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7 07:0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特派员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主要成效
我市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64项,推广新技术104项,引进新品种9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5场次,培训农民27.65万人次。由于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科技局局长赵全玲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市科技局、马家乡土人才超市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李太平、胥树高、龚一鸿、王德元等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一)通过科技培训,传播了先进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技活动,深入到160多个场镇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200余万份,赠送种养殖书籍1300余册。畜牧科技特派员团队到基层举办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健康养殖技术、生态鹅养殖技术、肉鸡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粮油科技特派员到各村镇开展技术讲座培训,召开现场会共计120余次,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蔬菜特派员到蔬菜基地开展培训20多期,果树、中药材、水产等团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2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40多万人。果树、蔬菜团队还在电视台“红土地”栏目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和各种养殖业的专题技术讲座,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二)通过定点技术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派员以农户、种养殖业主为服务对象,进行种养殖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畜牧特派员每人联系5户养殖户,帮助联系户人平增收200元,帮助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圈舍设计和健康养殖技术,有力地推进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蓬溪特派员则采取定人、定目标的方式强化服务。蔬菜科技特派员在定点服务中,为兰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市法国青刀豆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对生产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果树特派员为定点服务企业可士可果公司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春阳公司建立“植物快繁中心”等,粮油、水产、中药材特派员都有自己的联系基地,坚持进村入户、到基地、粮农、药农、水产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些深入定点的紧密结合服务,为全市粮油、畜牧、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他们帮助农民、业主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工作中,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培育千头猪场172个,万头养猪场13个,猪肉加工企业高金、美宁、南大、超强、射洪食品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高金公司成为全省生猪产品加工最大的龙头企业。粮油团队实施的“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模式,创建小麦示范区10万亩,油菜6万亩、水稻5.8万亩、大豆8.3万亩,马铃薯3万亩,平均增幅在10-20%。水果团队在全市建立沙田柚、黄金梨、清见等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中药材团队建立起白芷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7600亩,在仁里、保升、玉丰等建起连翘生产基地,在香山、广兴等乡镇建立起麦冬生产基地近5万亩,药农户平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蔬菜团队建起青椒、红椒、田藕、胡萝卜、榨菜生产基地,2009年蔬菜团队在蓬溪和船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国青刀豆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欧洲,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水产特派员团队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在蓬溪发展了1500亩无公害稻田养殖鲈鱼基地;在大英发展3000亩虾、蟹、江团、丁桂等名优鱼养殖基地,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收。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在水果上引进了杂柑“天草”等新品种,并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蔬菜上引进法国青刀豆,以色列黄瓜,樱桃蕃茄,台湾苦瓜及有色椒等名特优品种,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销往香港、欧盟等。粮食引进美国甜玉米、罐头红薯,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上,引进野猪、黑鸡等特色养殖,并探索出了种-养-加和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增加了农业收入。
(五)加强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注重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以提高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畜牧团队指导建立了10个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如高金具有丹麦式现代养猪的特点,齐全具有科技孵化器技术扩散的特点,建立了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共同致富模式,还有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等模式。为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科技特派员组织养殖大户、企业进行相互参观交流,年终特派员召开工作总结会并进行交流,加速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农业上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2009年共规划落实小麦、油菜、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片、点等,面积达44.9万亩,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3%。中药材、果树、蔬菜科技示范园同样发挥了技术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为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科技局、人事局、农办领导任副组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制定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市电视台、日报等新闻部门进行经常性报导。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中,农业、畜牧、水利、林业、蔬菜部门给时间、经费、交通上的大力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坚持“双向选择”的选派原则,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上,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掌握了各科技示范村、产业基地、种养殖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要后,反复征求各特派员团队行业小组及个人意愿,选派了市级科技特派员5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00名。这种生产需要与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助农增收的作用。
(三)制定激励政策,初步形成利益驱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政府鼓励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中,并取得合法报酬。每年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评选省市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射洪、蓬溪对考核称职以上者,每月给80元交通通讯补贴。市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的科技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安排和评审。蓬溪县还创新了定点、定产业、定项目、定目标、定奖励的“六定”服务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为确保特派员下得去,到基层舒心,创业时用心,用人单位放心,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权益保障制度;二是工作服务制度;三是汇报交流制度;四是项目管理制度;五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六是绩效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保证了特派员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促使服务形式的创新,包括技术讲座、指导咨询、专业培训、技术攻关、信息提供等方式。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实质性政策和措施支撑。二是与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投入不足,影响特派员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特派员队伍的结构,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报道先进典型,组织成果展示,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党政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抓好特派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文章转载自文秘站网-
几年来,__县人事局在市人事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20__年,__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__县人事局被省人事厅评为20__年度“全省人事工作先进集体”,在20__年度县人大、县政协评议“一府两院”活动中,__县人事局受到通报表彰。文章转载自文秘站网-
一、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
(一)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是搞好竞争聘任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高、中、初级结构比例,调整、设置了专业技术岗位。与20__年相比,20__年新增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1个,核减中级岗位129个。在20__年全县第三轮竞争聘任工作中,邀请监察局的同志全程参与监督,确保竞争聘任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竞聘结束后,有25名高级、182名中级人员落聘。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全面优化了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和人员队伍结构。
(二)严格把关,强化初级职称评审工作。为消除以往初评委简单操作,只要符合申报条件就全部通过的弊病,在20__年初级职称评审中,我们要求申报人员除提交学历、评审表、资格证、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以外,还要提交近几年的论文、获奖证书及科技成果证书等,并将申报人员的工作实绩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确定初级职称评审通过率控制在80以内。去年全县295人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35人通过评审,有60人因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较差而未能通过。由于严格按程序操作,严把了初评关,从而保证了初级职称的评审质量。
(三)开展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促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中央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按照农学、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农村会计、水产等专业类型,将职称分别确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师和农民高级技师四个级别,并明确了各级职称的评审条件,同时免除一切评审费用。20__年,全县评定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农民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名。
(四)改进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效果。20__年,我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和继续教育等方面,通过个人述职、民主评议、量化评分、考评组评定等环节严格考核。同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在聘期内考核为“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单位予以解聘;对原来落聘的人员在考核中定为“优秀等次”的,单位重新聘任。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晋升紧密结合,做到优胜劣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学习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一)扎实推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为加强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一是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了继续教育频道,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平台。二是严格继续教育考试制度,阶段考试与结业考试相结合,阶段考试不及格的集中进行补课,结业考试不及格的不予登记学分。三是将继续教育直接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竞聘上岗挂钩。去年,全县360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对阶段考试不合格的300余人进行了集中补课,72人未通过结业考试,没有登记学分,充分发挥了继续教育的作用。
(二)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提高培训质量。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每年都聘请专家和教授来我县授课,进行技术指导。去年举办各种培训班6期,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教授和专家50多人次,培训科目涵盖管理、机械、工程、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管理等专业。高层次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术水平,促进了业务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修深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我们不断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更高层次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对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学位证书者,所在单位报销部分学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360多人攻读专科或本科,在读 研究生近300人。
(四)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境外培训工作。近年来,根据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出国培训的力度,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赴日本、韩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学习,总计达100余人次。去年下半年,以我县与澳大利亚天鹅市结为友好城市为契机,积极申报了20名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赴澳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共管理、国际贸易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已通过人事部和省外国专家局的审批,人员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作用
(一)不断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生活和工作条件。前几年,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有时因乡镇财政困难,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严重影响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20__年以来,先后将乡镇中小学、卫生院的工资纳入县财政统管,提高了工资标准并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解除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自去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以来,我们把这项工程作为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与县科技局密切配合,抽调农、林、水等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去年全县共派驻乡镇、行政村科技特派员52人,科技特派员新建示范点36个,实施新科技开发项目48项,引进各类新品种158个,推广各类新技术58项,投入资金800多万元,辐射带动社会投资4000多万元。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52个,结合“科技下乡”,培训农民8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
(三)组织评先树优活动,进一步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先后开展了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各种评先树优活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各单位根据自身条件每月还给予一定数额津贴。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媒体上进行了宣传,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他们多做贡献,多出成果。近年来,先后评选“专业技术能手”110余人、“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2人,“优秀人才贡献奖”、“科学技术研究奖”获得者30人次。时风集团与泉林集团先后有7名同志被评为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服务;发展
工业是涪陵区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引导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工业涪陵”建设,涪陵工业以三大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326”工业发展战略,促进工业加快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近年来,涪陵李渡、白涛、清溪三大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实现了涪陵工业由抓“点”到抓“面”的转变。各园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独具特色,有力地推动了涪陵工业的发展。
一、三大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涪陵区三大工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及战略定位
涪陵坚持“大开放、大园区、大发展”思路,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逐步形成以了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把园区打造成为涪陵大开放核心平台。
1.涪陵工业园区A区(李渡工业园区),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临港物流为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力争在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机械制造及新材料产业800亿元)、成为重庆市一流的特色工业园区。B区(龙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纤纺、装备制造等产业和临港经济。
2.白涛化工园区,重庆白涛化工园区是重庆市政府2006年12月批准成立的市级特色化工园区,由重庆市化医集团和涪陵区政府共同开发建设。园区启动区面积6平方公里,拓展区15平方公里,共21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建峰工业集团、天原化工公司、化医大塚公司、华峰工业园等基础,进一步深化链条和拓展外延,实施项目扩充产能、增加规模、壮大基地。 突出园区功能定位,集约发展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化下游产品加工、氟化工、磷化工等六大化工产业及十三大产业链。 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3.清溪铜铝产业园区。清溪铜铝产业园区10平方公里,利用“濒临长江,水陆交通便捷,物流运输发达;毗邻周边地区氧化铝供应大基地,原料配置条件优越;已经拥有全市70%产能的电解铝和最大规模的阳极碳素生产企业,铝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汇集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的聚龙电力公司直供电不仅强劲支撑高载能工业发展需求,而且具备相对较低的电价优势”等条件,建成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铜铝产业园区。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二)涪陵区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按照《重庆市涪陵区“十二五”工业及能源发展规划》,涪陵把园区作为工业的战略平台和核心载体,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结,功能集成、用地集约、产业集聚。 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拓展, 取得巨大成就。
1.建设规模
目前,已完成了71平方公里的涪陵、白涛、清溪三大园区布局,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开放平台,无论是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还是天然气、电力能源保障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在重庆40个区县中首屈一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兴园之本,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招商,视野紧盯世界500强及产业发展新动态,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东方希望集团蓬威石化投资25亿元建成年产90万吨PTA项目和投资40亿元技改扩能项目、江苏攀华集团投入40亿元建成150万吨系列薄板项目和投资60亿元正加紧建设年产250万吨车用薄板项目、浙江华峰集团投资120亿元建设60万吨己二酸和聚酰胺项目,仅此三项投资额度大、产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到2015年,将至少聚集1 000亿元的产能,充分发挥龙头牵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作用。
2.成就
2011年三大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4.2亿元。已建成投产的入园工业企业达到7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37.5%。重点企业支撑明显,33户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653.28亿元,增长48.8%,占全区规上产值的84.3%。蓬威石化PTA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96亿元,成为全区首个百亿元级工业企业。三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1.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1亿元。工业园区进一步成为推进涪陵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战场。
3.实施产业布局突出涪陵特色
涪陵工业逐步形成“园区+基地+集群”的“326”发展格局,涪陵工业园区(含李渡、龙桥工业园)、白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渐成体系,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区总量比重达53.4%;清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获批并启动建设;涪陵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龙桥和白涛热电联产等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船舶制造、能源保障两大基地已具雏形;基本形成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能源等六大产业。
二、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实力不够强、结构不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奋斗目标存在差距,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较大挑战,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目前,涪陵工业园区仍有不少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加工贸易为主。科技企业和有自主知识品牌的产品较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园区内目前新兴产业比例还不高,很多产品都属于初加工产品,深加工增值能力较低,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少。因此,加大高科技企业的引进,改变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涪陵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园区早期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门槛较低造成先期入园的企业较为杂乱,几乎没有产业联动,产业集群流于形式,企业互不相关,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三)交通物流规划和建设滞后
在涪陵的三个工业园区中,交通本应是发展的优势,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交通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高速公路通达里程有限,目前只有李渡园区(A区)能快速连接到渝涪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承担园区货物的流通。龙桥园区(B区)企业主要分布在茶涪二级路两侧,物资进出运输通道单一。目前,龙桥场镇路段和石塔光彩基地路段亟待改造以适应物流需要。其次,铁路运输线路单一,白涛、龙桥两园区有铁路货运站,但只能依赖渝怀铁路一条线路,运载能力十分有限。再次,水路运输受季节性限制,虽然三峡水库蓄水,大吨位的船舶能够直接抵达三个园区。但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只能是季节性的,每年的4月至10月是水库的枯水期,船舶受吃水深度和港口自身条件限制,很难达到预期运输能力。
(四)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国内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生存难以维系,扩展意愿不强,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按照各园区发展思路和要求要突出特色,努力形成产业、产品集群,比如白涛园区重点发展化工业、龙桥园区重点发展化纤纺织产业,造成招商引资产业单一,对项目要求较高。因此,虽然目前有项目正在洽谈,但离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五)资源总体匮乏,环境约束趋紧,能源保障供给压力增大
一方面,天然气保障不力,园区发展受制约。 从几个园区的调查中发现,受供气大环境影响,目前园区天然气缺口较大,据园区负责人估算天然气缺口全年在1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企业停产待气,如龙桥园区涪陵化工公司“2020”项目建成数年至今仍未投产;白涛园区建峰“二化”工厂投资30亿元停产待气一年,去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今年因天然气供应不足白涛园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天然气保障不力导致几个园区在招商引资中对用气量大的项目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园区发展空间有限,拆迁安置难度愈加增大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土地是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可供土地资源有限,取得土地批文困难,一批项目开工在即,土地配置却一时难以到位。在李渡园区,为了及时获得建设土地,专门开展了一次“百日攻坚”活动,到目前仍然有住户没有达成拆迁安置协议。
(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成本高,竞争力不足
近两年来,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再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而产成品价格严重下滑,造成很多企业产品成本价格高,竞争力不强,导致园区一些企业亏损。2012年上半年,龙桥园区企业亏损面达70%以上,尤其是蓬威石化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2.37亿元。白涛天元化工一季度亏损1800万。
(七)个别区级部门服务意识不强
据园区企业反映,个别区级部门仍存在办事拖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不良现象,更有权力寻租、行业垄断的违纪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园区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此外,同全市主导产业的结合性较差,承接主城区的辐射和拉动能力弱。这对于将涪陵打造成为“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建设目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促进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倾力对外招商引资
抓工业就是上项目,项目就是工业的源头河水,没有项目,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就会衰竭。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承接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依托优势资源切实对外招商引资。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才能最终实现打造“工业涪陵”的目标。一是以企招商。依托区内现有重点企业利用产品优势,吸引生产其上下游产品的企业,向涪陵靠拢,在涪陵落地,实现零距离运输,从而处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二是以商招商。对已落户涪陵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投资者亲身感受涪陵亲商、安商、富商、尊商的良好创业氛围,形成以商招商的良好基础。激励已落户涪陵的投资者与国内外关联度强、优势互补的大企业、大集团强强联合,做长产业链,使之具有更大规模和更强实力。三是以产业链招商。围绕培育七大产业,抓好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引进,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以比较优势招商。依托涪陵地处西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一圈与两翼的重要节点的优势,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可靠的能源保障、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投资者来涪置业。五是以核心技术招商。利用本地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校地合作研究开发的核心技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参股发展。
(二)加强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有工业企业是涪陵发展的根基,也是工业发展依靠的重点。按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整合一批、提高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逐步处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走联合之路,推进现有产业和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改变现有生产企业分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现状,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二是引导各支柱产业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方向,靠新出强,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项目和产品,推动产品向系列化、规模化、精细化、现代化、高附加值发展。三是加强资源配置,加大政策导向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畅销产品倾斜,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五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加速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大力支持和推进各产业核心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技术开发能力,培育发展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策、程序和标准的透明度,减少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政策法规体系,从政策上加大扶持产业链条的延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策划、包装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有序投入,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发挥行业总体效益。通过行政立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运行。通过制定和落实规划,引导市场促进消费,使企业能够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符合市场规范要求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搞好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能源保障是涪陵工业发展的短腿,是涪陵工业发展的第一位,打造“工业涪陵”必须加强能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电力:加强现有电力供应保障和需要侧管理;积极寻找电源,加快电源点建设;已经打通与贵州电网通道,增加了从贵州等地购进的电力,电力供应更加有保障。天然气:争取重庆气矿增加供气量;加强与垫江浅层气矿、开县气矿等衔接,争取落实最大限度的供气支持。煤炭:参与周边煤炭开采,与周边产煤区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要利用好疆煤入渝,确保火电厂、用煤企业的煤炭供给。运输:增加渝怀铁路货运量,推进渝怀铁路复线、涪利铁路、涪南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涪陵段建设,加快涪陵码头、港口建设步伐,提高水上运输、装卸、储存能力和通达速度,以及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提高原材料的运进和产品运出能力。土地: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招商引资平台,提高园区工业用地的融积率。
(五)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的氛围
一是落实财政导向投入。逐年增加新型工业化财政专项资金,以用于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创新研发、资源节约及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的导向性投入及贴息。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鼓励创新基金,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融资担保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用好用活工业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向上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信息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投入专项资金等。四是积极争取在项目布局、标准上的支持。寻求国家部委对涪陵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特别石油化纤纺、冷轧及薄板、铸锻件和煤化工等项目的布局、核准上大力支持,以解决园区产业空心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各种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奖励实施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大项目建设奖励办法,完善对创建国家级品牌奖励办法等。
(六)大力招才引智,满足产业发展对智力的需求
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培育企业家队伍;加快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通过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努力,组建相应的行业人才信息库和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人才自荐、推荐、查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推动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实力,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研究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的创造力,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的需要。三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首席专家决策体系。通过政府与各高校签定的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精选和我区七大支柱产业相对接的资深专家,建立产业发展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我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产学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七)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积极引导、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开展争创重庆名牌、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活动,提升产业综合实力,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协助企业培育、创造名牌,不断优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社会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对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市场名牌产品的企业继续给予奖励。加大整体宣传力度,强化品牌形象,提高涪陵及涪陵工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八)高起点高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园林式园区
一是要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园区。涪陵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规划先行,可通过全世界招标的形式,聘请全球著名规划公司为涪陵量身打造园林式工业园区。二是要合理规划园区各大功能区,如生产厂区、生活服务区、科研开发区和商务商贸物流区等。三是加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园区周边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医疗和娱乐场所等,以满足入园企业员工的需求。四是要高度重视园林式园区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入园企业要努力提高厂房周围绿化面积,建设环境优美宜人的厂区。
参考文献
[1]涪陵区第四次党代会、第四届人代会调研工业经济工作情况材料[R].
[2]涪陵打造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对策研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