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时间:2022-05-14 16:5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体解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体解剖学

第1篇

关键词:卫校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人体解剖学是卫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卫校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针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该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教学观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开端。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开展素质教学。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人体解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非常多,名词繁杂,而且非常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选取和设计,把一些难点或与临床相关度不高的知识点舍弃掉,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合实际,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当然,在教学内容取舍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实在无法兼顾,人体解剖学教师可以鼓励高水平、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数字资源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都采用课堂讲授法,采取的是填鸭式或半填鸭式教学,注重的是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卫校人体解剖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多。病例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相互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缩短了课堂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突出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是人体解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相应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卫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标本、挂图、模型和活体结合板书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卫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清晰地显示人体解剖细微结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能力是医学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因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人体解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卫校人体解剖学基本上很少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常常以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观察标本为主,而且实验课时比较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目前的人体解剖学实际情况,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量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并且通过开放课堂的方式适当地延长学生的操作时间。开放课堂是指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进行观摩和操作。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6 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过去的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主要采用理论、实验、平时三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依然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验考试主要是实验技能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人体解剖实验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的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样,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真实的学习信息,保证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又很艰巨,需要人体解剖学教师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德刚.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4).

[2] 喻荔娟.关于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8).

第2篇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前言

PBL的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但是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叙述性的学科,如果要在高校的人体解剖学中全面实施PBL的教学模式,将会有着很大的风险。此外,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最基础的学科,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早,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还根本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在这时采用PBL的教学模式,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如何人体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PBL模式,是广大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思维能力,又能够保障知识的系统性。

二、PBL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是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成人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医学教育之中,就得到了世界很多组织的认可,在国外很多的外医学教育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医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把人体解剖学这一基础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相联系,从而实现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三、P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实践

1.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是整个人体解剖学教学环节的关键问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基础课,这个时候学生所知道的医学专业知识非常少,只有在部分内容中才适合使用PBL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好充分考虑;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较好,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2.合理配置学习小组

教师在进行PBL教学模式时,应该做好小组成员的配置问题,控制每个小组的人数,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与分工,使每个小组的水平都相当,这样每个小组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系统而全面的医学知识。在PBL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就是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学习,这样可以达到分工与合作的教学目的,学生们通过自行的分工,自己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应该让小组成员对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在活动结束后让整个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并总结在解决问题中使用的方法与途径等,教师在这个环节完成后,应该及时作出总结,给予学生反馈。

3.问题的解决

每个小组在解决问题之前都应该先制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来查找答案,把查到的资料和信息与同学分享,同时,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做出反思与总结。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结,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其他同学通过讨论再进行小结,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回答、解决问题的情况作出总结。通过学生与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P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运用PBL教学模式来进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难题。第一,系统解剖学有很多分支,知识体系与内容都十分复杂,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这就使人体解剖学在教学上产生了一些矛盾,要想解决这个层次比较深的矛盾,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二,PBL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通过解决问题来使学生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教会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因为人体解剖学的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们还没有横向的学科知识来支撑就需要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这就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可以等到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后再进行分组实践,这样可以明显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进行PBL教学中,教师需要扮演着很多角色,例如学科专家、引导者、分析者、咨询者等,教师还需要了解每个小组不同的准备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四,PBL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教师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五、小结

综上所述,PBL的教学模式属于综合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在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时,应该首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做到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讨论时要善于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起着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以探索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方法为目的,提出课堂教学中进行部分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采用随机抽取2011级1个专科班级,上半学期仅采用课堂教学,下半学期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结果是,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学生成绩下学期较上学期明显提高,且收到学生良好的反馈信息。说明,开放性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解剖学知识结构,丰富医学基础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了基础与临床的关联性,同时也促进、调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综合的教学能力。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开放性课堂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故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且当前尸源短缺,标本少,实验示教时,学生多,展示视野较小,往往使学生觉得人体解剖学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适应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1级1个专科班级,上半学期仅采用课堂教学,下半学期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

二、结果

对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经t检验,2者平均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学生对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

表1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组别人数考试成绩(-x±s,分)

期中考试成绩2470..13±15.97

期末考试成绩2479.17±12.62

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p<0.01

表2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表(人,%)

反馈意见结果

激发学习兴趣22(91.7)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4(100)

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20(83.3)

对学习没什么帮助0(0)

三、讨论

目前,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较多。问题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缺点是,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并非都适合用pbl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由于人体解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此外还存在pbl是否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教师的技能和精力是否适应、学生是否适应、学校管理部门是否支持等问题。

病案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分析的思路,通过病例分析,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知识融汇贯通,强调了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加深了解剖学与临床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教学相长。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双向渗透”,提高其学习效果,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病案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病案分析讨论的准备、讨论到总结要花费较多时间;病案教学法需要学生从智力上和情感上积极参与、投入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临床分析和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病情剖析、归纳和总结。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对人体标本或活体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制作软件重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利用此人体数字化,人体结构以三维方式清晰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作为教学的方法。可以将人体血管、神经等复杂、位置深结构及毗邻结构位置等清晰显示。优点是,结构放大,显示清晰,学生观看清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充实内容,提高效率;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便于吐故纳新。但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效果。缺点是,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且变换快,不易掌握,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易产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的问题,学生不易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内容;另外图片多,增强了直观性但留置的时间过短,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亟待提高。

综合上述各类解剖学教学方法,我们逐步把理论教学从教室搬到实验室,边学边观察;利用现代多媒

转贴于

体教学手段使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实践知识;加强阶段性的测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考核等。

开放性课堂是除课程安排的教学时间外,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行观摩及操作以及课程安排的教学时间内,到图书馆等资料室查询相关学习资料的实践学习。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综合了问题教学模式、病案讨论教学法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下学期采取了开放性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剖学课堂中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实验室方面,师生共同参与解剖学标本的制作,并将制作合格的精制标本贴好编号及标签长期封存。鉴于尸体资源紧张,为了提高尸体资源利用率,实验标本首先需根据各个标本的具体条件,设计出尽可能多的且精制的符合教学的尸体标本。通过这样方式的学习,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解剖学结构,锻炼了实践操作的手技,且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全面分析判断能力。

理论授课方面,上一节课结束前预留题目方向,使学生对下节课讲授内容有所了解,开放性课堂选择在图书馆或覆盖校园网络的教室,上课后针对问题有目的的进行一系列的查询、检索,然后学生、老师对题目进行课堂解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这使解剖学的知识做到了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现实应用价值,进而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使其被动以考试合格为目的的学习动机转变为现实需要的自主吸取知识形式。经过开放性课堂的进一步引入,结果显示,下半学期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及取得理想考试成绩方面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有些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计算机资源相对较少,校园无线网尚未完全覆盖;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收藏书籍、刊物、录像带、光盘、报纸及在线电子资源数量相对较少,且更新缓慢。这对开放性课堂教学会有所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编制思考题目,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提问者和答疑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科研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到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进修增加跨学科知识的培养。

第4篇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也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医学启蒙课程。它将伴随医学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乃至医疗、护理、影像、麻醉等医学职业的始终。其内容庞大、名词繁多,学习时难以推理破解,记忆难是师生共同的感受。但解剖学内容中有许多器官或结构的名称、结构、特点等具有趣味性,可利用趣味性激发对该内容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或多用一些比喻、夸张的方法创作一些切合实际,又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等,使之趣味化,可以提高记忆能力[1]。作者将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趣味记忆法介绍如下。

1 比喻歌诀

常用比喻歌诀有:①子宫动脉位于输尿管的前方并与之交叉,它们的位置关系可比喻为“子宫动脉像弹簧,弯弯曲曲行两旁,宫颈外侧两厘米,桥下流水牢牢记”;②阴囊是皮肤形成的囊袋,其功能类似于空调机,可比喻为“皮子口袋有隔墙,一对里面藏,热胀冷缩弹性大,有个凉爽的家”;③胰腺于第1、2腰椎高度横位于腹后壁,它的毗邻及形态位置可比喻为“头枕十二指肠、脚蹬脾脏门上、躺在腹后壁上、横过脊柱前方,胰管纵贯全长、开口十二指肠”;④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三个重要结构可比喻为“右手的三个手指(将右手垂腕于胸前,食指左前肝动脉、中指右前胆总管、拇指最后门静脉、三个管道都记全)”;⑤肾脏位于脊柱两旁外形似蚕豆,肾门正对脊肋角;其形态、位置及肾门的体表投影可比喻为“肾脏位居腹膜后,左高右低象蚕豆,脊柱两旁八字形,脊肋角前对肾门”;⑥肾脏的被膜好比是人穿的三层衣服“纤维膜是衬衣、脂肪囊像棉袄、肾筋膜是外罩、三层膜记得牢”;⑦前列腺位于小骨盆腔内,直肠的前方可比喻为“前列腺像板栗,底体颈分三部;包绕尿道起始部,距离四厘米;经直肠可触及,形态大小查仔细;老年增生多肥大,男性尿道拦路虎”;⑧眼球的曲光结构可比喻为“角膜房水晶玻体、组成眼球屈光系、共同特点无色明、折光四宝赛水晶”[2]。

2 人体之最

全身最粗大的骨是股骨,最细小的骨是蹬骨。全身最长的肌肉是缝匠肌,最短的肌肉是蹬骨肌。全身最粗大的脑神经是视神经,最短小的脑神经是嗅神经。男性尿道最长的部位是海绵体部,最短的部位是尿道膜部。腹膜腔的最低部位在男性是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是直肠子宫陷凹。全身最薄的皮肤部位是眼睑,最厚的皮肤部位是足跟。颅底最大的孔是枕骨大孔,最小的孔是筛孔。最大的舌是轮廓,最小的舌是丝状。蛛网膜下腔最大的部位是小脑延髓池,而在临床穿刺最多的部位是终池。全身最多的动脉分支是肾动脉分支,最少的动脉分支是升主动脉分支。

3 三狭结构及三角结构

三狭结构:食管的三个狭窄,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椎动脉的三个狭窄。三角结构:膀胱三角、肝胆三角、听诊三角、左纤维三角、右纤维三角、股三角、颈动脉三角、椎动脉三角、枕下三角、危险三角、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锁骨上三角、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胸腺三角、心包三角、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食管下三角、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海氏三角、三角、尿生殖三角、系膜三角、磨牙后三角、腰上三角、要下三角。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谁掌握了记忆的秘诀,谁就能学习更轻松。从神经生物学及心理学角度看,兴趣会在大脑皮质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这时,脑细胞就会处于积极工作状态,代谢增高,把感兴趣的对象牢牢地存储起来;相反,对那些不感兴趣或厌烦的事则会淡漠处之。授课时穿插一些富于情感、生动有趣和形象的比喻、歌谣等滑稽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帮助理解;同时也可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化枯燥复杂的解剖结构为通俗易见的实体实物[34]。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解剖学知识;在适度兴奋中完成对人体结构的思考和记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要诀和科学的记忆方法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 雷,牛松青,王 伟,等.谈人体解剖学的趣味性教学法[J].解剖学研究,2008,30(6):478-479.

[2] 邵水金.记忆法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86-88.

第5篇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15-0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医学基础课中内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学科之一。现在我院人体解剖学教学学生多、课时多、负荷量大。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教迅速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获得最佳效果;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问题。笔者就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1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和共鸣,从而使学生喜欢人体解剖学。解剖学的教学特点是以组为单位的实验课较多,因此笔者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以平等的关系经常与学生交谈,给他们讲述学习解剖学重要性,同时尽量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沟通师生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环境营造一种温和、轻松、良好的气氛。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1]。老师应想方设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老师看到学生的倾情投入而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形成良性循环。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2]。例如讲解膝反跳射时,利用多媒体放映膝跳反射神经传导动画,既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又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笔者经常利用自然的示范表演传达课本上枯燥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腓总神经损伤导致的跨域步态时,老师可以一边讲解形成跨域步态的原因,一边自己演示步态的样子,既给同学们一种直观形象感,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类比激发学习兴趣[3]。在讲课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类比,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如复杂的上、下行传导路可比作古战场。当发生敌情时,有三个通讯员(三级神经元)把敌情(感觉神经冲动)一次传到后方司令部(高级躯体感觉中枢),并且过河(交叉)一次。然后再由两个通信员(上、下级神经元)把作战命令(运动信息)传至前线。讲授视器时完全可以把眼睛比作成一台照相机:眼睑比作镜头盖,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比作镜头,视网膜比作胶卷等。

3运用歌诀归纳,化繁为简

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方法,主要是应用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便于记忆的原理,通过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民谣、顺口溜等形式,归纳总结一些知识点,从而记住一些难以记忆的重点、难点。例如:记忆八块腕骨时,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来记忆;记忆十二对脑神经,则用“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迷走和副舌下全”来记忆。这种方法只是适用于部分知识点的记忆,如果知识点太多、太滥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起到反作用。

4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帮助其理解记忆

正如歌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理解为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组成一个新的系统。与其他学科一样,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遵循“理解后的知识容易记忆”的规律。切忌使学生产生和养成死记硬背的偏见和习惯。因而在讲课时要尽量抓住机会,多讲一些“为什么”,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讲解神经损伤症状时,考虑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再从神经支配哪些肌肉、这些肌肉有哪些功能讲解,既能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串联起来,又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记忆。

5鼓励学生授课,变被动为主动[4]

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实验课教学中,并且授课内容不多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学生看”模式,让学生亲自上讲台讲授准备好的本次课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授方法可不做硬性规定,但不可照本宣科,必须使用教具,可以只讲一部分。讲完后,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从而使同学们更能深刻了解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实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6提出启发性问题,鼓励同学们质疑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思维潜能。要鼓励学生质疑,拓宽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问学生答,而忽视了学生问教师答的这种逆向知识交流的途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启迪剂。学生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认真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和鼓励学生提问。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首先引导全体学生思考、讨论,再请个别学生答此问题,其他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有利于克服教师导向作用的局限性和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形成思维的散发性、深刻性、逻辑性、独创性等。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一法、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定怀.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尝试[J].解剖学研究,2002,24(3):236.

[2]朱传军.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46-47.

[3]李良文.浅谈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 1(1):56-57.

第6篇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发展中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该门课程程,才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但需契合社会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故此本文旨在探究人体解剖学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其它医学课程,且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由于传统教学中更重视书本知识教学,学生以完成考试为学习目的,导致知识学习死板、单一,不能满足素质基础课程的实质要求。[1]因而素质教育中就如何提升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重要议题。

二、合理的课程对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也应逐步前行,知识教育中传统的基础教育活动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故应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推进学生身心进步,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课堂教学中难、繁、偏的知识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学习。为满足医学基础课程改革,就应引入实用性教学方法,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以应用为前提,学习医学知识,主要是为今后治病救人做准备。故此课程学习目标的设定,不仅要理解知识,更应掌握技能,要求学生学习中多运用知识,可以结合实践深化知识点学习,最终让学生的思维灵便,学习态度严谨,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渴望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中可适度的减低学习嫩度,删减部分知识点,尽量以实用性为前提,以期在临床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解剖的兴致[1]。

三、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人体解剖学的辅助教学工具,因而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如,教学中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拓宽知识层面,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动画,将解剖学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教学中细节部分教师用语言表达,学生感觉理解困难,但若借用直观的图像传授能解决语言表达的困境.多媒体教学法要比语言教学更为生动和形象,也能直观的表达出知识要点,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图像开展学习,理解更容易。除多媒体以外,四维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医学类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目的是掌握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以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故此,借助四维技术能清晰观察到人体组织机构状况,然后观看到人体器官位置,学生清晰观看后会留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2]。第二,尸体解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好的学科。由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实践的方式,设定预期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尸体解剖是解剖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对解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人体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专业中地位作用显著,不仅是因为人体解剖是医学类的基础性专业学科,更是因为开展解剖学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众所周知,医学专业要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面对病人。但理论知识的内容固定,虽然可指导实践,工作需要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做好实践应用。病人的具体情况会因人而异,可能两个病人表现的症状一样,但实际上病源不同,所以医学学生应灵活的使用所学知识,并能熟悉人体机构和人体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才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来做到“得心应手”。为达到此教学效果,可以尝试使用一切教学手段,但根据教学实践获悉,只有通过实际解剖操作才能获取较好的效果,任何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都不能对其进行替代[3]。第四,尸体解剖是医学院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渠道。尸体解剖能让医学类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获取重要的专业技能。比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腹股沟区的解剖,会对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的层次和结构有更深入和直观的理解,这样既有助对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发生机制了解,进而也对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的鉴别和治疗方案会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麻醉学专业的学生解剖课上,注意讲述和观察腰椎的结构特点、脊柱结构、脊髓下端的位置和蛛网膜下隙(终池)位置等诸多因素,来综合思考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时进针的位置和角度。

四、转变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要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线,素质教育更多强调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变化。解剖学进程中,教学考评要从单一的结果类考评过渡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为实现考评内容的多元化,就应重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了解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是否有进步。且结合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征,从而构建出动态的考评方式考察学生的转变、发展、结果,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快速融入到社会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也在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将平时成绩的占比加大至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互动、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期末成绩占50%。并申请课堂教学改革立项,2016年10月已被内蒙古民族大学批准立项。

五、结束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十分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具备综合学习能力。由于解剖学是医学类学生的基础课程,能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故此,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要求在素质教育活动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孟壮志 王灵战 李迪 刘明晶 王俊梅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第7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加强;语言教学

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但是由于人体解剖学的内容繁杂琐碎,死板枯燥,生癖字词又很多,不容易记忆。本人认为,除了创造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和感性认识外,加强语言教学的研究和提炼,这些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充分展现语言的艺术魅力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繁杂琐碎,死板枯燥,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单调,干瘪枯燥,就不能唤起学生的高涨情绪,而会给学生以乏味和厌倦的感受,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情趣诙谐;声调抑扬顿挫,就能叩击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使学生既得到美的享受,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适时、适度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人体解剖学各章节中有许多生字、生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些生字、生词要进行正音、辨形、析义。如骨髓的“髓”字、肱骨的“肱”字、桡骨的“桡”字、髋骨的“髋”字、的“睾”字、贲门的“贲”字等,许多师生都不能正确读音;又如,纵隔的“隔”是分隔、隔开的意思,而膈肌、盆膈的“膈”是与肌肉相关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张冠李戴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强化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按照解剖学的内在联系铺设语言

医学生初学解剖时,往往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他们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同学又感到迷茫和没有头绪,一味机械地学习又不会归纳学习内容。此时,教师应把解剖学上具有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内容归纳出来,传授给学生。例如,左主支气管细、长,右主支气管粗、短;左肺狭长,右肺宽短;左肺二叶,右肺三叶;左心有二尖瓣,右心有三尖瓣;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的三狭窄;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等。这些可帮助学生增强记忆。

四、艺术地解释、表达专业内容。

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同学们普遍会有枯燥而乏味的感觉,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多使用文辞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对解剖学中那些学生们看来生癖古怪的词和字,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解释,就既能说明词和字的内在含义,又能开掘教学内容,还可起到承上启下、上下通连的作用。例如讲解第一颈椎寰椎时,教师可先设问为什么用“寰”而不用“环”?引发“寰”的意思为“环球”,再说明寰椎的国际通用名词“Atlas”意为“大力神”。第一颈椎之所以称之为此,是因其上关节凹与枕骨髁相关节,承托颅骨,有力托千钧之神力的缘固。又例如,教材中多个器官、结构使用“壶腹”这一名称,如直肠壶腹、肝胰壶腹、输精管壶腹、输卵管壶腹、壶腹嵴等,许多学生对此不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解释其“象水壶的腹部样膨大”这一内在含义。这样的语言讲解,从命名形态结构功能,内容上下通连,易于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在愉悦之中学习、思考和记忆。

五、强化图形语言的训练

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图形可以把文字语言的含义直观、简明地反映出来。因此,强化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译是学好解剖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绘图能力,充分利用板图。板图在解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取代的,它具有边讲边画、直观生动,图文结合,一一对应、简化结构、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等优点,使学生如临其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重力,帮助学生正确熟悉研究对象,牢固把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爱好,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等,从而表现出挂图、多媒体等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六、要善于运用形体语言

第8篇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护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其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目前护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中可以发现,其大部分内容都与人体解剖学理论相关,护理人员对人体解剖学的熟知程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高职护理专业,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仍然采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对专业名词死记硬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1.1 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人体解剖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系统解剖学时按照人体的系统顺序,对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等进行教学,这是人体解剖学理论的基础性课程;而局部解剖学是以某一个或者局部的器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位置、结构以及其毗邻的器官而设置的课程。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中没有进行专门的解剖学课程设置,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模糊的定义为基础的解剖学理论,学生也往往只学习到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对局部器官的解剖学却十分的模糊,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做指导,影响临床护理的质量。

1.2 教学方法单一。在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解剖学理论课程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板书与挂图结合的方式,对于一部分难理解的内容,设置幻灯片以及录像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器官的直观了解,但是由于人体特殊的立体结构,一味的采用平面和静态的方法,学生无法客观和真实的了解器官的构造,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标本以及解剖实验的器材缺乏,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有了机会实践,其实验结果却得不到有效的论证,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

1.3 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较差。随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的提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解剖学课堂,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大量的课堂时间仍然被教师所占用,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来说,教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2.改进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对策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改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课的教学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解剖学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形态学学科,如果单纯依靠大量的符号和术语,是很难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多个感官同时获取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将多媒体引入解剖学课程,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在讲述各种体内器官的功能结构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立体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可以节省大量教师用来板书的时间,能够将课堂时间更充分的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挂图以及模型等自行进行了解,结合教材,进行实验,当学生提出各种疑问时,首先由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解答。对于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提示而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动手实验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加强实验教学,加大实验的考核力度。在一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解剖学考试中,理论课内容占据了80%的内容,而实验课却仅仅占了20%,完全忽略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在学习理论课的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检验理论课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实验的教学,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在进行考核时,也要将理论课与实验的考核结果相结合,作为评价标准。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实践做基础,而在学校所涉及到的实验课,正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的主要依据,加强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第9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在线移动学习;Android;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60-02

1 概述

随着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学习者开始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按需学习以获取知识成为可能[1]。Android 移动终端价格不断下降,很多 Android 智能手机价格只需几百元人民币,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平台的开源特性,使得基于 Android 平台可以有效地进行二次开发,甚至于可以根据需求从底层进行高度定制化的二次开发。显然,基于Android 系统开发移动学习应用更具有可行性。通过将 Android 与移动学习两者相结合,设计与实现 Android 平台下的移动学习平台,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携带的移动终端进行课程学习,而且应该使得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与知识分享成为可能,而不仅仅只是信息孤岛[2-4]。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5]。人体解剖学由传统的粉笔加几张胶片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使文字、图谱和实物标本联系不在一起,需要经常对照图谱和课本文字看,并且需要理论和实物的结合; 口述一个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即使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也难以建立一个形象的立体的正确概念。 由于人体解剖学展示教学信息的主要是图像,而这正是网络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 如何帮助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2 移动学习平台开发使用的关键技术

2.1 B/S三层体系结构

本学习平台在体系结构上设计为三层,用 Browser/Server 模式及数据库服务器模式的方式进行系统研发。学习平台第一层为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分为 PC 客户端与 Android 客户端,用于用户视图的定义与控制,第二层为应用逻辑层(Business Logic), 包括 Web 服务器与业务逻辑,其中 Web 服务器层采用 IIS 服务器,业务逻辑构建主要的在线学习处理功能,第三层数据访问层包括关系数据库 Microsoft Sql Server 和文件系统,用于学习平台的数据存储与访问[6-7]。

学习平台的开发环境为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数据库采用 Sql server 2008。在线学习平台可由校内各计算机通过校园内部网与在线学习系统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相连,校园网通过路由器、防火墙与外部互联网相连,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用户可通过 Wifi、 3G、 4G 数据业务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或管理。 学习平台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学习平台在手机端选择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作为用户移动终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存储用户少量数据,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在线学习平台的要求,以保证用户使用系统的性能;在服务器端采用 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存储用户学习数据及海量学习资源。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和安卓手机访问该学习平台,对于个人电脑用户,搭建 Web 服务器,使用 html、 JavaScript 等脚本语言设计学习平台界面,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查看课程信息、授课内容、在线考试和通过论坛讨论本课程,对于 Android 手机,将搭建 Android服务端来处理客户端请求,使用 Json 作为手机和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可以使用手机学习和练习课程内容。

2.1 MVC 框架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以.Net Framework 为基础平台的动态 Web 网站开发技术。使开发人员能快捷、高效、敏捷地开发出可靠的 Web 应用程序。 MVC 是基于 的 MVC 架构的实现,且在 VS2010 等集成开发环境也做了很好的集成,所以,微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发应用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和速度[8]。

3学习平台的内容

依据软件工程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需求分析与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基于网站开发和移动开发平台为学生研发一套移动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包含管理员、系统解剖学一线教师和医学院校学生。

根据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研制的学习平台包含3个子系统:管理员子系统、教师子系统和学生子系统。

对于教师,能通过学习平台,提交和管理自己的教学资料(如课件、教学大纲、教案和视频等),能提交试题到数据库中,能查看修改删除试题,能在电脑上人工评分(对于问答题等),能设置试卷,查看导出考试成绩和在线答疑。对于学生,能通过学习平台,获得教学资源(如课程信息、授课内容、在线训练和考试)和利用论坛讨论该课程的问题。对于管理员,能管理教学平台。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名词繁多、形态结构复杂、难记等特点。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学手段,易导致学习过程枯燥,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我们针对该学科的特点,专门开发了练习模块,方便学生反复背诵、练习和测试,如图2所示,是学习平台的手机端练习模块界面,图中小十字标记的地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单击这些小十字标记,不仅显示人体解剖学要求掌握知识点的名称、形态和功能描述;通过放大和缩小按钮可以放大缩小解剖图谱,方便学生更仔细观察图谱细节。

4 小结

该在线移动学习平台,方便医学院校教师在线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平台的自测模块和考试模块,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给教学效果提供更好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解攀科.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3] 李永杰.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4] 曹超.利用Podcasting技术构件英语听说移动学习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0(9).

[5] 迟焕芳.人体解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 徐枫.基于的MVC模式的分析与应用[J].电子科学,2011(10):31-33.

第10篇

实验室最主要的标本是尸体标本,它的传统保存方法是湿保存,一般是将标本存放在高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但甲醛是有毒物质。有研究表明,它对人体的眼、鼻黏膜有强刺激作用,可能是致畸、致癌的一个因素。这对解剖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会造成危害。我国将甲醛列在有毒化学物品优先控制名单第2位上。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院改进了保存液配方和标本保存方式。在配方上用苯甲酸、酒精为主,然后再加入食用盐;在保存方式上,改用KF-A型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上述两种方法可大大地减少甲醛的刺激性,为实验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实际上大多数就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特点就是标本数量大,种类多。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教学模式中,都离不开标本。因为标本能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它能使抽象、复杂的立体空间结构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对标本进行有序化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使标本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能效。我们管理标本的总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下面对上述标本的管理方式一一介绍。

2.1生物塑化标本管理

生物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标本,但价格昂贵。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真实、直观、耐用和耐酸碱性好、可永久露天存放等特点。它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能直接观察、触摸到某个部位。我院共4具生物塑化标本,其中包括男性全身肌肉(浅、深层)2具,男性全身血管、神经2具。对于这类标本,实验室采取单独存放管理。不使用时,标本存放于有机玻璃柜中,防止标本受潮和积灰。塑化标本不仅在实验课上能使用到,而且在理论课上及对外开放时也会用到,所以只能现取现用,使用时由任课教师负责,并施行实名登记,防止损坏和丢失。

2.2陈列标本管理

由于这些标本做工细致、结构清晰,极大地补充和拓宽了大件标本未能展示或展示不清其重要结构的特点。标本结构容易损坏,故需要用有机玻璃封装。因此在示教时只能用激光笔指示而不能触碰标本。这类标本在所有解剖标本中数量是最多的,管理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先按照标本上的数字标签,写上相应的部位名称,再贴于有机玻璃的空白处;然后再将标本按照系统分类摆放在陈列台上。如膝关节(剖开)标本、消化系统概貌标本、肠系膜下动脉标本和臂丛锁骨下分支标本等。

2.3示教标本的管理

示教标本是运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中学生操作解剖后的标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加工,制作成全身肌肉、血管、神经的完整标本及按照系统制作成关节、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小标本共同放入KF-A冷藏解剖升降台中保存,温度控制在-2℃至2℃范围内。上课示教时升上解剖台,课程结束后将标本降下。

2.4骨标本的管理

骨标本是一种干燥的标本,与其他的教学标本分开处理和存放。骨标本数量多,体积较大,而且形状不规则。我们每一节实验课都准备两副成人全身骨骼散装标本,按照骨的形态学分类,即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放入篮子内,并在篮子上分别贴上标签。对于颅骨水平切、颅骨矢状切等内含有含气骨的易碎标本,用有机玻璃封装保存。此外,为了达到局部与整体统一的效果,我们每间实验室配置2副成人骨架标本悬挂于可移动的玻璃框内。学期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将骨骼埋入装好细沙的盒内,并置于阳光下晾晒,晾晒后,再在骨的表面上涂一层清漆。这样处理后即能使骨骼干燥,又能防止骨骼风化。

2.5模型标本的管理

在解剖学教学中,除了实体标本以外,模型标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模型标本不仅能够很好的显示器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还能使有些不易制作的标本或者过小的标本显现出来。比如胸腹腔内的脏器模型能很好的显示出器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眼球模型、神经团模型及神经传导通路模型能使过小的标本和肉眼观察不到的标本显现出来。这类标本能使复杂难懂的结构立体化和形象化。在管理中,也是根据系统分类,有序地放入储物柜中。

3器械及相关资料的管理

3.1解剖器械的管理

解剖器械使用率最高的是《局部解剖学》的实验课。由于解剖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价格昂贵,易丢失。所以建立对解剖器械管理的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将组织剪、解剖镊(无齿镊、有齿镊)、止血钳、手术刀柄(解剖刀片计数领取)配成一套放入皮套中。实验课时,实行领用专人负责制,即登记人负责管理。实验课程结束后,统一收回。回收后,统一进行高温消毒,最后在器械上涂擦凡士林,防止器械生锈。为了方便管理,解剖器械统一放置于解剖准备室中,并实行定期检查。

3.2实验室资料的管理

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资料统一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设备明细情况等资料,保证了实验室资料档案的完整性。

4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

4.1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重要力量。国内各医学院校解剖学实验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人员少、学历不高、技术不全面、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解剖学技术岗位的吸引力较低;(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技术人员长期接触福尔马林影响身体健康;(4)工资待遇过低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进技术人员的难度。学院可以通过设立特殊岗位津贴,来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建立奖罚制度;提供外出进修和实验技术培训;加强宣传,从改变思想观念等方面来进一步壮大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

4.2教学资源管理

目前,尸体来源匮乏已成为各级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尸源的缺乏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要重新调整实验室的标本使用结构。在实验课上减少尸体标本使用量,改用耐性好的标本,比如瓶装标本、生物塑化标本和模型标本。另外还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可旋转人体解剖软件,将实体标本“虚化”显示在电脑上。这就需要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尸体标本带来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5结语

第11篇

一、时间与运动的雕塑

在欣赏罗丹表现运动的作品《青铜时代》时,一种逐渐站立起来的感觉油然而生,进而欣赏到一些塑造、过渡极为丰富的体、面, 这些曲曲折折、盘盘绕绕的塑造,犹如一条缓慢盘旋而上的蟒蛇,肌肉在律动,皮肤在跳动,生命在搏动。罗丹把这一瞬间的艺术创造放大、延伸,以至于让欣赏者疑惑:在沉睡与苏醒之间是否有一段永远不能拉近的距离,时间以极慢的速度在罗丹手中用这个姿势渐渐延伸,时间在雕塑中体现出过去、现在和未来。罗丹创作雕塑时为了塑造真正的人体运动过程,把人体姿势与先后连本文由收集整理续的时间相融合,体现出时间的“发展”与人体姿态的统一。也就是,在塑造一定的姿势时能够更多地体现出不同时间阶段的动作,使作品中的运动表现得更加丰富,赋予了生命的创造。欣赏者的联想和与作品的共鸣更加强烈,尤其是在运动中联想到不同时间的内容。

罗丹作品《施洗者约翰》是其创作的最为出色的走动中的“人”。作品中的约翰微微抬起头,仰望天空,略张着嘴,似乎在聆听着什么;右手向前伸出,似乎在承接着未来的期待与命运;右腿向前跨出大步的同时,左腿和上身中的左肩和左臂膀没有立即跟上来,保持着即要行走的瞬间姿态,仿佛有人在背后用力地推了他一把,使这种外力与自然力转换之间的瞬间运动被雕塑下来并赋予艺术创造,作品中的人物体内有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迫使他的运动富有生命的力量,作品中的人物雕塑运动感强烈。作品中人体的行走运动与雕塑的静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人体运动赋予雕塑的内涵,使人体的运动、雕塑与艺术达到永恒。罗丹在创作作品时特殊处理了人物的运动姿态,在雕塑中融入了站立、思索、承接、行走四个姿态,不同时间里的四个姿态统一在行走的姿势中,把雕塑中的运动变得复杂、非同一般。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有限的动作,更是一个极富艺术性与深刻内涵的运动。

二、变形与运动的雕塑

卡尔波作品《舞蹈》也同样出色地塑造了运动的主题,在舞蹈的狂欢中体现出“生命的狂欢”,使生命与舞蹈达到永恒。其中,最为风姿绰约的女人体是铃鼓下方的一位,形体优美,动感而富有生命。作品中的人物重心不稳,身体严重倾斜,似乎被风吹动摇摆一样极具动感;人物不但似外力风吹而舞动,其身体的本身也舞动旋转,从而形成强烈旋转而舞蹈的运动,使人物扭动的幅度甚大,“不符合解剖学的原理”。卡尔波的这种“运动中的运动”艺术处理的手法非常巧妙,使人们几乎可以看到时间的露珠在人物的胸、腹、腰、背之间悄然滑过,使舞蹈的动作与时间的流动统一在一起。

运动中姿态的雕塑并不是单一动作的完成就能表现丰富的艺术内涵,一件作品的运动姿态往往包括很多个动作元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人体体形的“变形”。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曾指出,“如果没有某种程度的变形,要想在艺术中表现运动感是不可能的。”罗丹的《施洗者约翰》以及卡尔波的《舞蹈》就符合这一描述。所以,只有通过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才能做到动作的整合及艺术的运动。

米开朗琪罗是创作人体运动雕塑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绘画作品中的人体形象都是变形的,不成比例的,或过长,或过短。米开朗琪罗用变了形的人体表现运动、力量与情感,以及体现神赋予人体美的最佳境界,如《垂死的奴隶》中人体的变形体现出各种动作的运动。正面看,奴隶用力挺腰,用躯干带动下肢试图站起来,但从其他角度去看却是奴隶无力、缓缓倒下的躯体,这种截然相反力量的动作体现在一件作品中,这就是动作的综合;再有,头部由于有手的支托而向后仰,以表现奴隶痛苦的内心,而困乏的躯体与一伸一屈的双腿又体现出奴隶受难的过程,这些复杂动作的综合处理使作品完整地体现运动;还有,其下肢无力地斜坠和胸前无力倦怠的手等动作都表现出奴隶受难将死的悲惨命运,而安详平静的神情、闭合的双眼又暗示着人物已经超脱了尘世间的苦难,灵魂将要得到超脱与永生。

三、平衡与运动的雕塑

《摩西》作品中人体动作的整合与创造体现出平衡与艺术、雕塑的统一。摩西左腿倾斜,脚跟抬起,脚趾触地,想要站起来的姿态栩栩如生;他右腿稳定,右腿姿势为紧紧夹住法板,手指按住胡须,又传达出想要坐下来的意思……动作复杂性中的平衡处理使作品中的人体扭动变形。就作品而言,米开朗琪罗把摩西内心的矛盾冲突出色地表现在人体雕塑的平衡运动之中。

作品《舞蹈》中的少女,其扭转的运动姿态表现得极度夸张、变形;但艺术家还用了一个极为明显的技巧,使女孩的运动感强烈,这就是平衡身体的倾斜及重心。女孩是舞蹈着的、不稳的、倾斜的,几乎脱离一切万有引力的控制,但她又平衡地用一只伸出去的手臂,与另一个少女的手牵住而保持了重心的稳定,使她没有倒下去。《舞蹈》作品是群雕,表现运动的方式是用另一个形象维持整件作品人物平衡的同时使作品运动感表现到极致,即使人体的运动脱离一切引力的控制,也能借助于人体以外的力量达到平衡与稳定,这就是艺术家对雕塑作品的创造。

第12篇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医学基础课的基础,而且还是医学临床课的基础, 课堂中通过采用精彩的导入, 多媒体教学, 引入融合性实验, 结合临床病例的“兴趣教学”, 积极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兴趣, 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兴趣;教学;融合性实验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1-2] 。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可见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也是医学临床课的基础。医学中1/5~1/4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枯燥无味,难学、难记,即使花了很大功夫来学习,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很难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学习从由刚开始的好奇变为畏惧,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因此努力增强人体解剖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不断对人体解剖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进行了探索,其中采用精彩的导入,多媒体教学,引入融合性实验,结合临床病例知识的“兴趣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精彩的导入,诱发兴趣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开场白,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眼球与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学生又都喜欢数码产品,当讲到眼球时,可从相机成像开始,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眼球的相关知识。用数码照相机作比喻:镜头盖相当于眼睑,镜头相当于角膜,光圈相当于瞳孔,调焦系统相当于晶状体、睫状小带、睫状肌,暗箱相当于脉络膜,感光芯片相当于视网膜,数据线相当于视神经,电脑相当于人脑等。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变,不断突破框框。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助长兴趣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3] 。现在很多高校重视培训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讲解房室瓣结构与功能时,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理解。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了一段房室瓣开放与闭合时,瓣膜、腱索与肌工作原理的Flash动画;在讲解视器的视网膜生理性盲点时,利用Flash动画制作一个测试生理性盲点的小实验,在屏幕上,有一个固定的小圆点,而屏幕的另一端有一个不断向小圆点靠近的小十字,让学生闭上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盯住小圆点不动,十字在向小圆点靠近的过程中总有一点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十字,这一点就是生理性盲点。经这样讲解及测试,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房室瓣结构与功能以及视网膜生理性盲点等知识也容易理解了。

三、引入融合性实验,激发兴趣

目前,国内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都采取示教标本的形式,也就是在实验技术人员制作好的标本上给学生讲解结构,学生刚接触时,出于好奇,比较感兴趣。随着课程的深入,加之福尔马林的刺激性,也就失去兴趣了。我们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部分实验课引入融合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泌尿系统,心和视器的实验课中分别购买猪肾,猪心和牛眼球供学生解剖,在神经系统的传导路实验课时,购进家兔做脊髓半离断手术来观察传导路的损伤情况。由于实验材料较少,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亲自动手解剖的机会,而每名学生又都想动手解剖,因此,我们提前通知大家择优上岗的原则,并且实验结束后,术者要给那些没有获得解剖机会的同学讲解相应的结构。这种教学形式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临床病例知识,增强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求,适当结合临床病例,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大有好处。例如:讲解踝关节时,提出踝关节处于什么位置时容易扭伤?为什么? 讲解会阴时,提出女性自然产时,为什么需要做会阴侧切? 讲解心脏时,提出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容易出现的部位?讲解感官时,提出为什么小儿容易患化脓性中耳炎? 讲解大脑功能定位时,提出哪侧脑出血容易出现语言障碍?为什么? 学生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相关的人体解剖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既会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学好解剖学的重要性。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不单单在课堂上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喜爱人体解剖学。实践表明:在解剖课堂中兴趣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思维和创新等能力,以适应新世纪信息社会发展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惠民,胡先明.《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兴趣教学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