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乡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06 04:3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发展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乡发展调查报告

第1篇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

(二)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二、当前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国家,省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每所学校一年仅取暖费一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50%,农村生均305元和425元的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高位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受公用经费高位增长的影响,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普遍使用不多,一部分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二)城镇学校班级超载严重。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学生择校现象增多,造成城区学校办学压力过大,出现大班额。目前,我县镇内3所小学及2所初中均存在大班额现象。其中第一小学平均班额59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72人,最少的也在53人左右;实验小学平均班额63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68人,最少的也在56人左右;2所初中平均班额为54人,最大班额62人,最小班额41人。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每班上限标准近1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

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县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3%,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48.6%。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多数乡镇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而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部分教师多是民转公,其综合素质跟现代教育的要求差距明显。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教育一体化是建设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县内初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带农校工程,县内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行小班化试点工作,逐步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吸引外来人口来我县购房入学。

(三)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组建**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县、镇两级政府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大全县接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范围。

(四)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第2篇

乌兰县铜普镇山羊肝片吸虫感况的调查

民和县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青海省梅花鹿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在青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建议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我见

发挥农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同仁县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整顿农机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青海省农牧厅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浅谈海晏县特色农牧业发展途径

加快发展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建议

加强我省重点渔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

浅谈农村微生态养殖的应用与展望

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化隆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措施

确保羊群安全越冬的六种措施

无公害蔬菜苜蓿芽的栽培技术

生菜冬天的栽培技术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加快发展青海畜牧业之我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动物检疫现状调查与思考

海晏县农田野燕麦影响小麦产量的调查

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县三江源区生态保护项目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祁连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发展海晏县农牧区畜牧业的对策

浅谈门源县皇城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影响民和县小尾寒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循化县冷水养殖发展思路

门源县发展特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在青海省推广微生态养猪模式的几点意见建议

关于加快改善基层草原站基础设施建设几点意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进省动物防疫监督探微

浅谈门源县俄博沟村推广种植青杂四号油菜的主要做法

退化草地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在喷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青海5个地区淡水钩虾线粒体DNACOXⅠ基因的序列比较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强化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

浅论大通县城郊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祁连县牦牛“复壮”工程进展及展望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措施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海南州奶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对称多县草地退化的探讨

对西宁市饲料生产与销售情况的思考

小麦倒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整合资金集建培植能人经营推进规模养殖——对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养殖示范点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同仁县草场承包工作调研报告

对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前景分析

草食牲畜单一畜种能繁母畜比例发展指标验证计算法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保护建议

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与观光畜牧业的认识

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农村 特性

一、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 2009年1月13日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比2007年增长8800万人。其中,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

对比2007年中国网民的城乡结构,2008年中国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

农村网民的迅速增长固然可喜,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仍远远不够。与我国农村人口远多于城镇人口的现状相反,目前我国农村网民只占了总网民的28.4%,而我国农村人口却占了总人口的55.1%。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网民的发展空间很大,未来几年内仍将是我国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村当然也就会成为政府和电信、互联网企业发力的重要市场。

二、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发展特性分析

1.互联网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

我国城乡信息化差距甚大,目前城镇互联网的普及率为35.2%,而农村仅为11.7%。可见我国农村信息化仍比较落后,甚至影响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政府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规划到实施,从政策到基础设施,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手段及途径尚不完善,信息化在农村的扩散相对较慢。

可喜的是,近两年来我国农村互联网迅速发展。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农村网民的年增长速度(60.8%)明显高于全国网民的增长速度(41.9%)。而在2008年中国新增的8800万网民中,新增的农村网民有3190万人,占36%。可见,农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新网民的重要来源,互联网将是目前我国推动农村信息化化建设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

2.需求潜力大,农村移动商务市场空间巨大

首先,农村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

CNNIC的《2008-2009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1.2亿,城镇手机上网用户7665万人,占城镇网民总体的36.5%。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4010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47.4%。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普遍高于城镇,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沃土。加之“家电下乡”工程的推进,农村的手机用户规模也在不断增多,并将源源不断的加入到移动网民的行列,契合农村手机网民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并且在不断壮大的潜在用户群。

其次,农村市场需求潜力大

CNNIC的调研数据显示,农村网民近年来在使用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两项应用上的比例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增速明显低于城镇,这一方面表明农村网民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上网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教育水平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农村电子商务与城镇电子商务的差距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不平衡的城乡差距,移动电子商务势必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低成本、“随时随地”的优势,通过打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通路,迎合并不断深挖农村市场需求。

3. 农村网吧问题需要关注和治理

(1)农村网吧经济繁荣

目前,家庭和网吧仍然是网民上网的最主要的两个场所。但是,受上述因素影响,城乡网民上网场所的选择侧重有所不同。农村家庭上网的人群比例为68.0%,比城镇低14.3%;而农村的网吧经济较为繁荣,网吧网民比例为54.2%,比城镇高16.2%。对于农村网民而言,网吧与家庭几乎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网吧成为广大农村网民进行网上生活的重要场所,随之也带动了农村网吧经济的繁荣。8460万农村网民中,网吧网民人数已达到了4585万人,年增长率达79.7%。其中,约有787万人只在网吧上网的网民。

(2)农村未成年出入网吧急需规范

未成年人大多处于学龄时期,农村未成年网民中,81.6%都是学生,学生大量进入网吧上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加之农村未成年人网吧上网主要以娱乐为主,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较高,他们对互联网加深现实人际关系深度方面的作用较为认同,而对网络世界的信任感则较低。

4.青少年成瘾倾向:农村比城镇更普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显示, 农村青少年成瘾倾向网民占比高于城镇,农村青少年网民中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的认同比例达到13.9%,高出城市相应比例0.9个百分点;同时,认为与现实相比,更愿意呆在网上的比例也高于城镇相应水平。

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上网资源更加有限,网吧上网比例较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家庭监管,无约束的上网行为是网络成瘾巨大隐患。农村青少年娱乐活动更为单一,上网的娱乐性高于城镇网民。

三、结束语

对于网站和互联网上网服务业而言,广阔的农村市场、八亿的潜在消费者无疑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商机。传统农业正在向科技化、文化的方向发展,网络作为新传媒,肩负着信息传播的责任,很多的农业产业链会通过信息搭桥,整合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从而给中国农村广阔天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农业地区的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全国的网络用户增长率,相信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亮点会在农村出现。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国外情况

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都开展了与政策评估有关的审计业务。例如,日本2001年出台了关于对行政机关进行政策评估的法律,将政策评估作为一项制度要求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在会计检查院的审计报告中,有对国会要求检查事项有关的报告,其中就涉及对于某些政策的审计;韩国审计监察院也应公共利益的要求,对需要被改进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审计;英国审计署也开展了对公共政策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的评价;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展了对单项或是一揽子公共政策执行和绩效进行评价的审计;美国审计署(政府问责署GAO)开展的政策评估审计最为典型。政策评估审计报告采用“评价主题+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政策建议”的格式。按照不同的维度,美国审计署开展的政策评估审计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二)我国情况

1.政策评估的思路和内容在部分审计项目中已有所体现,但还不够深刻。例如,九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审计调查报告、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的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报告已经明显地体现了政策审计的思想。又如,2012年实施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虽然以资金为主线,关注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对一揽子社会保障政策的政策评估审计。但是政策评估的主题不够清晰,政策目标或规范不够明确,评估的测度方法尚未建立,加之对法定审计对象习惯理解为单位、资金或项目,同时报告格式相对固定等原因,导致政策评估内容与政策目标不能一一对应,不能使人形成对政策完整、系统的认识。

2.部分政策评估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但应用得不够系统。在2012年8月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公告中,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政策评估方法的运用。比如,审计公告通篇无论是肯定成绩,还是揭示问题,诸如险种间尚未完全实现有效衔接、各地实行的保障政策尚不完全统一、社会保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等,都始终围绕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平性、互济性、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等特性对政策进行评价,这几个特性都是设立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确保政策科学有效的主要考量维度。这个评价过程,应用了政策评估中效果型评估模型中目标导向评估的方法。公告中还体现了经济评估模型中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所揭示的基金筹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评估和过程评估的思维。然而这些应用比较零散,不能系统地应用评估模型体系。

二、政策评估在我国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展望

(一)尝试专门以政策为导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审计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工作中对这项规定的理解可以更加灵活。对政策的审计可以视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效益性审计的一部分,或者可以采取审计调查的方式,尝试专门以政策为导向的审计,审计对象可以不局限于与资金直接相关的政策,避免以资金、项目、部门、个人为审计对象而影响对政策效果完整系统的评价。

(二)对审计报告思路做相应调整

现行审计报告有时包括内容较多,既有资金问题、管理问题、政策问题,还有违法违规问题、体制制度机制问题。这种点多面广的报告模式,有可能造成对某项政策的评价分散在报告的各个部分,不利于读者形成立体系统的认识。可以探索采用“评价主题+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政策建议”的报告模式。评价主题的选取要具体,有针对性;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的审计方法,同时要符合评价主题的需要;评价结果要紧扣评价主题,尽量不涉及其他内容;政策建议要明确,能直接从评价结果中得出。

(三)系统引入政策评估专业方法

现有审计报告模式很难系统采用政策评估模型。伴随报告模式创新的探索,可以在报告中大胆采用效果型评估模型、经济型评估模型、专业型评估模型和过程型评估模型等评估模型体系,并将这些模型体系与依法审计有机结合。数据式审计已经在很多审计项目中探索使用。最为典型的是在2012年实施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项目中,已经通过大规模的数据采集作为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手段。数据式审计的日趋成熟,迫切需要完备的体系和模型予以支撑,同时也在技术上使建立完备的评估体系成为可能,这就为政策评估模型在审计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现阶段,可逐步建立各专业、各类型政策的综合评估模型,促进审计更为系统化、定量化。

(四)适当尝试前馈审计

可以引入政策效果预测模型,尝试对政策进行前馈审计。在政策正式出台前,按照政策拟采取的有关规定,预测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以便对不利于实现政策目标的策略加以修正,或者将各种不同政策策略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作对比,以在各种政策中选择最优的策略。通过预测,可以事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如增加配套政策和管理手段,修改政策策略,或在现有政策策略中择优等。这些建议可以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其审计效益有时要高于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五)拓宽审计大格局的思路

近年来,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在不断拓宽,实现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2012年财政审计就以横向沟通、上下联动的方式,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编制的中央决算草案审计、中央财政建设投资情况审计、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国家金库系统办理预算资金收纳拨付情况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草案)审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管理运营情况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及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等项目纳入审计,最后整合信息,形成汇总报告。这样安排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政府预算的统一和完整,使两个报告能对2012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有一个更为系统清晰的描述。

三、结语

第5篇

据新华网报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近日在北京联合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已建立家庭教育协调机构,其中主要业务工作由妇联负责。

报告指出,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加之我国现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家长们普遍重视家庭教育,但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家长对于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知识了解较少,迫切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发展良莠不齐。随着政府不断加强有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政策,人们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系统化培训来保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和队伍也亟须规范。

报告通过调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情况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环境,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和特点。据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数据显示,各省都已建有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省级协调机构第一负责人是省政府或省委领导的有4个,是妇联领导的有8个。可见多数省份都建立了家庭教育协调机构,并且大部分机构的领导由妇联系统领导直接担任。

报告认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提供主体应是政府。政府应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完善基本政策,落实相关规定,“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山东大力发展公益普惠中职教育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近日,山东省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

山东将支持60所左右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到2015年,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扶持60所左右示范性、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设区市为主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确保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

山东还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出台中职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并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实行中职免学费制度。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学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按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第6篇

【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

从20xx年8月份以来,关系民生的肉类、粮油和煤气价格不断飙升,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心声。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

价 格物 品 20xx年-20xx年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猪肉/kg 17.8 19.6 23.2 27.6 29.2

花生油/L 15.6 17.8 19.6 21.2 23.2

煤气/m3 13 13 15 18 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

月 工 资 增 加(元) 0 0-100 100 ~ 400 400

调 查 人 数 141 29 26 4

占总人数的比例 70.5% 14.5% 13% 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

影 响 程 度 无影响 有一定影响 很大影响

调 查 人 数 60 72 68

占总人数的比例 30% 36% 34%

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 ,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

访问法:我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次外出买东西,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去观察社会

中的大事,从中获益不浅,并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总体情况介绍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物价涨了,工资没涨。工资涨了,物价涨的更快!

目前中国通胀的表现比较特殊,因为主要是食品类涨价幅度超过10%,带动整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升至5%以上。但是美国的物价指数是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不足以反映社会整体通胀的真实情况。而中国除食品外的价格指数上升仅仅1.9%。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广义上讲是流动性过剩(即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但如果仅仅用收缩货币存量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通胀,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的本质原因是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增长,如电力,化肥,运输(汽油价格提高运输成本),当然也有中间商的投机行为的作用。目前,政府采用各种行政手段降低中间环节的费用,这类商品的涨价压力已经缓解。但是,原则上讲,这类商品,主要是蔬菜和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度上涨,这样可以使农民得到较多的利益。当社会都在注意城市人口失业率的时候,有谁会注意农民的收入是否合理呢?

生活用品的涨价只能说明生产商的资金充裕,不必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降价处理商品。例如衣服的价格,确实可以发现商场的价格提高许多,但再仔细了解可以发现,高价格的商品通常是新上市的样式,而且没有节假日的打折活动。笔者曾经花200元买到国内某名牌的西服,原价将近XX元,通常打折到最低也要4-5折。而我买的西服大约是3年前的样式。在任何时代,不考虑价格仅以自己喜欢为买的标准,都是富裕到一定程度的人群的消费行为。

工资水平需要调整。提高工资,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这些是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措施,会缓解通胀压力。但是,如果调整过快,会形成物价与工资轮流增长的恶性循环。

人民币汇率偏低。由于我国经济对进口物资的依赖性很高,石油等商品价格高企对我国物价上升构成压力,这是美国过量发行美元的结果。如果人民币汇率提高,会使目前的通胀得到缓解。只是人民币汇率提高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会使我国经济受到伤害。

蔬菜元时代

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

蒜你狠是时下中国流行的一句时髦用语,这是源于大陆大蒜疯涨超过100倍,甚至比肉、鸡蛋还贵。蒜你狠的菜价,让老百姓在掏荷包里的银子买蔬菜时,想了又想,算了又算,最后只能感慨:什么都涨了。

泡菜,对于韩国人而言,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食物。但由于气候异常,腌制泡菜的主要原料白菜的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是以往的4倍。这让韩国很多普通家庭吃不上泡菜,被当地媒体称为泡菜危机。

菜篮子综合症,中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上涨0.3%,是连续第6周上涨,网民们纷纷发贴诉说物价上涨之害,城里人说物价涨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农村群众;农村人说物价涨了,种啥养啥都赔本,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物价上涨严重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以上是关于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简单解释。

四、市场调查

去菜市场逛一圈,竟然很难看到1元/斤以下的菜。有些当季菜,比如苋菜,都是4、5元一斤。带100元出门买菜,经常兜里空空回去。回去一算账,连雇主都不相信钱用得这么快。一名打工的专职钟点阿姨反映到,今年以来,每个月与雇主核对买菜的账单时,她就愈加清楚地感觉到东西贵多了。后来她说,她服务的几个家庭都经常吃蚕豆。可是她又说:蚕豆卖4元5斤,几乎是菜场里最便宜的蔬菜了。

一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称原本不太在乎钱的白领最近也体会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她在博客里抱怨:茄子8元一斤,散养母鸡20元一斤,买两只鸡花了200元。现在花钱都觉得肉疼。

一位在超市蔬菜柜台工作的职员对今年以来的蔬菜价格变化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她说过年后,蔬菜价格一直在上涨,她所在超市上架蔬菜的零售价比年初时平均翻了近一番。

除蔬菜外,包括水果、粮油在内的其他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继房奴出现后,最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

有人反映,杂粮涨价比之蔬菜更为凶猛:去年绿豆3元/斤,今年已经卖到11元/斤。前两天,家门口的超市还卖断货了。

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一个环节传导到一个环节。

除了农产品涨价外,衣食住行中的衣这一项也让消费者感觉手头吃紧。

五、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和制约、影响因素

根据大家的反映的普遍观点来说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原因:

其一:国家宏观调控(即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其二: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

其三: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其四: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

其五:热钱炒作的因素。

我看了一些文章不完全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次物价为什么涨?

第一,有成本的原因,尽管大宗农副产品没有怎么涨,但是与消费息息相关的蔬菜等涨起来了,这里面确实有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民工一天的工资相当高,我曾经听说原来新疆棉花收集时找河南的农民去一天50块,现在100块也找不到。这是一个例子,说明有成本推动的因素。随着如何把蛋糕切好的呼声下,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做大了,收入分配怎么解决好?想尽办法把蛋糕切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推动和引起的物价上涨会持续一段.在民工荒或者是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时机大背景下会维持一个阶段,现在物价压力不仅仅是这个。

第二个原因是输入性的,在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尽管加强了资本管制,大家很关心热钱问题,货币供应多的问题,担心超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客观上有些关系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原材料许多是进口的。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而且大幅度涨价情况之下,我们进口的东西能不涨价很难!

第三,物价上涨环境中,市场投机炒作也相当厉害,我在一些场合说,比如网上的语言豆你玩、蒜你狠,这样的炒作本身对物价推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 仔细分析最近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几个方面都有。但是不管是炒作原因,成本推动也好,还是国内一些需求原因,说到最后物价问题还是货币问题。

六、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可行性

1、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促进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会有效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增强信心,减少过度储蓄,扩张即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我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偏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应增加在岗职工收入,以支撑居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实行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优先的政策,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2、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关心弱势群体,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和转移支付,发放低保补助费是一个方面,同时应注意解决低收入户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政策,着力解决由于不合法不合理收入存在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使之尽快脱贫。

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更新消费观念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应从研究生产和供给,转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从体制和政策上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生产经营单位应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目前,我区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白点还很多,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4.稳定价格

稳定价格总水平的24字原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把市场价格稳住;同时,考虑到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成本推动因素等可能会长期起作用,所以要把采取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就是要打好组合拳:针对供给面的因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合理利益,保障主要农产品和重要农用生产资料的供给,完善储备制度,合理降低运输等流通成本;针对需求面的因素,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上涨最基础性的货币条件;针对国际上的通胀输入因素,密切跟踪和防控境外热钱流入,搞好重要农产品和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调节,增强国家储备的吞吐调控能力;针对市场管理因素,把维护市场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重点打击串通涨价、变相涨价、囤积炒作等不法行为;对于政府所管价格特别是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要把握好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保障民生、稳定预期,就是要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等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同时,针对通胀预期因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澄清各种不实报道,客观分析物价变动趋势,稳定各方面的价格预期。所有的货物,不得高价进口,不得低价出口。物的最高价格,超过上线,禁止进口;限制出口货物的最低价格,低于下线,禁止出口。什么昂贵出口什么,什么便宜进口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定价格预期比稳定现期价格更为重要。

七、个人结论

对于调查结果我最深刻的体会是:

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混乱,失业率上升,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物价上涨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展开。物价上涨会造成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失衡,造成商品积压;也会影响卖主的利润.物价上涨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第7篇

摘 要 农民工由于宏观国家政策、微观自身认知等各种因素而不能实现城市的社会适应,成为游离于城市和农村间的“边缘人”。本

>> 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研究综述 老一代农民工返乡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 浅析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 返乡农民工社会适应困境及其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现状分析 石河子维、哈、汉城居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农民工流动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初探 青年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关系网络现状研究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与社会支持分析 农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 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适应问题探讨 浅论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中的文化适应 浅析农民工与城市化的联系 浅析企业对农民工的社会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7-5.

② 张雨林.小城镇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86(4).

③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0.

④ 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2000(4).

⑤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⑥ 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9.

⑦ 郭少峰、邓琦.六成农民工自我认定社会地位为底层.新京网报[OL],.2013-4.

第8篇

没有人能想到一份普普通通的调查报告竟会引发一场全国范围的激辩。

2009年9月4日,《东方早报》刊登了一份关于华东地区白领人群日常生活状态的调查报告――《华东区白领生活形态调查研究报告》。报告结果显示,在上海地区8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58%的白领羡慕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3%的白领认为比不上农民的理由是“他们没有辐射和交通污染”,43%的白领希望能和农民一样一日三餐都正常。

调查结果甫一公布,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成为国内各大报刊,网站论坛上的热门话题。有的网友说白领们叫苦实在太矫情,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有本事你也去种地!有的则认为现在都市白领面临的生活压力大,羡慕农民也可以理解。

截至记者发稿时,报告的结果已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国内各大媒体上关于这一事件的争论仍在继续。而由此次激辩所引发的关于白领标准和白领人群生活压力的讨论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份报告引发的“口水仗”

“白领”。“羡慕”“农民”这几个关键词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份《华东区白领生活形态调查研究报告》必将成为大家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9月4日,《东方早报》的文章刊出后,随即引来全国上下的一片嘘声,“矫情”、“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叫骂声不绝于耳。9月7日,《北京青年报》刊发文章――《白领羡慕农民:矫情背后的真实》对这一话题进行评述。文章认为,宽容地看,8成白领自觉活得不如农民,并非全是矫情。他们所抱怨的现实生活际遇,也并不都是无病的小资情结在作怪。在房价、药价高涨的现实下,白领们光鲜的外表背后,也有着不为外人知的艰难。但这一观点随即遭到了某省级卫视读报栏目主持人的“挞伐”;白领们羡慕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怎么不羡慕农民烈日当头地享受紫外线的充分照射,而且经常的还要在暴风雨中“虎口夺食”?希望能和农民一样三餐都正常――只要白领们放弃那些“小资情调”的夜生活,基本是可以实现的。

9月9日,《南方周末》发表了时事评论员熊培云的署名文章《白领为什么羡慕农民?》。文章称,对于“白领羡慕农民”的调查结果,他并不感到意外,更不觉其荒诞。同时,他也能理解部分网民的愤怒。但是,都市白领人群对农民生活的“局部羡慕”也是非常真实的。

但随后,在国内各大知名网站、论坛上就相继出现了大量反驳熊培云观点的文章,而网友们对此事件的评论更是不计其数。

国内知名网络论坛――中华论坛《新闻观察》版块的版主郭一平亲眼见证了这一网络“盛况”。从月初起,相关的讨论帖子就开始大量出现。最多的时候,这类帖子的日浏览量可以达到3万以上。郭一平说,“差不多是创纪录了”。

但在他看来,对这话题的争论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因为双方各说各话,永远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杨金强是上海某生活杂志的编辑,他到现在还记得半个月以前编辑部的一次选题策划会上的情景:刚一谈到这个调查报告,编辑部就炸开了锅。有的说,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去比不太厚道。有的说,白领们所承受的压力是远非农民们所能想象的。大家各执一辞,互不相让,火药味还挺浓。

杨金强听着有些可笑:反对者总是在强调绝大多数农民生活的困苦现状,而赞成白领说得有理的,实际上一直是在拿极少数的富裕农民来说事儿。“白领羡慕农民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他说。

谁算自领?

这次关于“白领羡慕农民”的激辩,还引发了人们对都市白领标准的大讨论。在目前的中国,相较于农民阶层身份的相对清晰,白领阶层的身份似乎更难以界定。

“白领,在英文中的写法是“white-collar”,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西方社会,意即“穿着白色衣领的员工”。这类人群主要是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从事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的职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人员等。一般情况下,这类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好,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较高,是令许多人羡慕的阶层。

在中国,一般认为“白领”一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基本上沿用的是“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这一概念。通常,在写字楼上班,坐办公室的职员都会被称为白领,如果职位较低,工资不高,最多在白领前加一个“小”字。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11月公布的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综合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共分7个档次;香港与澳门分别以18500元与8900元位居一档;上海、深圳、温州、北京位居二档,在上海成为个白领,月薪要达到5350元。而在北京这一数据为5000元;成都,哈尔滨等城市列第六档,工资标准为1 900元与1 700元;最低的第七档为拉萨,白领标准为900元。

这一“研究结果”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争议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究竟什么是白领?能用工资标准划分白领吗?二是这样的标准究竟是高还是低?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北京绿洲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锡民先生认为,虽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们对白领阶层的划分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国际上也没有什么统一的划分标准。但现在为各方所公认的一个标准是,白领必须从事的是非体力劳动,其工资收入水平因各地的生活,消费成本不同可以上下浮动,但一般来说,是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的,至少要是当地平均消费和物价水平的1.5倍。

而北京链家地产资深置业顾问李二伟先生则认为:白领阶层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所从事的主要是脑力的而非体力的文职或管理性工作。相应地,其收入水平应当足以使其在工作所在地维持一种相对体面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李二伟说,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很多羡慕农民生活的所谓的白领,实际上都只是“伪白领”或“准白领”,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白领人士。

白领生存状况之辩

9月26日,京郊密云县石城乡寇大龙正在自家的院子里拾掇着刚刚收下来的玉米。

他坐在一只小矮凳上,左手扶着一个木制的玉米脱粒推子,右手拿着一棒玉米。玉米棒子在推子上使劲儿一推籽儿就落在了推子下面的簸箕里。

“那些整天坐在写字楼里吹空调的白领会羡慕我们?您别跟我开玩笑了!”他觉得这事儿有点好笑,说话时连头都没有抬。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事实上,半个月前他就在一个网络论坛上看见了这个调查报告。当时他用自己的网名在论坛上回了一句“太矫情了”。

“这帮人就是没事儿闲的。”他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笑,“你们谁要是愿意跟我换换,我现在立马就同意。”

大龙今年36岁,中专文化,曾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从2002年开始,他辞职搞起了货物运输,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现在,他住着二层小楼,家里电话电脑等一应俱全。

在外人看来,他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啥时候有活儿了你不还得一点一点地干?他指着满院子的玉米说:“哪里有你们坐在办公室里舒服!”

对于这份说“白领羡慕农民”的调查报告,他说了一句:“光看见狼吃肉,没看见狼挨打。”

但在北京某广告公司的年轻白领张洪山看来,“只见狼吃肉,不见狼挨打”的恰恰正是寇大龙这样的京郊农民们。

张洪山是河北人,今年28岁。2004年大学毕业以后他就进入了北京某广告公司工作,现在月薪有8000多元。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公布的北京白领工资标准,他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白领阶层了。但他自己却“从来都没有感觉自己是白领”。

小张所在的广告公司在北京的朝阳区,但他却住在几十公里之外的石景山区。每天上班光在路上就要跑上将近两个小时。“别人是朝九晚五,我这儿却是朝五晚九――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晚上将近9点才回到家。”他自嘲道。

他曾经想过要搬到公司附近来住,但看看已接近他月薪一半的房租,他只得作罢。至于攒钱买房,他坦言“还没有想过,也不敢想。”

舒伟是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某律师事务所的助理律师。他2005年6月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以后,先在一家公司做法律顾问,从2007年起进入这家律师事务所做起了助理律师。

舒伟现在的月收入大约有6000元,在郑州这个尚不甚发达的中部城市,他的收入绝对属于中上等水平。初进律师事务所时,他曾信心满怀地要在五年以内买房买车,但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他很快发现,这并不现实。

“我的工资是比两年前高了,但这里的房价涨的更快,前两年一平米还不到5000,现在都涨到8000多了。”毕业好几年了,他现在还几乎没攒下什么钱,至今仍住在单位附近某都市村庄的出租屋里。

他的房东是当地的村民。他们的生活让舒伟十分艳羡:“不用上班,只要在自家的院中盖上两栋小楼出租每个月就有上万元的收入。到了年底,还会有村里的集体分红。

相较于收入上的失落,精神和心理状态上的落差更让舒伟牢骚满腹:“我们每天起得比鸡都早,干得比驴都累,最忙的时候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而他们却可以每天都睡到自然醒,然后悠哉游哉地喝茶遛狗。我们娶不起,住不起,生不起,养不起、病不起,但他们似乎从来都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虽然他们很多人都只有初中文化,但和他们相比,我感觉不到任何的优越感。”舒伟说。

如何“解放”白领?

这些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且有着一技之长的白领们本应处于整个社会金字塔的高端,是许多人羡慕的阶层,却又因何开始羡慕起农民的生活了呢?

智联招聘网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孟婷女士认为,这与我国近年来农村、农民自身的发展以及都市白领人群生活压力的增大有关。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大大的改善。而与此同时,城市地区的各项生活成本、工作压力却在不断提高,在我国目前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这势必会让一部分都市白领人士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比如,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几乎不会为自身的住房问题担忧,这对许多白领人士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相较于白领们沉闷紧张的生活,农民们相对轻松,规律的生活又让许多白领人士心向往之。”孟婷说。

而北京链家地产资深置业顾问李二伟认为,与其把这份《华东区白领生活形态调查研究报告》当成一份研究报告,还不如把它当成份趣味调查。“这份看似荒诞的报告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都市白领人群的普遍焦虑与无奈。其实,更多的白领是在借这份报告发泄自身的压力。”他说。

在他看来,我们大可不必用“那你为什么不去当农民”之类的话语去呛这些白领们,他们还不至于弱智到连自己的境遇比农民高都不知道。白领们的这些抱怨,是他们工作疲态的表现。而这种工作疲态的心理呈现则与他们所浸其中的企业文化有关。

在国内的各式公司、企业中,多数的老板和上司都喜欢听话勤恳加班加点的员工,并将之视为勤奋努力和敬业的象征加以推广。久而久之,这就造成了国内白领人群心理压力过大生活节奏过快,甚至一日三餐都不能按时的情况。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需要的更多的是员工内在的激情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服从和老牛式的勤勤恳恳按部就班。”李二伟说。

“在谷歌微软等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主管人员一般不会对员工的工作时间作要求。他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或者像早起的乌一样清晨五点就开始忙碌,或者像夜猫子一样昼伏夜出。他们甚至可以带着自己心爱的宠物来上班 只要它不在公司里乱跑,乱叫。如果工作累了还可以带宠物到外面的草地上一起享受一下阳光和运动。”他说,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染下,白领们生活工作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第9篇

[关键词]农村;调查;综述;底层;陕西

[作者简介]田富强(1972―),男,陕西宝鸡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教师;(陕西西安710077)池芳春(1973―),女,陕西宝鸡人,宁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宁夏银川750021)田富利(1984―),男,陕西扶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 (陕西杨陵712100)

农村代表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与家庭组织及社会结构紧密联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文化积淀多源于此。[1]

一、农村基层民主研究

邓武红博士指出在平民社会日益强大、个人权利不断彰显的语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成为现代乡村文明治理的必然选择。选举主要问题:(一) 贿选普遍存在。黑金扭曲选举结果,使恶人通过合法形式获取农村基层公共权力。运行制度不完善,候选人当选后很难监督制约,,贪污腐化。村民抓住眼前利益,贿选者与受贿者达成合谋。(二)防止基层民主演变成农村宗族势力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对策有:(一)村级财务公开;(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参政意识;尊重个人权利,培育基层民主文化。农村基层民主处在中国场域特有的文化、制度和利益纠葛中,是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矛盾的深层次反映;缺乏整个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基层民主只能是“孤岛政治”。[2]

郝晓雁博士指出村民自治存在问题:(一)经营方式转变与管理功能转型不匹配,自治组织运作机制不协调,管理方式滞后;(二)集体经济瓦解与传统资金运作方式破坏,导致村级债务增加,影响自治组织行政效率;(三)经济利益表面化和干部身份多样性,导致自治组织班子涣散,责任心下降;(四)农民参政意识淡漠,村民议事组织松散。对策有:(一)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体系;(二)依照高效、透明原则,完善村民议事和监督规范及办事听证制度。[3]

陈昌洪博士剖析了村民自治存在问题:(一)腐败严重,难以选出为民办事的村官;(二)县乡政府对村民自治指导不力,村两委班子协调困难;(三)村级经济弱小,难以提供村民满意的公共产品。对策是:(一)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基础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核心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惩治村官腐败力度;(二)县乡党委和政府应加强对村委会的指导,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环境;(三)政党主导,政权支持,自治主题,渐进发展:遏制、打击农村社会黑恶势力和财团势力;有效激励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为村民提供必要公共产品。[4]

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

程默博士认为退耕还林要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一)尽快构建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二)通过鼓励产权合并实现林权相对集中,提高资产价值特征与产权制度匹配程度;(三)通过政府公共支出政策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结构改善,拓宽退耕农户就业增收空间。公共支出应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用能源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救济补贴政策到期后生活贫困的退耕还林户,对其进行免费技能培训。[5]

葛文光博士指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农民对政策了解不够;缺乏总体规划,实际退耕面积超过国家任务,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完善工程需要;验收不及时、不严格;造林技术应用不到位,种苗采用缺乏科学性,不重视林木后期管护;林权证发放不到位;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盲目性;农民对八年后生活不乐观。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绩观;出台《国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保证农民拥有基本农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建立林木管护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尽快发放“林权证”。[6]

三、农村专业组织研究

李双元博士关于陕西关中地区农民专业协会调查的案例为支部推动型、能人带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一)专业协会是农户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的现实选择;(二)作为现行经济环境下农村诱致性制度安排,专业协会与村支部、村委会等强制性制度安排的协调,需要良好的制度实施机制,以促进基层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良性互动;(三)专业协会应先发展后规范。存在问题:(一)协会功能未完全发挥,与农户预期差距较大;(二)设立门槛,有悖国际合作联盟合作原则。[7]

岳佐华博士与李小玉女士指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信用资本,蓄积了人力资本,盘活了市场,促进了特色经济发展。汉中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类型有:龙头企业依托型、能人大户依托型、部门依托型、农民自发型。问题有:(一)1/2的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章程,4/5的合作组织未注册;(二)部门依托型合作组织体制和产权不明晰;(三)管理欠规范,信息手段落后;(四)人员素质低,资金不足。[8]

四、农民增收培训研究

张聪群博士指出汉中市农民增收的障碍:(一)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收入下滑;(二)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经营指导,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四)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和培训率低;农民增收思路不广,收入差距拉大。并提出对策:(一)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二)扶持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消除体制,统筹城乡居民就业;(四)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五)多渠道融资,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六)加快农业信息建设,增强农民规避风险、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9]

黄雯博士指出,西安市蓝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区域不断扩大、数量质量快速增长趋势:(一)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二)素质、技能与收入正相关;(三)自发性为主;(四)长期务工人员比重大;(五)行业分布不均,以餐饮业为主。建议因地制宜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竞争力;出台就业准入法,严格就业准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延缓劳动力供给,缓解就业压力。[10]

张藕香博士认为年轻力壮、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力资本型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流失,阻碍科技知识普及、良种推广、土壤改良、新技术应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应进行农业深度开发,消化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11]

五、陕西苹果产业研究

李继翠博士指出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产后商品化处理环节薄弱,标准化程度低;(二)行业协会不成熟,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三)技术推广、管理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四)资金和人才遭遇瓶颈制约。建议:(一)推行标准化管理,发展绿色果业和生态有机果业;(二)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三)加强苹果服务体系建设;(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苹果生产保障体系;(五)创新体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六)实施名牌战略。[12]

宋东风、王恩胡、锋博士指出,陕西白水县苹果发展要推广“四大”关键技术,规范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鼓励科研院所参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科技兴果;提高果农种植积极性,促进苹果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13]

六、农村医疗教育研究

睢党臣博士指出陕西省洛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宣传力度小,农民参保意识弱;筹资难度大,水平低;报销范围窄,受益面小;组织机构不完善,报销制度不科学。建议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机制;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基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强化行业管理,普及卫生知识。[14]

肖湘雄博士指出,运行机制制约了陕北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医疗市场混乱,农民就医困难;(二) 费用居高不下,农民因病返贫;(三)投入不足,缺医少药,乡镇卫生院步履维艰。他建议:(一)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二)纠正专项经费使用和预算外资金财政统筹存在问题;(三)因地因时制宜,探索以农村合作医疗为导向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其作为非营利组织给予扶贫资金支助;(四)有效补助乡村医生。[15]

王朝辉博士指出陕西农村学校经费困难:老校危房增多,新建校债台高筑;拖欠工资和“普九”债务偿还无望;负担转嫁给农民和村集体;县级财政教育包袱沉重。建议制订义务教育投入法,建立以国家、省、市为主,各级财政按比例负担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校舍维护改造建设机制。 [16]

七、水资源与农村金融

王文军博士指出当前陕西安康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洪旱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生态退化与水污染严重;(二)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适应;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不足,分配不均衡现象严重,供水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三)水电站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严重;旅游业发展与水源地保护存在矛盾。建议:(一)适水发展,提倡节水型产业;(二)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三)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满足用水需求;(四)加强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合理、科学建设水电站;(五)建立有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权水价制度;(六)协调完善水事决策机制。[17]

高波博士分析了西安郊区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锐减,功能萎缩,实力不足;(二)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信用环境不佳。对支持“三农”的影响是:(一)金融机构从农村市场退出,县域资金流失,影响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二)管理体制不活,制约金融服务水平;(三)农村住房产权缺失,影响农民获贷能力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范围。建议多方联动,优化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18]

第10篇

【摘要】 目的 为了解东河区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方法 对13所小学1426名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了查验。 结果 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为92.4%;1岁内五苗合格接种率为97.2%;加强免疫OPV4、DPT4的接种率分别为 94.0%、95.8%。城区的持证率、五苗合格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结论 加强城乡结合部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查验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关键词:小学新生 预防接种证 接种率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东河区共13个街道办事处,每个办事处抽取1所小学,对一年级新生免疫状况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在开学时,东河区统一下发了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证补种登记表。接种医生协助受过培训的保健老师填写登记表。并根据查验情况,对无证和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补证和补种。现场查阅抽查学校的上述资料。

3调查内容 开学时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情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情况。

结 果

1 调查小学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3所小学,其中城区小学7所,城乡结合部小学6所。共调查新入学儿童1426人,其中男生796人,女生630人,男女之比为1.3:1,其中城区小学学生873人,占调查学生的61.2%,城乡结合部学生553人,占调查学生的38.8%。

2 预防接种证持有的情况

在调查的1426人中,入学时接种证持有1317人,入学时接种证持有率为92.4%, 补证率为7.6%。其中城区学生入学时接种证持有为835人,持有率为95.6%;城乡结合部接种证持有482人,持有率为87.2%.城区、城乡结合部学生入学时接种证持有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34.53、P<0.01)(表1)

3 入学新生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情况

调查的1426人中,1岁内五苗合格接种1386人,五苗合格接种率为97.2%。BCG、 OPV3、、DPT3、 MV、 HePB3的接种率分别为98.9%、97.7%、97.7%、97.5%、97.3%。城区、城乡结合部入学新生五苗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7 %、94.8%。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9.7,P<0.01);城区与城乡结合部BCG的接种率分别为99.5%、97.8%(x2=8.94,P

4 小学新生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情况

在调查小学新生中,OPV4 的接种率为94.0%, DPT4的接种率为95.8%。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OPV4 的接种率分别为95.1%、92.2%(x2=4.85,p

讨 论

本次调查东河区小学新生入学时接种证持有1317人,占92.4%,1岁内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7.2%。BCG、OPV3、、DPT3、MV、HePB3接种率分别为98.9%、97.7%、97.7%、97.5%、96.8%、,加强免疫OPV4、DPT4的接种率分别为 94.0%、95.8%。调查发现:东河区入学新生免疫规划疫苗基础接种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加强接种率还有待提高。另外,城区新入学学生接种证持有率、五苗基础免疫率、加强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分析原因是1)东河区是包头市私有经济示范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在逐年增加。2)东河区流动人口以农民为主,职业为打工族类。流动儿童主要来自贫困农村,流入城市后,集中居住在城郊结合部。[1]3)流动儿童家长由于受教育少,文化层次低,自我保健意识差,对预防接种认识不足。[2]4)接种服务的形式和周期也是影响接种率的因素,城区设立免疫门诊开展周免疫,而城乡结合部设接种点开展月免疫。5)接种医生只重视基础免疫,对大年龄组儿童的免疫工作重视不够。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使群众自觉地利用免疫服务。2)加强城乡结合部的预防接种工作,常年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提高城乡结合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3)加强接种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变其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偏见,更好地为儿童服务。4)加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把好最后一关,使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得到全程免疫。5)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免疫门诊,缩短接种周期,提高免疫服务质量。

第11篇

实习报告网权威暑期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更多暑期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相关信息请访问实习报告网。 假期来了,我还能像以前一样来挥霍自己的时间吗?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临近放暑假的时侯,原计划向其他一些同学一样找一份工作,但最后决定回到家乡,帮久别的爸爸妈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假期我主要是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我的家乡,了解到农村建设和家乡父老乡亲的辛苦,还有家乡教育事业得发展情况,最后出于我所学的专业,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家乡里人的健康状况......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最南边的一个小村庄,所属的县城叫文县.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大山里,四周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地一片沉寂,远处的稻田里传来一阵阵青蛙和小虫子的呜鸣声。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民风淳正、乡风文明……这样的环境 养育了我们村里质朴勤劳的140多口人,我们村小,人少,地也少,但我们出产的东西可不少 ,我们县城的蔬菜大多是我们村提供的,有时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就拿我家来说,我家今年种了0.5亩地的番茄,0.3亩地的辣椒,还有0.3亩地的西瓜。可别小看他们哦,采摘高峰时,番茄一次摘了1400斤,辣椒一次摘了600斤。现在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在家帮忙采摘番茄的过程。暑假刚回家,我家的番茄就上市 了,收获番茄的过程,每隔两天就要摘很繁琐一回,否则就会太红容易软也容易坏。采摘时,挑红的(稍微青一点的也可以)摘下来放在一个比较结实不会变形的容器里,比如放在桶里,而且要轻拿轻放,这样就不容易把它弄坏。一边摘一边摘好的集中到一个地方。把所有的摘完后,就开始装箱了,我们每家都有用来专门装番茄的自制木箱,可以防止把番茄压坏,但有一点就是比较笨重。装箱的时候,把比较青的放在最底下,比较红的放在上面,一排排,一层层地摆放上来。可别小视装箱这个工作哦,装的好的话,长的欠佳的都可以把它放的很好看,很惹人爱。技术不好不会装的话,好番茄也可以装的乱七八糟。装的好的话而且可以装很多,但不压坏。装完后看着一箱箱成品的番茄,那种收获的感觉只有当时才能体会,而其中的辛苦也只有爸妈知道,如果没有之前的浇水施肥,也不会有如此收获。两个月的假期,我亲身经历我家番茄的从有到无,从有到无,一共收获一万多斤,我想如果不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减产的话,产量一定可以达到两万斤。这就是我们收获番茄的全过程,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叫我知道爸妈的辛苦,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感受也很多,有一次我们正在顶着大太阳辛苦的干活,同村的大叔送来了一个大西瓜,那时我才懂得“雪中送炭君子少,锦上添花小人多。求人须取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的真正含义。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 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村中的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48-05

根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3 460万人①。在政府和高校构建的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体系的扶持下,很多贫困的农村籍大学生“上学难”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然而,伴随着扩招引发的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递增,就业形势却显得越发严峻,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突破700万人。在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中显示,2008―2014年,大学毕业生(不含博士生)中,未就业的大学生占20.7%,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27.1%和25.7%,来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区的仅占13.2%。②由此可见,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艰难更值得关注。

一、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连锁反应

高校扩招增加了农村籍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如果他们千辛万苦读完大学而不能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不仅会给个人、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一)就业难导致家庭更加贫困

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显示,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 895.9元,③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很多西部农村的家庭收入要远低于平均值。然而,公办普通高校的学费标准普遍提高,培养一名大学生4年至少需要5万元左右。支付这笔巨额学费,对于年收入不足万元的农村家庭可谓捉襟见肘,有的家庭甚至是举家向邻里亲友借债来承担这笔巨额投资。巨额投资的背后是这些农村家庭希望可以通过子女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以缓解家庭经济负担。然而,在现实中,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处于失业或就业不稳定状态,高额的教育投资不能及时得到补偿,办理的助学贷款不能及时偿还,使本就经济负担沉重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不但无法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反而会进一步导致农村家庭更加贫困。

(二)就业难导致弃学现象突显

对于很多农村家庭而言,对教育的投资主要期望日后子女在个人前途、家庭收入及家庭荣誉等方面得到回报。然而,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面前,很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认为“读万卷书不如找份工”,放弃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中途放弃学业,进入城市打工成为家庭收入来源的主要支柱。弃学后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在学历、技能上的欠缺,他们仅能从事一些收入低、工作环境差、不稳定的临时性工作,且由于是农村户籍,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从长远看,农村籍大学生数量的锐减势必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降低。

(三)就业难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导致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而知识、技能又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如果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物质成果,必然会造成日后竞争力的减弱,导致知识和人才的严重浪费。

此外,残酷的就业现实使未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生活窘迫、精神压抑,饱受来自个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及社会的排挤。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家庭、社会层面,还是在个人压力源维度,来自乡镇的毕业生都较城市毕业生感受到更多的现实压力。④(见图1)

超负荷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农村籍大学生出现如仇富、愤世等极端的观念或扭曲的心理。同时,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使他们很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蛊惑,为了获取巨额收入不惜铤而走险,参与传销、贩毒等非法活动,从莘莘学子到阶下囚的例子不胜枚举,成为威胁社会安定和协调发展的隐患。

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可主要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社会方面

1.就业容量小

伴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涌入劳动力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呈井喷态势。从社会的角度看,面对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激增,社会必然要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平衡劳动力的供需总量。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有不足。以天津市为例,2013年,高校毕业生为14.1万人,而新增就业人数中新成长劳动力为13.77万人。⑤通常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应有65%~80%劳动者在其中就业。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过少,截至2013年,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仅4 200万个,在城乡私营企业就业及个体就业人数为21 856.3万人,占2013年就业总人数的28.4%。⑥《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51%的毕业生选择在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就业,且大多为民营企业或个体,⑦但由于部分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等问题,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在调查的各用人单位类型中最低。

2.户籍限制

现行的户籍制度成为阻碍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就业的因素之一,如在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招工考试中,都对非本地生源进行了限制。此外,一些用人单位以降低人才费用为由,通常选择有当地户籍的大学生,而把农村籍大学生拒之门外。另外,在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下,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明显差距,弱化了的农村基础教育导致农村大学生先天“营养不良”,为日后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埋下隐患。

3.就业歧视

劳动力总量的供过于求使得用人单位的用人自过度强化,从而引发了不可遏制的就业歧视。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自然很容易成为就业歧视的对象。农村出身、素质不高、不善沟通、家庭负担重、缺乏文艺才能等都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农村大学生的理由,导致很多农村籍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失去了就业机会。

(二)学校方面

从学校的角度看,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和错位导致大量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目前,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不能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造成毕业生供给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不匹配。此外,高等教育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不过硬,培养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不足,导致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操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要。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70%的本科毕业生、64%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⑦另外,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忽略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进行批量培养,导致农村大学生缺乏竞争优势。此外,虽然很多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偏重于就业指导,方法手段单一,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特点的就业帮扶指导力度不够,导致他们就业观念落后、职业技能缺乏,很难实现就业或稳定就业。

(三)个人方面

1.缺乏社会资源

在很多毕业生群体中存在“找工作靠关系”这种观念。人才的竞争以实力为重,但也不可否认,劳动力市场的择业竞争仍存在不公平现象,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人才选聘环节中。例如,机关、国企甚至私企在招聘时,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籍大学生的父母多多少少拥有一些社会关系,利用这些“人脉”资源可以为子女就业铺路搭桥,但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资源主要集中于农村,且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农民。社会资源的相对贫乏使农村籍大学生在各种完全不透明的招聘中失去去平等的就业机会。

2.竞争能力薄弱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看重专业成绩外,更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重要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协调安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城市籍大学生比较,农村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明显偏弱。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在入学时,其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电脑操作、英语口语、文体才艺等方面的能力及素质普遍低于城市籍大学生;另一方面,根据《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的数据统计,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由于承担了更多的事务压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抗压能力明显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如图2所示。在大学四年期间,由于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籍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表现出参与意愿不强烈或竞争力不够,缺乏锻炼提高的机会。早期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营养不良”导致其在就业时的竞争能力往往拼不过城市籍大学生。

3.就业观念落后

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统计,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占27.2%、23.6%和20.2%,而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东北区域经济体和西部生态经济区就业的比例仅占6.1%、1.9%和0.8%。⑦“鱼跃龙门”的观点在农村籍大学生中可谓根深蒂固。很多农村籍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的一级劳动力市场“哭”,也不愿意回到农村的二级劳动力市场“笑”,国家一系列“三支一扶”、“支援西部”的就业扶助政策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与响应。农村籍大学生在择业时通常会选择工资高、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高的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一方面,主要是迫切希望通过“好工作”收回前期的教育投资,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渴望通过体面稳定的工作实现“光宗耀祖”。残酷的就业现实将很多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农村籍大学生挡在就业门槛之外。

三、学校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率,破除其就业困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个人多方参与,共同努力。国家需要进行政策引导,改革传统城乡户籍制度,对于接受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制定鼓励农村籍大学生回乡的政策等。社会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国家政策的正面宣传,传递正能量,引导农村籍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高校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社会需要及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农村籍大学生,一方面,要加强针对农村发展需要,如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应用、生态旅游、农村医疗、基础教育等课程的设置;另一方面,要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城市和乡村都可以有用武之地;农村籍大学生则应在国家、社会和学校搭建的平台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观念、提升技能。笔者拟就学校层面具体探讨对农村籍大学生展开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有效方法。

高校在对农村籍大学生展开职业指导工作时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概念,即职业指导非就业指导。《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一书对“职业指导”的定义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⑧据此,在对农村籍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时应明确三个目的:一是帮助其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顺利就业;二是注重其职场工作技能的提升,稳定就业;三是根据其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成功就业。根据这三个目的,对农村籍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的侧重点及有效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详解政策、树立典型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返乡就业的,如“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农技特岗”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⑨以及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目前并没有引起农村籍大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户籍在农村的大学生仍然在大中城市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返乡就业是缓解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出路之一,他们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拥有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一定的人脉资源,更能够开展实际工作,不仅可解决就业问题,更可以通过积极创业实现个人价值。户籍在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返回原籍就业,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观念问题,那些一心扎根大城市的农村籍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返乡就业所具有的“成本低”、“机会多”、“有归属感”等优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具体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校应担负起为农村生源的大学生进行政策解读的责任,通过开展系列讲座、政策问答竞赛、橱窗展示、校园板报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让农村籍大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全国性的和地域性的优惠扶持政策的具体细则,如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申请条件、受理程序、服务年限、待遇及保障政策、服务期间的档案管理以及在服务期满后可享受的优惠等,以及针对自主创业方面如贷款的办理、税费减免的优惠举措等。同时,可通过树立返乡就业成功的典型作为榜样,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以点带面传递正能量,增强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二)心理疏导、调整观念

城乡分割的体制导致基础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分配并不合理,从而使很多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入学时在英语、沟通、才艺甚至普通话等方面与城市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物质条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加之有些农村籍大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使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甚少参加集体活动,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产生极端偏执的想法,在遭遇就业挫折后一蹶不振。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学校应注意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课堂授课、个别咨询、案例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等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自我剖析,正视自身的弱势,采用光明思维法、积极性心理暗示等方法进行心理调适,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为他们搭建平台,开展“展示农家子弟风采”等系列活动,提升其外在形象、内在修养及综合素质水平,加快他们融入城市集体生活的速度。同时,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职业选择理论通过专业讲座、专家咨询等手段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职业选择,避免走弯路、走错路,提高就业成功率。此外,对于部分农村籍大学生所持的非国家机关不进、非“北上广”不去、返乡就是没出息等狭隘不良的择业观念要及时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摆正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避免高期望所带来的现实冲击,应将眼光放远,立足于长远的个人发展。

三、增强技能、稳定就业

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所以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用人需求信息,提供供需双方洽谈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为他们讲解职场礼仪、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使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使用,尽可能多地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准备接受考验。此外,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一方面,为农村籍大学生提供在学期间的实践、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场招聘会的开办为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架桥铺路。

学校不仅要为农村籍大学生提升就业技能进行专业指导,更要注意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因为顺利就业只是暂时的成功,而稳定就业、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才是最终的成功。然而,在《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关于离职类型及就业满意度的分析中,毕业生工作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三年内发生工作转变的为41%,这中间有48%的毕业生转换了行业;毕业生进入职场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6%,而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下降为43%。⑦就业不稳定、满意度低与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参考美国的SCANS标准对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五大类型基本工作能力的评定,应届毕业生对上述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能力满足度为81%。在基本工作能力中重要程度较高的如口头沟通能力、科学分析能力、疑难排解能力等是成为优秀人才(三年内晋升次数三次及以上)所必须具备的。这些能力不可能从课本中习得,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击提升,只能通过实际锻炼,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具备。所以,学校应特别对在这些方面相对更弱的农村籍大学生进行能力塑造与提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一些活动,并积极为他们联系实习、实践单位,切实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特别是解决这其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多方共同努力,其中学校应担负起对农村籍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重任,增强其自信心,塑造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及基本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大显身手。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②数据来源:《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

③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

④数据来源:《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⑤数据来源:《天津年鉴2014》

⑥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⑦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

⑨教育部积极采取措施力促农村大学生就业[EB/OL].[2015-01-07]..

参考文献:

[1]熊汉忠.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EB/OL].[2015-03-23]..

[2]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天津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