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脑技术知识

电脑技术知识

时间:2022-06-18 08:43: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脑技术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脑技术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兴趣

最近几年的互联网经过迅速的发展,网络变成了一个十分普遍的事物。高中信息技术从之前的普及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将重点转移到了对于计算机更好的应用。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和掌握也应该及时的提升。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掌握更多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电脑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能够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上面教师也应该对课堂进行相应的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自身能够有一个提升。

一、切合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多半是枯燥的电脑操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转变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的有趣之处。通过对电脑技术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更好的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通过与学生在电脑以及社交媒体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能够与教师有更好的沟通,并让学生在日常与电脑接触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

(一)善于利用电脑游戏、社交媒体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以往对信息技术的接触一般就是电脑游戏以及社交媒体,教师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合理利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援引以上这些例子,关于界面的讲解可以通过对游戏界面的分析来进行。同时对于电脑技术创造价值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大型网游的吸金能力来讲解这些知识点。关于社交媒体的运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通过讲解微博、微信和QQ的运营等等为学生来讲解互联网的社交运营的重要之处。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教师应该注意积极的与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沟通,在通过计算机的沟通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在于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让学生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价值,使学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更好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延展。

(三)及时把握最新的讯息

当下,互联网的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应该及时把握时代的讯息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最前沿的。互联网讯息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应该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通过对互联网的及时运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前沿的科技,感受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并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浪潮在社会发展中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改革与变化。

二、紧密联系学习生活,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发的密切,平常到淘宝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电脑技术的利用。对此,教师也应该更加普及信息技术使用知识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实际生活的使用的同时注意对电脑技术的学习。

(一)教授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视办公软件的使用,对于excel表格的教学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重点位置,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通过日常数据的一些分析和处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办公技能,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在如今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娱乐之外更加的合理的运用电脑。

(二)让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很多学生对于电脑处理图片以及广告海报的相关设计有比较突出的兴趣,高中生对于动画及动漫的喜爱也促使学生对于动画设计的原理更加的重视。对于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以及flas的使用的教授将使得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运用更加重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作为一个重点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作品以及小视频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成就感。

(三)设置相应的作业,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关于办公软件的学习,对于其他修图以及视频软件的学习,在这些学习之后,相应的教学任务应该伴随它产生。对于这些操作的学习都是在经过紧随其后的学习任务的学习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改下的教学尤其强调的是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的书本上知识的普及以及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之前的只有老师教授的局面让学生注意自身的发展。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当下中国学生的一个普遍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时的得到拓展,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准确的落实到实践中去。

(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在教授基本的知识之后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稍有难度的任务,不限制相应的完成方法和途径。另外,也可以通过扩宽学生的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增加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及时得到相关的交流或沙龙以及相关的网络论坛,了解到行业的领头者所做出的成绩以及作品激发学生去开阔自己喜欢的互联网的知识。

(二)通过实践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第2篇

专利产品清洁设备适需而生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单位已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电脑作为高科技产品,平时需要精心保养和维护,粉尘油污和静电等污染不仅会造成其外壳的污染磨损,而且还会造成内部电路板的老化,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据统计,70%以上的电脑故障都是由灰尘和静电引起的。电脑设备从一开始使用,就会积聚污垢灰尘,产生静电。你会发现电脑速度变得越来越慢,经常掉线、死机、蓝屏、重启、开、关机不响应,其实,这不一定就真的是软、硬件有毛病,大多数是灰尘和静电在作祟。正如那句英国电脑清洁公司知名广告词:它没有坏,只是脏了!

需求催生产业契机。面对日益严重的灰尘静电导致的电脑故障和国家三令五申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市场中迫切需要专门应用于电脑清洁的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北京某航空公司办公室的李主任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以前公司的100多台电脑、传真机、复印机很少做清洁维护工作,导致电脑经常出故障。日常工作既费时又费力,花了维修费不说还常常导致电脑储存的资料遗失,市民因购买机票时经常碰到电脑故障而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公司声誉。想自己清洁而市场上根本没有专用设备,如果能有一款像洗衣机那么简单的专业电脑清洁设备就太好了。”

智能清洁简单易行

经销开店“钱”景广阔

面对如此强烈的市场需求。北京深度浩瀚科技有限公司调集产品研发人员,经过为期三年的反复实验:全球首台拥有国家专利(专利号:200920106779.X)的核心产品:全自动电脑主机清洁机、全功能键盘、鼠标清洁器、键盘修复液等全套电脑清洁设备终于成功问世,彻底取代了使用清洁剂清洁电脑时的大量二次投入。

该清洁机不但操作简单,而且还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如下优势:

1、微电脑傻瓜式控制设计,根据积尘任意设置时间,一键完成清洁、集尘全过程;

2、独特的静电压缩风力清洁功能,无需使用清洁剂;

3、全密封无粉尘外泄,超低噪音,可随时移动上门为大客户进行清洁;

4、超快速度,每小时最快可清洁120台电脑。

随着电脑办公的普及和进入家庭,电脑清洁这一新兴行业的市场前景颇被专家看好。深度公司一方面为了使产品快速普及市场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商,另一方面也为了使渴望创业的中小投资者找到致富新路,推出了投资3980元由深度公司提供成本价的全套设备,开电脑清洁店和经销深度全系列清洁产品的演示营销模式。除了免费培训电脑软、硬件技术知识,进行营销指导外,公司还赠送一个全功能营销网站。(注:如当地有商请和商联系)

电脑清洁虽然是高科技产业,但和专业维修软、硬件不同,电脑清洁并不需要具备软硬件技术知识的门槛,具备小学文化,稍加培训就可操作。投资少、没有竞争对手,因而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一般三个月就可收回投资,经营好一些的半个月就可收回投资。

为了使投资者快速赢得市场,公司还量身订制了多套营销方案。其中,宣传引导和现场演示被经销商采用后,均收到了可喜的推广效果。

宣传引导:即开业期间在当地媒体上投一些电脑清洁的科普知识稿,以提高关注度;同时派人在居民小区、网吧、学校、企事业单位大量散发宣传资料和名片、联系业务。与小区便利店合作,成片承揽家用电脑清洁业务与其分成,也可与网吧维护公司合作与其分成。

现场演示:即带着电表和显微镜在居民小区和网吧内做开放式清洁,给键盘、鼠标清洁消毒,让大家充分了解电脑清洁后节能健康的必要性,引导人们接受电脑清洁这一新事物。

独家生意开店即赚

效果喜人获利颇丰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鸣浩以前并不懂电脑,但是看上电脑清洁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后,于2009年初通过向深度公司咨询后在自己家乡投资2万元成为深度在张家口的独家经销商,开展电脑清洁服务。让他感到最放心的是深度公司不仅仅是卖产品,而且还免费给经销商培训电脑技术,跟踪营销指导。从他一开始运作,公司就从他提供的当地市场信息中为他量身制作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经营策划及促销方案,还免费为他制作了营销网站,让他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

经营上,为了宣传引导,深度公司建议他初期带着电表和显微镜在小区门口采取开放式免费清洁活动,让用户看电脑清洁前后的外观和用电量对比,一台旧电脑,一分钟就清洁完毕,不仅外观如新,用电量还相差20%。显微镜下键盘清洁前后的细菌对比效果更是惊人,这一举措当天就为他带来了不少顾客,在坚持不断的宣传后,很快一些学校、网吧听说后都纷纷找到张鸣浩要求为他们的电脑进行清洁。短短3个月,加上销售给学校机房的全自动主机清洁机和一些家用清洁产品的收入,除去前期投资,已为他带来8万多元的纯收入。

张家口建院CAD教室的殷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我们教室的200台电脑从没做过清洁,学生经常为作图做到半截死机而一点学习情绪也没有。现在好了,自从小张来给清洁后,电脑很少出故障,学生们每天上课也精神饱满。经济效益也很显著,保洁人员裁了两个,还不算省下来的20%的电费。

北京深度浩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上地国际创业园1-1-2302

电话:010-81822590 82894050

82895379 15011065156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室内设计 应用型人才 培养

社会在高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逐日增高,随之,室内设计这个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行业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

一、室内设计师需具备的素质

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型学科。工业革命前,艺术的知识技能是设计师才能的主要构成部分,工业革命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知识技能在设计师的才能休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它们就像设计师的左右手,时代的发展要求设计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同时,随着电脑技术的全面渗透,电脑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3Dmax、Photoshop等已成为今天设计师手中最有效的设计工具,贯穿于设计思维与创作的整个过程。

1.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造型基础技能是通向专业设计技能的必经桥梁,它包括手工造型(设计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制图和材料成型等)、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术。其中,设计素描、色彩与速写不同于传统的绘画造型,再现不是它的最终目的。

设计素描:不能仅满足于画结构与搞分析,而可以“由具象到抽象”和“无中生有”,通过观察、分析、联想创造出新的形象。

设计色彩:包括写实色彩和设计色彩,写实色彩有助于自然真实的造像,而设计色彩运用混色法、对比法、调和法等适应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视觉要求。

设计速写:除具有形体和色彩的记录与分析功能外,还可积累大量的图片素材。更重要的是草图式的速写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记录着设计的每一步进展,还是设计从初步构思到完整构思的必要“阶梯”。

构成造型:“三大构成”(平构、色构、立构)是设计造型的基础技能,为设计师提供设计造型手段和造型选择的机会,培养训练设计师在平面、色彩、立体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

制图技能:工程制图与效果图,是室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工程制图的三视图可将设计充分全面地表现出来,是设计师、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通用语言。效果图的绘制可将设计真实地展示给业主,给业主一个更直观、更逼真的感受。

材料成型(模型制作):通过成型操作训练,熟悉各种材料及机器的性能与加工流程,以此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材料美、技术美、功能美等新的感受能力。模型具有三维立体、直观可感的优越性,可供设计辅助、展览、实验等用途。

据用人单位介绍,大凡经过了大学阶段专业基础课训练的设计师,其设计思路更开阔,作品的形式感更强,对新思想、新观念更易接受,且取得了好的业绩。

2.电脑及辅助设备的运用

上世纪后十年,计算机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室内设计行业,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快速地将平立面达到的最终效果,真实地展示给业主。此外,电脑辅助设计技术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种新的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可将电脑上的创意设计快速准确的复制成三维固态实物,就像打印机打印图纸一样方便,随着RPM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定会成为广大设计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设计手段,计算机无疑成为设计师手中的“马良神笔”使设计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当然,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并不是掌握了室内设计的全部,设计者还需要更多的艺术涵养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支持。

3.必备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知识

室内设计是一门集建筑结构、材料、电气系统、水暖系统、通讯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现代智能系统的综合性学科。正是由于许多相关技术科学的进步,才使室内设计得以完美地实现。一些装饰公司违反施工规范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都是因为室内装修中没有遵循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的操作规范。可见,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知识是室内设计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必备素质。

4.培养创造性设计思维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因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思维科学,特别是对创造性思维要有一定的领悟和掌握。通过掌握创造思维的形式、特征、表现与训练方法,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从思维方法上养成创新的习惯,并贯彻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构思能力,保持富有活力的艺术个性,走出一味拼凑和模仿的泥潭。

5.得体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设计师的思想和观点与业主多少都是有出入的,这种思维的差距要靠设计师得体的表达和适当的交流来解决。只有当设计师和业主的思想达到高度的统一时,一份室内设计方案才会完美实现。

在调查中,很多装饰公司都建议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开设一到两门礼仪或社交类的课程,以增强设计者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能力。

二、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可以从 与考察、课程试验、训练与竞赛、企业项目实践、设计与报告五个体系来设计教学,构建探析室内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整合教学资源。首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及青年教师,到高层次的学校或相关设计行业进修、学习,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另外,还可诚聘、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积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由相关企业提供经费和实验场所,让学生和设计师以及工人一起工作,这既解决了实验场所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直接创造效益。学校与企业、厂家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又为厂家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整合了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成本。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设计领域逐步扩大,未来社会对设计人员的全面素质的要求将更加突出。当前,整个世界教育的总趋势是,通过学科调整和建设,加强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和引导21世纪发展的优秀的室内设计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上册)[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4篇

返乡农民的特点

相对于在家务农的普通农民而言,返乡农民有他们自身的独特性:

(一) 年轻力壮、劳动力强

相比普通农民,返乡农民多数是青壮年,有十分强的劳动力。并且,他们都有一定的外出务工经商的经历,具备一些基本的技术能力。因此,他们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发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这种潜在资源就会变成财富。而这就需要他们能在本市合理就业、自主创业,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帮助和培训,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也是我们对返乡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 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相比普通在田间耕作的农民,返乡农民往往都曾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见识过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以及工作环境,因此,即使回到农村,他们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以低产出的农作物来勉强度日。他们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标,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们渴望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渴望投资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来提高收入,更渴望运用专业知识实现自主创业、发家致富。这也是我们必须对返乡农民培训极度重视的重要原因。

(三) 竞争力强、善于学习

由于期望更加殷实的生活,返乡农民们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专业最全面的帮助。并且由于在外打工的经历,使他们对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较一般农民有所提高,对网络课堂、手机电视、移动通讯等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这也为我站顺利开展特色培训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 创新培训机制、服务返乡农民

(一) 信息与技能问询相结合,吸引农民注意力。

为了解决农民确信息、缺技术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我站运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型媒体建立了强大的信息与咨询平台。首先,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村级网站,并加大对我站农民信箱、信息网站的宣传,尽可能多的吸引返乡农民的注意力,争取让多数返乡农民都注册一个农民信箱,并学会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网络上自己的产品买卖信息,以及搜索与自己相关的服务、经营、再就业信息等。其次,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以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农技110特快》专栏和《农家报》为载体的“三电一报”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急需的就业、服务等信息,随时随地满足农民获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农技110现场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在线、专家手机连线和农民咨询114号码百事通为渠道的“三线一通”咨询服务平台,热心专业地回答返乡农民所急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的难题。

(二) 新型方式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提高农民学习力

为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对各类技术知识的要求,我站以农广校为平台,认真实施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和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余(脱产)学历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学历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为广大农民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内容广泛丰富,针对性强,且教授方式灵活独特,因而引起了广大返乡农民的兴趣。同时,我站还开通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网培训专页,建立了“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影视频道”,提供121个科教片和7个技能培训教材供农民随时学习、课下复习、巩固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竞争能力和专业技能。另外,对培训后通过国家考核的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肯定农民的学习水平及技术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证远程教育的专业性,网络课堂中的培训专家多是资深的农科技术人员,如08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办组织的全市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市我站举办,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赵建阳、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汪炳良等专家授课,50多名蔬菜技术干部、种菜大户在主会场听课,20xx多名乡村农技人员、信息员及种养大户在当地利用农技110视频直播系统听课,各地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丰富生动、直播效果很好。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让返乡农民在自主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 流动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增强农民动手力

认真组织 大篷车送培训下乡计划。大篷车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它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体,既是信息培训资源,更是做实基层培训工作的催化剂。农民们对这种流动的多媒体课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现出了高扬的热情。在车上学习专业知识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更是一种与信息化亲密接触的好机会,它让人在特别的环境里学习农业知识、电脑技术、技能培训,既新鲜又灵活生动,许多农民对此都喜闻乐道,学习热情也特别高涨。

在灵活教授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基地培训,增强农民的动手力。为此,我站以“联基地、联大户”活动为载体,在培训机制上推行合作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组织科技下乡,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培训、引导作用。学校把市柑桔所创办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市农科所创办的良繁基地、市种子管理站创办的农业示范场等作为学员实习基地,以便农民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并切实掌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从各个方面,满足返乡农民的需要,培养出适合新农村、新社会的优秀农业人才。

创新培训机制 对接返乡农民

第5篇

一、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性

专业基础课是所修专业方向知识点的基础部分,是学好这门技术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我国高师音乐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大体是按照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编导这三个专业方向来分的。本文以音乐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进行分析,课程如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美学、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歌曲作法、中外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弊端,随着电脑技术的提升和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教学模式得到改进,教学的快捷性、应用性也应得以提升。

视唱练耳课程设置在高师音乐类基础课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常说一个人乐感好,就是他对音高、音色、强弱、力度音乐这四要素把握得好。视唱练耳课程是通过对各种音阶、旋律、音程、和弦、节奏的视唱和听辨锻炼学生的音乐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唱、听、记、写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掌握音乐风格特点,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的学习打下基础。

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方法:高师音乐类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大多以班级课形式出现,也按分层次小组课形式教学的。后者也是近两年很多高师音乐类院校重视基础课程教育出现的教学改革形式。练耳是在视唱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单音、音程、音阶、旋律、节奏、风格、音色等听辨训练,与视唱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如同木桶原理,需要同步进阶训练。

视唱教学步骤:1.练习打拍子,2.音阶视唱练习,3.各调的音程构唱,4.临时变化音的视唱训练,5.节奏、风格训练,6.简易二声部及多声部练习。

练耳教学步骤:1.单音训练,2.音程训练,3.和弦及转位,4.调式,5.节奏与风格练习。

以上的教学和练习方法都是以钢琴为基本教学工具来进行的,课堂效率与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教法有很大关系,但如果加入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相关技术知识,就能使音色丰富化、节奏风格多样化,加强了视觉和听觉感知,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中常用的视唱练耳软件是EarMaster,分音程对比、音程听辨、和弦听辨、转位和弦、和弦连接、音阶听辨、节奏模仿、节奏纠错、旋律听写等几大类,放在不同的软件模块中,供使用者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级别来进行练习,如:进级式练习,音程听辨模块,使用者可以先从一度音程听起,然后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一直到八度内的所有单音程,再到复音程都可以进行练习。模块式练习,听单音练习再到音程练习,然后是和弦练习;也可以是听音练习再到节奏练习或者游戏听音练习;作为对耳朵的一种调剂。

总结起来,视唱练耳课程加入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相关软件后提高了课堂的听觉、视觉效果,使课堂显得更加逼真,课程的联系性、实用性加强。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学生专业方向所学的专业技巧课程方面的知识课程体系,如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声乐、钢琴、合唱、舞台表演、意大利语等;音乐学专业作曲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作曲技巧、和声、配器、复调、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如何能学好专业方向而开设的。如果能在这些课程中加入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便可以提高课程的课堂效率和应用,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下面笔者对电脑音乐制作如何在声乐专业方向发挥应用性做以论述。

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是现行高师类院校音乐专业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通过人的气息控制各个腔体的共鸣带动声带发声的一种演唱模式。现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美声、民族对歌唱的气息和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通俗唱法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演唱的状态、位置、用嗓和音色都不做严格或统一的要求。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加入将对演唱的初期到后期教学有一个全程的跟踪和保护,让演唱者得到更多的体会和全面的发展。

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分别是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歌曲演唱、跟伴奏演唱、指导演唱。在以上声乐学习基础上,加入意大利语、钢琴伴奏、合唱、舞台表演等课程学习,辅助演唱者达到一定的演唱能力要求。而电脑音乐制作的加入可以加强各辅助课程的联系,并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1.乐谱制作软件Finale、Overture、雅乐等,分别进行简谱雅乐和线谱Finale、Overture的制作学习,使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伴奏谱面的制作有详尽的认识。通过乐谱制作,让很多学生全面地认知了乐理知识,为以后的作品演唱打下基础。学生在艺术歌曲演唱时遇到问题,比如正谱钢琴伴奏的调不适合其演唱,往往需要移调记谱,这就比较麻烦,需要一个一个音的移调,而在制谱软件中,可以先按原谱制作,然后轻松一键任意移调。这对美声、民族声乐学习的学生很有帮助。

2.自动伴奏制作软件TT作曲家、Band in a box。通过学习,学生只要输入和弦和选择适合的伴奏风格、段落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一首歌曲的伴奏。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声乐学生缺少伴奏的情况。TT作曲家软件伴奏风格趋向艺术歌曲、民族类歌曲;Band in a box软件伴奏风格趋向Pop、rock、bluse、jazz等流行风格。这两个软件基本上可以涵盖现行的音乐风格,满足学生对歌曲伴奏的需求。这对流行音乐演唱方向的学生特别有帮助。

3.录音软件Nuendo、Samplitude2496等。学生通过录音软件的学习可以借助录音设备将人声录入到电脑软件中,进行试听、修改和添加效果。如果在演唱的同时还能做到仔细听辩自己的声音,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一个歌者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往学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只是知道各种声 乐理论,在演唱的时候尽量照顾,其实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如音高、强弱、气息、控制、共鸣这些都会有细微的变化,而这些细节的东西录音软件会完全记录下来,学生静下心来专门听自己的问题,会比演唱时去关注自己的声音要容易些。这也是很多学生进过录音棚之后,对自己的声音会有所认识或是演唱有所改善,就在于此。

三、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感知现行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电脑音乐技术,这是为什么?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普及率越来越高;二是以电脑为载体的各类音乐类软件的出现。因为过去教学中的条件限制,我们很多音乐课程都无法较好的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性的软件出现了,如视唱练耳软件、和声软件、作曲软件、钢琴练习软件、声乐练习软件等。正是加入了电脑音乐技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让整个课程体系显得更加整体化。那么,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构建一个合理的电脑音乐制作课程体系呢?

高师电脑音乐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对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设置,以普修、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理念开设,在我国各类师范类院校中多是以此方式出现。因电脑音乐制作的专业性,这种渗透型的开设方式是正确的。

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开设在专业选修课程里,学期为一学年,64个学时,三年级开设。在音乐学专业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里,除去作曲方向的所有音乐学专业方向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里,学期为一学年,64个学时,三年级开设。作曲理论方向开设在专业核心课程里,学期为两学年,128个学时,二、三年级开设。 

这里面除去音乐学作曲理论方向的学生,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的学生都在三年级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先修课程为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作法等理论课程,通过以上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乐谱制作、视唱练耳软件、自动伴奏制作、录音等电脑音乐制作学习中找到实践点和联系点,也为其后面的声乐、器乐专业和各种理论学习做好铺垫。

作曲理论方向在高师类音乐院校并不是都有开设,只是部分开设,在已开设的高师类院校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大多都放在二、三年级开设。先修课程有歌曲作法、钢琴伴奏、和声学、器乐曲写作;同步课程有合唱排练、多声部写作、配器法等。通过自动伴奏、乐谱制作、音乐制作、软件混缩等学习,将学生脑海中的配乐理论以音响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其后面的作曲理论提供了制作平台,让理论与实践之间更近了一步。

第6篇

关键词:应急管理;在线培训;效果评价

当今社会,危机如影随行,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环节中,卫生应急人员必须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急处置技术和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将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知识进行传播和应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而传统的培训形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的需求。在线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我国卫生领域应用相对较少〔1〕。为此,笔者卫生应急人员在线培训和面对面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哈尔滨市疾控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0名,年龄22~45岁。

1.2方法

将选取的280名培训对象按照年龄和专业平均分为两个组。一组进行面授培训,另一组依托卫生公益项目研发的“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简称云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周期为5个月,学时数不少于100个;培训内容为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技术;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有28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及考试,回收试卷280份。面授培训组62人及格,及格率44.29%;在线培训组83人及格,及格率59.29%。在线培训组及格率高于面授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在线培训形式新颖

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是集中授课,需要场地、组织人员、师资、印制讲义和教材,安排就餐等,筹备复杂。以课程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往往是短期、一次性培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多,受训者数量有限还无法跟踪培训效果。在线培训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是可重复性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受训者只需简单注册就可随时随地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既节省费用、又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既丰富了学习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高,又可有效跟踪培训效果〔2-3〕。

3.2在线培训内容实用

传统突击性的培训方式及大量自上而下开展的知识更新和培训活动,不能根据受训者的培训需求设计课程,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导致很多培训成为形式化和走过场,无法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和水平,与文献报道相似〔4〕。本文在线培训应用的云平台,是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支持的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建立在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及来自于疾控机构1000份在线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习和掌握卫生应急关键技术必需的相关基础知识系统整合集成为知识平台,作为培训学习的重要资源,它知识涵盖多,覆盖面广,模块设置合理,检索快速,使用便捷,可根据受训者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使卫生应急的宝贵知识、经验、技能得到有效、及时、快速的总结、传承和推广,弥补了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3.3在线培训平台功能齐全

第7篇

【关键词】文化反哺;青年思政课教师;挑战;对策

一、网络时代“文化反哺”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美国)对人类文化传递分为不同的三种形态,包括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同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 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深入解析米德这一观点得出一个结论:文化社会极速变迁下,新的文化传递方式必然会出现。

网络正深刻地改变世界,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某些领域,青少年的能力超过成年人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也影响到了长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年轻一代主动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影响,年长一代也主动向年轻一代吸收文化的现象”称“文化反哺”。青年思政课教师也正面临着“文化反哺”带来的种种挑战。

二、网络时代“文化反哺”对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挑战

(一)思想价值观念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潮流中遭遇各种思潮的冲击。例如,2011年,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在微博中声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2012年,“70后” 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曾说:“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这些热门网络话题使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价值观念出现动摇,对他们关注不容忽视,正如国务委员刘延东曾指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和创新团队为重点。近年来,高校补充了大量新生力量,中青年教师已占很大比重,他们正处于创造力旺盛时期,是高校的骨干力量。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营造平等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挑大梁。”

(二)课堂教学

教学是高校核心工作,同时也是教师的核心工作。传统教学学生受到外界影响较小,包括各种媒介如电视、电脑、报纸及各种书籍的影响较小,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是教师。但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以前的学生。青年思政课教师感到知识匮乏,备课吃力,掌控课堂教学能力也压力山大。特别教学中,太多的理论传授学生不会感兴趣,而且纯课本内容学生早已经了解足够,会出现学生不断挑战着传统的教师“权威”,教师不再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高校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学生某些领域的知识超过老师,所以青年思政教师会发现教学能力上自身严重的欠缺。

(三)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

网络时代“文化反哺”对教师直接的冲击是教师对电脑技术的掌握问题,年轻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接受能力相对来说要快得多。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青年思政课教师都在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就需要自身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但是许多青年教师感到落伍,和学生相比,有些电脑技术远远的落后于他们所掌握的。有的老师青年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多媒设备出现问题时,只能是中断教学,有时是学生帮忙解决了问题或是等待技术负责人来处理。处理时会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多媒体技术问题青年思政课教师也无法处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网络时代“文化反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对策

青年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一支生力军,他们承担着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网络时代“文化反哺”他们面临挑战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网络时代“文化反哺”青年思政课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引领自己的价值观念,如主席指出,“核心价值观是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我国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大学的灵魂在于汇聚一批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的教授。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理念直接影响大学生,坚定思想价值观念就要具备“崇直笃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为上”的治学理念,拥有“严谨笃学、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树立起“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治学情操,使自身成为高素质和拥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优秀人民教师。

(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网络时代“文化反哺”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保证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一,备课时吃透教材,总体把握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与时俱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掌控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需求,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已不是凌驾学生之上的“教师”,而是和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三,青年教师通过向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请教,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扬长避短,借鉴他们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青年思政课教师应未雨绸缪,不断更新、储备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提升科研能力

我国科学巨子钱伟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青年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科研的能力,不仅是应对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强。青年思政课教师所教授的课程理论性强,对教材吃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更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水平。这就需要青年思政课教师在科研方面下功夫。一方面,青年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专业方面学术讲座、培训,了解学科学术发展动态,为科研选题科学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处理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也是青年思政课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在科研中获得大量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掌握网络技术,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主动掌握网络新技术、包括涉及课堂的多媒体工具、移动电话以及多种电子产品等设备。特别是智能化电子产品成为网络时代的趋势,掌握新的技术获取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文化。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整个世界。”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等技术,而且应该具备网络时代信息筛选的能力,关注信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扩展更新自己的知识,凭借学习的态度占据教育的制高点。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具有教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教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就要求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掌握新的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在倡导终身学习,特别“文化反哺”的出现。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一桶水”,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教师应是厉兵秣马,一方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青年思政课教师若是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缺乏危机意识,不能坚持不懈进行学习,就会失去教师本身应得到的尊重,丢掉掌握教书的引导权。因此,青年思政课教师勇于接受“文化反哺”,拓宽自身的知识,勤于钻研获取新知积淀学识,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知识的活水源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思政课教师对于学习,应该一直在路上。另一方面,掌握学习的方法,放下架子,“不耻下问”。青年思政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向他们学习。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郑艳.浅议青年“文化反哺”现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2).

[2] 孙凌傲.教育反哺,当代教育的亮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4).

[3] 刘新民.教师在“文化反哺”时代的应变[N].人民日报,2011-07-21.

[4] [美]M・米德著,周晓虹,周怡译.文化与承诺――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文化与承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5] 时言平.“炫富教授”多了,大学精神必毁[N].新京报, 2011-05-23.

[6]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委会会议上的讲话[R].中国教育报,2010-09-13.

[7]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2-26.

[8] 汪明义.大学与大国崛起[N].中国教育报,2013-11-22.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城区绿化;应用

1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化的必要性

城市中绿化面积的逐渐增大,给园林管理带来了难题,如果单纯使用人工管理,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需要培训大量管理者。另一方面管理者增多,意味着难以避免会出现不合格人员,一部分人管理水平差,导致一些区域内植物生长良莠不齐,影响植物的欣赏价值和空气调节作用,因此,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1)一旦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就会改变原有的散漫管理和低效率管理,实现由普通管理模式向精细化和高效率管理的新模式转变,从园林的栽培、养护、施肥、灌溉到修剪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进行统一管控,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既利于区域内植物的生长,又利于管理。(2)节省了管理成本,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系统维护和植物培育方面。(3)可以与“数字城市”管理理念一道,同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2数字化管理在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1建立园林基础数据库

在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前,首先需要对该城市中的园林基本情况做全面了解,并采集几项基本数据,主要包括:每个园林所处的经纬度、占地面积、种植林木的种类以及园林现状等,并对每个园林进行网格化处理,进行数字编号。其次,综合评定当地的气候状况以及林木生长状况,科学制定园林的修剪、灌溉、施肥次数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具体频率等,细化到每个季节中,并制定特殊情况处理机制。另外,重要管理区域的维护次数也需要制定出来,比如,城市重要地段的园林维护次数,包括旅游风景区的园林绿化。再次,通过数字化管理中得出的相关数据,为城市规划以及市政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基础,并为决策单位提供数据平台,为城市重大事项的决策工作服务。

2.2建立公众监督的网络平台

将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的建设作为契机,把数据库和电子报批技术结合起来,创建一个主要面向广大市民的网站平台,有利于促进同城市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尽量公开园林绿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当然,该网站平台还可以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咨询、建议及投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市民和政府共同管理城市。

2.3培养管理人员数字化知识

当前,数字化管理离不开高端的IT技术,有些地方的摄像监控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区。为了管理人员能够将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做好,需要具备相关的电脑技术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人员竞争机制引入进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果此举实施得比较顺利,将会有效解决管理不到位和资金欠缺的问题。

3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园林绿化建设基础数据库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详细采集涉及到园林管理中的各项有用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导入园林综合管理系统中,便于为园林主管部门在综合管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为更优质地服务城市绿化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才能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是这项工作的关键,因此,在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需要主管部门派出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这项工作,并对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去伪存真的调查取证,直到数据具有说服力后,才能导入到数据库中。

3.2建立数据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

为了增加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市政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协调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几个重要部门。将管理数据共享,利用政府办公软件,建立一个专门分享各方数据的平台,这样既能在城市规划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又能协调几个部门,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体系,能够避免因不了解其他部门的施工情况而盲目施工,导致双方工程存在冲突。

4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城区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衡阳市在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要适应这一趋势,重视和加强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数字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园林,2013(12)

第9篇

事件之后,一些媒体将暴风门事件推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批判,或者从黑客和病毒的角度衍生到网关技术和Web安全技术的专业领域进行探讨。不论危机事件的形式和缘由,在笔者看来,这大概是企业在经历了一段高速的成长时期之后,难以避免会遭遇的一次危机。据笔者观察,暴风在随后的危机公关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它在产品改进过程中的决策方向是值得赞赏的。

召回的是即将流失的用户公信心

“召回”一词对软件而言,原本是挺可笑的说法。对于软件产品改进被发现的缺陷,或者增加和改进新功能的行为,以微软为典型的操作系统软件惯用的说法是“打补丁”,而应用软件通常叫“升级”。因为软件是非物质产品,也就没有像汽车、家电一样可供召回的内容。即使在分发、销售的时候用户购入了光盘等介质,那也只是一个无需召回的载体,要真的召回了,那也只是一堆塑料垃圾;尤其对于原本就是互联网应用的软件来说,连分发都不需要介质。

对于暴风来说,在这场风波中,自身产品的用户利益所受的伤害并不大,主要的损害是波及暴风所在DNS服务商的企业网站和用户群。就暴风上亿的注册用户和惊人的访问量来看,虽然租用非独立DNS服务器显得不那么大方,但这并不违背企业的经营战略。分离独立还是租用,这一任务是纯粹的成本考量;租用DNS的技术手段最多只能成为此次暴风门的诱因。但既然遭遇到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就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暴风必须迎难而上,没有别的选择。相信暴风在事件之前进行DNS规划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场危机。作为断网事件的“受害者”,实际上也是造成网络终端用户大面积断网的一个原因(至少是诱因),暴风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和开脱责任的层面上,对于维护企业生存环境和产品的品牌形象毫无意义。如何想办法从用户认知的角度相信暴风的诚意和决心,才是企业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所在。

所以,暴风的召回之举只是一种姿态,一种表明认识到自己的产品缺陷之后,愿意及时修改缺陷、变革方法的姿态,这恰恰也是暴风为了保证品牌形象所能采取的最好的防守策略。对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这是现代企业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在暴风门事件的压力下,暴风用“召回”的称谓而不是升级或者补丁,虽有一点哗众取宠之嫌,但至少倾向于承认自己的产品问题和用实际行动来支付由产品问题导致的社会性损失。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暴风真正要召回的,是用户即将流失的公信心。

即将消解的电脑“殖民地”

暴风最大的勇气不在于一个新的经过改革的产品版本,而在于变革产品的生存战略,同时为整个行业领域创造一个新的模式。这一点,来源于暴风在宣布“暴风门”特别版消息的时候,透露出的一些可喜的信息。经过此次“暴风门”事件,暴风在记者会上宣布:6月19日的特别版将“去除升级联网程序的开机启动、随前台程序的关闭而关闭”。

在我们所追求的互联网世界里,应用软件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环视四周,软件开发商们大多未认清这一点;他们以为劫持用户的桌面、在不知不觉中侵占用户的资源,以此掌控用户习惯是软件生存发展的必经之道。

在软件行业发展的初期,安装与卸载曾经是一个很纯粹、很干净的过程;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软件的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因为互联网的影响,软件技术实际上已经与网络应用密不可分,所以,用户逐渐接受在线状态下软件的各种主动行为。他们总是善良地相信,软件利用自己在线的机会,给自己“提供”的各种服务都为了改善自己的使用体验。但事与愿违,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商和提供商们是将用户对自己的路径依赖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用户体验。也许最初开发商的想法也是很矛盾的,既为这种行为的道德性而担忧,又希望它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和实际收益。

于是,用户的电脑成为互联网软件的“殖民地”。从Google、百度,到Yahoo,从播放器到输入法、网址导航,安装应用软件成了一个“小心地雷”的旅程。捆绑式安装已经演变为整个互联网软件行业不成文的惯例,用户稍不留神就踏入了未知的陷阱,打开我们的任务管理器,***Liv、***Serv、***Tray……这些原本不属于操作系统的东西鳞次栉比,以至于对那些稍微缺乏电脑技术知识的用户来说,大量从来没有用过的图标堆满了他们的桌面、各种各样的“方便”工具栏挂满他们的浏览器,他们的电脑甚至甫一开机启动便被耗去了惊人的内存资源。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技术化生存状态,我们不禁怀念起16兆内存畅游网络的IE3.0时代来。

从善意的角度来看,也许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他们会认为升级是必须的,是改善客户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开发商向用户提供的福利。然而,当这种甚至真的是善意的“推荐”变成一种用户无法回避的被动行为的时候,它就构成了侵害:对用户选择权的侵害。竞争性的行为从来都倾向于排它或者独占,当我们沿着竞争性的思路深入观察下去,就不得不怀疑这些应用软件所谓的优化和便利对用户来说是否真的有效。

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两个乃至更多自称最优化的软件对于消费者和用户而言,是相互矛盾的。每个认为自己有充分理由占据用户的启动优先权的软件都持有同一个假设:用户安装了自己,就等于自己对用户是必须的,是必不可少的,是有必要时时刻刻保持最新版本以获得最佳使用体验的。每个这样的软件都要占用相当数量的硬件资源,它们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对用户资源极大的耗费。不仅耗用用户自身的硬件资源,也耗用从用户到服务器的带宽资源和服务器响应能力。而后者,就是此次“暴风门”事件的诱因。

确实,用户习惯的路径依赖是由少数的软件开发商制定的,比如微软、比如Google,但用户群体是多样的,不可避免地有不同的利益趋向和不同的价值观。对用户电脑采取“殖民政策”的软件开发商无视每个人的偏好形式,而是假定所有人对所使用的软件对象有相同的偏好,他们巴不得所有的用户拥有同样的社会感,同样的使用习惯,最后形成一个同质的消费者群体。从企业和产品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这只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但对用户体验来说,这是明显的越俎代庖甚至是权利侵害。

暴风原本用Stormliv来殖民在用户电脑上,但这次它准备通过这个“暴风门”特别版的软件,对自己在用户电脑的生存进行去殖民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暴风此举的勇气,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表率:它将选择权重新交回到用户手上。

回归健康的平台价值

在我看来,暴风前期良好的发展势头实际上并不是由软件殖民策略争来的,而是依靠自身产品的技术优势和使用便利性换取的。这是一种值得发扬的技术性的自然垄断,就像微软的操作系统优势和Google的搜索优势。

金融危机袭来之后,我们注意到视频领域最长久的生存之道不是网站化,而是工具化、平台化。就像数字取代模拟是必然,高清取代普通分辨率是必然,播放工具软件取代传统电视机也是必然。电视机是一个机械时代的单一用途工具,而电脑是信息时代的多用途复杂工具。随着屏幕的不断增大,加上清晰度和灵活性的优势,电脑正在模糊和抢占传统电视机的领地和市场。在这样的基础上,用以支撑其灵活性的视频播放平台(工具软件)就成为淘金时代的铁锹,具有不可或缺和低弹性化的市场地位。

播放器平台之于视频传播从表现上讲是一种新媒体。即使视频网站在金融的冬天依然能够生存,对于用户(网民)而言,在不同的视频网站之间游走,始终如同切换不同的电视频道一样简单;而对于视频播放平台而言,就像习惯了电视的人不喜欢听广播、习惯了上网的人不喜欢看电视一样,在不同技术重点不同使用习惯的视频播放平台之间切换,无疑是具有心理成本的。用户的这种转换成本,让暴风这样的视频播放平台具有了更大的行业生存价值和未来发展空间。

第10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导师带徒;三得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82-02

一、问题的提出

A公司是一家地市级供电公司,近年来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A公司近10年来,退休人员达490多人,新进高校毕业生90余人,两者合并计算,A公司近10年来净减员达400余人。公司结构性缺员状况日益明显,与A公司因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作量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A公司新入职员工分到各个部门之后,由于各专业的系统维护工作任务繁重,新入职毕业生的电脑技术相对娴熟,从而他们承担了本部门绝大部分的系统维护工作,致使其没有时间深入一线,一线的工作经历相对缺乏,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偏低,工作经验也得不到提升。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基层供电企业面临的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电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营销服务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人才这一关键要素作为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青年员工培养的现状分析

青年员工处于人格定型的关键期、职业化的培育期、社会化的完善期和人生的学习期,迫切需要系统全面的人生指导和职业引导。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员工自我规划能力较弱,缺乏沉淀的勇气和耐力,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缺乏自我成长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

部分青年员工不能及时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自我定位不明,缺乏或没有制定自身发展规划,不能较快融入企业。在企业集中的入职培训、集中培训后便进入无方向、无目标状态,专业学习内容不明确,技术钻研不深入,自我能力素质提升较慢。

(二)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埋头实干精神不强

部分青年员工缺乏岗位成才意识,不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效果不好,被动接受培训多,主动获取知识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参与科技攻关、管理创新、技术革新等工作较少,理论知识与实践没有很好的衔接应用。部分青年员工存在浮躁情绪,眼高手低,急于走上机关管理岗位。

(三)缺乏评价考核机制,系统培养力度不够

现有培训机制,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对青年员工的理论培训多、创新实践少,集中培训多、自我规划少,单一岗位培训多、多岗位锻炼少,未对青年员工进行分阶段、系统性跟踪培训,未建立有效的培养、评价、激励一体化工作机制。

三、做好导师带徒工作,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开展导师带徒工作,是公司的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和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在基层供电企业,对于刚进企业1―3年的青年员工推行导师制,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促进新入职员工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做好导师带徒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三得”。

单位要把“值得”做好。笔者记得,刚参加工作的前3年,被分在基层营销部门实习,部门领导让我们学习工区的规章管理制度,重点了解部门内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以对部门的基本情况有个粗线条的认知。3年后,作为新入职员工的我们逐渐成长,对部门的工作情况已经基本了解。在这个时候工区开展导师带徒工作,对部门内各专业工种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精益化学习,提升自我水平,应该说,时机已经成熟。单位要把这件“值得”做的事做好,要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做好导师带徒工作,协同配合,部门之间互相合作,常抓不懈,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C制。

师傅要把“舍得”做好。舍得就是要甘于奉献,乐此不疲。要当好师傅,首先在德育上不能谦虚,要舍得投入,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注入到师带徒过程中,教徒弟学会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方能会做事。其次,在智育上不能保留。所谓智育,就是懂技术,是专业的行家里手。在技术上要舍得传承,手把手地教,尤其要注重过程和细节,注重现场教学,多让徒弟在现场学习、在干中学习。这样方能学到真本领。只有做好“舍得”,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

徒弟要把“懂得”做好。作为培养对象,公司、师傅倾注巨大精力培养自己,所以徒弟首先要懂得感恩,要懂得感恩企业、感恩师傅,长怀感恩之心,作为自身成长成才和奉献企业的动力,尽自己最大能力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其次要懂得进取。要从师傅身上学习精湛技术,不仅要传承,还要在一些新的技术复杂问题和疑难问题上敢于攻坚克难,要积极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徒弟只有真正“懂得”公司的良苦用心,才会卖力学,成长才快。

21世纪,知识是财富,人才是资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员工队伍的传承更替,基层供电企业要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通过导师带徒,促进人才成长,挖掘人才潜力,既要传承传统优势,又要注重创新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众多关于新闻编辑的专著和教材中,许正林教授的《新闻编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曾经在国内编辑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教学上取得很好效果。而在几年之后,许正林教授认为,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诸如,观念落后于实务发展;理论落后于技术;理论分析中所用材料时间上停滞;尚未建立起“学理”规范等。因此,许教授对《新闻编辑》一书进行了重大修改,并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最近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版的《新闻编辑》整体宏观地把握了中国及世界报业发展的时代脉络,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并探索了报业变革中的诸多问题,深入剖析了中国报业的编辑工作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知识。正如戴元光教授在其为本书写的序言中所评价,这是一本“非常有特色和创新观念的教材”。其具体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有一种观点叫“编辑无学”,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在编辑职业已经进入高科技、多媒体时代的今天,新闻编辑绝不再是纯工艺流程。按照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的观点,“编辑是以印刷为媒体的新闻报刊的心脏,为新闻报刊的正常运转提供新鲜的血液。”新闻编辑除了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外,还应建立相对完整的分支学科理论体系,尤其是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的培养,更要注重建立其学理规范。

任何一门学问要建立和形成一个成熟的学科,必然要上升到一定的形而上的理论层面。而一直以来,学界多把新闻编辑作为纯新闻业务来对待,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也往往只是从技术层面考究,理论分析和总结远远落后于编辑技术的发展。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新闻编辑学更是一门交叉学科,新闻编辑的理论研究更需要较高科学视野。

西方的编辑理论认为,“编辑就是新闻发生时的负责人,任何媒体的编辑皆然”。而按照格伯纳(Gerbner)的涵化理论的观点,平面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技术涵化力量是巨大的。报刊新闻的技术性涵化在编辑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新闻判断上,编辑决定哪些新闻重要以及如何呈现。其中版面位置、字号对于报纸新闻是常用的技术涵化手段,这虽然不是新闻中的内容,却使新闻产生特定的含义。版面布局包括顺序、空间、符号、线条、色彩等,不同的位置、顺序、线条以及色彩等编排手法,可以体现不同的倾向,对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充分使用这些编排手法的特点,恰当地将其运用在不同的新闻的处理中,这是平面媒体涵化的主要方式。编辑通过技术工具对图片、稿件以及版面进行布局与处理,这实质上仍然是将报道思想通过编辑技术的运用得以体现,说到底还是媒介的意识对于技术手段的驾驭。因此,编辑的新闻价值观及其态度非常重要。

新版《新闻编辑》正是站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将多学科知识和理念有机融合,将报纸编辑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通过多学科知识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在宏观和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其中观研究,深化了对编辑工作的理论探讨,强化了对编辑技术的理性思考。

2.视野开阔,与时俱进

新版《新闻编辑》一书不仅专门对新闻编辑的起源及演变做了阐述,在对各种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很注重从历史发展角度阐明其来龙去脉,使本书具有浓厚的历史纵深感。但另一方面,“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即使在20年前被视为最棒的版式设计,现在看来也显得笨拙、过时”。因此,该书还非常注重与时俱进的发展,介绍最新的编辑趋势,收录最近的报道例证,传递当前编辑室的声音。包括“神七”上天、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的编辑案例都收入本书。此外还建立了国内外优秀报纸版面欣赏数据库,方便我国报纸编辑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报纸版面设计经验。

3.引入新技术,拓展业务能力

从技术角度而言,新闻编辑软件更新换代较快,与高科技时代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因而新版《新闻编辑》在其排版软件及发展趋势上做了充分的更新替换。例如,该书在报纸版面的电子编辑一节,将第一版中的电子编辑软件方正4.0更新为方正5.0版,此外还将“图片的数字化编辑”单列一章,并将编辑软件更新为Photoshop CS3。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认为该书是一本技术手册,尤其不以提供电脑技术系统和媒体相关软件使用培训为目标。相反,该书重点在于强调不同种类的工具和软件对新闻判断、编辑方针、编辑伦理、版面设计以及编辑理念等方面的影响。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以为,新版《新闻编辑》的出版,不仅是我国新闻编辑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和理论收获,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新闻编辑研究的新趋势――如何进一步提升编辑研究理论性,适应编辑工作多媒体化、国际化的新潮流,这应是当前新闻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研究生)

注释:

许正林:《新闻编辑》第15页,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方延明:《新闻实务方法论》第337页,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沈正斌:《新闻业务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改革与创新――以〈新闻采访学〉课程教学为例》,郑保卫主编,《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第96~101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第12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相关的计算机终端应用广泛使用,互联网已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当前不断发展的电脑技术,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呢?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是当前的迫切任务,笔者认为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

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受到软硬件的限制,这样就使得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新生的计算机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对于在大学和普高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仍未考取的中专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低、学习态度较差的现象,这样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比较低。对于计算机知识而言,他们大多不感兴趣,更喜欢网络聊天和游戏,这对学校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2.中职教育的相关国家和地方政策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会受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影响,可能这些政策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中职院校教学的发展则存在一定影响。如,受相关政策的影响,中职院校在招生结构方面的变化较大,这会严重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学。中职院校主要被定义为对农村学生的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儿院的孩子、退伍军人等都可以选择中职院校。

3.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知识结构

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库,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如果教师不学习新知识, 那么知识结构就会老化,就不能适应新的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教学必须认真负责,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师还要对课件进行研究,设计出适合计算机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等级通过率。

二、网络教育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1.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认知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者的角色;网络环境下,教师则更加注重扮演朋友和协作者的角色。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保留先前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将先进的软硬件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掌握和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人机互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认知能力。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交互界面、BBS、QQ和ICQ等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不仅单靠教师的直接传授,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这样能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合作,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适时调整授课内容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相应的软件程序也在不断发展,然而以往的教学内容却无法和技术的脚步并轨。以操作系统为例,先行的大多数教材还在讲 Windows XP 系统的操作方法,但是当今普遍使用的电脑系统都已经升级到了两代以后的Windows 7,两者不仅在设计思路上大相径庭,很多软件的使用方法也有很大差别。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很好地做到了与时俱进,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更加不能落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加入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这些知识需要教师日常积累,时时关注业界新动态,运用自己的最新教学方法在授课时传授新知识。

3.教学模式要强调互助

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时,要做到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达到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这是一种互助协作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师也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小组成员、学习环境、教师的辅助和成员之间的协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成员学习进行监督的过程。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空间环境、组织环境和相关软件和硬件设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成员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下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通过积累来实现的,这样教学资源就存在不均衡匹配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浪费时间。而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则是可以共享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学生之间可以共享,同时在网络社交时可以及时地在线沟通和解答,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无缝对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实时有效更新,网络教学资源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实时、有效的新知识。

5.对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

学校应针对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中职院校培养人才应同当前的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应紧密联系当前地方企业的发展,适应当地的市场发展特征,对企业中的计算机任职基本职能进行研究,从而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进而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当学生进入社会后,便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能很快融入企业,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出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增多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网络环境的发展是一种很大的突破,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学校教学相比,是优势也是动力。动态发展的网络使得网络中的知识和课程在不断更新,学习资源也是动态提供的,这样学生可以掌握最新知识,随时掌握新知识动态。

参考文献

[1]杨婵.高等计算机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08,(22).

[2]王莎莎.微博在计算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3]朱飞燕.面向IT产业的案例教学在职教中的运用探讨[J].大众科技,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