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1:1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学习情绪
【中图分类号】G296.5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73-01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物理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所以,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也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物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于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创设情境质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并将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教师应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这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能力,发展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情境、故事情境、习题情境、漫画情境等激发学生思维。
2.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所谓独立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教师“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
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的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地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思路;创新
初中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均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同时,注重将创新教学思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在满足初中课改要求的同时,更为切实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下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刻板单一
在当下我国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多数仍是以直白的理论陈述为主要方式,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仅充当了知识陈述者的角色,无法使学生深入全面的对知识点进行认知和学习。受到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称中通常会“不求甚解”,而只是注重对表层知识的掌握,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和探究学习意识。
(二)教学形式和目标亟待丰富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单一。课改要求我国初中教学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只是单一性的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生在单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三)教师教学定位存在偏差
作为一项探究性的教学科目,初中物理教学应强调学生在教学开展中的主题地位,但就当下我国初中物理实际教学进行分析可知,教师仍无法有效的做到教学主体的转移,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和实验性探究主体仍是教师,这就使得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开展中无法更为主观的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中,从而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
(一)开展情景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情景式教学是在初中物理创兴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与问题研究相对应的情境,并使学生参与到情境的描绘和探讨中,从而切实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球和月球位置关系”这一问题时,可以找两个学生A、B分别扮演地球和月球,学生B在围绕学生A转动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动,而学生A的转动速度又正好和学生B的转动速度相对应,这样不仅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到了地球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关系,还同时解释了“为何月球面向地球的始终是同一面”的问题。教师在讲授“物质状态及其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就水的存在状态提问学生,如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凝固,又会在什么条件下融化和蒸发,这就会使学生联想到冰箱中水由液态到固态变化,烧水时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等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问题的探讨中。
(二)丰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教学和实际的结合
作为一门兼容研究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带动学生开展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性思维,并提高其对抽样性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而由于学生在初中首次接触物理实验,不免产生畏缩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中的活动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畏难情绪得以消除,从而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内容。例如,为了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物理公式记忆比拼的比赛,通过给出学生指定数量的物理公式,让学生竞速记忆,看哪位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默写最多的公式。在这种课堂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不仅积极的参与到了游戏中,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
(三)增强物理课程问题的探究性
在初中物理的创新型教育中,课程问题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与实用价值,必须注重对课程研究问题的挑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探究物理问题并挖掘其内涵,就要强调物理课程问题的探究性。如在研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索性实验,并让学生对答案进行总结。在这一探索性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物理资料,不仅能够对探究方案进行总结,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若有学生发现书本教材中没有说明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课程知识的学习在探索与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注重实验教学,增强知识的学用结合
注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针对抽象性的知识内容开展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授物理受力分析的问题时,由于多数学生无法准确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就可以针对木块受力状况的测量开设实验课程。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利用测力计拉动就木块并度数,从而使其更为直观的认知木块的受力情况,进而掌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
结论:在新课改推动力的作用下,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这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巩固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型发展,教师还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将更多的实践教学融入到课程学习中,以更为全面的促进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新喜,刘德阳.浅析当下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2]陈晓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0):12-36
【摘要】物理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物理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物理实验,不断总结物理规律,进而奠定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提高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探究科学有效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而且物理知识和物理结论都是来源于实际操作的。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运用物理实验设备重现物理现象,进而直观的展示出物理规律,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
1.革新教学思想,提高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而言,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地位被逐渐弱化,其教学价值也难以发挥。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一现况以及提高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活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这既是新课标和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是创新和完善演示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基本的物理教学基础上,提高演示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规律的发掘。为了体现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教师要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难题结合起来,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贯彻演示实验教学思想。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平常的物理演示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总结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到革新教学理念和加强对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标知识,并从中总结经验,感悟到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内涵,进而逐渐改变教学理念。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进而逐渐形成适应教学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教学思想体系,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例如,学校可以专门组织物理教学讲座和研讨会,重点对新课标要求、教学改革以及演示实验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和总结交流,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营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重要保障,演示实验的科学设置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将学生放在主置,引导学生逐渐克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和对物理演示实验学习的抵触,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第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物理实验演示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与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第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清晰的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有甲、乙两个球体,就大小来说甲小于乙,已知它们所受的重力相等,把甲乙两球放入水中后,甲乙两球都浮在水面上,那么甲球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和乙球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的大小比较结果如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题目的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来为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得出最终答案。
3.创新演示方法,健全物理演示教学方法体系
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化和创新化,这样才能够适应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物理素养。第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的方式,采用角色互换法,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进行交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知识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知识的理解,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准备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电路知识和电路操作的相关内容,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演示电路实验,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第二,小组合作法也是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总结学习,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的学习演示实验操作知识和反映出的物理规律。例如,教师在讲解摩擦力问题时,给定学生一个问题:木块A、B、C 和地面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现在用力F去拉木块B,ABC 均静止,那么A对B、B对C、C对地面各有摩擦力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看看那组学生得出的答案最准确和全面。
总之,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需要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然后从自身着手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演示操作技能,进而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环境和创新演示实验方法等策略,提升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胡耀甫.谈如何保证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45(39):31-32
一、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演示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是教师较为喜欢采用的方式,演示实验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步骤,获得实验结论,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物理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时,多是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然后由教师来得出结论,演示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只能被动地看,然后再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进行背诵这种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导致学生只能以机械的方式学习实验
转变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以“蒸发吸热”的演示实验为例,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了解室温),然后用干棉花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并捆扎好,紧接着用扇子对温度计扇风,此时问“温度计的示数有变化吗?”把该温度计浸泡到酒精中,追问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教师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问“随着酒精的蒸发,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再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追问“温度计的示数下降速度有什么变化?”如此,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器材选择、仪器等都有更深刻地认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小组学生发言,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蒸发过程要吸热的结论演示实验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其它辅助实验器材,多演示,多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倡边学边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
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四、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方案;决策原则
随着物理知识在社会上、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物理教学也开始备受关注。教师们都希望在初中物理教学上有所突破,他们开始大胆地探索创新。但是科学的决策是在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所做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决策。因此,教师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五个科学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教学活动中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围绕整个初中物理教学预定的整体目标而进行。教师们必须明确地知道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知识的启蒙,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让学生们在初中物理中领悟物理思想和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美妙和奇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们进行今后的物理教学。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围绕物理教学目标、学校目标、家长目标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在做任何教学决策的时候,有了目标,教师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在教学工作中走错方向。初中物理的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对于初次接触到物理知识的学生们来说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绩和教学效果,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上。很多的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不仅仅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压力,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初中物理教学十分重要,它将会影响到今后的物理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引起教师们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教学决策时应该遵循目标原则。
二、信息真实原则
新决策的构思必然来自大量的信息。教师们将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总结,最后才构思出新的教学决策。因而教师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工作,保证各种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在长达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必然得到了很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来源是可靠的,这就是经验。除了经验,教师们的另一个信息来源就是学生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应多多地观察学生。包括学生们的性格表现、课堂纪律、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性格表现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氛围,而课后作业也反映了部分学习掌握情况。其实,很多的信息就来源于这种细微的观察。除了观察,教师们也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直接索取反馈信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这时候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聆听。教师们要想在教学上取得进步,就要去细心、耐心地观察、倾听,才能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细节。只有通过大量真实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就是指决策在现有主观条件下能够实施的程度。所有的教学决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假大空。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教学活动必须是真实可行的。我们面对的是中国广大的青少年,他们以后都将会是这个社会的顶梁柱,中国的未来也需要他们去创造。因而,对待教学,教师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清晰地掌握物理知识,教师们选择了创新教学决策。大胆的构思和想象是教学工作所鼓励的,但是最后的决策必须有实际操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常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教师们必须为丰满的理想插上翅膀,让它真正地翱翔在现实的天空。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创新决策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条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化,预测决策实施后的影响,以保证决策的可行性。特别是在做跨度大、领域新的决策前,更需要审慎论证,周密审定、评估。切忌片面强调需要、单纯考虑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做一个思想严谨的教师,做一个尊重现实的教师,让一切教学决策回归实际。
四、对比择优原则
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的对比的基础之上。面对一个教学问题时,教师们可能会构思出多种解决方案,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方案都适合学生,都适应教学。教师们必须得做出取舍,只有充分比较,权衡各自利弊,才能从中择优。当然教师们可以选择在实践中取舍,可以将总结出的方案先运行一段时间。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师们可以进行前后的对比,分两个阶段进行实验教学。两个阶段分别使用构思的两种方案,当一定时间后再去分析、总结教学效果。这样就能通过对比明显地来了解教学方案的优劣。但是教学方案的优劣是相对的。由于目前师资的缺乏,一个物理教师基本上是担任了多个班集体的教学。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案上,优劣的表现就是相对的了。不难发现,一个教学方案在这个班集体是可行的,然而换了一群学生时,确是另一番现象。这就提醒教师们对比择优原则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比较才有选择。在解决教学问题时,教师们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多构思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五、集体决策原则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工作,分别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过程、补充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学生逆反心理、多媒体技术与典型实验的结合应用,以及课外活动等情况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结合实例,分析和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策略,给予广大师生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分析和探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教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各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广大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越来越注重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其需要学生勇于挖掘新知识、新领域,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现具体分析如下。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及实例分析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先决条件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先决条件。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极为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学科,需要较低的约束环境来完成任务,而且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也是在宽松的环境下才得以形成。教师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改变以往单向性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发挥和讨论问题,从而让学生养成大胆质疑和发散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某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其中的重难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是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各小组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尝试在课堂上讲解。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尽量充当维护课堂秩序的角色,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以及宽松的环境讨论问题。
2、正确对待学生逆反心理
众所周知,对于纯理论知识学生通常会较为排斥或容易感到枯燥,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此而作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出来。这样不但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加重学生逆反心理,同时也阻碍了教学的进行,降低了教学质量。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这类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并正确对待学生这部分逆反心理。例如在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若发现学生受户外体育球类项目吸引,教师应该理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提问学生“篮球场上的篮球在拍打时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等善意提醒的方式,化惩罚为奖励,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规正学习心态。同时,由于是从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着手,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
1、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功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开拓思路,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探索知识;或是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系统架构。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出共有几种测量方式,再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力量,将历来人们测量物品质量的方式(例如用天平、弹簧、电子秤等测量固体,用量筒、小浮筒等测量液体)进行图形展示,并借用PPT软件进行演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持学生思想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
2、注重典型实验的教学
在培养学生初中物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实验的具体做法,巩固基础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间接测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潜艇的工作原理实验中,由于难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相关的典型实验的设计目的、手段、过程及结果等,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此外,可以在典型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思考除了该研究方法,还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落俗套,敢于求异,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补充
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丰富精神生活、开拓知识领域和发散思维思考的重要场所。教师除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强化,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游戏比赛,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举办“鸡蛋碰地球”比赛时,让学生思考哪种方式可以保证鸡蛋落地后不会破碎,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发明和制作,实现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发挥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展学生在个性特长方面的创新技能。此外,锻炼学生细心关注身边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巧妙运用生活用品、周边事物等进行实验,例如用可乐瓶罐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和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初中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最大限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将物理课堂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洲明.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1,(12).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信息技术;优势;对策
G633.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资源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要结合时展变化,结合现代社会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的对策。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克服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而且都是按照课本教学的内容来讲,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整合下,教师可以有效地丰富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其次,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将音、形、色等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和视觉,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良好的资源共享效果。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所讲解的知识和内容往往都是“过时不候”,即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两个知识点,那他要想重新回顾这些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而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有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辅助,而这些教学课件都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回顾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复习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一些有效的微课视频,通过这些微课视频,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随时观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对策
以上,笔者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呢?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难以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器材,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开展有效的物理实验。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验教学缺失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些没有条件进行物理实验的学校,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这种演示实验的方式,虽然不如操作实验那么直观,但也终究比教师直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来的实在。所以说,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电子探究实验。计算机最显著的特征是人机交互,它能创设逼真的物理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验平台。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现象
在物理的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只能给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讲解,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完全是依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一些宏观和微观物理现象的模拟,让一些抽象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对于一些物理运动,如分子运动、天体运动以及电荷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效果,将这些物理运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比教师仅仅利用口头讲解显得更加逼真。此外,这种模拟物理运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物理模型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时间不长。所以说:物理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而物理学科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知R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微观的物理知识,更加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物理思维。 而在信息技术的手段之下,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些物理模型,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电流、分子、磁场以及原子的构造等相关概念。这种模型的建立,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功能,那就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作为现代化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改变传统落后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阐述在信息技术手段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参考文献:
一、初中物理存在的问题
1.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缺乏链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知识仅仅局限于物理书本,物理知识也仅仅被用来解决物理问题,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教学形式太过单一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物理的教学形式决定,初中物理教学对教学进度过于重视,过度追求考试分数,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
3.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阻碍
在我国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引导和有效的培养,教师利用理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
二、解决初中物理现存问题的措施
1.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的学习,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链接,把学生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也可以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以实验为基础,丰富课堂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加入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进行有规律的总结,将自己的物理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夯实。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直观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
3.将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重组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将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重组,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性的深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就能促进我国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59-02
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迎合时展的需求,学校教育也正在向着素质教育方向迈进。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分支,承担着提高学生物理能力的重担,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给予初中物理教学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探究性学习概述及其重要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探究性学习概述及其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科学研究领域的学习模式能够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演绎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对知识进行是深入研究和学习,从而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和其本质规律。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的乐趣,正确把握物理学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技巧、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关键之处在与探究的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更重视对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以及对结果进行评论,而不是把学习重点放在繁琐的计算过程。和传统初中物理教学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方法更强调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本质,和学生在进行探究时的参与感。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路径
2.1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提高了教师对物理学科本质的认知水平,他们更重视学生对参与到学科探究的过程,并要求他们能够对通过讨论、实践,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规律,并提出相关的知识论点,降低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却向着素质教育方向逐渐靠拢。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2 提出问题,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教师应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了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教师应充分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规律。比如,在学习到《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学生就会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实现了物理教学课堂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3 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存在很多的物理现象,但是,很少有学生会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甚至选择忽视不见。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将生活中的事物和物理知识进行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辨别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对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能够进行正确地区分。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空间,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进行设想、猜测的欲望,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夯实牢固的基础。
2.4 客观评价,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积极感知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点,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对他们的优良表现进行表扬,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保证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自身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促进他们自省能力的提升。
2.5 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依旧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教学内容逐渐地深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到探究性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藩篱,真正认识到学生在探究性方法中的重要地位,而教师起到的是辅作用,从而将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项环节中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深入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来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虽然,现阶段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理念,拓宽教育领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日常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健智,肖晓兰.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0,(06):12-13.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应用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专制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所有的初中学生中,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两种结果:第一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感觉老师教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从而不愿意再继续听讲。第二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无法理解,认为老师教的内容过于深奥,导致更加无心学习。这两种结果结合起来,就造成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就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环境,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提升。例如物理实验课,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时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好与差形成互补。在实验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验结束后老师还要对每一组的实验成果进行点评。不但是实验课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像普通课堂或课外,老师也可以鼓励或安排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妙导入课堂
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常常会被巧妙的导入模式所激发。同时巧妙的导入模式还会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而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因地制宜的使用。课堂导入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生活情境再现法;第二,任务驱动法;第三,实践操作法;第四;数学推理法。例如在导入“电能表与电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瀑布、霓虹灯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再向学生提出类似于瀑布蕴含了怎样的物理能量、通电的霓虹灯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等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由于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学习和情景问题的设置。如果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量浓厚的兴趣,就会很快地进入讨论,然后在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总结分析,最后解释出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也拉开了电流做功和能量转换的学习。
(二)科学合理分组,有效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在对学生分组是要科学合理。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对其能力相当并且感兴趣的一部分任务加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得到发挥,进而得到最理想的小组总体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让每个小组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例如在学习太阳能的时候,老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太阳能方面的资料,然后在对自己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出太阳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区别,找出太阳能的优势,再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就得到了活跃,学生在整堂课上都情绪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注重合作时的职责落实
如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上,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就会制约小组合作的效果,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应有的有效性。所以,老师在给学生分组前,一定要明确的告诉学生自己在这个小组中的责任是什么需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责任、目标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在对小组进行评分时,一定要以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数作为小组评分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对透镜的原理有所领悟。老师在分组完成后,明确每一个学生的职责,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它更注重和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以及相互交流。在注重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身素质都是一种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和组织者,要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最终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双红.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2008(06).
[2]曹云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3]秦小惠.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 数理化学习.2011(3).
一 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教学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不知从何用起,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在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数学知识:(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多个,每个公式涉及4个物理量,其中3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感到无所适从。(2)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二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深广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注意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含义。
4.重视学生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基本的科学的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逻辑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前两种方法是基础,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再建立物理学理论体系,思维逻辑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几种方法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实验方法包括间接测量法、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逻辑方法包括理想化方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数学方法包括图象法、数学定义法。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问题,是一种技巧,也是教育工作者应传授给学生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仔细。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其中的科学方法;课堂上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实验中提炼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达到能对知识进行解构、转化、重构的境界,能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课本以外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不是某一种单一方法可以完成的,要全方位思考,多角度努力。笔者总结了一下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1.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学观念。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教学不只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课堂讲解,学生整理笔记,并不利于物理的学习。思维活跃的初中生更愿意去探索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其次要完善的,是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工作者特殊的岗位性质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方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辅导。停滞不前的教学方法只会造成落后的局面,影响物理教学质量。第三要创新的,是教学思路。初中生思维活跃,教师时常跟不上节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要创新。创新教学,寻找最便捷最科学的方法解答学生问题,善用最简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都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在习题中实施物理方法,作业编排走向系统、多样
物理学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习得规律、变式练习、策略运用和迁移。前面提到的概念教学,属于习得规律阶段,以陈述性为主。变式阶段和迁移阶段,如何将陈述性的知识转化为程序性,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给学生多次变式练习的机会,显然是不错的尝试。教会学生理解题意、知识定向、运用方法、列式运算,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物理方法很有帮助,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讲解清楚,何种情况下要用何种物理方法。这又涉及到情境训练,笔者将在下一节中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作业的安排并非越多越好,单一、零散的安排,只会加重学生的压力,而并不会加强他们的逻辑性,高耗低效。改变作业的编排方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例题、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要形成体系,新授、分章、期中、期末、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高考模拟,要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安排练习。作业不一定局限在“笔头”,还可以有整理知识点向老师提问、观看名师视频进行学习、帮老师收集资料换位思考等。作业设计是一门科学。
3.体验式教学培养科学素养,从情境训练感悟物理
枯燥的讲述式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学,兴趣得不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和教材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体验策略,通过“激情引趣,初尝体验;实践体会,充实体验;评价反馈,内化体验;总结迁移,升华体验”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有学者在高中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初中生,但如何制定出更符合初中生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的体验策略,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运用好问题情境法、听觉信息情境法、角色体验情境法、视频情境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寻找一条合适的情境训练之路,亦能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