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09:2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业行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留学热门国家有哪些?都选择什么专业?
图1留学国家分布
海归留学的国家,排名前四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占比分别为18.6%、14.4%、9.1%、9.1%。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留学的热门国家回国的占比分别为9.1%、6.9%、5.9%。
图2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
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以商科、工学、自然科学为主,分别占46.4%、14.7%、10.7%。此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占比也较高,均为8.8%。农学和法学的比例较小,均为0.6%。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留学到底划不划算?
随着近年来留学人员的快速增长,海归也日益增多,加上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全球经济放缓,海归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相比较高的留学成本,留学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留学“划算”还是“不划算”的讨论成为社会话题。
调查显示,海归群体中,认为留学划算的占50.0%,不划算的占20.2%,说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别占22.1%、7.7%。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的看经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调查对象中,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认为3-5年收回经济成本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5.9%,5-10年和1-3年的分别占24.1%、22.5%,10年以上的占比10.3%,一年以内的仅占7.2%。出国成本的收回时间与海归人员的个人能力、就业单位性质、个人所在的岗位、工作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最爱在哪里就业?从事哪些行业?
就业成为海归回国发展的主流选择,87%的海归在回国后选择就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如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
图3海归就业的企业类型
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图5海归就业行业分布(含制造业就业的海归细分行业分布)
海归认为其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言、沟通能力,分别有64.3%和51.7%的海归认为自己在这两方面具有优势。分别有50.1%和48.8%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另有38.6%认为在自我推介能力占优势。仅有15%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人脉网络占优势。海归面临着归国再融入的问题。
在就业劣势方面,海归在社会关系网络、求职时间、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调查显示,海归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国内的关系网络因在国外上学而断裂”,有47%的学生认为自身存在这一劣势。29.7%认为海归“专业技能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有27.7%的海归认为自身丧失‘“挂职锻炼机会,难以到政府部门工作”。认为“回国时间晚,赶不上国内招聘会”、“所学专业国内没有需求,国外实习经历不被认可”,占比分别为26.7%和24.8%。还有12.4%的海归认为自己“语言能力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
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高达39.5%。3-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创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图6海归创业的行业分布
报告指出,海归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节能环保这几个领域,占比分别为18.6%、13.6%、13.6%、10.2%、8.5%和8.5%。
图7海归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困难
调查发现,新一代海归在创业中,主要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融资难、经营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海归的特殊性导致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也是海归创业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技术成果产业化难也是目前创业人士面临的主要困难,这也反映政府在做引才工作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以产业需求为主导,以企业为主要载体来发展引才项目。
图8海归创业最需要的服务
在创业阶段,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海归创业政策需求方面,海归创业者更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实等问题。也有创业者表示政府应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海归创业企业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约41.7%的人则表示国家的政策很好,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回国再融入难不难?
报告指出,超过八成的海归回国后都能实现再融入。渐渐地融入是主要类型,占54.4%,较快地融入的占32.7%,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海归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相比,海归的社会融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融入的方式上,以自然融入、生活方式的本土化、自我心理调适、结交国内朋友为主,分别占比为58.7%、49.8%、46.7%、35.7%。参与国内社交型/学术型/商务型活动、个人资本的跨国经营和转化也是融入国内环境的重要途径,分别占比20.2%、7.3%。
目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多种薪酬报告,让企业眼花缭乱。《职业》特邀四家知名薪酬报告机构,就薪酬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解读。
华信惠悦:整体奖酬调研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拥有顶尖的顾问团体、前瞻性的管理观念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华信惠悦在管理业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质疑的,其先进、科学的调研手段和专业咨询经验都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数据来源】
以外企为主。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参与。华信惠悦建立了庞大的薪酬数据库,尤以金融行业数据库著称,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行业中诸多企业。而先于大陆地区建立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薪酬数据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信惠悦在中国地区最完备的数据库。
【服务】
华信惠悦以行业为基础,推出包括金融、消费品、高科技、家电、物流、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薪酬报告;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推出一、二线城市报告,也会针对一些特定地区推出地区性调研报告。
华信惠悦强调薪酬报告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的薪酬服务,因为在数据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运用到企业日常具体的薪酬管理时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购买华信惠悦薪酬报告的企业,都会得到来自专业顾问的针对,获得量身订制的薪酬管理意见及具体和务实的解读。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总监 廖怡玟女士
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于企业可以及时、通盘地了解市场现状,也对市场趋势有一个预期,作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励的参考依据。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或需要扩展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务,管理好人员本地化中的薪酬问题时,这份报告会非常有针对性。
企业做薪酬决策时,有三个考量点。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内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这样重要职位的薪酬时,要兼顾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报告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是让企业完善具体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三大人才网站之一,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及广泛的网络影响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调查报告都颇受业界关注。
【数据来源】
无忧报告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每年会通过三种渠道收集样本。一是企业,二是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三是网站庞大的个人简历库。根据不同职位,无忧会在三种来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样本。初级职位提取简历库的数据会多一些;对于一些敏感的职位,使用企业或猎头的数据会多一些。
同时,数据收集也合拍企业的调薪步伐,数据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务】
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国20个大中城市和20 个主要行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场薪酬信息。如果企业所在城市没有列入无忧的调查名单,那么调研人员会提供近似城市作为参考。在未来,前程无忧还计划推出更多的定制报告服务。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购买费用】
单个职位报告价格为500 元,购买的数量越多将享有更多优惠。
【使用指南】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负责人 王珏女士
任何一份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难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动率与薪酬的关系问题,报告只能部分解决一些薪酬外部竞争力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在具体使用无忧的报告时,要注意职位的薪资不仅在行业、公司类型间有水平差异,个人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决定薪酬水平,所以调查数据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体市场情况,企业要综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太和顾问:薪酬调研报告
【品牌】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和顾问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荣获2006 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 “2006 中国最佳薪酬报告机构”。
【数据来源】
企业。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太和顾问首先考虑其薪酬体系是不是市场化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意识。
【服务】
贴近本土企业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业、房地产、汽车行业、消费品、医药、服务业、传媒行业、能源业等在内的行业报告。此外,太和顾问还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全行业薪酬报告。根据市场情况,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业报告、城市毕业生起薪点调查、定制服务等。
【推出频率】
金融、地产、高科技等关键行业一年推出两次报告,其他行业为一年一次。
【购买费用】
全行业报告大概费用为两万元一份,行业报告一万五左右。参与调研的企业可享有一定优惠。
【使用指南】
太和资深顾问 金可冶先生
太和报告着眼行业整体趋势,所以购买者不仅可了解到现有薪酬状况调研结果,还能了解行业薪酬整体趋势预测。但薪酬报告提供的市场信息,毕竟只是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引证的。我个人比较推崇企业先有明确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参考报告中的数据,这样太和的薪酬报告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企业在选购薪酬数据时,要评价数据来源和可比性;薪酬调研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不仅要看职位名称,还要看具体职责内容,因为同一职位名对应的职责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而企业在设计薪酬的过程中,一是要选择所针对的合适的市场,圈定竞争对手;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这个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网联: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实行细分行业的人才网站,英才网联的建筑英才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人才专业网站,其推出的《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也别具特色。
【数据来源】
来源多元。不仅进行企业调查,也通过随机抽样、现场访问、网络调查、媒体联合调查等各种方法向个人进行调查。
同时,立足行业特点。根据对建筑企业会计年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收集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 月15 日,报告将在5 月。根据建筑行业看重技术类人才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特点,报告并没有把工作年限当做加权系数来计算,而是单独提出作为一项分析科目。
【服务】
将建筑行业细分化,分别针对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设计院机构推出调查报告。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网联建筑英才网市场主管 张磊
薪酬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在“经济”的原则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我们的样本从企业、个人两个渠道来采取,还可以反映从业者对薪酬的满意度。但最终数据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建筑行业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资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制定设计薪酬体系参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薪酬专家,文跃然先生
Q:如何选择薪酬报告?
A:薪酬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实际数据,以便比较;提供其他企业的经验,以供借鉴。选择薪酬报告时,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声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二是部门的权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些薪酬报告;第三有学术价值,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型人才网站的报告也很不错。
Q:薪酬报告的价格一般都很高,企业是否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A:企业从一些媒体或渠道了解的数据,不全面,其科学性也有待考量。购买一份薪酬报告是企业必需的投资,也是合算的投资。因为这能让企业的支付更加准确,所带来的附加值将大大超过购买报告的支出。
Q:企业的薪酬是与市场保持同等水平就具有竞争力了吗?还是其他的内部或外部因素更为重要?
思想工作
为什么不管是IT消费者,还是行业用户,对于IT的消费和采购,部署和应用,总是充满了抱怨和担忧?
“服务好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去过北京海底捞火锅店的顾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周到的服务令许多初次到来的顾客瞠目结舌,原来,世上还有这样一个不但好吃,还有着超出普通消费顾客的热情服务的一家火锅店。
令顾客纳闷的是,海底捞的员工为何总有那么高昂的士气,因为你能感觉出来,他们的笑容、主动服务的热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把每个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拖拉机厂电焊工出身的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从人性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管理之道。他的企业不仅为员工提供便利的食宿,还负责为员工打扫宿舍,清洗床单。他充分信任每一个员工,对于服务的流程也没有严格的界定,而是让员工们根据不同顾客的需要,授权他们去创造性地提供服务。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用餐,结果他们的服务员发现小孩很喜欢吃他们免费提供的炸虾片,竟然在最后专门准备了一大袋子炸虾片送给小孩。
反观IT和其他服务行业,迄今为止,或许不乏拥有类似海底捞经营理念的企业家,但是真正能够将这种经营理念最终落实,并有很高客户满意度的企业,则几乎没有。为什么IT消费者或企业用户,还很难获得类似的体验?难道IT行业、其他服务业就不可以出现自己的“海底捞”?
过去的一周来,麻木的“IT公司人”成为我周围同事和圈里人热议的话题。《计算机世界》报对IT公司人首次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揭开了当今IT业界、甚至众多奔波在城市边缘的工薪阶层的疲惫心态。在这个超越吃红烧肉、穿漂亮衣服的时代,这一集体心理疲惫现象确实毫无疑问地存在,并且越来越引发主流社会的思考和焦虑,我想这也是《计算机世界》报这次心理调查报告引发社会广泛共鸣的根本原因。
麻木不仁的IT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不利于IT产业的良性发展。如果IT服务业是由一大堆病态的人群在勉强维持、苟延残喘,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幅图景啊!眼下,关注员工、回归人本,才是IT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需求。从海底捞的服务口碑,IT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都应该好好给自己照照镜子。
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方向之一,便是现代服务业。然后,如何发掘好巨大的服务市场金矿,还需要所有服务行业的经营者、企业家们从内心反省,“你的服务是为人服务,而非其他。”如果一个服务产业或企业不能从心底感动员工,就必定不能从心底去感动顾客。如果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零售、电子商务等行业,都能够出现自己的“海底捞”,我们将会拥有怎样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啊!
所以,IT业可不可以有自己的“海底捞”?这个可以有,而且必须有!
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参保 社会保险 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度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261万人。而据国家人社部统计显示, 2012年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4543万人、4996万人、2702万人、7173万人,分别占农民工总量的17.2%、19.0%、10.3%、27.3%。从上述数据可知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少、参保率低。对此笔者提出简要的看法及解决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
1.由农民工自身就业特点所决定
由于农民工就业具有不稳定性、流动性、跨行业就业等诸多特点,加之农民工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因此主要从事一些脏、累、苦和危险的工作。由于上述行业一般都具有时段性、规模小等特点,从而不利于他们办理社会保险业务。
2.中小企业参保的意识仍不强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机构高度重视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但由于绝大多数私营企业老板都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绝大多数私营企业至今仍未参加社会保险。而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此类企业工作,这就导致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困难。
3.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及初中以下占农民工总数的76.3%,约为20037万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对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不了解,也就导致了他们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时,不知道怎么去维护。
4.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不完善
有些社保经办机构对企业参保实行“五险合一”的参保办法,这样既加重了企业缴费负担,也影响了企业参保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小企业。同时,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民工参保后难转移,享受待遇难办理等问题,这都导致农民工对参加社会保险预期收益期待不高,积极性下降。
二、提高农民工参保率、增加参保人数的建议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基数大、劳动年龄跨度大、流动性强、就业范围广,且在农村户籍地都有自留地;二是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就业;三是我国先后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的城乡居民保障制度,已覆盖了农民工。
由于存在以上三种情况,这就决定了农民工在较短时间内都按《社会保险法》来参加社会保险是不现实的。目前如何解决我国农民工参保率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根据农民工群体的上述特点,让农民工有选择地参加社会保险中的不同险种,具体建议如下。
1.按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不同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绝大多数不从事体力劳动,若失业,经过培训,他们也很容易掌握一技之长,因此将来他们留在城市生活的概率大,建议他们优先参加社会保险。可以强制他们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其他三项保险也应有条件参加。
2.按农民工群体年龄段不同
对40岁以下青壮年农民工,建议可强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其他三项保险可暂缓。对41~50岁的农民工,建议应强制参加工伤保险,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他三项保险可不参加。对50岁以上的农民工,建议应强制参加工伤保险,其他保险可不参加。
3.按农民工从业情况不同
建议应强制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其他三项保险可自主选择参加。建议应强制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其他四项保险可自主选择参加。
三、农民工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农民工选择性参保也有现实可行性,就此简要分析如下。
农民工群体首先应该参加工伤保险,原因是工伤保险个人不缴费且费率低,而发生工伤赔付时待遇高。其次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因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缴费高,但转移方便,且缴费满15年后退休享受待遇规定明确。最后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其实这三项保险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多大实际的作用,因此作为农民工最后选择参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但缴费高,且转移关系难,加之最低缴费年限规定各地不统一,因此办理异地转移接续是很难的。同时绝大多数农民工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若患重大疾病,还可申请城乡医疗救助和刚实施的大病补充保险报销。
【关键词】物业管理;税收政策;营业税;对策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路。特别是2000年至2009年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至2010年全国物业服务企业总数达到5.8万家,物业管理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入行门槛较低、专业管理人员匮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以及税费负担较重,相关政策支持不足等等,物业服务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不容乐观,我国物业管理行业面临较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本文试就物业管理行业涉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文明化进程。
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涉税现状及分析
我国现行税制中,物业管理服务业所要缴纳的各类税种一般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多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一直没有明确地对物业管理行业在营业税税目中归类,行业内约定俗成地比照“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缴纳流转税,按收取的全部物业服务费5%的比例计算缴纳营业税,把服务费结余,按调整后应税所得额的25%税率作为企业经营成果计算缴纳所得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按营业税的7%、3%分别缴纳,车船使用税则是以物业管理行业拥有的应税车船为征税对象实行定额征收。在实际工作中,物业管理公司依据所涉及的业务不同,还可能涉及增值税及其他子税目营业税问题。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国家税收扶持政策的缺失和物业收费水平的停滞,在税收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举步维艰,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物业管理行业萎缩的情况,留下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物业管理业归属“服务业”,适用5%的税率,相对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3%的税率明显偏高。据北京市政府2007年对本市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调查显示,主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呈现明显的两极化特征,其中文化体育业的平均利润率达到了24.7%,邮电通信业的平均利润率更是高达33.6%。作为建筑业的后续产业,物业管理业利润率与建筑业不可比,而行业利润率最低的物业服务业,却承受着高于其他行业的营业税税率。此外,与物业管理业同税率的金融保险业,享受着国家营业税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却没有一项优惠政策惠及物业管理行业,明显存在着行业高低收入的差别和减免优惠政策的不同。
2、物业管理业的营业税是以企业营业额为依据计算征收,企业负担沉重。在酬金制收费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的营业额为向业主收取的物业服务资金,由物业服务支出和物业服务酬金两部分构成,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是用“以支定收”的方式确定的,具有明显的业性质,其中物业服务支出属代业主收取并用于支付维持清洁、维护秩序、绿化养护、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等物业服务日常开支,具有代收代付的性质,不应作为税基。
3、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在保洁、设备维修等专项服务外包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日趋细化,物业服务企业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分包,相关工作必须由相应专业技术部门来完成,物业服务企业不可能拥有庞大的专业技术队伍。如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电梯维护等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专业外墙清洗、日常专业保洁、中央空调维保等专项服务,也应分包委托给其他专业公司完成。物业服务企业与专业分包公司之间存在收入共享问题,在申报本企业营业税时,应允许将外包服务的支出从物业服务资金收入中予以扣减,以余额作为计征营业税的依据。而目前税务机关对物业服务企业在计征营业税时,不允许将各分包专业公司的收入扣减,而是按照收入全额计征,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4、所得税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所发《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核定表》中,将物业管理这一特殊业态笼统并入“服务业”中的“其它行业”,此举有失偏颇。其一,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08年的《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创富能力差,多数企业生存状况困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40%以上物业服务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近20%的企业经营状况“持平”,物业服务行业的微利特征明显,而根据现行所得税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对比,物业管理业被排除在外。其二,物业管理业更不符合国家需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无法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物业管理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二、完善物业管理行业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住宅产业化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同样,物业管理行业也亟待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物管经验,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并适合中国国情的物管体系,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物管新路,以求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相关政策支持上,税收政策的扶持应为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1、独立税目、调整物业服务企业的营业税税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及城市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业将面对更加广阔领域和空间。随着各种现代管理措施、先进的服务理念及高科技的应用,物业管理服务将向高端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物业管理行业逐步成为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覆盖全社会的综合管理行业。鉴于此,建议在营业税税目中单独设立“物业管理业”子税目,比照邮电通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业,将物业管理企业营业税由现行5%的税率调低为3%的税率。
2、调整营业税税基,对物业服务业实现差额征收。其一,对代管代付性质的资金,采取以扣减代管代付资金后差额作为计税依据。其二,结合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在保洁、设备维修等专项服务外包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建议比照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的征税方式,合理扣减外包服务的支出,将剩余的服务费收入作为计征营业税的依据。如:比照旅游业将全部的旅游收入扣减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费、门票或者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收入计征营业税;比照广告业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费后的余额,为营业收入计征营业税,以体现合理税基,避免重复征税。
3、在所得税上,应尊重物业服务业利润率低的实事,实行适当的税收倾斜政策。因物业服务业既非小型微利企业,又非高新技术企业,在所得税上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建议国家税务总局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的各项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项目,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对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而言,亦应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自身管理,进行相关税收政策筹划,如:在物业服务业有关所得税征收方式上,对于内部管理较为规范,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实力的企业,可申请实行查帐征收方式则较为有利;而对小规模且财务管理不健全的物业服务企业,建议采取向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征收的办法更为有利。
参考文献
[1]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秘书处.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地产,2008(8).
[2]董贤钧.物业管理新十年发展畅想[J].中国物业管理,2010(1).
[3]张亚佩.浅析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及对策[J].民营科技,2009(9).
[4]徐彦琴.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0(1).
[5]林常青.关于减轻物业管理行业税收负担的建议[J].中国物业管理,2008(2).
本次参与调查__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103人,18-25周岁9人,占7%,26-35周岁57人,占50%,36-45周岁29人,占25%,46-55周岁19人,占16%。婚姻状况:18人未婚,94人已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人,占2%,高中20人,占17%,大专24人,占21%,本科及以上67人,占58%。居住方式:独居3人,占2%,夫妻二人11人,占9%,夫妻加孩子32人,占28%,夫妻加孩子加老人46人,占40%,夫妻加老人5人,占4%,其他方式17人,占14%。家庭月收入情况:2000元以下4人,占3%,2000-4000元55人,占48%,4000-6000元15人,占13%,6000-8000元22人,占19%,8000元以上18人,占15%。
被调查人员中,34%较需要家政服务,35%不太需要,30%不需要。没有请家政员的原因,57%选择自己及家人有时间做,13%是家庭收入的因素。
家政服务项目方面,被调查人员中,56%选择家庭保洁,13%选择烹饪,9%选择照看孩子,7%选择照顾老人,其它15%。对于家庭保洁频率,52%需要每周一次,12%需要每两天一次,3%需要每天一次。对于烹饪服务频率,30%需要每天,11%需要不定期。对于照顾家中病人,41%选择需要专业护理,29%需要基本照料。对于家中有学龄期孩子的家庭,28%需要接送孩子上学,21%日常家务,21%课业辅导。
家政员类型方面,被调查人员中71%选择钟点工,25%选择白天来,不住家,3%选择住家型>!<。家政员的年龄段:51%选择36-45周岁的,42%选择46-55周岁的。家政员的性别:86%选择女性,14%选择男女不限。家政员的籍贯:52%要求市内,46%无所谓。
在招聘家政员方面,64%选择熟人介绍,32%选择家政公司。而在选择家政公司的时候,46%考虑的是口碑。
被调查人员中,38%的家庭接受每月在家政服务上花费500元以下,41%接受500-1000元,16%接受1001-2000元。3%接受2001-3000元。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调查显示居民对家政服务等级需求越来越高,保洁、保姆等初级项目外,对月嫂、养老护理、病老陪护、课业辅导等中高级服务项目需求量逐步增大。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一方面居民对家政服务专业技能需求越来越高,而愿意在家政服务上花的钱却偏低。另一方面,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市场需求大,服务网络少。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人员中有34%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说明我区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是庞大的,64%的人选择熟人介绍的家政服务人员,这表明家政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导致供需无方,接触难,在短期之内熟人介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利于家政服务业的长期发展。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新北区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如月嫂服务,收费价格相差甚大。此外,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各级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主动承担起引进、促进、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健康发展的责任,组织动员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自主创业。要大力引进江苏省“好苏嫂”家政服务品牌,同时大力学习和借鉴山东济南“阳光大姐”、浙江杭州“西丽”巾帼家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行业树立标杆,带动全区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拥有专业的家政服务队伍是创建品牌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是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年年底,新北区妇联将结合“好苏嫂”的挂牌,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将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构筑妇女就业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巾帼家政服务公司,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向产业化发展。鼓励下岗女工、农村妇女自觉抛弃行业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让她们到家政服务行业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再就业。对社区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掌握她们的务工需求,及时向家政服务公司反馈信息,健全全区家政行业人员人才信息库。通过电台广播、电视广告、报纸宣传等形式,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信息进行及时宣传,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行双向选择。同时要充分利用高新区高知人群集聚的优势,多挖掘市场潜力,为高新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当好后盾。
一、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不断扩大,承接服务外包国家呈现全球化。全球离岸服务外包规模从2004年192亿美元将增长到2007年的500亿美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到2008年,离岸服务人员将从目前的150万跃升至410万。目前,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既有爱尔兰等发达国家,也有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还有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印度是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首选目的地,中国在未来的10年中有望发展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离岸外包中心,Accenture公司及IBM等都认为巴西将成为拉美地区主要的服务外包中心。
(一)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离岸服务外包更加关注的目标
降低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一直是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两大动力。离岸外包可以降低35%的成本。竞争的加剧,迫使服务外包企业将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更加关注的目标。服务外包企业必须通过培育或找出一些精心挑选的核心竞争力,并确定从事这些核心活动是世界最优的,然后把人财物等资源和管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核心竞争力上,并将其他非核心活动外包。通过发展良好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内部资源回报最大化;增加竞争优势和战略优势,阻止现有或潜在的竞争者进入企业的利益领域,保护市场份额,从而创造更多价值,提升绩效。以金融外包为例,竞争的加剧使银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并将银行业务外包开始向其核心领域和战略领域发展。在德国,越来越多的信贷机构将其贷款处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不受本国有关法律监管且精于按揭贷款业务的外包商来做。亚太地区的一些银行甚至将抵押贷款等核心业务外包。
(二)从ITO-BPO-KPO价值链升级成为离岸服务外包的主流趋势
外包市场结构正从基础的技术层面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转向高层次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更高附加值的知识流程外包(KPO)正在兴起。
1、BPO将继续保持高于ITO的增速快速增长。全球BPO规模从2002年的1100亿美元将增加到2007年的1730亿美元,BPO年复合增长率将为9.5%,高于ITO的复合年增长率6.2%。KPMG会计事务所调查报告指出,BPO外包量可能会在未来超过ITO外包量。
Gartner研究报告表明,美国企业愿意接受业务流程离岸外包的比例由2002年的1%,提高到2003年的19%和2004年的50%。
印度BPO外包2004年收入达到3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4%。明显快于ITO外包年均30%的增长速度。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在2006年8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业务利润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呼叫中心业务在印度外包业务领域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85%下降到目前的35%。而利润率达到30%的BPO高端业务在未来5年将以年均37%的速度增长。
2、KPO成为服务外包增长的新领域。KPO需要的是对行业知识有着专家级要求员工,同时也要求更高层次的控制、保密性和强化的风险管理。
大型BPO公司进行多样化发展并开展KPO业务,用自身的技术力量使研究标准化。摩根大通、美林、麦肯锡以及其他全球企业在印度都有类似的“附属”机构,为它们提供股票研究报告等材料。Nasscom与Evalueserve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全球KPO市场的规模将从12亿美元升至170亿美元。印度有可能由现在的BPO基地过渡成为一个KPO基地。
以印度Office Tiger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员工3500名,其中1/5的员工是会计师或MBA。预计营业收入在1年内增长2.5倍,于2006年3月达到1.25亿美元。并且Office Tiger公司还将收购一家按揭贷款分析公司进行扩张。
二、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还存在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规模较小、从事外包服务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应采取“基地城市+示范区”模式,加快上海等11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在宏观政策、招商引资、综合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发挥基地城市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以服务业外包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吸纳服务业外资
目前,服务业外资占中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比例不足30%,这一结构与国际外资流动趋势恰恰相反。即使吸引服务业外资较多的上海,2005年服务业吸收外资73.14亿美元,仅占外资总额的52.88%。
1、积极稳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服务外包业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鼓励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对会计、电信等服务业,实行全面开放;对商业流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业,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开放;对银行、证券、保险等服务业,要根据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实行审慎开放。
2、推动世界知名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进驻。引进一批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并在引进和推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吸收其在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项目方面的丰富经验,迅速提升高端服务的能力,推动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二)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达到4000人才能建立自身在承接大型项目上的优势,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和对外的信誉。我国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东软集团公司人员仅4000人,收入仅1.01亿美元,中国30家大型软件公司当中只有6家达到CMM五级认证。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INFOSYS员工突破5万人,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财年预计收入将突破30亿美元,印度的30家大型软件公司全部达到CMM五级认证。
必须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实施调整、联合、并购、重组等聚集性措施,形成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以补贴的方式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维护和进一步完善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等服务标准国际认证。对商务部确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和企业,要积极给予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金、研发资金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推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大型离岸外包项目提供信贷保险服务等。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体制。构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与相关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形成部门协作、区域互动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改善保护知识产权、企业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环境。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规定,加强承担第三方容灾备份业务的机构建设。
(四)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尽快出台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可将服务外包业视作高新技术产业,抵消企业所得税法调整后“示范区”内离岸外包企业所享受的15%的优惠税率将上调到25%带来的冲击。对离岸服务外包,暂不区分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智力密集型服务,在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方面给予优惠。借鉴当年我国为促进商品出口而采取的出口退税政策及效应。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的给予免征;对于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可以给予退税。
(五)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当前,缺乏从事国际服务外包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我国承接欧美离岸外包业务的发展。为此,要将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培养作为一个基础性的、长期性的、战略性的举措来抓。
建立服务外包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海外人员回国创业制度。吸引国外熟悉欧美市场、国际业务流程管理和能与欧美外包客户直接进行业务沟通的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加快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吸引境内外机构和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兴建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职业和非学历教育。建立服务外包人才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对服务外包领域急需的新职业开发。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培训机构和大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
(六)巩固日、韩服务外包市场,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
我国承接的服务外包以日本和韩国低端的数据输入等BPO业务为主,产业利润率低,承接欧美服务外包刚刚起步但利润率高。
1、巩固日、韩服务外包市场。利用在日本、韩国软件市场逐渐建立起来良好的信誉和品牌,使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提升在日本和韩国金融、电信、游戏等领域发包量及发包层次,积极扩大在日本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外包市场,扩大与韩国在文化资讯、移动通讯等领域的人才资源合作。
(一)实习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每个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实习管理模式,黑建筑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也形成一套运作良好的实习管理模式和简单易操作的管理体系。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通过制订相关文件和不定期不定时采用各种方式抽查监督实习环节的落实情况;中间协调由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就业科负责;具体工作则有实习工作小组完成,实习小组由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认真执行相关管理文件的工作要求,落实教学部门对实习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并及时了解实习状况和采取措施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反馈实习效果和操作过程中的信息。
(二)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把握人才市场脉搏,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选择理想的实习基地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建设实习基地:1.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2.综合性较强,能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如在水一方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酒店;3.品牌价值高的五星级酒店和业内知名旅行社,如上海佘山艾美酒店、海外旅行社哈尔滨分公司等;4.稳定性强。
(三)实习过程中实践和理论失衡严重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并希望实践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而使学生毕业就具备较高专业的水平。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采取“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践一年。在企业实践这一年,学生就很少有静心思考和调查的时间,加之指导教师一般在校都有教学任务,很难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企业和学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感
社会上对服务业存在某种偏见,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较低,且旅游业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接触的人杂,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很多学校招收的是“服从”调剂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未来没有规划,基本功不扎实,在实习的时候也不安分,存在应付了事混日子的思想。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爱上旅游专业。
(二)实习基地建设要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当前实习模式下,旅游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对实习各有所求,没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向实习学生要效益要产值;学生要的是实习经验,学生更希望能积累多种经验;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一方面为社会输送优质毕业生,另一方面提高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平衡各方利益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学校在向企业安排实习生前,先按企业需要培养出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应变能力强,工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相信企业是能够尽快认可学生并积极安排岗位实习的。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建立稳定的实习伙伴,还要建立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和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
(三)实习模式国际化
中国加入WTO后,旅游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国际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把老师送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学习,送到旅游管理专业先进的国家院校去交流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方法和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提高实习调查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来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里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但是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的质量还有待提升。提高实习报告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提高实习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强调实习调查报告是实习评定中的重要部分,进而推动毕业生重视调查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之年。在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不振、国内需求继续放缓的背景下,与前些年相比,我国经济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的双低态势。第一、二、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1%、7.6%、7.4%,工业经济第一、二、三季度的增速分别是11.6%、9.5%、9.1%,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增速均为逐季下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下滑幅度还超出了预期。但自9月份以后,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经济运行出现拐点,逐步企稳回升。10月、11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了经济回升的趋势,无论是PMI、工业生产增速,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均好于9月份。全年物价水平按月逐步回落,保持了平稳的态势。1月—10月,CPI同比上涨分别为4.5%、3.2%、3.6%、3.4%、3.0%、2.2%、1.8%、2.0%、1.9%、1.7%。PPI从3月份连续7个月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有所增长。1-5月,技术改造投资1.9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0.3%,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内部结构开始分化。传统产业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加大,但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是11.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快了1.7个百分点。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扩大。总的来看,2012年的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依然保持了平稳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短期内实现了一个U形转换,完成年初确立的GDP增长7.5%、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预期目标基本已成定局。与2008-2009年抗击金融危机相比,今年9月以来的经济回稳更多依靠市场的调节力量,政府政策力度明显减小,因而,经济运行的质量又有所提升。
从企业层面看,在当前依然偏紧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总体上比2010—2011年继续有所下滑,但仍好于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其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困难相对较大。企业经营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利润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为35240亿元、100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11.8%。企业盈利状况在9月份以后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也一同出现拐点,环比转为增加。10月当月实现利润5001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9月扩大12.7个百分点。二是成本压力依然未能得到缓解,成本继续刚性上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一直增幅快于收入增幅,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同样显示,1—6月,全国国企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1.6%,成本费用反增12.8%。三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根据工信部的资料,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显现,库存下降缓慢,价格低位运行,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据相关行业协会估测,炼钢产能利用率不足75%,水泥产能利用率也仅在72%左右。
二、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与企业走势前瞻
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中期之年,也是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明年经济形势将好于今年。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外需仍将比较低迷,甚至有恶化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又受到财政悬崖的影响,欧洲、日本很可能还会有连续的衰退,但是下半年的预期会有所好转。国内环境总体上依然优于国际环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会叠加发生作用。与今年相比,明年经济增速预计将略微高于今年,继续高于“十二五”规划7%的增速下限。物价未来走势虽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大体仍将保持低通胀的平稳态势。社科院新近《经济蓝皮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13年预期GDP增长率为8.2%左右、CPI预期为3.0%。宏观调控政策则是应当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实时地预调与微调,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其中,货币政策应当保持与2012年的连续性不会有明显的转向,而鉴于结构调整的需要,财政政策则应当会更加积极、主动。新一届政府产生之后势必对收入分配、国企改革等难点问题更加大改革的力度与步伐。
对企业来说,2013年企业经营面临的各种环境因素基本与2012年基本相似。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新近的《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一是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5.3%,连续三年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但选择“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比重明显低于前两年,排名也从第二位下降到第五位。二是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 的企业经营者占51.8%,比2011年的调查结果高出8.5个百分点。三是选择“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企业经营者占30.9%。此外,外需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房地产调控政策等问题依然影响和困扰企业的发展。由此来看,中国企业在2013年的经营走势也会大致延续前一阶段的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新特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仍然是不变的主旋律。其中,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应该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企业增长进一步趋于平稳
在经济增速减缓、趋于平稳的背景下,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经营与2013年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也将基本沿袭2012年企业的走势,即企业增长告别了前些年的高速增长,放缓到一个相对适宜的中速水平,但相比而言,2013年企业的增长速度(或景气状况)预计会高于2012年的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的《2012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预测,2012年11月、12月以及2013年1-2月份、3月,工业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分别为10.54%、10.35%、11.39%、11.93%。显然,2013年企业经营总体上会延续2012年9月份以后的走势。从增速走势上看,目前工业经济已经改变了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而将逐步进入企稳回升阶段。
《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对明年的经营状况表现出乐观而谨慎的态度。这就从企业家角度印证了明年企业经营走势的预测。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明年的预计比今年四季度乐观。预计明年经营状况“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39.2%,预计“不变”的占46.2%,预计“恶化”的占14.6%;预计“好转”比“恶化”的多24.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对四季度的预计高了11.4个百分点。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预期好于东部地区;中型企业对明年更为乐观;民营企业相对乐观。对明年预期较为乐观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房地产业。调查还显示,基于当前的宏观背景,企业经营者认为经济回暖的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未来企业生产、订货趋于回暖,价格跌势趋缓,盈利趋于改善,出口增长将温和回升,用工和投资计划保持一定增长。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明年的预期好于对今年四季度的预期。
(二)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转型升级
十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应当靠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研发投入。根据最新的统计,2011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8687亿元,投入强度为1.84%,比上年1.76%有所提高。其中,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R&D经费支出所占比重为75.7%。从特点上看,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变革是从重化工业和高加工行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业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比较漫长,尤其是在中国这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进行如此的转换,风险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因而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予以保障。
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研发投入的重要性与持续性。《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今年研发投入“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37.5%,“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0.8个百分点,比2011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7.8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比重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成效。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今年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34.2%,“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4.5个百分点,比2011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9.3个百分点。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着重采取的措施”,企业经营者选择“增加创新投入”的比重高达60.8%,略高于2011年水平,位列第二。(2011年的排序也是第二,相应的数值为59.5%),这表明,面对当前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共识。因此,2013年企业的研发力度势必还会继续加大。当然,目前企业景气状况的下滑和盈利的减少,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尤其是长期投入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展望未来,在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企业,且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已名列世界第二之后,我国企业未来的成长路径,必然要由外延式“斯密增长”转换为内涵式“熊彼特增长”,即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效率来实现长期中的可持续增长。
(三)兼并重组依然活跃
近两年,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依然活跃。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占亚洲地区并购活动总额的28.7%,交易金额占全球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的5.4%增长了1.5%。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总金额达1542亿美元,共计2492项并购,较2011年同期的1414亿美元上升9.1%。其中,在能源与电力行业的对外并购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反映出中国企业持续增加的能源和资源需求。国内并购占所有中国并购市场金额的60%,共1803项交易,总交易额925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材料和通信两大行业的并购整合,包括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3G资产。中央企业一直占据海外并购大头,但其海外并购一直遭遇重重阻力。今年以来,多家“中”字头企业并购案“夭折”,11月,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再添新门槛。2012年前三个季度,民企参与的海外并购数量占到总量的62.2%,首超国企,金额上只占15.1%,但民营企业所涉及并购资产类别范围更广,并不像国有企业那样集中在资源行业和金融领域。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已显现多元化特征。
展望2013年,兼并收购活动水平十分有望超过2012年。随着各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相关并购重组细则的出台,企业进行并购融资将有实质性的政策支持。这意味着国内企业的并购还将提速。在国家“促转型、调结构”战略目标引导下,各个行业将通过兼并重组来聚合优势生产力,多个行业将迎来并购,在整合大潮中,那些同时具有规模、资源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将首先受益。例如,钢铁、煤炭、水泥业要求增强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药品流通、新闻出版业要求提出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导行业内企业跨区域并购重组。2012年5月以后,各个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新36条”的促进民营资本进入的具体政策,这必将推动民营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并购活动。海外并购方面,欧美经济仍然疲软,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将有更多的机会。毕马威的报告显示,海外并购的目的地仍会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其中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新兴能源等具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行业会成为中国企业最关注的领域。中央企业依然会是海外并购的主力军。2012年出台的政策支持央企境外并购,其中,明确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编制重点之一,是境外投资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出,支持中央企业收购兼并能够实质控制、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国家急需的境外战略性资源以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且对促进本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的境外企业。但中央企业海外并购需要淡化国家与政府色彩,更加具备市场化的形象。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高速成长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务院于5月通过并《“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例如,今年前三季度,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07.74亿元,同比增长14.1%,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0%。到今年年底,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及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5%。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各地产业选择趋同,短期内投资过度,产能过剩。
按照《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因此,2013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关于“为实现稳增长目标,政府引导的投资应着力的领域”,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率高达53.2%,位居第二。据报道,上海浦东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逾千亿元。深圳市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1.5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33.6%。2013年仍是企业大举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份。鉴于前期的经验,企业将通过密切关注相关市场的变化,逐渐掌握市场主动权,把资金投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逐步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来控制风险,并不断完善产业的技术标准与体系,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需注意不要盲目给企业发展压力,而应当遵循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规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循序渐进地成长。
(五)管理仍将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当前,对企业来说,成本压力一直是企业面临的关乎生死存亡的最迫切问题。在成本高企趋势难改的非常形势下,管理就成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法宝”。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客观上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最为突出的事例是国资委于今年3月召开央企负责人大会,决定从今年3月起,利用2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以“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管理提升活动。不少企业已经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属于央企的国电集团公司自今年3月以来,从四个方面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一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二是继续深化“双学”活动,坚决落实减亏扭亏措施;三是坚持从严治企,加强内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四是狠抓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集团公司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为管理提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印度在2003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为10.4%,这实在令人激动。这使得人们预计印度将成为第二个中国,甚至人们还期望得更多。印度现在看起来比中国的情况要好很多。较之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的发展战略而言,印度的发展模式预示着拥有更稳定、更持续的扩张和对投资者更丰厚的回报。最终,印度将在经济增长和人均产出上超过中国。
卓越的公司业绩
出众的公司业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印度近来的成功。根据JP摩根的调查报告,印度的上市公司在资产净值上获得了比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的同等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更高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公司同时获得了较高的资产净值利润率和全亚洲最低的资产负债率,这使印度的赢利能力更显突出。
根据亚洲的标准,印度的经济增长已使投资者获取了非同寻常的财富收益。而东亚模式的经济虽然得到增长,却未获得相应的利润,因此这个地区的股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从1990年到2002年,东亚名义GDP的增长要比其股票指数的增长平均高出236个百分点(不含中国,1990年中国还没有相当规模的股票交易所)。由于拥有优秀公司的利润支持,印度的这个差距仅为96个百分点。只有香港的差距比它更小。
与中国和其他高经济增长的国家相比,印度政府几乎没有在近来的增长上发挥任何作用。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政府用削减税收、指导贷款和隐性政府援助的方式来支持其喜欢的行业。而在印度,政府几乎没有对任何企业表现出优待。政府加在所有公司上的担子都是相同的。最近,它帮助行业的方式是更少地索取,而不是给企业以优惠条件。让企业私有化和缩小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范围,而非指导性的产业政策,这就是印度政府对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
稳定的国内需求
印度不需要它的国民太过节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增长国家的国民储蓄一般都超过了GDP的40%,而中国的储蓄率去年达到GDP的44%。印度更适度的20%-25%的比率使工人们享受到他们更多的劳动成果,这个比率也用稳定的消费作为增长动力来取代变化莫测的出口需求。
更适度的储蓄减小了(其他国家那种)过度投资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在号称“四小龙”的国家当中,在赚钱的年份中投资额超过GDP的40%,而中国去年的投资额为42%。在印度,这个数字仅在20%-25%之间波动,与国民储蓄的比率相符。
从政府的指挥中解脱开来,印度经济已成为一个适当而不寻常的结构。而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政府政策把制造业推到了最前线。服务业在大多数的东亚国家里仍保持不发达的状态。在印度,计算机编程、后台外包业务和呼叫中心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这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官方政策未把资金转移给制造商们。印度在萌芽中的服务业使其经济在新兴市场中变得独特起来。没有一个国家能以印度的发展水准来促进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服务业;当然,旅游行业和洗钱除外。
所有这些听起来应当感到并不陌生。低投资额和低储蓄利率,公平的政府以及高利润的公司,这些也都是美国经济的特征。印度的方法是学习了成功的美国模式,而非失败的日本模式。
[关键词]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十分重视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利用。但是,企业经营者需要知道网站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哪里,从而找到进一步改善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与指标对电子商务网站运行状况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活动促进电子商务网站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拟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套适合现行企业状况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一、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现状
目前,网站按照主体性质不同分为企业网站、商业网站、教育科研网站、政府网站、个人网站和其他公益性网站等等。企业包括制造业、IT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咨询服务业等等。据2005年7月CNNIC的数据,我国各类网站总数为677500家,企业网站的数量最多,占60.7%。
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在线交易和商务活动,并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反映出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二是商务操作。第二项功能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但从《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看,从事信息仍然是企业网站的主要功能。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占32.2%;用户在线咨询/投诉占18.6%;网上销售(B2C)11%;企业间网上销售(B2B)占10.7%;网上采购招标占6.1%,说明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类型
从目前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实践来看,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有多种类型。根据网站评价活动的组织者不同,可分为官方或非官方的行业性测评机构、商业性的评比机构、各类咨询调查公司及有关的媒体。各类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机构均有各自的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不尽相同。
官方的测评机构在我国体现为行业性组织的测评机构,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1997年起,CNNIC定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
商业性的评比机构中,如《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电脑报》等机构或媒体,也相继开展了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活动,在国内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方法
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从评价所需数据资料的获取方法来看,目前通常有以下3种:
1.网站流量统计。是通过特定的软件统计、分析网站的浏览量。CNNIC是目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网站访问量统计机构,该中心的第三方网站流量认证系统定期推出各行业网站的排名,一般有每周排名、每月排名。但是国内外关于网站流量指标的定义并不一致,国内各网站采取的定义方法也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网站流量排名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2.专家评价。是采用规定的程序对专家进行凋查,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并对问题做出判断、评价的一种方法。专家评价法有集思广益的优点,可以对各备选网站进行综合评价,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例如,专家组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全面;个别权威人物或言辞影响力较大的专家可能左右评价结果,从而影响整个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3.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通常有抽样调查和在线调查等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存在人为作弊的可能。另外,剔除无效问卷要花费较多人力。
四、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中外比较
Gomez公司是国外著名的网站测评机构,该公司主要从客户需求、客户满意的角度来制定网站的评价内容和指标。Gomez公司制定了5个一级指标:易用性、用户信心、站点资源、客户关系服务和总成本,评价指标及指标解释如下:
总评(Overall):对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网页设计和布局、总的使用情况的整体测评。
易用性(EaseofUse):网页应与一致的形式和直观的网站外观相结合,布局要合理,并与内容和功能相结合,提供有用的示范和广泛的联机帮助。
用户信心(CustomerConfidence):网站应高度可靠,拥有知识丰富且易于访问的客户服务机构,并且提供质量和安全保护。
站点资源(OnsiteInformation):不仅在站点上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信息,还要通过电子账户、交易、工具和信息查询等方式提供针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方位的深度服务。
客户关系服务(RelationshipServices):企业通过个性化服务建立电子化的客户关系服务,允许客户在线提出服务请求,通过客户联谊活动和额外津贴等方式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集体感。总成本(OverallCost):指企业为用户提供的定制一揽子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包括一揽子服务的原材料成本、运输和处理的附加费用、最小的收支差额和利率。
CNNIC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制定网站的评价内容和指标。CNNIC制定了3个一级指标:网站、网页、在线数据库。评价指标及指标解释如下:
网站:网站相关特征(每天页面访问数、服务器拥有情况、网站的链接数、网站的员工数、网站成立时间、频道数、网站版本、网站的可访问性、安全性),网站效果指标(信息、业务结合)。
网页:网页长度、网页的更新周期、网页编码状况。
在线数据库:使用情况、服务方式、在线数据库更新状况、数据库容量、是否同时具有其他载体。
从上述两种评价体系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国内外在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指标上有较大的区别。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国外更注重网站的功能与业务以及客户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国内主要是对网站的技术性能进行评价。这既反映了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差距,也反映了我国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对客户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存在不足。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虽然国内外都普遍采取网站流量指标评价、专家评价、问卷调查评价、计算机搜索等方法,但国内网站评价所采用的问卷调查,其数据采样中存在数量上的不足,因为我国真正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数量有限。此外,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时,较少采取加权指标评价、模型评价、动态分析评价等方法,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
再次,虽然我国官方和非官方的测评机构在网站评价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在评价方法和内容上都存在不足,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需要有科学的分析评价方法,全面、公平、客观的评价体系,权威、公正的专家团体。在这种评价方法中,首先是建立加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技术测量、专家调查、用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最后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等对数据及相关资源进行分析,对交易功能和信息功能进行综合评价。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是要加强网站评价原则、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二是要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评价活动,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5,7.
[2]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2005,2.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业;税负增加;原因;对策
一、引言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是当前所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化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税制瓶颈,给服务业带来发展机遇。继上海之后,营改增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厦门和深圳这十个省市。虽然“营改增”从理论层面上来讲将大大为企业减负,但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许多企业恰恰出现了在改革过程中与改革目的相悖的涉企税负增加的现象,而交通运输业则是税负增加最为显著的“重灾区”。
上海市是第一个“营改增”的试点地区,根据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2012年一季度上海服务业重点监测企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35.7% 的企业反映“营改增”后税负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91家试点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4成的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的税负不减反增,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焦点问题,对我们深入认识“营改增”的改革政策以及找出应对税负反增的策略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税负不减反增的原因分析
(1)进项抵扣不足。进项抵扣不足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无票抵扣和抵扣范围小。①无票抵扣。由于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增值税进项抵扣需要增值税发票,而交通运输行业业务涉及范围广,灵活性较强,以运输业为例,由于主营业务是长途运输,燃油和路桥费是除了购买设备之外主要的进项税来源。而全国各地只有很少的收费站或加油站能够开出符合抵扣要求的增值税发票。②抵扣项目少、范围小。以物流企业为例,一家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中,30%~40%是油费,30%~40%是路桥费,20%的人力成本。但是按照现在上海的试点方案,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围,而可以抵扣的燃油、修理费等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足40%。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增加。
(2)税率设计过高。交通运输业试点前的营业税税率为3%,按照税负基本不变的原则,试点后企业的实际税率也不得高于3%,可是试点后税率为11%,要保持税负不变,抵扣水平就必须要达到8%,如果不能做到8%的抵扣,税负就会增加。8%以上的抵扣率使得交通运输业获取进项税额的压力要明显大于其他行业。此外,方案设计是针对新办企业在纸上推演的,并着重考虑其购买运输设备可以进行抵扣的因素。但现实是“营改增”的企业都是经营资产一应俱全的“老户”,大都没有“新办企业购买运输设备进行抵扣”这一项,导致税负由此大涨。
(3)“营改增”试点范围有限。由于现阶段“营改增”试点只限于部分地域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当试点企业从外地购买的服务尚未纳入试点范围时,就无法进行税款抵扣。例如,交通运输业和物流辅助服务业企业,公路运输管理费、过路过桥费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较高,但这些费用均尚未纳入试点范围。
三、针对交通运输业税负不减反增的应对策略
“营改增”试点后,针对公众高度关注的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增加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各自采取相应的措施,双管齐下,方可高效地消除或者弱化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1)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例如,对于汽车运输企业所缴纳的过路费,能否开具增值税发票以作为增值税抵扣的内容进入进项抵扣的范围;对占比重较高但实务中又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支出,特别如燃油消耗等,能否测算合适的抵减比例,计算确定进项税额;对存量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允许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中包含的进项税额核定为可抵扣进项税额。政府可从以上的角度出台相应的政策,降低企业税负,消除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
(2)有选择地调整或降低税率。对比国内首个“营改增”试点的上海市(其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江苏财政厅厅长刘捍东在江苏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根据中央和省级统一协商的结果,在交通运输物流业,将全部执行一般纳税人的简征收办法”。江苏此项政策如若可以实行,意味着交通运输业在营改增中的增值税率为3%。虽然,如此大的降幅能否通过财政部的认可,仍需时日,但是笔者认为,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有选择地调整或降低税率,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即便不选择3%的低税率,也可考虑与物流辅助服务业6%税率一致,借此达到政府财政税收与企业税负的平衡。
此外,从交通运输企业自身来讲:
(1)企业加强纳税筹划,注重成本核算,以实现节税。首先根据“营改增”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细分业务板块,例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对物流行业设置了“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两类应税服务项目,交通运输服务类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1%,物流辅助服务类企业增值税税率为6%,企业应将能并入物流辅助服务业的就不留在运输客、货运主业,同时做好盈亏平衡点测算,合理划分业务板块,以期降低税负。其次要加强成本核算,特别是加强可抵扣进项收入的管理,关注政策,关注信息,科学选择投资时机,重视资本成本,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率和资金利用率。
(2)企业分解收入,降低税基,以求减轻税负。例如某运输公司是集公路运输公司、货物运输公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构架。其中:公路运输公司试点前年应税收入为420万元,预计试点后,年应税收入为600万元,新成立的货物运输公司试点前年应税收入90万元,预测试点后,年应税收入为130万元。那么企业可以经过税收筹划,将公路运输公司所预期的货物运输业务的140万元,从业务承接到定价谈判等,全部转入货物运输公司。这样,两所公司的应税服务年应税收入都没有超过500万元,均可享受3%的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单就流转环节税负而言,企业通过分解收入,降低税基,从而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洁.交通运输:“营改增”好心办“坏”事?[N].现代物流报,2013(1).
[2]张丹.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影响―基于上海市改革试点政策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3(4).
[3]诸葛丹.“营改增”对上海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