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28 19:3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路工程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道路工程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 工程测量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城市的市政道路是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它不仅承受着交通的压力,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管线的的统筹衔接。在早期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设计道路的位置,评估其特点,设计出的方案要顺应城市的综合需求,要从多方面进行策划考虑,如排水、热力、电力、燃气、电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选择施工的道路最好能避开管线复杂交叉区域,大幅度的改动路线与管线,不仅花费时间多,而且施工成本高。还可能道路刚好完成就出现破路埋管等不良现象。因此,在选择施工路线时要全方位考虑,并与相关单位作好协商沟通工作,务必探讨出一套理想的施工方案。二、道路施工测量方法

在道路施工中,最先进行的是将工程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精确的放样于设计位置,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其他检查项目如几何尺寸、厚度、平整度等能否达标。道路工程前期的测量基准点复核及布设控制线、后期放样及测量复核工作是道路各分项工程的基础,其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优劣,是道路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准确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更直接影响到分项工程的质量及进度。

2.1平面位置的控制:工程前期的测量准备工作是: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复核并布设控制线;后期是包括对原状地貌进行的横、纵断面测量及碎部放样和测量复核。首先,工程开工之前对作为施工过程中起算数据的点进行校核:业主单位提供给施工单位的起算平面点及高程点是施工单位在本施工段落内的勘测阶段点或是城市等级网点。如果是城市等级网点由于已经受各级专业测绘单位反复校核,可确保准确无误。对于勘测设计阶段选线、定线过程中所遗留的点位则必须进行复核,由于勘测过程中道路的线型长,点位多是为测图而设,其精度是根据地形图的精度要求所确定的,虽然现阶段设计单位基本上已普及全站仪及GPS,这使勘测阶段所遗留的这些点位精度也相当高,经过严密平差后的成果能够满足整体道路的施工生产需要,但是提供给各个施工段落的点是控制局部的,并且往往勘测阶段点位的制作及埋设未必稳固。勘测时间与道路施工时间也会存在一定时间间隔,这需要施工单位在正式开工前必须对非国家等级测量基准点进行复核。

2.2 高程测量:道路工程的高程控制网现今也有全站仪三角高程水准网代替水准仪水准网的趋势。规范中对道路工程高程控制点的精度要求较结构工程略宽,现今的全站仪三角高程水准网在严密平差后的精度亦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岭重丘区,全站仪更能发挥巨大优势。且仪器垂直角测量误差、受环境影响引起的折光系数等误差都对测量结果引起一定误差,因而在细部放样中除非地形条件十分恶劣,在道路工程的路面工程中各工序都应使用水准仪放样高程点。

2.3全站仪、GPS定位技术在施工单位的普及基本上是在2000年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新仪器的操作及使用经验还较少,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这要求在使用高精度先进的测绘仪器时,必须在操作过程中和计算上进行各种校核工作,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再进行使用。

三、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与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这种风气好像还很流行。但如果不分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必须要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准备好或者是做过头了。有关质量管理措施,我们一定要以保证质量、提高质量为前提,从而对质量精益求精,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面面俱到。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公私分明,往往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人情所溶解了。平时严格要求项目中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对质量问题该说到的必须说到,说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记录在案,形成一种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工作习惯,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建设优质工程的目标。

3.1 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

一个好的道路的修建,不仅需要优质的原材料,还需要施工人员具备高操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业务水平,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施工人员与管理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修建道路是一项较为辛苦的工作。树立强烈的责任感,避免施工中的疏忽,修建的道路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标准。

3.2 构建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市政道路管理体系

道路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其职能服务于各个经济部门,它具有强烈的系统协调性。在道路实施之前,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这样保障了施工部门修建的道路高质量,更让道路修建工程透明化。在施工过程重要全面考虑,评估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如后期招标需要一定体系来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总之,高效健全的市政管理体系,不仅加强了道路管理,真正实现了道路现代化。健全的市政道路管理体系必须做到统一领导,管理层分工明确、专业管理等。尤其政府部门要起到领头作用,和谐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的控制。

3.3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关系的工程道路的质量好坏,材料质量占总体质量的75%.因此,必须重点选择材料。选取正规厂家购买合格的材料,避免一些劣质材料滥竽充数,相关部门作好质检工作,避免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期间还要禁止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另外,加大材料的管理队伍,选择的材料监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检验技术与实践经验丰富。严格把好的材料质量关,才能有效保障整个施工过程使用的材料合格,同时提高道路的质量。

3.4 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管理人员是时常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务必做到“三勤”,即腿勤、眼勤、手勤。若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状况,要及时处理,避免异常状况恶化,让质量事故扼杀于萌芽阶段,从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施工技术好的施工员给予表扬与奖励,调动施工员工作积极性。

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首先应加强管理和监控。加强质量管理的方法包括: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审核与分析有关的技术报告或报表;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控制有效。

四、结束语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道路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施工质量。严格要求,加强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针对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要加以防治,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从而更好的强化质量管理水平,完善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将所有的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使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韦瑞江 浅谈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3期

【2】王利永 浅谈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及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3年27期

【3】王群 卜红叶杜倩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7期

【4】周志坚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江西建材》 -2012年1期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

0引言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课堂教学是实施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渠道,高等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和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高效大学课堂已成为了现阶段大学教研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道路工程专业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道路各方面的应用学科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各个领域。道路工程专业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大优势特色专业,是开设道路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在科研实力、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设施设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更为道路工程学科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堂学习在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由于道路工程专业是为培养从事公路建设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因而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繁杂,课程任务重,如在本科期间,道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桥梁工程等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是道路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从事公路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然而通过调查与走访用人单位,得到了部分道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课堂教学效率差应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作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的道路工程都面临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其他专业估计也会不例外。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高本科生的专业素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已成为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1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量大的收益。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2]。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越快越多就越好,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前提,将质量与速度有机结合的教育活动。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3]。对道路工程专业课而言,高效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吸收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课下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关练习题,能够处理一些专业问题。所学知识并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至于用人单位对道路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不满意,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2阻碍高效课堂的因素

2.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明白,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了,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目标趋于多元化[4]。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教师的教授过程重要的多。教师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角色彻底转换过来,课堂教学要以让每个同学都能高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为目标。[5]

2.2学生学习欠主动,态度差,对专业课堂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经过调查,一些学生上课态度确实很差。甚至有很多的迟到、早退与旷课现象。上课时,只有教师提醒学生这个专业知识点要记笔记,某些学生才很不情愿的拿起笔来,还有的学生居然会选择拿起手机对课件进行拍摄,这是对课堂极不认真的表现。有的学生上课故意选择后边的座位而舍弃前面利于听讲的座位,玩手机、看小说、睡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来到教室只是为了应付某些老师的点名政策,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代替自己所谓的“好哥们儿”签到,学习的氛围是如此的差劲。他们并未认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许有些同学可以认识到道路工程专业课堂的重要性,但是处在如此学习氛围中,可以明哲保身的学生又有几个呢?这样下去,所谓提高课堂效率,无非是天方夜谭。

2.3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

任何事情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有效、高效的评价与管理[6],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例外。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能激励教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简要地说,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只有让教师充分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才能为使自己以后的更加优秀指明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是老师了解自己授课情况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对我校学生而言,在道路工程专业课程课堂上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适量的给学生做课堂测验,当堂课当堂测试,评出优秀与否,并适当的进行成绩奖励与惩罚,从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听课质量。

2.4教师的备课重视程度

在确立了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就应该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预先考虑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想好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对讲授的内容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还要对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梳理。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备学生是在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主动的掌握课堂知识。另外,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应用、实验的操作等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达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课前教师必须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写好每一节教案。

3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深化教学新理念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育授课理念。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师长”变为“学长”,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作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学生对课堂认识的最直接通道。教师在对道路工程专业课学生授课过程中,应该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模拟等等形式合理地利用起来。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勤加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自己的学生和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才能较好的引领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题,非常有必要使“讲堂”变“学堂”。学生本身要对道路工程专业的学习有个详细的规划,设立学习和专业素质提升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断地提升和塑造自己,对于不好的学习习惯,要积极改正。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并且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与其他同学要互帮互助,养成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遇到问题首先独立思考,尽量课堂上配合老师。

3.3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变得“模式化”了,就显得非常呆板、没有课堂活力,所以要构建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结构必须要进行改进。

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道路工程专业课基本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阶段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模拟实验为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有些脱节。据用人单位反映,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佳,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校要求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课授课的老师必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须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据调查,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听到生动形象的工程实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那样将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足,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难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将工程实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教学效果良好。

3.5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

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要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需求,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教育制度。教学监督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任何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都很难,而没有高效的监督体系,也不可能出现高素质的教师。适当的监督体系可以使教师的素质普遍提高,也是不听话,贪玩学生的警钟。所以学院领导要做好审查工作,定期组织院督导专家进行课堂听讲,了解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的听课状况和整个课堂的效果。

4总结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满足市场上对本科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并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阻碍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期待对于推进大学专业课高效课堂来说,能起到一点点启示作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与其更多的思考和关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培养具有优秀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出发,扎扎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龙宝新,张立昌.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4,01:31-38.

[2]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122-129.

[3]罗海东.关于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4]龙宝新.论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52-56.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造价问题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增多,尤其是公路工程项目以及城市市政工程增速不断加快,在建立完善交通体系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在工程建设中,加强造价方面问题的研究,对于管理和控制造价,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意义[1]。

一、市政工程以及公路工程造价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分析

1.在成本控制阶段缺少动态管理机制

道路交通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造价高低存在直接关系,由于道路交通工程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波动加大,投资周期长,因此须重视动态管理,对材料成本的差价进行调整。国内工程施工存在以概预算的定额为基础造价编制,在材料、人工定额消耗基础上制度预算价格机制控制成本,而由于实际成本消耗与预算存在较大出入,这一制度中落后于当前的工程状况,对造价的实际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2.缺乏控制工程设计投资的意识

道路工程受地理环境、地域环境影响较大,在设计施工中需要重点研究以上因素,但实际上工程设计者常一味追求高品质的设计标准,忽视项目的经济性,造成后期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也为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对比,加之设计者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时间较少,是工程实际情况掌握不到位,也间接造成了材料与人力资源浪费,提升了工程成本。

3.工程竣工时结算制度较为混乱

在道路交通工程完工后,关键环节便是对项目的核查以及结算,在实际结算流程中,承包单位为获取高额利润,常虚增耗费,谎报成本,而发包方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因此如果双方缺乏必要沟通,容易出现扯皮现象,影响正常结算。这一混乱场面的出现,会因为纠纷的存在而增加工程造价。

二、国内公路工程以及城市道路工程的造价区别

1.二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

第一,国内公路道路工程与市政工程采用的定额各不相同。国内公路工程受大范围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多数采用的是国内统一标准的定额[2];市政道路工程还受到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主要利用的是地方定额,即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定额。

第二,与公路工程相比,市政道路工程更容易受到城市布局等多方面环境的影响,存在更多的施工方面的干扰因素,因此,市政道路工程产生的管理费用明显高于国内道路工程。

第三,市政工程在使用材料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以及要求,因此工程单价更高,例如,在二灰层的利用方面,国内一般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碎石基层厚度高于10cm,而市政工程的基层厚度一般小于4cm,要求有着更高的级配。

2.市政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重点分析

(1)市政工程的土方造价更高,且在城市外运中须持有通行证的卡车才能运输,增加了造价成本[3]。

(2)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照明费用不断增加,加之城市标准较高的绿化要求,市政工程建设中,绿化费用、购置设备费用方面支出增大。

(3)施工工程施工时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城市地下管网纵横交错,费用较高,加之绿化支出、后期的维修养护费用是道路建设不需要进行归纳分析的资本支出,市政工程建设成本由此增加。另外,市政工程施工在城市规划限制下,不能阻断交通,只能进行分幅施工,工程施工更为复杂,无形中又增加工程成本。

3.计算安装工程成本时的区别

市政工程费用包括直接费用、直接工程费用、企业管理费用、间接费用等几种[4]。直接工程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人工费指在概预算中直接付出的工程建筑安装过程产生的定额人工开支费用;材料费用指工程施工消耗的、用于构成工程实体的构配件、成品、零件、辅助材料以及办公用品等使用量以及材料周转的摊销用量,再按照当地材料的预算得出的总费用。直接工程费用包括机械施工使用的费用,主要为概预算中确定的定额机械台班的数量,折合为对应的机械使用费用以及机具使用费用。

另外,其他工程费用包括了夜间、雨季、行车干扰以及冬季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临时设施费用,工地转移费用等。企业管理费用为工程安装企业在生产施工时产生的管理费用。 项目的费用包括工程变更签费、工程分包费、排污费、定额测定费等。而公路工程的直接工程费与市政工程相同,其他项目费用还包括职工探亲路费、取暖补贴等[5]。

三、案例研究

上海北青公路改建工程是青浦建区以来首个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需要由原来7m宽三级公路改建为16m宽的二级公路,涉及了7座桥梁,里程长度为7.732公里,总造价为9600万元。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建筑安装费用如下。

表3-1北青公路改建工程建筑安装费用表

从以上道路建设工程的例子中与之前提到的市政道路工程对比可以分析发现,市政工程与公路工程在取费方式、定额措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点,因此最终获得的价格量也不相同,所在对市政工程以及公路工程进行定性时,需要仔细分析二者区别以及联系,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不同工程类型的造价、计价方式方法。

四、结语

当前,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对国内的建设行业存在的客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区分市政工程以及公路建设,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方法,国家多次修改改进了工程建设计计价方式方法。无论哪种工程建设,都加强了对分项工程中综合单价的利用分析,以便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彭江丽.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7):89-90.

[2]蒋卫,伍奎,齐志刚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9(36):56-57,.

[3]杜光磊.道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23-24.

[4]闫风寨.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J].科技信息,2009(28):45-46.

第4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各专业教育领域中广泛展开。我校市政工程专业立足对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的分析,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实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并对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分析整理,使其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相对应,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相对应。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市政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紧密结合城市建设行业发展,面向市政工程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文化水平与素质,熟练掌握市政行业施工、测量、预算及工程管理等相关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创新服务意识,能够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行业中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确立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为确定市政专业的职业能力,我们对市政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对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了解该专业就业岗位群,并对人员的素质、职业能力、知识、证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了解从事市政专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市政专业就业岗位群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施工技术,岗位包括:施工员、测量员、钢筋翻样、顶管操作等技术人员,二是施工管理,岗位包括材料员、质检员、造价员、绘图员、安全员等。

专业知识要求:具有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各项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具备继续学习提高的基础。

技术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市政道路施工现场质量、资料、安全和材料的基本施工、管理、质量检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管理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专业素养,安全文明施工的良好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胜任现场管理工作。毕业后能获取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相关资格证书。

3 构建市政专业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根据岗位群确定该专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建立了职业基本技能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职业方向技能三个模块。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出发,根据市政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术能力需要,又将市政专业设为二个专业方向(1)施工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学生道路、桥梁、排水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能力,具有绘制工程图、进行工程概预算和资料管理能力。(2)施工技术方向:培养学生从事现场测量放线、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胜任道路、桥梁、管道施工和质量检测等技术工作,并能进行质量验收等能力。

经过调研和考核证书的要求,围绕就业岗位,确定市政岗位的技能训练项目并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方向技能三个模块。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是必修模块,专业方向技能根据专业方向需要设置。

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突出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从入学开始直至毕业都穿插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主要实践有:一年级的专业认识实习、测量实训、绘图实训、材料检测实习等,二年级的道路工程施工实训、管道工程施工实训、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等,三年级的工地施工管理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的模式,鼓励专业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训练、工学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手段上,探索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等新模式。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和全国技能大赛的能力要求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学校举办的测量大赛、工程算量大赛、CAD绘图竞赛各类技能大赛,部分学生获得全国竞赛奖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设备的建设,建立了道路实训场、水泥实训室、沥青实训室、路基路面检测实训室,完成土工试验、沥青检测、水泥及砼试验、材料力学试验、路基路面检测、道路CAD实训、GPS及全站仪仿真实训方面教学、满足了科研和培训的需要。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教学与生产实际更紧密结合,我们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还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各阶段工学结合和技能培养,使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有机结合。

在课程建设方面,课证结合,考虑到学生毕业考取建造师、造价师等需求,我们把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物等资格认证科目内容融入到《法规》《道路施工》《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掌握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所必需的知识,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4 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检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考核与评价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改变以往的学科本位的评价,注重能力本位的评价,注重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评定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我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以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结合职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方向技能进行考核,在学校教学考核的同时,结合企业技术人员打分进行能力考核与评价,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我们还聘请企业专家对道路施工、计量计价、道路勘测等课程进行命题,建立市政专业试题库,实现考试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对接。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采用讨论发言、撰写论文、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考核,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绘图、CAD、钢筋绑扎、构筑物砌筑等科目我们采取专业技能大赛,请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评委,按照企业标准共同评价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还在各项实习实训中聘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以企业为主,教师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也要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将企业和学校的考核标准和评价形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更符合基于能力本位的道路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和.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黄尧,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作者简介:

宋梅(1968-),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39-02

随着国家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交通土建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相继开设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但是,各类学校的道桥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学生的岗位能力无法满足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究其根源,一个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而课程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体现了教学与岗位需要相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特色。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由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一线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并结合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掌握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技能要求,从而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研发现,我院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是范围内的公路建设企业、公路监理企业及公路养护部门,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测量、施工、试验检测、监理等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主要是测量员、材料员、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等,经过几年的工程实践,慢慢向中高级岗位,如施工工长、质检部部长、工程部部长等发展。

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公路施工能力、测量放样能力、试验检测能力及施工管理能力。

针对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技能要求,结合我院学生的生源特点,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如下定位:主要培养具备道路与桥梁生产一线必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与企业岗位对话,以生产岗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公路工程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系统开发教学项目和实训项目。

(二)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前期的调研,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的岗位群分析,得到本专业对应的工作范围,也就是所说的职业行动领域;对各职业行动领域职能进行分析,得到每一个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基本行动领域;分析整理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学习领域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就得到了本专业职业岗位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本主线,课程开发的逻辑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重新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方向拓展模块等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三、专业核心课程确立及建设

通过对公路工程工作岗位的能力分析,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确定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材料、路基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这5门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这5门课程按生产工作过程设置教学内容,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实训设备并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目的。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要真正体现工学结合, (下转44页)

(上接39页)按路桥施工项目工作过程设置课程结构,以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制作电子教案、课件、习题库及试题库。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更要突出对学生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主要由课内实践教学、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组成。我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变课时结构,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为302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为183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61%,极大地满足了公路工程工作岗位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

2.按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精心设计综合实训项目。

(1)认知实习:在学生入学时或者是在课程进行中,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到公路桥梁施工现场进行参观,了解工程结构物各部分的结构和组成,认识路桥工程各主要构造物并了解其基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树立初步的专业思想。

(2)道路工程制图与CAD实训:学生通过运用AutoCAD命令来绘制专业的道路工程图,做到将道路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有机结合、AutoCAD与专业图相结合,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图识读能力与计算机绘图能力。

(3)工程测量综合实习、实训:普通水准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四等水准测量,视距测量;大平板仪测图,小平板仪与经纬仪测图;测量技术综合实训。

(4)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第四、五学期,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及本专业明显的季节性,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行“春去秋回”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本地区的施工期一般在每年的5月至11月,因此我院安排学生在第四学期的开学初至5月1日,在校内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从5月1日开始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师傅带徒弟式的综合实习,进行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直到10月末工程建设项目完工或停工时,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几项涉及到施工方面综合技能的重要的、大的实训项目,如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课程结构完全是C类课程,通过本阶段在校外实施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等综合实务能力。

(5)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学生直接到各类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边工作边学习,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由企业的高水平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五、结论

我院以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为根本出发点,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目标符合高职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按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体系进行序化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工程施工过程,教学内容满足岗位的工作需要,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JSY12287

参考文献:

[1]罗云军.高职路桥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

[2]覃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3,(4).

[3]樊伟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以导游实务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

第6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1 市政道路养护的重要性

俗话说:城市道路“三分在建,七分在养”,这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否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建设部新的《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正在积极倡导预防性养护,努力改变过去“坏了再修”的旧观念。城市的道路是我们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城市道路的好与坏关键是道路的养护,路面养护的预防是行之有效的道路养护的技术。在维修道路的工程过程中,我们要确保道路维修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划化,其实就是要对道路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相应的道路养护,这也是对保障道路畅通、路面的完整的有效保护。

2 当前的道路路面养护状况分析

2.1 交流量剧增,加快了道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重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其次,随着养护成本增加,职工、增资幅度加大,养老、医疗、统筹费用等负担过重。致使公路养护经费不能适应公路管理养护的发展需要。再次养护队伍不健全,加之个别人员素质偏低。体制不活,难以适应专业养护走向市场化,养护的技术质量。由于计划经济的理念,事业单位的观念深刻。职工承受的能力很脆弱,因此,彻底改革难度很大。广大群众认识仅限于修路,忽略了爱路、护路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路的使用年限与质量好坏直接与他们的经济紧密相连的重要性。

2.2 管理上问题

由于现有体制问题,现存在运行机制矛盾,上级管理单位就下级管理单位对维护单位提出的一些要求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维护单位自我巡查、自我发现问题、预先解决问题的良好维护习惯尚未形成。目前各单位或多或少都有巡查,但巡查不细致,巡查覆盖不全面,巡查以查处违章争取小工程为主。对设施巡视的程度不高。巡查不力直接导致维护不到位、不及时。造成一些设施病害长期存在。在较为复杂、较为困难的地段、部位维护不到位。部分区监管单位处罚与管理相分离,不利于管理落实。

3 市政道路养护措施

3.1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

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养护手段

3.2.1 灌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3.2.2 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论文。

3.2.3 沥青混凝土罩面

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3.3 管理部门也要转变管理观念,实施一些有利于市政道路养护的措施

如重视道路养护管理相关制度、标准、规范的制定,完善维护管理模式,促进管理单位和维护单位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道路护管理者必须弄清楚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便于实施相应的养护的预防技术。实施养护的预防时机就应该是在路况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或者是有某些病害先例时进行,如果构造损坏出现,那么养护的预防措施就不再是最佳的选择。明确责任到人头,建立健全的养护道路管理的制度。如:各地区人民政府、各执行机关及交通管理部门,一定要保证道路在管理上和养护上达到长期有效的监督、有效科学的引导及管理的明确。

3.4 加强信息沟通

在市政道路养护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推进养护进程的市场化,发挥现在的市场竞争机制。利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查处损坏市政道路的行为,学习市政道路养护做的好的单位的管理经验,共同研究讨论,成立行业例会制度,以便于好的经验的研究成果的及时共享。在道路维修和长期的养护中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路,建立健全的道路的有效管理和考核的机制。通过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使不同地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道路管理和养护,保证维修的质量以此发挥长效职能,确保道路工程的有效使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步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市政养护部门也对道路的养护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也做的越来越好,我国的城市道路养护工作已经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技术发展。不仅如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将不断的探讨和实践,科学、合理的进行道路维修,并且还要加强道路养护,保证道路工程质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城市道路维修与养护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字】设计阶段市政工程造价途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1、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及工程造价资料分析表明,各阶段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一般规律为: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约为20%,技术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约为40%,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约为25%,很显然,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在设计一开始就将控制投资的目标贯穿于设计工作中,可保证建设项目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

2、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设计阶段通过编制设计概算可以详细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其更趋于合理。

3、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会使控制工作更主动

由于市政工程具有单件性、价值高的特点,采用被动控制等事后控制的方法,只能发现差异,不能消除差异,也不能预防差异的发生,而且发现差异时损失往往已经发生。如果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即先按一定的质量标准,列出市政工程每一分部或分项的计划支出报表,即拟订造价计划。在制定出详细设计后,对照造价计划中所列的指标进行审核,预先发现差异,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异,使设计更经济。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技术与经济相分离

由于受传统和设计习惯的影响,市政工程项目设计往往由道路、桥梁、给排水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造价工程师待项目方案确定后再就工程造价进行核算。而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中往往更加注重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安全性能,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

2、设计取费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设计收费标准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及建设规模的大小,设计图纸质量好坏、投资是否超限与设计费没有太大关系,导致在项目设计中,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优化过的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所以不能调动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的积极性。

3、重施工 轻设计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普遍存在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建设单位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上,而忽视设计阶段程投资的重要影响。由于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仓促上马后又对设计方案进行较大改动,造成实际投资超出批复投资,以及在项目设计阶段就由于急于开工建设,设计周期被不合理压缩,造成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不能进行设计优化等工作,导致“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时有发生。

4、设计阶段缺乏监督机制

在我国目前推行的建设监理试点工作中,虽然要求针对设计阶段实行监理,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许多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没有开展,监理往往局限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度和费用的控制。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建设项目设计水平的提高,使得设计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市政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1、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是采用价值工程理论就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是设计阶段的首要步骤和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手段。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理论,按照“功能提高,造价降低;功能不变,造价降低;辅助功能在允许范围内降低,造价大幅度降低;适当提高造价,功能大幅提高”等原则,才能在优化设计过程中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最终推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应按照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投资总额组织进行限额设计。其具体内容就是按立项批复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阶段审定的投资额作为下一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总体目标。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有力措施。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投资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种是按照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称为纵向控制;另一种途径是对设计单位及其内部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进而保证项目设计质量、控制工程投资的一种控制方法,称为横向控制。日常的设计工作实践证明,限额设计是促进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同时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

3、增强采用标准设计意识

市政工程标准化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设计。它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组织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采用标准化设计在保证设计质量、工程质量的同时,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设计效率,并有利于节约建设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4、积极使用可再生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有城市道路的改造工程也逐渐增多,改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旧道路工程材料,过去这些废旧材料通常采用填埋等措施进行处理,不仅占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活环境产生污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对既有道路改造的项目设计中,道路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在北京市某区的道路改造工程设计中,道路基层设计中采用既有路基层冷再生技术,即将既有路结构层按面层和基层、石灰土底基层进行两次铣刨回收,面层和基层铣刨料水泥稳定后作底基层以替代二灰土底基层,石灰土底基层铣刨料用于路基高程调平。冷再生处理底基层较同厚度的二灰土基层降低工程造价36%。道路面层设计中采用胶粉改性沥青砼,其是以废轮胎胶粉作为改性剂加入沥青中并辅以其他化学助剂,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对沥青进行改性最终形成性能稳定的新型铺路材料。胶粉改性沥青具有降噪声、耐高温、抗车辙、寿命长等优点,其每吨的材料价格较普通改性沥青砼相比降低15%,本项目道路面层设计中采用的胶粉改性沥青砼,在解决越来越多废旧轮胎带来的“黑色污染”的同时,合理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实行设计—建造即工程总承包方式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是工程建设生命周期中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设计是对项目产品的详细和具体的描述,施工是根据设计描述建造项目产品。由于我国的建筑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把设计与施工截然分割开来,设计、施工的承包停留在平行承包的模式上。这种模式缺乏在一个主体下的有效控制,协调成本高,难以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设计与采购和施工的脱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采购和施工的返工,从而提高了造价。采用设计—建造承包方式,设计、采购和施工有一个工程总承包公司或设计与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承包,承包商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全面负责,这样能实现在一个主体下对设计、施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深度交叉和内部协调,有利于设计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全过程和整体上考虑和处理工程问题;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能更好的配合设备、材料采购和施工;同时能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在确保项目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6、加强设计阶段管理,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在设计监理还不能大范围推进的前提下,进行图纸会审是加强设计阶段管理的有效途径。在设计工作完成后,应组织各专业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对图纸的技术合理性、施工可行性、工程造价经济型进行全面审核,及时纠正设计中的各项缺陷以及工程投资中有无重复及漏项的现象,使得设计文件更加准确,降低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完善、设计变更而引起的投资增加风险。

四、结语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受相应外界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通过设计阶段降低市政工程造价途径和措施的探讨,提高人们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使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得到较为合理的控制,提高建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童沈勤 吴任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2] 黄建国 徐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浅析[期刊论文]-硅谷2008(23)

[3] 张茹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成本控制[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第8篇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 研究性教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73-03

一、前言

“研究性教学”理念,作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新向度日益受到关注。教育部自2005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 年)等文件,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来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传授和获取而展开。而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用来解决问题或有所创新。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多强调主动探究,它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水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我校入选第二批试点学校。以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在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路桥实践性教学环节走产学结合之路的改革探索”曾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毕业论文结合科研课题,创新实践催生应用成果”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但对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样大规模、系统性地推进研究性、实践性教学则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探索和实践。目前,我院已确定本科层次的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内涵和指标体系。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该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路基工程与路面工程,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基与路面工程的设计原理、设计标准、计算方法及施工方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能进行路基及路基稳定性、挡土墙、路基路面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等内容设计与计算;能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病害与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所需要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培养道路工程研究性和应用型人才起重要作用。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上根据我校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重点讲解设计、计算与施工等内容,并辅以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生产实习等环节进行强化和巩固,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统一。教学手段已采用多媒体,并增加了课程实验所需的仪器,安排了实习基地,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采用研究性教学,并依托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单位或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一个兼具研究性教学特点、又能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中,将研究性教学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两大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根据我院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定位,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建设定位于教学与研究并重,考研深造与本科毕业就业并举, 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这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关系到参与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标准的达到与否。要做好这一点,需将本科阶段的研究性教学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有机融合。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首先,增强学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选择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工程基础实验、工程专业实验的操作技能、工程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工程综合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实验,使学生对典型道路工程的结构、设计和建设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对工程质量、安全、经济与组织管理等有深刻的理解,建立一个道路工程大系统的观念。其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以及想考研的同学,通过实际课题的参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性教学方面,教学中采用与研究性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授课方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探索精神。结合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特点,通过研究性教学,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引导学生从记忆应考型向科学研究型与应用型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搜索、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体协作能力,并提高语言表达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为其日后成为专门性研究人才或卓越工程师打下基础。

三、方法和措施

(一)提炼核心问题,讲授课程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课程内容中提炼问题。提出的问题可分为如下层次:基于课程内容主线的核心问题,基于知识模块群的综合问题,基于知识点的具体问题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在完成作业和习题的过程中也会发现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关键问题,让学生掌握获取课程基本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观点、小组讨论、辩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建立基于问题的研究式教学模式,能加强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而关键问题的选择,则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非常熟悉并全面透彻地把握。

(二)选择经典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路基路面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案例很多,实用性比较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学习和运用知识。将实际案例与学习连接在一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如何利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来寻求解决工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结合工程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开展课堂讨论,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使讲授的理论知识内容更加具体、明晰,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路面病害与防治是路基路面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路面病害形式和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讲解路面病害的成因和防止措施时,先让学生对校园四周的道路病害进行调查,再归纳实际工程中预防和减少路面的技术措施及其机理,并探讨如何加以维修养护,让学生自己加以总结,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再通过必要的课堂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强化学生对路基路面从设计到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知识点的掌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并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三)改革课程设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方案由学生自主确定,并结合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立项教改课题《土木工程系列课程设计的优化与实践》,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挡土墙和路面结构的设计。同时根据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知识,综合分析原成果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在各阶段实习和实践活动中,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四)鼓励参与课题,培养科研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根据课程知识结构进行讲解,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依托,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来达到教学目的。而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教学的导入点,要求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研究,学会运用开放性资源,需撰写研究报告,并开展课堂讨论。如果研究课题选择得当,则学生就会随着问题解决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学生就会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就会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利用图书资源和网上资源,并提供了一些关于路基路面工程方面的研究选题,引导他们关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路基路面施工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科研小组活动,培养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表达训练、课题成果展示和介绍,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五)重视生产实习,对接工程一线

按照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需要达到的工程能力要求,选择交通工程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一定数量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提供全面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企业和学校双导师指导,以交通领域相关工程实际项目为载体,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究,挖掘学生的工程创新型潜质,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

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得体会如下。

1.实施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的“研究性教学”,以小课题的探讨与研究等为教学的切入点,依附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材,让学生在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的潜能。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创立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3.在路基路面课程教学中,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与研究性教学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我院先后有多名同学考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而到工程一线就业的同学,在设计、施工单位都能很快进入角色,保持了我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优良传统。

4.做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研究性教学之间的融合,不仅不会使两者产生矛盾,而且还会使其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 参 考 文 献 ]

[1] 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第9篇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1.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

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赵青 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第10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实施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该计划的实施: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2010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探索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开办的。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力学、结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先进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知识,突出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大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教学,注重和加强实践和创新教学环节,配备高水平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指导。开设科技前沿专题讲座,参与国际工程实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土木工程优秀创新人才,力争与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培养模式接轨。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和综合素质形成逻辑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得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力提倡和着力推广。该文着重介绍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一项探索性试验设计过程及其效果。

1 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与研究相统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主体[1]。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体系,研究性教学主要有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三种典型的教学方法。

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使得学生处在面临问题的决策者角色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课堂,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必须以不同的方式被激活。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互相学习。教师一般都是专家,但他们很少直接告知学生专业知识。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用在商业学院和公共政策学院教学活动中。例如,1908年已被用于在哈佛商学院和公共政策学院。教学案例研究是全球顶尖的商学院进行核心功能。他们常常组织比赛确定最佳的新的教学案例。商业案例是模仿或模拟真实情况下的文档。案例陈述的现实让读者参与其中。案件往往说明企业或政策形势需要解决问题,还包括课堂讨论和研究的其他信息。在没有明显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提供了充分的事实基础上激发学生获得一切可能的结果。作为现实的模拟,案例必须具有三个特征:一个重要的业务问题或问题。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没有教育价值;充分的信息基础;没有明确的结论。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选择和组织案例,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1.2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是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正式提出来的[2]。它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要求学生将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构造成模拟实际生活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现更加复杂和深入的问题。

因此,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等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的重要的评价标准。

1.3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思考策略和该领域的知识[3]。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知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有效的协作能力和内在动机。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方式[4]。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他们已有的知识,需要知道什么,以及如何和在哪里获得新的信息,可能会有益于该问题的解决。教师的作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支持、指导和监控学习过程。导师必须建立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并鼓励学生,同时也拓展他们的理解。

Barrows定义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型为[5]: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2)学习是学生小团体做的,理想的6~10人。

(3)教师指导学生而不是教学。

(4)以问题为基础组织和激发学生学习。

(5)问题是设置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是刺激的认知过程。

(6)学生通过自我导向学习获得新的知识。

基于问题的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风格达到几个主要标准:首先,要有一个与教师科研相关的“学习中心”,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围绕该中心。第二个标准是必须有一个驱动问题,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也不能有一个预定的结果,它应该要求学生使用的先验知识来所有可能的结果。其他标准包括建设性的调查研究、学生的自主权等。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主要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

2 土木工程探索性试验设计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了“探索性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计划内实验教学内容,从而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通过科研与教学融合,切实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介绍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设计所申报的“探索性实验”教学项目“沥青混合料多轴加载试验”。

2.1 提出问题

最新版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单轴压缩、单轴拉伸、小梁弯曲和劈裂试验等。试验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试件处于单轴或双轴应力状态。而实际沥青路面中,沥青混合料处于多轴受力状态,承受压缩、拉伸、剪切的交互作用。因此,现有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装置与方法无法模拟实际沥青路面材料的多轴受力状态。

2.2 分析问题

为了模拟实际沥青路面材料的多轴受力状态,采用如图1所示的试验装置。通过转动的橡胶轮胎带动圆柱体试件转动,试件受到橡胶轮胎的表面摩擦力F和铅垂方向的压力P作用。同时,在试件水平方向施加压力Q。从而模拟实际路面材料多轴受力状态,使得试件承受压缩、拉伸、剪切的交互作用。

2.3 试验步骤

(1)试件制作。采用击实法、静压法或旋转压实法制作的圆柱体试件;或在轮碾法制作的板块状试件中钻取的圆柱体试件;或在路面中钻取圆柱体的芯样。

(2)安装试件。将试验室的环境温度控制在试验温度±0.1 ℃范围内。加载前,保温时间为90~120 min。

(3)水平方向加载。通过水平加载油缸对试件施加水平方向拉伸或压缩荷载。

(4)铅垂方向加载。通过铅垂方向加载装置在橡胶轮上施加荷载,从而在试件中部上方施加铅垂方向荷载。

(5)启动橡胶轮驱动马达,使得橡胶轮单向旋转,转速为1~100 r/s。

2.4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试件转动一定次数后,量测试件中部加载位置的直径,计算直径变化率。加载后试件中部直径的变化百分率计算公式为:100%×加载一定次数后加载位置试件直径/加载前试件直径。

同时,量测试件长度,计算加载后试件长度的变化率。加载后试件长度变化百分率计算公式为:100%×加载一定次数后试件长度/加载前试件长度。

教学过程中,共15位同学参与该项试验,分为3组,每组5人(表1)。

3 教学效果

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有助于把学生纳入教师的科研项目,驱使学生调查研究,组织讨论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授课教师与同学们一起通过该试验项目掌握了实际路面材料的受力状态,并创新性的设计了“沥青混合料多轴加载试验”方法。依托研究成果申报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在国外SCI源刊投稿论文2篇。

4 结语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和综合素质形成逻辑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得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力提倡和着力推广。本文着重介绍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一项探索性试验设计过程及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部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厂区规划思路管网综合环境工程

1建设背景和现状

1.1建设背景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地43万m,总资产11亿多元,现有职工1400人。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地处黄河以北的盐场地区,南临盐场路。盐场地区隶属兰州市城关区,与市区虽一河之隔,建设却未同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环境差已成为制约盐场地区发展的瓶径,2004年《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报市政府通过,规划中,盐场地区被定位为兰州市重要的文化、科研、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基地和城市北部的生活居住片区,明确提出推动兰州市城市规划的主轴由原来的东西长轴向南北短轴转变,实现城市布局的均衡发展。这将给盐场地区的发展带来契机,也将给该区域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1.2项目现状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厂区占地约30hm,厂区内除办公、生产建筑和道路外,基本上全被绿化地覆盖,是环境优美的园林单位,但建筑物陈旧、基础设施配套差。

本次整改道路属于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区内路,共6条,总长2.1km。除3号路需要拓宽建设外,其余道路均在已有道路基础上整改,目前厂区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1)路面破损:已建道路大部分路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断裂,局部路段路基明显下沉,两侧道牙破损严重。

(2)线形凌乱:厂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旧路在建设中没有太多考虑线形要求,施工不严格,致使现状道路中线凌乱。

(3)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厂区初始建设年代久、历时长,缺少整体性和统一性,厂区路网、管网、办公建筑等配套设施陈旧、凌乱,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

2建设必要性分析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厂区内绿树成荫,草地连片,6号路两侧挺立着许多大树、古树,围墙内侧的梧桐、梨树每年春天花满枝头,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单位,但基础设施陈旧,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润2.08亿元。截至2008年9月底,已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列甘肃省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名。但厂区建设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彰显不出该单位的时代风尚。

(2)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职工1400人,是国家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软、硬件平台,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可为各生产组团提供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优化厂区布局,改善区域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3工程设计

3.1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生产厂区内6条道路整改设计及配套设计、厂区总体规划设计。

(2)设计内容:对道路工程,给水、排水(雨水和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管线综合及道路景观,综合规划等内容进行方案设计,同时针对横断面布置、路面结构的选择、排水系统、环境景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3)功能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功能定位为厂区道路和厂区综合规划。具体功能有:

a.拓展厂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形象;

b.整合现有景观资源,建成花草品种齐全、植物搭配协调的生态园区;

C.提高基础设施档次,推动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3.2设计原则

(1)处理好建设项目和工程现状的关系。(2)利用已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力求工程设计体现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3)处理好道路和现状道路的衔接,尽可能提高技术标准,使平、纵线形合理组合,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

(4)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和雨水排除方式,合理布设各类管线,做好管线综合工作。

(5)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道路建成后的后续工程:如办公楼和生产车间等改造建设的衔接。

3.3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3.4厂区总体规划

3.4.1总体规划思路

(1)根据企业办公、生产需要,结合场地、生产流程、环境、安全和美学的要求,对总体空间和建筑物合理布局。

(2)以道路为依托对各种管线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为管理和维护提供方便

(3)明确厂区建设规模和风格,如:彻底、逐步地改造还是在旧貌基础上局部改造,将单位园区建设成现代化的企业园区还是突出行业特点、企业独特风格和企业品牌等。

3.4.2专项设计思路

专项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

(1)建筑物规划

建筑物的布局规划是以生产流程为依托的,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空地、建筑物、运输设施,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办公资源、划分明确而便捷的生产组团。

(2)道路网规划

道路网布局以生产组团为依托,只有在生产组团划分明确后,相应的道路网配套设施才能有效跟进,如:该生产区主要通行货物运输车辆,则道路功能主要为交通功能,各生产组团的关联程度也决定道路的布局。

(3)管网规划

管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排水、上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与区域内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合理的管线规划,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但管网规划也需要大量详细的资料和数据,如:人口、生产工艺、生产用水量、生产废水量、需要特殊处理废水量等,电力也是如此: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等,在市政项目建设中,多采用综合管沟和综合直埋的方式,但在园区规划,更多的是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生产需要、用地需要,结合园区建设进行。

3.5道路工程

3.5.1平、纵、横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面临两种选择。

方案一:整改的6条道路均在旧路的基础上布设平面线形,可以避免砍伐旧路两侧树木,但旧路线形也存在问题,由于旧路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道路中线不通直,局部扭曲。

方案二:重新布设线形,沿线绿化和部分树木遭到破坏。

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案一。

(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遵循《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尽量不破坏旧有景观,并考虑与将来建筑物的改造建设衔接。

(3)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有两种:6m和5m,除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形式外,其余道路断面宽度均采用6m。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可以保证两侧树木不被挖除。3号路旧路宽度只有3.8~5in,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拆除部分楼房散水台阶、改移管线等。

3.5.2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充分考虑到所建道路均为厂区内路,车辆少,行人多,对路基和路面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同时结合考虑气候特征,自然区划、施工条件等因素,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路基稳定、路面耐久的原则进行设计。

结构层总厚度48cm,组合形式如下:

18emC30混凝土路面;

30em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土。

土基:原(填)土夯实,保证规范要求的含水量和压实度。

3.6管网工程

3.6.1排水工程(雨水和污水)

方案一排水设计思路:

(1)道路范围内雨水主要采用路面排水。道路两侧多为绿地和树木,道路宽度5~6m,路面范围内雨水量不大,考虑到兰州总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气候特征,建议采用路面排水,将道路范围内雨水排人两侧绿地,充分利用雨水浇灌绿地。为了防止大量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绿地与道路之间设置渗沟进行排水。并建议在今后厂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两侧一定宽度内均设置绿地,增强道路的空间和景观效果。

(2)低洼区域雨水与污水排除相结合。对局部区域雨水汇集并排除困难时,采用雨、污结合的方式排除积水。

(3)污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入预留空间。

方案二排水设计思路:

雨、污分流,分别埋设雨、污水管道,在道路范围内,按40m间距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这是市政道路设计中常用的做法。

本次设计推荐方案一,方案一结合了厂区实际情况,结合绿地灌溉,避免了部分管道施工,减少了管道的管理和后续维护工作。

雨、污水管道设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线采用直埋敷设,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基础下做20em厚砂砾垫层。

3.6.2给水工程

给水设计思路:

(1)给水管线兼负载区低压消防任务。

(2)给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人预留空间。

(3)设置的给水管道应符合远期管道通水量的要求。

给水设计:本次设计方案考虑生活、生产用水和消防、绿化用水,给水管布置在道路两侧绿带内,当道路两侧不具备绿带的条件时,埋设在道路范围内。给水管线采用PE200塑料管,管道直埋敷设,管道埋深1.0m,下设砂砾垫层。消火栓:消火栓为地下式,设置平均间距120m,消火栓直接设在给水管道上。

3.6.3中水设计

兰州虽是“两山夹一水”的城市,但也是缺水的城市,气候干燥,每年为树木和绿化浇灌消耗掉大量用水,目前,中水利用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工程也逐步得到实施,比如:彭家坪高新技术开发区道路网建设中就全线敷设了中水管线,在雁滩南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利用大面的草地净化、过滤雨水和部分污水,然后重新利用,浇灌树木。作为生产园区,应结合生产用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

3.6.4照明工程

道路照明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工程,灯具的选择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不同的灯具在能源节约、维修成本和价格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次设计中考虑到是园区道路,配套灯具采用庭院灯,突出视觉和景观效果,同时满足平均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项指标。

照明灯具近年来更新很快,各种形式、类型的灯具不断出现,如:太阳能灯、二极管灯等,造型也变化多样。

本次设计采用在道路单侧布置,灯纵向间距为30m,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方式埋设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在照度要求高的路段采用电缆敷设形式提供电源,每30m设电缆检查井一座;在照度要求不高、埋设电缆不方便的路段采用太阳能供电形式。

3.6.5管网综合

管线综合是为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在厂区内应当敷设给水、污水、雨水、照明、热力、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本次设计中只涉及了给水、污水、雨水、照明四类管线,但不管是道路建设还管网敷设都有耗资大、牵涉面广的特点,为了避免道路建成后敷设市政管线引起频繁开挖与修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议工程项目在实施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作好管线敷设的综合考虑,并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3.7环境工程

环境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与其他土建工程相比有很大的弹性,它与每个土建项目有关,更与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有关。好的环境工程设计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它的本质思想是以人为本,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在线路适当地段上提供合适的休憩设施,精心布置绿地、水面;铺设色彩、材质较好的地面硬质铺装;设立必要的指示标志:道路标牌、园区交通图、建筑标志牌等,可采用单独或结合绿地坐椅等设施设置;在道路急转处为通行车辆设置凸面镜;引进少量雕塑等来强调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突出反映独特企业文化和时代特征。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兰州市重要的企业单位,也是园林单位的典范,有很好的绿化基础,但现有的绿化也存在很多问题,绿化形式单一、搭配单调等问题突出,在景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现有绿化,减少树木砍伐,在绿化区多种植长青灌木,配以花卉,再结合停车、小品等设置和组合,以绿化系统丰富厂区空间。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甘肃省生物制品研发行业中的龙头单位,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何将单位的文化和精神溶入厂区建设中和景观设计中来?如何通过厂区建设来突出和加强文化理念、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不仅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厂区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12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分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0-03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水路、航空、道路及城市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理工大学针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特点,分析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结合学校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在长期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中,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特点及设置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9个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最为普遍,开设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均超过100所。以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为主体的交通运输类专业涉及管理、机械、信息、土木等多门相关学科,是一个兼有较强工程应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专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交通运输类专业既涉及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土木、电信和机械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又包含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交通运输工程中既有大量深入的定量计算,也有许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因此,交通运输类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实践性强,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北京理工大学分别于2001年、2005年开设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的规划、管理、控制等内容,交通运输专业以交通运输系统及现代物流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内容。由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都侧重于道路交通,按照“宽口径、高素质、厚基础”的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要求,北京理工大学对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贯通,按交通运输类专业进行学生培养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确定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等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地位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例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设道路交通量、行驶速度、密度的实际调查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交通流基本特性及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了解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控制等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但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补充、解释、验证和延伸。综合设计、课外创新活动等类型的实践教学则可以设计出较大的空间,为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三、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实践教学的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循序渐进认知规律和建构型学习理论,按照“基本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研究创新型实践”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型实践主要包括各理论课程实验的基本演示、实物演示、交通枢纽实习、测量实习等,是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实验、综合实习、实训等,需要学生运用多科目甚至多学科的知识来完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创新型实践主要包括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技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将实践环节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强调立体化、开放式,实行教师引导,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设计实践步骤,查资料,亲自动手,完成实践过程。研究创新型实践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设计。遵循“通识教育、按类教学”的教育理念,为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所依托学科的资源与优势,综合考虑北京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科的研究方向、往届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设计了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运输物流、交通规划、智能交通、汽车服务4个实践教学模块,各模块均包括课程实验基本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运输物流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运输学、交通港站枢纽、现代物流工程、交通安全与工效学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运输调查及运输枢纽设计、物流调查及物流系统设计等实践课程。交通规划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道路工程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道路交通调查及道路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智能交通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信息技术基础、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则包括城市交通调查及交通控制设计等实践课程。汽车服务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车载信息与导航系统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汽车检测诊断与修理实习等实践课程。

3.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承载和支撑各项实践教学或服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学实施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由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验基地两部分组成。依托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北京理工大学“985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等,建设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与车辆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开发建设了与实践教学模块相对应的实验教学系统,为开设课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以及大型课程设计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运输物流企业、设计院、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了北京、天津等一批以地区为中心的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实习基地运作模式;学生在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进行系统严格的工程应用与工程应用开发创新训练,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侧重对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解释和验证,通常依附于课堂教学,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一种验证,要求教师对实践(实验)的内容、过程及要求(结果)有非常细致的设计,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要,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依附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基于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研究,提出独立自成体系但又与理论教学相关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的层次性设计,重点实验教学单独设课,增加实践环节时数,开辟新的实验课程,所有专业课程均开设实验课,实践课程学时占总课程学时的比例超过30%,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分担及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支撑实践教学的实施,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应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实践与创新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不少学生表示,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效果好,是他们最喜欢的教学环节,希望能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各种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结果的答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多人协作,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五、六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一些学生主动参与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协助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发表研究论文、辅助编写出版书籍、查找科研资料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适应于现代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也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永财,毛欣,万霖.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4):86-87.

[2]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2):32-35.

[3]邬万江,刘闯,卢伟.交通运输学科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66.

[4]陈健,卢国胜.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高教研究,2010,(3):62-64.

[5]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