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患者安全论文

患者安全论文

时间:2022-09-09 10:31:33

患者安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防护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3]。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暗室内碰伤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1.4坠床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1.5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宣教不细致或不恰当,会给病人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因眼内惰性气体在高空中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坐飞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俯卧的姿势,在保持俯卧的同时,胸部不能长时间压迫,以防静脉回流障碍使头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缺血,导致视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没有告知患者,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2安全防护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2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内容除一般情况、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通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2.3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3.1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1)病房用防滑PVC木地板,在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单间厕所门口加防滑垫,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滑倒。(2)患者的用物整齐地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医疗器械和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绊倒患者。(3)针对老年患者视物不清,嘱其上厕所时可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呼唤器应放置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2.3.2嘱患者穿防滑鞋,衣裤宽松舒适。

2.3.3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4]向高危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低血压的相关信息,使他们了解发生性低血压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一旦出现性低血压的症状该如何处理。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指导其分几步缓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卧位,再在床上坐几分钟,再扶床头柜,拐杖等缓慢站起。嘱咐患者一旦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2.4防误食对于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均应由护工或家属喂饭,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触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应由护士检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再者喂饭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5防暗室撞伤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碰伤,我们将暗室的仪器和物品放置简洁、合理,在患者手术前先带其到暗室,熟悉暗室的设施及检查时要摆放的位置,适应暗室的环境,责任护士与患者一起熟悉病房及暗室的线路,让患者有安全感,对双眼视力障碍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在患者一览表上用红色小三角标志区别,使各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重点护理。并安排护士在暗室内搀扶患者,有效地帮助医生完成检查,在搀扶患者的时候,我们与患者面对面,护士的双手拉起患者的双手,患者向前走,护士退行,这样患者不再有踩空的感觉,到检查台前先让患者扶住凳子再协助其坐稳;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头后,另一手扶住前额,慢慢向前移,平稳地将下巴放在支架上,前额贴紧额头架,检查时嘱其不要变动头位和,以免仪器碰伤。

2.6防坠床为防止老年人或儿童发生坠床,我院专门把我科70张床更换为带护档的可调试的自动床。同时要求加强夜班护士的夜查房,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7加强眼科健康教育为落实健康教育,我们请各专业医生讲解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每个责任组有一名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对入院3天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项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评挂钩,每月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倾听患者对医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3小结

影响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这也是我们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同时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详,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第2篇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第148医院急诊科共对15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156例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32例,脑血管意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胸腹部外伤2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8例,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转运的要求

3.1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3.3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4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 改进策略 不良事件

【摘 要】回顾国外医院安全文化及其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明确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针对性地采取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改进策略,构建患者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伤害事件的发生。

医院安全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确保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广泛关注[1]。研究表明,医院安全文化与医务人员行为、患者预后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2],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其不良事件报告意愿,同时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和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再住院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安全类指标(PSIs)的发生率[3-4]和ICU患者的死亡率[5]。

然而,医疗机构要构建或改进安全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以便根据关键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而且要明确各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进而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国外医院安全文化及其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我国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及改进提供依据。

1 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全文化,使其构建或改进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国外学者[6]将安全文化的构成分为7个要素:领导、团队合作、循证实践、沟通、学习、公正、以患者为中心。

1.1 领导

领导是影响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有效的安全管理中,各个层级的领导均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管理者层级的安全管理职责详见表1。

1.2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或称团队行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为完成某项任务参与到活动中的一个动态过程,主要涉及团队结构、团队动力和团队管理3个影响因素。在各医疗区域内,团队结构因患者需求而异,患者健康问题越复杂,对团队成员间跨学科合作的要求越高。团队动力是团队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表现为协调、沟通、合作、冲突管理和决策等行为现象。团队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构成详见表2。

1.3 循证实践

医疗服务过程中, 患者安全实践(或称患者安全措施)必须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最佳实践,如标准化的流程、协议、核查表或指南等。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中心(The Agency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通过对患者安全策略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估分析,推荐医疗机构采纳并付之实践,包括10项强烈推荐措施和12项鼓励执行措施[7-8]。

1.4 沟通

沟通具有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行为控制等功能。组织中的沟通分为单向( 如书面指令) 和双向( 如面谈、电话、电子邮件)两种,区别在于双向交流能够提供反馈以确保信息被双方充分理解,将误解降到最低程度。医疗服务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上的沟通值得注意:患者交接或转科, 病历文书的记录质量, 事件报告,低层级员工的个人意见表达以及规模较大的组织内部和之间信息(如安全警告)传递障碍等。

1.5 学习

医疗机构要有效避免因医疗系统或流程缺陷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就必须从错误中学习并进行系统改进;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识别事件中的关键问题, 制定预防措施和可行性计划,形成安全报告,及时公布和反馈警示信息。教育培训至少应包括安全学、高可靠性组织、安全文化评价和系统改进等理论。此外,应能够从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鼓励安全信息分享,并且评价学习过程、考虑学习计划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1.6 公正

公正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它鼓励非惩罚性的、免责的不良事件报告环境,但需要衡量是个人责任还是系统失误。可以通过回答下面4个问题进行判断:(1)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是否是恶意的?(2)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受到酒精或药物的影响?(3)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意识到本人发生的错误?(4)类似错误是否会有两到三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发生?

1.7 以患者为中心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中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系列标准,详细阐述了患者安全目标、医疗可及性与连续性、患者与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治疗等医疗服务规范。

2 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改进策略

安全文化改进活动以医院、科室、病区或医疗团队为单位开展,可以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也可以采取由多个干预措施整合而成的一个多层面的综合干预措施。一系列改进策略被用于提升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并通过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证实其有效性。

2.1 策略一:管理者巡视

管理者巡视( E x e c u t i v e W a l kRounds,简称EWRs)是医院管理层与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识别和收集风险信息以保障患者安全的一个干预项目[9-10]。通过医院管理执行者深入科室或病区、与员工共同讨论患者安全问题、采取医疗服务改进行动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集体智慧,证实医院及管理者的患者安全承诺,进而改变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安全文化态度。

管理者巡视的频次为每周1次或每4周3次,时间30-60分钟,地点选择工作区域或会议室,由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参加。科室所有员工尽可能参加,但以自愿为原则。讨论前,管理者需要向员工明确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巡视的目的旨在构建安全文化,并保证谈话内容的保密性及免责性。讨论后,要求参加人员将讨论内容告诉本科室或病区内其他两个未参加的员工,以此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有效执行管理者巡视需7个步骤[9]:(1)准备。确保管理者的承诺和定期参与,以及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资源保障;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具体的时间表和反馈机制。(2)进度。预先制定管理者安全巡视时间表,协调管理者及其执行团队、支持患者安全的员工和其他参与者的时间。(3)执行巡视。确定会议地点、会议内容(应包括开场白和结束语)以及一系列特定问题。(4)追踪。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收集、跟踪和排序流程。(5)报告。与多学科委员会分享巡视数据资料,将改进项目分配给管理部门。(6)反馈。将结果和改进措施以清晰的表格形式反馈给参与安全巡视的管理委员会和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7)测评。评价安全巡视对于提高组织文化的有效性。

2.2 策略二:结构化培训项目结构化教育培训( S t r u c t u r e dEducational Intervention)项目[10]基于有效人为因素培训的4个关键原则:入门培训、行为内化、反复强化、数据驱动改进。以手术室这一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多科合作密切的特殊区域为例,从3个方面开展培训:连续规范化教育、团队自我评估(Team Self-Review,简称TSR)的理论与实践、接近错误事件报告的理论与实践。

2.2.1 连续规范化教育围绕影响患者安全的非技术因素(或人为因素)这一主题,以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的形式开展,用于提升医疗服务提供者对于人为因素在影响手术室患者安全方面的理论认知水平。

2.2.2 “团队自我评估”系统涉及术前准备介绍和术后总结两个方面。术前准备介绍通常包括专业化外科手术排序、设备核查、患者名单、潜在技术障碍及人员因素(如团队在理解沟通上的准备)等方面内容。术后总结是由团队中任一成员发起的小型团队评价活动,主要反馈非技术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同时上报给研究组用于分析“团队自我评估”方法的成功经验和任务完成状况,通过简讯形式反馈给所有手术室员工和管理层。可以利用录像带记录一天的工作实践,再以回放的形式刺激回忆、增强术后总结效果。

2.2.3 接近错误事件报告要求手术室员工以书面形式报告接近错误事件而非引起伤害的事件,经过专业分析,为改进提供依据,结果反馈给员工审议并采取行动。

2.3 策略三:结构化学科间会谈模式

结构化学科间会谈模式[11](StructuredInter-Disciplinary Round,简称SIDR),是一个将结构化交流工具与学科间常规会议相结合的安全改进策略,用于加强病区医护团队在制定诊疗计划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一个由病区医师、护士、药师和社会工作者以及病历管理者组成的工作组,共同确定SIDR实施的最优时间、地点、频次以及结构化交流工具的内容,确保重要的患者诊疗计划得到讨论。如,按照工作组推荐,SIDR每天上午11:00在护士工作站开展,持续30-40分钟,由一名病区医疗管理者和一名护理管理者共同执行巡视,病区所有住院医师、护士、药师、社会工作者、病案管理者参加。结构化交流工具应用于病区内所有24小时内新入院患者,其他患者也需讨论,但不采用结构化表格。结构化交流工具表应包含的内容见表3。

2.4 策略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Crew ResourceMa n a g e m e n t,简称CR M)[ 1 2 ]用于培训和提高组织人员的沟通、领导、人际关系、矛盾化解等团队交流与协作行为技能。通过沟通技能的培训,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实现合作的最大化、失误的最小化。C R M 培训适用于所有高风险临床科室,外科系统通常会选择技术相对稳定、风险相对较低、时间固定在60-90分钟之间的常见手术开展模拟培训,共分为3个阶段,详见表4。

2.5 策略五:三位一体最佳患者安全项目

三位一体最佳患者安全项目(theTriad for Optimal Patient Safety project,简称TOPS)[13]通过开展多学科团队培训、构建以病区为基础的安全团队、患者参与团队工作并评价安全活动效果等措施改进病区的安全文化。对病区护理人员、医师、药师及其他员工开展多学科团队培训,内容包括(1)专家介绍安全文化及其现状;(2)播放医疗伤害事件的视频,围绕“个人行为和医疗系统如何造成医疗错误的发生”展开讨论;(3)以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介绍团队合作行为和沟通技能;(4)模拟临床场景,小组角色扮演,新技能实践及参与多学科间对话;(5)以对课程学习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讨论结束本阶段培训。

培训完成后,构建一支优秀的多学科病区安全团队,即三位一体病区安全团队(Triad Unit Safety Teams,简称TrUSTs),旨在加强、维持并扩展TOPS培训学习,围绕病区患者安全问题开发跨学科合作的新机制。TrUSTs按医院区域划分,其核心功能是识别和捕获员工通过网络、纸质或口头报告的以病区为单位的安全问题,采取直接的行动或政策建议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智囊团分析质量和安全改进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榜样。此外,TrUSTs组织和传递患者安全教育活动,包括大型多学科会议和小组技能课程,以加强团队合作行为和沟通技巧。

患者以个人目标的形式参与项目,护理人员与病区内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讨论和确定他们的目标,并记录在每间病房的空白板上,呈现给所有的医疗服务提供者。

第4篇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以及临床应对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以来,在我院脑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他们进行平均组别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60例。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安全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对比、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以及效果。结果:临床对比统计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为患者因素(19.17%)、护士因素(24.17%)、医院管理(15.83%)以及用药不当(7.5%)。经过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67%),两组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与护士、患者、医院管理以及用药管理有关,经过安全管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消除安全隐患因素,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

脑外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是造成临床护理事故的重要诱因,也是现代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本文就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之间,在我院脑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以来,脑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年龄20岁~79岁,平均(49.4±5.3)岁;女性52例,男性68例。将12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平均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即给予患者一般性的脑外科临床护理。

1.2.2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具体为:①护士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护理培训,增加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护理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②患者方面,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安全防护,加强基础护理,并予以全面性对的心理护理等;③管理方面,医院要加强对脑外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建立和管理,将安全管理纳入到日常护理考评中来,并重点加强对药物使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

经过临床调查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均主要为护士因素(23.33%,25.0%),其次为患者因素(21.67%,16.67%),医院管理(15.0%,16.67%)以及用药不当(8.33%,6.67%)。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性不大,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71.67%,93.33%)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医院就诊时对其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3]。这其中,由于脑外科患者大多属于危重症患者,且病情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及事故,造成护患纠纷,给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带来较大的影响[4-5]。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脑外科护理的安全防范工作。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随机选取的120例脑外科患者的主要安全隐患因素为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以及用药不当。经过临床干预后,采用安全管理护理的患者,其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71.67%),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脑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和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晶晶 单位: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芬.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3):390-391.

[2]吕佳.探讨脑外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259+263.

[3]何慧.探讨脑外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339+342.

第5篇

【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8-02

本文对5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将我院肿瘤科于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56例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未实施护理安全问题对策前的28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跨度47.4-74.2岁,平均年龄为(50.1±8.3)岁。将实施了化疗安全问题对策的28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实验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跨度46.9-74.1岁,平均年龄为(50.2±7.7)岁。两组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我们将我科肿瘤科于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56例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未实施护理安全问题对策前的28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了化疗安全问题对策的28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实验组。总结观察未实施护理安全问题对策前出现的相关问题,对比实施护理安全对策后两组患者的相关问题出现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等情况。以此来具体明晰我科所总结的化疗护理安全问题对策的实用价值。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对56例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相关问题出现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数据的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在本文研究中以P

3 讨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都会应用化学疗法【1-2】。化学疗法的效果虽然较好,但是这些药物也会伤害我们正常的细胞,降低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我们要重视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进好辅助作用。针对肿瘤患者化疗护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如剂量偏差、种类偏差、同病室患者用药错误、忽视医嘱、药物产生副作用时护理不及时等等。施行了如下措施:1.加强护理安全监控。这项措施我们主要针对剂量偏差、种类偏差、同病室患者用药错误这些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只一位护士单独负责多个病人,在每次出药、用药时,均由两名护理,对药品种类、数量进行检查、记录。护士长适时巡查各病房患者用药情况【3】。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素养。此项措施主要针对忽视医嘱、药物产生副作用时护理不及时的问题。针对我院肿瘤科室经常使用的药物,举办相关副作用、不良发应讲座。具体讲授不同不良反应发生后,可采取的护理措施。同时护士长也要通过正式会议与日常例会,强调护理纪律。叮嘱相关护理人员要重视主治医生所做的用药注意事项等。3.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也针对药物产生副作用时护理不及时的问题。因为通常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前,患者常会有一定的预先反应,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教授患者相关自查方法,以更好的杜绝紧急情况发生【4-5】。

我科实施化疗护理安全问题对策后,这些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为(94.21±2.42)分,对照组为(74.45±7.12)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陈海蒂,黄敏,袁德芳. 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 四川肿瘤防治,2005,04:281-282,288.

[2] 王敏,崔江河,隗荷婷,李少华. 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177-178.

[3] 王文慧. 肿瘤患者化疗护理潜在问题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8.

第6篇

【摘要】随着病人法律意识及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越来越得到临床重视。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ICU医疗护理活动较为复杂,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较多,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ICU护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对策,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

缺陷或死亡[1]。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风险最高的科室,任何一个护理工作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增强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现结合我院ICU的护理工作实践,分析护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1护理安全产生原因

1.1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护理管理的监控仅通过考核方式进行,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监控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直接造成了护理安全隐患[2]。

1.2护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之余,不注重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护理安全隐患意识较差,无法积极主动的前瞻性预见护理安全隐患。在与患者沟通、救治患者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工作方面没有把法律意识贯穿到其中,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3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护士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护理差错的最大隐患。ICU病人病情重,临床诊疗较为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多数护理人员由于任务繁重而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未能严格执行 “三查七对”的护理原则,使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难以避免,增加了护理风险。

1.4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随着ICU新技术、新项目、新仪器的大量引进和开展,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增高,对护理操作技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若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3],就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无法胜任发杂、精细的护理工作,将对护理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

1.5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部分护理人员在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不注重沟通技巧,言语过于冷漠,增加了患者的不信任感。沟通过程中没有耐心的将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告知患者,导致护患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患者未能得到有关治疗的信息,使得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增大。

1.6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ICU护理工作忙繁重易导致护理人员临时医嘱出现漏签、补签,甚至在执行医嘱时出现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加之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某些医学术语的措词及描述不够精确,会造成原始法律依据留下安全隐患。

2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2.1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感

管理层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并配套制定各种监督奖惩制度,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在护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保证护理安全。同时,制定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创建护理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及处理能力。

2.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定期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安全管理知识,树立高度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4]。通过讨论会或座谈会等形式,对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控制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应聘请专业人员对护士进行法律教育,讲解护理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避免触犯法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加强技能操作水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水平培训是维护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识、护理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以及护理操作等。其次,定期开展ICU最新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讲座。再次,通过举办技能操作大赛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将年轻护士派至医疗水平较好的医院进修,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2.4掌握沟通技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应注重沟通技巧,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交谈中要注意礼貌用语,以微笑面对患者,尽量使用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耐心的想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进展和相关的治疗方案,消除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2.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避免医疗纠纷

护理人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保全意识,对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管理进行认真学习,并在护理工作实践中严格执行。保证护理文书书写的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5],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结语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必备条件,是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ICU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及护理安全意识,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6],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新,唐文凤. ICU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82-83.

[2] 詹渭娟.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88-89.

[3] 于慧,宋敏. ICU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4):343-344.

[4] 杨红伟. ICU护理安全的隐患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06-2607.

[5] 陈明芬.对ICU护理安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1,(7):3042-3043.

第7篇

【关键词】住院患者、人文关怀、护理

人文关怀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需要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对患者人权和人格的重视[1]。现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住在我院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住在我院50例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心脏病6例,慢性肺疾病4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5例,患者年龄在42~85岁,平均年龄59.7岁;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心脏病6例,慢性肺疾病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患者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62.3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采取的措施:①提供贴心帮助,架起沟通桥梁:(1)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安静的修养环境(2)生活用物送至患者床边(3)每日送水和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进食(4)对行动困难、创伤较重、老年和儿童患者,安排专人进行生活照料②提供心理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反应予以积极关注:(1)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尊重、真诚、关心接纳的态度对待患者,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2)鼓励倾诉鼓励患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认真、耐心倾听患者讲述。(3)提供心理知识宣教帮助患者从认识上和情感上消化不良内心感受,进而获得正确的应对方法。③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从人文关怀的要求,根据患者生理与心理特点布置病区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墙上悬挂以自然景色为主壁画,画面温和宁静,使老人心情愉悦。被褥、窗帘以温馨的绿色为主,消除恐惧心理,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要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2]。

1.3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法,P

2结果

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发生跌倒、烫伤1例,走失、吃错药、坠床1例,安全意外发生率为8.0%;观察组除1例发生烫伤外,坠床、输液过快引发的状况、走失、吃错药等情况均没有发生,安全意外发生率为4.0%。可以发现,对照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此外,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2.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0%,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一般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对照组 25 2(8.0) 5(20.0) 8(72.0)

观察组 25 1(4.0) 1(4.0) 23(92.0)

注:x2=61.44,P

3讨论

影响住院患者的安全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防范。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保持健康的一种过程;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其目的是帮助他人达到心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3,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需要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护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是护理工作精益求精的体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可有效降低安全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2] 梁立.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J].护理和康复,2006,5(1):3-5.

[3] 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144.

[4] 曹和安,周乐山,朱念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护理理论相容性刍议[J].杂志,2003,20(4):84-85.

第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我院护理工作者要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和最基本的是要有效防止各类护理差错的发生。如何做好安全护理管理,有效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已经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现实课题。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现对五官科病房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缺陷问题介绍如下:

1护理安全缺陷环节

1.1入院护理时对患者的安全问题评估不足。患者的入院介绍流于形式,对患者疾病程度带来的安全问题评估不足。如喉部肿瘤病人入院评估,忽视肿瘤对患者吞咽的影响,使患者进食团状食物时,出现喉阻塞危象;对青光眼患者的入院评估仅重视眼压高出现的临床表现,而忽视青光眼患者视野小而且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1.2术前护理指导存在片面性。术前指导过分强调术前常规的注意事项,忽略病人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对可能造成生理功能缺失的癌症手术;如全喉切除、颜面部肿瘤、眼球摘除等患者,对其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不足,加重患者恐惧和悲观情绪;再如,术前指导忽略病人家属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患者术后家属多,劝阻无效且患者与护理人员工作配合困难,如气管切开病人室内环境整洁度得不到保障,会影响患者康复与治疗。

1.3护理操作过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保护措施不得力。在为患者进行专科护理操作时,工作态度不严谨造成护理缺陷。如为眼科术前病人剪睫毛,用眼膏涂小剪刀时,随手取用,使阿托品眼膏接触患者眼睑皮肤,造成患者瞳孔散大,如果是青光眼手术患者,只能停止手术。操作过程忽视患者安全配合,保护措施不得力。如冲洗泪道时,忽视患者坐姿及安全,造成泪道冲洗过程眼部误伤。如果是眼科视力障碍患者极容易造成食管或气管异物。再如给患者点眼药水时,忽视棉球的无菌状态,可能造成眼部感染。

1.4医疗行为不规范,引发护理环节安全缺陷。医疗用药不规范,频繁更换抗生素,不问过敏史,医嘱常规进行青霉素皮试,若护士机械执行医嘱,就会引发医疗事故。医嘱单书写的药名、剂量与电脑录入中的不符;手术病人术前医嘱没有停,术后重复开出医嘱,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出现双倍剂量,若护士责任心不强,同样会引发医疗事故。

2原因分析

2.1护士法律意识、职业风险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思维习惯和视野,形成“在医言医”不问其他。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从业人员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预防意识不强,缺乏预见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

2.2缺乏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五官科护理在课堂学习中不是护理学的主课,未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临床护士专科业务知识较为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专科操作技能不娴熟,易导致操作失误;随着专科新技术的开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2.3责任心不强,机械地执行医嘱,不严格落实操作规程,护士的工作是正确执行医嘱并已形成习惯,而没有深究医嘱是否正确及执行医嘱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当前医药市场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同一种的药品有几种不同的药名;发音相同的药品,其药理作用也许恰恰相反;不同的厂家药品剂量不同;一个医院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段,有多个厂家药品中标,临床医生用药开医嘱时及电脑录入时常有出错。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3管理与对策

3.1提高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加强法律知识教育。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除了经常性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护理缺陷案例讨论外,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教育应从学校抓起,加强护生的职业法律意识教育。岗前培训内容中增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举行医疗护理过失案例和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案例的专题讨论,使护理人员对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有深刻认识,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3.2重视医疗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是不可分的,从整体质量高度加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全面管理。要强调护士首先必须执行正确的医嘱,只有医嘱正确了,才能正确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工作零事故,才能保证医护工作的安全有效。

3.3重视护士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加强护士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考核的力度,我们采取每月一疾病护理专题,从疾病的发生到病人的入院评估、围术期护理、护理过程可能发生的疾病危像及易产生的护理缺陷、疾病各个阶段和护理环节进行学习,充分讨论,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每月末再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

3.4护理管理者要重视细节管理。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1]。护士长应当熟悉自己所在病区的专科特点以及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应当明确对病人护理的过程,如患者的特殊点、该疾病阶段或护理环节中易出现的薄弱点,进行细节管理。在日常护理工作制度检查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患者安全。

3.5加强护理安全预警制度的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制度的建立,重在落实。每个病区设立护理安全预警制度,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掌握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处理流程。从对患者的入院介绍开始,就应重视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杜绝产生由患者或家属违反住院安全制度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认真评估每个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记录护理病程。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如盲人、孤寡老人,必须记录在病区护理记事本内,班班交接。病区除设立责任护士外,同时应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员,由护师以上人员承担,对病区所有护理工作进行模块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有责。

第9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55-01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法制观念不断的增强,以及文明维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文就对我院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现状进行了分析。

1 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因素指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语和行为也直接影响到护理安全。

1.2 技术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护理缺乏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从而发生事故。

1.3 责任性因素

责任性因素指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办事,甚至,对患者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1)医嘱转抄及核对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漏执行医嘱或错误执行医嘱。(2)口服药错误,如青霉素过敏患者,发口服药时不按要求问过敏史,造成青霉素过敏发生;临时口服药从药房取回后,发药时不交代服法,患者多服、少服或漏服;降压、降糖药、通便药、地高辛等特殊药未交代注意事项,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肌注错误:如将若干个患者的治疗单抄在一张纸上,上下二人的药看错;患者睡觉时注射,因突然叫醒而误听名字,核对出错。(4)运输过程中:患者外出检查,推车护栏不拉起,推患者上下坡时,动作粗暴可致患者摔下;使用约束带时神经受压,致肢体功能障碍等。

1.4 其他因素院内感染方面,如医护人员手的消毒不到位,常用的听诊器、血压计等受到血液、体液污染而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造成院内感染,也是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大理石地面光滑,患者易跌倒造成骨折。

2 加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函授,撰写论文、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对新毕业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理论、操作考试。请技术尖子来传授护理经验和技术。

2.2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与护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来弥补目前护士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2.3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在护患沟通交流时,应了解患者的职业、社会地位及家庭背影及风俗习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病而异地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要多为患者着想,采取各种形式与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降低护患间交流障碍的发生,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倾听患者心声,提升服务水平,患者住院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同情和照顾,因而应注重情感治疗,人性化护理,倡导心理护理模式,要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护理。还要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放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的自防自护能力。

2.4加强监督检查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性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这些关键问题处理好了对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非常重要,也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3小结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通过严于防范,消灭不安全的隐患在萌芽中,在护理实践中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必须担负起法律责任,有效地保护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曾静 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内蒙古中医药 2011,(16)

[2] 侯玲玲 浅谈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中国医学创新 2010,(3)

[3] 雒生梅 高成萍 刘燕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甘肃中医 2010,(8)

第10篇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安全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标识护理。对两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干预前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2.3±0.8)分,与对照组的(2.2±0.9)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4.0±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2)分(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护理,可显著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关键词:护理标识;泌尿外科;安全护理;应用

护理标识方便了医院的管理,方便了医务人员、患者获得警示信息,有效保障了患者的临床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1]。护理复杂、管道多、护理风险高是泌尿外科患者护理的主要特点,用不同颜色的标识及不同的图案、文字、标记来标识相关的信息,对保障泌尿外科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为了明确护理标识在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特以12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3~64岁,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18例,前列腺增生15例,肾结石7例,膀胱结石2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5岁,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17例,前列腺增生16例,肾结石8例,膀胱结石19例。对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

组行常规的安全护理,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状态、体温等进行24监测,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并做好交接班。加强引流管管理,避免弯折,确保干燥卫生,及时更换敷药。注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做好紧急处理预案。行常规的康复锻炼和饮食指导,督促患者及家属认真执行。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安全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标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床头卡标识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时能迅速了解和识别患者的信息,患者及家属能准确掌握主管护师和医师,应在患者入院安排好床位后,立刻在床头的醒目位置摆放床头卡,在床头卡上详情标注患者的入院日期、性别、姓名、年龄、住院号及主管护师和医师。为了避免出现身份识别混乱的情况,在患者出院或倒床时,应立刻撤掉或更换床头卡。

1.2.2护理级别标识

制定一整套的护理级别标识方法,不同病情的患者,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及标签,比如病危的患者,在腕带上贴病危红色标识,药物过敏史患者,腕带,床头及病历上贴红色药物过敏史标签,并注明何种药物过敏,出入量用蓝色标识。

1.2.3输血标识

病情危重的泌尿外科患者,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输血,因此这类患者应佩戴输血标识,标识出患者的血型,方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进行输血。输血标识应放在医护人员容易发现的地方,以方便核对。

1.2.4导管安全标识

治疗期间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有创性置管是泌尿外科疾病的特点,因此应对众多的导管进行标识,上面详细介绍导管的名称、深度、置管及下次更换导管的时间,且不同安全系数的导管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安全系数越低,越注重导管的护理和管理,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1.2.5药物安全标识

在护理服务中用不同的方式标识不同类型的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比如杜冷丁、吗啡等药物贴红色高危药物标签,并双层加锁,钥匙由双人各保管一把;化疗药物用红色塑料袋包裹,并注明“高危药物”;氯化钾用红色标签标识,并注明“严禁静脉注射”。标识药物的用法、储存注意事项、药物药理作用,可有效保障用药安全。

1.3观察指标

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期间统计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引流管异常、压疮、药物差错、跌倒和坠床等。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三个等级: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依从性调查问卷来调查患者的依从性,满分5分,得分越高,患者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检验。患者依从性评分用均数±平方差标识,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依从性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护理标识是安全护理的常见工具之一,随着安全护理理念的发展及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安全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安全护理对护理标识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安全标识的应用,使得护理工作能安全快速地得到落实,既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在护理服务中,对于患者使用的设备、药物等相关信息用不同颜色的标识、不同的图案及文字进行安全级别的区分及记录,这是的安全护理工作更为有序地开展,减少了不安全时间的发生。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提示护理标识能降低不安全时间的发生率,与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护理标识应用后,不安全事件少了,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提示护理标识能提升护理满意度,与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护理标识的应用,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感,这有利于提升患者配合度。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前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2.3±0.8)分与对照组的(2.2±0.9)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4.0±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2)分(P<0.05)。提示标识护理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与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

参考文献

[1]许思怡,蒙小琴,邓琴,等.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18):2807-2808.

[2]卢艳梅.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251-252.

[3]刘海姣,刘秀松,程荣,等.护理标识在泌尿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20):227-228.

[4]侍丽红.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94-95.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患者安全文化;影响

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医院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有研究显示[1],全国有将近10万人每年因医疗差错造成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如何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整体患者安全文化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环、品管圈等医疗工作质量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70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每个部门至少5名职工,ICU、手术室、麻醉科、急诊科部分人员7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职工均符合下列纳入标准:①均从业2年以上;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前未曾接触过此模式;③积极配合医院管理安排。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不能快速接受新事物者;③不能完成本研究者。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5.33±5.34)岁;医疗人员20名,护理人员45名,医院管理人员5名;直接接触患者职工46名,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24名。1.2方法于2015年3月在医院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按照PDCA原则,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改善我院医护工作质量安全相关制度流程。①成立专家小组。选取我院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以及管理人员成立专家小组,评价现有管理模式的缺点及不足,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患者安全文化意识为目的,以全面、全程、全员参与为特点,探寻临床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案,综合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制定新型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②实施与改进。根据新型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相关计划,由专家小组对临床护理以及医疗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考核通过后将其投入到医院工作的临床应用中,定期使用《中国医院评审实务》表6-21《医院安全文化调查表》[2]进行调查,比较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前后患者安全文化状况,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的认知情况,发现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原因,寻找薄弱点,并进行再次完善,积极探索改善职工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方法。1.3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国医院评审实务》表6-21《医院安全文化调查表》进行判定。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前以及管理模式干预2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前后医院安全文化调查量表各维度的结果,每个维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职工安全文化意识越好。②对所有职工进行关于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结果的问卷调查,此问卷共100分,80分以上者即为合格;统计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职工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前后的认知情况合格例数,并进行分析.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情况对比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干预后职工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2.2干预前后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对比直接和非直接接触患者的职工全面质量管理干预后安全文化认知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3讨论

患者安全文化近年来被医院所重视,其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3]。积极的安全文化有利于提高患者就诊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医院诚信度,促进医患以及护患和谐。相关研究显示[4],受医改以及医疗服务透明度增加的影响,患者对医院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医疗工作管理模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以及治疗水平势在必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通过设立专业小组,以提高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患者安全文化意识为目的,对常规管理模式进行评价,寻找常规管理模式中的安全隐患,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立改善方案并予以实施[5]。此管理模式注重医护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识,鼓励报告错误,要求医护人员以及高层领导的全面、全程、全员参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后职工安全文化意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这说明此种模式可有效提高医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按照改善方案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临床安全隐患,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对错误及时报告。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利于对临床医疗差错进行收集,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并反馈于专家小组进行改进。科室内相互监督与合作,及时完成任务,设立多种安检程序,共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医院职工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识,减少医疗差错,进一步推动患者安全意识建设,促进医患以及护患和谐。但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例数过少,受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以及研究方法等条件限制,依旧存在诸多不足,还需以后加大例数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永强.山西某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2):1838-1840.

[2]张靖婧,焦明丽,刘鹤,等.中文版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表条目的初步筛选[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40-43.

[3]宋丽萍,程燕,马静.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66-67、73.

[4]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3,19(11):48-51.

第12篇

关键词:需要层次论;乳腺癌;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20 例乳腺癌患者,于2014 年1月~2015 年6 月收住我科,均为女性,年龄27~76 岁,平均51.5 岁。文化程度:文盲4 例、中小学11 例、大中专(包括高中)5 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12 例、扩大根治术3 例、乳腺癌根治术5 例。患者术后全部给予化疗,9 例患者配合放疗。

2 护理方法

2.1全面评估 乳腺癌患者因性格特征、文化层次、年龄等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以及对手术的期望值等也会有相应的不同,特别是对高层次需要的渴望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护士得明白患者的身体情况,还要关注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动态地、全面地进行预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要,实施个性化护理。

2.2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2.2.1生理的需要 生理需求是指人们对食物,空气,水,和休息的需要,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人类需求。早期患者术后护理重点是满足生理需要。患者麻醉后,手术创伤,如压力、切口渗出和不稳定生命体征可以危及生命,术后禁食,引流管放置、切口疼痛,肢体制动患者舒适度降低,护士应加强监督,并观察疾病,并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患侧上肢屈臂内收姿势制动,正确评估切口疼痛程度、饮食指导,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觉,安慰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安静和舒适的医院环境,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1]。

2.2.2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床边会放置监护仪、吸引器等各种监护抢救设备,这些物品的存在和身体的不适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缺少安全感,这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解使用仪器的目的、必要性。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与患者做好解释,更换敷料及引流装置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感染;要循序渐进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放疗时要尽量减少身体不必要的暴露,局部皮肤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清洗;化疗时应做好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注意用药反应,对于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者须行保护性隔离;对需要向其隐瞒病情的个别患者,医务人员应做好保密工作,言谈中不要轻易泄露。护理人员应学会及时正确地评估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积极加以防范,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2]。

2.2.3爱与归属的需要 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是指个体需要家庭,组织的需求和群体认同,希望爱与被爱。通过深度访谈,发现有2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有焦虑心理,身体的改变他们产生了自卑,担忧外界尤其是爱人的异常相待,此刻他们是最需要情感是得到家庭,朋友理解,关心和照顾,护士调动各种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感到生活的希望。先与患者的沟通,特别是与患者丈夫沟通,鼓励其对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协助患者接受外表的变化,亲戚和朋友的关怀可以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和友谊。此外,从工作单位领导、同事的关心问候,可以使患者建立社会归属感。安排在接触相同的乳腺癌患者切除后,患者之间的对话,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也有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心理。

2.2.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与被他人尊重,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乳腺癌根治术对形体破坏大,患者常为失去女性性征而产生自卑、焦虑心理,对外人如何看待自己很敏感,自尊心特别容易受伤害,多数患者不愿在人前谈论病情,护士工作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不在其他人面前谈论,不耳语,应保持真诚的态度,尊重患者。术后2~3d开始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应该耐心解释患者的功能锻炼对未来提高生活的质量的重要性,与患者制定康复计划,鼓励患者有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可以提高生存的质量。对于身体外观缺陷,指导患者佩戴义乳或特殊的胸罩来弥补,条件允许可经过整形和手术重建达到美容的效果。此外,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赢得别人的尊重[3]。

2.2.5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是需要努力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这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和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年龄越小,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患者,越渴望高级需要。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难满足的,许多患者常为此陷入失落沮丧甚至悲观绝望中,这种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健康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能力,战胜疾病,为自我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

3 讨论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虽然有高、低层次之分,但不是绝对固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需要占主要地位,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并未消失,护理的功能是切实保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乳腺癌患者术后各个阶段存在多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要求护士必须认真观察、耐心与患者沟通,及时合理地给予心理支持,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患者积极愉快的情绪,使她们能战胜困难、珍惜生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俞义益.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的心理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