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5:2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比较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概念混淆,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各的优势,只有将两者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相互补充运用,才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是培养开展外贸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创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运用举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部分讲解得清楚透彻,也要较多采用案例进行训练,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外贸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概念混淆,误将举例教学法当作案例教学法来用,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塑造。
一、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个专业术语、某项国际惯例的规定,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解说,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便是举例教学法。可见,举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配合对学科内容的教学,通过举例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举例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而所举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且该事例的涵盖面一般较狭隘。
而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二、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师不容易教,学生更不容易学。学生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每一个相关规定的真正领会,都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多方面努力。若教师将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用现实的事例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便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若仅靠举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从大量的国际经贸实践中选取一些鲜活案例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案例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意见的方式,将某项实际业务中所有环节进行全盘考虑,系统安排,从而将平时学到的零散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举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举例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被使用的频率最高。为了搞好举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教师应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技艺,以及深入浅出的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列举的事例要典型、新颖、通俗有趣、灵活多样,这样便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从而生动、活泼、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举例教学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撰写备课笔记。用哪些事例?用在哪里?怎么用?都要充分考虑,细致安排,使得课堂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每个业务环节的要领。
2.授课环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益。发挥举例教学的激活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是在导入新课时举例。通过举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起到统领整个课堂语言的作用;(2)是在讲解具体问题时举例。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业务环节中的专业问题,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3)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举例。通过举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课后巩固环节。一节课结束后,所学的内容如何巩固呢?举例教学法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实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见闻中列举实例,通过寻找实例,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写分析报告。根据教师举出的实例,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报告,提高分析、应用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港口、集装箱堆场,走访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延伸课堂教学,用实例强化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后,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而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3)教师案例备课和学生案例预习。一方面,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要备好案例课,包括任务布置,时间控制,提示的信息和对案例的评析等;另一方面,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课堂实施阶段:(1)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2)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3.总结述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可由教师总结,也可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讲解方面,举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趋势的案例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对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翁爱祥俞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2):35-36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一、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分析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三、结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1
一、过程体裁教学法简介
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最早是由英国的Stirling大学的Richard Badger和Goodlish White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综合写作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这三种写作教学法各自的优点,同时能有意识地克服和规避各自方法的不足。过程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素。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基于资源整合互动策略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Go For It(人教版)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学会语言。单元话题写作是基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使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写作。而这个话题通常与阅读材料section A 3a或section B 2b的文章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阅读课和写作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将阅读作为写作创设的具体情境,并在写作中将阅读材料作为一个体裁的文章在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上作进一步的深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将过程体裁教学法分为课前准备阶段、阅读文章阶段、话题写作阶段和批改总结阶段。
1. 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研究阅读材料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2b的文章和单元话题写作要求。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背景语言为依托,通过改变作文材料,达到促进学生对单元目标语言进行再理解、内化提取和综合运用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阅读文章阶段。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模仿写作的过程,我们的学生是通过模仿培养写作技能的。教师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先见森林后见木的阅读方式,首先通过阅读揣摩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领悟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采取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明白组句成章的各种原则,进而增加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角度上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将来的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
3. 话题写作阶段。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从词汇、句型到篇章结构的框架,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将它们对某一体裁的认识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
4. 批改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是在课堂进行或是放到课后进行。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收集、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及时评价,从而使教、学双方得到过程体裁教学中的第一手反馈信息。
三、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clothes.”单元写作为例,将Section B 2a-2e的阅读材料和3a-3b的写作任务结合起来探析过程体裁教学法。这也是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规范地进行议论文写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Unit 7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ection B的阅读语篇介绍了一个叫刘宇的男孩,他希望实现自己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梦想,为此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第一段提出话题(topic),第二段和第四段是父母的观点和理由,第三段和第五段是刘宇的观点和理由。整篇文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Section B3a-3b是写作板块。3a以表格形式提供给了写作大纲,要求学生列出不赞成的规定、不同意的理由以及修改建议。3b则提供了写作支架,增加过渡性语言,帮助学生使用合理的语言表达,写出完整的文章。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如果要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完成这两大部分的教学,难点是:(1)如何使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式;(2)如何使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使用恰当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或句式;(3)如何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
2. 阅读文章阶段
在阅读文章的处理上,笔者采用“Top-down”即“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
Activity 1: Read the title
(After a short warming-up activity, ask Ss to read the title.)
T: What’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Ss: The article is titled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T: Well,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S1: The writer may have problems in making his decisions.
S2: Someone may not agree with the writer.
S3:...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话题,揣摩作者的意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心理特征。
Activity 2: Read and Answer
(Ask the Ss to divide the article into some parts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 Could you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article? By the way, where can we usually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an article?
Ss: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 Are you sure that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e topic sentence?
S1: No. I think it is “Teenagers often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T: I am sorry it is not the right one.
S2: Do you agree?
T: What do you agree?
S2: Do you agree that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主题句,但应根据前一句补充同意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主题句,引导学生探索议论文的模式。议论文的模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说开篇第一句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主题句。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主题句与文章标题也是相互呼应的。
Part 2: Find Liu Yu’s and his parents’ opinion and reasons
笔者在这个环节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o gives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2. In which paragraphs can we find their opinions and reasons? 学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紧接着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以“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为例:
T: What do Liu Yu’s parents think?
S1: They don’t allow Liu Yu to train so much and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T:How do you know Liu’s parents d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S2: In paragraph 2, there is a sentence, “However, his parents won’t allow him to train so much”. (引导学生寻找过渡句。)
T: Why don’t they allow Liu Yu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running star?
(板书The first reason is that...,引导学生使用具有连接作用的句型)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颇费了点时间寻找到了四个理由。笔者将四个理由的句式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利用幻灯片上的词汇和句式复述“Liu Yu’s parents’ opinions and reasons”。并且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摘录学生使用的连词。“Liu Yu’s opinion and reasons”部分的操作基本一致。
设计意图: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议论文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结论。这篇阅读材料不属于典型的议论文结构。为了更有利于后面进行的写作教学,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了灵活处理,通过表格的形式提炼文章,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给出自己的理由。并且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使用。
3. 话题写作阶段
Section B 3a提供了单元写作话题,即父母制定了家规“can’t play computer games”和“can’t watch TV”,3b提供了写作支架。笔者认为在写作支架的搭建上可以借鉴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句式和词汇。为此,笔者重新设计了写作材料。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Well,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in talking about Liu Yu’s family rule. And suppose you have a family rule. Your parents don’t allow you to watch TV because they hope that you can enter a good high school. Now look here.(呈现幻灯片上的材料作文)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you going to writ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in each paragraph?”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板书把作文的整体结构呈现在黑板上。
第二步:“In which sentence do we usually give opinions in each paragraph?”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已经知道在议论文这样的体裁中,通常是开篇就会明确地给出观点。答案无疑是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topic sentence”。笔者继续追问,“What is your topic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和“What reasons may your parents have?”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主题句和学生要用到的词汇、句式写到黑板上。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操作步骤相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生成的黑板板书内容。(内容略)
第三步:“Wow, we can see so many reasons in each column. How can we put these reasons together?”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总结这篇作文会用到的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汇和句型。如下:
第1组:first/firstly, second/secondly, then, finally/at last/in the end...
第2组:also, besides, what’s more/worse, moreover, in addition, more importantly, by the way, one more thing...
第3组: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 The (上接第112页)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
第四步:呈现文章所有信息,并强调可以适当增加上课的内容。
4. 批改总结阶段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采用的是课后教师批改的方式。从开始实践过程体裁教学法以来,笔者都要求学生要将写作课中的关键词与句型记在笔记上,并切实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把课堂上出现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用起来。所以,笔者的作文批改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1)坚持给学生作文纠错;(2)学生的主要信息采用打勾的方式检查;(3)用得好的词和句子用波浪纹和五角星。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写作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了收集,佳句后面署上学生的名字,并且用幻灯片的方式在黑板进行了投影。
在作文讲评结束后,学生需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笔者也对二次修改的作了批改。
四、结束语
一、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实践操作,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所用的案例应当以教学任务以及目标作为根据,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来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建立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建立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得到更多更好的动作操作机会,并且还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运用案列教学的关键,学生的是否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1]。例如,老师在讲解word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依据教材上的小案例,设计出一个毕业论文的案例,把文章用论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论文中的文字、段落、页眉等问题。学生一般都对毕业论文比较重视,因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以使得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式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计算机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关键的参与者,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还应当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所组织的教学案例应该突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通过转变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设计出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比如让学生做一份学校宣传海报、那学生熟悉的任务或事物利用软件展开处理,制作出一份精美海报,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利用软件处理过的图片竟然有如此漂亮时,便对软件处理有了浓厚的兴趣,都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操作起来,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老师所组织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相关,充分挖掘出学生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与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探索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突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开放性与探索性。
三、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教案的设计。老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如何设计案例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如何设计案例,并且保证案例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等。同时老师还应当建立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案例中,让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老师所设计的案例应当包括所有的知识点,基础的知识点作为主要部分。比如,老师在讲解Office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Excel制作通讯录、用PowerPoint制作动感宣传片等等。
2)实施步骤。在上课前,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预习,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真正讲课时就不会生疏。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展示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的讨论。在向学生展示案例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来激发出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其次,老师应当把教材作为主要根据,设计出的案例应当与教材紧密相关,在学生分析案例时,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作出思考,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展开归纳,并且要求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结论的纠正与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查缺补漏,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老师应当考虑在已经完成的教学中,所用的案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从而使得老师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做出总结,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3]。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老师在选取案例过程中应当选取一些比较真实、生动有趣的案例,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老师选取案例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老师就必须通过自己搜集材料、选取案例,这就要求老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与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上运用,这样才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那些计算机成绩较差、不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当着重对这部分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对案例的选取,但是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尚未建立有关的案例资源库。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技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五、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大学英语,教师角色,任务性教学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之一就是大学英语教学。但是,现在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仍然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热衷于让学生重复短语,不断做一些只需要更换句子中的某个单词,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看成是鹦鹉或大猩猩的说话训练。导致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比较死板、狭隘,尤其是再做一些写作和翻译任务时露出极大的缺陷和不足。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
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它定义认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或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教学论文,他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最佳的教学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应当是不断的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的实际水平。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其最近发展区
在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 WTO,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需的英语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的重视,而且外语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发展中作用的愈加突出。对名族地区的大学生而言,仅通汉语和民族语言还不够,还需学习一至两门外语,而英语成为他们的首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自1985年建校以来,一直面向省内民族地区招生,学生主要来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7县1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的7县1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肃南、肃北等少数民族地区。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学生从初一起开始学习英语,而有的藏族地区的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即同时使用汉语和藏语授课。课程体系中不包括英语,因而高考时免试英语。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的对象为在中、小学学过6至10年的英语,已经掌握基本的语音、语法知识和相当的词汇等英语基础知识,并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学生期刊网。显而易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英语的学习,不能完全归属于实施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对象。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也遇到了实际性的问题,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利用大学两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使其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知识与能力可以达到中级水平教育教学论文,为其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重视互动式教学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当代教育提出的重要理念。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互动是不可缺少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注重学习的互动,道理很简单,最近发展区的形成需要至少两个人的积极参与。
1、教师的角色转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的地讲解课文中的英语知识、语法结构或是应试技巧等,而学生则坐在那里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这对于身处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早就失去了吸引力。实践证明,这种英语教学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实际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因此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成为现在用的最多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也从以前的活动主导者和掌控者转变为活动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者,教师在学习中起中介作用,帮助学生跨越教学活动中的障碍,扩张学生的知识能力。语言学习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完成的。
(1)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居支配地位的,各项学习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得先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①确定重点喝难点,解答疑难问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的解答。②设计教学步骤,调控教学节奏。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好课堂教学步骤,调控好教学节奏教育教学论文,是优化综合性学习重要的一环。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才能主动参与。③确定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教师发挥主动性,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 (2)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就要靠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英语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材料本身的情、趣、义、理,充分运用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①把真爱带进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把爱的目光平等的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教学课堂。②把情境教学引进课堂。语言教师的感情应是最丰富的,一走进教室就应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期刊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体验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③把激励带进课堂。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④把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把教材中描写的生活、表现的思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很近,从而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教学。⑤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2、在课堂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1)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与交际教学法一脉相承的任务性教学法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教育教学论文,通过任务的决定使教学双方都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目标,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时,通过一系列的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并在互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最终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模式
①强式:将每一个任务看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来对待(如Task one Task twoTask three……)。
弱式:知识点学习——用语言完成任务——用语言归纳完成任务的情况——用语言归纳、总结知识。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性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使传统的教学法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较,任务性教学法有着很多的优点。(见下表)
项目
传统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活动形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大班讲解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
教学方法
满堂灌、填压式
互动式、启发式
教学目标
重知识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方法
被动的、机械化的
积极的、有目的的
学生角色
受控制者
参与者
教师角色
课堂控制者、知识传授者、知识垄断者
活动参与者、知识引导者、学习帮助者、资源开发者
检测方式
以最终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和最终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
最终结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1-0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方法交替上升。教师今天学目标教学,明天学杜郎口模式,后天可能要学太空飞人的方法。
总之,教师只有跟风跑的匆忙和无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冷静思考的时间。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更是多如牛毛,我可以一口气列举30多种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 、研究法、自学法 、语感教学法 、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导读教学法 、 反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点面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设计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 、差异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 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道尔顿制教学法、有意义学习教学法、迁移教学法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似乎都有长处,但教师适应不过来,被动学习和接受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吞活剥地应用在所难免。
跟风跑太累人,每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是这种形式的集中体现,教师搭上车马费,到县、市去集中学习。教师像羊群一样被赶去,听着不太切合实际的高谈阔论,筹划尽早回家的打算。
这么多年来,我跟累了,不再迷信所谓专家的高台教化,按照古人的学习方法,以背诵为主打,进行语文教学。虽然,在周围老师看来,我落伍于时代,但我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多了,就会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国古代的唐宋家,有这样的经历;当代大学问家钱钟书也是这样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莎士比亚在童年时期,也是通过背诵,奠定了他的文学巨匠的基础。
我坚持采用朗诵教学方法,已有10年之久,我的学生有的上大学、有的上初、高中,他们现在对我落伍的教学方法,评价较好。现抄录一封学生书信为证:
亲爱的杨老师:
您好!我现在大学已经毕业,将要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回想我求学的历程,当年我最讨厌的是你,因为你让我们背书,背得我们反胃。现在我最想的老师是您,因为我背的书都用上了。
我是学理科的,但我的文学功底很扎实,高考时,我语文考了141分。在大学,我语文学起来很轻松。撰写毕业论文,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对于我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亚于文科学生。现在我才明白,您当年老说的那句话:“背多了你会明白,你会上!”。您不是名人但却说出了名言。
老师,我感谢您!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心中都有您这块丰碑。
祝老师晚年幸福!
学生:刘天龙
2011年5月30日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深思省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发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还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思考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实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如在讲授经典戏剧《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则体现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思考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实施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在现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或总结的能力,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于错误的、有分歧观点,则应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一定要对之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由浅入深地予以探讨,不能四面出击,否则会劳而无功。比如在讲授《锻炼锻炼》时,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杨小四?”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杨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吃不饱时的狡猾、小腿疼时的蛮横和支书的“和事佬”作风等都只能作为论证杨小四性格的佐证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强调。
4.教师答疑
教师答疑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释疑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或解释,其中也包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师对问题的必要的画龙点睛。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可能产生的看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经过这种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一般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会认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海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此时,教师若提示学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进一步了解他仅25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海子自杀前的两个月,那么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受到触动,就会对该诗中的一些字眼再进行玩味,比如进一步玩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之后,再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性的结论,即本诗是海子自杀前的宣言,是海子伤心的绝笔。如此之后,就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要想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必须有课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如果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就要及时形成论文,以供大家共同赏阅;如果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更要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探讨。这个“省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开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环节。“省疑”过程是学生论文形成的过程。有了这个收束的过程,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才真正能以“讨论”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的长处
首先,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符合人本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也是契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真正的“人的文学”,它实践着“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仅画出了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2]。因此,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自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作为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只有将这种“五四”精神体现在中国现当文学的讲授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学科内涵。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能给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这种展示,他们会亲手绘制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图。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重视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危机感,不会惧怕受到批评。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找到论据来充实自己的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不懈地采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独自阅读和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得表达出来,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讨论法通过引发问题激荡人的思维,把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的才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开发自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己”[3]。
第三,学生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论文,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写出论文也就是“收口”。没有最后这个”收口”的过程,他们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会被遗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这个“口”,则会获益无穷。实践证明,写作过专业论文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就会知道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在答考研试卷时会让导师另眼相看。就因为有这一条,所以我院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三、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得课堂的涵盖量变得较小,一般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但这个缺憾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可将探究与讨论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
其二,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善于表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从中尝到甜头;不愿认真准备的学生,则往往会在课堂上被边缘化。这是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三,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有效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就导致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流于表面。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是需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的,但目前文学院学生每周都要上30多个学时的课。披星戴月地上课使学生甚感疲劳,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课堂讨论就往往没有深度,没有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便有些进退两难:终止讨论,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由没有实质内容的讨论讨论下去,又怕耽误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学,张宝歌. 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论文摘 要: “后教学法” 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新思想。作为一种新思想,它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传统教学法,而是在学习、分析和深入研究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创新了传统教学法。它的重大贡献就在于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思维局限,把教学经验系统化,使之上升为理论,并重新定义了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对教学法的继承
后教学法又称后方法。它摆脱了教学法流派中推崇一种或叠加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取灵活、开放、动态的外语教学思想,吸取教学法中的合理成分,继承并超越了教学法。
几个世纪以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语言学者和外语教学研究者一直不断地钻研、探所各种教学法,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新理论为教学服务,其中外语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七大流派有: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audiolingual method)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通过对各教学法优缺的不断学习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发现共同的特点是忽略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事实上外语教学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具体教学环境,把握影响外语学习的种种变量,把教学法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后教学法在强调学习、分析、综合和创新教学法的理念下,使教学法成为其理论创新的来源,把学习教学法作为自己理论的起点和基绌,并认为教学法是外语教学有益的工具。教师掌握的教学法越多,对外语教学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创新教学法。后教学法鼓励教师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推动基于对当地的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确理解之上的“语境语言教学”。
据此原则,库马批判教学法,进而提出十个宏观策略(macro-strategies)。一是学习机会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创造和利用学习机会的过程,其中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参与;二是意图曲解最小化,尽量减少师生之间的意图被曲解的可能性;三是促进协商式交流,鼓励使用目的语的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四是培养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发现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五是增强外语语感,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结构,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六是启发式语法教学,提供丰富的语料库并引导帮助学习者逐渐形成内化知识的能力;七是外语输入的语境化,提供语言输入的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语言技能综合化,听、说、读、写技能综合全面发展;九是语言教学的社会性,注意语言知识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的结合;十是提高文化意识,鼓励语言学习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为基础,积极创设学习机会,参与课堂交际。
二、对教学法的超越
后教学法是kumaravadivelu于2001年提出的一个三参量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三个基本参量分别是具体性、实际性、社会性。他提出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经验理论化。
他提出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后教学法超越教学法的重要体现。教师经验理论化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应当通过自我实践不断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来证实或证伪教学理论,并使之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外语教学经验来源于教师不断的外语教和学的实践经验,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又有其自身的缺陷,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片面性和非本质性的特点。
(二)三种身份(教师、学习者、教师教育者)重新定义。
在“后方法”外语教学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各种变量作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筹划方略并依据具体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检验各种教学理论,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接纳新理念,从而不断构建和完善出一整套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个性化教学理论。有关学习者,强调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动地位,认为外语是学会而非教会的。学习者在外语教师帮助下掌握认知、元认知和情感技能,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那些愿意和能够负责自己外语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和与他人有效合作的共同学习者。外语学习中与他人协作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者要协商讨论面临的共同困难,承担搜索和分享学习信息的责任,同时主动把握与合格外语使用者交流的机会。有关教师教育者,传统教师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老师们,并建议他们采用最佳教学模式,同时据此进行训练并评估。而在后教学法中,教师教育者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师确立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使教师在获取教学技能的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使自身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b.macro-strategies for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
[2]kumaravadivelu,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1).
[3]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35).
[4]kumaravadivelu,b.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j].teaching world englishes,2003,(22).
[5]kumaravadivelu,b.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论文关键词:意念功能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 专门用途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生要求懂得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机械英语等,而根据行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专业的内容的方法,即属于专业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范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ESP)是完成特殊目的的英语教学方法。它建立在了解学生、社会、教师的需求上的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在国外有600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专门用途英语进行了40多年。国内的职业教育在国家“两办”文件的号召下,加快力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服务为宗旨,就业为中心”定为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英语课即怎么样与行业结合形成新的教学大纲,成为职业英语教育中拭待解决的问题。
1国外意念功能大纲与专门用途英语紧密结合
Halliday提出了意念功能大纲,即由于语言受语境,语域的影响,所以按照学生进行交际所需的意思和概念及表达这些意思或概念所需要的意念或功能来编写的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它与语法大纲,结构大纲,等大纲形成对比。它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强调学语中的实践性,认为学习语言关键在学习怎么样表达。
在教学大纲与方法中,意念功能大纲的重点,语言的社会功能性也渗透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中,Alien和widOwson(1974)指出学习英语时还要注意语篇的整体修辞特征,交际活动中旬子的使用即组成一个整体的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即进行语篇分析。但由于语篇分析研究句子衔接段落,和段落结构,没有回答人们创造不同语篇时,为什么在特定语境下,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布局谋篇和造句。接着,就出现了体裁分析。体裁分析着重研究某种语篇的区别性结构特征,分析宏观而不是仅是微观的篇章结构,以区别不同体裁的特点。体裁分析可以更好用在阅读和写作上。除了体裁分析,Dudley—Evans(1998)把SP主要技能分为五项:阅读,听力,口头交际,口头陈述与写作。口头交际包括听,说,问。写作中有注重个体而忽略社会语境的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有出于渐受重社会制约性的写作方法,社会解释者写作法。
从上以上简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学者在考虑ESP的教学方法中都有考虑到语言的使用者和接受者的想法,即都是与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社会息相关,即是属于系统功能大纲这一分支的范畴。
2国内意念功能大纲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院校投入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的研究中。人们开始探讨ESP理论指导专业英语教学法,为在新形式下提高我国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
ESP是以学习为主心的教学方法。由于英语在不同的领域用法和含义不一样,它与意念功能大纲(notional—functiona1syHabus)密不可分。刘法公(2001)通过词义比较,搭配分析,结构比较和案例分析,建议比较同在不同语境,语域下的英语结构,意义的作用来进行英语教学。这与国外的语篇分析不谋而合。其中案例分析,比较不同文体下,同种词汇的用法,也有体裁分析的特点。体裁分析,是在分析约定俗成的语篇体裁,是对语篇进行的宏观分析。它的提出,可以用在专门英语教学上,用于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除了对学习者的英语基础和该学的语言项目了如指掌,还熟悉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常接触到的话语或篇章体裁,熟悉这些体裁各自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和交际目的,了解其体裁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的结构模式和认知模式,我们就能制定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可见,国内的学者对国内的ESP教学方法研究,也侧重于语言的功能,这再次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中应用了Halliday的意念功能大纲。
3意念功能大纲下的ESP对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启示
高职高专英语在理论上被界定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法分支下。国内国外学者对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的研究都可以做为高职高专的参考。即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不仅可以用语法教学大纲,结构教学大纲,不仅可以把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还可以用意念功能大纲下的种种教学法:即分析语法、单词,句子在语篇中的作用的语篇分析,从宏观的角度辨析不同体裁中的文字的表达方法有所不同的文体分析、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
论文摘要:根据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简称VFP)实验课程的特点,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为目的,在VFP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学习的空间,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程序设计,项目教学法,学习兴趣,团队意识,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及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
项目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的一种。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世界教育教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项目教学法在国外已经广泛被使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在美国许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分小组或独立承担一两个小型研究项目。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训练和提高,最后学生还在课程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相互交流。美国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受到这种训练,所以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在我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所重视和采用,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
本研究是在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指导而诞生的。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关的教学教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主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教材基本上都是依据教学内容,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编排的,前半部分集中介绍基础理论,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具体实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基本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解,着眼点是把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把知识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这样,过多的理论介绍,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不能突出教学重点,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以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任务中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习者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知识点与技能点。这种任务驱动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对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较弱。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无论对学生程序设计思想的形成,还是后续课程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验教学时不仅要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
VFP程序语言设计是我院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周期为一学期,总学时108学时,其中实验课程45学时,鉴于该课程学时少,任务重的这一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积极开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工作,针对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
3以项目为基础的VFP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我们选择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中,运用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3.1引入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VFP程序语言设计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实际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才可以加深理解,获取知识,培养兴趣,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创作能力。而兴趣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因此,项目的选择要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等特征。不能太复杂,尽可能来自日常生活,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懂得项目的实现原理和知识背景。由于项目在一开始时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和目的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转变为学习和积极探索的动力,我们在实验课上提供多个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拟订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从而了解一个项目所需要完成的模块,直接引导学生以实际情境和问题为思考的出发点,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着手作理论思考和分析,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探讨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达到理解有关理论。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把相关的项目用到的程序设计知识点与难点分散到具体章节,给学生以提示,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给出VisualFoxPro程序设计项目有:学生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同学录查询系统、学生超市管理系统等。
通过项目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的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使他们学会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问题和规划问题,达到学有所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激发创造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3.2组成项目学习小组,团体协作精神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实行优势互补。当然,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分组应当以充分自愿为前提,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设立一个项目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项目实施、讨论及项目的安排和落实。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组长的安排和带领下,对各成员进行分工。分工的内容主要包括分解任务、安排分工和规划进度等。由于没有标准的和现成的答案,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需要自行查找资料、设计方案、交流讨论、探索规律、撰写实验报告。这些活动为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和创新提供了充分空间。
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其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团体协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程序设计知识的能力。
3.3重视成果交流与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每次实验课中对各小组项目的阶段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由各组推荐一名成员介绍项目完成的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从设计思路、设计技巧、程序结构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充分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或缺点。在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和解题途径,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扩散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人们都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项目完成之后,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师生共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实验课程中,通过答辩的方式将成果交流与成果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小组在答辩中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以及回答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教师现场点评,结合小组整体表现及组员自评,现场打分,其成绩可作为实验课程的成绩。各小组通过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项目的成功和喜悦。实践证明,在成果交流与成果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小组更加团结,学习热情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观念。
4结束语
综合前面的观点,我们认为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学会了针对具体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调试及文档写作,还学会了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综合性的项目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菜单设计等多种内容组合到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系列项目完成之后,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同时也是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EB/OL]. [2007-2-17].
2 谢书良.创设“多元”条件,激发学生潜能[J]. 计算机教育,2010,(1):17-20.
【关 键 词】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研究内容;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师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规模的扩大,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了外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外语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处在小学和大学之间,中学阶段的外语教育承上启下,中学外语教师更是压力倍增。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展开和水平的提高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吴欣在2005年的调查中表明: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庞大,但合格的英语师资仍然缺乏,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发达国家对外语教师的培训投入都很大。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入职准备和在职培训要加强。如何改进和充实教师继续教育原有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外语教师队伍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是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宏观方向讨论比较多,微观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微观细节在这里指的是如何改进和充实中学外语教师现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对于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时代在发展,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而入职准备、在职培训和培训后自身发展是外语教师成功的三部曲,本文探讨的内容侧重于后两者。
二、继续教育的意义
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两大部分,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外语教师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属于“教什么”的范围,而“怎么教”则涉及到外语教学法研究问题。外语教学法又称应用语言学。其实应用语言学的说法还不足以反映外语教学法复合多元的概念。外语教学法涉及语言理论,但研究更多的是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以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为主。培训课中一些语言类课,如语言学、语体学、语音学等课程可适当减少,而外语教学法研究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科研方法等课程要适当增加。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侧重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意义在于:第一,语言教学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外语教学区别于母语,外语教学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外语教师步入课堂,就会产生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得好的疑问。而后两点恰好是教学法要研究的内容。第二,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师大都具备英语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从完善和补充英语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角度出发,培训也应增加外语教学法的内容。第三,外语教学法与英语教师的平日教学关系密切。直面错综复杂的教学现象,教师内心自然会产生急迫感,希望用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解决教学问题。外语教学法研究其实也是教学反思的内容,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外语教学法是前辈和同行教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教学研究需要传承发展,学习研究外语教学法拓展了外语教师学术思路,为科研奠定了基础。学习和研究外语教法是提高在职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通道。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事关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以外语教学法学习研究为主兼顾其他,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需要注意:
(一)提升先进教育理念
放眼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潮流精彩纷呈。这种潮流可用“大众化、民主化和人本化”三个词来概括。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也是世界性教育变革的一个方面。融合了国内外的因素,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表现在教育宗旨更多地从学科转向社会、生活,转向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涉及人的个性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发展为本”等理念。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努力构建平等的、和谐的、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改变原先传统的“一言堂”等教育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握着外语课堂上“如何教”的方向。教育新理念是外语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打好教学理论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经过检验证明后又反过来指导或作用于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语教学理论首先涉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及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语言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语言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现在流行的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在外语教育发展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学法都有其理论的强力支撑。如,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一时的听说法就是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而20世纪70年代流传至今的交际法则是以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能使外语教师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三)设定科研主攻方向
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都同外语教学法研究有紧密关联。因此,外语教学法研究应该是中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和培训后自身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探索外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范围包括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教学对象,它涵盖了指导外语教学活动的一般理论、原则和各种教学流派的总体,有时也泛指一种教学原则、境界、氛围,甚至是某项具体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量涉及应用性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外语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等。身处一线的教师要特别留意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策略、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语篇教学、跨文化交际、信息技术利用、课件和教材编写、测试方法改善以及外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四)提高外语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如何教”的能力,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言行举止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心理特征。就课堂话语而言,外语教师的言谈需要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功能。因为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是学习者的重要输入来源,同时又是他们需要模仿加工的对象。此外,其它教学技能的运用也不可小视。内化英语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交际策略的运用,思维具有逻辑性,口头表达清晰和富有条理性,组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等,都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因此除了普通心理学外,外语教师还应该了解和学习语言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以便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规律,争取教学主动。
(五)掌握外语科研方法
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培训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掌握一般的现代教育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应该包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查找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独立研究以及与他人合作研究的能力。为了使研究论文更有说服力,还要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问卷法、观察法、个案法、统计法、对比法和学会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中学外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可以写评述性论文,也可以做实验对比,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式论文,或是多方面相结合的论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各的特点,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提倡用数据说话,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外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六)训练批判性思维
得益于专业和职业的优势,外语教师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和组织能力一直在得到强化。外语教师善于吸收,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但不少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强。这方面训练不足会影响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潜在水平的提高,如对西方新潮观点就不能盲目吸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批判性精神,二是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精神指的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意愿、倾向和心理状态,它能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向某一方向思考,并用辨析、审慎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批判性精神还包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自主、思想开放、不迷信权威等特征。而批判性思维技能则是指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技能一般包括:能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明说的立场、意图、偏见、假设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事物的合理性;在事件的大背景中检查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等。
(七)用好外语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教育信息技术的导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特点。教师要重视教育技术的掌握,教师培训中要培养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的应用等。教育技术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型武器”,教师要用好这个武器,但不能唯武器论。对教育技术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教学资源,要有舍取和选择。掌握教育技术也包括要树立起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正确态度,学会调控方法,灵活地运用教育技术的同时,外语教师要清楚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好外语,还得遵循外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有促进力的外在因素,掌握外语教育技术还包括语料库的使用。
(八)扩展教师知识结构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教师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语课程是一门语言课,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国家和本国的文化知识。培训课程在帮助他们掌握运用外语语言能力、了解科研方法的同时,增加对相关国家社会、政治、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语言与文化关系及国际理解的认识。同时,外语教师的自身结构中也应包含对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交流有输入也有输出,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国的事物,以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具体内容安排还应根据外语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特别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培训外语教师而言。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学校的组织固然需要,但个人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这里有兴趣爱好和针对性的问题。改进和充实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内容,观念也要更新。教师继续教育不光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注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增加典型教学案例的研讨,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知识建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要培养教师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身专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臻,须文瑜.反思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5(6).
[2]吴欣.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
一、合作教学法概述
(一)合作教学法的含义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各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各组间的比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气氛,以增进学习效果,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二)合作教学法的策略
1.小组成绩分工法
简称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学,其原理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尽量使每一组的学生结构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采用演讲法或讨论法学习,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基准,每人进步成绩均可为团体加分。各组练习中的表现,最优的与最优的比,差的与差的比,构成不同的分阵。
2.小组游戏比赛法
简称TGT,与STAD类似。学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组,每组均为异质性小组,并有每周一次的竞赛。教学的程序,先由教师讲述第一节课,然后分给工作单。同一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并随时举行评量,以确定各组员以学习精熟。在小组练习之后,有学末竞赛。采用能力分级法;各组同程度的成员互为比赛对手。不论哪一级的选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赢得相同的分数。TGT的教学策略与STAD主要差异是以学艺竞赛代替考试。
3.团体研究
薛伦(Sharan,1976)所提出,将教学分为几个主题,并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些主题,而每一小组成员再针对该组主题进行分工。每一小组准备其所负责的主主题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生成绩以小组报告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团体表现为依据。本法所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与共同分享团体努力的成果。
4.拼图式教学
由阿伦逊(Aronson,1978)设计。将教材分成若干小题,负责相同小题的各组代表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讨该小题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组,负责将研讨的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通过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加强合作,发挥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缺点
有时候大家的意见分歧太多,争论不休,小组无法统一意见。另外小组讨论时,有时会有不愿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队的成绩。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所占的篇幅较大,对现实意义更强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了简单的论述,一些新的理论没有及时补充进去;教学重点不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尽管在教学计划都有安排,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原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一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开展教学研究,系统总结教学成果,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设研讨课与自主学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研讨课采用“课外准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大班课学生人数控制在100―120人之间,小班讨论课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小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6名左右学生。小组长的选举需要由学生民主推选,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比较优势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对我国应如何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如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讲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就哪个理论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展开讨论。
2.结合案例进行合作式教学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避免讨论变成纸上谈兵,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现实案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3.增加课程小
论文 在开课初期,教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留若干题目,学生选题开题,并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借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评判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课前外经贸新闻环节
每节课课前留出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播报外经贸新闻,不仅可以拓展学社国内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达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关心国际经贸大事的热情。
(二)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课程能力培养新要求,编写《国际贸易》教材。强调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配备案例和能力素质训练设计;增加了贸易救济措施、原产地、普惠制等当代国际贸易中较为突出的实践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编写《国际贸易原理案例集》,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密切结合,强化案例的时代性、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