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

时间:2023-01-18 04:4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后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后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体育课后总结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要求具体内容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体系,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益,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质量优良,形成有机整体,协调运转。课后总结,主要是根据教学认识论和学习心理理论提出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课后总结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运用它,才能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

1.体育课后总结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部分体育教师十分注重备课,也精心地去上课,然而上课上完了也就完了,没有思考和回顾。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利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1.2有利于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些经验的获得,就依赖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

1.3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研水平。

实践出真知,广大的体育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对这些经验再加以总结,就可能上升为理论,而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如果不对这些经验加以总结,那么将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推广运用,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造成遗憾。

2.体育课后总结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写课后总结是为了肯定课的成功之处,克服课的缺点,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育原理和方针,要研究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这样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言之有据。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的总结指出了方向,即总结什么,如何总结。另外,我们还要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但也不能就事论事,罗列现象或单纯地叙述过程,而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

2.2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由于教师必须总结学生发生偏差和错误的原因,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去纠正错误,因此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是对学生“现状”的把握。教师对这种把握做得越精确,教学目标所期望的“新状态”实现得就越快。

2.3课后总结要注意客观和灵活相结合。

因为总结是由教师作的,所以这类总结常常不可避免带有主观因素。教师如果能在教学总结过程中对每堂课及时进行反思,检查过去所拟订的教学计划,就能发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就能及时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得失。另外,教师还需注意总结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外来干扰和环境变化,要随时对教学计划作相应的修改,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变动作为经验记录下来,是课后总结的重要方面。

2.4总结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总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听完一节或上完一节课,一些教师常感觉没有什么可总结的,这样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关键原因是我们没有深入地分析。课后总结不妨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总结,围绕“教”,我们可以从教态、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对于“学”,可以从负荷、情绪、气氛、反馈等方面入手,这样我们的总结就不会出现无从着手的局面了。另外,我们在对课程进行总结时要注意对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以得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能记流水帐、叙述过程,这样的总结缺乏特点和个性,也无价值可言。

2.5明确课后总结基本操作程序。

课后的总结必须有一个可操作的程序,以做到有的放矢。(1)确定总结的控制标准。课后的总结是联系学生实际,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些关键点进行总结,而不是没有重点地泛泛而谈。(2)对照“教学评估”标准,及时纠正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差。(3)根据不同教学班的实际教学情况制订出下阶段的备课计划和教学重点。

3.体育课后总结的具体内容

主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总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

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素质、情感、思想品质和运动负荷等目标。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检查课前制订的这些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如能记住所传授知识、动作要点、锻炼方法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能完成动作技能、技巧的学生占的百分比,能接受教师指令性意见的学生占的百分比;平均心率和课的密度是多少;目标是否现实,实现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等。

3.2总结教情。

教师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是否突出“三基”,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准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是否注意系统性、规范性和量力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运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讲解是否简明扼要,示范动作是否准确、优美,保护与帮助方法是否正确、得法,各部分、各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组织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性别特征,语言和非语言刺激是否恰到好处,指令性意见是否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等等。

3.3总结学情。

掌握好学生的学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首先应总结好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应总结本质(一般)学情和个别学情。教师研究本质学情,就要考查分析所教对象的群体特点,掌握群体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状况、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体育素养等,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分析个别学情,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情,注重观察他们的课堂反应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就应在课后的总结中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3.4总结场地、器材使用情况。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传播知识、技术、发展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媒介。为此,教师应对课堂活动场所与器材的布置用法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的利用率,能否满足学生的用量;场地是否整洁,标志线是否合理、清晰,器材的布置是否合理、美观、适用、安全,等等。

3.5总结损伤情况或意外事故发生情况。

在教学中学生一旦出现损伤或意外事故,下课后教师要分析其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其情境、部位、伤情和对活动的限制程度等进行总结,采取何种措施能避免其发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

总之,课后总结是通过教学实践,对备课的效果作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又弥补了备课的不足,增加了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课后总结中又可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备课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资料依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粉恩.重视体育课后小结的记写内容.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

[2]刘欣强,张书城体育课说课七要素.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第2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后小结 作用 意义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层次、多门类的复合体系,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益,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质量优良,并且互相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运转,同时也保证它与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总结,然而很多体育教师都不能很好的进行课后总结,教学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学经验不能得到很好的总结,理论探索方面也停滞不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这无疑是固步自封,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课后总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后小结的意义和作用

课后小结,主要是根据现代化教学认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其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系统,那么课后总结则是这个系统的反馈机制,只有很好的掌握这个系统的反馈机制才能很好的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教学任务。归纳起来教学总结有以下作用:

1.课后小结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需要

工作中许多体育教师十分注重备课,也精心地去上课,然而大部分教师上完课就认为完成教学任务了。许多教师常这样讲,今天的课上的感觉特好;今天的课上的特别的累,特气人;然而感觉好在何处?气在何处呢?有些教师没有认真总结、究其根源。曾经听一位教师上铅球的公开课,教师的讲解和示范都不错,但是在练习时,学生很兴奋,忘了教师的纪律要求,争先恐后,结果课堂一片混乱、很不安全。课后,那位教师很生气,认为不成功。其实象这样的情况,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中都遇到过。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时,为了避免发生混乱和无序,教师应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强调上课的组织纪律性,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然而这位老师可能平时没有认真总结,结果造成这种局面,导致这堂课的失败。

因此,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方法、思维方法等),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2.课后小结是积累教学经验的需要

体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些经验的获得,就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有位教师在长期的垒球教学中发现,正确有力的鞭打动作是垒球掷远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他在掷垒球教学中,增加了甩纸哨的辅练习,即看谁的纸哨甩得最响,这一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和领悟到鞭打动作。试想如果他不去进行垒球教学的总结,他如何能发现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正如爱迪生曾经说过:“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3.课后小结是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

在完成课后总结之时,迫使教师去回顾学生的练习情况,从而去发现学生在练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心理特点,身体素质发展程度和技能水平;教师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学生练习的心理、心理强度是否到位,剖析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的原因,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差异等。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4.课后小结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

在完成课后总结时老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发现师生间的不协调,并寻找原因,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纠正学生的错误,以达到相互谅解,培养师生的情谊。

5.课后小结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科研水平的需要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广大的体育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当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对这些经验再加以总结和提炼,就可能上升为理论,而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人们在长期的体育教学总结中发现,在愉快的环境中,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的,于是就提出了快乐体育,而这种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为教学服务。如果不对这些有意义的经验加以总结,那么将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推广运用,造成一种极大的损失。

二、教师在课后总结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正确的认识

写课后总结是为了肯定课的成功之处,克服课的缺点,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一定要准备地把握教育原理和方针,要深入研究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创新的精神去总结。这样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言之有据。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的总结指出了方向,即总结什么,如何总结,试想我们没有指导思想,那么我们的总结只能东扯西拉,就没有意义了。另外,我们还要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有的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出了安全事故,但他在总结时,却说进行了安全教育,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毫无意义,也是十分有害。但也不能就事论事,逻列现象或单纯地叙述过程,而要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

2.要总结关键性问题

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总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听完一节或上完一节课,我们常感觉没有什么可总结的,象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关键原因是我们没有深入地分析。课后总结不妨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总结,围绕着“教”我们可以从教态、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对于“学”可以从负荷、情绪、气氛、反馈等方面入手,这样我们的总结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另外,我们在对课总结时要注意对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以得出带有规律性东西。而不能记流水帐、叙述过程,这样的总结缺乏特点和个性,也无价值可言。

3.归档整理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教学艺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总结通常只会涉及课堂教学的末尾阶段,即对一整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总结虽然有着特定的教学价值和功能,但是不太注重与课前、课后的衔接,从而限制了教学总结的有效性. 正因如此,建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总结方法,运用好教学后记,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有效总结

在初中数学的课前总结环节,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的学情,了解全体学生在前面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常容易犯的错误,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便于数学教师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导入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解答,让学生的课前疑惑不至于保留到课后. 此外,在课前,数学教师要多总结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生活案例等,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 总之,课前总结对于整节数学课的教学来说,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和职能.

二、课中有效总结

初中数学的课中总结,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一些突发的教学灵感进行总结. 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伴随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增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会随之增加. 正是因为如此,教学中一些突发状况可以有效激发教师教学上的灵感,教师可能会在瞬间想到一些有效科学的教学手段或互动技巧,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免得课后出现遗忘. 同时,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并不是自主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尝试和总结一些新的想法以及思路,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此外,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喜、怒、哀、乐等课堂表现,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到边总结边调整,有效捕捉促进自己教学改进的这些珍贵信息,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领学生迈入几何的世界,培养学生几何意识以及思维,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遭遇思维障碍并出现表情变化时,数学教师可以及时导入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几何教学工具,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增加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更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课后有效总结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总结中,课后总结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进行总结时的时间和精力也更有保障. 课后的有效总结,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经验和教学失误的总结,以及学生知识缺陷的总结上.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作为自身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资源. 每当课堂讲授结束时,每个数学教师都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讲课之中所规划的课堂结构,以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的这些感悟,是对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总结的结果,也是自身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基石. 比如说,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引导教学活动,从而在课堂中做到随机应变,怎样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应当成为数学教师课后认真总结的地方,对于自己的经验和收获,还要学会及时同他人进行分享,增强与其他数学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总结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失误,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获得成功,总会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岗位上,出现纰漏以及失误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改进,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解决对策,在日后的教学中才能有效规避和减少该类教学失误的再次发生,让失败和失误成为自己成功的铺垫.

最后,一节课下来,数学教师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整掌握课堂所授知识,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在总结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要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缺陷进行总结,看哪些数学内容和知识点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安排合适的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地查漏补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结 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总结,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密切课前总结、课中总结与课后总结之间的联系,不断的反思自己数学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总结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成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进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 才智, 2010,(18) .

第4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各个环节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两大环节,也就是要做到“前思后想”。一般来说,课前备课,写出教案和课堂讲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的过程,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在课前准备得不充分、不到位、不全面。课后总结更是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要么总结得不认真、不详细。尤其是年轻教师,由于对英语教学整体认识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若要提高教学更需要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以下是笔者在“把握课前、课后两个环节”方面的一些看法及做法:

一、“前思”——课前准备(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案。因此,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思考。

1、思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体现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通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来实现的,教材在教学中所形成的关系为“教师——教材——学生”,只有当三者和谐融为一体,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境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教材之“新” 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而是凭借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思维与创新。因此,新教材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要不断开发教材内在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在课前准备环节中,教师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课程标准。理解课标的实质,把握指导思想。二是掌握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结构,明确教学任务。三是掌握重点难点。分析教材,理清重点、难点,着重讲练。四是掌握教材特点。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五是掌握教改信息。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促进教学。

2、思学生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指导下,若要达到师生双赢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班级基本状况,整体基础水平,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充分掌握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女生擅长记忆单词、语法规则,男生擅长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或笔试。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就要考虑到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3、思教法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所以教师首先要熟悉各种传统教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其次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改革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趣味教学法、诱导教学法等。在准备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英语情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思资料

②背景资料。英语教学是外国语言教学,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英语背景知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储备相关知识,如国家的历史、地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交际习惯以及广为人知的风俗传统和经典故事等。课前准备的相应文字、图片、影像或声音资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一举多得。②阅读资料。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准备阅读材料,开展课上的限时阅读,课后补充阅读,兴趣阅读,或任务阅读等形式的阅读教学。

二、“后想”——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也称教学笔记、教学心得或教学后记,是关于教学得失的记录,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可见课后总结的重要性。

那么,课后总结记什么,如何发挥其作用呢?

1、记所得

每一节课都有闪光之处,课堂教学中的收获所得是教师今后教学的宝贵经验,是以后教学的借鉴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实施课前准备的教学计划,而且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讲解教材重点内容时所选择的深刻生动的例证,突破知识难点时所引用的巧妙鲜活的比喻,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灵感,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独到见解,都是课前无法预料的,教师在课后回想时要仔细进行推敲,整理归纳,并及时记录。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2、记所失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同样,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忽失误之处,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记所失就是把课堂中发现的不足,问题处理不当之处,或内容安排不妥之处记录下来,及时总结教训,并认真思考,进行矫正,补救,调整,优化,以便今后引以为戒,逐渐提高教学质量。

3、思效果

课后教师应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及是否取得了教学效果。比如说,一方面要记录学生对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得较好,另一方面要分析同一类知识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差;同时要分析所准备的资料是否适合,评价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安排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效。教学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验收测验和对部分学生的询问调查等手段来获取。对获取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教学效果方便我们扬长避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依据。

4、想改进

第5篇

根据《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得指导意见》得通知要求,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开展学生课后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为指导,利用放学后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得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二、实施原则

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得原则。第一,就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事先征求家长得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在自愿得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第二,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及其它后勤安全保障。第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制定并落实严格得考勤、监管措施。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中层领导与班主任

领导工作小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制订好活动方案,落实具体得活动,提出明确得活动要求;

2、根据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有关兴趣小组(内容、指导教师、学生等等);

3、每天查瞧每组活动就是否开展,活动就是否正常,存在什么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努力使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后服务活动内容

本着“因校制宜”得原则,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得,主要开展下列活动:

周一:乒乓球周二:阅读周三:足球周四:篮球周五:呼啦圈等兴趣小组活动;

(二)课后服务活动形式

服务活动分学校与班级两种活动方式。

1、班级活动:组织活动必须由教师分工负责,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得活动,不得随意活动,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做好计划,由班主任每周填写活动记录(教导处下发),期末上交学校存档,作为教导处与学校检查落实情况得依据。

2、学校活动:学校组织得各兴趣小组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好兴趣小组档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教导处将根据学校得课后辅导活动计划表采取定期普查与不定时抽查得方式,进行督导检查。检查成绩将记入年度考核。

3、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一小时。

五、课后服务活动要求

1、坚持免费无偿服务,禁止收费,禁止集体补课或变相集体补课,禁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2、 坚持安全第一,制定安全预案,明确责任,做到有学生就必须有老师与领队。

第6篇

关键词:反思教学法 小学数学 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1]。

一、案例分析

1.《退位减》的反思教学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是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2]。

2.《角的初步认识》的反思教学法

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3]。

2.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

(2)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

(3)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成为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4]。

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新波.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2]冯秀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9:44.

第7篇

一、重视课文的导读提示 

课文的导读提示是编者对全文主要教学目标的概括,也可以看作是对课文脉络的梳理。笔者认为,教师要想运用导读提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布置预习时善用 

在布置预习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导读提示,通读全文,解决导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见解。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笔者经常对学生说:“只要你们解决了导读提示中的问题,对课文就理解了一半。你们写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的讲解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导读提示中的问题就是教师讲解的重点。”所以,学生按照笔者的引导去预习,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总结课文时善用 

在课文讲解结束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利用导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来总结全文,与预习时的见解进行对比,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重视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课文主要教学目标的问题化体现。一般来讲,编者会从课文内容的把握、关键词句的理解掌握、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课文的拓展等方面来设计课后习题。因此,根据编者的设计意图,教师必须遵循这一思路,恰当地利用课后习题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建议,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备课时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课后习题作为突破课文理解的主要教学目标,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入教学设计中。 

2.总结课文时 

课后习题是从各个知识点、各个教学维度对课文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教师可以利用它来总结课文,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 

3.布置复习时 

在布置复习练习时,笔者的通常做法是:不要求学生复习课文,但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自主复习。因为复习课后习题,相当于对课文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地复习。 

三、重视课文导入设计 

一个好的课文导入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强烈兴趣。但是,要做好导入设计,并非易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是这样进行导入设计的: 

1.根据课文的类型进行导入设计 

课文的类型风格不同,决定了导入设计也应不同。如说明文偏重于理性,所以在导入设计时,教师也应偏重实观性。以教学说明文《鲸》为例,教师可以借助鲸的挂图作为导入,让学生对鲸产生直观的感受;如在教学写人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人物的生平事迹作为导入,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事”的神秘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如在教学事理性课文时,教师可以反映事理的小故事作为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深思;如在教学优美语句的课文时,教师可以以辨析句子为关键,进行导入设计。 

2.导入要适度 

过于拖沓的导入,会消磨殆尽学生刚刚唤起的学习期待,所以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导入的时间,一般五分钟以内即可,在刚刚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时就及时停止,能促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4]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李昊.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特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6]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7]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8]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4). 

[9]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 

[10]泽旺布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第8篇

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课堂上利用独立阅读与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使教材中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独立阅读就可以解决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读”能对这些要求的达成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的信息量大而且快,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是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乏味的东西,所以好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对数学教材更是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会读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包括对数学题目浅层次的、隐含的内部关系及重点的理解,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难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从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课堂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尤其要根据教材每一章节的知识内容、学生接受能力设计导学案。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86—3.2的导学案为例:1. 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对人类的贡献。问题1中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2. 等量关系式是什么?3. 怎样写出解设、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教师先提出导学案让学生交流,回答导学案的内容,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让学生自己提出导学案,再回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点拨,通过阅读教材,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课堂上讨论

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这也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潜力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喜好,如有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要尝到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经历并体验探索的过程,在思考与交流讨论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探索的重要、交流与合作的必要。

讨论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上的汇报,教师适当板书点拨。此时学生也可板演,同一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问题的答案,可由组长安排好轮流发言、轮流板书,其它小组成员也可以进行评价。

三、课后小结,独立思考

课后,学生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善于思考,是对我们学习数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课后总结、思考的好习惯:总结数学的思想方法、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回顾本节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强调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回顾教师讲授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让其成为新授课后须完成的一项作业。

课后小结还包括单元总结:要求学生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相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该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让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总结;学习习惯

一、问题提出

在教学中,笔者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没有课后主动总结习惯的学生成绩都不太理想。这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总结反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Copy”初中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由于知识点较少,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考到高分。而高中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课后主动反思总结的学生,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三角函数》那一章,关于诱导公式的记忆,很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掌握的情况非常差,甚至到了高三,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要是善于课后总结的学生,肯定能发现它们共同的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看象限的方法是“正弦上(x轴上方),余弦右(y轴右侧),切一、三象限”。理解这两句话,可以准确地掌握任何一个诱导公式。

2.对老师的“盲目崇拜着”

这类学生在做题中遇到难题,不是认真思考,主动探究,而是希望老师板演整个过程,结果每次考到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所以只有学生学会解题后反思总结题目的类型,总结解题方法才能真正掌握这类题目。

3.课后的自我复习中,没有整理笔记和试卷的习惯。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树立好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必须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建议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他们学习成长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也可以让一些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谈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质疑、思考、归纳、应用和课外学习。如何养成这些习惯呢?可以试着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坚持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前提。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②课堂上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认真听课,思考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课堂笔记。③用自己的方式归纳总结新课中的数学方法,将所学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④课后一定要及时的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运用使知识由会到熟。⑤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续,指的是阅读相关资料,参加学科竞赛,还有和老师交流心得体会等方面。

3.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多参与一些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等活动。在学习中多注意问题的不同解法和举一反三的训练。

4.归纳总结常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和变换思想等。比如求函数f(x)=lnx+2x-3零点个数的问题,本题考察的就是典型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只需要把函数f(x)=lnx和f(x)= -2x+3的图像在同一个坐标系画出来,观察图像交点个数即可。有了数学思想后,还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在数列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中:Ⅰ.形如:(函数f(n)可以是项数“n”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指数函数),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叠加法”;Ⅱ.形如:(函数f(n)可以是项数“n”的指数函数或者关于“n”的一次式的比值),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叠乘法”;Ⅲ.形如:(A≠1,A、B为非零常数),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Ⅳ.形如:(A、B是非零常数),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倒数法”构造等差数列进行求解。

5.针对个人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第10篇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重视课前备课和教学设计,但是对课后反思却不够重视,进而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案的优化和教师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建议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积极对教学信息进行课后分析与反思,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设计、轻反思”的倾向比较明显。信息技术教师过分看重教学结果,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精彩、失误、创意、灵感等都没有在课后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整理,没有为教师日后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信息技术教师在加强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课后的反思,及时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学不足,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反思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需要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关注为前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各类细节问题的关注,有效监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才能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学情信息进行有效搜集和系统分析,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反馈来反思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并为接下来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一味开展单向灌输性、标准性的教学活动,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和互动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暴露自己,这样才能为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创造条件。例如,为了检验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安排一个“任务”,在课堂的末尾让学生根据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尝试,这样可以以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带着“任务”学习,而课堂末尾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程度,恰恰是检验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标准,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进行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技能缺陷,再制订更加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反思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而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则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将会直接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由于多是提前进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教”与“学”之间的不协调,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不适应时,就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反思,主要涉及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互动方式的选择、师生关系的处理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大小等。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避免灌输性的理论教学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以便充分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例如,对于“动画制作”的教学策略的反思,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能否自己制作Flas,是否有自己的创造力等;同时,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动脑,才能更好地暴露自己的知识缺陷,反过来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持续优化。

三、反思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精彩与失误

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不仅要反思不足之处,同时也要反思精彩之处,还要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创意、灵感等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进行总结,如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师精彩的设问,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巧妙的课程导入等,教师都可以进行很好的总结,作为教学经验进行积累,或者同其他教师进行共享并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败笔,教师更是要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在上课结束后要多加强教学反思,看教学设计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妥当,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举例讲解分析是否恰当等,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敢于承认和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犯的错误,才能将这些教学信息作为优化自身教学设计方案的参考依据,实现自身教学素质的不断提升。再次,对于在教学过程中一闪而过的教学创意、教学灵感,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记录,因为这些教学创意和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日后很容易忘记。如果能将这些教学创意和灵感充实到日后的教学设计当中,将会对教学案例的优化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11篇

        反思是“研究型教师”的必须

一、预设中反思

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首先要学会反思,而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学会怀疑自己。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谁都无法充分预知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难以全面把握各类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碰到阻力,难以完成,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这种教学上的失败,会不会或能不能从这种失败中发现教师本人在认识上或方法上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的环境和学生的问题上,而现在需要的是首先怀疑自己的精神,是这种对教学设计原点的重新思考,是从这种重新思考出发去重新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特点,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加入学生的思考来分析教材,并且及时把这些问题和想法记录下来,通过查找资料,与教师讨论找到适合他们的有多种选择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反思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课后反思、测后反思和阶段反思尤为必要。

课后反思,就是在上完一堂课后,静静地反观(或回忆,或回放录像)教学过程,及时地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把经验体会记录下来。课后记录应包括:教案执行情况、目标达成情况、教法运用情况、得意之作、缺憾之处等,尤其是关于教育教学理念的一些思想火花,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也要诉诸笔端——它稍纵即逝,格外珍贵。这种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对后续教学增强了主动性、可预见性,使之更加完善。同时,如坚持长久,汇集整理,提炼升华,将会使自己的教学技艺获得长足进展,渐成风格,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自成体系。这是“研究型教师”所必需的。当然,公开课后的众口评说也是教学反思的一种。

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一般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典型教学问题、教务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服务等。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重考试结果而轻反思矫正的教学是低效的。

阶段反思,是指在教学经历一定教学阶段,如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对教学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整体性的回顾总结。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的落实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的变化等。这种对教学过程的宏观的长时段的反思,其教育教学功能是显而易见和不言而喻的。

第12篇

关键词:课后 合作学习 建构 成效

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团结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复杂而多变的世界,要想获得成功,光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以下的素养:独立自主、乐观自信、持之以恒、善于倾听、勇于创新、永不言败……而最关键的是必须善于沟通合作。因此,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模式

1、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话动。

2、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完成任务,有助于做出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4、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

①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是一个从浅到深,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循序渐进的过程。

②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说,学生需要竞争合作,得到认同,受到尊重,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③从社会需要来看,班级是社会一个小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出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对学生们进入未来的大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④学生现状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自我、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淡薄,动手动脑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欠缺,不懂沟通合作。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基本上处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厌学情绪严重,学习质量与效果低下。成为家长担忧,老师头痛,学生无趣的老大难问题。如果不想方设法改变现状,后果不堪设想。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后的建构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课堂”这块主阵地,但笔者却认为“课后”是不容忽视的必争战略要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上课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却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业负担重,学习方法不对头,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没有很好地领会知识的真谛,课后没有及时总结方法规律,对所学知识没有系统地梳理,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因此,在课后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建构如下:

1、分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科学合理的分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首先,教师充分了解任教班学生的概况,包括男女生的比例,优中差学生的人数,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以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小组的规模、成员的搭配、小组活动开展的模式进行科学的编排设计。才能避免陷入因盲目套用、拿来主义所造成的华而不实的后果。

①依据

相对来说,男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较强;女生则富于感性认知,语言组织表述能力强。从学生的层次上来看:优差学生约各占五分之一,中等学生约占五分之三,呈两头少,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对于差生,他们在班集体中处于最低的地位,学习兴趣淡薄,缺乏自信,自卑心态严重,是最需要帮扶的对象。作为主力军的中等生,他们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动力,但他们是学生群体中沟通的桥梁。而优生,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技能扎实,思维活跃,应变能力强,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头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他们需要的是磨炼提升,增强沟通合作意识。

②分组方法

根据学生的互异性、互补性,以及操作的可行性,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法。

周一至周五:对于在学校进行晚修的学生,按照三中一优一差,男女搭配的方式,以4——5人为额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而对于外宿的学生,则将小组成员定为2人。每个小组选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

周末以及假期:除了考虑上述搭配选择因素外,还要把学生所住地域纳入到组合的考虑要素中。按照4——6人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2、操作方法

①可行性

现在的中学越来越趋向于封闭式教学,周一至周五学生基本都在校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是很强的。而对于外宿的学生来说,课后他们缺乏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但是现在的通讯发达方便,可以以电话、QQ等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以2人为单位的组合形式,使合作交流耗时少易操作。在周末以及假期里,按照地域分布为组合要素的形式,为小组成员集中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方便。

②具体要求

周一至周五:课后作业布置主要围绕新课内容为主,根据新学知识,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力所能及的适量学习任务。例如:在学完常见的化学符号之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常见化学符号的类型,书写的特征,表示的意义,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如,在学完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两者的制取药品、反应条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气体的性质、制取装置等进行归纳对比,并总结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传统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周末:则以知识复习梳理为首要任务,让各小组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小组为单位,多用图表的形式梳理出单元的知识脉络。

假期:以教师精心筛选的适量资料或习题为完成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首先独立完成任务,然后再进行讨论,最后由负责人收集整理组员的意见,汇总定稿,以小组为单位将成果上交给老师。

③跟踪方法

通过检查小组上交的成果,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及效果,把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给以适时的指导。在课堂上对各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点拨,将各小组的成果整合供大家分享。在必要时,老师可以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作出调整,从而使合作学习能不断优化,可持续地发展。在假期里,老师可以通过电话、QQ、邮箱等方式加强与各小组的沟通联系,增强可控性。

3、预测效果

通过在课后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励主动学习。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切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更高效。加速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另外,促进师生教学互长,有利于师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使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对学生的指导更到位,更有效,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成效显著提高。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成效性

在课后开展合作学习的前后,对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

1、你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吗?

A.很融洽 B.一般 C.难以沟通

2、你认为化学作业有效吗?

A.非常有效 B.一般 C.无效

3、你对学好化学有信心吗?

A.非常有信心 B.一般 C.没有信心

4、学习化学轻松吗?

A.很轻松 B.一般 C.不轻松

5、学习化学快乐吗?

A.很快乐 B.一般 C.不快乐

统计结果如下:

在课后开展合作学习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信、开朗、活泼,学习兴趣盎然 ,学习热情高涨,富于钻研探究,思维敏捷,举一反三,善于合作互助,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爱学、乐学,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发展潜力大。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轻松活跃,老师教学更轻松,更快乐。

四、反思

实践证明,在课后进行合作学习效果显著。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并进一步落实到位,例如: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并将成果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发表;把合作学习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师生交流的深度与频率,必将取得更优异的成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投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就要大胆放手,大胆改革,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经验教训的总结,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高廷智.合作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