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奖惩制度

医院奖惩制度

时间:2023-01-01 20:0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奖惩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奖惩制度

第1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责任书,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并遵照执行。

1.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责任制,明确每个医务工作者包括卫生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4.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的每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5.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巾一带一用一灭菌。

6.工作人员必须在检查和治疗每一个病人前后,均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7.病室保持通风、整洁,地面、桌面每日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

8.诊疗床、换药床应每日进行消毒,床单每天更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主动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11.发现病人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以上条例望科室认真遵守,如有违反,发生医院感染后果将由科室及相关责任人自行承担,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相关制度和考核条例进行处罚。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

城区医院感染管理科:科主任:

护士长:

日期:

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一、奖励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真,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完成下列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的给予奖励(奖励金额50~500元,具体奖励方法见详细方案)。

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之内报院感科,无漏报。

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依从性≥95%,正确洗手率≥95%。

3、配合院感科进行每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患率<10﹪。外科清洁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0.5﹪。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研究本科室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工作,有记录。每月对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内容: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院感病例漏报、医疗废物分类、环境卫生等),有记录。

5、监控医师每周检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情况;监测护士每周检查各种感染管理登记本,

要求登记和监测项目齐全、合格、有效。

6、医疗废物管理按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执行,符合要求。

二、罚则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出现下列问题,作为质控考核扣分依据,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扣款50~500元,具体奖励方法见详细方案。)

1、医院感染病例每漏报1例扣个人奖金50元。

2、按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出现多重耐药菌不报告或不采取相应措施的;使用抗菌药物前不留标本送检。

3、感染管理小组不能发挥监、控、管作用:每周不做院感质控自查、每月不进行院感内容知识学习、每季不开会讨论总结本科室院感管理问题的。(查记录)

4、未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方法不正确的。

5、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利器盒复用或对利器不采取防损伤措施以及因此造成保洁员利器损伤的。

6、病区卫生差(监管不到位)。

7、医生进行外科换药时不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第2篇

关键词 增收节支 公立医院 后勤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入,医院在当今社会现状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若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就要努力完善自身的发展路线,并适当地调整管理手段。作为保障医院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后勤部门,在医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后勤部门工作的进行改革,使得医院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顺利地改变运营方式且顺利的发展。以下简要地从增收节支的角度探讨了医院后勤部门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公立医院基于增收节支理念实施后勤管理的必要性

增收节支,是指增长收益,节省开支。目前,该词已经普遍适用于各单位和家庭中。家庭中的节水、节电,民众在消耗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节支就相当于增收。而除现有之外的收入也是很重要的增收,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部分公司裁掉一些能力不足的人员,并换上一些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才也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企业也从之前的福利企业管理形式向运营型、生产型福利企业做转变。而医院也并不单单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医院也是一种单独运营的企业。所以,对医院的后勤工作进行管理,也可以采用增收节支的理念,使医院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收益,在不耽误工作职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使利益达到最大化,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基于增收节支理念的公立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问题

随着医改的不断进行,基础性的医疗保障措施日益完善,医疗保障的覆盖面逐步加大,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后勤机构需要面临的工作压力也是与日俱增。自从2011年以来,基础性医疗保障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近些年中,享受医疗保障的人数与日俱增,这种现状对目前医院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但是对于医院既是挑战,也是发展。尽管当前的医院很多都在使用增收节支的运行理念,并取得了些许成果,但由于相关体制整体并不成熟,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后勤的成本较高,收入较低

从2012年至今,我国相关卫生机构的数据统计表明,大多数患者在现在就医的过程中,医药费的开销从之前的15%增加到40%。其中,一些患者的病患药费高达60%。按照当前的社会情况,病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所以医院的后勤部门面对着空前且巨大的压力。再加上部分管理者只着重于眼前的经济利益私自调整并提高医务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后勤管理的力度。因此,后勤管理承受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些问题阻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后勤内部系统冗杂,监管难度提高

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指出,医药监管制度一直都是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医院相关部门应该秉承严格、公正、平等的原则进行医院内部管理。另外,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的监管力度也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生活饮用水等方面。大量的监管给医院后勤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部分从业者由于压力过大,往往会以消极的心态工作,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医院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管理制度尚且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目前,医院的管理制度对于员工来讲,或许每日重复相同的工作是很枯燥的,我们需要一些方式来充分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没有一种有力的奖惩制度来进行督促,员工们就有可能只是每天在工作岗位上耗时间,托过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感觉万事大吉。这种心态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营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四)后勤部门不知节约,导致大量资源流失

很多后勤员工对于医院的部门物资存在错误判断,使很多还有价值的物资未能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对医院也会造成不可观的损失。所以,这个问题是不容小觑的。

三、公立医院基于增收节支理念后勤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建设科学、完善的增收管理制度

医院若想提高自身的管理力度,就要不断改善关于增收节支的管理标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建一支增收节支的团队来深入工作。在进行增收节支的工作中,需要由院长和各科室的负责人做好带头作用,发挥其领导职能,使医院的全体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增收节支的工作中。并为管理工作多发表建议和意见,查漏补缺,以达到降低后勤工作的进行难度,提高工作质量的效果,这样便能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节约的标准。医院应多开展有关节约、勤俭、避免浪费的活动。并辅之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这样能为医院的增收节支工作提供一个制度上的保障。

3.实行奖惩制度。在实行增收节支的工作期间,医院应该创立一些奖惩制度来起到规范作用。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二)加强收入管理

第3篇

为营造健康优美的就医环境,促使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健康形象为目标,坚持落实《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根据密云县卫生局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我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根据医院XX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能,由分管领导负责分工,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把控烟工作纳入我院的总体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1.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控烟工作负责人,管理科内控烟工作。

2.将全院以科室为区域进行划分,每个科室设立一名控烟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所辖区域的控烟工作,发现违反《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的行为,当即予以制止或纠正。做到辖区内无烟头、无烟迹。

3.制定控烟工作制度,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及奖惩标准,将控烟工作纳入医院工作计划,做好控烟工作记录。

4.制定医院控烟措施。

在医院内全面禁止吸烟,在各楼层、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设立醒目标志,在医院内形成控烟、戒烟、远离吸烟的工作氛围。

动员不吸烟的同志对吸烟人员进行监督教育。

院内所有科室不摆放烟具,无烟灰、烟迹。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

1.营造控烟氛围。在门诊大厅、病房、楼梯、电梯、卫生间等重点部位张贴禁止吸烟标志,提醒全院职工、病人及家属不要再院内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大家对烟草知识的认识及吸烟的危害,有效降低吸烟率。

第4篇

??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越发明显,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中传统的体制优势日益消退。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作为我国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经营发展与惠民医疗的关系。如何在医患矛盾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提高资源统筹尤其是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制度建设系统性不足。制度建设是财务工作的基准,良好的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可以有章可循。然而在现实中,公立医院财务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制度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制度的规划与制定的有效性方面,制度建设应该具有战略性和系统性,而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则显得十分不足。工作中,日常的财务制度通常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请款报销制度、内部银行核算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然而财务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是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受医院管理者管理,而因出于公立医院管理者年度考核成果的考虑,财务信息造假的问题难以根治。另一方面,制度落地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制定之后的执行与监督,虽然当前公立医院制定了预算、核算、投融资管理等诸项制度,然而由于公立医院自身的体制性因素,制度落地与监督难以保障,财务管理的内卷化问题突出。

2.队伍建设不到位。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人员队伍问题重点反映在专业性不足和职业道德缺失两个方面。财务管理较为特殊,专业性、严谨性是其基本要求,因此人员构成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是其必然要求,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构成中,研究生学历所占比重不足10%,高级职称的则仅仅不足5%。可见,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其专业性必然不够。另外,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不强,也是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的性质,计划经济的固有思维使得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于领导的意愿,钻财务政策空子、变更财务工作程序的问题屡见不鲜,催生了弄虚作假、虚报产量问题的出现。

3.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不重视、方法陈旧与管理不严是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中的主要问题。其一,预算工作思想认识不足,因事业单位的性质,公立医院对于预算工作长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其二,预算方法不科学,预算工作仅仅围绕内部部门来架构,没有考虑市场因素,例如在成本核算中没有考虑成本构成要求、资料收集方法与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等实际因素,导致预算实效性欠缺。其三,预算考核流于形式,在预算管理中,肆意更改预算、预算考核不严、与绩效不挂钩等问题大量存在。

4.内部控制空心化。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经常会被提及,由于体制性的因素,使得内部控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部门之间内部控制的边界模糊,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形式化,公立医院在管理中决策不民主的问题仍然存在,领导“一言堂”,使得财务管理中对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等重大项目上的内部控制往往形同虚设。因此,日常经营性支出中,成本与节约意识淡薄,不必要的支出居高不下。而在物资采购中,缺乏市场意识,比价采购、竞价采购等策略缺失,重复采购和物资闲置问题突出。

5.成本控制不科学。在成本控制中,公立医院侧重后期的单位经营考核,对于事先的前期控制普遍缺乏重视。然而在实际中,诸如采购风险、物资空置等都事关财务日常经营,仅仅追求季度或者年度的经营指标,往往在最初的方向上就让成本控制偏离了轨道。同时,在成本控制中仅仅停留在部门核算这一层面,对于不同业务归口的分析较少,难以适应公立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成本控制的末端即考核和奖惩上,公立医院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考核流于形式,并没有与实际的职工利益关联;另一方面,成本考核相应指标不合理,职工与部门在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中的贡献没有关联,没有依据成本构成构建与部门、职工相适应的科学指标。此外,成本控制中缺乏责任分析,仅仅做到的是账目核算,没有对于目标实现与否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1.强化思想认识。当前,面对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应以改革为契机,统一思想认识,加大财务管理创新,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中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领导与效益、市场与管理的关系。其一,在单位整体与各部门之间,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将自身工作与财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自觉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财务管理的大局中。其二,在领导权力与单位效益中,要以经营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抓手,健全各项决策考核机制,加大民主集中制度建设。其三,在事关市场经营与日常管理的事务中,要摈弃既有的管理陋习,以市场为引领,围绕市场经营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2.健全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处理有无性问题,又要处理科学性问题,更要处理落地性问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要围绕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做好实际工作。其一,加大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建设,要根据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核算、投融资管理和审计等事项,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其二,做好财务制度的科学性研究,财务制度的建设要有前瞻性和有效性,要依据公立医院单位当前情况和财务管理的实际做好制度建设,解决以往制度建设中的形式化问题。其三,实现财务制度的落地问题,要根据财务制度,优化设计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以财务制度的有效衔接为目标,完善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能,科学制定公立医院从职工到部门的系统化工作程序。

3.完善成本控制。首先,从前期控制角度,做好成本的前端控制。一方面,加大目标研究,科学设定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市场研究,研究公立医院同行的成本构成,分析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各项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做好成本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工作,结合其目标构成,立足公立医院自身各个部门与业务归口的经营实际,科学分解目标。其次,做好成本控制中的过程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要依据业务经营实际、价格成本的市场变动情况,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和市场差异调控体系。同时,科学搭建成本核算相应指标,要依据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根据日常采购、经营、支出等各项业务,科学设定核算业务范围,做到核算工作全覆盖和科学化。此外,要创新核算的方式方法,依据公立医院业务工作流程,加大核算方法的开发与背后的原因分析,寻找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再次,做好成本控制后期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工作。一要根据成本目标,建立对应的绩效考核体系,要以成本控制总目标和分解目标为依据,建立一套可量化、能考核的业绩考核指标。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和考核工作,及时纠正考核中的不当问题。二要落实好责任奖惩工作,要严格依据考核结合,强化责任奖惩制度。既要建立各项奖惩制度,确保奖惩工作有章可循,又要加大奖惩制度的落地工作,通过业绩与工资绩效挂钩的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切实将公立医院单位成本控制目标和部门分解目标落实到各个考核归口单元。

4.加大人员培训。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其素质构成上,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为此,公立医院要根据财务人员的素质构成,针对性地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做好财务管理的通识性培训,针对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财务法规、财务流程等,面向全体财务工作人员做好基础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财务管理的内部业务培训,要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做好内部培训,使得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此外,要做好其他部门的财务知识培训,以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规章为依托,宣贯内部财务管理相应的程序,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衔接职责,梳理财务对接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在财务培训中,要注重培训方式和方法,既可以实行内部培训,又可以采用请专家走进来、员工外训走出去的方式来进行,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类培训课程等方式来实现。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探讨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总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首先,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使企业人员配置到最优状态,节约人工成本支出,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消耗。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再次,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进行科学的人力管理,组织协调各方面人力资源,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不明确,模式单一。我们许多企业面对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往往过多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衔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战略,造成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缺失。另一方面,企业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单一。许多大型企业机构庞杂,各行业、各部门不能根据自身业务工作的难易程度和性质,灵活有效、分门别类和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结果就是造成了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不利于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发展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足。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过多地重视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和技术问题,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层单纯地认为人才就是技术型人才,而忽视了企业中的综合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不健全。首先,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途径。但是有的企业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制度不规范,资金投入不到位,人员教育培训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其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第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效的企业激励制度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但是,当前企业在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企业在实现自身目标时,必须整合有效资源,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培育和加强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战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持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一是提高员工的物质待遇。引入市场机制,对贡献大的员工予以重奖,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二是完善薪酬制度。企业单位应按其岗位的工作强度大小,遵循价值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各类职工工资及奖金等各项福利标准,使各个层面的员工都能够感受到经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晋升”,大大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三是对获得“专业资格”者相应的待遇。建立科学的公平竞争岗位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以缓解“岗位”与“资格”间的矛盾,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优化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可以强化上下级的持续沟通。如下层能够直接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意图,判明组织发展方向,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上层要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获取基层单位的第一手信息。只有这样,组织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3.完善评估体系和奖惩制度。建立完善的员工奖惩制度和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企业应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特点的评估标准和奖惩制度,并真正落实到实处。这主要包括:

(1)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估标准的制定应客观、具体且便于操作,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以满足对员工绩效的全面评价和考核。

(2)奖惩制度合理化。奖惩制度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应采取台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公平、公开、公正,赏罚分明,以激发员工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大胆创新,从而促进组织的和谐发展。

4.构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会计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矿工总医院是知识型员工相对集中的地方,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是当务之急。

5.制定长远性的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首先,要根据企业整体性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认真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的整体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计划和补充计划,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破除单纯的“资源观”,增强人才资本化理念,企业要向“人才就是资本”的理念转变。

6.健全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首先,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员工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健全员工考核机制。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把企业员工的政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来奖励员工,给予企业员工合适的岗位、工资,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设想

一、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卫生部最近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标志着政府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大力支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受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是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医院管理的需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减少经营风险。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标

1、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医院要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2、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医院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行业和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益。

3、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的信息报告为医院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

4、促进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完整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5、促进法规有效执行。守法和诚信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石。医院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医院现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国已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指导,理论上对内部会计控制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2、定位不够准确、全面。医院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容易存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对象、范围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有的医院对存货(药品、医用耗材)、固定资产(房屋、设备)和工程物资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其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其出入库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没有真正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

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各项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一直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医院是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而且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没有对利润的追求动机,其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忽视了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

4、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健全。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够全面。有些医院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和执行程序不够规范,风险增大;有些医院未建立设备购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MRI),每日检查患者的收入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导致成本难以收回。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大多数医院约束的主要对象是收费、出纳会计人员,而对药品、器械、后勤等会计人员约束很少;大多数医院约束是一般工作人员,而对相关负责人约束较少。三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如医院往往强调收入类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报销、后勤、基建、设备购置等支出类的内部会计控制。

5、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与监督、检察不力,考核、奖惩力度不够。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医院虽然也设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另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四、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设想

1、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认真执行。健立健全并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医院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建立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以及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围绕着医院工作目标的实现来设计,既要有及时性、灵活性、准确性,又要配以合理的奖惩制度。使有关人员充分认识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2、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内部牵制制度由适当授权、不相容职责分离、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还须有复核和会计主管审批环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除了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明确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内部审计的执行,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对医院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及资产运用的效率性进行考核,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医院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医院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合理编制医院预算,加强预算控制。编制医院预算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医院各项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积极稳妥原则、依法理财原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实行零基预算法。抛弃那种热衷于争取资金,忽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预算管理方法,在切实用好预算资金上狠下功夫。医院的总体预算包括管理费用预算、市场费用预算、业务费用预算、科研费用预算等内容,其中业务费用预算还可以细分为水电气预算、药品预算、卫材预算、人力预算和设备预算等。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并采取改进措施;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5、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考核制度,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贯彻和实施,医院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实施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医院运行在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中,是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有效途径。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和舞弊现象极为有效,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其安:《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7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 医院 财务管理 策略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在实施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新财务会计制度把权责的发生和制定定义为财务核算的基础部分,并且对其在财务核算中的地位进行了明确。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医院的资产、支出和收入,以及医院的负债等方面为医院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因素,并且明确了权责发生制度在医院财务核算中的基础地位。在医院对固定的资产进行核算时,如果采用以往的核算制度往往出现医院账目的价值不实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医院的固定资产假性增加的现象,相比之下,若是采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会对折旧的资产进行最终的核算,这样可以提高医院进行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并且,在医院实施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会对医院员工的薪酬、风险资金和预收款等项目进行准确的核算,从而使得医院进行财务核算时其合算的准确度更高,更加符合医院的根本情况。

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的流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的完美结合。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当中,对以事业单位为基础的财务核算的制度和以企业化为基础的财务预算制度进行的恰当的融合,体现了当前公立的医院其事业和企业单位的两方面的属性,这一点与目前我国的国库改革的实施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支出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并且合理地划分了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同时对医院的科研方面进行了大力的帮助和扶持,彻底的消除了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把医院的科教方面的资金纳入专项基金而不对其进行财务的核算,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了医院财务的透明性和可靠性。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新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大大地增加了对医院的资金的流动监控,并且随着国家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医院的资金管理方面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较为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完善,财务信息也趋于真实性和实用性。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中,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医院的收支费用、收支的明细、流动资金和国家的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报表,这一财务报表体系比较完善,并且与当今企业的财务报表也比较接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医院的资金进行展示。同时,这样的财务报表体系也有助于国家政府和医院自身对医院的资金进行管理和调查。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制度,从而有助于医院的财务制度趋于完善。并且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引进了总会计师制度,并且把总会计师任命为医院财务的主管人员,直接参与医院财务的管理和决策,从而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趋于合理化,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提高医院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由于医院的成本管理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水平,同于与医院的竞争力密切相关,所以医院应该充分重视成本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医院方面对于医疗和科教等方面都会有比较大的资金的投入,这两方面也是医院进行正常的运行的基本的部分,所以,如果医院不能对成本的管理进行正确的管理,就容易导致医院的收益呈现亏损的状况,从而使得医院的竞争力严重下滑,所以,医院应该对成本的管理制度进行高度的重视。

(二)建立健全医院的风险防范的制度

医院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主要置于医院的风险防范的制度的完善的程度,所以,医院只有构建比较完善的风险防范的制度才能使得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医院对于财务的预算、收支和考核等方面的更趋于合理化,从而使得医院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并且加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的意识,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得其专业技能不断强化,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对财务方面存在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算。

(三)完善医院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

在医院进行奖惩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与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且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考核。医院进行考核的主要目的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更好地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对存在侥幸心理、工作拖沓的员工进行批评和相应的处分。所以,医院应该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总结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和支持,使得医院的资金的收支

支、成本的控制和财务风险等方面的措施趋于完善,提高的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说到底,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团队成员喜欢吃老本,不愿意做市场开发的工作,都喜欢做市场维护的工作,有的销售人员就以各种理由:比如挂网招标、医院药事会壁垒、药店要求各种赞助费用、销售政策不如竞争对手等等来答复你,甚至唐突你,尽管公司给了你很大的授权和奖惩空间,你天天磨破了嘴皮也无济于事,而老板分配下来的任务又得完成,简直就是受“夹板气”,难道真的新增加的品种就做不了吗?

对下属来说这是个观念问题,而对你来说是个管理和制度问题,要解决好以上难题,你就必须设计一套好的奖惩方案,让制度说话,让制度办事,销售人员自己会算自己的帐的,一个好的奖惩制度会让全体销售人员象自动化机器一样地运转。笔者在对多家制药公司(包括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奖惩制度做了深度的研究,得到一些心得,并结合笔者多年的营销管理经验,在此与各位销售经理人分享两种可行的奖惩方案,即使现在不适用于你的团队,我相信你从中也可以领悟到一些思路,对你将来设计奖惩制度的时候会有所帮助的。

一、产品平衡发展与提成设计方案1:(如下图,无法显示请在网络里搜索本文)

我们假设产品按ABCD顺序上市,一般的情况是A的完成率高,D的完成率最低,销量也是最不尽人意的。那么在设计个人提成方案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用成熟产品A这个杠杆撬动希望成为成熟的产品D。这里引入一个“加权平均完成率“,看起来复杂,其实操作很简单:先确定每个产品对团队的重要度,即权重比例,比如A占30%、B占20%、C占20%、D占30%(希望被撬动起来的那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有一个完成率a、b、c、d(月或季度),就可以计算出:“加权平均完成率”=30%*a+20%*b+20%*c+30%*d。

举例:某销售员本月完成率为A90%、B90%、C80%、D20%,权重比例你定的是A占30%、B占20%、C占20%、D占30%(希望被撬动起来的那个产品),根据“加权平均完成率”公式即得67%,这有别于“几何平均完成率”:(90%+90%+80%+20%)/4=70%,因为“几何平均完成率”是个固定数据(就是平时说的某人平均完成率是多少,一旦每个产品完成率确定了,相加除以4,得数就不变化了),而“加权平均完成率”随着你事先确定的加权比例的变动而变动的,比如A占30%和占90%算出的值是不一样的。奥妙就在于你可以根据你们的销售情况和你的期望来调整这个权重比例(比如一年为一个调整周期)。然后对应下表拿个人提成。(如下图表,无法显示请在网络里搜索本文)

比如:“加权平均完成率”80%以上按6%提成,70-80%按4%提成(注意:不是5%,激励技巧就在这里),60-70%按3%提成,60%以下没有提成,只按工作表现进行过程奖励(比如某产品正处于启动期,物质方面的激励可以靠奖金的形式来完成)

此方案特别说明:1、通过调整销售任务和各产品权重比例达到调控新品开发与上量目的。2、新品可再设立额外的单品提成奖励,如:某代表本季度加权平均完成率为75%(某新品完成率为90%),总销售额为10万,除4%的提成以外,再做新品销售额2%的奖励。

二、产品平衡发展与提成设计方案1:(如下图表,无法显示请在网络里搜索本文)

此方案主要考察销售人员完成率在70%以上个数,分别给予不同的提成比例,大家都希望得到最高的提成,那就只有一条路:想尽一切办法把每个产品完成率都提高到你的标准值(比如70%),我的朋友公司采用这个方案后甚至出现过销售人员自己买回产品做礼品、做样品来提高某产品完成率到标准值(因为新品本身任务可能就很少)。

第9篇

关于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系统使用的整改报告

一、加强学习:

组织全员再次认真学习卫健局((2019)10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工作的通知》,学习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诊救治中心关于制定《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平台工作规范》的通知,学习相关管理制度,熟悉转诊流程,掌握转诊平台使用方法。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项目系统中转诊系统落实具体的网络管理人,负责定期与项目开发管理人员联系做好系统维护。高危孕产妇上转一律使用转诊平台及救护车系统,及时与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联系,做到转诊一例、上传一例、结案一例、总结一例。

项目系统中筛查和管理系统落实当班责任人,首诊后12小时内认真上传个人信息档案,详细输入诊断检查记录、管理记录、转归情况、急救信息等,尤其是五色筛查结果,及时上报。

三、严格奖惩制度:

将危重孕产妇转诊平台工作适当与绩效考核挂钩,针对筛查信息上报及转诊管理中的工作量进行定期考核,在绩效工资中适当奖惩。

XXX县医院

2020-12-24

第10篇

关键词:处方行为;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63-03

1前言

医生是医疗机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核心,是医疗活动的决策者。依赖于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医生在开具处方、设计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具有唯一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因此,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控制权。随着药品费用的不断提高,医生利用手中的处方权牟取利益的行为也越来越常见,进而形成不良的处方行为,如不合理用药、“大处方”、收回扣等。这些不良的处方行为不仅不能为医生和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造成了社会的医疗资源浪费,还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改善医生的处方行为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对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文献综述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不断发展,激励理论的研究亦是国内外管理学领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目前激励理论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大类型。前者旨在找出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的具体因素,包括马斯洛需求理论、赫茨伯格激励——保健理论等;后者则强调动机的产生以及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等。于小改(2012)基于薪酬设计,提出应当根据员工业绩和岗位的变化实行动态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然而石婷(2012)认为当今企业的激励机制缺乏保障,以薪酬为主,手段单一,绩效考核缺乏有效规范等。黄唁东(2012)认为激励机制应当能够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之中,激励主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互相作用的方式。从这一概念来看,激励机制更多是建立在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基础上,然而,每种内容型激励理论能够解释的激励因素有限。据此,亦有学者基于过程型激励理论,探索激励机制。李训(2007)基于公平偏好理论,构建经济数理模型,通过演示计算,分析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就医疗机构而言,医生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核心,构建合理的医生激励机制是改善医生处方行为、保障医疗机构顺利改革的关键。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聚焦于医疗机构激励机制的构建。李国红(2007)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多种因素,认为医院的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收入等因素是形成激励的主要动因。王长青(200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医生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随机配对的短期关系是医生激励无法形成的根本原因。杨燕绥(2010)从人力资本和收入分布理论出发,对医生的薪酬结构提出了基于绩效补偿的改革办法。王俏荔等(2012)通过对医疗市场中医患行为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基于声誉制约的激励机制。

综上,目前国内的激励机制研究主要依赖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局限于薪酬结构的设计;在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基于医生职业特点和需求特点,通过改良薪酬结构或提高声誉以期达到激励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激励机制研究均无法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更无法解决医生处方行为中不利于消费者的行为。据此,本文基于医生处方行为的形成动因分析,结合内容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构建医生的激励机制,以期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3医生处方行为的激励动因分析

医生处方行为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行为意向,若这种行为意向的逐利性明显大于利他性,且不会受到大于其受利的惩罚,那么这种行为意向就是负激励,促使医生形成不良的处方行为。相反,若这种行为意向均衡了医生的逐利性和利他性,且受到政府或医疗机构的有力监督,那么这种行为意向就是正激励,进而形成合理的处方行为。总之,医生处方行为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其自身主观因素和外界环境客观因素的共同激励作用,医生处方行为的形成动因和激励动因存在本质关联,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内在理论关系。

3.1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激励动因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个人只有满足了最根本的生理需要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一旦得到满足,就能起到激励作用。

首先,基于生理需要,医生追求高报酬。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追求以最少的劳动获取最大的报酬,医生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利益主体,也有着追求利益的需求。当药品相关收入成为医生部分收入来源时,医生为了创造更多利益,便会利用手中的处方权,诱导供给,形成“大处方”、收回扣等不良行为。基于医生职业特点,医生从医之前需要经过数年的学习与培训,加之医生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与其他职业相比,高薪报酬是医生最根本的生理需要。

其次,基于安全需要,医生通过防御医疗避免风险。医生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被允许失误,因为诊疗失误容易引起医患纠纷。此外,医生开具处方、实施治疗的对象是生命,若失误危机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势必影响医生的声誉和职业生涯。为了降低失误的风险,医生需要不断更新药物知识,其中,医药代表是医生获取新药信息的来源之一,受医药代表的影响,医生倾向于开具新药。另一方面,随着药物在辅助治疗、控制病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生依赖药物的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医生往往会依赖抗生素或辅助药物,进而导致不合理用药。

第三,基于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医生追求声誉。医生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每个医生在各自的专业中各有所长,随着其对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入,医生对自主完成工作,渴求地位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医生的这些需要往往体现在其对声誉的追求上,良好的声誉不仅反映了医生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还代表着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声誉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维护,因此,医生对声誉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医生利益追求的约束条件,顾及到声誉,医生的逐利心理会得到约束,进而愿意产生更多的利他行为。

3.2基于强化理论的激励动因分析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若一个人因为他的行为得到了奖励,那么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相反,若其受到了惩罚,那么这种行为便不太可能再发生。目前,我国对医生处方行为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尚未建立,虽然现行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审查医生处方提供了标准,然而,却未有强制性力量加以监督。当医生或医疗机构认为开“大处方”、收回扣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小于这些行为带来的效益时,他们的这些行为便得到了强化。

4医生处方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强化理论的医生处方行为激励动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医生处方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薪酬、声誉、风险和奖惩。据此,构建医生处方行为的激励机制应当包括薪酬结构的设计、声誉约束和奖惩制度的建立以及风险转移措施(如图2)。

4.1薪酬结构的设计

薪酬是一种按要素进行的全面补偿,而薪酬结构反映补偿原则和目标。因此,为更好地体现按要素分配及公平原则,医生的薪酬结构应当考虑医生从医前的资本投入与其在职岗位的工作量与承担责任,并建立绩效补偿制度,用来进行医生人力资本增值部分的补偿。其中,基本工资应等同于社会平均工资,由财政支付,公立医院的基本工资由当地政府支付为主,中央财政补贴为辅。岗位津贴则根据临床、医技和后勤人员等不同岗位设置,岗位津贴既要考虑医生从事劳动的艰苦程度或环境差异,还要考虑不同岗位医生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大小。岗位津贴应当由医疗机构支付为主,结合基本工资以保证薪酬的公平性。此外,薪酬结构还要体现激励性,绩效补偿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办法。对医生的绩效考核需要包括医生当月的工作效率、学术贡献以及处方审查等方面,运用点数法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区别补偿。

4.2声誉约束

前文已提到医生的声誉追求对医生的利益追求具有约束作用。声誉是一种隐性的激励和约束,必须通过更为直观的措施加以体现。医生声誉的评估应当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处方药物及检查项目适应性、患者满意度等因素进行加权评估,评估结果则作为医生从医资格或职位竞聘的依据之一,以此来约束医生的处方行为。另一方面,将声誉的评估结果引入绩效考核中,通过薪酬体现出来,以此激励医生不断积累声誉。

4.3惩罚制度的建立

根据强化理论,我们知道不良的处方行为必须得到严惩,否则无法起到规范处方的作用,同时,良好的处方行为应得到奖励,进而起到激励作用。据此,政府应当建立处方审评制度,以医疗机构为主进行审查和奖惩,政府辅助监督,进而保障奖惩制度得以严格贯彻。根据国际经验,处方审评制度是监督医生处方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英国利用处方分析与费用系统(PACT),对医生处方实行定期监测和审评,并及时将审评结果和相应的干预手段都反馈给医生,达到规范医生处方行为的目的。同样地,将处方审评结果引入绩效考核中,通过薪酬体现出来,以起到更强的激励作用。

4.险转移

医生所承担的风险很大,为规避风险,医生往往会多开药、开贵药,却忽视了合理用药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究其原因,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医生高风险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患者提供的病情信息是否全面,医生无从得知,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不确定;另一方面,医生开具的处方专业性强,处于信息优势,因此,使用昂贵的药物来治疗疾病是否达到患者的最高利益亦无从确定。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引入第三方支付机制能有效起到风险转移的作用,从而降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风险,而提高患者的支付能力。医疗保险机构可凭借强大的购买能力和谈判能力,成为处方监督和价格谈判强有力的主体。医疗保险机构能够通过网上处方监督和药物价格信息监控,较好地控制成本,从而指导医生按照《临床治疗指南》、《国家处方集》等实施治疗,进而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

5结语

医生处方行为的形成意向从根本上是受相应的激励动因而促使的。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强化理论,本文分析了医生出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等主观因素及惩罚力度不强等客观因素,进而共同促使了医生处方行为的形成,同时,这些理论亦是构建医生激励机制的重要理论依据。据此,本文基于医生处方的激励动因,进一步构建医生处方行为的激励机制,包括对薪酬结构的设计,运用声誉约束处方行为,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以及通过医疗保险转移风险四个方面。其中,声誉约束和奖惩制度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引入绩效考核中,作为绩效补偿的一部分,从而完善薪酬结构。

参考文献

[1][法]拉丰.激励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1).

[2]于小改.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探索[J].品牌,2012,(2):20-22.

[3]石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85-86.

[4]郭慧容.激励理论综述[J].企业经济,2001,(6):32-34.

[5]李训.基于公平偏好的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李国红,张鹍.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20-22.

[7]王长青.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医生激励机制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7,22(2).

[8]杨燕绥,胡乃军.医生人力资本和薪酬制度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5).

[9]王俏荔,王峰.我国医疗机构医生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2).

第11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两个效益;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b)-119-02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之间将围绕质量和效率展开竞争,通过外在的竞争压力,促使内部转换经营机制,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医院要发展、要建设,需要购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需要改善医院环境、医院职工的生活条件等。因此,医院也必须要考虑经济效益。

1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医疗费用的投入,并且对医院实行优惠政策,对医院的经营性收入及收支结余不征税,留归医院建设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所以,医院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重视经济效益。

1.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观念

“以患者为中心”是树立患者至上,事事替患者着想,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患者得到最大的满意。医院必须严格把好门诊关、急诊关和护理关,真正做到患者带病来医院,满意回家园。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必须拥有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同时,还要购进一批对疾病鉴别诊断正确、效率高、速度快、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这样就能迅速地对患者的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有利于患者,有利于社会。

1.2 培养人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应对医务工作者,持别是临床医生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从目前状况看,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大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应该是文化程度、专业技能都较高;但是,面对疾病的复杂多变,新的病种也在不断地出现,要真正适应这种现状,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得法,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就需要有一批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高级理论知识的医务科技人员。因此,医院要经常地、系统地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还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通过在职学习,短期进修,专业培训和少数优秀人才出国考察、进修等方法进修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去,为社会、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的服务。

1.3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建国六十年来,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卫生机构、卫生队伍已初具规模,卫生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人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渴望医疗卫生部门能够提供既方便、又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新的医药卫生改革方案将其确定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支柱,并将投入巨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2]。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医疗设备仍然缺乏,部分卫生院缺乏最起码的常规医疗器械,无法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服务。所以,基层看病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更何况边远山村。因此,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不仅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近地就医,也从根本上能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2 要重视经济效益

一个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患者群体,就要有患者来就医,因此,患者是医院职工的衣食父母,是经济效益的来源。所以,我们就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3],防病、治病,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保驾护航。医院要建设、要发展,医疗诊断水平服务质量要不断提高,就要求医院加强管理,少花钱、多办事,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1 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在抓好医院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药品、材料、仪器等采购方面的管理。上述医药物品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实行招标采购,千方百计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2 切实加强收费管理

医疗收费对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务必认真落实抓好。各种各类收费应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制订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做到合理收费。收费处人员要严格执行财政政策,经常与病区联系,及时与患者沟通,避免因欠费过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发展。

2.3 推行科室核算,减少开支

长期以来,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工作不能够做到满负荷劳动和有效统一。实行科室核算,首先要克服与己无关的想法,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关心。其次,科室人员要注意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并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健全科室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2.4 健全管理,建立奖惩制度

医院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与此同时,建立有奖有罚、奖惩分明的经济考核制度,事事有章可循。减少差错,杜绝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3 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树立良好的医院风貌。只有把人民的利益当己任,牢牢地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起新形势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同时,要重视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改变工作作风,给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3.1 实行绩效管理,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保证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居民公平、有效享有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体现了国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公益性方向[4]。在整个社会改革浪潮中,不能拼命追求利润,忽视社会效益,而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应事事处处考虑到患者的利益。

3.2 尽力做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医院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要有经济效益,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医院健康地发展。医院在一切为患者着想的服务过程中,使患者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都感到满意[5]。因此,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医院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建民,周忠良,闫菊娥,等.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可及性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7(329):5-6.

[2]陈曦,陈莉,何莎莎,等.西部农村区域公共卫生绩效现状评价与改进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33-534.

[3]张桂英,杨健.谈医院形象与医院相关效益[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132-133.

[4]马进,孔巍,刘铭,等.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绩效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7-9.

第12篇

摘 要 我国卫生事业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公立医院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固定资产的总量也越来越多,而且在医院所有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医院的固定资产关系着医院的持续长期发展,是医院开展科教服务、进行医学研究和诊断以及对患者开展各种手段的治疗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衡量医院对患者服务能力的高低以及医院的救治能力,还反映了医院的运营规模。因此,固定资产对公立医院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将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2012年,各公立医院开始全面实施医院新会计制度。医院的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要认真思考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管理医院的固定财产。

关键词 医院 新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 现状 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在医改的影响下,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先后出台,而且已经在各个公立医院进行推广执行。医院的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单价必须是千元或者千元以上,如果是专用设备,那么单价必须大于或等于1500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大于1年。固定资产在使用时,原有的物质形态基本得到保持。如果单位价值不足千元,但是耐用时间却大于1年,而且具有大批的同类物资,那么对这些物资的管理也应该视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共分为五类,分别是图书、一般设备、专业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其他固定资产。

(一)在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与之不协调,两者甚至产生了矛盾。这类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会计不给论证信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没有成本核算;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时,成本核算十分缺乏。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有些规定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价值方面缺少真实性。不仅如此,医院的新会计制度在报废管理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这导致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账面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二)医院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问题,经常出现盲目投资甚至重复投资。很多公立医院不顾自身的实际,大量盲目地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有些情况下是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明没到期,但却频繁替换。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都未被充分利用,其价值根本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这既造成了医院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大量流失。

(三)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建设,有些医院制度虽然存在但很不完善。许多医院都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有些医院虽然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且希望通过这些管理制度来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但是这些制度在实施时出现了问题,首先是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彼此存在交叉,管理职能机构也不完善,其次这些制度在执行时,执行力度不足,实施时也缺乏支持。

(四)另外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不够;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随意性太强;核算的方法很不科学;在资产购置时,十分盲目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问责制。医院要建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而且固定资产的不同部分也应该有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在采购时,资金来源不同,负责人也应该不同,在进行资产核算和折旧核算时,也要专人专管。专人专管这种制度,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改善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扯皮推诿、分散等问题。另外,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该实行问责制。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不断进行健全而且要严格贯彻执行。在制度建立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医院固定资产在清查和盘点方面的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方面的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电子化建设;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岗位责任制;医院固定资产方面的考核奖惩制度。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不仅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不能使这些制度流于形式而不发挥实际作用。

(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包括以下几类,分别是保管员、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实物部门的管理人、财产的会计等。这些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在平时工作时,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督促维修工作、核对工作以及调用工作等,还有就是固定资产的账目一定要做好。要定期核对资产账目,保证账目和实际物资相符,保证账目与账目之间相符,保证物、卡、帐之间相符。在做这一系列的工作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为了使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做到规范有序,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在工作中学习使用相关软件,掌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多学习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而且在闲暇时间也要尽量多的做这些工作和学习。对于医院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增多这方面的投资,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设立奖惩制度,鼓励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

结束语: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应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促进医院的合理、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包括专业资产管理部门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希望能为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黄霞.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比.中国外资.2012(6).

[2]袁新民.新形势下医院领导干部素质的思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文孟婵.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与建议.财会月刊.2012(6).

[4]苗侠.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协调性探析.中国外资.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