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13:3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特殊人群,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老年人;公共图书馆;社区
1 老年问题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调查显示,在老年人当中的85%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认知问题、消极情绪问题、自我观念问题、性格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生命发展问题。其中悲观心态、人格问题、被动应对、消极防御较为明显。”[1]
据2004年统计,过去10年里,德国老年犯罪率上升了28%;日本全国犯罪率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老年人犯罪率反而上升趋势。2008年《犯罪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犯罪率较上年增加4%,是1988年的6倍。[2]韩国老年人犯罪增加速度早已超过老年人口增长速度;2001年之2006年,全国犯罪率降低16.7%,但老年犯罪率上升近45%。我国目前老年人犯罪率约占犯罪总数的3%[3]。研究者认为,老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极的观念和空虚的精神世界。
2 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服务的任务,为大众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它的首要任务。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强调,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弱者服务。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由于知识的缺乏和y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地位的缺失和生人价值的失落,主要表现在情绪跌落、无聊、抑郁等现象。终身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对于知识情报相对薄弱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情报服务,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这是公共图书馆应尽的义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组织各种宣传、培训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设备,为他们做好专业咨询服务,把图书馆服务工作延伸到馆外。
3 公共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社区
随着图书馆服务由“书”到“人”的转变,我们应该把图书馆职业的人文价值观念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之中,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我国图书馆学专家程亚男曾将图书馆服务理念归纳为八个字:关爱、无限、完美、超值。要实现这个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实现人人平等原则。“公共图书馆网点的‘普及’易,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平民化’难,‘平等化’更难。”[4]
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群的服务,不过很多社区老年人还没有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还不了解公共图书馆。我国城镇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活动空间主要在社区,但目前为止,社区图书馆的设施设备、馆舍功能、老年服务体系状况跟省、市级图书馆相比相差很远。因此,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必须嵌入到社区,延伸到社区老年人身上。
3.1 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等推广图书馆服务
首先,组织关于了解图书馆服务的知识比赛。准备竞赛期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专门给老年人讲座,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规章制度、服务项目等。这样,通过竞赛了解图书馆权利――即平等享受权、读者使用权、读者履行义务权,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巧和查找信息的方法。其次,组织读书比赛。读书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中补充知识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以及体现自身价值、尊严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比一比谁能做好读书笔记、谁能讲好读书心得等方面,由此来激励老年人看书,让他们找回自信,保障老年人在晚年生活充满幸福、健康、尊严,感到生活有意义。再次,组织保健、养生、园艺、法律常识、新闻等生活常识比赛。为了参加比赛,老年人自然会到图书馆翻阅图书资料,这样能掌握广泛的知识信息,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在馆舍建设和服务措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
1)为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图书馆建在社区附近,而且图书馆保持道路畅通,轮椅能通行的坡度通道和升降电梯畅通。2)为了视觉不便的人提供大字本资料和语音图书,随处可见的地方放置花镜和放大镜,图书馆里的告示牌字要大,为了交流不便的人准备字张和笔,为视觉、听觉有障碍的老年人准备专门老年人用的电脑,并且配带耳机。3)必须有专门的老年图书室,阅览座椅的放置必须考虑轮椅的使用。4)建设专门老年人和轮椅使用者用的洗手间。5)老年人感兴趣的图书资料放在容易发现随时容易取出的地方。6)藏书和选购图书是老年人最关注的关于健康、生活科学小常识、艺术体育、文学等。7)老人读物必须选购字体大、轻便的。
3.3 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图书资料馆藏信息、数字图书馆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宣传推广是不少读者获取知识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老年读者不用到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能尽情享受图书馆服务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福音。因此,公共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给老年读者进行图书馆网络使用指南培训。2)要安排为老年读者服务的专业图书馆员。专业馆员给老年读者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定期访问社区,给社区老年人介绍新上架图书,接收老年人推荐的订单,了解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即家庭情况、身心状况、文化程度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馆外服务。3)要对社区困难群体做好特殊服务。图书馆对所有人实施无区别的公平服务是图书馆权利的一项理论原则。公平服务并不是无区别服务,不是怠慢和歧视不能正常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而是对特殊人群实施特殊服务。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深入到社区,了解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是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全体公民,公平接受继续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3.4 允许和鼓励社区老年人在公共图书馆当志愿者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对象。不少老年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在社区老年中,要选出有威望、有知识、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当义务宣传员、咨询员、联络员,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肯定。
总之,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整体上看,发展速度比较快,规章制度也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意识也逐渐提升。但就社区的公共图书馆看,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理念、制度和实际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关注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让社区老年人过美满享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杨Z、张洪兵、张临凤、刘英.老年人心理问题探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5).
[2]李杰.老年犯罪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求索.2013(3).
[3]吴宗宪、曹健、郭平、郭晓红、彭玉伟.完善老年福利体系视角:中国老年犯罪状况研究[J].社会福利.2012(3).
[4]武英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包容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5(4).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利弊;方案
为了激励志愿者为图书馆服务,为公众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必须要分析我国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状况,再从中改革创新,融入创新精神,健全和完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逐步改进对图书馆志愿者的管理。从招募、训练、鼓励制度、停止以及设立图书馆志愿者长期服务制度等五个方面开始改进,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更加高效科学的为全体公众服务,保证图书馆志愿者的活动能够长期持续的开展,促进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提高国民素质。
随着人类对知识的渴求的欲望以及图书馆服务范畴的开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了各大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图书资源的丰富与否,而是更加倾向与如何利用这些图书资源去服务公众人群。所以图书馆必须顺应潮流,不断提供新型服务来满足读者要求。而为了实现这种创新措施,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而,最近几年许多图书馆开始招募志愿者并开展志愿者服务,来服务公众人群。然而,利弊相依,图书馆该如何进行志愿者管理则是现代化图书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而,图书馆必须对志愿者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进而设立起一系列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提高志愿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效率。本文就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务必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对图书馆志愿者进行管理。
1 志愿者的概念含义
志愿者,在国际上的普遍定义是指:“不以金钱、名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各自地区甚至全世界奉献自身的人”,指的是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无偿主动参加社会服务劳动,为促进社会发展,而伟大奉献自身力量,包括时间、身体、技术等,而不为名利,而且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人。而根据我国国情而言,“志愿者”则是不为任何物质回报的大前提下,自愿参加各类相关志愿活动,自主奉献出自身个人可以牺牲的任何东西,为帮助社会中有需要的人或事,开展符合实际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并且拥有一定专业水平并长期服务于公众的人。志愿者都是基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良知而组成的一支团队,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志愿活动是一种充满爱与激情的,又十分高尚的活动。而我国的志愿者活动开展较之于外国比较缓慢,而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汶川大地震时达到了顶峰,对世界,对社会都要不可磨灭的影响。从此我国开启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纪元。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注重参与志愿活动,为世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各种长期志愿义务活动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在国外,志愿者服务历史悠久,全民参加志愿服务十分普遍。而我国志愿者活动开启比较晚。我国的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则是从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开启,然后不断更新发展到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者服务。特别在最近的几年来,图书馆逐渐从图书资源的比拼向以服务为主的竞争转变,图书馆服务不断加大引进志愿者活动服务,图书馆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志愿者们自愿奉献自身的时间和精力维护图书馆的公众利益。然而,我国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各大图书馆必须借鉴外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再融入我国国情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初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体系,并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激励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要在进行基本的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从而深入分析问题因由,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更好更快发展,最大限度的取得志愿者创造的各种效益,再逐渐扩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志愿者对图书馆的积极影响
2.1 缓和图书馆人员的缺乏
我国图书馆大多数是公众事业,基本是由国家全额拨款建立,因此经费十分有限,导致固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公众人群对知识的渴求欲望越来越旺盛,对书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图书馆为了满足公众对书本知识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其服务范围,如开展各种各类的阅读活动和扩大其借阅时间和册数。这就需要更庞大的人力资源来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营。而志愿者的出现则为图书馆缓和了对图书馆人员的需求。更有甚者,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清晰的知识结构来满足各类人群对不同书籍的需求,而来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则可以尽可能的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刚好可以补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不足之处,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经说过:“我曾经一直在默默想象,天堂的模样应该与图书馆的模样没有什么区别。”美好的诗句体现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图书馆神圣的地位。在笔者眼中,图书馆之所以会被人们必做天堂的样子,是由于其自始至终一直在专注推动社会阅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人们心中的善念,塑造人们的人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媒介、阅读的场所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不断将自身的服务更新换代,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积极的引导社会阅读氛围。
一、建设优良阅读环境营造怡人阅读氛围
1.阅读环境的定义
阅读环境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图书馆这个建筑本身以及其中的内外设施,图书馆所在地区周边的景观,而内在设施主要指的图书馆的阅读室的室内装潢、窗外景致、硬件设施等。人文环境则指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外在形象、服务态度以及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人文关系。
2.自然环境的建设
简洁大方的自然环境会让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因此有助于人们调剂他们的心情并激发他们的灵感,因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首先,在空间排布以及设施配置上应该根据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配置,要以不同的年龄段为依据来进行书记的归类,并且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来分配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其次,有关于书籍布局以及图书馆内部的方向指示图应当做到准确无误,要详细标注出每一个阅览区域的书籍类型,每一个区域的防火走廊及安全通道的位置,如果有电梯要详细标注电梯位置以及卫生间的位置,尽可能让读者可以做到一目了然。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带给读者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从而成功营造出一个让读者感到舒适的阅读氛围。
3.人文环境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机构,因此在此工作的馆员应该具备服务他人的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并确保服务质量,因为这些都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读者在借阅书籍的过程当中,如果可以得到来自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关心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建议,读者的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阅读的热情无疑会进一步发展。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端正的仪容仪表,还要摆正自身的工作态度,要以每个人为单位共同为维护图书馆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努力。在服务窗口要悬挂公示牌,让工作人员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其次,图书馆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展开培训,这样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热爱岗位热爱工作服务读者的精神、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图书馆应推行自助式服务,拓展服务方式
1.自助式服务的涵义
自助式服务,指的是拥有获得服资格的读者,可以在某些设施的帮助下,依照双方的服务协议来自行操作,自助服务属于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个人服务。眼下,我国图书馆所提供的自助服务一般有:书籍文献的自助接取与自助归还、文献资料的自助复印、读者自助充值、计算机设备的自助上机、自助办理证件等。不同的图书馆受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读者的需求影响,因此在某些服务上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2.自助式服务对促进社会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自助式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有助于读者更快更好的享受到图书馆的某些服务,这无疑会对社会阅读起到促进的作用。首先,自助式服务可以为读者节约大量的等待时间,因此在读者时间既定的情况下可以提升读者的实际阅读时间以及阅读效率。其次,自助式服务可以帮助读者化被动为主动,因此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资源。
三、重视弱势群体的阅读服务
1.弱势群体的定义
弱势群体的界定往往较为模糊,目前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定义是“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由于经济困难因此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特殊人群。一般情况下包含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
2.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措施
(1)提供“无障碍”的设备设施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运用图书馆当中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应该安装一些必要的设施来帮助弱势群体:比如设为残障人士设置专门的特殊通道、为盲人设置相应的盲人阅览室、设置专用的卫生间等。如果条件允许,图事关可以开展面对弱势群体的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可以让读者在一个阅览室即可满足自身全部借阅需求。
(2)坚持长期的培训和指导
弱势群体的读者一般情况下只会借阅纸质文献,这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能,因此无法操作先进的设备。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面的服务,教会他们该怎样使用相应的设备以及系统以便更好地完成借阅,而且在此过程之中还要注意给若是读者以应有的尊重,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服务态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逐渐缩小与其他读者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促进社会阅读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服务至上的思想,以强化读者的阅读素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最终实现社会阅读为根本目标。在工作过程当中应当对读者善加引导,并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增加读者对于阅读本身的兴趣,帮助更多的人充分的利用读书馆中的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帮助人们陶冶情操、终身学习、快乐阅读的最好地点。
参考文献:
[1]王瑛琦.我国“社会阅读”的缘起及其研究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26-31.
一、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我局按照《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527号要求,结合我地实际制定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并按照细则要求严格执行,做到科学化管理。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按照财教【2014】1527号文件精神,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我县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资金各20万,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各5万,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0%,其余部分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各承担50%,足额及时拨付了资金。资金到位后,全部用于免费开放项目支出,专款专用,无被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
三、免费开放情况
我局按照《关于做好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的意见》要求,建立了免费开放工作领导机制,结合本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把免费开放举措落到实处,达到免费开放工作要求。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图书馆、文化馆紧紧围绕着基本文化服务功能,精心设置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强化远程服务能力,拓展数字文化服务空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个性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
图书馆所有设施如借书室、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与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文化馆所有设施和资源全部免费如多功能厅、辅导培训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娱乐活动室,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化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2)乡镇综合文化站
关键词:图书馆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56-01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社区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发展也相当迅速。而地方院校图书馆如何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1 社区文化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是特定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其主体对象是其居民,群众基础的广泛是社区文化繁荣的保证。优质的社区文化,有助于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对城市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着积极作用。首先,优质的社区文化在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这有利于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互动,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优质的社区文化利于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利于消除社会中的消极思想,陶冶美好人们的心灵,在优化育人环境、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再次,优质的社区文化利于居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予以解决和导向,在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地方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公共图书馆建设投入的不足。从国际标准来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半径为4公里(约50平方千米)。而实际上大部分地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这就给高校图书馆介入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空间。以江苏省泰州市市区海陵区为例,海陵区常住人口40万左右,土地面积237平方千米,目前拥有公共图书馆2所,这样的配置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更谈不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而泰州目前拥用含高职高专在内的各类高校计有5所,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图书馆,他们的馆藏各有特色,且有足够的馆藏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份力量,而且泰州社区文化建设也需要这份力量。
其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由于受众面的知识结构的不同,自身馆藏建设的重点也不同,这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刚好可以形成一个互补。而公共图书馆主要能够满足群众的一般文化需求,对于有较高层次文化需求的供给则略显不足,而这方面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可以较好的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既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可以节省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这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再次,地方院校在地方办学理应服务地方的各项建设。地方高校在地方办学离不开地方政府、人民的大力支持,所以地方高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的各项建设。故而地方高校除了培养地方需要的各类人才服务地方建设外,还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为地方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出一份力。
最后,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地方院校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利于扩大地方院校的影响力,对于地方院校的的招生和向社会募集办学资金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有一支能够具有相关素养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开放意识,高校图书馆要有计划的培养能够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图书馆员,要化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图书馆员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将开放的意识贯穿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这条征途上,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2 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
目前,泰州市高校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有了较大的丰富,其中除了丰富的纸型资源外,还包含大量学术视频在内的电子资源。泰州目前城区基本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城市居民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利用各高校的电子资源。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使得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再受到高校局域网的限制。当然,社区居民更可在家通过查询各高校的书目数据库,查找自身所需的纸型资源,节省借阅的时间成本。
3.3 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素养培训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往往受制于读者是否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而社区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极大的限制了社区居民利用图书馆,特别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办讲座或者深入社区等形式为社区居民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当然在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技能培训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如为有考导游证、会计证等方面需求的读者提供专业文献保障。
3.4 为社区提供定制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社区居民中的特殊人群提供专项服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我们可以为其开办健康知识以及钓鱼、旅游、养花等知识讲座,还可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等,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再比如泰州地区是梅兰芳大师的故乡,有很多的京剧爱好者,高校图书馆可以为这些人群提供专项服务,如果本馆有相关方面的资源更新时,及时的将这些信息通过邮箱等方式通知到个人。
4 结语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区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春天。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故而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办馆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服务
一、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原状
1、缺乏对服务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认识。 如何正确对待弱势群体读者,加强对弱势群体读者的尊重、理解、爱护、扶持是图书馆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为社会的一员,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到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然而,图书馆在服务上存在忽略性和被动性,图书管理员也继承了原有思想,将服务重点放在了到馆的普通读者身上,忽略了特殊群体的图书馆服务需求,更别提主动服务。
2、服务弱势群体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整体规划、基础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图书馆建设步伐还是远远跟不上人民迅猛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近年:鄂尔多斯整体城市发展,聚集了许多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数量少、人均藏书量低且分布不均等限制服务弱势群体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也没有完全考虑残障人士的不便,具体设施设备不健全,就比如针对弱视群体来说,只有简单的放大镜,没有盲文书籍,更别说专门的弱视群体视听辅助设备了。从整体来说,服务弱势群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设备投入、服务项目调整和人才配备等配套建设显得相对薄弱。
3、滞后的服务方式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 图书馆服务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讲是对用户进行面对面的即时服务,具有简单性、重复性、被动性等特点。弱势群体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非常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主动的、交互的、增值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而图书馆工作者除了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良好的交际能力等。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已经养成了传统服务方式的惯性,在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后,缺乏应有的服务方式与能力。
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现状
1、成立农民工流动书屋,让书香走进工地。随着鄂尔多斯市城市整体发展,涌入了大量农民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又在新区,农民工享受图书馆资源极不便利。针对这一问题,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农民工聚集的几个大型施工地生活区,分别建立了配套设施完善的流动书屋。由专门人员定期更换书目,来满足农民工的阅读需求。
2、完善服务残障人士的配套设施设备,建立残障人士读者档案,将阅览室建到残障人士身边。为了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走进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合理规划无障碍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无障碍服务。为残障人士配备了无障碍通道、盲道、残障人士专用洗手间等设施。在图书馆最方便区域开辟盲人阅览区。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区现有600多种书籍和影视资料,此外,图书馆还会定期针对他们的需求,选购一些最新的盲文书籍和影视光盘。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特殊群体读者档案,图书馆随时向弱势群体敞开大门。一方面,热情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优先服务,吸引弱势群体走进图书馆学习知识、免费使用各种文化信息资源。为他们免除押金,(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办证借阅全免费)减少其经济负担;适量延长外借时间,优先预借、代借、代还;协助使用图书馆的电脑设备等。另一方面,图书馆一直主动为无法到馆的残障读者提供上门服务,定期送去报纸期刊等,并及时更换,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资源。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在鄂尔多斯市特殊学校成立阅览室。经过调查咨询,精心选购了一批适合特殊学校不同孩子的图书,并定期免费更新、更换。将图书馆建在身边,满足特殊孩子们平等的阅读权利。
3、对老年读者的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根据老年读者走路不便视力不好又喜欢看报纸的特点,在图书馆的入口大厅摆放了多台电子读报器。老年人只需轻轻一点屏幕,就可以看到或听到当天的各类报纸上的内容。由于他们的阅读爱好和欣赏水平各有不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根据不同老年读者的需求,购置多数人感兴趣的书籍及报刊,吸引他们来到图书馆阅读,各阅览室均设有老年人专座且配备视力辅助设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氛围。使老年读者足不出馆就可以陶冶情操,了解国家大事和天下趣闻,心情舒畅地获取信息。
4、成立少儿阅览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成立少儿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共分为文献借阅、电子阅览、儿童游艺三个区域。明快的阅读环境,色彩活泼的低矮书架、桌椅、沙发。无一不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喜好与生理特征。图书、报纸、期刊更是经过精心筛选,供小读者自由借阅。
三、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未来设想
1、免费举办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培训服务。通过与当地民政部门、老年人协会、残疾人联合会、教育机构、社区中心的合作,举行各种关爱活动,提高弱势群体的阅读兴趣和信息技能,满足他们的文化、教育需求。让他们真正拥有享受社会公共文化的权利,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弱势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信息比较闭塞,对政策了解不多,由此衍生一系列负效应。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发挥独特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与他们利益切实相关的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改善他们的状况创造机会。努力为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失业者提供就业知识讲座和专门的业务培训,宣传政策措施及国家帮扶弱势群体的一些战略方针,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心,为社会释放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辐射优势,开辟弱势群体专栏,提供有关就业、社会福利、教育、培训、休闲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设置相关网站导航链接,为弱势群体访问政府机构、有关团体、协会等提供方便。
利用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设备一流的培训教室,请专业讲师为残障人士开展心理辅导、健康养生、医疗护理等讲座,使残障人士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提高生活质量。
2、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素质。除了从硬件上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外,图书馆还必须注重软件的建设。进行员工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提高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常常是受歧视的对象。在图书馆中,这种现象也偶有发生。因此,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消除个别员工的歧视观念,并以身作则为其他读者扶助弱势群体树立榜样。
其次,强化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知识和技能。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图书馆应对馆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弱势群体的法规政策、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使用图书馆的模式和习惯、对服务和信息的需求特征、有效交流的方式、办法等,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弱势群体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也是我们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对弱势群体文化权的尊重,更是图书馆自由平等原则的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而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也体现着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服务弱势群体读者上一直力争做到更好。除文中所指出的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士几类弱势群体的服务,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将特殊人群服务面扩展到了军营、警营、还有监狱等,充分做好文化传播工作,使文化公平享有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晨,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发展――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关键词】中小型图书馆;农民工群体;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31―01
随着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是,很多农民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能做出贡献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因而成为了城市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图书馆信息服务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成果,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水平提升和有效信息获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针对农民工群体建设了一批中小型图书馆、阅览室,旨在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和法律培训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型农民工图书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这皆是我国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一、当前城市中小型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图书馆数量少针对性差,农民工群体缺乏认同感
从当前我国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现状来看,办馆数量上依旧十分有限,一般来讲,我国各省省会城市拥有省级图书馆一所、市级书馆一所,各区拥有区及图书馆一所。省会城市外,各地级市、县级市基本仅有一所市(县级)图书馆一所,部分乡镇拥有县乡级图书馆、阅览室若干。但上述图书馆阅览室基本以综合性为主,并不具有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群体的专门性图书资料信息服务。除此之外,部分社区还建有社区图书馆,但此类图书馆仅向本社区内部居民开放,基本不提供社区外居民的图书报刊借阅服务。然而,农民工群体基本来自于城市周边农村和偏远地区,没有本地户口,在当前以身份作为配置与获取资源特有凭证和渠道的城市地区,农民工群体普遍缺乏利用现代生活中各种资源的能力。此外,多年来,我国图书馆的地位和功用在公众心中的定位一直较为模糊。大部分公众依旧将图书馆视为专业人士收集和涉猎科学资料的场所,与一般居民生活相距甚远。在此思维下,自认为“低人一等”的农民工群体更不愿意进入城市图书馆,这一情况使得农民工群体很难对城市开设的公益性图书馆机构具有认同感,加之综合性较强的图书馆不能提供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服务,更使得城市图书馆设施被广大农民工所忽略。
(二)现有工作体制和方式僵化,农民工人馆困难重重
当前我国城市图书馆的工作方式与体制制度中都存在一些阻碍农民工群体入馆的制度性因素,无论是国立、省立的大型图书馆,还是市立、区立的中小型图书馆,都基本无法吸引广大的农民工人馆学习和查阅文献资料。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公立图书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开闭馆时间严格固定,基本以早九点至晚六点为开馆时间。然而这一时间正是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时间上的冲突使得农民工群体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图书馆。二是大部分开馆时间较为灵活的社区图书馆却又对人馆人员身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基本以社区居民证作为人馆许可凭证,因而农民工也根本无法进入上述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此外,当前我国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的工作体制中,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记依然存在,如入关需要办理借阅证、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部分图书馆借阅证的办理甚至需要单位提供身份证明。这些机制都使得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距离初衷渐行渐远,农民工群体依旧无法真正进入图书馆之中。
二、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加强对农民工服务的措施探析
(一)化整为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模式
针对当前城市图书馆无法直接面向农民工群体服务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化整为零、机动作业的方式将图书送交到农民工手中。例如,中小型图书馆可以采用“汽车图书馆”的方式,定期选取一批针对农民工群体需要的法律类、健康类书籍装运到专门的车辆上,前往市内较大的工地,方便农民工群体就近借阅,同时也避免了将图书交由工地直接管理带来的借阅难度大、图书损坏率高的情况。但是,“汽车图书馆”举措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服务方式,需要政府机构、图书馆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和人员配置。此外,有条件的中小型图书馆可以在工地聚集地区建设一些“读书屋”、“报刊亭”设施,发挥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以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管理的方式在对农民工提供书籍资料的同时保障图书资源的安全。
(二)把握重点,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针对当前农民工群体知识水平较低,信鼠来源有限的状况,中小型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定期在附近地区工地组织一些有关劳动安全、工伤保险、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讲座。邀请辖区内的专业人员或驻地高校有关专家对农民工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和讲解,同时鼓励农民工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为其推荐一些与其切身合法权益有关的书籍报刊。通过这一方式,使广大农民工认识到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性,并了解一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相比于省立市立的大型图书馆而言,虽然在图书规模、专业化程度上存在一些差距,但由于其规模小、灵活性高,因而更能够深入农民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快速的获取认同感和信任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应当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农民工提供一些急需的信息资源,以赢得起认同感。
(三)整合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办特殊人群服务专栏
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及阅览室多数仅向本社区内部居民开放,而农民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往往会被排斥在外。这一情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区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及运行资金来自于本社区内部居民的共同缴纳,因而不愿免费向社会人群开放。但是,社区图书馆作为当前数量最多的小微型基层图书馆,不仅深入到社区之中,更由于其极低的入馆门槛更容易被人们认同和利用。对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妥善的发挥这些社区图书室的作用,给予其一定的财政支持,在一些社区的图书室内设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群体的服务专栏,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在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小型图书馆、一方面使农民工获取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加深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联系,消除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的自卑感、孤独感等,通过图书知识的交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构建和谐文化。
小结
综上所述,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中小型图书馆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法律知识,维权方式等等,在丰富了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其开展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空间。因此,在今后的城市中小图书馆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加强面向特殊群体的有针对性的馆藏建设,图书馆方面也应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容,努力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把优秀图书送到广大群众手中,使广大群众能看上书、看好书,于是“图书馆馆外图书流通点”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所谓“图书馆馆外流通点”,就是用车辆把原本在图书馆的图书送到已建立的馆外流通点,再由各流通点的图书室负责人把书借给当地读者。其基本服务流程为:第一是县图书馆,第二是馆外图书流通点,第三是读者。
一、馆外流通点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1.馆外流通点的含义
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点。是指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在馆外地区设立读者服务点,主要是提供图书和报刊的流通阅读服务。它是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向社会进一步延伸,图书馆工作人员走出馆门,读者可以就近借阅书刊的服务形式,让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馆外流通点使图书馆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一切阅读需求”等现代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指导思想。图书馆的理念就是满意是办馆宗旨,一切为了读者是它的精神实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图书馆行为是否让读者满意的最直接表现。开放是基础,公益是内在品质,平等是人性化方向,创新是动力,满意是图书馆服务的终极目标。
2.馆外流通点是一个面向大众的服务机构,为读者服务是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其服务目的是分布在县城、农村各个角落的读者群体:馆外流通点可以设置在企业、公司、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街道)、村委会等人口稠密的地方。图书馆也可以与上述这些单位联合办馆,即与对方出场所、设施、人员,图书馆出藏书的形式建立图书馆馆外流通点。根据馆外各流通点的读者结构和层次配置相应的书刊资料,如年轻读者大部分需要一些娱乐性强的书刊,中老年人更多是需要一些养生保健的书籍,而农民则需要一些专业性强的农科资料等。面对不同的读者人群,配送不同的图书,面对特殊人群,就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如部队流通点,配送的以党政、军事爱国主义为主的图书多一些,监狱流通点,以教育及心理学方面的图书等。图书馆与各流通点之间可以定期互换书刊,使这些馆外流通点和藏书处于新老交替的状态,以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图书馆的读者,同时可以大大地提高书刊资料的周转率和使用率。
二、晋宁县图书馆的馆外流通现状
晋宁县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现馆建于1992年,同时,图书馆自身也需要在巩固图书馆原有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并扩大服务范围,馆外流通点成为突破口之一,至今我馆已发展了21个馆外流通点。
晋宁县图书馆的馆外流通点建设工作完成以后,日常的图书借还工作由图书馆的外借室负责,主要采取流通终端的形式,大力发展社区流通点和集体用户。流通点主要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企业、公司、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村委会等人口稠密的地方,馆外流通点提供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晋宁县图书馆定期派出工作人员对流通点进行业务辅导。书刊资料以集体用户的方式从县图书馆外借,借出后由流通点离线管理,图书更换率由县图书馆半年更换一次,也可以根据流通点的需求确定更换次数。
三、馆外流通工作存在的问题
晋宁县图书馆的馆外流通工作起步很晚,覆盖范围只能在县城附近内,服务的方式老化。我馆的馆外流通模式与昆明市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及省外公共图书馆有很大的差距,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提升和拓展。
1.服务网络不健全
每个新建的馆外图书流通点没有实行网络化管理,通借通还图书还处于传统的徒手操作,晋宁县图书馆虽然目前使用中国专业图书馆网(CSLN)系统来开展工作,但还不能与已建的21个流通点形成一个能够运作的服务网络,我馆深入这项工作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不能获得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就我馆自身的原因,在设施、设备上与其它馆相比较落后,又不能与云南省图书馆和昆明市图书馆图书管理软件互联,完全离线的借阅方式无法获取资源,制约了书刊资料的利用和周转率。
2.投入经费不足
要建立馆外流通点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便是我馆有藏书近10万册,但相关的资源还远远不够支撑逐步增大的外借需求。由于我馆的购书经费紧缺,全年的购书经费只有8万元,其中:2?f元征订期刊,2万元征订报纸,4万元用于采购图书。馆藏资源又不足,馆内图书复本和品种又有限,最新图书、畅销图书在不同的借还流通点中周转周期很长,无法满足各地读者的需求。所以在图书供给量上不是很足,加上图书馆没有交通工具,所以不能及时的更换图书。
3.管理措施不健全
因为馆外流通点依托当地的部队、企业、公司、机关单位,人员变动频繁,有的流通点负责人还兼着单位其它工作,也没有时间指导读者选书,有时单位工作忙时,图书室都顾不上开门,导致开放时间无序。由于图书管理员工作不到位致使书籍损坏严重及丢失现象,影响了读者利用流通点的积极性。还的有流通点负责人员因缺乏专业管理水平,在服务的时间、工作的热情上做得不到位,无法为读者处理借还以外的图书管理专业服务。
四、加强图书馆对馆外流通点的服务对策
晋宁县图书馆流通点的宗旨在为企业、公司、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街道)、村委会不便于使用图书馆的人群众提供便捷、免费的图书馆服务。
1.开展流通点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甲乙双方领导要沟通好,重视图书馆的馆外流通工作,相互配合,并与流通点签订切实可行的友好合作协议,在资金设备、图书、人员安排上有一个明确的约定,并互相监督执行,使以后的图书馆流通工作有章可循,在流通工作中加强管理制度,按照签订的协议按时送书,达到较高的流通率,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流通点书架不足,种类单一不足。
2.充足的资金是开展馆外流通服务的基础,今年我馆根据经费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图书,定期为各流通点轮换图书,借阅方式通过图书流通登记册进行登记人次、册次,归还时,交换下批图书。
3.开展通点服务工作,首先工作人员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热诚为读者服务的事业心,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让领导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又发挥图书室的职能作用。其次工作人员要学习图书管理的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在馆外流通点工作中,我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送书、换书,还要辅导培训流通点的图书管理员,不断做好馆外流通点的服务工作。
在美国,欣赏别人读书是我的一大乐趣,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如飞机上、地铁里、轮船上,后来开始留心才发觉,美国人几乎在任何地方都习惯于阅读:吵闹的咖啡厅、街头、草地、比基尼海滩,书店和图书馆更不在话下。
有人说美国人读书的习惯是被建构起来的,这一点与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运动及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00年前,教育在美国还只是上层社会享受的特权,虽然美国社会一向强调民主和平等,可是教育作为一种维护特权阶层的工具及向上流动的机制,仍然没能实现面向全社会的普及,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各州才有了免费的公立小学,初步实现了面向儿童的义务教育。当时的问题仍在于,教育如何能实现面向全体公民,面向人的一生?1848年,美国第一家免费的、面向公众的、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正式建成使用,自那以后,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政府、社区和民众共同努力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美国是一个以社区为活动单位的国家,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刺激了公共教育的参与和诉求,奠定了美国社区文化教育及全民读书运动的基本格局。
社区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知识的大学更是人民的大学。如今,当人们提起美国社区图书馆都会不约而同想起钢铁大王卡内基,殊不知远在他之前100年就已经有人提出并奠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基础,他就是美国开国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图书馆只是上流社会的私人物品,阅读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奢侈品,这成了阻碍下层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障碍。富兰克林意识到图书馆及阅读对于民众及民族发展的意义,为提高平民阅读能力而创办了“费城图书馆协会”,并经常在图书馆里举办一些以探讨社会公共事件为议题的活动,激励下层社会人民思考和参与社会的发展,由此,费城图书馆协会成了美国社区图书馆的雏形,对于新独立的美国的公共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Cheltenham是费城邻北的一个郊区,居住人口不是很多,但公共图书馆发展得极其成熟,共有四个分支图书馆,其中Elkins Park 图书馆是规模较大的一个。该图书馆是在1957年由社区的居民自愿建立的,最初只是在一个由当地居民捐出的民居里,后来因为规模的壮大扩建成现在的样子,据说,图书馆的原始图书是由当地的一个家庭捐出的,现在图书馆已经拥有65334册藏书,其中包括一些比较珍贵的书籍。图书馆专门设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读者需求的阅览室和活动室,如1-3岁儿童活动室、青少年阅读区、老年阅读活动中心等,此外还有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置的阅读室(如残障人士和盲人),图书馆的占地面积不大,外形上也极为普通,被当地人称为“图书之友俱乐部”(Friends of libriay clu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容纳量和提供的服务而言足以满足当地读者的需求。
Elkins Park 社区图书馆是完全对外免费开放的空间,对于不长期居住在本地的人也不例外。因为地处费城北部郊区,这个地方居住的一般都是中上阶层的家庭,但对于一些临时从外面闯进来的读者并不排斥,即使你不是本社区的居民,只要你能提供任何可以证明合法身份的证件或文件,如学生证或护照,就可以免费办理图书馆的借阅卡,并随时来享受它所举办的各种活动。该图书馆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为家庭和儿童提供的诸多服务,如每周末的主题活动,如“Vicky讲故事”“童话剧场”“魔术变变变”“小小画家”等。针对社区居民大多是年轻父母家庭的特点,图书馆专门就他们的需求和特色设计活动,家长们带着孩子来,交流育儿经验,增进学校之外的交流。此外,图书馆还专门为小学生提供下午的校外阅读,因为当地的学校一般都是3点结束,这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并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在Elkins Park 社区图书馆,青少年阅读区的书架式完全是开放的,从书架的质地、高度、颜色设计,到上面书籍的摆放无不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图书馆也会经常组织一些专题的讲座和讨论会,多主题的参与和设计延伸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图书的喜爱。此外,图书馆还专门为青少年提供专门的网上阅读,电脑桌的高度及鼠标都是按青少年的特点偏好设计的。
走进Elkins Park 图书馆,你会有一种非常愿意读书的感觉,除了和这里环境布置有关,图书馆服务人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Elkins Park 图书馆只有13个专职的工作人员,流动的社区志愿者成了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他们都是一些非常敬业而乐于助人的人,只要你有困难,他们都会耐心帮助你。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周在这里有一群义务服务的老年人,他们不仅帮忙整理馆内的图书和帮忙出售图书馆募捐来的一些过期图书,并用出售书的钱在图书馆旁边开了一家名为“图书之友”的咖啡店,为那些带孩子来的家长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同时为图书馆募集资金。要是没有诸多志愿者的参与和协助,Elkins Park 图书馆许多的服务工作注定是无法开展的,而且图书馆每年运行的资金除了直接来自于 Cheltenham的政府资助,更多的就是通过本社区居民的捐助和参与筹资,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性。
如今,类似Elkins Park 图书馆这样的社区图书馆遍及美国每一个社区,而且发展出许多的类型,在服务对象、图书收藏、管理运行、主题活动、筹资募捐及设计特色等方面,已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模式。据美国图书馆协会2008年的调查发现,92%的人把社区公共图书馆看做重要的教育资源,这足以说明社区图书馆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显示出社区图书馆在美国公共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正是数以万计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推动了全民阅读的运动,构筑了美国公共教育的坚实地基。在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省思社区公共图书馆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教育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广大的农村及一些偏远地区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丰富的公共资源,另一方面,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也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教育资源。目前,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呼吁要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照顾和政策倾斜,在我们短期内不能取消户籍制度的情况下,借助于公共图书馆来为弱势群体提供补偿性的教育或成人再教育,都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外,也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志愿者资源利用方面的经验,整合当前针对不同弱势群体服务的社会志愿力量,及社会筹资的优势,为社会教育处境不利的人群尽可能地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用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力量促进我国公共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 文献资源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0-0235-0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加速,资源传播与共享技术不断进步,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储备的重要基地,其数字化进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概述
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期间经历了长时期的探索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代表了信息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人们可以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
1.1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和其他网络平台的逐渐扩大,逐步实现“单屏”到“多屏”的变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经开始通过电脑系统,数字电视,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比如新媒体业务介绍电子触摸屏终端。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更友好,更方便,并开始通过儿童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提供残疾人服务特殊人群。
1.2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我国仍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2)“交通规则”不尽统一。标准在每个系统的规范之间仍然存在着分歧,很难实现统一的互操作性,影响了每个资源系统之间的统一检索和跨库操作。
(3)“全时空服务”尚未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数字器件可以得到任何所需的知识,这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光明的未来。
2 数字化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出一系列的新信息,传递手段和工具,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研究图书管理改革,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阅读方式的创新
典型的特点是网络的知识经济中,传统图书馆打印文档为主体,此外还包括部分视听、微型、机读型非书资料,开发、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组织是在文献资源开发。电子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的主题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将逐渐从传统印刷转向Datehide摩托的电子信息资源访问的扩张方向。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改变传统的模式的数字图书馆为模式,节省了时间、金钱、资源,实现高速度、大容量,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2.2 检阅方式的创新
在数字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的查阅检索功能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传统的图书馆检索工具便是对号入座的书架查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进行查找。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检索,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便可以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是一个飞跃性的突破,笔者认为,检阅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创新其本身便是解放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3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建立数字图书馆服务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协作已成为世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趋势。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使图书馆能够始终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1)构建数字化资源体系。加快数字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丰富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资源建设,形成丰富的类型,独特的特点,结构合理,长期大量的数字资源。对于各种载体,各种形式,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和深刻的揭示,加强调研和实践的知识组织工具,实现不同的载波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文档信息内容的知识网络。
(2)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具体的数字化应用过程是这样的:对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选取,并对选取的素材给予编辑,这其中包括解说词的编写,有关画面、图片的选择等,对于一些文本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可以采用人工录入、数码拍摄、图片扫描等方式,然后将处理后的图像利用OCR识别系统进行转化,获取目标格式,而图片,则需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参考图像、服务图像或略图等方式;在完成数字化以后,对资源的内容进行标引,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由标引人员对主题进行分类,通过XMI进行内容的标识,完成对元数据的抽取,元数据在分类上,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元数据、描述性元数据,以及管理性元数据。抽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元数据抽取软件。
(3)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对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等额加工和处理,能够达到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体系的优化和丰富,在对网络信息进行采集之前,应该针对不同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利用网络信息采集工具对信息进行搜集,掌握网络上相关信息的分布,分析关联站点的资源相关度与含量。与此同时,应该有针对性点的实行信息分类、采集、跟踪等技术手段,从技术层面对信息进行组织、区分、排序,按照一些常用专题或主题构建网络数据库。受网络资源动态性强的影响,在资源库建成后,必须要进行及时维护、更新,一旦网络站点发生改变,及时增加新站点,将确认消失的站点取消,保证用户信息获取的有效性。
(4)加快服务能力提升。根据“需求拉动”的原则,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提升能力,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用户信息环境提供进深,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随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帮助下,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良好的互动,互动机知识服务环境建设。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事业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是人才。加快培养一个数字图书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建设和服务团队。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基于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研究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改革,加强数字信息功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快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的建设,推进新格式的形成,使得图书馆可以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lligent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 Take Zhengzhou Library as an Example
Zhang Ershuai
(Zhengzhou Librar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digital libra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efficiency, expansibility and interaction. Zhengzhou new library h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digital library from such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computer room, busines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omputer room and reader service platform, etc.
Key words: intelligent digital library; business management platform; reader service platform
在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张开双臂拥抱新技术、新产品为己所用,并体现到读者服务中,无疑是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品质、为读者带来更好阅读体验的必由之路。而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利用多种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手段建设新型智能化数字图书馆便是在此方面的有益探索。
1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
顾名思义,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就是在功能设计上采用先进的软硬件平台,能够同时满足阅览、典藏、体验、展示、宣传、互动等图书馆基本业务需要和延伸需求的复合化文化空间。利用智能化设备可以使读者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和利用图书馆,实现图书加工、自助借还、自助查询、自助预约预订和远程利用图书馆资源等智能化管理,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利用数码、IT技术,建立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可实现图书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处理,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利用;利用对媒体技术和智能手段,设计多种场景、娱乐、交流、互动的体验参与方式,可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满足图书馆作为市民文化中心所具有的文化休闲功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展示、利用和传播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场所。总之,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具备以下特性:
第一,开放性。开放的服务管理模式:藏、借、阅、咨询及检索五大功能合一,全面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功能分区与布局也要充分配合这种模式[1]。从开放性上,做到每个市民均可互动参与图书馆的学习、教育、交流等。
第二,高效性。信息设备与系统的处理能力既可以确保良好的读者响应能力,也可以良好地实现馆内各系统构成之间的集成,以实时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用户的服务与响应速度。
第三,扩展性。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图书馆现实运行中的业务需要,还能够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原则,充分考虑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图书馆整体的战略方向,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第四,互动性。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的整体设计围绕读者为中心打造的服务平台与产品链,能够充分展现现代智能化设备与信息化产品在即时互动方面的优越性,通过信息化设备与系统的部署,不仅能够提升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能够提高用户的参与性以及用户之间的互动。
2 郑州图书馆在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
已于2013年8月运行的郑州图书馆新馆,是一所集文献典藏、信息交流、学术研究、教育培训、文化休闲等功能?橐惶宓淖酆闲韵执?化大型文化场馆。就全国公共图书馆而言,郑州图书馆新馆在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及数字化技术的利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独特亮点[2]。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是郑州图书馆新馆后期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新馆功能定位、业务工作需要和读者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重点进行图书馆业务应用管理平台、读者服务平台以及综合机房等内容的建设。经过三年的运行,目前整体系统和设备运行正常。
2.1 图书馆业务应用管理平台
图书馆业务应用管理平台主要是利用当前在国际上,图书馆行业普遍采用的无线射频技术(RFID),设计融合图书借阅、查询、检索、采购、编目等多种业务功能于一体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配置自助借还设备,实现读者自助借还、预约借还等,使图书馆业务管理更科学、规范、快捷。
这一平台具体包括:RFID图书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料借还及临时出入证发放系统、PC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化管理控制配套系统、数字资源加工系统。
新馆的业务管理系统则采用由美国SirsiDynix公司研发的Symphony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其结构开放,功能全面,高度参数化,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该系统的特点有:①编目支持MARC21、UNIMARC及其子集CNMARC、JMARC等书目和规范格式,并支持Dublin Core元数据编目。②成员馆之间可以共享书目数据联合编目,在书目加工时当检索到该书已有书目数据时,可以直接在该书目数据下增加索书号和馆藏,缩短编目时间。③允许获授权的流通馆员行使必要的编目功能,其中包括添加简编记录、添加馆藏、更改文献条码、标记文献失踪或丢失、删除题名等操作,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即时对未编目文献,以简编书目记录的形式借出文献。④多层次预约管理机制,允许设置系统范围、图书馆组范围和分馆/成员馆范围的预约。⑤具备单独的离线流通模块,可以应对服务器故障、断网等突况,保证流通业务的正常运行。⑥强大的报表功能,运行任何涉及馆藏文献的报表,比如新的登到清单、排架清单、高/低流通率清单、书目时,操作人员能够按照任意书目信息组合(使用全面的布尔逻辑词组短语检索)以及任意的书目控制信息组合(馆藏、目前状态、流通数量、预约数量、分类法、登到日期等)来选取文献;除基本报表,系统另外提供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型馆藏管理情报系统,为图书馆管理部门实时更新馆藏使用流通情况[3](见表1)。
另外,作为Symphony的补充,Enterprise提供了先进的分面检索解决方案。作为集成系统的用户端界面,用于整合书目、网络资源、本地电子资源,使用Enterprise,读者可检索本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的书目数据、电子数据库、图书馆选定的网站或图书馆定义的其他任意数量的目标――所有操作都可在一个简洁、统一的界面完成。
同时,Symphony系统支持联盟馆构架,具备管理超大型联盟馆的能力,能够在一套集成系统下管理郑州市范围内所有公共图书馆。系统在支持系统内全面通借通还的同时,具备严格的并发控制和权限控制,使成员馆在整合环境下享有高度的独立和自主。
2.2 读者服务平台
郑州图书馆新馆的建馆理念为:人性化服务,体现市民的参与互动。实现图书馆业务与市民群体和读者之间的智能化数字交互,以高科技、高品质、时尚、高效的方式,构建全新的读者服务平台,是这一理念落地的重要途径。并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建设专属的服务空间,扩大图书馆读者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这一交互式的平台具体包括:公告系统、智能化数字资源展示系统、数字化自助及交互系统、预约及座位分配系统、儿童阅览服务系统、多语言服务系统、特殊人群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古籍服务系统、查询检索系统、数字资源阅览系统、电子阅览室建设等。其中,隶属于这一平台之上的祈愿树、数字魔方、光电投影玻璃幕墙等设备别具特色,成为新馆展示自身、读者服务、参与互动的微型窗口与终端。
2.2.1 祈愿树(Digital pray tree)。这种大型互动平台是利用树型结构周围的读者触控终端输入心愿,上传至祈愿?渖系拿阅阆允酒粒?与大家分享心愿。同时读者也可以浏览到其他人的公开愿望,营造与公众分享梦想、追逐梦想的正能量场所。
2.2.2 数字化交互及自助系统(Interactive canvas)。读者在此交互系统上可以通过USB端口自行上传图片、视频并予以编辑、存储;也可以从各个终端连接到郑州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已有的多媒体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能进行简单的Flash单机游戏及趣味测试,促进交流互动。
2.2.3 数字魔方(Cube)。这个边长约4米的超大立方体可播放郑州图书馆、郑州市、河南省等地区的宣传影片,是郑州市图书馆、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开展宣传的微型窗口。视频播放时,魔方五个面的内容可以一致,也可以显示出五个不同的内容,随意组合,在不同的方位欣赏到不同的内容。魔方还可以与其子系统数字化交互及自助系统实现实时信息互动,搭建起与读者的即时互动联系。
2.2.4 光电投影玻璃幕墙。闭馆后利用外部玻璃,采用互动玻璃幕墙显示技术,光电投影在玻璃幕墙上进行展示,代替传统宣传版面和电子大屏,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图书馆的广博与文化的魅力。同时,读者亦可参与到投射在玻璃幕墙之上的趣味性游戏中,寓教于乐,互动性强。
2.3 综合机房
综合机房是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中枢和神经,为图书馆的数字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撑。所以,建设高标准的计算机机房,配置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以及网站、业务管理服务平台等软件,使其具备数字图书馆所必须具备的信息制作、传输、存储和共享功能是题中之义。
新馆综合机房的建设具体包括:网络交换基础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系统、业务管理软件应用系统。目前,标准较高的综合机房已基本建成。其存储100T,网络带宽300M,服务器16台,其中业务服务器3台,应用服务器13台;建成有CNKI全文数据库、电子书、有声读物、多媒体、古籍、期刊等数字资源数据库,以其网络和硬件服务器为支撑实现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3 建设成效
经过以上三个方面为主线的基本建设,郑州图书馆新馆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已初显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1 公共效益
新馆智能化数字图书馆不仅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供市民以最快的方案获取最完整的资源,满足市民对信息和文献资源的需求,还可以为政府收集、整理、传递各种信息,实现政府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市民,成为政府的网络信息中心。
3.2 社会效益
智能化图书馆整体设计理念,与郑州图书馆新馆“人性化服务,体现市民参与互动”的建设理念相吻合,从整体上摆脱传统图书馆的陈旧形象,让读者在实现学习与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娱乐、休闲的享受,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3.3 文化效益
通过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系统,将新馆建设成为集阅览、体验、展示、宣传于一身的复合文化空间,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创新型信息化设施,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将图书馆的文化效益最大化。
1.国家政策优势2013年底《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规划指出: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这表明,我国已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逐步形成大中小型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谋求新的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以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布局的统筹规划,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设原则,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的要求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城镇化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带来资金支持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的实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办馆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058.4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12.2倍,而且此面积还在继续增加,同时,一些地区积极探索通过建立乡镇社区分馆、流动图书馆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形式,逐步形成了固定设施与流动设施相互结合的图书馆设施网络。
3.群众的文化需要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60%,这就意味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作为城市记忆与文明的承载工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越强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城镇化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对文献的新需求,极大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发展,属于中小型图书馆的社区图书馆成为了城镇化的必然产物,也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的文化需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对消除城镇图书馆资源使用不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中小型图书馆建设的平台优势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除了有政策支持以外,文献资源日益丰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信息化引入图书馆管理等等都为其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首先,文献资源丰富,截止2012年,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7.89亿册件,数字资源总量超过880TB,初步形成了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缩微文献等各类型资源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其次,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讲座、展览,推广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的,实施流动服务、自助服务、拓展服务的服务模式,帮助扩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最后,信息化的引入推动了社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约80%的中小型图书馆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计算机设备的引入,方便了人们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而且信息化的引入为图书馆资源共享带来便利,数字化图书馆的推广已经覆盖全国,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能力,也促进了图书馆和全社会文献典籍的收藏、保护和利用。总之,城镇化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需求和内在动力。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有助于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中小型图书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对策
一方面,城镇化为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也体现了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发展[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消除城乡区域图书馆资源使用不均衡的现象,因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对男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均衡城镇区域间图书馆资源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由速度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1.重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一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城镇化发展的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各地应将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城镇政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设好街道、社区、乡镇图书馆等中小型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全面覆盖与普及,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的理念。
2.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的建设推广,形成了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借助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媒体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大空间。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向基层扩展,各地公共图书馆建立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和乡镇基层服务点,全国“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发展迅速。“数字文化社区”是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应用。它利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整合利用公共图书馆、艺术院团、文化共享工程等多渠道的文化信息资源,建立起融资讯查询、艺术欣赏、文化传播、交流互动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数字新平台。以“数字文化社区”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符合时展的特点,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快基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全面布局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统筹规划。根据城镇人口分布情况和图书馆服务半径,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网点的合理布局,以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布局的统筹规划。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基层,要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积极整合乡镇社区分馆、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各类中小型图书馆的资源,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城镇居民的全面覆盖,让百姓可以随时随地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百姓身边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场所。
4.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模式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服务创新,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资源和服务,全面提升中小型图书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首先,不断提升中小型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内容与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加强面向农村基层、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务。再次,建立各级图书馆的分层服务机制,在全国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大力开展讲座、展览、培训、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后,将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开展盲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主题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