怎样教学才更加合理。
二、误区二:将过程与方法目标流于形式主义――实践过程方法目标忌形式主义,宜实用有效
与知识能力目标在中考指挥棒下基础作用十分突出完全不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在平时的课堂上不能说没有,但至少在公开课上要比在平时课堂上更追求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一点上,相信很多教师都会心领神会。
在本人从教之初,一些老教师总是在备课组活动或教研组活动时告诉我: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互动了才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好课堂。在观摩课堂时,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有小组讨论3分钟环节,“接龙”回答也屡见不鲜,至于写一封信或者签名以展现学生实践活动的课堂设计更是家常菜。这些用于教学中的课堂设计,无不是想在听课教师面前展示学生所学得的知识是生成中的,其结果也是会落实到实践中的,而且执教者的教学重视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于是,照猫画虎,我也在自己的公开课中设计了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连续两次下来,前辈教师反问我“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讨论”,我自己也犯起了疑惑,是啊,难道只有小组讨论了,学生之间才是真的互动了,为什么我要打断那个本想自己独立发言的学生?
在听课中,我也常听到有的教师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5课《与诚信同行》时,要求全班学生签名表态自己以后要诚信为人;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4课第2框《天下父母心》中,经常有教师会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并且当堂朗读……几乎到了千人一面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过程与方法始终不能脱离知识本身,要为教学内容去裁减活动,要为初中学生去量身度造活动,那么就不会产生忸怩造作、本末倒置,就会真正地出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践中,我认为不要为了目标而设计目标,还是要理解这个目标本来的意图,过程与方法是必须服从学习知识和能力的需要的。这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懂了,就不要大动干戈全班深入讨论。这个知识点学生产生了迷惑不能理解,就不能一带而过,相反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譬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法律知识如果讲得急促,不让学生讨论和活动,对于才十三岁左右的初一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例如“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这个知识点,学生不会运用,就不会真正掌握。如果在教学中真正设计一个“照相馆未经允许挂出照片”的案例,请学生角色扮演法官、受害者和老板,全班参与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就会非常理想。再比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4课第2框《天下父母心》,可以请学生先安静下来,再用简短的语言写一两句父母平时为自己所做的印象最深刻或者最为感动的事情,然后再请学生讲述为什么,这比简单提问学生“父母做了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情”要庄重得多,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认真。这样的一些教法虽然要多花一些时间,但学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我们不能以常规课和公开课加以区别,也不应该以考试与否加以区别。
三、误区三:将情感、态度目标等同于教师的个人情感态度――实践情感态度目标忌盲目自发,宜寓情于理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一提到思想品德课就觉得枯燥无味,对于思想品德教师也认为是规矩严肃,总归觉得思想品德课没有什么动人的理由。
新课改后,强调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有些课堂往往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是不动人,不是没感情,而是把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同于教师个人的情感态度泛滥。
以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5课《敬人者 人恒敬之》中“什么是平等”的知识点为例,很多思想品德教师为了能够表达对于社会弱势的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往往对书本知识断章取义,大讲特讲等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不平等现象,而忽略书本指出这些现象正是我们所反对的,是我国法律所不允许的。这样的分析教学,不但没有培养学生产生热爱公平正义、追求人人平等的情感态度,相反却冲动地表现了一个 “愤青”的形象,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扭曲了思想品德教师本身应有的素质。
再如,许多老教师人生经历丰富,他们常常在七年级(下册)第24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大谈特谈自己的个人经历。在老教师长吁短叹之余,学生领略了一个过去的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而没有真正懂得改革开放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到底在哪?甚至会出现讲台上教师在说“现在的学生真幸福,可以自由读书考大学”,讲台下学生表面在笑答“对”“是”,私底下却在说“要是可以不读书,该多好”。
盲目自发的情感态度是真情实意的,但它又是容易感性的,缺乏理论支撑,从而不利于塑造出真正有理想的学生。初中生在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随意任由自己的个性使然,那么对于初中生而言将是十分危险的。譬如教师发表的情感态度和社会厚黑言论近似,学生就容易市侩狡黠;教师发表的不平之声良多,学生就较难会拥有真挚的关爱社会之情;教师面对现实问题多愁善感,学生也就容易缺乏解决问题的理性智慧。
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要求默哀。当天默哀的3分钟,正好是在我上课的时间内。站在教室的窗外,当看见学生们还沉浸在下课的兴奋中,唧唧喳喳没有正形,脸上表现着不合时宜的笑容,我心中充满了愤怒和难受。但我走进教室,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自己先定下心来,把脸色肃穆起来。广播说默哀开始了,还有个别学生不到位。我忍着不说话,定定心按照指挥开始默哀。不一会儿,学生们都静下来,都跟着我学了。我庆幸自己没有莽撞地大声批评他们。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是可以学好的,我们要为之树立榜样,而不是旁立,然后监督他们,进行说教。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实践除了需要真情实意,更加需要理性对待,应该使我们的学生在感动之外更加懂得和理解,特别是怎样做。
四、误区四:将价值观目标流于空洞无物――实践价值观教学目标忌逃避主义,宜正面主导
在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很多教师觉得太笼统,不愿讲。我认为这是严重错误的。即使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价值观教育上也是十分重视的,何况在社会主义中国。
有些班级学生喜欢关注热点,提出了“不能随意帮助跌倒的路人”等类似问题,很多教师自己甚至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内心知道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于是干脆回避不答。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千万不可如此,要以理分析,正确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价值观才是良策,不要一句“下次再讨论”(实际上什么下文都没有)就敷衍了之。假如我们不能和学生面对面仔细讨论当有人跌倒要不要帮忙、怎样帮忙,很难想象对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这样的课,思想品德教师将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当然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教学探讨的深度和方法也要不同。
在课堂上,有些班级总会出现个别言行习惯不良的学生,对班级其他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很多教师怕惹麻烦不予以管理,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可以逃避,不能因为自己不是班主任,就只管上完课结束。假如我们不能义正严词地对学生的不良言行进行教育工作,很难想象对于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6课《换个眼光看老师》这一课,思想品德教师将怎样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应该是随时随地的,身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尽力以己身为范,努力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为学生心服口服。但在现实中,从事教育的一线教师往往不自己带头为之,这是很悲哀的。比如升国旗时,有的学生出现了讲话等不当行为,班主任往往就在国歌声中上前阻止学生讲话等行为,有的班主任即使本身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也是如此。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是极为不利的。假如我们教师可以在国歌声中带头唱国歌,站在讲话的学生旁边以身作则,也许我们一星期教育不好,一个月教育不好,一学期或者初中三年下来有几个学生会教育不好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很多时候,一些学生基本情感的缺失并不是孩子本身的品质太差了,而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本身也不过如此。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作为教师,笔者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教师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教师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品格。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它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
1.教师专业化的总体要求
(1)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2)要经过较长的专业训练,包括所教学科的课堂实习;(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4)有较高自组织教学,创设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判断力评价学生和自身;(5)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管理;(6)要求所有在职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2.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
教师要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即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要广。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网络型的,即各学科综合为一个整体,互不分家。
3.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1)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示范能力以及推想思考能力;(2)要有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与学生、与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能力;(3)组织管理的能力,如组织好班集体,使这个集体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4)教育研究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学术论文等;(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因此,复合型的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其作用。
4.教师劳动形态上的要求
教育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只按陈规操作或简单重复的机械性劳动。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其正式职能以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课堂的导演,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
二、设计一堂有效的课
在教学具备了以上专业理论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呢?
1.要把握关键词“有效”
(1)有效益。即:目标达成度。在常态下,让大部分学生懂了。其次,教师也要收益,一堂真实的课堂教学,是有缺憾的课,有发展空间的课,问题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公开课是锻炼人的好时机,评课时要做建筑师,发现闪光点与问题,并讨论出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使授课者与听课者共同收益,共同进步。(2)有效果。即:学生课前与课后在知识、状态、技能、方法、兴趣、情感、学习意识、行为和习惯等方面是否一样?发展变化大不大?要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不能只有温度没有深度,活跃要活到教学三维目标上来,不能只有活动没有学习,要把活动过程改变为学习过程,不能用学生本来的好来掩盖自己的不足,学生进步了才是教学有效了。(3)有效率。即:一堂课投入与产出的百分比。在同样的教学效果下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2.有效的课堂应思考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材;微粒观;核心知识;情景设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8–002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宋心琦教授认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科特征决定了贯穿中学化学课程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中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宏观现象的思维习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2]是承载微粒观教育的主要内容:(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3)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4)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本单元应达成以下重要教学目标为: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知道微粒的基本特征以及几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对原子内部要有基本的认识,基于这些微粒的认识体会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等概念的本质[3]。
1 基于课程标准视角对教材中微粒观建构思路的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每个主题从“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学生不仅要学习“标准”里规定的“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而且还要经历和体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出的活动。同时,课程标准也肯定了真实情境的价值。标准中有关微粒构成物质的内容[4]见表1:
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产物,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结合的学习化学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整个化学学科的重要发展目标[5]。从内容的编排体系来看,教材以微粒观为主线构建本单元核心知识,以水为素材,充分梳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精选典型事实,设计了许多具有一定思维容量、适宜难度、合适梯度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问题组,通过对问题不同层次、不同时机、不同方式的精心设计,驱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突出化学学科特色(实验探究、宏微结合思维、符号化表示方式),通过“水的三态变化”等活动和探究,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
从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从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到水的分解和合成的探究活动及其微观分析,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历史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深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有层次地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微粒观,认识到微粒观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并列的,而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奥,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深化提升的。教材构建了一个既充分整合、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体系,实现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的三序结合[6],达成了核心知识的教与学和化学基本观念构建的和谐统一,使得教材充满思考性和对智慧的挑战。
2 教材微粒观建构方式的特色分析
基于对教材微粒观建构思路的分析,笔者从教材设置的典型事实、基本问题、情景与活动对核心概念、观念构建的达成等视角出发,总结出微粒观在本单元的构建体系(图1):
教材注重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有了精心设计的情境,化学教学才会圆润、丰满、光彩照人,才会有利于产生有效的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微粒观,教材创设了许多类型丰富、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既有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现象、经验(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以及化学史实(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等事实情境,也有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情境(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还有一些极具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的模拟联想情境(金、金刚石的实物图及其原子模型、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这些情境要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么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情感性的多重特点[7]。
教材也注重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激疑的化学学习情境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设计的问题产生于与真实的生活、生产素材相联系的情境中。例如,在学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后,教材设计的“活动天地”描述水分子的运动:①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度、相互间的间隔是怎样变化的?②小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如下描述:……你同意小丽的描述吗?③你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描述水分子的这些变化?通过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组,实现对微粒观的巩固、模仿与迁移、发展,层层深化学生的微粒观,使学生获得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其运动的特殊视角,巧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世界之间认识上的鸿沟,实现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
教材还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并尽可能使其与情境具有相似性,或者是情境中活动的模拟,使教师不仅能从情境中提炼出引发学生思考的信息,而且能从情境中抽象出学生能完成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将促进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科学探究,赋实验予直观、现实的意义,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进行微观分析,发掘出分子、原子知识的生长点,认识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不随物质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引领学生探究物质的构成、组成及变化之秘,初步形成从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基本观念。
这种设计,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学习结果与探究过程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8]。
3 有策略地帮助学生搭建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宏微结合思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微粒观作为该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课时目标,通过实物的观察、联想、猜测、数据、动手操作、模型、示意图等信息和活动,实现宏微结合。
3.1 创设真实、生动、激疑的情境,实现宏微结合
情境的价值在于“学”,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学习,使学生产生很多美好的情感,体会化学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单元内容、学生经验,选择反映化学的特征、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素材引入学习主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学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宏观现象来启发学生的微观思维。与微观有紧密联系的宏观现象非常多,关键是要选取在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又最有启发意义的事例。还要用好这些情境和素材,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最初理解,让学生把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表述出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反思和领悟,得出结论。例如,①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②把一个有些瘪的兵乓球放入热水中,会慢慢鼓起来。③用壶烧水时,水烧开后壶盖会上下跳动。④物质的三态变化与体积变化的关系……
微观知识抽象,纯理论的教学使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真正从宏观步入微观,形成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视角,确实是一个难点。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当补充实验,再辅以演示、分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知识,进而理解宏观现象,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电解水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观察水电解过程中水的变化和完全相同的两试管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变化,观察到水位逐渐下降,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近似为2:1,得出反应符号表达式(宏观+符号表征)。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电解生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氧)分子,氢(氧)分子构成氢(氧)气。所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微观表征)。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思维,将物质的三重表征方式结合起来[9]。
3.2 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组,实现宏微结合
通过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即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学生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问题的难度,设计成问题组,驱动学生用相关的微粒知识正确解释宏观现象,使其原有的微粒观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问题组1:①为什么没看到花却能闻到花香?②为什么将蔗糖放到水中,一会儿蔗糖不见了,整杯水却变甜了?③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柱随温度的改变上升或下降?从中能得出微粒的哪些特点呢?
问题组2:①结合金刚石、干冰、金、氯化钠实物及构成微粒的图片,说出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②这些微粒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问题组3:①水蒸发和电解水两种变化的本质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两个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地燃烧,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你能从微观上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吗?
问题组1通过对给出的简单事实、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感受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隙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微观粒子的存在;问题组2通过观察实物及构成微粒的图片,使学生得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体会微粒观;问题组3通过两个实验事实的微观分析,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应用微粒观,如控制某些化学变化。三组问题使学生在宏观认识积累和微观理解的不断交替中发展微粒观,完成分子特征的归纳和提升,初步树立微粒观。
3.3 利用模型、模拟等多种资源,实现宏微结合
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需要依靠学生的想象力,需要生动、形象、直观的载体。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恰当地利用图片、资料、模型、flash 动画演示等多种资源,使微观构成形象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提供证据支持。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毕竟是模型,它是宏观的,只是对微观事物的一种直观的、形象化的表述,它不是微观事物本身。
例如,借助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拍摄出的分子图片或微观世界的样子;通过观察金刚石、石墨的球棍模型(注意说明“棍”表示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说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原子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微观结构,用立体的、动态的方式模拟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微粒间的转化过程,感受微粒的真实存在。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当然,这些资源也可以是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结论,但必须尊重化学概念体现的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以及促进学生认知规律螺旋上升的特点。
总之,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人类在化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而成的关于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及实际应用的价值判断。无论在化学科学研究的场合,还是在理解和学习化学的课堂上,这种价值判断演化为一种观念,运用化学基本观念往往能化繁为简、成功导向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知识、观念、思维、能力等共同发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10]。
参考文献:
[1]王磊等.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08,(6):7~12.
[2]毕华林,卢巍.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22~44.
[3]辛本春.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88,1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5][6]胡久华,王磊.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2~62.
一、挖掘生活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利用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激发阅读欲望。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几乎每节课都有“兴趣点”,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善于挖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
1.趣味生活现象:罐装的自动喷剂喷了一会罐身会变凉──液化;捉黄鳝和泥鳅很滑──摩擦力;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会浮起来──物体的浮与沉;大雪后很寂静──声音的反射;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趣味物理故事: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亮”、成语故事“杯弓蛇影”──平面镜成像;励志故事“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3.民谚俗语:“四两拨千斤”(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压强;“人心齐,泰山移”──力的合成;“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汽化和液化;“镜中月,水中花”──平面镜成像;“墙内开花墙外香”“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分子扩散现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重力……
配合新课程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个人解释,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会使他们学得更有兴趣。总之一句话,发现教材的兴趣点,使兴趣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三位一体,课堂便会精彩纷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课本素材,提供阅读平台
为做好本次课题,对全校八、九年级1157名学生阅读物理书籍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多数都是为了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去读课本,虽有阅读的愿望,但书籍来源匮乏。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科技阅读材料。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教材的外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研究的过程、物理人物、自然规律探索的经典事例、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历史、物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机结合的事件等等编排成阅读参考目录,张贴在班级中,并附有参考书目,以便供学生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借阅。教师也可将与其有关的科技图书直接搬到教室,如《少年物理学》、介绍中小学教材中科学家的《中学物理》、《理解宇宙》、《趣味物理学》、《物理世界》、《宇宙探秘》、《趣味物理辞典》、《物理知识探源》、《普通人的物理世界》、《物理学简史》、《地震知识》、《宇宙大爆炸理论》等等,摆到教室的临时书架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以有效地刺激学生阅读物理书籍的兴趣。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中的具体物理现象、物理故事、物理规律的描述等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感悟、去思考,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尽快形成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根据要求,精读、粗读多种方法共举
对浅显易懂或一般性的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噪声的控制、光的直线传播及为拓展学生视野而设置的“STS”、“科学世界”等内容,可以粗读,了解基本内容或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对学生中遇到的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各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等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如定义功时“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阅读时要咬住关键词“力的方向上”,还要仔细推敲“功”的含义是什么?又如天平的使用方法中“在左盘放好准备称量的物体,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质量大的还是先加质量小的……”,当然这里“左盘放物体,右盘加砝码”是关键词,还要仔细推敲出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不这样做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把“或”换成“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或”表示只在“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存在一种状态,而“和”表示两种状态并存,这是不可能的。
2.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能让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也能提高阅读的兴趣。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每章开头都有两三个问题,许多章节设置了“想想议议”,每节都有大量的导向性问题,如“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立体声?”、“为什么通过光缆可以观看有线电视?”、“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学生见了这些扣人心弦、关键而奇妙的问题,会信心百倍地阅读课本,从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约翰・洛克曾经说过,“阅读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知识素材,是思考把所读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思考过后必然会提出大量的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已有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并从阅读课本中找出答案,从而猎取和升华知识。例如:“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适时提出:这里运动状态指什么?状态发生改变有哪几种情况?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阅读课本经过思考找出答案,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3.文段阅读与插图相结合
新编物理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大量插图的增加。其中大多又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卡通漫画手法绘制,形式多样,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插图与文段的联系,以阅读文段来诠释插图,以阅读插图来丰富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阅读时要勾、划、批、注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时要在教材上做好“勾”、“划”、“批”、“注”等标记。如对“热量”这一概念,阅读时可注解为:(1)它不是状态量;(2)热量是能量交换的表现,是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物体吸、放热这一过程中,一个物体谈不上热量。
四、诱导、强化训练,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化的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倾向。阅读教学要走出目前费时低效的境况,物理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读书,使其终身受益。
1.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自愿去读。教师要不断的教育学生,让他们把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他们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升阅读能力。
2.用好教材这一载体。新课教学中,以旧知识为基础,以旧启新。结合新知识给学生设置一定的疑念,留足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带着“不安全”感阅读教材,解决新问题;对重要的概念规律和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从教材中找出其内涵,准确地理解掌握;在章节复习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简练的文字或直观的图表等就某一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归纳要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赏析课外阅读材料,增加物理阅读深度,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物理阅读水平。课本仅仅是学生阅读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给学生学习物理提供宽厚的知识背景,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广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一是多读一些与物理课程联系紧密的书、报、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二是多读一些科普书籍,如介绍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家的事迹、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及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报刊、杂志、书籍等。通过广泛阅读,不仅使学生在无意识中积累了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4.办好“物理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物理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学生将会投入更多热情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如每月办好一期“物理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开辟“物理学家”、“身边的物理”、“自学体验”、“优秀小结”、“物理小论文”等专栏,使学生乐在其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易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应该从整体着眼制定整个初中阶段的培养计划,然后分学期实施。只有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加强检查督促,必要时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对于缺乏恒心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发现其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
【关键词】21世纪学习者;学习能力;评测工具;框架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126-06
目前,以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为研究起点,变革新时代下的教育方式和评估方式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方面,时代的变化要求发展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工业社会要求学习者通过学习固定的知识和掌握专业化的职业技能不同,在全球化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者需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能力,才能应对和处理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复杂的或者不确定性问题。另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型学习者——“数字土著”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技术的广泛接纳,使得他们在认知行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行为倾向(顾小清、林仕丽和汪月,2012)。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对能力的理解。因为只有在把握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为学习者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促进每位学习者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设计评测学生的学习能力量表、如何评测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如何依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是我们教育评估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学习能力评估框架综述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年开始,欧共体就开始关注“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涉及的项目包括终身学能力框架(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6)、学会学习的能力、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能力等。与之相对应,所提出的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框架包括学会学习的欧洲核心能力框架、学习能量框架(Carr & Claxton, 2002)等,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设计和研发评估学习能力的量表。此外,美国 “21世纪技能伙伴”从2002年开始,就致力于21世纪核心能力的研究和21世纪学习框架的构建。
1. OECD 提出的重要能力框架
1997年底,OECD组织由美国、英国、芬兰和法国等在内的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启动了DeSeCo项目。该项目从新时代的大背景出发,对能力的哲学认识、选择重要能力的原则以及评估重要能力水平的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新时代环境下重要能力的概念框架(OECD, 2001)。其中,该项目确定的重要能力的原则是:(1)能促使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创造价值;(2)能帮助学习者应对不同情境中的问题;(3)重要能力不仅仅对专家学者有用,而应该适用于所有学习者。基于这三个原则,DeSeCo项目确定了重要能力的三个主维度,即交互性的使用工具、与不同群体的学习者交互、自主地行动。
2. 欧盟的终身学习能力框架
为了使学习者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能胜任工作任务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欧盟教育研究者协会成立了专家研究小组,确定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学习者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并基于这些能力对其进行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教育从业者提供教育策略支持;为教育研究人员提供理论研究支持;为成人学习者提供终身发展的支持(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6)。经过四年的努力,该研究小组最终确定了包括8项重要能力框架,即母语交流的能力、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技能与基本的科学和技术能力、数字化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社会与民主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分别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对每一项重要能力进行了阐释说明(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6)。
3. 美国的21世纪技能
“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委员会” 根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变化,从学习者在工作中或者为社会做贡献、训练和发展自己的个人技能、培养个人的民主责任感、推动传统和价值观的发展这四个方面分析得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学习者。基于这一结论,该组织确定了“21世纪学习框架”。此框架以美国目前的核心课程能力和21世纪需求的时代主题意识为基础,囊括了能使学习者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知识、一般技能以及专门技能,具体包括要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媒体素养与技术技能和生活与职业技能。其中,学习和创新的技能包括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信息媒体素养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ICT 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驱动的能力、社交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领导力和责任感以及创造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2010;特里林和菲德尔, 2011)。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21 世纪的学习者不仅应该具有习得知识的基本学习能力,还应该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技术解决问题能力。另外,还对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给予了共同的关注。最后,这些框架中都对学习者具有创造性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学习者能力框架的设计研究
从囊括新环境下学习者必备的能力和考虑不同学习者个性和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这两个角度出发,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参考国际上已有的学习能力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了21世纪学习者学习能力框架。其中包括能力框架第一阶层的能力维度和第二阶层的能力要素。
1. 能力框架第一阶层能力维度的设计
本研究中提出的21世纪学习者学习能力框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基础维度—综合维度—高阶维度”,如图1所示。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关注、培养和评估个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提升和发展的能力。因此,为了体现能力提升的梯度变化,设计的框架中包括了“基础维度”与“高阶维度”的学习能力。“基础维度”的学习能力是学习者成为合格终身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要素,它是学习者能完成复杂学习任务的基础能力。与之相比,“高阶维度”的学习能力则是学习者通过长期复杂的学习而获得的能用来应对生活、工作中不同问题的行为表现。与“基础维度”的学习能力相比,它体现为学习者在认知、技能以及态度情感等方面具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要实现能力梯度的变化,我们还应关注学习者在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问题时表现出的能力和与不同人交互时表现出的能力,也就是能力框架中的“综合维度”的学习能力。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互联网,从技术上突破了人际交互的物理局限,扩展了社会性实践的社会生态,为支撑协作学习这样一种社会性实践提供了新的连接方式,使得研究者将学习从关注个体转向关注社会性(Stahl et al., 2006)。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技能不仅仅是在自我体验和反思中得到提高,也是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综合维度”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者在面对不同的事物和人时应具备的应对能力。
2. 能力框架第二阶要素的设计
本研究中,从理论角度提出的21世纪学习者能力的二阶层能力框架如图2所示。首先,“基础维度”的学习者能力是指学习者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性、情感及态度等一般性技能,可以理解为“学会学习的能力”。Carr & Claxton(2002)认为,要使人们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技能外,还应该具有积极的学习性格(learning disposition),即不仅包括学习者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有信心解决它,还包括学习者准备、愿意并且能够感知学习情境中的变化因素,然后积极地解释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以,借鉴OECD 从态度、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对重要能力进行细化的方法,我们将基础维度的学会学习能力细化为学习感知能力、学习策略意识以及学习情感控制能力。其次,“综合维度”的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和与不同人交流沟通时应具备的能力。具体地可以将其归纳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在新型学习环境中,与接触到的具有系统性和良构性的课本知识相比,学习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地体现为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生活环境中遇见的劣构性问题。因此,将学习者接触的“问题”细化为知识、信息以及情景化的问题,与之相对应,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有:知识习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在扩大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因此,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能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群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一变化不仅对学习者的自我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出了要求,还对学习者的协作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将学习者和与之交流的“人”细化为与自我、团体和跨文化团体,与之相对应,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有:自我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协作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最后,“高阶维度”的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通过长期复杂的学习而获得的能够创造性应对生活、工作中问题的综合能力。综合国内外已有的能力框架中的能力要素,这一维度上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时代主题下的学习素养。
图2 21世纪学习者能力的二阶层框架
研究方法
1. 编制评测量表和初步完善
本研究中设计的评测量表主要采用的是5 点李克特式量表形式。依据提出的学习能力框架,本研究通过参考Claxton教授在ELLI 项目中得出的研究成果编制“基础维度”能力要素所对应的量表题项;通过参考信息素养测量量表(刘孝文,2006)、PISA项目中的评估量表(陈慧,2007)、跨文化沟通能力量表(李荣荣,2010)等编制“综合维度”能力要素所对应的量表题项;通过参考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测验(CCTST)、美国21世纪能力框架编制“高阶维度”能力要素所对应的量表题项,之后,运用出声思考的方法,找了一批被试者,对初步设计的量表进行了试测,最后设计出了包括55道题项的评测量表。
2. 试测量表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试测选取的对象是上海市预备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总共发放了900 份问卷,回收了868 份,其中,有效问卷有732 份,有效问卷率为81.33%。
本研究运用了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论
1. 评测量表中学习能力组成要素的分析
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和判断学习者的能力水平,验证和完善从理论角度提出的学习能力组成要素。具体地,首先进行项目分析,判断设计的评测量表对不同的被试是否存在区分度。然后,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来抽取因子,判断学习者表现出的能力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修正和完善设计框架中的能力组成要素。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是鉴别量表中每一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而言的区别程度(吴明隆,2011)。具体地,运用SPSS软件,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的方法,求出高低二组被试在每题得分平均数上差异的显著性。运用SPSS软件分析后的数据结果显示:评测量表中的55道题目的T值均达显著,即量表中的题项能鉴别出不同被试的反映程度,故不用删掉题项。
KMO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 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要是检验设计量表的结构有效度,其目的是在找出问卷中潜在的结构,减少题项的数目,使之变为一组较少而彼此相关较大的变量(李荣荣,2010)。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还需对量表中的题项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看其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一般地,若KMO的值大于0.8,则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aiser, 1974)。通过SPSS软件分析后的数据结果显示:KMO检验的结果是0.968,大于0.8;Bartlett 球形检验的Sig取值是0.000,表示各题项不是相互独立的,因此,说明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要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判断“能力要素”。具体地,运用SPSS软件,以正交方法进行因素转轴,将题项负荷在单个因子上小于0.4的题项删除,并且每删掉一道题项后重新进行因素抽取。经过多次因素转轴以后,最终删掉了13 道题项,得到了10个特征根约大于1,可解释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58.709%,各个题项在因素上的负荷如表1所示。
从抽取的结果可以看出每个能力要素层面包含的题项情况,在因素一上负荷较高的题目有:t1002,t1003,t1004,t1005,t1006,t1007,t1008。根据量表的原始设计,它包含了学习感知能力与学习策略意识的相关题项,因此,研究中将这一因素称为“学会学习能力”。在因素二上负荷较高的题目有:t2019,2020,t2021,根据问卷的原始设计,在研究中将这一因素称为“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同理,我们分别分析出了在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五、因素六和因素七上的题项,得出每个因素下面的对应题项,所表示的能力要素分别是: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高级学习素养。
因此,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后,本研究形成了完善后的含42道题项的评估量表,并且得出结论:21世纪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和高级学习素养”。通过初步构想出的能力要素与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后的要素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因子结构与本研究的理论设想大体一致(如图3)。
3. 评测量表中学习能力组成要素所属维度的分析
在建构能力框架时,我们的研究假设之一是:21世纪学习者能力是从“基础维度—综合维度—高阶维度”这三个维度递进发展。为了能验证和完善这一假设,我们主要运用Pearson 积差相关法、最近邻元素分析法判断评测量表中能力组成要素所属的维度。
能力要素相关关系的分析 采用了Pearson 积差相关法一方面可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对样本的总体进行统计推断,另一方面可大致知晓每两个能力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运用SPSS软件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得出:学会学习能力(P1)与信息技术处理能力(P2)这两个要素之间不相关的双侧检验值为0.000,其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值(α=0.05),应拒绝零假设,故可以判断:这两种能力在总体上是相关的。根据Pearson 积差相关法,从表中我们还可以得出P1 与P2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8,即表示所测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488。根据相关关系程度之间的判断标准(李红,2008):我们可以判断学会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是低相关。同理,学会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P3)、高级学习素养(P7)和协作交流能力(P4)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相关。同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与协作交流能力、高级学习素养和协作交流能力较显著相关;问题解决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学会学习能力较显著相关;协作交流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高级学习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较显著相关;跨文化沟通能力与高级学习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较显著相关;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与高级学习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较显著相关;高级学习素养与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较显著相关。
能力要素相似关系的分析 通过“最近邻元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判断每个能力要素与其余能力要素的“相似性”关系,具体是根据个案间的相似性来对个案进行分类,相似个案相互靠近,而不同个案相互远离,其中,相互靠近的个案为“邻元素”(SPSS INC, 2007)。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最近邻元素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学会学习能力的邻元素是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和高级学习素养;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邻元素是学会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高级学习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邻元素是学会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处理的能力与高级学习素养;协作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和高级学习素养的邻元素都分别是学会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根据能力要素相关关系和相似关系的分析,以每一能力项的“邻元素”为线索,我们可以得出能力要素所属维度图,如图4所示。其中,单向箭头表示箭头两端的能力项指出方为指向方的邻元素,双向箭头表示箭头两端能力互为邻元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会学习能力属于基础维度的学习能力,它不仅是基础的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是综合维度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高级学习素养属于高阶层的能力,这与我们前面的假设基本吻合。
本文基于国外学习者能力评估相关研究成果,从理论角度提出二阶层的评测21世纪学习者学习能力研究框架。通过对上海部分中学生试测评测量表并收集数据,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提出的学习能力框架进行了验证和完善。一方面得出包含了学会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和高级学习素养这7项能力的21世纪学习者学习能力框架,其中学会学习能力属于基础维度的能力要素,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属于综合维度的能力要素,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高级学习素养属于高阶层维度的能力要素;另一方面,形成了一份包含42道题项的评估学生学习能力的评测量表。本文完成了以能力为研究起点,设计和研究评测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以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努力完成“设计评测学生学习能力的量表,评测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水平,以及依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支持和服务”等待解决研究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参考文献
顾小清,汪月,林仕丽, 理解与应对:千禧年学习者的数字土著特征及其学习技术吁求[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1): 23-29.
[4]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R].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6. 394: p. 10-18.
Carr, M. and G. Claxton, Tra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dispositions.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J], Policy & Practice, 2002. 9(1): p. 9-37.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R]. http://ec.europa.eu/dgs/education_culture/publ/pdf/ll-learning/keycomp_en.pdf.
The Framework of 21st Century Skills[DB/OL]. http:///storage/documents/1.__p21_framework_2-pager.pdf.
特里林伯尼 , 菲德尔查尔斯 , 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M].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Stahl, G., T. Koschmann and D. Suthers,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C], UK: Cambridge.
刘孝文, 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D].河北:河北大学, 2006.
陈慧, PISA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李荣荣, 跨文化沟通能力问卷的编制及测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吴明隆, 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Kaiser, H.F.,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J]. Psychometrika, 1974. 39(1): p. 31-36.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随着6月20日的过去,今年的中考落下了帷幕。由于之前对今年的初三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年的中考方向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三个班教学任务的我,觉得责任非常重大。这份责任感让我这一年的教学中,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不断从阶段考试中总结经验,虽然过程是紧张的,但是心里却感受到一份成长的幸福。
一、我的教学心得
今年的中考比去年中考有了新的变化,试题更加注重基础,更加贴近生活。结合今年的中考成绩,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年中,有以下心得。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教学中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的热情才会高涨。同样的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先接受了老师,才比较容易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对我讲授的物理课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教学过程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学生的成绩,我一直努力强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洁的卷面、工整的笔记和改错本是确保学生们扎实学习的不二法宝。
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了一些新方法。
1、情境教学
学生对物理的实验题目感到特别棘手。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把这些实验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易懂的生活情境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将难化易,效果不错。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
初三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一套模拟试题、一堂习题课,亦或是一道综合题,在讲与练得同时将知识编织连贯。复习时的小结和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网络梳理清楚,备课中注意设置问题,随时抽出某个片断,重点突破,以便于帮助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3、换位教学
老师对课本的知识要非常熟悉,随时能够驾驭课本的知识,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做到。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换位,假如我现在是学生应该怎样学好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从换位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以后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换位教学,老师多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改变学生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我的教学反思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1、学生学习方法和心态问题:
不少学生深陷题海战术不能自拔,以为只要多做题才能提高成绩。这部分学生以后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心理上的指导,课堂内外多给他思考反思的机会,从机械的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其学习的效率性。
部分学生上初三后心态不稳定,有逆反、悲凉情绪,以后对于这部分学生要继续加强思想沟通,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由消极变积极,多给他们希望。
2、偏科生问题:
中考看总分,就像木桶效应,有其中一科较差也会对总成绩产生很大影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给予他们关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让他们重视偏科科目。
3、作业完成问题:
本年作业一直按量布置,但个别学生仍不能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同时与家长做好家校联合监督,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绝不能放纵,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4、努力提高尖子生数量:
我明白在优等生中培养尖子生是未来必须重视的问题,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多给予这部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培养浓厚物理兴趣的基础上指导正确的提高方向,及时做好教师的指导工作,争取在明年的中考中有更多的满分。
三、班主任工作
初三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而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显得无所适从。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变化,顺利度过转折时期,这是摆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务。
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我班的某个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就是缺乏胆量,上课时很少积极发言。针对这一点,我找她谈心,帮她找原因并鼓励她大胆发言。在我上课时,有意找她回答问题,并适当给以鼓励,锻炼她的胆量。通过这样的锻炼取得了一定效。
对于后进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我班有个同学学习很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经常不交,课上、课下纪律不能保证,是典型的后进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只是批评、指责,他的自信心肯定会越来越少,甚至还会自暴自弃。我发现他的足球踢得不错,于是就鼓励他,如果你在学习上能象踢球那么专注,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取得大进步。对于他身上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发现,并且及时予以鼓励,培养他的自信心。对于后进生,我动员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带动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组成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好学生主动承担起帮助他的任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但就是组织纪律性差,纪律松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如今的孩子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接触面广,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但又有着现代青少年极大的弱点即缺乏勤奋刻苦拼搏的精神,这些都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在队列队行训练中表现尤其明显。他们自由散漫,在队列里有说话的、打闹的,无精打采,步伐随便。我向孩子提出要求,从起步到走步,从转体到每一个动作,都给他们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亲身示范,身体力行。通过这些训练,使孩子们体会到严格有序管理带来的效果。
现在的孩子普遍自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不能宽厚待人。这表现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出言不逊,动辄大打出手,拳脚相加。针对这一现象,我教育学生怎样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并以此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处理闹矛盾的学生时,我让学生多做自我批评,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以比来培养学生宽厚待人的精神,学会以宽容和大度之心对待周围的人。
劳动更培育学生德育思想品质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一提起劳动就有厌烦心理,这些独生子女平时干活的机会很少,养成了懒惰的习惯。首先必须得教会学生怎样干活,从扫地到拖地,从擦玻璃到擦墙围子,我都示范指导并严格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批评做的不认真和逃跑的同学,让孩子们知道老师不仅在意他们的学习更注重他们的人品。
今年能留在初三继续任教,我感谢校领导的信任。我会尽快了解学生情况,未来的一年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好的中考成绩。
初中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初中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初三_-_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学,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____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1105班、1106班、11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把教学工作搞好,我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自始至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翻阅报刊,关心教育改革动态,熟读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等丛书,猎涉国内外教育专家及有关人士的教学、教研、科研论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适应以新更旧的教育状况的需要,坚持以校为家,以教为乐,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力争精业。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同事们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主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
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较强
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四、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此期书本所要求的实验,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期末。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不断提中和完善自己,有必要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九(1)、3(2)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出全勤,干满点,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用心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现本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研究三至五年的中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中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
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用心思考,提中课堂效率。
③不完全放下教材,注意回归教材,个性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
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能够提中效率,降低难度。
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
此刻中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潜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个性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中考考查的比率也较中。
4、个性注意学生潜力的培养
中考把对潜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透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潜力的中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潜力,即:理解潜力、推理潜力、分析综合潜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潜力、实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