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14:0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础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台球基础杆法视频
台球基础杆法介绍
跟进球:
又称“高杆”,水平持杆,击打主球中上点、左上点或右上点,即采用中高杆、左高杆或右高杆。主球分别向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跟着目标球前进。在击球时,要运用小臂的力量,同时摇动腕部,使主球与目标球相撞的瞬间,主球将前进的力传递给目标球,目标球开始向前运动,而主球则较为明显地在原地稍停一下,然后靠自身保存的上旋转力量,迅速向前跟进,并且前进的距离较长。为了准确地掌握不同的跟进距离,可在前进路线的一侧不同距离处,摆上四五个球做标志,由近而远循序渐进地练习,当做到跟进的距离能按自己的意愿实现,此练习就算合格了。
推进球:
水平持杆,击打主球中心点、中左点、中右点,即在击球时采用中杆击球。击球时,主要靠前臂前后运动并带动腕部,将球杆推出。当主球与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前进,主球也同时跟在目标球后面,缓缓向同一方向前进,行进一段路程后,才慢慢地停住,这就是推进球的打法。这种击球方法,用在当主球跟进距离不大而能为下一击创造条件或给对方制造障碍球时使用。要注意用力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猛,否则会变成跟进或定位球。
定位球:
水平持杆,甩腕出杆即利用手腕的爆发力击打主球的中心稍微偏下一点的击点,主球略带滑动前进。当主球与目标球相撞后,主球把自己前进动力全部传递给了目标球,目标球受力前进,而主球因失去动力,便停在与目标球相撞的位置,因此叫定位球。打出定位球并不困难,只要在击球时运用腕部的抖动力量就行,否则便会击成推进球,另外,当主球与目标球距离太远时,很难打出定位球。这种击球方法,不但能为下一击球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当目标球在袋口附近,主球、目标球和袋口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将目标落袋内,主球仍停留在相撞的位置上,可避免同落犯规。
拉杆球(亦称缩杆):
水平持杆,甩腕击打主球的中下部击点,利用甩腕的较强爆发力,使主球反转向前滑动,当与目标球相撞瞬间,目标球因被撞前进,而主球则借相撞的反力,而释放了反转力,便向后反转回退。缩杆球主要靠腕部抖动的力量,腕子要活。击球时采用低杆,用小臂向前运动,当球杆杆头快要接触主球时,猛然向前抖动腕部,当杆头与主球接触的瞬间,出现球杆主球的感觉。主球在与目标球相撞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然后靠自身存在的逆旋力量,向后运动。腕部抖动的频率越快,后退的距离也越远
双用球:
双用球即同样一个击点能起到两种作用。用球杆击打主球中点稍下方、中点稍偏上方的击点。用大力击打主球时,与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被撞前进,主球失去动力而原地停住,成了定位球。如果用小力同样击打主球,当与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前进,主球则缓缓跟进不大一段距离而停住,形成了推进球。
台球基础杆法相关文章:
1.台球基础杆法介绍
2.台球基本杆法的练习
3.台球基本技巧基本击球姿势及方法
一、提高对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其知识结构分为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指会计基本知识、会计原理等,而实训则是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基础会计任课教师要重视课程中凭证、账簿、账务处理、报表等教学内容。并且要增加这部分内容的考试占比,以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在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时至少要占到总课时的50%。
二、导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基础会计课程有不少理论知识需要安排一定课时的理论课,而在讲授枯燥的名词概念、术语时,若仍沿袭那种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讲授方法,是必造成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满堂灌的课堂空气,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光是教师在黑板上板述,根本不可能真实生动地展示基础会计中品种繁多的各种凭证、帐簿,而对凭证的填制、帐簿的登记方法和过程更加不可能进行详细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板上谈兵”,学生只能凭想象而已,其教学实效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增加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可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诸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的幻灯片和演示图表等,通过对会计工作流程生动、直观的演示,延伸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度和接受能力。(二)增加案例教学和实物展示教学内容在讲授会计基本理论时适当添加案例,改善理论教学的可接受性。如讲述单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及会计报表等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会计工作中各式各样的原始凭证,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从感性上认识原始凭证,从而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使用和填制的熟练程度。也可将已填制好的凭证、账簿、报表加以展示,以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并为实践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注重模拟实训环节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至少要组织学生进行30~40课时的模拟实训。主要要组织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账、算账、结账、对账、财产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操作。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传授、指导为辅。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印证理论教学课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资金在供、产、销过程中的运作与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出现过去学了几年会计,毕业后连装凭证、填凭证等最基本的会计技能都不会的现象。另外,为了让学生达到对基础会计实训内容融会贯通的效果,建议在实训中学生至少要完成两套以上业务实训题操作,尽量提高实践课的仿真性。一套由老师指导完成,另一套可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分别担当出纳、记账、登账、核算、审核、主管等角色,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实践操作,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实训题。使各项业务紧密连接,培养学生具有全局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企业现场观摩教学
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企业等单位现场进行观摩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全面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更透的理解,架起从理论向实际的桥梁。在计划安排观摩学习前,要注意其内容要具体,重点要突出。一般来说,观摩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被参观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性质、机构设置、所属行业、业务规模、盈利状况、财务机构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相互牵制制度及业务流程等。观摩重点应放在其单位对原始凭证的管理上,同时还要关注该单位的业务处理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帐簿和报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为加强对原始凭证管理是办理会计业务是否正确的第一步,也是正确地进行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基础。
五、努力提高任课老师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担任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卽由高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由于我国现有高校教育体制所存在的某些弊病,这些老师当学生时在母校仅进行过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但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当他们走向课堂时,原有的短处必然会显露出来,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照本宣科。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职业院校应有意识地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操作的学习。为督促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动手能力,职业院校应将此项工作纳入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总之,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才能够与社会职业需求零接轨。
作者:周筱茵 单位: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除了财会专业外,对于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读懂简单财务资料,并且能使用这些资料进行决策,而不是要求熟练地进行财务处理、形成财务信息。
二、教材针对性不强
这里所说的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多数情况下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并无两样,这样的教材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体现基础会计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专业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中职教材和大学教材差别也不大,无非是难度稍低,内容相对较少,但都偏重于理论阐述,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要,让其感觉空洞乏味,丧失信心和动力,也不能体现偏重实操能力,教学对象针对性不强。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的教学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种传统模式没能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完全是被动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现行的教学方法也是以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演示和练习,对于中职生来说,这些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感性认识,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也谈不上实操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针对这些弊端,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教改措施,以供探讨。
一、根据所学专业,确定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技能来制定,要突出实操技能,兼顾理论知识。比如对于我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汽车销售行业的会计处理技能,像汽车整车及配件的采购、汽车的销售、汽车的维修保养的会计处理,人员工资福利的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与传递,财务报表的填制与使用等等,继而推广到一般的商业企业,为他们今后从事汽车销售和其他销售行业奠定很好的财务基础。
二、针对中职生专业特点,开发特色教材
既然对于不同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那么用同样的教材显然不合适,教材要有专业特色;而中职校的培养目标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注重的是理论,中职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中职教材要有实操特色。这种个性化教材在市面上几乎没有,各校的教研室要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认真研究,弄清楚企业到底需要我们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分别掌握哪些基础会计的技能,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发编写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操技能、便于师生使用的特色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这门课本身的实操性要求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不断建立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循序渐进地具备一定的会计技能,只是一味地老师讲解、演练,学生听课、抄笔记的做法是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计知识的生涩、抽象与空洞,学生接受起来的困难,因此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丰富既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模式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大幅增加实训教学,两者有效结合、互相补充。例如,我们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去看,凭证外形怎样、包括哪些内容、结构如何,一目了然,继而再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填制、审核、纠错和传递,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凭证的填制、审核等相关作业。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了实践技能,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总的来说,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的关系,掌握其中的奥秘,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正确把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客观原则,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素描;造型基础;表现手法;整体观察;结构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34-01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素描基础,教师道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识。另外要有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打好牢固的表描基础,不管怎样的风格素描,它的规律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手法有所不同而已。
一、学习素描的意议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由于素描的形式要素,相对单纯,色彩单一,因此运用素描语言可直接面对造型中的某些基本问题,简便、直接、效率高,在艺术教育中素描课程的初步内容就是研究诸如形体、明暗、结构等造型规律性问题,并找建立科学合理的造型观念与观察表现方法视为核心内容。在现代造型理今日趋成熟的今天,表描及以其单纯而直观的形式对造型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素描训练受到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限制,要合理安排,把课堂教学、课外写生、默写、速车和监摹有机地结合起来,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学生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很强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瓶的结构,用球体苹果的结构等。
写生是素描课重要的训练整体观察方法的一种手段。绘画是体力与智力的综合体,它考验一个人的信心和毅力,并且要培养起强烈起热爱情感才能顺利的完成。
二、整体观察方法是学习素描的保障
整体是一个相对于局部的概念,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受着整体的制约。从整体着眼进行观察,可帮助我们获得造型诸因素间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从而准确地把握局部。
整体观察,即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一个从未受过训练的眼睛,总是容易在局部之间停驻或跳跃,其注意力完全迷失在一些细枝末节中。琐碎的观察必然导致琐碎的刻画,而整体观察的要求是让局部统一于整体之中,并服从丰富于一个整体画面完整的效果。
整体观察要求对事物的把握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先抓大感觉也就是第一感受,大结构、大关系。而在实际写生中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整体着眼,整体着手其作画进程为整体―局部―整体;另一种则是整体着眼,局部守铖,作画过程为局部―局部―整体,如超写实素描的作画过程即为局部推进式。
三、正确引导,由内到外
素描训练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公要有长远的总目票,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要重视对物体结构的训练,倾注于对事物内轮廓成解剖构造及期结合的观察和分析,是结构素描的表现主题,明暗关系基本上被忽略不计,意在表现提取物体的本质和内在结构,强化认识物体的构造。在此基础上加强长期作业全因素素描的综合训练能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上最严格的考验也在长期的全因素素描的作业上,教师要对各种不良的倾向对学生及时的加以纠正。还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进行辅助学生,以利于学生长期作业带来的麻木感。
摘要: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注意基础素描教学理念的探索: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应通过鉴赏、研究、分析优秀素描作品等手段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决不可重实践而轻理论;要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要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
关键词:基础素描;艺术观念;艺术个性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其个人的努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个人努力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艺术家为更好地从事艺术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以创作服务社会、反映生活的目的。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绘画学习中的个性化归纳起来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即个体的差异性和表现的自由性。绘画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来源于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感情、习惯、能力、气质、素质等多方面的不同,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学识和经验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在素描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对同一个模特写生时,有些学生注重大体感觉,用笔大胆洒脱,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有的草率,有的拘谨;有的喜欢追求客观的真实,有的则偏爱主观的表现。因此,个体的差异性不光反映在学习方法上,也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这是社会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的原因。素描教学必须尊重个性,呵护个性,应成为学生个体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庇护所。”教师要尊重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依据其差异性展开教学,促进个性的发展。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应该为这个“造”字服务,确切地说,打基础是为了创造。因此,教师在素描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从而赋予素描课堂新的活力。综上所述,素描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课程是必要的,在不同的专业中开设的素描课程内容又不尽相同,素描不仅是造型的基础还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打造基本功的素描课程不能再与创作相分离,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按因材施教、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张扬学生的艺术个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行为和观念,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同一结果应用不同的艺术概念、艺术定律、艺术公式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使素描课程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今美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向杨 单位:重庆求精中学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教学模式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由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以及目前对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会计难学,主要表现在对会计基本概念不理解、企业经营流程没有感觉、搞不清楚账户之间的借贷关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或课程结束后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后续学习的兴趣等。因此,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2.1 忽视学生入门教育
高校的基础会计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一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大一新生是从高中毕业就进入大学,对社会知识、经济发展、企业经营还是很模糊的,不知道企业是怎么经营的、企业的经营流程是怎样的、会计在企业中会是做什么的等等,而基础会计的第一章内容就是基本理论部分,大多数教师直接进入第一章内容的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这门课程的入门教育,不解释社会实践、不带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实际状况,对学生来说从一开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门课程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而学生对社会实践又一无所知,因而使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很难入门。
2.2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仍然有很多高校的课时设置以理论教学为重点,轻视实践教学。一般基础会计总课时为72学时,而其中有些高校实践课时不足20课时,甚至有些专业不开设会计实验课程,理论和实际相互脱节,从而使学生不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课时设置使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但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概念、会计等式、账户的借贷方向等现象,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学生知识结构需求的目的。
2.3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在目前的会计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的单方面讲授,多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①过分强调基础会计的学习要记忆、计算,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授课的灵活性,没有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实验教学视同理论教学,教师在讲台上高举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用品告诉学生这些如何填制、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教学没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2.4 缺乏会计信息化教学
2009年我国财政部提出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日新月异,也为高校会计教学带来了机会和挑战,而90后学生已逐渐成为会计教学对象,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日益网络化,如手机、微博、微信等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而我国基础会计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手工信息系统阶段,虽然在讲解会计概念时常常会提出“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但实际的会计教学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割裂的,会计软件可能由于高校财力等原因在教学中应用较少,学生的实践教学还是以手工做账为主,信息化教学基本还没有做到。
3 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通过以上基础会计教学过程问题分析,说明虽然基础会计在各高校的开设已经历多年,但直到现在依然还存在着上述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需求层次高,要求知识面广,因而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基础会计作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有很多高校把基础会计作为全校公共课或公选课,基础会计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对满足学生知识需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环境下,必须改革目前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
3.1 做好会计入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基础会计时间的开设一般在大一,因此大一新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必须要做好课程的入门教育。首先,应对对大一新生进校所学习专业的介绍,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课程开设的学期、课程学分和课时数,大学课程的上课规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做好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准备,提醒学生大学学习不能仅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网络、信息化工作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次,在上课之前要让学生了解会计是什么,企业经营流程是什么样的,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必须和实际紧密联系,因此没有条件的高校可选择通过记录片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概况,也可以带领大一新生去参观知名企业,特别是一些工业企业,因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最为复杂也最为完整,让学生体会供、产、销的经营流程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运营过程;最后,建议有校办工厂的高校尽可能让学生进行为期两周或四周的金工和电工实习,帮助学生体验生产经营流程,加深学生对企业经营和社会实践了解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探索去进行基础会计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课根据章节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实务引导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②以情景教学法应用为例,基础会计基本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情景模拟法能够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能激起学生学生的兴趣。基础会计中六大会计要素基本概念就难倒了一部分学生,什么是六大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会计等式是什么,为什么会计要素之间存在这样的数量关系,企业经营业务的发生为什么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恒等性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这章内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单方面的授课方式无法实现这一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教师在讲解六大会计要素概念之前和学生进行一个图书零售商经营活动的情节模拟,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请一位学生扮演图书零售商,把课堂看作图书买卖市场,在学生要开展经营活动之前得先筹集资金,学生启动资金可由老师和学生自有部分构成,从而告诉学生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什么是所有者权益,他们之间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形象列出学生资产负债表;其次,让图书零售商进行图书的购进,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各要素的变化,让学生感知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是否会产生影响;最后,图书零售商进行图书销售,分析不同销售价格和成本的对比,企业利润的变换,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的含义以及利润或亏损会对所有者权益、资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计等式如何获得新的平衡。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情景模拟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概念已掌握,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
3.3 通过分组轮岗仿真实训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会计实训是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要保证会计实训课时应占基础会计总课时的一定比例,且会计实训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联系和模拟操作完成,避免实训课时进行理论讲授。要完成会计实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首先要动员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会计实训,认识到会计实训开设的必要性和要达到的实训目的,避免学生把会计实训仅仅当作业来完成或只是为了取得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等这样的想法产生。实训过程的组织应采用分组分岗轮岗的方法进行模拟实训,一般每个班级按4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内每人设置不同的岗位如制单人、审核人、出纳、登帐人员、会计主管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如果做一个月的业务,10天岗位轮换一次。分组分岗轮岗的模拟实训方法能够增加实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更仿真;其次,可使学生感受岗位责任,体会会计凭证的传递关系和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培养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
3.4 加强信息化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
目前我们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事半功倍。将会计软件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软件来讲解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和内容,通过会计软件讲解企业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信息的提供。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平台在课堂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通过网络媒体的上市公司年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和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基础会计教学中应融入信息系统的理念,③在高校具备ERP软件的条件下,利用其中财务模块完成基础会计实验,使学生实践和体会财务数据的来源和获取、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实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从而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环境下的知识需求。
3.5 多种途径培养基础会计教学人才
高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普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企业经营实况了解太少,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瓶颈。因此,建议高校应选派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④结合自己的课题和教学需求,获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以满足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需求。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需求,高校应对任课教师进行会计信息化培训,提倡或鼓励教师同时担任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和知识。
L鼙疚南当ξ睦硌г涸杭痘峒浦氐憧纬探ㄉ杞锥涡猿晒
注释
① 袁良荣.优化《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1(3):122-123.
② 王颖.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探讨基础会计教学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46-148.
关键字:机械基础
一、《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该课程包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四部分内容。除液压部分外,其他三部分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习对这三部分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常见,这为学好该课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常见的东西不代表懂得或理解这些东西,相反,他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大部分同学感觉相当吃力,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趣味性差。本课程所学内容,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有些内容比如v带传动、螺旋传动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仿佛很“简单”,学起来也没什么新颖的地方,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走神,这就造成了“简单”的内容也学不好这种现象。
(2)学生的知识水平偏低。大部分同学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初中时又是班内的差生,更何况部分同学初中没有毕业,而本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往往达到高中毕业生水平,这一情况的存在决定了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
(3)本课程所需要的知识面广。本课程的学习所涉及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机械识图、公差配合、理论力学等,虽然用到的知识都不深,但很多学生没有学好或没有学过,这就增大了学生学好本课程的难度。
(4)所学内容多,学时相对偏少,教具不齐全。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如果把所有的内容的配备齐全,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然而,很多知识点,如果没有模型,如果只靠老师的口述和同学们的想象,学生学起来,又有很大的难度。
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入手来讲授平面四杆机构;从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的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有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教师滔滔讲说,呕心沥血,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
要想弥补学生知识水平偏低这个特点可以说根本不可能,但如果采取必要的手段,仍然可以让学生学本课程。这门课的最大优点就是与日常生活、生产紧密联系,
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真正弄懂了许多问题,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1、采用模型教学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是机构。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机构时,我们应该以机构的模型导入,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颜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有了感性认识,就降低学生对机构的认识难度。而且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可进行直观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1)、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课件不但是教师教学的表达工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机械基础》教学会涉及到很多概念和具体的图形。概念太多,而黑板的大小又受到限制,所以在设计板书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不便之处。对于一些包含关系较多的内容,若采用下拉式菜单的形式,会因内容拉得太长、太远,使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造成不连贯的概念。而如果采用课件教学就显然不同了,我们可以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就拿联轴器的类型来说吧,我们可以把固定式联轴器、可移式联轴器、安全联轴器和万向联轴器放在第一层。如果想介绍可移式联轴器的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点击可移式联轴器进入第二层,在第二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分类,采用这种方式,学生要了解哪项就点击哪项,可以让学生方便的掌握联轴器的分类,而且还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和课后总结。
1分析教材与学情,准确把握定位
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祖国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熟悉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成就,为今后从事医学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重在了解,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过深,只要求他们熟悉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病治疗方法,了解中药的作用及组方原则和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围绕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六气、七情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及基本的中药、方剂理论等,引导学生步入中医药学的殿堂。
2讲好开篇,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绪论在很多课程中都是以概述、简介的形式出现,一般都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在中医学的教学中绪论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它会形成学生对中医药学的第一印象,讲得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讲解时可以医学发展的历史轴线为纲,详略得当地向学生讲述中国医学史:如汉末之前的四大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神农氏尝百草著成《神农本草经》,扁鹊切脉断生死被誉为神医,华佗自制麻沸散行剖腹手术堪为外科鼻祖,张仲景勤求古训、拯救生灵而为医圣;金元四大家开创了中医学术争鸣的新局面;李时珍赴深山、访千家、三易其稿而著成《本草纲目》;明清温病学派开拓创新、使温病学自成体系。这一幅幅生动的医史画卷向学生展示出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历史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学的探索欲望,为今后学习中医学做好心理准备。
3借助现代医学,阐述中医理论
中医学的形成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理论的抽象性,加之其文字专业性强、术语多,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医教学应尽可能通俗易懂,教学过程中以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经过研究初步阐明了肾阴虚和肾阳虚本质上与机体皮质醇量的高低相关;热证时在病人和动物模型中发现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儿茶酚胺类的排出量亦有明显增多,而寒证则相反;中医血瘀与现代医学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等,这样生动具体的成绩和实例,会使学生感受到中医学的奥妙和神奇,从而提高他们探索中医理论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且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4突破传统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理论授课方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显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1)注重启发引导,加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中医学知识的联系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提示,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新知识。如在详细讲解了生理功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相应的病理变化,从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2)开展自学讨论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相对较易理解的内容如病因中的六和中药的煎服方法等,由学生分组自学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在课堂讲解,互相提问,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予以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中医术语的运用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的直观性。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又加上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师生都感到乏味至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适当配以形象的插图、临床的实例图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医理论的直观性;而对于中医四诊和针灸学的有关内容还可利用教学录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尤其是面临严峻生存挑战的形势下,中医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摆脱单调而乏味的传统模式,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符合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作者:邢美娟单位:邯郸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基础 绘画 美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64—01
绘画是主要的美术门类之一,绘画是借助某种物质媒介材料在一定平面上,从线条、体面、明暗和色彩等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这是绘画的最基本特征。绘画是一种历史悠久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美术门类。绘画的表现题材极为广泛,从宏观到微观,从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到日常生活琐事,从千山万水到一花一草,各种时间和空间的景物都能加以表现,这就是绘画。
1、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
(1)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潜能来进行教学,因人而异,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画风优势,使其掌握绘画技巧,为今后的自己艺术风格发展打好基础。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绘画的兴趣,学生才能不断进步的动力。绘画是需要静心与耐心的,但基础绘画教学需要不断的观察、描写和修改,对此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专心作画、思想抛锚等等。所以,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讲述画家的家庭背景以及画家所经历过的故事。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出现精神散漫的现象。或者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写生等等,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绘画学习。
2、打好基础要注重临摹和写生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要让学生多临摹、多写生的。临摹可以提高绘画技巧,是造型技巧的重要手段;写生则是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审美感受,在不断练习中进步,进而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其次,教师要告知学生要将临摹和写生合二为一,引导学生打好绘画基础。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加强基本绘画训练,为日后的绘画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3、掌握绘画的学习方法
(1)注意观察整体事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大都只注意画面的某个局部,而忽视了整体,这是错误的观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观察整体,提高作品的质量。
(2)布置分类作业。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2个分类作业,分别是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短期作业可以成为长期作业的辅助,不断练习可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经验和技巧。
(3)做好修改工作。在基本完成绘画作品时,要做好绘画修改工作。教导学生要仔细分析,反复比较、观察整体画面效果。对不妥当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4、批改作业方式
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以往传统的作业批改大都是教师打个分数,写个日期就完事。这个方法太过敷衍,学生并不懂得该如何改进。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应写上激励的评语,告诉他好的是那些方面,不好的又是哪些方面。比如,某位同学的作品结构很好,但在画明暗关系时没表现好。评语可以这样写:你的结构掌握的非常好,但在明暗关系上仍要下功夫练习。这样的评语不仅使学生明白怎样去修改,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乐感;声部;识谱
【abstract】piano is known as “the king of musical instrument”. a good master of piano starts from the learning of basic skill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musical sensibility.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are the crucial way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iano teaching.
【key words】musical sensibility, voice parts, reading music
论文 联盟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钢琴以美妙的声音赢得了大批器乐爱好者的喜爱,然而由于家长和教师本身的教育意识、教学方法等问题导致钢琴基础教学的种种弊病:如不抓好基本功,盲目对待考级,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对音乐感悟力的培养。这样不但不能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反而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果更好地对待钢琴的基础教学,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了阐述。
1 要遵循器乐教学的原则,尊重器乐教学的特性
钢琴教学要遵循器乐教学的普遍原则,具体体现在科学性、严密性、规律性等方面。基础练习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艰苦的、练习项目。不和学琴三。四年的孩子演奏钢琴指尖疲软,弹奏不均匀,大指不会转弯,声音虚浮,猛调皮猛打,这样的演奏使学生对学琴产生了抵触。没有基本技术,就不能表达音乐。所以教师在学生接受第一课,弹奏第一个音开始时就要掌好“舵”,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航线。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成年人在未学琴之前,每个手指都非常软弱,要根据学生年龄大小,生理条件不同,制定科学的基本技术训练计划。
音阶与琶音是钢琴基本技术最基础的两种技术,不论演奏哪种风格,哪个时代作品,都离不开大量的音阶与琶音。西方钢琴音乐中的大部分古典音乐是由音阶与琶音,或某种音阶与琶音的形态构成的。集中的、大运动量的手指技术训练,在一定阶段上能使学生的手指功能实现质的飞跃。能够完善地掌握基本技巧,首先就能保证在弹奏乐曲时没有技术上的负担。
当然,由于有的学生年龄较小,让他们做大量的枯燥的基本训练,似乎过于勉强,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富有情趣,又包含了技术要点的儿歌,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创作歌曲,用特定的技术法来演奏,这样既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技术练习。
2 要渗透情感教育,重现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对音乐灵魂的捕捉和再现,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注意让孩子喜欢钢琴,喜欢音乐,引导他们欣赏音乐,感到自己弹得好听,逐步感受到音乐的美。
2.1 乐感的培养中,耳朵倾听为钢琴演奏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布局、设计与双手在键盘上操作之间,是否能吻合,强弱的对比是否适中,都靠耳朵来倾听、来鉴别、来协调。特别是弹奏复调作品时,其复调训练,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是训练耳朵、心灵和大脑,它要求耳朵听自己的声音,心灵能很积极主动地歌唱,而大脑对手指有严密性的控制。
2.2 读谱准确是正确表达音乐的基础,首先准确奏乐谱上所记载的音符,再要了解乐谱上的一切标记、符号、术语,这一点许多业余琴童都不太重视,以致于到最后养成了只弹音高,对于一些速度、表情术语的提示却完全不理会。更不要说作品总体风格特征的把握了。
演奏者属于音乐创作全过程中的二度创作范畴,是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桥梁,演奏者要忠实的表达作者音乐思维的本来意图,了解人作曲家的生平、思想、风格、创作背景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现象等等,在此基础上注入本人的理解、情感和思想。
2.3 从音乐的角度讲,即使最初级的乐曲也是不容易弹好的,要有完美触键、音乐、分句、对比等,决非把音符砸出来了事。随着程度的提高,对音乐的风格、表现有更规范的要求,那种手指在琴键上来回飞跑,但耳朵不听声音,眼睛不看乐谱,心中不唱线条,脑子不想音乐的“练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弹琴的时候表情应在音乐里,不应当在脸或身体上傅聪”正如作品的检测不能靠耳朵一样,乐器演奏的鉴赏不能靠眼睛,音乐归根结底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乐感是由心灵发出,经过整个身体的传递,通过敏感的指尖传递到听众的心灵深处,并激发起他们的共鸣,每一个音都充满生命力。那种摇头晃脑、摆花架子,为动作而动作决不是良好乐感的表现,这只能算是粗俗浅薄哗众取宠的表演。
教师和家长应合理的引导,树立技术为音乐服务的意识,使学生学习在充满感受的氛围里,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表现力以及演奏技术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对钢琴兴趣的增强。
3 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
在教和学两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教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逼着你动脑筋,想办法。有一个男孩习琴二年后,转来学习,教了一段时间觉得特费劲,他的演奏从来不带色彩,只是空洞的运动手指,基本功应付了事,我千方百计的帮人体会乐曲中的强弱起伏,但见效不大,但是他对于调性、调号、音高和节奏掌握得很好,后来我了解到男孩学习成绩相当好,爱动脑筋,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是什么磨灭了对钢琴的兴趣呢?他的视谱很快,每一条视完谱就不练了,加上基本功练习得少之又少,所以,每一条练得很粗糙,总是匆匆识谱之后,就开始下一条的练习,使他觉得弹琴不就是识谱吗?音弹对了,节奏对了,就行了。长期的坐在琴凳上认音,当然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以至于对练琴极度厌烦。我觉得每一首乐曲都是一个宝藏,而男孩子每次只是把宝藏表层的土挖掉后就匆匆走开去挖下一个宝藏,到头来付出了时间精力,却从没有体会到音乐的美。时间一长在弹奏时的这种状态就很难改了。
我觉得首先是激发起他的兴趣,选一些爱弹的曲目,用对比的手法让他听同一首乐曲,引导他发现弹对音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每首乐曲中都需要精心处理的音乐,每完成一首曲目,就给打上技术分和音乐分,每一条都要弹得比较精致再放过去。经过大半年的引导,小家伙在音乐的表现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作品的速度、风格,细弱对比,在弹奏时比较投入,他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不再视钢琴为“敌人”了。
4 要使钢琴练习更有成效
钢琴的练习成效与学习的进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练琴效率呢?
4.1 分手练习:一首新曲目首先是单手弹奏都过不了关,双手弹奏一定不会好,分手练习的目的是可以减轻大脑的一部分负担。对每只手可以进行细心检查,从而保证练琴的质量。如果贪图省事,一开始就合手练琴,表面上看节省了时间,但往往出现错指法、节奏不稳、错音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导致整首曲子虽然练了很长时间,但是从整体的练习效果上看,它可以保证每只手的弹奏质量,为双手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当进入双手合练时,更要仔细小心,认真检查,并要不断分手练习,直到完全熟练。
4.2 难点练习:每首乐曲都会有不易演奏的地方,难点必须作为单独的练习部分,不需要每次都将乐曲从头至尾地一遍遍弹奏。如果乐曲长、难点多,就要将难点编号练习,各个击破。练习时遇到中途有问题或不顺畅的地方时,要查找原因,停下来后又继续往下弹,或者从头再来这种练习方法不可能收到很好练习效果。
4.3 分声练习:有许多钢琴曲中,声部较多、织体复杂,一只手时可能要弹奏两个或者更多的声部,这时分手练习的方法就显得粗糙了,那么就需要分声部练习,所谓分声部练习,就是按照乐曲的不同织体层次,对各个声部进行逐一的有先有后的练习。每个声部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再进入各个声部的合练。特别是复调乐曲,由于每个声部的独立性较强,如只是一般性的分手练习,会导致曲中某个声部不能充分练习,势必会影响到声部的表达。
4.4 慢速练习:慢速练习是一种重要的练习方法,当整首乐曲用慢速弹奏时,演奏者的状态更加放松,注意力也更集中,能够把每一个细节都做的清楚完善,对乐曲的整体把握更有会寸。在难点部分,更要用慢速来练习,一味的快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手臂僵硬,声音模糊,到头来花费的时间不少,却不能达到应有的练习效果。只有认真的去发现问题,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才会使演奏的水平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钢琴在基础教学是充满科学性、创造性,需要极大耐心的教学,如何使钢琴基础教学更富有成效,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享受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学素描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1 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1 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1.2 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1.3 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画面。
2 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2.1 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2 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2.3 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3 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3.1 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3.2 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