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时间:2022-02-27 05:4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第1篇

【关键词】故事;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和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激励学生动机的办法是极其重要的。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听进去了。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

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猴妈妈分饼”的故事教学: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喊道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三、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难为易

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林林家第二季度的水表: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末水表读数(吨) 242 249 261

林林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6月份呢?

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水表上的数字并不是指当月所用的水,是一个月一个月累积而成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了20 分钟讲解此题,可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后来教师尝试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里会下黄金雨。有个老汉听说后,急匆匆地跑去了,临行前只带了一个杯子。说来也巧,老汉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黄金雨(教师边说边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黄金雨(教师继续演示,水升到35 毫升处停),老汉得意地说:“今天我接到了35毫升黄金雨!”老汉说得对吗?为什么?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思维;游戏场景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和特点

一个案例是对一个时间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可能包括很多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包括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办法。这需要教师通过创设的案例来加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具有素材真实性,选材典型性,情节具体性,时空广延性和目标全面性等特点。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重点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了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于教学的作用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具体的作用主要包括:创设故事情节案例,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创设游戏场景案例,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1.创设故事情节案例,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好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集中精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故事情节案例,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中,我们可以创设龟兔赛跑的例子: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赛跑了,猜猜这次谁能赢。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生动地进行引导,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创设故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2.创设游戏场景案例,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小学生处在好玩,爱动的年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利用游戏场景案例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采用游戏案例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小学生自身地参与,让教学内容变得充实,使知识在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中掌握。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创设一个购物的游戏场景,老师准备部分道具,规定好每个道具的价格,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当顾客或者售货员,这样学生们在买卖过程中,就会自然的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转换。这样通过游戏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知识,也感觉到数学中的乐趣,对于数学的乐趣也在游戏案例中培养起来。

3.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

老师通过给学生分析案例,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举例说明:在一次跳绳比赛中规定每个学生可以跳4分钟,在参加比赛的两个同学中,李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总共跳了400下,而王同学平均每分钟比李同学少跳了8下。试问:王同学在这次跳绳比赛中总共跳了多少下?

对于这个题目,我在批阅时,发现一般学生的解答过程为:

(400÷4-8)×4=368(下)

看到这样的解答过程,我给同学们留了这样的批阅:你做得非常正确,不过老师希望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列出不同的解答过程。

这样学生受到我批阅的启示,又列出了如下的解答过程:

400-(8×4)=368(下)

通过这个答案我们可以明白,学生已经从另外一个角度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们想到了王同学在4分钟时间里总共比李同学少跳的个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老师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

4.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新课标要求所有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老师应该有效创设生活情境的案例,通过生活情境的案例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投入其中,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作为引子,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对要学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以此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三、总结

总之,通过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为此我们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数学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意义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相对传统落后,学生课堂生活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点,因此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普遍低下。知识源于生活,数学亦是如此[1],所以要把生活情境贯穿于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生活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使学生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2]。但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如果能将生活情境恰当的运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上,使学生把日常遇到的人和事与数学相联系,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积极性。

(二)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

数学的学习相对抽象,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尚小,他们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去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所以很难真正理解数学[3]。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方法提出了要求。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事物和情境都包含许多数学知识,教师要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关的事例,这样能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学习服务于生活,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服务[4]。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把生活情境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如何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正确运用生活情境,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数学人才。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运用生活情境:

(一)把日常“生活背景”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生活与知识本就分不开,把生活情境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他们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自身有限的生活经历,比如他们日常吃的零食,在马路上看到的标语或广告牌,与父母逛超市时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玩具,在小卖部买东西付款时的基本找零运算等。对这些特定生活背景下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往往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能通过这些“生活背景”去营造教学情境,能加深学生的影响,在学生充分掌握零碎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去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讲授图形的形状和面积体积计算时,可以与学生喜欢玩的魔方玩具结合,并教授相关的简便计算方法;在进行分数与小数的教学时,可引入超市中与父母成倍或半数购买商品时的价格差别等,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把所教授的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当借助日常游戏

游戏深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把学生日常所玩有效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在选择游戏项目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游戏的可操作性。所选的游戏素材既要与所要教授的知识密切相关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又要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实施。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选择的游戏项目不合适,造成教学课堂过分活跃甚至无法掌控陷入混乱局面,那么必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

(三)有效运用数学故事与数学教学相联系

故事也是小学生易于接受的事物,有些数学知识或数学公式的由来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鸡兔同笼的故事,结绳记事等。还有中外许多著名数学家,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具有启发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有效引入相关的数学故事,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是一堆枯燥无味的公式,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有选择的自己编制故事,呈现给学生生动的画面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在编排故事时要充分考虑故事是否与所教授的知识点相关,而且要控制故事的时长,所编排的故事不能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

(四)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与关系创立教学情境

新旧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学习时不能将两者分割开来[5]。学生掌握新知识也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熟练运用上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相对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关性与矛盾性,要求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前复习好旧知识,为汲取新知识打下基础,还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发现两者的矛盾之处,使之认识到知识是不断向前进步发展的。比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时,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是基础,同时又有知识迁移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去学习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要把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10-112.

[2]郎东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89.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导入原则主体性课程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概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关注概念的背景和形成过程,进而避免机械记忆概念的现象,真正的使学生明白概念的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程导入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基于概念导入式小学数学导入课程的原则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概念导入教学时,要结合以下教学原则,提高课程导入的有效性。

(一)导学结合原则

导学结合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的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思维训练原则

概念的学习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因此在导入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即教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强调比较的原则

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明确概念的含义,还要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需要在概念导入时,进行比较导入,即引导学生去探索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把握,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概念导入式小学数学导入课程方式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视,借助概念导入式进行小学数学的课程导入,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观察导入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概念导入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概念时,单纯的讲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设置观察导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将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在盒子里,让学生去摸,然后观察球的颜色变化,进而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并明确概率的基本含义和相关应用。

(二)动手操作导入

数学概念的学习也需要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圆形的相应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个图形,如圆形、椭圆形以及其他形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并去探索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的事物。

(三)故事导入

小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因此学生对于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会感到吃力,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概念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其中故事导入法就是小学数学概念导入的一个有效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引导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运用故事导入概念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要明确故事是为概念教学服务的,不可以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因此教师要选择针对性强的故事,并在故事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局限于故事本身。

(四)类比导入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种概念,并且多种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概念的导入时,采用类比导入,即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概念和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问的异同,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分数通分和约分时,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概念进行类比,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明确两种计算形式在分数计算中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概念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对小学概念导入的重视,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依据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抓好课堂中概念的导入、形成、运用等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树清.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教学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第5篇

摘 要:小学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教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各科实际的教学情况着手,依据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对实际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小W数学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外,对于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学生教育问题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外,还要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教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参与到学习探讨中来。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讨内容,可以依据计算机技术将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本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乐于接受图文并茂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引进教学游戏的教育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对教育游戏的认识

就目前发展来看,大多数教师对于教育游戏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实际教学模式看,教育游戏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将苦涩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教育游戏形式的教学,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与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观,让学生在极具学习价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设计中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加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游戏的开展能让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赛,或者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方式,对实际的书本知识展开有效的比赛或合作探讨,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都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实际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教学中,可以利用教育游戏设置相应的故事场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来一争高低,为了得知故事的发展及赢得胜利,学生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认真负责的算数比赛,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参与教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良好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树立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例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光凭一己之力难以取得胜利,会采用和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学生发挥自身特有的长处,还能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3.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育游戏,能够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过程中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创造富有乐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参与学习。

三、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游戏

1.制定有效的游戏任务

教师开展教育游戏,需要在课前针对所要讲述的课堂知识制定合适的教育任务。首先要明确课堂知识内容的特性,针对其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游戏,确定合适的游戏任务。教师只有制定出有效的游戏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结束后获得充分的教育知识内容,加深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丰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合理地安排教育游戏时间

教师在开展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教育游戏的有效性。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长,会让学生忘记学习的根本目的,在学习中收不回心。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短,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起到利用教育游戏吸引学生的目的,既浪费课堂时间又没有达到游戏开展的目的。

3.教师恰当把握游戏尺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故事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切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力,使学生能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所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水平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材别安排的“生活中的数”和“生活中的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生要对此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知识得到提升。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同学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结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性是有限的,而学生能容纳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在新教材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点:

一、找数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小学数学教学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第一课“数一数”,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引入画中,让学生去观察,然后找出什么物体可以用“数目”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后从图中找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接着教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让学生数数身边的实物,然后又意识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园外。“小朋友,你们能数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吗?放学后再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爸爸和妈妈,好吗?”小学教学中,学生从找画面上的数,到数室内的数,再从校园内、数到校园外……这样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生活。

二、玩数学

华盛顿大学里有这样一条标语:“听过的容易记忆,看过的容易记住,做过的容易学会”。教师把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中或创设在故事情境中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操作练习时,教师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摆弄,注重将校内活动引向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取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我给孩子提供了纽扣、蚕豆、花生、红豆、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使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我们先在小社会游戏城模拟现实情景,让孩子们用游戏币购物换算,然后我们让孩子们带着10元以内的人民币去联系好的超市购物,要求每人购买一样物品,要首先看看自己有多少钱,然后算算还剩下多少钱,最后核对一下营业员找的钱是否正确。孩子们在和老师、同伴的讨论、交谈中,在和营业员的交往对话中进行着购物活动。

三、用数学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我特别重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突出“学以致用”。根据数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

第7篇

1.1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传统的教学却人为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割裂开来,导致小学生难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生活情境,能够提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小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难以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生活场景,是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1.2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在以后的中学数学学习中面对更加枯燥和复杂的数学知识,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往往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够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更为轻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抑。小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探索的精神,如果能够对其加以引导,在数学课堂中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行进中进行自主地探索,则对于培养和开发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非常有益。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让小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获得学习乐趣,使其有兴趣对数学进行探究。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生活情境

2.1生活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往往以直观感受来判断事物,只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要能够带动课堂气氛,为学生创建一个愉悦、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室可以利用课前小故事、课堂小游戏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小游戏和小故事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2.2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已经接触了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只要加以点拨和归纳,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学设计的生活场景一定要简单化,便于小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商场购物的生活场景,由几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几位学生扮演顾客,在买卖、找零的过程中进行加减计算练习。这样一来,数学练习课就不再是枯燥无聊的,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直观性和生活气息,更容易被学学生所接受。

2.3生活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的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要选择让小学生感到陌生的生活情境。例如不要对农村小学生使用过于都市化的情境,例如超市购物、公交车等。同样的,农村化的生活情境也不适合城市小学生。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要让小学生感到熟悉,小学生才能够顺利的进入情境中,找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而不是对情境本身感到好奇。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设计师还要考虑一些更为深层次的情况,例如、民族风俗本校学生的特殊情况。例如最好不要对留守儿童设计会对其心灵产生刺激的生活情境,避免伤害学生的感情。

2.4生活情境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德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生活场景的描述中要多用一些亲切友善的字眼,例如帮助帮助、感谢、同情、友爱等等,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受到道德教育,培养小学生美好的心灵。

2.5给学生实践探究的空间

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就要注意对生活情境的设计。教师不能包办所有的教学过程,而仅仅是设计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生活情景既不能过于复杂,超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又不能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背景:一位智者发明了象棋,国王要奖赏他,他却不要金银珠宝,只要国王在棋盘64个格子中放米。有一个棋盘有64个格子,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米,第三个格子放4粒米,第四个格子放8粒米,以此类推,问放满64个格子有多少粒米?让学生试着进行计算,使其了解倍数的意义。这就比单纯的讲授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定型,其活跃程度较高,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增加学习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算术,这类题型的增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加强小学数学趣味性的优点还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趣味故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在授课时加入一些趣味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为是数学学习枯燥且对低龄儿童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用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小故事的加入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趣味故事帮助学生奠定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小学生在认真听故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和联想,这种主动的思维发散活动会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乐园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趣味性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趣味乐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涵盖内容较多,有脑筋急转弯、数学智力题和开心谜语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还属脑筋急转弯,小学生对于这类形式的题目有着特别的兴趣,比如说有关数学方面的脑筋急转弯:有一天,两个兄弟一起去买书,两个人都看准了一本书,但是每个人买书的钱都不够,哥哥单独买缺5元钱,弟弟单独买缺1 角钱,两个人商量发现即使兄弟俩把钱拿出来一起买书仍然不够,最后问题是问这本书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判断,发现光是用经验是无法准确回答的。因此学生会通过数学的手段自己进行分析和计算,发现这本书的实际价格是5元,哥哥之所以买不到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钱,而弟弟是因为只有4元9角所以买不到。学生在做这类脑筋急转弯式的数学题时,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自发主动地寻找答案,既帮助学生学习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统一

不管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有一个目标―学以致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获得对知识的学习,使其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程时,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总结出大量的关于三角形的案例,在授课时,利用这些案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让学生主动地去联想和寻找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例子,然后教师再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要用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上老师的引导最终得出结论。

四、强调情感教学,提升教学趣味

情感教学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是今后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少些责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情感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今后教学任务的关键,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趣味教学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增加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趣味性教学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模式的选择,要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娱乐为辅,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万素玲.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12).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情景式教学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7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们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的单一化;解题方法的公式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解题答案的唯一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固化极大地束缚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好的情境往往是贴近生活,使小学生产生亲切感,能激其发探究欲望,蕴藏了与新知学习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具有较大信息量,能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基本在同一情境中展开。

一、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几种基本导入方式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创设高效情境、促进主体学习,是一个重要课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鲜明性、新异性;要具有情境的体验;要创设亲和的人际情境。其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用于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2.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小。在导入环节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一种游戏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提得巧,能唤醒小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在一片草地上用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木桩上,羊儿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新奇,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乘机引导学生“看到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情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基本上首先对现实世界中大量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形成表象,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由此,创设直观性课堂情境,可以引导小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表象,使小学生从中进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采用实物投影,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实例,使学生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方法入手,创设开放性课堂情境,开放课堂,能让学生张扬个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只要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小学生智力,培养小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情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一问一答式”,学生的思路设定在老师设定的框框内,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小学生会产生依赖、顺从思想,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其思维也将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小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实现借助发现促进探索,借助探索促进发现,借助发现促进创新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灌输式”传统教法进行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小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索。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动手实践操作,使小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最终掌握新知识的特点与规律。这样,小学生既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还使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能让小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利于提高每个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情境的趣味性及现实性出发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努力实现创设高效情境、促进主体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美玲. 谈新课导入情景创设[J].数学教学,2006(2)

[2]杨凯明.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田[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班班通设备;应用

应用班班通以及相关的应用资源,明显使老师的教学热情提升了。对于那些原本单一枯燥的知识,教师通过班班通所设置的不同情景立体地展现出来,在指导学生时更为形象,并且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班班通O备的应用优势

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交流平台,并且使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能更加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意愿,并且展示自己,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技能和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知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班班通设备,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利用班班通设备优化数学教学

(一)利用班班通设备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也非常枯燥乏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班班通的设备,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并且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在讲解除法这一章节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加、减、乘的计算法则,由于没有接触过除法的运算,并且作为新知识,除法的运算相对之前加、减、乘都要困难,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并且确保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二)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要想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就必须将班班通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利用、收集媒体和教学资源,并在学生观看该类资源时进行一定的讲解。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章节时,老师就要充分地将班班通这一辅助设备利用起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进行《鸡兔同笼》的全程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利用这一设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并且所掌握的知识也更为牢靠。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熟练运用“假设法”进行解决。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老师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最后利用投影仪来对完成较为优秀或者问题较为突出学生的作业进行全班讲解和展示,让学生共同去学习和讨论,进而有效地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三)利用班班通设备创新教学

在当今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不断地改进教学。在应用该设备时,教师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以往传统的粉笔、黑板、学生、老师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时,老师在课前要查阅有关该章节内容的一些小故事,并在课上进行讲解,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想要学生体验更为深刻的知识,还应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这时也可以通过班班通设备进一步使学生深入体验所学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综上所述,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地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给教学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学生更加快捷地掌握知识,并且教师通过该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在课堂中真正地将学生作为主体,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对繁琐的数字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用图片展示数字的特性,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生具有读图能力能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另外,学生具有相应的读图能力,就能够图中提取相应的信息,有效提升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再者,学生具有读图能力,能够使其通过图中的信息引发联想,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势在必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形成读图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动性,只有他们喜欢的事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以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把插图作为学习数学的辅助工具。例如,在教学生数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只兔子、两面红旗、三个糖果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从图中得出数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读图的习惯,学会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2.培养学生分析主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结合各种各样的图片,来增强学生的数感。但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展示的图片通常是某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例如,在教学“比大小”的课堂中,教师展示给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它们跑的距离谁多?谁跑得快?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就能得出结论,也知道对应的问题需要观察哪个部分,这样不断引导学生,就能帮助他们分析主题,然后获取需要的信息。

3.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还要将获取的信息表述出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读图的用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信息,编出与图片有关的应用题。“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来了2只”,学生通过反复地这样表述,就能提高对数学用语的使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另外,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想象力,然后再结合图中的信息,最后再用数学术语表达出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效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成长成为创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小学生也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头脑清晰、思路条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要的,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提升办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情境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28-01

小学生主要靠形象思维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数学知识直观呈现,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能够延长有意注意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故事情境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节内容时,笔者引用了《西游记》的故事情境:唐僧被妖怪劫持,悟空、八戒在救师傅的过程中感到非常饥饿,悟空化缘取来了一张饼,应该怎么分才能使得悟空与八戒分得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以分数的形式表示一半,学生感到陌生又新奇,不知道如何是好,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被调动起来,产生了很强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认识分数,为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探究兴趣打下了基础,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使学生具有多向思维的特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一节时,教师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小东家离学校9千米,小莹家离学校6千米,小东家离小莹家多少千米?有的学生很可能会脱口而出:15千米。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答案是15千米,应该是在什么条件下,答案才能成立?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学生通过画图进行演示,才得知,如果小东家与小莹家在学校的两端,并且小东家、小莹家、学校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答案才成立。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比如,小东家与小莹家同在学校的另一端,他们的距离就不是15千米。虽然此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学生通过讨论与探究,可以学会多角度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由原来的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三、 创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在生活直观的情境下抽象形成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规律,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加减法之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运算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超市购物”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在模拟超市中进行购物活动。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要遇到买了多少商品、花了多少钱、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售货员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的加减运算问题。顾客与售货员共同交流、演算在彼此的交流与运算中,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提升了运算技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模拟化”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

四、 创设游戏情境,增强探究动力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游戏的特点。在游戏情境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努力探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将游戏整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例如,在学习“认识角”一节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纸张,做折叠角的游戏,在折叠出一个角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折叠,看角的个数是否与折叠的次数相等。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求知,对于“角”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融数学知识于游戏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的。

五、 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教师与同伴的认可。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竞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知识抢答、算术比赛等类型的竞争活动,并将新知识融于竞赛活动当中。在竞赛中学生往往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赛中积极思考,以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教师与同伴的赞扬。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消除传统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使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故事、游戏、竞争等有效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有趣的探究活动,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