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8 06:4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活动上,xx老师首先宣布了本期的业务活动安排及要求。
一、送课下乡活动
3月份,由xx三位老师送课下乡到x乡和x乡。
4月份,由李x三位老师送课下乡到x乡和x乡。
其间,还会有x市送课下乡到县直第三小学,是有关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届时再安排听课学习。
二、读书交流活动
今天给每人发一本教育书籍《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和一本教学专刊《小学语文教师》,尽快读完,可以在书上圈点批注。将在5月下旬和6月份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每人都得参加,并写好交流汇报材料,在总结和交流中对读书内容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求制作课件,每人的读书交流时间30分钟左右。
三、有关课题的立项
到时候由xx老师给大家讲研究课题的选题范围及立项表格要求等等诸方面的细节问题。
四、坚持写教学反思
依然像上一期那样,坚持写教学反思或学习心得,并以电子稿定期发送到教研室邮箱里。
宣布完本期的业务活动安排,紧接着由xx、xx、xx三位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也是为这个月的送课下乡做好充分的准备。
xx老师说的是六年级下册的课文《一夜的工作》。他的设计从课题的导入,听《你就是这样的人》,为整个课堂铺垫了情感基调,做到课伊始,情已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通过“读”“品”“悟”,仿佛穿越了时空,由远而近向我们走来,他那高大的形象,在这样的品读感悟中,越来越清晰,我们对总理的情也越来越浓,此时,再播放总理逝世时候的纪录片和《你是这样的人》,让那种积蓄的情感得以宣泄,得到升华。
xx老师说的是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检阅》。她的课堂一向是我向往和追求的,扎实、高效,又朴素真实,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朱老师的课堂上,不仅注重孩子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还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孩子听、说、读、写的训练,都能一一地落实到位,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学到本领。
xx老师说的是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是一个小说里的人物描写的片段,文段并不长,却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文本“写了什么”并不是难点,孩子都能理解,而“怎么写的”应该是本课的学习重点,重在突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可以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在我国高职教育特定的发展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教学方面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专业教师通常还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同时以案例分析、情景设计等教学方法,此种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缺乏相对优势和就业竞争力,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能力均有待提高。文章以“销售管理”课程为例,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期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起到引领作用,从而推动本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要求。
[关键词]
翻转课堂;销售管理;积极性;最大陌生化
传统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及学习成果转化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对其产生了极大影响与触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下,以自身兴趣为出发点,能够自主自愿地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通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销售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该课程是为毕业生在将来晋升为销售主管、渠道主管、区域经理、销售经理等高级职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本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为市场营销专业其他专业课程采用翻转课堂起到示范作用。
1“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完全由学生主动地进行项目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共同研究解决现实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技能的学习。教师一改往日在课堂上讲授课程知识点信息的形态,而相关课程信息则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地学习,学生可以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发送的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运用多种沟通工具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与每个学习者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交流与互动。
2翻转课堂特点
(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世界著名的教学名师成果如: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有着共同的特点———短小精悍。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通常为3~5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个教学微视频都针对某个特定问题,针对性较强,学生用关键字、关键词就可以比较方便地查找,有利于学生个性与自主地学习。(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点播频率较高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看不到教学者的模样,只是通过用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教学内容或图片,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同时配合书写还有讲解的画外音,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的不同之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视频中若出现教师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信息传递+吸收内化”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首先,“信息传递”,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其次是“吸收内化”过程,其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因为缺少教师引导及同伴的协助与鼓励,“吸收内化”过程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建构学生的学习过程。
3“销售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1)学生分组互动学习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在进行学生分组过程中,主要以最大陌生化原则,即课下联系频繁、关系较好或同一宿舍的学生尽量不分到同一小组,而且本着男生女生混合分配、性格及学习态度适当搭配的方法。(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方面。首先,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任务书的编制,教师先完成基本内容编制后,通过教学平台发到学生手机中,由每个小组进行课前认真学习后,填写各组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自行确定目标与内容等;在完成教师填写部分时,需查找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技能目标所需的资料(设计课件、搜索文字材料、制作微课视频),应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任务书的编制中来。其次,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激励,如: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尽量让其参与到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来,鼓励他们进行小组成果汇报,在全班同学面前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进行考核时,将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分值调整到每次课业成绩的20%,以期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最后,在课上时间,每个小组进行课前成果汇报时,及时指出其不正确的地方;在小组进行任务汇报时,针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析或答疑;同时,在设计成果汇报形式上,采用PPT小组共同参与汇报、情景模拟、情景剧等形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参与能力的培养等。(3)学习成果检查方面。建立课堂讨论群、课程公共邮箱、使用蓝墨云班App等教学平台,在讨论群中,上传教学资源如制作的课程微视频等,同时学生也可以将不同的工作任务成果上传群共享或公共邮箱,以便教师与学生进行课业完成情况的检查、批改、情况反馈;使用蓝墨云班App任务点、让学生进行作业上交、考试等。(4)学习成果评价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各个小组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讨论任务的积极性、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占据不同权重(10%~20%)。在小组互评方式中,又细分为电子作业、纸质作业、课上成果汇报(手抄报、情景剧、现实产品销售等方式)等方面。
4结论
(1)思想的共鸣。在第一次课上,一定要让学生了解翻转课堂这种授课方式的优势,让学生在心里就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在心理上与学生达成共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新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于让学生接受。(2)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应针对学生在每次课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应尽量培养其团队意识,让其感受到自己的不良表现会影响到全组的成绩,最终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成果展现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地给予学生表扬。(3)设计难度适中的工作任务。在设计工作任务及编制自主学习任务书过程中,应对课程中涉及的技能进行分解,同时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工作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可让其设定难度高的工作任务或项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4)成果展示方式的多样化。由于学生为1995年出生的较多,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接受新鲜事务、思想观念先进、想法也较多,这样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多样化成果展示方式的设计,如:PPT、绘图纸上绘画书写、制作视频、现场表演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每次上课都会觉得是一种挑战。
作者:王蕾 郭世春 王萌萌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巧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1):24-25.
[2]黎俊,邓业成,韦剑欣.探讨“翻转课堂”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5(14).
[3]周红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浅析[J].品牌,2014(10).
[4]杨秀秀.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与限度[J].中国科技博览,2015(32):125.
本文作者:申烨华 李剑利 崔斌 杨小峰 赵文立 王尧宇 单位:西北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归根结底依靠创新教育[1-2]。如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拓展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6]。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理科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平台。近年来,应对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整合教学与科研的优势资源,通过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制定科研训练规章制度、引导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等4个方面的工作,全方位建设优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促进学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协调发展、学生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共同提高[7]。
1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方案除了需要强化“三基”,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3个模块。学科平台课程共计10门理论课和8门实验课,针对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和材料化学4个本科专业开设,是学院所有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化学大类培养的关键所在。学科方向课每个专业开设4门,学生任选其中3门必修,进行必要的专业培养。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并与研究生教育衔接。近几年,为了进一步密切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联系[9],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强化5个环节的工作。(1)设置学科平台课程实习环节。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划拨经费和学时,为学科平台10门理论课程设置课程实习环节,由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负责,根据课程特点,联系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参观。(2)开设2个创新研究实验。在第三层次实验中,开设创新研究实验I(化学生物学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II(材料化学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科前沿实验,进行科研全过程的训练,体现学科优势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3)实行大型仪器自主操作。依托国家示范中心的建设,学院整合全院大型仪器,构建了大型仪器网上预约系统。学生通过上岗培训,获得证书,即可自行操作大型仪器。大型仪器可以24h向学生开放,用于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验研究。(4)举办学科前沿讲座。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动态、激发科研兴趣,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和优秀博士生,以及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科前沿讲座。要求学生4年至少听讲座20次,上交听课笔记,计1个学分。(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教育与社会相衔接的一环[10-11]。但是,近年来,由于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加快,自动化程度增加,加之对学生安全的顾虑,企业对本科生工业实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确保实习质量,借助学校教务处和国家理科基地平台,学院建设5个稳定的挂牌实习基地,并与企业共同制定实纲,确保实习质量。
2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依据我院具体实际,结合本科各专业的特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科研训练平台、科研项目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开拓国际化平台和营造学术氛围等5个方面构建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1)构建科研训练平台。遵循3个基本原则构建科研训练平台:一是在资金上集中教学、科研各个渠道的经费,统一规划,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搭建学科前沿领域的仪器平台,为学科发展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本科生学术视野的开拓和科研训练层次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在政策上制定大型仪器网络化管理制度,学生通过培训获得大型仪器操作达标证书后可以使用大型仪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三是在实验场地上整合教学、科研优质资源,包括国家示范中心、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师研究室等,向本科生科研训练开放。通过这几项举措,保证了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教师队伍提升等协调发展。(2)组建科研项目平台。学生参加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包括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创新基金项目和为期一年的毕业论文。整合各类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由专人负责,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扩大学生受益面,将整体提高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前3类项目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主持在研项目。(3)建立学科竞赛平台。成立专门培训组,统一组织、培训学生参加重要的竞赛活动,并通过总结将存在的问题反馈实验教学课程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省级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大赛。(4)开拓国际化平台。加强国际交流,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30人次)举办讲座、外派交流人员(20余人次)等方法,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5)营造学术氛围。为了培养兴趣、营造氛围、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年在学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工学院、地质系、文博学院、城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开设化学课程的院系中,举办“化学文化周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化学理论知识竞赛、化学实验知识竞赛、趣味化学知识竞赛和优秀论文展示等。另一项活动为学生自行编撰《化学星源》学术刊物。国内知名学者为刊物题写了贺词。高鸿院士题写:格物致知,求实创新,培育化学创新人才———祝贺《化学星源》创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分委会主任郑兰荪院士题写:热爱化学,献身科学。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原副主任姚天扬教授题写:追真求实,创新造物———贺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星源》创刊。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史启祯教授题写:精心培育,各方支持,让《化学星源》成为青年学子的成才之梯。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副主任宋毛平教授题写:做学问,勤学好问,敏于思考渴成才;搞研究,埋头探究,锐意进取勇创新。国家级教学名师唐宗薰教授题写:异想天开,大胆突破,严谨求是!不唯书,不唯师,要唯真理!
3制定科研训练规章制度
为了引导师生注重科研训练项目的学术内涵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参加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制定各类规章制度[12-13]。要求所有项目经过预研、申请、答辩、立项、签订任务书(教师和学生)、中期检查、结题汇报等程序,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各类项目结题时至少在学生自办刊物《化学星源》发表文章,训练学生整理研究工作、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4引导开展科学研究训练
通过各种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14]。一方面在保研中设立加分制度和免研直通车制度:在保研成绩中设立附加分,承担与参加科研项目、发表文章等均有加分;学校教务处规定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具有破格保研资格。另一方面制定奖励制度:发表文章、参加各类项目、获奖各种成果,均有奖励。5参与研究的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效2006年以来,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9项和42项资助,同时设立学院创新基金项目120余项,直接受益学生560余人。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参与研究的署名作者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我院在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省级一等奖共15项,并3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挑战杯”比赛中,获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考研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学生深造率(读研或出国深造)4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在95%以上,就业率94%以上。
当前,大部分教师只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理论知识贫乏,接受新型教学理念滞后。广大教师由“勤奋工作型”向“学习创新型”转变,学校才能长足发展。
1.转变教师是“教书匠”的观念,成为创新型教师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能够把书本知识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师要转变“一次性教育”的观念,成为终身学习者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牢记“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适者生存的必然”。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和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多读书,进行长期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学者型教师。工作中要积极反思,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反思型教师。
3.转变“经验型教师”观念,成为“科研型教师”
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是它们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教研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它能确保教师的精力和智力准确、恰当、高效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教研意识是一种寻求问题和不断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积极倾向。科研型教师突出地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教研意识,对于同样的教育现象,别人可能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科研型教师却会从中发现问题,做出精彩文章。
二、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由“平凡型”向“楷模型”转变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学校应该切实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广大教师的勤学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要求教师争做文明礼貌、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榜样。在教职工中将《教育规划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办公制度》等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邀请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介绍经验,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讨论,形成一种“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思路,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校本培训,由“劳工型”向“精英型”转变
随着时展和教育改革,以往那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应试而教”的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师德修养;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能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因此,加强继续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一环。针对农村学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学校保障经费投入的及时性,保证资金和精力安排校本培训,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并制订出相应的规定措施和奖励办法,促进一批中青年教师“拔尖”,迅速成为市、县学科带头人,促进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对教师校本培训,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做到了认识一致,步调一致。
为促进骨干教师理论有水平,教学有创新,学校应积极选拔一批素质好、业务突出的青年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大大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学校选聘一部分专家学者与教学名师来校讲学。对各类学术报告会、教学研讨会等学习形式,学校尽力安排相关学科教师全员参加,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都要撰写汇报材料,并以此为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学习,以求一人学习,众人得益。
以“评”促“教”,增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原动力。在抓好在职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能动性,学校每年都要积极开展面向青年教师的学校“十佳”优质课评选活动,学校“十佳”优秀课任教师评选活动,学校“三八”红旗手评选活动,每年组织多次业务竞赛和教学评比,在教师中“评优树先”,有效地推动校本培训的开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教师专业化长足发展。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按“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要求,努力营造“人本的”“和谐的”(家即是校、校即是家)校园文化氛围。增加精神食粮的投入,减少纯粹的物质刺激。学校不断为教师减压,实现低负高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教师阳光心态,倡导“教师新生活运动”。在教职工中营造一派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学校积极打造“合作型”团队文化,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采取捆绑式评价方式,团队共享奖励,教师(组员)荣辱与共,互相帮助,紧密合作,使学校教师队伍变成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和谐团队。
五、加强教干队伍建设,打造群众基础好、管理业务精的创新型管理团队,实现由“务实型”向“艺术型”转变
学校现有教职工4118人(含3个附属医院),其中高级职称1538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拥有共享“两院”院士、龙江学者等一批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2244人,博、硕研究生1506人,留学生684人,继续教育学生13569人;固定资产总值14.2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2亿元,图书馆藏书258.33万册。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1971年,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高级职称40人,硕士生导师19人。拥有硕士、博士以上学历教师64人。学院有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本科生1076人,在读研究生70人。学院拥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科教学(音乐)二级硕士点1个。学院设有三办、五系一部、一中心,即院办、教科办、学工办,声乐系、器乐系、键盘系、理论部、音乐教育系、舞蹈系和艺术实践中心。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表演专业含指挥、声乐、器乐、键盘、流行歌舞等方向。
学院有赫哲族音乐舞蹈研究室、音乐艺术研究室、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室;还有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军乐团、舞蹈团、剧社等实践教学演出团队。学院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电钢琴教室、电子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资料室和5000平方米现代化琴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包括价值120万元的施坦威钢琴在内的168台钢琴等先进的设施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联系,学院积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多所高校进行学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师互访等多方面交流合作。
学院突出实践教学办学特色,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艺术实践、对外交流、各类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举办青年教师说课大赛、教授公开示范课、教师专业汇报活动。2015年秋,学院青年教师获省级赛课二等奖,并为全校教师代表讲授教学示范课;在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佳音妮"民声组合、舞蹈《军训》、舞蹈《捍卫》均获得二等奖;2015年,我院声乐系教师在金钟奖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中,我院共有11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舞蹈《捍卫》获得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实现了我校国家艺术基金零的突破;2016年4月,学院参赛队以黑龙江赛区第一名的成绩和人气奖晋级第二届全国高校唱响青春中国梦"校园好声音"上海总决赛。
多年来,学院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年一度的迎新文艺汇演、七一总结表彰、新年音乐会等各种文艺汇演或学校临时交办的各种演出任务;2015年底,学院作为黑龙江省一所高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由省民委、省文化厅组织的原创赫哲舞剧《乌苏里传歌》排演工作,为备战今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做好了充分准备;受省教育厅委派,连续七年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工作,宣传了佳木斯大学,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为我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繁荣地方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报考条件:凡符合国家高考报名规定的山东省考生均可报考
二、培养层次:本科
三、招生专业、考试科目、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学制 考试科目 招生计划 音乐表演[器乐方向] 4 练习曲或乐曲一首、视唱 30 舞蹈编导 4 专业技能测试、舞蹈作品、即兴编舞 20 合 计 50 备注: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专业课成绩按照西洋管弦和民族管弦两类排序。
四、报名方法及考试相关说明
报考我校音乐类专业的考生全部采用网上报名、缴费。
1、报名时间:2018年1月31日-2月22日(2018年2月8日-2月21日网上报名系统关闭)
2、报名网址:sdzk.cn山东省招生考试院
3、考试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详见准考证)
4、考试时间:2018年2月26日
5、准考证打印时间:按照招办规定时间打印
6、现场考试要求:考生本人持二代身份证、艺术类准考证、学校准考证,按规定时间考试。
五、学费:9000元/年(2018年学费以黑龙江省物价局最后批复为准)。
六、成绩查询及合格证
专业课考试结束,学校会在2018年3月中旬左右专业课考试成绩,考生可到佳木斯大学招生网站进行成绩查询,并根据需要在网站上自行打印合格证书,学校不再向考生邮寄专业课合格通知书。
七、录取规则
1、考生的健康状况须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2、考生文化课成绩达到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后,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3、新生入学后进行专业测试及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如发现学生专业水平与考试成绩不符,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八、联系方式
佳木斯大学网址:jmsu.org
佳木斯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网址:zs.jmsu.cn
佳木斯大学招生咨询电话:0454-8618158
关键词:创新实验室 创新人才培养 管理模式
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源泉。高等院校的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教学实验、科学研究的场所,通过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反映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搭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平台
大学本科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科研训练是推动创新人才成长的驱动力。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长期以来以培养学生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科研互动为基本理念,以国家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为驱动力,以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围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宗旨,关注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培养,构建适合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平台和多元模式的“阶段―学科―能力”多元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为全面提升生物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搭建了多元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精心设计了基于学科平台、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立项平台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学科平台对应的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专题;课程平台对应的是科研设计与方法,文献报告与讨论;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的是综合性与设计创新性实验;科研立项平台对应的是科学研究项目。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正是作为科研立项平台的实践之地而设立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始终围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为核心,积极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创新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2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2.1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内容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其提供优良的科研氛围、足够的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我校在国家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设立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形成、仪器设备的配套及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导师制的管理、学生及其创新项目的指导等方面。目前我校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开展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发育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等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实验项目。
2.2 建立健全以学生为本的科研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高效运行,需要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来协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实验时间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学院根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生实验守则》《关于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等一系列适合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条例。每年新生入学,学院的教学实验中心要为新生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实验技术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实验室,介绍两个中心实验室(实验技术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功能及其注意事项。
2.3 创新实验室的准入制度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的了解,开阔科研视野,提高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等。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是学院为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之下的科研立项平立建设的科学研究项目实验室。每年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计划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及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并获得经费资助的学生可以向创新实验室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即可入驻实验室开展工作。本实验室设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申请表,该表格包含申请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拟开展科研创新项目的内容提要、科研创新研究所需要的仪器及试剂、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学院教学院长签字批复信息等。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是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对学生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依据学生所填写的申请表内容为学生安排工作台面,为学生准备相关的仪器、试剂、耗材等。
2.4 以人为本的开放管理制度
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科研工作和实验室的安全,创新实验室安装了OCS电子门禁监视系统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OCS一卡通―门禁系统是采用目前较先进的非接触式ID卡作为电子钥匙进行身份识别的门禁管理系统,门卡由创新实验室管理人员向学院实验中心统一申办,按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通创新实验室及配套仪器室的权限,学生拿到一卡通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另外学院配套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在实验室的全过程,在实验室安全隐患方面可提供线索和现场录像记录,为师生学习安全和实验现场管理提供保障,科学有效地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正常运行。
2.5 科研创新项目的导师制管理
无论本科生承担的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还是“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均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汇报项目中期工作进展,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和相应的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中,导师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导师在学生平日进行科研工作时也要审核学生的原始记录或工作日志,要批改中期检查材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科学态度的培养。
申请到“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计划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学生能够在一年以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项目的主体内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在1~2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每年学校要对本科生申报的各科研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验收。学生完成项目结题、通过答辩验收后视为考核合格。可获得科研训练学分2学分(不记本科生教学计划内的学分,其学分与成绩载入毕业成绩单)。验收合格的项目可认定科研训练学分2学分。
3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取得明显效果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自2007年组建以来,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运行和管理体系。5年来的实践证明,很多学生通过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系统训练,增强了对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的了解,开阔了科研视野,提高了科研兴趣;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文献查阅、写作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自主与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等。
近几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从事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21项;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15项,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103项,项目经费由国家、学校及院系配套支持,合计300万元。每年均有部分学生获得“挑战杯”“京师杯”及校级各项奖项,并在SCI等杂志发表文章。2002级周艳同学(系我院2006年保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在Science杂志发表署名并列第三身份的研究论文。
4 创新实践,促进就业
通过建设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一方面为学生的保研、考研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以2008级为例,6位参与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学生全部保研。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2008级62名免费师范生中80%的学生参加了科研创新项目,他们通过在创新实验室的自主科研实训经历,获得了在应聘过程中的自信,让用人单位刮目相看,绝大多数被省级重点中学录用。1名学生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诱导筛选和构建能高效吸附重金属的藻种”,他在参加湖南省教师招聘会时,有一所中学得知他的科研经历当即签约,并委以重任,由他负责全校的高中生科研课题。
5 结束语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场所,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场所,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课外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平台。我院生物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积极实践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围绕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路对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进行优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师尚丽.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5-37.
[2]尹燕霞,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122-124.
[3]王良成.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70-172.
[4]季宜敬.建设创新实验室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l2):134-136.
关键词:教学改革 VBSE 综合实训 平台建设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综合实训平台,可以由多个不同专业学生模拟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分别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锻炼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获得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执行、决策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特征
1.仿真性。“VBSE”平台具有高仿真性,从机构设置、运行环境、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来源于实际案例,通过精心设计而成,为了使综合实训环境更加逼真,在环境搭建时,还可以在具体场景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模拟仿真。如:对银行环境的设计,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按商业银行模式建立银行柜台。
2.对抗性。“VBSE”平台能够同时设置多个同一经营项目的公司营造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跨专业综合性。“VBSE”平台可以用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等财会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跨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目标与作用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企业财务职业岗位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将此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知新。学会运用所需理论与专业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懂业务、知流程。提高学生对业务的解读能力,适应未来商业活动,能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解读分析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与监督;熟悉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了解并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整合内化为职业能力。
3.会软件、能核算。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与管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能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与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4.会沟通、善协调。体验部门内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关联,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如下图。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作用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将教学、实操、模拟实习完美结合,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实习难题。通过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1.可以使学生熟悉各财务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及职责要求,ζ笠挡莆窈怂阆喙乇淼サ奶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VBSE”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将现实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关的典型业务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模拟,学生进入该模拟系统,一切都是高仿真的,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各种章证资质等,学生的角色进而转换成员工,持证上岗,从开始的应聘到上岗,从企业文化到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每个环节跟现实中并无两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较真实地感知企业财务核算内在的业务逻辑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合适且喜欢的职位,通过“VBSE”平台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并理解业务在财务核算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是学生在感知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
3.通过线上线下模拟训练,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操作。“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将真实业务工作的内部资料、具体内容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模拟,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而生动的辅导,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流程。
4.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工商、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与关键点
(一)“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教学应用平台,是开展“会计业务场景+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任务+操作角色”有机结合的虚拟实训平台,实现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教学评价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主要根据“知识技能、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分层多元化组题,融“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为一体,实现“即时分点测试、定期总结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集上传、同步讲义、课程选择等功能为一体的视频课堂系统,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听取教学名师名家同步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虚拟实训平台具有高仿真性、过程判断性与过程操作性,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角色选择不同岗位按照业务流程完成各项典型任务。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一轮教学需要五天时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动员、组建企业团队、发放实习用品、期初建账、三阶段任务的推送及完成以及各种会议、流程演绎、LOGO海报制作、展示及评比、签合同、业务处理、团队汇报等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推送并讲解第一笔行政专员借备用金业务时,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并慢速演示,选取其中一家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分角色扮演。
2.增值税在线纳税申报难度较大,要提醒税务会计按任务流程描述操作,只需填写4张附表和1张主表,其中主表的数据会从4张附表自动引入,附表填写完成后一定要点击暂存键,并注意附表数据不能从word文档中复制,4张附表暂存完成后,将主表的表头信息补充完整,点击暂存,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并上传,点击主目录查看主表出现扣款按钮,点击扣款并打印。供应商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发票单价是不含税的。
3.关于材料入库、材料领用及完工入库,要提醒学生注意Word单据上的表头信息,要注意人物名称及虚拟人物日期。获取业务数据时,重点关注业务主体、业务时间、业务内容。
4.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不怕慢,就怕乱,线上系统任务和线下填写单据一定要同步,这样后面的任务操作就会更顺畅,更清晰。
四、“VBSE”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得原本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VBSE”平台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
物理实训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类似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在物理实训环境搭建上,首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力求与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其次,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境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训的高度仿真性。从办公场地、使用的设备、办公用品用具、实训指导教师、管理方式与手段、业务触发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现实。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就要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相对集中,方便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办理,尤其像工商、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公司,一轮实训同时可开设10家企业,所以尽可能在面积较大的实训室开设,软硬件设备要提供齐全,除了具备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还要考虑进行信息的公布与交流互动,提供投影、打印、复印设备、电话传真设备及扩音设备的配置,将给整个实训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领导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视
由于受教育规划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使得毕业学生难以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只有将实践在课程中有效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事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不仅要购买相关平台软件,还要做好实训前准备、过程中控制、实训后评价等工作。
(三)加强对师资的培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仅要有动口能力,更要具备动手能力。教师要真正起到策划场景、节点管控、过程监督、疑难点拨、资源配置,奖惩评价等作用。但很多“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师资教学团队都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大多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比如:带薪实习,参加用友新道师资研修院假期举办的研修班等。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制度建设及规范化管理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平台运作和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全面多维感受企业的运行规律,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为与该实训相关的实训场地、软件平台、实物教具等的购买和使用均需进行制度化管理。充分利用各专业教师和实训科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实现信息系统的实时、自动、数据全面挖掘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实践对学生全局意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2]曹小林.刍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4).
[3]曹小林.宏观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基于VAR量模型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6,(5).
――广州市第86中学2004届高三年级毕业班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进程之中,我校2004届高三年级高中毕业班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四个突破:1)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达到191人(含体艺生);上线率首次突破60%(参加高考的人数为278人),达到65%。全级上本科线的学生超出市预测目标40人,其中重点线53人,重点上线率达20%,本科线138人,整体上线人数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2)总分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均超广州市“C”组同类学校平均水平;其中总分名列“C”组同类学校第四,英语2名列第一,数学和化学名列第二,语文第四,英语和历史列第五位,是我校高考史上又一突破。3)高三(3)班的吴敏悦同学取得了黄埔区高考总分历史上的最高分——815分,实现个人总分800分的突破。9人总分700分以上,单科700分以上有53人次,800以上2人次,高三(6)班的班学生梁颖生语文单科考出805分的高分,高三(4)班的张思敏同学的综合科也获得了811分。4)省专上线率100%。
除在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绩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均超省市平均成绩;全年级德育考核优良率100%,体育达标率100%。整体入学成绩在同层次学校中处于中下水平的我们,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市、区、学校下达的任务,还实现了新的突破。
本届高三毕业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学校领导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高三工作会议,认真听取级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汇报并做出指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高三师生很大的支持。春节刚过,教育局章登明局长就委托督导室主任崔平亲身来到高三课室和级组办公室来看望寒假中回校补课的师生。校长李赤每天都要过问高三备考情况,临考前李赤校长又向高三全体师生作热情洋溢的动员报告;教务处主任陈正喜和教研室主任肖凌戆也多次对高三工作给予指导;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邹可享亲自指导高三的德育工作;还有区教研室主任周国强,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毛国群,数学教研员曾辛金,以及高二级的两位特级教师林宏勇,贾国富也亲自担任了高三级周六专题讲座的老师。
回顾一年来师生共同奋战的历程,这里面或许会有一些可供大家借鉴的经验。
一、备考管理坚持整体性
高三初始,高三级组就成立了由校长李赤牵头、副校长邹可享,教务主任陈正喜,教研室主任高三级长姜正洁共同组成毕业班中心小组,及时地召集全体高三毕业班老师研讨总结以往毕业班的备考经验,明确毕业班工作目标,并对高三全年的复习备考工作,分别提出了总体和阶段性的目标、要求与计划。整个复习备考工作分三步走:从各科进入高考复习至市“一模”为第一阶段,即系统复习阶段。要求各科教师在本阶段复习中做到全面系统、稳步推进,做到面要到、点要清、线要明,点与点、线与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明晰。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并妥善处理好会考与高考的关系。从“一模”到“二模”为第二阶段,即综合训练阶段。教学上要求打破原有的各科知识条框,按照高考要求整体训练,侧重培养能力,指导学生在巩固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正确地理解、迁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二模”后到高考前为第三阶段,即模拟提高阶段。要求在巩固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考目标,适应规范化考试要求,提高应考能力,培养健康的应考的心理,强化非智力因素。整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保证了整个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有序,重点突出。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备考复习提供了明确方向。
二、班级管理体现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层次多少对系统整体功能影响很大。现代管理实践证明,管理层次较少的管理系统往往比管理层次多的系统效率要高,因为管理系统层次愈多,信息传递时间愈长,其效率就低。因此高三管理工作,优化成三个层次,实行“三全管理”:
第一层次:学校高三工作中心组。一共5人,以校长为首,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高三级长参加。负责高三工作的决策和管理。
第二层次:级委会。以高三级长为首,六个班主任参加。负责高三全级的日常管理。
第三层次:导师组。以班主任为首,任课教师参加。负责各个班级学生的管理。
年级积极配合学校实行“三全管理”,即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位管理。
全员管理:一是学校有领导、教师、员工,校外有家庭、社区、单位,人人都有管理的责任,时刻要有管理的意识;二是对学生进行全员管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全程管理:从早晨起床,到课间休息,从上课到活动,从中午休息,到晚上入寢,每一时间段有责任人进行管理督查。
全位管理:从课室到操场,从寢室到食堂,只要进了学校大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管理和教育的场所,都是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空间。
三、自主管理突出开放性
年级既注重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注重发挥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实行民主开放型管理就是要使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定期选举产生的级委会和班委为核心的全体同学参加的学生民主自治。这种学生民主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制度的规范作用结合起来;这种自主管理体现在参与年级的午间管理,晚自习管理以及第九节自习课管理等。二是通过有计划的以班团活动课为主阵地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丰富、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把思想教育与优化学习方法、开阔视野结合起来,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等统一起来;三是形成师生沟通交流的多种渠道,使教师能了解学生个性,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四是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班事、国事、天下事”,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胸怀大志、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勇于实践,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四、德育管理追求针对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功能,强化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保持德育的针对性,旨在让学生正确对待理想、前途、人生及生活中的挫折或成功,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立志成材系列:形势教育、人才价值观教育、青年责任感教育、立志与成材关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努力考上大学而积极拼搏。
2.自强奋斗系列:竞争教育、拼搏赶超教育、自信心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怕苦的思想,强化“竞争意识”、“人生能有几回搏”,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考上的理想大学。
3.科学学习教育系列:学习方法教育、考试技巧教育、典型经验推介。如组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请高考成绩优异的校友作经验介绍、请有经验的老师讲应试技巧)。
五、心理管理考虑多样性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独生子女的优越条件和特殊的地位;开放社会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先进的传媒,灵通的信息,西方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学生面临着高考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如何在高三阶段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的排除不良心理因素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是我们高三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高三毕业班管理工作中,我们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看作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排除学生智力发展障碍和成才障碍的关键。在高三阶段要教会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发展,必须相应地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情商)。情感智力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格,有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坚韧性,富有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具有善于与人相处,善于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对毕业班学生心理教育采取的是“教练式的严格要求+母爱式的和风细雨+朋友式的平等相待”的综合教育模式。
具体操作过程:首先是心理调查摸清情况,发动班主任分别采用问卷法,谈话法,家访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特长,气质,性格,习惯,人际关系等。其次是认真分析学生有无学习障碍,行为障碍,品行障碍,以及特殊障碍,并建立心理跟踪档案。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教育:
1.结合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有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措施和方法,在备课中有具体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德育结合法德育也同时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心理品质的功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因此德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心理教育也可以在德育教育中穿行。
3.经验介绍法邀请校友回母校与毕业班的学生开座谈会,给学生们做提高心理素质方面的经验介绍。开学初请了今年的高考状元王俊煜为同学们作了相关介绍。
4.心理咨询法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学校开辟了心语室,年级设立心理问题对策小组;另外还请华师专家、学者来校作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暑期结束时已进行了一次。
5.活动舒缓法毕业班的学习及其紧张,开展适当的活动很有必要,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为形成积极的多样化的学习动机奠定了基础。要动员学生参加各项校园文体活动,对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有益。
6.优化环境法在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良好级风,班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学校,家长,社会的合力作用。营造心理教育的物质环境和文化心理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六、学业管理围绕实效性
我校一直以来是一个生源中等的学校,能否在高考中达到预测的工作目标,实现大面积的丰收,大批临界生的状态如何将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事实上,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能突破65%,与级组重视临界生的转化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复习备考中,级组的全体教师始终把临界生工作作为重点。市“一模”后,毕业班中心小组在分析总结会上认真分析了全市及本级的形势,提出了“推动临界生,提高上线率”的口号,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1.准确分析,科学分类:
高三开学之后,年级组参照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标准(本科达线60%),根据以往各次考测的情况,以及对学生今后发展潜力的评价,认真细致地进行个体分析,确定了各个班级的本科指标和“本一”“本二”“专一”等分数线附近的临界生,然后把名单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任课老师,要求逐个分析原因,分析其潜力,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目标。
2.多方鼓励,树立信心:
临界生的出现的原因,就大体而言,一是学科发展不平衡,有“跛脚”现象;二是复习方法不当,效率不高;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自信心不足、心理不稳定、拼搏精神不足、学习上缺乏动力等。高三级组根据这一情况,采取了各项措施去排除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消极因素,调动其积极因素。一方面注重面上的思想教育鼓励工作,校长李赤、教务主任陈正喜、级组长姜正洁分别向各班主任和科任布置临界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各班主任、科任老师与临界生多次谈心,把鼓励和期望送到每个临界生的心坎上,使很多学生在后阶段复习中摆脱了来自自身的或外部的各种干扰和阻力,集中精力奋力拼搏。如高三(6)班的宋晓明,曾绮茜同学以中考460分进入我校后,多次大考排名都在150名后,有时甚至排名在200名后,曾一度信心受损,意志消沉,班主任韦忠平老师及级长姜正洁老师在最紧张的三四月份,多次与其谈心,耐心开导,消除其思想顾虑,终于使他们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在高考中考出了627,622分的好成绩。
3.分层辅导,落实要求:
年级组对临界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档案,具体分析每位临界生的薄弱环节,向科任老师提出临界生的具体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临界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且注重加强临界生的学法指导。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线,以学科为单位,安排周六下午,分科开设培优班、扶中班、补差班,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还聘请了其他年级的特级教师以及外校名师在周日开办选修课及专题讲座,学生自愿参加。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临界生后期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基础,讲求实效
年级把抓好各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提高备考实效的重要手段,由于我校学生大都是素质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对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做法:
(1)精心选题,少搞难题。老师在选编训练题时注意基础题和难题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足够的训练。
(2)实行“周周清”。年级把每周六下午,周日上午作为“周周清”自习课时间,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错题记录本,把一周里的错题,问题记录在错题记录本上,在“周周清”自习课时间,向辅导老师请教,保证每一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达到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不把问题留到下周。
七、课堂教学强调目标性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40分钟是我们提高高考复习备考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年级提出了课堂教学达标观。
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课堂教学要达标
1)实行“三全管理”目标的确立: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以及学生的学情制定切实的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的构成: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学目标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3)目标的实现: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安排合适的课堂结构,寻求高效的时间分配,合理利用各种媒体,巧妙运用课堂练习,等等。
4)目标的修正: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2)学生方面:课堂学习要达标
1)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达标:课堂学习的习惯要加以改良,告别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利行为,纠正限制自我发展的不良行为。
2)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实现达标:上课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努力保持思维的活跃,从接受的角度做到毫无心理障碍。
3)以优质的课堂活动保证达标:认真思考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回答教师的每一个提问,认真完成练习上的每一道题目,确保课堂活动优质高效。
4)以严谨的学习步骤完满达标:努力优化学习环节,课前先预习,课上要专注,课后要巩固,错题要纠正,疑难要消除,不留盲点,不落要点,不放疑点。
八、教师管理注重合作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既要参与竞争,又要注意协作精神,努力优化毕业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坚决杜绝互相倾轧,造成内耗的现象出现,年级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整体评价:
年级把教学班的整体绩效与科任老师的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阶段性地根据学生的反馈,科学地调节各科的时间。阶段性地根据测试的评价和诊断功能,科学地调节各科教学的力度。合理调配各科时间、力度、及作业量,强化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均衡发展;避免任课老师大量挤占时间而破坏整体协作现象的出现,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定期召开年级各班各科科代表会议,及时了解各学科作业量与资料发放量。
及各学科学生的复习备考情况,以便在各科备课组组长会议上及时协调。
(2)定期召开年级各科备课组组长会议,密切各学科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协调安排各科测试次数、时间。平衡各科间的复习量,训练量,作业量与资料发放量。
(3)定期召开年级组会议,阶段性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备考策略,并对各科复习备考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
2.加强集体备课:
在教学上,不但强调各学科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而且强调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年级要求每一科都要加强集体备课,积极研究各科高考的新动向,精心组织安排各科的备考工作,讲求实效;教师对每一节复习课的内容、实施办法都要做具体周详的考虑,宁可多花老师一个钟,也不让学生浪费一分钟。具体做法如下:
(1)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既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又加深其互信和了解。
(2)谁编出好材料,谁摸索出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备课组公开,不可视作个人的秘密武器。既保证教学上的互相促进,又确保各班共同提高。
(3)每次级组开会,各备课组必须轮流发言,既可介绍经验,也可总结教训。
(4)每学期将根据集体备课次数、团结合作的程度以及轮流发言的质量,经民主评议,选出年级优秀备课组一个,并给以奖励。
3.协调各种关系:
(1)班科协调:
定期召开级教师会和班科的联系会,分析学生现状,研究管理和教学对策,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外,还要对学生整体复习备考进行指导,协调与师与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平衡各科间的复习量与训练量。
实行导师制度,科任教师除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密切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和个别的思想工作,由班主任牵头,负责调控,科任教师作为导师,每人承担5-8名学生的教育辅导任务,做到人人管教管导,目标一致,同心协力。
(2)同科协调:
同备课组教师在教学上统一计划、进度,共同制定结合学生实际的训练内容等。提倡互相学习交流,形成老教师主动热情指导,新教师认真虚心学习的良好氛围。备课组定期进行复习备考研究,及时对高考信息资料、改革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和统一每一阶段复习的目标和具体做法,做到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率。
(3)师生协调:
教师认真深入学生实际,通过召开学生调查会,找学生谈心,畅通师生信息反馈渠道,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和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策。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而且使教学和管理更趋针对性,也更为有效。
(4)家校协调:
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常委会议、全体学生家长会和分班、分层家长会,向各位家长通报子女在校的思想学习情况,级组复习备考计划及其他工作情况,征集家长对子女学习和教师教学意见,指导家长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地督促子女的学习,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学校的目标一致,形成共识,化为合力。