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07:2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活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班会目的:
1)初三面临着升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新学期到来之时,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新学期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后以自己满意的成绩向社会回报,向学校回报,向父母回报。
2)新学期新开始,本学期无论在规范做人、纪律、还是融入集体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握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进步!
二、班会准备
1)每位同学写一份新学期新打算的演讲稿。
2)班委会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自拟班规》。
3)班委会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三、班会活动过程:
班主任: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这也是我们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这个新学期里,每个同学一定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奋斗目标。
同学们,新学期新打算,你们做了怎样的计划和目标呢?
请班委会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做准备。
3、班委代表发言
作为班委会的一员,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表率。升入初中以来,我总认为时间长着呢,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理想。在这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一定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深造。
此外生活在这个班级中,我要和同学们团结起来,和睦相处在这个大集体里,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对自己的工作大胆负责,给同学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
谢谢班委会代表精彩的发言,下面请学生代表发言。
4、学生代表发言
来到闫什镇中学,相聚在九年级二班,是我们的缘分。原来,我从不预习,预习也就是只是个形式,做给老师看罢了,对于课堂四十分钟,心情好便听一点,心情不好也就开小差。学习也是依个人的喜好而定,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成绩优异,然而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成绩却十分差。现在是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感到了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一定努力拼搏,为进入高中做好准备。另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班主任:
你们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经验,班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请讨论一下。
5、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经验教训交流、完善班规。
6、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放飞理想,展望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代表发言,畅谈理想。
7、班长带头宣誓:
让我们展望未来,迎接明天!让我们运筹帷幄,把握未来!
8、班主任总结:
本次班会课开展得非常成功,各位同学都勇于发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新学期的打算也很好,
我希望同学们要行动起来,用的双手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1)我希望大家做一个自信、阳光的人。要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做人要从规矩始,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2)我希望大家做一个会学习的人。领悟初中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严谨治学、脚踏实地的学风,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键词: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品德发展;自我教育
一、引言
品德发展的问题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品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即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它作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而品德发展,是指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品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即人生历程中品德成分、品德结构及其功能的发展变化。人类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认识的结果。品德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个体品德发展在成熟之前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可变性,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期是其个性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此时期不注意正确引导,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品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研究初中生品德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又必须抓紧成熟前的塑造,而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心理发展理论对品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来谈初中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以期对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初中生品德发展
(一)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品德发展与培养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人类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作为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产物的文化。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社会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因此必须为其创建—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全社会力求为初中生提供—个尊重的主流文化。人的成长发展必须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关系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由于他们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犯错误。因此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从整体而言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另外还要对初中生进行长期的、扎实的、富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社会中需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判断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加之他们易冲动的特性,遇到冲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挺身而出,不计后果,最后可能沦落为失足青年。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必须亲自躬行,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要做到严以律己,社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不夸大,不包装,准确宣扬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
第三,增强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化迅猛,信息量急增,人的观念更迭迅速,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氛围越来越淡化社会道德的整齐划一或“异口同声”,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化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再是一味“听话”的教育,人们给予了年轻一代更大的思维自由度,这一切使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此外。家庭和社区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和巨大的。家庭、社区是儿童、少年所处的重要心理环境,家长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爱好等往往会通过父母与子女的活动而影响子女的心理,左右着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一定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品德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社区文化对品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感染作用。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
(二)重视活动在品德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其品德的内部矛盾,即儿童与青少年在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品德心理水平构成的矛盾。维果茨基强调个体活动是人心理与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
具体而言,在学校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各级负责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机,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另外。作为教师或成人还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注重培养其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多开展一些课外和校外活动,鼓励其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
(三)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其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要了解初中生的需要。以选择最佳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为其准备适切的德育内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优势需要影响着品德结构不同部分的最适宜发展时期,德育工作者要摸清学生的需要特征,才能更好地抓住德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并促进学生在自身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新形势下产生多种认识及行为上的矛盾,为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其自身的需要,基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切的德育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忽视其青春期教育,尤其是青春期性教育。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青春期教育。家长与教师除了给他们讲解青春期及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我。
(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维果斯基指出动机在引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调动个体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在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与培养中,学生是德育主体,因此必须真正调动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德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享受自身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体会精神的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将是促进学生品德完善的内部激励手段,即学生通过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精神幸福是促进其不断提升自己道德水准、不断完善人格的内部激励手段。
学生是德育主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够把外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首先,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能够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进而促进道德的内化,为此要充分发挥道德体验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激励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过去仅注重学生道德经验积累,忽视内化的做法,而是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从人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把外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促进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创设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体验氛围,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获得的满足、快乐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学生通过充分感受、体会自己内在精神的幸福,产生道德满足感,道德的这种自我满足将激励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真正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教育力量由强变弱,自我的教育力量由弱变强,最终转化为承担教育“他人”的力量。中学生正处在他人教育力量与自我教育力量转换的关键期。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开展“五自”教育活动,即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正是适合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这种自我教育力量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德性健康发展的真正内因19l。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在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使其树立自我锻炼的独立动机,即主动寻找榜样、选择理想、确立志向,还要具备自我分析、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勇气与能力,力求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确定自我努力的具体步骤,自觉刻苦锻炼,自我实现,自我总结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
【关键词】初中;高中;数学学习;衔接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心理方面: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②学法方面: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街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①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已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63-02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许多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却很薄弱。在此,笔者在分析影响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第一,缺乏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很重要,只有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了兴趣,才会使阅读渐成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但不少学生只是将阅读英语作为对教师布置任务的交代,将阅读文章当成学习英语的课外练习,并不重视。
第二,注意力分散。中文与英文的文章在思路、论述方法、句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往往难以做到集中精神高效阅读,还有不少学生为了集中精神会用手或者笔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指读,养成了不良习惯,大大降低英语的阅读速度,弱化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第三,英语词汇量小。英语文章由词汇组句构成,因此掌握足够的单词很重要,单词掌握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限制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但不少初中生的词汇有限,在阅读时往往需要多次翻阅词典,对流畅阅读产生很大影响。
第四,语法分析能力差。不少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往往因为语法不过关而弄不懂句子的含义,特别是会误解一些特殊语句,进而导致误解整句话,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第五,不会应用阅读技巧。在课堂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依照着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方式理解,却缺乏对英语文章阅读的技巧的自我总结,不少学生的阅读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大大浪费了阅读时间,导致阅读低效。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生阅读时是否专心,跟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旦学生提高了英语阅读的兴趣,就可以集中精神阅读,并将这种兴趣维持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英语阅读课前,应先让学生预习本节英语阅读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多借用并善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概括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动画、图片、音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编排一些小故事或绕口令,降低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恐惧感,逐渐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阅读含有表示方位的词语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单词(例如on,in)入手,用一些颜色突出的红色纸盒和猫玩偶来吸引学生注意,然后将猫玩偶分别放在盒子上和盒子里,表示两词之间的区别,并由此导出新单词under、behind的教学。接着,让学生参加名为I say you do的游戏,即教师发出号令,让学生根据号令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反应练习,缓和课堂的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单词。然后,教师将这些单词和句子融入文章中,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在阅读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来练习用英语说话。如果对图画练习不太好理解,也可以采用吟颂、咏唱的方式增加阅读过程的节奏感,协助学生阅读。
(二)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基础的是扩充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在现行的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英语词汇量加大,信息量倍增,加大了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使学生能高效阅读各种内容、体裁的文字材料。例如,笔者分类选编了关于日常生活、科普文字、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课下自行阅读,并要求学生掌握以下阅读方法:(1)概括总结出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即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和体裁。(2)抓重点,列出关键词,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3)根据上下文,学会猜测、判断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4)理解单句意义、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及引申。
阅读时,学生难免会碰到生词。此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沉着冷静,注意找出上下文的线索,通过同一段落里的句子中某些明确定义的说明、同义词或反义词来确定生词的意思。如:(1)There are some glaciers in Tibet.A glacier is a river of ice.学生们没学过句中的glacier,但根据后半句猜出glacier 是指冰河。(2)The headmaster made an address to the students at the meeting last Saturday afternoon.如果学生把address译为“地址”,则会导致文意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稍作推敲,上文有“校长”,下文有“会议”,理解这句话应该以这两个词作为突破点。
(三)增强学生分析英语语法的能力
正确掌握英语语法,才能正确理解英语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教师教学英语语法要结合理论和环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英语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要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加深其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认识。最后,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考虑在教学中使用一些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以自愿结组的方式(3~6人)组成研究小组,将学习语法时有困难的项目整理、记录出来,再由各小组各自选定研究项目后采取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语法项目系统化,并在交际活动中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英语词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尽量让学生融入语境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感,让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领会语法特征。
现在的音乐教学还是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表现为只是将书本、教材里的歌曲唱唱听听,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很少,甚至歌曲年代久远,不时尚,不流行,甚至与中学生的实际不贴近。长此以往,学生不能与社会接轨,致使学生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只有扩大学习音乐的时空界限,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音乐,才能使音乐课堂充满生命力与生活气息。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措施
(一)音乐教学理念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音乐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力,因此,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将学生与生活、社会紧密结合。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就应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和创造中学习,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教师应努力融入学生之中去,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二)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平时课余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欣赏流行音乐作品,甚至课上都能高歌一曲,无论从声音还是表情都像极了某位明星。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内容不能太老套,要与时代接轨。如新教材中将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歌曲《奥林匹克风》换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学生一听就会唱,朗朗上口,一起回忆了这个美妙的时刻。又如第五单元将歌曲《故乡的亲人》换成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学生都很喜欢。因为这首歌是学生最喜欢看的《中国好声音》中的曲子。他们还会唱很多的版本。
现在的音乐教育要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音乐教学内容要真实化、生活化,要增加一些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通俗音乐、影视音乐等内容。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三)音乐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1.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感受音乐。
音乐是自我流露,是生活的需要。因此,音乐教学时,不应对学生讲述枯燥的音乐理论,局限于聆听教材里的作品,而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的音乐。
如京歌《唱脸谱》教学前,我从学生那儿了解到,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喜爱,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京剧一点都不喜爱,也不了解。如何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京剧,会唱京剧呢?我想到了从学生观看到的电视节目开始,在网上下载了一段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的一期外国黑人唱京剧《铡美案》的一段视频,而其恰巧跟教材的歌曲一致。学生一听视频,非常感兴趣,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于是,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学京剧的热情。一小段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到的节目片段,在课中再次欣赏,却给这堂课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
2.结合生活,反复体验练习,表现音乐。
音乐生活化教学中学会表现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用歌声、乐器及综合性艺术表现等方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如《森林中的回声》歌曲演唱中,我让学生先聆听感受,说说听到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在什么地方出现,有什么特点,等等讨论回答。学生回答,回声,在山谷、空旷的地方出现,特点第一声原声强,后面回声弱。我总结,出示山谷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我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原声,一组是回声,感受原声与回声的强弱对比。第一遍演唱完,学生点评说回声的声音跟原声是一样强。第二遍演唱完,学生点评说回声的声音是弱了,但是太短,要拖长一些。通过几次的练习,学生唱出了回声的特点,再进行歌曲演唱,他们觉得非常轻松,美妙的歌声不断呈现。
3.拓宽途径,将学生引向生活,感悟音乐。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师生教学,更可以是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音乐,如去歌剧院看音乐会、音乐剧;在网上搜索音乐自己跟唱;观看音乐电视节目。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音乐信息,能自己判断歌曲的风格,自己选择适合演唱的歌曲,甚至模仿歌手的演唱,无论是声音还是表情动作,都很到位,他们成为发现、探求和创新的主体。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只有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要听音乐和怎样听音乐,才能形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体育 ;心理健康 ; 抗挫折 ;意志品质 ;团队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祖国的富强。真正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等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偏向于身体的锻炼,而忽视了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在愈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作为体育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我近年来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就加强初中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谈点个人浅见。
一从小学步入中学后,由小学生到中学生这一角色的迅速转变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着与新环境生活不相适应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耐挫折能力差
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初中生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气和信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意志力差
表现在对于某个具体目标有较强进取心但有时往往有始无终。长期发展之后往往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其对于学习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当代初中生一般为独生子女,个人优越感强,往往存在较重的自私、“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有所侧重的加强了对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一)抗挫能力的培养
抗挫能力是现代心理素质的根本,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面对挫折,并主动向挫折挑战,从而体验成功,增强信心。特别是对于心理还处于逐步发展重要时期的中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抗挫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认为抗挫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受挫经验有关。即以往曾经有受过挫折经验的学生,当他面临新的挫折时,情绪反应比没有受过挫折的孩子要缓和得多,这就说明,学生经受些挫折更能培养他们抗挫能力。因此在体育课过程中,我总是会着重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及时通过其他任教老师及家长、学生等多种渠道对其所表现出的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建立相关学生的教育档案,依此有计划、有侧重的进行任务安排、过程监督及按时反馈反馈等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二)坚强意志的培养
坚强意志是现代心理素质的前提,培养初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尤为重要。体育运动普遍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课堂各项目中,通过开始设立较低目标,当学生轻松达标之后,通过表扬、激励等措施,激发学生潜在的信心、毅力,进而完成较高目标,在这逐步提高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相应关注度并随时渗透意志品质培养策略,最终达到使学生的意志力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目标。
(三)团队意识的培养
一、自我学习的主要特征
自我学习对学生来说,其动机是内心的或者是自我激发出来的,而自我学习的内容也是自行选择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监督、自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掌握和管理学习的时间。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生能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并能自我强化。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学习环境,及时寻求帮助,从而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并带有浓厚的感彩。兴趣主要是以认识和掌握具体事物的某种需要为基础,是人能够去主动认识和探究真理的最为重要的动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仅有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话,较长时间下来,学生一定会倍感挫折,从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化学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教师要选择好正确的教学引导方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化学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特色教学。
第二,进行方法总结。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氦》这节课结束之后,化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方式,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就会轻松许多,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透彻。
第三,不及时评价。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论教师应暂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无须及时给出评价,而是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让他们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3.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是自我学习的必要条件
初中生对化学的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需要化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和不懈培养。因此,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化学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引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使学习自主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如下:
其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生活没有目标,就如同海上行驶的船舶没有了指南针。”生活如此,学习亦是如此。学习目标是激励学生坚持学习的主要动力。
其二,给予鼓励。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要给予适当的肯定。教师的这种行为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激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更多表扬。这样的良性循环应当保持、发扬。
其三,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学习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喜欢讲课的形式,有的则喜欢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学习,所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摒弃不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帮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4.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平常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分析。当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形式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做的工作
1.对学生现有知识的了解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基础,然后分辨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准备的内容中自主学习。因此,了解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自主学习的定义就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于不同科目的学习,学生需要有不同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3.参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教师要时不时地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学生探讨研究学习新方法,交流学习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解决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与教育;艺术解析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是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纽带。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既要向上对学校负责,向下也要对学生负责。管理时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切实转变自己的思想,要将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要用心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不同的心理及学习状况的学生采取相适应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一.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化。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制定中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系统、更加规范。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人人为班级争光的思想意识,由于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发挥班干部的职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让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一方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代替班主任行使部分职责。因而班干部也是班主任与学生相互沟通的纽带。班主任要认识班干部的这个有利因素,把部分职权下放给班委会成员,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也要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每天轮流让学生进行值日活动,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让学生认为班级没有忘记他们,尽管他们的学业或行为令老师失望,但班主任没有抛弃他们,让他们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因此觉得十分自豪。
班干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以身作则,才能让其他的学生心服口服,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自己约束自己。而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关键要树立他们的学习目标,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了学习目标,就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轮船有了前进的方面,才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父母的认可。同时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叛逆心理特别强烈,不愿受到束缚,追求独立,自由。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的沟通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沟通环境下,打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适应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以便学生从内心中接受。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中给学生更大的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四.班级管理中要注重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和家长两个方面的双方配合而共同进行管理。只有通过师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才能让班主任避免伤其学生的自尊、以及他们的隐私,让学生在一个温馨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批评和建议。进行班级管理时要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在班主任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老师进行深入的反思,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的改进,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以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进行管理和教育,让他们从心底中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
五.提高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素养。班主任不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不但要传授学习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有人说过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说明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来影响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要说到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如班级规定早到时间是7.30分,那么老师必须在7.30分钟之前到达教室,这样老师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老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学生克服困难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早上迟到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六.掌握科学的管理与教育艺术。班主任要更好地管理学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将每一个学生放在心坎上,从心底里关心和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管理学生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细致不能马虎、急躁,甚至粗暴。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时有发生,因而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方式与技巧,在处理问题时要做深入调查,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要轻易下结论,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要用情感来感化学生,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即教育了学生,也培养了感情,让学生更加信任班主任,把班主任当作朋友来交往,通过交流沟通,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及他们的心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采取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要用有色的眼睛来处理问题。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让每个学生都要心服口服。
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教育的场合。初中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十分重视自身在同龄群体中的形象,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避免在公开场合中,尽量多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在教育学生中,如果单纯使用批评的手段,就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或是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的心态。在批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这样在批评的同时,带有了表扬的成分,学生乐于接受。在批评时要控制自己消极情绪,要与学生讲道理,认真分析其产生根源,并思考教育方法,在教育的同时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教育学生时的态度要严肃而不缺少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公正公平,决不偏袒任何一方,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心里充满了感激。
总结
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班级管理的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开湘.探析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3(44)
作为一名刚刚告别高中时代,通过高考独木桥的的大一新生,一个学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离踏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梦想与学习是注定孤独的旅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今的社会似一对风火轮快速的旋转,社会各处充满着竞争的气息,每个人都怀揣着年少不羁的梦想,无数平平凡凡的微小的梦想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因此我们仅仅靠在学校里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在假期就是无所事事地熬日子或是写写作业应付一下老师更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取得更大更真的自身发展与进步就需要我们大胆走入社会,去进行实践,学习为人处事,激发自己的潜能与青春斗志,做一名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借着学院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刚一放寒假,在家里整顿好之后,我就和闺蜜做了一番商议,准备在市中寻找假期工作,由于我有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意向,恰好她又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于是我在询问了一些从事教师职业的亲属后决定与她一同开一个小班,召集几个初中生免费为他们上课。在父母亲戚的协助还有我们自身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找到希望通过假期学习提高成绩的初中生,怀着好奇与紧张,我们开始了这份义务小家教工作。
我们两个商量了一番后,觉得在外面租房子不仅太不实惠,而且没有家里面温暖,于是我们决定把小型家教班开在家里。而且由于我的理科比较差我就负责他们的文史类科目,另一个同学属于纯正的理科女,又是师范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她就自然负责他们的理科类科目。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收拾了一下孩子们学习
的场地,紧接着我们就进入了家教实习期。由于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会显得拘谨,所以刚开始接触这些初中生的时候难免会有些羞涩,我同学是一个比较外向,胆大心细的女生,她就开导我说:“你上了大学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都能和同学打成一片,现在回到自己的老家倒把自己当成客人了,这么扭扭捏捏,我都有点替你脸红了哈。”那几个初中生也很配合地笑着调侃我说:“老师,你在自己家里都这么放不开,让我们这几个到你家来学习的学生多尴尬啊。”仔细想了想,自己从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不过是认识新的人,况且我们又是吃一方水土长大的人,我怎么能够这么拘谨呢,更何况我还是老师,是这个小活动的发起人呢。这么一想心里就豁然开朗了,也就恢复了自己的开朗的性格,在学生中间也能调侃自如了。
第一天上午我们没有正式地讲课,只是先跟他们介绍了一下自己,做出一个表率说我们会好好教他们,尽我们作为老师的职责,同时也让他们保证自己会听从我们的教学安排,在完成他们寒假作业的基础上,预习一部分下学期的内容。上午我们达成共识后,下午我们就开始教课了。因为他们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同,我们就带着他们回忆了一下初一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发现文史类的知识他们都掌握地差不多,但是有一个男同学因为偷懒,历史书没有认真看,好多知识点都没有背过,我就给他细心地勾画了一些重点,让他自己回头再温习一下。关于理科类,我同学也是挨着数理化每一科给他们写出了知识框架,让他们每一个人回忆一下当时所学过的知识,把忘记的知识 在课本目录页上圈点出来,回去自己复习,自己实在弄不懂的就让他们明天再问。一天过的很快,一下午我们上了三节课,马上就天黑了,嘱咐了他们回家路上要小心一点,到家了给我们回条短信然后就放学了。
一天下来,我发现当好一个家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自己还是能够放得开的。初中的知识虽然记得不是很详细但是也能给他们讲一个大概,让他们有些收获。尽管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对自己缺乏点自信,但是最后我也克服了自己心中的怯懦,变得落落大方。总而言之我认识到了万事开头难这一真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真正的寻找到一定的方法就会得心应手。通过第一天的“训练”我克服了不自信,拥有了耐心,使得我跟其他人的交流也更愉悦顺利。
离开学校我们就要恢复到二十岁左右的尴尬年纪,变成一个人单独面对各行各业的人。生活也不同,在学校每天的课程表都会告诉你做什么,学什么,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搭配,而当家教时,你不能自己随心所欲,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否则学生会不满意,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家长,然后家长就会怀疑——我把孩子送到你这儿值不值。而且你的努力也是跟自己的利益挂钩的,想一想,如果你的小班办的好,学生喜欢你家长对你满意,你不仅使自己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而且也积攒了人缘,百利而无一害,你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们每天要上六个小时的课,因为我们的教学环境和学校的教室比起来算是比较艰苦的了。即使我们很年轻,但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也是避免不了的。每当觉得自己闲着没事开个小班不仅不能跟以往的假期一样想睡懒觉就睡懒觉,想出去玩就出去玩而且付出了努力还赚不到钱就觉得自己的决定是个错误,但是到了这时我总会想起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把它当成我历练的过程,觉得自己挺过去就能在某一方面破茧成蝶。于是我就会再次充满了斗志,努力工作。自我心理暗示有时真的是一剂良药,能够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具有挑战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学生相处,由于年级不同,教课的时候会凌乱,比如,本来是给初一的讲题,接着突然就要给初三的讲题,脑子有时候会发懵。下课时,他们经常与我聊天,聊他们在学校里的同学之间的趣事烦恼以及家长们的唠叨、老师的批评,自己的成绩不好„„一次次聊天都把我记忆的阀门打开,初中情景也历历在目,我想当时的我应该也是这样抱怨家长们好心的唠叨,老师们的小批评吧。如今,上了大学,身为姐姐辈的我们主要得开导他们,于是,我耐心地与他们交谈,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并叙述了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并且有点明白家长老师们的苦衷了。以前面对这些问题只是明白理由但心理上依旧排斥,这些日子我居然能凭自己的感受来解决一些学生的苦恼,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很快,我就跟他们打成一片,听着他们自己的梦想,怀念曾经那个志在必得,比现在努力一百倍的我。他们的梦想让我沉思——考一个名牌大学、当科学家、歌星„„ 我记得当时的我们只是认为上大学一切都会“船到桥头自然直”,于是朝着那一个目标努力,如今上了大学竟然时常会迷茫,缺少了一个个目标,也多了一些懈怠,抱怨时间的无聊,没有了憧憬也缺乏了动力,可是还有多少学生依旧盼望着上大学!我意识到最初的梦想不能忘,即使当初年少无知的我们有了些许现实和成熟,我们依然不能改变初心,要带着当下的自己看风景,且行且珍惜!
解决他们问题的时候,有时也会陷入死胡同,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们两个就一起讨论,百度,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他们的疑难。什么事自己亲自咀嚼才能领悟出新的东西,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有知识储备,不能抱怨学了这么多年的课本知识没用。现在的社会真的对我们大学生有些误读,我们不是只知浪费大学资源挥霍青春徒有虚名的学生,我们也是在学习研究文化知识,各方面锻炼自己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虽然在工作时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我们是学生,但我们有积累经验,学习待人处事的决心与行动。我们不是万能的人才,但我们也是具有活力创新的一代!在以后的大学生活我想我会更加坚强勇敢,更加努力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学习
回顾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单纯简单地重复和机械记忆会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探究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二、怎样理解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必须满足学习者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和有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自己承担学习责任这两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三个环节:1..学习前,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2.学习中,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其中要伴随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3.学习后,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
三、自主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不等于学生自学,有教师介入和指导的自主学习效率更高。过多的主导可能会扼杀学习者的自主性,完全自主放任学生也会导致学习的低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定位。新课标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师占据讲台,一个人空洞的说教,实在乏力,乏味,不如主动让贤,充当导演,把“舞台”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我教育。我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一节时,学生在读完文本后,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且对父母的教育存在逆反的现状,我便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谈谈谁是最爱我们的人”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各述心声,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活动,学生们明白了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体会到了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和长辈,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
(2)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例如,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那些与初中生紧密联系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很多,可以精心设计为情境,真实的情境或接近实际的情境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并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连接。在教学情境中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我在教学《诚信是金》时,首先把“油条哥”的相关材料展示给了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意义,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
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
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弊端问题;提升战略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思想品德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类型应运而生,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思品活动课教师在课程的实践当中增加了一些小组讨论、视频播放、课堂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限制,所取得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差强人意。
一、简要阐明初中思品活动课教学面临的弊端问题
1.活动目标不明确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的方向、过程以及内容、方法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它关系着思品活动课教学的全局,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出发来发现问题,缺少明确的目标很容易导致思品活动课程走向混乱。现下,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教材内容、知识技能,而且还担负起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思想道德的责任。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思想品德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思品活动课的活动设计敷衍了事,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整个课堂活动被禁锢在固定模式中,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
2.学生丧失主体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稳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例如,在初中思品活动课堂的小品表演中,学生即是表演的主角。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在当下的初中思品活动课中,学生往往只是担任了表演的任务,而绝大多数准备工作都是教师一手完成的,不少思想品德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丧失了主体性价值。
3.学生参与热情低
在初中思品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参与热情偏低的问题,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课上积极互动与配合,究其原因,一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所致;二是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活动组织策略失当,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低的恶劣后果,因此,老师亟须改善这一尴尬情况。
二、提升思品活动课有效性的具体战略
针对初中思品活动课教学当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对各个弊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思品活动课的有效性。目前,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善于创新思品课活动内容
新课程改革提倡回归生活、关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广大教师以此再创造、再设计、再创新的自,因而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首先,教师要仔细解读新课标与初中思品教材的相关内容,深入思品课程内部,做课程开发的主人;其次,老师应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有意识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学生接触到的或比较熟悉的信息与材料,例如,和谐校园、合理消费、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将思品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清活动课程的安排思路;最后,老师可坚持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的原则,大胆删减思品教材内容,善于创新思品课的活动内容,为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2.兼顾活动体验性与探究性
现如今,诸如课堂论辩、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案例研究等活动形式频频出现在初中思品活动课中,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直接获取了丰富的教学体验,但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思考探究能力的锻炼,导致初中生在思品活动课上的学习存在着诸多偏颇。对此,老师务必要出手干预并改进,充分发挥好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引导作用,比如,在讲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时,不仅要组织学生对恶劣的不环保行为进行表演,使其在表演中了解到哪些行为是不环保的,同时还需与学生讨论“环保应符合哪些要求?”“环保是个人的事情吗?”“环保对今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兼顾课堂活动的体验性与探究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学习
能力。
3.创建合理的活动组织策略
要想创建合理的活动组织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就要求老师竭力营造和谐、民主、欢愉的活动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且给学生参与活动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保证师生之间形成真正、有效的互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此气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优势;(2)保证活动过程具有合理性,这就要求老师应纵观全局,在活动设计之初便预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既扮演好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此同时,老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疑难,切实推动思想品德活动的顺利无障碍进行;(3)优化活动结果,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师必须对活动的整个进程进行有效的调控,对于活动的设计、进展等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及时、灵活的微调,从而实现课堂活动的最佳效果。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需同学生一起针对活动课内容作出总结与评价,并引导、鼓励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得出结论,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4.课内与课外科学有效结合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外在表现应是师生积极、有效且高质的多向互动情状,应具备极强的灵活性、丰富性、新颖性以及趣味性。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的呢?老师就应从课内、课外双重角度入手,确保课内和课外能够科学有效地结合,这便真正提升了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有效性。一方面,在课堂教育活动课中,老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堂教育活动,借用演讲、竞赛、论辩、表演、播放录像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使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深入地转化成初中生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在课外实践当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课,借助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访问以及公益劳动等形式强化学生意志、锻炼学生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到社会现实问题,促使其情感体验的产生,并给学生形成信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一定要从内容创新、活动效果、活动组织以及课堂内外四方面入手,不断革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活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确保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对活动内容进行充分的体验与感悟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活动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当中实现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确保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