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04:4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编辑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基于网络技术学术期刊编辑流程的创新
2.1选题、组稿方面的创新
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及时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选题,传统的选题策划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网络信息的便捷性使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变得十分简单。学术期刊编辑可以根据学术专业的特点精心设计,组织策划和开发选题,不断提高选题的质量和水平。学术期刊的编辑在网络上通过关键词、主题词等的词频搜索、检索可以快速掌握选题在国内外其它刊物上的发表信息,同时编辑还可以通过其它刊物的文献资料掌握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向。编辑部通过策划、比较、分析和选题确定,及时评价选题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编辑部通过网络调查使读者参与网络互动,分析市场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组稿计划和编辑方案。在网络化的帮助下,学术期刊可以将组稿计划及时在网络上公布,给期刊读者更多的信息和透明度。编辑部通过在线交流和电子邮件与专业学术条件符合要求的专家学者约稿或组稿,能够提高组稿效率。通过网络技术,编辑部既能快速、高效地组稿、约稿,同时读者又能够参与编辑过程,有利于读者群体的扩大。
2.2审稿方面的创新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方便地查阅各种科技文献资料,同时利用数据库的高速运算机制提供的检索功能,通过关键词、主题、期刊来源、参考文献等条件进行定向检索,进而审查稿件的学术价值、论文水平和创新之处,提高了审稿的工作效率和稿件质量。同时数据库上提供的强大的抄袭和复制率查询使稿件的可信度和防止稿件抄袭有了极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稿件整体质量,避免学术剽窃。针对学术期刊的复审和终审,编辑部无需再用传统的会议或当面审核的方式,通过网络交流和在线审稿的方式,网上优选的专家或审稿人,即使身处异地,同样可以审稿,编辑部在网络上综合专家或审稿人的意见。网络审稿的方式节省了审稿时间,降低了审稿费用,并通过优秀专家和审稿人提高了审稿质量,缩短了审稿周期。
传统的稿件收集过程中,因为人为录入的误差导致稿件的错误率增加是编辑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但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交稿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排版时间,保证了稿件的准确性,降低了稿件的错误率。学术期刊编辑在电脑上通过电子排版系统对稿件进行编排处理的同时,可以随时根据版式要求和其它编辑的意见进行及时修改。鉴于学术期刊的特点,其专业性较强、术语较多、专业符号较多,运用计算机编辑软件中的专门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常见错误和编辑专业术语中的错误。对于准备采用的稿件,编辑人员在电脑上进行编辑的同时还可以将编辑和修改痕迹保留下来,方便审核或主编审阅。对于包含较为复杂的图表、公式等稿件,编辑人员可以将其通过网络交给专业技术编辑或美编对图表、图片进行编辑排版。校对人员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机上校对,或通过联网进行交叉校对,提高了稿件的准确率,缩短了校对时间。
2.4出版方面的创新
普通的期刊编辑部可以加入专业网站的大型网络期刊数据库,规模较大或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或编辑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要求建立自主网站,实现期刊网络化出版。网络化的出版方式提高了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扩大了读者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读者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查阅学术期刊和利用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方式提高了学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增加了学术信息的影响力,同时通过网站数据库的查阅记录和引用记录等信息使编辑可以获得文稿查阅量和引用量等信息,同时许多期刊社或编辑部自建的网站通过建立论坛或交流空间等方式增加了读者与编辑互动交流的空间,使编辑过程体现出更多的互动性和受众参与性。
3.1编辑部的办公和管理要实现网络化
编辑部的办公和管理要充分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网络化管理,编辑部通过网络调查和网络征求专业审稿人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等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及时跟进读者需要,更新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和刊物特色,以满足读者群体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编辑部通过网络化办公和智能化管理等手段,将编辑部的成本预算、发行管理、行政、财务等方面管理智能化、系统化,降低了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
3.2编辑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需变革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时代紧迫感,要紧跟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及时转变编辑出版的思维模式。学术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具备数字化意识,还要具备开拓精神,敢于开阔传统视野,理性思维处理稿件。学术期刊的编辑还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能正确处理各方的利益关系,在谨慎处理各个稿件的同时,能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期刊的质量,保证社会效益是首要位置,辅之经济效益。此外,学术期刊的编辑要具备一定的计算式操作技术,能熟练进行文字处理、排版编辑、图形处理,并能运用相关软件辅助编辑,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并能有效运用,将全新的网络稿件处理工作方式应用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术期刊出版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当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素养,在精通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新的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针对期刊的专业要求,以相应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术期刊编辑软件和网络化的编辑流程,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化的期刊编辑流程。在信息技术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掌握文稿的背景、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稿的研究层次,要根据自身定位合理编辑出版。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要要根据行业的动态和走向用超前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来武装自己的知识,更新自身编辑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适应网络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环境。
4结语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一、创新办刊理念
办刊理念是期刊工作者在实践中通过理性思考所形成的思想和观念,它决定着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先进的办刊理念是对期刊出版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对办好期刊、提高期刊影响力具有总体性和根本性的指导作用。理念创新处于一切创新的顶层,办刊理念创新就是对整个办刊工作的顶层设计。“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发展遭遇“寒冬”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术期刊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对科技期刊来说,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纸质期刊不可能完全消失,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纸质期刊发行量将会大幅度减少。媒体融合将是期刊发展的大势,期刊工作者的重心将不再只是传统的三审、编辑、校对,传播特别是新技术传播将成为期刊工作者的一个新的工作重心。关注、学习和应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产品是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做的日常工作之一,也应当成为现代办刊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创新不是完全推倒重来,办刊理念创新既要尊重期刊实际,也要认清期刊发展大势。对高校科技期刊(学报)来说,既要有坚守学术定位的阵地意识,又要有“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理念,认清大势,抓住机遇,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在传统学术期刊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中找准新时期办刊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找准新的定位,形成新的办刊理念。在先进办刊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期刊编辑部才能在办刊实践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媒体融合中更好地抓住关键,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数字化、工具化、网络化等新媒体技术融入今后的编辑出版工作全流程,使高校科技期刊(学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期刊(学报)的影响力,为向国内外展示我国高校先进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术价值决定传播力,内容仍是根本
期刊影响力受制于传播力。对包括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而言,主要读者对象局限于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有着小众性特征。尽管所刊载论文的影响力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从根本上讲,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论文影响力决定期刊影响力。学术价值越高的论文越能得到相关学科专家及研究生的认可,即刊载论文的学术价值决定期刊传播力。刊载论文的传播力大,对应期刊的影响力才会大。因此,刊载论文的整体学术质量,即内容的生产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1.稿源拓展,着眼学术热点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已近6000种,其中高校科技期刊(学报)有1000多种,完全称得上是科技期刊的量产大国。但若以学术质量和学界认可度评判,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国内外影响力则不容乐观。狠抓稿源建设,多渠道组约优质稿件依然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途径[3]。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可利用网络优势和文献资源大数据库,使用科学的文献检索和分析方法去发现学科热词,动态定位学术研究热点及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以此作为潜在目标作者群,着眼学术热点,定向约稿,持续拓展优质稿源并迅速处理刊发,抢到学术热点并及时传播,自然有益于提高论文质量和期刊影响力。此外,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的重要学术会议,关注国家立项的各类基金项目等也是定位学术热点的有效途径[4]。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建设一批与我国科研能力大幅提高相匹配的科技期刊已日益成为我国科研管理部门领导、科研工作者、期刊出版领域等专家学者的共识[5]。2015年底,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推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方案,为高校科技期刊(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科技期刊(学报)要依托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具体导向和任务,着眼学术热点,组约优质稿源,构筑内容特色,提升特色栏目学术品质,通过优质内容吸引和集聚国内外读者群,培育潜在作者群,实现科技期刊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提高编辑加工质量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本质上取决于选题的创新及研究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但很多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发现,有些作者的研究选题非常新,也处于学科研究前沿,却由于水平有限,未能很好地将研究成果呈现给读者。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通过编辑加工工作来提高论文的撰写水平和表达层次是编辑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在网络大数据普及的环境下,论文能够在海量信息中被读者检索到,并能依靠内容质量“粘”住读者,无疑将极大提高论文直接被引的可能性。从检索角度来说,关键词是论文的首要检索标志,它在提高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概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选用不当,他引自然不会高,同样也很难被第三方文摘库收录。因此,关键词的选用不宜片面追求新颖,应选用规范化的并收入正式主题词表中的叙词及其上位词、下位词或替代词,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文章主题选用必要的或能彰显新颖性的自由词作为关键词,但总数应控制在3—8个。此外,提高科技期刊标准化水平也是提高编辑加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如计量单位的标准化、专业术语的规范化、英文摘要的国际化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论文被国际同行检索或被国际主流数据库收录的可能性,也关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水平。
三、媒体融合中要有所作为
1.主动参与,注重大读者思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加速步入以“数与网”为典型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期刊,在出版发行模式、传播渠道、读者范围以及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都面临媒体融合大势的冲击和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高校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克服观望心理,不断转变传统办刊理念,积极适应国内外办刊环境变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不断开创媒体融合发展的办刊新局面。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用户价值,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垂直化服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数量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潜在读者范围将会更加广泛,这对提高期刊影响力来说显然是个很好的机会。由于现实原因,我国不少高校科技期刊虽号称面向国内外,但很大程度上是为教师评职称或研究生获取学位服务的,读者范围更是局限于以作者本人为主体的少数人。新媒体时代,高校科技期刊(学报)要有大读者思维,要通过思维互换来夯实读者基础,想读者之所想;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现实途径分析所有潜在读者的信息获取习惯和喜好,在确保内容品质的基础上,传播力求简单,服务注重精准定位和方便互动,让读者参与期刊媒体的生产流程,让更多的读者成为高校期刊的“粉丝”。
2.树立技术先导理念,融合发展新媒体时代,技术已成为现代科技期刊融合的有力支撑,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要树立技术先导理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期刊融合发展所要依赖的新技术。树立技术先导理念,就是要结合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实际,勇于学习新技术,不断开发期刊出版传播的软件和技术,引领和驱动传统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要在获取优质内容和条件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软硬件投入,搭建采编、出版发行网络平台,架构多媒体传播渠道,实现高校科技期刊和各种媒介资源、技术要素的有效整合,逐渐形成一体化的组织架构和人性化的传播体系。拥有相对稳定的网络平台和高质量的技术架构为科技期刊的弹性发展提供支持,将是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得以持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数字化产品开发方面,力求兼顾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同时有利于第三方检索。一方面,专业读者既是读者又是潜在作者,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期刊的科技含量和文章的学术价值,吸引专业读者,也是培养潜在作者,是保持科技期刊生命力的源泉,是期刊之本。另一方面,方便快捷获取阅读内容是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对科技期刊的共同期待,数字化产品既要让专业读者及时获取和感受到其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又要让包括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在内的读者及时感受到其便捷性。此外,高校科技期刊在自身人力、财力、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与知网、超星集团等高端数字化平台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如超星集团开发推出的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客户端,得到越来越多期刊的认可和使用,特别是在高校师生中颇受欢迎,可谓媒体融合中技术开发的成功案例。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应用好新媒体工具,积极探索开发适合作者、编者、读者全流程互动参与的出版传播形式,找到真正符合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更好地与新媒体融合,不断增强期刊的品牌建设力和传播能力,不断应用新技术拓展期刊的影响力。
3.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目前,国际主流科技期刊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立体化网络平台,以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和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科技出版集团为代表的出版巨头仍在持续投入巨资建设先进的数字平台,出版流程和管理模式也正朝着与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相适应的方向逐步完善,媒体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而国内科技期刊仍然停留在“观望者众、行动者寡”的阶段,甚至有些人仍认为“把论文电子版挂在网上就是数字化”了,媒体融合意识欠缺,改革积极性不够,期刊数字化水平明显滞后。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大众传媒领域,也是涉及学术期刊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但目前国内还缺乏有关数字出版等网络信息产品的管理或指导规范,科技期刊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的编辑出版流程和管理模式。要想在数字化大潮中持续绽放生机和活力,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必须行动起来,优化、升级采编流程和出版流程,积极推动学报编辑部改革创新,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再造适应期刊融合发展的编辑出版体系。在经费使用上,改变以往大量资金单纯投入具体编辑业务的片面做法,大幅度向技术投入倾斜,增强开展数字化出版业务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流程分工上,不仅要打破编辑部内部不同角色、不同板块之间的分工模式,还要主动出击,打破科技期刊(学报)编辑部与现代媒体行业的业务边界,让传统科技期刊与现代媒体产业充分融合,以积极的心态解决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创新传统编辑部工作机制,构建适合高校科技期刊(学报)的现代出版传播体系。
4.完善学习和激励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与一切实践活动一样,从事编辑出版及传播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传统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最终也要归结为人的融合。传统期刊要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促进传统编辑的身份、角色转型,完善学习和激励体系,倒逼传统期刊编辑向全媒体编辑转型。由于管理体制及技术人才稀缺的原因,高校科技期刊难以大量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宜通过改革现有的管理和激励体系,促进现有人员的融合转型。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一要结合当前的职称改革,完善编辑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激发编辑人员在组稿、编辑、传播等整个生产流程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强化整个团队的新媒体意识。二要加强与新媒体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对现有编辑队伍开展音频、视频、新媒体平台等内容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既具有期刊相关专业知识,又掌握编校技能,还通晓现代信息传播规律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支全媒体型科技期刊队伍,提升编辑团队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关键词:绩效管理 学术期刊编辑 过程
学术期刊编辑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办刊宗旨与出版单位的战略目标,而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效益取决于编辑个人绩效、编辑团队整体绩效和组织行为的科学化。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和循环的绩效管理过程,才能持续地提升编辑及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绩效管理被确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的概念也随之得以完善,绩效管理逐渐取代绩效评估,成为科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方法。现代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就被管理者的产出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互相沟通、达成共识、周期性的持续关注,促进企业及员工成功实现预期产出的管理办法。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结果运用五个步骤的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从上述定义可知,编辑的绩效管理主要指前期对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并拟定绩效计划,中期对绩效计划的实施和绩效考核,后期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编辑并有效运用这一结果。
学术期刊不同于通俗类杂志,它刊载的是科学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总结,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术期刊受众面局限在科研共同体中,发行量小。虽然学术期刊谈不上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却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编辑是学术期刊办刊的灵魂人物,编辑的工作绩效直接决定着学术期刊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对编辑的绩效管理是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让编辑明确期刊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拟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也可以使编辑了解实现战略目标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关键绩效指标,编辑的工作就有指向性,这将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工作绩效,最终有助于实现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
其次,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找到编辑工作的“短板”所在。编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工作,需要编辑具有很多的知识、能力和技术,但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都很快,特别是新媒体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过绩效考核,管理者就可以知道编辑是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需要完善,还是编辑业务知识、编辑规范需要学习加强,抑或新媒体方面的知识与技术需要培训。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针对编辑的“短板”有意识地安排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升编辑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这种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投资不仅可以促进编辑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实现组织目标也大有裨益。
最后,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为编辑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和薪酬设计提供支撑数据。编辑是知识型员工,进取心强,自我实现需求高,都比较关注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奖。当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有一整套的绩效管理措施时,编辑在申报职称和评优评奖时就会有具体的绩效数据来支撑申报材料,这样可以保证评选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人情关系、领导一言堂影响评判结果。另一方面,目前企事业单位都实行了工资改革,绩效薪酬成为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合理确定每一位编辑的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结果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也是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而编辑的出版活动也是一个很明显的过程活动,把后者科学地嵌入前者,将是绩效管理在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创新。
1.前期: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分析和绩效计划的拟定
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是组织行动的目标,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初始阶段首先要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对学术期刊而言,各不同层次的期刊办刊宗旨和发展战略目标都会因刊而异,例如:国内各学科顶级学术期刊的发展定位是将刊物办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以被SCI、EI、SSCI、A&HCI等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战略发展目标;第二层次的期刊的发展定位是办国内知名期刊,是以刊物成为中文核心期刊,被CSCD、CSSCI等数据库收录为战略目标;第三层次的期刊定位则可能是立足地方,办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期刊或有地区特色的期刊。可见,学术期刊层次不同,期刊的战略发展目标会不同,而基于组织战略的绩效计划也会随之不同。因此,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首先应该针对自身的办刊宗旨和期刊层次,合理确定战略发展目标,随后将这一目标告知所有编辑,让他们知晓刊物的发展方向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确定战略目标后,管理者和编辑就可以按照战略目标,共同拟定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之所以能取代绩效评估,究其原因是绩效管理更注重被管理者的参与,双方是在共同目标下通过互动沟通达成二者均认可的绩效计划。这样有利于编辑主动参与绩效管理,而不是过去被动地成为被考核对象,从而有助消除编辑的反感。绩效计划是战略目标的细化,也是编辑工作的指南,在绩效计划中,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确定是绩效计划拟定的核心内容。学术期刊编辑的KPI有哪些,笔者认为有如下指标。
(1)由影响因子引申的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各种国际国内权威索引与文摘数据库都将刊物的影响因子作为收录期刊的主要考量指标。可见,影响因子对期刊出版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尤为重要。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由影响因子的定义可以引申出一种考察编辑工作绩效的指标,即某期刊某位编辑前两年编发的文章在统计当年的被引总次数除以该编辑在前两年编发的论文总数。
(2)转载率。文章被国内权威的文摘期刊和报纸(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文摘报》等)转载可以说明该文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编辑的工作绩效。转载率是编辑在统计当年的前一年编发的论文被权威文摘期刊和报纸转载次数除以编辑前一年编发论文的总数。
(3)基金论文比。很多学者从实证研究中证明了各类基金资助的科研论文学术水平大多数比非基金论文高。编辑编发的基金项目论文多寡可以反映出编辑工作的水平高低,故基金论文比也应成为KPI之一。基金论文比是统计当年的前一年编辑编发的各类基金论文除以前一年编发论文的总数。
(4)编校差错率。编校差错率直接决定期刊的编校质量,一本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均高的综合体。前3项KPI体现的是编辑对编发文章的学术质量的追求,而此项KPI则体现对编校质量的要求。编校差错率是统计当年的前一年编辑编发的论文的差错数除以前一年编发论文的总字数。
在拟定KPI时除了上述定量指标外,还应该加入诸如编辑的服务态度、科研水平、合作意识等定性指标,可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给予一定分值。当然,各出版单位的KPI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2.中期:绩效计划的实施和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为整个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绩效计划和KPI的拟定,使编辑可以有目的地实施绩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编辑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编辑应该明确KPI的内涵,在工作中要特别关注涉及KPI的编辑工作,例如,多编发有基金项目的论文、多向国内知名学者约稿(这些学者的文章更容易被他人引用或被权威文摘期刊转载)、注意控制甚至消灭编校差错等。其次,在实施绩效计划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自身的编辑工作。学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刊期大多是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在每一期刊物出版后,编辑应该比照绩效计划,先进行自评估,从中找出自己绩效“短板”,并在下一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针对短板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工作。再次,绩效计划的实施是整个出版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任务,各编辑人员要注意彼此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要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各编辑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因为一本刊物一般都有两个及以上的编辑共同编辑出版,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编辑的问题都会影响刊物整体的质量,只有编辑之间通力合作,实现1+1>2的绩效,绩效计划才能有效落实。最后,在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者需要及时处理这些问题,满足编辑合理的需求,为编辑实施绩效计划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绩效考核是对编辑绩效计划实施结果的定量化考核,是中期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对编辑的绩效考核应该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程序和严格的考核要求。第一,绩效考核前的培训,即在绩效考核前对管理者和编辑就考核的内容、程序进行培训,让双方都了解考核的细目和过程,并公开整个过程,避免暗箱操作。第二,在考核过程中,除了以事实来确定定量的KPI具体分值外,对定性的KPI指标要通过自己评分、同事评分、领导评分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分值。如果编辑对这一分值有疑问,考核者还要给予申辩机会,消除人为因素对打分的影响,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第三,绩效考核的结果涉及编辑的加薪晋级,直接影响编辑的经济收入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应该对每位编辑一视同仁,特别对有背景、有后台的编辑,在定性的KPI打分时领导不能故意违背原则给这些编辑高分,应该用同一准绳评判每位编辑的工作表现,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3.后期: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绩效管理较绩效评估优越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它不是为考核而考核,其更关注绩效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以持续提高整个编辑团队的绩效,最终实现出版单位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结果出来后,管理者必须与编辑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编辑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编辑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管理者的指导和支持。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中,管理者一定要注意谈话技巧,特别对绩效结果不太理想的编辑,不要厉声呵斥。编辑都是知识型员工,学历高,自尊心强,批评过重反而会导致编辑对绩效管理产生反感。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反馈要恰当好处,批评要点到为止。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是绩效管理的落脚点,也是实施下一个周期的绩效管理的基础。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充分利用,以起到激励与鞭策的作用。笔者认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应注意加大对绩效突出编辑的奖励力度,不仅可以提高绩效工资,还可以给予特别绩效奖并当众表扬与发放,这样可以为其他编辑树立一个典型,鞭策其他编辑向其学习,不断提升绩效。此外,还可以请获奖编辑当众传授经验,交流提升绩效的方法。这些都是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编辑的一些有效激励手段,其效果比严厉批评、扣绩效工资好得多,如前所述,编辑都是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励比批评更适用这类人群。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对连续几年绩效考核不佳的编辑,就要采取措施,或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或劝其转岗。此外,管理者还要参考编辑团队整体的考核结果,就具体情况修正下一周期的绩效计划,开始新周期的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军华.图书馆绩效管理述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184-185
[2]惠国琴.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绩效评价研究[J].理论探讨,2010(5):170-172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合刊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2001年,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武建奇教授任主编。主要设有如下栏目:政治理论、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西柏坡研究、哲学研究、文学与语言学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区域发展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史学研究、生物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等。本刊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中青年理论研究者征稿,严格遵守“质量第一”的原则。凡投至本刊的稿件,务请注意以下来稿要求。
1. 来稿应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来稿字数一般为5 000~12 000字。
2.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因此,来稿必须符合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所寄稿件的正文不要出现作者信息。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省(区)、市(县)]、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必备内容请另页附于正文前。
3. 提倡严谨治学,保证论文主要观点和内容的独创性。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并附参考文献;图、表注明资料来源,图题、表题内容精炼、准确。来稿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否则,因抄袭等原因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作者将负全责,编辑部保留追究作者责任的权利,且一经发现此类情况,本刊三年内不予刊登该作者的文章。
4. 采用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语言陈旧、文件式和口语化。请仔细通读来稿全文,理顺文中的不规范、拗口的语句,并校正各种笔误及错别字。
5. 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来稿请务必写出:(1)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为了提高论文的引用率,论文摘要的写作必须规范,即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要使用“作者”“我们”“笔者”等作为陈述的主语。论文摘要必须客观、准确、简明地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和观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含性。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并译出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应全部列出。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2)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3)文末请列出注释或参考文献,其排列顺序以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注释在前,参考文献在后。
6. 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请作者亲自发至,切勿经他人代转,以免影响文章的刊发。
7. 本刊实行优秀论文奖励制度,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有积极社会反响的,如文章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编、获奖、引起争鸣等,请把社会反响的复印件寄回本刊编辑部,本刊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8. 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作者不同意删改请附声明。因编辑部人力有限,作者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本刊一律不退稿。
9.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的投稿邮箱为,本刊不收取“审稿费”“外审费”等费用。
二、订阅方式
复审细致读
利用专业的编辑知识把关有一些在标准内没有规定,但是却有独特的规范术语或用法[2],如《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的闫编辑,具有微生物学的硕士学位,她在复审《GJY-08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时,发现作者将细菌浓度的单位写成了“CFU/mL”,其实正确的写法是“个/L”,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直接套用外文文献的写法,但是,这种写法翻译过来是“每毫升液体中生成的菌落数”与“细菌浓度”的含义不同,因此,闫编辑要求作者进行了修改,没有把错误的概念刊印出来。利用专业的科学知识把关(1)核心知识是“专业眼”外审专家的意见回来之后,一般是作者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编辑再进行复审。对于复审,一些编辑由于文章内容与自己所学不相符,因此只能对文字和数字等进行简单的校对。但是如果遇到与自己专业知识相近的文章,编辑可以复审的内容就多了。例如: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表面技术编辑部的李继红老师[3]在复审时发现有位作者在计算化学吸附速率常数时,引用了公式ka=Ae-Ea/RT,其正确的形式是ka=Ae-Ea/RT,作者误将上角标的部分写成了非上角标,其表达的意义完全是错误的。如果李老师不具备这方面的物理化学知识,这个错误很有可能就刊印出来了,虽然这个不属于编校错误,但是会有损于期刊的严谨性和文章的学术水平,此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编辑掌握一定专业的科学知识的对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是很有帮助。(2)前沿知识要常更新医学的术语和分类名词经常变更,因此医学期刊的编辑应该先于广大作者获悉并用于编辑实践。例如,朱红梅等[4]在复审论文时,将“枯否细胞”更名为“库普弗细胞”;2000年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原来的2类改为轻、中、重度3类,由于外审专家不了解新规定,修改意见中并没有注明要修改,但是朱编辑在复审时发现并联系作者修改,还把近年来的新规定统计成文在期刊的网站上供广大读者、作者学习。这些术语和名词的变更,要求编辑对医学专业知识要非常熟悉而且要不断学习新的规则和标准。
终审善决断
这篇论文是否发表呢?周主编反复仔细地研究了审稿专家的意见,并对该论文进行多次通读,结合自己多年林业科研的知识背景,发现可能是审稿者时间紧,没有很好地研读论文,在审阅时犯了斩头去尾、断章取义加以否定的毛病,即: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选择率应比第2次选择增加1倍,在此情况下,选准率可达10%,所以说,早期选择可以从2年生开始,但是选择率应比第2次选择(6年生或5年生选择)增加1倍,在结论和讨论中也有类似的陈述。因此,周主编终审认为该论文的结论是前人未曾作出的,是一个全新的结论,创新性很高,建议作者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后发表。(2)前沿知识辨识优秀青年学者例如,1992年,有两位青年作者投稿给《东北大学学报》,论文经过2位专家3次评审都没有通过,按一般经验,应该退稿处理,而且由于审稿时间偏长,作者已经开始着手翻译成英文想要投稿到国外了。副主编高起元编审在终审稿件时,发现他们研究的问题涉及新领域,退稿的原因可能是审稿人对领域不太熟悉,于是他联系作者,通过谈话,他发现2位年轻作者在专业方面素养很高,于是他他又请新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这次评审不但顺利通过,而且评价很高。文章得以优先发表,很快又被世界上重要的数学刊物和利用得最广的数学刊物之一的美国《数学评论》收录[7]。此后,这两位作者感激高主编对他们的帮助和赏识,陆续将高水平的论文十余篇先后投稿到《东北大学学报》,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试想,如果高主编没有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论文的学术价值,不和作者交朋友,单纯按照专家意见处理,那么这篇高水平的新领域论文就不能及时在《东北大学学报》刊发了,而且作者有可能发表到国外期刊上,造成优秀稿源的流失,由此可见主编的专业知识在终审中的重要性。
结语
科技期刊的编辑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科技期刊三审制是有一定益处的。必须说明的是对于编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要求要有一个尺度,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编辑一定要有很高的专业学位,而是希望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在加强专业的编辑知识的学习,也能学习专业的科学知识,这样在三审制过程中就能更好地为科技期刊把关,从而更好地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市场需求和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做好准备。
作者:史春薇 陈平 宋锦玉 朱伟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摘要 目的 稿件退修是医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之一,是编辑人员根据论文实际情况,参考有关专家审稿意见及具体要求,帮助作者对原稿进行系统、全面的修改、补充,力争使稿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刊出要求。结果 对作者来说,见到编辑部寄来的退修通知,即意味着自己的论文有被刊出的希望。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退修稿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刊出。
关键词 医学论文;退修原则;退修的目的;修改过程
1 退修的目的
退修是编辑部对那些从内容、结构、文字表达及编写格式等基本符合刊用要求,但有些地方仍需修改、补充的论文,在参考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责任编辑把稿件中的主要问题清理出来提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与作者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提高论文质量的一种方法。退修既是编辑对论文进行初步加工的过程,也是一项必须有作者亲自完成的工作。其目的是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并使其内容更符合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要求作者在修改过程中补充遗漏的内容,改正文中不足,以最少的篇幅容纳最多的信息,为论文的顺利发表创造条件。[1-3]
2 修改方法
2 1 认真研读退修函 退修函是编辑人员参考专家意见并针对稿件中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向作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如论文在科研设计、资料方法等方向存在哪些不足,建议如何修改,以及文中哪些部分需加以补充,哪些部分需加以删减等。作者对编辑人员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对于其中的正确意见,应虚心接受,并在文中作相应修改。对于不能接受的意见,应在复信中说明情况与理由。
在退修稿件时,编辑部多在稿件上附一张“通知单”将刊物在编排格式、计量单位、图表设计、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要求及修回期限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为作者修改稿件提供指导。作者应针对“退修注意事项”的内容,逐条核对修改论文。
2 2 认真参考稿旁意见 许多审稿者都有用铅笔在稿件上进行审修的习惯,往往在审读稿件的同时,将所提问题和修改意见标注于稿旁,以帮助作者更具体地了解自己所需修改的内容。对于文中存在的一些错别字、不正确的英文缩写、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可删除的图表和句子等,也往往被"顺便"改正或删除。在退修前,编辑人员往往对论文进行初加工,以使修回稿基本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对稿旁意见的理解、领会程度,关系到退修工作的成败。[3]
当作者对于一些被编辑仍改或删除的内容有不同意见时,应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当确认论文内容无误或有关内容不宜删改时,应坚持个人意见,并在复信中说明原因,以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3 逐层修改 医学论文一般包括文题、署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修改时应参考退修注意事项等逐层修改,力求一次退修成功,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
2 3 1 题目 题目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具体确切,恰如其分地概括全文内容,且须文字简练,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使论文具有吸引力 题目须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论文题目是否与内容相符,有无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②题目是否具体确切,有无过于笼统、题意不明的弊病;③题目是否简明精炼,题目是否超过20个字;④题目中是否出现不常用的缩略语及代号、公式;⑤副标题是否用破折号与主标题分开;⑥勿使用疑问句;⑦题目中使用的各种概念是否统一。有无将不同概念并列在一起。修改时可针对上述问题,对标题加以完善。
2 3 2 署名 署名是拥有著作权的凭据,也是作者的荣誉。作者应为课题的构思和设计者,对资料进行收集,对其重要学术内容作过重大修改的人员,阅读过论文全文并同意发表者。署名排列顺序应对研究工作贡献大小及承担工作的多少而排序。
修改论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署名排列顺序有无改变;②作者姓名书写有无错误;③对投稿后去世的作者姓名是否加了黑框;④作者人数有无增加;⑤外单位合作者姓名上是否按刊物规定标注符号。
2 3 3 工作单位 为方便联系作者应注明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邮编。一般可按下列几种式书写单位名称:①某省(或自治区)某市某区某医院;③某省某县某医院;④某省某县某乡卫生院(或村卫生事);⑤某部(委)医院;⑥某医学院附属某医院;⑦某部队医院(或卫生队)。书写单位是应力求完整、准确,标注的邮政编码亦应正确无误。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工作单位名称是否完整,有无简称等不规范写法;②单位名称更改时,是否予以更正;③邮编是否是六位数,数字有无错误④外单位合作者或已毕业研究生的工作单位是否按规定著录。[4-5]
2 3 4 摘要 摘要是对论著内容精确、扼要的表达,是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简短明确,以200~300字为宜,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播与原文相同的信息,且不加注释与说明。包括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结构式摘要等。
修改论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摘要是否概括了论文的内容;②是否有在医学领域中已成为常识而不需列入摘要的内容;③摘要是否仅简单重复了论文标题中的内容;④摘要中是否有论文正文中没有的内容⑤摘要中使用的名词术语是否规范,有无已被淘汰的医学名词或非医学用语等不规范词语;⑥语言是否精炼,长短是否合适;⑦摘要中有无用“笔者”、“我们”、“我院”、“本人”、“作者”、“我科”等词语陈述主语;⑧摘要中有无读者不熟悉的缩写、简称、代号或图表、公式、化学结构式及参考文献等内容;⑨摘要中有无主观推论或摸棱两可的结论;⑩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完整。部分刊物要求附英文摘要,对英文摘要除应注意上述问题外,还应注意翻译是否正确,且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2 3 5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筛选出来,确切反映论文中心内容,具有专指性及代表性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应正确反映论文中心内容,在问题中的出现率应超过85%,在摘要中的出现率应超过90%,且不需与副主题词组配。
修改是应核查下列内容:①关键词数量是否(超过8个)。或过少(少与3个);②是否将无特定意义的副主题作为关键词使用;③是否选用了冠词、介词、连词、代词、情态动词及其些无收录和检索意义的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④有无未被公认的缩略语;⑤有无化学分子式;⑥有无句子或句子成分。
2 3 6 引言 引言可使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课题的概括、价值和意义,通过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历史背景、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动机、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等,起到提纲的作用。
修改引言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是否与摘要肋条,或成为其注释;②是否不恰当的涉及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等内容;③是否言简意、开门见山,有无篇幅过长(超过200字)等问题;④评价是否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能否正确对待前人与同行的成绩与教训;⑤有无“首次报道”、“未见报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等提法,是否有确切的资料为依据;⑥有无对公知内容的详述和对一般性方法的介绍等。
2 3 7 材料与方法 材料和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条件和手段,是判断论文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主要依据。
修改是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列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等材料是否完整;还有哪些内容须补充;②诊断、疗效标准是否完整、正确;③试验动物选择标准及动物的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材料是否完整;④药品和试剂的成分、计量、配制方法及提供者等材料是否完整;⑤分组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是否介绍清楚;⑥是否作过均衡性检验;⑦是否使用了主观指标或无特异性的和敏感性差的指标;⑧技术方法有无创新性,是否还有缺陷;⑨作者首创的方法是否介绍清楚,以便他人重复验证。
2 3 8 结果 结果是论文赖以产生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文字简练、条理清楚。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是否核实了原始纪录;②对预料之外的结果是否如实反映;③是否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结果;④数据是否经过统计学处理;⑤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可靠;⑥图、表是否恰当,有无正文重复,自明性是否较强,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正确,表格长短是否恰当;⑦线条图绘制是否合乎要求,线条是否光洁,图注是否简明扼要;⑧照片主题、反差、清晰度是否得当,显微照片是否标明放大倍数;⑨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有无被废除的计量单位,书写是否合乎要求,有无将国际符号与中文符号混用,组合单位中的斜线是否多余1条;⑩文字是否简练,是否有不必要的解释和议论等。
2 3 9 讨论 讨论事实作者对实验研究结果的思考和分析,以揭示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与发展规律。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是否针对研究目的,阐明了研究结果及其结论的理论意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②是否与国内外有关课题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与原因,并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③是否实事求是的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④是否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⑤是否突出主题,着重论述了新发现;⑥论证方法是否有说服力;推论是否客观;⑦有无以“综述”代替讨论的现象,有无材料罗裂,而缺乏自己观点的现象;⑧讨论是否与结果重复;⑨结论是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措辞是否客观。
2 3 10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研究及写作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单位或个人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是对他人贡献及其责任的肯定。致谢对象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过指导意见和有关材料者,或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对论文进行的单位和个人,切忌借明家抬高自己身价或使论文顺利通过审查关。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致谢是否诚恳且有分寸;②致谢对象是否有遗漏;③是否征得了被致谢者的同意。
2 3 1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代表了科学工作的严肃性,又精炼了文字,也为进一步检索提供了方便。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是否亲自阅读过这些文献,有无断章取义或遗漏;②是否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有无内部资料等读者无法阅读的资料;③有无"参加文献从略"的写法;④引用数量是否合适,有无引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⑤文献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有著录项目不全或誉写错误;⑥文中是否标引了文献序号;标引是否正确;⑦文献排序是否正确;⑧文献是否为近几年的资料,有无陈旧过时或众所周知的内容;⑨参考文献是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是否正确。[6-7]
2 4 寄回前的最后核实 将稿件寄回编辑部之前,应认真通读全文,核实有无缺字,语法修辞有无不当之处,是否附单位介绍信等,力求使论文“尽善尽美”。寄回应将原稿与编辑部的退函与修回稿寄回,以供责任编辑逐项审核。对文中无法修改、补充的内容,应以书写形式向编辑部说明情况,切勿凭空捏造、弄虚作假。对用电脑录入排印的手稿,应对照手写稿加以核对,以防录入时产生新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冷怀明,刘红娥,汪勤俭 医学期刊论文中表注的不规范表达及其修改,编辑学报,2005,17(1)25-26
[2] 任延刚,高森,夏志平,等 医学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科学性问题,编辑学报,2005,17(1)37-39
[3] 岳 杜绝一稿多投加强发表费和审稿费,实用新医学杂志,2006,7(5)394-395
[4] 叶石丁 介绍英国《自然》杂志 编辑学报,1989,1(2):111-113
[5] 潘文奎 略议护理文稿落选因由及其改进方法 中国护理杂志,1992,27(4)185-187
[关键词]学术期刊电子化;纯电子学术期刊;纯网络期刊
[中图分类号]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207-07
冯珍珍(1963—)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编辑学。(上海200234)
学术期刊是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今之世,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方式是否走电子化、数字化发展之路,关系到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欧美国家的科技和人文杂志,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由传统纸质期刊向电子数字期刊迅速转型的大趋势。而”(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简称sparc)与美国化学协会(acs)合作,创办了在线的《有机快报》(organic letters,pubs.acs.org/or-glett),直接与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创办的权威传统学术期刊《四面体快报》竞争。由于美国化学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协会之一,很快吸引了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1个国家科学学会的会员成为新编辑委员会的成员。该刊创办的最初100天中,有500多篇投稿,其中250篇论文张贴在了《有机快报》的网页上。2001年,《四面体快报》订阅费是9 036美元。而《有机快报》订阅费是2 438美元,后者以高质量、低价格、高效率吸引了广泛的读者。
sparc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支持学术期刊电子化,努力鼓励一些科技学会在学术成果出版上推进电子化进程,尝试创新性的商业运作模式。由英国物理学协会和德国物理学协会联合创办的《物理学新学报》尝试将论文放在网络上免费阅读,为了筹措出版发行资金,采取论文作者付费的方式。《数学档案》(documenta mathe-matica,/yuyanlunwen/" target="_blank" title="">语言发行的这类科学学术期刊。
sparc鼓励大规模科学知识和成果的电子化,为科学团体提供电子出版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团体之一是bioone。这是一个非盈利性基于网络的论文集合,聚合着来自生物学、环境和生态科学等相近领域的几十个著名期刊的同行评审的论文。在这之前这些期刊只有印刷版本。提供电子版本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个人会员订阅的流失,也有更大的危险,那些没有电子方式发行的学术成果可能会被忽视和边缘化。但是,许多协会没有资源或者技术来创办他们自己的网络版本,而bioone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sparc和十二大图书馆巨头协会为bioone提供了基金支持,它们达成共识,要尽可能多地为那些选择bioone出版的协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2001年选择这种出版方式的期刊平均得到超过8 500美元的支持,这相当于订阅份一般的bioone期刊印刷版的所需的订阅费。[1]
sparc还以“开放存取”的oa电子期刊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个人实现阅读、交流和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的电子化。在开始时,大多数sparc合伙人,尤其是传统商所创办的新期刊继续维持传统的订阅模式。然而,一些期刊开始试验旨在开放性访问的替代模式。尤其是过去两年sparc越来越强调推进和支持那些旨在开放的计划。开放存取排除了两个访问障碍:价格障碍以及与版权的限制使用、许可条款或者数字权利管理等相联系的授权阅读障碍。读者可以自由免费获取开放性访问期刊上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期刊的危机局面。sparc合伙人探索开创了3种开放存取模式:一是免费在线访问,年底发行印刷卷需要付费购买但所需费用低廉;二是发行两个电子版本——一个是免费网址,一个是付费电子版。付费版提供附加的特色服务,包括提供摘要和索引服务连接、存档以及全世界的镜像地址等;三是向已通过评审准备发表的论文作者收取费用,即作者付费模式,这种模式现在最流行。迄今为止,西方在开放性期刊上的作者55%没有付费,因为大部分作者获得了协会机构或者基金会的资助。也有人认为:作者付费是大势所趋,它可以为开放存取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使得科学界的总成本降低十倍。无疑,sparc开启了开放存取这种新出版模式的先声。
开放存取模式除了存取期刊外,还有学术机构的电子存储库。学术研究机构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也是学术交流法杖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对于学术机构来说,建立电子档案库即是开创新的学术出版范式,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可见度和知名度。
目前,西方最有影响力的oa电子期刊综合节点是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oa期刊目录)。剧统计,截止2006年2月,doaj已收录2 011种oaqik。目前还在以每月30~50种的速度增长;其中大多数是由传统期刊转变成oa期刊的,覆盖农业、食品科学、艺术和建筑、生物和生命科学、语言和文学等17个学科与专题领域。据报道,2003年isi所收录的5 907种科技期刊中,约有90%的期刊允许其作者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电子档案储存。[2]
二、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的两种主要形式及其走向
电子期刊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储存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储、表达、交流、传播知识和文化信息的新型媒体。电子期刊的产生大大改变了传统印刷期刊与传播方式,并以自己特有的超文本、超链接多媒体的特点广受读者欢迎。电子期刊具备的超越传统印刷期刊的功能包括:发行周期短、内容更新快、信息获取及时;体积小、容量大、便于携带、储存空间可无限开发;利用手段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检索功能强大。与传统期刊比较,电子期刊具有以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在全球的业务覆盖了85个国家,拥有300多种杂志。在目前idg的收入中,35%来自网络的在线电子期刊服务,而传统印刷期刊收入仅占32%。预计到2010年,该集团收入的50%来自于网络在线服务。
目前,西方学术期刊数字化包括两种主要的形式,即一是传统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纸质媒体的同时,将相同的内容同时或异时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电子期刊,借助纸质杂志和电子杂志的双重优势扩大学术影响和交流;二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only journal)或称“纯网络期刊”(networked 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编辑、出版、查阅、检索以及意见反馈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并以国际互联网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编号或日期标识的连续性科技学术出版物。
第一种学术期刊电子化即“纸质——电子数字”形式的期刊,主要通过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电子化传播发行。当前西方最具影响的科技期刊数据库有以下四个:
(一)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blackwell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协会出版商,与世界上550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余种(包括很多非英美地区出版的英文期刊),其中理科类期刊占54%左右。它所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学科范围包括:农业、动物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统计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保健学、人文学、法学、生命和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是blackwell出版公司的网络在线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calis集团成员可访问1997年以来的全文的电子期刊达到755种。
(二)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简称sdos)是由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推出的基于web的全文电子期刊服务系统。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合作分别在学校图书馆中设立镜像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1995年以来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的1 800余种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共23种学科。
(三)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link是施普林格出版社和它的合作公司推出的科学、技术和医学(stm)方面的在线信息资源。目前,springer link全文期刊可在线阅读超过1 100种。期刊的学科范围包括:行为科学、生命科学、商业与经济、化学和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工程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法律、数学、医学、物理和天文学。期刊最早可回溯到1997年。
(四)wiley interscience电子期刊。john wiley &sons inc.是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的专业出版机构,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学术文献的出版方面颇具权威性。目前,wiley inter-science平台上共有373种电子期刊,具体学科涉及: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商业管理金融学、教育学、法律、心理学等。数据可访问年限为1997年至今。[4]
以上四个数据库都属于综合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但侧重点有所同。如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侧重于医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方面;wiley interscience侧重于生命科学与医学化学和工程学方面;springerlink侧重于医学、生命科学和数学方面;从收录期刊的数量上看sci-encedirect onsite提供的期刊数量最多,达1 800种,其次是springerlink,达1 100种,wiley interscience提供的期刊种数最少,只有373种。从期刊被sci收录的数量上看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中约78%的期刊被sci所收录,有1 410余种,而springerlink数据库只有18%的期刊被sci所收录,约200种。
另一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或“纯网络期刊”。这种形式的纯电子学术期刊从是否要经过学术评审和质量把关来衡量,又可区分为“个人自由进入”型和“专家评审准入”型两大类。由于当前西方“个人自由进入”的电子学术期刊放弃了行业专家评审这一学术期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论文质量良莠并存,这类学术期刊一般如同“学术论坛”或“学术沙龙”,学术影响力有限。从近年的实践情况看,真正有生命力的是一些由专业科技学会或机构掌握,发表必须经过国际专家严格评价才能过关的电子期刊。
例如,英国物理学会出版部(iopp)采取严格的措施来建立“权威”电子学术期刊。iopp拥有一支800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并吸引了两万多位优秀科学家作为审稿人,实行双审稿人制度,甚至三审制度,保证了评审的“权威”。由iopp和德国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纯网络的《新物理期刊》创刊于1998年,随着网站()知名度的急剧攀升,其月点击超过2万次,已有超过11.5万篇次的全文下载记录,充分显示出《新物理期刊》的强大影响力和权威性。20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的7位得主在iopp期刊上累计发表50多篇重要的研究论文。期刊的权威地位是需要长期坚持严格的办刊原则才能确立的,对于纯网络期刊更是如此。
又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2005年创办纯电子学术期刊《东亚法律评论》(east asia law review,),现在每年出版春季、秋季两期。该份学术杂志每年要组织学术能力强大的编委会。编委会中一般设主编(editor-in-chief)、管理编辑(managing ed-itor)、执行编辑(executive editor)、文章编辑(articles ed-itor)、研讨会编辑(symposium editor)、研究编辑(research editor)、讲演编辑(lectures editor)、技术编辑(technology editor)、助理编辑(associate editor)若干名,每篇文章的发表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保证论文的高质量。目前,读者可以在《远东法律评论》电子期刊的网站主页上检索到2005-2010年春季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每年为1卷(volume),每年出两期(issues),刊物连续编号,便于检索。该刊以电子出版为主,也可根据作者的需要,印制少量的纸质文本。[5]
再如,2003年由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欧和东欧国家建立了一个新的纯网络期刊数据库——“中欧科学期刊”(cesj)。它以英语发表这些国家最优秀的科研论文,并把这些论文汇集在网络上刊出,不提供印刷版。目前已出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五种杂志。[6]“中欧科学期刊”(cesj)高度重视树立纯网络期刊的“权威”性。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评审,只在网上以季刊发行,每种期刊一年大约发表50~70篇研究论文。由于它的纯电子化或网络化,读者只有通过/subscription订阅,才能读到中欧地区最新的研究论文。“中欧科学期刊”(cesj)纯电子期刊上刊登的论文,都要经过专家和编辑的认真审阅,英语为出版语言。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elias j.corey、zachary fisk、stephen smale等担任编委,还邀请日本、
三、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趋势对我国期刊发展的启示
与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发展大趋势比较,与整理
[参考文献]
[1]焦绪华.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择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苏柱华,等.科技期刊数字化办刊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8,(3).
[3]吴志荣.人类信息交流的变革和社会文明的变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09,(6).
[4]路雅祺.国外四种综合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比较研究[j].2007,(2).
[5]east asia law review,2005volume1-2010volume5,.
[6]中欧科学期刊开通试用通知.2002.115. 40.7/cesj.ntm(2005-03-14).
[7]红,等.我国纯网络学术期刊发展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7).
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上网,多次被评为国家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的环境期刊。从2001年以来,《环境》杂志连续编辑出版论文增刊,所刊登的论文均通过了省环保厅职称评审委员会有关专家审稿,得到了各级各类职称评审机构的充分认可,深受广大读者、作者和各界专业人士的好评。
为发展环境科学、探讨环境理论、促进环保工作,结合广东省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300号)文件的要求,满足一些因在内部刊物刊登的、现被视为无效论文作者的要求。本刊拟于2014年7月编辑出版论文增刊,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稿。现将征稿事项函告如下:
一、征稿范围: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论文。
二、征稿对象:广大的环境保护工作者、环境科研人员、环境监测监察人员、环境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环保管理人员、创建绿色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以及环境科学爱好者;其他社会各界需要的人士。
三、稿件要求:观点明确,内容严谨,格式规范。严禁剽窃、抄袭,所有来稿,文责自负。
需要者,请速与本刊联系。本刊将根据论文质量和来稿时间择优刊登,收满即止。截稿日期为2014年6月25日,请大家务必遵守时间安排,过期不再收取任何稿件。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发往本刊编辑部(邮件名请注明“论文增刊”),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
《环境》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1167/X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7-0300
联系人:丁小姐 、沈先生
电 话:(020)85516961、(020)85513915
传 真:(020)85516961
地 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35号环保大厦16楼
《中国体育科技》是科技体育运动科技刊物。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
投稿须知
1. 所投稿件须系作者(或课题组)独立研究完成,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按学术研究规范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文稿不得包含任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的内容;稿件的内容是真实的。
2. 注册投稿人需为本文第一作者,其他作者注册投稿无效。文章有关事宜编辑部只与第一作者联系。所有作者按系统要求添加,一经入库,作者及排序按投稿时添加的为准。
3. 凡向本部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
4. 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并上传相关文件。学位论文请在论文整体框架下进行适当精简,所刊论文原则上与学位论文文题保持一致,本刊原则上不刊发学位论文节选内容。
5. 文稿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摘要内容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等应有所介绍,不要过于简单;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
6. 《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杂志整体版权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书刊部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经我部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体育科学》(或《中国体育科技》)”。
7. 中国体育科技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作者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造成不良影响,作者将承担全部责任,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包括5年内禁止作者本人的任何成果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上发表等。
8. 文稿一经采用,编辑部将告之作者(多作者文稿则告之第一作者),经作者(第一作者)同意等同于同意在《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的网站上或由其授权的文献数据库全文刊载其成果,并付稿酬及寄样刊。
9. 中国体育科技实施专职编辑与相关学科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中国经济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范式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敬请关注!!
中国经济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范式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范式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10 年间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评选得到了“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 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并对 h 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 h 指数来评价 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h 指数可以 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
【关键字】h 指数;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科研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21―07
一 问题的提出
h 指数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物理学家 J.E.Hirsch 教授在 2005 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科学家个人绩效的指标。h 指数的定义是:一个科学家的分值为 h,当且仅当在他(她) 发表的 Np 篇论文中有 h 篇论文每篇获得了不少于 h 次的引文 数,科学家剩下的(Np-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 次。[1]根据 h 指数的定义,假如一个研究人员的 h 指数为 9,则意味着他发表了至少 9 篇论文,并且仅有 9 篇论文的被引次 数不少于 9 次。在计算某位研究人员的 h 指数时,可以将这位 研究人员的论文按照其引文数降序排列,然后从排序最高的论 文开始向下逐条计数,一直到某篇论文的排序号大于该篇论文 的引文数,则该篇论文的序号数减 1 就是该位研究人员的 h 指 数数值。Hirsch 讨论了 h 指数在评价研究人员个人绩效中的应 用,并且提出了他们晋升应达到的门槛。例如,他认为研究型 大学教师晋升为正教授的指数的典型值应约为 18。[2]
在 h 指数的基础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吴强提出一种新的科学家个人绩效的评价指标――w 指数。[3]w 指数与 h 指数类似, 但做了些巧妙的修改。举例来说,假如一个研究人员的 w 指数 为 9,意味着研究者发表了至少 9 篇论文,并且仅有 9 篇论文 的被引次数不少于 90 次。吴强指出,w 指数是对 h 指数的重要 改进,因为它“更准确的反映了一个科学家的高质量论文的影 响”,并且他也承认这一指数“可以被称为 10h 指数”。根据 吴强的研究,研究人员的 w 指数为 1-2 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 某一领域的基础”。w 指数为 3-4 意味着这位研究人员已经掌 握了“科学活动的艺术”,而“杰出的研究者”属于那些 w 指数为 10 以上的人。吴强把“顶尖科学家”留给了通过 20 年工作 w 指数达到 15 或者通过 30 年工作达到 20 的科学家。
在 h 指数提出之前我们通常是采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来 评价研究人员,从信息计量的角度定量地对研究人员进行评 价,其结果比较客观、比较准确。在信息计量学中,研究人 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贡献主要体现在发表的文献数量和文 献被引次数两个方面,其中文献数量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产 量或科研能力,而文献被引频次则更能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 的质量,交流程度和学术水平。因此,一般从论文数量和被 引频次两个方面考察作者的影响力。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 曾从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三个方面考察中 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并评选出了 16 位教 育技术学领域的关键学者。[4]然而,正如 J.E.Hirsch 教授 所指出的,应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 引频次”等单项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认为“论文数 量”的缺点是不能测度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总被引频 次”的缺点是作者的影响力会被少数重要的合作论文夸大; “篇均被引频次”缺点是数据不容易获得,容易造成奖少惩 多。[1]J.E.Hirsch 教授认为 h 指数能够测度科学家个人工作 的主要影响力,并能够避免上述指标的一系列缺点。 J.E.Hirsch教授进一步指出,即使两个科学家的论文数或 引文数量有很大差别,但假如他们具有相似 h 指数,那么仍 然可以认为他们的整体科学影响力是可比的。反之,科学生 涯相同的两个科学家,即使具有相近的论文或引文数量,假 如他们的 h 指数有很大差别,同样可以认为具有较高指数的科学家是一位更加“优秀”的科学家。因此,本研究将采用 h 指数作为主要指标来对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 人员进行科研绩效评价(这里“中国大陆地区”用于限定研 究人员的学术活动范围,而不是限定研究人员的所在研究机 构),并辅之以 w 指数的计算,同时与“论文数量”、“总被 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比 较,以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 人员,我们可以从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期 刊中获得该领域研究人员的信息以及论文被引用的 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评价。笔者参 考《CSSCI 来源期刊(2006-2007)》[6],选取该引文索引来源期 刊中属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包括《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上)》、《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等六个期刊(后文简称 为“六大学术期刊”),并获得这六大学术期 1998 年至 2007 年 所刊发的论文及其引文信息以作为分析数据(尽管在《CSSCI 来源期刊(2008-2009)》[5]中,《现代远距离教育》已经不在其中, 但这并不影响对该期刊 2007 年以前的论文的分析)。本研究所 选择的期刊范围较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选取的期刊范围 更广,可以对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科研绩 效做出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研究的具体过程包括利用中国知 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完成“六大学术期刊”论 文基本信息下载与整理、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 据库 0完成“六大学术期刊”被引用信息下载与整理、研究人 员所的数量、总被引频次与平均被引频次计算、研究 人员的 h 指数和 w 指数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比较等环节。
这里笔者没有采用 CSSCI 数据库,因为从 CSSCI 数据 库中下载相关数据效率较低。当然,CSSCI 的引文数据库更 具权威性,其引文来源仅限于 CSSCI 为数不多的来源期刊。 而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来源则更为广 泛,其来源包括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相比于 CSSCI 引文数据库,更能反映论文的影响范围。两个引文数据库各 具特色,在本研究中笔者选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 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采用 CSSCI 的引文数据库来分析。
1期刊论文基本信息下载与整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专业检索界面,可编写检索语句,于是笔者编写了如下检索语句,如图 1 所示。
经检索(检索时间为 2008 年 9 月 2 日),返回 14102 条 记录,其片段如图 2 所示。
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初级检索系统中不能进行每个作者所发论文数量的分类汇总计算,我们需要将这些结果逐页复制到 Microsoft Excel 软件的表格中, 并清除所有格式,可得到如图 3 所示的 Excel 表格。
在这个表格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进行分类汇总计算了。由于具有 10000 行以上记录的 Excel 表格操作起来非常缓慢, 于是笔者将 Excel 表格中的数据导入到 SQL SERVER 2000 数 据库中,得到“论文数据表”,其片段如表 1 所示。
通过 T-SQL 语言对论文数据表进行查询分析,可对“六大学术期刊”的所有作者及发表文章情况进行统计。经对“论 文数据表”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字段(这里忽略同名作者 的干扰),以论文计数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得到“作 者-论文分类汇总表”,共有 6462 名作者(这里指第一作者, 下同)以及每位作者的数量,其片段如表 2 所示。
然而,仅仅依据“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大量来自“六 大学术期刊”的编辑将进入前列(如表 2,论文数量位居前 5 位的就有 4 位期刊编辑),这就会大大影响研究人员在“论文 数量”上的排名。这里,笔者将借助下文提到的“引文数据 表”(因为通讯稿或评论等文章的被引频次往往很低),先查 询“引文数据表”得到“总被引频次”居于前 100 位的作者 列表,再查询“论文数据表”得到“论文数量”排名居于前100 位的作者列表,然后取这两个列表的交集,发现“论文数 量”排名居于前 100 位的作者列表中有 34 位作者不在交集 中。通过查询这 34 位作者的单位信息,发现有 16 位是期刊编辑。这 16 位编辑的文章需要从“论文数据表”中剔除出去。 另外,笔者发现,编辑所撰写的文章在论文记录的“单位”信 息上均有“本刊记者”的字样,于是笔者先查询论文记录的 “单位”字段包含“本刊记者”的记录,并对这些记录中的作 者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发现共有 40 位作者。将前后两次得到 的编辑名单加以合并,并将这些编辑发表的论文从“论文数据 表”中剔除。然后对“论文数据表”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 字段,以论文计数作为汇总方式再次进行分类汇总,并以“论 文数量”逆序排列,得到新的“作者-论文分类汇总表”,其 中数量居前 50 位的研究人员列表如表 3 所示。
2期刊被引用信息下载与整理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的专业检 索界面,编写如图 4 所示检索语句。经检索(检索时间是 2008 年 9 月 2 日下午 3 时),共得到 7927 条记录,结果如图 5 所示。
同样,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无法进 行每位研究者的被引频次求和计算,也需要将这些结果逐页 复制到 Excel 表格中,在去除标记并对一些列如“被引文献作 者”、“被引文献来源”进行分列操作后,如图 6 所示。
为方便计算,笔者将这个 Excel 表格导入到 SQL SERVER 2000 的数据库中,得到“引文数据表”,其片段如表 4 所示。
然后通过 T-SQL 语言对引文数据表进行查询分析。通过SQL SERVER 的查询分析器,可以对每位作者的“总被引频 次”、“平均被引频次”、“被引文献数”等三项指标进行 计算。经对“引文数据表”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字段, 以“被引频次”求和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接着再以 论文计数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并计算每位作者的“篇均被引频次”,最后以“总被引频次”逆序排列,得到“作者-引文分类汇总表”(这里忽略同名作者的干扰),该 表共有 4211 名作者(这里的作者指的是第一作者,下同)以 及每位作者的“被引文献数”、“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 引频次”。其中,“总被引频次”居前 50 位的研究人员列表 如表 5 所示。
3研究人员的 h 指数和 w 指数计算
按照 h 指数和 w 指数的定义,笔者利用 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编写相关算法对“引文数据表”中所有作者进行两个指数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按 h 指数逆序排列,得到“作者-h 指数-w 指数数据表”,其中 h 指数不小于 7 的作者 共有 36 位,如表 6 所示。
笔者认为,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 h 指数偏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研究选取的文献数据持续时间不长,只有 10 年,相对于一个研究人员的科研生涯还是比较短暂的;二是国 内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普遍偏低,根据张伟远(1999)的一项 比较研究[9],中国大陆地区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中,60%的文章只有 1 到 4 份参考文献,在英美两国的期刊中,60%的论文有9 份以上的参考文献,45%的论文有 20 份以上的参考文献。
前文已经提到,w 指数为 3-4 意味着这个研究者已经掌握了“科学活动的艺术”。表 6 是依据 h 指数排名得来,可能会 将一些发文量较少、然而“篇均被引用频次”却很高的作者排除在外。下面笔者再以 w 指数为条件,选取 w 指数不小于 3 的作者名单,仍然按 h 指数逆序排列,得到如表 7 所示结果。
表 7 中灰色区域部分的作者是表 1 中未曾出现的作者, 这些作者虽然较少,但论文的被引频次却很高,如 李克东教授 1998 至 2007 年间在“六大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名义 8 篇,有 5 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在 50 次以上。
4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比较
为了比较研究人员科研绩效评价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下面笔者把按照三项不同的评价指标即“论文数量”、 “总被引频次”、h指数分别得到的“作者-论文分类汇总 表”(取前 50 条记录,记为数据表 T1,其内容即文中的表 3)、 “作者-引文分类汇总表”(取前 50 条记录,记为数据表 T2, 其内容即文中的表 5)、“作者-h 指数-w 指数数据表”(取 h 指数不小于 7 的记录,记为数据表 T3,其内容即文中的表 6) 进行整合,把这三个表中所包含的所有作者的三项指标计算 出来,并对作者是否在 T1、T2、T3 等三个数据表出现加以标 识(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并按 h 指数为主关键字, “总被引频次”为次关键字,“论文数量”为第三关键字, 三个关键字均为逆序排列,得到“作者-三项指标综合数据 表”。笔者将在 T1、T2、T3 等三个数据表均出现的作者选择 出来,形成如表 8 所示的研究人员列表,共 30 位作者。笔者 将这 30 位作者界定为“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 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
关于表 8,这里需要做一些说明:
(1) 列“T1”用于表示该作者是否在数据表 T1 出现,
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列“T2”用于表示该作者是否在 数据表 T2 出现,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列“T3”用于表 示该作者是否在数据表 T3 出现,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
(2)每位作者在“作者-论文分类汇总数据表”中的排 名在列“论文数量排名”中给出,在“作者-引文分类汇总数 据表”中的排名在列“被引总频次排名”中给出。读者可以 比较表 8 中的三个不同排名以了解不同评价指标的差异。
(3) “作者单位”根据每位作者最新发表的论文的署 名单位得来。
(4) 表 8 中,有两位作者是例外,即张倩苇和胡小勇, 这两位作者由于论文数量的关系未能在 T1 中出现,但是由于 这两位作者的 h 指数较高,因此笔者仍然将这两位作者纳入 到“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 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行列。
以表 8 为基础,笔者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进一步了解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 SPSS 15.0 For Windows 的 Pearson Correlation 相关性计算方法对四项评 价指标即 h 指数、“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 被引频次”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其结果如表 9 所示。
从表 9 中我们可以看出,h 指数与其他三项指标均呈显 著的正相关,且与“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系数非常高,达 到了 0.906;论文数量与篇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系数为 0.038, 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 h 指数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h 指 数可以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当然,在使用 h 指数作 为评价指标时,仍然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指标来对具有相同 h 指 数的作者进行内部排名。
为进一步了解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科研机构的科研绩 效情况,笔者对表 8 以“作者单位”作为分类字段,以“第一 作者”计数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得到如表 10 所示结果:
如表 10 所示,上述 30 位作者中,有 7 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4 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占总人数的 36.7%,说明这两 所学校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有着较强的学术实力。
三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 h 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辅之以 w 指数,对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 1998 年至 2007 年 10 年间研 究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评价得出了“1998 至 2007 年 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 人员”,这是对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评价得出的“中 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关键学者”的一次较大调整,有助于对 当前阶段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状况有一个更为客 观的认识;并与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表明利用 h 指数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 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 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采用的科研绩 效评价方法。当然,本研究所作出的科研绩效评价结果并不 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 员科研绩效,究竟此次得出的“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 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是否客 观还需交由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广大研究人员一起来评议。
本研究所采用的论文和引文数据的持续时间只有 10 年, 这对于一个研究人员的科研生崖和研究人员 h 指数的计算都 显得过于短暂,这可以说是本研究的主要缺陷。由于国内的 期刊数据库起步较晚,许多期刊虽然创刊较早,但是期刊数 据库中的数据却只存储了近十几年的数据,而不是全部的数 据。以《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为例,两个杂 志创刊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 中所收录的这两个期刊的论文却是从 1994 年开始的。因此, 要利用 h 指数对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某一代研究人员作出 更为全面的评价,还需等待 15 到 20 年时间。
参考文献
[1] J.E. Hirsch.衡量科学家个人成就的一个量化指标[J].科学观 察,2006,(1):2-7.
[2] Henk F. Moed,刘俊婉,金碧辉. h 指数构建有创意 用于评价 要慎重[J].科学观察,2006,(1):15.
[3] Qiang Wu. The w-index: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h-index[DB/OL].省略/ftp/arxiv/papers/0805/0805.4650.pdf, 2008-9-3.>
[4]路秋丽,田雨,魏顺平.教育技术领域关键学者研究[J].电化教 育研究,2008,(8):26-31.
[5]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 来源期刊(2008-2009)学科分类[DB/OL]. [6]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 来源期刊(2006-2007)学科分类[DB/OL].
[7] 中 国知网 (CNKI). 中 国期刊 全文 数据库 [DB/OL].省略/login/autonavi.aspx?id=1, 20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