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8 11:3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第1篇

一、理想的课堂是求“简”的课堂

1.教学的切入要简单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的过程。要在课堂中达到这样有效的互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细心研磨,精心从文本的字词句段中、从课后思考题中、从单元导语和自读提示中寻求最佳的切入点,为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打开思路,打开视野。请看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的教学:

人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组都编排了一个教育主题或者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也会在每个单元组的前面编写一段单元组的学习导语。教师在教学本组中的略读课文时,可以从教材中的导语入手发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语:“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因此,在教学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和《金色的脚印》时,可以根据从精读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学习中习得“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的方法,有效地进行略读教学

2.教学的环节要简约

真正好课的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略读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首先要知道“写了什么”,再谈谈 “有什么感受”,最后交流“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根据略读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再加上有限的课时安排,就要求略读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简约,思路要清晰,要多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和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请看《学会看病》一课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1.认真读课文,画出“母亲在孩子生病后的作法”的语句读一读。

2.边读边想:母亲的这种作法,你赞同吗?

二、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1.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内心的语句读一读。

2.边读边想:母亲这样做,她愿意吗?

三、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1.谁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母亲内心既然如此地不舍,但为什么非要这样做,这样残忍吗?

以上的教学环节简约开放,一层深于一层。整节课,孩子们个性的见解、放飞的思绪和灵动的语言,无不彰显了略读课教学删繁就简、以简驭繁之美。

二、理想的课堂是求“精”的课堂

1.追寻精要的学习目标

怎样去捕捉文章重点,让教学“略”中突“精”?目标的把握非常关键,教材中对每个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设计,单元的导语往往提示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学中可以紧扣导语,以整个单元为主题来确定精要的学习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习以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来确定《金钱魔力》一课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依据学习目标将教学定位在“感受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对学习的内容作适当地取舍,紧紧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来重点体会,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请看一教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中“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这一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老板为什么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画出描写老板一系列动作的词语。

生:望、吹、钻、翻、说。

师:谁能来说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了什么,你认为用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以上的教学是依据确定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的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凸现略读教学中的“重拳敲击”策略。

2.追寻精当的点拨引导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老师应该多想方法,让学生能自己通过主动学习而习得知识,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应该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中学习。教师只能在汇报交流中,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适时地点拨。

《刷子李》一课学习目标的重点是“感受刷子李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时,要紧紧抓住体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精彩细节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独立思考、习得方法。请看一教师在执教《刷子李》一课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精彩细节进行教学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3~1段,找出含有“果然”“居然”“竟然”的语句来细细地读一读。

师:谁能来说说你从这些句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果然”词中读懂了刷子李的技艺实在高超,敢穿黑衣黑裤和一双黑鞋来刷墙。

生:我从“居然”一词体会到了刷子李的本领的确高明。

生:我从联系上下文知道“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是他裤子上破的一个小洞,真正体会到刷子李本领的奇绝。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第一自然段中“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这个观点。

生:不傻,因为他自己对自己成竹在胸,非常有把握。

师:请你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对于这个问题能否有新的体会?

三、理想的课堂是求“宽”的课堂

(1)适时的内容拓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学可以事先布置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真正落实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如《夸父追日》的教学,可以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课中可以从聊聊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又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起点和经验。

(2)灵活的能力拓展。教学中的拓展不应该只是资料的拓展,更应该尝试给学生许多自我拓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才能。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类的写景或游记的文章时,可组织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看到的景色;读《慈母情深》后让学生去学唱或吟诵《游子吟》;学完《大瀑布的葬礼》,可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演讲稿……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

第2篇

到现在8年了,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收获,对教育的理解渐入深处。

新教育,让我懂得了沉潜的意义。

初遇,内心的自我渐渐苏醒

2008年,我与新教育初遇,内心开始不平静。

最初,我以数学老师的身份,在教室里开展师生共读。我上网搜索共读案例,让学生记录共读日记。我和学生们同喜同悲,有时候我的批语甚至达到近两千字。虽临近毕业,但每天我们都要留一节课作为我们的共读课。在课上,我们讨论,分角色朗读,讲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没想到毕业时,学生们反而取得了更加可喜的成绩。

我开始向新教育走近:师生共读,儿童课程,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完美教室,卓越课程……这一切,逐渐在我面前展开。

2009年,我接手了一届一年级,改教语文。但我很快发觉诸多课程都是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根基的,自己专业知识的浅薄,使得很多课程实践举步维艰。

于是,我走进了专业阅读。

我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入手,做摘抄、做笔记,回想作者的思路与书的结构,在读其他书的时候,遇到相似情境,也迅速把它们调出来反复揣摩;在教学中,遇到与书上相关的情况,也联系起来进行反思与实践,慢慢地阅读品质有所提升,拥有了对话的能力,还把自己的阅读观点进行整理,形成文字,这些文字也开始逐渐见诸于报端。

就这样,专业写作开始并行。

文字的发表,更促进了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写作。写作不仅让我在不断地反思、研究中得到了成长,将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样把父母们也带到了一条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

上来。

新教育给了我很多外出的机会。外面世界对我内心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改变着我对教育的认知。我开始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热情付诸在自己的教室,根据班上孩子的生命节奏和现状摸索前行,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教室。

相随,清醒地认识自我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让我踏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2013年,硕果老师推荐我参加了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的

评选。

2013年10月,《教育时报》刊登了我的专业成长自传《守住教室》。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教育行走和教室里新教育儿童课程的开展到自己对教育的认识,我讲述了自己从2008年起的专业成长历程。经过层层评选,我从众多的参评者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十佳,荣获“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称号。

组委会授予我的颁奖词是:“您怀揣成长的种子,视学生为生命的贵人。您守住教室,将课堂作为教育生命的道场,以自己的专业理想和坚持,开发出诗意盎然的课程,照亮每一个和您相遇的孩子。心中有人,行知有据,您在课程的点滴实践中彰显教育的智慧。”这颁奖词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我警醒。

我还记得那次观摩研讨的主题是“跟名师一起在课堂上成长”。黄厚江老师说,成长力教师将来能否真正成长为一个得到本学科老师认可的人,关键看能不能拿出好的课堂来。而教师发展的分水岭就在于有没有课程意识。有课程意识,你会别有洞天;没有课程意识,你会徘徊不前。吴正宪老师认为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去追问学科背后的教育价值,要悟道教育。

课堂是我弱项。今天我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就需要看清自己需要用尽自己的所有努力来进行突破的地方。于是,我郑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用三年的时间做好一件事――课堂。课堂是一个教师立足的根本,进行课堂研究,不是为了参加大赛或者获奖,而是为了寻找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课堂,这更是作为老师的重任。

那天是2014年4月25日。

我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学习重心放在了课堂上,借助外力来使自己进行课堂研究,逼着自己锻炼文本解读能力,阅读关于课堂细节的种种书籍,在课堂上逐步实践。

我选择的主要方法是借助网师学习进行修炼。

把书架里与课堂相关、文本解读相关的书籍进行规整,诸如《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古老的回声》等书被放在了床头的书架上,在一段时间内,老老实实阅读这些书籍。

研读课例《落花生》不过关。态度虽然算得上认真,通过听讲,发觉自己对框架并没真正理解,更谈不上框架思想的运用。

研课《威尼斯的小艇》。一上午没课,专心静坐素读《威尼斯的小艇》,在教案本上用框架备课,批注完了n文。上次的作业不过关,通过听课知道了问题所在,这次便从文本解读上下功夫,其他流程设计之类的一概不去想,相关课例也先不去看,只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去解读,很快便与文本合二为一,沉浸在小艇所串接的威尼斯的风情之中,感受着威尼斯人的生活品质与城市气息。之后的核心目标确定,预习作业的设置,似乎是水到渠成。修改调整许多遍,基本上完成了第二次研课作业。为了方便整理课堂实录,也为了督促自己注意课堂上的一些细节,上全员优质课时,我还是把学校的录像机给架了起来。课上完后,得到校长一句褒奖:较之前课堂毛病,改了不少,能够知错就改,进步在望啊!

研读课例《小露珠》又不过关。

研课《我爱故乡的杨梅》,因为没有课堂实践,所以在听课过程中一直走不出自己文本解读的思维框架,很固执地走在自己的思路中。听课后,发现问题有三:一是文本解读不能等同与教材解读;二是忽略了讲授的对象;三是机械地理解了课堂的第三重境界。

研读课例《草船借箭》再次不过关。

一次又一次的不过关,并未让我放弃追求理想课堂的念头。我在微博中写到:“当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总会越来越自信,并且也极容易出成效。而明知某项是自己的弱项,但又必须进行完善、进行补充、进行提高的时候,最开始的道路是最难走的,会觉得自己欠缺的需要汲取得太多,头绪纷乱无抓手,自卑感几乎可以把自己打垮。这个时候,需要的便是让心静下来,慢慢来,寻找到千丝万缕中最重要的那一根,总有一个最关键的点,是需要自己最先去解决、去突破的。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被打倒啊。”

我再次细读《构筑理想课堂》一书,逐字逐句来体会理想课堂的精要。我先从教案做起,采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来备课,仅教材解读一个板块有时候就将近写了两页,一课时教案要写了

三到四页。用此框架备课,需要查阅大量与教材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对文本进行解读,对教材进行解读,设置教学环节,必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开学的教案常规检查,备完两周的课,我只完成了一周的课,而其他老师已经抄了两本教案。但是,总是需要付诸行动的。

研课《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的作业等级是合格。在班上实践后,感觉自己问题有两个:一是文本解读主观性太强,没有查找相关资料,造成细节上的解读错误。二是课显得散,没有围绕主线,逐步深入,或拓宽。听课后,再次改进。正好要上学校示范课,我再次讲《临死前的严监生》。教研会上,评我讲的示范课《临死前的严监生》,老师们一改往日的敷衍了事,对照课堂的很多细节谈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课堂,我一直是不自信的,但我愿意面对自己的不足,付出高于他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一学期来,参与网师研课,虽然走得很艰难,但也有所获。

相知,懂得沉潜的意义

2015年8月5日,五莲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活动。我为大家展示一节晨诵课,课题是泰戈尔的《吉檀迦利》(12)。

虽说晨诵只是2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对于没有优质课经历的我仍是一种挑战。在自己的班级,虽说进行过泰戈尔的晨诵,但只是做了一个学期的《新月集》,《吉檀迦利》自己虽喜欢,也读了又读,但若要在现场来展示,并且都是全国各地聚集在一起的年龄不一的孩子们,心里还是压力很大。

顾不上再多想,首先从书架上取下《吉檀迦利》这本书,静下心来打通再读,找出所选这节诗的前后联系,希望可以理出一条线来。

之后,开始对这首诗进行批注解读:

《吉檀迦利》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要寻找什么?我为什么要寻找它?】

天刚破晓,【天刚亮,出现了转机,也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大自然、生命、理想都在这刹那间苏醒了】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经历种种,我们需要一段黑夜要忍受,之后便是黎明的光亮】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很多事物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后追寻目的的一部分。】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这让我想起“小王子”的地球之旅,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想起《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的经历;想起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多萝西等四人发现自己想要的家、头脑、心、勇气,都潜藏在自己的心里;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发现幸福就在自己家里;牧羊少年寻找宝藏,才发现梦想一直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会发现最终的真理,而所有的经历都是达到梦想的必经之路。】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敲叩每个生人的门,是我们回到自己家里的必经之路,每扇门的背后,藏着通向伟大神灵之所的心门。当我们最终体悟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时,我们才会跟随自由的心,找到我们灵魂的终点。】

我的眼睛向空阔【看似一无所获,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一切都在原点处交汇。】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我们原本觉得自己一无所获,但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原本曾经拥有的。】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生命得到新生的一种欣喜,一种绝妙的生命体验】了全世界。【当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发现所有的付出就都会有意义。我们过去的泪泉和幸福的洪流会汇合,一起将我们的世界泛滥,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新生。】

解读之后,设计出了自己的上课思路:遵循怀特海“浪漫 ― 精确 ― 综合”的原则进行学习这首诗。从寻找入手,朗读 ― 叙说 ―

思考 ― 表达。学生主读,教师助读,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意味,少探究几个关键词,多读。比如破晓,就足以将自然、生命、力量、理想等囊括在内了。

当把自己的教案交给飓风大姐审核的时候,飓风大姐写出了近两千字的意见和建议,并强调这次的研训营上的展示,必须注意晨诵流程的规范性,这是对参与研训教师的引I,要让老师们心里对晨诵有个清晰的认识。要遵从“开启黎明的诗(主题诗或歌)――复习旧诗(前一天的)――晨诵新诗(范读――自读感悟,引导理解――形式各异朗读――综合运用)”的流程,同时要注意老师范读的作用,学生独自感悟时,要注意老师引导――互文画面,适当的解释性语言,问题引发,不需要学生回答,补白等方式。在浪漫的感知中,要有精确的理解。理解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生命在场。高年级要简短,重点是对诗的理解,诗歌与师生生命的编织,就能引发师生兴发感动的地方,浪漫感知中有一个精确理解的点,由此点引导师生联想到自己的精神生命怎样拔节、长高。这个时候,已经离研训营的开始只剩两三天了,然后继续研读,继续修改,真是醒也《吉檀迦利》,梦也《吉檀迦利》,虽然累,但却有种拔节的快乐。

然后,又收集了参加晨诵的孩子们的研训照片,重新对这首诗进行里生命的编织。展示的时候,因为上课的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而《吉檀迦利》六年级的孩子们若想真正走进诗里,若没有共同的生活背景铺垫,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这次20分钟的展示,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并且久久使我清醒,而不至于迷失。

暑假过后,河南省教育时报社和安阳市汤阴县教育局合作举行了一个学科教学培训活动,邀请我去参加,和当地名师做同课异构。当时的课题是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要讲第一课时的内容,准备时间两天。我按照研课的习惯,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做出自己的教学设计。

可是,课堂实践和理论研习的确不是一回事。在课堂上,每个细节都是老师素养的体现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来贯彻和体现。我发觉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度还是不够,和学生的对话能力也欠缺很多,心里痛苦一段时日,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

2015年10月,新教育种子教师第三次研训营在焦作举行,主题就是课堂教学,安排了同课异构,一节是二年级《识字五》,一节是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上午四节课,下午点评,并有飓风大姐讲如何针对课标做扎实有效的课堂。这种研训营对我来说是场及时雨。

我在听n的过程中记录着并做着思考,梳理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

困惑1:低年级的识字课,是不是有规定的流程?

思考:教学流程是有基本规律,是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去检验。我们让学生识字写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困惑2:对字源识字法的引入,究竟是帮助识字还是帮助认字?

思考: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字源识字法,多数可以用在识字,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的,比如三,重点在写字顺序上。

困惑3:谚语的朗读,是不是可以运用拍手等方式来进行指导?究竟是需要外在的热闹,还是需要内在的一种内化,静静地润泽?

思考:一二年级的文本,就是给识字写字提供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只要这个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孩子识字理解字义就够。学科一定要体现学科文化。比如:独。这个字的本义和引申意义,学生是否理解?词语的理解不能离开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知识是内化的,不是你告诉的。不能纠结于谚语意思的理解。

下午评课时,我也提出了我的困惑和想法,大家也畅所欲言进行讨论,飓风大姐和蓝玫也做了详细的指导,我零散地记下来,平日的教学中也时不时拿出来再去细读和思考:

讲一节课时,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背景。

要清楚这一阶段的目标: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部首,间架结构。

识字:音、形、义、使用。

三四年级的时候,想要书写一个情景的时候,这些字就会自动化地流淌出来,而不是用在想这个字该怎么写这上面。

综合阶段,就是怎样用。识字写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为了“用”。

“焰”字,右边就是一个“■”字。本义就是“陷”,古人烧火,就是挖个坑,烧火,然后火焰就冒出来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老师的知识背景不断地唤醒学生的体验,火焰高,给你的力量大、感受大,来体现能量大。

追寻外在的评价,而不是让学生去学习知识而获得的成就感的启发。

识字教学一定要和图画相

联系。

老师怎样去搭桥,让孩子的思维有所发展。

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不要让学生止于评价,而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思考有所收获。一节课的评价是下一节课的开始,所有的终结都是所有的开始。抓住具体的字,课堂精确度,抓住年段目标。有了浪漫的感知,对精确点的理解,最后才能进入综合阶段的应用。

不把字单独拿出来认,而是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句子中重复地出现,加强对这个字的认识。

……

进入2016年,距我2014年写下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已经两年,虽说这两年来也做了一些努力,但终还是觉得未能内化,觉得课堂必须是用最安静的心来沉潜的。

飓风大姐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研读名师的课堂,再次进入了当当购书的疯狂阶段:于永正、窦桂梅、王荣生、吴忠豪、薛法根、支玉恒、王崧舟、……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解读、听评课等理论相关书籍。同时,还和朋友一起组建了“于永正教育思想研究会”,研究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智慧,读于永正老师的书,看于永正老师的课例,学习于永正老师的课堂细节与教育智慧,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课堂是生命流动的场,课堂上充满着不可预测的生成与变化,一节好课,说到底还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多大的提高。

2016年7月,我参加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自费进行4天的研训活动。研训安排两位老师和闫学老师同台讲课,先让学员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学设计来确定讲课的老师。我选择了《巨人的花园》做教学设计,从阅读相关资料到进行文本解读,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难点,把重心放在过程与方法上,并在对话评价以及关注学生等细节上做了准备,最终我的教学设计投票第一,在研训营上课并得到了闫学老师的指点,同时,也得到了上次在汤阴听课的吴松超编辑的

好评。

我在课后反思中写道:“虽说课前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操作过程中与课堂预设仍有不小的差距。首先是对开放问题的把控能力。课堂上,我以‘这篇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神奇?’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这个问题的出现让课堂变得很开放,但在对课堂的调控时就显得不够游刃有余。主要在于不能真正进入文本,没有和学生的探究融为一体来展开深入的对话。在学生分享了花园的神奇、小男孩的神奇以及巨人的神奇时,应该及时进行总结,使得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其次是把一个精彩点挖深放大。在指导学生理解‘洋溢’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从‘溢’字形演变入手,让学生从图画中‘水溢出容器’来感知溢的本义,并记忆‘溢’的字形,接着把‘洋溢’这个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学生理解了‘洋溢’这个词在句子中指的是孩子们的笑声从花园里溢了出来。到这里我可能考虑到了课堂时间的问题,这个点的探讨到此为止了。其实还可以继续和学生们深入探究,比如通过朗读,来感受花园里洋溢的快乐等。这节课对我来讲是一次挑战。我也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不断地去提升、去成长。站在课堂上,和学生和文本水融才是课堂的最高境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拥有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得老师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合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之中。这些,我还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