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训基地建设总结

实训基地建设总结

时间:2022-11-24 23:1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基地建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训基地建设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践能力 学生 职业技能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

一、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现代化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一是要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这几年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增长速度很快,差不多每年是100万,去年招生数已达820万人。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控制住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下一阶段要扩大规模的就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整个教育协调发展要求的。

二是要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引导职业院校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广大青年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的来源和就业去向,决定了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是他们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必须下大力气,集中力量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这个问题。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对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高度重视,把实践摆在了整个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因此,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决不能沿袭学院式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不能与职业岗位脱节。只有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所在。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实习环节完成后,学生还要进入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到企业中去实习,到单位中去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教育必须有实习机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应该有一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机会。这一块今天就不说了,这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还要召开会议,重点强调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只有经过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这两个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有可能完成从一名普通学生到一名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院校学生,再到具备某一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和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差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个环节。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弱点,即传统上我们就不太重视实践,不太重视动手能力训练。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条件跟不上,说老实话,搞个教室上上课这个条件还好搞,真要实践起来条件还是很难的,现在所谓质量得到基本保证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还存在很大问题。下一阶段,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都要把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的实习和实训,校外实习当然是决定性的,然而校内实训也极为重要、极为关键。

实践证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通过努力,各地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良好实训条件的职业院校,在社会上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品牌,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然而,总体而言,实训条件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整个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例,据对全国100个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训条件调查,数控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数量少、质量差,往往只能进行演示性实验,多数只能进行消耗性实训。由于实训设备缺乏,实训重点只能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且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动手机会很少,“在黑板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的现象十分常见。绝大多数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在仅有的简单实训中也常常以切蜡、切木头代替加工真实的金属零件,真刀真枪切削钢体的是极少数,这样是很难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在开始阶段切蜡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要切削真实的金属零件,而且一定要切削钢件,否则的话到现场就会害怕,效果就不好,实训效果非常有限。事实上,不仅数控专业如此,其他专业也存在类似情况。校内实训必须改革,到底是以消耗性实训为主,还是以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为主?当然应该是后者。消耗性实训培养不出有过硬本领的人,过硬的本领只有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中才能培养出来。另外,消耗性实训成本太高,学校难以支撑。所以,要大力提倡生产性实训。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要通过大力开展来料加工服务,承接一部分实际生产任务,使学生得到真刀真枪实训的机会,使实训成本得以降低,使生产性实训成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大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财政部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工作始终是高度重视的。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支持建立了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年前,我们达成共识,决定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这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财政部克服困难,保证了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今天,我们两部又专门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对近两年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对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进行部署,意义非常重要。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十一五”期间,要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二是通过这些实训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

实训教学;三是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靠地方和学校,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将对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给予奖励。我们认为,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找准突破口,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这个突破口,如果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建设起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并充分利用起来,就会对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这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仅要重视投入,更要重视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用新的更加有效的机制来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重视并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作用,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地把实训基地的设备用起来。学生可以按照企业的工作方式,实行日夜倒班制。搞一个设备不容易,本校用,周围的学校用,外地来的用都可以。可以以实训基地建设搞得好的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县级职教中心实行集团化办学,学生第一年在县里上课,第二年到龙头学校参加实训,第三年到企业去实习。总之,要把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生生产实习和对外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要重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抓紧抓好结合实训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抓紧抓好“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实力靠发展,发展靠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增强职业教育实力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重点要抓好“四项计划”。

第一,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这次会议就是对实施这一计划进行动员和部署。

第二,抓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今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空间主要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同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努力使其成为县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第三,抓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概括为“职业教育千百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是要大力提升这些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第四,抓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着眼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建设,努力解决专业课教师短缺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显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四个计划”的基础,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我们一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机遇,努力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抓实抓好。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关键是要真抓实干

2004年以来,财政部和教育部在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及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专业领域进行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共支持了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9个省市50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去年,两部组织专家对一些基地在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社会经济效益、资金落实、地方政府的实际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多数实训基地已在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受惠学生接近9万人,培训社会人员近3万人次。

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和教育部决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作为近一个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认真发动,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制订和论证工作;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制约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推动作用

Discussion on the employment promoting fun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base

Wen Zongyin Peng Zhaohui Liu Cunxi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to the training bas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xi,and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 which is gained during the training bases which are taken employment as a guide construct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xi,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during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ed.At last,we put forward the solving solu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Promoting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U467.5 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19-02

1.广西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2006年6月,广西教育厅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意见》的指引下,近年来,广西区内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初见成效,目前实训基地已涵盖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筑技术、生物技术、旅游、护理、化工技术、农林、财经等专业领域。

当前,广西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难点之一就是缺乏实践经验。而可以弥补高职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的有效途径是毕业前的实习。因此,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各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都有着自身独到之处,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本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然而,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诸如: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一些实训设备的可持续利用率不高,各实训基地不能很好的实现共享,学生实习保障体系得不到完善等现象。如何利用有限资金将实训基地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2.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果

在经过几年的实训基地建设后,广西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院校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本校就业率的提高,具体如下:

2.1 多种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并存推动了就业率的提升。从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上看,高职院校通过以下四种运作模式推动了就业率的提升。

2.1.1 以中外合作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土木工程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ritish Columbia Int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BCIT)于2007年初正式开展。

2.1.2 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实训基地。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完全由政府投入,建成后一次性可同时接纳1200多名学生实习,除接纳本校学生外,还承担了多所职院等外校近3000多人次的学生实训。

2.1.3 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的实训基地。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立了广西唯一一家丰田T-TEP学校,从属于T-TEP学校的实训基地主要设备由一汽丰田汽车公司提供。

2.1.4 引入企业股份制运作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如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是由中铁25局柳州工程公司等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入股合作建成的,该集团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2.2 通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使毕业生就业面更广。

广西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学生在校所开展的实习实训项目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使毕业生就业面更广,竞争性更强。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自筹、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投资360万元,建设了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功能庞大,除满足本校学生实训外,还充分发挥出了共享与示范功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等,共向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经费1000万元,近年来,该院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主体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达到广西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形成了“学院里面有企业,车间里面有教室”的职业办学格局。

2.3 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拉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的距离。

各院校在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把强化技能训练与拓展就业市场、优化人才培养途径与毕业生质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建设、校办企业等多种方式,拉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的距离。

2.3.1 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性。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下半年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立了广西唯一一家丰田T-TEP学校,引入一汽丰田汽车公司的教学模式,完全按丰田4S店的要求进行组织教学。在课程上,严格执行丰田汽车的标准,从理论教学到实训环境、实训内容、实训方法等都是以丰田汽车最新技术为内容。这种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能真正把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落到学生本人上,极大的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

2.3.2 充分利用行业、地域优势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与广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下属30多家汽车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工学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行业优势与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实训基地;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行业优势与南宁、桂林、湛江火车站、柳州五星商业大厦、中铁二十五局柳州公司等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3.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发现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大与运转不畅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校企合作还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有以下问题。

3.1 政府投入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成效不够显著。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大问题在于资金投入与运转的矛盾,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虽然初现成效,但因设备的更新周期缩短,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将使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3.2 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院校校内实训条件较差。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普遍处于初创阶段,即使条件好的院校也只是部分重点、主干专业的实训设施较齐备,多数专业的实训条件较差,新建专业则几乎没有。

3.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到企业积极性的影响。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双赢”,企业要生产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高职院校则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一定的周期性,要让企业参与合作,多数是凭关系和个人感情。

3.4 有经验的“双师型”实训教师数量较少。

目前广西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构或基地较少,培训经费较难落实,时间也不能完全保证。每年仅靠学校选送部分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是不可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由于企业核心技术保密等原因,即使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教师也不可能接触到最新技术。

4.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集中有限资金,建设集团化的实训基地。

为了切实解决资金投入大与运转不畅的突出矛盾,应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人集中起来,建设一家集团化的实训基地,同一区域的所有职业院校的实训项目全部或大部分在该实训基地内进行,集团化的实训基地应能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以解决到此实习学生的吃住问题;并配有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以确保学生实训的质量。这种集团化的建设模式,除了极大的提高学生技能、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质量以外,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院校校内实训条件较差的问题。

4.2 建设有效的学生实习保障体系。

为切实推进企业主动参与、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要使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现状得以改善,应建立起可靠的实习保障体系,对于主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可在税费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或减免。

4.3 建立健全的高职教师培训制度。

“双师型”实训基地教师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同时,建议地方教育与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重点支持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工作,各高职院校之间也应加强相互联系,或作定期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若峰等.加强高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23)

第3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三练旅游

“三练式”培养模式最早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陈江伟老师提出。陈江伟老师在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申报书中指出:所谓“三练式”培养模式就是指注重学生的“学用演练、就业训练、创业锻炼”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行合一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陈江伟老师当年提出的具体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图如下所示:

为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对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之后,本文结合“三练式”学生培养理论,在对该理论部分理念进行深化的基础上,对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的升级策略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恳请专家们给予指导。

1 贯穿“工学结合”理念培育实训基地的职业文化

当代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旨在培养一线应用性人才,因而普遍都重视“工学结合”理念的深入贯穿运用,提倡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来培养人才,甚至让工作与学习交互进行来开展教学。可以尝试的途径有:

第一,改进工学结合模式。例如,白天学校上课,晚上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一段时间在校上理论课,一段时间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上实训课;分批安排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以保证部分基地岗位的稳定性等等。

第二,重视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福利的保证性。有的教师以工学结合为由让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而自己从中赚取提成或回扣。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实训技能培养的持久性,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实训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存有排斥和敌对的心态,学生也会变得不信任教师不信任学校,存有被欺骗的感觉。企业、学校和学生应三方共同在场签署透明的价格策略。

第三,扩大工学结合的范围。学生参加工学结合主要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学校需要给学生争取适当的轮岗机会,让学生了解尽量多的岗位内容,甚至让学生到行业相关的另外的行业中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毕业适应力。此外,如果有机会,最好能尽快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工作经验。

2 运用“政企校全程导入”理念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渗透性

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介入,闭门自建的模式已经不适应这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一,需要明确企业专业人才需求。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需让学生能适应企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就必须了解企业对目前和未来人才及岗位的需求,从而开展部分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需要了解企业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过关的人才,更需要能长期在企业工作下去的优秀人才,因此高职旅游实训基地需要调查毕业生情况,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学生开展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辅助能力培养,例如职业规划能力、服务心理、企业归属感、职业道德、需要的才艺和口才等。由此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必将具有较好的出发点。

第三,让企业资深人员进入课堂讲课。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培养很大一块在于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室。通过让企业资深人员进入课堂从而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才能带出一批有经验的实训教师。

第四,实训基地建设过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加入。很多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存有反复性修改建设工作,建成的实训基地缺乏职业文化氛围,甚至无法开展对外服务,这就告诉我们,高职旅游实训基地从建设之初便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加入。明确应有的场地面积,明确具体的各个实训室的建设目标等等。

第五,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需要政府的介入。尤其是旅游类实训基地,很多时候将会面临为政府服务的工作。例如,各类会议的接待、城市导游的提供、展会的服务、社区的服务、秘书服务的提供等等。而这些活动都是与政府工作直接相关的。因为高职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取得政府的关注,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和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度,也能促进旅游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

3 采用“三练”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模式

“三练”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学用演练、就业训练、创业锻炼”的三位一体。这为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做好“学用演练”。学生以学为根本,因此,高职旅游实训基地首先应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条件。例如课程内实训、基础实训内容地完成等等。然后让学生能够将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化为项目完成能力。例如,从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上级操作,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商标设计或者项目规划书等。

第二,落实“就业训练”。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必须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做好一切就业前准备的学习工作。例如召开一系列就业招聘会、就业技能训练、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和测试、招聘技能的培训等等。

第三,突破“创业锻炼”。根据国家政策指导,创业能力的培养得到各高职院校的关注。而高职旅游类专业将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得到认可。有的旅游类实训基地开设模拟导游公司、会展工作室等,都非常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4 结合“成果检验”促进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

高职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不断地跟进和改革,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反馈,然后再不断的修正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

第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视野有待开拓。例如酒店实训基地的企业导入,可以尝试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开设对外汉语的培训,可以开展国际交换生的工作等等。

第二,实训基地的档案保存工作需要重视。高职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做到“痕迹化”管理,做过的事情,都必须以务实和美丽的形式给予表达,然后将所有的信息以标准的档案管理方法体系给予保管,方便日后的查询。

第三,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有待建立。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核心始终是学生。因此,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围绕着学生展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出善的基地管理制度。只有制度跟上了,管理才不会混乱,才能为高职旅游实训基地走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收稿日期:2006―06―18

项目来源:本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5)》阶段性总结。

作者简介:袁俊奇(1962―),男,汉族,哈尔滨市人,东北林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研究。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需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形式

实习实训基地包括硬件上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软件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作为实践教学载体的教材。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不同于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课堂无法完成的技术操作,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高科技含量、开放性好、实用性和通用性强为原则。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定岗实践的培训场所,以产学研结合、相对稳定是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原则。

3.“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4.教材

教材是高职教育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以合理选用和自编或统编教材相结合为原则。合理选用以教育部推荐的内容精练、概念及原理清晰、方法得当、技术成熟、实用性和使用性强的优秀教材为原则。自编或统编教材以理论够用为度、具有实践指导性、岗位针对性、职业能力培养性、前瞻性为原则。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区域和行业优势,全面规划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训中心可按照专业设置,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确保实训的仿真模拟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对实际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计划,编写高职教育特色突出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制定各项能力尤其是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是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更新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修订实训教材和指导书。

四是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五是实践教学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在校内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有学校教学经历,又有企业工作实践经历;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从社会、企业引进或聘请一批工程师、专家作为教师或兼职教师,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六是本科院校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和途径,促进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1.组织保证

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及各项目负责人,并建立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来抓管理,与专业负责人一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2.政策保障

为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如通过专业教学改革立项推动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优先支持和审批实训基地建设的项目,对于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取得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外聘高职教师享受本校教师同等待遇等。

3.制度保证

为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等。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全力支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对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奖金保证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和业务考核都应在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进行,以“学、会、做”为标准。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新建设了1550m2智能温室(帽儿山综合实训基地)一栋、多媒体教室一个、网络教学中心一个;扩建了一个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一个园林技术实训中心、一个室内设计技术实训中心(家具制造实训中心、家具质量检测实验室、室内装饰技术实验室和画室、美术室及制作间)、一个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和一个公共综合实验中心。我校高职教育实验室、实训基地部分设施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实训用教学仪器设备从少到多,从落后到先进。

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这些仪器的购置,使我校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实训课时得到充分保证,学生实验实训课开出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100%。有些原来必须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的实训任务,现在可以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完成;原来只能由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现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训操作;原来无法进行的实训现在可以完成;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增多,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达到了强化学生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园林花卉专业的园林植物育种课程的实验,过去多人一台显微镜,实验课效果不佳,影响到教学效果和人才质量。新实验设备的购置,保证每人一台显微镜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出,学生上手能力增强,实验室还可以为学生开放。

在校本部实习基地――花圃安装了喷灌系统,增加这套设备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目前的苗圃及花卉基地多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安装喷灌系统已是很平常之事,比较现代的苗圃还有自控的自动化喷灌系统,而我们还是原始的作业法,满足不了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二是学生争先浇水,水量难以掌握,对苗地管理十分不利,既浪费了水源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上了该系统之后,洒水均匀,省时省力,而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花卉的生长习性、生理特性及植物之间的比较特征等。这套喷灌系统已全面启动。在帽儿山教学基地智能温室的建成,可使园林花卉专业学生利用先进仪器设备,一年四季都可以对园林植物进行育种、栽培、生长、采种等全过程的实验及实训。智能温室的建成,可使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利用先进仪器设备,一年四季都可以对园林植物进行育种、栽培、生长、采种等全过程的实验及实训。再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四轮定位,轮动平衡试验;生产技术模拟实训,如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综合技术应用实训,如自动变速器试验及故障诊断、排除。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训时,原来5人供用一台发动机轮流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拆、装一次,实训效果不理想。现在进行发动机拆、装实训时,每2人一台发动机,一天可拆、装多次,通过实训使本专业学生平均50分钟就可拆、装一台发动机,提高了实训效率,学生原来只能听说的先进仪器设备,现在不仅可以看到,而且可以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能够以较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学生带着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效果。第三,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对激发学生热爱专业、了解行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实践证明,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培养能力,增长才干,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的场所。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仅靠校内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尤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可以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的感受。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的途径就是产学研结合。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专门负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双方就学生实习、教师培训、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对学生技能培训和指导、项目开发等方面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在联系、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了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同时,为企业进行实验、检测、技术服务以及项目开发。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仅使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践,真刀真枪地干,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管理才干,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的感受。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到基地实习,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实训的需要。同时,为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几年来,我校通过技术优势、科研优势、设备优势,本着“双方需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企业广泛开展多种合作形式,建立起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已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与哈尔滨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博远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哈尔滨长青绿化有限公司、大庆天地园林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大连华丰家具有限公司和国光建筑装饰公司等签订了长期校企合作协议。

例如:我们组织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庆天地园林有限公司进行了银中杨硬枝扦插实习,在近7天的时间内,共扦插银中杨10万余株。这样的实习不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增加了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优中选优,按照建设目标要求,配备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实验、实训技术队伍。首先,选送教师及专业负责人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教师一边讲授课程,一边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双师型”素质。其次,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领导到学校讲学和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聘请企业教师和科研项目合作,提高了教师“双师型”素质,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教材和指导书建设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根据高职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整合,合理选用和自编教材。选用教材以内容精练、概念、原理清晰、方法得当、技术成熟、实用性和使用性强的教育部推荐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为主。对没有统一出版教材的学科,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任课教师协商确定该学科暂用教材或自编讲义。编写教材从高职教育的教点出发,以理论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内容。我校出版了课程整合后的教材(含实验指导)10本。如,《汽车使用技术》、《汽车运用基础》、《植物生物学基础》、《花卉繁殖技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家具造型艺术设计》和《家具结构设计》等。教材使用效果反映良好,对职业培训的特点针对性强,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

本文作者:杨巧玉工作单位: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功能职业教育集团一般是以一所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办学实力雄厚的职业教育重点学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在职教集团运作中,核心学校通常要发挥主导、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集团内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进行基础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见习、实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加工和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真实工作中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掌握工作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专业操作技术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要具备教学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双师型”教师培训功能,还要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提供社会服务及各种岗位培训等功能。职业学校建设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但要为本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也要为集团内所有学校和企业共享,同时,要主动承担社会培训任务。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学校统筹管理的运行模式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以保证本校学生按教学要求进行实习实训为主,由学校管理,学校负责建设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安排、设备维护、实训耗材购置、学生实训安全管理等工作,实训基地的一切运行费用均由所属学校负责。共享型实训基地还要进行集团内其他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培训,增加了实训基地的管理难度。这种运作模式学校投入大,特别是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使学校负担很重。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费用,减少实训安排,会造成实训设备的闲置。

企业(个人)承包的运行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后,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训设备、设施及场地的使用权承包给集团内的某个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学生实训的责任。虽然学校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但承包方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很难保证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或者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很难与工厂的实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实习实训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影响教学效果。以实习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实训基地应找到与企业合作的“相切点”,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也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由实训基地承担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职能,适时安排学生参加生产见习、实习,使学生能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机会,综合技能得到培养,学生即工人,车间即教室,学生实习能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既可以节省学校的实习耗材支出,又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企业给予的生产加工费用。这种合作模式存在“联姻企业”项目不易寻找的问题,实习的组织管理压力较大,学生参与真正的生产实践,一旦指导不力或管理不到位,生产中出现了过量的废品,学校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是结合各种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而优化的一种综合性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职教特色,建立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开拓实训、培训、生产加工、咨询、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养、服务一条龙。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运行模式,还有待于各职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对实训设施配置的思考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但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实训不足、设施使用率不高和部分设施闲置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先进性、前瞻性,配置大多为全套的、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管理、学校配套设施、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新建的实训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整合各种教学媒体,有效使用实训设施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少,常规教学课多;学校操作工位多,实训教学时用的少;教师示范操作多,学生实际动手少;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教材相对滞后,有效教学难开展;先进设备购进后,培训人员一走,学校教师不能独立操作,成为参观的摆设;有的设备运行成本高———价值高、难操作、耗材使用多,学校难以承担,使得设备使用率低;学校专业调整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等。如果严格按照设备投入和应用来分析,各学校均存在设备缺乏和闲置的矛盾。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率是反映一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集团化建设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盘活学校现有实训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对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选择的思考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集团内各方面资源,选择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盘活学校已有的实训设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功能。同时,充分调动集团内学校、行业、企业的参与,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充分挖掘集团内各学校、企业的设备、人才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各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需要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借鉴中东部地区成功的合作经验,选择真正适合学校专业特点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今后我们在集团化建设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三化”、“四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是通过工学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着力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灵活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师生深入工厂、车间学习实践,精心设计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施过程和方法步骤,师生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应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分步、分专业进行试点,重点实施,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避免盲目跟风。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哪个学校在这些方面先走一步,哪个学校就会抓住发展机遇,学校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作用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通过争取资金建成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后,造成实训资源闲置和浪费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能充分挖掘设备应用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双师型”教师,从而造成实训设施因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而闲置,同时,也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设备损坏严重等问题。实训设施只要资金到位就能很快建成,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教师培训,使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成为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基地。我校的主要措施有:(1)校企联合培训教师。在学校新进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全面了解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并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和指导,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学校充分利用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见习、顶岗实践。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选派相关专业课教师带队前往,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工作现场的工作流程和需求。教师在校企联合培训过程中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应用于专业课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通过“产学研”结合促专家型教师成长。学校各类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为学校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良好机会,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训设备和教学内容编写专业技能课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工作,总结专业课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形成专业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或职业模块的开发,在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能通过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专利产品。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使实训基地建设应用成为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基地。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关系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中东部地区在集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已经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我们要长期思考、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课题。

第6篇

护理实训是护理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及运用护理技术在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中进行训练的教学活动,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护理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操作实训,可使学生的护理技能、职业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进一步的提高。

1.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护理服务国际化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世界护理人员的匮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护理人员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护理人员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对象由对个人的护理逐步转变为对家庭、社区的护理;护理工作的模式由对疾病的照顾扩展到疾病、精神和心理上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的职责由传统的对生病期间的照顾转变为对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照顾。因此,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旨在提高护理院校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3.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医学院校培养护理人才的需要。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只有加强对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更有利于护生的工作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制约护理实训基地发展的因素

1.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护理实训场地、设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操作实训的充分开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尽可能地模拟医院的病房进行建设,配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努力提高实训条件。

2.护理师资缺乏。护理师资缺乏也是制约护理实训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护理实训教学中,一位老师往往要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操作,既不能清楚地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造成单位时间内实训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护理人才的培养。

3.现代的护理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中,学科建设还不够成熟,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的训练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三、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护理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因此,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使实践教学更加科学、规范、有序的进行,使学生的临床护理工作技能及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1.创建真实的护理环境。护理实训基地分别有护理基础技能实训室、ICU技能实训室、内科护理技能实训室、手术室、外科护理技能实训室、妇产科、儿科技能实训室等多个功能区。通过模拟临床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创建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获得技能操作的经验,为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护理实训基地。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潮流,要对临床工作的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研究,体现临床护理操作的新技术,使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具有先进性和实效性。通过对先进设备的实施和应用,有利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既能方便老师对实训室进行实况监督和指导,又可调动学生在护理实训过程中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工作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

3.护理实训基地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用性。护理实训基地在地理位置和环境设置上应具有开放性,不仅为本校师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也可为社会各级护理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空间,使实训基地成为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还可利用护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关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实训,从而增强护理实训基地的通用性。

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的建设方式。在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注意设备完善,科技先进,功能齐全,又要顾及设备的使用价值和适用性。

四、完善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

1.建立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为了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基地的管理机构。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临床护理工作特征等学校成立专门领导体系进行管理,以加强对基地的管理方向进行全面指导,保障实训基地科学的、有序的运行。

2.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中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实训室的具体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以保证各班级日常的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

3.实行护理实训基地的全面开放。推行护理实训基地的全面开放,是师生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在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的过程中,采取实验指导教师管、任课教师管和学生管理相结合的多种灵活的管理办法,实现为师生实践教学服务的宗旨。

4.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实训基地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既可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又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促进。实行和完善实训基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实训基地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是实训基地管理上的又一进步和创新的体现。

5.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使其充满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便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管理实训室,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不易性,从而更加爱惜每项实训用物和珍惜每次实训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基地利用价值和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07,(2).

[2]王丽华.章晓幸.吴玲玲.示范性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

[3]高柏.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J].卫生职业教育,2012,(9).

[4]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7).

[5]苏元英.杨丽莎.戴晓红.洪芳芳.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医学,2010,(1).

第7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建设模式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核心任务之一,而承担实践技能培养功能的实训基地已成为当今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灵魂,也是应用型专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一、建设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费主要用于项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包括开展工学结合,共同建设生产性、服务性实训环境等。

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而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笔者利用两年时间,结合江苏省教育厅“三项常规视导”和省“品牌、特色专业”视导,对苏南、苏中、苏北的一些学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研究,并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在校内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或股份制的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特点是创设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师生在该环境下担任不同层次的员工角色,完全按照企业运营形式组织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完善。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模式

1.苏南

(1)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模式

政府财力厚,投入大。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如,无锡机电高职校设备资产生均超一万,近100台数控车床、铣床及加工中心。苏州技师学院实训中心配置了与现代企业同步、与职业培训同步的先进设施设备,如,DMG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牧野高速数控铣床、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列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完成技师等级的培训、鉴定任务,部分实训平台已建成培养高级技师的平台。这些学校的设施设备、实习条件已经与一流的企业同步,校内实训即可完成技能培养,与企业直接接轨。

(2)校校合作投入模式

苏州、常州等地区建立大学城,专业相同、地域相近的学校尝试共建、共用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2.苏中

(1)校企合作投入模式

政府财力不足,学校设施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要求。学校多方寻求资金投入,或寻求设备支持,或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中心。

例如,如东中专在政府的协调下,与当地的企业大东公司建立了“厂中校”,大东公司专门为如东中专新建了一个厂区,作为校企合作的试验田,该厂区除部分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外,所有生产都由该校服装专业学生完成,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后,到校外的大东实训基地训练,完整的流水线循环,使学生在训练后可适应大东公司一线的各个工种。这样的合作,学校减轻了实习设备紧缺压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大东公司直接上岗,企业省去了招不到熟练工的烦恼,同时上岗培训周期为零,节约了培训时间和费用;学生上岗即可享受熟练工待遇,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2)“筑巢引凤”型的合作模式

如,东中专与南通建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校中厂”,学校无偿提供场地,建威公司依据建筑材料教学要求配置实验设备。公司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实验时全部按照企业运行方式进行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使学生学习、训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苏北

“以训养训”模式。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对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如,沭阳中专处在江苏省最大的县,人口最多、每年入学的学生数也最多;泗洪中专所属的泗洪县是江苏最穷的贫困县。这两所中专校不等不靠,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合作,与企业共同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中心,在完成学生实训任务的前提下,为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走出了一条“以训养训”的新路子。

(三)实践与思考

通过对江苏省内几种实训基地的管理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实训基地要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需考虑以下几点:

1.体制创新

学校投入巨资兴建的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应改变单纯的消耗型实习向生产经营型转化。既解决生产实习项目与企业产品零距离对接问题,又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轻办学成本,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

2.规范管理

社会投资的实训基地可以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股份制经营。在充分满足学生实训、企业培训的前提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但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协调企业对利润的最大化诉求与学生岗位技能全方位训练之间的矛盾是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初期,应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以协议书等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应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以此作为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

3.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培训功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抓师资建设,需政府大力协助,破除人才壁垒。一是给编制调入;二是从企业选聘;三是选派教师下企业实践。

总之,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企业深度参与的新型职校实训基地,形成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是我们职教人孜孜以求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2):32-34.

第8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校 实训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前言:“实训”一词实际上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其含义是指在学校的统筹指挥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等形式。实训的根本目的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目前高职学校实训开展现状堪忧,明确高职学校实训与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如何通过加大实训力度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1.高职学校实训开展现状

由于对实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许多高职学校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穿插实践环节,或将其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没有下工夫研究实训开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实训理念长期得不到更新,致使实训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1.2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更谈不上“双师型”专职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师由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或只是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教学,而没有专门的“实训教师”。部分学校只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师完全由实训基地――即工厂或企业――工作人员担任,而没有打造一支校内实训教师队伍。多数学校没有将教师实训技能的培训列入计划,教师的实训素质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限。

1.3实训基地建设阻力重重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使许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实训基地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无法适应学生实践需要。

1.4实训开展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学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立实训基地,开设实训课程,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恰恰缺乏这种针对性,只是为了实训而实训,忽略了实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2.高职学校实训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2.1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学校开展实训的根本目的

正如前文所述,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直接以就业为主要目的,就业率是评价一所高职学校的重要标准。实训在高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意义非凡,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第一手经验和感受,将课堂所学真正的付诸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实训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学校开展实训的根本目的。

2.2开展实训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开展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实践机会去深刻的了解就业市场及岗位要求,通过实训消化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更好的对职业生涯做以规划和调整。而学校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后的进一步发展来了解实训开展效果及优势和不足,进而调整实训规划,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设计实训课程,统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因此,可以说开展实训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3.加大高职学校实训力度,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3.1正确认识实训的作用重要作用,加大对实训的重视力度

职业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正确认识实训的重要作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的与本科院校区分开,加大对实训的重视力度。实训的开展应由学校统筹安排,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有统筹方案、有周密计划、有详细总结,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真正将实训落到实处,力戒走过场,力求实效。

3.2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教育引领是密不可分的。各职业学校应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选聘理念新、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实训教师队伍中去,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对实训教师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并为其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和保障。

3.3加强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学校和实训教师应着力研究实训教学理论,提升实训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并有能力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和乐于参加实训;在实训教学环节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实训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学生参加实训之后,搜集遇到的相关问题,为下一步的实训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3.4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及时更新实训基地的设备,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新理论,创新实训基地建立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完善实训基地监督管理办法,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增强实训的针对性,优化实训效果

实训基地建立之前,学校应责成专人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并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优化实训效果,增强实训的实效性。基地建立后,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调整,使之能够与时俱进。

结语:综上所述,实训在高职学校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互为手段和目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是由于学校对实训重视不够、实训力度不强、师资队伍薄弱以及实训基地建设阻力较大等方面原因,使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实训状况不容乐观。因而高职学校首先要从正确认识实训的重要作用坐骑,加大对实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训教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训的针对性,优化实训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莉莉.实施综合课程项目训练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就业与创业,2011(8)

[2].陈文霞.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和建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12)

[3].刘继平.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第10篇

一、引言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型旅游人才,因此,在进行旅游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既能够满足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需要,又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亲身实践的机会,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亲身操作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实践型人才,为我国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旅游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对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大多需要自己出资置办,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求,导致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实践类的课程还停留在理论讲解或演示阶段,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缺乏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高效的旅游专业实训学了要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之外,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较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是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然而目前,由于缺乏资金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旅游专业实训指导教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的需要,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这都严重制约着高职旅游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管理不到位导致实训效果差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这就给实训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实训的效果。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进行专业宣传和吸引生源,和企业签订实训合同,但是并不能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机会;部分学校合作的企业即使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但是缺乏稳定性,最终影响实训的整体效果。另外,在学生实训结束之后,教师没有及时做好实训内容和结果的评价工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降低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旅游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实训基地投资建设的力度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现状,需要高职院校拓宽渠道加大资金的引进力度,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建立旅游专业实训相关的旅游基地、校办酒店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学习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校办基地获取一定的教学资金,从而为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进行旅游专业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旅游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学校则负责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首先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优秀的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在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 企业为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场所和设施,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机制,优化机制的运作模式,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三)完善旅游专业学生实训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高职院校旅游实训基地切实发展作用,提高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必须完善相关的运营管理制度。学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对学生开展旅游实训教学时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与行业发展情况相接近的设备设施、经营环境等,为学生参与实训教学建立真实的感受,了解具体的旅游岗位需求,为学生设置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训任务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训结束之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认知完成实训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学生的实训效果给出合理的评价。

(四)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9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入到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同时,为了解决电力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无场地、无师资的培训难题。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综合性继电保护实训基地,自2010年开始建设,历时近3年,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分析了当前继电保护专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于2013年基本完成基地的建设。

1 校企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意义

高职专科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普遍存在着学生继电保护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现象。与此同时,广大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校企共同建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生产及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既能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员工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沟通,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功能

本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及院校进行调研,与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实际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要求。邀请电力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研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及在校学生的实践的需求,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技术代表性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投资、学院提供场地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建设。

2.1 实训基地的构成

2.1.1 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

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分别由llOkV、220kV和500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共3个实训室组成,由学院提供专门场地,总建筑面积约900余平米,实训基地现场主要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器具等完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Ⅲ级能力要求进行配置,共有保护屏152面,同步生产现场,功能完备。保护装置结合生产现场进行典型配置,覆盖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普遍采用的国内主流保护厂家如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许继电气、深圳南瑞等的典型保护设备。

2.1.2 调度自动化子站实训基地

拟建设一个面积为245平方米的调度子站实训基地,可提供约40个工位,能够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Ⅲ级能力培训的标准。主要设备参照国网自动化竞赛设备和四川主流子站设备配置,工位及培训硬件和软件设施满足调度自动化子站专业岗位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调考、竞赛比武等要求。同时,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专业培训的的需求,配置智能变电站测控及监控系统。

2.1.2.1 传统监控系统配置方案

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配置清单要求至少配置4套,并至少3家以上不同监控厂家的配置要求,结合自动化子站人员培训量的需求,配置国内主流厂家220kV传统监控系统6套。传统监控配置如下:南瑞科技2套,南瑞继保2套,深圳南瑞1套,国电南自1套。每套系统按照三面屏柜进行配置,第一面屏为测控单元屏,屏内设备为各种常用测控装置,包括220kV线路测控,主变高、低压测控,220kV母联及公用测控各一台;第二面为远动屏,屏内设备包括远动双机通过104、101通道与调度主站通信、GJPS装置、网络及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纵向加密设备);第三面为操作箱开关柜,设备包括所有专用操作箱及相应间隔的模拟开关刀闸,相关的遥信回路、遥控回路接人对应间隔操作箱。

2.1.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典型的220kv智能站配置,配置一个220kV线路间隔、一个220kV主变间隔和母联间隔对应的保护及测控单元,并配置相应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及操作模拟装置。配置智能站系统相应的通信、远动及监控系统设备。为满足培训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智能自动化系统互操作性培训及科研等需求,考虑线路保护及测控、主变保护及测控、母线保护及测控,监控及通信等分别采用不同厂家设备。

2.1.3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由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承建,采用2×31500kVA智能化主变;llOkV采用内桥接线,半高型布置,一次设备全部智能化;lO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一段为中置式固定柜,另一段采用中置式手车柜,总路采用智能化设备,出线为常规设备,同时配置2×4008 Kvar组架式电容器组、1×630kVA消弧线圈、2台室外布置站用变;二次设备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站采用一体化电源。

7.2实训基地功能

2.2.1 llO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35kV及以下电容器保护装置调试,llOkV及以下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含电抗器llOkV及以下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含站用变),低周及低压减载调试,调阅故障录波报告和保护装置事故报告,一般二次回路故障处理等。

2.2.2 220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220kV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220kV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及带负荷测试(220kV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220kV母线及失灵保护装置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备自投装置调试,继电保护简单事故分析,220kV二次回路审图等。

2.2.3 500kV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500kV二次回路审图,500kV主变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500kV线路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500kV母线调试及综合故障处理,继电保护复杂事故分析等。

2.2.4 调度自动化子站实训室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厂站端遥信数据异常处理,后台监控系统检修,测控装置异常处理,远传数据处理装置异常处理,调度数据网络设备的调试及异常处理,站内监控系统通信调试与检修,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调试等。

2.2.5 llOkV校内实训智能变电站

开展的实训项目包括llO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保护装置调试,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调试,智能变电站站域控制单元调试,故障录波及网络分析仪现场调试,交换机及网络性能试验等。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效果分析

3.1 能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设计上,能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咨询作用,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作的磨合期的培养目标。

3.2 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充分利用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专业技能有了普遍提高。将“双证书”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重视职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实训基地可进行继电保护工种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工、技师培训与鉴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可以获得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保汪了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达95%以上。

3.3 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技能提升服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成投用以来,该实训基地先后举办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在职员工履职能力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电网公司新人职员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共计31期,1100余人次,实施了2013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和直流设备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工作,并举行了2013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

3.4 有利于构建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让本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学习锻炼,与在电力企业聘请的继电保护或自动化专家参签订一年的师徒合同,参与电力企业在职员工的履职能力培训、职业鉴定等工作。专业教师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可以参加技能鉴定获得继电保护或自动化专业技师的技能等级证书,较大的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4 结束语

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融合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网监控等专业方向的相关实训内容,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技术代表性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环境与企业生产现场相吻合。实训基地的功能集学生实践教学、员工培训和科研技术开发于一体。专业实训基地开发的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相一致。通过基地建设,既能在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员工教育、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的目标,充挥发挥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志.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卟教育与职业,2014,(15).

【2】周玲.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3】丁怀民,樊哲民.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实践案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型;产教结合;实训基地

2008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锦州铁路运输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更名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构建新的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更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客运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探索,希望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实训基地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一、铁路运输专业客运实训基地教学体系的构建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沈阳铁路局和东北地区铁路建设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结合学院自身条件和办学特点,深入铁路站段进行调研,并与企业专家广泛探讨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职业能力要求、素质拓展等问题,改革课程体系,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调研情况,在不同的学期安排不同类型的实训,层层递进。

例如铁路运输专业客运实训的安排,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依次安排售票员实训、客运员实训、列车员实训、行李员实训、客运应急预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工种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并达到企业要求的熟练程度,逐步适应职业生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保证了人才培养规格与当地经济建设相适应。

二、铁路运输专业客运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1.实训中心集多功能于一体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针对沈阳铁路局这几年大量修建高速铁路的实际状况,实训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的同时,建立了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同时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科研场所,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例如开办“高铁客运储备人员培训班”、“列车长培训班”、“客运值班员培训班”,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全程参与不同环节的实习,如:客运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开发“客运售票系统模拟软件”,学生学完售票的理论知识后,在客运售票模拟系统上机操作实训,模拟售票,最后按照指令打印各种车票,填写各种票据,实训合格后,在我院的客票代售处进行生产型实训,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满足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不同层次上的产教融合。在不断提升学院办学知名度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办学社会效益。

2.成立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专家参与学院办学目标的确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论证,对学院的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参与教材建设和学生实训课程的讲授,保证实训基地建设与铁路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如《铁路客运组织》这本教材与沈阳铁路局合作开发,以项目的形式,按照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编写。遵循专业基础理论以够用为“额度”,专业实践知识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理念,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制定《铁路客运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直接融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习、掌握相应知识技能,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3.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的实训体系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不仅无偿为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设备、材料和专业技术服务,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机会。这样就把企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的教学场所延伸到企业,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在企业里既是技术的学习者,又是技术、技能的应用者,是学生,也是员工,从而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专业上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

三、对运输专业客运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

1.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的不断优化、完整工作过程的指导评价、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熟知,在学生技能相对熟练之时,不仅能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还能给学生指明改进的方向,这些都对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师素质教师是实训基地发展的一个瓶颈。实训基地既要满足教学,又要进行生产,要求老师既熟悉教学又懂得企业管理和生产,否则基地的效能就会降低。针对我院的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没有接触过现场,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专家认为,如果教师处于缺乏技能的状态,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实训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使教师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为此,应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锻炼、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现场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通过教育理论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个体教学技能,通过专兼一体化管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师资整体实力,提升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

2.要努力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积极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课堂教学,对组织管理真正的生产线缺乏经验,学生在进行生产实训时问题也较多,管理难度大,加上工作强度大,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对老师进行引导。

目前绝大部分院校的教师课酬按课时多少计量,而采用实践型教学模式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在课下花大量精力指导学生,还会涉及到多个教师共同指导的问题,按现行的课酬计量方式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会影响到教学改革效果。所以应加大实训课教师的课酬,同时将实训课列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量化考核之中。

3.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和能力利用率,不断增强实训设备的通用化程度,避免由于专业调整出现实训设备闲置与浪费。所以学校要积极发掘与企业、行业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合点,主动跑企业,通过专业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了解与学生实践有关的产品生产型企业,建立信息档案。对信息库里的企业进行认真分析,寻求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探索与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新渠道、新机制。

总结:高职院校生产型客运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共同参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够建成、完善。高职院校生产型客运实训基地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模拟就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结合体,要能够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人才培养更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宇.产教结合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

[2] 王秀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研究 2008.(1)

[3] 张小冰.刘杰.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 .教育与职业,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